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耿学权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全球海陆面积所占比例及海陆分布特点;

2、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海、洋、海峡等概念;

3、通过读图掌握世界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地理分布和各自的主要特点

(二)能力目标:

1、能看懂简单的地理统计图,并了解运用地理统计图表来表示地理事物,初步学会绘制简单的几何图形来表示大洲的基本轮廓及其相互位置关系;

2、构建七大洲的基本轮廓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在地图上能找出各大洲、各大洋;

3、主动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和创新的精神,初步形成学生的全求意识

2、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养成学生严谨的求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二、教学重点:

1、全球海陆面积比较,海陆分布的特点

2、大陆、岛屿、大洲、海、洋、海峡等概念

3、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及突出特征

三、教学难点;

1、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位置和关系。

2、学生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学情分析:

地理对七年级学生来说,是一门新学科,与小学的知识衔接较少,所以只要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学生就能在地理上学有所获。但是七年级学生年龄小,心理、智力不成熟,空间思维能力有待在本节课中进一步提高。

五、教法、学法

1、教法

(1)创设情景法(2)活动探究法。(3)图导图练法

教法是为学法服务的。采用以上教法也是为了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本节课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指导学生学法和培养学生的能力:

2、学法指导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六、教学过程

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我把

本课教学过程设计了六个环节:

五、效果评价分析:

本节课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为指导思想,在对教材处理中,创设教学情景,化抽象为具体,并提出富有启发性和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归纳,以化解教学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同时通过讨论、课堂练习竞赛活动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使学生动口动脑,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和理解,增强学生的交流合怍和分析探究能力,品尝自主学习的乐趣。本节读图较多,难度并不大,我特别注意在提问时问题的目的性明确,尽量避免重复、罗嗦,把能由学生完成的尽量让他们来做。注意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的机会,多使用鼓励性语言,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不足之处在于有些学生参与探究的主动性还没有充

分发挥出来,部分学生缺少自己的创见。

附板书设计: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一、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二、世界海陆分布不均

三、七大洲和四大洋

l、四大洋

(1)洋、海和海峡

(2)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2、七大洲:

(1)大陆、半岛、岛屿

(2)七大洲: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3)各大洲的分界线:

①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 大高加索山(黑海)和土耳其海峡

②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③南、北美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④亚、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

富不贵只能是土豪,你可以一夜暴富,但是贵气却需要三代以上的培养。孔子说“富而不骄,莫若富而好礼。” 如今我们不缺

土豪,但是我们缺少贵族。

高贵是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豪气与悲悯之怀,高贵是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壮志与担当之志高贵是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责任之心。

精神的财富和高贵的内心最能养成性格的高贵,以贵为美,在不知不觉中营造出和气的氛围;以贵为高,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我们的素质。以贵为尊,在创造了大量物质财富的同时,精神也提升一个境界。

一个心灵高贵的人举手投足间都会透露出优雅的品质,一个道德高贵的社会大街小巷都会留露出和谐的温馨,一个气节高贵的民族一定是让人尊崇膜拜的民族。别让富而不贵成为永久的痛。分享一段网上流传着改变内心的风水的方法,让我们的内心高贵起来:

喜欢付出,福报就越来越多;喜欢感恩,顺利就越来越多;喜欢助人,贵人就越来越多;喜欢知足,快乐就越来越多;喜欢逃避,失败就越来越多;喜欢分享,朋友就越来越多。喜欢生气,疾病就越来越多;喜欢施财,富贵就越来越多;喜欢享福,痛苦就越来越多;喜欢学习,智慧就越来越多。

七年级地理上册 2.1 大洲和大洋导学案2新人教版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学习目标】 1、记住地球表面海陆面积的比例;结合地图能说出世界海陆分布特 征。 2、理解大陆、大洲、半岛、岛屿、大洋、海、海峡等概念,并能看图识 别。 3、借助地图准确的指出七大洲、四大洋名称、位置、轮廓、分布及洲界,并形成记忆。 【学习重难点】: 1、地球表面海陆面积的比例、海陆分布特征、大陆、大洲、半岛、岛屿、大洋、海、海峡等概念、 洲界 2、七大洲、四大洋名称、位置、轮廓及分布 第二课时 【学习过程】 一、预习反馈 七大洲和四大洋 1、地球上的海洋,被陆地穿插分割,形成___个大洋。按面积大小排列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其中面积最大的是_____,面积最小的是_____。 二、合作探究

读上面图形完成下列练习:

(1)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大洲名称 A________ B________ C ________ D ________ (2)写出图中数字所表示的大洋名称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3)七大洲中,纬度最高的是________,面积最大的是________。 (4)位于北半球、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的是________洲,位于西半球、离南极洲近的是________洲;位于南半球、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的是________洲;位于东半球、赤道穿过中部的是________洲。 (5)四大洋中,面积最大的是________洋,纬度最高的是________洋,轮廓形状像“S”的是________洋。 三、形成提升 1.下列大洲中,被三大洋包围的大洲是( ) A.大洋州 B.南美洲 C.非洲 D.南极洲 2.巴拿马运河沟通的大洋是( ) A.太平洋和印度洋 B.印度洋和大西洋 C.大西洋和太平洋 D.北冰洋和太平洋 3.被北美洲、亚洲、欧洲围绕的大洋是(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4.四大洋中,全部在东半球的是( ) A.太平洋 B.印度洋 C.大西洋 D.北冰洋 5.下列海峡,既是两大洋又是两大洲分界线的是( ) A.台湾海峡 B.白令海峡 C.马六甲海峡 D.直布罗陀海峡 6.面积最小的大洲与面积最小的大洋是( ) A.南极洲、印度洋 B.欧洲、北冰洋 C.欧洲、印度洋 D.大洋洲、北冰洋 四、小结反思

世界第一大洲说课案教案

《世界第一大洲》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雄踞东方的大洲》。通过对《世界第一大洲》的解读,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设计、课堂评价等几个方面向大家展示我设计本堂课的思路。 一、立足文本,细析教材准确定位: 1、细析说教材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是商务星球版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这一章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居民、经济等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区域,教会学生如何通过地图和相关资料的分析,归纳一个大洲区域特征,同时也为继续学习后面的地区和国家等区域地理提供了基本的方法和策略。 从教材内容上看本节分为“雄踞东方的大洲”“面积最大的大洲”“人口最多的大洲”三个子目,这三个小节的内容看似相互独立的,实际均围绕“世界第一大洲”这一主题展开。 2.探究明目标:新课程标准对初中学段的要求是:“运用地图等资料阐述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如下: 知识与技能 (1)、学会运用地图说出亚洲的位置特点。 (2)、初步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分析某一地区位置特点的方法。 (3)、了解某区域的位置对气候类型的影响。 (4)、了解亚洲的面积、人口、经济差异等特点 过程与方法:运用地图等资料获取知识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3、凸显重难点: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学习新知识前,要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困难、心理特征及发展趋向,从而有针对性地确立学习的重点、难点。 重点:以亚洲为例,初步掌握描述大洲地理位置的一般方法。 难点:初步学会分析说明大洲地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二、立足学生,巧用教法指导学法 《世界第一大洲》是七年级新学期的第一节课,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结合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如下教法: 1、自学讨论法:通过教师提出的自学提纲,引导学生读书读图,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在主动的学习中获取知识,变学会为会学。 2、图导图练法: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动眼识图、动脑析图、动口说图和动手描图等多项措施的训练过程,理解和巩固地理知识,培养用图习惯和发展地理实践能力。 3.、迁移运用:通过赌徒分析的方法,以及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提升学习能力,也为今后学习做好知识铺垫。 在学法指导上,我本着“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指导原则,引导学生以自主学习为主,小组合作为辅的学习方法在多维互动的学习中自主合作探究。 1、读:培养学生阅读地理课文和地理插图的习惯和能力,正确掌握阅读插图的步骤和方法—图文结合读。 2、思:即思考,通过教师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掌握比较、分析、综合等科学的探究方法,达到学习的要求。 3、议:即讨论,学生在初步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围绕教师的置疑,互相讨论,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大洲和大洋 导学案(一)

大洲和大洋 导学案(一) 班级:七年级 小组 姓名 教师评价 学 习 目 标 1. 知道地球的基本面貌 2.会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 比例,描述分布特点 导 学 设 计 学习重点 海陆的基本面貌 一、设计问题情境,明 确学习目标: 我们都知道地球表面最显著的差别是海洋与陆地的分布。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它们。 二、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教师巡视,解疑,以确保每位学生都积极的参与其中。 三、组内小展示、合作,教师参与引领: 教师巡视,解疑,收集、归纳同学之间交流所出现的问题。 四、班上大展示,教师点拨释疑、重点指导: 老师再通过比赛的形式看谁对“合作交流”的题目完成的更好,再由老师精讲。 五、评价反馈,教师反思: 六、整理学案,教师巡视督促纠错: 学习难点 海陆分布特点 一、自主学习 1. 阅读P26材料,了解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 海洋占________ 2. 世界海陆面积 陆地占_______ 概括地说, 分是海洋, 分是陆地。 3. 世界海陆分布 (1)从南北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_______,海洋集中在________ (2)从南北两极看:北极周围是________,南极周围是________ 二、合作交流 1. 探究实验:学生上台表演,先转动地球仪,然后按住让地球仪停住,看看手指按到的是海洋还是陆地,为什么?(进行10次,统计) 2. 讨论课本P39 活动 三、达标检测 1.苏联宇航员加加林,在太空中看到一个蔚蓝色的星球,他认为这颗星球应该叫做“水球”,是指:( ) A .水星 B .金星 C .地球 D .木星 2. 地球上海陆面积之比约是( ) A. 3:7 B. 6:4 C. 4:6 D. 7:3 3 . 世界陆地主要集中在 ( ) A. 东半球、南半球 B. 东半球、北半球 C. 西半球、南半球 D. 西半球、北半球 四、课后反思

第一课《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第一课《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1课时) ◎教学设计思想 ■教材分析 本课是学生从整体上认识社会生活的空间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自然及人文特征的基础。课文主要介绍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位置分布和海陆面积比例;大陆、岛屿、大洲、海峡等一些基本概念;陆地及海洋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地图和图片等直观资料,以加强学生的理解,化抽象为形象。 ■教学目标 (1)利用地图了解世界海陆的分布特征。 (2)在地图上能识别大陆、岛屿、半岛、大洲以及大洋和海峡。 (3)在空白的世界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以及分布特征。 (4)能举例说明海洋对人类生存及发展提供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位置。 教学难点:大陆、大洲、岛屿、海峡的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卫星遥感图片、《东西两半球》图、海陆面积之比的饼状示意图、海峡的图片,有条件的学校可制作七大洲、四大洋的多媒体课件或把含有大陆、岛屿、半岛、海峡的模型图制作成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一些有关四大洋的材料和海峡的图片。 ■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既学到知识,又掌握方法,

从而形成能力,较好地达成课前预设的教学目标,本节课采用以“问题探究”的教学方法为主,并穿插其他教学方式。 ◎教学流程整体构架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播放一段录像,由此导入新课。进入新课学习的氛围。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师生协作知识探究教师用具体的语言描述,创设地球表面大小的形象情境。 用饼状图直观展示海陆面积比,请学生给地球取“别名”,引导学生小结。 引导学生阅读《世界地图》或《东西两半球》图,边问、边讲有关大陆、岛屿、半岛、大洲的概念。 指导学生用地理术语正确地表达七大洲的地理位置。 指导学生分组讨论海洋对人类的意义。观察《东西两半球》图,估算海陆面积,比较海陆面积大小。 在图上寻找具体的大陆、岛屿、半岛的名称。 说出七大洲的名称及分布。 分成四个小组探讨海洋对人类的意义。 第一组:用课外收集的图片资料交流、讨论、说明海洋的作用。 第二组:讨论关于海洋的概况。 第三组:利用地图说明四大洋的位置。 第四组:利用课外收集的关于海峡专题的资料交流。强调学生自身提取信息的能力。学生的阅读地图能力,不仅使学生会看地图,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能理解和分析地图,并运用地图说明问题,使学生理解地图的语言。 讲练结合,使知识及时得到巩固。通过找图、填图,培养学生正确的空间概念。培养学生主动选择、获取信息、并用信息作出分析、判断和鉴别的能力。 学法指导师生互评引导学生对各组交流、学习的情况进行互评。

地理七年级下湘教版3.7“澳大利亚”说课稿4.

“澳大利亚”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三章《走近国家》第七节的内容。在内容的编排上突出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把人与环境的关系作为贯穿这一节的主线,为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各地理事物间相互关系的能力创造了条件。探究人与环境的关系对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地观,形成可持续发展观点具有重要的意义。 2、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七年级学生有较强的自我发展意识,较感兴趣于有“挑战性”的任务等心理特点及新课程标准的学段目标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通过地图了解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及重要城市; (2)运用图片和资料,了解澳大利亚古老生物的生存原因; (3)运用地图和资料,了解澳大利亚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和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观念。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合作与探究性的学习过程,来培养学生读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2)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 (3)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来表达自己学习的体会、看法和成果并与他人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形成积极思考,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 (3)树立因地制宜的发展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4、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教学重点: ①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特征; ②发达的养羊业和工矿业; ③人口、经济分布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 ①自流井的成因;

②澳大利亚人口分布与自然条件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本课解决重难点的关键是在积极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的状态,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教学目标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从而把学生引入与课题有关的探讨情景,即“不协调——思考——探究——发现——解决问题”。 二、说教法 本课以学生活动为主线,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发展学生的地理素养为目的,采用以“探究式教学法”为主,讲授法、发现法、交流合作学习法、多媒体相结合的多种教学法。注重地理与生活的联系,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尽可能地给学生动眼、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启发学生参与意识、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和能力。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以“我要学”的主人翁姿态投入学习,让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乐学”。 三、说学法 探究式学习法和有意义的接受式学习都是重要的学习方式。本课尝试将两者相结合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力图转变学生以往只是认真听讲、单独记忆、练习巩固的被动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发现新知和发展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遵循目标性、整体性、启发性、主体性原则,我设计了五个主要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出课题; (二)新课学习; (三)反馈练习; (四)归纳小结,反馈提高; (五)课后作业和探究。 教学过程: 学生活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案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 2.运用地图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3.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能力目标 1.能够在地图上准确、规范填写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 2.通过景观图转换成平面图等教学,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迁移能力,以及填图、绘制地图的技能。 德育目标 通过认识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1.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 2.七大洲的名称、分布及其分界线。 3.四大洋的分布及与各大洲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 1.大陆与大洲的联系、区别。 2.亚欧、亚非及南、北美洲之间的分界线。 3.七大洲和四大洋空间概念的建立。 教学方法 以读图、训练为主进行教学。 ※教具准备 1.地球仪、投影仪。 2.自制有关投影片、大陆轮廓图卡。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第一位乘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是谁吗?(加加林)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在进入太空后,通过拍摄到的照片和观测到的现象说过这么一句话——其实我们人类给地球起错了名字,不应叫“地球”,而应改叫“水球”。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板书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讲授新课] 一、地球?水球? 1.提出问题让学生阅读课本P30图 2.2,加入到宇航员和小朋友的讨论之中。一半学生讨论的观点是:应该继续称我们居住的家园为“地球”。另一半学生讨论的观点是:应该把地球改为“水球”更准确。 2.学生辩论在讨论的基础上,组织双方展开辩论,让学生说出证明各自观点的理由。 3.印证观点教师对双方的辩论给予评价鼓励后,印证说明双方的观点。 (1)出示地球仪,问答:蓝色表示什么?(海洋)地球仪上大部分是蓝色说明什么?(海洋面积大于陆地的面积) (2)投影展示“东、西半球图”,问答: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导学案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导学案 The first section of "continents and oceans" g uidance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导学案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地理是世界或某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山川、气候等及社会要素的统称。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 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本教案根据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 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设计理念:改变学生的地理学习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乐于 探究,互相评价、相互反馈、互相激励、互帮互学、互为师生, 实现有效学习。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 1.能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 布特点。 2.了解陆地、海洋、大洲、半岛、岛屿、海峡等概念。 3.能在地球仪或地图上找出七大洲、四大洋,能在世界两半 球填充图上准确填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能绘制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简图。 (能力目标):学会在地图上确定地理事物的方法,培养阅 读图文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思想目标): 1.激发学生热爱人类的家园----地球的感情。 2.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鼓励他们善于提出问题、勇于向未 知挑战。

重点: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难点:认识七大洲的轮廓及七大洲位置的确定。 教学准备:地球仪、课件、学习提纲、学具。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方法: 探究法、分组学习。 教学过程:引入(教师引导):有人说我们居住的“地球”其实更应该叫“水球”,为什么?先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然后展示课 件图片,这是一张地球卫星图片,蓝色代表……,绿色代表……,白色是……,虽然有的地方被云层遮挡住了,但还是能明显地看出海 洋的面积远大于陆地。从海陆的分布比例来看,地球上几分是海? 几分是陆?(学生看课件图片回答)陆地主要分布在哪里?(学生 看图回答)。那么人类是如何了解海陆分布的?尤其在过去交通不发达而各种勘测、探测手段还很落后的情况下,就要靠远行,当然 远行需要激情,而支撑激情的是坚忍不拔的毅力。(展示如下图片,点击文字可出现相关介绍)丝绸之路,马可?波罗来到中国,郑和七下西洋,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这里列出 的是历史上一些著名的远行活动,可能有些在当时只是一种贸易往来或者为了其他的目的,但在客观上的确对人类认知世界做出了贡献。当然有些就是纯粹的探险。 同学们,你能在图上分辨出这些地理事物吗? 再放一遍录像,利用暂停键由学生判断哪些是大陆、半岛、岛屿、大洋、大洲、海、海峡。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教案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海洋与陆地分布的基本概况以及大陆、岛屿、半岛、海等基本概念,掌握七大洲及其分界。 使学生了解海陆形成的基本理论——板块构造学说并记住六大板块的名称和分布。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掌握读图和用图的方法,掌握画大陆轮廓略图的技能。3.在学习“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的理论知识中,使学生认识地球表面也是在不断运动的,从而进一步理解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课型讲授新课, 教学方法讲授与问答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有关海洋、陆地的基本概念及分布和七大洲及其分界,难点是板块构造学说。 教学用具自制投影片:1.南北半球的海陆分布。2.大陆漂移的三个阶段.3.大陆、半岛、岛屿示意图,世界主要火山地震的分布带 教学挂图:①《世界地形图》。②六大板块示意图。 小地球仪,每个学生一个;立体地表地球仪一个。 教学提纲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一、海洋与陆地 1.海陆的分布 2.大陆与大洲 3.洋与海 二、海陆的形成 1.大陆漂移学说 2.板块构造学说 教学过程 [出示地球仪]将立体地表地球仪置于讲台上,并演示地球自转。 引入新课这是演示地球在自转,请同学们观察地球的表面。这些广大的地区被水覆盖着,我们称其为海洋,这些未被海水淹没的部分,我们称为陆地。我们人类就是居住在陆地上。那么,地球上的海洋与陆地是如何分布的呢?有哪些特点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章:世界的海洋和陆地。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板书) [提问] 观察自己桌子上的地球仪,看一看海洋与陆地谁的面积大?(海洋)一、海洋与陆地(板书) [教师总结] 1.海陆的分布(板书) [提问] 请看教材封底的地球卫星照片,说一说从太空中看地球是什么样?(请学生描述教师总结时强调从太空中看地球,蔚蓝色,大部分为海洋水覆盖。) [提问] 为什么地球最初未被命名为“水球”?(因为人类居住在陆地上。) [展示投影片] 南北半球的海陆分布。 [提问] 北极和南极分别是陆地还是海洋?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北极为海洋、南极为陆地。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 下面我们具体地学习陆地知识。 2.大陆与大洲(板书) [展示投影片] 大陆、半岛和岛屿示意图。

《陆地与海洋的分布》说课稿

初一地理(上)《陆地与海洋的分布》说课稿 南充一中王青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粤教版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第三章第一节《陆地与海洋的分布》的内容,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两方面的内容: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七大洲和四大洋,内容联系紧密,脉络清晰,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新课程标准大大降低了难度,并且具有一定的弹性,课本中出现的地理概念和地名比较多,大多数是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的,或在日常生括中已经了解的,加上在此之前学习了地球和地图的知识,从读图的意义上,培养学生从图中能直接读取地理信息,概括描述,分析比较,进而独立说明,这是本节重要的教学任务。这样既巩固了地球和地图的知识,又对学生今后学习世界地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本节教材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阅读海陆分布图和海陆面积的比较示意图,使学生了解全球海陆分布,了解海陆面积比例。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并能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绘图的能力,达到灵活运用掌握的目的。 2、能力目标: 本节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学生讨论是“地球还是水

球?”到了解海陆的分布,到探索和发现大陆、半岛、岛屿和海洋、海峡的区别,从科学的角度重新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过程。主要采用组织学生活动的方法,使学生会用地球仪、世界地图,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分析资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快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地理信息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同时渗透开放性的话题,组织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求异思维。通过组织竞赛活动,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团结协作精神,并加强了语言表达的能力,通过师生互动,创建一种民主、平等交往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现在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1)认识海陆面积比例 (2)七大洲、四大洋位置、分布及大洲轮廓——要求落实在地球仪和地图上难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位置和关系。 二、说教法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学不是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帮助者、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学过程的导演,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所以必须坚持以“学生

七年级地理上册 2_1 大洲和大洋导学案1新人教版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一) 【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的特点。 2、运用地图说出并记忆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及各大洲的分界。 【自主学习】 学习目标A: 1、海陆分布比例:地球表面 %是海洋、 %是陆地,概括地说,地球上分是海洋、分是陆地。 2、海陆分布特点: ⑴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均匀/不均匀) ⑵陆地集中分布在半球,但北极周围是;海洋大多分布在半球,但南极周围 是。(观察33页图2.6)东西半球中陆地集中在半球(东/西)。 ⑶无论怎样划分,地球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面积大于面积。 学习目标B 1、看图,完成对各大洲大洋的认识及记忆。 ⑴大洲名称:A B C D E F G ⑵大洋名称:甲乙丙丁 ⑶大洲分界线:A和C的分界是;A和E的分界是; E和F的分界是。A和B的分界是。

2、面积最大的大陆是,面积最小的大陆是, 3、面积最大的半岛是,面积最大的岛屿是。 4、面积最大的群岛是。 5、轮廓呈“S”字形的大洋是。 【随堂检测】 1.下图中能正确反映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所占比例的是( ) 2、下图表示的大洲分别是( ) A.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 B.亚洲、南美洲、南极洲、北美洲C.欧洲、非洲、大洋洲、非洲 D.欧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读下图,回答4~5题。

3、“我在七兄弟中排行老二,赤道横穿我的中部,因此有人说我这里是一块灼热的大陆”。与此自述相符合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上图四大洲中,没有濒临大西洋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大洲和大洋教案教学设计

大洲和大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征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特征。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初步养成读图、析图、填图等运用地图解决地理问题的习惯,培养读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究自然世界奥秘的精神,享受探索成功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分界线。 难点:认识七大洲的轮廓及七大洲位置、分界线的确定。 三、教法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读图比较法、小组讨论法、探究学习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地球?水球?”的小问题以及图片引出课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授 (一)海陆分布 1、出示地球立体图和平面图,让学生直观比较地球表面陆地与海洋的面积大小, 点出71%和29%以及三分陆地和七分海洋这组数据,让学生快速记住。 2、依次出示南北半球、东西半球图,让学生明确海陆分布的不均匀。 (1)就南北半球而言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但是北极附近却是一片海洋;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但南极附近却是一块陆地。 (2)东西半球比较,东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于西半球的陆地面积 3、出示相关的概念图,依次解释大陆、岛屿、群岛、半岛、海峡、洋和海的概 念,并利用世界地形图进行相关的举例,让学生有理解。 (二)七大洲 1、先介绍概念并知道有七大洲

2、出示基本轮廓图,让学生识记(教给学生记忆方法,形象记忆,抓住主要的 特点),2分钟以后出示图让学生说出名称。 3、出示立体图简单清晰的看七大洲的分布, 4、出示平面图让学生识别七大洲。让学生根据图记忆七大洲的相对位置(教给 学生记忆的方法:找参照物亚洲,亚洲的西边欧洲、西南面非洲、南面大洋洲、东北面北美洲)3分钟以后检测。 5、观察,并回答问题 (1)点出赤道,赤道将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学生分别观察北半球和南半球有哪几个大洲。注意赤道穿过亚洲和大洋洲的岛屿,所以亚洲并不完全在北半球,大洋洲也并不完全在南半球 (2)点出160°E经线,回顾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学生分别观察东西半球分布有哪几个大洲。注意亚洲在西半球的一小部分,还有大洋洲的一些岛屿在西半球。 (3)将东西半球的图变化一下,让学生观察并填写大洲的名称。 (三)大洲分界线 1、出示世界地形图,和同学们一起找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教给学生基本的方法 (先看大图找到这两个大洲,然后根据两大洲的基本轮廓找到交界部分,根据洲界的图例找到分界线的名称) 2、让学生根据我们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到世界地形图中去找其他大洲的分 界线:亚洲与北美洲、亚洲与非洲、亚洲与欧洲。填表 3、师生共同找对答案,学生在图中识记。 4、在整体图中检测,然后出示局部图让学生识别、记忆 5、出示亚欧非三洲的分界线图,检测学生识记的情况。 (四)四大洋 1、出示四大洋的分布图 2、学生识记四大洋和七大洲的相对位置(教给学生识记的技巧,比如亚洲东临 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 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一幅图,希望同学们能认真的识记将图画在脑子里,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年级地理上册大洲和大洋说课稿人教版

《大洲和大洋》说课稿 一、说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是学习陆地和海洋的基础与铺垫。本节教材内容包括海陆分布、七大洲四大洋和各大洲的分界线三部分内容。 1.海陆分布:教材利用文字和图从两方面来说明世界海陆分布及其特点,使学生了解“地球”“水球”称谓的依据。 2.七大洲和四大洋:首先从大陆、岛屿、大洲的基本概念入手,然后说明通常情况下,人们把全球陆地划分为七大洲。通过“读图”,分别认识七大洲的名称、大小和位置,进而通过文字和图来介绍连接在一起的大洲的界线。另外,还通过“活动”来启发学生用简单的几何图形表示大洲基本轮廓,引导学生通过轮廓来认识各大洲。四大洋:首先说明地球上的海洋既被陆地分割,又相互连通。然后介绍了四大洋的名称,进而通过图表对比四大洋的大小,最后通过“阅读”介绍大洋、海、海峡。 3.各大洲的分界线:利用图片来说明各大洲的分界线。 二、说学生情况 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纬网、五带的划分和地图等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已经涉及到若干本节课的内容,尤其是前几节中出现的地球人造卫星照片、半球图等,使学生具备了学习本课的基础,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不断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总之,只要加以适当的情景创设、问题引导和学法指导,就可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预期的效果。由于初一的学生在小学中已学过一部分地理知识,所以对本节课的内容并不陌生,但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认识等方面都存在着欠缺与不足,针对这些情况,在学习时主要利用地图和学生的参与,培养读图分析能力,并指导学生用“图上记忆法”记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征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各种地图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看图、析图、绘图的能力,学会使用地理的语言──地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地球”“水球”的争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究自然界奥秘的精神。 四、说重点和难点 重点:1.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 2.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3.七大洲的名称、面积排序。 4.四大洋名称、面积排序。

七年级地理上册--《大洲和大洋》练习

七年级地理上册--《大洲和大洋》练习 一、课堂导学案. 1、地球表面 %是海洋, %是陆地.概括地说,地球上分是海洋,分是陆地. 2、从地球仪上可以看出,世界海陆分布很 .从南北半球看,陆地主要分布在半 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半球.北极周围是,南极周围是 .读33页图2.6,从东西半球看,陆地主要分布在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半球. 3、全球陆地共分为个大洲,即、、、、、和 .其中洲面积最大,洲面积最小. 4、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岛屿是岛;最大的大陆是大陆. 二、课堂练习案. 1、认识七大洲的轮廓: A B C D E F G 2、读世界地图回答: ⑴、赤道穿过的大洲有、、、 . ⑵、全部在北半球的大洲有、 .全部在南半球的大洲有 ⑶、主要在东半球的大洲有、、、 . 主要在西半球的大洲有、 . ⑷、南北回归线都穿过的大洲有、 .赤道和北极圈都穿过的大 洲是 . ⑸、纬度最高的大洲是洲. ⑹、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洲.跨纬度最广的大洲是洲.

【第二课时】 一、课堂导学案. 1、⑴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山脉、河、里海、山脉、黑海、海峡. ⑵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运河. ⑶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是海峡. ⑷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是运河. ⑸欧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海峡. 2、四大洋按面积大小依次是、、、 .全部 位于北半球的大洋是洋,全部位于东半球的大洋是洋.纬度最高的大洋是洋.跨经度最广的大洋是洋. 3、北冰洋被洲、洲、洲所环绕.南极洲被洋、洋、洋所环绕. 二、课堂练习案. 1、读图回答: (1)、七大洲: A B C D E F G (2)、四大洋:a b c d (3)、大洲分界线; ① ②③ ④

大洲和大洋课时教案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全球海陆面积所占比例及海陆分布特点; 2、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海、洋、海峡等概念; 3、通过读图掌握世界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地理分布和各自的主要特点 (二)、能力目标: 1、能看懂简单的地理统计图,并了解运用地理统计图表来表示地理事物,初步学会绘制简单的几何图形来表示大洲的基本轮廓及其相互位置关系; 2、构建七大洲的基本轮廓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在地图上能找出各大洲、各大洋; 3、主动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和创新的精神,初步形成学生的全求意识 2、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养成学生严谨的求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二、教学重点: 1、全球海陆面积比较,海陆分布的特点 2、大陆、岛屿、大洲、海、洋、海峡等概念 3、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及突出特征 三、教学难点;海陆分布情况;学生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学情分析: 学生首次接触世界地理,有一定的好奇心,会产生一定的学习兴趣;可以利用图表让学生感受海陆分布状况;大洲、大洋的名称可通过读图让学生直观感受、理解并记忆。 五、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直观教学法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前面几节课通过学习了解了地球的形状、大小等,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地球。为什么叫“地球”而不叫“水球”呢? 学生活动:回忆、思考,讨论、交流、探究被称为地球的原因设计意图: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 (二)、新课教学 1、教学内容:称为地球的原因 教学活动——创设情境:我们通常叫地球习惯,但是就有人认为叫“水球”才合理,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卫星图片的颜色,思考并交流、讨论,小组发言。 教师活动: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总结:通过看图可发现,地球总是以蓝色作为主色调,这说明,除了我们脚下所踩的陆地外,地球上面积更大的是海洋。 教学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2、教学内容:海洋和陆地的分布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海陆面积比是7﹕3。指导学生看海陆面积比较图(饼状图)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兴趣,直观、形象。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指导学生据图总结地球上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3、教学活动:教学设疑——任意划分地球仪这两个半球,海陆分布的情况如何? 学生活动:观察地球仪,讨论、总结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总结,无论怎样平分地球,在地球上的任何一个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设计意图:提出疑问,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好奇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4、教学内容:海陆相关知识 教学活动:教师介绍大陆、岛屿、半岛、大洲、大洋、海及海峡等概念。

人教七上地理《大洲和大洋》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大洲和大洋》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地理》七年级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两方面的内容:1.地球?水球?2.七大洲和四大洋。内容联系紧密,脉络清晰,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新课程标准大大降低了难度,并且具有一定的弹性,课本中出现的地理概念和地名比较多,大多数是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的,或在日常生括中已经了解的,加上在此之前学习了地球和地图的知识,从读图的意义上,培养学生从图中能直接读取地理信息,概括描述,分析比较,进而独立说明,这是本节重要的教学任务。这样既巩固了地球和地图的知识,又对学生今后学习世界地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本节教材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 通过阅读海陆分布图和海陆面积的比较示意图,使学生了解全球海陆分布,了解海陆面积比例。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并能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绘图的能力,达到灵活运用掌握的目的。 ②能力目标: 本节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学生讨论是“地球还是水球?”到了解海陆的分布,到探索和发现大陆、半岛、岛屿和海洋、海峡的区别,从科学的角度重新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过程。主要采用组织学生活动的方法,使学生会用地球仪、世界地图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分析资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快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地理信息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同时渗透开放性的话题,组织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求异思维。通过组织竞赛活动,

初一上册地理大洲和大洋练习题

.精品文档. 初一上册地理大洲和大洋练习题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第1课时 一、选择题 1. 世界上纬度最高的大洲是 A、亚洲 B、欧洲、北美洲D、南极洲 2. 面积最大、水温最高、水体最深的大洋是 A、大西洋 B、太平洋、印度洋D、北冰洋 3. 亚非两洲之间的分界线是 A、苏伊士运河 B、巴拿马运河 、白令海峡D、直布罗陀海峡 4. 读图1-2,在下面示意图中地理事物的名称表达,不正确的是() A.岛屿 B.海峡 .半岛D.大洋 5. 关于大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陆就是大洲 B.大洲就是面积较大的大陆 .大陆及其附近岛屿合称为大洲 D.大洲比大陆面积大 6. 世界的陆地主要分布在() A.东半球南半球 B.西半球北半球

.北半球东半球D.南半球西半球

.精品文档. 、填空题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七大洲中,面 积最大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洲,面积最小 的是______ 洲。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世界四大洋 中,面积最大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洋,面积最小的是_____ 洋。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世界七大洲中, 非洲位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半球,南美洲位 于_____ 半球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陆和它附近的 岛屿合起叫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球上的陆地共可划分为洲。 5.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大洲是,全部位于南半球的 6.我们把面积广大的陆地叫作________ ;而把面积较小 的陆地叫作______ ;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叫_________ 。 第2课时一、选择题 1. 在宇宙中看地球更像一个“水球”,原因是:() A.地球表面全部是海洋; B.地球被水汽所包围; .地球上七分是海; D.地球上没有水。 2. 世界各大洲中,四周被大洋环绕的是:() A、亚洲; B、非洲;、南美洲;D、南极洲。 3. 有关南极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各大洲中跨纬度最广的大洲; B、周围直接濒临

大洲和大洋导学案

_____年_____班姓名___________ 大洲导学案 【自学目标】 1、记住七大洲的名称。 2、知道七大洲的面积大小排序和分布特征以。 3、通过认识七大洲的轮廓,在地图上识别七大洲和大洲分界线。 4、通过笔绘和拼图七大洲位置图,掌握七大洲的相对位置。 【学法指导】 1. 依据导学案阅读课本32-35页和地理图册第20-21页,进行知识梳理,勾画知识点; 2. 完成自学思考题; 3. 课堂中依据自主学习内容,小组合作并展示; 4. 新课结束后,完成当堂检测。 【自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认识七大洲 1、在下图中相应位置写出七大洲的名称。 A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 F____________ G____________ 2、大洲面积从大到小顺序: 学习任务二:了解七大洲的分布特征 3、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_________、___________ 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_________ 赤道穿过的大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初子午线穿过的大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任务三:大洲分界线 4、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___________ 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__________ 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___________ 欧洲和非洲的分界线:___________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大洲和大洋教案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第一课时) 一、课标 (一)课标内容: 1 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2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的分布。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1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海陆分布特点2七大洲分布 教学难点:七大洲的轮廓与分布 三、学情分析 (一)预测本班级学生可能达到的程度 1、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 90%学生能够掌握 2、海陆分布特点:80%学生能够掌握 3、七大洲的位置与轮廓:70%学生能够掌握 (二)普遍性问题: 七大洲的分布 四、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2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海、洋、海峡。 3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的分布,记住七大洲的轮廓 五、教学过程 【构建动场】 你知道吗?1961年4月,前苏联加加林少校,第一次登上了太空。同年5月美国人登上太空……2003年10月15日,中国人登上了太空! 播放杨利伟发回的视频。

厚德博学 历城·郭店·地理 展示航空员拍摄的地球照片 抛出问题:为什么宇航员拍摄的地球照片多是蓝色的? 地球上的海陆是如何分布的? 【讲授新课】 活动一:抛球找比例,观球找特点 活动目的:对应教学目标1 活动程序:实验——观察探究——交流反馈——总结提升 1、小组内抛地球仪,观察手心接触的位置是海洋还是陆地,并记录下来(10次) 2、观察东西半球,看看陆地海洋相对集中在哪个半球。观察南北半球,看看陆地海洋相对集中在哪个半球。(将观察结果填入学案) 3、观察南北两极,海陆分布有什么不同? 反馈:

八组 九组 十组 十一组 十二组 出示下图 概括的说,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活动策略:通过小组抛球活动记录次数,阅读数据说出地球的海陆比例 活动策略;学生小组合作,观察地球仪及地图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学生小组展示后进行小结: 东西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东半球,

七大洲和四大洋说课稿

大洲和大洋第二课时说课稿 广西河池市天峨县中学李小琴 本节内容出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第二课时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与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的第2课时。本章主要讲述了陆地和海洋的基本概况,其中七大洲和四大洋贯穿于世界地理的始终。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对世界大洲和大洋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初步形成结合地图学习地理的好习惯。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运用地图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和海峡。 2.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特征及重要的大洲分界线。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在地图上准确找到七大洲和四大洋。 2.通过观察各种地图得出结论,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会在地图上确定地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图文和空间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人类的家园。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 ●难点:认识七大洲的轮廓及七大洲位置的确定。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纬网、五带的划分和地图等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已经涉及到若干本节课的内容,尤其是前几节中出现的地球人造卫星照片、半球图等,使学生具备了学习本课的基础,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不断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总之,只要加以适当的情景创设、问题引导和学法指导,就可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教法与学法 (一)教学方法 1、问题引导法 2、读图分析法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二)学习方法 1、小组讨论 2、归纳总结 3、合作探究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提问导新 问题导入:①地球上陆地和海洋所占的比例怎么样?②地球上陆地和海洋分布有何特点?③地球上有哪些陆地和海洋? 学生活动:教师对个别学生进行提问。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新课,巩固旧知识,问题导入课题:大洲和大洋。 环节二:自主学习、突出主体 学生探究:同学们阅读的教材P32内容,以及教材P32图2.5,理解几个概念。 教师:在PPT展示图2.5,提问两名学生。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及问题的引导,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后面主要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 环节三:活动探究、探索新知 多媒体展示:出示“大洲分布图”示意图和“七大洲的轮廓和面积”示意图。 学生活动:认真阅读课文P33~P35,观看图2.6、图2.10和图2.11,观察周围的大洲和大洋,以4人小组合作方式,用5分钟选择1~2个向度写在中卡上,1~2组代表发言, ①、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面积大小。 ③、七大洲和四大洋的轮廓。 ④、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