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国外卫星城 纽约 巴黎 汉城 伦敦 东京

看国外卫星城 纽约 巴黎 汉城 伦敦 东京
看国外卫星城 纽约 巴黎 汉城 伦敦 东京

看国外卫星城纽约巴黎汉城伦敦东京

美国纽约

在美国众多的新城中,最普遍采用的就是卫星城。这个卫星城的概念涵盖了1000英亩的城市小区乃至15000英亩的新设市镇。从形式密度和生活方式来看,卫星城市基本是郊区城镇网络的完善与延续。

在纽约快速形成超级大城市的过程中,城市问题接踵而来。居住问题、居民的生存环境问题、交通问题等都成了市政当局的心病。为此,纽约市调整了城市发展的战略,从城市化向城郊化方向转移。这个转移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将居民的住宅迁到郊区,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是居民外迁的高潮期;第二阶段,在纽约郊区城镇建立大型购物中心等商业网点及将工厂企业搬到郊区,从而使城市中心的功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第三阶段,在纽约周边郊区基础上建立具备居住、购物、娱乐等城市功能的新城镇。

这几个阶段的发展进行得相当顺利。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美国政府相关政策的正向促进和支持:美国政府推行大规模援助公路建设的政策,公路网尤其是高速公路网很好地解决了城郊化过程中交通的问题;同时,长期实行有利于郊区发展的住宅政策,鼓励中高收入者在郊区贷款建房。50年代,该政府又提出了在郊区建设小城市的建议;60年代后,美国又实行示范城市试验计划,实现分散型城市化。如今纽约周边的一些市镇就是当时政策的产物。

法国巴黎

19世纪末,在工业加速发展的推动下,巴黎地区的城市建设开始规模增长,工业企业在近郊自发聚集,独立式住宅在工业用地外围无序扩展,甚至呈过度蔓延趋势。1932年,法国通过法律提出了打破行政区划壁垒,根据区域开发的需要设立巴黎地区,对城市发展实行统一的区域规划。

第一次规划?称为PROST规划?将巴黎地区定义为以巴黎圣母院为中心,方圆35公里之内的地域范围,根据城市建设用地现状,将各市镇的土地利用划分为城市化地区和非建设区,在非建设区严禁任何城市建设活动。

1956年,《巴黎地区国土开发计划》继承PROST规划的思想,提出降低巴黎中心区密度,提高郊区密度的新观点,建议积极疏散中心区人口和不适宜在中心区发展的工业企业,在近郊区建设相对独立的大型住宅区,在城市建成区边缘建设卫星城。

1965年《城市规划和地区整治战略规划》提出,要建设5座新城,远期人口规模平均达到20至30万人,与巴黎的距离为25至30公里。这些新城并不脱离巴黎而独立发展,而是与市区互为补充,构成统一的城市体系。

70年代前后,这五座新城开始投入了建设。

巴黎这些新城的规模一般比其他国家的卫星城规模大。每个新城的人口规模平均达到30万人,新城极力寻求就业、住宅和人口之间的平衡,不搞卧城和单一的工业城市,情报、通讯、行政管理、文化、商业和娱乐等设施被安排在了新城的中心区,使得新城居民能在工作、生活和文化娱乐方面享有与巴黎老城同等的水平。

在新城的建设过程中,国家保证新城政策的连续性,政策上的连续性使新城建设能按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财政上的大力支持,负担了新城的大部分开发,同时政府下放权力到地区,使地区在新城建设中有自主权,充分发挥地区的建设积极性。

“卫星城”的雏形出现于上个世纪初,位于英国伦敦东部的莱奇华斯是世界上最早建设的卫星城。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世界上的一些大城市纷纷建设了自己的卫星城。世界上一些成熟的卫星城特别强调卫星城要具备居住、工作、休憩、交通四大功能,同时还要求应从人的需求出发点来建设卫星城。

韩国汉城

韩国城市化的特点集中在经济中心和人口向汉城过度集中。为遏制首都人口过度集中,实现经济社会均衡发展,韩国早在70年代初即制定了“建设卫星城市,积极分散人口”的方针,当时制定了第一个国土综合开发计划(1972-1981),在汉城周边地区建设10座卫星城市。80年代初制定了第二个国土综合开发计划(1982-1991),在继续推进卫星城计划的同时,加强地方聚集地城市建设,积极诱导人口梯次向地方分散。90年代初又出台第三个国土综合开发计划,进一步完善和充实卫星城市和地方聚集地城市建设,通过提高城市综合素质,

稳定和吸纳人口。

1989至1994年间,汉城南部相继落成了5座卫星城,新建了能容纳百万人口的公寓群落,仅仅93年一年,迁出汉城的人口达到79万。

韩国卫星城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注意发挥地利优势,努力向现代标准靠拢,确保卫星城真正具有吸引力。

首先,在布局上由近及远,逐步外扩。第一批几个卫星城均建在距汉城30至40公里的交通要道附近或地铁能够延伸之处。等到更多的人认识到卫星城的优越性,地铁、电气铁路和公路网的延伸使更远处的卫星城到汉城的距离不再成为问题时,那么,人们就自然会向远处的第二线卫星城移居。其次,发挥地皮便宜、造价低廉的优势。卫星城宅基地价格原本大大低于汉城,加之政府强化监管措施,严厉打击土地投机,并实行优惠政策,减免税费,使房价保持在低廉的水平。再次,营造舒适、方便、清洁的生活环境。卫星城的人均税负低于汉城,但城市按高标准规划建区内,商店、饭馆、学校、医院等生活服务设施应有尽有、布局合理,生活方便程度不亚于汉城市内。

最近一次调查显示,卫星城之一的一山,86%的居民对这里的生活感到满意,72%的居民表示将长期在卫星城生活下去。

英国伦敦

1903年,英国在伦敦以北56公里的郊区开始建设世界上第一个田园城市式的卫星城??莱奇沃斯。1920年在离伦敦35公里处开始建设第二个威尔温田园城,这两座田园城市实际上是附属于大城市的较为独立的居住区,属于卧城。

1943年,成立了“城乡规划部”,制订了伦敦群规划,1944年又制订了大伦敦规划。将离伦敦市中心半径48公里内的范围,划为4个同心圆:第一圈是城市内环,准备从这里疏散出100万人口和工作岗位,第二圈是郊区圈,在这里计划不再增加人口;第三圈是绿带环,宽约16公里,用来阻止伦敦扩散到1939年达到的边界外去;第四圈是乡村外环,将建设一系列人口规模为6至8万人的卫星城,来容纳伦敦迁来的人口。

1946年,英议会通过了新城法(New Towns Act),从此掀起了建设新城的运动,到20

世纪50年代末,在离伦敦市中心50公里的半径内已建设了8座卫星城,又称伦敦圈(London Ring)新城。

这8座卫星城是为了解决大城市人口集中,住房条件恶化,发展工业缺乏用地等问题而建设的。建设的目标是“既能生活又能工作,内部平衡和独立自足”。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新城千方百计引进工业,并注意避免工业部门单一化,为新城居民提供相当数量的工作岗位。

从卫星城的作用来看,这八座卫星城对疏散伦敦市内人口的作用并不明显。然而,卫星城对于截留外来人口流入伦敦市区,缓解大城市的居住困难,分担大城市的部分功能,减少大城市的各种压力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日本东京

为解决因城市不断膨胀造成的日益严重的城市问题,东京从多方面加强了城市的规划。卫星城市的建设就是其中的对策之一。

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在距东京25至60公里的东京郊区,在靠近铁路或高速公路干线,建设了7座新城,且多为卧城。

由于这些卫星城多为卧城,自身功能不健全,生产和生活服务部门不配套,其居民要在中心城市上班和娱乐。因此,它们对疏散大城市人口的作用不大,同时增加了路途往返的复杂性。此外,由于建设资金有限,卫星城在建设过程中,往往先建设住宅,后配套市政和公共福利设施,速度十分缓慢,使新城与母城相比,物质文化条件差别较大,没有吸引力。

1984年5月公布了《首都改造基本设想》,基本方针是改变城市机能过度集中于东京中心部的单极依存结构,将其分散开来,形成有多个核心和圈城的多核多圈型的地区结构,将东京大都市圈建成由东京都城区和几个自立都市圈组成的联合大都市圈。

在联合都市圈内,卫星城自身功能朝着配套齐全的方向发展,增强了相对独立性。

卫星城发展分析

卫星城发展分析-以邢台市一城五星模式为例 (大纲) 目录 中文摘要、关键词 1.卫星城的发展背景 1.1卫星城的概念 1.2卫星城产生与发展 1.3我国卫星城产生与发展 1.4建设卫星城的作用 2.邢台市一城五星模式 3.当前邢台市卫星城发展现状及产生的问题 2.1现状 2.2产生的问题 4.分析卫星城发展过程中问题产生的原因 5.针对卫星城发展所遇问题的优化规划对策及建议 6.邢台市“一城五星”模式对现代卫星城发展建设的借鉴意义 7.综述 要想使卫星城能够很好的履行各自的职能,我们必须采取如下对策: 1.合理规划各个卫星城的职能,做到职能分工科学、合理 2.快速、便捷的交通干线的连接 3.各卫星城情况不同,其建设要因地制宜、善于创新

研究卫星城发展的意义 未来卫星城发展方向探讨 卫星城理论世界卫星城发展背景 中国卫星城发展背景 针对卫星城发展中产生的问题分析其原因 5.邢台市“一城五星”模式中的卫星城规划阐述

邢台市“一城五星”模式简述 “一城五星”职能分工 “一城与五星”的关系 要想使卫星城能够很好的履行各自的职能,我们必须采取如下对策: 4.合理规划各个卫星城的职能,做到职能分工科学、合理 5.快速、便捷的交通干线的连接 6.各卫星城情况不同,其建设要因地制宜、善于创新 6.邢台市“一城五星”模式科学与创新之处分析 7. 邢台市“一城五星”规划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从卫星城与中心城区的关系角度论述 规划中的不合理因素 实施中暴露的问题 应对策略分析 8.邢台市“一城五星”模式对现代卫星城建设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7.邢台市规划发展卫星城的原因和必要性分析 8.邢台市规划发展卫星城可能性分析(现有和预期将具备的基本条件) 9.对邢台市“一城五星”模式的综合评价及建议 邢台市一城五星规划与建设进展

卫星城市

中国大城市目前的发展都避免不了谈到“疏散”问题,也就避免不了卫星城市的建设,如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因此,我们组就本次讨论就以卫星城市理论展开讨论。 背景:20世纪初,大城市的恶性膨胀,使如何控制及疏散大城市人口成为日益突出的问题。霍华德的追谁者昂温将“田园城市”进一步发展成为在大城市的外围建立卫星城市,以疏散人口控制大城市规模的理论并在1922年提出一种理论方案。

发展过程:从巴黎的“卧城”到沙里宁的半独立城镇,实际上在疏散大城市的人口方面并无显著效果。所以不少人有进一步探讨大城市合理的发展方式。进而提出大城市的人口疏散应从大城市地区的工业及人口分布的规划着手,这样,建立卫星城镇的思想开始和地区的区域规划联系在一起。发展到第三代的卫星城实质上是独立的新城。 卫星城市:是指在大城市外围建立的既有就业岗位,又有较完善的住宅和公共基础设施的城镇,是在大城市郊区或其以外附近地区,为分散中心城市(母城)的人口和工业而新建或扩建的具有相对独立的城镇。

完善的卫星城应具备的条件: 1.发展的自然环境条件。地势较平坦、地域开阔、 环境污染少、距离中心城区较近的地区。而选择建设有很 高产业功能的卫星新城,则应视产业特色而决定选择对象。 2.便捷的交通运输和通讯条件。卫星城与母城之间必须有足够好的交通运输条件和通讯条件,使广大企业、机 构和居民的出行与联系显得十分便利。这样,也吸引企业 及其他机构迁移入住或者投资兴业,并吸引居民的就业选 择和居住区的选择。 3卫星城自身所具有的城区设施条件。卫星城的建设,除了产业发展之外,还应该包括学校、医院、公园、文化、体育场馆、金融、商业服务以及其他各类公共设施的建设,否则将无法使居民安居乐业,也无法吸引企业前来投资经营。

探索国内外五个特大城市新城发展共性——伦敦、巴黎、香港、东京

探索国内外五个特大城市新城发展共性——伦敦、巴黎、香港、东京 探索国内外五个特大城市新城发展共性,引导上海新城建设王颖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助理,所长,高级规划师孙斌拣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胥建华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师,硕士随着高铁等城际轨道交通建设,上海与长三角各城市正在显现同城化趋势,一小时都市圈中的苏州、杭州、南通、宁波、南京等城市将实现与上海更密切的对接,而上海远郊地区如果没有以新城为核心的带动和提升就可能被边缘化。2010年上海全市常住人口已经超过2300万人,大力发展新城,将有利于振兴郊区经济,构筑多中心的国际化大都市格局。上海“十二五”规划明确了重点建设嘉定新城、青浦

新城、松扛新城、金山新城、奉贤南桥新城、浦东南汇新城和崇明城桥新城等7个新城。分析并借鉴国际特大城市的有益经验非常必要。美国、加拿大等国家与中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差别较大,因而主要借鉴同样人多地少的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包括伦敦、巴黎、香港、东京和首尔等特大城市。国内外特大城市新城建设1、英国伦敦的新城建设伦敦周围第一代新城的主要目标是从伦敦地区疏散人口,然而于新城规模小、离母城太近,并未达到预期目标。从1946年底到1949年,英国在伦敦地区建设了首批8座新城,1967年又增建了3座。1967年以后的第三代新城建设吸取此前教训,第三代新城密尔顿.凯恩斯新城成功地发展成为一座次级区域中心城市,成为英国新城的典范,比此前新城的规划人口更多,离母城也更远。2、法国巴黎的新城建设与伦敦相比,法国巴黎的新城建设较晚,但新城的人口规模更大。至2000年底,

东京简介资料

东京 东京,日本国首都,位于日本本州岛关东平原南端。东京都位于关东地区南部,大致位于日本列岛中心。东部以江户川为界与千叶县连接,西部以山地为界与山梨县连接,南部以多摩川为界与神奈川县连接,北部与埼玉县连接。东京圈由东京和三个邻县埼玉、神奈川、千叶组成。这个地区的人口占日本总人口的26%。首都圈由东京都和周围的七个县埼玉、神奈川、千叶、群马、枥木、茨城、山梨组成。 银座是东京中央区的高档商业区,以高级购物商店闻名,是东京其中一个代表性地区,同时也是日本有代表性的最大最繁华的街。 秋叶原,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电子动漫电器街。除了电器商品专卖店之外,商务、饮食等服务功能也日渐具备齐全。在这里除了有各个制造厂商的服务机构和商品展示厅之外,免税店和各种促销活动也很充实,走走看看也非常有趣 东京塔,在日本东京港区芝公园,是一座是以巴黎艾菲尔铁塔为范本而建造的红白色铁塔,但其高333公尺,比艾菲尔铁塔高出13公尺,是全世界最高的自立式铁塔。现在是东京的标志之一。 浅草寺创建于628年,是东京都内最古老的寺院。江户时代将军德川家康把这里指定为幕府的祈愿所,是平安文化的中心地。浅草寺周围的日本特色很浓郁,可以慢慢步行欣赏。 进入东京市内,感觉很不一样,虽然上海也是国际大都市,但从城市规模和布局的紧密程度而言,上海无法与东京相提并论。站在东京都厅的45层上向下看,东京就像是一个一个的小垃圾盒挤挤地排在一起,但当你身处于其中时,你又会感到非常得干净,一尘不染,闻不到一点废气的味道,这只能说明东京寸金寸土,对土地的利用到达了极至。出于防振的考虑整个东京的摩天大楼屈指可数,而且绝大多数房屋都是钢结构的。要说繁华,我想上海的淮海路南京路也不逊色,但是东京就是不一样,一方面其繁华的规模远远超过上海,另一方面从整体而言,东京比上海干净得多,有序得多。在这里几乎看不到乱穿马路的行为,即使在交通流量极高的时候,也不会出现上海那样严重的堵塞问题,值得一提的是,东京市内主要马路大都是双向四车道,没有自行车道,一般的马路基本都是两车道,自行车在人行道上行驶,即使这样,他们的交通也很有秩序。在繁华的新宿,人流量也极高,放眼望去都是人,但大家都遵守规则,多而不乱,而且很礼让。 再比较一下,中日两国人民的性格差异,我们中国人走到哪都是有说有笑,想说就说,而且嗓门较大,而日本人则含蓄得多,在公共场合车站、商场、饭店基本上说话很轻,加上马路上噪音很小,所以感到日本很安静,不吵。

国外卫星城的几种发展模式

(一)英国:以生活工作相结合为原则指导卫星城建设英国新城是在中央政府组建的新城委员会的指导下,由中央政府拨款成立的新城开发公司联合私有企业开发建设的。新城开发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在新城内平衡就业和居住。为增加就业,英国中央政府工业部在考虑工业项目时,优先把相应的工业项目安置在大城市周边的新城。新城开发公司为吸引国家和私人投资,也向企业提供优惠条件,如向职工提供低价住房等。新城规划特别重视产业结构的平衡,以保证向居民提供各类不同的就业岗位,这一举措同时起到了防范某一产业遭遇困难新城经济停顿不前的作用。 (二)美国:以“精明增长”理念支撑卫星城建设美国城市曾一度出现低密度肆意扩张,造成环境污染严重、基础设施投资额大增、工作和居住地远离等问题,带来巨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成本。20世纪90年代,美国意识到城市过度蔓延的危害,确立了“精明增长”理念,其核心内容是:城市建设相对集中,密集组团,生活和就业单元尽量拉近距离;重新开发废弃、污染的工业用地,节约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成本。“精明增长”强调环境、社会和经济可持续的共同发展,是一种较为紧凑、集中、高效的发展模式。目前美国85%的新镇建设是在该理念指导下进行的。 (三)日本:以地方文化特色引导卫星城建设日本国土面积小,经济发展中人地关系特别紧张,新镇建设的主要目标不是大量分散中心城市人口,而是控制乡村人口大量进入中心城市,同时满足中心城市人口二次置业的需求。日本的新镇建设特别强调保护和发掘地方特色、文化特色,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以及建造特色住宅。所以,许多新镇汇聚了来自全国的同类人群居住、生活。同时,在全国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的情况下,采取政府投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方式建设新镇,使新镇的基础设施一步到位,具有很高的水准,也增强了新镇的吸引力。 (四)韩国:以完善的配套设施推进卫星城建设韩国在卫星城规划建设中努力向现代标准靠拢,注重以完备的配套设施推进卫星城建设。卫星城致力于为居民营造舒适、方便、清洁的生活环境,商店、饭馆、学校、医院等生活服务设施应有尽有、布局合理,道路宽阔整洁,公园秀美,绿地成片,空气清新,水质良好,交通事故和治安案件发案率较低。卫

卫星城市

评述 与母城相距较近的卫星城市,居住职能强,依附性强;距离较远的,工业职能强,独立性强,人口规模也大,有时甚至可达中等城市规模。 当前,城市规模越来越大,与中心城市距离越来越远。这对发展生产协作,提供就业机会,平衡男女劳动力,提高公共设施水平,强化卫星城的独立性有着重要作用。 卫星城一般依托大城市,作为大城市空间上、功能上的疏解部分 基本结论:一致百虑,殊途同归 是,如果我们能审时度势,冷静思考,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 中吸取智慧,则不难得出下列基本结论: 第一,在纷繁的世界中,探寻整合之点。 中国成语:“高屋建瓴”,“兼容并包”,“和则生物”以及中国山小画论“以大观小”等等,这些话内涵不尽一致,但其总的精神都强调在观察和处理事物时要整体思维,综合集成。 20世纪建筑的成就史无前例,但是历史地看,只不过是长河之细流。要让新世纪建筑学百川归海,就必须把现有的闪光片片、思绪万千的思想与成就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地整合起来,回归基本的理论,从事更伟大的创造,这是21世纪建筑学发展的共同追求。 第二,各循不同的道路达到共同目标。 区域差异客观存在,对于不同的地区和国家,建筑学的发展必须探求适合自身条件的蹊径,即所谓的“殊途”。只有这样,人类才能真正地共生、可持续发展…… 西谚云“条条大路通罗马”,没有同样的道路,但是可以走向共同的未来,即全人类安居乐业,享有良好的生活环境。 为此,建筑师要追求“人本”、“质量”、“能力”和“创造”……在有限的地球资源条件下,建立一个更加美好、更加公平的人居环境。 时值世纪之交,我们认识到时代主旋律,捕捉到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努力在共同的议题中谋求共识,并在协调的实践中随时加以发展。应当看到,进入下一个世纪只是连续的社会、政治进程中的短暂的一刻。今天我们的探索可能还只是一个开始,一个寄望于人类在总目标上协调行动的开始,一个在某些方面改弦易辙的伟大的开始。 21世纪人居环境建设任务庄严而沉重,但我们并不望而却步。无论面临着多少疑虑和困难,我们都将信心百倍,不失胆识而又十分审慎地迎接未来,创造未来! 在此社会变革时期,任何理论研究与实践都是一种阶段性探索。笔者通过历史与实践的纵横对比分析方法,并将地理界关于城市地域空间的有关成果与传统城市规划界的关于城市规划的理论相结合,试图对我国城市规划编制系列的完善进行探索和尝试,试图对都市圈规划这一时代特征鲜明的规划型式作一探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不少城市受到破坏,伴随着新一轮的城市重建工作,卫星城的实践又往前推进了一步。英国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艾伯克隆比(Patrick Abercrombie)于1944年主持完成了大伦敦规划方案(Greater London Plan)中,主要采取了在伦敦周围建设卫星城的方式,来疏散伦敦中心区人口。这些卫星城独立性较强,城内有必要的生活服务设施,而且还有一定的工业,居民的工作及日常生活基本上可以就地解决,从而形成一个职能健全

伦敦的城市建设与发展

伦敦的城市建设与发展 传统与现代化并非格格不入 漫步伦敦老城区,游客很少会看到宽阔、豪华、现代化的门廊,但古典、高贵的气质却从屋檐上一处石头雕塑、窗口挂着的蕾丝窗帘、大厅里悬挂的水晶吊灯上流露出来。一打听,你也许会突然发现,这里就是英国女王钟爱的用下午茶的最佳去处,那里曾经住过一个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公爵……似乎每一块砖头后面都藏着一个故事,无声地彰显出历史的厚重感。和一些新兴国家的人痴迷于新设施不同,在英国似乎是历史越悠久的房子价值越高,老房子流露出的古典气息在很多人眼里恰恰是贵族身份的象征。 伦敦的面孔并不是单一的,而是由多种元素聚合而成的。提到伦敦的怀旧风情,人们想到的不仅仅是老建筑,还有独具特色的交通工具和市政设施。红色的电话亭、黑色老爷车样式的出租汽车,点缀在古老的街头巷尾之间是那样相得益彰。根据这些造型设计的旅游纪念品,比如钥匙链、茶叶盒,也是深受旅游者喜爱的纪念品,如此独特的设计俨然已经成为了伦敦的符号。伦敦全城没有摩天大楼,房屋大多只有四五层,高的十来层,最高的楼仅有二三十层,且寥寥无几。除了古旧的建筑,伦敦拥有620多个文化设施,上百家公园和四通八达的交通。 伦敦市中心的街道狭窄、曲折,尽管交通拥堵一直是令市政府头疼的事情,但将老建筑推倒以拓宽马路并不在政府的计划之内。车辆进入伦敦中心地带被严格控制,收取高昂的进城费,发达的地铁设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伦敦的交通压力。去年,伦敦市政府曾经有计划仿效纽约在市中心建造多座摩天大楼,但是遭到多数民众的强烈反对,而他们反对的原因是担心这些摩天大楼会掩盖白金汉宫、大英博物馆的光芒,使这些历史建筑存在于现代化的阴影之下。最终伦敦市政府不得不宣布放弃这项计划。英国人并不羡慕生活在高楼大厦之中,享受久远历史带给自己生活的乐趣才是这个岛国民众的追求。 伦敦也并不是没有现代建筑,站在泰晤士河边沿河望去,吸引了众多游人的摩天轮“伦敦眼”、全钢结构的“千年桥”、螺旋式外观的瑞士再保险公司总部大楼等摩登建筑就会映入你的眼帘。但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这些摩登建筑的建造并没有以牺牲老建筑为前提,伦敦整个城市的风骨并没有因为少数新建筑的加入而被破坏。就以泰晤士河边的泰特现代艺术博物馆为例,这里可以与巴黎的蓬皮杜中心相媲美,可以说是世界现代艺术展出的顶级场馆之一。就博物馆的这个定位来看,修建一个摩登建筑似乎无可厚非,但伦敦的泰特博物馆却是由一座有74年历史的废旧发电厂厂房改建的,这座始建于1933年的电厂曾承担了伦敦近两成的电力供应,却因为排放出过多温室气体而长期遭受指责。1982年,这座电厂终于被关闭,但是伦敦人并没有轻易放弃这座旧电厂,而将它改建成了一座多功能展览馆,举办摇滚音乐会,艺术展览以及社交晚会,它成了当地居民的休闲场所。前不久,伦敦的金融区实现了整个无线上网,为了不破坏城市景观,无线网络的“节点”都隐藏在灯柱、标志牌和红绿灯旁边。伦敦向世界大城市展示了这样一个理念:传统与现代化并不是格格不入。 城市轮廓线非常清晰 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张在元院长表示,伦敦最突出的特点是对这一城市的轮廓线或称天际线保存得相当完好。所谓轮廓线,就是那些最能代表伦敦历史、建筑特色的象征,

日本站前再开发模式简介

日本站前再开发模式简介 1.日本轨道现状介绍,日本轨道交通是以地面通勤火车、新干线、城际列车和地铁组成,东京大都市圈主要是以前两种地面火车组成,所以日本的站前再开发设计理念对同样是地面火车的温州市区s1线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2.。日本站前再开发模式是以区域综合性开发,与我国的地铁上盖建筑存在一定差异,辐射力更大,聚集性更强。 A.一体式开发模式:不同于地铁上盖建筑, B空间一体型:指建筑物和车站不在一个建筑物内,但是空间在地下或空中连为一体的开发模式 与传统开发相比较,优点:创造良好的环境,不必经过室外空间,减少不必要的走动, 人车完全分离,缓解了交通拥挤的矛盾 车站的地下、上空、两侧土地得到充分的利用 3土地利用特点: A立体化 B自然景观与人工环境相结合,人工地盘 c打造步行者的天堂,立体城市空间是解决人车分流,使车站具有高度的集聚性。 通过大量小尺度的步行空间,极大繁荣了沿街商业。

4街区综合系列再开发,大型化、综合化的趋势。 零售商店、餐饮设施,包括商务办公、高级旅馆(酒店)、剧场、电影院、美术馆、音乐厅、健身设施、博物馆。以及配套住宅。 均有大型绿地,尤其是大面积的人工屋顶绿地(人工地盘)。 市政设施的高度聚集,一般有共同沟、以及集中供热、制冷系统。5开发模式 A自家资金、银行借贷 B开发商-租售方式 时代广场、大都会广场大厦等,先期承租方谈判、根据要求规划。 3.地下空间的开发,连续性。 具体案例: 1.新宿南口再开发,商业性综合体研究 总建筑面积174,476平方米,地上十四层。 2.池袋南口再开发,以文化交流功能的区域再开发研究。 总建筑面积101,232平方米,地上8层。大都会广场 总建筑面积587,365平方米,地上60层。阳光城 3.惠比寿,办公、零售商业、饮食街、高级旅馆、电影院、美术馆、健身设施、博物馆、居住 总建筑面积476,125平方米,地上40层,地下5层。

按照现代化小城市的要求推进卫星城市的开发建设

按照现代化小城市的要求推进卫星城市的开发建设,是加速城镇化,提振内需,破解中心镇发展瓶颈的有效手段;同时卫星城市也是宁波构筑网络化大都市的关键一环,是连接城乡的关键节点。从国外发达国家的实践来看,卫星城市的发展是城镇化与工业化互动发展的必然。宁波卫星城市的试点本身是扩权强镇的改革深入,是宁波加快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宁波卫星城市的建设是以原有城镇为基础的,但是要实现由“镇”向“城”的跨越式发展,必须创新体制机制,逐步建立一套与卫星城市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机制,使得新的生产关系不仅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且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一、卫星城市的制度框架基本明确 2009年,宁波选择泗门镇、观海卫镇、慈城镇、集士港镇、溪口镇、西店镇以及石浦镇等七个镇开展卫星城市的试点,通过着力完善试点卫星城市的配套政策和管理权限来加快城镇化的进程,推进卫星城市的加速发展。通过一年来的实践,宁波不断创新卫星城市开发建设的体制机制,卫星城市的制度框架已基本明确。 (一)加快卫星城市规划的修编 七个试点卫星城市按照各自的功能和定位,积极开展规划的修编。泗门加快完善城镇规划体系,已启动新一轮的泗门卫星城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观海卫初步编制了观海卫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完成了鸣鹤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污水排除专项规划等;慈城积极调整规划,正重新修编慈城城镇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集士港陆续制定了《集士港土地利用规划》《集士港总体空间布局规划》《集士港核心区开发建设规划》,确立了“东工、中城、西北旅”的发展架构;溪口已初步完成了《卫星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纲要》的初稿,基本编制完成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制定了《溪口卫星城市建设重点项目规划(2010—2015)》;西店加快了规划编制的推进,目前已启动了《西店镇镇域总体规划(2010—2030)》《西店镇镇区总体规划(2010-2030)》和《总体城市设计》的修编,《西店镇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2010-2020)》也在编制之中;石浦积极启动了《石浦镇总体规划》《石浦镇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19项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至2010年10月已完成其中的12项编制工作。 (二)建立卫星城市土地利用保障机制 七个试点卫星城市在法律法规以及规划许可的框架内,进一步优化用地结构和空间布局;宁波市国土部门每年将再单独给予试点卫星城市一定的建设用地指标。当前,七个卫星城市所在的县(市)、区也已出台了一些政策支持卫星城市的用地。概括来说,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实施政策:一是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过程中,充分考虑试点卫星城市的

东京地铁资料梳理

东京轨道交通 1、城市概况与城市规模 东京是位于日本本州岛东部的都市,包含扩张相连之城区的首都圈(东京圈),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巨型都会区,亦为亚洲地区最重要的世界级城市。自明治维新以来,东京即是日本的首都所在地至今,同时也是日本政治、经济、文化及交通等领域的枢纽中心。东京都下辖23个特别区、27个市、5个町、8个村以及伊豆群岛和小笠原群岛,总面积2155平方公里,人口1301万(截至2010年4月1日),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东京中心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2705人,密度最高的中野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8900人。大东京圈是从东京都心向外扩张,半径70km同心圆范围内区域,人口达到3670万,是世界最大的都市圈。2010年东京全年GDP为1万6000亿美元,位居世界首位,是亚洲的经济中心。 图1.1 东京都行政区划图 2、轨道交通线网概况和形态分析 东京都市圈的轨道交通网络是世界上公认的典范,分为地铁、JR(原日本国铁)、私有铁路三个部分。总体呈区域轨道交通网络化,整体服务范围涵盖东京都、神奈川县、埼玉县、神奈川县和千叶县,见图2.1。

图2.1 东京都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根据日本2006年《城市轨道交通年报》,东京首都圈公共交通每天运送乘客4315万人,其中地铁、JR线、私铁运送人数为3658万人,达到84.8%。 年数据,未统计在内。 东京地铁的基本线网结构为“放射+环”的截射结构,主要功能特点为可以分散城市中心功能。其中,环线为JR山手线,放射线为13条地铁线。东京都市圈轨道交通线网是以地处东京市商业文化中心的东京站、秋叶原和新桥为辐射中心,受其地理位置的影响,中心区紧邻海湾,整个线网呈扇形布置,主要辐射走廊有东京至横滨、东京至多摩、东京经池袋至北朝霞、秋叶原经上野至大宫、东京至成田、东京至千叶等多条走廊,每条走廊至少2条线路辐射,多则4条线路辐射。见图2.2、图2.3。

大城市过度扩张与卫星城建设

大城市过度扩张与卫星城建设 摘要:卫星城理论经过理论发展与实践,已经证实在控制大城市规模具有一定的作用。本文通过简介国内外卫星城建设发展历程、分析卫星城能够截留涌入大城市人口的原因、对卫星城建设提出相关建议,以期对卫星城建设起到借鉴作用,有效地抑制大城市扩张。 关键词:卫星城城乡一体化经济集聚 Excessive expansion of large city and construction of satellite town Abstract: The theory of satellite has developped and been put into practice for a long time.It can be confirmed that satellites play certain role in controling scales of big cities. In this paper,the author introduce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construction of satellite town development process, analysis of satellite city to intercept the influx of big city population reasons, and put forward the related proposal, with period to the construction of satellite town rises to draw lessons from action, effectively inhibit the expansion of the city. Keywords: satellite town urban-rural integration economic concentrations

英国基础设施状况及发展规划

英国国内市场有多大? 1 销售总额 英国是世界上人均消费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拥有6505万人口,消费市场规模巨大。根据英国统计局数据,2018年英国全年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汽车燃料)4166亿英镑,同比增长2.7%。 2 生活支出 英国统计局公布的消费趋势报告(Consumer Trends, UK October to December 2018)显示,2018年英国人均居民消费支出达20172英镑。其中,人均住房支出为5298英镑,人均交通支出为2654英镑,分列支出最高项目前两位。 3 物价水平 根据英国统计局数据,2018年英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增长2.0%。 英国的基础设施状况如何? 英国拥有世界级的交通运输网络,无论是英国各城市之间、城市内部,还是与欧洲大陆和世界其他地区均有海陆空多种快速交通连接,方便而快捷。 1 公路 英国公路总长度39.67万公里,公路交通四通八达。高速公路和A级公路承担了公路运输量的65.4%,但收费高速公路仅占总里程的1%。除伯明翰北部M6约43公里高速收费外,其他均无收费。此外,A级公路约占总里程的12%。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超过60%的英国货物是通过公路运输。据测算,从英国中心地区物流中心取货的卡车可以将货物在24小时内送往英国任何一个角落。2014年11月,英国政府宣布施行“道路投资计划”

(RIS),投资150亿英镑以改良100多条主干道路况,包括A303和纽卡斯尔北部A1等公路,这是英国近半个世纪来最大的道路建设工程计划,也是英国政府首次制定长期道路投资策略。2016/17财年,在RIS项下英国政府已投资20亿英镑进行道路建设及维修,且另外投资10亿英镑对道路网进行建设。根据2018年预算案,英国政府将设立288亿英镑的国家道路基金,对英国公路网进行升级改造,基金主要来源是车辆消费税。 2 铁路 英国轨道交通发达,客货运输非常便利。全国铁路和伦敦地铁分别承担了铁路系统运输量的49%和44%,其余由轻轨承担。 1997年铁路部门完成私有化,现通车总里程为1.58万公里,电气化率为33.7%。2016/17财年,英国全年铁路发送旅客17亿人次,全年客运铁路运行里程5.2亿公里;铁路货物周转量172亿吨公里,日均4712万吨公里。许多人乘坐火车在英国各城市之间甚至大城市内部往来通行。通过欧洲之星和海峡隧道,英国铁路系统与欧洲大陆紧密相连。 3 空运 英国拥有欧洲最大的航空交通系统,所有的航空公司和大多数机场均为私营企业。2017年英国全部机场抵离旅客2.84亿人次,货物吞吐量262万吨,累计起降架次220万架次。英国共有60多家民用机场,其中35个机场年客流量在10万人次以上。主要机场包括:伦敦希斯罗机场、盖特威克机场、曼彻斯特机场、伯明翰国际机场、格拉斯哥机场、爱丁堡机场、纽卡斯尔机场等。其中,希斯罗机场是英国最大的机场,2018年抵离旅客7800万人,每年货物吞吐量大约150万吨,从中国北京、上海等地飞往伦敦的航班都会在希思罗机场着陆,飞行时间约为11-13小时。 4 水运 英国大小港口众多,其中100个为重要商业港口,52个港口年吞吐量在100万吨以上,年吞吐量1000万吨的港口有:格里姆斯比—因明翰、伦敦、蒂斯—哈特浦尔、福斯、米尔福德—黑文、南安普顿、路维普、萨伦沃、菲力克斯托、多佛等。海运承担了95%的对外贸易运输,从英国多数港口往欧洲主要海港如阿姆斯特丹、布鲁塞尔、巴黎、汉堡等的货物可一天到达,到马赛、法兰克福和米兰的可两天到达。内河航运共3200公里,其中620公里用于货运。泰晤士河是最繁忙的内陆运河,其次为福斯河。 2017年,英国港口吞吐量为4.82亿吨,其中55%为往来于英国和欧盟之间的货物。

东京地铁票务系统简介

东京地铁票务系统概述

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第I页 摘要 东京首都圈的空间布局类似我国的北京城,最先发展起来的东京23个区,集中了国会在内的政府机构和许多大型企业的总部,是主要的商业区,其内部只有部分居民区。随着中心区用地紧张,中心区人口逐渐减少,郊区人口增加,形成了居民区和商务区分离的城市空间布局。乘坐1~2小时的轨道交通到达上班地点,在东京市民中是较为普遍的情况。 东京轨道交通的票制为磁卡票。票种有单程票、一日票、月票、多次票和SF储值票等。在计价方式上,东京地铁和都营地铁相同,都采用分段计价制。东京地铁起步价170日元(1元人民币约合17.8日元),310日元封顶。起步为1至6公里,7至11公里涨至200日元,12至19公里240日元,20至27公里280日元,28公里至40公里310日元。 关键词:亚洲最早自动售票机自动检票机精算机

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第II页 目录 摘要 ............................................................................................................................... I 1 绪论 (1) 2 东京地铁简介 (2) 2.1 东京地铁的发展 (2) 2.2 东京地铁的现状 (2) 2.3 东京地铁线网规划 (2) 3 东京地铁票务系统简介 (4) 3.1 票务系统发展现状 (4) 3.1.1 设备 (4) 3.1.2 运营模式 (4) 3.1.3 运营状况 (5) 3.2票务管理系统架构 (6) 3.2.1 系统构架 (6) 3.2.2 功能结构 (6) 3.3车票与价格 (7) 3.3.1 卡票类型 (7) 3.3.2票种 (8) 3.3.3旅游特价车票 (8) 3.3.4票价 (8) 3.4票务系统政策、创新 (9) 3.4.1 政策 (9) 3.4.2 创新 (9) 总结 (10) 参考文献 (11)

卫星城镇概念

卫星城镇的概念 定义: 卫星城镇是指在大城市外围建立的既有就业岗位﹐又有较完善的住宅和公共设施的城镇。建立这种城镇旨在控制大城市的过度扩展﹐疏散过分集中的人口和工业。卫星城镇虽有一定的独立性﹐但是在行政管理﹑经济﹑文化以及生活上同它所依托的大城市(母城)有较密切的联系﹐与母城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一般以农田或绿带隔离﹐但有便捷的交通联系。 起源: 卫星城镇理论的渊源可追溯到19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这种设想提出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新型城市结构形式﹐在中心城市周围建立一圈较小的城镇﹐形式上有如行星周围的“卫星”。 根据霍华德的设想﹐1919年英国规划设计第二个田园城市──韦林时﹐即采用了卫星城镇这个名称。20年代﹐英国建筑师R.昂温为伦敦地区制订谘询性规划﹐提出大规模地把伦敦的人口和就业岗位分散到附近的卫星城镇去。当时﹐所以采用卫星城镇的名称﹐主要是因为田园城市已被用于泛指城市“开阔的郊区”或“田园式市郊区”﹔其次﹐也为了表明韦林之类城镇同伦敦在经济上有紧密的联系。以后﹐卫星城镇一词便流传开来﹐并被广泛运

用﹐有时还被用于称呼大城市边缘那些规划良好的工业郊区。30年代前后﹐伦敦郡议会又用过“准卫星城”一词﹐指的是伦敦郊区仅具有“卧城”性质(即只作为生活居住之用)的居住区。在P·艾伯克龙比1944年主持编制的大伦敦规划中﹐为疏散人口﹐计划在伦敦外围建设8个城镇﹐最初也称为卫星城镇﹐以后通称为“新城”。 建设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先是英国﹑瑞典﹑苏联﹑芬兰﹐后是法国﹑美国﹑日本等国都规划建设了许多卫星城镇。近30年来发达国家在大城市外围建设的卫星城镇﹐具有代表性的有:斯德哥尔摩的卫星城魏林比﹐巴黎外围的赛尔基-蓬杜瓦兹等5个新城﹐华盛顿的卫星城雷斯登﹐东京的卫星城多摩等。苏联在30年代提出在莫斯科外围建设小城镇﹐以控制城市人口。1971年的莫斯科规划中﹐计划在外围布置11个卫星城镇﹐其中泽列诺格勒等已经建成。中国在40年代末﹐在上海城市规划中已提出在市区周围建设卫星城镇的设想,50年代末上海﹑北京等城市的总体规划中都考虑了卫星城镇的规划和建设,上海城市规划中建设的第一批卫星城镇有闵行﹑吴泾﹑松江﹑嘉定﹑安亭和吴淞,70年代上海市由于建设石油化工总厂而发展起来的金山卫卫星城﹐住宅和公共设施配套齐全﹐建设效果较好。 作用和趋向

巴黎拉德芳斯分析

国内外城市设计案例研究 ——以巴黎拉德芳斯新区为例 摘要:巴黎是法国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也是法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同时又与美国纽约、英国伦敦和日本东京并列为四大世界级城市。随着城市人口逐渐增多,城市改造永远是一个不老的话题。城市改造主要有两条途径可走,一是改造旧城区,增高新建筑,增加建筑空间。二是合理规划,另建新城区。巴黎城市改造两条路都走,不仅对老城进行改造还在原来的荒野上建成一个新城区——拉德芳斯区。 关键词:城市设计拉德芳斯新城 巴黎,这座闻名世界的历史名城及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早在2000多年以前还是一个以西岱岛为中心、占地面积仅仅为0.5平方千米的渔民小村镇,经过时代变迁,现在已经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变化,其独有的非凡的城市建设规划艺术在世界城建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随着城市人口逐渐增多,城市改造永远是一个不老的话题。城市改造主要有两条途径可走,一是改造旧城区,增高新建筑,增加建筑空间。二是合理规划,另建新城区。巴黎城市改造两条路都走,不仅对老城进行改造还在原来的荒野上建成一个新城区——拉德芳斯区。巴黎城市改造,改造出一个举世瞩目的新区,并一举成为巴黎主要的商务区,是各国学习的楷模。 1.设计意图 从19世纪开始,巴黎城市规模发展迅猛,人口急剧增长。60年代初,巴黎大区的面积尽管仅为法国领土面积的2%,而人口却占了19%,法国大型的工商企业集团总部的70%设在巴黎地区。政府设置了一个城市规划研究中心来负责就巴黎大区的规划问题向政府提供咨询。1965年该中心提出巴黎大区规划,该规划明确提出在巴黎外围设立城市副中心,并在国际上首次提出新城的概念和卫星城的计划,以平衡城市布局,分散居住人口,解决用地压力,并都付诸了实施。 2.拉德芳斯新城 目前,这些规划中城市副中心和新城都已相继建成并具一定规模,使巴黎的经济结构与基础设施布局得到了重新组合,扭转了经济生活过于向中心城市集中地状况,缓解了市中心所面临的各种压力。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拉德芳斯新城的建设,这座现代化的巴黎郊区卫星城被称为巴黎的“曼哈顿”。拉德芳斯区将艺术和视觉效果充分结合,加上现代城市的科学合理规划,体现出法国现代建筑艺术的魅力和震撼,世界许多建筑业人士都来拉德芳斯区观摩。 2.1拉德芳斯设计理念

固阳县金山镇卫星城建设现状、优势及对策建议

固阳县金山镇卫星城建设现状、优势及对策建议 建设卫星城是推进城市化进程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增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当前,我县城乡规划体系逐步形成,城市建设进一步加快,城镇管理日趋规范,经营城市的理念不断更新,城市正在发生着深刻而巨大的变化,我县已基本具备了建设精品卫星城的条件,因此,需要我们深刻分析我县打造精品卫星城的现状、具备的优势和需要加强的方面,以及下一步采取的对策和措施,为打造精品卫星城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固阳县卫星城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以总体规划为“龙头”,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强化管理为核心,城市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为我县打造精品卫星城提供了先决条件。 (一)城市规划日趋完善 固阳县最初的城市总体规划是由我县建设部门编制的。为适应城市建设的需求,2001年,县政府聘请包头市市政设计院重新修编了《城市总体规划》,2006年,我县又聘请中国建筑设计院编制了《固阳县金山镇2006--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科学确定了金山镇的规模和发展,为当前城市发展指明了方向和确立了目标。为进一步完善总体规划,2009年再次重新修编了城市总体规划。在总体规划的框架下,我们编制完成新、旧城区、金山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新区中心区修建性详规,金山镇城区规划控制范围内77.6平方公里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城镇规划体系逐步走向完善。今年,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指示精神,

将进一步加大规划的编制力度,聘请中国建筑设计院重新修编金山镇城市总体规划,将完成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外五镇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规划的编制,以及91个村庄建设规划的编制任务,规划编制完成后,我县的城乡一体化规划格局基本形成。 (二)城镇建设步伐加快 通过各种投融资途径,近五年来,城市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1.6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完成投资6.4亿元,房地产完成投资15.2亿元,城镇各项功能逐步完善,城镇面貌大为改观,城镇化进程深入推进。具体表现在:一是基础设施逐渐完善。实施了总投资11.46亿元的包固一级公路,使固阳跨入了包头市半小时经济圈,为打造卫星城奠定了基础;总投资4.6亿元、年供水4000万吨的包头—固阳输供水管道工程正在建设中,预计年底建成通水,建成后将解决工业用水难的问题;包头金山工业园一期基础设施工程已开始建设;近年来,先后改造了旧城区的阿拉塔大街、光荣街、工农路、民主路等18条道路,计16.09公里;实施了新区12条道路建设工程,计12.2公里;建成5个市民休闲广场,总占地面积约14万平方米;实施了城区给水和污水管线建设工程,铺设供水管网20公里,铺设污水管线约28公里;实施了集中供热工程,铺设主管网30公里,完成入网100万平方米;建成日处理污水1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和日处理90吨的垃圾填埋场;建成了日供气3600立方米的天然气工程,现已开始供气;建成11座水冲式厕所工程;二是房地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共新建了荣泰、翡翠、凤凰锦绣苑、佳雨花苑、雨竹花苑、顺雨佳苑等28处住宅小区,建筑规模达120万平方米;实施了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农村危

1950-1960年代上海卫星城规划建设的得与失

1950-1960年代上海卫星城规划建设的得与失 张姚俊 上海的卫星城建设发端于1958年。在“充分利用、合理发展”工业建设方针的指导下,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上海卫星城的产业定位、规划空间布局较为合理,基本符合当时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因地制宜、分步推进的规划建设方式亦行之有效。在最初的五大卫星城中,闵行卫星城规划建设具备典型性,运行亦相对成熟,堪为范本。 然而,包括闵行卫星城在内,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上海卫星城规划建设过于强调主业发展,忽视主辅产业的多元化协调发展;加之,由于种种因素造成规划建设出现断层,导致卫星城发展停滞,难以发挥产业密集的优势,人口聚集的“反磁力”效应也大打折扣。这些得失在当代上海郊区新城规划建设过程中值得借鉴和警示。 闵行卫星城规划建设的成功之道 闵行卫星城位于申城西南部,黄浦江上游北岸,距市中心约32公里,是上海最早规划并实施建设的两个卫星城之一(另一个是吴泾)。1958-1959年,闵行卫星城共新建工业建筑21.1万平方米,住宅18万平方米,铁路36.9公里,公路50公里,发电厂和自来水厂各一座,建设成就斐然。 总体而言,闵行卫星城规划建设的成功之道大致有以下三点: 首先,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了闵行地区的原有基础,并适度控制发展规模。一般认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上海卫星城有两种建设开发模式,即传统与现代结合型和纯现代工业化型。闵行卫星城属于前者。 传统元素方面,闵行卫星城的主体区域是闵行镇。闵行镇为上海县的经济文化中心,素有“小上海”之称,在解放前后曾两度作为县治所在地。解放之初,

闵行镇各业店铺行号达300家,占上海县商户总数的18.4%。工业方面,1933年,董荣清等在闵行镇创建了上海第一家民族化工染料生产企业-中孚染料厂。1946年,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通用机器有限公司在当地设立制造厂。闵行卫星城的发展有其先天的历史底蕴和根基。 解放后,闵行镇区域的工业生产更是有了长足发展。早在1950年代初,原设于闵行镇的华东工业部上海通用机器厂(1953年更名为上海汽轮机厂)、中孚化工厂先后扩建;上海电机厂也从市区迁至闵行建造新厂。1953年,华东局和中共上海市委决定将闵行建成上海市电站设备生产基地。1954年在华东工业部主持下,闵行镇市政规划委员会确定将闵行建设成为一个以机械工业生产为主的小型城市,规划人口规模6万人,用地513公顷,工业布局主要沿黄浦江北岸沙港至竹港间。至1957年闵行地区已拥有人口3.7万人,其中职工约8300人,云集了上海电机厂、上海汽轮机厂、中联染料厂(即由中孚化工厂等合并而成)、达丰化工厂等大中型企业。当地交通运输条件良好,5000吨左右的船只可从吴淞口直达闵行;由沪闵路直达市中心区,经北松(北桥至松江)、北吴(北桥至吴泾)公路分别通往松江和吴泾;供电、供水及公共服务设施都有一定的基础。因此,以机电工业为主的闵行卫星城在起步之初就已有相当雄厚的产业基础。 在上海市城市建设局规划设计院1959年11月制定的《近郊工业区及卫星城镇1960年建厂计划及地区建设条件》中,将闵行卫星城的人口总数定为20万-25万,总用地23平方公里,其中生产性用地7平方公里。文件还确定了闵行卫星城的规划原则:控制城镇发展规模,除现已确定建设的工业外,原则上不再增设新的大型企业及与现有企业无协作关系的企业。 其次,城市建设与农村建设有机融合。闵行卫星城在规划建设期间,向毗邻的马桥公社征地约1.2万亩,涉及农户572户。为了妥善解决这些征地农民的生活问题,建设方事前充分考虑到了农民安置点的规划建设,在利用旧镇拆迁的物料和工业企业提供的拆迁补偿费的基础上,配比一定的物力财力,在卫星城北部兴建了马桥公社居民点,并协助公社开办了两家集体工厂,吸收征地农民务工劳动。这一系列举措当地农民很满意,卫星城工业用地问题也迎刃而解,仅用两三周时间就完成了征地工作,实现了工农两利。

日本东京的交通规划

东京是日本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世界信息、金融中心之一。东京位于日本群岛中间,面积2180平方公里左右,拥有人口约1200万。从地理位置看,东京主要包括23个区,以及多摩新区,形成一个行政商务中心区,加上周围许多县,如神奈川、崎玉、千叶,以及最北面的茨城县等构成东京圈。 东京都人口密度与其它大城市相比较显得特别高,整个城市密度达到500人/km2,行政商务中心区密度为13,000人/km2,城市化基本上在半径50公里向四周发展。东京圈要协调任何一个问题都要化费很大精力,特别是交通问题。 一、xx问题 近几年来,市中心地区的事务机构过分集中、活动频繁、人口不断增多,交通、住宅、环境、垃圾清除及防灾等问题越来越尖锐。近几年来,土地价格突如其来的上涨,致使中等收入的家庭很难购买市内房屋。因此多数住宅远离市区,市民甚至购买更远离市中心的住房,工作一般却在市中心,造成住宅和工作地点或者学校之间交通上的压力。市中心的商务、社会活动十分集中,人来往返,车辆增多,使原已饱和的交通量急剧增加,由此产生了交通阻塞、环境问题,如由碳氢化合物造成的大气污染。另外, 1995年1月,阪神发生强烈地震,许多公共建筑、城市道路设施和铁路都遭到了严重破坏,损失巨大,但也唤醒了人们要重视保护城市,防止突如其来的灾难。 二、集中在市中心的交通 1、通往市中心的交通量逐渐增加 目前,各项社会活动机构都集中在市中心区,也推动了东京都本身第三产业的发展,交通信息对它们起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人口也十分密集,将近有1200万居民,占整个日本国10%人口居住在东京都,每天近360万职工和学生涌入行政商务中心区(618km2),该行政商务中心区内本身居住着800万居民,每天有大量的流动人口是东京都的一大特征,因此,道路和铁路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主要交通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