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身份的媒体人道德不能_双重_

2013年第05期

专栏

锦言妙语

伴随着网络的发展,新的传播技术的不断进步,自媒体平台越来越宽阔,自媒体人在这个平台上发布了大量信息,许多信息其实就是新闻。不受任何组织或机构管理者事先审核的由民间自发发布的新闻,可称为“公民新闻”。在发布“公民新闻”的人中,有传统媒体及其办的新媒体里专门从事采编工作的新闻工作者,可称之为专业媒体人。许多专业媒体人同时开通了博客、微博、微信,成为了自媒体人。他们从事的“公民新闻”发布不是专业工作,只是一个业余爱好而已。尽管是业余爱好,但由于他们原本就具有专业精神,因此他们的发声具有较大的影响力。笔者把兼备专业媒体人和自媒体人身份的媒体人称为双重身份媒体人。双重身份的媒体人,在不同的平台上传播信息、发表观点,如何有所作为、如何把握好尺度,尤其是道德的尺度,值得思考和探讨。

毫无疑问,专业媒体人与自媒体人这两种不同身份在不同的平台上应有不同的表现。专业媒体人在自己所在的

媒体从事专业采编时,肯定要融合这家媒体的理念,忠于这家媒体的职守,在该媒体上发出的声音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这家媒体的立场、

观点和风格。因此,会有很强的“组织观念”、“团队意识”。自媒体平台则不同,这个平台比较适合自媒体人个性的张扬、个人观点的自我表达。即便在专业媒体中工作的自媒体人,其利用网络创建的自媒体发声平台,不是媒体单位授意,不代表媒体单位发声,甚至不受媒体单位的约束,完全是个人行为。

既然是个人行为,可以把自己的观点充分表达,发什么内容、什么时候发全凭自媒体人把握,这也就有了“我的媒体我作主”的说法。

宽阔的平台,不受时空的影响,使得自媒体人随时随地都有传播信息、表达观点的机会。无需长篇大论,简短几句就行,不完善的可以继续在原有的基础上让自己新写的东西“滚动、跟进”。甚至说错了也不要紧,马上可以更正(或删除)。作为专业媒体人,经常在这个平台上与相同观点或不同观点的人交流、碰撞,可以增长见识,丰富

自己的思维。当某些地方一些部门有意隐瞒事实真相,并通过一些媒体发布虚假新闻时,这些媒体的新闻人还会以个人的身份在自媒体平台上披露真相。

比如,有些地方发生重大事故后对中央和民众隐瞒真实数字,自媒体人的发布促成了真相披露,并使瞒报者得以追究。因此,在这个平台上发言会更加自由,发言的尺度也会更宽,也弥补了传统媒体的某些不足。

尽管具有双重身份的自媒体人在自媒体的平台上可以更自由地传播信息、表达观点,可以施展在传统媒体上不易施展的才华。但并不意味着可以为所欲为。笔者认为,他们在事关新闻的道德的问题上,尺度应一致,底线应一样,不能成为道德

“两张皮”的人格分裂者。当然,对许多网友来说,在微博上发言或转发,并非事先有什么目的,而是通过主观的判断认为该发就发了。用传播伦理去约束他们,也有难处,因为他们本身绝大多数就不是媒体人,“凭什么按媒体人的职业操守要求他”。但传播伦理是社会道德的一个极

双重身份的媒体人

道德不能“双重”

范以锦

80

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你可以堂而皇之地说不受传播伦理约束,但社会道德还是要遵循的。如果说传播伦理与社会道德有所不同的话,那就是在传播中形成的道德行为。既然要讲社会道德,每个人在进行人际间的传播时理应也要坚守道德操守。对普通网民来说尚且如此,双重身份的媒体人更没有理由不坚守。他们在传统媒体或官方新闻网站从事采编工作,进行过严格的新闻专业主义的训练,新闻的基本要素、职业的道德规范,都在日常的采编工作中得以体现。

当摇身一变成自媒体人时,当然不能把传统媒体的那一套全搬过来,但在道德底线方面的坚守应传承。其实网上已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约束,主要是众多网民会随时随地对各类信息和言论自发进行监督。

所以,看似网络平台自由自在、不受约束,其实自媒体的“自我净化”功能在约束着每一个发声者。许多网民对双重身份的媒体人的要求会更高,当专业媒体人在自媒体平台上出错之后会比对普通网民的要求更苛刻。这一点,双重身份的媒体人应当清醒。

专业媒体人要在自媒体平台上同样立于不败之地,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取向非常重要。当一个人确定了某方面的价值观,而非理性因素又占了上风时,往往会为追求某一价值观而不顾后果去拼搏。这几年发生的某些不实的媒介事件,有时候也可以看到有双重身份的某些专业媒体人也在起作用,他们中的少数人或是制造者,或是推动者。其中,有的是因为未正确处理好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关系而造成的。

每个人的传播行为,尤其是传播什么内容,往往会受伦理道德和价值标准两方面的影响。媒体人需要判断:将此事传播值不值得、有没有价值,以及传播时受到哪种道德观念、职业操守的支配。有时自我判断的

价值与伦理道德会一致,有时不一致。如果只是强调要追寻自身确认的价值,而不顾媒体的伦理道德,就本质上来说也不是健康的价值观。

最近,一条跪地给予残疾乞丐喂饭的深圳90后女孩“文芳”爆红网络。这一“最美90后女孩”假新闻的策划者为自己辩护时说是传达正能量,“苏州有暴雨中为乞丐撑伞的女孩嘛,深圳也应该有这样的女孩,感觉是给深圳增光了,深圳也出了这么美好的事情”。如果其动机是这样,但以这造假行为去传播所谓的“价值”,也是极不道德的。后经媒体记者调查证明,他这是借口,其实是为某商业展炒作。这位假新闻的炒作者,不是专业媒体人,但不幸的是我们有些双重身份的媒体人,有时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有时为了达到其所认定的价值观,明明知道

这事不真实,也会参与造假的传播。在传统媒体上不敢做的事,在自媒体的平台上实现了。当然,真正去造假的毕竟属极少数,但不认真辨别随意转发的现象却不少见。转发的无心所为,似乎与道德无关。然而,由于社会对媒体人的高要求,人们往往还会将职业操守联系在一起看。当下社会各阶层、各类人士都可在自媒体上发言,全社会有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观点,自媒体平台上都会表现出来。非理性的网络言论乃至网络暴力也必然会出现。因此,作为双重身份的自媒体人,不能完全根据自己的个人情感和喜好去思考写什么和转发什么,还需要慎重考虑:在传递某种价值观时,我们是否守住了传播伦理的底线。

(作者系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尽管具有双重身份的自媒体人在自媒体的平台上可以更自由地传播信息、

表达观点,可以施展在传统媒体上不易施展的才华。

但并不意味着可以为所欲为。他们在事关新闻道德的问题上,尺度应一致,底线应一样,不能成为道德

“两张皮”的人格分裂者。●宽阔的平台,不受时空的影响,使得自媒体人随时随地都有传播信息、表达观点的机会。无需长篇大论,简短几句就行,不完善的可以继续在原有的基础上让自己新写的东西“滚动、跟进”。

(图片来源:http://

https://www.360docs.net/doc/b88004331.html,/

8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