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分散系及其分类

2.2分散系及其分类
2.2分散系及其分类

课时跟踪检测(八)分散系及其分类

1.下列分散系最稳定的是( )

A.悬浊液 B.乳浊液 C.胶体 D.溶液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为纳米级(1~100 nm)的分散系是胶体

B.胶体可通过过滤的方法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C.氢氧化铁胶体可以稳定存在的原因是胶粒带正电荷

D.利用丁达尔现象可以区别溶液与胶体

3.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 )

A.CaCl2溶液B.CuSO4溶液

C.Fe(OH)3胶体D.稀H2SO4

4.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电泳现象可证明胶体带电荷

B.直径在1~100 nm之间的粒子称为胶体

C.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是区分溶液、胶体的依据

D.胶体粒子很小,可以透过滤纸

5.将某溶液逐滴加入Fe(OH)3胶体内,开始生成沉淀,继续滴加时沉淀又溶解,该溶液是( )

A.2 mol·L-1 NaOH溶液

B.2 mol·L-1 H2SO4溶液

C.2 mol·L-1 MgSO4溶液

D.FeCl3溶液

6.关于胶体和溶液的区别,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溶液呈电中性,胶体带有电荷

B.溶液中溶质粒子一定不带电,胶体中分散质粒子带有电荷

C.溶液中分散质粒子能透过滤纸,胶体中分散质粒子不能透过滤纸

D.溶液中通过一束光线没有特殊现象,胶体中通过一束光线出现明亮的光带

7.把一瓶Fe(OH)3胶体分成四份,分别进行以下操作,所述现象不正确的是( ) A.直接过滤,没得到滤渣

B.用一束光照射,看到有一条光亮的“通路”

C.加入过量盐酸处理后,再用一束光照射,仍有光亮的“通路”

D.长时间加热后再过滤,有滤渣

8.Fe(OH)3胶体虽然是由FeCl3溶液制得,但两者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物质。FeCl3溶液、Fe(OH)3胶体共同具备的性质是( )

A.都呈透明的红褐色

B.分散质颗粒直径相同

C.都比较稳定,密封保存一段时间都不会产生沉淀

D.当有光线透过时,都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9.(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一种分散系里只能有一种分散质

B.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浊液、胶体、溶液

C.胶体都是均一、透明的

D.蔗糖溶于水得到胶体

(2)在生活中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分散系分为各种类型,例如根据分散质________不同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其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________之间的分散系叫做胶体,胶体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通常作为________剂。

10.某课外活动小组进行Fe(OH)3胶体的制备实验并检验其性质。

(1)若将饱和FeCl3溶液分别滴入下列物质中,能形成胶体的是________。

A.冷水B.沸水

C.NaOH浓溶液D.NaCl浓溶液

(2)现有甲、乙、丙三名同学进行Fe(OH)3胶体的制备:

①甲同学的操作是:取一小烧杯,加入25 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1~

2 mL 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混合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请评价该操作是否正确________。

②乙直接加热饱和FeCl3溶液,请评价是否正确________。

③丙向沸水中滴加饱和FeCl3溶液,为了使反应进行充分,煮沸10分钟,请评价是否正确________。

(3)写出制备Fe(OH)3胶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证明有Fe(OH)3胶体生成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利用的胶体性质是________。

(4)Fe(OH)3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A.胶粒直径小于1 nm B.胶粒带正电荷

C.胶粒作布朗运动D.胶粒能透过滤纸

1.Fe(OH)3胶体区别于FeCl3溶液最本质的特征是( )

A.Fe(OH)3胶体粒子的大小在1~100 nm之间

B.Fe(OH)3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

C.Fe(OH)3胶体是均一、稳定的分散系

D.Fe(OH)3胶体的分散质能透过滤纸

2.下列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蒸馏法将海水淡化为饮用水

B.三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制胶体

C.用半透膜除去淀粉溶胶中的NaCl

D.向Fe(OH)3胶体中加入MgSO4溶液产生沉淀

3.关于CuSO4溶液和Fe(OH)3胶体描述正确的是( )

A.两者都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B.两者都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C.CuSO4溶液能产生丁达尔效应,Fe(OH)3胶体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D.CuSO4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Fe(OH)3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4.近年来,人类生产、生活所产生的污染,如机动车、燃煤、工业等排放的尾气,使灰霾天气逐渐增多。灰霾粒子比较小,平均直径大约在 1 000~2 000 nm左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灰霾是一种分散系

B.灰霾能发生丁达尔现象

C.灰霾形成的是非常稳定的体系

D.戴口罩不能阻止呼入灰霾粒子

5.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

①水泥厂和冶金厂常用高压直流电除去大量烟尘,减少对空气的污染②将植物油倒入水中用力搅拌形成油水混合物③一束平行光线射入蛋白质溶液里,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④向Fe(OH)3胶体中滴入稀硫酸,先看到红褐色沉淀生成而后沉淀溶解⑤医院里用血液透析的方法治疗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⑥FeCl3溶液和小苏打溶液混合会产生红褐色沉淀和无色气体⑦同一支钢笔先后吸入不同牌子的墨水易造成钢笔堵塞A.①②④⑦B.②④⑥⑦

C.②⑥D.①③④⑤⑦

6.人们利用纳米级(1~100 nm,1 nm=10-9 m)粒子物质制造出更加优秀的材料和器件,使化学在材料、能源、环境和生命科学等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将纳米级粒子物质溶解于液体溶剂中形成一种分散系,对该分散系及分散质颗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B.该分散质颗粒能透过滤纸

C.该分散质颗粒能透过半透膜

D.该分散系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7.磁流体是电子材料的新秀,它既具有固体的磁性,又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制备时将含等物质的量的FeSO4和Fe2(SO4)3的溶液混合,再滴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随后加入油酸钠溶液,即可生成黑色的、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为5.5~36 nm的磁流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所得到的分散系属于溶液

B.用一束光照射该分散系时,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C.该分散系不能透过滤纸

D.该分散系的分散质为Fe(OH)3

8.现有甲、乙、丙三名同学分别进行Fe(OH)3胶体的制备实验。

甲同学:向1 mol·L-1的氯化铁溶液中加入少量的NaOH溶液。

乙同学:向25 mL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其中操作正确的同学是________。

(2)证明有Fe(OH)3胶体生成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利用了胶体的________性质。

(3)已知胶体微粒吸附同种电荷。在胶体中加入电解质溶液或带有相反电荷的胶体微粒能使胶体微粒沉淀出来。丁同学利用所制得的Fe(OH)3胶体进行下列实验:

①将其装入U形管内,用石墨作电极,接通直流电,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靠近负极区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深,这表明Fe(OH)3胶体粒子带________(填“正”或“负”)电荷。

②向其中加入饱和Na2SO4溶液,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9.(1)“纳米材料”是当今材料科学研究的前沿,其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催化及军事科学中。所谓“纳米材料”是指研究、开发出的微粒粒度从几纳米至几十纳米的材料,如将纳米材料分散到分散剂中,所得混合物可能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

A.能全部透过半透膜B.有丁达尔效应

C.所得液体呈胶状D.所得物质一定是悬浊液

(2)把淀粉溶液溶于沸水中,制成淀粉胶体,回答下列问题。

①鉴别水溶液和胶体可以利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淀粉胶体中加入氯化钠,并装入半透膜袋里,系紧袋口,并把它悬挂在盛有蒸馏水的烧杯里充分反应,一段时间后,取出半透膜袋,向烧杯的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其现象为______________。

分散系及其分类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二课时分散系及其分类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初步了解分散系概念,知道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知道用丁达尔效应区分溶液和胶体;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胶体的重要性质,了解胶体的一些用途,能用胶体知识解释日常生活和自然现象, 2.能力目标: 通过各小组间的信息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及其筛选信息,收集、整理知识地能力。 通过学生实验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推理、探索、归纳、实验探究的能力,严肃、认真、求实的实验态度、善于置疑的学习品质。 3.情感目标: 通过胶体性质的知识与我们周围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产生感情共鸣,增强求知欲。 二、教学方式 1.实验探究:设计了几种生活中常见的溶液、胶体、浊液的对比探究实验,以学生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来展开知识地学习与研究,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2.多媒体辅助:主要是丁达尔现象的FLASH,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丁达尔现象,把抽象的微观世界变成生动形象的动画,增强知识的直观性。 3.资料搜索:知识再现于生活,查找有关胶体运用的资料,有助于学生拓展知识面,利用所学知识,揭开自然界和周围生活中某些现象神秘的面纱,突出知识的价值。并学会利用各种资源(网络、书籍)等方法自学。 三、教学构思 在本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中除了讲述课本的内容之外,也先把分散质的概念提出来。 [老师提出问题]我们尝试了从各种角度去考虑如何把纯净物进行分类,那我们想想用合适的分类方法来认识混合物。 [学生讨论]从状态分类,从用途分类等等,但是不能清晰的说明分散系的含义

[老师提示]混合物可以理解为某些物质分散在某种物质当中 [学生阅读]了解什么是分散系——化学上把由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统称为分散系。 什么是分散质——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 什么是分散剂——微粒分布在其中的物质。 [老师提出问题]根据分散质或分散剂的状态分法有9种,将全班同学分成九组,各组代表一种分散体系,完成三份任务: 第一:自己组代表的分散体系,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最少提出两例。如液-液:食盐水、酒等 第二:最少查找一篇关于胶体运用的资料,可以上网查找,也可以翻阅书籍或咨询专家 第三:各组分别带茶,可乐,豆浆,牛奶,蛋白粉溶液,蛋清,盐水,醋,白酒回校 1、九种分散体系——分类的思想 [老师引入]我们上节课布置了三个任务,首先我们来检验一下,看看哪个组完成了第一个任务 [学生讨论]各个组发言 (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某些组举了同一个例子,出现了争论,比如牛奶,有的认为是液—液,有的认为是固—液,另外有的组通过翻阅资料举出了很多例子,但是解释不清楚,比如珍珠,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正反映了学生概念的不清晰,在后面的讲解当中就更加具有针对性了。) [总结]哪些例子是正确的,究竟是什么分散在什么里面,完成以下表格。

分散系及其分类详细教案

第二章物质的分类 第二课时分散系及其分类 教学过程(PPT辅助教学) (一)新课引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主要学习了哪几种分类方法呢? 【生】单一分类法,交叉分类法,树状分类法。 【师】很好,我们重点学习了交叉分类法还有树状分类法。那我们在学习树状分类法时,我们是对“物质”进行了分类。大家回忆一下物质是怎样分的。我们把物质分为了纯净物还有混合物,纯净物又分为了单质还有化合物,单质、化合物又进行了细分对吧。那在物质这颗大树中,纯净物这个树枝长得很茂密,而混合物就有点稀疏了。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关于混合物的知识点,分散系及其分类,让混合物这个枝杈也能很好的开枝散叶下去。 (二)新课教学 【师】那什么叫做分散系呢?请同学们翻开课本25面,认真阅读最后一段,找出找出分散系的概念以及分散系的组成。 【板书】分散系及其分类 【师】有没有同学能告诉我分散系的概念及其组成?好,请xx同学。【生】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它是由分散质和分散剂组成的。 【师】那分散质和分散剂又是怎样定义的?

【生】分散质:被分散的物质 分散剂: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 【师】很好。(PPT 出概念) 【板书】1.分散系 【PPT 】CuSO 4溶液、泥水 【师】像CuSO 4溶液、泥水,都是分散系,那他们的分散质和分散 剂分别是什么的?CuSO 4溶液,我们是把CuSO 4固体分散在水中的, 所以在这个分散系中,CuSO 4固体是充当了分散质,而水是分散剂; 那泥水就是把泥沙分散在水中,所以泥沙充当了? 【生】分散质。 【师】而水就是? 【生}分散剂。 【师】很好。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分散系还有很多,像空气,空 气的分散质就是氧气、二氧化碳、还有稀有气体,固体小颗粒等等, 而分散剂是氮气;还有酒精溶液,分散质是酒精,分散剂是水。可能 有同学不明白,为什么不能反过来,氮气为分散质,而氧气这些为分 散剂;酒精为分散剂,而水为分散质,对吧。 【生】嗯。 【师】其实我们在分析分散系时,是需要遵守这样的规则的。(PPT 出规则)量多的为分散剂,量少的为分散质;而当有水存在时,一般 分散质 分散剂

综合应用能力D类重要知识点(背诵)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1. 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相对的一种教育观。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 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一)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二)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三)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全面发展是国家教育方针的核心部分,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的发展,二是和谐的全面发展) (四)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五)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3. 2006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2次会议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方针,实施素质教育”。这标志着素质教育上升到法律层面,成为国家意志。 4.素质教育的目标与要求: 目标: ①促进学生身体的发育 ②促进学生心理的成熟化 ③造就平等的公民 ④培养个体的生存能力和基本素质。 ⑤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习惯、爱好和能力。 ⑥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⑦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要求: ①面向全体 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③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④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⑤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5.我国当前的教育目的:以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6.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7.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及其关系: 全面发展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构成,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8.素质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 ①人的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目的。 ②素质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9.新课程改革的任务: 基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课程体系。 核心任务:促进每个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其根本途径是转变教师的教学模式,教育理念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合作、探究、交往的学习平台。 10.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①实现课程功能转变。(核心)

如何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整理)

如何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 Collected by: Stern Chan 如何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这个问题问得相当宽泛,其实大家都不算陌生了,通俗点的解释就是”把一些零碎的、分散的、相对独立的知识概念或观点加以整合,使之形成具有一定联系的知识系统”。这种系统就像是一棵树,每片叶子都是独立的,但树干把它们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体系,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我们学生时代做的那些教辅资料,它们的每章末都会有自己的章末小结,对前一章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即是最常见的知识体系的构建了。 然而,原理大家固然都懂,真正实施起来又谈何容易,世界上的各类知识成千上万,又赶上互联网数据大爆炸的时代,知识早已不再是以“点状”或者“树状”的形态呈现,而是变成了一张密密麻麻纵横交错的“网”,以个人的能力将它们内化成知识体系几乎成了一种“吃力不讨好”的行为。 所谓的方法,既不能说得太空泛,又要有切实的可行性. 本文目录 一纠正个人知识管理的两个误区 1 纠正“以知识的收集为中心”的学习观念 2 纠正“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的学习方法 二谈谈建立知识体系的一般方法 1 明确知识体系的主题和用途 2 找到获取知识的途径 3 知识的整理与分类 4 知识的输出与运用 5 把握学术动态,更新知识体系 三如何构建文史类的知识体系? 1 思路一:从传统文学史入手,搭构框架,形成体系 2 思路二:从你喜欢的作者入手,按图索骥,遵循轨迹 3 思路三:从你喜欢的类别入手,循序渐进,逐渐深入 4 思路四:从你的“共鸣点”入手,剑走偏锋,另辟蹊径 四总结

正文 一纠正个人知识管理的两个误区 早些年曾流传过这样一张图,用于描述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低效的知识管理现象。 图中描述的现象是不是很熟悉,其中很多流程循环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每天热衷于各类知识的收集,比如在知乎上看到好的回答就想点收藏,但收藏之后又不会多看一眼,潜意识里不愿花较多的时间在知识的消化上,又偏偏是收集成瘾,最终导致采集的知识总量越来越大,逐渐产生一种时间不够用的错觉,最终在知识的海洋里迷失自我,整日忙忙碌碌、碌碌无为。而这也是低效知识管理模式的典型,不但会影响个人知识体系的建立,长远看还会打击人的自信心,徒增焦虑感,那么我们要怎样做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呢?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在思维上纠正我们在个人知识管理的两个误区。 1 纠正“以知识的收集为中心”的学习观念

XXX知识库专家系统

知识库专家系统 一、产品聚焦:知识创造未来 1、助力于汇集群体智慧 2、助力于提高知识收集参与热情 3、助力于提高知识点实用化水平 4、助力于降低培训成本,提升服务效率 5、助力于为各种服务渠道机器人提供支撑 二、产品简介 该产品采用一流的体系架构,先进的检索技术,深度融合电力行业的专业知识应用,以使用者便捷的应用为导向,形成知识从收集、分类、推荐、共享、检索、更新、删除全生命周期的知识管理体系。是95598座席人员、业务人员、管理人员工作不可或缺的工具,是相关人员培训和学习的得力帮手,是智能机器人的后台支撑。 三、产品特点 ■信息全面、与营销业务无缝融合 信息覆盖供电企业的各个领域,专业全面,实现与营销业务应用系统数据集成与业务协作,充分实现数据共享与工作协同。 ■技术先进、使用便捷 采用B/A/S多层分布式体系结构和Lucene全文检索引擎技术,提供先进的搜索算法,创建高效的企业级海量数据搜索引擎。 ■地图式知识管理、智能化知识推理 支持使用者自行设定板块知识结构地图或者不同岗位设置知识岗位地图,可自定义知识推理模型,实现知识应用智能化。 ■强大的知识分类,高速的知识共享交流 依托深厚的电力营销业务行业应用背景,合理进行知识分类,贴近使用者的思维习惯,形成知识收集、知识更新、知识推荐、知识共享、知识交流于一体的知识管理体系,支持多种文档格式相同的展现方式。 ■流程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 采用流程化的知识管理流程,规范化的知识结构设计,创新的积分激励策略,形成一套知识收集覆盖面广而又精准高效、知识分类科学合理、知识应用方便快捷的制度化知识管理体系。 四、应用效果

说明:通过知识门户,根据知识分类、知识关键字全文检索快速搜索定位知识;快速获取热点知识,最新知识;可对知识进行评价和回复,可提出知识诉求。 说明:通过统一全文检索浏览界面,按关键字对知识进行全文检索,并按知识更新先后顺序、知识热点先后顺序排序展示。 五、产品功能

分散系及其分类教学设计

分散系及其分类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分析 1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教学设计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分散系及其分类》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 胶体是物质的一种存在形式,是一种混合物体系。因此,胶体知识与学生以前所学的知识有所不同,它研究的不是某种物质所特有的性质,而是物质的聚集状态所表现出来的性质。这对学生而言是一个较为陌生的领域,是学生通过分类思想来研究物质、观察物质新的切入点。教科书根据这一特点,结合分类方法介绍了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所处的状态得出9种分散系,然后从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引出了胶体的重要性质----丁达尔性质。目的是使学生在了解胶体的这一重要性质的基础上,认识到物质的性质不仅与物质的结构有关,还与物质的存在状态有关,从而拓展学生的视野。值得注意的是,教科书最后有意识地点明了胶体化学原理和方法与纳米科技发展的关系,让学生理解化学的基本原理和高科技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 对于胶体这部分内容,教科书只介绍了丁达尔效应。布朗运动、电泳现象以及胶体的介稳性和胶体的聚沉只是在科学视野栏目中作了简单的介绍,并不要求做具体的展开。所以,在进行教学时,要注意把握好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在了解胶体概念与丁达尔效应的基础上,重点突出分类的方法。 2 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本节教材第一课时的学习初步把握了简单的分类方法及其应用。知道溶液和浊液属于混合物,但还没有从分散系的角度对混合物进行分类。经过第一章的学习,不仅体会到科学探究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教学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分散系的概念,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胶体、溶液、浊液之间的区别。 (2)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及其应用。 (3)实验能力的培养。学会制备氢氧化铁胶体并根据实验探究胶体的一些性质。 2 过程与方法 (1)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自主学习分散系的概念。 (2)以探究实验的形式让学生主动学习胶体的性质,并分析实验结论。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探究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和善于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胶体的概念及性质 2教学难点:胶体的概念及性质 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观察法、引导启发式教学法 五教学过程

人类知识的分类

人类知识的分类 展开全文 作者:董海发 所谓知识,就是指人类关于自然、社会、思维的认知体系。根据知识的不同属性大致可以把人类知识划分为四大类型: 一是人类自古以来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性知识,也叫技能,技艺。例如,农耕技能、织布技能、手工业技能、中医技能以及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等等; 二是人类自古以来在社会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感悟性知识,也叫人文科学。例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古希腊古罗

马文化等等。 三是人类在经验性知识、感悟性知识基础上概括出来的抽象性知识,也叫哲学;所谓哲学,就是指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四是人类近现代在科学实验中计算出来的实验性知识,也叫自然科学。例如,物理、化学、生物、医学等分门别类的科学。 由此可见, 自然科学仅占人类知识的四分之一,自然科学是近四、五百年才出现的新知识,因此,不能把人类所有知识都往自然科学一个框子里装,凡是装不进去的就认为是伪科学,例如,中医为中华儿女生命健康呕心沥血服务五千多年,却被有些人污蔑成伪科学,原因是用科学手段找不到人体经络和穴位,这是科学手段无能,怎能怪中医呢? 技能是人人都能学会的经验性知识。经验性知识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 人文科学是学问家才能总结出来的感悟性知识。感悟性知识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灵魂! 哲学是哲学家才能总结出来的抽象性知识。抽象性知识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指导! 自然科学是科学家才能发现的实验性知识。实验性知识是

人类生存、发展的工具!所以,我们说在工业文明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人才是第一推动力,能工巧匠是第一劳动者! 中华民族5000光辉历史虽然没有产生以实验性知识为基础上的自然科学,但以经验性知识为基础的各种技能、技艺,以感悟性知识为基础的人文科学,以抽象性知识为基础的哲学还是比较发达的。否则,怎么可能创造连续5000年不中断的中华文明呢?

分散系及其分类(学练结合)

板书: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分散系及其分类 一、分散系: 定义: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形成的体系。溶液→溶质 + 溶剂 分散系→分散质 + 分散剂 (被分散的物质)(起分散作用的物质) 二、分散系的分类 分散质分散剂 气气 液液 固固共有9种组合 三、胶体 定义:1~100nm之间 性质:1、丁达尔效应 2、介稳性 3、布朗运动 4、电泳 5、凝聚 分散系(分散剂为液体或水时)颗粒大小稳定性能否透过滤 纸 是否有丁达 尔效应 实例 溶液<1nm 均一稳定能没有盐水、糖水浊液>100nm 不均一不 稳定 不能没有泥水、油水 胶体1nm~~100nm 较稳定(介 稳)能有Fe(OH)3胶体、牛 奶 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 时间教师活动和教学内容学生活动0’30”【知识回顾】:同学们下午好,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物质的简单 分类法及其应用,那么下面,我们首先来回顾一下昨天学习的内 容: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其中纯净物中包含了单质和化合

3’00”3’30” 6’00”物,单质又有哪些呢?对,金属、非金属和稀有气体。那化合物 呢?又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其中无机物包括氧化物和酸、碱、 盐。混合物有哪些呢?空气、合金、煤和石油。 【新课导入】:上一节可我们已经学习了简单的分类法,我们已经 将化学物质分为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我们已经对纯净物进行了 再分,但我们却没有对混合物再分。那么这节课,我们来根据一 定的标准对混合物进行分类。 【板书】:分散系及其分类 【新课导入】:同学们现在讲台上有两个装有蒸馏水的烧杯,往这 两只烧杯中分别加入NaCl和泥浆,搅拌,请同学们对比观察,可 以看到什么现象呢? 【课堂推进】:那么现在大家回忆一下,初中时我们学过的溶液的 概念。请一位同学来回答一下什么叫做溶液。 【讲述】:对,很好,溶液就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 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那么现在大家看看老师手中的两个 烧杯中,是溶液吗? 【讲述】:很好,只有加了NaCl一杯是溶液。那么那杯泥水算是 什么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来进入今天的学习。大家请把书翻 到第22页,先快速浏览一下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 一、分散系: 1、定义: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 形成的体系。 【进入新课】: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分散系。首先,我们来看 一下分散系的定义,大家有没有什么发现?是不是有种很熟悉的 感觉。和溶液的定义很相似,对不对?我们知道,溶液中一定含 有溶质和溶剂。那么分散系呢也含有被分散的物质分散质和起分 散作用的分散剂。 【板书】: 溶液→溶质 + 溶剂 分散系→分散质 + 分散剂 (被分散的物质)(起分散作用的物质) 【举例说明】:例如我们常见的空气、雾、烟、汽水、酒精的水溶 液、合金等,是不是一种分散系呢?其中的分散质是什么呢?分 散剂又是什么呢?其中分散质和分散剂各是什么状态?给大家一 分钟讨论一下。 同学认真 听,回忆 上节课内 容。 大家认真 观察 同学举手 回答问题 学生认真 看书 同学认真 听讲 大家认真 讨论

知识体系

知识体系 人类所有的知识划分为五大门类:自然科学,农业科学,医药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人文与社会科学。 我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专业设置的学科分类,我国高等教育划分为13个学科门类: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 经济学:理论经济学是和应用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具有6个二级学科:政治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经济史、西方经济学、世界经济以及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它大体上可分为如下几个分支: ①以国民经济个别部门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如农业经济学、工业经济学、建筑经济学、运输经济学、商业经济学等等。 ②以涉及国民经济各个部门而带有一定综合性的专业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如计划经济学、劳动经济学、财政学、货币学、银行学等等。 ③以地区性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如城市经济学、农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经济地区规划、生产力布局)等等。 ④以国际间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如国际经济学及其分支:国际贸易学、国际金融学、国际投资学等等。 ⑤以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如企业管理、企业财务、会计学、市场(销售)学等等。 ⑥与非经济学科交叉联结的边缘经济学科,如与人口学相交叉的人口经济学;与教育学相交叉的教育经济学;与法学相交叉的经济法学;与医药卫生学相交叉的卫生经济学;与生态学相交叉的生态经济学或环境经济学;与社会学相交叉的社会经济学;与自然地理学相交叉的经济地理学、国土经济学、资源经济学;与技术学相交叉的技术经济学等等。这些边缘经济学科主要研究这些非经济领域发展变化的经济含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从中找出它们的规律性。 管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可授管理学、工学学位)、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下设管理信息系统、工程管理、项目管理、管理科学、工业工程、物流供应链管理、物流工程等专业方向。 工商管理是研究工商企业经济管理基本理论和一般方法的学科,主要包括企业的经营战略制定和内部行为管理两个方面。工商管理专业的应用性很强,它的目标是依据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等基本理论,通过运用现代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来进行有效的企业管理和经营决策,保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工商管理学是研究盈利性组织经营活动规律以及企业管理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学科。这个专业的范围比较广,所学课程也较多,涵盖了经济学、管理学的很多课程。

分散系及其分类(教案)Word版

2.1.3分散系及其分类(基础课) 一、学习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分散系,并根据所学分类将其进行分类。(2)认识胶体及其本质特征,并结合生活实际举出常见的胶体。(3)引导学生根据丁达尔效应鉴别区分胶体与溶液 二、学习内容:分散系及其分类、胶体的概念和性质 问题导学: 一、分散系及其分类(1、2独立完成;3、4小组合作;用时10分钟) 1、概念:。 2、被分散的物质称为,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称为,例如:糖水的分散质为,分散剂为;硫酸钠溶液的分散质为,分散剂为。 3、按,分散系共有种组合方式。 4、请将下列分散系按上面分类方法进行分类: 分散系 物质举例 (请选择正确的连线) 分散质 分散剂 气 + 气 硫酸铜溶液

液 + 气有色玻璃固 + 气烟 气 + 液雾 液 + 液泡沫塑料固 + 液空气 气 + 固汽水 液 + 固牛奶 固 + 固珍珠

5、实验探究:将氯化铁饱和溶液分别滴加到冷水、沸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会观察到什么现象,得到的三种混合物有什么相同点? 将氯化铁溶液滴加到 冷水中 沸水中 氢氧化钠溶液中 现象 相同点 6、实验探究:分别过滤氢氧化铁胶体和氢氧化铁悬浊液。 过滤后的现象 氢氧化铁胶体 氢氧化铁悬浊液

结论与解释 7、实验探究:将装有淀粉与氯化钠溶液的半透膜置于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约2-3分钟,取烧杯中的溶液1-2毫升于2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硝酸银和碘水;从半透膜中取少量液体滴加碘水。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与解释 从烧杯中取1-2毫升液体分别置于两支试管中 向一支试管中滴加少量硝酸银溶液 向另一支试管中滴加少量碘水 从半透膜中取少量液体,并滴加少量碘水

个人知识体系的建立与管理(整理版)

个人知识体系的建立与管理 引用 摘要:这个体系必须能将精力集中于对目标知识的吸收上,套用TOC的理论来讲,“知识的吸收”在这里是瓶颈,那么所有非瓶颈资源的能力提升都不会对最终系统输出有任何益处,所以目前而言,凡是影响“目标知识吸收”的事情,一概要予以杜绝! 一、当前个人知识管理模式问题的根源在哪里? 当前个人知识管理模式,是建立在一个错误的假设上,虽然这个假设以前是正确的,但是它显然并不适合我们现在的环境。这个假设就是:“知识不能够共享!”所以,“人们不可能随时随时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而必须将它事前“储藏”起来”,所以“知识'储藏’的多寡决定了个人知识运用的最大值”,所以“积累的各门类的知识越完整越好,越“成套”越好”,所以,“对各类知识不论需求兼收并蓄”……没错,在以前的生活环境中,这些都是个人能力成长的不二法门——但这几年变化太大了,我们目前是实实在在的处于信息量空前的“网络时代”,这与过去在信息获取方面有三点显著不同: 1、信息的收集极其方便,几乎是向人“涌”来; 2、各种信息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 3、所获信息的质量却良莠不齐。 问题是,时代改变了,但学习模式并未做相应的改变,下面一起来看看这都对我们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基于“网络时代”的三大变化,影响最终学习效果的主因正是“以知识的积累为中心”的学习方式,而这一约定俗成的方式,却是基于过去“知识不能共享”的客观现实。

问题的根源在哪里?请看上图,“知识'储藏’的多寡决定了个人能力的大小”这个过时的错误假设,让我们白白消耗了许多的精力,却事倍功半。想想看,我们使劲地下载,使劲的复制粘贴,收集各种能收集到的资料——问题是,有多少被自己真正消化了呢? 二、建立全新的个人知识管理体系 1、必须摒弃不合时宜的“知识储藏中心”,把精力让在对知识的运用上。 首先需要搭建个人的知识结构,用于信息的分类与筛选,除尽量排除垃圾信息的干扰外,可有可无的信息亦应直接删除,对于感兴趣的信息可以建立一个专门的存放之所,比如我是建立了一个“知识面”的门类来管理。下图中描述了我目前的个人知识结构。

高中化学 分散系及其分类 教案 教学设计

分散系及其分类 一、教材分析: 胶体是物质的一种存在形式,是一种混合体系。因此,胶体知识与学生以前所学的知识有所不同,它研究的不是某种物质所特有的性质,而是物质的聚集状态所表现出来的性质。这对学生而言是一个较为陌生的领域,是学生通过分类思想来研究物质、观察物质新的切入点。教科书根据这一特点,结合分类方法介绍了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所处的状态得出9种分散系,然后从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引出了胶体的概念,再通过实验对胶体与溶液、浊液的探究,得出胶体的重要性质——丁达尔效应。目的是使学生在了解胶体的这一重要性质的基础上,认识到物质的性质不仅与物质的结构有关,还与物质的存在状态有关,从而拓展学生的视野。教科书最后有意识地点明了胶体化学原理和方法与纳米科技发展的关系,让学生理解化学的基本原理与高科技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 对于胶体这部分内容,教材只介绍了丁达尔效应。布朗运动、电泳现象以及胶体的介稳性和胶体的聚沉只是在“科学视野”栏目中作了简单的介绍,并不要求作具体的展开。所以本课时的主要内容是在了解胶体概念与丁达尔效应的基础上,重点突出分类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分类方法在分散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胶体 三、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以化学的眼光,从微观的角度去认识丰富多彩的分散体系。 2、从现象到本质,帮助学生建立胶体分散系不同于溶液、浊液的本质是分散质微粒的大小差别,进一步巩固分类依据的选择。 3、在实践中知道丁达尔效应能鉴别溶液和胶体。 4、正确认识胶体在生产、生活中可以用来净水、除尘、治病等作用,并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掌握分散系、胶体的概念。 2、师生通过比较、归纳的方法,使学生掌握胶体的重要性质,胶体和其他分散系 的区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混合物进行分类,使学生认同分类思想对高中化学学习以及生产生活的 指导意义。 2、通过制备分散系并探究其性质,使学生感受实验研究的重要作用和乐趣。 四、教学设计: 【引入】展示来自生活和实验室中的多种液体混合物:食盐水、糖水、茶水、CuSO4溶液、稀牛奶、淀粉溶液、泥水,具体物质在PPT上有展示。观察这些混合物,

知识管理体系

知识管理体系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目录

知识管理体系构建方案 一、概述 1.1目的 为统一规范和管理公司各部门知识工作,建立公司级知识库,使每个员工在最大限度地贡献其所积累的知识的同时,能够享用他人的知识。通过构建知识管理体系,推行知识管理,形成共享且安全的知识发布、浏览、应用体系,以实现全公司知识共享的知识管理目标。 1.2定义 知识管理是指通过收集和整理公司发展过程中积累的方法论、经验和工具等知识文档,利用现代计算机和管理技术进行分类、推送、分享、应用和创新,实现价值型知识的运维管理,从而提升公司整体知识水平。 知识管理体系是通过建立知识管理制度,利用知识库工具,构建知识管理系统,营造一个能够促进学习、积累知识和信息共享的环境,形成全员知识管理的企业文化,使企业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得到相互转化。 二、实施阶段 2.1第一阶段 1)录入基础知识:将原有知识进行分类发布到知识管理系统/平台内; 2)建立知识架构,形成知识地图:创建知识分类目录、编号设置、各类规范要求; 3)构建知识权限:将公司人员、组织架构信息导入到知识管理系统/平台内,根据不同角色分配权限设置,形成安全共享的权限体系; 4)建立知识积累机制:划分并确定公司知识管理流程,实现知识的日常积累,保证知识库常用常新。 2.2第二阶段 1)建立知识统计分析机制:定期组织对现有知识的统计、评价分析,奖励知识贡献者; 2)知识管理结果应用:将知识管理应用于能力认证、绩效评估等实际工作中;

3)扩大知识规模:丰富知识来源,扩大知识应用,实现全员贡献知识,全员共享知识。 三、职责和权限说明 3.1职责划分 1)远光大学 ●负责组织和推进公司知识管理制度、流程及规范的设计; ●负责建立与维护知识共享平台; ●负责组织制定公司知识管理体系内容规划,并持续改进; ●负责知识管理文化宣传和推广工作,组织开展公司知识交流活动。 2)公司各业务部门 ●负责组织本部门的知识研发工作; ●负责推荐和管理本部门知识专家、知识管理员; ●负责协助开展和推动知识交流活动。 3.2职责和权限描述

教育心理学知识体系

教育心理学知识梳理 一、教育心理学的内涵? 1、两个对象:教师、学生 2、三个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3、四个内容:学习心理、学生心理、教学心理、教师心理 4、五个要素:学生、教师、教学环境、教学媒体、教学内容 二、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1帮助学生准确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老师结合实际进行研究 三、教育心理学在西方的发展? 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a柏拉图《理想国》 b洛克“白板说” c\1762年卢梭的《爱弥儿》 d\裴斯泰洛奇第一个倡导教育的心理学化。 e\赫尔巴特第一个提出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 f\1877年卡普捷列夫《教育心理学》最早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G、1879年冯特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h\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之父。 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50年代) 3、成熟时期(20世纪六十年代----70年代末) 4、深化拓展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布鲁纳第一主动性研究;第二反思性研究;第三合作性研究;第四社会文化研究 四、教育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 1、20世纪上半叶:教育心理学的引入与早期研究 a\20世纪初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由房东岳翻译的《教育实用心理学》b\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2、建国后至文革时期:教育心理学的改造、发展与曲折 3、20世纪80年代后:教育心理学恢复和迅速发展 五、教育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 1、实验法 2、观察法 3、调查法(问卷法、谈话法) 4、个案法 5、行动研究(勒温) 六、研究方法的分类? a\横断研究法 b\ 纵向研究法(跟踪研究) 七、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1、定向性与顺序性 2、阶段性与联系性 3、不平衡性 4、差异性 八、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1、童年期(6、7---11、12)思维开始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是的抽象逻辑思维仍以具体形象为主。 2、少年期(11、12---14、15)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地位3\青年初期(14、15—17、18)辩证思维 八、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物体恒存 A\主题与客体的分化.因果关系的初步形成 2、前运算阶段(2—7)A出现表象和形象图式B思维具有不可逆性C泛灵论D自我为中心E无守恒概念 3、具体运算阶段(7—12)A思维可以逆转B 守恒C 去自我中心D具体逻辑思维 4、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以上)A 命题之间的关系B假设—演绎推理C 抽象逻辑思维D可逆与补偿E思维的灵活 九、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论? 1、基本信任感对基本不信任感(0—1.5)培养信任感 2、自主敢对羞耻感与怀疑(2—3)培养自主感 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培养主动性 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培养勤奋感 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 6、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 7、

北京市高一化学..分散系及其分类教学设计

分散系及其分类

3.分类 (1)以分散质和分散剂的状态为分类标准共分为9种分散系 分散质分散剂实例 气气空气 液气云、雾 固气烟灰尘 气液泡沫 液液牛奶,酒精的水溶液 固液油漆 气固泡沫塑料 液固珍珠 固固有色玻璃、合金 (2)以分散质粒子大小为分类标准 ①溶液:分散质粒子______________。 ②胶体:分散质粒子_______________。 ③浊液:分散质粒子_______________。 4.胶体的制备和性质 【点击视频观看Fe(OH)3胶体的制备实验】

针对训练1.下列有关胶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C) A.实验室可用丁达尔效应鉴别胶体与溶液 B.豆浆制豆腐是利用了胶体聚沉的原理 C.氢氧化铁胶体微粒带正电,通电时胶体微粒向直流 电源正极移动 D.分散质粒子大小在1~100 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 体 2.下列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 B) A.净化后的空气;氧化镁 B.水和冰混合;澄清石灰水 C.生锈的铁钉;高锰酸钾充分加热后的剩余固体 D.氯化钾;液氧 3.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制得溶液的是( B) 4.Fe(OH)3胶体区别于FeCl3溶液最本质的特点是( A) A.Fe(OH)3胶体粒子的大小在1~100 nm之间 B.Fe(OH)3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 C.Fe(OH)3胶体是均一、稳定的分散系 D.Fe(OH)3胶体的分散质能透过滤纸 巩固训练通过针对 性练习, 及时反馈 课堂教学 效果,巩 固胶体的 性质、制 备与应 用,提升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的能力。 总结归纳 结束新课 我们这节课学习了分散系的分类标准及分类,重点学习了 胶体的性质、制备与应用;请课后整理教学案,并预习离 子反应。 聆听通过课堂 总结,使 学生明白 本节所学 内容,并 注重知识 的归纳和 理解。 板书设计

分散系及其分类

第2课时分散系及其分类 一、分散系及其分类 1.概念 把 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 )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 2.组成 3.分类 (1)按照分散质或分散剂的状态共分为九种分散系 (2)按照分散质粒子大小分类 点拨(1)分散系间的本质区别就是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分散系的性质,如就是否透明、均一、稳定都由此决定。 (2)溶液、胶体、浊液就是三种不同的分散系,都就是混合物。 (3)按分散剂的状态可将胶体分为固溶胶(如烟水晶),液溶胶[如Fe(OH) 3 胶体 ]与气溶胶(如雾、云)。 【议一议】 1.完成如图所示的家庭小实验。将A、B均静置一段时间,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2.分散系存在比较广泛,大家熟知的溶液都就是分散系。您所知道的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分散系有哪些? 二、胶体 1.定义 、

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在 1~ 100 nm之间的分散系。 2.性质 点拨胶体与溶液在外观上没有明显区别,都就是均匀的分散系,因此肉眼并不能区分胶体与溶液。区别溶液与胶体的简单方法就是丁达尔效应。 【议一议】 已知淀粉粒子直径的大小介于1~100 nm之间, 试列举两种区分淀粉溶液与NaCl溶液的方法。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溶液、胶体与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例1】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正确的就是() A.依据丁达尔效应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与浊液 B.溶液就是电中性的,胶体就是带电的 C.雾就是气溶胶,在阳光下可观察到丁达尔效应 D.溶液中溶质粒子的运动有规律,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运动无规律,即布朗运动 、

知识管理领域的知识分类

知识管理领域的知识分类 张福学(烟台大学图书馆烟台264005) [摘要]本文在详细分析已有的知识分类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知识管理领域的知识分类体系。 [关键词] 知识管理知识分类 The Knowledge Classification in Knowledge Management Field [Abstract] This paper points out a new knowledge classification system in knowledge management field on the basis of analysis of existed knowledge classification system. [Keywords] knowledge management knowledge classifiction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人们对知识价值的重新认识,使各行各业都将知识管理提到了自己的议事日程。知识管理已经成为一种新颖的管理模式,对知识管理基础理论的研究已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本文在详细分析已有的知识分类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知识管理领域的知识分类体系。 1 战略层次上的知识管理含义 关于知识管理的确切定义仍然没有一个通用的得到人们一致认可的理解。然而关于将组织成员头脑中的知识看作是对组织有巨大价值的组织资源这一点确实人们的共识。组织的这种知识财富,人们有不同的称呼,如知识资本、知识资产、无形资产、智力资本等等。认为知识应换算成组织的股份的观点通常也包括象专利权、商标权、版权等智力财富。尽管有最近兴起的外购和尽量缩小规模的行为,我们仍可以看到组织正变得越来越重视人脑中的知识的价值。一方面,人力资源部门更强调创造和保持组织的知识资产的技能。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发现人们正试图将组织的这种无形资产转化为可以用货币计量的能够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上批露的方法,这样可以更好地判断决定企业的“真实价值”。 我对知识管理的看法趋向于赞成战略层次的观点。我认为,知识管理是组织在不断地持续变化的环境中,为适应组织变革、生存和能力的需要。从根本上说,它具体应包含将数据资源与信息技术的信息处理能力结合起来的组织处理过程和人的创造和创新能力这些方面。首先,知识管理变得日益重要是因为从可以预期的世界向一个不断持续变化的世界的转变。其次,知识创造是任何组织的核心能力,因此知识管理是组织长期存在的基本。这些知识如何能和新的产品或服务、对新产品服务的定义、对新的组织/产业定义以及新的分配方法有关。第三,它不是由独立的知识管理部门或组织程序来单独实现的,而是渗透到组织的商业处理的整个过程中。第四,信息技术的最新进展可以促进这个过程,如在信息的传送渠道、搜集、分发等方面,但是最终要看人们将这些信息转化为可控的建立在对它们的商业环境敏锐理解和把握基础上知识。仅有最好的技术往往不一定能确保创造和创新,而这些对组织能力来说是必要的。有效利用技术是有必要的,同时,还得能有效利用人们得创造和创新能力。 用这样的一个观点来看,知识管理并不仅仅局限于从各个不同的领域里的专家那里搜集信息从而创建由组织内部网支持的数据库。也并不是简单地先决定了解组织每个不同成员的知识需求,然后,尽力搜集、提供哪些被认为和每个成员的需求相关的知识。 2.已有的知识分类体系

北京市高中数学知识体系

北京市高中数学知识体系总览 模块1. 集合与简易逻辑 U ??∈?????????????????????????????????????? 集合及其元素集合的概念元素和集合的关系: 属于 ,不属于集合中元素的性质: 确定性, 互异性, 无序性列举法集合的表示法描述法图示法:数轴图,韦恩图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空集 子集 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真子集相等集合交集合的运算并集合之间的关系补C 集合的基本运算交换律结合律集合的运算律分配律摩根定律(了解)*221211n n n n N N Z Q R C ??????????????????????????????????????????????????? ??-???--????子集 具有个元素的集合的子集个数真子集 非空真子集 常见的数集及其符号: 自然数 ,正整数 ,整数 ,有理数 ,实数 ,复数

()p q q p p q q p p q p q q p p q p q q p p ????????????????????????????命题的定义,真命题,假命题 原命题: 若,则逆命题: 若,则命题四种命题否命题: 若,则注意区分“命题的否定”逆否命题: 若,则四种命题之间的关系反证法: 常用于含有“至少”“至多”的命题的证明充分条件:若,则是的充分条件定义必要条件:若,则是的必要条件充要条件:若且,则是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简易逻辑q p q p q p p ??????????????????????????????∨??∧???的充要条件定义法判断方法等价转化法:原命题逆否命题集合法:利用集合的包含关系方法一:每一步都用等价,多用于不等式充要条件的证明方法二:先证必要性,再证充分性应用:通常涉及到参数,可能要数形结合以及分类讨论基本概念:或,且,非的含义:一真必真简单的逻辑联结词复合命题及其真假:一假必假:与属性相反逻辑连词与集合运算00()()U C x A p x x x A p x x x x x x ?????????????????????∈?∈????????? 或 对应 并的关系且 对应 交非 对应 补全称量词与全称命题:,,全部的都满足某性质存在量词与特称命题:,,仅某些满足某性质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仅更换量词,再否定结论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全真验证每一个 全假找到一个反例即可含有量词的命题,判断真假特真找到一个即可特假找不到这样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