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015年修订版)目录版索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015年修订版)目录版索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015年修订版)目录版索引

导论

一、当代中国的主题和基本问题

1、当代中国的主题

国家的两大历史任务

共产党完成的三件大事:解放制度改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大特色:实践理论民族时代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

政治灵魂世界观和方法论社会理想政治立场理论品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基本问题社会主义本质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最本质的特征根本要求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两大历史性课题”“一条主线”“三型政党”“打铁还需自身硬”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宗旨(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人民共享) 发展的内涵

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的含义

1、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

道路的内容、意义

理论体系的内容

三者之间的关系“三大自信”

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总依据:初级阶段

总布局:“五位一体”

总任务

中国梦: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

3、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依据地位历史背景时代背景四者之间的关系

第一讲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实际

一、当代中国的特点

1、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个“没有变”

2、当前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趋势性变化

八个新的“阶段性特征”“经济新常态”

二、当代中国的历史方位和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1、当代中国的历史方位

“历史方位”的含义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五化”2、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战略机遇期”的含义依据“中等收入陷阱”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步

“三步走”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

五个目标任务

(经济发展人民民主文化软实力生活水平资源节约型及环境友好型社会) 四、全面深化改革★

动力源泉必由之路

1、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

“攻坚期” “深水区” 三个依据

2、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及任务

总目标

“国家治理体系”“国家治理能力”

深化改革的重点及核心:经济体制改革

3、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则和方法

前提和保证正确方向“问题导向”内在规律

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内容公有制(国有集体) 非公有制(个体私营) 两者关系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

内容做法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内容意义本质是法治经济

4、走共同富裕道路

“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

二、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1、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作用“管企业” “管资本”

2、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政府&市场”两者的关系

“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

政府的职责和作用“加法”和“减法”

3、推动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建立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初次分配按劳分配按要素分配

再次分配“橄榄型分配格局”

4、全面推进税收体制改革

三、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1、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经济新常态”的特点

2、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

经济新常态的关键和根本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容

调整经济结构的内容

3、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双引擎

“创新驱动战略”的3大内容

4、强化经济金融风险控制★

“实体经济&虚拟经济”的失衡

健全风险控制机制的四大措施

四、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1、坚持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现状及出路“三农”

2、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中国特色的城镇化”的三重含义

3、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体制机制

城乡体制机制改革的四个方面

五、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1、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对中国的机遇和挑战

“经济全球化”机遇挑战

2、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的主要内容

“开放型经济” 四个方面“引进来” “走出去”

3、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原则“共商、共建、共享”

“互联互通”(重点) 基础设施建设(物质基础)

金融机构(丝路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第三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理论

政治的含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理论的内容:

政权性质政治发展道路人民民主法治

政治体制改革爱国统一战线尊重和保障人权国防及军队建设

民主:“选举民主” &“协商民主” 民主制度的基本框架

人权:“生存权”、“发展权”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1、始终高举人民民主的旗帜

政治发展的根本目标

目的本质

特点:最广泛民主与专政的统一民主集中制全面民主

2、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政治发展的根本要求

人民利益

特点: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本质和核心依法治国是途径和保障3、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国体根本政治制度(政体) 政党制度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基层)

三、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

1、坚持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

制度形式渠道权利党内民主

2、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形式

“民主政治的丰富性”&“当代社会的差异性”

协商民主的形式和类型:政党人大政府政协人民团体基层

四、全面依法治国★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和体系

党的领导是要求制度是保障理论是指南

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五大体系”:规范实施监督保障党内

2、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面守法

宪法依宪治国、依宪执政12月4日

严格执法面临的重点问题

五、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1、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就及主要任务

五大成就六大任务

3、不照搬西方政治度★

“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 “三权鼎立”

第四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制度和发展道路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

理论内容:先进文化的“三个面向”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出发点”“落脚点”)

文化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体制改革文化软实力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必要性

交流交融交锋多元多样多变“最大公约数”

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原则

2、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教育引导的基础性工作(区分层次、突出重点)

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

突出道德价值的作用: 四种道德(社会职业家庭个人)

3、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社会思潮的定义

“一元主导、多样共生”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网络阵地”

4、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主导思想必须“一元化”

“两个巩固”“一个关键”

“反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

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

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核

2、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科学态度系统梳理大力宣传不断学习

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1、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

文化管理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业文化产品

2、着力讲好中国故事,增强国际话语权★

中国价值观念文化魅力“国际话语权”

第五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和制度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

基本点:和谐社会民生公平正义城乡协调阶层利益创新社会治理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制度

教育劳动就业医疗社会保障社会治理

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1、妥善处理各种利益矛盾

“利益矛盾” 主导性根源性

现状:利益主体利益差距利益冲突

对策:诉求表达利益协调矛盾调处权益保障

2、加大收入分配调剂力度

问题

促进社会公平的措施:制度再分配居民收入最低工资税收

3、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内容主要途径(政府职能财政投入监测评价)

三、保障和改善民生

1、“改善民生”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2、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主要内容

教育就业收入社会保障健康

3、社会政策要托底★

四、推进社会治理创新

1、社会治理的内涵及特征

特征:“一主多元性”过程性协调性互动性

2、创新社会治理的目标

完善体制维护大局安居乐业

3、创新社会治理的主要措施

治理方式社会组织活力法治建设社会矛盾公共安全基层治理

第七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力量

一、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基本理论

1、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新论断”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过程历史任务2、党的领导内容和方式★

领导有三个方面:政治思想组织

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执法执政是基本方式“三统一” “四善于”

3、执政党建设理论的主要内容

伟大事业和伟大工程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主线建设”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改革创新精神从严治党“党的两大历史性课题”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政党

“四种能力”: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二、党的建设面临的新课题新考验

“四个考验”、“四个危险”、“四种意识”

三、全面从严治党★

1、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

理想信念柔与刚软骨病缺钙金刚不坏暗门天窗橡皮筋

2、巩固党执政的组织基础

“好干部的五条标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老实、踏实、清白教育管理监督

3、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建设★

优良作风艰苦奋斗勤俭节约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群众路线“四风问题”“三严三实”

高压态势

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四大监督”(党内民主法律舆论)

4、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严守纪律和规矩:“五个必须”

第八讲当代中国与世界

一、当代中国同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

1、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科学新突破信息技术及互联网思想文化共同安全

“三股势力”(恐怖分裂极端)

2、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

3、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大国关系框架”“周边合作局面”

世界的繁荣与稳定也离不开中国“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连带效应

二、当代中国的国际战略

1、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内容

特征:科学自主开放和平合作共同

“对内求对外求”“国强必霸”

2、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环保“中国威胁论”

3、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

三、当代中国的对外方针政策

1、推动新型大国关系

中俄中美中欧

2、按照亲、诚、惠、容理念推进周边外交

3、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

中非真、实、亲、诚

4、积极参与多边事务

亚太经合组织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亚非国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5年修订版)课后学习思考答案

序章 1.大学生怎样才能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P2) 2.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为什么要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P11) 4.结合实际谈谈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P12)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1、谈谈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材的重要意义。(P17) 正确的理想信念可以在成长成材中给大学生正确的导向作用。 2.当遇到困难挫折时,给大学生以鼓舞和支持。3.当身处优越环境时,它对大学生应该有一个提醒作用。4.它可以让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总之,它提醒我们只有努力,端正自己的不好态度,才能创造我们幸福的生活。 2、如何认识个人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P29) 3、谈谈大学生肩负的历史使命(P21) 不同时代的青年面对不同的历史课题,承担着不同的历史使命。当代大学生承担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历史发展对大学生的必然要求,是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也是大学生需要确立的成才目标。大学培养目标所要求的德智体美方面的素质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体。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智是人才素质的基础;体是人才素质的条件;美是人才素质的重要内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是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是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应努力成长为主动发展、健康发展、和谐发展的一代新人。 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中国精神 1.中国精神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弘扬中国精神?(P49)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和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1.怎样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P41) 热爱祖国、矢志不渝。刻骨铭心的爱国之情,矢志不渝的报国之志,生死不移的爱国之行,写满了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天下为己任,无论身居何位,都心忧天下,关心国家的命运和民生的苦乐,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与国家的兴衰联系起来,把爱国的思想付诸实际的行动。 维护统一、反对分裂。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体,除了汉族之外,还有众多少数民族,而汉族本身也是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由许多民族融合而成的。民族团结和睦,始终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始终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和神圣职责。 同仇敌忾、抗御外侮。中华民族爱好和平与自由,但决不容忍外来的侵略和压迫。面对外来侵略,各族人民总是团结一致,同仇敌忾,奋起反抗。 2.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为什么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P44)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利用是跨国界的,商品在全世界销售,资本跨国界流动,信息得以共享,各国经济交往中需要遵循共同规则,跨国公司本土化的程度不断提高,不仅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而且还充分利用当地的人力资源。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国家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是国际社会活动中的独立主体。只要国家继续存在,爱国主义就有其坚实的基础和丰富的意义。我们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必须坚定地捍卫自己国家的利益,这就更需要爱国主义的支撑。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在如何把握经济全球化趋势与爱国主义的相互关系的问题上,需要着重树立这样一些观念。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始终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3.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有哪些主要内容?(P44) 如何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需要在哪些方面作出努力?(P55) 新时期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既承接了历史上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又吸纳了鲜活的时代精神,内涵更加丰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体现在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1.分析说明“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所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个论断 2.结合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谈谈对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本质和核心的理解 姓名:郭瑾 学号:2012050002 学院:地球科学学院 2012年12月

1.分析说明“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所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个论断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 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十二五”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 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 的风险挑战。强调要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 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 义的基础。 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指出,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 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是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以战略思维和世界眼光作出的重大判断,对于我们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 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 赢得未来,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党的十六大在综合分析进入新世纪后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的基础上 作出的重大判断。党的十六大以来,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抓住并用好发展 机遇、认真应对各种挑战,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都上了一个大台阶。实践充分证明,能 不能抓住和用好机遇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还基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 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 代潮流,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我国已经拥有了更多的机会和实力参与国际经济合作 并且创造竞争新优势。 从国内看,“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为推动经 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再上新台阶提供了充分条件。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均国民收入稳步增加,经济结构转型加快,市场需求潜力巨大,资金供给充裕,科技和教育整体水平提升,劳动力素质

思修复习重点(笔记)2015修订版

大一思修复习重点(笔记)2015修订版 回归课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笔记整理》;一、绪论;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4、创新学习是一种以求真务实为基础,采取创造性方;5、人才素质是什么?①徳是人素质的灵魂②智是人才;6、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7、大学生怎样尽快适应大学生活①确立独立自 回归课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笔记整理》 一、绪论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一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①、是时代发展的需要。②、是适应国际环境剧烈变化要求的需要。③、是执政党担负引领社会思潮的政治责任的需要。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4、创新学习是一种以求真务实为基础,采取创造性方法,积极追求创造性成果的学习 5、人才素质是什么?①徳是人素质的灵魂②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 ③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④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 6、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大学生需要确立的成才目标。 7、大学生怎样尽快适应大学生活①确立独立自主意识②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③虚心求教,细心体察④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

8、大学生应该塑造的崭新形象①理想远大,热爱祖国②追求真理,善于创新③德才兼备,全面发展④视野开阔,胸怀宽广⑤知行统一,脚踏实地 9、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0、思想道德与法律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中药手段。思想道德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是人们学法学尊法守法用法的素养和能力)是人的基本素质。 11、学习“思修”课的意义:①有助于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②有助于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③有助于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二、第一章 1、理想的含义: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使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2、理想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理想与现实既对立有统一。其统一性表现在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未来的现实。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3、理想的类型:①、从理想的性质和层次上划分:科学理想和非科学理想、崇高理想和一般理想。②、从理想的时序上划分:长远理想和近期理想。③、从理想的对象上划分: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④、从理想的内容上划分:社会政治理想、社会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其中,居于核心地位、规定和制约其他方面的是社会理想 4、信念的含义: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信念是认识、情感和意志的融合和统一。 5、信仰的含义:信仰是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信仰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对虚

标准2015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纲_(完美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第一节、适应人生新阶段 ●认识与适应大学生活 1、大学生活的变化 ①学习要求②生活环境③社会活动 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①确立独立生活意识 ②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③虚心求教、细心体察 ④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 2、更新学习理念 ①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 ②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 ③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 ④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3、确立成才目标,塑造崭新形象 成才目标: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①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 ②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 ③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 ④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 第二节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思想道德与法律 关系。。。 ●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 1.思想道德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 2.法律素质是指人们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素养和能力 第三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24字方针......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第四节学习“思修”课的意义和方法 ●认识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重要意义 ①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 ②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

③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掌握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基本方法 ①注重学习科学理论 ②注重学习和掌握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的基本知识 ③注重联系实际 ④注重学以致用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第一节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一)理想的含义与特征 理想含义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理想特征 ①理想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理想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 ③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 ④理想是多方面的和多类型的 ⑤理想具有现实性和预见性 (二)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1.信念的定义: 信念是情感、认知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2.信念的特征 信念具有高于一般知识的稳定性 信念有不同的内涵,也有不同的层次 ●二、理想信念重要意义:(*) (一)理想信念的作用: ①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 ②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 ③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二)理想信念与大学生: ④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 ⑤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 ⑥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第二节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一、认识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历史使命: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使命的实施: (一)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

2015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真题试卷及答案第三套

2015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真题试 卷及答案第三套 2015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全真卷第三套 第Ⅰ部分选择题(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有关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中,属于社会理想的是【】A.“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C.谋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位,干一番益于人民的事业D.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樱桃好吃树难栽,不下功夫花不开。”理想是美好的,令人向往的,但理想不能自动实现。把理想变为现实的根本途径是【】A.积极投身社会实践B.认真学习科学理论C.逐步确立坚定信念D.大胆畅想美好未来3.在原始社会的生产条件下,人们只能把获得较多的食物以满足生活所需作为自己的理想,根本想不到使用电子计算机生活。这说明,理想具有【】A.阶级性B.时代性C.思想性D.共同性4.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首先体现在【】A.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上B.拥护中国共产党C.全面肯定和接受中华民族道德传统D.大力弘扬改革创新,树立与时俱进的精神5.马克思中学毕业时即表示要

“为人类福利而劳动”,毛泽东青年时期便立志“以天下为己任”,周恩来在南开读书时就决心“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充分表现了革命领袖志存高远,在年轻时就【】A.形成了正确的人生目的B.完成了人生修养的过程C.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D.达到了人生奋斗的目标6.“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句话说明【】A.自然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B.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C.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都是人的本质属性D.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都不是人的本质属性7.深圳歌手丛飞生前身患癌症,生活艰难,却捐赠上百万元资助很多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他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得到了快乐。丛飞的行为表明【】A.人的价值就在人自身B.人生价值的本质就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C.人生的社会价值的实现总是以自我价值的牺牲为代价D.人生的自我价值必须与社会价值相结合,并通过社会价值表现出来8.下列选项中,反映心理健康状况的是【】A.身体发育匀称B.生理功能状态良好C.有强壮的体力和体魄D.经常保持愉快的心境9.在人际交往中,由于个性差异的存在,难免会产生矛盾。这就要求人们在交往中求同存异,互相包容。这说明,在人际交往中应当遵循【】A.平等原则B.诚信原则C.宽容原则D.互助原则10.集体主义原则主张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同时,重视个人的正当利益。下列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实践调查报告

J I A N G S U U N I V E R S I T Y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实践报告 所属学院: 专业班级: 姓名 实践项目: 实践成绩: 任课教师: 2014 年12 月19日

实践主题镇江市农村留守群体生存状况调查及报告 实践时间2014.12.10—2013.12.19 丹徒区葛村、丹徒区华山村、扬中市红光村及润实践地点 州区桃园村 独立进行() 完成方式 合作完成(√)(在相应括号内打“√”) 学号姓名所属学院 合 作 小 组 构 成 说明:1、合作小组成员最多6人。 2、合作小组必须确保所有成员都参加实践活动。 3、合作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一份实践报告。

实践主旨思想 以江苏省镇江市附近的农村留守群体为调查对象,全面深入地调查了解镇江市农村“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的生存状况,分析探究其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提出改进的思路和对策,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社会实践报告 随着经济发展的加快和城市化进程的提速,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务工。农民进城务工给我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作出重大贡献的同时,也对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素质、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善农村面貌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与此相伴的是,农村“留守群体”,即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留守妇女大量存在,并且逐步演化成为越来越严重的社会问题,这引起了党和政府以及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为此,本调查组选取镇江市附近的农村为调查范围,就农村留守群体的生存状况展开问卷调查,基于对问卷所获取数据的分析,从生存状况、存在问题、实际需求、对策建议等方面对农村留守群体生存问题进行描述和分析,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对策建议。 一、生存状况 1、留守儿童 本课题研究将农村留守儿童界定为因父母双方或一方离开农村外出务工而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公共生活的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为了更客观、更真实地反映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依年龄差异,我们将留守儿童分为六岁以上和六岁以下两组,分别设计问卷展开调查。 (1)健康状况 六岁以上的留守儿童健康状况好于六岁以下组。六岁以下留守儿童中经常生病的有8.6%,而六岁以上组经常生病的只有3.6%(见

思修2015年修订版

思修2015年修订版 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1、如何尽快适应大学生活P3 2、我们应树立怎样的学习理念P4 3、思想道德与法律P7 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P8 4、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P5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P9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P11 (“四个方面”战略布局) 6、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意义P13 7、本课的学习内容P15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尚信念 1、理想的含义与特征P17-18 2、信念的含义与特征P18 3、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P20-21 4、大学生的历史使命P22 5、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P23-24 6、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P25-27 7、正确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P28-31(艰苦奋斗) 8、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P32-33 9、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理想P34-35 第二章弘扬中国精神共筑精神家园 1、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P37 (重视并崇尚精神生活) 2、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P40 3、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P41 4、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P42-43 5、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P44-45 (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 6、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P46-47 7、国的内涵P44 8、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P48-50 (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爱国主义与拥护 祖国统一) 9、做忠诚的爱国者P52-56 (国家安全、总体国家安全观P56) 10、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P57-63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1、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具体理解P6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考书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考书目

参考书目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1。 ◆本书编写组.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1。 ◆本书编写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读本,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2.11。 ◆顾海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专题讲义》.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6。 ◆罗伊?麦德维杰夫著,王晓玉,姚强译.苏联的最后一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6。 ◆(美)傅高义著,冯克利译.邓小平时代,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1。 ◆钱穆.中国历史精神,九州出版社,2013.1。 ◆(美)基辛格著,胡利平等译,论中国,中信出版社,2012.10。 ◆郭文亮,杨菲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2.9。 ◆余英时.文化传统与文化重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4。 ◆本书编写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历史理论经典著作导读,北京:人民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4。 ◆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学习导读,学习出版社2011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和平发展,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于幼军,黎元江著,社会主义500年,广东教育出版社,2011.6。 ◆(美)斯蒂格利茨著,周立群,韩亮,于文波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1。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徐崇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重庆出版社,2011年版。 ◆(美)贝尔著,严蓓雯译.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人民出版社,2010.1。 ◆塞缪尔?亨廷顿(Samuel Huntington)著,周琪译.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新华出版社,2010.1。 ◆田克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秦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9年版。 ◆顾海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09年版。 ◆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读本,学习出版社2009年版。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2015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后思考题答案(完整版)

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一、大学生应如何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 1.认识与适应大学生活。(学习要求的变化,生活环境的变化,社会活动的变化) (树立自立自强自信自律的生活意识提高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虚心求教,细心体察大胆实践,积累生活经验) 2.更新学习理念。(自主、全面、创新、合作、终身学习理念) 3.确立成才目标。(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二、如何理解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 1.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是人的基本素质,体现着人们协调各种关系、处理各种问题时所表现出的是非善恶判断的能力和 行为选择的能力,是政治素养、道德品格和法律意识的综合体,决定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动目的和方向。 2.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促进个体健康成长、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保障和基础。 3.良好的法律素质对于保证人们合法得实施行为,一发维护各种正当的权益,履行法定义务,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具有 重要意义。 三、为什么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价值支撑; 2.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精神动力; 3.引导大学生进德修业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 四、如何认识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意义和基本方法 1、重要意义: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 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 全面发展。 2、基本方法:学好科学理论;掌握基本知识;注重联系实际;坚持学以致用。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一、谈谈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1.理想信念指引奋斗目标。人的理想信念,反映的是对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期望。因此,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就意味着以 什么样的期望和方式去改造自然和社会、塑造和成就自身。只有树立起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够解答好人生的意义、奋斗的价值以及做什么人等重要的人生课题。 2.理想信念提供前进动力。大学时期,同学们都普遍面临着一系列人生课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有一个总的原则和目 标,这需要树立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大学时期确立的理想信念,对今后的人生之路产生重大影响,甚至会影响终身。3.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大学生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激发起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 人民幸福而发愤学习的强烈责任感与使命感,努力掌握建设祖国、服务人民的本领。 二、如何认识个人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1.个人理想是指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个体对于自己未来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所产生的种种向往和追求;2.社会理想是指社会集体乃至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理想,即在全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共同奋斗目标; 3.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又相互区别、相互制约; 4.社会理想规定、指引着个人理想。人是社会的人,实现理想的实践活动在社会中进行,正确的个人理想从根本上说是由正 确的社会理想规定的。同时,个人理想的实现,必须以社会理想的实现为前提和基础; 5.社会理想是对社会成员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社会理想不是凭空产生或有外在力量强加的,而是建立在众人个人理想的 基础之上。社会理想的实现归根到底要靠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并体现在个人理想的具体实践中。 三、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历史使命中大学生肩负的责任。 1.立志当高远。青年时期是理想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立志的关键阶段。志向高远,就是要放开眼量,不满足于现状,也不 屈服于一时一地的困难与挫折,更不要斤斤计较于个人私利的多与少、得与失。树雄心、立壮志,是关系大学生一生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 2.立志做大事。在今天,做大事就是献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和人民的命 运联系在一起,立为国奉献之志,立为民服务之志,为祖国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在实现社会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理想。 3.立志须躬行。漫长的征途需要一步一步地走,崇高理想的实现需要一点一滴地奋斗。通往理想的路是遥远的,但起点就在 脚下,在一切平凡的岗位上,在扎扎实实的学习和工作中。实现崇高的理想,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平凡的工作做起。 伟大出自平凡,社会需要杰出人物,更需要千千万万个普通劳动者。

《基础》课(2015年修订版)思修部分教材解读

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导论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5年修订版)思想道德修养部分教材解读 武汉大学沈壮海 我的介绍主要集中在思想道德修养部分。内容分为四个部分:修订背景、修订过程、新增内容、建议思考。 第一部分:修订背景 概括而言,修订的背景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经济社会的新发展、青年成长的新特点、党和国家的新要求。 一、经济社会的新发展 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前所未有的魄力与定力推进“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所有这些,都对人才培养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课题,需要我们敏锐把握,及时反映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来。 二、青年成长的新特点 当前的青少年(即将进入高校或已经进入高校的青少年)呈现出一系列的成长特点,向教育者提出了应当客观面对的一系列教育新课题,需要认真对待。 三、党和国家的新要求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论断,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做出了一系列的新部署。这些新的论断、要求和部署,需要我们以不同的形式反映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和教学之中。从本课程的“思想道德修养”部分来看,尤其需要关注并在教材与教学中予以充分反映的,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一)关于“中国梦” 2012年11月29日,在中央政治局常委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 并阐述了“中国梦”的问题。2013年3月17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集中论述了中国梦、中国精神、中国道路、中国力量等问题。关于中国梦的论述,还体现于习总书记的许多讲话与答问中。这些讲话说明,让青年大学生深刻理解中国梦的内涵和意义,树立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坚定志向,是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个明确要求,需要在直接以大学生为教育对象、对思想道德修养为教学核心内容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中予以鲜明而具体的贯穿、体现。 (二)关于“中国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精神的内涵、特征、意义及其弘扬路径等问题作出了深刻论述。其理论要点,主要包括: 1、中国精神的主要内容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2、中国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 3、中国精神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前提下,积极深入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精神世界,把长期以来我们民族形成的积极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充分继承和弘扬起来,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

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研究 院系:专业: 学号:姓名: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包括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它是在改革开放中形成的,其主要特征是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发展。实践已经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优势,但在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下依然存在巨大的困难和挑战,要让它继续发挥优势必须使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公有制主体地位;按劳分配前言: 经济制度研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研究的出发点,这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历程决定的。经济领域的制度改革率先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时,这也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这一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态的根基和动力。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研究必须从经济制度建设的历史过程中梳理其形成和发展的合理性和历史性,从当前经济制度的内容和特点中研究其科学性和现实性,然后才能正确认识当前经济制度建设中仍然面临的挑战和需要改进的方面,进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形成 中国共产党以俄为师,并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通过“一五”计划建设和三大改造,确立了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计划经济时期,中国通过农业迅速为工业积累了大量资金,基本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计划经济建设取得很大成就,同时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发挥不够等弊端逐步显现。中国经济改革实践首先从农村开始,统分结合、双层经营。国有企业改革逐步推进。经过“发挥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等阶段,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随后,改称“国营经济”和“国营企业”为“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十五大报告明确“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分配方面相应提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发展 现阶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生产的社会形式上,就是国有经济占据国民经济的主要地位,同时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在社会的生产形式上,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国家宏观调控。在分配方式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在发展方式上,就是转变发展方式,统筹城乡一体,实现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也就是十八大报告提出的:“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尤其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党中央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坚持不懈发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内容和特点 2.1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二是国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脉络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摘要:回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发展过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探索是逐步深入的,对其理论体系的概括是逐步深化的。所以,我国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经验性道路,也是一条规律性道路,想要坚实地践行这条道路,就必须了解它的发展脉络,以及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处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下面我们就一起探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脉络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脉络问题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和开辟标志从根本上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当代中国客观的社会矛盾推动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邓小平在1982年9月18日曾经说过:“我们干革命几十年,搞社会主义三十多年,截至1978年,工人的月平均工资只有四五十元,农村的大多数地区仍处于贫困状态。这叫什么社会主义优越性;因此,我强调提出,要迅速地坚决地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十一届三中全会解决了这个问题,这是一个重要转折。”这样的话,他说过多次,还说过这是客观形势“迫使”我们实行转折的。这些论述十分清楚地告诉了我们两点:第一,是客观社会矛盾,迫使我们党实行历史大转折,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二,这个客观社会矛盾,主要就是当代中国内在的社会主要矛盾。邓小平在1979年3月30日理论工作务虚会上说过:“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这个主要矛盾,决定了我国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决定了我们必须从这一基本国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987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主题报告名称为《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报告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并明确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找到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党的十三大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进行理论探索所形成的新观点主要概括为十二个方面,并认为这些观点构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轮廓,初步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阶段、任务、动力、条件、布局和国际环境等基本问题,规划了我们前进的科学轨道。这次大会及其对我们党理论创新成果的概括,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开始形成。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发展的历史进程 1、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始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 早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候,毛泽东就提出,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找到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毛泽东的这种探索进行得断断续续而且艰难曲折,但却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思想成果,其中尤以《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论著中提出的一些重要思想最为突出。 但由于1957年下半年在国际国内出现的一些复杂形势和重大事件的冲击,再加上对新生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缺乏充分的认识和把握,毛泽东对国内阶级斗争形势做出了与客观实际日益相悖的错误估计,在指导思想上发生了对科学社会主义原则的“左”的偏离,使他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离开了正确的方向而走到歧路上去,但毛泽东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艰辛探索,毕竟为我们党在尔后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创造了前提。邓小平正是在总结“文化大革命”的基础上,继承、发扬了毛泽东探索中的积极成果,而纠正和克服了毛泽东晚年的错误。邓小平指出,“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

我国机械行业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性 2012年底召开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是我们党放眼世界、立足全局、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决策。 一、新驱动发展战略有两层含义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两层含义: 一是中国未来的发展要靠科技创新驱动,而不是传统的劳动力以及资源能源驱动; 二是创新的目的是为了驱动发展,而不是为了发表高水平论文。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是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也是今后我国经济“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主战场。制造技术与装备的重大突破能给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产业布局和发展方式带来重大变化,是实现“中国梦”的坚实基础。机械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柱产业。国民经济、国防工业的发展都有赖于机械工业为其提供装备。在信息化时代,与电子信息等技术融合的机械工业各行业以及现代服务业也需要机械工业提供各种基础设备。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历史性转变,机械工业必须要先行。 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四届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二届中国工程机械发展高层论坛2013年11月28日在山东临沂召开。此次会议围绕“适应形势、转型升级、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主题展开,与会人士共同探讨“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结构优化、绿色发展”的工程机械行业发展战略。会议听取了国家宏观经济和工程机械行业发展形势报告;审议协会2013年工作总结和2014年工作计划;审议协会有关议案;颁发2013年工程机械信用等级评价证书和牌匾;并围绕行业热点问题举行深度探讨。 近几年,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国内经济面临结构转型、投资放缓的不利局面,市场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大,工程机械行业处于第三次艰难调整期。在这充满挑战的经济大环境中,山东临工坚持“效率至上、科技领先”的核心发展理念,走出了一条有临工特色的发展模式。在创立这种发展模式的过程中,每一个环节无不体现出务实创新和改革精神,而这种强大创新力正是临工参与全球化竞争的重要砝码。 技术创新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山东临工始终把打造一流技术创新体系作为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经过不断探索,山东临工构建了技术创新平台LTS,大力实施精益研发,为客户提供最可靠的产品;搭建了技术核心竞争力平台,深入推进基础研究,提高原始创新能力,确保技术持续发展。技术核心竞争力平台包含专有技术和共用技术两大模块,专有技术和共用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效地支撑着临工“可靠、节能、舒适、成本”四大技术发展战略。 在过去的几年中,紧紧围绕“打造技术核心竞争力”这一理念,在基础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取得了重大突破。节能技术取得新突破,一是节能20% 以上的二代节能型装载机产业化技术的研发和市场推广应用,二是更高节能水平的三代节能型装载机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技术核心竞争力平台为“生产一代,储备一代,研制一代”提供了丰富的源动力。根据市场竞争态势的发展,临工可以适时释放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始终保持临工产品在同行业的技术领先。我们要持续推进精益研发,加强基础研究,持续引领行业技术发展,为实现临工乃至整个工程机械行业的快速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被称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5修订版)思修重点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5年修订版)》 Part 1. 前五章 1.理想与信念的关系 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2.理想信念对人生的重要意义 理想信念指引奋斗目标;理想信念提供前进动力;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 3.理想和现实的关系(如何理解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辩证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4.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 个人理想是指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个体对自己未来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所产生的种种向往和追求。社会理想是指社会集体乃至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理想,即在全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共同奋斗目标。 社会理想规定、指引着个人理想;社会理想是对社会成员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

5.中国精神提出的现实意义? 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引领;凝聚中国力量的精神纽带;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保证。 6.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是什么?47 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7.为什么要改革创新?59 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 8.如何做一名忠诚的爱国者?52 推进祖国统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推进两岸交流合作、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反对“台独”分裂图谋);促进民族团结;增强国家安全意识(确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国防意识、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9.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应确立哪些新的爱国观念?48 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经期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不等于全球政治、文化一体化。 10.如何科学理解人的本质?66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他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2015年4月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

2015年4月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 课程代码:0370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由于成长环境和性格等方面的不同,人们会形成不同的理想信念;即使同一个人,也会形成关于社会生活不同方面的许多理想信念。这说明,理想信念具有( ) A.时代性 B.自发性 C.共同性 D.多样性 2.人们的理想信念遍及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呈现出许多不同的类型。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领域的理想信念的是( ) A.追求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B.建立社会主义制度,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C.希望选择一种理想的职业,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 D.使自己成为一个为社会所需要、为他人所喜欢的人 3.古今中外无数英雄豪杰之所以能在充满困难的条件下最终成就伟业,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们胸怀崇高的理想信念,具有锲而不舍、披荆斩棘的精神。与此相反,一个人如果没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就有可能浑浑噩噩,庸庸碌碌,虚度一生,甚或腐化堕落,走上邪路。这说明,理想信念是( ) A.人们的主观意志 B.人们的丰富想象 C.人生的现实境遇 D.人生的前进动力 4.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凝聚一体的精神动力。当今世界,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和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更需要( ) A.拒绝外国的一切思想和文化 B.大力颂扬和恢复传统文化 C.树立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D.经济政治文化全面与西方接轨 5.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上,激励中华儿女自强不息、拼搏进取,启迪和指引历代优秀人物

壮丽人生的一个共同思想因素是( ) A.功利主义 B.自由主义 C.爱国主义 D.社会主义 6.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中( ) A.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的精神 B.抵御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的精神 C.开发祖国山河,创造中华文明的精神 D.心系民生苦乐,推动历史进步的精神 7.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称为( ) A.民族精神 B.时代精神 C.历史传统 D.风俗习惯 8.尽管在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涌现过的人生目的五花八门、形形色色,但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值得终身践行的科学而高尚的人生目的是( ) A.享乐主义的人生目的 B.个人主义的人生目的 C.拜金主义的人生目的 D.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 9.马克思说:“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成为著名学者、大哲人、卓越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无疵的伟大人物。”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 ) A.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是矛盾的、对立的 B.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C.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的基础 D.自觉提高自我的主体素质和能力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10.一个充满希望的中国,必然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中国。为了让我们每一个人拥有湛蓝的天空、清澈的河流、茂密的森林,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我们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