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聊斋女性看蒲松龄的女性关注

从聊斋女性看蒲松龄的女性关注
从聊斋女性看蒲松龄的女性关注

姹紫嫣红女儿情,遄飞逸兴踌躇志

——从聊斋女性形象看蒲松龄的女性关注

摘要

洋洋洒洒的《聊斋志异》在“写鬼写妖,高人一筹”中,为我们塑造了一批蔚为大观的女性群体,她们或聪慧或任侠,或自主或娇柔,或泼悍或淫恶,或精明或痴傻……如此丰富多彩的形象打破了中国文学作品中传统的哀怨弃的闺阁女儿形象,在精细分析的基础上,不难理解蒲松龄浮白载笔,有所寄托的深邃思想中的女性关注意识。蒲松龄在真实感受的基础上,深深思索了在男权当道的社会中女性命运的重大问题。他尊重、欣赏女性,但圉于时代背景,他的认识也存在着缺陷,最终也没能给女性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

关键词:聊斋志异蒲松龄女性形象女性关注

目录

前言 (3)

第1章精雕细琢,丰姿万千 (4)

1.1姹紫嫣红的女性画廊 (4)

1.2独具魅力的形象明星 (5)

第2章功过是非,自有千秋 (7)

2.1大放异彩的进步意识 (7)

2.2无法磨灭的局限思想 (8)

第3章良苦用心,志多情深 (10)

3.1纠结矛盾的现实理想 (10)

3.2用情至深的女性关注 (10)

结语 (12)

参考文献 (13)

前言

冰心有句名言:“如果没有女性,我们将失掉生活百分之五十的真,百分之六十的善,百分之七十的美。”纵观中国文学史,留下了众多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可是古代文学作品中大多是弃妇、怨妇、思妇、烈女等悲情女儿,很少有花木兰、穆桂英等英雄形象,更别说其他诸如自信张扬、独立自主的形象了,而《聊斋志异》的出现,则弥补了这个遗憾。翻开《聊斋志异》,眼花缭乱的女性形象,才真正展现了一幅丰满完美的女儿画册,这些女性形象的塑造又引起了人们对蒲松龄之女性观的不断探索。然而,近来诸多研究者对于蒲松龄笔下的这些女性的评判,大多赋予了很浓重的个人色彩,非褒即贬。颂扬一方认为,蒲松龄表现了女性的叛逆性格,走出了旧道德的藩篱。批判一方认为《聊斋》女性卑贱、懦弱、麻木、愚蠢,深深地印上了男权色彩,因而认为蒲松龄的女性观是落后、腐朽的。本文即是在此背景下,本着公正的态度,浅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第1章精雕细琢,丰姿万千

1.1姹紫嫣红的女性画廊

很多人看完《聊斋志异》最大的感受就是几乎篇篇都是狐鬼仙怪,异幻世界的魑魅魍魉在蒲松龄笔下不是令人惊悚畏惧的坏形象,而是让人惊叹不已,赞美有佳的魅力形象。这其中又有近一半的形象是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女性人物,不管是狐妖花妖,还是女鬼游魂,不管是天上下凡的仙女,还是人间普普通通的女孩,她们都以独具个性的面貌展现在蒲松龄奇幻异彩的世界里。这里本人仅以女性在故事中处于主要地位的原则粗略地对这些形态各异的女性形象做一下归纳。

《聊斋志异》中描写女性的主要篇目统计: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蒲松龄刻画的女性形象包括了各个方面,各种类型。不管是妖女还是人间女,有娟美有丑陋;不管是仙女还是鬼女,有痴傻有聪明。其中很多形象是不容于世的离经叛道者,但在柳泉先生的世界里,她们是那么的真实迷人,古怪精灵。

1.2独具魅力的形象明星

聊斋女性几乎没有重复的形象,每一个形象也都不是单一的个性特征,讨论起来比较困难,本节主要根据上节的归纳,选取几个较为典型的形象作为代表,略加分析,主要通过这几个形象对蒲松龄笔下的女性作管中窥豹式的了解。

1.2.1秀外慧中的代表:婴宁——眼波才动被人猜,解释春风无限爱

《婴宁》中婴宁是一个像山花一样烂漫,像清泉一样纯净的美丽少女,她在世外桃源式的山村长大,思想单纯而明朗,性格天真而活泼,始终拥有一颗赤子之心。因为“少教训,嬉不知愁”而爱“笑”,“禁之亦不可止;然笑处嫣然,狂而不损其媚,人皆乐之”。社会里,妇女受到“三从四德”、“七出”之条等精神枷锁的桎梏,言一行都有受到指责的可能,行为规范中就有“行不露趾,笑不露齿”的戒条。那么婴宁的“笑”不仅仅是特立独行,更有些离经叛道了。后面因受不公正待遇,从此再无笑容,但所生孩子“在怀抱中,不畏生人,见人辄笑,亦大有母风”,个婴宁的笑被封建礼教扼杀了,一个“婴宁”诞生了。不管现实有多黑暗,性心中的真情真性、“自我”呼声永远也不会消歇。难怪蒲松龄自己也说婴宁这一形象是他的最爱。可以说这也是作者心目中女性美的最好代表。

1.2.2仁义至情的代表:侠女——无怨与君作嫁衣,恩仇枉是前生事

对于侠女的形象,文中有两句话很好的体现了她迥于常人的人格魅力。一是“若桃李而冷如冰霜”,上的特点就与其他美女不同,不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而是跟她自身的人生历程非常吻合,为她的行为埋下伏笔。侠女仅跟老母相依为命,还有为父报仇的重任在肩,所以她不可能有婴宁那种花枝乱颤的笑容,即使她有天仙般的美貌,也不是她骄傲的资本。另一句是“汲焉,枕席焉,非妇伊何也?业夫妇矣,何必复言嫁娶乎”自己给顾生料理家务,同床共枕生育后代,已经是实际的夫妇,何必再要求表面夫妇形式?像这样只要求婚姻实质,不讲表面礼法和名份,不能不算是极其解放的思想。在其他古代小说里几乎找不到。即使在今天看来,也是惊世骇俗的。所以这体现出蒲松龄极为超前的个性意识。侠女作为一个弱女子,匕剑斩妖狐,痛戮仇人,来往无踪,我行我素,强烈地体现了一个“侠”字。

1.2.3凶恶泼悍的代表:江城——天生尤物胭脂虎,怙恶不悛畸形妇

蒲松龄用传统题材写聊斋新故事,他把胭脂般美貌和老虎般凶狠巧妙组合,创造出聊斋特殊人物:“胭脂虎”江城。她美丽、聪颖,敢向封建纲常挑战,善于把握自己的命运;她占有欲极强,心狠手辣,工于心计,整得二三其德的丈夫俯首帖耳,交降书表顺;江城之“悍”,用到公婆身上,用到父母身上,用到丈夫的朋友身上,导致公婆与她分家,父母被她气死,朋友们再也不敢登门。江城用自己的泼悍,将封建家长的威势,三从四德的法规,至高无上的夫权,统统踩到脚下。蒲松龄在“异史氏曰:见天下贤妇十之一,悍妇十之九。”究其原因,恐怕不是女人天生就是这样凶恶的性格,更多的应归罪于她们面临的环境。可以说,江城的泼悍是封建时代的妇女对压迫的畸形反抗。

1.2.4须眉足愧的代表:颜氏——谁说女子不如男,赌书消得泼茶香

颜氏是名士之女,她的父亲感叹:“吾家有女学士,惜不弁耳。”足见颜氏的才学是多么出色。她在看到丈夫屡次投考不第后就女扮男装和丈夫一起参加科举,并且一举中第,官至“寻迁河南道掌印御史”,把原本贫困的家庭经营的“富埒王侯”。这就充分体现了“巾帼不让须眉”的豪迈气概。与封建社会讲究的“女子无才便是德”背道而驰。颜氏女扮男装,把封建重压下妇女被压制的才能充分地表现出来,有文才,可以在制艺文上超过男人;有治国才干,吏治超出男子。颜氏跟花木兰替父从军一脉相承。但蒲松龄的生花妙笔没有停止在颜氏如何以聪明才智为女性扬眉吐气上。而意味深长进一步描写,颜氏后来把功名让给了丈夫,自己老老实实守在闺房。在男尊女卑的时代,女子再有经世之才,也无法真正拥有与男子同样的地位,这,就是蒲松龄笔下的历史真实。

1.2.5不断成长的代表:窦氏——花红易衰似郎意,无情是霜无情泪

窦氏女是一个农家少女。蒲松龄通过一些细节描绘了她天真质朴,纯洁无瑕和不甘屈辱,死而复仇的性格特点。她的形象是封建社会里纯洁质朴,刚烈不屈的少女的典型。南三复是晋阳的富豪地主,是一位依钱仗势作威作福的人。他言而无信,诱骗并抛弃了窦氏女;残忍冷酷,不许抱子倚户悲啼的窦氏母子入门,贪财好色,善于行贿,是个毫无人性的玩弄女性的地主流氓恶棍的典型形象。而窦氏正是在与这样一个强大的敌人的抗衡,并最终取得胜利中,完成了她性格的成长。从开始的单纯质朴的农家少女,在知道自己被抛弃后,毅然决绝地进行抗争,屡败屡战,吸取经验,成长为一个机敏强劲的复仇者。窦氏的蜕变可以说是蒲松龄为女性探索的一条寻求尊重的

道路,即在受屈辱的时候,要勇于反抗,只有反抗才能获得作为人的尊严。

第2章功过是非,自有千秋

2.1大放异彩的进步意识

2.1.1提出把物质(经济)自主作为个人独立的基础

自从古代男权社会确立,私有制的出现以及因之而起的阶级高下的划分,使女性处于依附从属地位,接受男性的物质援助和支持。物质上的依赖逐渐发展到心理的依赖和精神的依赖,将女性彻底沦为男性的附庸。而在《聊斋志异》中,一部分女性形象则反其适而行之,她们有的经济独立,人生不被男子所主宰;有的善于经纪,须眉所不能及;有的招则进宝,为家人生活所仰赖……不管怎么说,解决了物质这个建立自主意识、自我意识最首要的基本条件,这些性本身已有了自己的价值取向,由客体走向主体,拥有了与男子平等对话的权利。《细柳》便是个典型的例子,细柳能够一个人独撑家门,把两个孩子抚养成人,很大程度上与她在丈夫生前学会经营,掌握了家庭的财政权有关。细柳也成为贤妻良母的一个代表。

2.1.2开始要求女性要获得精神上的自主

千百年文化、历史、制度的强化,“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的观念已经内化在女性的血液中,女人的一生各个阶段要想坦坦荡荡的生存下来都必须有所依赖,而依赖的对象则都是男子。但在《聊斋志异》中,部分独具异彩的女性形象,她们精神上的独立自主令人刮日相看,脱离了一味需求、依赖男性的保护而生存的传统模式,她们也为人妻,为人母,但作为一种理想型的主体意识与欲望却没有被湮没,焕发出震撼人心的力量。

《翩翩》中的翩翩在罗子浮提出与她同归故里时,说“妾不能从;不然,君自去”,本来“夫唱妇随”是很正常的事,可是这儿“夫”与“妇”有着不同的精神境界。罗子浮带有俗骨,虽升为仙人,难耐仙境寂寞,而翩翩的心却是超然物外,她深知人世间的残酷和阴冷,不愿坠入红尘,因而坚决不肯随罗子浮回乡。富贵、权势、夫妻之爱、天伦之乐是尘世的人所爱好的,却始终没有战胜翩翩心中的一方净土,放弃自己的信念。

2.1.3女性贞操主体意识的提高

女性的贞操被视为“物”有着悠久的历史,封建礼教下婚礼的实质是将女人作为一件祭品隆重地交给某个男人,由男权势力来检验她们,这样一来贞操就理所当然成为男性的私有则产。贞操一旦受损,自身主体意识也就顷刻坍塌,立即有了受羞辱和受伤害、受轻薄的感觉,失去了生存意志和人生目标。《聊斋志异》却描写了一批与传统贞操观念相背离的前卫女性,一旦她们认准了自己的男人,便会抛弃所有的条条框框,做出“私奔”之举,甚至不问婚姻而与男人结合。爱情让女性有勇气和魄力,挣脱封建贞操观念的枷锁,毅然投向心上人的怀抱。她们有明确的主体意识,主动追求爱情,挑战传统的性别差异,以达到与男性在精神与意识上的平等。

《阿霞》中阿霞出于对景生的爱情,与之共寝,并决心“相从以终”。可当她知道景生对待结发妻子的态度时,毅然另转嫁了郑公子,“好女不嫁一夫”的封建贞操观念被抛弃。仅管“木已成舟”,但阿霞没有让过去成为一种负担,没有机械呆板地死守“从一而终”的教条,而是重新选择了自己的人生幸福。人格、品德被放在了择偶标准的头一位,贞操的唯一性变得无足轻重了。

2.2无法磨灭的的局限思想

2.2.1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情感追求中的性别偏见

作者对男女主人公的感情裁决带有强烈的主观和男权色彩:风流的书生可以尽情

地享受艳遇,享用美色,不用承担来自家庭的和道义的压力;而对于女子则强调贞洁,强调从一而终,甚至上升到政治伦理的高度;那些自荐枕席的鬼狐,是作者欲念的产物,她们的出现是为了给寂寞疲惫的书生带去肉体与精神的抚慰,她们的大胆、主动是为了消除在生活中备受打击的书生们的胆怯,她们的内心实际上充满了自卑与对男性社会的敬畏;“天生佳丽,故将以报名贤”,就连那些名门闺秀也要对落魄书生情有独钟,作者为此给他们编织了金榜题名的美梦,让那些嫁给穷书生的女子得到了始贱终贵的嘉奖,而那些不肯下嫁的女子则被冠以嫌贫爱富、福薄命浅的恶名遭到鞭挞。

2.2.2对妻妾制度的赞扬与美化

《聊斋志异》中的许多故事,都是围绕一男多女的情节模式展开。如《莲香》中桑生同时与狐女莲香和鬼女李氏交好,最终李氏借尸还魂,莲香投生人世,最终都与桑生结合。甚至在以写情为重的《连城》中,作者也要给男主人公再强加一个长沙史太守女,以实现作者一男双美的婚姻理想。在这些小说中,作者要求这些女子共效英皇,相互之间消除妒忌、和睦相处,情同姐妹,而且认为她们都能幸福一世。所以,他在《小谢秋容》篇后的“异史氏曰”中感叹道:“绝世佳人,求一而难之,何俱得俩

哉!”作为人类最自私的情感,男女之情本身具有排他性。作者在创作小说时不从女性的心理感受出发,而是津津乐道于她们的不妒不忌,本身就是对女性情感世界的忽略。

《聊斋》中还有一些内容专门来描写妻妾之德。《林氏》中,将叙述重点放在对林氏为夫纳妾的德行的渲染:《邵九娘》中,作者着力塑造了一个安身立命的腾人邵九娘。与这些贤妻美妾相形,作者丑化了一批阻挠丈夫纳妾的妇女形象,如段氏、柴氏、尹氏、江城等,将她们描绘得残忍、暴决甚至变态,并让她们遭到报应,或者在神道的帮助下幡然知错,对自己的叛道行为更正和忏悔。

2.2.3封建因果报应思想贯穿始终

在《聊斋志异》中,作者惯于写女子的主动投怀送抱往往是为了报恩或报德,写凶狠、蛇蝎心肠的女性,则是因为那个男人前世欺侮了女子。《小翠》中,小翠因其母在王太守身边避过雷霆之劫,便随母至王家“自请为妇”,作了王家“十六岁不知牡牡”的傻儿子之妻。作者对她的行为大加赞赏:“一狐也,以无心之德,而犹思所报。”小翠的行为是由于她的知恩必报。《江城》中江城的“凶悍”,照蒲松龄构思乃前世注定,因为江城前身是佛前小鼠,被高生的前身踏死,所今生是来讨债的。作者用这种宿命论的因果报应思想来解释男女之爱,妻子对丈夫施暴,将由人类主观意识决定的情感世界笼罩上了神秘的色彩。

第3章良苦用心,志多情深

3.1 纠结矛盾的现实理想

蒲松龄一生,除为生计奔波外,最重要的是做了两件事:参加科举考试和著书立说。古人所谓的“立德、立功、立言”,当蒲松龄科举之路不通,“立功”不成,他的一腔悲愤,只有在“立言”中抒发,企图用文学创作的方式来表达他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蒲松龄生活于封建社会末期的清初,那个时候,可以说是中国文化史上最黑暗的时期,残酷的文字狱让很多知识分子惨遭迫害,更别说能表达一些激进异端的思想。但是经历了明末很长一段时间的思想解放的发展,人们已经对现实社会有了新的认识。这样的一种畸形社会形态下,文人要想既保住性命,又能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是非的费一番功夫的。但同时,这样的一种不正常的社会也对文人的思想意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程朱理学、八股文为代表的主流文化,对知识分子的侵蚀可以说是深入骨髓的,这在晚清很多文学作品中都有反映,蒲松龄更是如此,所以说,《聊斋志异》中通过女性形象所反映出来的明显的局限性是不能被“瑕不掩瑜”的。

同时,我们说过,作为一个怀抱济世之才的知识分子,蒲松龄对理想社会的期盼,对进步思想的追求也是他一生最崇高的意愿。他把丑恶的现实和美好的理想并行排列在女性身上,让美与丑、善与恶相互交融相互碰撞,通过一次次交锋自然而然就会产生出震撼人心的效果,引起人们的深思。所有的这些都可以从蒲公笔下的女性介入社会所演绎的结果中看出。

正如蒲松龄自己所言“自鸣天籁,不择好音”,“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其笔下的艺术形象中都涵纳着作者蒲松龄的“真”性情。

3.2用情至深的女性关注

结合蒲松龄至真至诚的文人情怀,观察他笔下多姿多彩的女性形象,可以看出,蒲松龄对女性的关注要比前人视野开阔得多,角度深入得多,当然用情也就深得多。

我们在慢慢分析他笔下的每一个女性时,会随着主人公的行为而喜怒哀乐,美好

的形象总希望她能够如愿以偿,像童话中王子和公主一样过上能够幸福的生活;而那些丑恶的形象则扼腕叹息,替她们悔恨。我想蒲松龄在写她们的时候其中的情感更是五味杂陈,他既看到了女性悲惨的命运,希望能有一个好的出路,又圉于时代和传统,始终不能够跳出那个腐朽的思想的牢笼,很多女性的命运还是在封建桎梏中遭到扼杀。

在那些美丽的形象身上所寄予的蒲松龄的女性关注是非常明显的,这里就不再赘述。我们主要来看看在善妒凶恶的悍妇身上,蒲松龄寄予了怎样的情感。《马介甫》这个故事里的女性尹氏是个典型的悍妇形象,把一家老小欺压得惨不忍睹,而且屡次被丈夫杨生的朋友马介甫教训,却不知改过。直到把原来那个“温顺”的丈夫逼得离家出走。如果故事在这个地方结束,那么可以说明蒲松龄对这样的“坏”女人是批判的,甚至是鄙弃的。但故事并没有停止,尹氏赶走杨生后,嫁给了一个屠户,结局是“此妇从屠,当不乏肉食,何羸瘠乃尔?”在更加强暴的屠户面前,尹氏被虐待成一个鬼模鬼样的乞妇,最后不知所终。强悍如虎的尹氏,最终还是落得个如此悲惨的结局,那么可以想象那些不敢反抗的所谓“温柔敦厚”的贤德的女性会有怎样的结局?所以,尽管蒲松龄对于这样的坏女人是持批判的,但客观上他还是深刻的探讨了女性到底怎么才能获得出路的问题。

所以,通过分析蒲松龄笔下琳琅满目的女性或好或坏的命运,可以看出蒲松龄独具时代特色的女性意识,寄托着他深厚的情志。应当承认的是,他对女性看法的诸多方面,今天看来我们是不能赞同的;但他对女性命运执着的关注精神却是不容忽视,值得赞扬的。

结语

蒲松龄熟读经史,屡入场屋,对于程朱理学他是精通的,他的思想也深受其濡染。但他性情磊落,位卑家贫而志存高远。所以,他并不拘泥于程朱理学,一部集志怪与传奇为一体的《聊斋志异》显示出作者异常活跃,不拘于世俗的关注视野,尤其是他对女性关注上。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不仅以欣赏眼光描写了许多绝美的女子形象,而且也塑造了一系列不美或者奇丑,然而品质却美得令人叹赏的形象;不仅大力颂扬了那些兰心惠质的女性,也描绘了一部分凶神恶煞的悍妒型妇女。这样才是真实的女性群体,才更能够全方位地把处于弱势地位的女性的生存状态展现出来,留给人深深地思索。

在此,特感谢刘乃亮老师给予的细心指导,刘老师提出的很多意见和建议,对我的论文的完成起了很大的作用。论文的完成过程还有赖于同学的帮助,在此也一并感谢。

参考文献:

【1】蒲松龄著,朱其铠编《全新注本聊斋志异》,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

【2】朱一玄,《聊斋志异资料汇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

【3】马瑞芳,《幽冥人生——蒲松龄和<聊斋志异>》,三联书店,1995年

【4】袁行需,《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262一281

【5】刘利侠,硕士论文《蒲松龄女性意识的重新思考》2003年

【6】高芸,《试述<聊斋志异>中的女性自主意识》,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

【7】齐力子,《白话聊斋》,齐鲁书社1986年5月第1版

【8】(日)前野直彬著,傅赖会译,《蒲松龄传》,香港国际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86年7月版

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我国著名作家冰心有句名言:如果没有女性,我们将失掉生活百分之五十的真,百分之六十的善,百分之七十的美。用这看聊斋女性,大体不错。蒲松龄是写女性的铁笔圣手,同样的人物,他比前辈作家写得生动丰满,他还涉猎他人没有涉猎的禁区,写出新人形象。在《聊斋志异》中,蒲松龄笔下的女性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在女性能顶半边天的商品经济时代,我们把女性放在爱情和社会的背景上,看看聊斋女性的真善美,这仍有一定的时代意义。一、爱情、婚姻、家庭中的女性形象 在爱情、婚姻、家庭中,聊斋女性形象各异,各有千秋。我们先看在爱情生活中的聊斋女性对真善美、对独立人格的不懈追求。 1、外貌和心灵皆美的狐女阿绣 《阿绣》里有模样儿完全一样,个性很不相同的两个优美女性,其中一个就是美的追求者狐女阿绣。男主角刘子固认识了美丽的杂货铺少女阿绣,却没有办法娶到她,在他沮丧的同时,希望能遇到个类似阿绣的。这时,狐女幻化成阿绣的模样来和刘子固欢会。狐女为什么这样做?只是艳羡阿绣的美,希望和她媲美。刘子固的仆人很聪明,很快揭穿了狐女阿绣的身份。刘子固本来跟狐女阿绣好得蜜里调油,一旦得知狐女的怪异身份,非常害怕,还让家人准备下兵器伏击狐女阿绣。对这样的寡情郎,狐女阿绣采取忍让态度,说她知道刘子固一直想念阿绣,正打算帮助他们团聚,她虽不是阿绣,却自认为不比阿绣差。狐女阿绣有神力,却不报复无情义的刘子固,而是把失落的爱,无私奉送他人。当民女阿绣陷入被乱军俘虏的危难时刻,狐女阿绣却施展神力把民女阿绣从战乱中救出。在她帮薄情郎和阿绣建立幸福美满的家庭后,真假阿绣开始了妙趣横生的比美。开始,刘子固还能分辨真假,后来,连刘子固都分辨不清哪个阿绣是自己的妻子了。这说明狐女的美已经修练得跟阿绣没有区别。狐女为什么如痴如醉地要修练成阿绣的样子?据狐女说,她跟阿绣前世是姐妹,两人都模仿美丽的西王母,阿绣比她学得好。她们转世之后,狐女仍然不忘对美的追求。 在《阿绣》这个故事里,狐女阿绣是爱情的缔造者、是家庭的保护神。她能够放下怨恨,帮助真阿绣和刘子固建立家庭,体现出高尚的人格魅力。爱一个人不意味着强行占有,而是要让他跟所爱的人走到一起,要他得到自己的幸福。这是狐女的人生哲学,也是美的哲学。狐女在追求和修炼形态美同时,获得了内心美。她的人生哲学不管是在蒲松龄所处的时代,还是我们生活的今天,都是令人叹服的。 2、貌丑而心善的乔女 乔女丑得出奇,二十五岁还没嫁出去。丧偶的穆生娶了她,生了儿子后穆生又死了。乔女求娘家帮忙,娘家不理睬,她只好靠纺织艰难度日,这时,她有了一个改变贫穷和孤苦生活的机会:同县家境富裕的孟生要续弦,条件很苛刻,可见了乔女却大为赞赏,还派人说媒,显然是看上了乔女的德,但乔女信守封建律条,坚决拒绝。孟生对她越发欣赏,让媒人再次求婚,还说服了乔女的母亲,可连母亲亲自动员她都不同意。乔女恪守封建道德,坚持不事二夫,但孟生对她的钟情让她深深感动,心灵早就跟孟生联系到一起,在精神上背叛了“不事二夫”的誓言。不久,孟生得暴病死了,无赖趁机把其家产携取一空,仆人趁火打劫,乔

论《聊斋志异》中的狐女形象分析

论《聊斋志异》中的狐女形象 作者:蔡碧兰指导教师:李新灿教授 (湛江师范学院人文学院,湛江 524048) 摘要:在《聊斋志异》中涉及到狐的篇章有82篇,专写狐女的达40余篇,占一半有余。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狐精形象的集大成者,它成功描绘了一幅狐女群像图,无论是工笔细描还是粗笔勾勒,她们大都是美、善、智慧的象征。本文就狐女形象的创作背景及其性格特征、意义作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狐女形象;创作背景;性格特征;意义 On "Strange" Female Foxes Cai Bilan School of Humanities, Zha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Zhanjiang 524048 Abstract: "Strange" chapter comes to Fox eighty-two designed to write the fox woman more than 40, accounting for more than half. Pu Songling's "Strange" is the image of a master of the fox spirit, successfully depicts a female fox portrait view, whether it is meticulous fine description or crude pens, big is beautiful, good, and a symbol of wisdom. Female Foxes creative background and personality traits, meaning a brief analysis. Key words: female fox image; creative background; personality traits; meaning 引言 在中国的传统文学形象中,狐狸这一角色,自古以来以负面形象居多,最为特出的当推助纣为虐的妲己,她使商纣王遭致国破身亡的覆灭命运。大约肇始于这个形象,狐狸贪婪、狡猾奸诈、魅惑好人、背信弃义等无恶不作的角色定位便确立了。历代以来,人们关于狐狸的情感体验便局限于恨不得人人得而诛之而后快这样一个狭隘的范畴,数千年来基本没有改变。 然而,蒲松龄笔下的狐女形象却颠覆了千百年来人们对狐的看法。蒲氏笔下的狐女,她们大多美丽善良、温润可亲,亦人亦狐,亦狐亦仙,是作者浓墨重彩宣扬讴歌的形象。这类幻化为女子的狐精更具人情味,其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各具情趣,也更多地得到读者的喜爱与共鸣。这些美狐形象光艳绚丽,互相辉

聊斋志异的女性观

《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聊斋志异》里有近五百篇的故事,塑造了数百个人物形象,在这一丰富多彩的人物画廊中,又以多彩多样的女性形象占大多数。由她们引发的交织着爱恨情仇的故事,也是聊斋故事中最令人感动又发人深思的部分。在《聊斋志异》描写女性的篇章中,没有把女性仅仅限制于狭小的传统世俗观念,而是从人性展现,才能发挥,精神反抗等多方面的展现了女性前所未有的风貌。这当然与明中期以来资本主义萌芽所带来的浪漫主义及伤感思潮有关,也和作者进步的女性观念密不可分。读者可以看到蒲松龄先生对女性存在的人文主义观照,可以想见作者是以怎样的眼泪面对他笔下可爱可叹可怜可悲的女性形象。 如果我们对《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加以归纳分析,可以比较清楚分为以下三类: 1“不是凡间人,却有世间情”的女性显而易见,在《聊斋志异》中蒲松龄先生是以写人的手法写妖。《聊斋志异》中的女鬼与以往民间传说中的妖女不同,她们较以前传奇中的同种类型人物更具有人情味,更具有人的心理和特征。以前的志怪小说,传奇中的女性总是妖味多于人性,她们缺少女性的特质而显得生硬死板,这与男权社会的女性意识薄弱不无关系。而在《聊斋志异》中,女性形象突破了以往志怪传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单一,简单乏味的瓶颈,塑造的更加具有人情味。《聊斋志异》中的女性人物,是从“人”的角度着手,即使

本体还有妖怪的特性,但其温柔体贴,从而更具有女性气息,栩栩如生。蒲松龄先生用富于文采的笔墨作为媒介,拉近了虚幻中的鬼怪与现实读者之间的距离。对于这样具有人性化的美丽形象,通过作者饱含爱怜激赏之情的笔触,读者对她们愈加怜爱。《婴宁》中的婴宁爱笑,她让冷漠的封建社会多了点人情味儿,多了些许暖色。她俨然一个未涉世的婴儿,脸上总是挂着美丽的笑容。家里仆人偶有犯错,只要她在场一笑,马上令紧张气氛烟消云散。婴宁爱花如命,即使婚后也不改本性,一旦遇到珍奇花卉,哪怕变卖首饰也在所不惜。这时的婴宁是真与美的化身,她不受人间污浊,天真烂漫,犹如美玉无暇,令人怜爱不已。《莲香》一文中的女主人公拥有典型的女性味道。《莲香》大意是狐精莲香和女鬼李氏因情根深种,同时爱慕桑生的疏狂与静穆而主动趋献的故事。李氏因其“阴气太盛”而使桑生病重危殆,她深感惭愧主动告别了桑生,但李氏的魂魄为情所隔,居然“尔日抑郁无聊,徒以身为异物,自觉形秽,别后愤不归幕,随风飘荡,每见生人则羡之,昼凭草木,夜则信足浮沉。偶至章家,见少女卧床上,未知遂能活也”,竟不自觉的借尸还魂。当她看见自己还魂后相貌丑陋,竟然不如做鬼时美,更觉得无颜再见桑生,“七日不食”,使得身体浮肿,消肿后“皮尽脱”,从而“眉目颐颊,宛肖平生”,最后喜嫁桑生。莲香听说李氏的故事感叹不已,居然“我自乐死”,希望能够托生为女人,与桑生接着前世的情缘,最后也如愿以偿。一个女鬼为情所困,借尸还魂后依然对桑生念念不忘,一个狐精为续前缘,竟不惜自杀托生为女子,结局是圆满的,两人得其心愿。女性的情感

浅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论文题目浅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学生姓名杨翠平 学号081111246 指导教师张玉国 年级2008秋 分校/学院保定电大 提交日期2010年10月22日

内容摘要 蒲松龄坎坷的一生和特殊的生活经历对他的文学创作有着重大的影响,而科场的失意和生活的贫困,更使他在思想上对科举制度的腐朽、封建政治制度的黑暗有深刻的认识和体会,他常常处于愤懑、无聊之中。因此,他借创作来抒情,寻求心理慰藉,其中女性形象恰恰充当了他的理想载体,饱含了他在人生失意后被压抑的某些欲望、动机和理想。他的《聊斋志异》是部一独具特色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作为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颠峰之作。在《聊斋志异》这本书中,塑造的女性形象则不下百人,这些女性形象千姿百态,色彩缤纷,个性鲜明,总体上含概了整个封建时代的妇女形象。其中对女性的出路进行了种种的透视和解读,他把女性解放的出路定位在“女人自身的独立”上。从“靠男人”到“反抗”把问题提了出来,而到后来的“靠自己”则提出了一条解决问题的出路。这一过程看似简单,却经历了几千年才开始出现这样的萌芽。通观中国蒲松龄之前的文坛,惟独他反映女性自主意识的文章最为血肉丰满。 关键词:蒲松龄《聊斋志异》女性形象

目录 一、蒲松龄与《聊斋志异》 (1) 二、《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1) (一)侠女仁妇形象 (2) (二)经济自立的女性形象 (2) (三)追求自由美满的爱情婚姻的女性形象 (4) (四)被侮辱的女性形象 (4) (五)悍妒仁女性形象 (5)

浅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在我国浩瀚的古典文学海洋中,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可谓不计其数,其中的优秀作品却也屈指可数。然而在封建社会末期出现是这位三家村“不得志”的私塾先生却在刻画女性形象上创造了一个高峰。渴望民主革命,改良民主社会的思想流露在字里行间。 一、蒲松龄与《聊斋志异》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今淄博)人,他出身于一个久已衰落的世家,其父因科举不显而弃儒从商,却仍不能忘怀于光复门庭。蒲松龄从小随父读书,十九岁时以县、府、道试三个第一补博士弟子生员,得到学使施闰章的称扬。自此文名大振,而自视甚高。但他此后的科场经历却始终困顿不振,一直考到六十多岁,才接受老妻之劝,放弃了仕途幻想。又到七十一岁时,才援例得到一个已经无意义的岁贡生名义。在蹭蹬科场的数十年中,他先是做过短期的幕宾,后来长期在官宦人家为私塾教师,以为糊口。大致从中年开始,他一边教书一边写作《聊斋志异》,一直写到晚年。书未脱稿,便在朋辈中传阅,并受到当时诗坛领袖王士禛的常识。除《聊斋志异》外,他还存有相当数量的诗、词、文、俚曲等,今人编为《蒲松龄集》。 《聊斋志异》全书约四百九十余篇,主要讲述花妖狐魅故事,但也有不少直接取材于现实的题材,从思想内容方面来看,全书着力于对黑暗现实的不满、揭露和批判。其中有对于黑暗的官府制度、科举制度的揭露和抨击,有对弱势群体的关怀等等。这其中《聊斋志异》在呼唤女性的人格尊严和展示中国女性强烈的反抗精神,不懈追求自主方面,也有其独到的思想光辉,值得人们去探索和思考。 蒲松龄在落魄孤烦中体验生命的痛苦,深切同情女性,为女性张扬个性,寻找出路,他在《聊斋志异》中对女性的出路进行了种种的透视和解读,他把女性解放的出路定位在“女人自身的独立”上。从“靠男人”到“反抗”把问题提了出来,而到后来的“靠自己”则提出了一条解决问题的出路。这一过程看似简单,却经历了几千年才开始出现这样的萌芽。通观中国蒲松龄之前的文坛,惟独他反映女性自主意识的文章最为血肉丰满。同时《聊斋志异》是他用几十年时间写成的,他称这是他的“孤愤之书”。 二、《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浅析《聊斋志异》中女性命运的悲剧

盐城师范学院 毕业论文 浅析《聊斋志异》中女性命运的悲剧 学生姓名杨丹 学院黄海学院 专业汉语言文学 班级11(23) 学号11417536 指导老师吕海龙 2015年 5 月 21 日

浅析《聊斋志异》中女性命运的悲剧 摘要 在《聊斋志异》中,蒲松龄笔下的女性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本文对《聊斋志异》中女性命运悲剧进行剖析归纳研究,并将其分为三类:一是封建思想和道德传统造成的世情悲剧;二是被夫抛弃,家破人亡的家庭悲剧;三是父母阻拦,相爱不能相守的爱情悲剧。这三类中的女性各自的身份不同、遭遇不同,命运不同,但这些女性悲剧的命运让我们看到封建社会中各类女性的生存状态以及封建制度对女性的压迫。最终通过对作品中女性命运悲剧的分析,了解封建社会制度及女性悲剧命运的关系。 【关键词】聊斋志异;女性;悲剧命运;成因

The tragic fate of the women in "liao zhai zhi yi" is analysed Abstract In "Strange Stories from a Lonely Studio", pu songling's female presents unprecedented richness and diversity. This paper of "Strange Stories from a Lonely Studio "in the tragic fate of women to analyzes and concludes the research, and the into three categories: one is caused by the feudal ideology and traditional moral worldly tragedy; the second is abandoned by the husband, the breakup of the family tragedy; the third is the parents stop, love can't keep the love tragedy. The three types of women their identity is different, different experiences, different fate, but the fate of the tragedy of these women let us see the feudal society in all kinds of women's survival condition and the feudal system of women oppressio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tragedy of the fate of women in the work,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eudal social system and the tragic fate of the female is finally understood. [Key words]Strange Stories from a Lonely Studio; Women; Tragic fate; Cause of formation

《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01111-14陈一惟 清代著名作家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借谈狐说鬼,真实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的现实生活,深刻地描绘出人民群众所受的苦难。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女性生活在人间的底层,她们的痛苦擢发难数。蒲松龄的孤愤心情和寄托情怀使他首先注意到妇女的生活状态。作家倾注了他的全部热情,用那枝生花妙笔,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 《聊斋志异》的故事主要来源于民间。民间故事通过作者的艺术夸张和加工,于是成了一部浪漫主义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这些故事中以爱情为题材的作品占了全书的很大比重。追求婚姻自由,藐视和反对封建礼教,珍爱爱情,这样的女性是《聊斋志异》中描写最多的一类。《青凤》、《娇娜》、《小翠》写人与狐的爱情,《聂小倩》、《公孙九娘》、《小谢》写人与鬼的爱情,《织成》、《翩翩》写人与仙的爱情,《竹青》、《香玉》写人与花鸟虫鱼等精灵的爱情。也有《连城》、《侠女》这样写人与人之间的爱情。 这些恋情故事都极其曲折动人,绚丽有文采,而且有强烈的思想性。作者讴歌真诚高洁的爱情和建立在这种基础上的美满自由的婚姻生活。作者塑造了大量美的形象,她们敢于向封建礼教挑战,她们不仅有美的外貌,而且具有反封建礼教的叛逆行动,她们是美的高度统一体。在这些作品中,有机智贤能并挽救夫家危亡的红玉,有深山采药救情人生命垂危的莲香,也有坦荡爱笑的婴宁,温情体贴的翩翩,多情守信的嫦娥等等。她们往往有着美丽的外貌,鲜明的个性,纯洁的灵魂和真挚的爱情,她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婚姻自由的追求和对封建礼教的藐视反抗。 《聊斋志异》中关于人妖艳遇的故事写得最精彩美妙,最令人难忘。所有的人妖恋情都有相似之处。书生与精魅幽欢的场所环境大致相似。男主人公的身份处境大致相同,几乎都是书生一个。他们穷愁潦倒但却才情横溢,风流儒雅。贫贱书生在生活仕途上运际多灾,但在情场上却艳遇不迭,非凡得意。女主人公这些狐仙精魅们个个美丽绝伦,聪慧绝顶,既有倾国之貌,又有灼人之情,她们热情主动,只求奉献没有索取,专爱失意书生,并不计较回报,她们一往情深及时地抚慰着书生们落寞的心灵。这样的多情女子,实在是人间难得的佳偶。这些女子不仅是失意书生生活中的伴侣,而且还是他们精神上的知音。她们理解书生的牢骚,排遣他们的郁闷,献给他们温柔,坚信他们的才能。她们是他们的红颜知己。这也体现了蒲松龄对女性美的关注,不仅停留在其年轻美貌,也不仅深入到其心灵秀美,才能超凡。蒲松龄以执着的态度和集中的注意力审视的是红颜知己。这与屈原以女性美为政治理想美的寄托不同,与曹雪芹以女性美为人性美的象征也不同,蒲松龄把女性美作为知己之情的形象化身。 对《聊斋志异》中描写爱情的篇章,人们予以了热情的赞美之词。有谁能不为蒲松龄所描写的动人的爱情故事和炽热的两性情感而扣动心扉呢?有谁能不赞叹蒲松龄的进步的爱情婚姻观,诸如宣扬恋爱自由,歌颂爱情专一,表现夫妇平等呢?虽然在蒲松龄的笔下,这些女性最后大多都获得幸福的归宿,但这只是作家的理想。在腐朽黑暗的封建社会,男女青年自由结合的可能性是极小的。蒲松龄正是通过这些妇女的不同遭遇,反映了封建婚姻制度、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摧残。 创作〈聊斋志异》蒲松龄是用一枝饱蘸着激情的笔来写出的。这些狐鬼精魅作者把她们当做一个实实在在的人来塑造,作者把无限爱慕之情倾注在她们身上。这也是蒲松龄塑造女性形象的一个重要艺术手法,这就是幻化。把非人(花妖狐魅,神仙灵祗等)幻化为人。书中的女性大都是鬼狐花鸟等异物的化身,但这些异物都具备了人的感情、人的个性,以致使读者感到“多具人情,和易可亲,”。作者通过高度的艺术概括和细节描写,塑造了大量成功

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蒲松龄是写女性的铁笔圣手,同样的人物,他比前辈作家写得生动丰满,他还涉猎他人没有涉猎的禁区,写出新人形象。在《聊斋志异》中,蒲松龄笔下的女性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一、爱情、婚姻、家庭中的女性形象 在爱情、婚姻、家庭中,聊斋女性形象各异,各有千秋。我们先看在爱情生活中的聊斋女性对真善美、对独立人格的不懈追求。 1、表里如一的狐女阿绣 《阿绣》里有模样儿完全一样,个性很不相同的两个优美女性,其中一个就是美的追求者狐女阿绣。男主角刘子固认识了美丽的杂货铺少女阿绣,却没有办法娶到她,在他沮丧的同时,希望能遇到个类似阿绣的。这时,狐女幻化成阿绣的模样来和刘子固欢会。狐女为什么这样做?只是艳羡阿绣的美,希望和她媲美。刘子固的仆人很聪明,很快揭穿了狐女阿绣的身份。刘子固本来跟狐女阿绣好得蜜里调油,一旦得知狐女的怪异身份,非常害怕,还让家人准备下兵器伏击狐女阿绣。对这样的寡情郎,狐女阿绣采取忍让态度,说她知道刘子固一直想念阿绣,正打算帮助他们团聚,她虽不是阿绣,却自认为不比阿绣差。狐女阿绣有神力,却不报复无情义的刘子固,而是把失落的爱,无私奉送他人。当民女阿绣陷入被乱军俘虏的危难时刻,狐女阿绣却施展神力把民女阿绣从战乱中救出。在她帮薄情郎和阿绣建立幸福美满的家庭后,真假阿绣开始了妙趣横生的比美。开始,刘子固还能分辨真假,后来,连刘子固都分辨不清哪个阿绣是自己的妻子了。这说明狐女的美已经修练得跟阿绣没有区别。狐女为什么如痴如醉地要修练成阿绣的样子?据狐女说,她跟阿绣前世是姐妹,两人都模仿美丽的西王母,阿绣比她学得好。她们转世之后,狐女仍然不忘对美的追求。 在《阿绣》这个故事里,狐女阿绣是爱情的缔造者、是家庭的保护神。她能够放下怨恨,帮助真阿绣和刘子固建立家庭,体现出高尚的人格魅力。爱一个人不意味着强行占有,而是要让他跟所爱的人走到一起,要他得到自己的幸福。这是狐女的人生哲学,也是美的哲学。狐女在追求和修炼形态美同时,获得了内心美。她的人生哲学不管是在蒲松龄所处的时代,还是我们生活的今天,都是令人叹服的。 2、貌丑而心善的乔女 乔女丑得出奇,二十五岁还没嫁出去。丧偶的穆生娶了她,生了儿子后穆生又死了。乔女求娘家帮忙,娘家不理睬,她只好靠纺织艰难度日,这时,她有了一个改变贫穷和孤苦生活的机会:同县家境富裕的孟生要续弦,条件很苛刻,可见了乔女却大为赞赏,还派人说媒,显然是看上了乔女的德,但乔女信守封建律条,坚决拒绝。孟生对她越发欣赏,让媒人再次求婚,还说服了乔女的母亲,可连母亲亲自动员她都不同意。乔女恪守封建道德,坚持不事二夫,但孟生对她的钟情让她深深感动,心灵早就跟孟生联系到一起,在精神上背叛了“不事二夫”的誓言。不久,孟生得暴病死了,无赖趁机把其家产携取一空,仆人趁火打劫,乔女却敢到孟生坟上临哭尽哀。当无赖又想谋夺孟生的田产时,连孟生的好朋友林生被无赖威胁后都吓得不敢出面,而非亲非故的寡妇乔女挺身而出,到官府告状、到有地位的缙绅门上哭诉,终于替孤儿保住了财产。然后,乔女十几年如一日,任劳任怨地抚养孤儿成人,请老师,积累钱粮,和名门联姻,她的做法俨然孟生遗孀。 乔女有一定的叛逆色彩,她跟孟生的感情,实际上是精神恋爱,她重情重义,用终生的辛劳来报答孟生的知己之情,这在封建时代是很少见的。 3、出淤泥而不染的妓女形象:鸦头 鸦头是个误入风尘的少女,因为她不肯接客一再受到老鸨毒打,她认识了诚实的书生王文之后,认识这个人可以托以终身,马上就机智地把握自己的命运,百折不回。 鸦头出身低贱却为人清高,她向往正常的婚姻,可是在封建礼教下,女子处于被压迫、

聊斋志异女性人物形象浅析

聊斋志异女性人物形象浅析 摘要:《聊斋志异》里有近五百篇的故事,塑造了不下百人的人物形象,这在古典小说中是较为少见的。在这一群人物中,又以女性形象占大多数。由她们引发的故事,也是聊斋故事中最感人的部分。这些女性形象,在作者的笔下,她们几乎个个美得令人眩目。除了外表美,最可贵的是她们有着美丽的心灵,她们或温柔或聪慧,或天真或无邪,或行侠仗义。在《聊斋志异》描写女性的篇章中,既体现了爱情婚姻家庭生活中女性美的一面,同时也展现了女性在社会生活中多方面的才能,这些人物形象丰富了古代小说的人物画廊。本文选取数位耳熟能详的女性人物加以分析。 关键词:聊斋志异女性形象浅析性格特点 追求爱情的女性人物 在我国封建社会里,女性处于被歧视、被压迫的地位。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把女性打入与“小人”同类的行列,“惟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奉行着“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信条,给女性套上了难以解脱的精神枷锁。同时。在《聊斋志异》中的女性不再被笼罩在男性的阴影之下,丧失了自身的意义,而是充分显示出了自己的主动性,充满了进取精神,她们在爱情婚姻的追求上表现得大胆热烈,毫不顾及封建礼教的种种束缚,敢于按照自己的感情和意愿,义无返顾地去追求,忠贞不渝地去爱,直到实现与所爱的人的幸福结合。爱情背景下聊斋女性的代表主要有: (一)敢爱敢恨的狐妇 《武孝廉》中的狐妇在石某病时救了石某,也不嫌弃他的落魄嫁给他,并且帮助他走上仕途,但石某不知恩图报,百般侮辱、谋害狐妇,狐妇在得知石某要杀死自己后决然收回自己赠给石某的丸药,让石某旧病复法而亡。作者让那些负心汉一个个不得好死,一方面表明了作者对这些被侮辱女性的同情,另一方面表现了作者对封建制度的鞭笞。不难看出,这些被侮辱的女性她们虽然普遍命运悲惨,都是为男子所遗弃所侮辱,但是她们都有坚决的反抗精神,最终都惩罚了那些负心汉。 (二)外貌丑而心灵美的乔女 乔女在丈夫穆生死后,志不二嫁。后来孟生不嫌其“黑丑”,欲要迎娶,乔女不嫁,然而她却认为孟生不嫌自己丑陋,是自己的知己,所以孟生死后,她为了酬报知己挺身而出,急其家难,抚其遗孤,撑其门户,增殖其产,自己却廉洁自守贫贱以终,表现出“士为知己而死”的美德。仇大娘则是在娘家面临破产时,挺身而出担起重担使家庭得以重新振兴。作者在这里着重肯定的是传统女性那种善于治家的天性。不畏困难、勇挑重担是她们所共有的美德。 (三)要独立,只要婚姻实质而不要名分的侠女 侠者是行走江湖,行侠仗义的人,他们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而《侠女》中的侠女却是大家闺秀,但她同样具有“来无影,去无踪”的神秘特点。主要是为报父仇。更为特别的是她为报答顾生的养母之德,甘心情愿地未婚生子,给顾家传宗接代却不接受明媒正娶。侠女的婚姻观在讲贞节,讲究婚姻是“终身大事”的社会中,像她这样只讲求婚姻实质,而不讲表面的礼法和名分的表现,可以说是极其解放的思想。 更值得注意的是,《聊斋志异》中的女性不但敢于主动追求爱情,而且当爱情遭到背叛时能果断采取行动,毅然离开曾爱过的人,去寻找新的真正的爱情。《云翠仙》中的云翠仙母女为梁有才的苦苦追求和百般表白所打动,应允了他的

《 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栾庆怡 鲁迅认为在明末清初的志怪群书中,蒲松龄《聊斋志异》的成就最高。他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指出:“明末志怪群书,大抵简略,又多荒怪,诞而不情,《聊斋志异》独于详尽之外,示以平常,使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而又偶见鹘突,知非复人。”这里所指的使人“忘为异类”的“花妖狐魅”,显而易见,主要是指《聊斋志异》一书中的女性。据统计,《聊斋志异》五百余篇,除去寓言、笑话、速写外,真正称得上小说的约不到三百篇,其中描写女性的作品占一半以上,这些作品大都“描写委曲,叙次井然”,是全书中脍炙人口的最精彩的篇章。 一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妇女被压在社会的最底层,随着封建社会的日趋没落,妇女的命运更加悲惨。“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根本没有丝毫的人身自由,更谈不到有什么自由爱情的生活。作为生活在封建社会晚期、具有深刻观察力的蒲松龄不会不看到这一切,加上屡遭坎坷而终不得其志的生活经历,更激起了他的“孤愤”之情,所以,在当时文网遍布的恐怖时代,他仍以“曲笔”向封建社会的婚姻制度加以有力的抨击,对于封建社会的腐朽黑暗作了深刻的揭露。追求婚姻自由,蔑视和反对封建礼教,这样的女性在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婴宁》中的婴宁是一个像山花一样烂漫,又像山泉一样纯净的美丽少女,她的所作所为,特别是爱笑和敢说私房话的特点,本身就是对封建礼教的一种大胆的挑战。白秋练(《白秋练》)则是另一类女性,她在爱情的生活道路上不像婴宁那样平坦顺当,而是屡遭坎坷挫折,她没有婴宁活泼爱笑的特点,却比婴宁更显得痴情和持重。因她知书多才,所以一见到“执卷吟诗”的慕生,立即视为知音,但三次求婚,均遭到慕父回绝。对此,白秋练并没有失去追求婚姻幸福的信心。在与慕父的屡次较量中,逐渐认识到“凡商贾志在利耳”的道理,然后凭着自己超人的本领,使其“得厚息”,终于以金钱打动了这个封建老顽固的心,得以与慕生结为美满伉俪。 像婴宁、白秋练这样的女性,在书中还有不少篇幅,其中有的女性为了追求婚姻自由,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些女性尽管生活的道路各自不同,但在追求婚姻幸福、蔑视和反封建礼教这一点上,却是她们的共同之处。《聊斋志异》一书还塑造了一批敢于反抗封建黑暗势力欺凌压迫的烈性女子。《鸦头》中的鸦头就是一个敢于抗争、凌辱不能屈的坚强女性。《细侯》中的细侯,是一个比鸦头受凌辱受损害更重的女子,她被逼以妓为业,受尽了折磨和苦难,但她始终不甘心屈从自己被侮辱被损害的命运,决心跳出火坑,矢志跟从穷书生满生却又中了富贾某的圈套,后满生归,她“方悟前次多端,悉贾之诡谋”,愤然“杀抱中儿(细侯与富贾某所生子),携所有亡归满”。 《商三官》中的商三官,为报父仇,巧扮优伶,在仇人庆贺生日的当夜,将其杀死。《窦氏》中的窦氏,本是一个纯真而痴情的女子,被土豪南三复始乱而终

《聊斋志异》中女性形象及女性意识

《聊斋志异》中女性的形象及蒲松龄的女性意识 摘要:《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的集大成之作。作品中塑造了一大批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女子,如:封建叛逆者形象、复仇女神形象、执着追求者形象、爱情忠贞者形象,蒲松龄借笔下女性们的血肉之躯,热情讴歌了人性的真、善、美。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笔者以为,这些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虽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总体并未超出以往文学作品的涵盖,对女性的认识又无法超越时代和认识的局限,致使这群女性仍然是礼教的传声筒。 关键字:《聊斋志异》;女性形象;女性意识 正文:对于《聊斋志异》中的女性题材作品,论者大多抱着褒扬的观点,认为蒲松龄笔下出现了敢于追求自由爱情的新型女性形象,如阿秀、娇娜、黄英,更有甚者,则从其中看到了中国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反映了当时的妇女解放运动。大多文学史对这一问题也是遮遮掩掩,褒扬之言占据绝大多数。虽有零星片言述其不足,但要么是挠不到痛处,要么就是聊搔其痒而力道不足。也有论者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但又立刻激起反对声一片。那么《聊斋志异》中的女性题材的作品到底如何呢?笔者认为,《聊斋志异》中部分作品对于女性的认识虽然具有一定的进步性,但作者的根本意识却是保守的,并未超出以往文学作品的涵盖范畴,反而充满了封建道德男权主义色彩。 首先,我们先浅要分析一下《聊斋志异》作品中出现的主要的女性的形象。一、封建叛逆者形象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妇女处于社会的最底层,生活的负担和礼教的束博使千千万万的女子如小草一般,被压在封建专制的巨石之下,失去了生命的色泽。但在一个远离人间的偏僻山村,却生活着这样一位少女:她嗜笑爱花,天真无邪,丝毫没有受到封建礼教、世俗人情的摧残、污染。这位少女就是蒲松龄在《婴宁》中塑造的理想形象——婴宁,作者称之为“我的婴宁”,喜爱之情更是溢于言表。她嗤笑、狂笑、一路笑来一路笑去,像一道纯净山溪,单纯得不曾沾有一丝世俗的尘埃,显露出活泼的野性。这个人物形象

聊斋志异女性意识研究

河南科技大学 毕业论文 题目需求层次理论观照下的《聊斋志异》女性意 识研究 姓名李亚娟 学号111412030113 院系人文学院 专业对外汉语 指导教师贾海建 2015年5月20日

需求层次理论观照下的《聊斋志异》女性意识研究 Female consciousness under the hierarchy of needs liao zhai zhi yi

摘要 在中国文学史上,文学的创作是多姿多彩的,特别是到了明清时期,小说创作佳作迭出,蒲松龄用尽毕生心血,著成举世闻名的《聊斋志异》,然而,人们在评价这部巨作时,往往从“浪言孤鬼随史,抒发磊块愁”的角度出发。实际上,《聊斋志异》在呼唤女性意识觉醒,捍卫女性人格尊严方面,也具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值得我们深入探究与思考。蒲松龄不仅汲取了前人描写女性人物形象的精华,而且在《聊斋志异》的部分篇章中,还通过女性对自己社会角色的重新定位、人格尊严的捍卫、两性平等思想的追求,体现了女性意识的觉醒。而在自我追求、自我实现的问题上,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求层次理论,把人的需求从低到高依次分为五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以及自我实现,与女性意识结合起来分析,《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在追求自我、实现自我的过程中展现了作为女性对生存意识的探索、对爱和归属感的渴望以及对尊严意识捍卫,本文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辅助,重点探讨《聊斋志异》中女性的以上三种意识。 关键词: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女性意识;聊斋志异;

Abstract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literary creation in the new period is colorful, the wave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and the influx of western feminist thought, for the spirit of the Chinese women with autonomous independent consciousness, female literature development ushered in the peak 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emerged a large number of women writers. In the field of women's literary creation, bi shumin, with its rich life experience and unique perspective, life care about many implication rich images of women, to contemporary women's living condition and the inner world of deep exploration. The female psychological division, the hostess, meal is a struggle for change their typical, she in the pursuit of self in the process of continuously explore. On the pursuit of self, the United States of 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the person needs from low to high is divided into five levels: physiological needs, security needs, love and belonging, the respect and self-realization, and combined analysis of feminine consciousness, the protagonist, was the process of seeking their own showed the contemporary women's survival consciousness, the longing for love and belonging consciousness, self awareness and sense of dignity. Key words: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Female consciousness;Liao zhai zhi yi

《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摘要:《聊斋》里的鬼狐迷人,花妖可爱。作者塑造了许多人性美的女性形象,突破传统世俗观念,从人性角度展现出了女性前所未有的风貌,表现出对女性的尊重关怀和人文关照。 关键词:聊斋志异;女性形象;人文关照 《聊斋志异》里有近五百篇的故事,塑造了数百个人物形象。在这一丰富多彩的人物画廊中,又以多彩多样的女性形象占大多数。由她们引发的交织着爱恨情仇的故事,也是聊斋故事中最令人感动又发人深思的部分。在《聊斋志异》描写女性的篇章中,没有把女性仅仅限制于狭小的传统世俗观念,而是从人性展现,才能发挥,精神反抗等多方面的展现出女性前所未有的风貌。这当然与明中期以来资本主义萌芽所带来的浪漫主义及伤感思潮有关,也和作者进步的女性观念密不可分。读者可以看到蒲松龄先生对女性存在的人文主义观照,可以想见作者是以怎样的情怀面对他笔下可爱可叹可怜可悲的女性形象。 如果我们对《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加以归纳分析,可以比较清楚分为以下三类: 1、“不是凡间人,却有世间情”的女性。显而易见,在《聊斋志异》中,蒲松龄先生是以写人的手法写妖。《聊斋志异》中的女鬼与以往民间传说中的妖女不同,她们较以前传奇中的同种类型人物更具有人情味,更具有人的心理和特征。以前的志怪小说,传奇中的女性总是妖味多于人性,她们缺少女性的特质而显得生硬死板,这与男权社会的女性意识薄弱不无关系。而在《聊斋志异》中,女性形象突破了以往志怪传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单一、简单乏味的瓶颈,塑造的更加具有人情味。《聊斋志异》中的女性人物,是从“人”的角度着手,即使本体还有妖怪的特性,但其温柔体贴,从而更具有女性气息,栩

栩如生。蒲松龄先生用富于文采的笔墨作为媒介,拉近了虚幻中的鬼怪与现实读者之间的距离。对于这样具有人性化的美丽形象,通过作者饱含爱怜激赏之情的笔触,读者对她们愈加怜爱。《婴宁》中的婴宁爱笑,她让冷漠的封建社会多了点人情味儿,多了些许暖色。她俨然一个未涉世的婴儿,脸上总是挂着美丽的笑容。家里仆人偶有犯错,只要她在场一笑,马上令紧张气氛烟消云散。婴宁爱花如命,即使婚后也不改本性,一旦遇到珍奇花卉,哪怕变卖首饰也在所不惜。这时的婴宁是真与美的化身,她不受人间污浊,天真烂漫,犹如美玉无暇,令人怜爱不已。《莲香》一文中的女主人公拥有典型的女性味道。《莲香》大意是狐精莲香和女鬼李氏因情根深种,同时爱慕桑生的疏狂与静穆而主动趋献的故事。李氏因其“阴气太盛”而使桑生病重危殆,她深感惭愧主动告别了桑生,但李氏的魂魄为情所隔,居然“尔日抑郁无聊,徒以身为异物,自觉形秽,别后愤不归幕,随风飘荡,每见生人则羡之,昼凭草木,夜则信足浮沉。偶至章家,见少女卧床上,未知遂能活也”,竟不自觉的借尸还魂。当她看见自己还魂后相貌丑陋,竟然不如做鬼时美,更觉得无颜再见桑生,“七日不食”,使得身体浮肿,消肿后“皮尽脱”,从而“眉目颐颊,宛肖平生”,最后喜嫁桑生。莲香听说李氏的故事感叹不已,居然“我自乐死”,希望能够托生为女人,与桑生接着前世的情缘,最后也如愿以偿。一个女鬼为情所困,借尸还魂后依然对桑生念念不忘,一个狐精为续前缘,竟不惜自杀托生为女子,结局是圆满的,两人得其心愿。女性的情感竟然能达到这样的程度,令后世读者嗟叹不已。上面分析的两位女性不论是性情宛然,还是为情而死,她们都已经超出了妖精本身固有的含义,在蒲松龄先生的笔下,她们虽然形体非人,却更得到了后人的敬重和喜爱。 2、才能、胆识不输于男儿的奇女子。古语云: “巾帼不让须眉。”在《聊斋志异》中描写的这些女性,表面看似柔弱,但她们的才能胆识,足令庸碌的男子望尘莫及。其中一类女子虽容貌不善但是心灵美丽,以才德自居; 而另一类则成为家庭的经济来源,彻底颠覆了男子

浅析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浅析《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摘要:蒲松龄先生在他的名篇文言小说《聊斋志异》中刻画了许多女性形象,然而这些女性又各有千秋,我们根据这些女性的性格特点将其划分为几类:反抗封建压迫的抗争女性、追求独立自主的女性、恪守封建道德的善良女性、追求幸福婚姻的聪慧勇敢女性等。这些人物形象刻画的栩栩如生,体现出了女性角色丰富的性格,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本文就其中的部分典型女性形象进行分析。 关键词:《聊斋志异》;女性形象;剖析 冰心有句名言:如果没有女性,我们将失掉生活百分之五十的真,百分之六十的善,百分之七十的美。我们用这种眼光看聊斋中的女性,大体是不错的。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就体现了她们对真善美的追求。《聊斋志异》中描写的婚姻家庭生活中的女性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聊斋志异》中的女性,代表着争议和进步,代表着希望和生活,她们有勇气,有胆识,有思想,也有胸襟。她们敢于大胆追求爱情,勇敢捍卫爱情,执着地坚守爱情。在社会生活中,她们的聪明才智也大放光芒,她们在跟恶势力斗争时,机智勇敢,谈笑间却敌兵;她们的处事才能、文才、治国才能也让庸碌的男人望尘莫及。 一、足智多谋的抗争女性 社会黑暗,恶势力猖狂,即使堂堂五尺男儿有时也会一筹莫展,柔弱的聊斋女性却能在家庭和个人危难的关键时刻,以冷静的思考,果敢的行动,给恶势力致命一击,像复仇女神,让正义得到伸张。 《商三官》中刻画了一个依靠自己的智谋为父报仇的女性角色。商三官已经订婚将要结婚时,父亲被恶霸杀害,哥哥向官府告状,一年多审不出结果。夫家要求迎娶商三官,母亲答应了,商三官却对夫家人说:父亲尸骨未寒,你们就要求举行婚礼,难道你们没有父母吗?柔中带刚,有理、有力、有节,礼貌而坚决地拒绝了夫家的要求。接着,哥哥诉讼失败,打算把父亲的尸体留在家里做告状依据。商三官认清了封建社会官府的黑暗和腐败,对哥哥说:父亲被杀的时候官府置之不理,我就已经看透了世间之事。商三官说这番话时,已经胸有成竹,放弃了对官府的幻想,自己亲手给父亲报仇。此后,商三官男扮女装进入戏班子,去给杀害父亲的恶霸庆寿。她殷勤地劝酒,笑容可掬地侍奉恶霸,恶霸喜欢上了她,把她留下同床共寝。商三官沉着冷静地应付恶霸,服侍得无微不至。恶霸被迷惑了,毫不防备,把仆人都打发走了,只留下商三官,结果被商三官身首两断。商三官终于报仇雪恨了。蒲松龄把商三官称做“女豫让”,豫让是春秋战国著名刺客,他有句名言:“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蒲松龄这样评价商三官:“三官之为人即萧萧易水,亦将羞不流,况碌碌与世沉浮者耶!”大名鼎鼎的荆轲唱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豪迈之歌刺杀秦王,却没有完成任务,他都应该在商三官面前感到羞愧,何况碌碌无为的男人呢。 二、独立自主的女性 封建社会都是以男人为中心,女性通常都是处在社会最底层的位置,从小受到三从四德等封建礼教的影响,因此古时候妇女的思想与行为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礼教的束缚,在家庭里根本没有地位。但是在《聊斋志异》这部小说中所刻画的一些女性角色,她们并不遵循这些封建教条,不把自己依附在男人的身上,

聊斋志异之女性形象分析

聊斋志异之女性形象分析 (1)大胆追求自由美满的爱情婚姻的坚贞不屈的女性形象由于几千年来长期的封建思想及其伦理道德的压迫束缚,使得广大妇女的人性被无端地扭曲,从而使广大女性对爱情的追求失去了原动力。当时的社会现实倡导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式的婚姻制度,男女双方不能自主地选择婚姻爱情。尤其是被当作弱势群体的女性,在男权统治下更是缺乏这种自由的空间。“在主持风化的道学家们的鼓吹下,这种观念已成为社会舆论。女子要争取自由恋爱,争取婚姻自由,是被视为淫奔无耻,要受到舆论的严厉谴责。”(1)因此说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女性要做到真正意义上追求爱情婚姻的自由是相当困难的,然而我们却不能忽视,无论在什么时代,人总是有所追求的,其中包括对爱情的追求。这是人性的自然追求,尤其是长期饱受封建压迫的女性,在这方面更加强烈。《聊斋志异》中,作者就给我们塑造了这样一类大胆冲破封建藩篱、积极追求自由爱情婚姻的女性形象。其中比较突出的有《晚霞》、《瑞云》、《连城》、《白秋练》、《鸦头》、《胭脂》等篇章。这些篇章中的女人公,有代表最下层女性形象的妓女,也有普通的女性形象。 她们的共同特征就是大胆积极地追求爱情婚姻自主和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她们的身上既有那种属于女性独特的倔强,又有传统中的善良的品质。她们 每个人都是心灵美与形象美的兼备者。 晚霞、瑞云、鸦头等都是封建压迫下的妓女,她们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对待命运的安排开始都采取隐忍苟活的态度,然而爱情一旦降临,她们便要奋起 反抗。爱情是她们反抗封建礼教的引线。 当晚霞第一次见到才艺超凡的阿端便“遥注之”,后来又“故遗珊瑚钗”给阿端作为爱情的信物。在封建伦理道德强化的那个年代,一个年轻女子如此大胆地去端详一个陌生男子已属违禁,加上主动示爱,就更说明了她积极大胆追求爱情的决心和反抗封建束缚的态度。瑞云在鸨母逼迫破身接客时提出“价由母定,客则奴自择之”的条件,后来遇到贺生则大胆地对贺生说“能图一宵之聚否”。她对贺生所说的话其实就包含了对真爱的渴望与追求。狐妓鸦头在妓院看到了“局促不安”的书生王文,便大胆爱上了他,“望见忘,秋波频顾,眉目含情”,到后来竟然和王文私奔。在讲究妇道闺范的那个社会,这也算是一个举。 以上简要地对作为下层妇女的一些妓女的形象作了分析,发现作者对这些女性予以热情的歌颂,并有意为她们安排了很好的归宿,让晚霞最后“举一男”,让瑞云复美,让鸦头和王文团聚,这些结局其实表达了作者对饱受压迫的下层妇女情。 下面我们接着对普通的女性形象作一个分析。 连城出生官宦之家,自幼“知书”,是一个知识女性,但她一开始“征少年题咏,意在择婿”的举动就越出了封建的纲常,表现出她并非那种安于压迫、不思反抗的女子。就是父亲出面干涉,她追求自由爱情的决心也没改变,以死抗争,最终和自己心仪的乔生结合;鱼精白秋练在湖边遇到了和她一样爱好诗歌的慕生,为他的吟诵所感,竟然相思成疾,主动谴母提亲。在遇到慕翁这堵墙时,抓住商人“志在利耳”的弱点,投之以利,终于赢得了和慕生的结合;胭脂初见风度翩翩的鄂生便被其风采所倾倒,后来又达到“萦念颇苦,渐废饮食”的地步,最后经历了曲曲折折和阴差阳错还是有情人终成眷属。 从这几个普通女性形象的分析中看,她们还是有区别于最下层的妇女。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