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NDVI的中国天然森林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

基于NDVI的中国天然森林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
基于NDVI的中国天然森林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

植物生态学报 2000,24(1)9~12

Acta P hy toecolog ica S inica

收稿日期:1998203218 修订日期:199820721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助(编号:39730110及49835001)

基于NDV I 的中国天然森林植被

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

郑元润 周广胜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数量生态学开放研究实验室,北京 100093)

摘 要 根据叶面积指数、归一化植被指数(N DV I )建立了中国森林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N P P )模型:

N P P =-016394-671064ln (1-N DV I )

经我国13组森林植被生产力数据的验证表明,该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测值相符较好。通过与Ch ikugo 模型和综合模型(周广胜等,1996)预测结果的比较,该模型在总体上优于Ch ikugo 模型和综合模型。表明基于N DV I 的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对我国森林植被有良好的适应性,可用于快速监测与预测我国森林生产力的动态变化。关键词 森林植被 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 归一化植被指数

A F OREST VEGETATI ON N PP MOD E L BASE D ON NDV I

ZH EN G Yuan 2R un and ZHOU Guang 2Sheng

(L aboratory of Q uantitative V eg etation E colog y ,Institu te of B otany ,A cad e m ia S inica ,B eij ing 100093)

Abstract A net p ri m ary p roductivity (N P P )model of forest vegetati on in China is p resented based on L A I and

N DV I w hereby :

N P P =-0.6394-

671064ln (1-N DV I )

T his model w as established to si m ulate the N P P of forest vegetati on in China according to a comparison of forecasted w ith observed forest N P P data for sp ruce forest ,p ine forest ,evergreen broad 2leaved forest ,deciduous and evergreen broad 2leaved forest ,m ixed coniferous broad 2leaved forest etc .Correspondence w ith observed data w as good .Based on a comparison of the si m ulated data w ith the Chikugo and Synthetic M odels (Zhou &Zhang ,1996)and w ith the ne w model ,show s the latter gives better results from the Chikugo and Synthetic models at a general level

.T his suggests that the ne w model based on N DV I is suitable to Chinese forest vegetati on ,and that it can be used to monitor and forecast the dynam ics of N P P in Chinese forest vegetati on .Key words Forest vegetati on ,N P P model ,N DV I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赖以生存的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不仅已成为全世界生态环境科学研究的焦点,而且已引起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GCT E Co re P ro ject O ffice ,1993;张新时等,1994;韩纯儒,1994;Steffen et al .,1992)。全球变化的研究涉及学

科面广,它不但促进了植被2气候关系向微观与宏观方向更深入的研究,且向其它相关学科提出更高要求,刺激了数学理论方法、计算机及航天技术的不断更新。因此,它已成为不断扩张的项目与新学科的生长点。

近年来,反常气候的出现对人类生存质量造成了巨大影响,促使人们不断寻求应对的策略,以求缓解全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我国幅员广大,气候复杂多样,自然灾害频繁,研究全球变化的规律更具有特殊的意义。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以其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及其对全球变化的敏感性,已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目前已发展了许多植被净第一

性生产力模型,其中比较重要的有:迈阿密(M ia m i )模型、桑斯威特(T ho rn thw aite M e mo rial )模型、筑后(Ch ikugo )模型和综合模型(周广胜等,1996)。但这

些模型都是基于常规气候资料建立的,模型某些参数的测定比较困难,有些采用经验公式,降低了模型的准确性,更重要的是常规气候资料的获得周期长,自动化及实时处理的能力差,从而限制了它在全球变化实时监测及预测中的作用。卫星遥感具有丰富的信息及实时数据处理与传输能力,作为全球变化研究新的信息源已引起人们极大的注意力。面对日趋明显的全球变化及其产生的后果,以遥感数据作为信息源的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研究将会显出愈来愈大的优越性。

本文拟探讨NOAA极轨气象卫星归一化植被指数(N DV I)与叶面积指数的关系,建立基于N DV I 的中国天然森林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以实现全球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影响的快速监测与预测。

1 森林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的研究

NOAA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一号极轨气象卫星)的AV HRR扫描辐射计0158~0168Λm的可见光通道与01725~111Λm的近红外通道对植物叶子及其生长状况有很强的指示作用,而叶子的特征又与植被的净第一性生产力有极密切的关系,从而有可能用遥感信息进行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的研究。归一化植被指数(N DV I)是经可见光波段与近红外波段组合而成的数值,它对植物的长势、健康状况及光合作用的强弱反应灵敏,近年来在遥感与植被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肖乾广等,1996)。我国已有N DV I与净第一性生产力关系研究的报道(肖乾广等,1996),但文中的回归模型未进行验证,缺乏与其它模型的比较研究,结论的可信度未得到充分证明。

本文研究中使用的归一化植被指数定义为:

N DV I=(CH2-CH1) (CH2+CH1)

其中CH1、CH2分别表示AV HRR第一、第二通道的反射率。

遥感资料受云的影响很大。我国属于典型的季风气候区,夏季云很多,难于获得每天的晴空资料。本文采用文献(肖乾广等,1996)中的方法消除云及其它噪声的影响。

在卫星资料中,在一旬内取最大植被指数消除太阳高度角、卫星视角及云的影响。10d内取最大植被指数计算方法如下:

TN DV I=m ax[N DV I(t)](t=1,2,3…10)

式中,t代表天数,N DV I(t)是t天的植被指数,值方法,在有云或大气混浊时N DV I很低,这种处理方法在多数情况下可以消除云的影响,但在夏季梅雨季节很难取得10d内的晴空数据。采用三点平滑方法滤去噪声,获得新的每旬的N TN DV I:

N TN DV I=m ax

TN DV I(N+1)+TN DV I(N-1)

2

,TN DV I(N

)

式中,N代表以10d为时间序列的序号,一年36个旬。再由新的N TN DV I计算出一年内N DV I的平均值,即:

A N D V I=

1

36

∑36

i=1

N TN DV I(i)

式中,A N DV I为一年内N TN DV I的平均值,以A N DV I作为N DV I,探讨它与中国森林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的关系。

植被的净第一性生产力(N P P)与叶面积指数(L A I)有密切关系,而N DV I又能灵敏地反应叶面积指数的变化。经用我国云杉(P icea asp erata)、华山松(P inus ar m and i)、黄山松(P inus tai w anensis)、高山松(P inus d ensata)、红松(P inus koraiensis)、柏木(Cup ressus f unebris)、山地杨桦林、常绿阔叶林、常绿2落叶阔叶林、硬叶常绿阔叶林典型分布区的叶面积指数(罗天祥,1996)、净第一性生产力及N DV I 资料(引自中国卫星气象中心)研究得出如下关系: L A I=-419332-8612804ln(1-N DV I)(1) 由图1可见,叶面积指数与N DV I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图1 叶面积指数与N DV I的关系

F ig.1 Relati onshi p betw een L A I and N DV I

由图2可见,N P P与L A I为十分紧密的线性关系:

N P P=311951+017773L A I(2)由(1)、(2)二式可得:

N P P=-016394-671064ln(1-N D V I)

01植 物 生 态 学 报24卷 

图2 净第一性生产力与叶面积指数的关系

F ig .2 Relati onshi p betw een N P P and L A

I

图3 实测与采用不同模型模拟净第一性生产力的比较

F ig .3 Comparis on of si m ulated N P P by different models and observed N P P

● 新建模型 N e w model ◇ 周广胜与张新时模型 Zhou and Zhang model ○ Chikugo 模型 Chikugo

model —— 实测值 O bserved N P P

2 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的验证

为探讨公式的可靠性,采用13组我国森林净第一性生产力数据进行验证,并与Ch ikugo 及周广胜,

张新时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比较。Ch ikugo 模型计算方法如下:

N P P =0129exp (-01216(RD I )2

) R n 式中:N P P 为植被的净第一性生产力(t DW hm -2 a -1

),RD I 为辐射干燥度,R n 为陆地表面所获得的净辐射量(kcal c m -2 a -1)。

周广胜等(1996)模型计算方法如下:

N P P =RD I rR n (r 2

+R 2

n +rR n )

(R n +r )(R 2

n +r 2)

exp -9187+6125 RD I

式中:R n 与r 的单位均为mm ,N P P 为自然植被的净第一性生产力(t DW hm -2 a -1)。

从表1、图3可见,Ch ikugo 模型、周广胜,张新时

模型及新建模型均能较好地反应我国森林植被的净第一性生产力,新建模型在总体上优于前述两种模型。表明新建模型可用于估算我国森林植被的净第一性生产力,并可实现对我国森林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变化的动态监测与预测,从而更加有效地管理我国现有的森林资源。

表1 实测与采用不同模型模拟净第一性生产力的比较

T able 1 Comparis on of si m ulated N P P by different models

and observed N P P (t DW hm -2 a 21)

实测值

O bserved N P P

新建模型

N e w model

周、张模型

Zhou and Zhang model

Chikugo 模型Chikugo model

719151688.84917341623151518061315125711861276183712241236130617713141141331012911121141361413311185121938178101251311141126179719351586112171142113911198131361218413149111251211513172141331011411102111891012691331011624191

21139

25101

27152

3 讨 论

净第一性生产力可以反应植被结构与功能的变

化,因而,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的研究一直受到许多学者的重视。利用N DV I 估算净第一性生产力具有方便快捷的优点,实现对各种植被的快速监测。目前我国各区域净第一性生产力的测定还存在部分空白,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即使在同一地区,受局部小地形的影响,森林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水平仍有较大差异,从而降低了模型的精确度。在我国生产力测定精度与地区密度提高的情况下,利用N DV I 测定N P P 将会显示出更大的优势。

参 考 文 献

GCTE Core P roject O ffice .

1994.

GCTE Core Research .

1993.

A nnual Report .Report N o .1.Canberra A ustralia .8

~20.H an ,C .R .(韩纯儒).1994.O n gl obal change and research in agricultural ecol ogy .In :Zhang ,X .S .(张新时)&Z

.K .L u (陆仲康)eds .Gl obal change and ecosyste m .Shanghai :Shanghai sciences

1

1 1期郑元润等:基于N DV I 的中国天然森林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

and Technol ogy p ress.49~53.(in Chinese)

L uo,T.X.(罗天祥).1996.Patterns of net p ri m ary p roductivity for Chinese m aj or forest types and its m athe m atical models.Ph.D.

thesis.Beijing:Comm issi on for Integrated Survey of N atural Res ources,the Chinese A cade m y of Sciences.

Steffen,L.B.,B.H.W alker&J.S.I.Ingra m.1992.Gl obal change and terrestrial ecosyste m,the operati onal p lan.Gl obal Change Report21,Stockhol m.S w eden:IGBP Secretariat.13~

29.

X iao,Q.G.(肖乾广),W.Y.Chen(陈维英),Y.W.Sheng(盛永伟)&L.Guo(郭亮).1996.E sti m ating the net p ri m ary

p roductivity in China using m eteorol ogical satellite data.A cta Botanica Sinica(植物学报),38(1):35~39.(in Chinese) Zhang,X.S.(张新时)&Z.K.L u(陆仲康).1994.Gl obal change and ecosyste m.Shanghai:Shanghai Sciences and Technol ogy P ress.

62~95.(in Chinese)

Zhou,G.S.(周广胜)&X.S.Zhang(张新时).1996.Study on N PP of natural vegetati on in China under gl obal cli m ate change.

A cta Phytoecol ogica Sinica(植物生态学报),20(2):113~119.(in

Chinese)

责任编辑:孙冬花

21植 物 生 态 学 报24卷 

XXXX中国城市竞争力排名

2010中国城市竞争力排名,中国城市排名2010---内含2010年江苏省城市排名(搞笑版)及湖北各城市经济分析 2010年09月17日星期五22:01 中国网北京4月26日讯中国社会科学院今日发布2010年《城市竞争力蓝皮书》。蓝皮书指出,09年中国城市竞争力前十是香港、深圳、上海、北京、台北、广州、天津、高雄、大连、青岛。 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倪鹏飞表示,中国城市竞争力的总体报告可以用五句话来概括:东南沿海相对下降,北部中部快速提升;五区域分享前十名,沿海城市北进南退;全国城市整体起飞,潜力城市各具特色;东南优势略有下降,全国城市建差距缩小;省区城市竞争力逆转,中西部省份增长迅速。 倪鹏飞表示,去年是四区域分享前十名,今年是五区域分享前十名。再细分一下,在前十名里,珠三角有三个城市,长三角只有一个城市,台湾地区有两个城市,环渤海有三个城市,东北地区过去没有,今年已经有一个城市大连,沿海城市竞争力北进南退。 2010年《城市竞争力蓝皮书》发布暨中国城市竞争力研讨会26日上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举行。中国网进行了现场直播。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研究所倪鹏飞博士牵头,两岸四地城市竞争力专家共同携手,国内著名高校、国家权威统计部门和地方科研院所近百名专家历时大半年时间联合完成,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10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于2010年4月26、27日分别在北京

和香港发布。 2010年中国城市GDP排行前70名 1、上海市14900.93亿元增长8.2%(沪) 2、北京市11865.9亿元增长10.1%(京) 3、广州市9112.76亿元增长11.5%(广东1) 4、深圳市8201.24亿元增长10.5%(广东2) 5、天津市7500.8亿元增长16.5%(津) 6、苏州市7400亿元增长11%(江苏1) 7、重庆市6527亿元增长14.9%(渝) 8、杭州市5098.66亿元增长10%(浙江1) 9、无锡市5000亿元增长11.5%(江苏2) 10、青岛市4900亿元增长11%(山东1) 11、佛山市4814.50亿元增长13.5%(广东3) 12、武汉市4500亿元增长13%(湖北1) 13、大连市4410亿元增长15%(辽宁1)

中国城市综合实力排行榜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研究所倪鹏飞博士牵头,两岸四地城市竞争力专家共同携手,国内著名高校、国家权威统计部门和地方科研院所近百名专家历时大半年时间联合完成,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10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于2010年4月26、27日分别在北京和香港发布。 在外部经济危机、内部经济结构调整的背景下,2009年中国城市在国际地位提升的同时,国内城市竞争力格局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从总体来看,五区域分享前十,沿海城市北进南退;全国城市整体起飞,潜力城市各具特色。东南优势略有下降,全国城市间差距缩小;浙江城市竞争力有所下滑,内蒙古吉林竞争力增长连续领先。 报告对全国294个地级以上城市综合竞争力进行比较发现: 中国最具竞争力的前十名城市依次是:香港、深圳、上海、北京、台北、广州、天津、高雄、大连、青岛。 综合增长竞争力前十名的城市:鄂尔多斯、铁岭、通化(前三个城市并列第一)、辽源、松原、营口、清远、白山、包头、巴彦淖尔。 经济规模竞争力前十名的城市:香港、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天津、台北、佛山、杭州、东莞。 经济效率竞争力前十名的城市:香港、台北、高雄、新竹、台中、澳门、深圳、东营、台南、东莞。 发展成本竞争力前十名的城市:海口、亳州、三亚、香港、成都、咸阳、随州、常德、长春、基隆。 产业层次竞争力前十名的城市:香港、北京、台北、新竹、深圳、上海、高雄、台中、基隆、台南。 收入水平竞争力前十名的城市:香港、澳门、上海、深圳、台北、北京、新竹、厦门、高雄、鄂尔多斯。 报告对样本城市的竞争力进行了回溯计算。过去五年竞争力稳步提升的十个城市分别是防城港、清远、赣州、通化、鄂尔多斯、乐山、廊坊、咸阳、澳门、大连。它们分别属于不同的区域、规模和发展阶段,这反映出中国城市竞相争先的态势,不同类型的城市都有提升最快、潜力最大的城市。 报告对全国56个重点城市的八个分项竞争力进行比较发现: 人才本体竞争力前10名城市依次是:香港、北京、深圳、天津、上海、澳门、杭州、中山、东莞和武汉。 企业本体竞争力前10名城市依次是:上海、苏州、唐山、深圳、北京、广州、武汉、包头、绍兴和南京。

早期台湾与大陆的关系

早期台湾与大陆的关系 早期的史籍记载 三国时代的吴国黄龙二年(公元230年),吴王孙权派遣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1万名官兵“浮海求夷洲及宣州”,到达了夷洲。夷洲在什么地方历来都有争论,有的认为在今天日本或冲绳,但大多数学者认为夷洲即今日台湾。有的学者指出:“夷洲之方向,地势,气候,风俗与台湾极相似,舍台湾外无可指,且近时日本人曾在台北发现指掌型之古砖,推其时代即属于三国,故夷洲之为台湾,绝无疑义。”有的学者认为,成书于公元264年至280年的《临海水土志》所记的夷洲,在地理方面无一不与今日之台湾相合,如方位:夷洲在临海东南”,临海郡北起浙江宁海一带;气候:夷洲“土地无雪霜,草木不死”;物产:“土地饶沃,既生五谷,又多鱼肉”;文化特征:如凿齿,“女已嫁,皆缺去前上一齿”,台湾北部的泰雅人,直到明清时期,仍有此风,男女青年相爱,男“凿上颚门旁三齿授女,女亦凿三齿付男,期某日,就妇室婚,终身依妇以处”。又如猎头,勇士“战得头,著首还,中庭建一大材,高十余丈,以所得头差次挂之,历年不下,彰示其功”。台湾土著居民长期保持这种风俗,所屠人头,挖去皮肉,煮去脂膏,涂以金色,藏诸高阁,以多较胜,称为豪侠云”。据上所述,《临海水土志》描述的夷洲就是当时台湾的情况。吴国孙权派遣官兵前往夷洲,规模很大,时间很长,前后经历一年之久,卫温、诸葛直到达夷洲后,由于疾疫流行,水土不服,“士众疾疫死者十有八九”,不得不带领数千名夷洲人返回大陆。这是中国军队第一次到达台湾。同时,由于这次行动,使丹阳太守沈莹有可能通过到过夷洲的官兵和由官兵带回的夷洲人,详细地了解夷洲的情况,写出《临海水土志》,留下了世界上有关台湾情况最早的记述。 隋炀帝于大业三年(公元607年)下令羽骑尉朱宽与海师何蛮一同人海,经过艰难的航行,终于到达流求(台湾)。因言不相通掠一人而返”。第二年,隋炀帝又令朱宽再去慰抚,但“流求不从”,仅取其布甲而返。大业六年(公元610年),派遣武贲郎将陈棱及朝请大夫张镇州率领东阳(今浙江金华、永康等地)兵万余人,自义安(今广东潮州)起航,到高华屿,又东行二日到酲髓屿,再航行一日,便至流求。当地土著居民“初见船舰,以为商旅”,相继前来贸易。这说明当时已常有大陆商人在那里通商,所以当地居民见到船舰才习以为常。陈棱要求当地酋长欢斯渴剌兜投降,遭到拒绝,于是隋军“虏其男女数千人,载军实而还’。隋代称台湾为流求,但《隋书》中的流求指的是什么地方,历来有不同的看法。早在19世纪末,荷兰学者施列格在《古流求国考证》中从地理方位、王居及民居、政治、衣饰、兵器、战争、学术与宗教、外貌风俗及习惯、丧事、动物等12个方面,详细论证古中国地理家记载之流求,即今日之台湾。此外,大陆、台湾和日本的许多学者也都主张流求即台湾。但也有少部分学者认为流求即今日之冲绳。如果用《隋书·流求传》与《临海水土志》互相印证,并与台湾土著居民的生活形态相对比,可以看出其中的历史渊源关系。 澎湖驻军与巡检司的设立 关于汉人在台湾地区的活动,在唐朝有施肩吾《岛夷行》一诗述及,但因没有其他史料可证,许多人怀疑其真实性。到宋代,就有了明确的记载,楼钥《汪公行状》指出,乾道七年(1171年)四月.汪大猷知泉州郡,“郡实濒海,中有沙洲数万亩,号平湖,忽为岛夷号毗舍邪者奄至,尽刈所种”,汪大猷认为原来春季遣戍,秋暮始归,花费太大,因而在当地造屋200问,“遣将分屯”㈩。真德秀的《申枢密院措置沿海事宜状》则直接提到澎湖:“朱宁寨去法石七十里,初乾道间,毗舍耶国人寇,杀害居民,遂置寨于此,其地阚临大海,直望东洋,一日一夜可至澎湖。”因此,《汪公行状》所云海中大洲“平湖”应为澎湖无疑。稍后,宋人赵汝适的《诸蕃志》写道:“泉有海岛日澎湖,隶晋江县。”有的史书还说澎湖“宋时编户甚蕃”。从上述记载中可以看出,当时澎湖已有不少居民,并在那里定居,而且已经从事粮食和经济作物的种植。更值得注意的是,宋朝政府已经在澎湖戍兵防守,澎湖在建制

中国台湾文化创意产业数字创新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分析汇报.doc

中国台湾文化创意产业数字创新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分析 汇报 XXXX年前引入、孵化家以上入园企业;引入经销户超家,年交易额超亿元;全部就业人员超万人,坚持以低碳、有机、环保、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为重要着力点,争力打造成为国内一流、国际闻名大型区域综合性文化产业基地和上市公司,与中岳齐名与日月同辉,提升郑州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尽绵薄之力!第二章项目背景年月国务院发布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国家将重点推进文化产业包括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年月日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 XXXX年前引入、孵化家以上入园企业;引入经销户超家,年交易额超亿元;全部就业人员超万人,坚持以低碳、有机、环保、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为重要着力点,争力打造成为国内一流、国际闻名大型区域综合性文化产业基地和上市公司,与中岳齐名与日月同辉,提升郑州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尽绵薄之力!第二章项目背景年月国务院发布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国家将重点推进文化产业包括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年月日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决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目标,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国文化改革

发展纲领性文件。国家对文化产业发展支持力度前。文化创意产业市场化,把文化创意产业成果变成经营资源,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创意研发创业孵化平台中国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将为入驻企业提供国际化、人性化管理,实施政府扶持发展优惠政策。通过全过程、全方位、专业化服务,为入住企业成长营造最优良环境空间。基地提供人力资源、公关策划、财务体系、法律事务、战略发展、信息技术、办公后勤保障、融资模型设计、市场营销拓展等方面专业服务,完善从政策支持、创业基金、基地配套、产业配套到生活服务一站式服务体系。基中国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发展定位是通过运用知识产权、信息技术和高科技成果,创造财富和就业,以核准通过,归档资料。未经允许,请勿外传!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信息化、科技化为基本运作思路,以高新技术为支撑,以创新创造为动力,建立起以市场为龙头,依托广告、高新技术研发设计、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艺术和古董市场、手工艺品、电影与录像、数码娱乐、动画制作、书画制作、时尚生活产品设计、软件及计算机服务、音乐、表演艺术、新闻出版业、电视和广播及旅游、博物馆、美术馆、历史文化遗产、文化休闲旅游、健康养生、经贸文化交流活动、教育培训、体育以及文化创意研发设计、生产制作、创业孵化、金融保险、贸易物流、信息交流、展览展示、影视艺术、模特艺术、网络技术、动漫游戏、有机生态农业、媒体媒介传播技术等多功能于一体综合性文化科技创意产业数字创新基地,打造完整文化创意产业链,成为衡阳经济发展支柱产业。力争经过年努力,将。

《中国城市宜商竞争力第17次报告》-cssn

《中国城市宜商竞争力第17次报告》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城市竞争力课题组 主编倪鹏飞 执笔:倪鹏飞徐海东① 世界银行发布的多次评估报告指出,摆脱贫困最有效的方式是提供更多报酬更高的工作机会,而这有赖于该经济体拥有良好的宜商环境,而良好的宜商环境不仅应当拥有良好的环境,而且还要有良好的需求,并且能把这一需求输送出去的能力。 一、中国城市宜商竞争力的四个特征事实 1.香港、北京、上海位列前三,引领总体宜商竞争力 从2018年宜商城市竞争力可以看出,香港、北京、上海、深圳、广州位列前5,第6名到第20名城市的宜商竞争力水平较为接近,竞争激烈。 表1 城市宜商竞争力前十分布 ①倪鹏飞男,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助理,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徐海东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金融学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领域:城市与房地产金融。

数据来源:笔者整理。 2.全国宜商竞争力集聚现象显著 全国288个城市的总体宜商竞争力指数总体偏低,分化较为严重,集聚现象明显。具体将宜商竞争力按照0.2等分区间来看,有63个城市的宜商竞争力低于0.2,有147个城市的宜商竞争力在0.2到0.4之间,占样本城市的51.04%,有60个城市的宜商竞争力在0.4到0.6之间,仅有18个城市宜商竞争力大于0.6。 表2 城市宜商竞争力区间分布 数据来源:笔者整理。 3.层级越高、宜商竞争力越高、分化越低 具体一线城市(包含香港和澳门)的宜商竞争力处于绝对领先状态;二线城市的宜商竞争力总体处于中等偏上状态,且内部差异最小,总体比较接近;三线城市和四线城市的宜商竞争力水平最低,分化也相对较为严重。 表3 各层级城市宜商竞争力 数据来源:笔者整理。

工人阶级是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代表

工人阶级是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代表 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生活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物质利益、就业方式日趋多样化。在这种新的情况下,工人阶级还是不是当代中国最先进的阶级?还是不是先进 社会生产力的代表?还是不是我们党的阶级基础?这是关 系到我们党的根本性质的重大理论问题。回答好这个问题,对于深刻理解和身体力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工人阶级是先进社会生产力的代表,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坚持的重要观点 工人阶级作为先进社会生产力的代表,是工人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所决定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在150多年前发表的《共产党宣言》中就指出,“在当前同资产阶级对立的一切阶级中,只有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其余的阶级都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而日趋没落和灭亡,无产阶级却是大工业本身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282页)毛泽东同志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指出,“工业无产阶级人数虽不多,却是中国新的生产力的代表者,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做了革命运动的领导力量”。(《毛泽东

选集》,第1卷,8页)邓小平同志强调指出,“工人阶级最 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同社会化的大生产相联系,因此它的觉悟最高,纪律性最强,能在现时代的经济进步和社会政治进步中起领导作用”。(《邓小平文选》,第2卷,136页)近年来,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这一观点。1990年1月25日,他在给石家庄第二印染厂全体职工的信中指出,“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所在。工人阶级是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1995年5、6月间,他在上海、长春等地视察时又说:“工人阶级是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是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是建设和改革以及维护社会稳定的最基本的力量。” 工人阶级是先进社会生产力的代表,已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所证实。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为社会主义新中国的第一次伟 大历史变革中,工人阶级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统治,为建设社会主义,作出了极大的牺牲和努力,表现出“特别能战斗”的革命精神。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行改革开放、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第二次伟大历 史变革中,我国工人阶级在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以改革为己任,以发展为主题,解放思想,开拓创新,

(生产管理知识)往届中国软件生产力风云榜行业评选回顾

往届“中国软件生产力风云榜行业评选”回顾2007年“中国软件生产力年度风云榜”行业评选” 软件生产力20强企业(按姓氏首字母拼音排序) 中国软件与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沈阳东软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惠普全球软件服务(中国)中心 南京联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大连华信计算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日电卓越软件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 北京软通动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和利时公司 同方鼎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启明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软件生产力推进风云人物(按姓氏首字母拼音排序) 程春平中国软件与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黄锡伟南京联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 黎德光惠普全球软件服务(中国)中心总裁 刘政赛仕软件研究开发(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 邵柏庆和利时公司副总裁 万举勇广州赛宝认证中心总经理 王青中科院软件所副总工程师 解明明北京斯福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殷步九华罗庚软件基地有限公司总裁 岩冈泰夫日电卓越软件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总裁 杨祉雄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 周伯生北京赛柏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裁 成长型软件生产力20强企业(按姓氏首字母拼音排序)赛仕软件研究开发(北京)有限公司 华罗庚软件基地有限公司 西门子软件与系统工程(南京)有限公司 天心耀华软件科技(珠海)有限公司 兰州飞天网景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横河电机(中国)商贸有限公司北京研究开发中心 广州华微明天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希姆通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广州华南资讯科技有限公司 纬创软件(北京)有限公司 广州智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北京超图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软件过程改进卓越贡献人物(按姓氏首字母拼音排序) 申剑飞日电卓越软件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事业部总经理 陈勇 DNV ITGS挪威船级社高级咨询师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

中国城市竞争力排行榜 深圳连续3年位居内地榜首 与去年一样,广东今年依旧2个城市进入前十:深圳排名第二,广州位居第六。这是深圳连续3年排名全国第二,居内地城市榜首。广州则从2006年起,一直徘徊在第5名和第6名。 广东其他城市中,佛山排名15位,比去年下降1名。东莞排名19位,下降4位。中山排名28位,下降5位。珠海排名29位,江门和惠州分别为61位和62位。阳江垫底,排名203名。 在中国51个城市分项竞争力排名中,深圳的结构、文化、开放竞争力3项分项竞争力也分摘全国第二、内地榜首的好名次。但广州的情况则不容乐观:广州环境竞争力排名第38位,政府管理竞争力排名第41位,在广东所有入选城市中,这两项竞争力都排最后一名。 广州市社科院科研处处长彭澎也对此有明显疑问,“广州怎么说也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如果说政府管理和企业管理都这么失败,还能算前沿吗?” 河源清远增长竞争力排名第一 让人惊喜的是,城市竞争力分别排名131和134位的河源和清远,在综合增长竞争力方面并列排名全国第一,这也是广东首次有城市摘得该名次。 -焦点问答 1、深圳为何连续三年内地第一? 问:深圳GDP排名全国第四,次于上海北京广州,为何其竞争力排名能连续三年位居内地第一? 章武(蓝皮书主编助理):从经济总量看,深圳确实不如这些城市,但城市竞争力考察是全面的指标,包括经济增长、经济规模、经济效率、发展成本、产业层次、生活质量等方面。从目前的发展速度来看,深圳的经济增长均高于上海、北京,经济效率高于上海但发展成本反而比它低,综合评比下来,深圳的分数确实是内地第一的。 2、深圳竞争力能否赶超香港? 问:深圳竞争力已经连续3年处于全国第二,内地城市第一,有无可能赶超香港,成为第一? 倪鹏飞:短期内都不太可能。两个城市之间还有一定的距离,在12项分项竞争力指标中,香港有10项高于深圳,深圳只在文化竞争力和科学技术竞争力两项指标上略高于香港,可以说,香港在人才、资本、结构、综合区位、制度、政府管理等方面的优势非常明显,无论在局部还是整体上都具备很强的竞争力。 3、广州为何常年落后于深圳? 问:作为深圳的“大哥”,广州的经济总量一直比深圳大,但竞争力排名一直落后于深圳,这是为何?

台湾服务产业发展现状

台湾服务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前景探析林建宁 (漳州开发区统计局,福建漳州 363000) 摘要: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台湾服务业得到较快发展,甚至超过工业,成为拉动岛内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但近年来服务业成长速度减缓,对台湾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创造的贡献度开始减弱。本文认为要保持台湾服务业健康持续发展,必须加快服务业产业升级,加强海峡两岸合作,拓展海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关键词:台湾;服务业;知识服务产业一、台湾服务产业发展概述服务业也称为第三产业。前者相对于农业和工业而言,后者则是相对于第一、第二产业。“由于它由五花八门、形形色色的行业构成,第三产业在开始分类之初也叫混合产业、复合产业或异种混成产业。”[ 1 ]近十几年来,由于在世界范围内不断衍生出许多新兴服务业,服务业的范围界定也时有调整更新。根据台湾“行政院主计处”1996年12月第6次修订的行业标准分类,台湾服务业可概分为批发零售及餐饮业、运输仓储及通讯业、金融保险及不动产业、工商服务业、社 2 会服务及个人服务业、公共行政业、其他不能归类的行业等7大类。2001年1月第7次修订的“中华民国行业标准分类”,又将服务业进一步细分为11大类,包括批发及零售业、住宿及餐饮业、运输仓储及通信业、金融及保险业、不动产业及租赁业、专业科学及技术服务业、教育服务业、医疗保健及社会福利服务业、文化运动及休闲服务业、其他服务业、公共行政业等[ 2 ]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台湾经济的转型,台湾岛内的产业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革,服务业占GDP比重持续增加,而农业及工业比重逐步减少。具体变动见表1。从表1可看出, 1980年代末至今,随着台湾传统产业(包括农业和传统工业)及电子信息产业的相继外移,台湾第一、二产业呈逐步萎缩之势,而现代服务业则迅速崛起,并成为推动台湾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在1988年服务业产值比重超过50%后, 1995年又突破60%,而据台湾“主计处”统计资料显示,至2005年底台湾服务业产值占岛内GDP的比重甚至已高达73. 6%,表现出强劲的增长性。表1 台湾三次产业产值构成变化表单位: % 产值构成年份农业工业服务业 1981 8. 7 45. 5 44. 0 1986 6. 6 47. 1 44. 8 3

大陆与台湾的历史渊源

大陆与台湾的历史渊源 第一章、从古地理学和考古学论大陆与台湾的地缘关系 第一节从古地理学论大陆与台湾的整体性 一、古生代时期的地缘关系 大陆和台湾发现同样的硅质岩和生物群属这一事实说明,古生代晚期台湾和华南的海是互相沟通的。 二、中生代时期的地缘关系 中生代的台湾应属于大陆东部的前陆盆地 三、新生代时期的地缘关系 台湾海峡成为陆地,有陆上河谷侵蚀形成的,这就足以证明,台湾曾是大陆的一部分;此外,从动物化石看,更新世时期大陆与台湾同时存在相似的哺乳动物群。新生代第四纪时,海水推出台湾海峡,大陆与台湾连成一片大陆,华南的剑齿象、犀牛、古鹿、野牛、野猪等不短从大陆迁徙到台湾的结果。 第二节从考古学看大陆与台湾的统一性 一、旧石器时期大陆与台湾的关系 从台南左镇出土的“左镇人”化石来看,其与大陆的山顶洞人属同一时代,应是从大陆经过台湾海峡的陆桥进入台湾的。台大宋文薰教授经过比较研究,认为台湾、菲律宾等原始文化最为可能的祖籍是中国大陆。 二、新时期时期大陆与台湾的关系 新石器台湾海峡海面上升,但两岸仍保持密切的文化联系。以绳纹粗陶为代表的台北八里乡大坌坑文化和以印纹细陶为代表的凤鼻头文化和圆山文化均与大陆东南、华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有很大的一致性。 第二章、从人类学论大陆与台湾的血缘关系 第一节从大陆直接移居台湾的南亚蒙古人 一、从古文献记载看古代闽越族与台湾土著居民的关系 《禹贡》——岛夷

《前汉书·地理志》——东鳀 《淮南子·说山训》 《北堂书钞》 三国沈莹《临海水土志》——所记载夷州人与大陆古越人风俗相似: 1)短发纹身2)凿齿3)猎头4)男就女家,从妻而居5)喜食生鱼6)集会 二、从神话传说看古代闽越族与台湾土著居民的关系 从在大陆和台湾都流传着蛇郎君的传说,及大陆古越族和台湾高山族都把“蛇”认作他们的祖先这些情况看来,台湾高山族的先民是从大陆东南沿海迁移去的闽越族。 第二节从大陆间接移居台湾的南亚蒙古人 一、台湾土著居民与马来人的关系 台湾一部分土著居民,特别是南部和东部的鲁凯族、雅美族、排湾族、卑南族等,其体制、语言和风俗与南洋群岛马来人有许多相同之处。 1)体质上与菲律宾土人最接近; 2)语言上许多读音与菲律宾的马来语相同; 3)在文化特质上,台湾土著中的几个族属于东南亚文化圈中印度奈西安文化群; 4)神话传说,高山族部分部落的海上发祥说可以看出,他们的始祖是从南洋群岛渡海而来的。 二、南洋马来人与大陆古越族的关系 学术界多名学者认为南洋马来人与大陆古越族同源。 1)体格上,马来人属于南亚蒙古人,与广东人较相似 2)语言上,马来族至今还保存着古吴越的语音 3)风俗上,马来族与古越族也多类似的地方:住宅干栏式楼居;产翁风俗; 试婚制 直达族:泰雅、赛夏、布农、朱欧 南回族:鲁凯、排湾、卑南、雅美

小度写范文中国奴隶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中国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是模板

中国奴隶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中国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的代表是 青铜器时代在一八九八年,河南省的洹水发了大水,淹了安阳县西北小屯村。那村很深的土都被水括走,等到水平了以后,小屯村的农民耕地时,掘出了许多乌龟壳和骨片,后来陆续发掘,除掘到很多乌龟壳和骨片以外,特别值得提出的,发现了比较精制的青铜器。后来在河南睿县,在山东济南附近,也掘出了商代的遗物。原来商代的都城,虽然经常迁移,但总在河南、山东一带,大致在河南省。盘庚迁都到殷,殷就分殷虚,就是安阳西的小屯。从殷虚的出土物研究,可以看出商代是发展到高度水平的青铜器时代。商代的炼铜,是大规模的。商代的兵器、日用的器具、祭器,大都用青铜造的。已经掘出的商代青铜器,不但种类很多,而且制作精巧。殷虚青铜器中,以箭镞为最多,根据考古学家的意见,只有在青铜器时代末期,青铜器到了最便宜的时候,才舍得用它来造成箭镞。所以虽然在殷虚还未发现青铜制农耕工具,但是,可以断定,当时的农耕工具是青铜造的。当时在生产领域上一般地青铜器已经代替了石器,但是石刀、石斧等还是以残余形态当作辅助的生产工具用的。而另一类石器,作为建筑用或宗教用的艺术品。因为殷虚发掘的范围还不大,所以还没有发现铁器,对于商代人民会不会使用铁器,现在还不能断定。但是,不管当时使用不使用铁器,也不会影响到商代的奴隶社会的性质的。因为青铜器能创造出剩余劳动。而这个事实,在殷虚的乌龟壳、骨片上所刻的文字(就是甲骨文)里面,已经有了记载。奴隶阶级与奴主阶级青铜器能创造出剩余劳动,就出现了一小部份依赖剩余劳动的一群人,就是奴主阶级,另一大部份人是供给剩余劳动的一群,就是奴隶阶级。中国社会发生了最初的大分裂,最初出现了阶级。商代的奴隶,从甲骨文的记

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标准

ICS 03.080 A 01 SZ 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标准 SZ/T 1.5—XXXX 生产力促进中心服务业务规范 第5部分:工业分包 (草稿) 201X-XX-XX 发布 201X-XX-XX 实施 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发布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服务内容 5基本要求 6工作程序

前言 生产力促进中心是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科技界与企业界的桥梁,是政府推动企业科技进步的重要助手,是培育企业创新和创业人才的摇篮,是企业健康发展的智囊团和技术后盾;其基本功能是:集成社会资源,为企业提供全程、综合服务。 发挥全国生产力促进中心体系的资源优势,帮助中国企业学习、借鉴全球工业分包及供应链网络的管理经验和技术,进一步提升中国中小企业在全球供应链中的整体地位,使中国企业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获得更多的赢利机会。同时,随着工业分包与合作交流这种新的合作模式的建立,形成新的服务理念与业务模式,提升生产力促进中心的服务能力。 SZ/T 1 《生产力促进中心服务业务规范》分为五个部分: ——第1部分:总则 ——第2部分:信息与信息化 ——第3部分:咨询 ——第4部分:培训 ——第5部分:工业分包 本部分为第5部分。 本部分由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雪李勤潘凤湖李晶莹 本部分为首次发布。

生产力促进中心服务业务规范 第5部分:工业分包 1 范围 SZ/T 1的本部分规定了生产力促进中心工业分包服务的内容、基本要求和工作程序。 SZ/T 1的本部分适用于各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工业分包服务。其他机构开展类似服务时也可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SZ/T 1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SZ/T 1.1 生产力促进中心服务业务规范第1部分:总则 SZ/T 1.2 生产力促进中心服务业务规范第2部分:信息与信息化 SZ/T 1.3 生产力促进中心服务业务规范第3部分:咨询 SZ/T 1.4 生产力促进中心服务业务规范第4部分:培训 3 术语和定义 SZ/T 1.1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3.1 工业分包 Industrial Subcontracting 采购商(发包商)将部分产品、零部件乃至原材料等的生产或采购任务交由供应商(分包商)完成,并在供应商所完成的任务基础上形成最终产品的过程。 3.2 产量导向型分包 capacity subcontracting

2012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

中国社科院发布《2012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5月21号,中国社科院发布《2012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以下简称蓝皮书)。根据蓝皮书统计排名,北京城市竞争力居内地城市首位。跟往年排名对比,北京综合竞争力首次超过上海。 数说报告 北京竞争力排名第3 蓝皮书指出,2011年城市综合竞争力前10名的城市依次是,香港、台北、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天津、杭州、青岛、长沙。北京位居香港、台北之后。 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城市竞争力PK中,北京首次超越上海,紧随台北之后,位居第3。上海退居第4位,青岛取代大连的位置跻身前10。 东部沿海城市占七成 2011年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前50位格局中,东部沿海占据七成,三成多为地级城市。佛山、苏州和无锡居地级市前3名。2011年相比2010年,前50名中部城市数量增加,地级城市提升较快。副省级城市中2011年相比2010年提升位次最多的是成都,上升了8位。省会城市中,南昌提升位次最多,为10位; 地级市中,南通提升位次最多,为7位。 城市人口10年增2亿多 2011年城市竞争力的总体格局中,东部城市整体强,西部城市个别强。东南地区城市整体竞争力排名较高,多集中在前100强,城市间差距进一步缩小。 本次报告是《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的第10次,报告发现,过去10年中国城市人口规模和增速异常迅猛。2000年居住在城镇的人口4.5594亿人,2010年增加到了6.6557亿人,10年城市人口总量增加2亿多。此外,城市用地规模和增速更为迅猛,城市体系和空间分布急剧变化。 报告特别指出,过去10年城市化的模式不可持续。城市化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人口不完全城市化,按照常住人口城市化率已达50%,但城市户籍人口仅仅达到33%;二是土地过度的城市化,10年城市人口增长0.5倍,建成区面积相应增加了接近1倍;三是城市体系的偏颇,大量人口向行政级别高的中心城市聚集,中等城市发展相对缓慢,小城镇功能不完善、比较分散。 ■报告背景 城市综合竞争力是一个包含城市综合增长、经济规模、经济效率等多个维度的综合指数。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高低及其变动,直接反映着城市各个方面的状况以及变化。 蓝皮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以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 据介绍,两岸四地城市竞争力专家以及国内著名高校、国家权威统计部门和地方科研院所的近百名专家,用大半年时间参与了报告的调研和撰写。 ■城市竞争力分项排名 ◇人才本体竞争力前三名:北京、香港和上海 ◇文化教育竞争力前三名:南京、上海和杭州 ◇医疗卫生竞争力前三名:北京、香港和上海

生产力布局及中国生产力布局存在的问题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17709910.html, 生产力布局及中国生产力布局存在的问题 作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区域协调发展和优化全国生产力布局》课题组 来源:《中国经济报告》2014年第08期 目前中国的生产力存在的问题有:区域产业同构程度有所上升,比较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区域发展相对差距虽有所缩小,但绝对差距不断扩大;部分地区的人口和经济活动聚集程度超越了当地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城市的规模和空间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城市间的连结性和分工合作较弱,城镇化的聚集效应需进一步发挥。 优化生产力布局的内涵 (一)“生产力布局”起源于前苏联,也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空间规划以及产业集聚政策有相似之处 “生产力布局”起源于前苏联,是苏联实行计划经济的一种形式和手段。在前苏联,生产力布局是对地域分工的一种安排,而地域分工指社会分工在各生产地点及其总和之间的分工在空间上的表现。决定地域分工首先需要对包括一般条件、部门条件和地方条件在内的各种条件进行深入分析,最后在全国范围内布置“综合地域(综合区)”。综合地域(综合区)就是要确定不同生产部门在地域上的结合,这种结合要考虑到在全国范围内社会对物质资料的需要和为生产这些物质资料所必需的社会劳动,考虑到劳动在各个部门间的分配和在各个区域间的配置。苏联的工业配置遵循下列基本原则:工业在全国的合理有计划地配置;工业接近原材料产地、燃料动力资源地、产品消费地;民族边疆和过去落后地区的工业化;全国经济区的经济和工业的正确工业化和综合发展。 那么在西方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没有类似的情形呢?比较接近的是德国的空间规划,共有四级规划,分别为联邦级、州级、地区级、乡镇级规划。在联邦层次上由联邦建筑与地区规划办公室编写并经由联邦运输、建设和住房部提交给联邦议会的《德国空间规划报告》,对密集地区、乡村地区、居住区和交通走廊、中心地区系统(高级中心、中级中心)等区域类型在全国的分布作出指导性的安排。更为宽泛的则是对应于区域政策,换言之,也就是政府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但是对于政府如何参与到地区的产业发展(生产力布局),20世纪70年代曾有大量的讨论,现在则比较少见。 中国的学者对生产力布局的认识存在一个深化的过程。按照刘再兴先生1995年的看法,生产力布局在改革开放前主要指工业布局,改革开放后,范围逐渐扩展,指经济布局和区域发展。事实上,有很多的学者如陈栋生先生在1991年认为区域经济学和生产力布局二者的研究实体是一致的:生产力布局从俯视角度,分析资源与要素分布、流动与空间聚合,包括产业布局和区域布局;区域经济学从平视角度,研究区域的结构、差异、发展、耦合与区际关联。因此,中国学者对于生产力布局的使用应该是对于前苏联做法的扬弃。

中国软件行业生产力报告(开发效率度量等)

中国软件行业生产力报告 (二零零七年 第一期) Drv_1.0 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系统与过程改进分会 中国软件过程基准用户组 2007年6月

课题组成员名单 总体组成员 何新贵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郑人杰 北京软件协会过程改进分会 周伯生 赛柏科技 王 青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郑振宜 台湾资策会 编制小组成员(以姓氏拼音为序) 组长张鹤飞 三星电子中国通信研究院 组员 蒋晓舰 独立行业专家 刘 旭 同方股份有限公司 宋书明 中国软件评测中心 吴粤青 北京亿阳信通股份有限公司 郑智琴 北京灵图星讯科技有限公司 审核小组成员(以姓氏拼音为序) 申剑飞 NEC卓越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汪 浩 西门子中国研究院 吴浩刚 北京天融信网络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王海青 北京联想利泰软件有限公司

目 录 1 概述 (1) 1.1 背景 (1) 1.2 目的 (1) 1.3 范围 (2) 1.4 读者 (2) 1.5 报告结构 (2) 2 数据描述 (2) 3 生产力描述 (7) 4 数据分析方法 (8) 4.1 各参数的基本数据 (9) 4.2 参数间关系 (10) 5 数据分析 (12) 5.1 生产率的比对 (12) 5.1.1 国际比对 (12) 5.1.2 国内比对 (12) 5.2 质量(缺陷密度)的比对 (15) 5.2.1 国际比对 (15) 5.2.2 国内比对 (16) 5.3 质量与生产率的组合分析 (18) 5.4 过程成熟度进阶分析 (19) 6 结论 (19) 7 对中国软件产业的意见和建议 (19) 8 致谢 (20)

中国(2007年)软件行业生产力报告 更改记录 日期 修改章节 修改类型*修改描述 修改人 版本 2007-06-22 1、4、5、6、 7 M 将郑智琴、刘旭、宋书明 老师的修改意见和建议进 行整合、修改 张平 0.91 2007-06-25 3 M 根据蒋晓舰老师提供的生 产力描述,将第3章节修 改。 张平 0.92 2007-06-26 4 M 根据张鹤飞老师的建议, 将第4章节中的斜体字改 为正体字 张平 0.93 2007-07-08 M 增加扉页,将正文字号改 为小四号,根据组长评审 意见进行修改,添加页眉 张平 0.94 2007-07-11 M 根据主任意见意见修改封 面及扉页内容,对版面做 出调整 张平 0.95 *修改类型分为A-增加M-修改D-删除 1 概述 1.1 背景 CSBSG 成立于2006年1月12日,它是按照国际惯例建立的专业性用户组织,在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系统与软件过程改进分会以及有关行业促进组织的指导下开展工作。CSBSG的使命是:倡导和建立以基于度量数据的“基准比对”为主要驱动力的深度过程改进方法论,改变当前过分依赖模型评估和政府奖励来驱动过程改进的方法,使软件过程改进走向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另外,通过对中国软件行业生产力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以及比对国际软件行业的生产力数据,为中国软件行业的高层领导和软件企业的高层制定行业和企业的发展战略服务。 1.2 目的 本报告对来自于CSBSG的国内软件项目数据进行分析,为基于国内真实有效数据的中国软件行业生产力报告。 本报告量化地表述了中国软件行业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应用领域的生产力和质

论“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一)

论“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一) 论文关键词:生产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生产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论文摘要:本文就“生产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生产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以及“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几个重要概念的含义及相互联系与区别进行辨析,力图在社会生产力系统中准确把握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为在实践中探索发展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的现实途径,推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帮助。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在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居于首位,是一个内涵丰富、时代特色鲜明的深邃命题。两年多来,通过全党上下和理论界广泛的研究和讨论已形成了许多共识,但也存在着对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理解上的差异。在一些文章中,“生产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生产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以及“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等概念含混不清,直接影响我们对“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内涵的理解。为了把“三个代表”思想讲清楚、讲充分,进一步明确我们的根本任务和奋斗目标,我们有必要首先廓清这几个概念,在社会生产力系统中准确把握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进而担当起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历史使命,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中保持党的先进性。 1.生产力 生产力也称社会生产力,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影响、改造和保护自然,获得物质资料的现实力量,是整个社会所拥有的全部生产力的总和。生产力由多种要素按照一定的方式结合而成,这些要素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独立的实体性基本要素,包括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另一类是体现并作用于生产力基本要素非独立、非实体性、渗透性的要素,如科学技术、教育、信息、管理等。 由于生产力总是处在新旧更替的发展变化中,因而无论是从全世界还是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角度看,生产力都是先进与落后并存的多层次复合体。所以,必须从社会全局上、从发展趋势上来把握它。生产力具有以下几个特性:(1)物质性。生产力是在人们的劳动中形成的、人能够直接掌握的物质力量。(2)系统性。生产力不是生产诸要素的机械叠加,而是这些要素按一定结构有机组合起来的复杂系统。在构成要素大致相同而结构不同的情况下,形成的现实生产力会有很大的差异。(3)客观性。一方面,生产力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的既得力量。它既是前人实践活动的客观结果,又是人们当前生产实践活动和其他实践活动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生产力是由客观的物质的要素构成的,而且是在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中形成的物质力量,因而是人类社会进步可衡量的客观标志。(4)发展性。生产力是在人们的需要向劳动的转化中形成的。由于人的需要在与劳动的相互作用中不断增长和扩大,生产力必然随着人的需要的变化和劳动的发展而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具有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力和趋势,是社会发展中最主动、最活跃的因素。(5)决定性。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生产力不仅决定着社会的总体面貌,也决定着历史发展的进程和方向。(6)革命性。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必然带动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随之发展变化,以致带动整个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成为社会生产关系变革和进步的源泉和内在依据。 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也是一个具有多层次结构的体系,不能只简单地归结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两对矛盾之间互动的基本规律。除了“两对矛盾”、“两个决定”、“两个反作用”的基本规律外,还有许多不容忽视的具体规律,比如,生产力由低级向高级发展规律,生产力循序渐进的规律,生产力在某种条件下跳跃发展的规律,人的全面发展规律,科学技术进步规律等。因此,要代表或反映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要着力于按照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抓住其发展趋向,为正确解决在不同历史条件下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问题,从政策、途径、手段、方式方法等方面创造有利条件。

2015版《城市竞争力蓝皮书》蓝皮书

皮书发布责任声明 (一)本新闻稿经本皮书主编授权发布。 (二)本新闻稿仅代表皮书报告作者(或课题组)的观点,不代表作者(或课题组)所在单位立场,也不代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立场。 (三)任何媒体、个人未经同意不得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名义发布皮书新闻稿。 (四)任何媒体(包括网络)、个人对于皮书新闻稿的片面解读、歪曲报道,皮书作者(或课题组)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保留一切诉诸法律的权 利。 注:本声明面向媒体,在皮书新闻稿发布时使用。 2015年《城市竞争力蓝皮书》发布会 新闻稿 News Release 2015年5月15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中国城市百人论坛、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3》发布会在京举行。 现如今,中国经济在大国城市化、大国工业化、城市转型以及交通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的历史机遇之下,创造了世人瞩目的“中国奇迹”。然而,在传统的四大区域发展格局下,中国出现了东部过度聚集、西部过度分散、东北持续下滑的困境。在长期的研究基础上,蓝皮书提出要重新调整中国经济活动的空间格局和城市体系。报告以“巨手:托起城市中国新版图”为主题,分别从市场、产业、要素、交通一体化角度论证了东中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蓝皮书建议:中国经济分区应该由“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分区调整为自主发展区(东中)-政策扶持区(西部和东北)二分区。同时,蓝皮书还构想了“一团五带”的中国城市体

系新格局。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3》指出—— 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深圳首超香港获第一 2015年5月15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中国城市百人论坛、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3》发布会在京举行。 蓝皮书数据显示,2014年综合经济竞争力指数排名前十的城市依次是:深圳、香港、上海、台北、广州、天津、苏州、北京、澳门、无锡,这些城市主要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和港澳台地区,广大中西部地区无一城市进入综合经济竞争力十强之列。其中,与2013年相比,变化最大的莫过于深圳取代香港跃居综合经济竞争力榜首,无锡取代佛山进入综合经济竞争力十强。在综合经济竞争力十强城市中,天津的综合增量竞争力最高,而澳门的综合效率竞争力优势明显。 从个体城市来看,北海市成为近三年来综合经济竞争力提升幅度最大的城市。在综合经济竞争力20强城市中,天津、厦门、郑州、长沙分别在过去三年中提升了3个位次,深圳从过去两年的第2位上升至榜首位置,上海、台北、广州在近三年来一直稳居3~5位。 在综合经济竞争力方面,香港高居第二位,首次被深圳超越。综合竞争力分项表现稍有差异:从综合增量竞争力分项指数来看,香港整体很好,但“守成有余,创新不足”的城市发展局面始终没有改变,香港过于看重贸易、金融、航运、旅游、专业服务这五大产业,而对不少规模较小、新兴但极有潜力的产业关注不足,从长远看缺乏新型产业业态的支撑和引领。 (参见《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3》p23、29、347,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5月)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3》指出—— 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可持续竞争力强,将继续担当中国转型发展的火车头 2015年5月15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中国城市百人论坛、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3》发布会在京举行。 2014年可持续竞争力指数排名前十的城市依次是:香港、上海、北京、澳门、深圳、广州、杭州、苏州、南京、厦门。虽然香港的综合经济竞争力被深圳赶超,但是相对于内地城市而言,香港的可持续竞争力优势仍然十分明显,在知识城市、和谐城市、生态城市、文化城市、全域城市和信息城市等六大分项竞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