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领社会思潮的思考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领社会思潮的思考

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坚持什么理论、巩固什么制度,“是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国家长治久安”①的战略性、全局性、根本性问题,也是新形势下加强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引领社会思潮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引领社会思潮中,高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引领社会思潮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有机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部实践。

习近平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②经济工作搞不好要出大问题,意识形态工作搞不好,也要出大问题。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加深、政治多极化纷繁复杂的背景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引起人们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文化生活的多元多样多变,使得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在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上受到严峻挑战和冲击。因此,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领社会思潮,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理论、道路、制度引导和管控社会思潮的变化及态势,坚持和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多元化思想价值文化取向中的指导地位和主导作用,为科学定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领社会思潮指明前进方向、提供行动指南、创设现实路径、奠定根本保障。

一、矢志不渝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为科学定位旗帜引领社会思潮指明前进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大理论成果,是指引中华民族沿着社会主义道路胜利前进的伟大旗帜。党的十七大报告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的历史地位和重大指导意义,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③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和反对指导思想的多元化,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潮的影响,为科学定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引领社会思潮指明前进方向。

我国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必须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党和国家的意识形态建设。在引领社会思潮上,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一元化指导思想,坚决反对指导思想的多元化,同时还要正确认识和处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一元化与社会思潮多元化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一元化与社会思潮多元化是互相影响、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没有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一元化,社会思潮多元化就失去了主导;没有社会思潮的多元化,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一元化就会成为简单的公式和生硬的概念。“如果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指导思想上搞多元化,势必导致人心大乱、天下大乱,给党和国家带来灾难,这是绝不允许的。”④实际上,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一元化,并不排斥社会思潮的多元化。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一元化主导社会思潮多元化共存,社会思潮多元化推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一元化发展。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领社会思潮,最根本的是要把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一元化与社会思潮多元化统一起来,坚持用统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理想信念引领多元化的思想文化和社会思潮。

旗帜问题至关重要,旗帜指引前进方向,旗帜指引胜利道路。科学定位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引领社会思潮,必须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批判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无用论”、“否定论”等错误思想,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影响。习近平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要坚定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老老实实、原原本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必修课,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解决问题,坚定理想信念。”⑤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领社会思潮,从根本上说,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用马克思主义给整个社会思潮正确的导向,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基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道德规范以及统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二、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科学总结理论创新引领社会思

潮提供行动指南

中国共产党是高度重视理论指导、善于进行理论创新的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形成的理论体系是“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重要理论结晶,总体上属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⑥党的十七大创造性提出并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实践基础上的重大贡献和理论创新。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呈现出多元多样多变社会思潮的发展趋势,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为科学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引领社会思潮提供行动指南。

当今时代,世情、国情、党情和民情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国内思想文化界思潮纷呈,代表不同政治观点、不同利益群体的社会思潮纷纷出现,一些杂音噪音也不绝如缕,一些人提出所谓的“主义”、“理论”,企图取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近年来,在学术理论界出现了一股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否定马克思主义、鼓吹“民主社会主义”的思潮,说什么“民主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正统”,“只有民主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企图造成思想理论上的混乱。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引领社会思潮,既要加强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本身的理论建设,不断提升引领能力;又要开展对各种社会思潮的理论研究,深刻把握引领对象。唯有双管齐下,方能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引领社会思潮的水平。

理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和感染力的重要途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理论创新每推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在理论和实践与时代相结合的过程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引领社会思潮。一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丰富和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底蕴,充分发挥理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和支撑作用。继续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与外延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不断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及创新队伍的建设。要在全社会倡导富

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一思想、凝聚力量、鼓舞人心、引领思潮的作用。二是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要坚持不懈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深入回答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增强对社会、民生问题的关注度,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能做出积极回应,满足群众对理论的心理渴求与精神诉求。三是加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凝聚力和竞争力。要牢牢掌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导权,切实壮大社会主义主流思想舆论,积极主动预测、疏通、引导社会思潮的变化态势,重塑主流意识形态的知识形象、理论形象和创新形象,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说服力、影响力和感召力。

三、坚定不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科学探索道路引领社会思潮创设现实路径

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既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也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所在。在当代中国,要坚定不移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为科学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引领社会思潮创设现实路径。

一方面,在引领社会思潮上中国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我国思想理论界及大学生中滋生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越演越烈,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及社会主义道路受到极大挑战,加上苏联东欧发生剧变,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国际上一些人断言“马克思主义终结了”、“社会主义失败了”;国内也有一些人产生了“中国的社会主义红旗到底还能打多久”的困惑。面对种种蛊惑和疑虑,邓小平坚定地指出:“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我国之所以政权没有丧失、国

家没有解体,“最重要的,是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不要动摇……靠的就是科学理论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强大作用。”⑦近年来,一些人鼓吹要搞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声称西方所说的民主、自由、人权是“普世价值”,我国发展的道路要以它们为准则。这些社会思潮的实质,就是要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取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引领作用。社会思潮越是多元多样多变,越是要在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保持清醒和坚定,始终不渝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做到思想上坚信不疑、行动上坚定不移。另一方面,在引领社会思潮上中国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充分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深刻认识社会主义事业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牢固坚持“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⑧。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引领社会思潮,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和最大实际,发挥主渠道和主阵地的双重引领作用,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社会认同、内化接受和自觉践行,坚决对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等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潮进行批判和抵制。

党的十八大提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八大之后,党中央又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旗帜鲜明地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应对和引领多元多样多变的社会思潮。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越是社会思潮多元多样多变,越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捍卫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渗透和侵蚀。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历史教训也表明这些国家没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方向,最终导致了国家解体政权丧失的结果。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真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社会思潮的正确路径。

四、毫不动摇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科学揭示制度引领社会思潮奠

定根本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优势和优越性所在。“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⑨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要明显比资本主义制度更具优越性,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科学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引领社会思潮奠定根本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探索和创新,使其逐渐成熟和完善,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体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⑩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之所以优越于资本主义制度,就在于它能够促进生产力的更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更好保障。坚持和完善中国社会主义制度,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开放的态度、世界的眼光不断推进制度创新,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社会思潮的分类引领制度,制定辨别社会思潮的标准体系,对各种社会思潮进行分析并采取不同措施给予引导。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价值坐标,对当前社会思潮进行分层分类,诸如政治思想方面的思潮、生活方式和社会时尚的思潮、个性发展方面的思潮、隐私空间方面的思潮、国际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方面的思潮,等等。

在意识形态领域,要通过制度设计和创新的方式,进一步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对社会思潮的引领和管控,通过制度建设以法律法规、公共政策的形式将其固化起来,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意识形态工作和主流价值观建设。一是建立国家意识形态建设制度。要在深入了解各种舆情的基础上,认真分析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噪音和杂音产生的过程、传播的渠道以及对社会的负面影响、危害。通过建立国家意识形态建设制度,为引领社会思潮提供底线的范围、原则和条件。二是建立错误思潮的监督管控制度。要加强对错误思潮的清查、甄别和

管理工作,通过建立错误思潮管控制度,对企图颠覆和攻击社会主义制度的反动思潮坚决予以取缔和制裁,对妨碍和破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社会思潮进行规约和控制,对各种错误思潮要划清界限,理性批判,分清层次,区别对待,根据思潮错误的根源、程度和影响范围的大小、轻重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管控。三是建立思想文化领域的国家荣誉制度。要全面落实国家荣誉制度,科学设立国家级文化荣誉称号,表彰在意识形态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要支持帮助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有利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有利于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力的社会思潮,切实营造人民精神面貌昂扬向上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参考文献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272页。

②习近平:《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

会议上的重要讲话》[N],《人民网—人民日报》,2013年8月21日。

③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页。

④《江泽民文选》(第3卷)[M],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86页。

⑤习近平:《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N],《人民网—人民日报》,2013年8月21日。

⑥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体会和认识》[J],《求是》,2008年第7期。

⑦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六个“为什么”——对几个重大问题的回答》[M],学习出版社2009年版。

⑧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9页。

⑨《邓小平文选》(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63页。

⑩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6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