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伯格-泛自闭症障碍儿童

阿斯伯格-泛自闭症障碍儿童
阿斯伯格-泛自闭症障碍儿童

泛自闭症障碍儿童——亚斯伯格症

泛自闭症障碍儿童

(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

DSM-Ⅳ(1994)使用广泛性发展障碍(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PDD)一词来包含典型自闭症及其它类似自闭症儿童。目前通称之为「泛自闭症障碍」或「自闭症系列障碍」(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泛自闭症障碍」通常包括:

1、典型自闭症:发生于三岁前,含社会互动、沟通、想象性游戏等三种障碍,并存有定型的行为、兴趣及活动。

2、亚斯伯格症(Asperger syndrome):社会互动障碍及拘限的兴趣和活动,无明显的语言障碍,智商约在中等或中等之上。

3、儿童崩解症(childhood disintegrative disorder):

4、雷特症(Rett syndrome)

5、广泛性发展障碍非特定型(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not otherwise specified)或一般所称的「非典型自闭症」(atypical autism)国内学者则将下类症状列入广泛性发展障碍:

儿童崩解症、亚斯伯格症、选择性不语症(elective mutism)、典型自闭症、妥瑞士症(Tourette syndrome)、非典型自闭症、雷特症。笔者的看法是:选择性不语症纯属心理因素造成,其症状与自闭症无雷同之处,不应列入泛自闭症的范畴。但是有关选择性缄默症的原因与治疗相当复杂且难度甚高,有关其原因与治疗,请参阅笔者着「选择

性缄默症—儿童期焦虑障碍」一文。至于妥瑞士症儿童,依其症状特征与自闭症无关,原则上不应该列入泛自闭症之内,唯老师应对此此类儿童有所认识并知晓因应之道,故在本文末略加说明。

本文将讨论亚司伯格症、雷特症、儿童崩解症、非典型自闭症、妥瑞士症。

一、亚斯伯格症

1944年Hans Asperger ,Viennese的精神医学家发表一篇文章,描述一群特殊社会障碍儿童。这群儿童大都是男生,男女的比率约6-9比1。他们出生后的第一年之发展与正常儿童没有多大差别。常常是先会说话后会走路,大多有动作笨拙的现象。约两岁左右,出现社交及情绪异常,自我中心、缺乏同情心。在人际关系上,眼睛常常不看人,讲话像背书,而且要求遣词用字的正确性,缺乏幽默感,常对某种现象或事务有特殊的嗜好并全力以赴地钻研它。亚斯伯格医生将此类儿童称为「自闭性人格违常」。

Trevarthen, Titken, Papoudi, Robarts归纳亚斯伯格症(AS)的主要特征如下:

1、社会互动障碍,笨拙的社会互动能力。

2、动作笨拙(通常会,但是不一定会有),也容易有感觉变异。

3、「具体的」或「迂腐的、学究式的」语言。

4、全心投入的兴趣(通常会有)。

5、对幽默缺乏鉴赏力,即缺乏幽默感(普遍存在)。

6、刻板行为。

7、语言发展没有显著的落后。

8、智力发展没有显著的落后。

9、固执而不会变通的思考。

10、心中挂念某些特定事务。

亚斯博格症儿童的出现率:

一万名学童中约有48位(Kadesjo, Gillberg, & Nagberg, )。

(一)DSM-Ⅳ-TR对亚斯伯格症的诊断标准如下:

1、在社会性互动方面有质的缺陷,并至少具有下列二项:

(1)显著地使用非口语行为的缺陷,如社会互动的姿势、面部表情、视线接触、身体姿势等。

(2)无法发展与维持符合其发展水平的同侪关系。

(3)缺乏主动寻求与他人互动,诸如分享喜悦、兴趣、或活动的行为(如很少拿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给别人看或指出来)。

(4)难于与人有社会或情绪的相互关系。

2、在行为、兴趣、活动方面有重复的、拘限的、刻板的型式,并至少具有下列一项:

(1)沈溺于一种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刻板的、狭隘的兴趣,其强度与焦点均迥异于常。

(2)明显地对特别的、非功能的常规或仪式有异常的坚持。

(3)有刻板而重复的动作(如晃动手或手指、拍手,摆动身体等)。

(4)经常沉迷于东西的某一部分。

3、临床上有显著的社会、职业或其它功能的障碍。

4、无明显语言发展迟滞的现象。

5、与同年龄相比较,其认知发展、生活自理、适应行为(非指社会互动)、对周遭事物的兴趣,无明显的发展落后之情形。

6、此症并非精神分裂或其它类型的的广泛性发展障碍。

(二)亚斯伯格症与高功能自闭症的相同与相异处:

因为亚斯伯格儿童与高功能自闭儿有太多相似之处,彼此不容易分辨。历来有许多学者曾对此二类儿童做区隔。由于两者的区隔性不大、教学方法雷同,目前许多学者著书时,均将两者并列。综合先前的研究,归纳亚斯伯格症与高功能自闭症(HFA)的相异与相同处:相异处:

亚斯伯格症比高功能自闭症在儿童早期有更多的亲昵行为(对父母的社会性反应),喜欢与人相处(对同伴的兴趣),与人分享兴趣,有想象性游戏。生理上较多的右脑损伤(Trevarthen, Titken, Papoudi, Robarts,)。

亚斯伯格症儿童也比高功能自闭症儿童较少:同一性行为(定型行为),语言使用变异(重复地说话、鹦鹉语言、代名词反转),妄想、出神。

生理上:较少出现癫痫、X-染色体脆弱症、结节性硬化症、脑电波异常(Trevarthen, Titken, Papoudi, Robarts,)。

亚斯伯格症儿童也比高功能自闭症儿童有较优秀的语言能力,例如在听从指示和语句重复上明显较优秀,但在数字、背诵两者无差异

(Iwangaga, & Tsuchida,)。

根据Iwangaga, & Tsuchida的研究,亚斯伯格症婴幼童时期在站立平衡及交叉直线前进上,低于高功能自闭儿。亚斯伯格儿童走路较僵硬、笨拙。

相同处:

亚斯格症的儿童与高功能自闭儿童抽象思考能力差,斤斤计较于文字表面的意义,不易了解笑话、成语或暗喻。他们也都有执行功能障碍,也一样会有眼神回避、很少启动沟通(对话)、仪式性行为(坚持生活常规)(Trevarthen, Titken, Papoudi, Robarts,)。

智商的范围约在正常及高于正常的范围。亚斯伯格症候群的语言智商高于操作智商,刚好与自闭症相反。亚斯伯格症候群儿童比高功能自闭症智商上平均高出15个百分点。在魏氏量表语文方面,亚斯伯格症候群儿童比高功能自闭症高25点;在操作智商方面,亚斯伯格症候群儿童比高功能自闭症低4.5点亚斯伯格症的孩子可能有不寻常的死记(rote memory)能力,称之为照相式记忆力。

(三)亚斯伯格症儿童的特征:

1、语言能力(沟通)

一般的自闭症儿童脑伤在左脑及前额,故语言能力受损。但是亚斯伯格儿童的语言流畅能力很好,可以直接与人对谈。语言发展良好,有时候会被称为小教授,因为他说话的样子像大人,而且语汇十分丰富。

一般而言,他们的音调很标准,有些儿童会用单音调后扬的声音

说话;不善于控制音调、音量;或不自然的音调。

广博的词汇,说话流畅;文法的能力也不错,语言正经八百,甚至吹毛求疵。不易了解笑话、讽刺、成语、及隐喻,例如无法理解用「晶莹剔透」形容玉雕昆虫之美,他们会坚持说:「玉是石头,怎么会和昆虫扯上关系?」

亚斯伯格儿童倾向于「字面上」(literal)的意义去理解会话的内容。所以有些语词其意义是在文字之外,具弦外之音者,如「七上八下」(形容忐忑不安);「火冒三丈」「怒发冲冠」(形容非常生气);「三头六臂」(形容一个人很厉害),他们较难理解。Ozonoff, Dawson, & McPartland (2002)等人曾举一个例子:他打电话给某人,结果一位儿童接电话。他问说:「你妈妈在家吗?」该儿童回答说:「不在」,然后挂断电话。丝毫没有觉知:问「你妈在家吗?」是想和他的妈妈说话的意思。所以不会询问对方的电话以便要妈妈回电,或请对方等一下再来电。

语用是亚斯伯格儿童最大的困难:不善于解读他人的肢体语言,对非语言沟通的学习能力差。缺乏脸部表情,有限的手势或表现不合适的注视或身体语言,有时会使人觉得他是对人谈话而不是对某人谈话。不敏感或缺乏圆通;误解社会性线索;不会判断社会距离;说话的内容以他自己兴趣的为重心,大多数说话的内容集中在他们喜欢的事物,千篇一律、一再重复相同的主题,有时十分冗长。他们可能支配整个谈话情境,一直说话而使别人无法插嘴。启动(initiate)或维持对话的能力不良。

2、人际互动:

亚斯伯格症候群儿童、高功能的自闭儿会与人接触互动,当别人接近他们时他们也会有响应。他们也会表现兴趣交友、参与团体,所以他们可能会有些朋友。但是在与人互动或交友的过程较不易成功,因为他们比较不太理解人际互动的复杂性,不知如何做?如何说话?如何在说话的过程中注视对方,并以点头、微笑表示对对方的谈话很有兴趣。他们可能不知保留一些不该说出的话,例如在老师面前说:「老师胖得像大象」「随便称呼老师为妈妈」,或随便问私人的隐私。因此在人际互动上给人有幼稚的感觉。

对他人拟情的理解能力(empathy)差。比较难于理解别人的思想、情感、计划、希望、及观点。对别人的感情比较没有兴趣、不关心,也许他们对自己的情感亦复如此。他们不太注意父母、兄弟或姊妹受伤、生病或悲伤,也很少给予慰藉(Ozonoff, Dawson, & McPartland, 2002)。

眼睛不会看正走向他们的人;不容易知晓大家都知道的社会性线索,因而容易被占便宜(因为不易察觉别人欺骗或恶作剧);较难从别人的观点看事情,自我中心、不理解他人,所以常常做出不合适的动作,导致人际互动之挫折,社会互动的困难,不善于表达自己,一张没有表情的脸。

比较喜欢独处,对个人空间有强烈的意识感,当他人靠得太近,会表现不舒服的感觉;难以了解人际互动的规则;极端自我中心;有可能不喜欢身体的接触。通常有欲望成为社会的一份子。

亚斯伯格症的儿童比起其它泛自闭症儿童与人互动有较高的兴趣,但是由于他们缺乏技巧启动与人互动的机制,及响应各种社交场合。较不能够推论别人的想法或信念,所以常常被认为是自我中心、社会性笨拙、情绪迟钝、没有弹性、不理解非语言的社会讯息。

他们拙于解释在某一社会情境下纷至沓来的非口语讯息,如面部表情、姿势、语调等所共同结合展现的讯息。亚斯伯格症儿童到了青年期,甚至于成人,可能仍不甚了解社会行为的规则,包括眼神接触、与人之距离、姿势、动作等。

他们通常较困难理解与尊重他人的感觉与思想,也就是有心智理论的缺陷。Ozonoff, , Rogers, & Pennington,等人指出亚斯伯格症的儿童可以通过心智理论的作业,但无法将学得的知识用于日常生活中。心智理论缺陷意涵:1、困难推论别人之意图2、难以理解自己的行为对别人的影响,难于学会轮流及其它互动技巧。

处理对策

避免孩子被欺负或嘲笑。高年级的小朋友可以教导他们认识其障碍,并教导如何与之相处。透过合作学习以强调他的专长,如阅读技巧、单字、词汇、记忆力等,让其它同学有机会欣赏他的优点。

教导他如何辨认社会线索,并教导他多种不同情境的应对技巧。教导他如何说?说些什么?示范互动技巧,并作角色扮演。

虽然他们理解别人的情绪不易,但是他们可以被教导如何应对。当他们非故意的冒犯,不够机灵圆滑或感觉迟钝时,应教导他为什么这种反应是不合适的,及怎么样的反应才是正确的。

他们常常与社会隔离,所以老师应设法减少独处的时间,鼓励参与活动,要求非障碍学生问他们问题,教师可用较机灵的非障碍学生作他的伙伴。

3、动作协调不良

亚斯伯格症候群儿童脑部受伤的部位在右脑及前额,故动作发展显著笨拙,僵硬、笨拙的姿势,平衡感也不好,对需要技巧性动作的游戏不灵光;精细动作不良造成书写困难,缓慢的书写速度,有可能影响绘画的能力。Tantam指出亚斯伯格症的鉴定标准:1无法金鸡独立,2接球困难,3大部分无名指无法弯曲。

处理对策

*参与体育课,以学习为主而非竞争,竞争会引起挫折。

*给予书写前之练习活动,如描绘、涂格子。

*给家庭作业时,应考虑该生的书写速度。

*考试时应给予较多的时间。

4、零碎天赋

亚斯伯格症候群儿童可能有不寻常的死记能力(如笔者所称的照相式记忆)意即他们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暴露在大量的信息后,能够完全复述见闻。他们可能记住家里录像带内容,城市的道路,毫不费力地记住大量单字。笔者碰过的若干个案所出现的特殊能力包括:可以记住28年的每一天是星期几;各种语言的歌曲均可听过便会歌唱;记住所有昆虫的学名;记住两百卷以上录像带的内容;记住市面上所有车辆的出场日期、汽缸大小、价格。他们可能有强烈或狭隘的、

不平常的兴趣例如对喷泉、电扇、火车站、拉炼等东西很有兴趣,也可能对计算机、下棋、音乐有天赋。

亚斯伯格症候群儿童特殊兴趣:偏向思考性的兴趣,对某些科技或科学领域有高深的知识或技能。例如对印度橡树有兴趣时,每天会去研究搜集。且与人对话时,会以其兴趣为内容。笔者也碰过一位亚斯伯格儿童他的兴趣是昆虫,所以家里到处充满装昆虫的瓶子,其所绘画的东西也都是昆虫。

处理对策

就教育观点而言,从一个人的长处着手,使其长处得以做更大的发挥,将可以增强其自信心,并获得最大的成就。天普格蓝丁(Temple Grandin)是一位自闭症患者,凭借其强烈的求知欲及对动物的嗜好,造就他成为著名的动物学家。

5、有限的、全然投入的兴趣

亚斯伯格症的孩子常有古怪、奇怪、专心的固着;对他们有兴趣的东西极为专注,可以在他们兴趣的东西专注数小时之久,而且不觉得疲倦。甚至可以不吃、不喝、不睡。他们不自主地演讲他们兴趣的东西;重复地问他们有兴趣的东西;无法甩开某些想法;只注意自己的癖好,不管外在环境的要求,甚至因而与外界隔离孤立;有时候会拒绝学习其兴趣之外的东西。

处理对策

不要允许他们一直问相同的问题,限定只能在某时段可以讨论该问题,让讨论该问题成为生活常规,任何其它时候问此问题都要给予

制止。当他停止问相同问题,让出时间给其它小朋友问问题时,应立即给予赞美。有些孩子会拒绝他们没有兴趣的作业时,老师态度宜坚决肯定,让孩子知道教室规则应遵守。

有时候可以做若干妥协,例如他喜爱昆虫,可以让他画昆虫,作昆虫的文章,学习文法时以昆虫为内容,数学时也以昆虫做应用题。

6、强迫性的特性

缺乏思考的弹性,可能缺乏想象力;他们喜欢依惯例(routine)、仪式行事;坚持同一性(sameness),厌恶变化,容易为一点点的小改变所击倒;喜欢具体、可预测的事物,当他们面对不可知的事会焦虑、烦恼;倾向于机械性的活动,例如收集、拆除、组合等活动;对环境的各种压力源过度敏感,过度压力、疲倦、感官刺激都会让他们失去平衡。

道德标准高:例如看到红灯有人过马路,会说「闯红灯,抓起来」。看到警察抓贼,会帮忙抓,易被误认为具攻击性,这种表现其实与缺乏弹性思考有关。亚斯伯格症的孩子常以文字表面的意义去理解,难与理解文字上所隐含的用意,所以坚持闯红灯要受处罚,他们无法想象若干情况下闯红灯是被允许的。另外,也与他们缺乏观点取替(perspective -taking)的能力有关,他们容易以自己的观点去评断问题、缺乏同理心,不易理解别人的处境与困难(不易作为情境归因),所以坚持犯罪者都应受处罚。

处理对策:

*提供可预测、安全的环境。

*减少改变、转换。

*提供一致性的生活常规。

*避免令他惊讶的事,生活上的任何改变(变更计划、改变行程、行事历、改变生活常规)应让他预知及准备。

7、情绪上易受伤害

情感丰沛,对外界刺激敏感,例如,看到蛋糕上的裂痕而哭泣:「可怜的蛋糕就像山脉被河流切割」。

亚斯伯格症的孩子有能力在普通班与人竞争,但是他们缺乏情绪上的资源去应付普通班的要求。他们会因为缺乏变通而感受压力、低自尊、常自我批评、不能忍受错误。到了青少年时期可能倾向于忧郁(成人时有高比率的忧郁症),当感受压力时,会爆发脾气或暴怒反应。

处理对策

透过一致性减少爆发情绪的机会,如尽量让生活上的改变预先告知,对其能力较弱的领域施予补就教学以减少挫折。教导亚斯伯格症的孩子处理过大的压力,以避免暴怒。当他们情绪发作时,教导具体可行的步骤如:1深呼吸三次,2慢慢算手指三下,3请问老师。将上述具体步骤写在纸上,放入口带中,随时可取用。

老师宜尽量不随其情绪起伏,要有耐心、同情心、保持镇定、就事论事。不要期待亚斯伯格症的孩子理解别人的喜悦与忧伤,相同地,他们也不善于表达情感。他们会隐藏其忧郁,不表现于外。老师应敏感于其行为之改变,那些改变可能代表其忧郁症,例如较凌乱、不专

注、孤立、降低压力阈限、长期疲倦、哭泣、自杀征候。将此征候报告心理治疗者,以便及早发现及治疗。

青少年时期亚斯伯格症的孩子容易患忧郁症,曾有一个个案对数学作业不再抱怨困难,可是数学成绩一直退步,原来是逃入幻想世界。所以此时期教导社会性技巧十分重要,因为他们不容易与人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正常的人际关系有助于抒解情绪。

回归主流的亚斯伯格症的学童应由固定的专业人员与之接近,以便一天评估一次。可由老师提供的信息,或亲自和该生接近得到信息。对其困难的学术领域应予以协助。他们对学业上的挫败反应强烈,如果其情绪易受伤的话,应安置于特殊班。有时候用个人助教可以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回馈。

8、攻击行为

亚斯伯格症的儿童并无特多的攻击行为,但是由于人际互动的障碍造成挫折而引起攻击行为,尤其是在青少年时期之后,攻击行为的出现率较高。由于亚斯伯格症的儿童及青少年缺乏与人互动的能力,参与适当的互动性的游戏时,往往表现粗鲁而古怪的行为,因为它们往往不了解适当的社会习俗,例如不愿意轮流玩游戏,或与人对话(常常只谈自己兴趣的话题),不理解同伴的微妙社会性线索,人际关系笨拙,社会关系僵硬,自我中心,缺乏拟情的了解。缺乏了解社会行为的规则,缺乏觉察可接受的社会行为模式,倾向误解社会线索及隐藏的讯息(例如:在拥挤的场所,会解释成别人要侵犯他),表现社会不能接受的行为反应。上述特殊的障碍常常导致亚斯伯格症的儿童

面临危机,因而导致攻击的行为。

防止之道

因为他们的攻击行为来自压力失控,笨拙的问题解决技巧,缺乏预测结果的能力,所以不宜用高压的手段(惩罚)对付攻击行为。有效的治疗策略是认知及行为改变策略:运用「社会故事」教导认知社会性线索,并教导如何表现正确的行为,以预防嫌恶情绪之发生。由于亚斯伯格症的儿童有比较好的认知能力及语言能力,所以对社会故事教学有良好的效果。研究显示:社会故事不仅可以教导各种社会生存技巧,同时可以用来消除自闭儿的攻击行为。

9、专注力不佳

亚斯伯格的学童容易受外在的刺激分心、吸引而离开工作;难以专注教室里的工作(有时候其实不是注意力不佳,而是注意奇怪的东西;他们不容易分辨什么是有关、无关,所以容易注意不相干的事物上),隐退入自己内在的世界,甚至起做白日梦,难以在团体中学习。

处理对策

*作业应该分成若干的细小单位,老师宜时时给予回馈并提醒注意。如果过份分心,若在工作时间内未完成指定工作(属于不专注造成的),则需在休息时间补足。

*有时候他们十分固执,此时老师宜坚决地坚持,将工作分成小单位,并结构性地分派时间完成,使他得到自然增强。

*在普通班,他如果有精细动作不灵活、专注力不佳、凌乱等问题时,应减少他的家庭作业或课堂作业。此时可让学生在资源班时,

予以补足完成作业。

*让他坐在前面的座位,并时时问他问题,以导引他的注意力。

*设计若干非口语的讯息(知觉线索、提示),导引他的注意力(如做注意的手势或拍拍肩膀)。

*班级上若有优秀同学,可让他并做成为学习伙伴,时时提醒他注意,回到座位或注意听讲。

*老师要时时提醒他远离幻想,回到现实。这将是不停的战斗,因为他们的幻想世界较真实世界更美丽。

10、学业困难

亚斯伯格症的孩子通常有一般水平或高于普通水平的能力(特别是语言领域),但是缺乏较高水平的思考能力与理解力,也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们往往认字的能力很好,但是理解能力差,所以不要以为他们念书很流利,便假定他们理解。

他们倾向拘泥于字面上的意义;他们的印象是具体的;抽象能力缺乏;情绪上细微差异,多重的意义,关联的知识,对他们而言很难了解。他有优秀的机械性的记忆力,丰富的说话形式与语汇,给人错误的印象,以为他了解别人所说的话,事实上他常常只是覆诵别人的话。

处理对策

*课业宜考虑学生的能力,使不断地成功增强动机,而非不断挫折引起焦虑。

*不要因为他们会覆诵所教的课业,就以为他们已经明白。

*当课业较为抽象时,给予较多的解释,尽可能简单化。

*利用他们优秀的记忆力,尽量让他们记更多的事实性知识。

*他们对没有兴趣的功课往往不会努力,所以对他们不感兴趣的学科,仍然要求一定的水平。在规定的时间内,对所规定的作业,不仅要完成而且要求到某水平,若有书写凌乱情形,应要求再予以更正。

泛自闭症障碍儿童——雷特氏症

二、雷特氏症(Rett’syndrome)

雷特氏症是澳洲Andreas Rett医生所发现,于1966年发表研究,报告一群具有共同症候的女童。后人将此症候以Rett氏命名,其发病率约为一万五千分之一(1/15000),导致智障机率仅低于唐氏症(Shahbazian, & Zoghbi, 2002)。

(一)主要行为特征:

1、奇怪的刻板式、反复性手指扭绞动作。两手手指弯曲,手部经常搓动、拧扭的动作,乍看之下,像似祈祷的动作,所以在欧美雷特症儿童又被称之「沉默的天使」

2、强烈固持行为,社会互动困难等自闭症候。

3、沟通能力低下,绝大部分无语言。

4、智能低下、痴呆,所以最简单的生活自理技能难以发展。

5、大脑皮质萎缩,有时会有痉挛、癫痫。

6、因为肌肉无力导致四肢萎缩,走路步伐失调、不稳定,需以轮椅代步,精细动作与粗动作失调。

7、脑波到3岁通常是正常的,以后开始出现异常。睡觉时呼吸正常,醒着时,却出现不规则的呼吸(在一段无呼吸后,快速呼吸),尤其是病人在情绪或生理的压力下。晚上睡眠差。

8、不自主的流口水;白天会严重磨牙;不太吃东西,便秘;笑瞇瞇、有眼神接触;喜音乐。

(二)诊断标准

根据DSM-Ⅳ对雷特氏症后群的诊断标准如下(引自杨宗仁译):

A.下列三项均成立:

(1)产前及生产前后的发育显然正常。

(2)出生之后前五个月期间的精神、运动性发展显然正常。

(3)出生时的头围正常。

B. 在正常发展时期之后,所有下列各项皆开始发生:

(1)年龄在5到48个月之间,头部生长的速度减缓。

(2)年龄在5到30个月之间,失去原先已学会目的取向的手部技巧,之后并发展出刻板的手部运动(如手绞扭或洗手)。

(3)在病程早期即失去对社会接触的兴趣(虽然之后仍可发展出社会互动)。

(4)出现协调不良的步法或躯干运动。

(5)表达性及接受性的语言发展严重损害,并有严重的精神性迟滞。

(三)病因

早期因雷特症患者通常身高、体重不足,所以营养学家及小儿科医生Motil 认为此疾病与食物的消化吸收有关。他发现:雷特症的患者都有口部功能异常的现象,他曾使用胃切开手术,将营养剂灌入患者身体,而使其体重从31磅增加至48磅。Motil也发现:雷特症的女孩比一般正常的女孩在睡眠或静止时,其新陈代谢率较低(相差23%)(引自Lee, 1999)。

雷特症的各种病征属于退化性的疾病。患者血液中有较高的阿摩尼亚(高氨血症,hyperammonia)。在早期发展期间其中脑、上脑干及前额血液循环不好,到12个月时,脑的圆周较小。起初被认为是神经退化的疾病,因为身体发展呈现退化的情况,但是多数的研究证实:雷特症只是神经发展停止而已。

由于患者清一色是女童,所以医生相信此症状与性染色体有关的隐性遗

传疾病。此种现象与ALD症候群(影片罗轮左的油即在描述此症状)及莱西--尼亨症候群(Lesch-Nyhan syndrome)相反,此二种症状仅发生于男童身上。目前的研究指出:存在于X染色体中的MeCP2(the methyl CpG—binding protein 2)基因与雷特症有关(Baker, B.1999;Baker, O.1999)。

Shute(2002)报导一个家庭,出现女儿及孙女都是雷特症。女儿的母亲Tiffany也有雷特症的基因,但只出现轻微的学习障碍。Tiffany 后来生了一个儿子,也带有雷特症的基因,因却只活到一足岁便死了。从这个悲剧家庭可知:雷特症会遗传,而带有雷特症基因的男童是活不了的。这说明了:为什么雷特症只出现在女童身上。

(四)病情发展情况:

此症状的病情发展如下:

出生时身心发展正常,病发时间通常是在半岁到一岁之间。开始以固定型式且可预测的型式退化,停止获得新技巧,头部成长退化,开始出现自闭症的症状,如退缩及眼神接触消失,对玩具的兴趣也消失,此为第一阶段(6-18 个月)。在此阶段,出生时头围正常,通常在出生5个半月后,出现脑部发展迟缓,脑越来越小,出现畸型的小头症,身高、体重都呈现退步的现象。9个月开始显现分心、姿态不良、肢体动作不协调,12个月后仍有语言,18个月后语言完全退回或保留一点点。第二阶段(age 1-4 岁),学得的技巧开始退化,包括语言及手的运用,逐渐出现不规则的呼吸,躯体及姿态不稳,固定的手部扭动,半数在此时出现癫痫。第三阶段,病情看起来较稳定,其实是此时已经退化得差不多,开始发展个人独特的沟通方式,如用眼睛指示,癫痫常发生。第四阶段从5-15岁或更大,癫痫变少,但是动作萎缩持续,活动力降低,脊柱侧弯。

整体而言,此症在病发后,各种身心功能逐渐退化及发展迟缓现象,反应变得迟钝,引不起好奇和兴趣,动机及情绪低落。语言发展

迟滞或语言表达完全丧失,会说话者常因舌头运动困难而说话不清楚。走路姿势变得怪异,必须双脚要张得很开,才能维持平衡。类似自闭症的退缩、莫名激动,逐渐丧失嘴巴、手臂、手掌的自主运动,停止抓物品,也不会玩玩具。固定型式的舔物、滑舌,拍手、重复地搓手、扭手。两岁时自闭似的退缩及莫名激动停止,但是已呈智障,出现哭笑难分、喃喃儿语的声音。此时看不出有学习的迹象,没有自主的手部动作,也没有理解语言的征候。

泛自闭症障碍儿童——儿童崩解症

三、儿童崩解症(childhood disintegrative disorder)

儿童崩解症(childhood disintegrative disorder, CDD)系较新的名词,过去使用过的名词有:Heller’s syndrome ,dementila infantilis ,disintegrative psychosis, disintegrative disorder等。一直到ICD-10(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DSM-Ⅳ(APA,1994)才定名为儿童崩解症(CDD)。

此类儿童系赫乐医生(Thcodor Heller)于1908年提出。当时他发

自闭症谱系障碍

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分类与康复计划 人一生所有的行为基础,其实都是从婴儿时期开始就不知不觉地在大脑中被系统的建立起来。我们人类之所以能够成为自然界的最高级生物,原因就在于我们的大脑运动,让我们同时拥有语言、思考、认知、情感和社会交往的能力。我们可以用积木比喻人类学习所有社会互动行为的历程,这些最简单的行为就是积木的底端。随着成长中的经验累积,积木越叠越高,色彩越来越丰富,就像我们正常人一样,即使没有人教,我们也能学会察言观色。在不同的场合,因交谈对象不同,话题不同,我们可以用各式各样的表情,语气方式来理解对方,这些在社会上人与人的交际互动,从来都没有被列入成长的教育课程中,我们却都学会了。但,不是世界上每一个人都能学会这些能力,在自闭症谱系障碍患者身上存在明显的差异。也许他们天生就无法看着你的眼睛,需要花很多的时间背下来一些事情,原来哭和笑的表情,是代表两种截然不同的情绪。有的人,即使到了很大的年龄,还在练习怎么和人打招呼,怎么做自我介绍。他们当中有的智力比较正常(接近于正常值范围),外表看起来和我们没有什么不同,但他们却缺乏我们从没有怀疑过与生俱来的人与人互动社交的能力。这是一种对社会无能的表现,他们对于联系结交显得是那么无能为力,即使是年轻人,甚至是小孩子,他们本应该能很直观地理解其他人,解读他们的思想,了解他们的感受,然而这些在自闭症谱系障碍患者身上并没有发生,但这并不意味着,那些自闭症谱系障碍患者就是不能取得卓越的成就。他们是可以的,只是他们对整个社会有不同的感觉。他们不

能感受别人,不能解读他人的思想。不能了解他人的生活。这些事对他们来说是如此之难。 自闭症谱系障碍这种疾患,它是一组神经基础的广泛性发育障碍,包括自闭症、亚斯伯格综合征和未分类广泛性发展障碍等,而这其中所显示的自闭症患者是处于最严重的一端,很多人认为一个人性格孤僻,不与人接触,将自己封锁在某个角落里的人,就说这个人可能患有自闭症,这样的理解是非常错误的。我们不能仅凭这些就判断一个人患有自闭症,在自闭症谱系障碍中的共同特征是普遍存在社会交往障碍、语言和非语言交流缺陷、兴趣狭窄和行为刻板等表现。 对于现在的培智学校来说,招生情况接触到的学生大部分是自闭症患儿,而且年龄也越来越小,这对于培智学校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我们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以下两种。一种是区分自闭症、亚斯伯格症和其他广泛性发展障碍。另外一种是区分广泛性发展障碍和其他障碍。例如包括智力低下、言语障碍、强迫症、精神分裂症等等。 一、对于这些病症而言,我们如何做出判断 (1)自闭症与亚斯伯格症。 从一些特定的个体被认定为看上去更具有个性特征,例如,有一个临床特征看上去在高功能自闭症中出现地更频繁,是关于社会互动方面甚至于社会隔离,或者说是与他人互动的被动表现。而在亚斯伯格症中通常有一个更明显的社会角度,患儿看上去对他人非常感兴趣,动机看上去非常地明显,但往往不受欢迎。

关于自闭症的诊断

关于自闭症的诊断标准 主持人:迟雅老师,听说新的自闭症诊断标准,已经不强调语言了?是这样吗? 迟雅:最新的自闭症诊断标准,是美国精神疾病协会2013年出台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简称为DSM-5标准。DSM-5标准,只强调了两条:一是社交,二是刻板行为。语言不再单列,而是归类到社交当中。 主持人:迟雅老师,今天我们就跟听众聊一聊自闭症的诊断问题吧。迟雅:好的。 1943年美国儿童精神病学家利奥·康纳,将唐纳德诊断为自闭症。这是最早的关于自闭症的诊断,他认为:患者具有“情感交流的孤独性障碍”。文章描述了11个病例,高智商却表现出“强烈的孤独倾向”和“执着地坚持千篇一律”。他后来将这种情况命名为“早期婴儿自闭症”。 主持人:这其实这就是关于自闭症的最早的症状标准吧? 迟雅:可以这样理解。美国关于自闭症的诊断标准是1952年颁布的。这个标准就是DSM-I。不过DSM-I标准,把康纳教授发现的新病种不叫自闭症,也不叫孤独症,而叫做“儿童精神分裂症”。这种儿童精神分裂症不同于成人的精神分裂症,他们没有妄想,也没有幻觉,不打人毁物,突出的表现就是“孤独”。 1968年出台的DSM-II,仍然称为“儿童精神分裂症”。它将孤独症继

续划分为青春期之前出现的儿童精神分裂症,表现为自闭,不正常和孤僻的行为。标准中进一步解释说:这些孩子发展可能不平衡,不成熟,而且“没有发展出与他们的(冷漠的)妈妈不一样的潜质”。 DSM-II 这一版的标准比较反动。 主持人:迟雅老师,一般都认为一个诊断标准应该是科学的,怎么能用反动来评价它呢? 迟雅:因为它是建立在“冰箱妈妈”这种错误理论基础上的。你看它最后一句话:“没有发展出与他们的(冷漠的)妈妈不一样的潜质”。“冰箱妈妈”理论认为,孤独症是由于妈妈们像冷漠的冰箱,不爱自己的孩子造成的。那时受精神分析理论的影响,人们认为许多心理疾病都来自于童年的心理创伤,所以把这些问题都归结为父母特别是母亲身上。这些“问题”家庭生育权、养育权都被剥夺了。据记载,仅仅在1933年,美国的加利佛尼亚州有8504家庭被禁止生育,那些被医生诊断为不正常的孩子,命运就更加凄惨,他们都被从父母身边带走,进入封闭的机构里。 主持人:这个“冰箱妈妈”理论是有严重问题。 迟雅:这种“冰箱妈妈”理论竟然在四十多年时间里,影响着人们的认识。 一直到1977年,通过对双胞胎的研究发现:孤独症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基因和生物学上的发育差异造成的。“冰箱妈妈”理论被推翻了。1980年,DSM-III颁布,终于将孤独症正式与精神分裂症区分开来。DSM-III-R进一步修订了DSM-III,将幼儿孤独症扩大为孤独症障碍,

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的表现与康复训练方法

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的表现与康复训练方法 龙钢医院龙岩市慈爱康复中心沈敏海、陈蕙、曹淑萍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也称为广泛发育障碍,俗称“自闭症”。系指起病于婴幼儿时期的一组发育障碍疾病。其共同特点是交流障碍、语言沟通障碍和认知功能障碍及刻板行为,其中包括孤独症、阿斯伯格综合症、Rett综合征、儿童瓦解性精神障碍等。我院儿童康复中心系省残联定点自闭症康复机构,已进行约200例以上的患儿训练,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现将儿童孤独症谱系疾病的特点及康复训练方法介绍如下。 一、儿童孤独症(Childhood autism) 1943年Kanner首次提出“早期婴儿孤独症”诊断,报告11个病例,发现其特点为:①不能与包括父母在内的周围的人建立情感联系。②极度孤独。③语言发育迟缓,已经掌握的语言并不能起到与人沟通的作用。④经常从事一些简单形式的游戏活动。 ⑤少数患儿出现在精神发育迟滞的背景下出现岛状特异功能。⑥外貌表现聪明、机敏。孤独症的核心症状如下。 1、社会交往障碍:①缺乏交往兴趣、技巧、方法。②不能与其它儿童建立伙伴关系③不会分享快乐。④遇到不愉快或受到伤害时不会向他人寻求安慰与保护。⑤与父母在婴儿期就没有目光交流,没有期待被抱起的姿势,抱起时身体僵硬,不愿与人贴近。 2、交流障碍:(1)非语言性交流:除了常拉大人的手走向他想要的物品外,不会用手势动作表达想法,不会用点头,摇头表达意见。(2)言语交流障碍:①语言理解能力不同程度受损,重者完全不能理解,轻者能够理解部分语言,高功能者对悠然成语的理解受损。②言语发育迟缓或不发育,部分患儿2-3岁前曾有表达性言语,但发病后逐渐减少,甚至完全消失,50%终生沉默不语。③言语形式及内容异常:有语言的患儿常常存在即刻模仿言语,重复他人说话;自言自语,内容与周边语境无关。④言语运用能力受损,不会用已经学到的言语表达自己的意思,有的儿童会背儿歌,广告词,但很少用言语进行交流。 3、兴趣狭窄及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①一般对正常儿童感兴趣的玩具等物品并不感兴趣,对于纸盒、化妆品瓶、绳索、广告、天气预报、旋转物品等十分感兴趣。②行为方式刻板如反复开关门,要求物品在固定位置,坚持在固定路线行走、穿固定的衣服等。③奇特怪异行为:用手指重复敲打物品、自身旋转、用脚尖走路、手在眼前凝

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早期筛查的策略分析

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早期筛查的策略 分析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ASD)是一种严重的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社会互动与交流的缺损以及重复的、局限的行为或兴趣。ASD最早的症状出现在生命的头一两年,但是诊断的平均年龄通常为3岁。美国儿科学会(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2007)建议在18个月和24个月时对幼儿进行ASD的普遍筛查。对ASD的早期筛查与诊断有助于增加儿童从早期干预中获益的机会。因此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者和临床医生试图越来越早地识别ASD,开展了对3岁以下的婴幼儿进行ASD 的早期筛查和诊断,并取得了一定进展。 1 ASD的早期行为迹象 由于尚未发现ASD的生物学标志,因此其筛查和诊断主要以儿童的行为特征和发育史为基础。了解ASD的早期危险信号,有助于ASD的早期筛查与识别。 在社会互动与交流方面,父母提到ASD儿童在生

命的头一年中,会出现:极端的气质和行为(包括易激惹和令人担忧的被动);目光接触差;对其他人的声音(尤其是喊名字时)反应不佳;尝试进行游戏与互动的行为差;注视物体的兴趣胜过对人的兴趣;不会用手表达自己的需求或出现较晚;反复咿呀发声少;缺少兴奋的、快乐的、互动性的情绪表达等。在重复和刻板的行为方面,这类行为最早会在什么时间出现尚未达成共识。婴儿在正常发展中也会表现出节奏性的重复动作,如踢脚、挥手、弹跳、敲打等,在某种方式上与年龄较大的自闭症儿童相似。这种重复行为在第一年是常见的,但在一岁后会减少。父母的回顾性报告指出,刻板行为一般出现在2岁,而非生命的第一年。2岁时某些儿童身上的刻板重复性行为会达到临床界值。在2岁和3岁时,ASD症状集中在社会互动和交流方面,并且经常伴随有多方面机能的滞后,包括动作和非言语的认知发展。 综合国内外有关ASD早期行为特点的研究成果,下面对ASD的婴幼儿在社会交流与互动、语言与认知发展、动作发展以及其方面特点进行了概括,见表1。 2 ASD的早期诊断程序及方法 Bishop等人在2008年时提出对ASD的早期诊断应遵循群体筛查、重点筛查和最终诊断这样的程序,

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情绪管理 2

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情绪管理 大部分家长会遇到孩子情绪上的问题,大喊大叫、哭闹、扔东西、攻击他人、伤害自己,无论是情绪问题还是它所引发的行为问题会让我们无法控制,感到很头疼,有的因为情绪问题妨碍到与人交往,甚至影响到了上学。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孩子情绪障碍到底能不能改善,能改善到什么程度,面对这些问题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办? 一、什么是情绪 1、情绪的定义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情绪?情绪是由体验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的反应,是和愿望和需求达成有关的对情境的反应。 2、情绪的特点 情绪分为基础情绪和高级情绪。基础情绪是喜怒哀乐恶惊恐,而嫉妒、惭愧、自责、羞耻、自豪等等则属于高级情绪。情绪往往与心情、性格、脾气、目的等因素相互作用,受荷尔蒙、神经递质等生物化学物质的影响。情绪是人与生俱来的反应,自闭儿由于本身的缺陷,往往停留在简单的情绪,而缺乏高级情绪体验。体验的感受由内在发起的,外在的表现我们可以辅助,内在的我们无能为力。有人问我,怎么才能教会孩子嫉妒,怎么让孩子有羞愧感,老实说,这个教不会,我们可以制造环境让他去体验,但什么时候发展出来,最终能不能发展出来,不是我们现在能够预测到的。 3、情绪的产生 情绪如何产生,心理学上有很专业的定义。在这里我比较简单概括一下。情绪由环境引起,决定于愿望需求是否被满足。如果环境没有变化,没有愿望需要达成,那么情绪不会产生。这一点,是我们在分析和处理孩子情绪问题上需要高度关注的。有的家长反应,孩子莫名其妙就发脾气,其实这是不会的,孩子发脾气一定有原因,是环境改变了不适应?比如家里突然来了人,突然有一个大的声音出现,他在那里玩,家人喊吃饭,或者仅仅是人家摸了他一下,他感到不舒服;还是他有了需求得不到满足?例如想吃巧克力,家人说已经吃了很多不能再吃了,想要去开关水龙头被阻止了,想坐电梯没让坐,想往楼下扔东西被拦住,玩ipad2个小时了,家人不让玩了,不想吃饭,脏不垃圾不愿洗澡,被人小朋友抢走东西,想要摸热水瓶被阻止,车水马龙的时候想冲到马路中央去被拽住。这些愿望无论在我们看起来有多么不恰当,在孩子看来,这只是他们的愿望而已。只要愿望没被满足,他就会出现负面情绪,一旦被满足,那么就会立刻出现正面情绪。 4、有情绪好不好 那情绪有好坏吗?没有,情绪虽然分为负面情绪和正面情绪,但情绪本身没有好坏,所有的情绪都是个体体验的外化。我们能说哭喊就不好,淡定就是好吗?当面临亲人的亡故,过于冷静的情绪恐怕会让人觉得很没有人情味。大人对孩子责罚,如果孩子没有表现出恐惧而是很快乐,那这种快乐的所谓的正面情绪是我们期望的吗?所以,有情绪是对的,没有情绪是不对的,情绪没有好坏,情绪的恰当表达才是关键。 根据大家要求,今天偏重于讲学龄前儿童的情绪管理,主要从大人如何甄别情绪障碍,找到情绪来源,处理情绪障碍,帮助孩子做自我情绪调控来做这个分享。 二、引起情绪障碍的原因 说到情绪问题,好多家长有一肚子苦水要吐,2岁前的可能是:动不动就哭,一点征兆都没有,一哭哭好几个钟头,说什么都没有用。2岁以后的可能是:不能说不,一点点要求没有满足就闹,不能输,输了就赖地、哭喊,自伤,打别人,没有规矩意识,不能上幼儿园。 首先我们来区分情绪和情绪障碍。孩子听到鞭炮声,他因为害怕哭哭啼啼,这是

自闭症最新诊断标准

2013年5月,美国精神疾病协会(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发布了国际权威的精神疾病诊断标准之一的DSM最新版本:DSM-5。 新版本中,原先的“广泛性发育障碍”改称“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简称ASD),被列为神经发育障碍(Neurodevelopmental Disorders)这一大类别中的一种,其诊断标准较DSM之前的版本有所不同,因此受到广泛关注。 DSM-5规定,诊断自闭症谱系障碍需满足以下A至E的五个标准,其中A和B阐明了自闭症谱系障碍的核心症状:A. 在多种环境中持续性地显示出社会沟通和社会交往的缺陷,包括在现在或过去有以下表现(所举的例子只是示范,并非穷举): 1. 社交与情感的交互性的缺陷。包括,例如,异常的社交行为模式、无法进行正常的你来我往的对话,到与他人分享兴趣爱好、情感,感受偏少,再到无法发起或回应社会交往。 2. 社会交往中非言语的交流行为的缺陷。包括,例如,语言和非语言交流之间缺乏协调,到眼神交流和身体语言的异常,理解和使用手势的缺陷,再到完全缺乏面部表情和非言语交流。 3. 发展、维持和理解人际关系的缺陷。包括,例如,难以根据不同的社交场合调整行为,到难以一起玩假想性游戏,难以交朋友,再到对同龄人没有兴趣。 B. 局限的,重复的行为、兴趣或活动,包括在现在或过去有以下表现的至少两项(所举的例子只是示范,并非穷举): 1. 动作、对物体的使用、或说话有刻板或重复的行为(比如:刻板的简单动作,排列玩具或是翻东西,仿说,异常的用词等) 2. 坚持同样的模式,僵化地遵守同样的做事顺序,或者语言或非语言行为有仪式化的模式(比如:很小的改变就造成极度难受,难以从做一件事过渡到做另一件事,僵化的思维方式,仪式化的打招呼方式,需要每天走同一条路或吃同样的食物) 3. 非常局限的、执着的兴趣,且其强度或专注对象异乎寻常(比如,对不寻常的物品的强烈的依恋或专注、过分局限的或固执的兴趣) 4. 对感官刺激反应过度或反应过低、或对环境中的某些感官刺激有不寻常的兴趣(比如:对疼痛或温度不敏感、排斥某些特定的声音或质地、过度地嗅或触摸物体、对光亮或运动有视觉上的痴迷) C. 这些症状一定是在发育早期就有显示(但是可能直到其社交需求超过了其有限的能力时才完全显示,也可能被后期学习到的技巧所掩盖)。 D. 这些症状带来了在社交、职业、或目前其他重要功能方面的临床上显著的障碍。 E. 这些症状不能用智力发育缺陷或整体发育迟缓(globe developmental delay)更好地解释。智力缺陷和自闭症谱系障碍疾病常常并发,只有当其社会交流水平低于其整体发育水平时,才同时给出的自闭症谱系障碍和智力缺陷两个诊断。 对自闭症谱系障碍做了新的分级

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原因

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原因 孩子的自闭症谱系障碍是一种发生得很广泛的疾病,也是很常见的疾病,其实这个疾病就是我们常说的自闭症,只是比自闭症还要严重一些,出现了自闭症谱系障碍之后孩子的语言能力,还有一些社交的能力都会出现一些障碍,让孩子陷入各种障碍之中,而孩子得了这个疾病之后感情也会非常的冷淡,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的自闭症谱系障碍呢? 综上所述,自闭症谱系障碍是广泛意义上的自闭症。所以,在下面,我们只笼统地使用“自闭症”这一概念。引起自闭症的原因是什么呢?自从1943年人们开始研究,直到现在,人们仍然没有揭开谜底。最初人们以为是由于亲子之间互动障碍、父母人格特质、家庭结构等外在原因,治疗上采取精神分析法,往往没有疗效。后来,人们认识到按照后天的父母教养以及家庭因素来解释自闭症的成因过于武断。当前,已有的研究还说法不一,未有定论。基本上形成的共识是:自闭症患者表现出的广泛性发展障碍,主要是由脑生物学的因素导致的;造成脑生物学改变的原因,可以从医学生物学、神经心理学和生态学等几方面加以分析。中医则从辨证的角度对此进行了探讨,并以此建立了中医按摩治疗儿童自闭症的基础。

(一)、医学生物学成因 1、遗传学因素 对有自闭症患者的家族进行研究发现,儿童自闭症同胞患病率为2%-8%,是一般人群发病率的50-200倍。双生子研究则显示,同卵双生的同病一致率为60%,异卵双生的同病一致率为0。这些证据证明遗传因素是儿童自闭症发病的重要原因。 自闭症是多基因遗传病,目前的研究,对于候选基因的数目和界定仍不清楚,对存在1位以上自闭症患者的家族进行的全基因扫描估计,该病至少是10个以上致病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具有自闭症遗传基因的个体,称为有遗传易感性的个体。个体是否发病,除了决定于遗传因素外,还受着环境等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从理论上讲,一系列儿童自闭症致病基因降低了儿童自闭症的发病“阈值”,在环境因素、免疫因素以及其他因素的作用下发病;如果缺乏环境因素、免疫因素以及其他因素的触发,则不出现自闭症症状(Korvatska,2002)。 关于与自闭症的遗传现象有联系的异常染色体或候选基因的研究,迄今为止,还未取得一致的研究成果。目前,一般认为它们可能是7号染色体、15号染色体、5-HTT基因、BDNF基因

自闭症谱系障碍的诊断标准

自闭症谱系障碍的诊断标准 导语 2013年5月,美国精神疾病协会(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发布了国际权威的精神疾病诊断标准之一最新版本的DSM-5。新版本中,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简称ASD)被列为神经发育障碍(Neurodevelopmental Disorders)这一大类别中的一种,其诊断标准较DSM 之前的版本有所不同,因此受到广泛关注。 DSM-5规定,诊断自闭症谱系障碍需满足以下A至E的五个标准,其中A和B阐明了自闭症谱系障碍的核心症状: A. 在多种环境中持续性地显示出社会沟通和社会交往的缺陷,包括在现在或过去有以下表现(所举的例子只是示范,并非穷举): 1. 社交与情感的交互性的缺陷,包括,例如,异常的社交行为模式、无法进行正常的你来我往的对话,到与他人分享兴趣爱好、情感、感受偏少,再到无法发起或回应社会交往。 2. 社会交往中非言语的交流行为的缺陷,包括,例如,语言和非语言交流之间缺乏协调,到眼神交流和身体语言的异常、理解和使用手势的缺陷,再到完全缺乏面部表情和非言语交流。 3. 发展、维持、和理解人际关系的缺陷,包括,例如,难以根据不同的社交场合调整行为,到难以一起玩假想性游戏、难以交朋友,再到对同龄人没有兴趣。 B. 局限的、重复的行为、兴趣或活动,包括在现在或过去有以下表现的至少两项(所举的例子只是示范,并非穷举): 1. 动作、对物体的使用、或说话有刻板或重复的行为(比如:刻板的简单动作,排列玩具或是翻东西,仿说,异常的用词等) 2. 坚持同样的模式、僵化地遵守同样的做事顺序、或者语言或非语言行为有仪式化的模式(比如:很小的改变就造成极度难受、难以从做一件事过渡到做另一件事、僵化的思维方式、仪式化的打招呼方式、需要每天走同一条路或吃同样的食物) 3. 非常局限的、执着的兴趣,且其强度或专注对象异乎寻常(比如,对不寻常的物品的强烈的依恋或专注、过分局限的或固执的兴趣) 4. 对感官刺激反应过度或反应过低、或对环境中的某些感官刺激有不寻常的兴趣(比如:对疼痛或温度不敏感、排斥某些特定的声音或质地、过度地嗅或触摸物体、对光亮或运动有视觉上的痴迷) C. 这些症状一定是在发育早期就有显示(但是可能直到其社交需求超过了其有限的能力时才完全显示,也可能被后期学习到的技巧所掩盖)。

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个案观察报告-10110540102-贾晨-特心

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个案观察报告 摘要本文采用参与性观察对一14岁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进行连续数周、每周3小时的观察,总结了其在社会交往方面的优势领域与需要干预的领域,并结合个案目前所接受的干预计划,提出了一些操作性较强的教育建议。结论:优势领域:①知道性别差异。②与人聊天时会选择与对方接近性较强的话题。③具有同理心。需要干预的领域:①与人沟通时目光接触太少。②话题的转移与开启存在问题。③聊天内容过于刻板。④在公共场合,不能让周围的人感到舒适,但也不会让人过于厌烦。干预建议:①对问题行为进行有选择的干预。②注意保持其优势领域。 关键词自闭症谱系障碍社会交往能力优势领域劣势领域教育建议 1引言 2013年5月DSM-5问世,在新的版本中,自闭症的三个障碍领域被合并为两个:社会交流障碍、限制性兴趣/重复行为。沟通及社交行为上的缺陷被认为是无法分开讨论,所以合并成单一症状来进行诊断及描述,再结合环境及情境的因素进行自闭症社交沟通缺陷诊断的考虑。 此外,在新手册中, 自闭症谱系障碍将取代广泛性发展障碍, 成为这一障碍类别的总称, 原先在该类障碍下的亚类别包括自闭症、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期瓦解性障碍以及待分类广泛性发展障碍都将不再单独出现[1]。 自闭症在语言方面的缺陷,在过去被认为是亚斯伯格症及自闭症的差异处,但在新的第五版本,认为语言方面的缺陷不是自闭症特有的缺陷,也不是出现在所有自闭症身上,所以充其量顶多就是影响自闭症症状的因素,而非诊断的标准之一。 本次报告主要描述了对一原先被诊断为阿斯伯格综合征的患者进行社会交往能力方面的观察及对其提出的干预建议。 2 方法 2.1 观察对象 姓名:琛琛 性别:男 出生年月:2000年12月 所在年级:小学五年级 2.2 观察方式 笔者对个案进行参与式观察,在与个案的互动中观察其社会交往的特征,并在观察过程中对其进行生态化的干预。 2.3 观察过程 笔者(女)与另两位观察者(男)一起到个案家中将其接到华东师大校园,交通工具为轨交4号线,再将其带到操场上进行运动训练,随后再和他一起到学校食堂吃饭,最后将其送回家中。观察过程从接到个案的那一刻开始到将其送到家中结束。 从个案的家中到地铁站有一段距离,每次个案都会与他的老师(老师为2011级言听系

孤独症谱系障碍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 ASD是DSM-5的一个新名称,反映了一个科学共识,即先前被认为是不同的四个障碍,实际上是同一种障碍。现在的ASD包含了DSM-4中的孤独性障碍、Asperger综合征、儿童期瓦解性障碍和广泛性发育障碍未特定型。 诊断标准如下: (必须同时符合一下A、B、C、D标准) A.在各种情景下维持存在的社会交流和社会交往缺陷,不能用一般的发育迟缓解释,符合以下三项: (1)社会-情感互动缺陷:轻者表现为异常的社会接触和不能进行来回对话;中者缺乏分享性的兴趣、情绪和情感,社交应答减少;重者完全不能发起社会交往。 (2)用于社会交往的非言语交流行为缺陷:轻者表现为言语和非言语交流整合困难;中者至目光接触和肢体语言异常,或在理解和使用非言语交流方面缺陷;重者完全缺乏面部表情或手势。 (3)建立或维持与其发育水平相符的人际关系缺陷(与抚养者的除外):轻者表现为难以调整自身行为以适应不同社交场景;中者在玩想像性游戏和结交朋友上存在困难;重者明显对他人没有兴趣。 B、行为方式、兴趣或活动内容狭窄、重复,至少符合以下两项:(1)语言、运动或物体运用刻板或重复(例如简单的刻版动作、回声语言、反复使用物体、怪异语句)。 (2)过分坚持某些常规以及言语或非言语行为的仪式,或对改变的过分抵抗(例如运动性仪式行为,坚持同样的路线或食物,重复提问,

或对细微的变化感到极度痛苦)。 (3)高度狭隘、固定的兴趣,在其强度和关注度上是异常的;(例如对不寻常的物品强烈依恋或沉迷,过度局限或持续的兴趣)。 (4)对感觉刺激反应过度或反应过度或反应低下,对环境中的感觉刺激表现出异常的兴趣;(例如对疼痛、热、冷感觉麻木,对某些特定的声音或物料出现负面反应,过多地嗅或触摸某些物体,沉迷于光线或旋转物体)。 C、症状必须在儿童早期出现(但是由于对儿童早期社交需求不高,症状可能不会完全显现) D、所有症状共同限制和损害了日常功能。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2020年春1107]《自闭症儿童心理与教育》作业标准答案

1、为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儿童创造温馨包容的人际环境目的在于促进()。 . A. 言语能力提高 .培养广泛的兴趣 .减少刻板行为 .人际交往技能提高 2、研究表明,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应答性共同注意行为() ."发生频率与普通儿童没有差异" ."发生频率与智障儿童没有差异" ."发生频率与智力水平相当的智障儿童无差异" ."低于心理水平相当的智障儿童水平" 3、以下描述中,不确定一定属于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特征的是() ."社会沟通及社会互动障碍" ."语言沟通障碍" ."兴趣与行为异常" ."语言缺失或发育迟滞" 4、以下学者中,与自闭症谱系障碍没有直接相关的人是() ."蒙台梭利" ."伊塔德" ."堪纳" ."洛瓦思" 5、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称呼自闭症儿童为() ."月亮之子" ."星星的孩子" ."唐氏综合症孩子" ."狼孩" 6、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最核心的症状是() ."社会沟通与互动方面的严重障碍" ."言语沟通方面的严重障碍" ."兴趣单一且奇怪" ."重复刻板行为" 7、首次提出自闭症这个概念的是() ."约翰.霍布金斯" ."堪纳" ."伊塔德" ."汉斯.阿斯伯格" 8、将洗手的正确方法和要求分解为六个小步骤,并用图片按照顺序呈现出来,这种方法叫

做()。 ."学习任务的图式分解" ."奖励的图像化" ."作息安排的视觉化" ."客观环境的结构化" 9、以下关于作息安排视觉化的表述,错误的是()。 ."可以增加自闭症儿童对未来事件的预测感和对自己活动的控制感" ."能减少自闭症儿童常有的由变化产生的负面反应" ."视觉活动作息表还能够提升自闭症孩子的独立性" ."视觉活动作息表容易形成自闭症孩子的依赖性" 10、研究表明,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应答性共同注意行为() ."发生频率与普通儿童没有差异" ."发生频率与智障儿童没有差异" ."发生频率与智力水平相当的智障儿童无差异" ."低于心理水平相当的智障儿童水平" 11、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在面孔识别时,未见激活的大脑区是() ."梭状回面孔区" ."杏仁核" ."颞上沟" ."下丘脑" 12、当有他人用视线、手势或语言等外界刺激唤起个体的注意,个体用“瞥”、“注视”和“追 视”等视觉行为以及用食指来指点等做出的回应性行为,称之为()。 ."选择性共同注意" ."应答性共同注意" ."集中性共同注意" ."自主性共同注意" 13、个体通过视线、手势等以期唤起他人注意的行为,称为()。 ."应答性共同注意" ."选择性共同注意" ."集中性共同注意" ."自主性共同注意" 14、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称呼自闭症儿童为() ."月亮之子" ."星星的孩子" ."唐氏综合症孩子" ."狼孩"

图文讲解指南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早期识别筛查和早期干预专家共识

【图文讲解指南】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早期识别筛查和早期干预专家共识自闭症患儿被叫做“星星的孩子”他们就像天上的星星在遥远而漆黑的夜空中独自闪烁着自闭症介绍自闭症与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spectrumdisorder,ASD,简称孤独症)同义,是一组以社交沟通障碍、兴趣或活动范围狭窄以及重复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的神经发育性障碍,ASD核心症状尚无药物可以治疗。 自闭症诊断ASD生物学基础尚未完全明确,缺乏生物学标志物,因此ASD是一个症状学疾患,临床上主要依赖医师对患儿ASD 特征行为观察和家长对行为的描述进行诊断,这使诊断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困难。 Howlin和Asgharian对英国770个家庭研究发现超过1/4的ASD 患儿父母以及1/3的阿斯伯格综合征(AS,孤独症的一种亚型)患儿的父母被告知孩子发育正常。虽然50%的ASD患儿父母在孩子1岁左右发现问题,但通常3-4岁才获得诊断。早期发现、早期行为干预和教育可显着改善ASD患儿的不良预后。自闭症早期识别与筛查 一、ASD早期行为标志1.不(少)看: ASD患儿早期表现出对社交刺激的视觉注视缺乏或减少,对人尤其是人眼部的注视减少,在24月龄时对于人眼部的注视时间仅为正常儿童的1/2。

2.不(少)应:包括叫名反应和共同注意(JA),患儿对父母的呼 唤声充耳不闻;共同注意(JA)是指个体借助手指指向、眼神等与他人共同关注二者之外的某一物体或者事件,ASD患儿前瞻性研究发现,14-15月龄ASD患儿出现JA相关的沟通水平下降。3.不(少)指:即缺乏恰当的肢体动作,无法对感兴趣的东西提出请求。ASD患儿可能在12月龄时就表现出肢体动作的使用频率下降。4. 不(少)语:多数ASD患儿存在语言延迟现象。5. 不当:指不恰当的物品使用及相关的感知异常;ASD患儿从12 月龄起可能会出现对物品的不恰当使用,比如将小汽车排成一排,旋转物品并持续注视;言语的不当也应该注意,表现为正常语言出现后言语的倒退,难以听懂、难以重复语言。二、ASD患儿社交和沟通行为发育轨迹异常行为发育轨迹是指儿童行为发育的 水平、速度以及方向。早期发育轨迹的异常可能是ASD的危险 指标。有研究表明,部分ASD患儿12月龄后发育轨迹出现异常,学习新技能能力下降。也有报道称患儿在6月龄后其社交技能发育的轨迹出现下降趋势。部分ASD患儿出生后1-2年出现已获 得技能的丧失。ASD患儿发育倒退发生率约为30%,发生的平 均年龄为19-21月龄。三、ASD发生的高危因素ASD病因不明,大多数学者认为其发生是基因与环境的共同作用,目前已被明确的ASD高危因素:(1)有患ASD的兄弟姐妹;(2)有精神分裂、 情绪障碍或其他精神及行为问题家族史。上述ASD早期行为识 别尚不能构成ASD诊断,家长和儿科医师根据以上所列早期标

(完整word版)DSM-5 诊断标准 孤独症谱系障碍

DSM-5 诊断标准|| 孤独症谱系障碍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299.00 (F84.0) 诊断标准 A. 当前或历史地在多种场景中存在社会交往和社交互动的持续的缺陷,表现如下(举例仅起说明作用,而非详尽的表现,见正文): 1. 社会情感互反性存在缺陷,例如,从社交途径异常和无法正常往复交谈;到缺少兴趣、情绪和感受的分享;再到无法发起或回应社交互动。 2. 用于社交互动的非言语沟通行为存在缺陷,例如,从言语和非言语沟通之间的协调差;到眼神接触和肢体语言反常或理解和运用手势存在缺陷;直到完全缺乏面部表情和非言语沟通。 3. 发展、维持和理解人际关系存在缺陷,例如,从难以依据不同的社交场景调节行为;到难以参与想象性游戏或交友困难;再到对同龄人缺乏兴趣。 详细说明当前严重程度: 严重程度基于社会交往能力受损和局限重复的行为模式(见表-2)。 B. 当前或历史地表现出局限的、重复的行为、兴趣或活动模式,表现为以下至少两项(举例仅起说明作用,而非详尽的表现,见正文): 1. 运动动作、物品使用或说话方式表现的刻板或重复(例如,简单运动刻板定型、排列玩具或翻动物品、模仿言语、措辞怪异)。 2. 坚持单调无变化,僵硬的坚持常规习惯,或方式、言语及非言语行为仪式化(例如,对微小变化极度苦恼、难以过渡转变、思维模式僵硬、问候仪式化、每天必须走相同的路线或吃相同的食物)。 3. 极为局限的、迷恋的兴趣,并且兴趣强度和兴趣点反常(例如,对不寻常的物品强烈的迷恋或专注,过度局限的或固执的兴趣)。 4. 对感官输入反应过度或反应不足或对环境的某些感觉方面有异常的兴趣(例如,对疼痛或温度明显淡漠、对特定的声音或质感反应不适、过多的嗅或触摸某些物体、视觉上对光亮或运动痴迷)。 详细说明当前严重程度: 严重程度基于社会交往能力受损和局限重复的行为模式(见表-2)。 C. 症状必须在发展时期早期出现(但症状有可能直到社交要求超过其受限的社交能力时才会充分显现,或有可能被后期生活中习得的对策掩盖)。 D. 症状在社交、职业的或该功能起作用的其他重要领域中临床上导致显著的功能受损。 E. 这些障碍无法用智力缺陷(智力发育障碍)或全面性发育迟缓更好地解释。智力缺陷和孤独症谱系障碍常并发;若要做出孤独症谱系障碍和智力缺陷并发症的诊断,其社会交往水平应低于预期的整体发育水平。 注释:过去由普遍接受的 DSM-IV 诊断为孤独症(Autistic Disorder)、阿斯伯格症(Asperger’s Disorder)或未区别分类的广泛性发育障碍(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的,应诊断为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具有明显的社会交往障碍,但症状不符合孤独症谱系障碍其他标准的,应针对社会(实际)交往障碍(Social (pragmatic) Communication Disorder)进一步评估。 详细说明: 是否具有伴随的智力缺陷 是否具有伴随的语言缺陷 是否与已知的药物或基因状况或环境因素有关 (规范使用说明:使用附加规范确认相关的药物或基因状况。)

自闭症谱系障碍的症状_诊断与干预

心理科学进展 2011, Vol. 19, No. 1, 60–72 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DOI: 10.3724/SP.J.1042.2011.00060 60 自闭症谱系障碍的症状、诊断与干预* 陈顺森 1,2 白学军 1 张日昇 3 (1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 天津 300074) (2漳州师范学院应用心理研究所, 福建 漳州 363000) (3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北京 100875) 摘 要 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ASD)是一种广泛发展障碍, 以社会交往障碍、言语和非言语交流缺陷、兴趣狭窄和行为刻板等为主要临床特征。对ASD 的准确诊断是早期干预的关键, 也对患者的康复及其家庭幸福产生积极作用。日渐增长的发病率促进了对早期识别、诊断评估、以事实为基础干预的重视。在探索药物治疗ASD 的基础上, 中国传统医学方法, 尤其是“靳三针”治疗ASD 获得越来越多的实证支持。可以根据Simpson 等人(2005)提出的指标体系对各种干预和治疗方法的疗效进行评价。今后研究将从认知神经科学的视角, 尤其是将眼动技术与ERP 、fMRI 相结合, 探索ASD 的核心症状表征以及各亚类的特异性。 关键词 自闭症谱系障碍; 流行病学; 诊断; 康复 分类号 R395 1 引言 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ASDs)是一组有神经基础的广泛性发展障碍(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PDD), 包括自闭症(autism, 国内也译作孤独症)、阿斯伯格综合征(Asperger syndrome, AS)、雷特综合征(Retts’ sydrome)、儿童瓦解性精神障碍(childhood disintegative disorder)、广泛性发育障碍未注明型(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 not otherwise speci ?ed, PDD-NOS)等亚类, 各亚类在症状的严重程度上位于从轻到重的连续谱上, 自闭症处于最严重的一端。其共同特征是普遍存在社会交往障碍、言语和非言语交流缺陷、兴趣狭窄和行为刻板等临床表现(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APA, 2000)。 美国Kanner 教授于1938年首次观察到并于1943年首次正式报道了11例具有共同表现的患儿, 将其命名为早发性婴儿自闭症(early infantile autism)。近70年来, 医学界、心理学界、语言学 收稿日期:2010-04-26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08JJDXLX266)。 通讯作者:白学军, E-mail: bxuejun@https://www.360docs.net/doc/b15457615.html, 界以及教育界专业人员与广大ASD 儿童的家长一起, 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探讨ASD 的病因、心理与行为功能、治疗与教育方法。国内陶国泰于1997年介绍了自闭症相关研究, 有关1997年之前的研究可参阅该综述, 在此不再赘述。 2 ASD 的流行病学资料 2.1 ASD 的发病率 国外有关ASD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 近40多年来, ASD 的发病率稳定增长(Baron-Cohen et al., 2009)。1976年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发病率为0.4‰ (Wing, Yeates, Brierley, & Gould., 1976), 1988年上升为1‰ (Bryson, Clark, & Smith, 1988)。新近的一些研究估计, 自闭症的发病率为1‰ ~ 2‰, 而ASD 的发病率为6‰左右(Newschaffer et al., 2007), ASD 绝大多数是PDD-NOS, AS 发病率大约0.3‰, 而童年瓦解性障碍和雷特综合征等异常形式发病率很小(Fombonne, 2005)。也有的流行病学调查估计自闭症的发病率为1‰, AS 为0.25‰, 而PDD-NOS 为1.5‰ (Freitag, 2007)。2002年, 对美国14个州的调查中显示, 8岁儿童中ASD 的发病率从3.3‰~10.6‰, 总平均值为6.6‰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2007), 其中典型的自闭症就有2‰ (Chakrabarti & Fombonne,

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重复刻板行为研究综述_宁宁

《中国特殊教育》2015年第2期(总第176期)Chinese 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Monthly) 2nd Issue,2015(Serial No.176)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重复刻板行为研究综述 宁宁*张永盛杨广学** (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系,上海,200062) 摘要重复刻板行为是自闭症谱系障碍的核心缺陷之一,也是自闭症谱系障碍的诊断标准 之一。其类型复杂、表现形式多样,对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社会融合和社会技能的掌握 有消极影响。通过对研究重复刻板行为的文献进行梳理,具体整理了重复刻板行为的分 类、表现以及成因解释,并对现有研究进行反思,为以后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自闭症谱系障碍重复刻板行为分类表现成因 分类号G760 1引言 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以神经生物学为基础的广泛性发育障碍,最新公布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5thed,DSM-V)中列出了自闭症谱系障碍的两大核心缺陷:社会沟通与交往障碍以及重复刻板行为。根据障碍的严重程度和所需要支持的程度将其划分为三级:一级需要支持,二级需要高强度支持,三级需要非常高强度的支持。虽然DSM-V取消了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各类亚型,但由于文章所引用的大部分文献发表于DSM-V公布之前,所以文中也会提到阿斯伯格症以及高功能自闭症等亚型。 根据美国疾病预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的最新统计数据,2014年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发病率为1/68[1];2014年10月我国首个《中国自闭症儿童现状分析报告》公布,报告指出目前我国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发病率约为1/100,总人数达到1000万,其中0-14岁儿童超过200万[2]。自闭症谱系障碍发病率逐年升高,患病人数也大幅度增加,这不仅给自闭症谱系障碍个体及其家庭带来了困扰,也对我们的福利教育卫生事业带来了不小的挑战。许多学者针对自闭症谱系障碍的核心缺陷进行研究,两大核心缺陷之一的重复刻板行为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重复刻板行为(RestrictedRepetitive Behaviors,简称RRBs)是自闭症谱系障碍的核心缺陷之一,是指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表现出的一系列频率较高、无明显目的和意义的行为,还包括兴趣狭窄,很难接受事物的改变等。作为自闭症谱系障碍中最难克服的缺陷,重复刻板行为严重影响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社会融合和社会技能的习得,影响儿童功能性行为的发展,为儿童及其家人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有家长甚至指出,重复刻板行为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表现出的是最令人头疼的问题,因为它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3-5]。目前国内学术领域对重复刻板行为的研究较少,且多集中在行为干预方面;国外在该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早,在重复刻板行为的分类、特异性表现、成因等方面发展到较为成熟的阶段。鉴于重复刻板行为在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中的普遍性以及对儿童和家庭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必要对相关研究进行梳理,为以后的研究提供借鉴,文章主要从重复刻板行为的分类、特异性表现、以及成因等方面进行归纳。 2自闭症谱系障碍重复刻板行为的分类及表现 Bodish等人(1999)将重复刻板行为分为以下六类:刻板行为(Stereotypic Behavior)、强迫行为(Com-pulsive Behavior)、自伤行为(Self-injurious Behavior)、仪式化行为(Ritualistic Behavior)、同一性行为(Same-ness Behavior)和狭窄兴趣(Restricted Interests)[6]。其中刻板行为是指明显地毫无目的的运动或以一种相似的方式不断重复的动作,例如,拍手、晃动身体、挥动手臂、手部和手指的动作等;强迫行为是指据某种规则或以往做事的方式重复或实施的行为,例如,以一种特定的顺序排列某些物品、门窗必须始终保持开着或关着、不断检查门窗、抽屉、数数等;自伤行为是指以一种相同的方式重复某些有可能造成身体伤害的行为动作,例如,撞击头部、拍打头部、咬自己的手臂或手以及其他对身体造成伤害的行为;仪式化行为是指以相同的方式重复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活动,自闭症谱系障碍的 *宁宁,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特殊儿童发展与教育。E-mail:ningning19910702@163.com。 **通讯作者:杨广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特殊儿童心理咨询与治疗。E-mail:yanggx2789@163.co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