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袭人与王夫人_凤姐关系看其性格特征

从袭人与王夫人_凤姐关系看其性格特征
从袭人与王夫人_凤姐关系看其性格特征

花袭人是《红楼梦》塑造的一个性格鲜明而又复杂的不朽典型。自有红学以来,评论者的笔触总是或多或少地要涉及这个人物,对她的看法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袭人作为现实生活中的人,既是个体的,又是社会的。“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因此,本文通过对袭人与王夫人、凤姐所处的关系加以考察,力图从这样一个更为广阔的视角上去寻找曹雪芹笔下那个客观的花袭人的性格特征。

一、袭人与王夫人的关系

自《红楼梦》问世以来,在大部分的评红文章中,袭人总是人们指责、嘲笑的对象,不少学者认为她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忠实奴才”,同时认为正是由于袭人向王夫人的“进谗”,才使晴雯受冤而惨死,四儿、芳官被逐,宝黛爱情被扼杀。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究其根本,还是围绕袭人和王夫人的关系问题而展开的。那么如何客观、全面地来分析和评价袭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怎样正确地看待袭人和王夫人的关系。

王夫人对袭人来说是一种利用关系。《红楼梦》第34回写到,宝玉挨打之后,王夫人来看宝玉,方要走时,忙又叫住袭人,想起一句话要问她。也就是这突然想起的一句问话,成为袭人和王夫人形成日后关系的一个契机,也是袭人命运发生重大变化的转折点。文中用细致委婉深曲的笔墨描写了王夫人和袭人的谈话。

王夫人通过这次谈话对袭人有了全新的认识。过去,袭人在王夫人的眼里只是一个“不过是在宝玉身上留心,或是诸人跟前和气——这些小意思好”(第34回);而现在却对她大加称赏,认为她是一个懂大道理,有心胸,又细心,做事周全的真正好孩子。王夫人是贾政的正配夫人,她的亲生女儿元春是当今皇帝的宠妃,她的长子贾珠不幸早亡,次子宝玉就成了她将来的全部指望。可是宝玉却是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周岁时,贾政想试他将来的志向,摆了很多东西让他抓,他伸手只抓些脂粉钗环,政老爷便认为他将来是酒色之徒,因此不甚爱惜。王夫人心中对此充满了忧虑。随着宝玉年岁的增长,这份忧虑也与日俱增,特别是发生了金钏之事后。她不是不想管宝玉,而是担心“要管紧了他,倘或再有个好歹儿,或是老太太气着,那时上下不安,倒不好”。严格地说,她想管,但却无从下手。袭人今天却对王夫人说道:“那一日、那一时、我不劝二爷?只是再劝不醒。偏偏那些人又肯亲近他,也怨不得他这样。”袭人的一番话使王夫人茅塞顿开,觉得这一席话有道理,使她在怎样管束宝玉的问题上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于是她转变了管教宝玉的方法,她开始把目光从宝玉转移到了宝玉身边的丫环身上。然而,王夫人不可能时时在宝玉身边,她需要在丫鬟中选择自己的耳目。于是王夫人对袭人又是利诱,又是许诺:“我索性就

从袭人与王夫人、凤姐关系

看其性格特征

赵静娴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 传媒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1)

摘 要:文章通过对袭人与王夫人、凤姐所处的关系加以考察,发掘袭人这个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把袭人放在这样一个更为广阔的视角上去研究,可能会对这个人物的认识更为清晰。

关键词:红楼梦;袭人;性格

中图分类号:I207.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179 (2009) 03-0019-04

收稿日期:2009-06-21

作者简介:赵静娴(1972-),新疆乌鲁木齐人,乌鲁木齐职业大学传媒学院讲师,文学硕士,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把他交给你了,好歹留点心儿,别叫他糟蹋了身子才好。自然不辜负你。”王夫人为了自己的宝贝儿子,更是为了她自己的将来,选择了袭人作为监视宝玉的眼线。

袭人面对王夫人的软硬兼施,最后还是投靠了王夫人。因此有些学者们认为袭人“只不过是一个驯服的奴才,一个枉自温柔和顺的奴才。”我们不能只从事情结果来对一个人物下最后的结论。先让我们从袭人投靠王夫人的原因入手。袭人为什么要投靠王夫人?细致分析原因有四点:

(一)袭人惧怕王夫人

王夫人是主子,她是奴才。在奴才中有敢于直面主子的奴才,像晴雯、鸳鸯之类。但结果怎样呢?勇敢的晴雯自始至终表现着被压迫者的反抗,结果遭到封建统治者的残酷迫害。刚烈果敢的鸳鸯,为了摆脱主子的淫威,最后只有以死来反抗。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里,奴才是没有自主权的,奴才的命运都掌握在主子的手中,你只有对主子唯命是从,否则将会粉身碎骨。袭人在这一点上看得很清楚。袭人是一个很现实的人,她不会轻易断送自己的生命。为了保全自己,对王夫人只有俯首帖耳。

(二)投靠王夫人与袭人的性格有关系

袭人的性格是温柔和顺的。在和宝玉初试云雨情中,袭人表现出的是半推半就,又以“贾母曾将他给了宝玉,也无可推托的”为理由,和宝玉温存了一番。因此她也不会有违于王夫人。

(三)投靠王夫人是为了实现她做宝二姨娘的梦想

袭人想成为宝二姨娘的愿望,是封建社会很多丫鬟普遍的心态。妾毕竟相当于半个主子,何况宝玉又是风流倜傥的年轻公子,成为怡红院众多女子所爱慕的对象,如:晴雯、麝月、秋纹、小红等都有此想法。王夫人是宝玉的亲生母亲,出身显贵家族,在贾府中又居于掌权地位,她的话在贾府中是有份量的。袭人能靠近这样一位有权夫人,就意味着自己梦想的将要实现,袭人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

(四)投靠王夫人是袭人忌妒心理的反映

袭人对宝玉是有感情的,宝玉是一位体贴多情的翩翩公子,袭人是温柔和顺的妙龄女子,同处在怡红院中,朝夕相处,袭人对宝玉产生爱慕之情是很自然的。而在怡红院中,又有众多的年轻美貌的女子围绕在宝玉身边,这不能不使袭人产生忌妒之情。第77回写道,宝玉把晴雯比作海棠,袭人不由醋意大发,因说道:“真真的这话越发说上我的气来了!那晴雯是个什么东西?就费这样心思,比出这些正经人来!还有一说:他总好,也越不过我的次序去。就是这海棠,也该先来比我,也还轮不到他。”作为一名女性,袭人对一名同性产生忌妒之意时,她已丧失了理智的控制,什么事她都能做出,什么话都能说出。她连一个快要死的人都不放过,还会放过谁呢?因此,袭人的这份妒意,使她会想到利用王夫人来铲除自己的威胁力量。另外,晴雯、芳官、四儿被王夫人驱逐的原因,宝玉对袭人作了充分的分析:

按照宝玉的推理,芳官、晴雯、四儿被逐不是因为她们得罪了谁,而是因为他人的嫉妒。宝玉怀疑到了袭人,因为王夫人连他们私自的玩笑话都知道,又没外人走风,这个人应该是和宝玉关系最近的人,在怡红院中和宝玉关系最近的人应该是袭人。而且,人人的不是,王夫人都知道,单没有挑出袭人、麝月和秋纹来?是她们三人没有过错吗?不是,袭人和宝玉初试云雨情,这可以说是最大的不是,但王夫人却并不知晓。宝玉不也曾经为麝月篦过头吗?王夫人也没有提起。而麝月和秋雯恰又是袭人陶冶教育出来的。从这些事实中可进一步断定进谗言之人应该是袭人无疑。袭人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取得王夫人的好感,博得王夫人的信赖,完成王夫人交给她的使命。另一方面,就是借王夫人之手铲除宝玉喜欢的女性,剪除自己的竞争对手,以巩固自己的地位。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看出袭人投靠王夫人是由于她懦弱温顺的性格、妒忌的人性弱点和自私自利的思想。由此看来,袭人算不上是一个人品较好的人,袭人在王夫人的利诱之下一步步走向了邪路。在这一点上,袭人跟“宁可站着生,不可跪着死”的鸳鸯,芳官尚小,过于伶俐些,未免倚强压倒了人,惹人厌。四儿是我误了他:还是那年我和

你拌嘴的那日起,叫上来做细活的,众人见我

待她好,未免夺了地位,也是有的,故有今日。只是晴雯,也是和你们一样从小儿在老太太屋

里过来的,虽生得比人强些,也没有什么妨碍

着谁的去处;就只是他的性情爽利,口角锋芒,竟也没见他得罪了哪一个!——可是你说的,

想是他过于生的好了,反被这个好带累了。(第77回)

与不计成败得失,敢于反抗到底的晴雯相比,的确逊色远矣。我们对作者把她安排在又副册且在晴雯之后,也就不足为奇了。但她也不是一个“双手沾满了无辜女奴们的鲜血”的大恶人。因为袭人毕竟是一个小丫鬟,她的身份就是服侍主子,对主子的安排她只有服从。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她想抗争也是抗争不过主子的。要想使袭人成为一个挺身而出,誓死反抗的英雄花袭人,未免对她的要求太高了。“双手沾满了无辜女奴们的鲜血”的真正刽子手应该是王夫人之流,表面仁慈,内心极其阴险狠毒。因为他们是事情的真正策划者和执行者。袭人最终也不是一个在主子庇护下的幸运儿,她也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是封建社会千千万万受压迫的女性之一。

二、袭人与凤姐的关系

有些评论者们从符合人性的角度来评判花袭人,把她看成是“心地善良”的好女孩,封建社会的贤人。很少有涉及她在为人处事方面的能力。本文不从正面来论述袭人在这方面的表现,而是透过袭人和凤姐的关系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袭人这方面的能力。

袭人除了成为王夫人的心腹外,还得到了当权人物凤姐的格外关照。凤姐是一个极其聪明能干的人,让她看上眼的人不多,而袭人却是例外。从中不难看出袭人在众丫鬟中的佼佼者地位。

书中直接描写袭人和凤姐的情节,着墨最多最细的是第51回,袭人这次回家奉王夫人之命,凤姐对此做了精心的安排。凤姐吩咐周瑞家的:“再将跟着出门的媳妇传一个,你们两个人,再带两个小丫头子,跟了袭人去。分头派四个有年纪的跟车。要一辆大车,你们带着坐;一辆小车,给丫头们坐。”另外,等袭人穿戴好了,还要亲自带来让她瞧。凤姐看了又嫌袭人穿得太素,便将自己的一件大毛衣服拿来给袭人。又命平儿把那件石青刻丝八团天马皮褂子拿出来和一个玉色绸里的哆罗呢包袱包了一件雪褂子给了袭人。最后嘱咐袭人:“你妈要好了就罢;要不中用了,只得住下,打发人来回我,我再另打发人给你送铺盖去。可别使他们的铺盖和梳头的家伙。”袭人这次回家是兴师动众的,安排的礼数完全是姨娘的待遇。特别是凤姐亲自出面,细致部署,不惜自己破费。

从这一小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凤姐对袭人的关照。作为一个主子,风姐能这样主动关心一个丫头,这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是很难得的。究其原因有三:(一)与王夫人有关

凤姐来自“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的王家。王夫人是她的亲姑母,王夫人准备把袭人定为姨娘的想法已经告诉了凤姐,并且使袭人已经享受到了姨娘的待遇,每月从自己的银两中扣除二两银子来给袭人,这一切凤姐都很清楚。凤姐又和宝玉有极好的姐弟关系,为宝玉,凤姐也得对袭人另眼相看。

(二)与袭人现在的身份地位有关

袭人以前也曾回过家,书中只是用寥寥数语写袭人的母亲接袭人回家去了。那时的袭人只是一个普通的丫头,而现在袭人已被王夫人内定为宝二姨娘,就不能随随便便了。贾府是一个身世显赫的官宦之家,为了贾府的体面,也要把袭人打扮得雍容华贵,以显示贾府的大家风范,同时也向花家暗示袭人在贾府的身份。

(三)与袭人在贾府的声望有关

袭人在贾府属于上等丫鬟,她在贾府的口碑颇好。薛姨妈曾夸赞道:“那孩子模样儿不用说,只是他那行事儿的大方,见人说话儿的和气,里头带着刚硬要强,倒实在难得的。”王夫人说:“你们不知道那孩子的好处?比我的宝玉还强十倍呢!宝玉果然有造化,能够得他长长远远的服侍一辈子,也就罢了!”在贾府,很多人都对袭人评价很高。

我们从中可以看出袭人和凤姐的关系相处得非常融洽,没有那么多的刀光血影。凤姐对袭人非常赏识而且照顾有加。这当然与她成为王夫人的心腹有直接关系,但更重要的在于袭人自己。因为她赢得了主子们的一致好评。在贾府这样一个险象环生、稍微不慎就有可能送命的可怕环境里,袭人需要与不同身份、不同年龄、不同利益关系的人相处,袭人能如鱼得水,赢得众人的口碑,特别是得到了凤姐这样挑剔的人的看重,是和自己全心全意为主子服侍的辛劳分不开的。

我们透过袭人与王夫人、凤姐的关系,可以说袭人自和王夫人谈话后,她的命运发生了很大变化,这段时间是她人生最为辉煌的时候,也是她最为得意的时候,因为她得到了贾府两个当权人物——王夫人和凤姐的保护和关照。特别是有了王夫人这个后盾,使袭人在平时受到了很多格外的照顾,还使她能够享受到姨娘的待遇。这与她成熟的处事能力

和对主子的忠心耿耿有关。然而,袭人依赖主子暂时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可是,她也由一个心地纯良的少女变成了一个不顾姐妹情谊的人,乃至最后也成了一个悲剧性的人物。

我们把袭人放在与王夫人、凤姐所处的微妙关系中加以考察,就是想为揭示袭人的真实面目打开一扇新的窗户。参考文献:

[1]王朝闻.论凤姐(上、下卷)[M].成都:四川人民

出版社出版,1984.

[2]王昆仑.红楼梦人物论[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2.[3]樊树清,刘毅和.奴性十足的“哈巴尔”——评花袭人

[J].南开大学学报(哲社版).1974 (1).[4]秦恒骥.奴才——花袭人[J].江苏文艺1975 (3).[5]汪清林业局立新贮木场工人“评红”小组.斥“西洋花

点子哈巴尔”[J].理论学习,1975年(1-2期).[6]金实秋.倘有取舍 即非全人——对袭人评论的异议

[J].北方论丛,1980年(4).

[7]张德学.奴性虽多 还是奴隶——对“袭人是奴才”观

点的异议[J].济宁师专学报,1983(2).

On the Character Traits of Xiren, Madam WANG, and Sister Feng from

between their Relations

ZHAO Jing-xian

(Media College, Urumqi Vocational University, Urumqi, Xinjiang 830001)

Abstract: The thesis intends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 trait of Xiren, a maid in the famous novel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by investigating the relations of three characters in the novel---Xiren, Madam WANG, and Sister Feng. The exploration of this kind, i.e. putting Xiren in a broader view to investigate, will make her character trait more clearly recognized.

Key words: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Xiren; character

[8]李大星.花气袭人知昼暖——谈谈<红楼梦>里的花袭

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83(4).

[9]成倬.试论花袭人,兰州大学学报[J].社会科学版),

1984(2).

[10]林文山.枉自温柔和顺——论袭人[J].红楼梦学刊,

1984(4).

[11]吴颖.论袭人性格[J].红楼梦学刊,1985(1).[12]徐子余.花袭人新论.红楼梦学刊,1992 (1).[13]刘静.浅析花袭人性格的复杂性[J].经济新闻导报,

(哈尔滨),1994年8月30日第4版.

[14]范洵.论花袭人的性格[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1995

(1).

[15]曹金钟.袭人简论[J].求是学刊,1996 (3).[16]白盾.“贤袭卿”与“大观园中的女特务”——论两

种版本两个花袭人[J].济宁师专学报,1998 (2).[17]薛瑞生.洛浦空归泪有痕——论花袭人[J].红楼梦谫

论[M].西安:太白文艺五频庄,1998.

[18]胥惠民

.论<红楼梦>人物研究三题[J].乌鲁木齐

教育学院学报,1989 (2).

[19]李树泓.袭人在<红楼梦>的情节结构中的作用[J].

贵州社会科学(社会科学版),1991 (4).

[20]肖佳文.袭人平儿及其他[J].济宁师专学报,1983 (1).

傅雷翻译风格分析

傅雷讲稿 一.神似说 傅雷先生有一句座右铭: “重神似而不重形似。译文必须为纯粹之中文” 重神似不重形似也是他翻译思想中的核心部分" 傅雷曾指出:译书的标准应该是这样,假设原作者是精通中国语文的,译本就是他使用中文完成的创作。傅雷还提倡,再创造的译文必须为纯粹之中文,无生硬拗口之病。 但当时新文化所推崇的白话文仍处于有待完善的阶段,跟外国语文,在丰富变化上面差得太远,只能达意,不能传情不足以表达原文的内容和形式"为了再现原作生动的内容!时空的差异和语境的不同,傅雷认为,非杂揉各地方言不可,不妨使用旧小说套语和文言关键在于如何调和,使风格不致破碎。傅雷创造性地采取了在白话文中加入方言、行话、文言和旧小说套语等办法来转达原文的风格和神韵,使之水乳交融,语言流畅。 傅雷的神似说的内涵,是以美学理论和艺术哲学原理作指导,在大量优秀的翻译实践的基础上,博采众长,集众家神似说之大成,神似说也成为中国翻译思想史上继信达雅说之后的又一伟大理论。 傅雷先生的神似翻译理论,不仅继承和发展了求信本质,同时也是创新。有人说神似理论超越并颠覆了中国传统翻译界遵循的求信理念,更加客观地给出了翻译现象的本质,理论意义重大"第一,神似翻译理论是中国翻译标准观念的质的飞跃,是对求信观念的颠覆和超越。”“信”指意义不背原文,即是译文要准确,不歪曲,不遗漏,也不要随意增减意思。神似说提倡在尊重译本与原作的背景差异前提下,放弃了对原文翻译绝对遵从,在翻译时要做到“得其精而忘粗”在其内而忘外就使中国的翻译标准观出现从案本到求信之间的明显转变,颠覆和超越了主导中国翻译界的求信观念。 二.傅译风格的主要特点行文流畅,用词丰富,色彩变化 1.行文流畅 傅雷在《翻译经验点滴》中说:琢磨文字的那部分工作尤其使我长年感到 苦闷"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西方人的距离多么远"他们喜欢抽象,长于分析; 我们喜欢具体,长于综合"要不在精神上彻底融化,光是硬生生的照字面搬 过来,不但原文完全丧失了美感,连意义都晦涩难解,叫读者莫名其妙"这 不过是求其达意,还没有谈到风格呢"原文的风格不论怎么样,总是统一的, 完整的;译文当然不能支离破碎" 东西方文字之间无论是在句法,构词,修辞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距,翻 译旨在用本国的文字表达外国译者的意思,但是决不是将外国文字生硬 地转化为本国文字那样简单"译者要打破原文的结构,语法,句法,修辞等 等,先取其意,然后按照中文的表达习惯,在符合原文风格的前提下,用流畅

傅雷简介

论傅雷的翻译观 一、“神似”说翻译论的提出背景 傅雷在翻译领域里成就卓著,支撑他整个翻译思想的却是他的“神似”说翻译论,该翻译论是傅雷翻译观的核心,因此,弄清楚傅雷翻译论的提出背景,对于了解傅雷的翻译观具有重要有意义。 傅雷“神似”说翻译论的提出,首先应是建立在他具和谐美特质的文艺思想上的。傅雷具和谐之美文艺思想的 特质,主要表现在对美与善的和谐统一、内在与外在的平衡发展、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的追求上。而傅雷“神似”说翻译论的提出时间要比傅雷文艺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时间晚的多。傅雷翻译论是于1957年5月份发表在《文艺报》上的《翻译经验点滴》的文中提出的,在傅雷提出此论之前正是傅雷文艺思想形成、发展的时期, 傅雷“神似说”翻译论的实质乃是“形似与神似”的和谐统一,这恰是傅雷文艺思想和谐美特质的体现。但傅 雷文艺思想由形成到发展成熟的时期,也是傅雷翻译思想由不成熟到他翻译思想的核心确立的时期,也就是说,傅雷文艺思想的形成、发展与傅雷翻译论的形成、发展几乎是同步的。联想到傅雷为学讲“通”的特点,以及 傅雷在诸多艺术领域里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的表现和主张,很难让人怀疑傅雷具和谐美特质的文艺思想即是傅 雷“神似说”翻译论提出的大背景。其次,傅雷翻译论提出的美术背景。还在傅雷正式提出“神似”说翻译论前,傅雷就有关于绘画方面的形与神关系的论述,在绘画方面傅雷十分强调神似,他将黄宾虹视为实践绘画 “神似”说的杰出代表。关于形与神的关系,傅雷这样写道:“山水乃图自然之性,非剽窃其形。画不写万物 之貌,乃传其内涵之神。”、“取貌遗神,心劳日拙,尚得为艺术乎?”[2](P551)、“神似方为艺术,貌似徒具形骸”。[3](P501)由此可见,傅雷已在绘画领域里率先提出了他的“神似”说,即他主张作画不能重“形似”轻“神似”,实际上傅雷是为了平衡以往画论重“形”轻“神”的偏颇,才提倡重“神似”不重“形似”的,只不过 这种纠偏有些过了,其实质乃是强调为画要做到“形似与神似”的和谐统一。此后,傅雷将他在绘画领域里的“重神似不重形似”的艺术主张贯通在翻译领域,如他说“以效果而论,翻译应当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 似而在神似。”[2](P215),从而使他的翻译达到了艺术化的效果,这是傅雷“神似”说翻译论提出的美术背景的确证。傅雷为使他的翻译具有原作的原汁原味,不断地摸索尝试达致最佳翻译效果的路径,终于在翻译实践中将 他的和谐主义审美观和绘画领域里的“神似”说联系了起来,提出了他独具特色的“神似”说翻译论,他认为 持此翻译理念可以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使翻译既不会“过”也不会“不及”。 二、“神似”说翻译论的实质——形似与神似的和谐统一 傅雷在《巴尔扎克<高老头>重译本序》里开篇点题:“以效果而论,翻译应当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似而 在神似”,全文几乎都在以“神似说”这个中心展开论述,十多年后,傅雷又在1963年1月6日致罗新璋的信中说:“愚对译事看法实甚简单:重神似而不重形似”,可见傅雷对他的“神似”说翻译论从未动摇过。著名 翻译家罗新璋先生说“神似神韵之说,在二三十年代翻译论战时,不是没有人提过,但是这样宣言式的以传神 标榜,在我国翻译界似乎还是第一次。更重要的是傅雷以其大量优秀译作,实践自己的翻译观点,取得了令人 注目的成就,在读者中具有较大影响力。”[1](P193)而且傅雷提出“神似”说翻译论除了有上文所提的背景之外,在他的翻译实践中似乎有他不得不追求“重神似不重形似”的理由,他说:“要求传神达意,铢两悉称,自非 死抓字典,按照原文句法拼凑堆砌所能济事。”[2](P215)、“东方人与西方人之思想方式有基本分歧,我人重综合,重归纳,重暗示,重含蓄;西方人则重分析,细微曲折,挖掘唯恐不尽,描写唯恐不周;此两种mentalite(精神——引者按)殊难彼此融洽交流”。[2](P718)由于两国文字词类与句法结构、文法与习惯、修辞格律与俗语等语言上的诸多不同以及东西方人思维方式的巨大差异,在傅雷看来,要传达出原作的神韵来,绝非拼凑出原文句 法所能济事,因此,傅雷主张,翻译只能是“重神似不重形似”。关于翻译,傅雷屡屡提起“神似”、“形似”,而傅雷所指的“神似”与“形似”的内涵又是什么呢?我们可以据傅雷有关翻译的著文并结合他的译文 去分析,不难知道,他所指的“神似”包括两个层面的意思:其一是指追求传达出原作字里行间的涵义和意趣;其二是指追求透出贯穿原作的神韵和风格。而他所谓的“形似”则是指译者在翻译时,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文的 形式,如保留原文的体裁、句法构造、文法和修辞格律等。自傅雷“神似说”翻译论提出以来,翻译界争议很大,褒贬不一,争议的焦点即是傅雷“神似”说翻译论的实质问题。有的译者说傅雷“神似说”翻译论太过

傅雷家书名著导读及答案

名著阅读《傅雷家书》练习 人物性格特点: ,对亲人(主要是儿子 )无私的热爱,有良知,为人坦荡,禀性刚毅 傅雷:严谨、认真、一丝不 苟 傅雷夫人:因材施教,教育思想非常成功 傅聪:刻苦用功,先做人、后成“家”,生活有条有理,严谨,热爱音乐 傅敏:正直,善良,勤勤恳 恳 《傅雷家书》概要: 《傅雷家书》是将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 傅雷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集子, 摘编了傅雷先生 1954年至1966年5月的186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 字里行间, 充 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 感。 傅雷说,他给儿子写的信有好几种作用: 一、讨论艺术; 二、激发青年人的感想 ; 三、训练傅聪的文笔和思想 ; 四、做一面忠实的“镜子” 。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 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才俱备,人 格卓 越的艺术家”。 2、阅读感受:《傅雷家书》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艺术学徒 修养读物”;更是既平凡又典型的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深刻写照。这些家书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 的爱,是父子的真情流露,再加上傅雷深厚的文字功底和艺术修养,这些文字生动优美,读起来感人至深。 读者能从中学到不少做人的道理,提高自己的修养。 3、书中名言: ①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 ②得失成败尽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尽所能,无愧于心。 ③自己责备自己而没有行动表现,我是最不赞成的。 ④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你也不会落伍。 4、一句话书评:苦心孤诣的教子篇 5、填空: (1)、傅雷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评论家翻译的作品达34部。他从20世纪30年代起就致力于法国文学的译介工作。 ( 2).傅雷翻译过巴尔扎特的有15部,其中有《人间喜剧》、《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等;罗曼·罗 兰4种,其中有《约翰·克利斯朵夫》及三部名人传《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牛顿的《英国绘画》等书。60年代初,傅雷因在翻译巴尔扎克作品方面的卓越贡献,被法国巴尔扎克研究会吸收 为会员。他的全部译作,现经家属编定,交由安徽人民出版社编成《傅雷译文集》,从 1981年起分15卷出 版,现已出齐。 (3)、《傅雷家书》凝聚着对 祖国 、对儿子 深厚的爱。 (4).傅雷的两个儿子是:长子傅聪,次子傅敏。 (5).傅雷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 的问题。 (6).傅雷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 ,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 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 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 7).傅雷对儿子进行了有益的指导,对日常生活中如何劳逸结合,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都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 (8).傅雷是一个严厉、尽责的父亲,他翻译了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 , 6.习题: (1)傅雷怎样教导儿子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 ①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 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 "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 ②对儿子的生活,傅雷也进行了有益的引导,对日常生活中如何劳逸结合,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都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 (2)我们对父母的养育之恩,当感恩图报;同时也希望父母对我们的教育能讲究方式方法。请你从初中语 文课本中选一部有关子女教育方面的名著向父母推荐,并说明推荐理由。 (推荐理由写在方格内,不超过 60 字)(3分) 推荐的名著:《 》 推荐理由: 答案: 示例:《傅雷家书》(1分) 这本书作者通过书信的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悉心的指导,像良

傅雷的翻译理论

傅雷的翻译理论 1.选材的标准 傅雷在选择原文时,首先考虑的是选择具有时代精神,符合社会发展趋势及读者需要的作品。 2.理解、表达与读者 傅雷认为,要忠实读者必须忠实于原著。如何做到忠实原作主要应做到两点:第一,理解要“化为我有”。傅雷认为,首先要事先熟读原著,不厌其烦,尤为要著。任何作品,不精读四、五遍决不动笔,是为译事基本法门。要求将原作(连同思想、感情、气氛、情调等等)化为我有,方能谈到译。第二,表达要“传神达意”。傅雷曾说过:“领悟为一事,用中文表达为又一事”。如何做到“传神达意”应该做到以下三点:(1)进行中文写作。傅雷曾说过:“理想的译文仿佛是原作者的中文写作。那么原文的意义与精神,译文的流畅与完整,都可以兼筹并顾,不至于再有以辞害意,或以意害辞的弊病了。”(2)务必反复修

改。傅雷以“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为座右铭,以极其严肃的态度从事文学翻译。他认为,“翻译工作要做得好,必须一改再改三改四改,文字工作总难一劳永逸,完美无疵”。(3)重视译文其它附件部分,诸如索引、后记、注解和译文序等对于“传神达意”不可忽视的辅助作用,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的内容和形式。 3.美学观——“神”与“形”的和谐 (1)“重神似不重形似”。“翻译应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采用移花接木的方式,将中国古典美学运用于翻译理论,借助绘画和诗文领域里的“形神论”来探讨文学翻译的艺术问题。傅雷说过:“要求传神达意,铢两悉称,自非死抓住字典,按照原文句法拼凑堆砌所能济事。”“意在强调神似,不是说可以置形式不顾,更不是主张不要形式。”“神”依附于“形”,而“形”是“神”的外壳,“形”与“神”是一个

《傅雷家书》专题复习(含答案)

十一、《傅雷家书》苦心孤诣的教子篇 一、《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等的家信摘编,该书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是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因此傅雷夫妇也成为是中国父母的典范。 二、作者:傅雷,字怒安,号怒庵。翻译家,文艺评论家 傅雷翻译的作品,共30余种,主要为法国文学作品。其中巴尔扎克占15种:有《高老头》《亚尔培·萨伐龙》《欧也妮·葛朗台》《贝姨》《邦斯舅舅》《夏倍上校》《奥诺丽纳》《禁治产》《于絮尔·弥罗埃》《赛查·皮罗多盛衰记》《搅水女人》《都尔的本堂神父》《比哀兰德》《幻灭》《猫儿打球记》(译文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抄)。罗曼·罗兰4种:即《约翰·克利斯朵夫》及三名人传《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服尔德(现通译伏尔泰)4种:《老实人》《天真汉》《如此世界》《查第格》。梅里美2种:《嘉尔曼》《高龙巴》。莫罗阿3种:《服尔德传》《人生五大问题》《恋爱与牺牲》。此外还译有苏卜的《夏洛外传》,杜哈曼的《文明》,丹纳的《艺术哲学》,英国罗素的《幸福之路》和牛顿的《英国绘画》等书。 三、人物性格特点: 傅雷: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对亲人(主要是儿子)无私的热爱,有良知,为人坦荡,禀性刚毅 傅雷夫人:因材施教,教育思想非常成功 傅聪:刻苦用功,先做人、后成“家”,生活有条有理,严谨,热爱音乐 傅敏:正直,善良,勤勤恳恳 四、《傅雷家书》概要: 《傅雷家书》是将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集子,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5月的186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傅雷说,他给儿子写的信有好几种作用: (一)、讨论艺术;

《杨绛眼中的傅雷》阅读答案

在别人看来,傅雷是严肃且苛刻的一位人物,甚至于傅雷的一些好朋友,也会对傅雷的性格有所挑剔。然而杨绛夫妇却不是如此。他们把傅雷家朴素幽雅的客厅当做他们夜谈的最好场所。在她眼里,傅雷虽然严谨,却是一个很真诚且经常含笑的人。一般人只是看到了傅雷的表面,而杨绛夫妇与傅雷一家的交往让他们认识到一个真正的傅雷。傅雷不轻易笑,这也许与他一个人经常自闭在房间里翻译外文作品有关;然而一等到他笑起来,杨绛就觉得他好像在品尝他自己的笑一样,津津有味。杨绛说,傅雷的笑脸只给朋友看。曾经有一个人当众打趣过傅雷,那就是钱钟书。然而那次傅雷并未发火,反而还不好意思地笑了。的确,傅雷是十分严肃的,尤其对他的两个儿子更是如此。傅聪、傅敏小时候很顽皮不懂事,杨绛夫妇去了他们家后,他们就喜欢偷听客厅里的谈话。傅雷是极力反对孩子偷听大人谈话的。一次正好被傅雷逮个正着,傅聪和傅敏就惨了。厉声呵斥下,两个儿子显得很无辜。不可否认,傅雷对儿子的教育是相当严格的。傅雷年老的时候自己也说:“我对孩子们太严厉了,但是我们还是由父子的关系加深到好朋友的关系,这是值得庆幸的一件事。”傅雷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性情急躁是冲动下的不由自主,沉静下来又会自责,增添自己的苦痛。这是杨绛看到傅雷的真性情的另一面。在杨绛眼里,傅雷还是一位非常认真的人。杨绛曾专门写过一篇纪念傅雷的文章,对傅雷的性格为人有生动的描述。有一次杨绛翻译了一篇散文,傅雷称赞说译得好。而杨绛觉得自己的翻译并无过人之处,而且是一个很短的文章,就敷衍了傅雷一下说其实不怎么好。结果傅雷在忍耐了一分钟后却认真地发话了:“杨绛,你知道吗?我的称赞是不容易的。”这句话着实让杨绛吃了一惊:“我当时颇像顽童听到校长错误的称赞,既不敢笑,也不敢指出他的错误。可是我实在很感激他对一个刚试笔翻译的人如此认真看待。而且只有自己虚怀若谷,才会过高地估计别人。”杨绛事后才发现,傅雷是太认真看待一个初试笔翻译的人了,加上他的虚心,因此对别人的估计才会过高。在杨绛看来,傅雷的认真最主要还是体现在对待翻译的态度上。他时常同杨绛夫妇写信讨论翻译的问题。他对于自己的翻译作品,也是不停地修改,故他的译作一部胜过一部。他译的《贝多芬传》,十年后的译笔与初译有很多不同。傅雷不仅如此,还经常说他的译笔过于呆滞,向杨绛夫妇探讨如何使自己的译笔灵动起来。他虚心接受了杨绛夫妇的建议,熟读老舍的小说。傅雷在众人的眼里,仿佛就是一只“天外的仙鹤”,在他自己的艺术王国里自由翱翔,让人为之艳羡和景仰。他因钟爱艺术而看淡世俗,从而显得孤高,这显然是他的个性使然。他曾在家书中对傅聪说:“身外之名,只是社会上一般人所追求,惊叹;对个人本身的渺小与伟大都没有相干。孔子说的‘富贵于我如浮云’,现代的‘名’也属于精神上‘富贵’之列”。但傅雷经常在钱钟书和杨绛面前自比为“墙洞里的小老鼠”,坦诚自己并不是别人所谓的“孤傲的云间鹤”。傅雷的自比,让杨绛夫妇乍听之下觉得滑稽,一是“傅”的发音据傅雷的家乡话发为“虎”,并且傅雷在自己家里“严苛”,更有点儿像老虎,杨绎夫妇觉得叫“老虎”更加合适。傅雷自比“小老鼠”,让杨绛夫妇对傅雷有了更深刻的了解,透过这句重复了很多遍的自喻,他们发现傅雷其实是在诉说自己的真实心情。他让自己潜身书斋,安心做自己的翻译工作。而其实他心里知道书斋才是他安身的“洞穴”,因为他不善处世,知道自己不善在仕途上圆转周旋。(摘编自《那些翻译大师们》)(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傅雷是一个严肃的人,不苟言笑,经常一个人自闭在房间里翻译外文作品,只有在朋友当众打趣他时,傅雷才会不好意思地笑了。 B.傅雷逮到两个听大人说话的儿子,不管家里有没有客人就厉声呵斥,加以管教,意在表明傅雷对儿子的教育是相当严格的。 C.傅雷之所以对杨绛这样一个初试翻译的人会估计过高,是因为他不仅是一个非常认真的人,而且是虚怀若谷的人。 D.正因为傅雷对待学问非常认真,为人谦虚,所以当他认为自己的译笔呆滞时,就向杨绛夫妇讨教如何使自己的译笔灵动起来。 E.“富贵于我如浮云”一语出自《论语》“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傅雷引用此句是说自己不愿用不道义的手段获取名气。(2)

傅雷家书名著导读及答案

名著阅读《傅雷家书》练习 人物性格特点: 傅敏:正直,善良,勤勤恳恳 《傅雷家书》概要: 《傅雷家书》是将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集子, 摘编了傅雷先生5月的186 傅雷说,他给儿子写的信有好几种作用: 一、讨论艺术; 二、激发青年人的感想; 三、训练傅聪的文笔和思想; 四、做一面忠实的“镜子”。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 2、阅读感受:《傅雷家书》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更是既平凡又典型的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深刻写照。这些家书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是父子的真情流露,再加上傅雷深厚的文字功底和艺术修养,这些文字生动优美,读起来感人至深。读者能从中学到不少做人的道理,提高自己的修养。 3、书中名言: ①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 ②得失成败尽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尽所能,无愧于心。 ③自己责备自己而没有行动表现,我是最不赞成的。 ④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你也不会落伍。 4、一句话书评 5、填空: (1)、傅雷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评论家翻译的作品达 34 部。他从20世纪30年代起就致力于法国文学的译介工作。 (2).傅雷翻译过巴尔扎特的有15部,其中有《人间喜剧》、《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等;罗曼·罗兰4种,其中有《约翰·克利斯朵夫》及三部名人传《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牛顿的《英国绘画》等书。60年代初,傅雷因在翻译巴尔扎克作品方面的卓越贡献,被法国巴尔扎克研究会吸收为会员。他的全部译作,现经家属编定,交由安徽人民出版社编成《傅雷译文集》,从1981年起分15卷出版,现已出齐。

傅雷性格分析兼谈傅雷之死

傅雷性格分析兼谈傅雷之死 傅雷小传: 傅雷(1908.4.7—1966.9.3), 字怒安,号怒庵,上海市南汇县(现 南汇区)人,翻译家,文艺评论家。 20世纪60年代初,傅雷因在翻译 巴尔扎克作品方面的卓越贡献,被 法国巴尔扎克研究会吸收为会员。 他于20世纪20年代初曾在 上海天主教创办的徐汇公学读 书,因反迷信反宗教,言论激烈, 被学校开除。五卅运动时,他参 加在街头的讲演游行。北伐战争时他又参加大同大学附中学潮在国民党逮捕的威胁和恐吓之下,被寡母强迫避离乡下。1927年冬离沪赴法,在巴黎大学文科听课;同时专攻美术理论和艺术评论。1931年春访问意大利时,曾在罗马演讲过《国民军北伐与北洋军阀斗争的意义》,猛烈抨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留学期间游历瑞士、比利时、意大利等国。1931年秋回国后,傅雷致力于法国文学的翻译与介绍工作,译作丰富,行文流畅,文笔传神,翻译态度严谨。“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傅雷被定为右派,受到了造反派长达四天三夜的抄家。在1966年9月3日的夜晚,58岁的翻译大师傅雷因不堪忍受红卫兵的这种抄家、殴打、凌辱愤而与他的夫人

朱梅馥从一块浦东土布做成的被单上撕下两条长条,打圈,系在铁窗横框上离开了这个带给他们深重苦难的世界。"文革"结束后,傅雷被平反并且举行了追悼会。为了纪念傅雷,发扬和传播傅雷文化与精神,2008年2月,上海市南汇区周浦八一中学更名为上海市傅雷中学。

傅雷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他对法国的巴尔扎克、罗曼?罗兰等著名作家作品的翻译为我国外国文学作品在国内的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西方先进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他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然而他的命运却是相当坎坷。在他的这传奇一生中受到了无数次的打击:丧父、丧母、丧子、被错划为右派、长子傅聪奔走英国。但是在这些打击的来到之后,他仍然不放弃自己的理想,在自己的小书屋中翻译那些享誉世界的西方作家的作品。直到“文化大革命”的爆发,傅雷一家遭受到了长达四天三夜的大抄家,被抄出了那些所谓的“反革命罪证”,傅雷悲愤异常,实在无法再忍受这种侮辱,所以与夫人双双上吊自杀,以死亡向这个社会表达自己的愤慨,证明自己的清白。 他的事迹之所以能够让世人知晓并且引起广泛的关注,和一部奇书的出版密不可分,那就是享誉中外的《傅雷家书》。这部家书中收录的是傅雷寄给远在海外求学,生活的长子傅聪两百多封信件。其中包含了一个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意,对儿子成才的殷切期盼。在信中,傅雷不厌其烦地指出傅聪的存在的一些小毛病与坏习惯,大到登台演出,小到写信应该注意的问题他都提出了改正的建议。在这部家书中,还有着大量的傅雷的美学思想,对各种艺术的深刻的见解,并且不可忽视的是,这部书更是傅雷饱满的人格魅力的集中体现。 在这部父子互通信件的集合的《傅雷家书》中,首先我们看到的

傅雷翻译思想的生态翻译学诠释

2009年3月 第32卷第2期 外国语 J ou rna l of F oreign L anguages M arch2009 Vol.32No.2 文章编号:1004-5139(2009)02-0047-07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傅雷翻译思想的生态翻译学诠释 胡庚申 (清华大学外语系, 北京100084) 摘 要:傅雷是20世纪中国文学翻译史上一个具有特殊地位的伟大翻译家。国内翻译界对他已有不少研究,其中不乏洞见,但从翻译生态环境视角对其翻译思想的相关研究尚鲜见。鉴此,本文拟从一个与以往不同的视角———生态翻译学视角,对傅雷先生丰富多彩的翻译思想进行解读和探讨。文章认为,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来观察,傅雷翻译思想中体现了:(1)翻译生态的和谐统一;(2)翻译主体的“译者中心”;(3)翻译行为的“适应/选择”;(4)翻译过程的“汰弱留强”;(5)译者追求的“译有所为”;以及(6)译品生命的“适者长存”。作者期望本文的探讨能为傅雷翻译思想研究拓展一个新的视角。 关键词:傅雷翻译;生态翻译学;新视角 On Fu Lei’s Translation Philosophi e s:An Eco2transl a tological Perspective HU Gengshen (D ep a rt m en t o f Fo re i gn Language s,Tsi nghua U n i ve rsity,B e iji ng100084,C h i na) Abstract∶M r.Fu Lei is regarded as a great translat or of s pecial status in the hist 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in the20th century.Fr om a di m ensi on different fr om the p revi ous studies,this paper exp l ores Fu Lei’s res ourceful translati on phil os ophies in ter m s of Eco2translat ol ogy.The study shows that e mbodied in Fu Lei’s translati on activities are the foll owing ideas:(1)“har moni ous unity”of translati onal eco2syste m s;(2)“translat or2centredness”of translati on subjectivity;(3)translat ors’acti on of“adap tati on and selecti on”;(4)“selecti on thr ough eli m inati on”in translating;(5)translat ors’pursuance t o“doing things with translati ons”,and(6)“survival of the fittest”of translated texts,etc.It is hoped that the exp l orati on in this paper may hel p br oaden the visi on of studies on Fu Lei’s translati on phil os ophies. Key words∶Fu Lei’s translati on;Eco2translat ol ogy;ne w di m ensi on 傅雷先生是我国现代杰出文学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文艺评论家。他从1929年起,就开始致力于法国文学的翻译介绍工作(主要是法国文豪巴尔扎克和罗曼?罗兰的名著)。几十年来,一直奋发不辍,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使他的译作达34部之多,许多译作已近乎炉火纯青的境界;加之《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和《傅雷家书》等著作传世,在海内外赢得崇高的声誉。 一直以来,傅雷先生的翻译思想和翻译成就备受关注。国内翻译界对他已有不少研究,但大都限于语言学、文化学、文学等相关领域。鉴于本文作者近年来致力于生态翻译学研究,而从翻译生态视角对傅雷翻译思想的相关研究尚未见到,本文因此拟从一个与以往不同的视角———生态翻译学视角,对傅雷先生丰富多彩的翻译思想进行解读和探讨。 所谓生态翻译学①,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学 74 ①参见《上海翻译》2008年第2期第1-5页。另参见方梦之主编:《中国译学辞典》的“生态翻译学”词条,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傅雷家教的特点及启示_读_傅雷家书_

傅雷家教的特点及启示 ———读《傅雷家书》 ◎徐玲 傅雷是我国著名的文学艺术翻译家,为我们 留下了三十余部著名的翻译作品。 他更是以其独特的、严谨的家庭教育方式使子女走上成功的道路。这种家教既体现在傅聪和傅敏生活在傅雷身边时的日常生活中,也体现在傅聪出国后傅雷写给他的大量书信中。本文主要以这些家信为依据来探讨傅雷家庭教育的特点。 一、教育内容的全面性 傅雷对子女的教育体现在各个方面。傅雷既对他们进行生活、才智、性格和健康的教育,同时,在道德情操和个人修养方面也对他们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1.注重德育 傅雷始终教育子女要报效祖国,时刻不忘祖国,甚至在傅聪出国后也反复强调。他在1957年写给傅聪的信中说:“你如今每次登台都与国家面子有关:个人的荣辱得失事小,国家的荣辱得失事大。”①傅雷的家教并不停留在空洞的说教上,而是与国家的实事结合起来。他曾结合国内防洪抢险而牺牲许多人这件事,写信说傅聪是幸运的孩子,因此不要忘记了祖国千万同胞在自己的岗位上,为人类的幸福而做出的努力。傅雷经常提醒傅聪在成功和得意时也要如此,且强调要把爱国之心落实在行动中。他在1954年3月写给傅聪的信中就说“少年得志,更要想到‘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更要战战兢兢,不负国人对你的期望。你对政府的感激,只有用行动来表现才算是真正的感激。”②傅雷把这种德育渗透在家庭教育的各个方面并置于首要位置。 理论是实践的指南,傅雷在教育子女时,要求他们多看理论书籍,以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思想。他说:“毛选’中的〈实践论〉及〈矛盾论〉,可多看看,这是一切理论的根底。”③并把自己学习马列理论的体会告诉孩子,以期影响和带动傅聪和傅敏,使他们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 2.加强个人修养方面的教育 傅雷学识渊博,做人严谨,作为一名艺术家,他洁身自好,注重自身修养,同时也要求孩子做到这一点。“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沉浮,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④ 学会做人,是傅雷始终强调的一点,也是他对子女进行个人修养教育的核心。在1957年3月18日的信中,他说:“一切做人的道理,你心里无不明白……,希望你从今以后,一辈子记住这一点……。修养是整个的、全面的;不仅在于音乐,特别在于做人———不是狭义的做人,而是包括对世界、对政局的看法和态度。”⑤ 在对待朋友上,“不能马虎”,要抱着“宁天下人负我,毋我负天下人”的心态,少给人一些痛苦,多给人一些快乐。傅雷多次与傅聪谈论如何对待名利,认为身外之名,只是为社会上一般人所追求、惊叹,而对于个人本身的渺小与伟大都没有相干,因此他教育子女要抛开个人得失,“以追求学识、精神享乐为本,“得失成败尽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尽所能,无愧与心。”⑥“孔子说的‘富贵于我如浮云’,现代的‘名’也属于精神上‘富贵’之列。”⑦如何进行个人修养呢?博雷强调要经常自省,清理自己的思想,要深深地检讨自己的缺陷。而傅雷本人也是这样做的。在1954年9月4日写给傅 ?21?

傅雷家书整理

《傅雷家书》练习题 1.写第二封家书的目的是() A.提醒儿子加强学习 B.提醒儿子在取得成功是要保持谦卑,不惧孤独答案:B 2.傅雷的性格特点() A.大胆 B.调皮 C.刻苦 答案:C 3. 在《傅雷家书》中下列哪位与傅雷不是挚友关系() A.李翠贞 B.裘复生 C.钱锺书 4. 在《傅雷家书》中,第一封家书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A.傅聪取得巨大成功 B.傅聪受到打击意志消沉 C. 傅聪生病 D.傅聪结婚 答案:B 5. 《傅雷家书》的主题是() A.加强对儿子的各种教育 B .如何让儿子成为钢琴家 C. 对儿子浓浓的父爱与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答案:C 6. 傅雷是我国著名_____家、_________家。 答案:翻译家、教育家 3. 傅雷的儿子(),是()家,去英国前在()。 A. 傅敏;小提琴;中国 B. 傅聪;钢琴;波兰 C. 傅敏;钢琴;波兰 D. 傅聪;小提琴;波兰 答案:B 4. 傅敏在最后这样形容父母一生()。 A. 刚正不阿;善良贤淑 B. 坚韧不拔;善良贤淑 C. 坚韧不拔;善良贤惠 D. 刚正不阿;善良贤惠 答案:A 5. 谁是傅聪刚去波兰时结识的最崇拜的钢琴家?() A. 李斯特 B. 李赫特

C. 罗曼尔基 D. 波莎娃 答案:B 7. 以下哪位不是傅雷认识的文学家朋友() A、杨绛 B、钱钟书 C、朱自清 答案:C 8. 傅雷先生教导儿子待人要(),做事要(),礼仪要(),遇困境不要()。 将以下词语填入上方四个空最恰当的是() A、得体骄傲谦虚气馁 B、友善谨慎谦让放弃 C、谦虚严谨得体气馁 D、谨慎谦让友善放弃 答案:C 9. 一九五三年正月,就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哪一首最重要的问题,傅聪与父亲争论激烈。父亲认为傅聪太狂妄,() A、才听过几场音乐会 B、才听过几首奏鸣曲 C、才上过多少年学 D、才看过多少书 答案:D 11. 傅雷说,他给儿子写信有多种作用,一、();二,激发年轻人的思想;三,训练傅聪和傅敏的文笔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实的“镜子” A、讨论理想 B、讨论艺术 C、讨论文学 D、讨论人生 答案:B 12. 傅聪在波兰与谁学钢琴?() A. 杰维茨基 B. 埃娃 C. 李赫特 答案:A 13. 傅雷的家庭温馨和睦而且家族才华横溢。傅雷是一位优秀的(),其长子傅聪是一位年轻有为的(),在()岁时赴波兰学习深造。《傅雷家书》收录的是傅雷与留学海外的傅聪间

翻译家傅雷的性格分析

翻译家傅雷的性格分析 傅雷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他所译出的《艺术哲学》、《传记五种》、《约翰·克里斯朵夫》等名著在中国读者中曾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后来出版的《傅雷家书》一书也成为各大高校中久盛不衰的读物,深受读者的欢迎。 然而,大多数人对傅雷的性格却没有太多的了解,也并不清楚这种性格对其事业的影响,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缺憾。 傅雷的性格整体而言,可用下面几个词来概括:孤僻、孤高、极端认真、耿直且嫉恶如仇。 傅雷从小就受到母亲严厉的管教,他的母亲望子成才心切,信奉“棍棒之下出人材”。因此,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傅雷幼小的心灵受到了扭曲,变得孤独甚至有些乖戾。然而,这种不善与人交际的性格却使他能够安下心来独处,这是非常适宜译书这一职业的。 傅雷的高傲也是很有名气的,不愿受辱可能就是后来傅雷夫妇于“文革”中自杀的重要原因。傅雷小学时的班主任、著名书法家苏局仙先生常带着一种自豪的口吻回忆他这位学生:“怒安(注:指傅雷)有些孤高自赏,是有原因的。他天资聪颖,又能刻苦攻读,小小年纪,已有相当的古文底子,且博学多识。” 高傲是一种基于学识的自信,这使得傅雷具有一种罕见的独立思考的精神。在《艺术哲学》的《译者弁言》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年仅21岁的傅雷,在本世纪20年代末面对西方文化时,即具有一种独立思考的可贵品质。1981年春,傅聪回国探亲,当被问及他的父亲傅雷对他最重要的影响是什么时,傅聪回答说:“可以用一句话说,独立思考。他是一个活生生的榜样,独立思考,一切都不人云亦云,决不盲从。”这种独立思考的精神对任何一个搞学问的行当都是必不可少的。 傅雷的办事认真、有条有理有时到了令人难以接受的程度。他规定几点钟工作,几点钟休息,几点钟吃饭,都是准时的,不能更改的。在他工作时,谁也不能去惊动他。与人交谈,也有时间上的限制,到了点儿他便会请人家回去。这种性格是不适宜搞好人际关系的,但对做学问,特别是搞翻译却是十分必要,因为这一职业来不得半点的粗心、懈怠和马虎。 傅雷刚直不阿、嫉恶如仇的性格,从处世来说可以被称作是一大缺点,但从搞翻译来说,又绝对是一大长处,这使得傅雷能够坚持自己的学术真理,决不向任何的错误、歪曲和混淆黑白的行为低头。傅雷的内兄朱人秀,在傅雷去世后说过这样一段话:“傅雷的性格刚直,看不入眼的事,就要讲;看不惯的人,就合不来。后来,他选择闭门译书为职业,恐怕就是这样的原因。” 固然,傅雷事业上的成功与其天资、个人努力及各种机遇是分不开的,但另一方面,这也与其性格有着很大的关系。 通过对傅雷事业与性格关系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的启示: 性格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在选择人生目标时,一定要注意扬长避短,选择最适合自己性格特征的职业。

傅雷的翻译理论

傅雷的翻译理论 1?选材的标准 傅雷在选择原文时,首先考虑的是选择具有时代精神,符合社会发展趋势及读者需要的作品。 2?理解、表达与读者 傅雷认为,要忠实读者必须忠实于原著。如何做到忠实原作主要应做到两点:第一,理解要“化为我有”。傅雷认为,首先要事先熟读原著,不厌其烦,尤为要著。任何作品,不精读四、五遍决不动笔,是为译事基本法门。要求将原作(连同思想、感情、气氛、情调等等)化为我有,方能谈到译。第二,表达要“传神达意”。傅雷曾说过:“领悟为一事,用中文表达为又一事”。如何做到“传神达意”应该做到以下三点:(1)- ---- - - 、Z 进行中文写作。傅雷曾说过:“理想的译文仿佛是原作者的中文写作。那么原文的意义与精神,译文的流畅与完整,都可以兼筹并顾,不至于再有以辞害意,或以意害辞的弊病了。”(2)务必反复修改。傅雷以“文

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为座右铭,以极其严肃的态度从事文学翻译。他认为,“翻译工作要做得好,必须一改再改三改四改,文字工作总难一劳永逸,完美无疵”。(3) 重视译文其它附件部分,诸如索弓丨、后记、注解和译文序等对于"传神达意"不可忽视的辅助作用,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的内容和形式。 3.美学观一一“神”与“形”的和谐 (1)“重神似不重形似”。“翻译应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 采用移花接木的方式,将中国古典美学运用于翻译理论,借助绘画和诗文领域里的“形神论”来探讨文学翻译的艺术问题。傅雷说过:“要求传神达意,铢两悉称,自非死抓住字典,按照原文句法拼凑堆砌所能济事。”“意在强调神似,不是说可以置形式不顾,更不是主张不要形式。” “神”依附于“形”,而“形” 是“神”的外壳,“形”与“神”是一个和谐的整体,“形”与“神”的轻与重,是无法用二五分或三七开来衡量的。 (2)“神”与“形”的和谐源于译者

傅雷家书主要内容、傅雷怎么教育儿子及人物性格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信任就是关于进言的信任。--- 《培根论说文集》·过于求速是作事上最大的危险之一。--- 《培根论说文集》·幸运并非没有许多的恐惧与烦恼;厄运也并非没有许多的安慰与希望。--- 《培根论说文集》·美德有如名香,经燃烧或压榨而其香愈烈,盖幸运最能显露恶德而厄运最能显露美德也。--- 培根·在美方面,相貌的美高于色泽的美,而秀雅合式的动作的美又高于相貌的美。--- 培根:《论美》·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同样,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令人肃然起敬的。--- 培根·有些老显得很可爱,因为他们的作风优雅而美……而尽管有的年轻人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 培根·好炫耀的人是明哲之士所轻视的,愚蠢之人所艳羡的,谄佞之徒所奉承的,同时他们也是自己所夸耀的言语的奴隶。--- 《培根论说文集》·饶舌的人多虚妄。--- 培根 傅雷家书》是将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篡而成的一本集子,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6月的186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傅雷说,他给儿子写的信有好几种作用:一,讨论艺术;二,激发青年人的感想;三,训练傅聪的文笔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实的“镜子”。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爱子之情本是人之常情,而傅雷对傅聪的爱却没有沦为那种庸俗的温情脉脉,而是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第一位,把舐犊之情放在第二位。正如他对傅聪童年严格的管教,虽然不为常人所认同,但确乎出自他对儿子更为深沉的爱。可以说,傅雷夫妇作为中国父母的典范,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超脱小我,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该书由于是父亲写给儿子的家书,是写在纸上的家常话,因此如山间潺潺清泉,碧空中舒卷的白云,感情纯真、挚朴,令人动容。 人物性格特点傅雷: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对亲人(主要是儿子)无私的热爱,有良知,为人坦荡,禀性刚毅傅雷夫人:因材施教,教育思想非常成功傅聪:刻苦用功,先做人、后成“家”,生活有条有理,严谨,热爱音乐傅敏:正直,善良,勤勤恳恳

浅谈傅雷翻译思想的艺术内涵.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6,10(3:367-369 Journal of 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2008- 06,10(3:367-369 浅谈傅雷翻译思想的艺术内涵 罗立斌 (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长沙410081 摘要:傅雷是中国著名的法国文学翻译家,同时也是一位造诣深厚的艺术家。傅雷的主要翻译理论深受艺术的影响。“重神似不重形似”理论无论是命名还是实质都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理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翻译以艺术修养为根本”理论直接论述了翻译与艺术的紧密关系,傅雷高超的艺术鉴赏力、渊博的知识和高尚的艺术人格对其翻译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行文流畅、用字丰富、色彩变化”理论与艺术的行云流水、绘画的用笔丰富和色彩变化一一对应,把翻译与艺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关键词:傅雷;翻译思想;艺术;法国文学;西方文明史 中图分类号:J03;H159;H32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8-9713(200803-0367-03 傅雷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法国文学翻译家,有32部译著存世,以译著宏富,译笔优美著称。傅雷还是一位有着深厚造诣的艺术理论家。他在音乐与绘画领域的修养丝毫不比他的文学修养逊色。翻译与艺术同行,傅雷把翻译当成一门艺术。本文从分析傅雷的主要翻译思想入手,试图发掘出蕴含在这些翻译思想中的艺术内涵。 一、重神似不重形似 1951年9月,傅雷在《高老头》重译本序中提出:“以效果而论,翻译应当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6]。在1963年1月6日致罗新璋的信里,傅雷明确提出了翻译要“重神似不重形似”。在最大限度“保持原文句法”的基础上,将原作思

专题07 八下名著阅读《傅雷家书》(解析版)

专题07 八下名著阅读《傅雷家书》(解析版) 专项训练卷·一 计划用时:20分钟题量:2题满分:13分 实际用时:测试人:得分: 1、(2019·吉林初三期末)阅读《傅雷家书》,回答问题。 (1)[家书·内容]家书是真情的流露傅雷通过家书对儿子的和两方面进行了悉心的指导。(2分) 【答案】生活艺术 【解析】《傅雷家书》是文艺评论家以及美术评论家傅雷及其夫人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家信集,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5月的186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傅雷说,他给儿子写的信有多种作用:一、讨论艺术;二、激发青年人的感想;三、训练傅聪和傅敏的文笔和思想; 四、做一面忠实的“镜子”。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2)[家书·人物]在《傅雷家书》中除傅雷和傅聪之外,母亲朱梅馥也令人印象深刻。从她写给儿子的信和傅雷的描述中可见,朱梅馥是一个的母亲形象。(2分) 【答案】隐忍、慈爱、有较高艺术文学修养、温和、正直(请根据经验酌情处理) 【解析】“望你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学问上,多用理智,少用感情,当然那是要靠你坚强的信心,克制一切的烦恼,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非克服不可。对于你的感情问题,我向来不参加任何意见,觉得你各方面都在进步,你是聪明人,自会觉悟的。我既是你妈妈,我们是体戚相关的骨肉,不得不要唠叨几句,加以规劝。”看出这位母亲告诉儿子如何处理自己的感情与事业的问题,让儿子明白着重点是那里。其形象是:隐忍、慈爱、有较高艺术文学修养、温和、正直。 (3)[家书·争议]作家毕飞宇在《傅雷家书》序中写道:“对我对我们这一代作家来说傅雷是特殊的。我致敬傅雷。”但同时又说“我不愿成为傅雷的儿子。因为毕飞宇的父亲和傅雷在性格上有着某些相似之处。你是否赞同毕飞宇的说法?请结合家书内容谈谈看法。(5分) 【答案】示例:我不赞同毕飞宇的说法。从《傅雷家书》中我们看到,傅雷虽然对儿子要求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