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河南记者假扮智障奴工事件看隐性采访

从河南记者假扮智障奴工事件看隐性采访
从河南记者假扮智障奴工事件看隐性采访

隐形采访:用在必要时

——观《河南发现多处智障奴工黑窑厂记者暗访被打》有感新闻1101 徐莉莎U201117109

2011年9月4日,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报道了一条智障奴工的交易黑链。该频道记者经暗访,在驻马店和郑州等地发现多处黑窑厂,以暴力强迫智障者无偿劳动。看完这则报道,疑问和思考多过了报道本身给人的震撼。

一、“牝鸡司晨”?

假扮智障,深入黑砖窑,这在普通人看来,硬是警察卧底的行为,但在这里,记者们了解这一情况后,不是马上向警方反应,而是自己深入虎穴,半个小时的新闻,看来就像警匪片中的情节。记者的暗访,为我们真实呈现了黑砖窑劳工的生活处境,但是自身也陷入危险之中。这让我首先对该男记者的行为是否超出记者职责范围产生疑问。

我们认为,记者首先应是公民,是有良好法律道德观念的公民,没有实施法律禁止的行为的特权。西方新闻工作者对这个问题也很明确。法国的记者职业规则明文规定:记者不能把自己等同于警察。还有一些国家的职业规范规定记者要同情报人员划清界限等。这就是说,新闻记者的采访行为首先要符合自己的职业规范。

那我们回过头来看,暗访黑砖窑,是否应该由记者来完成呢?查阅背景材料我们发现,河南省境内的智障者乃至正常人被贩作奴工,至少有一二十年的历史。2007年,震惊全国的山西“黑砖窑”事件中,河南省淅川县有20多名参与贩卖奴工的犯罪嫌疑人被抓。但是,因执法不力,河南各地的黑砖窑一直未曾绝迹。郑州火车站在4年前被曝光后,郑州官方曾承诺将根除倒卖奴工现象。但数日前的《经济参考报》报道称,根据该报最近的调查,郑州火车站仍是奴工倒卖的重灾区。事实上,在4年时间内,当地黑砖窑也不时被查处,但一直被当做“个案”处理。

从该背景我们可以看到,承诺的“根除倒卖奴工现象”,并未得到根除,奴役智障工人的现象仍然广泛存在。也因为存在“密集分布,产业链条”的现象,警方不便“联合执法”,不会管,甚至存在产生“黑白一家”的可能,才会需要记者揭露,形成舆论场,促进事情的真相大白。因此,这不仅不是牝鸡司晨,而应该是记者之所以称之为“无冕之王”的原因。

二、是否违法?

正如我们所知,我国尚未颁布新闻法,对于隐性采访的争论也是从未停止。那么此次记者隐瞒身份进入黑砖窑,是否涉险违法呢?

首先我们对比另一个案例。2001年9月17日,中央电视台播出暗访节目《亲历盗墓》。两名记者为弄清西安市面上非法倒卖文物的情况,乔装成文物贩子,跟随盗墓贼偷拍了一座西汉古墓被盗掘的全过程。然后记者以14000元买下了这次盗墓掘出的13件西汉时期的文物,献给了省文物局,盗墓贼闻风而逃。

节目一出,引起巨大轰动。央视领导和国家文物局对两位记者表示肯定,而新闻界更多是对这一隐性采访行为的质疑。首先,记者跟随盗墓贼一起盗掘古墓,已经形成帮凶;其次,据有关文物保护法律规定,这些文物本就归国家所有,他买下这些文物作为“捐赠”,也就涉嫌贩卖文物。

可能说到这里,会有人辩解这个暗访在目的上的争议性。但是,由于没有新闻立法,没有关于记者进行隐性采访的法律规定,就不能认为记者这一行为是他的职业要求,因此也就不能构成“违法阻却”。

回到这个事件中,我们看到,因为记者假扮智障奴工,进入黑砖窑,深夜逃离,并未对犯罪行为构成帮助。反而对这一违法行为形成了一定的舆论效应,将这一社会问题呈现给公众,督促了警方进行执法。应当是一次促进法治的积极行为。

三、利益和职业道德

但是,毕竟这则新闻的播出,除了对于犯罪行为的遏制具有强大效力,对一些相关人员的人生轨迹,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细看这则新闻,我们还可以发现背后的利益选择:整个国家和社会——对于人权和法制的关注;河南电视台——知名度和收视率的提升;记者——轰动、成名、英雄效应;公安部门——执法不力,打击犯罪;黑砖窑——再次被公众关注,被舆论攻击,被法律惩处;智障奴工——收到关注,得以维权,但是也被暴露在公众面前。

分析以上关系,我们可以发现,在这个暗访的背后,除了我们感慨记者以身试险的英勇之外,还有很多值得关注和质疑的地方。社会效应和大的层面来看,这则报道是有较大的积极影响的,它为彻底根除黑砖窑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当然,记者和电视台从中获得一定效益也属于合情合理,付出努力得到的肯定。

但是,也有做的不够完整的地方。报道中涉及的智障奴工,还在砖窑的,被解救回家的,记者在记录他们谈话的时候,一直没有给打个马赛克。虽然他们从这则报道中受益很大,但是也给他们智障人士的标签进行了放大。只是在职业操作上做的不恰当的地方。

至于有人会探讨这里面是否存在侵犯隐私的问题,例如在记者进入砖窑之后,跟“赤着膀子的老板交谈”,这些场面确实属于偷拍行为。但是,当这些偷拍材料能够对解决案件产生作用时,法庭也是承认这样的材料的。

总之,对于这个隐形采访,我是比较肯定这一行为的。它符合了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节目的一个内部信条:无论如何,秘密调查都是一种欺骗。新闻不是欺骗的通行证,我们不能以目的的正当为由而不择手段。秘密调查不能用作一种常规的做法,也不能仅是为了增添报道的戏剧性而使用。只有同时符合下述四条原则,才能采用秘密调查:有明显的证据表明,我们正在调查的是严重侵犯公众利益的行为;没有其他途径收集材料;暴露我们的身份就难以了解到真实的情况;经制片人同意。

当然,肯定是针对这一特别情况,隐形采访始终没有法律保护和道德依据。因此,中央电视台的这些信条还是值得在隐性采访时多多考虑的。

隐性采访——新闻报道的双刃剑[借鉴材料]

隐性采访——新闻报道的双刃剑 一:什么是隐性采访 偷拍应当说是一种通俗的说法,用专业化、文学化一点的词说应该是叫隐性采访。 在《电视采访学》一书中指出记者出于特定原因,不公开自己的记者身份,或在不通知被摄对象、不申明采访目的等情况下,对隐蔽的信息搜集的采访方式就叫做隐性采访。而在《隐性采访论》一书中则认为:“i隐性采访是指新闻记者隐去记者身份而秘密地采获新闻事实的采访方法。” 综上所述,虽然两本书的观点稍有出入,但是大致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隐性采访应当具备一前提,三条件。首先,前提是隐性采访的当事人必须是在媒体供职的新闻记者,或者是受媒体委托的采访人。三个条件则是:第一,记者隐藏了职业身份而亲临新闻事件的现场;第二,采访是在被采访者未知的情况下进行;第三,采访未事先征得被采访对象的同意。 隐性采访作为一种特殊的采访形式,在舆论监督中已成为一种较常使用且效果较为明显的一种形式,尤其在批评性报道中,隐性采访的手法越来越受到记者们的垂青。在一段时间内甚至大有“无片不隐”的趋势。在采访对象弄虚作假或者批评性报道中采访对象拒绝接受采访甚至对记者人身安全构成威胁的特殊情况下,电视新闻中往往就要运用隐性采访。中央电视台的名牌栏目《焦点访谈》《东方时空》等就经常会运用隐性采访来进行批评性报道。 二:隐性采访的历史 在西方,有记载的新闻隐性采访活动是从17世纪开始的。17世纪中叶起,欧州的一些大城市的咖啡馆成了一些记者进行隐性采访的集中场所。不过,那时记者进行的隐性采访手段单一,基本上都是偷听窥视,或是隐瞒自己的身份与人聊天交流,藉此获取新闻信息。ii而真正具有纪念性的隐性报道是1880年美国《纽

隐性采访最新案例2018【简议隐性采访的法律限制】

隐性采访最新案例2018【简议隐性采访的法律限制】 摘要:隐性采访因记者隐藏了自己的身份和意图,容易了解到真实可靠的第一手材料,有助于记者把握采访时的主动权。但由于隐性采访比较特殊,记者在进行采访的过程中,只有遵循相关的法律限制,把握好新闻报道和隐性采访的度。才可以更好地使用这一采访方式。 关键词:隐性采访法律限制 隐性采访,也称秘密采访或暗访,是指在采访对象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偷拍、偷录等记录方式,或者隐瞒记者的身份,以体验的方式或者其他方式,不公开猎取已发生或正在发生又未被披露的新闻素材的采访形式。 实践中我们常常见到隐性采访的这样两种情况:第一,记者隐去了记者身份而出现在新闻事件的现场。新闻记者了解到某些地方正在发生适宜进行隐性采访的事件或者经常发生适宜隐性采访的事件后,会有意识地进行隐性采访。第二,采访未事先征得被采访对象的同意,采访是在被采访者未知的情况下进行的。采访对象若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在新闻记者的注视关心之下,他们就会采取一些规避自己错误言行的方法,新闻记者也就无法获知所需要的新闻素材。隐性采访能否顺利完成,与是否能做到让“被采访者未知”密切相关。 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采访方式,隐性采访与公开采访相比较,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显著特征: 一是隐瞒身份。记者身份就其从事的具体工作而言,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而采访新闻事

实,当然是这种特殊性中间最为关键的一条。面对新闻记者的采访,有人愿意侃侃而谈,有人却表示“无可奉告”,而新闻工作的职业要求,使记者们不仅要从“侃侃而谈者”那里采获新闻,还要从“无可奉告者”那里采获新闻。而隐去记者身份去面对“无可奉告者”,无疑是最有利于新闻采获的。所以,在隐性采访活动中,记者必须隐瞒身份。只有隐瞒身份,才可能更方便地采获到有价值的新闻。 二是隐藏目的。记者以某种社会角色(不是记者角色)面对不愿接受采访的对象,他们必须隐藏自己报道新闻的目的,否则,既达不到隐瞒身份的目的,也无法实现自己报道新闻的目的。 不可否认,采用隐性采访的方式确实有许多公开采访所不及的优势。隐性采访在很多情况下有助于获取显性采访无法得到的事实真相:有助于提高采访材料的可信度和感染力,也能够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揭露违法违纪现象。虽然隐性采访在实践中常常存在显性采访无法达到的采访成果,作为显性采访的重要补充,在一定程度上较好地担负起了媒体应尽的社会责任,满足了公众的知情权和探求真相的新闻欲望,但如果使用不当,不仅可能触碰道德红线,还可能因记者的违规操作闯入法律禁区,造成违法。因而,记者在进行隐性采访时也应注意其法律的限制。就目前新闻实践中常见的情况而言,具体来说,隐性采访应注意的法律限制主要有以下几点: 隐性采访工具方面的限制 出于对国家安全和公民权利的保护,记者在隐性采访使用工具方面应严禁使用《国家安全法》所禁止持有、使用的特殊器材进行偷拍偷录。《国家安全法》第二十条明确规定: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得非法持有、使用窃听、窃照等专用间谍器材。《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条也有相应规定: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在这方面记者不享有特权,现在记者使用的采访器材越来越先进,要注意避免

浅析电视新闻隐性采访的存在条件和优势所在

浅析电视新闻隐性采访的存在条件和优势所在 内容提要:在现实社会中,新闻媒体经常使用隐性采访的方法进行采访,通常是对社会存在的问题和阴暗面进行揭露,电视新闻隐性采访则较多地使用偷拍偷录的方式获取材料,并且由此而形成的批评性新闻报道很受电视观众的欢迎。与此同时,惹起的新闻官司也不少。在道德和法律方面存在很多争议。本文主要从受众和媒体等方面阐隐性采访的存在条件及优势所在。 关键词:隐性采访存在条件优势所在 由萨洛蒙、布勒松等人提出的“堪的摄影”的手法,即偷拍手法。近几年在电视新闻采访中被广泛应用。也就是大家熟知的隐性采访或称暗访。所谓隐性采访就是指记者故意隐藏自己身份、采访目的和采访手段企图直接参与某个新闻事件或在采访对象不知情的情况下以观察的形式获取新闻资料的新闻采访活动。它主要用于搜集违法乱纪、违背社会公德内容的新闻事实的采访。 在我国新闻史上,也曾有许多新闻记者采用隐性采访的手段获取新闻进而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1903年发生的“沈荩案”影响最大,1903年初,清朝政府与俄国秘密商定条约六条,俄国企

图控制我国东北等地区。新闻记者沈荩将用侦探手段获得的消息传给了天津的英文报纸并遍载日报报纸。由此,东京的中国留学生纷纷响应,拒俄运动掀起。沈荩也因此而惨遭迫害。 新闻记者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途径是依靠显性采访,而隐性采访与显性采访相对立,也是记者采访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但目前对隐性采访的质疑也层出不穷。涉及到法律层面、道德层面等等。但争议归争议,隐性采访仍然在使用,并且由隐性采访获取的新闻资料被广大电视观众所喜爱。诸如《焦点访谈》《新闻调查》《大写真》浙江卫视周末版有一个以偷拍偷录为主要采制手段的《目击》栏目,这样一些名闻遐迩的栏目也主要是借助隐性采访的吸引力而长盛不衰的。它们的成功足以证明隐性采访是极具生命力的。那么面对道德压力、法律压力隐性采访的存在的条件和发展的优势是什么呢? 一.电视新闻隐性采访得以产生和发展的条件 1、科技进步,摄影器材轻便易隐藏,为隐性采访提供了技术准备 电视新闻区别于平面媒体最大的特点是其能通过摄像机向观众展示一个立体的视听空间。因而,电视新闻实务的发展对现代电子技术手段的开发利用有较强的依赖性。摄录一体化的ENG的发明和使用为个性化的、有特色的电视采访出现提供了物质技术

电视新闻隐性采访应把握的原则

浅谈电视新闻隐性采访应把握的原则 □刘立红 【摘要】隐性采访具有真实可信、方便易行、效果显著等特点,目前广泛被新闻媒体尤其是电视新闻所采用。但是,隐性采访在带来种种效益的同时,也给传媒业界及整个社会带来了许多潜在的不利影响。降低隐性采访的负面影响,应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进行采访;要有正确的出发点;报道的内容要客观真实;报道要适度、人性化。 【关键词】电视新闻;隐性采访;新闻媒体 【作者简介】刘立红,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宣传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文化传播学 电视新闻的记者们常常使用非正常拍摄方式———“偷拍”来揭露许许多多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不法行为,比如:在牛奶里加三聚氰胺,在普通陶土里加化学原料变紫砂,从地沟油提取食用油,个别公职人员利用权力寻租等等。这些奸商,贪污腐败分子和黑社会分子原以为无人知晓的违法行为,却被记者们的“偷拍”暴露无遗,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严历打击。但隐性采访如若运用不好,非但不能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反而会产生诸多不利影响;而要想使隐性采访发挥其特有的优势,达到积极的传播效果,就需要新闻记者在运用隐性采访时把握好“度”,用好这把舆论监督的“双刃剑”。 一、隐性采访的弊端 负面新闻报道往往会对某些当事人造成一定的伤害,这种情况在隐匿采访中尤其突出。滥用隐匿采访方式,造成的后果是让传播生态环境更加恶化:新闻当事人对媒体、记者产生不信任感,提防、排斥记者;记者就不得不更多地采用隐匿采访方式,之后招致更多的不信任和敌意。 (一)容易因侵权而被诉至法庭。公民具有知情权,同样,公民有知道自己被采访的权利也属于知情权的范畴,而电视新闻中的隐性采访都是在未经采访对象同意的情况下采集的新闻。虽说社会公众的知情权、舆论监督权和个人知情权相比较,孰轻孰重,是不言而喻的,但这种采访行为在事实上确实侵犯了被采访人知道自己正在被采访的权利。不少报道均因侵犯了当事人的隐私权而被送上法庭,所以要求记者在运用隐性采访时要把握好“度”,大至系列报道小到偷拍偷录均要尽量规避公民的“隐私”雷区,尤其是对涉及公民隐私内容的隐性采访更要慎之又慎。 三、解决主持人从业与培养之间问题的对策 (一)解决广播电视机制问题的对策。首先要增强传播责任感与使命感。电视作为大众传媒的领头军,更需要体现大众文化。它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播音员、主持人是党和政府的喉舌,除了报道国家政治的活动情况外,还要反映百姓的愿望、要求、社会理想、价值观念、道德意识等众多文化层面的东西。所有传媒机制和主持人必须强化传播责任感,才能更好地为意识形态服务,才能引导受众欣赏的角度。其次是要提高主持人的文化素养。不管是什么类型的电视节目,新闻、社教、访谈还是综艺类节目,都有一个共同特性———具有很强的文化属性。所以作为广播电视与主持人,一方面要做到满足于受众的需求,另一方面要做到传播民族文化,使观众们能通过节目获得更多知识。第三是进行机制改革与创新,健全激励制度。在节目品味提升、质量上升的过程中,需要作出努力的不只有主持人,作为电视机制同样需要改进。第一,改进用人制度,不拘一格用人才。电视机制领域需要大量的主持人,除了依靠院校培养外,还可以以各种形式的招聘、选拔广纳人才。如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鼓励台内其他有条件的从业人员积极投身到主持中来。定期对主持人进行培训、深造,拓宽主持人的眼光,丰富主持人的视野,增强主持人的素养。 (二)解决播音与主持专业中教育教学的问题。一是在师资方面,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教师队伍体系是提高其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充实学校的教师队伍,培养、提高教师的能力和水平。例如,四川师范大学电影电视学院在每个学期都会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若干次跨领域,跨专业讲座,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增长见识。此外,学校还应该建立、完善硬件设施。如录音室、演播厅、多媒体教室、形体房、资料室等。二是在教学方面,除了每周的专业课安排外,还应该设有增加学生文化素养,拓展学生知识面,语言水平的课程。组织学生看新的时事政治,了解时事要闻,不与社会脱节。组织活动,让同学相互交流学习共同进步。组织在校外实习参观,在电台或电视台建立实习基地进行实践。社团活动也可以组织相关的活动,比如演讲比赛、主持人比赛、辩论赛,这些都对主持人的知识、能力、素养有很大的帮助。 当今的形势是我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都存在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样一个又一个的挑战也随之而来。有挑战就会有竞争,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竞争的核心是人才培养质量的竞争。扎实学好专业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自我能力与修养与社会相适应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为电视传媒产业输送更多更优秀的人才,为观众带来更多更好更优质的电视节目。 · 121 ·

浅析隐性采访与新闻侵权

浅析隐性采访与新闻侵权 摘要:隐性采访作为一种有效的采访手段,为越来越多的新闻媒体所采用,由此也引发了许多新闻侵权问题。因此,在隐性采访中必须规避新闻侵权问题。做到隐性采访报道内容合法、形式也合法。 关键词:隐性采访;新闻侵权;抗辩事由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的新闻事业也和经济一样得到飞速发展,媒体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隐性采访的新闻报道以其直观迅速、真实可信吸引读者眼球,国内越来越多的媒体青睐隐性采访这种采访方式,媒体记者各显神通深入新闻现场报道。然而,我国的社会法制已日益健全,权利界限也越来越清晰,?隐性采访?的合法性业内外一度也是争论不休,记者因隐性采访吃官司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因而,隐性采访的合法性问题,即在隐性采访中如何规避新闻侵权,业内人士也越来越重视。 一、?隐性采访?的界定 隐性采访,也称秘密采访或暗访,指新闻记者由于某种原因而不公开身份的采访。 它是与显性采访相对而言。这种采访的优点是不会因为记者的采访而改变采访对象活动的原貌。 所谓隐性采访,是指在采访对象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偷拍、偷录等记录方式,或者隐瞒记者的身份,以体验的方式或者其他方式,不公开猎取已发生或正在发生又未被披露的新闻素材的采

访形式。新闻界关于?隐性采访?的定义也不尽相同,大致有以下几种主要观点: 1、《新闻学词典》对隐性采访的解释表现出了历史的烙印:?相对于‘显性采访’(公开表明记者身份与采访目的)而言,指由特殊原因而不公开记者身份和采访目的的采访活动。这种采访一般不予提倡,仅用于一些特殊场合,如深入敌军、敌对分子、罪犯之间采访,以及采访对象拒绝与记者配合或不适宜采用公开采访的形式。? 2、《新民晚报》朱家生在《体验式采访要重视报道题材和写作方法》中把?隐性采访?理解为?体验式采访?。他把该采访方法分为两类:?一是记者深入现场,不暴露身份,它主要靠耳闻来的,故而缺乏亲自经历和生活的感悟,对有些题材要有血有肉的深层次的报道难度较高。二是改变记者身份,成为某个角度的体验者。这种体验式采访一般不常用,只有当记者不改变身份就不能采访到所需的真实材料才加以采用。? 3、武汉大学罗以澄教授认为:?隐性采访,也叫‘暗访’,是记者不公开自己的职业活动身份,或者不暴露自己的真实的采访意图的一种新闻采访样式。?一般是在显性采访无法获得真实真相的情况下才?被迫?使用的。 当然,对于?隐性采访?的定义不仅仅限于以上几种。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各种媒体经常采用这种采访方式:央视的《焦点访谈》、《每周质量报告》,新华社的《新闻纵横》等等,齐齐哈尔日报直接用《明察暗访》作为栏目的名称,报道的都是揭露各种违法事件或是其他影响公众利益的事件。也就是说,隐性采访是近年来倍受新闻工作者青睐的一种采访方式,在实践中越来越广泛地被采用。 二、?隐性采访?的成立的条件及其必要性

新闻报道中的隐性采访

隐性采访 一、隐性采访是一种非常采访 隐性采访,是相对显性采访而言,指在一定条件下,记者不向采访对象公开自己的身份,不告之自己的采访目的,或通过模拟某种社会角色,或以普通社会成员的身份接近新闻源,获取新闻事实的——种非常采访。也称?暗访?或?私访?。 所谓非常采访,是指采访适用范围的狭窄性、频率的个别性和使用条件的限制性。显性采访的最大特点,是采访可以得到采访对象的配合与支持。但如遇采访对象不配合、不支持,或谈虚假情况等情形,采访就无法深入下去了。然而,以勇于探索、追求真实为天职的新闻记者,另辟溪径,开辟了采访的?第二战场?——隐性采访。 19世纪末,就职于美国纽约《世界报》的著名女记者勒丽〃蓓蕾,获知纽约某疯人院虐待精神病患者,

侵犯人身权利。但由于疯人院控制十分严格,人们很难搞清事实真相。在普利策的支持‘下,勒丽〃蓓蕾装疯住进了疯人院。在长达几个月的装疯采访期间,勒丽〃蓓蕾经历了一次又一次令人难以忍受的虐待,亲身经历了疯人患者的非人生活。当她了解到这一切以后,设法逃出了疯人院,把内幕公之于众,立即引起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在社会舆论的强大压力下,政府和院方不得不进行整顿,改善了对疯人患者的不人道的待遇。史称勒丽〃蓓蕾的这一隐性采访为?装疯采访?。 无独有偶,美国白人记者约翰〃格里芬为揭露种族歧视,用照射紫外线和化装等方法使自己的皮肤变得如同黑人一样,然后深入社会生活,在大街上擦皮鞋,乘坐公共汽车,观察和体验美国黑人备受种族歧视的屈辱生活,据此采写出反映黑人生活的《像我一样黑》一书。 由此可见,隐性采访的基本特征是记者通过模拟某种社会角色,或以普通社会成员的身份来接近新闻

新闻隐性采访的几点原则

新闻隐性采访的几点原则 近年来,随着新闻舆论监督作用的增强,隐性采访这 特殊的采访手段逐渐被各新闻媒体所运用,特别是在一些批 评性报道中,隐性采访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隐性采访所引发的关于“侵权”的官司,也常常让电视人苦恼不堪。作为传媒之一的电视,探讨在隐性采访时如何有效防止侵权,成为当务之急。 、隐性采访及其常见“雷区” 隐性采访是指不公开记者身份,或公开记者身份但不道出真实采访意图的采访。据此可以看出,隐性采访的主要特征 是“隐”。不管哪种“隐”法,这种隐蔽性采访已涉及采访对象的合法权益,从而使电视机构在面向公众播出的电视节目 中因捏造事实或过失报道,构成对公民或法人人格权的侵害 毁损的行为。多年来的新闻实践表明,电视报道隐性采访侵权 大多集中在人格权中的名誉权、隐私权、肖像权等几个方面。 这种侵权又分为电视采访侵权和电视报道侵权两种。电视隐 性采访侵权,是把记者以非法手段获取他人私事的信息,作为自己报道素材的行为,像窃听或监视(实质是非法获取他人隐

私和干扰他人人身自由)等;电视报道侵权,是把记者违背当事 人意愿,不适当地在电视节目中报道当事人与社会公共生活 无关的个人生活私事,对其造成精神伤害的行为。这类侵权在 隐性采访中最易发生,而且不少的新闻官司中的民事纠纷都与此有关。如何在电视采访报道过程中避免侵权行为,就显得更加务实而紧迫。 、电视隐性采访防止侵权,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1.隐性采访时必须遵循“两公”原则:即采访对象是侵犯社会公共利益的公民或法人,采访地点是公开场合的原则。 衡量隐性采访是否侵权,无论是从法律法规还是党和政府的政策规定,以及道德惯例的角度讲,其准绳都是采访对象 及其行为是否侵犯社会公共利益这一原则。只要有侵犯社会 公共利益的人和事,都可以作为舆论采访报道的、批评监督的对象,因为这些采访对象的行为不受法律、法规、政策及报道惯例的保护。 从采访对象是否符合党和政府的政策规定角度讲,受法 律保护的人和行为,是不能用隐性采访的方式进行监督的;对不受法律保护的人及其行为,可以运用隐性采访实施舆论监督。比如三乱现象被人们深恶痛绝,准河航运100 公里内就有 20到30种乱收费项目。1998年2月19日到2月23日,中

深度报道中隐性采访的边界

深度报道中隐性采访的边界

深度报道中隐性采访的边界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焦点访谈》和《新闻调查》节目的开播,揭开了中国深度报道的序幕,使中国媒体舆论监督开始进入一个新的时代。深度报道节目的形式有访谈类、调查跟踪类等,无论采用哪种形式,隐性采访手段都是一把利刃剑,第一手前沿资料为解开事实真相提供了有力的佐证,所以深受电视制作者的青睐。然而,我们看到隐性采访手段目前已经被普遍滥用,致使手段仅成为制造噱头的形式,陷入一边是掌声一边是质疑的尴尬境地,因此要想使隐性采访手段合理、高效的发挥作用,必须清楚其运用边界,掌握其使用规则。 改变“唯隐性”习惯 有些节目播出视频中标注有“非正常拍摄”字样,但实际上那种情形是可以通过多跑、多调查、劝服接受采访等正常的拍摄来实现,隐性采访的价值不大,这也体现了新闻从业者的惰性心态,靠几个隐性电话或一个隐性跟踪代替大量走访调查,难免会出现徒有形式,内容不够深入,节目缺乏逻辑的力量和高屋建瓴的视野。在内容为王的时代,深度报道节目应该在内容的深刻性、思考的科学性上下足功夫,隐性采访作为手段要为主题服务,为内容锦上添花。如《新闻

调查》的一些节目,虽然没有采用隐性采访,但是通过调查跟踪和思考,一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把握采访适度三原则 深度报道中隐性采访的适度原则包含三个方面:一是隐性采访使用的频率要适度,能正常采访的就不用隐性手段。频繁使用会使正常采访也变得日渐困难,本来可以用正常采访手段的,由于采访对象担心记者正在进行隐性采访,往往采取回避的态度,长此以往,传播生态环境恶化,新闻从业者将自毁其路。“防火防盗防记者”的说法,从某种意义上印证了我国记者的职业形象正面临严峻考验;二是记者的介入要适度。有时候记者的身份是双重的,既是采访者,又是事件过程的直接参与者,这就会涉及到如何把握主观意愿与客观事实之间的平衡问题。正如有学者称“首先,在你观察的事物中,你不能陷得太深,以至于改变了事情本来的进程。你可以登台表演,但绝不要充当主角。第二,不要认为被你观察的人在认识上和你一致。即使你卖力地演配角的时候,你的真正身份仍是局外人、旁观者”:[1]三是对具体事件的采访和过程的展示要适度。记者应紧扣事件的性质、报道的主题,而对那些与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问题最好不要使用。对有些暗访过程的展示要适度,以免各部门或各方面的工作陷入被动。 牢固树立法律意识

2020年最新的国内国际时事热点

2020年最新的国内国际时事热点 澎湃新闻记者从上海市食药监局获悉,餐企“地沟油”做车辆燃料被证明可行。目前使用这一燃料的公交车已有104辆,在10条公 交线路上正常营运。2017年,这一模式将大规模推广。 餐厨废弃油脂非法处置上,上海食品安全管理部门给每家餐馆发了一张废弃油脂收纳数据表和一张“上海餐厨废弃食用油脂监测管 理系统”磁条卡,商家将废弃油脂存在一个标着“老油桶”的收纳 桶内。当一个企业月回收的地沟油量,超过以往每月平均量的一定 比率时,系统会自动报警,这为食品安全管理部门精确管理提供了 有效信息。 同时,将餐饮服务单位安装和使用油水分离器列入许可条件,提高油水分离器安装覆盖率,目前已覆盖全市16个区近3万家餐饮企业。 信息化监管上,上海在全市16个区的餐饮服务单位及废弃油脂 收运企业推进电子信息化系统,实行废弃油脂收、运、处全程实时 监管。目前,上海餐厨废弃油脂规范收运已由2011年之前的平均每 天不足20吨,提高到现在日均90余吨的水平,实现餐厨废弃油脂 闭环管理。 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阎祖强称,经过近4年综合整治,上海已在全国率先实现对地沟油的“产、收、运、处”全程闭环监管。 “早在几个月之前,有关方面已经发现了辽宁省的统计数据存在造假问题。”宁吉喆说,过去几年的经济数据如何,辽宁省统计局 已经做出了解答。 塞内加尔军队在较早前已开入冈比亚,塞国陆军上校恩迪亚称,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ECOWAS)的部队已经展名为“恢复民主”的军

事行动,扬言会出动“大量的海、陆、空资源”,但并未具体说明 展开了何种攻势。 由于贾梅在大选落败后拒绝下台,触发国内政局动荡。胜出大选的巴罗在西非国家领袖建议下,日前逃到邻国塞内加尔暂避,并于 周四在冈比亚驻塞内加尔大使馆内举行就职典礼,宣誓就任总统。 巴罗下令武装部队留在军营,并呼吁他们效忠祖国。巴罗宣誓的消 息传出后,不少国民都上街庆祝,互相拥抱,并欢呼:“新冈比亚! 新冈比亚!” 在巴罗宣誓就职后不久,联合国安理会投票,一致支持15个西 非国家组成的ECOWAS确保冈比亚政权顺利转移的努力。西非经济共 同体表明,如果贾梅拒绝将政权移交巴罗,将会推翻贾梅。 贾梅在大选落败后曾认输,但得知将因任内干犯罪行被控后,随即改口称选举受外国势力操纵,拒绝承认大选结果。“西非国家经 济共同体”曾以外交途径斡旋,给予贾梅庇护以换取他同意离任, 但不得要领。据一名亲贾梅的匿名官员称,贾梅在周四仍然留在官邸,无意离开。 西非各国领袖同意军事介入,由塞内加尔及尼日利亚的军队主导行动。在巴罗宣誓就职时,西非军事部队已集结塞内加尔接壤冈比 亚的边境,塞内加尔和尼日利亚部队则在各自国内接壤冈比亚边境 集结兵力,尼日利亚更派出军机和直升机飞越冈比亚上空。两国表示,贾梅必须听从西非领导人的呼吁,让位予赢得12月1日总统选 举的巴罗,否则两国军队将採取行动。 贾梅周二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但冈比亚武装部队只有2500人,如何能对抗西非部队。何况,获贾梅任命的国防参谋长巴吉已 表明,他不会下令军队抵抗塞国部队。 大火发生在当地时间上午8时左右,据报大楼的第九层最先起火,随后火势蔓延到其他楼层并持续数小时,最终造成大楼倒塌。 伊朗国营电视台报道说,事发时有200名消防员到场灌救,大楼坍塌时有数十个消防员在里面。

“隐性采访”——新闻记者的双刃剑( 定稿)

“隐性采访”——新闻记者的一把双刃剑 摘要:处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社会,每天都涌现出大量的问题,为了维护人民的合法利益和惩治不法行为,我国近年来不断加大社会舆论监督力度。作为一种能有效进行舆论监督的新闻报道形式,隐性采访以其突出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在新闻界大行其道。然而,这样一把锋利的舆论之剑并不是所向披靡的,隐性采访近年“被虚假”和“被泛滥”导致其公信力的下降让人感到痛心。在本文中,笔者主要运用理论阐述的方式,总结前人的理论来探讨隐性采访的两面性,结合对隐性采访现状的分析,思考如何在隐性采访中趋利避害。 Abstrat:In the social transformation of Chinese society, a large number of problems emergence everyday. In order to safeguard the legitimate interests of the people and punish wrongdoing, our society increasing the intensity of public opinion in recent years. The effective conduct of public opinion as a news report in the form of tacit interview authenticity and objectivity of its prominence in the popular press. However, such a sharp sword of public opinion is not invincible, in recent years hidden interviews "being false" and "being spread", lead to a decline in the credibility of people.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 describes he way the main use of theory, summed up the theory to explore the hidden previous interview with the two sides, combined with analysis of the status of hidden interview, think about how the interview in the hidden gains and avoid losses. 关键词:隐性采访双刃剑新闻真实性隐性采访侵权传播规范 Key words:Recessive Interview Double-edged sword News authenticity Hidden interview infringement Communication specifications

时事政治:2020年9月20日国内外新闻热点汇总

时事政治:2020年9月20日国内外新闻热点汇总 一国内新闻热点: 黑龙江干流水位持续回落,9月20日5时,下游干流抚远站水 位87.49米,低于警戒水位0.01米。至此,嫩江、松花江、黑龙江 干流均全线退至警戒水位以下,按照《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相 关规定,国家防总于9月20日8时终止防汛Ⅲ级应急响应。黑龙江 抚远站水位退至警戒水位以下,标志着嫩江、松花江、黑龙江抗洪 抢险取得全面胜利。 今年中秋,三亚游客不再延续“白天看海,晚上睡觉”的旅游老套路,纷纷到新开业的三亚千古情景区看歌舞、赏明月,感受天涯 文化、黎苗文化。借助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三亚一边培育文 化演艺、免税购物、邮轮产业等新业态,一边加强行业管理,提升 服务业发展软环境,打造服务业“升级版”。今年上半年,全市服 务业增加值达108.26亿元,占GDP比重超过六成。 今年第19号超强台风“天兔”正逐渐向福建南部到广东中东部 一带沿海靠近,并可能于22—23日在广东沿海登陆。20日,国家 减灾委、民政部针对“天兔”可能造成的影响紧急启动救灾预警响应。 中国铁路总公司日前出台了2013年国庆黄金周旅客运输工作方案。国庆黄金周铁路运输期限为9月28日至10月7日,共计10天。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8100万人,同比增加573万人,日均发送 810万人,增长10.9%。 教育部高等学校动画、数字媒体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全体会议近日在中国传媒大学召开。本届指导委员会将着力 于推动产学研结合的差异性、特色性及多层次发展,探索科学、艺术、人文融合,基础素养、实践能力、国际视野兼备的新型人才培 养模式,切实提升我国动画、数字媒体专业的水平,推进动漫与新

新闻隐性采访

一相关法律规定 我国法律关于新闻隐性采访的规定很少,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法律规范体系,有关新闻行业的规范只能从行政法规、部门规章里找到,总量也不是很多,大概300余条,有关记者隐性采访的法律条文就更少了。我国法律体系中没有规定完整的新闻行业规范,大多规范都散落在各个法规、规章里。总体上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对新闻从业者的规范、对采访行为的规范、对违反法规、规章、办法的制裁措施以及设定新闻监督机关等。 我国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发布的《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管理暂行规定》中提到了新闻媒体记者有关从业资格的规定,包括资格考试、执业注册、权利与义务等,所以不具备新闻从业资格是不能够进行采访活动的。关于采访行为,没有专条规定,但是我国《反间谍法》第二十五条规定:“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得非法持有、使用间谍活动特殊需要的专用间谍器材。专用间谍器材由国务院国家安全主管部门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确认。”所以,即使记者取得了合法的新闻职业资格证和记者证,也不可以使用间谍器材。关于播放内容,我国《广播电视管理条例》中第32条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应当提高广播电视节目质量,增加国产优秀节目数量,禁止制作、播放载有下列内容的节目:(一)危害国家的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二)危害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三)煽动民族分裂,破坏民族团结的;(四)泄露国家秘密的;(五)诽谤、侮辱他人的;(六)宣扬淫秽、迷信或者渲染暴力的……”从该法条中可以得知国家对播出内容做了规定与要求,从侧面限制了新闻隐性采访的采访内容,不得播放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诽谤侮辱他人的内容。若违反该规定,可能会被处罚罚款、警告等措施。在《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广播电视舆论监督工作的要求的通知》中,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还提出:新闻素材的获取必须通过合法途径和正当方式,不搞隐蔽拍摄和录像。《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中也提出了有关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方面的建议。在《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中规定了监督记者的管理机关,即各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当然记者与新闻媒体单位还接受人民的监督,群众可以通过打电话或写举报信的方式行使自己的监督权。最后关于制裁措施,纵观各类法规、规章、办法,大体上都实行警告、通报批评、罚款等措施。涉及违法犯罪的则直接使用《刑法》中的规定。 二我国法律规定中存在的问题 1.相关规定较少且未形成体系 我国关于新闻采访方面的法律规定分散在各类法规、规章、办法之中,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这样在实践中很难查阅到相关的法条,即使查到也是寥寥几字,经常会出现没有法条适用的情况,跟新闻行业相关的规定大部分在在上文中提到的《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管理暂行规定》、《广播电视管理条例》、《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这几部法律文件当中,但是这几部文件大部分规定的是针对单位或者行业规则方面的内容,对于记者则规定的较为宏观,大多数规定的是记者的行为道德、从业资格方面的内容,有关隐性采访的内容几乎找不到。而且大部分文件层级较低,有时只是一个办法、甚至只是一个通知,一直没有法律的相关规定出台。我国到目前为止一直没有制定出一部成文的《新闻法》,所以,应该从实际出发,加强新闻行业的立法,也可以吸收借鉴国外的经验,与中国国情相结合,逐步形成一套完整的新闻立法体系。 2.相关规定较为笼统缺乏针对性 在我国法律体系中,有关新闻隐性采访的器材问题一直都没有作出规定,但隐性采访使用的器材在此类采访活动中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有关器材使用的问题,只能在《反间谍法》中看到一些粗略的规定,《反间谍法》第25条规定:“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得非法持有、使用间谍活动特殊需要的专用间谍器材……”此规定较为笼统,什么是间谍器材没有说明白,但《国家安全法实施细则》中规定:“暗藏式窃听、窃照器材属于专用间谍器材。”可是《国家安全法实施细则》已经被《反间谍法》取而代之,现在已经成为一部失效的法律文件,所以

2018国内外热点新闻整理

1. 兵马俑手指被偷 事件介绍:“秦始皇和兵马俑展”去到了美国人的家门口,让不少当地人都激动坏了……然而2018年2月15日美联社的一则报道,引起了国人对兵马俑出国后的安全担忧。报道称,该展去年在美国费城展出时,有一名24岁的美国青年偷溜进已闭馆的博物馆中,折断了其中一个兵俑的手指,并将其藏在口袋里带走。据悉,这尊兵马俑价值约为450万美元。 2. 中美贸易战 事件简介:美国总统特朗普在2018年3月22日签署对中国产品加征惩罚性关税的备忘录后,中方随即宣布拟对约30亿美元的美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 3. 英俄间谍中毒事件引发外交危机 事件说明:俄罗斯前情报人员斯克里帕尔和其女儿在英国“中毒”事件引发的外交风波持续发酵。欧盟28个成员国之中已有19个国家宣布驱逐俄外交官,另外3个国家决定召回驻俄罗斯大使。 4. Facebook用户数据泄露事件 事件介绍:在3月份时,媒体曝光Facebook上超5000万用户信息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政治数据公司“剑桥分析”获取并利用,向这些用户精准投放广告内容,帮助2016年特朗普团队参选美国总统。扎克伯格对此事道歉。但事件并没有结束。及至4月4日脸书隐私泄露人数升至8700万,事件开始发酵。扎克伯格先后在4月10日、11日两次参加听证会,接受国会质询。表示脸谱公司没有在用户数据保护方面做出足够努力,导致出现了“剑桥分析”滥用用户数据事件。 5. 叙利亚化武事件 事件起因:4月7日,叙利亚反对派武装控制的东古塔地区杜马市遭到疑似毒气袭击,导致70余人丧生。叙利亚反对派、美国、英国等第一时间指责叙政府军使用化学武器袭击无辜平民。 事件经过:特朗普在10日内阁会议上表示,将在24-48小时之内做出决定是否对叙利亚进行军事打击。俄罗斯马上在陆、海、空三方面处于“战备”状态。随后,特朗普11日发推向俄罗斯放狠话;12日,特朗普又发推说,没说何时对叙动武;13日,特朗普下令对叙实施精确打击;14日凌晨,叙利亚就遭受了来自美国、英国和法国超过100枚巡航导弹和空对地导弹的袭击。 6. 板门店历史性会晤 事件说明:4月27日,韩国总统文在寅与到访的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在板门店举行历史性会晤。当天上午,双方进行了约100分钟对话。会谈中,双方就朝鲜半岛无核化等核心议题进行讨论。 事件点评:朝韩领导人能够实现会晤、牵手,这一刻拿诺贝尔奖恐怕也不为过。但能否在未来的挑战中携手应对,真正给朝鲜民族带来可持续和平,双方都任重而道远。 7. 美国迁驻以色列使馆事件

最近关注的热点新闻

最近关注的热点新闻 热点一:波兰总统专机坠毁遇难,波兰面临军政界大洗牌。 热点二:富士康员工频繁出现坠搂或猝死事件。 热点三:西南春季大旱。 热点四:泰国红衫军在曼谷大规模游行示威。 热点五:王家岭矿难事件,及其后续关注。 热点六:上海世博会。 热点七:胡锦涛赴美参加核峰会。 热点八:吉尔吉斯斯坦发生骚乱。 热点九:温家宝在安徽考察,关注民生。 热点十:春季森林防火。 对热点九,温家宝在安徽考察,关注民生的哲学分析。 背景:4月的江淮大地,稻麦青绿,菜花金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9日至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安徽蚌埠、池州两地,深入田间地头察看苗情,走村入户看望群众,实地考察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治淮工程现场,召开座谈会听取基层干部群众的建议。 温家宝指出,抓好今年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对于稳定经济、稳定物价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当前夏粮管理进入关键时期,春播正全面展开。必须把春耕生产作为当前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迅速行动起来,采取有效措施,不失时机地抓紧抓好,千方百计保证今年农业有一个好收成。

考察期间,温家宝来到蚌埠和池州的村庄、农场和农资供应站,察看春耕备耕情况。察看早稻育秧情况,了解农资供应情况,关心淮河治理工作,深入多个村庄察看村容村貌,还在村民家中召开了5次小型座谈会,了解农民增收、外出务工、子女上学等情况,倾听基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关心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情况。 温家宝关注民生,实际上是在关注经济基础。中国虽然已经迈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已经基本实现了小康社会,但是不可否认,中国依然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中国经济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湖南作为中国的一个农业大省,是农业经济中的一个代表省份。温家宝关注湖南农业,关注湖南农民的生活,也就是关注中国经济基础中的农业部分。农业问题处理的好不好,很可能影响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甚至是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权,也就是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整个上层建筑中,政治上层建筑居于主导地位,国家政权是核心。 温家宝关注民生,还体现了一条,那就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的过程中有决定作用。历史的创造不是国家领导人创造的,而是底层的人民群众。中国共产党想要带领中国人民走向共产主义社会,就必须关注人民群众,对于中国来说,关注农民,也就关注了中国人民的主体,者也就是温家宝为何深入群众关心湖南农民的原因。

2020年新闻大事件 时事社会热点素材简短新闻热点大事件作文素材(最新)

改革开放40周年 2020年,我国将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将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得以实现。 新一届中非合作论坛 2020年中国外交的一件大事,就是主办好新一届中非合作论坛,把“一带一路”倡议与非洲2063年议程更紧密相互对接。 北斗全球组网服务“一带一路” 11月5日19时45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两颗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视觉中国图11月5日19时45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两颗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视觉中国图 我国将于2020年底前建成18颗卫星的基本系统,优先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提供服务。 国内首台“民营火箭”2020年首飞 由北京零壹空间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X系列火箭发动机已于2020年12月完成整机试车,计划于2020年上半年首飞。 嫦娥四号执行两次发射 中国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计划于2020年执行两次发射:上半年发射嫦娥四号中继星,下半年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 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建成,14分钟从深圳到香港 广深港高铁线路香港段预计将于2020年第三季度开通。以后,只要14分钟就能从深圳福田坐高铁直达香港西九龙! 港珠澳大桥通车在望 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目标今年年底完工,具体通车时间要经三地政府商讨后才会公布。 中共十九届二中全会1月召开讨论研究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

主要议程是,讨论研究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会议听取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汇报,研究部署2020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博鳌亚洲论坛2020年年会 博鳌亚洲论坛2020年年会将于2020年4月8日至4月11日举行。中国国家领导人和来自亚洲与世界50多个国家、2000多位政商学界领袖将出席此次年会,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和探索引向深入。 上合组织青岛峰会 2020年6月上合组织峰会将在青岛举行。上合组织峰会是一大面向周边的主场外交,将凝聚守望相助的地区共识,增添区域合作的发展动力。 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定于2020年11月5至11月10日在中国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此次博览会是全世界第一个专门为进口举办的博览会。它的举办将向世界表明中国愿意打开自己的市场,让各国分享中国的发展机遇。 社会热点作文素材简短人物 “平民英雄”卢续 长春小伙卢续, -一个普通的房地产公司职工,在吉林永吉巨大洪灾面前挺身而出,用他的智慧与勇敢,成功挽救了-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在他的身上,让人看到源自于人内心最本质的一种温暖与力量。当“救人视频”出现在网络上,被无数网友不断“顶”起,几天内点击星达数百万次,一度成为网络上“ 最揪心”“ 最感动”的暖流。灾难面前, -个又-一个卢续告诉我们:洪水无情,但人间有爱,在这些平凡人身上,到处散发着人性的光芒与温暖。 “ 新阿福”香港义工:曾敏杰 作为一名事业有成的香港人,曾敏杰始终心怀祖国。他热衷于内地的儿童公益事业,先后帮助多名脑瘫儿童进行康复治疗。玉树地震发生后,他又作为义工去灾区探望孤儿,发起公益活动,购买孩子们急需的炉子、棉鞋、帐篷等物资。就在将物资送往玉树最偏远的村寨时,他和同伴遭遇意外,不幸遇难。他被网民誉为“新阿福”,他的善心善举让我们看到,爱心无地域,真爱暖人间。 “爱心妈妈”韩婷 “90后”的韩婷,辽宁大连人,是个月大宝宝的妈妈。她看到同样是个月大的小王涵被严重烫伤,心疼地流下眼泪。她在网络上组织成立“王涵爱心妈妈群”, 呼唤大家对王涵的关心;她在现实中忙前忙后,用实际行动照顾这个受伤

2017年3月国内时事政治新闻热点汇总

2017年3月国内时事政治新闻热点汇总 1. 国家主席习近平3月21日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宣布双方建立创新全 面伙伴关系。 2. 中国石化3月21日宣布,我国首个大型页岩气田——涪陵页岩气田已经累计供气突破100亿立方米。这标志着我国页岩气已加速迈进大规模商业化发展阶段,对促进能源结构调整,加快节能减排和大气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3. 3月22日是第二十五届“世界水日”,也是第三十届“中国水周”的第一天。联合国确定今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废水”,我国今年纪念“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全面推行河长制”。目前,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开局良好,22个省(区、市)明确在2017年底前全面建立河长制;9个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明确在2018年6月底前全面建立河长制,确保2018年年底前全面建立河长制。 4. 3月21日,国家“一带一路”官网——中国一带一路网(https://www.360docs.net/doc/b28830738.html,)正式上线运行,网站微博、微信同步开通。 5. 从3月20日12时起,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鄱阳湖进入为期3个月的禁渔期,禁止所有的捕捞作业(含捕螺、蚌、虾、蚬),以及其他任何形式破坏渔业资源和渔业生态环境的作业活动。 6. 非法出售试题及答案、暗中操作“枪手”替考、利用无线电器材作弊……2016年研究生考试泄题案的部分涉案人员,3月21日在湖北公安县人民法院受审。据了解,这是刑法修正案(九)关于作弊入刑规定施行以来,首起大规模有组织的考试舞弊案件。 7. 2017年,北京将在2016年市区两级政府部门取消129项要求基层开具的证明基础上,全面清理市级党政部门及事业单位要求开具的各类证明及盖章环节,叫停“奇葩证明”“扯皮证明”等,像企业和群众书面承诺即可证明的或者开具部门无权查证的证明一律砍掉,以减少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奔波,变“群众来回跑”为“部门协同办”。 8. 日前,“丁香园”“北大医信”等15家国内知名互联网医疗企业与银川市签约,正式获得互联网医院资质,并进驻银川智慧互联网医院基地。加上2016年入驻的“好大夫”和“微医”,落地银川市的互联网医院已达到17家。 9. 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新形势下加强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的意见》,部署进一步加强打击侵权假冒工作,保障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深入实施,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完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 10. 刘云山3月22日在人民日报社调研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加快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打造具有强大传播力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11. 4月16日零时起,全国铁路将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较调整前增开动车组列车25.5对。运行图调整后,全国铁路开行旅客列车总数达3615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