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市场分析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市场分析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市场分析

文/蔡冉1 蔡德山2

在全球,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一个临床常用的品种,与头孢菌素、半合成青霉和氟喹诺酮形成了抗生素的鼎足之势。2006年全球畅销药500强中的抗感染类药物数量已达77个,是19大类药物居于首位的品种。其市场份额已达到了355.50亿美元,以10%的比重居于第三位,但是增长速度已逐渐渐放慢,仅比上一年增长了1.79%。

大环内酯类主要品种在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在专利到期的影响下,所占的比重已从上一年的10.86%降到了4.75%。从而导致了2006年~2007年大环内酯类药物强劲增长的势头进一步放缓。也使人们对第三代大环内酯酮内酯类抗生素泰利霉素、喹红霉素寄予的厚望,期盼着这一起伏跌宕的市场得已回升。

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最新公布数据表明:2007年化药品制剂、生物制剂、中成药及饮片四大子行业实现销售总收入3 611.50亿元,同比2006年的3 067.36亿元增长了17.74%,全年医药经济形势比较乐观。

近年来,我国的疾病谱及死亡原因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是,感染性疾病仍是目前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类疾病,也是引起患者死亡的最常见原因之一,从而牢固的确立了抗感染药物在我国医院中的重要地位。据中国药学会科技发展中心数据,2007年1~3季度北京、上海、广州、杭州、南京、成都、湖北、湖南、哈尔滨、沈阳、天津、郑州、济南、西安、石家庄、重庆等16城市地区样本医院统计表明,用药金额为256亿元,同比增长28.10%,其中全身抗感染类药物为62.34亿元,同比增长了30.80%。在规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市场分析

Chinese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T echnology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范医药市场、加强监管力度、控制虚高药价、实行处方药管理的形势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受药品零售价调整和头孢类药物市场挤压的双重影响下,增长率仅为3.22%,国内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总体市场已达到了34.09亿元的规模。阿奇霉素、罗红霉素与克拉霉素的销售金额以90%的市场份额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格局。

1 阿奇霉素进入产品成熟期1.1 产品的开发与发展

阿奇霉素是20世纪中后期开发的药物,是在红霉素结构上修饰后得到的一种广谱抗生素。化学结构与红霉素相似,其游离碱制成口服剂型,其乳糖酸盐、马来酸盐、盐酸盐、硫酸盐、富马酸盐、枸椽酸二氢钠制成注射用药。适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皮肤软组织感

染和衣原体所致的性传播性疾病。对流感嗜血杆菌、淋球菌的作用比红霉素增强4倍,据国外报道用于假单孢菌感染、抗疟原虫感染处于Ⅲ期临床阶段。

阿奇霉素最先由克罗地亚Pliva研制合成,1988年由Sour Pliva公司率先在前南斯拉夫上市。为了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原研发公司将全球的生产和市场开发权进行了转让,由美国辉瑞制药公司、意

大利Sigma-Tau公司受让。1990年9月该产品在英国上市,1991年底获FDA批准在美国上市,商品名Zithromax(希舒美)。2005年10月14日专利期满,在其影响下,2006年希舒美在全球七大主要医药市场销售额为6.38亿美元,同比2005年下降了69%,2007年呈现出持续下降的态势,全年销售金额4.38亿美元,仅为鼎盛时期市场的22%(详见表1)。

表1 2001~2007年希舒美在全球七大主要医药市场销售额(亿美元)

阿奇霉素是我国避开行政保护开发的一个产品,1995年8月21日我国批准北京太洋药业生产阿奇霉素,至2008年3月,我国SFDA已下达了580个生产批文。原料药及制剂已收载入《中国药典》2000年版和2005版。

阿奇霉素是大环内酯类药物中剂型最全面的一个品种。目前批准生产的有片剂、胶囊、注射液、粉针剂、输液剂、分散片、颗粒剂、糖浆、干混悬剂多种释药制剂,从而推动了阿奇霉素市场的增长,在临床用药的推动下,打造了许多个知名品牌。

阿奇霉素也是临床中应用成熟的品种,药物系通过阻碍细菌转肽过程,从而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其药物化学结构为具有15元氮杂大环内酯,对酸稳定,可广泛分布到人体各组织,其抗菌谱有所扩展,除保留对革兰阳性菌的作用外,还对革兰阴性球菌、杆菌及厌氧菌有较强的作用,药物在血液中和组织中的浓度均高,半衰期长,其特点是适用于混合性感染的治疗。血药浓度为红霉素的2~10倍,组织渗透性好,组织浓度为血药浓度的12~50倍,由于给药剂量与次数相应减少,不良反应低,更适用于少年儿童和对青霉素药物敏感患者。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开放和观念的改变,性传播疾病发病率较多,非淋菌性尿道炎的发病率亦随之增高,已受到临床上的重视。美国FDA抗感染咨

询委员会已推荐阿奇霉素用于敏感细菌所引起的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皮肤和软组织等感染,它对肺炎支原体、砂眼衣原体及梅毒螺旋体具有很好的活性。由于对非复杂性淋病和衣原体尿道炎、子宫颈炎治愈率达99%以上,已被国外誉为“攻克性感染系列疾病的利器”。

1.2 原料药市场竞赛激烈

作为第2代红霉素类产品,阿奇霉素以优异的疗效及给药方式活跃在市场上,也一直是国际抗感染药物市场上炙手可热的品种。2005年10月专利到期后,国内外的仿制药必然会接踵而至。为了争取由上游制剂市场份额和产量的增长所带来的机遇,国内一些有实力的企业纷纷立项申报,新注册的原料药企业数量已增长了50%,至2008年3月已有36家企业生产。

在国外阿奇霉素原料药市场炙手可热的推动下,国内几大主要生产企业连续扩产,原料药的生产能力已经大大加强。据药价信息网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阿奇霉素的产量约为650吨左右,出口量占据了40%。主要生产企业有浙江国邦药业、石药集团华盛制药、上海现代浦东药厂、浙江耐司康药业等。近两年,对外贸易出口数量增长较快,2007年1 ̄10月出口287吨,同比2006年增长40%。国内市场需求量也非常大,在其下游制剂市场需求带动下,近一半的产量用于国内制剂生产。而且随着安万特的泰利霉素和美国ALS公司喹红霉素的临床推广,也在逐渐挤压第二代红霉素的市场空间,使得竞争与价格的波动倍受关注。

1.3 本土市场消化寄予厚望

近几年,阿奇霉素在国内样本医院中的用量呈逐年增长的势头。据S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数据库显示:2006年在大环内酯类药物市场格局变化不大的形势下,阿奇霉素用药金额占据了62.48%,成为这一类药物中的骨干品种。国内许多家药业看中了阿奇霉素的未来市场,纷纷介入项目的申报和临床,也使其竞争走向白热化的程度。

阿奇霉素临床应用后,使红霉素系列产品得到了全面肯定,在抗感染药品中得到了重新定位,现已成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中的领军品种。在全国药品批发领域中,一直是居于200强中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领先地位。

在国家发改委对22种抗生素调价后,阿奇霉素56个品种平均下调44.98%,其中颗粒剂13个规格平均下调55.10%,从而使2006年全国药品批发领域阿奇霉素市场下滑了16.48%(见表2),对制药厂商造成了直接影响。

表2 全国药品批发领域大环内酯制剂市场(万元)

Chinese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T echnology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在国内重点城市样本医院中,100多家制剂厂商竞相角逐阿奇霉素市场,国产药品以低于原研药75%的零售价优势占据了主流,从而使国产阿奇霉素用量占据了较大的比重,而外资药品中主要是辉

物,20世纪90年代初由日本大正公司开发成功,并以商品名Clarith注册,原研公司为了较快的收回研发成本,对克拉霉素在全

球市场开发进行了转让。多家制药公司看好了克拉霉素的高成长性,美国阿博特雅培公司,法国赛诺菲安万特,日本住友株式会社、大日本制药株式会社,西班牙Esteve,德国MerckKGaA、BoehringerIngelheim,意大利Zambon、Menarini等多家公司受让了这个药物。

1990年6月克拉霉素首先在爱尔兰、意大利上市,1991年10月阿博特雅培公司的克拉霉素获美国FDA批准定为IB类新药上市,商品名Biaxin。1993年以Klacid在中国香港上市,在欧洲和亚洲的品名为克拉仙。经过10多年的发展市场用量稳步增长,也在临床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迄今为止克拉霉素已在50余国上市。

克拉霉素具有高效、口服易于吸收,对酸稳定性好的特点,该药对革兰阳性菌的活性强,对酶稳定,在血清和肺组织浓度高。临床证明体内活性是红霉素的6 ̄10倍,是交沙霉素的14 ̄35倍。本品以改善生物

表3 2005年~2006年国内16城市样本医院阿奇霉素用药分析(%)

瑞制药的希舒美、克罗地亚普利瓦制药厂的舒美特在品牌和质量的支持下,调价幅度较小,2006年用药金额直线上升,从2005年21%的市场份额增长到了33%(详见表3)。

分散片剂是近几年临床应用的新剂型,在水中能迅速崩解成均匀的粘性混悬液,具有药物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适用于难溶性药物和有生物利用度问题的药物。而阿奇霉素的结构使其具有独特的药代动力学特点,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能充分发挥出分散片剂型的特点。这种新释药技术对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要求很高,片剂生产过程中,它既要符合水中迅速崩解的技术要求,又要保证片剂硬度。最新统计数据表明,SFDA颁发了87张阿奇霉素分散片生产批文,由60多家制药企业生产,丽珠奇乐、琦玥已成为市场上表现较好的品种。

总体来说:阿奇霉素在全国市场约22亿元左右,生产厂家众多,形成一定销售规模的仍为少数企业,产品市场集中度仍需强化。

2 外贸拉动克拉霉素市场2.1 出口量翻倍增长

克拉霉素是2005年专利期满的第2个大环内酯抗生素。克拉霉素异名甲红霉素。是红霉素的衍生

表4 美国雅培公司的克拉霉素全球性市场份额

随着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快速发展,克拉霉素在外贸市场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现已成为出口增长突出的品种,从而拉动了原料药生产的高歌猛进,2007年的产量同比2006年的增长率超过了50%,达到了300多吨的规模。主要生产企业有江西立信药业、新昌国邦药业、浙江华义药业等,几大企业的产量也正是在这几年中不断扩大,市场份额逐渐加大。在激烈的竞争中,印度南新、兰伯克西、非专利厂商Lupin和M/S Ind-Swift公司、以及西班牙Biochemie、Sandoz Industrial Products仍是国内厂商在贸易市场上的竞争对手。

据药价信息网数据显示,2007年1 ̄10月,克拉霉素外贸出口量达到146吨,同比增长了224%,出口价格从年初的1 165元/公斤增长到8月份的1 350元

利用度为特征,组织和细胞内分布极好、半衰期长,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3%,是用于上呼吸道及下呼吸道和皮肤、软组织感染的药品,已成为取代红霉素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品种。此外,美国FDA已批准克拉霉素与洛赛克合用,作为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方案;该药也是治疗艾滋病患者感染的首选药物。克拉霉素及其片剂、胶囊已收载入《中国药典》2000版和2005版,目前生产的剂型还有颗粒剂、分散片、缓释片、注射剂和干混悬剂。

经过几年的市场开发,雅培公司的克拉霉素早已是重磅炸弹级药物。在其专利期满后的2005年雅培

的Biaxin、日本大正的Clarith的市场仍达到了13.21亿美元,2006年下滑到10.49亿美元,2007年雅培公司的克拉霉素全球性销售额为7.59亿美元,分析表明其下降速度已趋缓(见表4)。

我国的克拉霉素最初依靠进口,1996年和1997年国家卫生部先后批准了西安制药厂、丽珠医药集团、连云港制药厂、岳阳中湘康神药业、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五家企业生产原料药和片剂。1999年后SFDA又批准四家企业生产克拉霉素原料药,截止2008年3月SFDA已颁发了27个原料药生产批件,

182个制剂生产批文。

Chinese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T echnology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公斤的高点位,年底缓慢下滑到1 230元/公斤,平均价位在1 227元/公斤,EP标准的价格较高,销售额逐年提高,仍是一个有待挖掘的市场。

2.2 产品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由于克拉霉素疗效确切、市场形势很好,巨大的利润空间吸引了许多研发及制药厂商,曾是新药申报注册的火暴品种。目前国内已有克拉霉素颗粒剂、分散片、缓释片、胶囊、缓释胶囊、干混悬剂及盐酸阿

克拉霉素冻干剂160个张生产批文。

虽说克拉霉素已被载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中,临床应用也在不断扩大。但是受药品零售价较高、市场推广力度较小和市场开发晚的影响,在大环内酯抗生素市场中处于弱势。然而在其疗效优于罗红霉素和阿奇霉素的潜力下,却是一个较有市场发展空间的品种。2005年国内16城市样本医院用药

金额为6 786.25万元,同比2004年增长率为15%,2006年在抗生素药价下调的影响下,下降到5 601.06万元,同比下降近18%。

江苏扬子江药业集团公司的“锋锐”已成为这一药物的领跑者,2006年占据了样本医院中克拉霉素市场的30.38%,此外,上海雅培制药的克拉仙、江苏恒瑞医药的诺邦、广东丽珠医药集团的甲力欣、浙江杭州中美华东制药的卡迈也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详见表5)。在全国医院克拉霉素销售额达7亿 ̄8亿元的市场规模,这一增长趋势在2007年得以延续,已逐渐孕育成一个高度集中的市场。

3 罗红霉素转向第三终端

罗红霉素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法国罗素优克富公司研制的品种,1987年在法国首次上市,商品名罗力得。罗红霉素及其片剂、胶囊和颗粒已收载入中国药典2000年和2005年版。

1995年我国以四类新药最先批准浙江震元制药生产,片剂以商品名“泰罗”上市。随后于20世纪

90年代又批准8 家生产,分别是大连美罗制药、云南善美制药、丽珠集团利民制药、北京康蒂尼制药、桂林南药股份、沈阳埃默药业、上海新先锋制药和沈阳中国医科大制药厂,到2008年3月中国SFDA已颁发了254张原料药及制剂生产批文。已建成投产了25条原料药生产线。据业内人士分析:我国罗红霉素原料药年产量大约为200吨左右,以国内市场消化为主,

 表5 2005年~2006年国内16城市样本医院克拉霉素用药分析(%)

其市场已接近饱和,而且从原料药到制剂产品集中度较高。

罗红霉素虽然能较快进入巨噬细胞、肺泡细胞、中性粒白细胞内,在血液组织浓度高,消除半衰期长,不良反应少,对嗜肺军团菌、支原体、衣原体的作用较好,但其他抗菌作用与红霉素相仿,在临床中的特点有限,使得市场增长率受阻,这一迹象在2004年已逐渐暴露。2005年进入样本医院罗红霉素的厂商有17家,仅为阿奇霉素的16%,其用药金额比上一年的3 580万元已下降了一半左右,而2006年下降到2 200万元,在重点城市样本医院已成昨日黄花,而第三终端将成为其突破口。在市场上角逐的众多企业中,扬子江药业“仁苏”是该市场主导品牌,多年来稳据该市场首位。2006年,扬子江药业占该市场66.85%份额,位居第2位江苏恒瑞占8%,此外罗氏公司的罗力得、海南惠普森医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倍沙、广东丽珠医药集团的罗迈新也占据了一定的市场(详见表6)。

4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前景

自从20世纪后期,红霉素及其衍生物的研究受到了国内外医药界的高度重视。由于其独特的疗效,应用领域逐渐拓宽,系列产品得以不断的问世,市场保持稳定增长。

第二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以红霉素为原料经半合成得到的药物,在对其化学结构修饰后,改良了红霉素易发生降解的特性,拓展了杀菌力,延长了药物的半衰期,减少了给药次数。药物在人体内的稳定性、药代动力学得到了改善,同时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受到广大医生和患者的认可。产品开发成功后,以其临床中的优势,也使这一系列品种的地位得到了重新评价,从而推动了市场的快速增长。

国内药品用量增长缓慢是制约产品发展的关键,加大红霉素衍生物及半合成药物的开发,采用新的释药技术已势在必行,利用现代微丸包衣、脂质体制剂技术,是加快缓释制剂、儿童制剂、肌肉注射剂开发重要环节,同时也应侧重于红霉素衍生物气雾剂、糖浆、混悬剂的研制,以推进红霉素系列药物市场的繁荣发展。 

作者单位:

1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 100028

2 北京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121

表6 2005年~2006年国内16城市样本医院罗红霉素用药分析(%)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市场分析

作者:蔡冉, 蔡德山

作者单位:蔡冉(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100028), 蔡德山(北京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100121)

刊名:

中国医药技术经济与管理

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PHARMACENTICAL TECHNOLGY ECONOMICS & MANAGEMENT

年,卷(期):2008,2(4)

被引用次数:0次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b46700644.html,/Periodical_zgyyjsjjygl200804002.aspx

授权使用:广东药学院(gdyxyip),授权号:0fa04e07-8428-4754-9031-9e7a01786383

下载时间:2011年1月29日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主要品种分析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主要品种分析 目前,国内医院用抗感染药物中,大环内酯类药物增长速度最快,远远高于抗感染药物整体增长水平。但市场畅销的背后也有潜在的危机。据统计,我国红霉素的需求量仅为生产能力的60%,并且我国红霉素生产技术水平低,生产成本高,市场表现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当前企业在积极发展头孢菌素类半合成抗生素的同时,也应重视红霉素类衍生物与半合成抗菌素的开发研究。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力持久新丁不断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一类毒性低微、口服方便且价格较廉的药,按其大环结构含碳母核的不同,可分为14、15和16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治疗学上的重要性仅略次于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和氨基糖甙类。自1952年美国礼来公司推出第一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产品--红霉素后,该大类药物不断扩充,迅速成为全球抗感染用药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类别。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专门从事抗生素研究的张惠琳教 授告诉记者,大环内酯类药物主要作用于阳性菌、支原体和医原体等病毒,对一般呼吸道感染治疗效果较好,以口服为主。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于多数抗生素对细菌膜无力的不足,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能够作用细菌膜的特点使其优势尤为突出。但是,张教授也特别提醒,临床使用要特别留意由于其抗菌谱相对较窄,所以只能作用阴性菌,而对阳性菌效果不明显。 近年来,随着对红霉素研究开发的深入,一些高效、长效、生物利用度好、各具特色的新红霉素半合成衍生物,如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等市场潜力日显,使得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抗感染药物中所拥有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有一些专家甚至大胆预言:这一个世纪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时代--其市场潜力和发展机会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市场份额不断扩大近年来,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发展形势很好,已占到抗生素市场14.5%的市场份额,而且有继续扩大的趋势。大环内酯类药物在临床使用的抗感染药物中也牢牢地占据了稳定地位,2004年其各类产品在样本医院的用药市场销售占有率排在第三位,占据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的15.15%。 而由于新一代大环内酯类药物不断推出,临床应用仍日益扩大,有上升的趋势。目前,在我国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市场上,一系列红霉素衍生物如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由于较好地解决了毒副作用问题,在临床上使用日益广泛,抢占了部分红霉素的市场份额,使得红霉素的应用量不断减少。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曹克利教授告诉记者,现阶段在临床上这三类药物"用得都不错",用量很大,属于一线用药。他指出,特别是阿奇霉素,由于给药次数少、疗程相对较短,在儿科应用较受欢迎。 但同时,由于市场行情看好,目前国内许多企业竞相开发这三个品种,造成了激烈竞争的局面,使得生产能力过剩,价格竞争加剧,不利于市场的规范发展。 罗红霉素销售下滑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吴萌萌 2120100855 微生物专业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研究进展综述 摘要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近年来临床常用的一类处方药。改善耐药性、扩展抗菌谱、增加抗菌活性依然是大环内酯类杭生素研究的主攻方向。而近年来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寻找抗耐药菌并能扩大抗菌谱的新化合物, 包括酮内酯类、酸内酯类、脱水内酯类等新品种的开发与临床应用。研究发现包括细胞穿透作用、促胃肠动力作用、抗肿瘤作用、防治心血管疾病等抗菌以外作用等临床新应用。新型高效的大环内酯类杭生素将不断涌现, 临床应用也在不断拓展。本论文将着重介绍第三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作用机理和临床应用。 关键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机理;临床应用 Abstract Macrolide antibiotic is a kind of prescription drugs used clinically in recent years.Improving drug tolerance,expanding antibacterial spectrum,increasing antibiosis activity will be the major direction in macrolide antibiotic research.In recent years,researcher focus their attention on finding drug tolerance bacterium and compounds to expend antibacterial spectrum,which include ketone lactones,acid lactones and dehydration lactones.Nowadays,new findings exclude antibiosis,include cell penetrates function, promoting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antitumor function, preventing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nd so on were applied in clinical trial.The high-efficient macrolide antibiotic will spring up.Now,I will place emphasis up on introducing mechanism and clinical practice of the third generation macrolide antibiotic. Key words:Macrolide; Antibiotic; Mechanism; Clinical practice 引言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近年来临床常用的一类具有共同化学结构和相近抗菌作用的抗菌药。按其大环结构含碳母核的不同,可分为14,15和16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一组庞大的抑制蛋白质合成的快速抑菌药。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该类药物与头孢菌素、氟喹诺酮、半合成青霉素构成了抗生素市场的鼎足之势。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主要作用于需氧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球菌、厌氧菌,以及军团菌、胎儿弯曲菌、衣原体和支原体细菌等,在临床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经典药物红霉素及其衍生物经过不断发展,已由第一代发展到第三代品种。 1.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发展概况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大环内酯,或称巨环内酯,是一组其作用在于结构内的“大环”的药物(一般都是抗生素),这个大环亦即是一连结一个或多个脱氧糖(多是红霉糖及去氧糖胺)的内酯环。内酯环可以是由14、15或16个单元组成。大环内酯属于天然产物中的多烯酮类。 发展历史最初使用的大环内酯是红霉素,它是礼来公司的研究队在菲律宾怡朗的土壤中,从红霉素链霉菌中抽取出来。并于1952年,在美国首次以“月桂酰(Ilosone?)”的商标出售。 [编辑] 药理作用[编辑] 运作原理大环内酯与细菌的核糖体50S次体进行可逆结合,阻止细菌的蛋白质生物合成,从而阻碍肽酰tRNA的转移。这种作用是制菌性的,但在高浓度下亦有杀菌的效用。大环内酯倾向于白血球内积聚,所以能被运送至受感染的位点。由于细菌核糖体的构造与人类核糖体的不相同,所以大环内酯不会阻碍人体内的蛋白质生物合成。而其他同样利用核糖体的差异作出选择有毒性的药物有氯霉素、四环素及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但运作原理与结合的位点则各有差异。 另外,在微生物学中,大环内酯是属于抑菌的药物,但同时亦有阻止增生的效用,在高浓度下有杀菌的功效。如心内膜炎及脑膜炎等严重的病症亦会使用大环内酯来治疗。但是杀菌的说法仍然未有正式的医学基础,对此仍有不同的说法。无论是抑菌或杀菌,在临床时特别需要留意其效用,亦即与引发抗药性的程度、对病变部位的转移、抗菌

的种类数目、最低抑菌浓度(MIC)等复杂的要素有关。总括而言,大环内酯按临床的效用来说并非十分好的药物。 [编辑] 使用药物在使用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时,会考虑用药的时间性,还是着重浓度的重要性。在使用大环内醋时基本上都是考虑用药时间性,因为只要达到最低抑菌浓度,大环内酯都能发挥理想效果,若再提升浓度都不会有太显著的效果。所以有部份的大环内酯,如克拉霉素,有徐放性制剂(即使用后会慢慢开始溶化,以加长用药的时间性)。不过,阿奇霉素及酮内酯在这点上则与普遍的大环内酯有所不同。 [编辑] 用途大环内酯用于治疗诸如呼吸道感染及软组织感染之类的细菌感染,其抗菌范围较青霉素稍大,因此大环内酯可代替青霉素用于对后者过敏的病者身上。β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及肠道球菌通常受大环内酯影响。与青霉素不同,大环内酯也对支原体、分支杆菌、部份立克次氏体及衣原体有效。治疗链球菌感染、梅毒、呼吸道感染、支原体感染、莱姆病 相较青霉素,大环内酯能针对没有细胞壁或低肽聚糖细胞壁的细菌。而且因它对人体细胞的高渗透性,亦较低渗透性的青霉素或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优胜。虽然四环素同样有着高渗透性,但因对骨骼及牙齿的影响,在孕妇或婴儿多会使用大环内酯。所以,一些由细菌感染引起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特征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特征 (1)对一般细菌引起的呼吸系统感染很有效。 (2)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无效的支原体(Mycoplasma)、衣原体(Chlamydia)、军团菌(Leogionella)、立克次体、L型细菌、弓形体等有效。 (3)对弯曲杆菌(Campylobacter)、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鸟结核分支杆菌(Mycobacterium avivm)有较强的抗菌活性。 (4)血药浓度不高,但组织分布与细胞内移行性良好。 (5)毒性低,变态性反应少。 (6)红霉素及其衍生物尚适用于微小隐孢子虫感染、细菌性痢疾、伤寒、巴西紫癜热、猫抓病等。 因此,这类抗生素的临床上应用颇为广泛,麦迪霉素、螺旋霉素与乙酰螺旋霉素、交沙霉素等相继用于临床,其抗菌作用都未超过红霉素,但胃肠瓜减轻,肝毒性甚微,某些品种对厌氧菌作用稍优。阿齐霉素(azithromycin)与克拉霉素(clarithromycin)对革兰阳性菌、某些革兰阴性菌如流感杆菌、卡他莫拉菌、淋球菌等的作用增强,多优于红霉素;对厌氧球菌、脆弱类杆菌等以及支原体、衣原体、包柔螺旋体等细胞内病原的作用也优于红霉素;口服吸收好,组织内浓度多明显高于血药浓度;消除半减期较长,每日服药次数少;不良反应包括肝毒性低于红霉素。主要用于院外获得性呼吸道感染、淋病、非淋球菌泌尿生殖系感染与敏感菌所致皮肤软组织感染。其中克拉霉

素的抗菌作用更为突出。罗红霉素(roxithromycin)的抗菌作用与红霉素相仿或稍差,对支原体、衣原体的作用良好;其血药浓度可高达10mg/L,组织内浓度高;消除半减期长;不良反应低,与上述品种相仿。适应的感染证见表2。 表2: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适应证 ---------------------------- 一般细菌感染金葡菌、肺炎球菌、化脓性链球菌、卡他球 菌、流感杆菌等 其他感染弥漫性全支气管炎 军团菌感染 弯曲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感染 非典型分支杆菌感染 支原体感染 衣原体感染 螺旋体感染 弓形体感染

药理学—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其他抗生素

药理学—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其他抗生素考情分析 三十而立四环素 红绿林中五十载 一、大环内酯类 (一)分类 按化学结构: ●14元环大环内酯类 天然:红霉素 半合成:克拉霉素、罗红霉素、地红霉素 ●15元环大环内酯类 半合成:阿奇霉素 ●16元环大环内酯类 天然:麦迪霉素、螺旋霉素、乙酰螺旋霉素 半合成:罗他霉素、交沙霉素 ●第一代:红霉素、地红霉素、麦迪霉素、交沙霉素、乙酰螺旋霉素 主要用于:治疗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患者 及耐青霉素金葡菌引起的严重感染。 ●第二代:罗他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米欧卡霉素 增强抗菌活性及抗生素后效应, 减少不良反应、延长t1/2、对酸稳定。 ●第三代:泰利霉素 对大环内脂-林克霉素-链霉素耐药菌株有效。 (二)大环内酯类的共同特点 【抗菌作用机制】 作用于细菌50S核糖体亚单位——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体内过程】 天然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吸收:碱性抗生素,不耐酸,口服多用肠溶片或酯化产物; □分布:广泛分布于各种组织和体液中,血中药物浓度低; □肝脏代谢,胆汁排泄,胆汁中浓度高,可有肝肠循环。 半合成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对胃酸稳定,口服生物利用度高; □血浆t1/2长; □经胆汁和肾脏排泄。 (三)常用代表药 1.红霉素 【抗菌谱】

~与青霉素相比相似而略广,为抑菌药 ——相似—— G+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G+杆菌白喉棒状杆菌、炭疽芽孢杆菌 G-球菌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 螺旋体苍白密螺旋体、钩端螺旋体 ——略广—— 四体、军团菌、弯曲菌、弓形虫 【临床应用】 技巧:白衣空军百支曲 青败红战是首选 (1)主要用于治疗耐青霉素或对青霉素过敏者的金葡菌感染。 (2)在下列治疗中红霉素列为首选: 军团病、白喉带菌者、百日咳、支原体肺炎、沙眼衣原体所致婴儿肺炎及结肠炎、空肠弯曲杆菌所致败血症或肠炎。 (3)可用于妊娠期、婴儿、新生儿,是妊娠期治疗泌尿生殖系统衣原体感染的一线药。 【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最常见,口服或静脉给药均可引起 (2)肝损害: ◆酯化物(依托红霉素、琥乙红霉素)发生率高(40%) ◆肝功能不良、胆道梗阻禁用!! (3)耳毒性(肾功能不良者发生多) (4)其它 心脏毒性(静滴速度过快,特殊致死反应) 静脉注射给乳糖酸红霉素可发生血栓性静脉炎。 ※大环内酯类要点口诀: 红霉阿奇和麦迪,大环内酯亲兄弟 革兰阳菌革阴球,呼吸感染为首选 ★红霉素 大环内酯红霉素,碱性环境增效果; 青红合用不对路,盐析现象须记住, 林红竞争结合点,四红合用增肝毒。 2.罗红霉素 ●与红霉素相比,有强有弱! ——对革兰阳性菌和厌氧菌的作用与红霉素相仿 ——对流感嗜血杆菌的作用较红霉素弱 ——对嗜肺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的作用略强于红霉素 ●适用于敏感菌导致的上、下呼吸道感染及皮肤软组织感染。 ●也用于支原体、衣原体或不明原因导致的非淋球菌性尿道炎、宫颈炎的治疗。 ●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少数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 3.克拉霉素(甲红霉素) ●抗菌活性为大环内酯类中最强者 ●对需氧G+球菌、嗜肺军团菌,肺炎衣原体抗菌活性最强; ●口服易吸收,组织分布广,但首过消除明显(55%); ●在组织中浓度明显高于血浆浓度,尤其是肺和扁桃体;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目前沿用的大环内酯类有红霉素、麦迪霉素、螺旋霉素、乙酰螺旋霉素、交沙霉素、柱晶白霉素。大环内酯类新品种(新大环内酯类)有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等,其对流感嗜血杆菌、肺炎支原体或肺炎衣原体等的抗微生物活性增强、口服生物利用度提高、给药剂量减小、不良反应亦较少、临床适应证有所扩大。 一、适应证 1. 红霉素(含琥乙红霉素、依托红霉素、乳糖酸红霉素)等沿用大环内酯类: (1)作为青霉素过敏患者的替代药物,用于以下感染:①β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中的敏感菌株所致的上、下呼吸道感染;②敏感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猩红热及蜂窝织炎;③白喉及白喉带菌者。 (2)军团菌病。 (3)衣原体属、支原体属等所致的呼吸道及泌尿生殖系

统感染。 (4)其他:口腔感染、空肠弯曲菌肠炎、百日咳等。 麦迪霉素、螺旋霉素、乙酰螺旋霉素及交沙霉素,主要用于革兰阳性菌所致呼吸道、皮肤软组织、眼耳鼻喉及口腔等感染的轻症患者。 2.大环内酯类新品种:除上述适应证外,阿奇霉素可用于军团菌病,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尚可用于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所致的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与其他抗菌药物联合用于鸟分枝杆菌复合群感染的治疗及预防。克拉霉素与其他药物联合,可用于幽门螺杆菌感染。 二、注意事项 1. 禁用于对红霉素及其他大环内酯类过敏的患者。 2. 红霉素及克拉霉素禁止与特非那丁合用,以免引起心脏不良反应。 3. 肝功能损害患者如有指征应用时,需适当减量并定期复查肝功能。 4. 肝病患者和妊娠期患者不宜应用红霉素酯化物。

5. 妊娠期患者有明确指征用克拉霉素时,应充分权衡利弊,决定是否采用。哺乳期患者用药期间应暂停哺乳。 6. 乳糖酸红霉素粉针剂使用时必须首先以注射用水完全溶解,加入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溶液中,药物浓度不宜超过0.1%~0.5%,缓慢静脉滴注。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第二节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十四或十六元大环内酯药。环上羟基与氨基糖形成碱性苷。 化学性质:内酯键,苷键对酸碱不稳定,水解,活性降低。 主要代表:红霉素 红霉素: 1. 是由红色链丝菌产生的抗生素。水溶性较小,只能口服,酸中不稳定,易被胃酸破坏。原因为:6位羟基,9位羰基。 2. 与乳糖醛酸成盐,溶解性增加可注射。 3. 广谱抗生素,对革兰阴、阳性菌效果良好,为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引起感染的首选药。 4.结构修饰后的耐酸衍生物:共4个。分别为: 琥乙红霉素:为红霉素5位氨基糖的2”琥珀酸单乙酯。胃酸中稳定,是无味红霉素。 克拉霉素:是对红霉素C-6位羟基甲基化后的产物。在酸中稳定。 罗红霉素:是红霉素C-9肟的衍生物。改善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毒性低,在肺组织中 的浓度比较高,作用时间也优于红霉素。 阿奇霉素:将红霉素重排后得到的扩环产物,是第一个环内含氮原子的15元环的大环内酯抗生素。对革兰阴性杆菌有较大活性,在组织中浓度较高,体内半衰期长,药代动力好。 第三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特征:1.氨基糖与氨基醇形成苷。 2.氨基碱性,可形成盐。 3.多羟基,极性化合物,水溶性极高。 4.须注射给药。 5.多手性碳,有旋光性。 6.对肾、耳毒性(儿童毒性更大).

7.细菌产生纯化酶,易导致耐用性。 代表药“XX卡星,硫酸卡那霉素,硫酸庆大霉素” 阿米卡星 又名丁胺卡那霉素。卡那霉素半合成衍生物。 是卡那霉素引入羟基丁酰胺,对各种转移酶都稳定,不易耐药。 侧链a-羟基丁酰胺含手性碳,其构型为L-(一)型,活性强。 活性:L-(一)型活性>DL(±)型>D-(+)型 硫酸奈替米星:含有N-乙基,保护不被各种转移酶破坏,对耐药菌特别敏感,仍会被氨基糖苷乙酰化酶破坏。耳肾毒性发生率低,程度轻。 硫酸依替米星:新一代半合成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我国自主研发的一类新药,耳、肾毒性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与奈替米星相似。 硫酸庆大霉素:c1、C1a、C2组成的混合物。广谱抗生素,易产生耐药性,对听觉和肾毒性较卡那霉素小。 第四节四环素类抗生素 1. 结构:具有氢化并四苯基结构的广谱抗生素,用于G+和G-菌引起的感染。对病毒与原虫也有效,易产生耐药性。 2. 性质:酸碱两性化合物。在酸性条件,有脱水反应。在碱性条件下,有开环反应。 差向异构化:酸性条件下,C4二甲氨基发生可逆性的异构化反应。 土霉素不易发生异构化。 3. 结构中羟基、烯醇基及羰基是负电子机团,因此易与金属离子络合。重点:与钙生成不溶性钙盐,四环素牙,8岁以下禁用。 盐酸多西环素:6位无羟基(有甲基),稳定,广谱。 盐酸美他环素:6位甲基与6位羟基脱水的甲烯土霉素:立克依体、支原体、衣原体。盐酸米诺环素:四环素脱去6位甲基和羟基,7位引入二甲氨基。活性最好的四环素类药物。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介绍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介绍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一类均具有14 ~ 16元大环内酯环状化学结构的抗生素。包括:第一代大环内酯类: 14元环:红霉素 16元环:乙酰螺旋霉素、麦迪霉素、吉他霉素、交沙霉素 14元环:罗红霉素、克拉霉素 第二代大环内酯类:15元环:阿奇霉素 16元环:罗他霉素 (一)第一代大环内酯类红霉素(Erythromycin)红霉素是于1952年从红链丝菌的培养液中提取的14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体内过程] 1. 吸收:红霉素为碱性不耐酸,口服用肠溶片在小肠崩解吸收,酯化物制剂有相当的耐酸能力亦易于吸收; 2. 分布:广泛分布于各种组织及体液中,尤以胆汁中分布浓度高,但不易透过血脑屏障; 3. 消除:主要经肝脏代谢,胆汁排泄,肝功能不全者药物排泄速度减慢。 [抗菌作用] 1. 抗菌谱: ① 红霉素对金葡菌、表葡菌、链球菌及革兰阳性杆菌均有强大的抗菌活性; ② 对某些革兰阴性菌如脑膜炎球菌、淋球菌、百日咳杆菌及布鲁杆菌有较强抗菌作用; ③ 对军团菌、弯曲杆菌亦有较强抗菌作用; ④ 本品对各种厌氧菌亦有相当的抗菌活性,但革兰阴性厌氧杆菌如脆弱类杆菌、梭杆菌属除外; ⑤ 对螺旋体、肺炎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也有抑制作用, 2. 抗菌机理 作用于细菌核糖体50S亚基,抑制肽酰基转移酶,阻止转肽作用和mRNA位移,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耐药性] 细菌对红霉素易产生耐药性,但停药可恢复;本类药物存在不完全交叉耐药性:对红霉素耐药的菌株对其他第一代大环内酯类仍敏感; 对第一代大环内酯类耐药的菌株对第二代仍敏感; 对第二代大环内酯类耐药的菌株对第一代也耐药; 耐药机制: ① 改变靶位结构:23S核糖体RNA腺嘌呤甲基化是最常见的耐药机制; ② 细菌胞膜对药物的通透性降低:药物渗入菌体内减少; ③ 主动流出增加:细菌通过主动流出系统将药物泵出菌体外; ④ 细菌产生灭活酶:如酯酶、磷酸化酶、糖苷酶等使红霉素失活。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目前沿用的大环内酯类有红霉素、麦迪霉素、螺旋霉素、乙酰螺旋霉素、交沙霉素、柱晶白霉素。大环内酯类新品种(新大环内酯类)有阿奇霉素、克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资料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一、概念及分类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由链霉菌产生的一类弱碱性抗生素,其结构特征为分子中含有一个内酯结构的14元或16元大环。疗效肯定,无严重不良反应。 按来源分类 天然药物(第一代)如红霉素(erythromycin) 、麦迪霉素(medecamycin)、吉他霉素(kitasamycin)、交沙霉素(josamycin) 、乙酰螺旋霉素 (acetylspiramycin) 半合成药物(第二代)如阿奇霉素 (azithromycin)、罗红霉素(roxithromycin)、克拉霉素(clarithromycin) 按结构分类 14元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 15元大环内酯类如阿奇霉素 16元大环内酯类如麦迪霉素 二、结构及性质 通过在大环上的羟基和1-3个去氧氨基糖缩合碱性苷。此类药物的碱性较弱,大约为pH8,游离的碱不溶于水,其葡糖糖酸盐和乳糖酸盐的水溶解度较大,其他盐的水溶性降低。 对酸、碱不稳定 在体内也易被酶分解 可丧失或降低抗菌活性 三、作用机制 不可逆地与细菌核糖体50S亚基结合, 14元阻断肽酰基t-RNA移位,16元抑制肽酰基转移反应,或促使肽酰基t-RNA从核糖体上解离,从而阻碍蛋白质合成

四、耐药机制 1. 产生灭活酶: 诱导细菌产生酯酶、磷酸化酶、葡萄糖酶等,使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或水解或磷酸化或甲基化或乙酰化或核苷化而失活 2. 靶位改变:甲基化 大环内酷耐药菌可合成甲基化酶,使位于核糖体505亚单位的235rRNA 的腺嚷吟甲基化,导致抗生素不能与结合部位结合。因大环内酷类抗生素、林可酞胺类抗生素及链阳菌素的作用部位相仿,所以耐药菌对上述3类抗生素常同时耐药,称为MLS(macro-lide,lineosamide,streptogramins)耐药。 3. 摄入减少 细菌改变膜成分或出现新成分,使摄入减少 4. 外排增加 通过基因编码产生外排泵 五、药代动力学 ?吸收:红霉素不耐酸po易破坏,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稳定易吸收 ?分布:广,进入全身各组织、体液,红霉素可进入前列腺、在巨噬细胞和肝脏聚积,可透过胎盘,不易透过血脑屏障 ?代谢及排泄:肝脏代谢,红霉素影响P450抑制药物氧化 阿奇霉素胆汁排泄 六、常见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1.红霉素( erythromycin) 结构: ●红色链丝菌产生 ●包括A、B和C 三者的差别 ●A:C-12= -OH C-3′= -OCH3 ●B:C-12= -H C-3′= -OCH3 ●C:C-12= -OH C-3′= -OH 红霉素A为抗菌主要成分,C的抗菌活 性较弱,只有A的1/5,而毒性为A的5倍,B不仅活性低而且毒性大。通常说的红霉素即指红霉素A,其他的两个组分被视为杂质。 体内过程: 不耐酸、口服需用肠溶片及酯类化合物,广泛分布于组织、体液中,难通过血脑屏障主要经肝代谢,胆汁排泄 临床应用: ?耐青霉素的轻、中度金葡菌感染 ?青霉素过敏替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