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变异理论看导游词_苏州博物馆_的英译

2012年第03期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No.03,2012

第28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

Vol .28(总279期)

Total No .279

收稿日期:2011—10—23

作者简介:李华丽(1981—),女,湖南邵阳人。湖南商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英语语言文学硕士。

从变异理论看导游词《苏州博物馆》的英译

李华丽

(湖南商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410205)

摘要:在经济日渐蓬勃,生活日渐追求品质的今天,涉外旅游成为炙手可热的选择。而纷繁芜杂的涉外旅游资料翻译可谓让人目眩。本文试为《苏州博物馆》导游词英译寻找理论依据,阐释其可接受性及具体表现,进而认为在翻译涉外旅游资料时,变异理论是一种有效可行的理论。

关键词:变译理论;编译;苏州博物馆;英译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2)03—0143—02

变译理论是2001年由黄忠廉教授提出来的颇

具创新意识的翻译理论。它深深植根于丰富的变译实践,填补了我国和国际译论研究的空白。变译理

论注重的关键词是21世纪,

文化交流和信息传播。21世纪以来,经济社会飞速发展,文化交流和信息

传播的速度加快,

人们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信息量,变译便应运而生。变译与全译互为补

充,还原了翻译的全貌。但变译在提高单位信息含量这点上胜过了全译。它“因读者而变,由译者来

变,对原作施变”,通过减、编、述、缩、并、改、增七种变通手段,以及摘译、编译、译述、缩译、综述、述评、

译评、译写、改译、阐译、参译十一种变译方法达到多、快、好、省、有的放矢的特效。通过变译,译文的信息比重大了,传播速度快了,信息质量高了,省时省篇幅,而且针对性强。本文从《苏州博物馆》导游词英译着手,分析变译理论在这个翻译个案中的具体表现,发现变译理论在翻译涉外旅游资料时可以大展宏图。

一、译以致用

王克非说:“从文化史的立场看,翻译的意义在于沟通,与译本是否至真至善并不成正比。

”[1]

黄忠廉在阐述变译的实质时说“翻译是文化交流的桥梁,其最根本的价值在于文化传播”

。[2]

两位的话里透着一个相同点:译以致用。不管是沟通还是文化传播都是翻译的一种功能,翻译如果能针对特定的

读者在特定的环境下达到特定的目标,那就是成功

的翻译。涉外旅游资料翻译的功能就是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让旅游者了解到这个景点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作为世界闻名的江南水乡,每天外来游客如织。外国游人也不少。因而,包含苏州文化精髓的博物馆介绍能否有效快捷地被传达给外国游人至关重要。

二、《苏州博物馆》导游词的英译———典型的编译“有父辈的影子,却是新的肌体”,这是黄忠廉教

授对变译作品的概括。[3]

《苏州博物馆》导游词的英译就是典型的“有父辈的影子,却是新的肌体”。它的内容虽然是部分或者全部地来源于原作,却更取信于特定的读者,只与原作有血缘关系。初看译文,觉得变化很大。除了篇幅上中文和英文各占一版看似一致,其余删的删,改的改,调整的调整,感觉不像译文。那这样的翻译算不算是翻译呢?当然算,根据变译理论的论说,它具体应该叫做编译。在十一种变译方法中,编译属于编加译的一种压缩原作信息的变通手段。它有宏观和微观两种方法。常用的具体编辑方法有加工结构,摘取信息内容,合并信息内容,概括信息内容,理顺逻辑顺序,转述信息内容等。就

《苏州博物馆》

的编译而言具体表现有三点:(一)逻辑顺序重新理顺,结构有所加工中文的《苏州博物馆》导游词分五段,英文变成了六段。中文的逻辑顺序是博物馆的分区—博物馆

3

41

的文物数量—博物馆经典文物介绍—宋画斋—博物馆其他附属功能介绍。英文的逻辑做了调整,把中文的第二段变成了英文的第一段,突出博物馆的文物数量及其影响,接着介绍博物馆的分区,第三段介绍四大经典文物,第四段突出介绍宋画斋,第五段突出介绍地下特展厅,中文导游词里面,地下特展厅只是第三段中的结尾部分而已,第六段完全保留中文第五段的内容,即博物馆其他附属功能介绍。

(二)信息内容进行了摘取合并

首先,字数上译作少于原作。中文共915个字,英文只有417个字。而数字上相差如此悬殊的两个版本在排版上正好各占一版。当然,并不是凑巧这样,而是译者根据排版的需要有意为之。作为导游词的《苏州博物馆》,为了方便发放给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让他们很快了解苏州博物馆的基本内容,中英文介绍被编辑在一张A4纸的正反两面,两面附有相同的插图,镶嵌在相同的位置。这样游客就可以按其所需进行阅读。其次,内容和信息量上译作少于原作。最突出的摘取合并是博物馆经典文物介绍这个部分。中文的介绍非常详尽,包括文物优美的名称、复杂的材质、出土的时代等,并有对这些文物很富诗意的描述。英文中只留下了Lost Treasures from Kingdom of Wu(吴塔国宝)、National Treasures discovered from Ruiguang Pagoda(瑞光塔佛教文物)、the Legacies from the Region of Middle Wu(吴地遗珍)、Paintings and Calligraphy from the distinguished Wu School(吴门书画)这四个大点,对这些文物的详细描述都没有保留。宋画斋的介绍这个部分也是运用了很典型的摘取整合编译法。英文中的信息内容明显要少于中文,只保留了宋画斋的名称、出处以及简朴自然的风格。

(三)原作的难词、美词被删减

在译者进行信息摘取合并时,往往会根据文章要表达的关键词来选择内容,然后调整结构,安排逻辑。选取包含关键词的部分,以及与关键词紧密相关的部分,去除远离关键词的内容。《苏州博物馆》导游词的关键词当然是文物,因此,他保留了文物数量,文物的影响力,文物的四大类别,特别文物介绍(如宋画斋)这些主干内容。但对于文物的材质,所包含的故事及诗意的描述却进行了省略。其实这是一个困扰很多译者的问题:中文中的成语、俚语或者诗句译成英文非常难,但好不容易翻译出的东西游客却因为缺乏历史文化知识而不知所云。而《苏州博物馆》导游词正是基于这种考虑选择了删除难词、美词。比如,中文里的“蕴含深邃,元气淋漓,包括史前陶器、玉器;春秋青铜器、玉器;六朝青瓷、五代秘色瓷;元娘娘墓、明王锡爵墓随葬品”等内容均被删去。虽然翻译出来,信息上更对等,但是如果译文读者看了一头雾水,不知所云,或者因此而要查阅无数的文献资料,那也自然不是旅游者所要完成的事了。因此,这种保留主干去除枝叶的编译是可取的。

三、启示

变译理论来自于丰富的翻译实践,但正确与否还需回炉,《苏州博物馆》的英译例证了变译理论的可行性。现代社会强调高效率:用最短的时间最少的精力获得最佳的效果。这是市场经济的快节奏决定的。《苏州博物馆》的英译采用编译这一变译方法正是迎合了这一点。从这一角度看,我们不得不说这是一种成功的翻译。既然有可取之处就值得推广。《苏州博物馆》导游词只是涉外旅游资料的冰山一角。变译,因为它的多、快、好、省和有的放矢将在涉外旅游资料翻译中遍地开花,流光溢彩。

[参考文献]

[1]王克非.中日近代对西方政治哲学思想的摄取:严复与日本启蒙者[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2]黄忠廉.变异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3]黄忠廉.翻译变体研究[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Guide Speech in Suzhou Museum Viewed from Variation Theory

LI Hua-li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Hunan Business College,Changsha410205,China)

Abstract:Nowadays,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pursuit of life quality,traveling abroad is a hot choice.But introduc-tions to scenic spots are translated quite differently which always puzzles people.This paper tries to analyze the translation of Suzhou Museum with incomplete translation theory,shows its acceptability and gives the summary that incomplete translation theory is an effec-tive theory in guiding the translation of travel materials.

Key words:Incomplete Translation Theory;compilatory translation;Suzhou Museum;English translation

44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