新型产业化建筑

新型产业化建筑
新型产业化建筑

新型产业化建筑

随着建筑产业化的不断推进,为满足绿色建筑和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国外很多新型建筑体系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进行了试点推广。现对木结构、轻钢龙骨结构、集装箱结构进行浅谈。

木结构

1.我国现代木结构住宅的发展现状

木结构建筑指以木材为主要结构建造的建筑。我国木结构建筑历史悠久,远溯3500年前,就基本已形成用榫卯连接梁柱的框架体系,到唐代逐渐成熟,许多大型木结构迄今已历经百年甚至千年。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可用于木结构建筑的木材逐渐减少,用纯木结构建造的建筑被迫停建。近年来,随着国外木结构住宅进入中国市场,以及国内木结构建筑相关规范的相继出台,标志着我国停滞了20多年的木结构建筑开始复苏。

迄今为止,国内已建木结构住宅大约2000多幢,600幢正在建设中,分布全国各地,主要以北京和上海地区居多。尽管与过去20年相比,近年来我国木结构住宅的建造发展速度惊人,但数量还不及北美、欧洲及日本等一些国家年建造量的1‰。产生差距的最主要原因就是:这20年来我国木结构发展一直停滞不前,造成了木结构建筑不仅在技术上,而且其他方面都落后于北美等国家。清楚地认识到此状况对于发展我国木结构住宅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制约我国木结构住宅发展的因素

现代木结构有其独特的设计、建造和居住性能优势,顺应现代住宅建筑理念。但不容忽视的是,木结构住宅在中国的发展还存在一些内在的、外在的制约因素。

2.1住宅本身的异地性和居住性能的不稳定性

在使用材料方面,我国的木结构主体框架材料和结构用连接件主要是来自国外,价格昂贵,

开发、研制替代主体框架的国产材料已经成为当务之急。目前我国木材加工技术与北美、日本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落后,在加工精度方面还达不到安装要求。例如,在中国林科院梁柱式木结构示范住宅建造中,国产的胶合木需要到日本加工,再运回国内安装,大大增加了建造成本。目前国内还没有具备木结构设计资质的设计单位,因此,木结构建筑设计一直依赖于国外。木结构住宅有着优良的抗震性、保温节能性和环境友好性,但是也常常会因材料选择、结构设计和建筑安装的不合理而导致隔音性能差和楼板振动大等问题。

2.2成本的累加性

在木结构住宅开发建造中,建造商、开发商最关心的就是成本问题,这个问题涉及到的因素很多。就目前而言,不同地区、不同质量的房屋造价也有所不同。一幢200m2的木结构住宅有的只卖到30万元人民币,有的甚至可以卖到400万元人民币。据专家估算,我国若用进口材料建造木结构房屋,其成本约4000~6000元/m2,这还不包括土地价格。更重要的问题是,木结构住宅的后期维护成本高。对于混凝土住宅,人们一经居住,很少会去维护。但对于木结构住宅,需要不断地维护,这种维护更多的是在木结构住宅的性能和结构方面,比如居住一定

时间后需要更换保温层;在楼板中增加横撑来控制有些分隔墙的下移等。

2.3购买者的接受度

在我国,几十年来民用建筑一直是以砖混结构为主,人们已经习惯其结构的稳固性和长期性。现代木结构住宅在中国是一个新生事物,人们对其印象总与过去木房子联系起来,感觉不牢固。有些人会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木结构住宅性能会慢慢下降,而砖混结构的住宅却依然很稳定。目前,不管来自内部的还是外部的安全性担心,都制约着木结构住宅在中国的发展。相对砖混或钢混结构住宅,人们认为木结构住宅不仅不牢固,一旦发生火灾,人身财产以及房

屋安全得不到保障,还认为木结构住宅易发潮、发霉、白蚁侵蚀、耐久性差。从现实情况看,木结构住宅在我国的接受程度还很低,真正进入市场并受消费者欢迎尚需时日。人们从追求高容积率的住宅转变到健康环保的住宅需要一个过程,首批开发的木结构房屋成功与否,可直接影响到人们观念转变的快慢。目前类似混凝土别墅的木结构住宅市场推广战略过多地考虑了建造商和开发商,却忽略了消费者的需要。

2.4土地、政策的排斥性

在我国,木结构住宅绝大部分为别墅住宅,且占地面积大。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人均土地面积很低的国家。从住宅用地来看,土地由于其位置的固定性、资源的稀缺性等因素,供应量会越来越少,相对价格会不断上升,从而也就提高了别墅建造成本。2003年9月14日,国土资源部发布《关于加强土地供应管理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今后我国将严格

控制高档商品住房用地,停止报批别墅用地。这个通知正式向以别墅为代表的高档豪宅亮起

政策红灯。尽管一些省市的发展商手里的合法别墅用地储备量非常可观,可以满足未来3至5年内市场的需求,但是从长远看,别墅建筑的发展受到了一定限制,以别墅为主的木结构住宅

也不例外。

2.5研究力量的薄弱性

长期以来,木结构房屋的发展,因种种原因受到限制,直到改革开放后,才开始对木结构房

屋及其材料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总体而言,我国对木质材料应用于住宅建筑方面的研究,与国外相比差距较大,高校及科研院所也缺乏相应的课程及人才培养内容。通过引进一些国外的木结构建筑技术和经验的项目,对发展我国的木结构房屋市场有很大促进作用。

但在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木结构建造技术和材料方面,我国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知识产权。

2.6标准、规范的不完善性

健全的标准和规范是保证木结构房屋质量、防止出现劣质建筑的必要条件。近几年,国

外木结构住宅在我国迅速发展,促使我国相继出台了GB5020622002《木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和GB5000522003《木结构设计规范》,2005年又出版了较为完整的木结构设计手册。同时,我国还急需建立木结构连接件的相关标准。这对木结构住宅市场来说,意义都是非常重大和必要的。但是,迄今为止我国木结构住宅主体框架材料几乎都从加拿大、美国进口,木结构的设计和建造技术也来源于国外,而且大部分已建的木结构住宅未得到真正意义上的验收。随着我国木结构住宅的国产化,这些以国外,特别是以加拿大木结构规范为基础制订的规范,

会渐渐变得不再适用。同时,为了适应建筑材料的国产化,必须制订相应的产品标准。

3.我国木结构住宅未来的发展之路

3.1加强木结构研究,促进木结构研究成果转化

目前国内从事木结构研究的高校、科研院所不多,而且研究方向、内容也各有侧重。比

如同济大学是进行木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木结构研究中心则是以结构设计

为主,而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主要研究木材及木质产品性能,以及木结构住宅性能的评估。木结构研究是一个系统化的研究,从结构单元到最终产品是环环相扣,一个结构单元的性能可能会影响到结构组件、结构系统,甚至整个建筑的使用性能。因此在研究中各研究机构要加强

合作,合理分工,协同共进。目前还迫切需要开展对木结构设计、连接形式、连接件及木质结构材料的防蚁、防腐、防火、耐久性及胶黏剂的研究,同时加快制定木结构设计、木材强度

分级、木质工程材料产品标准等检验评定方法和规范,建立木结构建筑及材料管理的标准化

体系。鼓励新型研究成果的应用,对已有的科研成果制定合理的转化机制。

3.2建造多种结构形式的木结构住宅建筑

实现渐进式发展为改变购买者对木结构住宅的传统观念,必须建造多种结构形式的木结构建筑。尽管当前木结构建筑有原木结构、梁柱木结构和框架式木结构等形式,但在购买者看来均为一样的木结构。因此,一些创新性的结构设计将有助于改变购买者的观念,提升对木结构住宅的接受度。如研发双层墙体的木结构建筑,外层是砖或混凝土结构、内层是木结构墙体;又如,南方地区温暖、潮湿、白蚁较多,可考虑设计底层为混凝土结构,上层为木结构的混合结构形式。另外还可以将中国古典的木结构元素加入到现代的木结构建筑中,实现木结构住宅的中西合璧。

3.3居住型和非居住型木结构建筑相结合

从最初木结构进入中国市场到现在,一直是以居住型为主,而且更多的是别墅。在某种意义上,缩小了人们眼中的木结构范围,从而限制了木结构在我国一些场所的使用。其实木结构建筑在世界各地被广泛使用,既可单家独户,又可以形成多层多户的公寓楼,低层商业建筑和公共建筑,如餐馆、学校、教堂、商店和办公楼等,都可采用这种结构体系。木材还可用在其他特殊建筑结构上,如日本岛根(ShimanePrefecture)出云(Izumo)市的穹顶式建筑,主要用于体育、展览和会堂。还有一些木建筑是为奥运会建造的,如1972年慕尼黑夏季奥运会的自行车赛场是胶合木结构,1998年长野冬奥会速滑场地的胶合木露天顶棚。

3.4开发低成本的木结构住宅,实现走入中小城市

木结构住宅成本主要是由建筑材料、设计、建造及土地等部分构成,目前木结构住宅价格昂贵,让一些感兴趣的人群,特别是中等收入的家庭望而却步。通过对建筑材料、设计及建造的国产化,开发低成本的木结构住宅,可以为木结构住宅价格的回落释放出一定空间。影响木结构住宅成本的另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土地成本。大型城市土地价格高,而且城市土地供应量紧张,因此,木结构住宅走入中小城市也是一个必然趋势,不仅可以降低木结构住宅建造成本,而且扩大了木结构住宅的消费市场。在中小城市集中建造木结构住宅,发展新型低密度居住社区。另外,为发展我国新农村的建设,木结构住宅也可以走入相对富裕的农村。

3.5完善木结构标准规范,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当前,尽管我国已经出台了木结构相关标准、规范,但是发展完善是一项长期任务。一些新的标准、规范会随着大量新型结构产品、结构形式的出现而出现。通用标准和规范的制订、修订工作会持续进行,同时要建立木结构建造的认证体系和木结构住宅性能的评估体系。另外木结构住宅作为一个新兴产业,一些特殊的标准也会根据我国的国情应运而生。同时,对木结构建筑的防火、防盗措施,在房屋设计中要完善并加强小区物业管理体系。在木结构住宅

发展的过程中,健全的木结构住宅市场相关法律法规是必不可少的。目前国内还没有建立一

套系统的木结构住宅市场法律法规,这种局面会影响到未来我国木结构住宅的规模化发展。

3.6加强木结构从业人员的管理和培训

要加大对木结构建筑的的宣传力度,改变传统观念,全面提升对现代木结构的认识,在有

基础、有条件的高校开设木结构教育课程。应开办专门的木结构建造培训学校,培养高技术、高素质的木结构建造从业人员,为木结构住宅长期、稳定、健康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2006年年初中国木结构专业委员会在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成立,将进一步加强木结构从业人员的教

育和管理,推动木结构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轻钢龙骨结构

1.钢结构发展现状

由于经济发展比较落后,一直以来,我国建筑材料有60年代以前的土木为主的建筑发展到后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钢筋混凝土为主。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突飞猛进的发展,建筑技术的快速提高,建筑业发展自身对建筑材料的要求不断提高以及我国钢铁产量的空前过剩,钢结构开始快速发展起来。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和高层建筑的增多,钢结构的优势逐渐突显,钢结构发展也十分迅速。

特别是钢结构住宅作为一种绿色环保建筑,已被建设部列为重点推广项目。特别是在我国大中城市中,人多、土地资源少,而人们对住宅密度、环境绿地等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较大范围应用钢结构住宅,是我国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推广项目。

目前在北京、天津、山东莱芜、安徽马鞍山、上海、广州和深圳等地通过前几年开展低层、多层和高层钢结构住宅试点工程,目前已经开始较大规模的发展。这说明了钢结构住宅的发展势头良好。

2002年国内第一幢18层钢结构住宅楼在安徽省马鞍山市建成,标志着我国高层住宅从钢筋混凝土结构跨进了钢结构时代。经过对已建试验建筑的技术总结和产业推广,钢结构住宅建筑在全国各地得到了蓬勃发展。特别是华南、华东一些发达地区发展最为迅速。据不完全统计,国内钢结构住宅建筑每年均以200-300万㎡的速度递增。

目前,武汉市的钢结构住宅发展相对滞后,目前较有规模的包括“金色年华小区”、“香利.国庭”、“黄金口岸”等,数量及规模均显不足,与武汉特大型城市及国家大型钢铁企业基地地位极不相符,武汉市钢结构住宅推进速度缓慢,受致于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不足,建

筑用钢品种不全,墙体、楼板等配套产品还未形成产业化生产,相应制约了武汉市钢结构住宅产业的发展。随着钢材品种的开发、相应配套产业的发展,武汉的钢结构住宅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2.钢结构建筑相比传统结构形式的优势分析

2.1 钢结构产业在产品发展上的优势

1)宏观经济发展的政策优势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生态、环保、节能等概念日益成为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题,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不论从自身的发展需要还是对世界经济的责任也越来越重视这方面的发展。所以国家在“十一五”期间就大力推广钢结构住宅产业,并且出台一系列的鼓励政策。所以,发展钢结构产业具有极好的前景。

2)符合中国目前经济发展需要

目前中国钢铁行业出现严重产能过剩,特别金融危机以来,国内大批钢铁公司限产、停产。如何发展钢铁企业也是当前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一件及其重要的事情。发展钢结构建筑产业无疑可以逐步缓解这一矛盾,更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

3)钢结构特别轻钢结构产业在生态、环保、节能方面的优势

与钢混建筑(以使用水泥为基础)相比,轻钢具有显著优势:

(1)轻钢建材减少5/6的CO2排放量;

(2)建材的生产只需消耗1/6的能源;

(3)只消耗1/6的自然资源;

(4)100%回收再利用,适应可持续性发展、循环经济的发展战略。

中国的水泥产量占世界水泥产量的46%,中国CO2排放量占全世界的20%,全世界CO2大约有3.5%由中国的水泥造成,这是相当巨大的数字(中国C O2排放量的17.5%由水泥造成),每增加101.174㎡的钢混建筑就额外产出400Kgs CO2

4)国际对新技术的支持

首先,轻钢结构作为一种新的技术,大量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避免了密集型的体力劳动。由于高污染(造成全球7% 的CO2排放)以及高能源消耗的原因,政府抑制水泥生产行

业。鉴于建造大量建筑需要水泥(使用大量水泥-超过30%),而水泥生产的水平又在降低,急需寻找传统住宅建材的替代材料用作住宅城市化建设(38%的混凝土使用)

轻钢结构在多层和高层建筑中的使用是住宅建筑未来发展的方向。在其它国家,轻钢建筑占住宅建筑市场的30%

2.2 钢结构建筑上的优势

1)能合理布置功能区间

利用钢材强度高的特点,设计可采用大开间布置,使建筑平面能够合理分隔,灵活方便,创造开放式住宅。而传统结构(砖混结构、砼结构)由于材料性质限制了空间布置的自由,如果开间过大,就会造成板厚、梁高、柱大,出现“肥梁胖柱”现象,不但影响美观,而且自重增大,增加造价,购房者在二次装饰时,经常由于自行改变墙体位置,增加隐患。

2)钢结构空间利用率高

在空间使用率上,钢结构的断面小,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可增加建筑有效面积8%左右。在建筑风格上,钢结构建筑也更显灵活丰富,户内空间可多方案分割,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3 )自重轻、抗震性能好

相同建筑面积的建筑楼层,钢结构自重轻,根据比较,六层轻钢结构住宅的重量,仅相当于四层砖混结构住宅的重量。而且钢材具有延性,能比较好的消耗地震带来的能量,所以抗震性能好,结构安全度高。

2.3 钢结构经济性优势

1 )施工方便、工期短

钢结构构件,可以实行工厂化生产,现场安装。由于现场作业量小,对周围环境污染少,同时,施工机械化程度高,加快了施工速度。根据统计,同样面积建筑物,钢结构比砼结构工期可缩短1/3,而且可节省支模材料。

2 )综合造价低

由于自重轻,基础费用降低,总体用料减少,直接成本降低,建设工期短,间接费又可减少,所以综合造价低。

3)符合住宅产业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钢结构适宜工厂大批量生产,工业化程度高,并且能将节能、防水、隔热、门窗等先进成品集合于一体,成套应用,将设计、生产、施工一体化,提高住宅产业化的水平。

另外,钢材报废后可实现100%废品再回收利用,所以称“钢结构建筑”为“绿色

建筑”毫不为过,它是适应我们人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新型建筑形式。

3.钢结构建筑结构体系分析

3.1结构体系

3.1.1 钢结构体系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1)钢框架与混凝土筒体(墙体)的混合结构体系;

(2)钢框架加支撑的结构体系;

(3)钢框架与预制混凝土墙体的框剪结构体系;

(4)纯钢框架结构体系;

(5)错列桁架结构体系;

(6)轻钢龙骨结构体系;

上述钢结构体系从结构体系和构件选材可分为两大类:1)普通钢结构体系;2)轻钢龙骨钢结构体系

3.2各种结构体系的特点

3.2.1普通钢结构体系

目前普通钢结构体系包含上述(1)-(5)五种结构形式,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内建筑技术的日益提高,近年来,普通钢结构形式建筑的有了突飞猛进发展。无论是建筑技术、行业规范、配套建筑材料、配件等相关产业都已经初具规模,也有着极好的发展前景。

3.2.2 薄壁轻钢龙骨结构体系

薄壁轻钢龙骨结构体系采用高

强度(500MPa-550MPa)镀锌钢经冷

弯成型作为主要受构件。主要用于中

低层住宅或别墅,大致可分为两类,

一类为以冷弯C型钢(壁厚0.6-2.0mm)

组成的龙骨体系。另一类以小型热轧

型钢组成的龙骨结构体轻钢龙骨体

系一般由柱、梁、天龙骨、地龙骨及

中间腰支撑通过配套扣件和加劲件用自攻螺钉连接而成,梁柱构件厚度在1~3mm之间,柱子间距约为400~600mm。

其主要受力机理为:柱子与上下龙骨及支撑或隔板组成受力墙壁,竖向力由楼面梁传至墙壁的天龙骨,再通过柱子传至基础;水平力由作为隔板的楼板传至受力墙壁(多、高层一

般在楼电、梯等位置设置钢筋混凝土核心筒墙体结构集中承受水平力)再传至基础。由于在传力过程中,墙面板承受了一定的剪力,并提供了必要的刚度,故墙面板应满足一定的要求。楼板可采用楼面轻钢龙骨体系,上覆刨花板及楼面面层,下部设置石膏板吊顶,既可便于管线的穿行,又满足了隔声要求。该体系的优点为组成体系的构件尺寸较小,可将结构构件隐藏在墙体内部,有利于建筑布置和室内美观,且保温性能良好,梁柱均为铰接,省却现场焊接及高强螺栓的费用,而且受力墙体也可在工厂整体拼装,加快了施工进度。其缺点为梁柱铰接不适合于强震区的高层建筑,国内该体系尚缺乏工程经验,冷弯型钢品种较少。

根据国外相关工程经验,目前这种钢结构已经发展到6层以上并且有向高层建筑发展的可能,这种体系的建筑多用于住宅、公寓、酒店结构简洁、柱网较小且排列整齐的建筑。目前世界先进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较大的成效。例如美国著名的轻钢结构公司正在着手开发一栋24层、高度为78米的建筑,不久就会应用于实际工程。国内也正在开发和研究,目前多层薄壁轻钢龙骨结构体系的相关规范的征求意见稿已经编制完成,估计不久就会公开发行。

该公司所研究的轻钢龙骨结构体系均用0.6-2.0厚的高强镀锌钢(强度达500MPa-550MPa)为原材料,按照设计构件冷弯成型(类似于国内的C、U型薄壁轻钢构件),从力学理论分析,该结构截面形式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材料力学的性能,从而做到节约材料,降低成本。

本建议书主要研究的对象就是这种薄壁轻钢龙骨结构体系的建筑。

3.3薄壁轻钢结构体系适宜建筑类型

轻钢(LGS)建筑由冷弯、热镀锌钢卷轧辊成立柱和托梁等构件,将其拼装成骨架后成为建筑的结构部分。这种结构体系的建筑多用于:

1) 住宅特别是经济适用房;

2)酒店、别墅(连排别墅)、度假村;

3)公寓、宿舍、写字楼;

4)综合商场等。

3.4墙体材料

为体现高层钢结构住宅的优越性,减轻结构自重,外墙体一般采用轻质复合墙板,与梁柱的连接方式,主要采用外挂式,对于6层以下的多层住宅,也可采用内嵌式加气混凝土砌块。外墙墙体材料的品种主要有:加气混凝土砌块、蒸压粉煤灰混凝土砌块、轻质加气混凝土板材、蒸压轻质加气混凝土(ALC)板、GRC夹心复合板、钢丝网水泥夹心板等。内墙

材料一般可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近年来推出的石膏砌块具有各项性能好、自重轻、构造简单、施工快、造价较低的特点被广为使用。也可采用纸面石膏板、纤维石膏板、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纸面稻草板等。下面主要介绍石膏砌块和ALC板(蒸压轻质加气混凝板)的一些物理性能及施工要求:

ALC板:计算容重650kg/m2,导热系数0.11W/M.K 厚度125的板材相当于370厚的砖墙的保温性能,用150厚的ALC板能够满足上海地区保温节能的要求。

耐火性能:150厚的板材耐火极限大于4小时。

隔音性能:150厚的板材隔声指数大于46.4dB, 满足45 dB的规范要求。

抗震性能:层间位移角1/20时,板材无脱落。

施工要求:外墙施工时,板缝之间须用合适的密封材料嵌缝,外再涂以合成树脂乳胶密封液一层,外面刷水泥浆一道,内掺水重5%~10%107胶,最外面采用涂料及合适的饰面。当ALC板用作外墙时,一般采用二层一块板,长度为5600~6000,实际选用时应根据建筑物所在地区的风载选用合适的型号,至于内外墙开设的门窗洞口,均采用角钢过梁,同时门窗洞口两侧也采用100cm的角钢加强。此外ALC板也可用于轻质屋面,且该板易于切割。

3.5楼板体系

钢结构住宅中,楼板体系一般有以下几种: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楼板、预制混凝土叠合板、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

(1)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楼板:由于要满足楼板1.5小时的防火要求,其上须浇80厚的混凝土,采用蝶型压型钢板楼板总厚度将达130~150mm,且用于居住建筑时,室内需另加吊顶,如采用劲扣式的压型钢板楼板厚度可减为110mm,对钢结构住宅可采用bardeck 的BD-40型劲扣式压型钢板,其肋高仅为40mm,且内口封闭,不需要再做吊顶,仅需在缝隙处加贴绷带即可。由于组合楼板担负着传递水平力的作用,故而钢梁与压型钢板连接处应设置必要的栓钉,设计时考虑钢梁与楼板的组合作用,可显著提高梁的承载力及稳定性,有效降低梁高。一般组合楼板下部不需另加钢筋,但对于有动力荷载及比较潮湿的区域,楼板下部仍需配置必要的构造钢筋。但组合楼板应满足规范要求(楼板的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压级小于75dB的要求)。在国外楼板的隔声要求在住宅的设计中已显得日益重要。

(2)混凝土叠合板:混凝土叠合板就是将现浇结构根据使用要求和制造时的受力特点改为预制的单个构件和现浇部分,其中预制的单个构件在工厂制造,然后将其运至现场装配,再在其上浇捣现浇混凝土,从而形成叠合装配整体结构,这种结构的主要优点是;机械化程度高、工期短、可采用预应力技术及高强度钢材、预制部分体积小、重量轻、运输吊装方便;

但预制部分的混凝土与现浇混凝土存在龄期上的差别,两者之间存在收缩应力,且板缝之间易于出现裂缝。

(3)现浇楼板采用工具式支撑楼板,其优点是整体性好、装修方便,但模板较费,钢筋与钢梁的连接和构造比较复杂,且施工周期较长,同时为保证混凝土楼板与钢梁的共同作用,钢梁翼缘也必须设置必要的栓钉。

3.5 钢结构防火处理

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19层以上的住宅防火等级为一级,构件的耐火时间要求为柱:3小时、梁:2小时、楼板:1.5小时;19层以下的住宅防火等级为二级,构件的耐火时间要求为柱:2.5小时、梁:1.5小时、楼板:1.0小时。对防火涂料而言,一般薄型防火涂料的耐火时间不超过1.5小时,超过1.5小时应采用厚型防火涂料。

钢构件的防火可采用外包混凝土(或砌筑砖块法)、防火涂料、防火板包覆和复合结构几种方式,防火板又可分为防火厚板和薄板,防火厚板厚度为20~50mm,主要有硅酸钙防火板和膨胀蛭石防火板,主要品种有KB板、GF板;防火薄板厚度在6~15mm之间,主要品种有短纤维增强水泥压力板、纤维增强的普通硅酸钙板及玻璃布增强无机板。对型钢柱子,因柱子的防火要求较高,一般采用外包混凝土(或砌筑砖块法)、厚型防火涂料、防火厚板和复合结构几种方式,±0.000以下应采用外包混凝土的方式,当采用防火厚板包覆时,大多数情况下4~5cm的板厚可满足3小时的要求,当采用复合结构防火时,钢梁钢柱经厚型防火涂料涂覆后用防火薄板作为装饰面板。

钢管混凝土的耐火性能较型钢柱有很大改善,且钢管直径越大,耐火时间越长,反之直径越小,达到相同耐火时间所需防火涂料厚度愈厚,根据深圳赛格广场的试验及工程实践,直径500的钢管混凝土防火涂料厚度为15mm即可满足3小时的耐火时间,而对直径300mm 的钢管混凝土柱,防火涂料厚度则需25mm。钢梁的防火可采用H型钢翼缘内填充加气混凝土砌块,再用金属网抹25厚蛭石混凝土包覆,也可采用防火板或防火涂料,考虑住宅的特殊性,一般配合装修采用防火板包覆。随着我国钢铁企业冶炼技术的提高,为适应市场的需求,宝钢、武钢等钢铁企业开发成功了耐火耐候钢,它是通过合适的技术,使钢材含有特定的成分(如加钼等),使钢材的表观结构及金相组织发生变化,从而使钢材本身生成所需的耐火性和耐候性。耐候钢的耐候性为普通钢的2~8倍,耐火性可使钢材在600度时屈服强度下降不大于1/3,使用耐候钢可减少涂料1/3,省去防锈漆,节约综合成本30%,但其价格仅比普通钢材增加10%,因此耐火耐候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4.薄壁轻钢结构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由于环保意识的加强和木材短缺等因素,许多国家如美国、日本、英国、澳大利亚等,正积极地推动中低层轻钢结构住宅的应用与发展。

澳大利亚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提出了“快速安装预制住宅”的概念,但由于市场尚未成熟,并未得到很好发展。到了1987年,高强度冷弯薄壁钢结构出现,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的联合规范AS/NZS4600冷弯成型结构钢规范于1996年发布实施。这种钢材承载力高,与相同承载力的木材相比,只是木材的1/3重,表面经镀锌处理,在免大修的情况下,耐久性可达75年。

据报道,轻钢结构在美国发展最快,1965年轻钢结构在美国仅占建筑市场15%;1990年就上升到53%,而1993年则已上升到68%,到2000年已经上升到75%。住宅用构件和部晶的标准化、系列化,及其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程度很高,几乎达到100%,各种施工机械、设备、仪器等租赁化非常发达,商品化程度达到40%。

近年来,全部构件均采用冷弯成型钢的轻钢龙骨体系建筑作为一种新兴的建筑方法正在欧美迅速发展,日益成为一种可订购的特殊商品,广泛应用于别墅、住宅、学校、医院、商业建筑等。在澳大利亚,每年约建造6亿美元的轻钢龙骨独立式住宅120 000栋,约占澳大利亚所有建筑业务产值的24%;在美国,采用该体系建造的房屋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55 000栋剧增为2000年的325 000栋。目前这种轻型钢结构己成为发达国家的主要建筑结构形式。

包括单层和多层的住宅和公寓在内的轻钢结构体系之所以如此迅猛发展、方兴未艾,有其深刻的原因:与其他形式钢结构相比较,轻钢结构体系尤其是冷弯薄壁型轻钢龙骨具有一些独特的综合优势

1) 轻钢轻质高强,抗震性能好,安全性高。建筑自重轻,仅相当于混凝土结构的一半左右。

(2) 轻钢龙骨体系构配件制作工厂化和机械化、商品化程度高,易于实现产业化、工业化,可以缩短施工周期。

(3) 构件截面小,与混凝土结构相比可增加建筑有效面积8%左右。屋面采用钢桁架结构,可建造出丰富多姿的屋顶形式,外形美观,满足建筑个性化要求。

(4) 室内水电气管线可全部暗埋在墙体中,布置灵活、修改方便。适于采用科技含量高的环保节能墙板、楼板及屋面板,节能效果好。

(5)轻钢结构施工噪音小,建筑垃圾少,所用材料主要是可以回收或易降解的材料,

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符合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属于绿色环保型建筑。

根据实践应用的结果,在地震区、软土地基建造住宅,采用轻钢结构体系可比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造价略低或持平,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考虑到长远的使用、发展趋势和环保要求,轻钢住宅发展前景好,市场需求量大,将逐渐成为房屋市场新的“卖点”。

20世纪80年代我国从日本引进几百栋轻钢结构低层别墅,90年代个别国外公司为推广其产品在北京、上海等地建立了多层轻钢结构住宅楼,但是大规模的研究开发、设计制造、施工安装轻钢结构住宅建筑还是近几年才逐步发展起来的。目前北京、天津、新疆、湖南、山东莱芜、安徽马鞍山、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地开始并建成一批低层、多层和高层轻钢结构住宅试点工程。同时,在建设部组织编制的《钢结构住宅建筑产业化技术导则》的指导下,很多科研单位和钢结构公司,包括北京赛博思金属结构有限公司、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安尔发建筑科技有限公司等,都分别在轻钢结构住宅体系的研究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轻钢结构在我国尚属试验、起步阶段,但目前己在全国各地普遍开花。

适宜用于多层建筑的轻钢龙骨结构在我国具有很好的发展优势。

(1)我国钢铁行业迅猛发展,2004年的钢产量达到2亿t,成为世界第一钢材生产

大国。随着我国冶金企业不断调整产业结构,钢与钢材的品种、规格日渐增多,建筑配套产品日益齐全,为钢结构住宅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2)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钢结构建筑发展,建设部在新修订的《建筑技术政策》中,

明确提出积极发展钢结构的方针,把钢结构技术列为10大重点推广技术。2002年发布了《钢结构住宅产业化技术导则》又为轻钢住宅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证和技术支持,这必将对我国钢结构建筑的发展起积极推动作用。

(3)冷弯薄壁型轻钢龙骨住宅满足我国住宅产业化的要求。住宅产业化是城市可持

续发展的进一步深化,或者说,城市可持续发展要求住宅产业化,二者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5. 薄壁轻钢结构的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

5.1钢结构本身缺陷

虽然轻钢是替代目前砖石和混凝土材料的最佳选择。但是,目前轻型钢结构体系在我国的应用仅局限于极少量的高档别墅住宅和极少数的多层住宅建筑,但还没有推广应用,农村市场和小城镇改造等更是一片空白。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轻钢骨架构件是低层、多层轻钢骨架建筑,尤其是公寓、住宅等建筑的关键材料,

而冷弯薄壁型轻钢住宅的梁柱均采用0.6-2.0 mm的C型钢和U型钢,目前国内能够生产此种构件的厂家非常少,产量严重不足,导致造价过高。

(2) 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尽管国家标准《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0018—2002》是一本用于指导冷弯薄壁型钢结构设计、施工与质量验收的综合技术标准,但其主要是针对工业厂房屋面体系的檩条设计,在其构造条文中,明文规定“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构件的壁厚不宜小于1.5mm,主要承重结构构件的壁厚不宜小于2mm”。行业标准《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中也涉及到一些有关冷弯薄壁型钢结构的条文,同样,在其有关构造条文中,也规定“用于凛条和墙梁的冷弯薄壁型钢,壁厚不宜小于1.5 mm。这主要是由于我国过去极少将2mm以下的薄钢板用作主要承重结构的构件,因而既缺乏使用经验,也缺少相应的理论研究。受此限制,轻型住宅钢结构建筑的用钢量将大幅增加,使其造价提高,也就失去了与传统建筑的竞争力。

(3) 建筑防火方面的问题,轻钢结构因为采用0.6-2.0之间的薄壁轻钢结构作为受力体系,其防火性能较差的特性就很大程度地影响其结构体系的安全性。目前,钢结构的防火主要采用刷防火涂料和防火材料包裹法进行防火处理。按照《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19层以上的住宅防火等级为一级,构件的耐火时间要求为柱:3小时、梁:2小时、楼板:1.5小时;19层以下的住宅防火等级为二级,构件的耐火时间要求为柱:2.5小时、梁:1.5小时、楼板:1.0小时。对防火涂料而言,一般薄型防火涂料的耐火时间不超过1.5小时,超过1.5小时应采用厚型防火涂料。

钢构件的防火可采用外包混凝土(或砌筑砖块法)、防火涂料、防火板包覆和复合结构几种方式,防火板又可分为防火厚板和薄板,防火厚板厚度为20~50mm,主要有硅酸钙防火板和膨胀蛭石防火板,主要品种有KB板、GF板;防火薄板厚度在6~15mm之间,主要品种有短纤维增强水泥压力板、纤维增强的普通硅酸钙板及玻璃布增强无机板。对型钢柱子,因柱子的防火要求较高,一般采用外包混凝土(或砌筑砖块法)、厚型防火涂料、防火厚板和复合结构几种方式,±0.000以下应采用外包混凝土的方式,当采用防火厚板包覆时,大多数情况下4~5cm的板厚可满足3小时的要求,当采用复合结构防火时,钢梁钢柱经厚型防火涂料涂覆后用防火薄板作为装饰面板。

以上处理方法虽能达到防火极限要求,但会较大程度地增加工程造价。

(4) 建筑隔音的问题,因为使用轻钢结构的轻隔断墙,其隔音尤其是隔撞击声的效果很难和传统的加气混凝土块等实体墙相媲美。

(5)消费者的传统观念。由于大量采用轻型屋面材料和墙体材料,轻型钢结构的突出特

点是“轻”,面对一个很“轻”的建筑,我国的购房者可能首先会关注结构的安全性,即结构是否坚固,是否足以阻挡外物入侵和自身财物的安全等。钢材容易锈蚀,也是人们长期以来对钢结构的固有认识。

以,只要解决前面所述这些问题,轻钢结构发展前景广阔,

钢结构防火能力稍差。经过防火处理的钢结构的耐火时间也能达到2~3个小时,稍稍逊色于砖石和钢筋混凝土等耐火性能好的建筑材料。但随着耐火、耐候钢的出现,以及防火材料和防火构造的不断完善,钢结构建筑的防火功能已经得到较大的提升。而钢结构建筑的防火指标本身还是大大高于国家防火规范的。

5.2社会认可度

钢结构的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是整个社会对这种新体系的接受需要一个过程。轻钢结构体系是在国外尤其是北美地区木结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两种体系虽然在国外已经十分成熟和完善,但是对于我国来说却完全是新东西,因而各种困难几乎无处不在。中国的消费者由于长期以来住惯了砖混或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住宅,从慢慢开始接受到逐步喜欢轻钢结构,也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从最近一两年的发展看,已建成的钢结构住宅的销售已经没有遇到任何困难,随着国家的政策推广,以及专业房地产、学术界的大力宣传,加上其较大的得房率,良好的抗震性能,相信老百姓很快就会喜欢上它。

5.3专业技术人才缺乏

虽然,钢结构设计技术和理论并不是一个全新的理论,而且国家近年逐渐开始由试验小区开始批量建设,相应的规范、规程、标准图也逐渐出台,从2001年出台的《钢结构住宅建筑产业化技术导则》到2009年11月1日开始实施的《钢结构住宅设计规范》,标志着其技术已经成熟。

但是,由于国内建筑几十年来一直是砖混结构发展到钢筋混凝土结构。所以,在国内无论大等院校,还是设计院,其中技术人员涉及轻钢结构体系的还是少数。尤其是建筑队伍,钢结构需要一批懂技术、懂规程、操作熟练的专业技术工人。目前绝大部建筑队伍中的工人由民工转化而来,经过这些年的学习和实践,他们已经掌握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而能承担钢结构建筑施工的只是少数。

4.4工程造价问题

目前轻钢结构在我国大陆的报价大约是同条件传统混凝土结构的1.1-1.2倍左右,加上

人们对钢结构防火、隔热等功能的担心,国内部分消费者对钢结构住宅还心存疑虑。特别是

开发商的眼前利益受到影响,其开发热情也不是很高。然而这种价格在国外比起其它结构形式住宅的造价来说,却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这也就是为什么轻钢结构住宅体系在国外能够蓬勃发展的原因。任何新技术的产生与发展都是与所处社会的技术经济背景相联系、相适应的,目前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人均GDP约为我国的40至50倍,劳动力价格约为我国的20至30倍,因此,符合产业化生产方式的轻钢结构住宅在发达国家远比我国更易被市场接受。而我国由于科技和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劳动力价格便宜,尽管轻钢结构的性能和舒适度较高,但其对于传统建筑形式住宅的竞争优势反倒不够明显。因而市场接受起来比较缓慢。但是,随着我国人工工资的大幅度提高,国家钢铁产量的大幅上升,产能过剩,价格相对降低,其性价比越来越高,而且把大量的钢铁用于建筑已经是一个国家宏观调控层面的问题。

5.5缺乏相适应的建筑管理模式

在建筑管理方面,我国现行的建筑管理模式与轻钢结构住宅这种工业化生产方式也不适应,我国加入WTO以后,国外许多住宅生产企业希望进入中国大陆市场,但是他们搞不清自己来到中国后应当申领什么资质,属于什么身份--设计单位?施工单位?集成商?还是制造商?

所以,目前国内已经出现一批开发钢结构的专业公司,他们集科研开发、设计、材料深加工和施工一体,有的甚至和房地产开发为一体。这种开发方式本身已经较好地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较好地虽短开发周期、降低开发陈本,节约资源,十分有利于推动该产业的发展。

6.钢结构发展前景展望

按发达国家的最低水平推算,我国钢结构用钢量至少有3600万吨的发展空间。在近期内,国家将大力发展钢结构建筑,力争每年建筑钢结构用钢将占全国钢材总产量的3%以上,年均钢材消费量为350万吨至400万吨;到2015年,将再翻一番,全国建筑钢结构用钢材占钢材总产量的6%以上,由此可见,钢结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6.1符合绿色、环保、节能的发展理念

绿色建筑是建筑节能的核心,它对城市建筑的意义尤为重要。2008年上海绿色建筑与人居环境发展大会,以“科技、人文、节能、环保”为主题,发表了世界地球日上海宣言,倡导善待地球——从节约资源做起的理念。指出了建筑节能是积极应对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挑战最有效的手段。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当中,直接消耗的能源占全社会总能耗约30%,是实现国家节能降耗的重点领域。会上还提出了如何用全新的绿色建筑开发理念指导、

规范、评价住宅项目建设,开发节能、省地、节水、节材、环保的绿色生态建筑。

所以绿色环保、节能建筑,它完全符合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保护全球气候为目标,以能源的高效利用与清洁能源开发为基础,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形态)的要求,不是空洞的概念,已成为人们实实在在的看得见的实体,且得到了社会的认可。积极开发绿色建筑其意义十分重大,绿色建筑不仅是解决现实的、节能的紧迫问题,而且也是对建筑本来应有的、但缺损了的科学和技术本质的回归,更是实现节能环保理念、实践低碳经济发展的一个新任务。

而轻钢结构建筑正式这种绿色建筑材料最典型的代表。

6.2轻钢结构国家政策的重点扶持的产业

轻钢结构建设在我国才刚刚涉入,我国现在是一个产钢大国,年产量3亿多吨,发展钢结构有很大的潜力。上世纪90年代,国家建设部和国家经贸委一致通过,将“轻型钢结构住宅建筑通用体系的开发和应用”作为我国建筑业用钢的突破点,并正式列入国家重点技术创新项目。这一举措为我国的钢结构发展奠定了基础。如今,由于国家的宏观调控作用,房市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低迷,在这个时机推出钢结构住宅,利用钢结构住宅的优势来吸引市民目光,刺激消费,增加市场的购买力,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现在发展轻钢结构正逢其时。

住宅建筑是我国建筑领域里最大的一直生力军,钢结构住宅产业化是我国住宅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因为这将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钢结构住宅体系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标准化制作,而与之相配套的墙体材料可以采用节能、环保的新型材料,它属绿色环保性建筑,可再生重复利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因此钢结构体系住宅成套技术的研究成果必将大大促进住宅产业化的快速发展,直接影响着我国住宅产业的发展水平和前途。

6.3建筑技术不断提高,钢结构建筑产业发展将进一步加快,建筑成本将进一步降低

随着我国钢铁企业冶炼技术的提高,为适应市场的需求,适合建筑用的特种钢必将不断的涌现,例如宝钢、武钢等钢铁企业成功开发的耐火耐候钢,它是通过合适的技术,使钢材含有特定的成分(如加钼等),使钢材的表观结构及金相组织发生变化,从而使钢材本身生成所需的耐火性和耐候性。多种新型建筑用钢的出现将大力推动钢结构的发展。

随着钢结构建筑技术不断的成熟,大量的适合钢结构的新材料也将不断的涌现,同时,钢结构行业建筑规范、建筑标准也将随之逐渐完善。相信不久的将来,钢结构必然会给建筑产业和建筑行业带来了一场深层次的革命,随着建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钢结构的绝对成本将越来越低。

集装箱结构

1.集装箱建筑的特点

集装箱改造为建筑拥有天然优势,箱体要承担沉重货物并可堆放6~8层,其结构强度约为1.7t/㎡,远高于建筑荷载要求的0.25t/㎡,因而稳定牢固。同时,由于集装箱本身的密封性好,因而其防水防腐性能好,并具有很强的抗震、抗变形能力。除了集装箱本身带来的优异性能,集装箱建筑还具有如下优点:

(1)适应模块化、工业化要求

集装箱有标准尺寸,常见的有2种,如下表1所示

集装箱的标准尺寸适应了形成模块化、工业化的要求,形式可以自由组合,创造多样化的组合模式。同时可以利用此特点组织标准化设计,减少制作工序,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2)经济与资源循环利用

一个长12m的大集装箱面积约为29㎡,二手产品价格为15000元,相同面积的砖混建筑的成本价格为600~800元/㎡,29㎡为17400~23200元;钢混建筑的成本价格至少为1000元/㎡,29㎡的建筑面积其成本价格为29000元,使用二手集装箱的建设成本是砖混建筑面积的64%~86%之间,是钢混建筑的52%,在建筑经济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经济性的另一方面体现在资源的循环利用,将废弃的集装箱当做钢材回收利用,不产生建筑垃圾,不污染环境,充分利用资源,体现了环保理念,也实现低碳建筑的要求。

(3)施工简便、周期短、拆装和迁移方便

集装箱建筑的安装极为简便,就像搭积木一样,通过钢构件将每个集装箱牢固的连接在一起。与传统建造砖混结构房屋的方式相比,可减少施工用水量、混凝土耗损约60%,减少施工垃圾和装修垃圾约70%,施工周期缩短40%以上,节能约50%,减少城市噪音污染和粉尘污染,整体生产效率提高约2~3倍。此外,集装箱建筑为整体结构,墙体为钢板,可以非常方便的进行拆装和迁移。

当然,集装箱也存在一些不适合居住的缺点:如金属材质导热快,易锈蚀,需要在技术改造中着重墙体的保温隔热和防锈。这些集装箱本身带来的技术问题可以通过如涂刷防锈油漆、在室内制作隔热、保温层来解决。

浅谈建筑产业化下的工程管理

浅谈建筑产业化下的工程管理 [摘要]建筑产业化作为我国建筑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近期保障性住房和标准化部分商品房建设中,众多龙头企业都纷纷以此为切入点,来推动我国产业化的发展,在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时也显露了多方面的不足。目前我国产业化的管理模式的建造经营与项目目标效益仍有很大差距。本文通过阐述建筑产业化在环保节能、资源整合、产业化发展方面的意义。引荐国外建筑产业化模式发展与我国现状建筑产业化管理模式的对比,来推动适合我国的建筑产业化进程。同时寄往整合建筑产业化资源整合、统一标准、产业革新,达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 建筑产业化管理模式节能环保人力成本 第一章绪论 近年来,建筑产业随着资源价格、劳动力成本的不断升高,消费群体对建筑品质等实际需求越来越高,如何才能在维持建造利润的前提下满足业主的需求等问题已成了建筑经济必须考虑的问题。而很好的工程质量与利润最大化的这一矛盾,只有从整个建筑业的的产业化和建筑产业化的优秀工程管理入手,从而找到有效之方案。 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工业制造也已进入4.0时代,粗犷传统的建筑业必须跟随现代化脚步,通过产业化、建筑2.0,把建筑建造的大部分流程和部件利用工业4.0的新技术、新模式工业标准化生产,形成建筑部件流水线作业,提高生产效率。施工阶段对整个建筑工程来说又是非常重要,施工的好坏决定着工程的质量。在这一阶段中,采取一定的管理措施对施工现场和施工对象进行生产任务的管理。为了确保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能够合理的运用人力和物力,协调空间和时间,可以根据施工现场的特点和条件,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施工管理,从而使得企业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然而施工阶段是工程管理的核心也是问题的多发期,对工程的影响极为重大,因此要提高施工管理水平也是建筑产业化发展的重要环节。

装配式建筑及建筑产业化发展情况

装配式建筑及建筑产业化发展的情况 目录 一、装配式建筑目前在我国的发展现状1 二、装配式建筑目前在上海的发展状况2 三、我国装配式建筑行业从业人员状况3 四、我国对于装配式建筑或建筑产业化的人才培养情况3 五、中国国内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企业5 六、日本装配式建筑或建筑产业化发展的情况5 七、美国的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情况6 八、德国装配式建筑发展情况6 九、法国装配式建筑发展情况7

一、装配式建筑目前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2015年年底召开的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陈政高指出,要推动装配式建筑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行动计划,在全国全面推广装配式建筑。 2015年,装配式建筑及建筑产业化的发展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相关政策不断出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30多个省市出台了专门的指导意见和相关配套措施,不少地方更是对建筑产业化的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比如,深圳市率先提出,2015年起全市新出让住宅用地项目和政府投资建设的保障房项目全部使用产业化方式建造,并对存量土地(含城市更新项目)符合要求的项目则给予3%的建筑面积奖励和放宽预售要求等优惠政策。上海也要求,2016年上海外环线以内符合条件的新建民用建筑原则上全部采用装配式建筑,同时对装配式住宅项目的预售进度以及分层、分阶段验收提出了明确的意见等,均被认为是里程碑式的新规。 2015年6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委托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完成的我国首个建筑产业现代化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体系出台,意味着我国推行产业化建筑首次有了国家标准设计体系。该体系第一次完整而系统地构建了适合于我国发展模式的建筑产业现代化国家建筑标准体系,完善了顶层设计,为我国建筑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而从今年1月1日起,由住房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主要负责编制的另一部业内重要标准——《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也已正式实施,该标准作为我国第一部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明确了如

房地产《地产建筑工程技术标准》

《地产建筑工程技术标准》

前言 本标准在国家(地方)规范和行业通用标准的基础上,针对客户端口反馈的、公司范围内共性的质量通病,结合以往项目和行业标杆企业的成功经验,通过固化构造措施和管理要点的形式,形成公司的质量标准。目的是降低渗漏、裂缝、成品保护、观感等业主关注问题的发生概率,进一步提升公司产品质量。 本标准的编制过程,考虑了以下几方面因素: 1、作为工程系统控制施工质量的检查标准; 2、作为设计环节的输入条件,从而为完善施工图纸提供帮助; 3、作为成本的输入条件,将以往扯皮较多的构造措施、安全文明和成品保护等费 用以清单的形式逐项单列,从而在设计、施工、招标三个环节扫除质量标准执 行障碍。 此标准将作为公司开展工程质量实测实量和风险评估的依据。 需要说明的是,本标准不是一个大而全的国家规范汇编,其内容涵盖了国家规范已经明确但执行效果较差的条款,并对国家规范明确不够或标准较低的条款进行了补充和完善。而且,本标准还将在应用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进行补充和完善。

目录 一、砌筑工程技术标准 (1) 1、材料使用标准 (1) 2、材料运输及堆放标准 (2) 3、砌筑完成面质量标准 (2) 4、砌筑节点及工艺标准 (2) 5、质量控制流程(建议) (6) 二、抹灰工程技术标准 (8) 1、材料使用标准 (8) 2、抹灰完成面质量标准 (8) 3、抹灰节点及工艺标准 (9) 4、流程控制(建议) (12) 三、外门窗工程技术标准 (14) 1、材料使用标准 (14) 2、外门窗完成面质量标准 (14) 3、外门窗节点及工艺标准 (14) 4、流程控制(建议) (17) 四、防水工程技术标准 (19) 1、材料使用标准 (19) 2、防水完成面质量标准 (19) 3、防水施工节点及工艺标准 (20) 4、流程控制(建议) (26) 五、成品保护标准 (27)

对建筑产业化的一些认识

对建筑产业化的一些认识 一、建筑产业化提出背景 首先,从我们国家目前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现状说起。当前我国房屋建造整个生产过程中,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粗放的传统建造模式仍然具有普遍性,建筑业仍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与新型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的发展要求相差甚远。 从生产方式的角度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施工建造工艺、工法落后,技术集成能力低。 二、现场施工以手工操作为主,工业化程度低。 三、项目以包代管、层层转包,工程管理水平低。 四、依赖农民工劳务市场分包,工人技能素质低。 五、设计、生产、施工相脱节,整体综合效益低。 尤其是设计、生产、施工的脱节问题,这是传统的生产方式带有的普遍性问题,由此造成房屋建造的整体质量不高,整体效益偏低。 这些因素归纳起来集中在四个方面,核心还是生产方式问题,这四个方面造成质量效益不高的原因,一个是技术集成,我们的技术集成能力是偏低的。从单一的技术来讲,我们的单一技术水平还是跟其他发达国家比起来不落后,甚至有些单一技术超过了一些发达国家。这么多年来,我们在住宅建设当中,一直在新技术、新材料的推广应用方面、研发方面,我们国家进行的进步是非常快的。我认为主要是技术的集成问题。 从管理的方法来说,是粗放的。项目以包代管、层层分包转包,设计和施工的脱节,这些问题都是管理方面的问题,管理的方法很粗放。从劳动力的素质来看,综合素质是偏低的。从生产手段、生产资料来看,也是落后的。从生产要素的这四个要素来说,大体上归纳起来在这四个方面,由此造成我们的房屋建造质量和效益是低的。 生产方式决定了生产质量、效益和资源消耗的水平,其实根源是生产方式,生产方式决定了质量、决定了效益、决定了资源环境的消耗程度。所以当前建筑产业

加快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 促进和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

加快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促进和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 上个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指出,建筑业应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建筑业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鼎盛时期,2013年,全国建筑业完成总产值已高达15.9万亿元,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21%,建筑业增加值在GDP总量中所占比例近7%。可以说,建筑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而且得到了全社会的公认。但是我们要看到,建筑业总体上仍然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面对新的形势,按照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可持续发展的总目标,建筑业如何转变发展方式,选择什么样的路径、确立什么样的目标,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长期以来,在国家宏观政策面上的有关描述中比较多见的是向“建筑工业化”、“住宅产业化”转型,也有专家提出了新型产业化等。2013年底,全国政协组织专家座谈时又提出了“建筑产业化”,一时间人们对此热议较多,即使业内的一些专业人士对于建筑业发展方向也语焉不详。2013年,根据中国建筑业协会郑一军会长的指示,中建协项目管理委员会就建筑业这个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型的问题进行了课题研究。2013年末召开的全国建设工作会议也明确提出,深化建筑业改革要把“加快促进建筑产业现代化”作为工作重点。应该说,“建筑产业现代化”命题的定位较为科学,既符合党和政府早

就提出的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总目标,又符合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总要求,有利于建筑业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进一步强化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民生产业和支柱产业的重要地位,发挥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的先导和引领作用。本文综合“加快建筑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建筑产业现代化”课题研究做如下探讨。 一、建筑业从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变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趋势 建筑业是专门从事土木工程、房屋建设和设备安装以及工程勘察设计工作的生产部门,建筑产品表现为各种工厂、矿井、铁路、桥梁、港口、道路、管线、房屋以及公共设施等建筑物和构筑物。它们是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进行物质生产和提供服务的手段,是国家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社会进步的重要物质基础。综观人类发展历史,特别是社会分工的发展历史,建筑业演变的进程是从原始建筑业到传统建筑业再进展到现代建筑业,这是历史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必然规律。 (一)促进和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是建筑业发展演变规律的客观要求 在远古时代,人类的祖先并没有建筑的概念,出于生存的本能需要,只能在自然环境中寻求遮风避雨的场所。原始建筑是在原始社会

浅谈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发展

浅谈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发展 发表时间:2019-04-29T15:58:23.14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6期作者:万冬君孙锋[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面对如今土地出让费用的增加、劳动力价格的不断上升、人口红利的消失及人们节能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住宅建筑产业化已成为产业发展的趋势,而住宅建筑产业化的突出环节就是装配式建筑。 北京建筑大学北京 100000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面对如今土地出让费用的增加、劳动力价格的不断上升、人口红利的消失及人们节能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住宅建筑产业化已成为产业发展的趋势,而住宅建筑产业化的突出环节就是装配式建筑。如何提高装配式建筑的完整性,减少构件加工程序,降低安装难度,提高构件安装质量,缩短安装时间,是影响装配式建筑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应实现装配式建筑产业化, 推动装配式建筑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发展 1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现状装配式建筑快速发展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法国著名建筑师勒?柯布西耶的著作《走向新建筑》是奠定工业化住宅的基础。 日本在20世纪50年代已经开始发展预制住宅技术,在1973年,日本此时采用装配式生产的住宅占竣工住宅总数的15%-20%。 法国在19世纪末已经开始实施装配式建筑构造,在20世纪60年代法国施工企业和设计公司联合提出了“结构——施工”一体化体系。到了80年代,法国住房部推行“居住88”计划,这个计划总体要求建筑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造价降低,进一步促进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瑞典在1960年左右就将建筑产品的规格化逐渐纳入瑞典相关的标准中,瑞典后来在法国的影响下,推行建筑工业化。 美国由于其社会崇尚自由,主张个性,美国的住宅的混凝土构件种类封堵,住房者可以购买到他所需产品,美国的装配式正走上独立制造行业。 我国的装配式建筑在建国初期,当时处在社会主义阵营,向苏联学习相关的经验,在全国大力推行预制构件和装配式构件建筑。 在1995年,建设部及其他部门开设“2000年小康型城乡住宅科技产业工程”与日本企业进行了相关的合作,一部分与装配式建筑有着很多关系。在1996年建设部发布了《住宅产业现代化试点工作大纲》,通过一系列通过推进住宅产业化,来处理相关的质量问题,提高综合效益。 进入2012年我国装配式建筑开始发展,但是,我国还处于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初期,其比例不足5%,和美国(50%)及日本(70%)的比例相比,还是有比较大的差距。我国装配式建筑占比还是相当低,国家有关部门积极推行政策,各地方政府也在积极推动,形成了一批有颜值、有内涵的装配式建筑项目。如中国建筑在2016年完成的敦煌文博会主场馆,敦煌大剧院为代表的场馆建设工厂化装配制造部件占到整个建筑的81.2%,施工时间、成本大大降低。 2装配式建筑物的特点及优越性装配式建筑是指预制的构件在工地上装配而成的建筑。装配式建筑建造速度迅速,节约劳动力,工程质量好。装配式建筑是由工厂生产标准化的构件在现场进行装配施工的方式,建筑房屋也可以像工厂机器制造,迅速完成它的大量的建筑构配件都是在车间加工完成。装配式建筑的构件相当于我们日常所说的产品,装配式产品可以运送到现场可以组装,可以说是既方便,又快捷,在争分多秒抢工期的建筑领域,其优越性无与伦比。装配式建筑的相关构件都是在工厂中进行相应的组装,质量可靠。装配式建筑构建对于环境的污染较小,符合我们国家大力倡导的环保绿色建筑要求。 3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发展制约因素 3.1技术要求比较高 装配式建筑设计标准化包括结构设计标准化和房型标准化的缺失,我国实行的现行规范都是按照传统施工现浇施工的思想构建的,无论设计、施工还是构件加工企业仍存在技术盲点,企业在执行相关标准时候就无规可依,有可能会导致一些装配式建筑的设计存在安全隐患。 3.2经济成本较高 装配式建筑前期的设部、机器、厂房投入巨大,施工安装过程中不仅缺少相应的工种,而且相关的技术标准也高,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的造价比传统造价通常要高出10%至15%,挤压了开发商的利润空间,这也就造就了装配式有些产能不足,无法通过规模化大量生产来降低成本。 3.3进入行业门槛比较高 牵扯到一系列诸如行业管理理念、生产标准、管理等变革,必须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一体化经营方是装配式建筑的关键出路,因此,实现“设计-制造-采购-建造”的发展模式,才是装配式企业的出来。 4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发展战略十三五之后,北京住总将集团将聚焦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公司战略级目标概括为:以立足京津冀,布局全中国,拓展丝路经济带为市场布局方向,深化巩固国内市场。运用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将房屋建造的设计、开发、生产、施工、管理全过程形成完整的一体化产业链。具体实施措施: (1)北京住总集团业务的“加法”与 “减法”。一个企业的发展,仅靠单一的业务不足以支撑公司的发展。北京住总集团之前的业务方向还是传统的建筑企业。近几年,传统建筑企业污染高、浪费大以及 “招工难”等问题掣肘着建筑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具有“五节一环保”核心优势的装配式建筑,成为了国家的新宠儿,成为了建筑行业从传统粗放走向智慧和现代的重要途径。 北京住总集团业务的加法其内涵为:对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发展的相关产业,进行逐步的深化,对装配式产业进行垂直布局,改变生产方式,依托北京住总集团一体化经营,布局全产业链优势,完善属于住总的EMPC总承包模式:E是指的是设计环节,继续保持在装配式建筑中的主导地位。M是制造环节,北京住总要继续强化与北京万科的合作关系,学习北京万科先进的装配式的管理经验。P是指采购的环节,加强与各大厂商的合作,并基于住总集团一体化经营的优势,提供全流程建筑设部材料采购。C是指建造环节,充分发挥老牌国有企业丰富的施工管理组织经验和施工技术。不断完善以科技研发和生产服务为核心业务的住总工业化建筑集团,提供一站式服务,提供全周期技术支持,实现全过程管理。

装配式建筑及建筑产业化发展情况

装配式建筑及建筑产业 化发展情况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装配式建筑及建筑产业化发展的情况 目录

一、装配式建筑目前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2015年年底召开的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陈政高指出,要推动装配式建筑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行动计划,在全国全面推广装配式建筑。 2015年,装配式建筑及建筑产业化的发展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相关政策不断出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30多个省市出台了专门的指导意见和相关配套措施,不少地方更是对建筑产业化的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比如,深圳市率先提出,2015年起全市新出让住宅用地项目和政府投资建设的保障房项目全部使用产业化方式建造,并对存量土地(含城市更新项目)符合要求的项目则给予3%的建筑面积奖励和放宽预售要求等优惠政策。上海也要求,2016年上海外环线以内符合条件的新建民用建筑原则上全部采用装配式建筑,同时对装配式住宅项目的预售进度以及分层、分阶段验收提出了明确的意见等,均被认为是里程碑式的新规。 2015年6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委托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完成的我国首个建筑产业现代化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体系出台,意味着我国推行产业化建筑首次有了国家标准设计体系。该体系第一次完整而系统地构建了适合于我国发展模式的建筑产业现代化国家建筑标准体系,完善了顶层设计,为我国建筑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而从今年1月1日起,由住房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主要负责编制的另一部业内重要标准——《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也已正式实施,该标准作为我国第一部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明确了如何衡量与定义工业化建筑,对规范我国工业化建筑评价,推进建筑工业化发展,促进传统建造方式向现代工业化建造方式转变,具有重要的引导和规范作用。 二、装配式建筑目前在上海的发展状况 上海市装配式建筑推进工作起步较早,至今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2010年前的试点探索期,发布了《上海住宅产业现代化试点工作计划》等文件,初步形成住宅产业化的工作框架,“万科新里程”成为国内第一个装配式建筑项目;二是2011年到2013年的试点推进期,通过行政监管结合市场激励等手段,技术积累取得突破,住宅产业化水平稳步提高;三是2014年到2015年,进入面上推广期,覆盖范围由住宅建筑普及至了公共建筑领域,装配式项目成

房地产公司建筑工程现场管理制度

施工现场管理制度 一、前言 为便于施工项目管理的具体实施和公司内控及评估,根据施工项目坚持按合同办事,坚持按法规办事,坚持按程序办事的管理原则, 结合公司管理制度和流程以及监理公司工程项目部编制实施的《监理实施细则》,制定本施工项目基础管理制度。 二、施工项目管理目标 (一)进度目标 使施工顺序合理,衔接关系适当、均衡,有节奏施工,实现计划工期,力争提前完成合同工期。 (二)质量目标 使分部分项工程达到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要求,实现施工组织中保 证施工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和质量等,保证合同质量目标等级的实现。 (三)成本目标 实现设计、分包、甲供料、认质认价材料设备等优化成本措施,降低每个分项工程的直接成本,实现公司投资成本目标。 (四)安全目标 实现施工组织设计的安全设计的措施,控制劳动者、劳动手段和劳动对象,

控制环境,实现安全目标,使人的行为安全、物的状态安全,断绝环境危险源。 (五)施工现场控制目标 科学组织施工,使场容场貌、料具堆放与管理、消防保卫、环境保护均符合规定要求。 三、施工准备阶段的管理 (一)人员进场 一般应在施工项目开工前一个月,业主、监理、施工三方人员进驻 工地,公司工程项目部应依据合同核查监理、施工方进驻人员,特别 涉及施工项目经理、总监、主管人员等均应到位,督促监理召集三方人员交流和明确工作程序。 (二)设备 在开工前,业主、监理、施工三方应依据合同等规定将各自相关设备准备齐全,以确保工作正常开展。监理单位应及时督促。 四、进度管理 (一)进度计划的编制 1、进度计划编制的原则 以合同规定为基础,满足合同条件及技术规范要求,并真实、可靠、切合实际,同时应清楚、明了、便于管理,应全面表达出施工中的全部活动及其他的相

浅谈我国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区规划现状及趋势

浅谈我国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区规划现状及趋势 摘要随着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建筑业在国家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中承担了重要任务,是振兴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本文以装配式建筑产业园为研究对象,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和我国装配式建筑产业园现状,分析我国建筑产业存在的问题,寻求现代化建筑产业园的规划设计实践方法,为装配式产业园的规划建设提供建议。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产业园;规划设计 背景 目前,中国建筑行业的现状并不乐观。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建筑使用周期短,建筑工程的质量存在隐患,这都与我国建筑业一直以来的行业形式有关。因此,建筑行业迫切需要更先进的生产方式来应对上述问题。装配式建筑是建筑业改革的主要措施之一。通过建设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对建筑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提升生产效率,降低建筑成本,使得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水平得以提升。同时,发展装配式建筑是我国在节能减排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效,装配式建筑以及装配式建筑产业园的建设将对于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建筑综合质量和性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一定的推动作用。以建筑产业化为核心,在产业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现代建筑产业园会成为推进建筑工业化的主要动力[1]。 1 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发展现状 1.1 国外发展现状 西方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速率都先于中国。在人口不断涌入城市的过程中,出现过住房短缺和环境恶化的现象。这些城市发展过程中带来的社会问题要求城市在发展的同时要解决人们对于住房的需求,因此各国都在建筑业如何提高生产效率方面做出相关的研究和实践。装配式建筑模式广泛被很多国家运用,也在各方面体现出它的优越性。其中,德国装配式建筑所占比例最高,超过百分之九十,日本、美国以及许多欧洲国家预制构件的比例也相对较高。 众所周知,德国的工业技术世界领先,其建筑行业也亦是如此。包括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技术等都相当发达。在工业化发展的不同阶段,人们表现出对于住房和建筑的不同需求,从数量到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这就使得建筑的预制生产模式的广泛运用提供了大时代背景。目前德国建筑的建设均实施装配式建筑的建设方式,并且正在研究資源循环型的建筑,使得房屋在建设和使用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降低能耗。 日本在建筑行业的发展模式上运用了不同的方式。日本建筑的装配式不仅仅体现在它对建筑主体的使用上,同时在建筑内部结构也是有一套成熟的产品体系。除此之外,日本政府在政策上起到了对建筑业的主导作用,建立专门的机构

建筑产业化(装配式)建筑的思考

建筑产业化(装配式建筑) 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建筑产业化的特点 建筑产业化是采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和信息化管理为主要特征的生产方式,并在设计、生产、施工、开发等环节形成完整的、有机的产业链,实现建造全过程的工业化、集约化和社会化。 相对于传统建筑业,装配式建筑作为建筑产业化的一种建造形式和载体,在生产效率、工程质量、技术集成、环保和节能降耗方面有较大优势。 一是生产效率提高。建筑产业化促进建设标准规范化、流程系统化、部品工业化以及建造集约化,减少用工50%、缩短工期30%~70%。可显著降低用工需求的特点,也为建筑业“走出去”注入了强大的活力。二是工程质量提升。建筑产业化广泛应用工业化、信息化等技术手段,实现构件误差由“厘米”级向“毫米”级时代突进。构件成品一般使用二维码或质量芯片,实现质量可追溯,责任可倒查,利于产品质量监管,助推建筑业向“百年宅”目标挺进。三是技术集成度高。建筑产业化的内在要求,可促进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和新工艺的大量运用,大大提升建筑安全性、舒适性和耐久性,同时可带动设计、建材、装饰等50多个关联产业产品的技术创新。四是节能环保。与传统

建造方式比较,建筑产业化可节水60%、节省木材80%、节省其它材料20%、减少垃圾80%、减少能耗70%。促进建筑企业转型升级,向绿色建筑跨进,走上集约化、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建筑产业化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实施不断加快,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建筑产业化发展是箭在弦上和必然选择。 随着整个社会工业化、机械化、信息化进程加快和行业政策红利持续激发,作为建筑产业化重要载体的装配式建筑将全面进入新的发展机遇期,可以预期大规模的装配式建筑磅礴待发。 机遇之一:产业发展政策导向,为装配式建筑提供未来空间近年来,国家积极倡导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理念,从2010年起国务院、住建部、工信部以及各地方政府密集出台了20余份扶持产业发展的相关文件,着力加快推进装配式建筑等建筑产业化的进程。新近印发的《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中指出,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产业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为建筑业转型发展、培育产业新动能带来契机。 (一)面临的机遇 机遇之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装配式建筑注入动力 供给侧改革五大任务之一是“去产能”。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化解钢铁过剩、提速建筑产业现代化

建筑工程产业化

小议我国建筑工程产业化 (169810009 方奎广) 摘要: 对比分析国内外建筑工程产业化的发展状况,提出新常态下建筑工程产业化发展面临的问题,重点分析建筑工程产业化必要性与紧迫性,以实现建筑业产业转型与技术升级。按发展建筑工程产业化发展条件,结合国内国际经济技术条件对建筑工程产业化发展的特点进行了思考与分析,重点对建筑工程产业化目前推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最后针对当前我国建筑工程产业化的发展情况提出有关建议: 要全面推进建筑工程产业化工作; 要加强研发与工程示范应用; 要立足于政策支持,也应注重市场化引导; 要积极推进建筑工程产业化全产业链建设,并应积极推进建筑工程产业化发展。本文全面介绍了我国建筑工程产业化各时期的发展情况,对当前建筑工程产业化发展现状与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探讨了我国新时期建筑工程产业化发展的新趋势。 关键词: 建筑工程产业化; 市场化引导; 全产业链;建筑工程产业化问题 一、建筑工程产业化概念 建筑工程产业化,是指用集建筑工程设计施工生产为一体,用产业化大批量生产的方式生产建筑工程部件,充分发挥工程装备和工程建筑建模能力,将建筑工程由现场施工变为,工厂生产现场总成,将工程建筑由“建造”转变为“制造”,对建筑这将在提高工程建筑质量的同时又大幅提高劳动生产效率,降低资源消耗量。然而建筑工程产业化并不是简单地搭积木,而是将建筑工程的设计、制造、施工等融为一体的运行,每个部分相互依托,相互关联,促进建筑工程产业的发展。建筑工程产业化以集成型规模化的生产取代劳动密集型手工生产,以产业化制品的现场装配取代劳动密集型手工生产方式,以产业化制品现场装配取代现场湿作业施工方式,实现建筑工程产业化以生产产业化,施工机械化,建筑工程信息化,促进建筑工程产业升级,化解当前钢铁产能过剩,加快我国建筑机器人技术,自动化技术,工程装备机械的升级发展,最终促进我国工业4、0和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 1、建筑工程产业化国际情况 法国是世界上最早推行建筑工程产业化的国家,它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代建筑工程产业化”范本,即以全装配式大板和工具式模板现浇工艺。再建立许多专用体系后,发展通用构建制品和设备为特征的“第二代建筑工程产业化”过渡,法国的住宅产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现在已由专用体系向通用体系过渡,建筑体系捉奸向学校,办公楼,体育及公用建筑发展。瑞典是世界上推行建筑工程产业化最早的国家之一,其中

浅谈如何有效推进中国建筑产业化发展

浅谈如何有效推进中国建筑产业化发展——以长沙远大住宅工业有限公司18年的探索发展为例Discussion on how to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ialization in China 文/何贵财 摘要:2013年我国建筑业总产值为15.9万亿元,同比增长16.1%,增加值在全国GDP总量中所占比例接近7%,已经发展成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之一。然而,当前我国的建筑模式仍以传统的粗放型手工作业为主,科技含量、工业化程度低,不仅破坏生态环境,消耗大量资源能源,而且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建筑工业化、自动化程度,推进产业化住宅,提高住宅品质,对推动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长沙远大住宅工业有限公司(简称“远大住工”)18年的建筑产业化发展之路为例,对我国建筑产业化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探索如何有效推进我国建筑产业化的发展。 关键词:中国;发展;建筑工业化;远大住工 Abstract:In 2013, the gross value of China construction industry output was CNY 15.9 trillion, with a year-on-year increase of 16.1% which accounts for nearly 7% of national GDP. Construction industry has already become one of national pillar industries in China. However, the current dominated conventional manual work with low technology and industrialization does great harm to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consumes lots of resources and energies, which greatly hamper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 economy. To promote sustainabl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China, it’s of vital significance to enhance construction industrialization and automation, promote residence industrialization, and improve residence quality. By giving the example of 18 years industrialized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of Broad Homes Industrial Co., Ltd. (Broad Homes for short), this essay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status quo of China construction industrialization and search how to promote China construction industrialization efficiently. Keywords:China;Development;Construction industrialization;Broad

建筑产业现代化及其发展

建筑产业现代化及其发展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处长叶明在2013-2014年度“广厦奖”获奖项目企业经验交流会上叶明围绕建筑产业现代化同与会者进行了五个方面的交流:一个是建筑产业现代化背景与状况.第二是建筑产业现代化内涵域特征.第三是新型建筑工业化核心与技术.第四是新型建筑工业化模式与途径.第五是现阶段发展面临问题与对策. 建筑产业现代化背景与状况 从我们国家目前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现状说起.当前我国房屋建造整个生产过程中,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粗放的传统建造模式仍然具有普遍性,建筑业仍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与新型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的发展要求相差甚远. 从生产方式的角度来说,叶明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个是施工建造工艺、工法落后,技术集成能力低.二是现场施工以手工操作为主,工业化程度低.三是项目以包代管、层层转包,工程管理水平低.四是依赖农民工劳务市场分包,工人技能素质低.五是设计、生产、施工相脱节,整体综合效益低.尤其是设计、生产、施工的脱节问题,这是传统的生产方式带有的普遍性问题,由此造成房屋建造的整体质量不高,整体效益偏低. 这些因素归纳起来集中在四个方面,核心还是生产方式问题,这四个方面造成质量效益不高的原因,一个是技术集成,我们的技术集成能力是偏低的.从单一的技术来讲,我们的单一技术水平还是跟其他发达国家比起来不落后,甚至有些单一技术超过了一些发达国家.这么多年来,我们在住宅建设当中,一直在新技术、新材料的推广应用方面、研发方面,我们国家进行的进步是非常快的.但是问题我认为主要是技术的集成问题. 从管理的方法来说,叶明认为是粗放的.项目以包代管、层层分包转包,设计和施工的脱节,这些问题都是管理方面的问题,管理的方法很粗放.从劳动力的素质来看,综合素质是偏低的.从生产手段、生产资料来看,也是落后的.从生产要素的这四个要素来说,大体上归纳起来在这四个方面,由此造成我们的房屋建造质量和效益是低的. 生产方式决定了生产质量、效益和资源消耗的水平,其实根源是生产方式,生产方式决定了质量、决定了效益、决定了资源环境的消耗程度.所以当前建筑产业现代化也好,还是住宅产业现代化也好,关键问题是如何转变发展方式,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和大的背景. 当前国家对此是非常重视的,从国家政策发展要求来看,我们归纳起来从去年开始一系列的文件,一系列的信号,我们从中可以看出来国家的重视程度.比如去年年初的1号文件,绿色行动方案,其中第八项工作就明确提出要推进建筑工业化.去年年底的部里边的建设工作会议,十项重点工作,其中第七项就明确提出要促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去年10月俞正声主席亲自主持全国政协双周协商会,提出“发展建筑产业化”的建议.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央多次批示要加 强以住宅为主的建筑产业现代化的一些要求. 今年4月在国务院出台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当中也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绿色建材,强力推进建筑工业化.今年5月国务院印发的《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当中,明确提出要以住宅为重点,以建筑工业化为核心,加大对建筑部品生产的扶持力度,推进建

建设工程投资估算表.docx

开发投资计算一览表 表一 建设单位 : 安徽国华物业发展有限公司 二零零零年 月 日 总建筑面积 : 平方米 序号 项 目 名 称 计费标准 计 算 公 式 总 价 备 注 1 地价 万元/ 亩 亩× 4= 2 土地出让金 20% ×20﹪= 一 土 3 土地出让契税 地价× 4% 2594331×4%= 地 土地出让业务费 契税×10% ×10%= 4 费 元/m2占地 5 土地登记发证费 小 计 1 拆迁管理费 元/ ㎡ 拆 2 清运拆迁垃圾 二 迁 费 3 移电线杆 小计 1 规划单体设计费 7元/㎡ 2 地质勘探费 元/ ㎡ 3 三通一平费 元/ ㎡ 0 4 选址测绘单体放验费 1元/㎡ 0 1 招投标质检费 总造价×% 建 2 抗震审图费 2000元/ 单体 管 3 建设工程交易费 总造价×% 建设单位付 30%、施工单位付 70% 合同鉴证费 5 处 4 防雷审图费 1800元/ 单体 收 5 劳保费 总造价×% 前 费 6 散装水泥专项资金 期7 定额测定、工商管理费 工 1 市政基础设施配套费 45元/㎡ 三 2 8元/㎡ 程 新型墙体发展资金 费 3 人防工程异地建设费 20元/㎡ 建 设 4 白蚁防治费 2元/㎡ 工 5 环卫基础设施费 +× 5元/㎡ 6 程 6 建设工程规划管理费 总造价×% 报 7 竣工图保证金 总造价× 2% 建 8 工业设施专项费 4元/㎡ 费 9 规划综合技术服务费 3元/㎡ 10 规划用地测绘费 11 规划设计费 高屹收 小 计 建 1 住宅( 含水电 ) 600元/ ㎡ 四 2 门面房 ( 含水电 ) 700元/ ㎡ 安 费 3 基础处理及不可预见费 小 计 1 绿化费 5元/㎡ 2 道路及自行车房建设费 10元/㎡ 基 3 供电贴费 1568元/ 户 五 础 4 室外供电线路(电缆) 元/ ㎡ 设 施 5 供水增容。排污费 万元/ 单元 费 6 供水施工费 2元/㎡ 7 煤气费 3800元/ 户 小 计

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与展望

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与展望 引言 2015年是我国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年,行业关注度不断提高。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发起的建筑工业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2015年正式成立并全面开展工作。本文结合行业发展与联盟工作,介绍我国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情况,并对十三五及今后建筑工业化有关工作进行展望。 本文收录于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主编的《中国绿色建筑2016》。 1 建筑工业化解析 1.1 什么是建筑工业化 建筑工业化是指采用减少人工作业的高效建造方式,并以“四节一环保”及提高工程质量为目标的建筑业发展途径。建筑工业化的实施手段主要有标准化、机械化、信息化等。建筑工业化的建造方式主要包括:传统作业方式的工业化改进,如泵送混凝土、新型模板与模架、钢筋集中加工配送、各类新型机械设备等;装配式建筑,如新型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体系与工业化的外墙及内墙墙板结合、新型木结构等;建筑、精装、厨卫等非结构技术。新型建筑工业化,主要是针对目前国家与建筑业的新形势,继续推广优势技术、产品与作业方式,开发新领域、满足新需求。 1.2 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动力

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同时,不断推进的城镇化进程,将维持大量的建设需求。建筑业的劳动力问题不仅是劳动力价格提高,还包括与其他行业竞争劳动力而促进改善作业环境、劳动强度带来的成本提升,甚至要考虑机械化代替劳动力所增加的投入,这些都是推动建筑工业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国家大力推广以“四节一环保”为目标的绿色建筑,建筑业在国家节能减排工作中承担重要任务,社会对空气、噪音等环保问题日益重视,房屋建造质量从可持续发展与综合经济效益两个角度出发均应不断提高,这些都需要通过建筑产业转型升级、推广建筑工业化来实现。 1.3 政策支持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强力推进建筑工业化”;《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国办发〔2013〕1号)也将“推动建筑工业化”作为重点任务;《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国办发〔2014〕23号),明确提出要“以住宅为重点,以建筑工业化为核心,加大对建筑部品生产的扶持力度,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及各地方政府、行业主管部门也出台多项鼓励发展政策。 最新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积极稳妥推广钢结构建筑。在具备条件的地方,倡导发展现代木结构建筑”。

【工程项目造价预算】房地产建筑成本

【工程造价预算】房地产建筑成本 1、桩基工程(如有):70~100元/平方米 2、钢筋:40~75KG/平方米(多层含量较低、高层含量较高),合160~300元/平方米 3、砼:0.3~0.5立方/平方米(多层含量较低、高层含量较高),合100~165元/平方米 4、砌体工程:60~120元/平方米(多层含量较高、高层含量较低) 5、抹灰工程:25~40元/平方米 6、外墙工程(包括保温):50~100元/平方米(以一般涂料为标准,如为石材或幕墙,则可能高达300~1000元/平方米 7、室内水电安装工程(含消防):60~120元/平方米(按小区档次,多层略低一些) 8、屋面工程:15~30元/平方米(多层含量较高、高层含量较低) 9、门窗工程(不含进户门):每平方米建筑面积门窗面积约为0.25~0.5平方米(与设计及是否高档很大关系,高档的比例较大),造价90~300元/平方米,一般为90~150元/平方米,如采用高档铝合金门窗,则可能达到300元/平方米 10、土方、进户门、烟道及公共部位装饰工程:30~150元/平方米(与小区档次高低关系很大,档次越高,造价越高) 11、地下室(如有):增加造价40~100元/平方米(多层含量较高、高层含量较低) 12、电梯工程(如有):40~200元/平方米,与电梯的档次、电梯设

置的多少及楼层的多少有很大关系,一般工程约为100元/平方米 13、人工费:130~200元/平方米 14、室外配套工程:30~300元/平方米,一般约为70~100元/平方米 15、模板、支撑、脚手架工程(成本):70~150元/平方米 16、塔吊、人货电梯、升降机等各型施工机械等(约为总造价的5~8%:约60~90元/平方米;- 17、临时设施(生活区、办公区、仓库、道路、现场其它临时设施(水、电、排污、形象、生产厂棚与其它生产用房):30~50元/平方米;- 18、检测、试验、手续、交通、交际等费用:10~30元/平方米;- 19、承包商管理费、资料、劳保、利润等各种费用(约为10%):以上各项之和*10%=90~180元/平方米;- 20、上交国家各种税费(总造价3.3~3.5%):33~70元/平方米,高档的可能高达100元/平方米。- 以上没有算精装修,一般造价约为1000~2000元/平方米,高档小区可达3500元以上。以上没有包括部分国有企业开发造成的腐败成本。精装修造价一般为500~1500元/平方米,这要看档次高低,也有300元/平方米简装修,更有3000~10000元/平方米超高档装修(拎包入住)。- 21、设计费(含前期设计概念期间费用):15~100元/平方米;-

建筑产业化(装配式建筑)简介.

上海中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2014年12月 目录 1 2 3 4 概述建筑产业化政策简介建筑产业化流程概况产业化项目简介 2 一、概述建筑产业化概念指为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标准化的建筑设计,模数化、工厂化的部品生产,达到建筑部品(件)通用化,现场施工装配化、机械化及管理信息化的技术。 3 一、概述产业升级目的:品质提高转变农民工为产业工人,易管理高质量构件,高精度装配,提高整体品质转变城市建设模式和建筑业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低资源消耗有效降低水、木材、水泥、电及辅助材料消耗低环境影响极大减少粉尘、噪音、污水、有害气体及建筑垃圾等 4 一、概述建筑产业化体系建筑产业化的核心是建筑生产工业化◆建筑设计标准化◆构件生产工厂化◆现场施工装配化◆部品部件系列化◆土建装修一体化 ◆组织管理信息化目前建筑产业化可狭义理解为装配式建筑 5 当前实施重点 6 建筑产业化现状 建住房[2006]150号关于印发《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试行办法》的通知 为依靠技术创新,提高住宅产业标准化、工业化水平,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促进粗放式的住宅建造方式的转变,增强住宅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产业化基地的主要任务(一产业化基地应研发、推广符合居住功能要求的标准化、系列化、配套化和通用化的新型工业化住宅建筑体系、部品体系与成套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突破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二鼓励一批骨干房地产开发企业与部品生产、科研单位组成联盟,选择对提高住宅综合性能起关键作用的核心技术,集中力量开发攻关,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