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生活》主观题答题技巧

政治《经济生活》主观题答题技巧
政治《经济生活》主观题答题技巧

《经济生活》主观题答题技巧

一、经济生活的行为主体

国家、企业、个人(消费者、劳动者、投资者、纳税人) 二、经济生活一般性的答案要点 (一)有关“为什么”、“依据”、“原因”的答案一般有 1、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

2、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商品具有高质量,才能实现其价值,使企业扩大市场占有率,获得更多利润。

3、商品的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围绕价值上

下波动。

4、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开放性的一般特征,

要求市场经济活动的参加者地位平等,实行等价交换;开展

公平竞争,反对不正当竞争;面向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利用

两种资源,实行对外开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

结合的开放战略。

5、市场经济自身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缺陷,需要国家

利用经济手段(利用税收、财政、价格、利率等政策)、法

律手段(制定法律法规并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必要的行政

手段(国家的某些决定、用行政命令的方式要求做到等)进行宏观调控,实现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的目标。 6、各种市场主体要遵循市场交易原则(自愿、平等、公平和诚实信用),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安全权、平等权、知情权、公平交易权、求偿权、民族尊严受尊重权)。使市场经济正常有序进行。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以公有制为基础、以共同富裕为目标、能实行更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8、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9、 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资文化生活需要。 10、社会主义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 1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13、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 例如:材料一:据初步证实,导致三鹿原奶问题的直接原因是收奶贩子在原奶收上来后,为了牟取暴利、增加重量和质量,而在原奶中增加了三聚氰胺这种化工原料。三聚氰胺是一种化工原料,可导致人体泌尿系统产生结石。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迅速启动了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I级响应机制,对患儿诊断治疗、问题奶粉封存回收、相关企业停产整顿、事故责任查处、所有奶制品检验和相关行业整顿等问题做了重大部署,同时对地方政府以及负有监管职责的主要部门领导依法实行了严肃的责任追究。 企业为什么不能忽视产品的质量?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企业生产商品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商品的价值,因此必须保证商品的质量,才能顺利让渡出使用价值,实现价值。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污染,出现多例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病例事件,表明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的质量出现问题,这不利于三鹿集团的生存和发展。 (二)有关“如何做”、“启示”的答案一般有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2、遵循价值规律,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有形手”)

3、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无形手”)[国家利用经济手段(利

用税收、财政、价格、利率等政策)、法律手段(制定法律

法规并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国家的某些决定、用行政命令的方式要求做到等)进行宏观调控,实现

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的

目标]

4、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5、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

6、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

7、依靠科技、自主创新

8、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9、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10、构建和谐社会 11、对外开放,实施“走出去”“引进来”的战略等。

例如:从经济常识角度,谈谈我国应如何应对和防范金融风暴。 ①办好自己的事,通过有效手段来刺激内需,以消费和投资的更高增长来对冲净出口的下降。②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出台提升出口企业经营者信心的措施,实施“降率免税”货币财政组合拳,稳定资本市场健康运行。 ③进一步完善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的改革,重点推进中国农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 ④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加快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⑤正确处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关系,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加强同国际社会的合作。 (三)有关“经济意义”的答案一般有(有利于)

1、 促进经济发展,增加收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3、 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

4、 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

5、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6、 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建设全面的小康社会。

7、 构建和谐社会等。 ☆、经济意义方面答题思路:

第一,遵循“大”到“小”的原则,即从“国家与社会”到“集

体”再到“个体”的原则,进行全面地答点组织,否则可能造成

要点缺漏。

第二,掌握常用的关键词,根据材料有选择地套用。具体来

看,

▲从“国家/社会”的角度组织答点。这里的“国家/社会”即整

个社会、国家。答案的关键词有:

A .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B .促进投资,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C .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D .有利于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

E .增加财政收入、增加外汇储备、增强经济实力;

F .有利于完善市场经济秩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

G .保证国家经济安全,繁荣经济。

H. 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等等。 ▲从集体的角度组织要点:这里的“集体”泛指企业、经营者、

产业、农村、城镇、某地区等。答案的关键词有:

A .企业、经营者——加强快企业改革,提高企业的科技含量,增强竞争力,并提高经济效益等;

B .产业——有利于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拓宽就业渠道,调整与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推进农业或工业的现代化等;

C .农村、城镇——(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巩固基

础地位;产业化经营,促进结构调整,增产增收,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有利于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有利于维护农村

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等 D .某地区——有利于该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从而发挥其辐射与拉动作用,从而促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等等。 E 、.国内区域合作意义:(有利于)统筹区域发展;促进经济合作交流,实现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经济互补;增强区域竞争力。

▲从个体的角度组织要点:这里的“个体”泛指居民、家庭、农民、公民、劳动者、消费者等。答案的关键词有:①有利于方便、丰富人民生活,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②增加就业、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③有利于维护公民、劳动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调动积极性等等。 例如:近日,财政部发布公告指出,经国务院批准,决定从2008年9月1日起,在全国统一停止征收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和集贸市场管理费。 请从经济学角度,简要分析停止征收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和集贸市场管理费的意义。 答案:①有利于减轻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负担 ②有利于实现市场经营主体公平竞争 ③有利于促进个体、私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④也有利于激发广大公民自主创业的积极性,增加就业机会。 ☆、涉外类的经济意义题——[注:这里的“外”包括其它国家、地区、经济体,如欧盟、东盟、港澳台地区等] 解题思路与方法: (1)角度要全面。分析此类现象的积极意义时,思路上既要考虑对我国有利,也要考虑对外方有利,还要考虑对双方甚至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有利。 (2)掌握常用的关键词,根据材料有选择地套用。具体来看, ▲对我国的意义: 1改善我国外贸环境/稳定环境/周边环境,为现代化/全面小康/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必要的条件;[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周边)环境] 2.有利于我国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维护我国的经济安全,维护国家可持续发展 3.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吸收引进资金、技术、管理经验;有利于丰富国内市场,增加我国的外汇储备,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展现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4.发挥我国在国际事务当中的积极作用,昭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5.有利于保持进出口基本平衡,改善贸易条件;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等等。 ▲对外方的意义: 等 ▲对双方和地区、世界的意义: 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 ②.有利于加强双方国家/贸易区内(世界)各国的贸易与合作交流,求同存异,提高贸易区的整体经济实力; ③.优势互补,增强区域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④(有利于)维护两国共同利益,世界人民利益;(有利于)经济全球化,促进各国经济交流与合作;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等。 例如: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转变和完善的历程,可以清楚地看到: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促进了全国经济整体上实现持续高速发展。当然,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的实施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问题。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要有利于优化区域分工,开发西部市场,使东、西部互为市场,最大限度地拓展国内市场空间。中、西部(尤其是西部较落后的地区)不仅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生产基地,而且其辽阔的地域和约占全国60%的人口还可以为全国(包括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和投资市场。东部沿海地区领先发展的经济则有望成为带动全国(包括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龙头。这种情况使我国完全有可能建立起分工合理、优势互补的、完整的国内产业体系和统一的国内市场体系。此外,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经济循环应以内循环为主,发展经济也只能走国内市场为主、以对外贸易为辅的道路。中西部的资源产业优势如果不和东部结合,就不能得到有效的开发,而离开中西部地区丰富资源和广阔市场这个后盾,东部的高速发展也难以为继。

问题:分析区域协调发展的经济意义。

1、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建设全面的小康社会。我国的各种资源在地区分布上呈现较大差异,优化国土开发格局,充分合理利用资源,才能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进而达到共同富裕。

2、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就是按照资源、环境与人口、经济相均衡的原则,统筹区域发展,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小康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

3、有利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要有利于优化区域分工,开发西部市场,使东、西部互为市场,最大限度地拓展国内市场空间,带动全国经济的发展

4、有利于优势互补。中、西部(尤其是西部较落后的地区)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生产基地,东部沿海地区领先发展的经济

则有望成为带动全国(包括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龙头。中西部地区的资源产业优势和东部相结合,则会促进全国经济的共同发展。

(四)有关解决“三农”“新农村建设”问题答案一般要点有 1、党的政策-----前提 2、增加投入------基础 3、依靠科技------关键 4、发展产业化经营------重要措施 5、发展农村乡镇企业 6、发展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和各项社会事业 7、工业反脯农业,城市支持农村 8、农村的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9、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步伐,转移农村劳动力 10、增加农民收入 11、保护生态环境等。 (五)有关“国家应该如何做”的一般答案要点 1. 制定法律法规,严格执行法律法规,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整顿市场经济秩序。 2. 加强宏观调控,弥补市场自身的缺陷,并尊重市场经济的规律,使市场在优化资源配置中更好的发挥作用。 3. 国家政策:(联系社会热点的答案要点): 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缩小收入差距、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促进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⑶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⑷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节约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⑸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鼓励企业发展具有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 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效益。 ⑺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农业结构、产品结构、区域结构、城乡结构、消费结构、贸易结构等),促进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⑻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人民最基本的生活需要,维护社会稳定。 ⑼坚持对外开放,发展对外贸易,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提高国际竞争力。 ⑽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⑾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把扩大内需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发展战略。 ⑿国家要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大力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等。

(六)有关“企业应该如何做”的一般要点

1、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正确的市场定位。

2、面向市场进行生产,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扩大市场占有率。

3、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企业竞争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或者依靠科技进

步和科学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提升降价空间,提

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4、诚信经营,开展正当竞争,反对不正当竞争,树立企业良好的信誉和形象,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服务,创立名牌产品。

5、企业要实行兼并、规范破产、实行强强联合,实现优势互补,从而提高自身竞争力。

6、股份制改造,投资主体多元化,提高企业竞争力,企业经济效益

7、企业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承担社会责任。

8、遵守市场交易原则。

9、加强对企业职工的职业培训,提高企业职工的职业技能。

10、企业经营者要提高自身素质,遵守职业道德,依法经营。

11、坚持对外开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提高国际竞争

力。

12、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经济可持续

发展。

13、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经济跨越式发

展。

14、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企业要重视商品的使用价值,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才能顺利实现

商品的价值,获得更多利润。

(七)有关“公民(劳动者、消费者、投资者、纳税人等)应该如何做”的一般要点 1、权利与义务相统一。(树立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 ) 2、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 具体地说: ▲劳动者角度:①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制意识,以合法手段、法律程序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维权途径)。②参加劳动培训,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和劳动者素质。③遵守职业道德。④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念。 ▲消费者角度:①增强权利意识,增强法制意识,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维权途径)。②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和社会公德。③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适度、科学、文明、理性消费。 ▲投资者角度:①注意投资的多元化,规避风险。②注意依据经济实力,选择投资方式。③要注意投资的回报率,又要注意投资的风险性,科学、理性投资。 ▲纳税人角度:①树立法律意识和义务意识。②承担纳税义务,自觉诚信纳税。③增强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 《经济生活》计算题归类分析

一、股票价格计算题

例1:某甲购买了某股份公司上市发行的面额为10元的股票1000股,与其每年每股可得5%的股息,而当年银行存款利率为4%,如果没有其他因素的影响,1年后某甲的股票价格是( ) A 、1000元 B 、12000元 C 、12500元 D 、15000元

解析:股票价格=预期股息/银行存款利息率 =面额×预期股息率/银行存款利息率 1000×10×5%÷4%=12500 选C 。

演练: 1、(06文综全国卷Ⅱ25)股票W 的票面金额为1元,预期一年后可获得5%的股息,同期银行存款年利息为4%。一投资者若以10000元购买股票W ,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理论上最多能够购买股票W 的数量为:(C ) A.12500股 B.10000股 C.8000股 D.7500股

2、某股票的上市流通盘为2000万股,当预期股息为0.4元时,股票的市场价格为20元。如果银行利息率提高了2%,当预期股息为0.6元时,该股票的市场价格是( ) A.1 5元 B 、20元 C 、30元 D.40元

解析:A.股票价格=预期股息/银行利率,先算股票市场价格

为20元时的银行利率:0.4/20=2%。现在银行利率提高2%,即为4%,预期股息为0.6元,此时股票价格为:0.6/4%=15(元)。 知识链接: 考查知识点:股票 方法:掌握并熟练运用股票价格的计

算公式 股票价格=预期股息/银行利息率 =票面金额×预期股息率/

银行利息率 3.

(06四川文综卷)某人持有每股面值100元的股票1000股,预期股息率为3%,当其他条件不变,同期银行存款利率从2.5%降到2%时,他的股票( B )

A 、升值35000元

B 、升值30000元

C 、贬值25000元

D 、贬值20000元 二 、商品交换 例2: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若1把斧子换15千克大米,写成等式是:1把斧子=15千克大米。请回答:

(1)为什么需要交换? 答:因为它们有不同的使用价值,而且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2)为什么能够交换? 答:因为它们都有使用价值,且两者有共同的属性,即价值。 (3)为什么1把斧子能够与15千克大米交换? 答:因为1把斧子与15千克大米的价值量相等。 (4)何物是交换价值(或等价物)? 答:15千克大米;

(5)这种交换是商品流通吗?为什么? 答:这种交换是物物交换,只有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才是商品流通 。 (6)交换时的比例关系会变化的吗?为什么? 答:会变。当生产两者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或两者供求关系发生不同等比例变化时。 (7)假如生产斧子的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1把斧子= ( )千克大米;假如生产大米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 ( ) 把斧子=15千克大米。 答:15;1/2 (8)这种交换的现象与本质各是什么? 答:现象是物与物的关系,本质是互相交换劳动的关系,即人与人的关系。 三、商品价值量(交换价值)的计算题 高考政治中的计算题归类 1.(09全国Ⅱ24)2008年某国生产甲种商品100万件,每件商品的价值量为6元。如果2009年该国生产甲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甲种商品的价值总量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为( ) A.720万元,6元 B.720万元,5元 C.600万元,5元 D.600万元,6元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2009年生产甲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是属于社会劳动生产率。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因此仍然是600万元。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因此,09年该商品的价值量为6÷(1+20%)=5元。所以

选C 。

2.(09全国Ⅰ24)某小企业2008年生产一件甲种商品的劳动耗费价值8元,产量为10万件,甲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6元。如果该企业2009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他条件不变,

那么,该企业2009年甲种商品的销售收入与2008年相比( ) A.增加8万元 B.增加6万元 C.减少14万元 D.不变

【解析】本题与前两年的高考计算题相比较,从计算的角度要简单一些,但对“商品的劳动耗费价值”、“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两个陌生的概念比较费解。通过读题,从“某小企业…生产一件甲种商品”必需明白“商品的劳动耗费价值”在本题中是指个别劳动时间而非仅指企业的生产成本,其次是“社会必要劳

动时间价值”应理解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该商品的价值。因为“商品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所以某小企业生产的甲种商品只能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

6元出信,即10万×6元=60万元,又因为该企业劳动生产率(即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10%,即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增加10%(10万件×(1+10%)=11万件),其它条件不变(重要的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没变),所以,该企业的销售收入为11万件×6元=66万元,所以,比上年度销售收入增加6万元。所以本题选 B 。 3.(09江苏7)假定原先1台电脑与4部手机的价值量相等,现在生产电脑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而生产手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到原来的一半,其他条件不变,则现在1台电脑与 部手机的价值量相等。( ) A.2 B.4 C.8 D.16 【解析】本题考查价值量、社会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直接的关系,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生产电脑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即单位时间内生产的电脑由原先的1台变为2台;生产手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一半,即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单位时间内生产手机的数量由原先的4部变为8部。现在的交换等式变为2台电脑=8部手机,因此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1台电脑与4部手机的价值量相等,故选B 项。 4.(09安徽3)某商品生产部门去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1件商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260元。该部门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0%。假定甲生产者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2件商品,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甲生产者1小时内创造的价值总量用货币表示为( ) A.364元 B.400元 C.520元 D.776元 【解析】该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提高30%,这里的劳动生产率是社会劳动生产率,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因此,今年该商品的价值量为260÷(1+30%)=200元。甲生产者今年每小时生产2件商品,因此,价值总量是200元×2=400元。所以选B 。 例1、2008高考文科综合全国卷Ι第25小题。假设2007年某国一单位M 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5元。如果2008年生产M 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20%(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08年一单位M 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 ) A 、12元 B 、12.5元 C 、18元 D 、18.75元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商品的价值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及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币值的大小与商品价格的高低成反比。本题具有很大的迷惑性。计算此题分两步:首先,可以把15元看成2007年1单位M 商品的价值总量,2008年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提高50%,即M 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就是1+50%,价值总量没有改变,所以2008年1单位的M 商品的价值量为15÷(1+50%)=10;第二步,该国货币贬值20%,既过去1单位的货币价值,在现在仅为1-20% =80%,用贬值前的货币去表示M 商品的价格为10元,贬值后的货币用来表示M 商品的价格,如果把其设为X ,则80%X=10 有X=12.5 综合式为 15÷(1+50%)÷(1-20%)=12.5。正确答案应为B 例2、2008全国高考文科综合四川卷第24小题。假设某国2007年生产M 商品10亿件,单位商品的价格为10元,M 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均为100亿元。如果2008年从事M 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它条件不变,则2008年M 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分别为( ) A 、100亿元和110亿元 B 、110亿元和110亿元 C 、110亿元和121亿元 D 、121亿元和121亿元 解析:此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有:劳动生产率,社会劳动生产率与价值总额的关系,价格和价值的关系。如果把2007年M 商品的价值总额100亿元看成一个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其它条件不变,2008年劳动者数量增加10%,即为M 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增加10%,使用价值总量为1+10%,则2008年M 商品的价值总额为100亿×(1+10%)=110亿元。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M 商品的价值总额不变,但M 商品数量增加10%,即现在的数量为1+10%。把110亿元看成1单位商品价格总额,则1+10%个单位的M 商品的价格总额为110亿×(1+10%)=121亿元。即M 商品在2008年的价值总额=100亿×(1+10%)=110亿;价格总额=100×(1+10%)×(1+10%)=121亿。正确答案应为C 。

例3、2008全国高考文科综合北京卷第33小题。2006年、某商品价值为1元。2007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其它条件不变,该商品的价值是( )

A 、0.75元

B 、0.80元

C 、0.85元

D 、1.25元

解析:此题相对于全国卷Ι和四川卷要容易的多。此题考查价值总额,单位商品价值量,及其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把1元看成1单位商品的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提高25%,即商

品数量为1+25%,价值总量依然为1元,则单位商品价值量为1元

÷(1+25%)=0.80元。正确答案应为B 。

例3:若1双皮鞋=2件上衣,符合等价交换原则。现在生产皮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1倍,而生产上衣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一半,那么1双皮鞋可以换( )

A 、1件上衣

B 、4件上衣

C 、8件上衣

D 、16件上衣 解析:设原来生产1双皮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X ,原来生产1件上衣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y 。则等式为 x=2y 设现在生产1双皮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a ,现在生产1件上衣的社会必要

劳动时间为b 。则等式为 a=2x b=y/2 a:b=2x:y/2=4y:y\2=8 选C 。 演练:

1(2007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24)假定去年生产1克黄金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生产1克白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8倍,且5件A 商品=2克黄金。如果今年全社会生产黄金的劳动生产率提高

1倍,那么5件A 商品的价格用白银表示为:( )

A.4克

B.8克

C.16克

D.32克

解析:去年:1克黄金=16克白银 5件A 商品=2克黄金= 16克白银 选C 。

今年:2克黄金=16克白银 5件A 商品=4克黄金= 16克白银 2、(2007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Ⅱ24)假定生产一件甲商品的社会要劳动时间为 2 小时,价值为40 元。如果生产者A 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为1小时,A 在4小时内生产的使用价值总量、生产出的商品的交换价值总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是:( ) A.2 80 40 B.2 40 20 C.4 80 20 D.4 160 40

解析:同一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商品)总量与(个别、社会)劳动生产率成正比,生产出的商品的交换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选D 。 3、(2007年高考政治海南卷1)甲乙两家企业生产同一种商品,并以相同的价格出售这一商品,甲企业盈利,而乙企业亏本。其原因是:(D )

A.甲企业的商品比乙企业的商品更富有需求弹性

B.甲企业商品的价值大于乙企业商品的价值

C.甲企业工人的劳动强度低于乙企业工人的劳动强度

D. 甲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高于乙企业的劳动生产率

4、(06文综全国卷I26)在同一市场中,等离子电视机这类高档商品的售价比阴极射线管电视机这类普通商品的售价要高,这是因为:(A )

A.高档商品包含较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高档商品包含较多的个别劳动时间

C.高档商品的使用价值比较大

D.高档商品的使用价值比较完善

5、(06文综四川卷27)海信集团十多年来投入技术研发资金15亿元,注重提高劳动生产率,自主研发出我国第一款高清晰、

高画质数字视频媒体芯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率先打破国外垄

断。这表明,商品生产者如果率先改进技术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在同一时间内生产的:(C )

A.单位商品价值量增加,商品价值总量增加,交换中获利就会增大

B.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商品价值总量不变,交换中获利就会增大

C.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商品价值总量增加,交换中获利就会增大

D.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商品价值总量增加,交换中获利就会增大

4.生产同样一韶MP4,甲耗费8小时劳动时间,乙耗费甲的2倍劳动时间,丙耗费甲的一半劳动时间,则三人生产出来的MP4的价值量 A.同样大 B.甲比乙大,乙比丙大 C.丙比乙大,乙比甲大 D.不能比较 解析:因为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选A 。 A.本题是关于价值量的计算题,需要考生搞清楚三对关系:①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无关,与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②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成反比,与商品价值总量无关;③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成正比,与商品价值总量无关。同时,要搞清楚使用价值总量实质就是使用价值,也就是商品数量。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故选A 项。 总结: 考查知识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方法:准确把握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 率、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以及商品价值总量的关系。 商品价值总量=单位商品价值量×商品数量 知识链接 考考你:假定一件上衣的价格是40元,现在生产上衣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假定生产上衣的原材料的价格不变)。 据此回答1-2题 1.据题目的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①如果供求关系和纸币的发行量不变,则1件上衣的价格为20元 ②如果供求关系和纸币的发行量不变,则1件上衣的价格为40元 ③如果供求关系不变,纸币的发行量增加1倍,则1件上衣的价格为40元 ④如果纸币发行量不变,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则1件上衣的价格或低于或高于20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上题体现的经济学道理有( C ) A.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 B.商品的价格是由商品的使用价值来决定的 C.商品的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并受供求关系、纸币的发行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D.商品的价值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假设1台手机与6辆自行车交换成功。现在手机和自行车的生产出现了以下三种情况 ①手机行业劳动生产率不变,自行车行业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②手机行业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自行车行业劳动生产率不变。③手机行业和自行车行业劳动生产率都提高1倍。则手机与自行车的交换比例发生的变化依次是( D ) A.1∶3 1∶6 1∶12 B.1∶6 1∶12 1∶3 C.1∶12 1∶6 1∶3 D.1∶12 1∶3 1∶6 4.(05广东综合卷)假如生产一双皮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4小时,售出后收入60元。某一生产者率先提高劳动生产率一倍,在其它生产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他用4小时生产同样的皮鞋售出后收入是( D ) A.30元 B.60元 C.90元 D.120元 该事例说明了什么? 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个别劳动时间,是商品生产者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还说明商品的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四、纸币发行量的计算题 例:假定市场上待售商品价格总额为1000亿元,且待售商品的价值得到实现。此时发行纸币500亿元。纸币在此期间平均流通4次,此时1元纸币相当于 ( ) A 、0.5元货币的购买力 B 、1元货币的购买力 C 、2元货币的购买力 D 、4元货币的购买力 解析:流通中所需的金属货币量=1000/4=250 设纸币的实际购买力为X 则500X=250 推出X=0.5 选A 。

假定2008年市场上待售商品的总数量为3万亿件,每件价格

为l 元,若发行纸币12000亿元,纸币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流通5次,此时l 元纸币相当于 ,出现了较明显的 经济现象。

A.O.5元货币的购买力 通货膨胀

B.O.5元货币的购买力

通货紧缩

C.1元货币的购买力. 通货膨胀

D.1元货币的购买力 通货紧缩

解析:A.纸币发行有其自身规律,要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来确定。而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由待售商品的数量、商品价格水平和货币流通速度等因素决定的,与待售商品的数量、商品价格水平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按题目要求,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30000÷5=6000(亿元),而实际发行了12000亿元,因而l 元纸币相当于0.5元货币的购买力;由于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引起了物价上涨、纸币贬值的通货膨胀经济现象。故选A 项。

知识归纳

考查知识点:纸币发行量与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关系 方法:记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公式并能熟练使用。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商品数量×商品单价/货币流通次数

知识拓展:什么是通货膨胀?它有何危害性?

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造成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这就是通货膨胀。其危害是:人们手中的钱不值钱,

存款所代表的实物量减少,势必影响人民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危及社会稳定。

我国目前控制物价上涨的主要手段有哪些?

算一算:假定今年社会待售商品价格总额由去年的2000亿元上升为3000亿元,货币流通速度由去年的一年4次上升为今年的一年5次,那么今年流通需要的纸币量应有这样的变化( B ) A.需要发行纸币400亿元 B.需要增发纸币100亿元 C.纸币发行量不变 D.需要增发纸币10亿元

五、关于汇率的计算题

例1、 (05全国)小张曾在网上看中了标价为5欧元的一件小

饰品,那时的汇率为1欧元=10元人民币。一个月后,欧元升值了

5%。此时,用人民币购买这件饰品,小张要比一个月前 ( D ) A.多支付人民币0.5元 B.少支付人民币0.5元 C.少支

付人民币2.5元 D.多支付人民币2.5元

解析:欧元升值5%,则原来的1欧元=10元人民币变为现在

的1欧元=10+10×5%=10.5元人民币。小张购买5欧元的小饰品,

原来应支付5×10=50元人民币,现在应支付5×10.5=52.5元人民币

2、2005年5月28日,100美元可兑换人民币827.65元;2007年4月10日1OO 美元可兑换人民币772.9元。这说明( A ) ①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汇率升高 ②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汇率跌落 ③美元兑换人民币增多 ④人民币兑换美元增多

A.②④

B.③④

C.①③

D.①②

3、在我国外汇市场上,2007年1月1日,1 00美元=771.99

元人民币;2008年1月1日,100美元=730.40元人民币。材料反映了:①人民币升值了 ②人民币贬值了 ③美元升值了 ④美元贬值了(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D.由题干材料可知,2007年1月1日100美元能兑换的人民币比2008年1月1日能兑换的人民币少了,这说明人民币升值,而美元贬值了。

知识拓展:什么是外汇、汇率、外汇储备?

外汇:指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我国通常采用100单位外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量的人民币。如果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汇汇率升高;反之,则说

明外汇汇率跌落。

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国际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国用

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偿还对外债务(作用)的外汇积累。我国的外汇储备包括拥有的外国货币、外国公债和外国公司债券、股票等。 汇率的波动对国内和世界经济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⑴一国货币对外贬值,通常会引起出口扩大和进口的减少,国内物价上涨,国际储备增加,就业增加和国民收入增长,资金外逃。为了刺激出口的增长往往采取直接宣布本币贬值,即本币汇率下降的做法。 ⑵一国货币对外升值,通常会引起出口下降和进口增加,国内物价稳定,国际储备减少,就业和国民收入下降,吸收外资流入。 人民币升值有利于进口企业,不利于出口企业。 六、储蓄存款(债券)利息计算题 例1:储蓄作为一种投资方式,其收益主要是银行利息。假设某储户有5万元的活期存款,年利率为2.2%(利息税20%)。当年居民消费品的价格上涨了5%,则该储户的存款收益的实际购买力是( ) A 、880元 B 、924元 C 、1100元 D 、836元 解析:50000×2.2%-50000×2.2%×20%=880元 880-880×5%=836元 例2:张某有现金l0000元人民币,于2008年1月一次性存入银行,存款时间为5年,此时银行5年期年利率调为5.58%,利息税率为5%。请问存款到期后,张某可得利息 。 A.580元 B.1000元 C.2650元 D.2900元 解析:C.根据税后利息=本金×利率一本金×利率X 税率:本金×利率X(1一利息税率)=1 0000 x5.58%x5一(10000 x5.58%x5 x5%)=2650.5(元)。故选C 项。 例3:张某原有定期一年的2万元人民币存款,年利率为2.25%,利息税为20%,国家上调银行存贷款率后,一年期存款利率为4. 14%,利息税率为5%。在新的利率制度下,张某将2万元人民币存人银行,一年后可以多拿利息( ) A 、820元 B.662.4元 C.360元 D.426.6元 解析:在利息上调之前,张某的利息收入为:利息收入:(2000×2.25%)×l 一(20000 x2.25%)×1 x20%=360(元);在利息上调后,张某的利息收入为:(20000X 4.14%)×l 一(20000x4.14%)×,lx5%=786.6(元);多得利息=786.6—360=426.6(元)。D 知识拓展:存款储蓄有何作用? 公民的个人存款储蓄,作为一种投资行为,在国家的经济生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 1、为国家积累资金,支援现代化建设。 2、调节市场货币流通,稳定币值。 3、有利于培养科学合理的生活习惯,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方法:注意材料提供的是何种利率,如果没有特殊说明就是指年利率 年利率=月利率×12 月利率=日利率×30 七、企业经济效益的计算 例1:下列选项中能够说明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是( ) A 、某企业原来每年获利5000万元,现在成本扩大1倍,每年获利1亿元 B 、成本总量减少80%,利润总量减少30% C 、成本总量增加60%,利润总量增加10% D 、投资规模扩大20%,利润增长15%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正确把握企业经济效益与企业利润之间的关系。企业的经济效益用公式表示就是: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成本。而企业利润用公式表示则是:企业利润=生产总值-生产成本。由此可以得出,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成本=(生产成本+利润)/生产成本=1+利润/生产成本。可见,判断企业经济效益是否提高,不能只看利润是否增长,而要看利润增长的幅度是否超过生产成本增长的幅度。如果利润增长的幅度大于生产成本的增长幅度,则说明企业经济效益提高了;如果利润增长的幅度小于生产成本的增长幅度,则说明企业经济效益降低了;如果二者的增长幅度同步,则说明企业的经济效益不变。B 例2:下列选项中能够说明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是( ) A 、某企业原来每年获利5000万元,现在成本扩大1倍,每年获利1亿元

B 、成本总量减少80%,利润总量减少30%

C 、成本总量增加60%,利润总量增加10%

D 、投资规模扩大20%,利润增长15%

解析:据此分析:在A 项中,企业利润与生产成本均扩大1倍,增长的幅度相同,所以经济效益不变。对于B 项,设变化前企业的经济效益为1+a/b ,变化后,则企业的经济效益为1+(0.7a/0.2b)=1+(3.5a/b),这说明经济效益提高了。在C 、D 项中,利润增加的均幅度小于成本增加的幅度,因此,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项

知识拓展:提高经济效益的方法和途径主要有哪些?

1、依靠科技进步,采用先进技术,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企业,提高企业职工的科学文化和劳动技能,使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2、采用现代管理方法,提高经济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

以最少的消耗,生产出最多的适应市场需要的产品。

此外,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不断完善兼并和破产制度,对于我国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要作用。

八、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我国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自2008年3月1日起由1600元/月提

高到2000元/月。假设小李2008年2月份和3月份的工资都是4000元,那么他3月比2月应少纳税多少元?( )

级次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X) 税率(%)

1 X ≤500

5 2 500元

10 3 2000元

解析:C.起征点为1600元,2月时,小李的应纳税部分为:

4000-1600=2400(元),小李应纳税:500 x5%+1500×lO%+400×15%=235(元);起征点为2000元,3月时,小李的应纳税部分为:4000-2000=2000(元),小李应纳税:500x5%+1500x10%=175(元);那么小李3月份比2月份少纳税:235一175= 60(元)。 知识归纳

考查知识点:个人所得税

方法指要: 1、注意2008年2月先扣除1600元,2008年3月1日后,注意先扣除2000元 2、分段计算

九、国民收入的计算

某国物质生产部门一年内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为

5000亿元,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工资为1000亿元,上缴国家的税金为400亿元,企业利润为150亿元,那么该国在当年创造的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分别是( )

A.6550亿元,1 550亿元

B.5000亿元,1550亿元

C.550亿元,550亿元

D.5550亿元,1500亿元

解析:A.社会总产值是社会总产品的货币表现,用公式表示为:社会总产值=C+V+M 。公式中,C 表示已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

V 表示支付给工人的工资等,M 表示国民收入中支付给职工工资后的利润余额。由此可知,题中C 为5000亿元,V 为1000亿元,M

为(400+150)亿元。因此,该国在当年创造的社会总产值:

C+V+M=5000+1000+(400+150)=6550(亿元)。而国民收入则是从社

会总产品中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后,余下的那部分净产品,用货币表现就是净产值。用公式表示为:国民收入=(C+V+M)一C=V+M ,它表示劳动者新创造的价值。因此,该国在当年创造的国民收入=V+M :1000+(400+150)=1550(亿元)。

十、关于GNP 、GDP 的计算题

〔例题〕GDP 和GNP 都是综合反映一国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二者的区别在于计算方式上( )

A. GDP 不包括本国居民在本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

B. GNP 不包括本国居民在本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

C. GNP 不包括本国居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

D. GDP 不包括本国居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 解析:解答此题,关键是要把握好GNP 与GDP 的定义和计算

答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等手段加强宏观调控。①完善

高考政治各题型答题技巧

高考政治各题型答题技巧 高考政治选择题答题技巧 1.选择题的特点及答题要求 ①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这是做好选择题的基本前提。 ③坚持“以干求肢”解题原则。即以题干规定性为准绳,逐一分析题肢,选出最能与之“挂钩”的选项,排除与题干的规定性相悖的、无关的错误选项或同义反复的选项。 2.选择题的答题步骤与方法 步骤:首先要看清试题的指导语,确认题型和相应的要求。其次,在具体做每道选择题时,基本步骤与要求如下:第一步,审清题意。审题包括审清题干和审清设问两个方面,明确选择范围与对象。审题干,要注意分析题干的内涵与外延;审设问,看清设问的具体要求(是对整个背景材料还是对某一句话的设问;问“联系”还是“区别”;问“原因”还 是“意义、作用”;主体是谁、在做什么等)。第二步,寻找答案。在审清题意基础上,辨析选项,排误选正,寻找最佳答案。第三步,正确涂卡与核查。要注意正确标记选定的选项,要保持试卷整洁,不要乱涂乱画;选择题做完后,及时涂卡,并进行仔细核查;核查无误,再做非选择题。 选择题客观性最强,技巧也很多,常用的方法主要有: (1)直接选择法,指能够从题干和选择项中直接把答案准确地选择出来。即“一眼就看出来”。

(2)排除法,又叫淘汰错误法。排斥与题干无关的题肢;排斥与题干意思相同,重复的题肢;排斥题肢的知识内容大于或小于题干规定性的要求,注意保持题干与题肢之间概念内涵与外延的统一,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排斥错误的题肢。 (3)代入法,就是把选项代入题干相应的地方,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得到最佳答案。在具体做题过程中,有时需要多种方法综合运用,进行分析、判断、推理,才能最终获得正确答案。 3.单项选择题丢分的主要原因 (1)复习不全面,基本内容没有复习到,或复习了但不理解,或当时理解了但记忆不准确。 (2)对于一些选择题用名言警句、诗歌寓言、漫画图表等作题干,或者作为题干的背景时,由于不熟悉,思想准备不足造成选择错误。 (3)对于难题,干扰性迷惑性大的选择题,不会识别、比较分析而答错。 4.解答选择题的注意事项 要仔细全面阅读,不要匆匆浏览;要认真推敲,不要眼高手低,急于答题;要干净利索,不要拖泥带水,纠缠不休;要把握节奏,掌握时间;要准确标记,不要乱涂乱画;要及时涂卡,检查核对。

简答题的答题技巧

简答题的答题技巧 ?不写废话 ?分点列出 ?重点在前 ?答题饱满

历年简答题统计分析 ?心理学高频考点 ?1、记忆和遗忘 ?2、个体发展因素 ?3、能力与智力的关系 ?4、认知发展 ?5、情绪 ?6、学习动机 ?7、人格发展 ?8、学习策略 ?9、品德 历年简答题统计分析 ?教育学高频考点 ?1、班级管理 ?2、教育目的 ?3、教学 ?4、新课改 ?5、德育 ?6、教师素养和教师发展 ?7、课程种类和课程理论 ?8、教育研究 影响遗忘的因素 ?(1)学习者的需要和兴趣。?(2)材料的意义、性质和数量。?(3)学习程度。 ?(4)材料序列对遗忘的影响。根据遗忘特性如何进行记忆?(1)深度加工材料 ?(2)多重编码 ?(3)有效运用记忆术

?(4)适当过度学习 ?(5)合理进行复习 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选择有良好知识组织结构的教材 ?(2)创设问题情境 ?(3)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学习各种思维方法 ?(5)提高学生的言语表达水平 ?(6)教会学生思维策略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个体的知识与认知结构 ?(2)问题表征的方式 ?(3)思维定势 ?(4)功能固着 ?(5)动机与情绪状态 注意的影响因素 ?(1)注意对象的特点:包括新异性、强度、运动变化。 ?(2)个体因素:包括需要、兴趣、过去经验、人格特征等。 ?(3)活动目的和组织:活动目的越明确,活动对于个体的意义价值越大,个体的注意越容易得以保持。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1)生理需要 ?(2)安全的需要 ?(3)归属和爱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 ?(5)自我实现的需要 自我效能感理论 ?班杜拉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成功从事 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

最新【高考政治大题答题技巧】

(一)政府(国家) 1、政府(国家)这样做的政治学依据。 在《政治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政府(国家)这样做的政治学依据是什么?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我国的国家性质;②我国的国家职能;③我国国家机构应该坚 持的原则;④国家这样做的意义。 2、政府(国家)这样做的经济学依据 在《经济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政府(国家)这样做的经济学依据是什么?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社会主义的本质;②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③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⑤市场在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但是有弱点和缺陷,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⑥国家宏观调控主要运用经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⑦国家这样做的经济意义。 3、政府(国家)在经济学里面的行为是宏观调控;政府(国家)在政治学里面的行为是履 行国家职能。 (二)国际关系 1、(政治学)为什么会出现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 在《政治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为什么会出现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都要从以 下知识点去考虑:国际关系极其决定因素。 2、(政治学)中国为什么极力主张构建和谐世界? 在《政治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中国为什么极力主张构建和谐世界?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主权国家的权利与义务;②联合国宪章的宗旨与原则;③中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顺应了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发展的要求,有利于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⑤国际竞争的实质;⑥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我国的外交政策;⑦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宗旨和目标等)。 3、(经济学)国际经济关系 在《经济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发展国际经济关系的依据,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是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要求;②市场经济开放性的要求;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④对外贸易的作用。 4、(哲学)国际关系 在《生活与哲学》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发展国际关系的哲学依据,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②整体和部分的关系;③内因和外因的关系;④事物是变化发展的;⑤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辨证关系。 (三)政党 在我们平时的练习和高考中,经常出现运用“政党”的知识分析说明一些政治现象。回答此类问题,一定要用以下知识点考虑:①中国共产党的性质;②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党的指导思想;③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由中国共产党领

高考政治大题答题思路与技巧

2013届高考政治大题答题思路与技巧 1、政府(国家)这样做的政治学依据。 在《政治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政府(国家)这样做的政治学依据是什么?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我国的国家性质;②我国的国家职能;③我国国家机构应该坚持的原则;④国家这样做的意义。 2、政府(国家)这样做的经济学依据。 在《经济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政府(国家)这样做的经济学依据是什么?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社会主义的本质;②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③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⑤市场在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但是有弱点和缺陷,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⑥国家宏观调控主要运用经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⑦国家这样做的经济意义。 3、政府(国家)在经济学里面的行为是宏观调控;政府(国家)在政治学里面的行为是履行国家职能。 (二)国际关系 1、(政治学)为什么会出现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 在《政治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为什么会出现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国际关系极其决定因素。 2、(政治学)中国为什么极力主张构建和谐世界? 在《政治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中国为什么极力主张构建和谐世界?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主权国家的权利与义务;②联合国宪章的宗旨与原则;③中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顺应了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发展的要求,有利于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⑤国际竞争的实质;⑥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我国的外交政策;⑦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宗旨和目标等)。 3、(经济学)国际经济关系。 在《经济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发展国际经济关系的依据,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是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要求;②市场经济开放性的要求;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④对外贸易的作用。 4、(哲学)国际关系。 在《生活与哲学》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发展国际关系的哲学依据,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②整体和部分的关系;③内因和外因的关系;④事物是变化发展的;⑤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辨证关系。

(完整)初中政治常见主观题答题方法技巧(简化版)

初中政治常见主观题答题方法技巧(简化版) 1、调查方式:网络调查、问卷调查、实地走访 活动方式(形式):主题班会、演讲比赛、知识竞赛、专题讲座,辩论赛、黑板报等通过什么途径:网络、电脑、电视新闻、报纸杂志等 2、材料说明了什么?反映了什么? ①数据图表、数据材料:材料说明了...(提高、不断增长、高、低、差距大、不平衡、严重、取得巨大成就等) ②没有数据的材料:材料说明了...(找出材料关键词结合书本关键词句组织,可引用书本相关句子) ③有时两种方法可综合运用 ④党和国家领导人参与某种活动(包括参与救灾)或讲话:说明政府和国家高度重视……(参与救灾时加:尊重生命,以人为本,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 3、做法、提建议: 国家(政府):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整治打击... 社会:大力宣传...知识,举办...(活动),提高(增强)市民(青少年)...意识(观念) 学校:宣传...知识,开展...(活动),教育...引导... 家庭:教育...监护...沟通 个人:①树立(增强)...意识或观念②具体行动(开展...积极参加...自觉...)③同...言行做斗争4、启示、警示 道理+做法 ①道理:材料说明(告诉)什么?同上面第二种方法,有时还要回答“为什么”,看看材料有没有体现“为什么”意思的句子,没有就不答 ②做法:侧重做法,书本有以书本为主,没有按照上面第3种方法多角度答。 5、结合材料,谈理解、认识、感悟、感想、体会 基本思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①是什么----即材料说明了什么? ②为什么---结合情况按照下面第6种组织语言 ③怎么做---书本有以书本为主,没有按照上面第3种方法多角度答。 6、区分:(灵活运用,不要太死板) ①为什么?原因+意义 原因: 也可是必要性,指现实依据(法律、国情等)、现状、地位等 意义:需考虑角度,即涉及到对国家、社会、个人意义,大多可以回归课本,如书中没有一般表述为“有利于....(3个有利于)或体现了...促进....只有....才等 ②重要性、作用:等同于上面的意义,包括现状(即危害、不足等) ③理由:等同于“为什么”,但更侧重于现实依据,有时可以把做法改变成原因 ④依据:即法律法规、国情等 7、结合××知识,谈材料如何贯彻、体现了...(特别是法律特征、犯罪特征、权利与义务等) ①先表述××知识,即含义、关系、表现等 ②再谈材料的哪个句子(写下来)贯彻(体现)了上面哪个知识点 8、意义、做法、危害等都要从国家(政府)或社会和个人角度谈 所谓多角度:①可以从经济、文化、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②可以从道德、法律、纪律等③可以从国家、社会、学习、企业、个人等

高考政治主观题答题技巧

高考政治主观题答题技巧 高考政治主观题答题技巧 1、答题步骤: 一般分三步:先审题,后构思,最后作答。 (1) 审题:回答简答题,关键在于审题。 审读材料全文:要认真阅读材料全文,在阅读的时候,要做到:⑴找出全文的中心句,即能够表达全文意思的语句。 ⑵分出段落层次,并概括每段的意思。⑶理出段与段之间 的内在联系。⑷认真思考的基础上列出答案要点。有了答案要点,也就有了答题方向。按这个方向组织答案,一则可以防止跑题,二则可以防止遗漏要点。 (2)构思? :要通过构思来理清答题思路,要搞清用什么原理(单个原理还是多个原理)以及如何运用该原理进行表达;要找准答题的切入点;可以采取在心中打草稿的方式来理清 答题思路。 (3)作答:把该回答的问题理清思路以后,就可以动笔作答了。作答时要注意把它们分成几个自然段,以要点化的方式,正确运用学科语言(学科术语),认真工整地书写(要书写清楚),将答案准确完整地表达出来。 2、常见主观题答题技巧

(一)体现类 体现型的设问有“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从页 1 第材料中概括出什么道理?”等。?一般来说,它的设问是上述材料体现了所学政治学科的知识点。 应把教材中所有与材料相关的知识点一一罗列,然后将这些知识点与材料中的关键语句加以比较,符合的就是答案的一个要点。答题时,可先把材料中的关键句组合摘抄(有分有合),后说明它符合教材中的什么原理、观点或知识点。 或者先指出教材中的什么原理、观点或知识点,然后列出材料的相应措施或做法。 (二)依据类 依据型问题的问法一般是让你说出“做这样一件事的依据是什么?”答案基本上是课本上的基本观点、原理。答依据题不要答重要性或意义。 (三)为什么类 为什么型的设问有“为什么说?为什么要?”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必要性)、意义(重要性),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性。(四)意义类 此类简答题是针对某一“做法”或“事件”的意义来设问的,一般用“积极影响”、“经济、政治意义”、“意义”作引导词。答题时一般采用“才能…;才能…”或者“有利于…;有利于…”这样的排比句。

高考政治答题技巧

2019高考政治答题技巧 高考答题,考生要注意答题技巧。 合理安排答题的时间 要保证简答题、分析说明题和论述题的答题时间,留有充足的时间读懂题意,弄清设问方向,梳理答题要点,提高叙述的简洁性,有利于阅卷老师尽快发现采分点。这里特别强调要给分析说明题和论述题留足时间去认真审题,组织答案要点。的章节编排很熟悉。第二步,在弄清总体系统结构的前提下对课本内容进行细看,包括概念、事例、谚语、格言、关键字句、分析过程、分析依据、结论、重要意义、要求及错误观点、危害等等。然后第三步进行有选择性的整理理解记忆。 答题规范最为关键 答案简洁、层次分明,正确使用教材书面用语,而不能使用自己创造的语言、概念及社会流行的俗语。只有使用规范的书面用语,才能做到表述规范、准确、科学、简洁,才能和阅卷老师沟通思想,交流信息,形成共识。 “第一印象”至关重要 希望阅卷名师能给自己高分,给老师的“第一印象”就至关重要了,因为老师第一眼看到的是书写而不是答案,如果是工整的书写,马上会相应给出一个大致的“印象分”,然后仔细阅读,调整分数。

重视“第一印象”要注意:①字迹要端正;②卷面要整洁,层次分明,使老师一目了然。为此下笔前要在头脑中梳理出答题要点,提高答题的准确性;③修改要合乎规范、有章法,不能乱涂改。 以上三步是相互联系的整体,要将这几步有机联系起来,不能分割开来。在运用这种先面后点的理解记忆法完成了对课本内容(一轮复习,可以是一年的,也可以是三年五本书为一轮)后,再回过头来进入第二轮、第三轮……力争每一轮的整理与理解都有新的收获。看书不能光看不整理;光看不背,光整理不背;光看不作练习。 具体复习可以这样安排:每周(如周末)抽出一定的时间背经过整理归纳后的内容;每天睡前或下午晚饭后抽一点时间(如15分钟)将近一、两天复习的主要内容按条理进行记忆。总之,对归纳整理内容的记忆,要背得细、背得准、背得熟、背得巧。

高中政治主观题的答题技巧和规范.

高中政治主观题答题技巧与规范 江苏高考主观题总计54分(总分120分),小高考主观题总计30分(总分100分),从历届小高考和高考的考试情况来看,主观题的得分多少已成为高分学生拿A、中档学生拿B、后进同学合格的关键。那么如何才能提高主观题的成绩呢?总的来说,就是要在平时的学习中熟记教材知识,进行合理的习题训练,注重答题技巧和规范,不断积累回答各类主观题题型的解答经验,以期在解题过程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政治主观性试题学生得分偏低的主要原因 1、基础知识未落实: ①概念界定不清——判断失误;②观点理解不透——迁移失败; ③知识表述不全——要点失缺;④人文通识不广——思维失活。 2、常规能力未到位: ①无法提炼有效信息——茫然失措,切题困难; ②不能形成有机联系——思路不清,运用失当; ③没有结合热点分析——东拉西扯,要点不明; ④难以形成稳定观点——观点游离,点睛缺失。 3、解题技巧未掌握: ①命题特点不清——定位不准;②问题要求不明——破题不易; ③答题过程不白——思路不顺;④答题套路不熟——得分不高。 4、思维、答案有欠缺: ①术语不准,辞不达意;②层次不清,逻辑混乱; ③答案不全,丢三落四;④主次不分,详略不当; ⑤不分段落,一逗到底;⑥书写潦草,难以评判。 二、主观题的类型 按设问方式分,主观题主要有“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三大类。 (一)“是什么”类的设问除了“是什么”还有“体现”和“反映”等设问方式。 (二)“为什么”类的设问除了“为什么”还有“原因”、“依据”、“意义”、

“影响”等设问方式。 (三)“怎样做”类的设问除了“怎样做”,还有“如何”、“建议”、“对策”、“启示”等设问方式。 (四)此外,“理解”、“认识”等设问出现时要从“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三方面考虑,但是否要从这三方面组织答案,要视具体试题而定。 三、主观题解题的技巧和规范 总的来说,主观题解题要做到“研究设问明关系,通读材料抓主题,细读材料分层次,活用归纳与演绎;根据设问找原理,理论联系实际要对齐,列出提纲再对照,语言规范有条理。” (一)审题:审题过程“六部曲”(看、抓、悟、联、列、思) 1、看:看什么——看设问; 怎么看——要看出设问的范围<政治学科的考点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哲学四个必修模块和《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选修模块,哲学又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角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主体<主要是政治生活中要区分主体包括国家、公民、政府、人大、政党制度(党、政协、民主党派)、民族、宗教、外交>等,并一次性将所有的问题看完。 2、抓:抓什么——抓住材料和设问的关键词、中心意思; 怎么抓——通常可用“首尾法,词语频率法,同一中心法,引导法”来抓; 3、悟:悟什么——领悟命题者的意图,主要是考什么知识原理; 怎么悟——从题目的材料出发,去思考该题所处的时政背景,从而判断出命题者的意图(主要是想考查什么知识内容); 4、联:联什么——紧扣题目、材料,联系相应的教材术语和时政术语; 怎么联——准确完整地联想相应的知识网和相关热点背景; 5、列:列什么——列出答题纲要(即如何组织答案); 怎么列——按照前面的四部曲的内容,把相关题目设问所要求的材料知识、教材知识、时政知识等内容按先后依次有序地列出答案要点; 6、思:思什么——反思答案的完整性,科学性;

2017年高考政治大题答题模板

2017年高考政治大题答题模板 【一】见到经济学角度分析如何经营时。从这些方面回答。 1,市场:要面向市场,进行产业、产品结构调整。生产适销对路的商品。 2,科技:科教兴国战略,运用高新技术。 3,管理:加强人才管理,贯彻人才强国战略。 4,素质:提高劳动者、经营者素质。 5.效益:提高经济效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6,品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创立品牌,生产优质产品,冲破国际“绿色壁垒”。7,竞争力:对外开放,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增强国际竞争力。 【二】图表类主观题。 第一问一般是反应了什么现象:要看清题目,从图表语言转变为文字语言,还要答出反应的本质性问题。第二问:一般问:表一与表二的关系。 第三问:对反应现象的认识。结合图表、文字认识。 思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注意,要结合材料 【三】意义影响的主观题。 一、经济意义:1,有利于调动积极性,解放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收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2,有利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促进结构调整,促进就业。 3,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 4,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 5,有利于统筹区域发展。 6,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能力生产。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描述对外经济意义】:有利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对外贸易,增强国际竞争力。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吸收资金、计术。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二,政治意义:1.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实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有利于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转变政府的职能。 有利于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提高综合能力,构建和谐社会 【对外开放的意义】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环境,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维护国家安全 进一步对外开放促进国际合作维护国家利益有利于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 国际关系民主化建立国际新秩序促进世界和平发展 【对党】有利于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 保持党的先进性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 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 【思想文化意义】有利于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思想保证发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提高国民素质 ★【答题技巧】★ 当题目问“为什么”时的答题思路 要说这件事的依据 重要性(作用意义目的等) 必然性(这件事存在的客观实际) 可能性(存在的主观条件) 或者不做的危害(导致消极后果) 【启示类】一要说明材料体现的道理二要说我们应该怎么办(原理材料说明的道理=应该怎么说) 【反映类】原理方XX分析 把握材料给我信息把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用所学的知识加以表明 ●【关于商品价值量的计算】●

材料型问答题及其解题技巧

材料型问答题及其解题技巧 贵州邹远航 材料型问答题也叫“材料题”,就是指依托材料(包括文字、图表、图片等)设计的问答题。材料型问答题是材料与问题的完美结合,回答方式主要有根据材料作答和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作答两种方式,回答内容有背景或原因、作用、影响、措施、特征或特点等,同学们在做材料型问答题时,要注意如下几点: (1)先看问题,再看材料。看问题要注意看问题的提示性语言,明白问题的思维类型;看问题的中心语(主干语);看问题的时间、地点、性质、频率等限制语;看问题的需要回答的项目;看问题的种类,即看问答题由几个子问题组成等。看材料时,要注意几个关键地方:如果是图片材料,要注意看图片本身和图片上或图片下的文字信息,它们往往是解答问题的关键点,如“观察下列关于唐代妇女的三组彩陶俑照片,回答问题:从这些陶俑中可以汲取哪些历史信息。”(2003年上海卷)参考答案提示:表面信息:如唐代妇女的服饰、发式、容貌,这些妇女在做什么等。深层信息:陶瓷工艺水平、造型艺术水平、审美观念、多民族、妇女可能更加开放等。又如“观察下面三副地图,回答下列问题:①三幅地图分别反映了哪三个时期②这这个时期的政治特点分别是什么③概括这三幅图(三个时期)所反映的我国历史发展趋势。”(2004年高考历史卷江苏卷)参考答案:①春秋、战国、秦朝。②春秋:诸侯争霸;奴隶社会瓦解。战国:兼并战争;一系列变法运动的开;封建制度逐步确立。秦朝: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开始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③由诸侯割据走向全国统一;由奴隶制走向封建制。其中①③的答案是根据三幅地图的文字信息和特征作出判断的(图一有“周”、“城濮之战”、吴、越、郑、山戎等有效信息,图二秦赵燕长城、长平、马陵等有效信息,图三有咸阳、连接东西的长城、南部三郡等有效信息。)如果是表格材料,要注意表格中的数字和文字信息,如表格中有对比性的文字、数字等,那有可能要回答“特点”、“变化”、“表现”、“趋势”及思考“原因”等,如“材料一(从科技发明到产品投入市场所用平均时间)、二(某发达国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反映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哪些特点”(2001年高考文综江浙卷)参考答案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科技技术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加大。”又如“新中国这一时期经济呈现了怎样的趋势”(2003

高中政治必修三大题答题技巧

高中政治必修三大题答题技巧 1.凡是材料中要求用“文化作用”或“文化意义”知识进行论述时?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文化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3)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或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4)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5)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6)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凡是材料中要求用“文化创新”等知识进行论述时? (1)立足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 (4)坚持正确方向。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 3.凡是材料中要求用“文化传承”等知识进行论述时? (1)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2)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4.凡是材料中要求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时? (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加以改造和剔除。 (2)立足社会实践。 (3)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4)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守旧主义”。 5.凡是材料中涉及“文化遗址的意义”时? 文化遗址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标志。文化遗址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于展示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6.凡是材料中要求用“文化包容性”知识进行回答时? (1)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2)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 (3)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7.凡是材料中要求用“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知识进行回答时? (1)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体现着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2)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基础。 8.凡是材料中涉及“民族精神”时? (1)为什么要弘扬民族精神? A、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推动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B、当前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

高中政治十种主观题题型解题技巧

高中政治十种主观题题型解题技巧 题型一、“体现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体现型的设问中有“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如何体现”等字眼。 【解题技巧】:具体的解题思路是:定点——联系——梳理——作答 一定点:确定考核的知识点是什么; 二联系:联系所给材料与所学知识; 三梳理作答:将材料所给的信息与考核的知识点一一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要点,作答时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相结合。 题型二、“反映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反映型”的设问,一般来说所给的材料有文字式的,也有图表式的,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反映了什么问题或现象,二是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变化. 【解题技巧】:不管是哪一种设问的情况,材料所提供的信息都是感性的,而答案要求是理性的也就是说感性材料理性化,既把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用教材中所学的知识加以表明。做这类题关键是对材料所给的信息要全面把握,可采用定点法。同上 题型三、“为什么(原因)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一般设问以“为什么说”,“为什么要”等形式呈现【解题技巧】:具体有三种方案: 第一种:从分析其必然性,必要性的角度展开。必然性亦可理解为紧迫性,也就是应客观规律、时代背景而生的产物,是为了解决现状不足的需要,必要性和重要性就是解决此问题的重要现实意义。 第二种:从为什么要、为什么能的角度展开。一定要紧扣题意且联系教材知识来回答,答的越充分越全面越好,同时还要分析能够这么做的条件和社会环境第三种:从政治、经济或文化、历史或现实,内因与外因等角度展开,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等,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在解答中,一般应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先经济后政治有次序,有条理地展开说明。 题型四、“怎么办(对策)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题的设问一般来讲都是给出了确定的主体,如党、国家、政府、公民、企业、消费者和个人等。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内容。 【解题技巧】:解答此类题目时,可采用定点法,同题型一。

高考政治哲学大题唯物论答题方法

高考政治哲学大题唯物论答题方法 高考政治大题哲学之唯物论怎么答题? 1、自然界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在人类产生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方法论】:⑴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⑵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原理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因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3、物质和运动相互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和运动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

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3)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 【方法论】:(1)我们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2)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和离开运动谈物质 的形而上学错误观点。 4、运动和静止相互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l)区别:二者含义不同;二者性质不同: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永恒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暂时的。 (2)联系: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 (l)要求我们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还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2)既要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又要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5、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1)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们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改变或消灭规律,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2)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

高考政治解题方法与技巧

高考政治解题方法与技巧 (一)政治选择题的解题方法 解题的一般思路:审题干→对照题肢→排除→择优 (1)审题干:①审设问,明确设问的指向性和规定性,搞清楚要选的内容,即题意,以及要选的知识点范围;②审主体,明确要选的主体是谁;③审材料,抓住关键的字、词、句,进一步明确题意、主体、范围。 (2)对照题肢:通过回忆相关知识,逐个对照题肢,寻找题肢与题干一致的的选项。 (3)排除:凡与题干所要求的知识点不相符的选项就排除,即第一次排除。如果通过第一排除后,只剩一个选项,这个选项则为应选选项。如果剩2个以上的选项,则要进入第二次排除,即择优。 (4)择优:在第一次排除后,对剩下的选项进行“择优录取”,将其中最符合题目要求 (题意、范围、主体) 的选项选出来作为应选选项。 下面是解答选择题一般思路的图示: (二)政治主观题的解题方法 解题的一般思路: 1、一般思路:读题→审题(审设问、审主体、审材料)→联想(教材知识、时政知识)→撰写提纲→答案要点(教材语言、材料语言、时政语言) 解答非选择题的一般思路的图示如下: 2、审题要求: (1)审设问:一是明确题目考查的知识范围和考查意图,正确联想相关知识,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认识;二是明确设问的指向性和规定性,分清题干要求答题的类别,即回答“是什么”、或“为什么”、或“怎么样”、或“怎样体现”中哪一类。 (2)审主体:明确主体有几个,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应从解读设问和材料中获取。 (3)审材料:获取材料中有效信息,抓住关键词、关键句子。这样做,一是为了正确联想相关知识,二是进一步明确答题的主体,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三是关键的句子要作为“材料语言”写入答案要点中。审材料实质上就是为了进一步证实“审设问和审主体”的正确与否。 3、答题要求: (1)联想相关知识:通过审设问明确要考查的知识点或知识范围,然后通过审材料,确定要调动和运用哪一个,或哪几个知识点。在联想相关知识时,除了运用设问中所要求的知识点外,还要从该知识点的知识网络中调动一些能解答该题的相关知识点。或者将该知识点分解为几层意思,并以每层意思作为小论点来展开分析,分析中应结合材料

中考物理简答题的答题技巧

中考物理简答题的答题技巧 简答题,也叫说理题,是物理学中一种常见的题型。由于日常现象中包含着许多物理知识,对这些现象的解释、叙述都离不开简答题,近几年的中考对简答题的考察越来越多,为了答好这种习题,我们有必要将简答题的叙述方式简单介绍一下。 回答这样的问题时一般有三个环节: (1)用一句简要的话,先介绍一下题中的大致情况; (2)根据相应的物理原理对问题进行解释,这是回答问答题最主要的地方; (3)最后通过一句话还要回归到本题上来。 这就像向别人说明一个道理一样,你只要把自己的观点说出来让别人看懂才行。自我修正问答题的好办法就是写完后多读几遍,看是否通顺,是否能让别人明白。 例1、冬天,在户外说话时,常看见人们口中呼出的白气,而在夏天却看不见,这是为什么? [分析]冬天与夏天,人呼出的'气体是一样的,但冬天户外的温度低,温度低时可以见到白气,而在温度高却看不见,说明白气是口中呼出的气体液化而成的,是口中呼出的什么气体液化而成的呢?是二氧化碳、水蒸气还是其它气体,由于使二氧化碳及其它气体液化的温度非常低,所以只能是由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形成的。 [答案]冬天,户外的温度低(①介绍题中的情况),口中呼出的水蒸气遇冷会液化成小液滴而形成白气;夏天的温度高,水蒸气不能液化成小液滴(②应用物理原理进行解释),所以,在冬天可以看到呼出的白气,而在夏天却看不到(③回归到本题上来)。 例2、观察新买的白炽灯和日光灯与用久了的白炽灯和日光灯在颜色上有什么不同,是什么原因造成这颜色上的不同? [分析]白炽灯和日光灯丝是金属钨,它在发光时温度会达到2500℃左右,在这么高的温度下,钨丝会升华,遇冷后,这些钨蒸汽又会在玻璃壁上凝华,而呈现黑色。 [答案]白炽灯和日光灯用久后会发黑。因为使用较长时间的白炽灯和日光灯(①介绍题中的情况),其中部分钨丝升华后又会凝华为固体钨而附着在玻璃壁上(②应用物理原理进行解释),所以玻璃壁会发黑(③回归到本题上来)。

2020高考政治答题技巧集锦(81页)

◎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生产不同商品的具体劳动方式各不相同,如农民生产粮食,工人生产汽车等,尽管生产粮食和汽车的具体劳动方式不同,但无论是粮食还是汽车,它们都是劳动产品,都耗费了人的体力和脑力,这一点是共同的、无差别的。我们把这种无差别的脑力和体力的消耗叫做“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如自然界中的空气、阳光,虽然有使用价值,但它们不是劳动产品,没有价值。

▲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因为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一个物品 如果没有使用价值,就不会有人要,凝结在其中的劳动就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也就不能形成价值。 ■判断商品的方法: ①定义法:凡是商品都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②属性法:凡是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③领域法:商品一旦离开流通领域进入消费领域,就不再是商品。 ㈡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⒈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的出现要比商品晚的多。货币的产生经历了四个阶段: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商品交换——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即货币产生。 ⒉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⒊本质:一般等价物。 ◎一般等价物:指从其他商品中分离出来,在一定范围内可以直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并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商品。 ㈢货币的职能 ⒈基本职能: ⑴价值尺度: ①含义:货币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②特点:执行这个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③影响:货币产生以后,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由货币来表现,商品价值的大小就表现为货币的多少。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 ◎商品的价格=商品价值/货币价值。 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

高考政治大题答题技巧

高考政治大题答题技巧 高考政治主观题越来越重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并大都以材料题形式出现。 在诸多的命题中,经常会借助一定的材料来联系知识点与生活实际,因此读材料就成为回答材料题的第一步,通读材料包括读材料、读问题,了解清楚材料和问题的内容,最好是能带着问题去读材料,这样针对性就强,并能很好地避免其他信息的干扰,有助于抓准核心思想。 抓关键字即抓问题的关键字。看准问题的要求,抓准关键字是答题的关键。往往有些同学在答题时没有抓准关键,使得答非所问,导致失分,所以要审清看问的什么、为什么还是怎么办;是关于什么问题的,哪一方面的。只有抓住关键字,才能找到切入点。 联系课本知识,根据材料核心,要联系知识点,看考察哪部分的知识,是心理品质、法律常识还是国情常识;再根据材料所反映核心内容,找到相关的这部分具体内容;联系问题关键字,有针对性地联系知识作答。这就要求学生在大脑中对知识有一个系统的框架结构。联系生活实际,理论来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因此在答题中要联系生活实际,当然这也要抓住问题的关键,看是要回答如何从实践中获得还是如何指导实践,亦或两方面都需要。联系生活实际并指导实践这正是政治课教学的目的所在。联系时政,在回答时,要看知识点是否与时政热点有关,是否是党和国家及广大人民群众关注关心的事,以便及时联系时政,充实答案。 围绕联系到的知识点、生活实际、时政热点来展开分析,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这样容易造成混乱,使条理不清,观点不明。而应切记答题一定要条理清晰、观点明确、重点突出。应逐一进行分析,再综合之间关系总结作答。展开分析作答需要学生对知识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必须清楚,才能有话可说,回答完整。

2018高考政治答题技巧

2018高考政治答题技巧 【选择题】 1.五种排除法 ①排谬法(排错法):从偷换概念(鱼目混珠、张冠李戴、外延大于或小于)、观点绝对化(只要……就……,全……,任何……,已经……)、位置颠倒、关系不成立等考虑。 ②排异法:观点正确,但与题干无关。 ③排重法:与题干意思相同、重复的题肢。 ④排倒法:因果关系颠倒的题肢。做因果型选择题时,看是否同时具有先行后续和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 ⑤排劣法:经过比较,把最能直接、根本、整体、全面说明题干意思的题肢选入。 2.几种选择题的解题要诀 ①漫画选择题:图画要看全,褒贬弄清楚,把握好题旨,联系课本选。 ②组合式选择题:可采用肯定筛选、否定筛选、“高频(或低频)排误”法。 ③一材多用式选择题:注意上下题的联系。 【问答题】 (一)答题要求 1.细读材料。找出题眼,确定中心,分出层次。 2.审清设问。弄清设问的规定性条件。 3.找准关联。根据设问要求,确定试题与课本的关联点,选择应采用的知识。 4.组织答案。多角度进行分析,分出主次、层次,按“先重点再其他,先观点后材料,先教材再创新”顺序组织答案,做到材料与知识一体化。 5.规范作答。答题做到要点化、术语化、条理化、整洁化,忌出现错别字、“菜市场”式的生活化语言、基本知识表达错误、逻辑混乱、条理不清等。 (二)设问审题要求 注意应用知识范围的限定、设问主体的限定、设问角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限定; 设问对象(客体)的限定、设问材料(结合某材料)的限定、分值的要求,注意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明确答题的重点所在。 (三)常见的十类问答题及其答题技巧 类型一【意义类】 1.基本要求 (1)学会审题,明确回答的是某一种意义,还是全部意义(经济政治意义)。 (2)要注意“意义”与“影响”类的区别,影响包括有利和不利两类。 (3)解答意义类要找出讲意义的主体和客体。 (4)意义要从多角度进行思考,找准、找全角度,遵循由小到大,由直接到间接,由微观到宏观,由近及远的原则,分别展开说明,体现一定的综合性。 (5)意义类题目要紧扣材料,同时要联系实际,结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使用政治术语。 (6)回答一般用“有利于……”形式。 2.从不同角度进行回答的答题思路 经济意义 个体:这里的个体特指劳动者、经营者、消费者、企业等。答案的关键词有:扩大就业、增加人民收入、丰富人民生活、提高经济效益。 集体:这里的集体特指企业、产业、农村、城镇等。答案的关键词有:加快企业改革、优化产业结构、

2020中考政治主观题解题技巧(精品)

2020中考复习备考之主观性试题解题指导 加QQ2361101937,获取更多资料! 一、应对策略 1.加强记忆,重视知识的积累和知识网络的构建。 记忆能力是最重要的学习能力,无记忆能力,理解、运用也就成了一句空话。中考试题虽高于教材,但源于教材,因而必须把握教材。只有注重记忆教材知识、积累知识,我们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归纳答案时,才会有源源不断的知识供选择使用。如果大脑之中一片空白,要想提高分析归纳是不可能的。试题内容综合性强、跨度大,这要求在记忆的同时,要抓住知识的联系与区别,构建知识网络。 2.关注热点,在实践中学以致用,培养自身能力。 中考试题,注重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因此中考试题题目在书外,答案在书内。因此需要我们多关注时政社会热点,要求我们在平时多看报、多看电视、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阅读与活动中,多分析、多思考,找出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同时面对材料,试着多角度设问、多角度解答,使自己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与训练中不断增强。 3.答卷要注意“意在笔先、先易后难、多引少编”。 所谓意在笔先就是要求我们在答题时要先审清题意,找试题与教材的结合点,多角度、多层次去思考,宽口径提取知识,构思好答案,把握好逻辑关系再做答,以避免答非所问、顾此失彼,遗漏等问题出现。所谓先易后难就是指通过审题,结合自身实际,根据试题的难易程度,先做易的再做难的,从而节省时间,提高解题效率。“多引少编”就是要求我们尽量运用教材中的观点,恰当运用政治术语,解决问题,力求在知识的运用中有所创新,而不能东拼西凑、生搬硬套,随心所欲。 二、“做法类”试题的解题思路 在中考试题中,经常进行“青少年应该怎么做?”这样的设问,这类试题发展的空间很大,没有固定的答案,具有很强的的开放性,因此,许多同学答题时无从下手。其实此类试题是有规可循的,下面将结合几类试题进行简单的讲解: (1)成才报国方面 设问举例: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青少年应该怎么做?我们青少年应怎样立志成才? 参考答案:我们要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专业技能,成为祖国建设需要的人才;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培养创新能力。 思路点拨:此类问题一般从树立理想、努力学习、艰苦奋斗、创新、社会责任等方面做答,注意答案要全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