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件】(第十课谈中国诗).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教学设计

谈中国诗钱钟书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文艺随笔的阅读理解及比喻 (二)过程与方法 1.了解本文的行文特点和结构方法,理清课文的结构层次。 2.通过对课文的一些主要内容和观点展开讨论,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诗歌的热爱之情; 2.明确古典诗歌的特征,提高对我国古典诗歌的审美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基础比较差,本文又有许多诗歌在里面,学生理解起来更难 学习重点: 1.了解文章的行文特点和结构方法,理清课文的结构层次。 2.学习用比喻说理的论证方法。 学习难点: 理解课文中关于诗歌特征等问题的独特论述,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材分析: 《谈中国诗》是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的第三篇课文,属于文艺随笔。本单元的课文多为论述式、阐发式的,有一个核心议题,更具有议论化的特点,学习本课时一定要把握作者缜密的构思,理清作者的思路,概括归纳文章的要点,理解文章的重点难点。解读本课的过程,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一个还原作者思路的过程,明晰了作者的思路,抓住了文章的要点,找出了重点难点问题,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就迎刃而解了。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学习本课主要采用阅读法、探究法、讨论法等。本课教学对象是高二学生,他们在初中、高一阶段。已学习过一定量的议论文,掌握了阅读议论文的一般方法。教学时,要充分挖掘、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旧知识,实现知识的迁移、应用。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流程: 一、导语设计 请你谈谈中国人的形象。(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 那么欧洲人呢? (黄头发,蓝眼睛,白皮肤。) 在回答这两个问题时运用了什么思维方式? (比较思维)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从把握其特点开始的,但如何去把握其特点,这就需要一定的方法,比较法是运用最普遍的一种。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成功运用这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讲第10课 谈中国诗 教学资料 人教新课标必修5

【讲】人教必修5第10课《谈中国诗》教学资料[教学目的] 1.感受作者严谨的治学精神和渊博的学识及深刻的洞察力,激发自己的求学欲望。 2.把握作者有关中国诗的观点,以自己的阅读积累深入理解中国诗歌的特征。 [教学重点] 1.从段落构成的分析入手,了解作者构思的巧妙之处。 2.引导学生理解分析含义深刻的语言,品味作者用语之机巧。 [教学设想] 理解本文首先需要掌握文章的行文结构。此文结构最大的特点在于开篇立论,明确论述的原则,然后逐层展开,分别论述,而在论述中又不失良机,随时比较,广引博征,使文章跌宕生姿,别具风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中国文学首先是诗歌,由《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元曲再到现代诗歌,这些诗歌有怎样的特点呢?(学生自由发言:语言的形象性、凝练性,结构的跳跃性等)如果要更进一步了解诗的特点,那么我们就听听学贯中西的钱钟书先生是怎样说的。(板书课题《谈中国诗》) 二、预读课文 作者简介 钱钟书(1910-1998)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早年就读于教会办的苏州桃坞中学和无锡辅仁中学。1933年于清华大学外国语文系毕业后,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1935年与杨绛结婚,同赴英国留学。1937年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获副博士学位。又赴法国巴黎大学进修法国文学。1938年秋归国,先后任昆明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英文系主任。与此同时,他在上海暨南大学、中央图书馆和清华大学执教或任职。1953年后,在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任研究员。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著作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学术著作《宋诗选注》《谈艺录》《管锥篇》《七缀集》等。《围城》已有英、法、德、俄、日、西语译本。《谈艺录》是一部具有开创性的中西比较诗论。多卷本《管锥编》,对中国著名的经史子古籍进行考释,并从中西文化和文学的比较上阐发、辨析。

谈中国诗答案

谈中国诗答案 (1)一蹴而至:蹴:踏;至:达到。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 (2)数见不鲜:数:屡次;鲜:新杀的禽兽,引伸为新鲜。本指对于常来之客,就不宰杀禽兽招待。后指常常见到,并不新奇。 (3)自相矛盾: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比喻一个人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 (4)轻鸢剪掠:鸢,指一种鹰科鸟类。鸢飞时飘浮空中,慢慢拍翅,然后翅向后成一角度而滑翔,与风筝飞行姿态类似。愿意是指像轻盈的老鹰掠过天空。比喻简短轻灵! (5)回肠荡气:回:回转;荡:动摇。使肝肠回旋,使心气激荡。形容文章、乐曲十分婉转动人。 (6)凌风出尘:指品行高洁,超出一般人 (7)拔木转石:拔下大树,转动巨石。形容力气极大。 关键句: 第一段:什么是中国诗的一般印象?因此,说起中国诗的一般印象……这立场是比较文学的。 第二段:中国最好的戏剧诗,产生远在最完美的抒情诗以后……所以,中国诗是早熟的。 第三段:关键词:简短 第四段、第五段:中国诗的特征:富于暗示。 第六段:西洋读者也觉得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 第七段:中国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 第八段:所以,你们讲,中国诗并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 (2)思路: ⑴钱钟书在这篇演讲稿中主要阐述了什么问题? 明确:中国诗的特征。具体说,钱先生是从中国诗与外国诗比较的角度,来阐述中国诗的特征的。从文章第一段结尾“这个立场是比较文学的”看出来

的。 ⑵用恰当的语言概括中国诗的特征。 明确:与西方诗歌相比较,中国诗有以下特征。 第一,中国诗讲求抒情性并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 第二,中国诗讲求篇幅短小,“诗体”配适“诗心”的需要。 第三,中国诗富于暗示性。 第四,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 第五,中国诗社交诗多,宗教诗几乎没有。 4、诵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划分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第l段).交代作者论诗的根本立场。 第二部分(第2段),从整体上论述了中国诗的一般发展特点及其规律。 第三部分(第3至7段),重点论述中国诗的各个特点。 第四部分(第8段),总说中国诗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 1、课文第1段中,“他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这一句是什么意思? 明确:联系上下文可以看出,“他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是对只读中国诗的人而言的。只读中国诗的人,不能站在比较文学的立场上,对中外诗歌进行比较,从而在比较中认识中国诗不同于外国诗的地方,即中国诗的特点。他只能就中国讨论中国诗,不能“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用居高临远的观点看待中国诗,因此难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就是“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 2、从文中找出作者幽默和睿智的比喻句,说说它们的含义和表达作用(学生自己找出感兴趣的句子自由发言)。 (1)所以,中国诗是早熟的。早熟的代价是早衰。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 (2)中国人的心地里,没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梵文的《百喻经》说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这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地聪明。 (3)问而不答,以问为答,给你一个回肠荡气的没有下落,吞言咽理的没有下文。……余下的只是静默一一沉挚于涕泪和叹息的静默。 (4)有种卷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儿,你们叫它“北京狗”,我们叫它“西洋狗”。《红楼梦》的“西洋花点子哈巴狗儿”。这只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该磨快牙齿,咬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

2020人教版语文必修五第10课谈中国诗练习题

第十课:《谈中国诗》 一、基础知识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精髓.(suǐ)轩冕.(miǎn)锱铢 ..必较(zī zhū)牛羊咻.咻(xiū) B.亵.渎(xiè)谛.听(dì)一蹴.而至(cù)混沌.含融(dùn) C.敷.衍(fū)窸.窣(xī)得鱼忘筌.(quán)眉眼颦蹙 ..(píng cù) D.付梓.(zǐ)寒砧.(zhēn)喋.喋不休(dié)酩酊 ..大醉(mǐng dǐng)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羡妒斟酌婉蜓曲折卓有成效 B.援例尺牍光采夺目顽固凶残 C.叫嚣蕴藉长途拔涉杀一敬百 D.游离门栓矫揉造作残羹冷炙 3. 下列各句中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木”与“树”在概念上原是相去无几的,然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这里的差别就几乎是一字千里。 B.有时书中的人物命运,引起我的沉思和联想,凝视着窗外神秘的夜空,不免出神入化。 C.这篇文章内容浅显,未必有什么值得大家反复推敲的微言大义。 D.中学生对一些字词的理解常常自以为确凿无误,一经老师点拨,方知大谬不然。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虽然国际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商务、交流、购物上的不少便利,但是我们对网上不少信息的真实性越来越感到怀疑。 B.由于高级公务员长期在政府中担任要职,形成了一个特殊的超稳定系统,结成了一个盘根错节的人际关系网。 C.这条河水质越来越差的原因,是人们缺少环境保护意识,使自然生态平衡遭受严重破坏的恶果。 D.此次赛事看点颇多,上届冠军得主丹麦选手佛罗斯特有可能在决赛中与印尼老将苏吉亚相遇,他们将上演一场争夺冠亚军的好戏。 5. 下列判断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第10课谈中国诗同步习题新人教版必修5

谈中国诗 一、课内双基 1.下列各句中加线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 A ) ①如果韩国不能在“萨德”问题上改弦更张 ....,韩国与中国,包括与俄罗斯等其他东北亚国家的经贸关系肯定受损,中韩的贸易额、人员交流会急剧下降,甚至刚性下滑,出现“硬 着陆”。 ②广大新闻工作者感到,无论媒体介质如何变化,传播手段如何丰富,能够留下来的新 闻作品永远要有隽永的思想、深刻的问题和无可挑剔 ....的文字。 ③中央公布的八项规定,对广大党员干部来说,诚为清规戒律 ....,不容违反,它是使我们的党风、政风日渐好转的重要保证。 ④经济学家认为,在当前经济回暖的情况下,假如过早地推出庞大的经济计划,可能会 让已经取得的成果化为泡影 ....,进而恶化就业形势。 ⑤群峰耸立,山势绵延,虽没有想象中的高危峥嵘,但于静寂中尽情体味空谷足音 ....的韵味却依然是我所喜欢的。 A.①②B.②④ C.①⑤D.②③ 【解析】①改弦更张:改换、调整乐器上的弦,使声音和谐。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计划、方法。②无可挑剔:挑不出一点毛病或瑕疵,指非常完美。③清规戒律:原指佛教徒所遵守的规则和戒条。现比喻束缚人的繁琐不合理的规章制度。感情色彩不符。④化为泡影:多用来形容“希望、诺言、计划”等落空,句中形容“成果”。用错对象,此处应用“化为乌有”。⑤空谷足音:在空寂的山谷里听到别人的脚步声。比喻难得的音信、言论或事物。望文生义。 2.“用最精细确定的形式来逗出不可名言、难于凑泊的境界”这一句有什么深刻的含义?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 D ) A.“名言”这里是称说、描述的意思。 B.“凑泊”这里是形成的意思 C.这句话是由上句“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概括出来,而对上句话有解说作用。 D.这句话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3.下面对课文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 C ) A.文章题目是“谈中国诗”,“谈”而非“论”,表明其行文风格,并非板着面孔讲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至2018版人教版必修五学案第10课谈中国诗

一、音正形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单音字 ①精髓.( ) ②譬.如( ) ③叫嚣. ( ) ④咻.咻( ) ⑤梵.文( ) ⑥一蹴. 而至( ) ⑦颦蹙..( ) ⑧卓.然( ) ⑨轻鸢. 剪掠( ) (2)多音字 ①鲜????? 鲜.花( )鲜.为人知( ) ②槛????? 槛.车( )门槛.( ) ③咽????? 狼吞虎咽.( )咽.喉( )呜咽.( ) ④数????? 数.量( )数.典忘祖( )数.见不鲜( ) 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 (1)????? 辨 辩 辫 (2)????? 谩 漫 蔓 (3)????? 卓 绰 淖 掉 悼 (4)????? 僚 撩 缭 潦 嘹

(5)????? 概 慨 溉 (6)????? 垠 哏 二、词语积累 明确词义 (1)严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凑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风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卓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颦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洋溢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一蹴而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数见不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空中楼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回肠荡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吞言咽理:

高中语文大题精做10谈中国诗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的鄂温克人生活在山里,以打猎为生,驯鹿是他们生活、劳动的重要帮手。 B.乌热尔图为玛利亚·索拍摄的照片,生动地表现了她历经的沧桑与母性的慈祥。 C.第六段中作者运用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展现了呼伦贝尔草原的美丽风光。 D.搬出山林的鄂温克女子穿上了城市里流行的裙子,过上了快乐时尚的新生活。 【答案】D 【解析】该题考查对文本的理解。D项,“搬出山林的鄂温克女子穿上了城市里流行的裙子”与文中“她们的裙子仍然长长的,跟老去的玛丽亚?索一样,但却是城市里流行的花色”不符,字词“仍然”是关键。 名师点睛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考查,既有对某一段落或某些段落内容、意思的归纳、概括,也有对全篇中心意思的归纳、概括。要准确理解文章某一段落、某些段落或全文的内容要点、思想内容或中心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概括出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是在信息筛选的基础上对文章材料和思想的进一步把握。前者的前提是对文章内容有准确的理解,对其写作思路有清晰的判断;还应注意尽可能用原文中的词语归纳,防止要点遗漏。后者即概括出来的中心意思要能够覆盖全文或整个段落,不能离题太远、太笼统。这是互相联系的两方面:后者必须以把握文章的各方面基本内容为基础,前者又需以整体把握文章中心意思为宏观指导。 3.第二段写出了根河的哪些特点?有什么象征意义?

【答案】特点:①巨大的生命力;②纯真清澈;③一次次的新生;④养育了两岸的生命。象征意义:鄂温克民族的生命力、精神与品格。【解析】该题考查欣赏作品形象及赏析作品内涵。解答本题对文本第二段的每一句进行筛选重点字词即可,如“巨大生命力”“纯真清洌”,而象征义从首段“根河是鄂温克人的母亲河”该句进行分析即可。4.作者在结尾说“我知道我虽然来过了,但却远远抵达不了这河的深奥”。请根据文意,说明“这河的深奥”的含义、“抵达不了”的原因及作者寄托的情感。 【答案】含义:①鄂温克人久远的历史;②丰富的精神世界;③未来的发展。原因:“我”是外来游客,来去匆匆。情感:对鄂温克民族的尊重。 5.文章叙写了玛利亚·索、乌热尔图和走出山林的人们。请分别概括他们各自“根河之恋”的表现。作者这样构思体现了怎样的匠心?【答案】表现:①玛丽亚·索:与根河和森林相守一生;②乌热尔图:辞官返乡,创作大量作品,担当起民族文化传承的责任;③走出山林的人们:不忘根河,勇敢热情地接受了新生活。 匠心:作者选择了不同时代、不同生活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完整地表现出了鄂温克人依恋“根河”、坚守根河精神的主旨。 【解析】该题考查文本内容的概括及文本结构分析。题干中“他们”具体指玛丽亚·索、乌热尔图、走出山林的人们。概括他们各自“根河之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预人教必修5第10课《谈中国诗》教学资料

【预】人教必修5第10课《谈中国诗》教学资料一、认识作者 姓名钱钟书号槐聚 年代现代(1910年11月21日 —1998年12月19日) 籍贯江苏无锡 生平简介中国近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晓畅多种外文,包括英、法、德语,亦懂拉丁文、意文、希腊文、西班牙文等。深入研读过中国的史学、哲学、文学经典,同时不曾间断过对西方新旧文学、哲学、心理学等的阅览和研究,著有多部享有声誉的学术著作。其妻杨绛为翻译家、作家,女儿钱瑗为北京师范大学的教授。 主要 作品 《围城》、《管锥编》、《谈艺录》、《写在人生边上》、《人·兽·鬼》 作品风格 钱钟书喜以智者的眼光去洞察人类的种种劣根性,善用象徵等现代主义文学最基本的表达方式,常用精辟字句带出尖刻文意,寓意深刻,文笔简洁且一针见血,这种特殊的写作风格在他的著作《人兽鬼》及《围城》尤为明显。他文风恣意幽默,充满智慧与哲理以及对世俗的笑骂与揶揄,他以一册仅仅十篇的散文集就位列现代散文大家,而其为数不多的几篇短片小说更是风格迥异,寓意深刻,令人惊叹叫绝。 二、文本知识 背景资料 本文发表于1945年12月,收入《钱钟书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原稿为英文,是钱钟书先生1945年12月6日在上海对美国人的演讲,后节译为中文。 钱钟书先生在观察中西文化事物时,总是表现出一种清醒的头脑和一种深刻的洞察力。他不拒绝任何一种理论学说,也不盲从任何一个权威。他毕生致力于确定中国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宫殿中的适当位置,从而促使中国文学艺术走向世界,加入到世界文学艺术的总的格局中去。为此,他既深刻地阐发了中国文化精神的深厚意蕴和独特价值,也确切地指出了其历史局限性和地域局限性。他既批评中国人由于某些幻觉而对本土文化的妄自尊大,又毫不留情地横扫了西方人由于无知而以欧美文化为中心的偏见。钱钟书的著作对于推进中外文化的交流,对于使中国人了解西方的学术,使西方人了解中国的文化,起了很好的作用。本文就是这样的作品。 三、字词归纳 1、字音辨认 一蹴.()而就逻辑.() 槐.树() 憧.憬()请柬.() 佝.偻() 玫瑰.() 人影幢.幢() 谏.诤() 伛.偻() 嗫嚅.() 楔.子() 蜷.缩() 相濡.以沫() 畅.快() 锲.而不舍() 缠绵缱绻.() 2、近义词辨析 (1)悠扬·悠远

公开课《谈中国诗》教学设计

公开课《谈中国诗》教学设计 《谈中国诗》是钱钟书先生的一篇文章,编入了高中语文教材中,今天我们一起来听 听学贯中西的钱钟书先生是怎样说的,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公开课谈中国诗教学设计,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知识教育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中国诗的一些特点;2.引导学生从课文的段落结构 入手,理清作者思路和行文脉络,进而把握全文大意。 二、能力培养目标:1.引导学生掌握通过抓住关键性语句划分段落和归纳段意。2.学 习作者在中国诗与外国诗的比较中,归纳中国诗的特点的写法。 三、德育渗透目标: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我国优秀的诗歌艺术的热爱之情。 四、美育渗透目标:1.对文中的比喻进行分析,体会比喻的含义和表达效果;2.鼓励学 生对作者观点提出不同意见,提高自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1.引导学生了解中国诗的一些特点。 2.引导学生理解分析含义深刻的语言,品味作者用语之机巧。 1.引导学生掌握通过抓住关键性语句划分段落和归纳段意。 2. 对文中的比喻进行分析,体会比喻的含义和表达效果。 我们学过《咬文嚼字》和《说木叶》,都或多或少和中国诗歌有所关联。《咬文嚼字》中举了很多古人推敲诗歌语言的例子,说明语言文字总是和情感相关联的。《说木叶》则谈了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点,启示我们注意把握诗歌中的传统意象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听听学贯中西的钱钟书先生是怎样说的。(板书课题《谈中国诗》) 1、作者简介(略)(学生阅读,了解) 2、需牢记的代表作:(学生分析,教师指导学生牢记)

散文集 : 《写在人生边上》 长篇小说:《围城》 短篇小说集 : 《人兽鬼》 学术著作 :《宋诗选注》《谈艺录》《管锥编》《七缀集》等。 3、拓展激发阅读兴趣:(教师介绍) 《围城》中的经典语句: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据说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西方的文化界名人到中国往往要了却两个心愿,一个是要见识一下中国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再一个就是要见识一下闻名世界的学贯东西的大学者钱钟书先生。可见钱老先生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荣誉,他被称为“文化大家”。 4、背景资料:本文发表于1945年12月,收入《钱钟书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原稿为英文,是他1945年12月6日在上海对美国人的演讲,后节译为中文。 设问:我是中国教授钱钟书,你们是美国人,我给各位讲中国诗,大家最想知道什么?(教学预设:生:中国诗有什么特点。生:中国诗和美国诗有什么不同。) 1、设问:各位“美国人”的疑问正是钱先生要给大家解决的主要问题,也是这篇讲演稿的主要内容。请各位自读课文,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话语,带有“中国诗”字眼的句子是关键句。 学生埋头阅读,圈圈点点。 (教学预设:大多数学生可以找出以下句子:①中国诗是早熟的;②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③一般西洋读者所认为中国诗的特征:富于暗示性;④西洋读者也觉得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个别学生可以找出⑤中国诗跟西洋诗在内容上无甚差异;中国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 2、引导学生归纳,以上五条是从诗歌的发展、形式、技巧、语言、内容五方面讲了中国诗的特点。 教学预设:

10谈中国诗教案设计(一等奖)

10 * 谈中国诗教案设计(一等奖) 1.了解钱钟书及其主要作品; 2.理清作者思路和行文脉络,进而把握全文大意。 4.品析文章中比喻的妙用,感受钱钟书生动、机智的语言。 5.鼓励学生对作者观点提出不同意见,提高自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6.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我国优秀的诗歌艺术的热爱之情。 《谈中国诗》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全套五册书中唯一的文学评论单元,高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定数量的文学作品,有了一定的阅读作品的艺术体验,形成了一些文学常识和文学理论知识,因此有条件从感性到理性,在实践和理论的结合上学习这篇文章,但是要由现象抽象到理论,这是比较难的,需要教学上引导恰当,实现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中国诗的一些特点; 2.理清作者思路和行文脉络,进而把握全文大意。 3.品析文章中比喻的妙用,感受钱钟书生动、机智的语言。 4.了解钱钟书及其主要作品; 5.鼓励学生对作者观点提出不同意见,提高自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6.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我国优秀的诗歌艺术的热爱之情。 一、故事导入 (多媒体展示钱钟书与长城)同学们,你们知道钱钟书这个人吗?(学生回答)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个有关钱钟书的故事:据说西方的文化界名人到中国往往要了却两个心愿,一个是要见识一下中国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再一个就是要见到学贯东西的大学者钱钟书先生。一天,西方一位女学者来到中国想要约见钱老。可是钱钟书先生却婉言谢绝,他说:“如果你觉得鸡蛋好吃,何必非得找到那只下蛋的母鸡呢?”钱钟书说话的幽默与机智由此可见一斑。那么钱钟书的学术论文语言又有怎样的特色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谈中国诗》。 二、作者简介 钱钟书,文学研究家、作家,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围城》。无论他的小说或散文,都具有机智隽永的特点。著作书目:《写在人生边上》

(最新)第10课《谈中国诗》及答案

《谈中国诗》同步练习 积累整合 1.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刹那(shā) 伶俜(pīng) 肖像(xiào) 车载斗量(zài) B.心弦(xuán) 矜持(jīn) 连累(lěi) 卖官鬻爵(yù) C.字帖(tiè) 当真(dàng) 慰藉(jiè) 强词夺理(qiǎng) D.档案(dàng) 绯阐(fēi) 信笺(qiān) 削铁如泥(xuē)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彗星白炽灯一蹴而就言者无罪,闻者足诫 B.羡妒入场券如雷灌耳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C.跻身杀手锏响遏行云月满则亏,水满则溢 D.精湛辨证法轻鸢剪掠瓜熟缔落,水到渠成 3.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第五届两岸信息技术论坛闭幕,两岸业界人士共同表示,要抓住两岸关系呈现和平发展前景的新机遇,加强交流合作,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 B.既想竭力为布什集团辩解,又想尽量保持自己在公众面前的形象,国务卿赖斯的发言有时如鲠在喉,左右为难。 C.佳士得方面一意孤行,坚持拍卖被劫掠的圆明园文物,违背了相关国际公约的精神和文物返还原属国的国际共识,损害了中国人民的文化权益和民族感情,其在中国的发展将受到严重影响。 D.2月28日,中国外长杨洁篪在会见日本外相时就钓鱼岛主权问题全面阐述了中方的严正立场,要求日方谨言慎行,避免事态扩大化。 4.下列句子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全球性失业大潮前,政府刺激经济、增加就业的措施能否取得明显效果仍是未知数。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为失业人士开出药方,在危机中能拯救自己的只有自己。 B.2008年度耕地面积净减少29万亩,比2007年净减少61万亩,下降近50%左右。这表明中国耕地保护取得成效,耕地减少势头得到初步遏制。 C.2009年2月25日,美国国务院发表了《2008年国别人权报告》,再次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权状况进行指责和干涉,而对自己糟糕的人权纪录只字不提。 D.这位房产分析师认为,通过政府出面收购房源,可以使市场成交量在短期内得以拉升,给市场以“回暖”的预期,以刺激房市。 5.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狂妄自大的民族不喜欢聆听,___________,___________;闭关自守的民族不喜欢聆听,___________,___________;急功近利的民族不喜欢聆听,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只有喜欢聆听的民族,才是富有智慧的民族。 ①他们只会穷兵黩武②浮躁和短视制约了他们的见识 ③他们只会浅尝辄止④贪欲和傲慢遮挡了他们的视线 ⑤他们只会坐井观天⑥浅陋和愚昧妨碍了他们的进取 A.③④①②⑤⑥B.①④⑤⑥③② C.⑤⑥①④③②D.①④③②⑤⑥ 阅读鉴赏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第十课《谈中国诗》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第十课《谈中国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中国诗歌的基本特点; 2.了解中西方诗歌的异同 能力目标:1.培养诗歌鉴赏的能力; 2.掌握站在不同的力场、辩证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1.高二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但是多浮于表面。尤其是理科的学生,对于中国诗歌的鉴赏能力有待提高,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力; 2.高中生具有一定思辨力,但是全局观念稍弱,希望通过对课文中钱先生缜密思维的学习,掌握一定的思辨技巧,以指导将来的议论文写作。 重点难点 重点: 1.阅读文章,根据文章批驳中国人和外国人对待诗歌的态度的写作背景,理解写作思路,梳理文章内容; 2.结合文艺随笔的文体特点,鉴赏钱先生的写作风格,论证方法及思辨力。 难点: 1.在课文理解的基础上,把握语言风格,学会运用多种论证方式。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导入】诗歌分享 中国文学首先是诗歌,由《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元曲再到现代诗歌,这些诗歌有怎样的特点呢?(学生自由发言:语言的形象性、凝练性,结构的跳跃性等)如果要更进一步了解诗的特点,那么我们就听听学贯中西的钱钟书先生是怎样说的。(板书课题《谈中国诗》) 二、预读课文 作者简介 钱钟书(1910-1998)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早年就读于教会办的苏州桃坞中学和无锡辅仁中学。1933年于清华大学外国语文系毕业后,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1935年与杨绛结婚,同赴英国留学。1937年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获副博士学位。又赴法国巴黎大学进修法国文学。1938年秋归国,先后任昆明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英文系主任。与此同时,他在上海暨南大学、中央图书馆和清华大学执教或任职。 1953年后,在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任研究员。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2019秋语文高中人教版必修5检测:10 谈中国诗(Word版含解析)

10谈中国诗 一、语基落实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轻佻./挑.灯夜战症.结/对症.下药石舫./坊.间流传 B.施与./与.人为善当.真/势不可当.处.暑/处.变不惊 C.脉络./恪.尽职守空.缺/空.谷足音数.叨/数.九寒天 D.揾.泪/不瘟.不火仓廪./大义凛.然渐.次/东渐.于海 思路解析:A项,分别读tiāo/tiǎo,zhēng/zhèng,fǎng/fāng。B项,分别读 yǔ/yǔ,dàng/dāng,chǔ/chǔ。C项,分别读luò/kè,kòng/kōng,shǔ/shǔ。D项,分别读wèn/wēn,lǐn/lǐn,jiàn/jiān。 答案:A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影射譬喻注消酩酊大醉 B.含糊烂调疏朗遥思远怅 C.因缘圆晕干躁回肠荡气 D.斩截默契飘零得鱼忘筌 思路解析:A项,“消”应为“销”。B项,“烂”应为“滥”。C项,“躁”应为“燥”。 答案:D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在灌输、说教式教育中,教育者站在教学主导地位,以的方式给某些教学内容下“精华”或“糟粕”的定义。 (2)这次会议提出:切实加强和改进管理工作,把化管理和勤俭办学做实、做透,促进内涵建设,促进学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3)“新医改方案就像,落不了地,雾里看花,下面的人不懂怎么实施。”华西医院院长在做新医改解读主题报告时说。 A.居高临下精密海市蜃楼 B.高屋建瓴精细海市蜃楼 C.高屋建瓴精密空中楼阁 D.居高临下精细空中楼阁 思路解析:“居高临下”形容处于有利的地位或傲视他人,多含贬义。“高屋建瓴”形容居高临下的形势。(1)句中说的是“在灌输、说教式教育中”,应选“居高临下”。“精密”指精确细密。“精细”指精密细致或指人精明细心。形容“管理”应选“精细”。“空中楼阁”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理论、计划等。“海市蜃楼”比喻虚幻的事物。由(3)句句意来看,应选“空中楼阁”,与后文衔接。 答案:D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5练习:第10课 谈中国诗 含解析

第10课谈中国诗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媲.美(pì) 空泛.(fàn) 焚膏继晷.(guǐ) 压轴.戏(zhòu) B.腐.化(fǔ) 笑靥.(yè) 茅塞.顿开(sè) 麻.麻亮(mā) C.狡黠.(xié) 颦蹙.(cù) 命运多舛.(chuǎn) 文绉.绉(zhōu) D.精髓.(suǐ) 赝.品(yàn) 自怨自艾.(yì) 角.斗士(jué) 解析:C项,“黠”应读xiá。 答案:C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中西诗不但内容常相同,而且作风也往往________。斯屈莱欠就说中国诗的安静使他联想起魏尔兰的作风。我在别处也曾详细说明贵国爱伦·坡的诗法所产生的纯粹诗,我们诗里几千年前早有了。 ②我有意对中国诗的内容________不讲。中国诗跟西洋诗在内容上无甚________;中国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如是而已。 ③中国诗绝不是贵国惠特曼所谓“野蛮犬吠”,而是文明人话,并且是谈话,不是演讲,像良心的声音又静又细,但有良心的人全听

得见,________耳朵太听惯了麦克风和无线电或者…… A.暗合忽略差异除非 B.契合忽略差别除非 C.契合忽视差异因为 D.暗合忽视差别因为 解析:暗合:没有经过商讨而意思恰巧相合。契合:符合;合得来,意气相投。忽略:没有注意到,疏忽。忽视:不注意,不重视。差异:差别,不相同的地方。差别:形式或内容上的不同。除非:表示唯一的条件,相当于“只有”,常跟“才、否则、不然”等合用;表示不计算在内,相当于“除了”。因为:表示原因;常跟“所以”连用,表示因果关系。 答案:A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什么叫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行动点首先是领导干部放下那 种居高临远 ....的架子,走进群众,深入群众,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以为人民谋利作为自己的出发点、根本点。 B.一个时期以来,郭明义群体的模范事迹在我们学校到处传颂, 他的事迹中体现出的荡气回肠 ....的精神,感动并激励了全校师生。 C.据说,王勃那篇著名的《滕王阁序》是他在醉酒之后一蹴而 ...就.的,文中所显露的才气震烁着古今,王勃也因之成为千古奇才。 D.美国习惯了世界霸主的地位,习惯了世界宪兵的角色,在他眼中,看不得别国发展,别国发展了,他就大叫威胁,大加打压,如

谈中国诗

《谈中国诗》(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线索。 2、理解中国诗的特征。 3、学习作者在文中运用比喻的方法。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从文章的谋篇布局来体会作者构思的技巧,体会文章含义深刻的语言。教学难点:通过品味文中运用比喻的句子,学习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三、课程展开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5分钟) 我们已经学了不少的诗歌,同学们能背几首吗?(一起背),那么这些诗歌都有怎样的特点呢?(同学发言)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钱钟书先生的《谈中国诗》,来看看钱钟书先生眼中,中国诗又有怎样的特点?(二)作者介绍(3分钟) 钱钟书(1910-1998)在清华大学读书时曾立下志愿:横扫清华图书馆——建立比较文化和比较文学观念;留学英国,通晓多国语言。作品有短篇小说集《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学术著作《宋诗选注》《谈艺录》《管锥篇》等。《谈艺录》是一部具有开创性的中西比较诗论。《管锥编》,对中国著名的经史子古籍进行考释,并从中西文化和文学的比较上阐发、辨析。 (三)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文章大意,划分结构层次(10分钟)这篇课文是可以分为四段:第一部分(第l段)作者论诗的根本立场:比较文学的立场。第二部分(第2段)中国诗的一般发展特点及其规律。第三部分(3——7段) 第3段:中国诗篇幅短小; 第4、5段:中国诗富于暗示性;第6段:笔力清淡,词力安和; 第7段: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第四部分(第8段)总说中国诗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 总结:前面,我们给课文分了段,了解了课文主要内容,理清了全文线索,下面我们就具体来学习这篇课文,来了解中国诗和外国史有哪些特点,了解它们的异同。 (四)深入学习课文,找出中国诗的特点读课文第一段 问题:这是一篇演讲,面对一群不懂中国诗的外国人,作者钱钟书先生是用什么方法来谈中国诗的?他为什么要用这个方法?用比较文学的方法。 作者做这次演讲,面对的对象是一群外国人,这些人对中国诗虽有接触,但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如果直接对他们大谈中国诗,他们肯定是听不懂的,所以,作者运用比较文学的方法,中西诗歌进行对比,让听众在对比中来了解中国诗,这样,他们才能比较轻松地地了解中国诗。 问题:我们应该怎样理解“他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责”? 从上下文来看,这是针对只读中国诗的人来说的,只读中国诗的人,就不能站在比较文学的立场上,将中国诗和外国诗进行比较,从而认识中国诗不同于外国诗的地方,也就是中国诗的特点,他只会单就中国诗进行分析,不能“超脱物外,得其环中”,用居高临远的观点来看待中国诗,这就是“他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责” 总结:这一段写的主要是作者谈中国诗的立场:比较文学。中国诗和外国诗分别有哪些特点:(方法:找中心句。) 既然已经明确要站在比较文学的立场上来比较中国诗和外国诗的特点,那我们就要通过比较,找出中国诗和外国诗在特点上的相同或不同之处。 请同学们看书第二段,分别找出有关描写中国诗和外国诗特点的关键句子这一段讲的是诗的历史、规律: 外国:史诗——戏剧诗——抒情诗 1、诗史(规律)异中国:抒情诗——戏剧诗,无史诗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第10课《谈中国诗》教学设计

《谈中国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自主理清课文行文脉络、概括中国诗的特点,把握全文大意。 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引导和指导下自主、合作、探究,在筛选信息的基础上,比较、归纳、概括中国诗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强对中国诗歌的浓厚兴趣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教学重点:理清文章脉络,把握全文大意。 教学难点:对文中诗句意思的理解,归纳、概括中国诗的特点。 教学方法:引导、点拨、多媒体辅助教学、讲析。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我们学过《咬文嚼字》和《说木叶》,《咬文嚼字》中举了很多古人推敲诗歌语言的例子,说明语言文字总是和情感相关联的。《说木叶》则谈了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点,启示我们注意把握诗歌中的传统意象的内涵。这些都和中国诗歌有所关联。同学们,我们以前也学过不少诗歌,大家能背几首吗?(如:《山居秋暝》《登高》《天净沙秋思》等)那么,这些诗歌有怎样的特点呢? (学生各抒己见、自由发言。) 明确:语言的形象、凝练、结构跳跃,具有深深的画面感等。 如果想要更进一步了解中国诗的特点,那么就听听学贯中西的钱钟书先生是怎样说的。(板书课题) 二、预习检测:知人论世 1.作家作品简介(多媒体展示) 钱钟书(1910—1998)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早年就读于教会办的苏州桃坞中学和无锡辅仁中学。1933年于清华大学外国语文系毕业后,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1935年与杨绛结婚,

同赴英国留学。1937年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获副博士学位。又赴法国巴黎大学进修法国文学。1938年秋归国,先后任昆明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英文系主任。与此同时,他在上海暨南大学、中央图书馆和清华大学执教或任职。1953年后,在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任研究员。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围城》。 无论他的小说或散文,都具有机智隽永(意味深长,引人入胜)的特点。 著作:《写在人生边上》散文集;《人.兽.鬼》短篇小说集; 《围城》长篇小说;《谈艺录》诗话; 《管锥编》文论;《七缀集》文论集。 拓展激发阅读兴趣: 《围城》中的经典语句: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据说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西方的文化界名人到中国往往要了却两个心愿,一个是要见识一下中国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再一个就是要见识一下闻名世界的学贯东西的大学者钱钟书先生。可见钱老先生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荣誉,他被称为“文化大家”。 2.背景: 看课下注释一:本文发表于1945年12月,收入《钱钟书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原稿为英文,是他1945年12月6日在上海对美国人的演讲,后节译为中文。 问:假如我是中国教授钱钟书,你们是美国人,我给各位讲中国诗,大家最想知道什么?(教学预设:生:中国诗有什么特点。生:中国诗和美国诗有什么不同。) (方案二:师问:本文的题目是《谈中国诗》,以题目为切入点,谈中国诗的什么?中国诗有什么特点?和外国诗有何不同?) 三、导引自学,宏观把握: 1.问:在座的各位“美国人”的疑问正是钱先生要给大家解决的主要问题,也是这篇讲演稿的主要内容。那么在文本中,那几自然段涉及到中国诗的特点?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第三单元《10谈中国诗》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第三单元《10*谈中国诗》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脉络,概括中国诗歌的特点。 2、品味精要语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2学情分析 通过对《咬文嚼字》和《说“木叶”》的学习,学生对文艺和随笔这种文章样式已经初步了解了,但是本文欧化的语言风格、诙谐幽默且思辨深刻的语句会增加学生的理解难度,所以我将这一课的难点放在了精要语句的理解上。 3重点难点 重点:理清文章脉络,概括中国诗歌的特点。 难点:品味精要语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位作家有“二十世纪人类最智慧的头颅”的美誉吗?他就是著名的文学大师钱钟书,因为钟情于书,所以取名钟书。钱钟书学贯中西、博学多识,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两个方面都做出了卓越成绩。治学融汇多种学科知识,探幽入微,钩玄提要,在当代学术界自成一家。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大师的《谈中国诗》。 活动2【讲授】作者简介 钱钟书(1910-1998),字默存,号槐聚。江苏无锡人。1933年于清华大学外国语文系毕业,1935年与杨绛(初中课文《老王》的作者)结婚,同赴英国留学。1937年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获副博士学位。又赴法国巴黎大学进修法国文学。1938年秋归国,先后在多所大学任教。1953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任研究员。 有外国记者曾说,“来到中国,有两个愿望:一是看看万里长城,二是见见钱钟书”。简直把钱钟书看作了中国文化的奇迹与象征。 著作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学术著作《谈艺录》、《管锥篇》等。活动3【活动】整体感知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必修五教案:10 《谈中国诗》

《谈中国诗》教学设计 一、导入: 我们生长在一个诗的国度,不仅戏曲“以诗为词”,小说“以诗为证”,书法也写诗,绘画更要题诗。我们从小就会吟诵“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那么,中国诗的魅力到底在哪里?它又有什么样的特点?西方的诗是否和中国诗有着同样的特点?今天,我们来看看饮誉世界的大学者钱钟书先生是如何看待中国诗和西方诗的。 二、展示学习目标 (ppt2) 1、通过筛选信息,熟知中国诗的特点。 2、重点品味中国诗歌富于暗示性的特点,提高解读诗歌的能力。 三、整体感知 1、通过预习,我们已经知道钱钟书先生站在比较文学的立场上,用最凝练的语言分析了中国诗的特点。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能够表明这些特点的相关语句。(ppt3) 学生速读勾画,教师指导。 2、请同学们结合所画出的语句相互交流,归纳中国诗的特点。(发展、篇幅、韵味、风格、内容)。(ppt3) 学生交流,教师指导。 学生展示,教师完成板书。 (板书)发展早熟 篇幅短小 韵味富于暗示 风格清淡安和 内容无甚差异 3、教师总结:从上面的总结可以看出,在中国诗与西洋诗的中西比较中,作者为我们呈现了中国诗的特点,最后,作者得出一个什么结论呢?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四、质疑问难 1、请同学们再仔细体味这几个特点,中国诗的这些特点中,大家觉得最难理解的是哪一个?(ppt4) 学生回答提出:早熟富于暗示 2、解析中国诗早熟的特点 学生找出课本中对早熟的阐述。 教师总结:中国最早的诗歌是极为成熟的抒情诗 教师举例解释“如《诗经》中的《周南·关雎》、《小雅·采薇》,《楚辞》中 的《离骚》。 教师总结:正是因为成熟的抒情诗出现的异常之早,所以说中国诗是早熟的。 五、合作探究 探究诗歌的暗示性 1、教师说出文中对暗示性的阐述并加以解释。 2、请同学们在下列例子中任选一两个,从暗示性的角度小组讨论赏析。( ppt5) 学生分享赏析的内容,教师点评补充。 ⑴问而不答,以问为答:“同来玩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 ⑵内容有所包含:“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⑶诗意不了了之:“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①内容上的暗示,三个问题:“师往何处去了?”“师在何处采药?” “采药有山前、山后、山顶、山脚的区分,尊师究竟在何处?” ②情感上的暗示:诗人经历了一系列的情感起伏变化。 ③意象的暗示:“苍松”,“白云”象征着隐者风骨高洁,是位真 隐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