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名词解释

有机化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有机化合物—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2)键能—形成共价键的过程中体系释放出的能量,或共价键断裂过程中体系所吸收的能量。

(3)极性键—由不相原子形成的键,由于成键原子的电负性不同,其吸引电子的能力不同,使电负性较强原子的一端电子云密度较大,具有部分负电荷,而另一端则电子云密度较小,具有部分正电荷,这种键具有极性,称为极性键。云对称地分布在两个成键原子之间,这种键没有极性,称为极性键。(4)官能团—分子中比较活泼而容易发生反应的原子或基团,它常常决定着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反映化合物的主要特征。

(5)实验式—表示组成物质的元素原子最简整数比的化学式。

(6)构造式—表示分子构造的化学式。

(7)均裂—成键的一对电子平均分给两个成键原子或基团,这种断裂称均裂。(8)异裂—成键的一对电子完全为成键原子中的一个原子或基团所占有,形成正、负离子,这种断裂称异裂。

(9)sp2杂化—2s轨道和两个2p轨道杂化。

(10)诱导效应—由于分子内成键原子的电负性不同,而引起分子中电子云密度分布不平均,且这种影响沿分子链静电诱导地传递下去,这种分子内原子间相互影响的电子效应,称为诱导效应。

(11)氢键—当氢原子与电负性很强且原子半径较小的原子(如N,O,F等原子)相连时,电子云偏向电负性较大的原子,使氢原子变成近乎氢正离子状态,此时若与另一个电负性很强的原子相遇,则发生静电吸引作用,使氢原子在两个电负性很强的原子之间形成桥梁,这样形成的键,称为氢键。(12)Lewis酸—能够接受未共用电子对的分子或离子。

大学有机化学名词解释

亲核反应 有机反应的一类,电负性高的亲核基团向反应底物中的带正电的部分进攻而 芳环上亲核取代反应历程 使反应发生,这种反应为亲核反应。与之相对的为。 即在相互作用的两个体系之间,由于一个体系对另一个体系的原子核的吸引所引起的。这些反应属于离子反应。反应试剂在反应过程中,对与之相互作用的原子或体系给予或共享其电子对者,称为。 由亲核试剂如HO、:NR3、CN、H2N、…等与有机分子相互作用而发生的,称为亲核取代反应(SN)。在亲核取代反应中,亲核试剂Nu进攻被作用物中的饱和碳原子,取代此饱和碳原子上的一个原子团L 芳环上亲核取代反应历程能量变化 。Nu供给碳原子一对电子,生成新的,碳原子与L之间的共价键破裂,L带着一对电子离去: Nu:+RL─→NuR+:L 式中R为烷基。Nu:和L:都带有孤电子对,它们可以是负离子或中性分子。 由亲核试剂HCN、H2O、丙二酸二乙酯等与世轭不饱和醛或酮进行的称亲核加成反应。例如共轭不饱和酮与HCN加成,形成氰酮: 亲电反应electrophilic reaction 亲电反应指缺电子(对电子有亲和力)的试剂进攻另一化合物电子云密度较高(富电子)区域引起的反应。亲电反应属于(ionic reaction)的一种,是的基本反应之一。[1]在相互作用的两个体系之间,由于一个体系对另一个体系的电子的吸引所引起的化学反应。这些反应属于离子反应。反应试剂在反应过程中,从与之相互作用的原子或体系得到或共享电子对者,称为亲电试剂(E+)。 凡由亲电试剂如HNO3、H2SO4、Cl2、Br2等与有机分子相互作用而发生的取代反应,称为亲电取代反应(SE): E++RX─→RE+X+ 式中R为烷基。上述类型的正离子取代反应属于SE类型反应。例如,CH3:MgBr与溴反应时,溴分子的正电荷部分(相当于上式中的E+)与带着一对电子的甲基反应:CH3:|MgBr+Br+|:Br-─→CH3Br+MgBr2 亲电反应 在芳香族化合物亲电取代反应中,亲电试剂进攻芳香环,生成σ络合物,然后离去基团变成正离子离开,离去基团在多数情况下为质子: 一般,第二步的速率比第一步高(k2》k1,k)。 由亲电试剂进攻所引起的加成反应称为亲电加成反应。在没有光照和自由基引发的条件下,烯烃与卤素的加成反应是亲电加成反应,例如: CH3CH匉CH2+Br2─→CH3CHBrCH2Br

大学有机化学知识整理

链烷烃 1、新(neo):表示第二位碳原子上带有两个甲基 2、命名时,较优基团后列出: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异戊基、异丁基、新戊基、异丙基、仲丁基、叔丁基 3、在支链烷烃中,相对分子质量相同时,对称性好的熔点较高 4、相同碳数的烷烃,支链越多,其相对密度越小 5、烷基自由基的相对稳定性:甲基最不稳定 6、卤化反应: 条件——光照 决定反应速度的步骤是:夺氢过程 卤素反应活性:氟氯溴碘 氢反应活性:根据烷基稳定性判断(越稳定越易生成) 7、溴化具有很高的选择性 环烷烃 1、卤代反应:五元环、六元环 2、加氢:三元环、四元环、五元环(Ni作催化剂,所需温度逐渐升高) 3、加卤素:三元环室温,四元环温热 4、加卤化氢:只有三元环

5、不对称环丙烷加HX 的规律: ①开环位置:在含氢最多与含氢最少的两个碳之间 ②氢加在含氢较多的碳原子上。 6、 O260%HNO3 100o C HOOC(CH2)4COOH 7、环丙烷不使KMnO4水溶液褪色,可用此区别: 环丙烷和不饱和烃 8、三键与银氨离子反应有白色沉淀 9、键角变形程度越大,张力越大。张力越大,环的稳定性越低,反应性越大。环戊烷、环己烷偏转角度最小,也最稳定。 10、椅式是环己烷的最稳定的构象,在各种构象的平衡混合中,椅式占99.9%。多环烃中,含椅式最多的构象为最稳定的构象。 平伏键(e键),直立键(a键) 11、一取代环己烷最稳定构象是取代基在e键上。 多取代环己烷,e取代基最多的构象最稳定。 多取代环己烷,体积较大的取代基为e型的构象最稳定。 取代基体积越大,e取代占的比例越大。 烯烃 1、正构(无支链)端烯烃称为α-烯烃,与双键碳直接相连的饱和碳称为α-C,其上的氢称为α-H。

(完整版)食品生物化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答案

四、名词解释 1.两性离子(dipolarion) 2.米氏常数(Km值) 3.生物氧化(biological oxidation) 4.糖异生(glycogenolysis) 5.必需脂肪酸(essential fatty acid) 五、问答 1.简述蛋白质变性作用的机制。 2.DNA分子二级结构有哪些特点? 5.简述tRNA在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是如何起作用的? 四、名词解释 1.两性离子:指在同一氨基酸分子上含有等量的正负两种电荷,又称兼性离子或偶极离子。 2.米氏常数(Km值):用Km值表示,是酶的一个重要参数。Km值是酶反应速度(V)达到最大反应速度(Vmax)一半时底物的浓度(单位M或mM)。米氏常数是酶的特征常数,只与酶的性质有关,不受底物浓度和酶浓度的影响。 3.生物氧化:生物体内有机物质氧化而产生大量能量的过程称为生物氧化。生物氧化在细胞内进行,氧化过程消耗氧放出二氧化碳和水,所以有时也称之为“细胞呼吸”或“细胞氧化”。生物氧化包括:有机碳氧化变成CO2;底物氧化脱氢、氢及电子通过呼吸链传递、分子氧与传递的氢结成水;在有机物被氧化成CO2和H2O的同时,释放的能量使ADP转变成ATP。 4.糖异生:非糖物质(如丙酮酸乳酸甘油生糖氨基酸等)转变为葡萄糖的过程。 5.必需脂肪酸:为人体生长所必需但有不能自身合成,必须从事物中摄取的脂肪酸。在脂肪中有三种脂肪酸是人体所必需的,即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 五、问答 1. 答: 维持蛋白质空间构象稳定的作用力是次级键,此外,二硫键也起一定的作用。当某些因素破坏了这些作用力时,蛋白质的空间构象即遭到破坏,引起变性。 2.答: 按Watson-Crick模型,DNA的结构特点有:两条反相平行的多核苷酸链围绕同一中心轴互绕;碱基位于结构的内侧,而亲水的糖磷酸主链位于螺旋的外侧,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形成核酸的骨架;碱基平面与轴垂直,糖环平面则与轴平行。两条链皆为右手螺旋;双螺旋的直径为2nm,碱基堆积距离为0.34nm,两核酸之间的夹角是36°,每对螺旋由10对碱基组成;碱基按A=T,G≡C配对互补,彼此以氢键相连系。维持DNA结构稳定的力量主要是碱基堆积力;双螺旋结构表面有两条螺形凹沟,一大一小。

生物化学 名词解释问答题整理

名词解释 【肽键】 一个氨基酸的α-羧基与另一氨基酸的α-氨基发生缩合反应脱水成肽时形成的酰胺键。 【等电点(pI)】 蛋白质或两性电解质(如氨基酸)所带净电荷为零时溶液的pH, 此时蛋白质或两性电解质解离成阴/阳离子的趋势和程度相等,呈电中性,在电场中的迁移率为零。符号为pI。 【融解温度(Tm)】又称解链温度, DNA变性是在一个相当窄的温度范围内完成的,在这一范围内,紫外光吸收值到达最大值的50%时的温度称为DNA的融解温度。(最大值是完全变性,最大值的50%则是双螺旋结构失去一半)融解温度依DNA种类而定,核苷酸链越长,GC含量越高则越增高。 【增色效应】 由于DNA变性引起的光吸收增加称为增色效应,也就是变性后,DNA溶液的紫外吸收作用增强的效应。 【必需基团】 酶分子整体构象中对于酶发挥活性所必需的基团。(教材) 酶分子中氨基酸残基侧链的化学基团中,一些与酶活性密切相关的化学基团。 【活性中心】 或称“活性部位”,是指必需基团(上述)在空间结构上彼此靠近,组成具有特定空间结构的,能与底物发生特异性结合并将底物转化为产物的区域。 【米氏常数(Km)】 在酶促反应中,某一给定底物的动力学常数(由反应中每一步反应的速度常数所合成的)。根据米氏方程,其值是当酶促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符号Km 。 【糖异生】 生物体将多种非糖物质(如氨基酸、丙酮酸、甘油)转变成糖(如葡萄糖,糖原)的过程,对维持血糖水平有重要意义。在哺乳动物中,肝与肾是糖异生的主要器官。 【糖酵解】 是指在氧气不足的条件下,葡萄糖或糖原分解为乳酸并产生少量能量的过程(生成少量ATP) 【酮体】

名词解释 有机化学

构造异构:指分子式相同而分子中的原子或原子团相互连接的顺序和方式不同引起的异构顺反异构:指原子或原子团在空间的排布方式不同而产生的异构体 对映异构:指两种立体结构之间存在实物与镜像的关系,相互对应而不能重叠的立体异构体手性分子:不能与其镜像重叠的分子 手性碳原子:连有四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的碳原子称为手性碳原子 加成反应:两个或多个分子互相作用,生成一个加成产物的反应称为加成反应 马氏规则:不对称烯烃与卤化氢发生亲电加成反应,HX中的氢原子主要加成到含氢较多的双键碳原子上,而亲电试剂的其余部分则加成到另一个双键碳原子上。 取代反应:是指有机化合物受到某类试剂的进攻,致使分子中一个基(或原子)被这个试剂所取代的反应。 消除反应从分子内消去一个简单分子,形成不饱和烃的反应称为消除反应 扎依采夫规则当有不同的消除取向时,形成的烯烃是氢从含氢较少的碳上消除 碘仿反应:用I2的NaOH溶液作为反应试剂的卤仿反应称为碘仿反应。 酯化反应:是醇跟羧酸或含氧无机酸生成酯和水的反应 酰化反应在有机物分子中的氧、氮、碳、硫等原子上引入酰基的反应称为酰化反应脱羧反应羧酸分子中失去羧基放出二氧化碳的反应叫做脱羧反应 康尼查罗反应在浓碱的作用下不含α-H的醛可以发生两分子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其中一份子醛被氧化为羧酸盐,另一分子醛被还原为醇,称为歧化反应或康你查罗反应醇脂肪烃、脂环烃或芳香烃侧链中碳原子上的氢被羟基取代的化合物 酚芳烃环上的氢被羟基取代的化合物 醛羰基与一个氢原子和一个烃基相连的化合物 酮羰基与两个烃基相连的化合物 羧酸分子中含有羧基的有机化合物称为羧酸 取代羧酸羟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羧基取代的衍生物叫取代羧酸 羧酸衍生物指羧酸的羟基被其他基团取代的有机化合物 胺氨分子中氢原子被烃基取代而形成的一类化合物。 重氮化合物由烷基与重氮基相连接而生成的有机化合物 偶氮化合物偶氮基─N=N─与两个烃基相连接而生成的化合物 变旋光现象糖的结晶在水中比旋光度自行转变为定值的现象。 还原糖具有还原性的糖 非还原糖不具有还原性的糖 差向异构体含有多个手性碳原子的立体异构体中,只有一个手性碳原子的构型不同,其余的构型都相同的非对映体叫差向异构体 杂环化合物分子中含有杂环结构的有机化合物。构成环的原子除碳原子外,还至少含有一个杂原子。杂原子包括氧、硫、氮等 肽:指胺分子中氢原子被烃基取代而形成的一类化合物 异戊二烯规律:萜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可看作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异戊二烯首尾相连或互相聚合而成,这种结构特点称为异戊二烯规律。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

生物化学:在分子水平研究生命体的化学本质及其生命活动过程中化学变化规律 自由能:自发过程中能用于作功的能量。 两性离子:在同一氨基酸分子中既有氨基正离子又有羧基负离子。 必需氨基酸:机体内不能合成,必需从外界摄取的氨基酸. 等电点:氨基酸氨基和羧基的解离度相等,氨基酸分子所带净电荷为零时溶液的pH值。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蛋白质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多肽链沿着肽链主链规则或周期性折叠。 结构域:蛋白质多肽链在超二级结构基础上进一步卷曲折叠成几个相对独立的近似球形的组装体。 超二级结构:蛋白质分子中相邻的二级结构构象单元组合在一起成的有规则的在空间能辨认的二级结构组合体。 蛋白质的三级结构: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以不规则的方式卷曲折叠形成的空间结构。 蛋白质的四级结构:由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多肽链组成,多肽链之间以次级建相互作用形成的特定空间结构。 蛋白质的变性:在某些理化因素的作用下,维持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次级键被破坏,空间结构发生改变而一级结构不变,使生物学活性丧失。 蛋白质的复性:变性了的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重建其天然构象,恢复生物学活性。 蛋白质的沉淀作用:蛋白质分子表面水膜被破坏,电荷被中和,蛋白质溶解度降低而沉淀。电泳:蛋白质分子在电场中泳动的现象。 沉降系数:一种蛋白质分子在单位离心力场里的沉降速度为恒定值,被称为沉降系数。 核酸的一级结构:四种核苷酸沿多核苷酸链的排列顺序。核酸的变性:高温、酸、碱等破坏核酸的氢键,使有规律的双螺旋变成无规律的“线团”。 核酸的复性:变性DNA经退火重新恢复双螺旋结构。 增色效应:变性核酸紫外吸收值增加。 减色效应:复性核酸紫外吸收值恢复原有水平。 Tm值:核酸热变性的温度,即紫外吸收值增加达最大增加量一半时的温度。

大一《有机化学》题库

高职高专检验、药学专业 有 机 化 学 试 题 库 化学教研室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2006.5.28 编写说明 本题库主要根据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全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卫生部规划教材”《有机化学》(主编:刘斌)

编写,主要适用于三年制大专检验、药学专业。掌握内容题号前加※,熟悉内容题号前加△,了解内容四题号前不作标记。 目录 第一章绪论(1学时)???????????????????????????????? 第二章烷烃(6学时)?????????????????????

???????????4 第三章不饱和烃(6学时)??????????????????????????? 5 第四章脂环烃(2学时)???????????????????????????? 7 第五章芳香烃(2学时)??????????????????????????????? 8 第六章卤代烃的性质(2学时)???????????????????????? 10 第七章醇、酚、醚(6学时)???????????????????????? 12 第八章醛、酮、醌(6学时)???????????????????????? 16 第九章羧酸及取代羧酸(6学时)???????????????????? 18 第十章对映异构(2学时)?????????????????????????? 22 第十一章羧酸衍生物(6学时)?????????????????????? 24 第十二章含氮化合物(6学时)?????????????????????? 28 第十三章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2学时)???????????? 31 第十四章糖类(4学时)??????????????????????????? 32 第十六章高分子化合物(4学时)????????????????????? 33 答案?????????????????????????????????????????? 36

高分子化学名词解释满分版

高分子化学名词解释满分版. 高分子化学名词解释满分版 逐步聚合(Stepwise Polymerization)

线形缩聚(Linear Poly-codensation):在聚合反应过程中,如用2-2或2官能度体系的单体作原料,随着聚合度逐步增加,最后形成高高分子化合物(High Molecular Compound):所谓高分子化合物,分子的聚合反应。线型缩聚形成的聚合物为线形缩聚物,如涤纶、系指那些由众多原子或原子团主要以共价键结合而成的相对分子尼龙等。量在一万以上的化合物。

体形缩聚 (Tri-dimensional Poly-condensation): 参加反应的单体,单体(Monomer):合成 聚合物所用的-低分子的原料。如聚氯反应 中形成的大分子向三乙烯的单体为氯乙烯。至少有一种单体含有两个以上的官能团。 重复单元(Repeating Unit):在聚合物的 大分子链上重复出现的、组成相同的最小基本单元。。如聚氯乙烯的重复单元为 单体单元(Monomer Unit):结构单元与原 料相比,除了电子结构变化外,其原子种类和各种原

子的个数完全相同,这种结构单元 又称为单体单元。 结构单元(Structural Unit):单体在大分子链中形成的单元。聚氯乙烯的结构单元为氯乙烯。 聚合度(DP、X n)(Degree of Polymerization) :衡量聚合物分子大小的指标。以重复单元数为基准,即聚合物大分

子链上所含重复单元数目的平均值,以Xn 表示;以结构单元数为基准,即聚合物大分子链上所含结构单元数目的平均值,以 表示。聚合物是由一组不同聚合度和不同结构形态的同系物的混合物所组成,因此聚合度是一统计平均值,一般写成、。 聚合物分子量(Molecular Weight of Polymer):重复单元的分子量与重复单元数的乘积;或结构单元数与结构单元分子量的乘积。 数均分子量 (Number-average Molecular Weight):聚合物中用不同分子量的分子数目平均的统计平均分子量。, Ni :相应分子

大学有机化学(试题和答案)

试卷一 一、命名下列各化合物或写出结构式(每题 1 分,共 10 分) 1. (H 3C)2HCC(CH 3)3 H H (Z )-或顺-2,2,5-三甲基-3-己烯 2. 3-乙基-6-溴-2-己烯-1-醇 CH 2CH 2 HOCH 2CH CCH 2CH 2 CH 2Br 3. O CH 3 (S)-环氧丙烷 4. CHO 3,3-二甲基环己基甲醛 5. 邻羟基苯甲醛 苯乙酰胺 2-phenylacetamide 7. OH α-萘酚 8. 对氨基苯磺酸 OH CHO 6. O NH 2 C C

HO 3 S NH 2 COOH 9.4-环丙基苯甲酸 10.甲基叔丁基醚 二. 试填入主要原料,试剂或产物(必要时,指出立体结构),完成下列各反应式。(每空 2 分,共 48 分) 1. CHBr Br CH 2Cl 答 2. 2 4. CO 2CH 3 2CH 3 5. OH (上 + 答 CH 3 C OC1 O Br OH CHCH 3 CH 3 CHMgBr CH 3 CHC(CH 3 ) 2 CH 3 O ; ; C H 3 CH C CH 3 C CH 3 ; 答 3. + C1 高温 高压 、 CH = CH 2 HBr Mg 醚OHCCHCH 2 C H 2 C H CHO C1 C1 ; KCN/EtOH CH O CN 4答 O H

面) (下面)6. O O NH2NH2, NaOH, O O O 答(HOCH2CH2)2O CH2OH CH2Cl 7. Cl Cl 8. OH CH3 CH3 CH3 + H2O+ 1历程 Cl 答OH 9. O CH3 + CH2=CH O 答CH3 O O 10. Br OH SN C2H5O Na C CH3 O O O CH3 CH2 CH2 C O CH3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 氨基酸的等电点:指氨基酸的正离子浓度和负离子浓度相等时的pH 值,用符号pI表示。2.构型:指在立体异构体中不对称碳原子上相连的各原子或取代基团的空间排布。构型的转变伴随着共价键的断裂和重新形成。 3.构象:指有机分子中,不改变共价键结构,仅单键周围的原子旋转所产生的原子的空间排布。一种构象改变为另一种构象时,不涉及共价键的断裂和重新形成。构象改变不会改变分子的光学活性。 4.结构域:指蛋白质多肽链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卷曲折叠成几个相对独立的近似球形的组装体。 5.盐析: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高浓度中性盐(如硫酸氨),使蛋白质溶解度降低并沉淀析出的现象称为盐析。 6.蛋白质的复性:指在一定条件下,变性的蛋白质分子恢复其原有的天然构象并恢复生物活性的现象。 7.蛋白质的沉淀作用:在外界因素影响下,蛋白质分子失去水化膜或被中和其所带电荷,导致溶解度降低从而使蛋白质变得不稳定而沉淀的现象称为蛋白质的沉淀作用。 8.凝胶电泳:以凝胶为介质,在电场作用下分离蛋白质或核酸等分子的分离纯化技术。9.层析:按照在移动相(可以是气体或液体)和固定相(可以是液体或固体)之间的分配比例将混合成分分开的技术。 10. 碱基互补规律:在形成双螺旋结构的过程中,由于各种碱基的大小与结构的不同,使得碱基之间的互补配对只能在G.C(或C.G)和A.T(或T.A)之间进行,这种碱基配对的规律就称为碱基配对规律。 11. 反密码子:在tRNA 链上有三个特定的碱基,组成一个密码子,由这些反密码子按碱基配对原则识别mRNA 链上的密码子。反密码子与密码子的方向相反。 12. 顺反子:基因功能的单位;一段染色体,它是一种多肽链的密码;一种结构基因。 13. 核酸的变性、复性:当呈双螺旋结构的DNA 溶液缓慢加热时,其中的氢键便断开,双链DNA 便脱解为单链,这叫做核酸的“溶解”或变性。在适宜的温度下,分散开的两条DNA 链可以完全重新结合成和原来一样的双股螺旋。这个DNA 螺旋的重组过程称为“复性”。14. 退火:当将双股链呈分散状态的DNA 溶液缓慢冷却时,它们可以发生不同程度的重新结合而形成双链螺旋结构,这现象称为“退火”。 15. 增色效应:当DNA 从双螺旋结构变为单链的无规则卷曲状态时,它在260nm 处的吸收

有机化学

习题四 一、思考题 4-1在一定温度下,某气体混合物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设为()K T ,当气体混合物开始组成不同时,()K T 是否相同(对应同一的计量方程)?平衡时其组成是否相同? 4-2标准平衡常数改变时,平衡是否必定移动?平衡移动时,标准平衡常数是否一定改变? 4-3是否所有单质的f m ()G T ? 皆为零?为什么?试举例说明? 4-4能否用r m 0G ?> 、0<、0=来判断反应的方向?为什么? 4-5理想气体反应、真实气体反应、有纯液体或纯固体参加了理想气体反应,理想液态混合物或理想溶液中的反应,真实液态混合物或真实溶液中的反应,其K Θ 是否都只是温度的函数? 4-6r m ()G T ?、r m ()G T ? 、f m (,,)G B T β? 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二、计算题及证明(或推导)题 4-1查表计算下述25℃的标准平衡常数: (ⅰ)2HCl(g)(g)Cl (g)H 22=+ (ⅱ)32253 NH ()O ()NO(g)+H O(g)42 g g ++ =; 4-2已知3O 在25℃时的标准生成吉布斯函数 G f ?=163.4kJ ·mol - , 计算空气中3O 的含量。(以摩尔分数表示) 4-3已知CO 和()3CH OH g 25℃的校准摩尔生成焓分别为-110.52 kJ ·mol -1 和 -1201.2KJ mol ;CO -?、2H 、3CH OH(l),25℃的标准摩尔熵分别为197.56、130.57、 127.0-1-1 J K mol ??。又知25℃甲醇的饱和蒸气压力为16582pa ,汽化焓为38.0 kJ ·mol -1 。 蒸气可视为理想气体,求反应23CO(g)+2H ()CH OH(g)g =的m (298.15k)G ? 及 )K 15.298,pgm ( K 。 4-4已知25℃时,CH 3OH (l ),HCHO (g )的f m G ? 分别为166.23-、-109.91 kJ ·mol -1 ,且 CH 3OH (l )的饱和蒸气压为16.59kPa 。设CH 3OH (g )可视为理想气体试求CH 3OH (g )=HCHO(g)+H 2(g)

有机化学术语中英文对照

1.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和重要的基团 官能团functionalgroup 双键doublebond 三键triplebond 烃基hydroxylgroup 琉基mercapto 硫轻基sulfhydrylgroup 羰基carbonylgroup 氨基aminogroup 亚氨基iminogroup 硝基nitrogroup 亚硝基nitrosogroup 氰基cyanogroup 羧基carboxylgroup 磺基sulphogroup 烷基alkylgroup 苯基phenylgroup 卡基benzylgroup 芳基arylgroup 烯基allylgroup 烷氧基alkoxylgroup 酰基acylgroup 活性亚甲基activemethylenegroup 2.有机化合物的类型 烃hydrocarbon 石蜡paraffin 脂肪烃aliphatichydrocarbon 烷烃alkane 烯烃alkene 炔烃alkyne 共扼二烯烃conjugateddiene 脂环烃alicyclichydrocarbon 螺环化合物spirocompound 桥环化合物bridgedringcompound 芳烃aromatichydrocarbon 非苯芳烃nonbenzenoidaromatichydrocarbon 稠环芳烃condensedaromatics 卤代烃halohydrocarbon 醇alcohol 酚phenol 醚ether 环氧化合物epoxide

冠醚crownether 硫醇thiol 硫酚thiophenol 硫醚sulfide 二硫化物disulfide 亚磺酸sulfinicacid 磺酸sulfonicacid 亚砜sulfoxide 砜sulfone 醛aldehyde 酮ketone 半缩醛hemiacetaI 半缩酮hemiketal 缩醛acetal 缩酮ketal 西佛碱shiff'sbase 肟oxime 腙hydrozone 缩氨脲semicarbazone α,β-不饱和酮α,β--unsaturatedketone 醌quinone 羧酸carboxylicacid 酰卤acidhalide 酸酐acidanhydride 酯ester 酰胺amide 内酯lactone 内酰胺lactam 月青nitrile 取代酸substitutedacid 羟基酸hydroxyacid 醇酸alcoholicacid 酚酸phenolicacid 酮酸ketoacid B-酮酸酯B-ketoneester 乙酰乙酸乙醋ethylacetoacetate 亚硝基化合物nitrosocompound 硝基化合物njtrocompound 亚胺imine 胺amine 伯胺primaryamine 仲胺secondaryamine 叔胺tertiaryamine 季铵盐quaternaryammoniumsalt

大学有机化学重要概念

亲电加成是亲电试剂(带正电的基团)进攻不饱和键引起的加成反应。 亲电取代一种亲电试剂取代其它官能团的化学反应。 亲核加成由亲核试剂与不饱和键发生的加成反应。 亲核取代通常发生在带有正电或部分正电荷的碳上,碳原子被带有负电或部分负电的亲核试剂进攻而取代。 马氏规则当发生亲电加成反应时,亲电试剂中的正电基团总是加在连氢最多的碳原子上,而负电基团则会加在连氢最少的碳原子上。 查依采夫规则卤代烃脱卤化氢时,总是脱去含氢较少的β碳原子上的氢,或者说总是生成双键碳上连有烃基较多的烯烃. 氢键和负电性原子或原子团共价结合的氢原子与邻近的负电性原子(往往为氧或氮原子)之间形成的一种非共价键。 付氏烷基化芳香烃在无水三氯化铝催化下与卤代烷反应。 付氏酰基化在无水三氯化铝的催化下苯与酰氯、酸酐发生取代反应生成芳酮。 诱导效应在有机分子中引入一原子或基团后,使分子中成键电子云密度分布发生变化,从而使化学键发生极化的现象。 共轭效应是指由于共轭π键的形成而引起分子性质的改变的效应。 芳香性易进行亲电取代反应,不易进行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 乙烯型卤原子直接与双键碳原子或芳环相连的卤代烃。 烯丙基型卤原子与双键碳原子或芳环之间相隔一个饱和碳原子的卤代烃。 隔离型卤原子与双键碳原子或芳环之间相隔两个或两个以上饱和碳原子的卤代烃。 碘仿反应甲基酮类化合物或者能被次卤酸钠氧化成甲基酮的化合物,在碱性条件下与碘作用生成碘仿的反应。 羟醛缩合碱性条件下,一分子醛酮与另一分子有α-H的醛酮之间发生的亲核加成反应,产物是β-羟基醛酮或α,β-不饱和醛酮。 歧化反应在反应中,若氧化作用和还原作用发生在同一分子内部处于同一氧化态的元素上,使该元素的原子或离子一部分被氧化,另一部分被还原。 表面活性剂能在液体表面形成单分子层,并显著地降低两种液体间界面张力的助剂。重氮反应重氮化合物与酚基或咪唑环结合生成有色物质。 重氮化合物是一类由烷基与重氮基相连接而生成的有机化合物,通式为R2C=N2,R为氢或烷基。 偶氮偶氮基两端连接芳基的一类有机化合物。

名词解释及答案生物化学

1. 氨基酸(ami no acid ):是含有一个碱性氨基(-NH )和一个酸性羧基(-COOH)的有机化合物,氨基一般连在a -碳上。氨基酸是蛋白质的构件分子。 2. 必需氨基酸( essential amino acid ):指人(或其它脊椎动物)自己不能合成,需要从食物中获得的氨基酸。 3. 非必需氨基酸( nonessential amino acid ):指人(或其它脊椎动物)自己能由简单的前体合成,不需要从食物中获得的氨基酸。 4. 等电点( pI, isoelectric point ):使氨基酸处于兼性离子状态,分子的静电荷为零, 在电场中不迁移的pH值。 5. 肽键( peptide bond ) : 一个氨基酸的羧基与另一个的氨基酸的氨基缩合,除去一分子水形成的酰氨键。 6. 肽( peptide ) : 两个或两个以上氨基酸通过肽键共价连接形成的聚合物。 7. 茚三酮反应( ninhydrin reaction ):在加热条件下,a -氨基酸或肽与茚三酮反应生成紫色(与脯氨酸及羟脯氨酸反应生成黄色)化合物的反应。 8. 层析( chromatography ) : 按照在移动相和固定相 (可以是气体或液体)之间的分配比例将混合成分分开的技术。 9. 离子交换层析( ion-exchange column ):使用带有固定的带电基团的聚合树脂或凝胶层析柱。一种用离子交换树脂作支持剂的层析技术。 10. 透析( dialysis ):利用蛋白质分子不能通过半透膜的性质,使蛋白质和其他小分子物质如无机盐、单糖等分开的一种分离纯化技术。 11. 凝胶过滤层析(gel filtration chromatography , GPC:也叫做分子排阻层析/凝胶渗 透层析。一种利用带孔凝胶珠作基质,按照分子大小分离蛋白质或其它分子混合物的层析技 术。 12. 亲合层析( affinity chromatograph ):利用共价连接有特异配体的层析介质,分离蛋白质混合物中能特异结合配体的目的蛋白质或其它分子的层析技术。 13. 高压液相层析( HPLC):使用颗粒极细的介质,在高压下分离蛋白质或其他分子混合物的层析技术。 14. 凝胶电泳( gel electrophoresis ):以凝胶为介质,在电场作用下分离蛋白质或核酸的分离纯化技术。 15.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在去污剂十二烷基硫酸钠存在下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唄跟分子的大小有关,跟分子所带的电荷大小、多少无关。 16. 等电聚焦电泳( IEF):利用一种特殊的缓冲液(两性电解质)在聚丙烯酰胺凝胶制造一 个pH梯度,电泳时,每种蛋白质迁移到它的等电点( pI )处,即梯度中为某一pH时,就不再带有净的正或负电荷了。 17. 双向电泳(two-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 ):等电聚焦电泳和SDS-PAGE的组合,即在同一块胶上先进行等电聚焦电泳(按照pl )分离,然后再进行SDS-PAGE(按照分子大小分离)。经染色得到的电泳图是二维分布的蛋白质图。 18. Edman 降解( Edman degradation ):从多肽链游离的N 末端测定氨基酸残基的序列的过 程。N末端氨基酸残基被苯异硫氰酸酯(PITC)修饰,然后从多肽链上切下修饰的残基,再经 层析鉴定,余下的多肽链(少了一个残基)被回收再进行下一轮降解循环。 19. 同源蛋白质( homologous protein ):在不同生物体内行使相同或相似功能的蛋白质,例如血红蛋白。 20. 构型( configuration ) : 有机分子中各个原子特有的固定的空间排列。这种排列不经过共价键的断

化学名词解释(自己整理的)

1.盖斯俄国化学家1836年经过许多次实验,他总结出一条规律:在任何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热量,不论该反应是一步完成的还是分步进行的,其总热量变化是相同的,1860年以热的加和性守恒定律形式发表。这就是举世闻名的盖斯定律。盖斯定律是断定能量守恒的先驱,也是化学热力学的基础。我们常称盖斯是热化学的奠基人。 2.勒·夏特列/勒·夏特利埃(Le Chatelier,Henri Louis),法国化学家。对热学的研究很自然将他引导到热力学的领域中去,使他得以在1888年宣布了一条他因而遐迩闻名的定律,那就是至今仍称为的勒夏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或温度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3.阿伏加德罗(Ameldeo Avogadro,1776~1856)意大利物理学家、化学家。第一个认识到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 4.德米特里·门捷列夫,19世纪俄国化学家,他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就此发表了世界上第一份元素周期表。 5.1962年,巴特利特在研究无机氟化物时,发现强氧化性的六氟化铂可将O2氧化为O2+。由于O2到O2+的电离能(1165 kJ mol)与Xe到Xe的电离能相差不大(1170 kJ mol),因此他尝试用PtF6氧化Xe。结果反应得到了橙黄色的固体。巴特利特认为它是六氟合铂酸氙(Xe[PtF6])。这是第一个制得的稀有气体化合物。后期的实验证明该化合物化学式并非如此简单,包括XeFPtF6和XeFPt2F11。 6.吉尔伯特·路易斯(GilbertNewtonLewis,1875—1946年)美国化学家。1916年,路易斯和柯塞尔同时研究原子价的电子理论。柯塞尔主要研究电价键理论。路易斯主要研究共价键理论,该理论认为,两个(或多个)原子可以相互“共有”一对或多对电子,以便达成惰性气体原子的电子层结构,而形成共价键。路易斯提出的共价键的电子理论,基本上解释了共价键的饱和性,明确了共价键的特点。共价键理论和电价键理论的建立,使得十九世纪中叶开始应用的两元素间的短线(即表示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或称“化学亲和力”)开始有明确的物理意义。但还没解决共价键的本性问题。 7.鲍林(1901.2.28—1994.8.19)是著名的量子化学家鲍林对化学键本质的研究,引申出了广泛使用的杂化轨道概念。杂化轨道理论认为,在形成化学键的过程中,原子轨道自身回重新组合,形成杂化轨道,以获得最佳的成键效果。根据杂化轨道理论,饱和碳原子的四个价层电子轨道,即一个2S轨道和三个2P轨道喙线性组合成四个完全对等的sp3杂化轨道,量子力学计算显示这四个杂化轨道在空间上形成正四面体,从而成功的解释了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现代价键理论,VB法)鲍林于1932年首先提出了用以描述原子核对电子吸引能力的电负性概念,并且提出了定量衡量原子电负性的计算公式。 8.弗里德里希·洪特(Friedrich Hund,1896年2月4日—1997年3月31日),德国理论物理学家,在能量相等的轨道上,自旋平行的电子数目最多时,原子的能量最低。所以在能量相等的轨道上,电子尽可能自旋平行地多占不同的轨道。例如碳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按能量最低原理和泡利不相容原理,首先有2个电子排布到第一层的1s轨道中,另外2个电子填入第二层的2s轨道中,剩余2个电子排布在2个p轨道上,具有相同的自旋方向,而不是两个电子集中在一个p轨道,自旋方向相反。 9.分子轨道理论(MO理论)是处理双原子分子及多原子分子结构的一种有效的近似方法,是化学键理论的重要内容。它与价键理论不同,后者着重于用原子轨道的重组杂化成键来理解化学,而前者则注重于分子轨道的认知,即认为分子中的电子围绕整个分子运动。1932年,美国化学家慕利肯和德国化学家洪特提出了一种新的共价键理论——分子轨道理论(molecular orbital theory),即MO法。该理论注意了分子的整体性,因此较好地说明了多原子分子的结构。目前,该理论在现代共价键理论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高分子化学名词解释满分版

实用文档 文案大全高分子化学名词解释满分版 逐步聚合(Stepwise Polymerization) 线形缩聚(Linear Poly-codensation):在聚合反应过程中,如用2-2或2官能度体系的单体作原料,随着聚合度逐步增加,最后形成高高分子化合物(High Molecular Compound):所谓高分子化合物,分子的聚合反应。线型缩聚形成的聚合物为线形缩聚物,如涤纶、系指那些由众多原子或原子团主要以共价键结合而成的相对分子尼龙等。量在一万以 上的化合物。 体形缩聚 (Tri-dimensional Poly-condensation):参加反应的单体,单体(Monomer):合成聚合物所用的-低分子的原料。如聚氯反应中形成的大分子向三乙烯的单体为氯乙烯。至少 有一种单体含有两个以上的官能团。 重复单元(Repeating Unit):在聚合物的大分子链上重复出现的、组成相同的最小基本 单元。如聚氯乙烯的重复单元为。 单体单元(Monomer Unit):结构单元与原料相比,除了电子结构变化外,其原子种类 和各种原子的个数完全相同,这种结构单元 又称为单体单元。 结构单元(Structural Unit):单体在大分子链中形成的单元。聚氯乙烯的结构单元为氯 乙烯。 聚合度(DP、X n)(Degree of Polymerization) :衡量聚合物分子大小的指标。以重复单元数为基准,即聚合物大分子链上所含重复单元数目的平均值,以Xn表示;以结构单 元数为基准,即聚合物大分子链上所含结构单元数目的平均值,以表示。聚合物是由 一组不同聚合度和不同结构形态的同系物的混合物所组成,因此聚合度是一统计平均值,一般写成、。 聚合物分子量(Molecular Weight of Polymer):重复单元的分子量与重复单元数的乘积;或结构单元数与结构单元分子量的乘积。 数均分子量(Number-average Molecular Weight):聚合物中用不同分子量的分子数目平 均的统计平均分子量。,Ni :相应分子 所占的数量分数。 重均分子量(Weight-average Molecular Weight):聚合物中用不同分子量的分子重量平 均的统计平均分子量。,Wi :相应的 分子所占的重量分数。 粘均分子量(Viscosity-average Molecular Weight):用粘度法测得的聚合物的分子量。

大学有机化学复习重点总结(各种知识点,鉴别,命名)

有机化学复习总结 一.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1. 能够用系统命名法命名各种类型化合物: 包括烷烃,烯烃,炔烃,烯炔,脂环烃(单环脂环烃和多环置换脂环烃中的螺环烃和桥环烃),芳烃,醇,酚,醚,醛,酮,羧酸,羧酸衍生物(酰卤,酸酐,酯,酰胺),多官能团化合物(官能团优先顺序:-COOH >-SO3H >-COOR >-COX >-CN >-CHO >>C =O >-OH(醇)>-OH(酚)>-SH >-NH2>-OR >C =C >-C ≡C ->(-R >-X >-NO2),并能够判断出Z/E 构型和R/S 构型。 2. 根据化合物的系统命名,写出相应的结构式或立体结构式(伞形式,锯架式,纽曼投影式,Fischer 投影式)。 立体结构的表示方法: 1)伞形式:C COOH OH H 3C H 2)锯架式:CH 3 OH H H OH C 2H 5 3) 纽曼投影式: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4)菲舍尔投影式:COOH CH 3 OH H 5)构象(conformation) (1) 乙烷构象:最稳定构象是交叉式,最不稳定构象是重叠式。 (2) 正丁烷构象:最稳定构象是对位交叉式,最不稳定构象是全重叠式。 (3) 环己烷构象:最稳定构象是椅式构象。一取代环己烷最稳定构象是e 取代的椅 式构象。多取代环己烷最稳定构象是e 取代最多或大基团处于e 键上的椅式构象。

立体结构的标记方法 1.Z/E标记法:在表示烯烃的构型时,如果在次序规则中两个优先的基团在同一 侧,为Z构型,在相反侧,为E构型。 CH3 C C H Cl C2H5 CH3 C C H C2H5 Cl (Z)-3-氯-2-戊烯(E)-3-氯-2-戊烯 2、顺/反标记法:在标记烯烃和脂环烃的构型时,如果两个相同的基团在同一侧,则为顺式;在相反侧,则为反式。 CH3 C C H CH3 H CH3 C C H H CH3 顺-2-丁烯反-2-丁烯 CH3 H CH3 H CH3 H H CH3 顺-1,4-二甲基环己烷反-1,4-二甲基环己烷 3、R/S标记法:在标记手性分子时,先把与手性碳相连的四个基团按次序规则排序。然后将最不优先的基团放在远离观察者,再以次观察其它三个基团,如果优先顺序是顺时针,则为R构型,如果是逆时针,则为S构型。 C a d c b C a d b c R型S型 注:将伞状透视式与菲舍尔投影式互换的方法是:先按要求书写其透视式或投影式,然后分别标出其R/S构型,如果两者构型相同,则为同一化合物,否则为其对映体。

专升本生物化学名词解释答案(A4)

温医成教专升本《生物化学》思考题参考答案 名词解释: 1、蛋白质的变性——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使蛋白质的空间构象遭到破坏,导致其理化 性质改变和生物活性的丢失,称为蛋白质变性。(考过的年份:2008、2007 2、模体——在许多蛋白质分子中,可发现二个或三个具有二级结构的肽段,在空间上相 互接近,形成一个特殊的空间构象,被称为模体,是具有特殊功能的超二级结构。 3、蛋白质四级结构——蛋白质分子中各亚基的空间排布及亚基接触部位的布局和相互作用,称为蛋白质的四级结构。(考过的年份:2009、 4、结构域——分子量大的蛋白质三级结构常可分割成一个和数个球状或纤维状的区域, 且折叠得较为紧密,各行其功能,称为结构域。 5、蛋白质等电点——蛋白质以两性离子状态存在时介质的PH值称为该蛋白质的等电点,用PI表 示。(考过的年份:2013、2012、2011、2010、2006 氨基酸等电点——在某一pH条件下,氨基酸所带正负电荷相等,净电荷为零,此溶液的pH称为该氨基酸的等电点(pI)。 6、Tm值——Tm值就是DNA熔解温度,指把DNA的双螺旋结构降解一半时的温度。不同序列的DNA,Tm值不同。DNA中G-C含量越高,Tm值越高,成正比关系。(考过的年份:2013、 7、DNA变性——DNA变性是指在某些因素的作用下,维系DNA双螺旋的次级键断裂, 双螺旋DNA分子被解开成单链的过程。 8、核酸分子杂交(同66)——应用核酸分子的变性和复性的性质,使来源不同的DNA(或RNA)片段,按碱基互补关系形成杂交双链分子。 9、基因组——泛指一个有生命体、病毒或细胞器的全部遗传物质;在真核生物,基因组 是指一套染色体(单倍体)DNA。 10、酶原和酶原的激活——有些酶在细胞内合成或初分泌时只是酶的无活性前体,此前体 物质称为酶原。在一定条件下,无活性的酶原水解开一个或几个特定的肽键,致使构象发生改 变,表现出酶的活性的过程称酶原激活,其过程实质上是酶的活性中心暴露或形成的过程。 11、酶的活性中心——酶的活性中心是指酶分子结构中,能与底物结合,并使底物转化为 产物的具有特定空间结构的区域。(考过的年份:2012、2010 12、不可逆抑制作用——抑制剂通常以共价键与酶活性中心的必需基团相结合,使酶失活。 此种抑制作用叫不可逆抑制作用。 13、糖酵解——糖的无氧分解是指葡萄糖或糖原在无氧或缺氧情况下分解生成乳酸并生成 ATP的过程,这一过程与酵母中糖生醇发酵的过程相似,故又称为糖酵解。(考过的年份:2008 14、糖原——是动物体内糖的储存形式之一,是机体能迅速动用的能量储备。(考过的年 份:2009 15、血糖——指血液中的葡萄糖。正常血糖浓度:3.9~6.1mmol/L 16、糖的有氧氧化——指在机体氧供充足时,葡萄糖或糖原彻底氧化成H2O和CO2,并 释放出能量的过程。是机体主要供能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