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略异域风情 品味别样文化

领略异域风情 品味别样文化
领略异域风情 品味别样文化

领略异域风情品味别样文化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说课设计

黄石市团城山实验学校黄丽琴

一立足文本,说教材内容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语言精美隽永,意境淡雅悠远。篇幅不长,却包容了一个广阔的世界。走进文本,就仿佛走入一个崭新的世界:这是一个花的世界,一个美的世界,一个充满温情的世界,一个意蕴深远、耐人寻味的世界。

文章先点明德国是一个爱花的国度,然后回忆了自己两次到德国的所见所想,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德国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景。作者像拉家常似的娓娓讲述着德国的风景民俗,又像在品一杯清茶似的回味着一个通俗易懂、意味深长的哲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二分析学情,说三维目标

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了较为丰富的课外阅读,他们对五彩斑斓的世界有初步的了解,但对德国风情、德国文化了解不多。他们乐于探寻未知的世界,已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和审美情趣。我将本课的三维目标确定为:1 知识、能力目标: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积累课文中描写

花美的句子。

2 过程、方法目标:联系生活实际和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与文本对话,了解德国风情民俗。

3情感、态度目标:热爱中华文化,尊重理解并主动吸纳外国优秀文化,潜移默化地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教育。

本课教学重点定位是从词句入手引领学生去揣摩含义深刻的词句,积累优美语言;难点是从看似平淡的语句中体会蕴含的情感,在与文本对话中让学生受到启发与教育。

三以读为本,说教学策略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在教学中,我采用了配乐范读法、感情朗读法、创设情景法、图文结合法、引用资料法等学习方法,并采用现代教育手段,结合板书设计,让学生趣读、乐读,在读中品、读中悟,读有所得。使教师学生文本之间达到心灵的同步共振,情感的和谐共鸣,让灵动的智慧和人文光辉盈溢语文课堂。

四一线串珠,说教学过程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能力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我以审美为引导,以感情为主线,串起了读背,品悟、想象、迁移

的心智活动,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德国的奇丽与奇特,了解德国的民俗风情,同时积累优美的语言,培养语文能力。

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发展水平,我将本课设计为两课时。第一课时是读通课文,学习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着重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

(一)欣赏风光,导入新课。

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感兴趣。上课伊始,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一组德国风光图片,在舒缓的轻音乐声中,迷人的蓝色多瑙河,梦幻般的莱茵河,神秘的黑森林……,古老的城堡,华丽的建筑,将学生带入遥远秀美的德国。在愉快的感官享受中,引导学生交流:请你来谈谈德国,好吗?激起学生探寻德国风情民俗的兴趣。

(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安排了两个步骤:1读书思考。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边读边想:季羡林先生笔下的德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 交流感受。学生畅所欲言,用个性化的语言交流德国留给自己的印象。再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中心句“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

族!”来概括自己的感受。为学生深入学习,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三)细究文本,品味感悟。

领略异域风情,品味别样文化是是这节课教学的重点。我主要采用“感悟”和“诵读”的方法,以中心句统领全文,抓住关键词句,并由词句引发,形成灵动的教学板块,让学生沉入语言,一遍一遍地与言语“直接接触”“亲密接触”。激活学生言语活动的主动性,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有情有趣。学生的思维、想象、情感活动始终在文本语言的内部快乐行进

1 领略德国风情

(1)发现美——我让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作者在德国看到了一种怎样的奇丽的景色?引导学生圈画批注,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2)感悟美——首先组织学生赏析最能体现德国风情的重点句子:“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引导学生抓住“任何、家家户户、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花的海洋”等词语体会德国窗子前鲜花怒放,花儿千姿百态,争奇斗艳的情景。课件展示“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画面,让丰富的表象充实学生的理解。再让学生将自己的

体会送入课文中,读出自己的韵味。

(3)想象美——都说语言文字背后是藏着画面的。教师配乐朗诵,学生闭目想象:听着听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后,课件又呈现真实的德国家家户户窗前开满鲜花,形成花的海洋的情景。想象与真实互为印证,让学生对德国奇丽的景色有类似于身临其境的感受。

(4)吟诵美——让学生通过吟咏诵读把这如诗如画的美景定格在心间,让优美的文字积淀在学生心间,天长日久,必将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文字。

2品味德国文化

在玩味赏析之余,抛给学生一个问题:为什么在德国能看到这样奇丽的景色?引导学生追根溯源,再次在文本中走个来回,去探寻德国民族的奇特。为突破这一难点问题,安排了三个教学环节,层层深入。

(1)感悟奇特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了民族的奇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

句子: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谈自己的体会。抓住“脊梁”一词,让学生反复读。体会德国人将最美的鲜花给别人欣

赏,把自己的花给别人看。抓住女房东的话,体会德国人将自己的花给别人看是心甘情愿的。

(2)延伸阅读这时,教师适时补充一段能够体现德国民族特性的资料:“德国人之爱清洁,闻名天下。女主人每天一个上午都在忙忙叨叨,擦这擦那,自己屋子里面不必说了,连外面的楼道,都天天打蜡;楼外的人行道,不但打扫,而且打上肥皂来洗刷。室内室外,楼内楼外,任何地方,都是洁无纤尘。街道洁净得邪性,你躺在马路上打滚,决不会沾上任何一点尘土。家家的老太婆用肥皂刷洗人行道,已成为家常便饭。苍蝇、蚊子成了稀有动物。跳蚤、臭虫更是闻所未闻。”引导学生从更深的层面上认识德国唯美、利他的奇特的民族文化。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用生动简洁的语言概括德国人的民族特性。引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这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说这种境界耐人寻味。在生活中有没有感受过类似的境界。让学生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去回味“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让学生的心在感人的回忆中变得更柔软、更纯洁。

(3)回味美丽学习第四自然段。今天,季羡林先生又到了德国,这次故地重游,他感受到了什么?我创设情景,让学生跟随季羡林先生走进德国,畅谈感受:四五十年过去了,德国发生了哪些变化?“美丽并没有改变”,包括哪些内容?引导学生感受德国这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民

族精神已经渗入每个德国人的骨髓。这种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将不断地延续下去,美丽也将延续下去。

(四)介绍作者,拓展延伸

向学生介绍作者季羡林先生的求学经历及学术成就。推荐学生阅读季老作品《留德十年》《赋得永久的悔》。

布置作业:1 把课文中描写花美的句子抄下来。2 查阅资料,继续了解德国。3 查阅资料,了解世界上其他的民族和国家。

走向世界、开放的中国既大力弘扬丰厚博大的民族文化,也十分尊重世界多样文化,并注意从全人类的优秀文化中吸取营养。《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为学生打开了一扇了解德国优秀文化的大门,也为学生展示了一副多姿多彩的德国风情画卷。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浸润在优美的语言文字中,反复品味,广泛联系,读中激情,熟读成诵。并注意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让学生读自己之想读,思自己之所思,说自己之想说,将自己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并展开想象,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感受。教师又创设一种宽松灵动的环境,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感受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实现了文本和学生个体之间的和谐统一。

五提纲挈领,说板书设计

这一课的板书设计,我采用的是抓住中心,彰显特色的方法。抓住中心句,提纲挈领,让学生对文章内容一目了

然。再板书能够体现德国民族精神的词语。整个板书言简意赅,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板书设计

25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奇丽的景色人人为我

奇特的民族我为人人

品味书香,感悟成长

品味书香、感悟成长 我不是一位多情的诗人,不能用漂亮的诗句去讴歌我的事业,我不是一位睿智的哲人,不能用深遂的哲理去体现我的人生价值。然而,我就是——一个普通的人民教师。 从小到大,从工作到生活我一直以书为伴,以书为挚友!读书不是因为我要做个有知识的人我才读书,也不是为了让人觉得我很有修养我读书;更不是说在一定场合我可以卖弄,我读书。在我看来,读书应该是生命的一种需要,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我们就有这个需要。 世界上有18岁的老人,也有80岁的青年,年龄这个东西是相对而言的。我非常欣赏麦克阿瑟的一句话,他说,“青春不是生命的一个阶段,而是生命的一种境界。”一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的个体虽然渺小,但生命可以再造。书本就是再造我们的上帝。所以说,大家快来读书吧。好好的读,把书当作心爱的东西,就和守财奴爱自己的钱一样。好好的读吧!我们的生命能在书中得到升华。在读书的过程中,你的思想、你的才华,也会凝聚成文字,成为精神生命长河中一朵美丽的浪花,也许还会成为精神天空中一颗永恒的星座。 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需花。"自古以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而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通又直接但却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

话又说回来,常言道: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我以为,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因此,在学习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是我学习中最大的乐趣。 记得刚踏上工作岗位时,一切都没有像我当初想象的那样简单。作为班主任,我不知道该怎么管理学生,怎么养成学生的行为习惯,怎么把握孩子的心理特征。我更不知道该怎么从事教学,不知道在课堂中我该注意些什么,那些日子,我被困在原地,找不到一丝头绪。以前所设想的一切,都被真实的现实替代,在理想与现实的差距面前,我迷失了方向,后来我仔细地比较了一下与老教师的差异:老教师们熟悉教材,了解学生,对学生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具有预见性,他们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使学生始终在前一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这样,学起来轻松。而我总是顾及不到新旧知识的衔接;课堂上我虽然也想讲出点新意,可就是不知道有什么新方法。 困惑的我一直在寻找答案,最终我把目光投向了书籍,我看李镇西,于漪,魏书生,我读叶圣陶,朱永新,苏霍姆林斯基……我看大家们的教学快乐,我品味大师们的教育幸福。就这样,我和书籍跳起了舞,我看文学、哲学,我读教育学、心理学。我不断地读,不断地思考,从书籍中寻找工作的思路和方法。慢慢的,我发觉自己工作起来顺多了,教育学生的方法也多了,生活变得快乐了。而且我明白了

我眼中的法国文化四年级作文400字

我眼中的法国文化四年级作文400字 我眼中的法国文化四年级作文400字 在我眼中,法国的景观是最美的。在晚上,晚上的首都巴黎是五彩缤纷的,巴黎被称为“浪漫之城”,主要是因为巴黎很美丽。 今天我主要来谈谈法国的景观,先说埃菲尔铁塔吧!埃菲尔铁塔是法国最有代表性的建筑之一,它天天屹立在巴黎的市中心塞拉河畔一带见证着巴黎日月如梭的发展,它以自身超高的高度(300米)与内设的豪华餐厅等奢侈建设而闻名世界,它是见证巴黎历史的最好的证明;其实凯旋门也毫不逊色于埃菲尔铁塔,只是名气小了一点,它同样也很重要,当然咯,它也在巴黎。在法国,举行任何的仪式都需要经过凯旋门,所以也是较为具有代表性的。 介绍完了这么多法国风景,也该介绍一下介绍一下法国的名人了,其中你肯定会想到浪漫主义家雨果吧?它可是被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的人呢,他有许多着作,在文学界中获得了很高的名誉,如《悲惨世界》,《九三年》,《巴黎圣母院》等,是一名伟大的作家。 从这两个板块中,我知道了法国是出过很多高

大而又雄伟的建筑的,这些建筑历史悠久,这是法国文化的见证,的传承。雨果也是法国的代表人物,他在文学史上已成为了一个传奇人物,法国虽小,但早就已成世界其中一大国,在电视中我们常常听到“法国”这两个字,那是拿破仑的家乡,那是一个文化古都。 四年级:彭翌博2 我眼中的法国文化四年级作文400字 在我眼中,法国的景观是最美的。在晚上,晚上的首都巴黎是五彩缤纷的,巴黎被称为“浪漫之城”,主要是因为巴黎很美丽。 今天我主要来谈谈法国的景观,先说埃菲尔铁塔吧!埃菲尔铁塔是法国最有代表性的建筑之一,它天天屹立在巴黎的市中心塞拉河畔一带见证着巴黎日月如梭的发展,它以自身超高的高度(300米)与内设的豪华餐厅等奢侈建设而闻名世界,它是见证巴黎历史的最好的证明;其实凯旋门也毫不逊色于埃菲尔铁塔,只是名气小了一点,它同样也很重要,当然咯,它也在巴黎。在法国,举行任何的仪

《品味汉字文化》阅读附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品味汉字文化 周洪林 挟带着刀耕火种的淬炼与远古罡风走来的汉字,每一粒都是珍贵的艺术品。这些精灵会冲你眨眼睛,给你讲故事,甚至能洞察你的心扉,在你一不小心走近悬崖边的时候,她会善意地走过来,给你一个醍醐灌顶的规劝。汉字,真是个神奇的东西。 “人”,一撇一捺,简单至极。有人说,一撇象征男人,体现着阳刚之气;一捺代表女人,体现着阴柔之美。从字的结构看,就是相互支撑,相互依存。试想一下:有谁是能够离开了别人的支撑而独存于世的呢?什么是支撑?支撑就是搀扶,就是鼓励,就是奉献。只有这样,人才成为其真正的“人”,才是一个矗立起来的大写的“人”!一撇一捺,“人”字好写难做。 “忠”,是把心放在中间,即将心放正之意。心若不正,就成了“歪心眼”。我们讲忠,对祖国、对事业、对爱情、对朋友都要忠诚。言行不一、口是心非、欺下媚上不是忠的行为;忠贞不渝、刚直不阿、诚实可信,才是忠的表现。如此看来,我们生活中的每一天,遇到的每一件事,无一不是在检验我们的忠诚,检验我们的人格。 “信”,“人”“言”为信。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说出的话一诺千金。孔子有“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的箴言。老子有“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的哲语。“信”是我国自古而今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法宝,是品行端正的重要标志。“信”还有一个深层意思,即信仰。信仰,是人生价值所寄寓的地方,是意志品质的原动力。一旦选择了终身不渝的信仰,他就会励精图治,步伐执着而坚定。 “钱”之为物,人所共爱。玩味一下“钱”的结构,却给人启发不小。钱(繁体字写作“錢”),用明人郑喧的话说:“金旁着戈,真杀人之物,而人不自悟也。”君子爱财,当取之有道。取之无道则贪,迟早会有被“杀”的一日。“从来有名士,不用无名钱”。一些腐败分子因贪赃枉法而受到法律制裁就是明证。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根,充满灵性.很有意味。她不仅记载着人的思想和语言,还蕴含着许多人生的哲理与警示。品味汉字文化,让我们认识自己,升华自己。 (本文有删改) 1.下列关于“人造树叶”的表述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A.从字的结构看,“人”字一撇一捺,代表相互支撑与依存。 B.“忠”要求我们无论对祖国、事业还是爱情、朋友都要忠诚。 C.“信”,是“人”与“言”的结合,意味着说出的话要信守承诺。 D.“钱”,君子爱财当取之有道。取之无道则贪,贪则迟早被杀。 2.根据文章内容,说说汉字的作用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参照文中的析字方法,从结构特点和蕴含道理两方面对“忍”字或“愧”字作简要解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2、(1)能记载思想和语言 (2)蕴含人生的哲理与警示 3、例1:结构特点——“忍”字,心头上悬着一把锋利的刀。蕴含道理----当忍不忍,

品味书香伴我成长

品味书香伴我成长 读小学一年级时候,学校就帮我们订购了《小学生之友》这本书刊。它那充满生活气息封面,素静淡雅图文排版,让我一见倾心,再见如故。从此,它就成了我良师益友。 书中《美文七彩虹》让我领略生活丰富多彩,人间情感万象;《“友迷”故事会》或奇妙或险象环生故事情节让我心潮腾涌;让人读后感动,唏嘘不已便是《大手牵小手》;《万老师信箱》帮助我们解决了许多生活中难题。《小学生之友》内容可谓是一应俱全,什么作文、漫画、小说、英语等等,是每刊都不可缺少内容。尤其是作文这一方面,好词好句好段无处不在,令人目不暇接,爱不释手。 记得四年级时候,我写了一篇作文,题目是《我妈妈》,我写完后便沾沾自喜得意地朝桌上扫了一眼,看见上午新拿《小学生之友》。便顺手拿起来翻阅,但是当我看到一篇同样是关于妈妈作文时,脸不由唰地一下红了,要是把我“杰作”拿上去一对比,可真是不堪入目,简直是丢人现眼。从那时起,我便认真阅读《小学生之友》,摘抄好词好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阅读快乐,一起分享进步喜悦和幸福。时间一长,积累了不少精彩语句,掌握了基本写作方法。 有一回,老师布置下来一篇作文,我高兴极了,因为我可以借此机会检测自己作文能力是否提高。回到家中,我就破例地冲进书房,拿出那本精致作文本,准备动笔。要知道,我可是家中小公主,每次一回到家,都是先扔掉书包,然后左手一瓶饮料,右手一颗糖,身后就是那张柔软沙发,“咚”一声,一屁股坐在沙发上,开始遥控电视。每次写作文前,我都是愁眉苦脸。现在不同了,我有了《小学生之友》,能把作文写得顶呱呱! 第二天我一看,老师在我作文本上面又圈又点,还把它当做范文在班上朗读,嗨!这些都是《小学生之友》功劳! 《小学生之友》,你将会使我受益终生!

品味传统文化

品味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时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时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家文化等等。 传统节日应该是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之一,是我们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积淀的结果,从流传至今的节日习俗我们可以联想到我们祖先生活的方方面面。春节有爆竹声声辞旧岁的热闹,也有贴窗花,挂红灯笼的喜庆。元宵节有猜灯谜的的乐趣也有人约黄昏后的浪漫;清明,可带上美酒祭先人,也可约三两好友外出踏青;五月端午有激烈的龙舟竞发,也有被苇叶包裹这的香甜的粽子;七夕乞巧星光下,卧看牵牛织女星;八月中秋庆丰收,嫦娥奔月千古传;九九重阳节,登高、赏菊、插茱萸…… 春节,是中华民族“百节之首”。在中国历史文明中,庆祝春节的习俗很多,至今在中国民间尤其是农村中保存最广的习俗当是贴春联和贴门神。现在贴春联已成风俗,红色的对联贴在大门上,房子顿时生辉。正如诗云:“喜气临门红色妍,家家户户贴春联;旧年辞别迎新岁,时序车轮总向前。” 贴春联,是中国民间庆祝春节的第一件事情。每当春节将近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在大门两边贴上崭新的春联,红底黑字,稳重而鲜艳。表达一家一户对新年的美好愿望,诸如“六畜兴旺,五谷丰登”之类;或与中华民族干支纪年文化相关连,春联中嵌有“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等

生肖物名,如“锦鲤飞身酬远志;祥羊跪乳感亲恩”等;一些春联还注意反映不同行业、不同家庭不同的“幸福观”。因此,认真研究春节时人们张贴的春联,无疑是观察民间风情的一个有意义的途径。 相传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山海经》里,有一个鬼域的世界,中间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中国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良好心愿。每年春节我最喜欢的就是贴春联,因为它代表了我对春节的祝福和祝愿。 今年我们全家又聚在一起给每家贴了一副春联。贴新春联之前还要把旧春联处理干净,我们忙活了大半个上午,终于全部贴好了。虽然感觉很累,但看到一幅幅红红的春联,有节日的喜庆气氛,我感到特别特别开心。

品读古诗,品味文化

品读古诗,品味文化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学设计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罗坳中心小学谢奕昌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抓住关键字词,理解诗歌的意思,品味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3、品读诗歌,感受诗歌的意境,体会作者那份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反复品读诗歌,想象诗中的意境,体会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难点:体会中原百姓所遭受的苦难和当权者的昏庸无道。引导学生进入作者的心灵。 教学思路:对同一时代的三首古诗进行整合,构建“主题式”、“立体式”的诗歌教学框架。即以对南宋这一时代的整体感观为核心,将三首诗组织纳入这一个主题建构起一个互相联系、互相映衬、互相比照、互相延拓的立体课堂。 设计理念:将所感受的言语对象(古诗)转化为语感的基本实践途径是读。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能产生对富有象外之象的诗语的敏感,能产生对富有韵味气势的简练诗语有敏感,能产生对富有丰富内涵的美妙诗语的敏感。指导学生沿着诗文言语的阶梯去攀登作者的精神境界,其攀登的过程就是作品的言语积淀成为学生语感的过程。 教学内容:《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选自课外的一首古诗,本次上课的对象是六年级学生。诗人陆游在这首诗中表现了中原沦陷区的人民在侵略者铁蹄下苦苦挣扎、空盼王师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的一腔忧愤与同情。 教学方法:以读为主,积淀语感。 教学手段:多媒体设备、课件 组织形式:学校公开教学 教学过程: 课前:我们一起来听一首爱国歌曲《我的中国心》 师:一曲我的中国心,道出了每一位中华儿女的爱国情。国是我们永远的家,我们永远爱我亲爱的——祖国。我们开始上课。上课! 一、谈话导入,渲染气氛。

师:唐宋,是我们中华历史上文化最为繁荣的两个时代,无数的诗人就像夏夜的繁星,各自闪耀着夺目的光芒,今天,让我们撷取其中最耀眼的一颗,走进南宋这个战火纷飞的时代,一起走进诗人陆游那颗——忧国忧民的心。 板书:宋陆游 课件出示陆游画像及生平简介。 师:陆游,一位我们并不陌生的诗人,他是“南宋四大诗人”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年少的时候就立下“马上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愿,他写了无数的诗歌来表达自己对国家那份至死不渝的爱。 师:我们以前曾经学过他的一首诗,那是他在临终之前留给家人的一封遗嘱,这首诗就是——《示儿》,我们一起来背一遍: 生(背):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师:一首《示儿》,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作者那颗爱国的心,今天,让我们再来学习他的一首诗歌,一起走进一位年过六旬的老 人那悲愤而又充满着希望、无奈而又充满着激情的心灵,一 齐来把课题读一遍。 生:齐读课题《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指导学生将课题读通读顺师:谁来说说课题的意思? 纠正学生的错误之处 师:题目中的关键词是哪个呢?为什么? 生:感 师:“感”是什么意思? 生:感想、感受、感慨。 师:读到这个诗题,我想你的心中一定产生了许多的疑问,你想问什么? 生:诗人为什么那么早就起来了?他是因为什么而睡不着? 生:诗人为什么心里会感到一阵凉意? 生:诗人因什么而伤感? 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这首诗。(课件出示诗歌)二、初读诗歌,感受音韵之美。 师:谁来读读这首诗?

品味书香作文800字

品味书香作文800字 导语:慢尝书香,“黄金屋”中风景独好。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关于初一的优秀作文,欢迎查阅,谢谢! 篇一:品味书香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淡淡的树影,隔着轻帘,若隐若现;“碧玉小家女,来嫁汝南王。莲花乱脸色,荷花杂衣香”,江南水乡,采莲歌女,绕过长桥,浅笑顾盼;“被酒莫惊春睡重,读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一袭长袍,一树萧秋,残阳余晖,孑然一人! 犹记得晦涩难懂的《诗经》,在臂弯里浅唱低吟;犹记得翔实的《史记》,千百年独成一家之言;犹记得浪漫抒情的《离骚》,在氤氲书香中,传唱千年! 读书当如此,在深阅读中,永远都能感知文化的魅力,永远

忘不了古人隔着千年时空,传来的阵阵书香。惟有深阅读,才能带来心灵的涤荡。 总能看到江畔那个人:头戴巍峨之冠,身着兰草香服,披发行吟,时而悲叹,时而沉吟。他亦如他的文,散发出点点馨香,遍染层林。他是感时伤怀,他亦忧国忧民,司马迁称赞他:“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浩,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他就这样徜徉于汨罗江,国家的灭亡,百姓的哭声,都化作他眼角的泪滴,流入江底。他是千古传唱的歌者,留给后世一片震惊。如果不是深入地了解,谁又能知道他的内心,谁又能知道他的凄苦,谁又能去学习他的节操? 捧读《红楼梦》,“新仇旧恨知多少”,想起大观园,就会想起她的泪!她自命清高,其实是因为孤苦无依,将自己紧紧地掩起。“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或许她悲,或许她倔,只肯环着一池灵动的池水,幽然飘落。她也爱,爱那粉饰的百花洲;她也伤,伤那香残的燕子楼;她也恨,恨那有时似傻如狂的贾宝玉。她没有“好风凭借力”的气魄,有的只是“质本洁来还洁去”的轻柔!她悲叹落莫,啼洒血痕,

品味书香经典诵读

品味书香 书的影子究竟是什么时候飘进我的世界里的,我也不大清楚,小时候?顶小顶小的时候?依稀记得那时,夕阳的余晖还未退去,外婆抱着我坐在夕阳的影子里,读诗给我听,她拿着一本页边都发黄了的小书,那诗的调子,直到现在我都还记得: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园。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时间流淌在生命的河流中。书的影子也就在我斑驳的记忆中继续游移。闭起眼睛,总会有那么几片色彩斑谰的书角从记忆的角落中浮起,记不得是从那本书上扯下了。幼年的我被一本一本的童话故事充实的满满的,书上那些栩栩如生的形象成了我最好的玩伴,白雪公主,睡美人,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都是我的好朋友,那时候最大的乐趣,就是把这些书上看来的故事讲给小朋友们听,做个故事大王。 一缕书香,就这样在我的生命里,飘散开来。阅读似乎是我最想做也最喜欢做的事情。我本是不安于平静的人,绝对外向的性格至使我耐不住一点寂寞,但若是给我一本书,我就会静静的坐上一天,因为对于我来说,书中的世界,就是我最热闹的暄嚣。 我喜欢诗词格律,喜欢古人的文言情调,喜欢柳永的深幽和苏轼的豪放。韩如潮,苏如海,柳如泉,欧如澜。那些古诗文无不精妙。荡气回肠,遐想万千,乐作者之喜,哀作者之悲。他们的那种气势,那种深厚的底韵,即使在我这千载之后的人看来也颇为感慨,感慨精神,感慨文彩,感慨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也喜欢名著,名著之所以是名著,就是因为它透过故事情节,展现给世人思想的精魂。我喜欢笑谈兴亡成败的《三国》,喜欢内涵深邃的《红楼》。钱钟书在《围城》里对人性洞察与调侃;托尔斯泰在《复活》中展示精神探索的艰难历程。感受《童年》里高尔基的成长之路,赞叹乔纳森,斯威夫特层层深入的绝妙讽刺。他们不断为我的思想注入新的活力。我开始思考:思考真理,思考生命。一本本的书籍带我进入了我从未涉足的圣地:人类思想和文明的金壁辉煌的殿堂。 一缕书香,就如此在我的生命里延续、扩散,踩着书的阶梯,我走过了欢乐,走过了风雨。我感到了成长的责任,学会了坚强,学会了如何为人处事。对书,我有太多太多的感想,太多太多的话语。书籍,是我成长中最最重要的部分。 于是,我试着拿起笔,学着释放自己的情感,高兴或悲哀,快乐或忧伤,试着把从每本书中撷取来的精华,用自己的方式告诉每一个人。当思想的精魂从笔尖蹦出的时候,当优美的文字在白纸奔涌的流淌的时候,我总是意犹未尽的想起某书中的某个段落,某些感触,总是隐约的看到,书本上我成长的足迹。我模仿鲁迅的犀利;琼瑶的柔婉。试着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人物,在文章中透视自己的生活。我感谢书,我爱书,爱那一缕清幽的书香。 后来我接触了另类的文学,另类的书。痞子蔡的书,郭敬明的书,韩寒的书,他们无不渗透着青春背后一点忧郁的影子。平时大部分的时间我都泡在书店里,一本一本看,一遍一遍的想,一次一

弘扬国学经典品味中华文化演讲稿

弘扬国学经典品味中华文化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弘扬国学经典品味中华文化》。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读国学学经典,从我个人来说,有不少的收获和体会。收获可以从两方面来说: 一:提高自身素养,为教育工作打好基础。我从国学与经典中学习到不少教育理念,可以学以致用。 二:从国学经典中学到做人的道理,处世的哲学。 在为人处世上,我也从国学经典中学到不少。曾学到过孟子的这样一句话:“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 社会,更应该以此做为自身的行事标准。人可以穷,但是要有骨气,要有奋斗的决心,现在这个时代,只要勤劳,就能创造财富。做为 一个农民的孩子,我从小就是吃苦长大的。但是我却很感激少年时 的贫穷,它就是一笔财富。它让我知道一切都来得不容易,更懂得 珍惜。它让我早早地体会到父母的艰辛,从而成为一个孝顺的孩子。它更让我从小就知道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 财富。让我成为一个正直,勤劳的人。现代社会机遇很多,造就了 很多骤富的人,但是,由于来得太容易,所以一切都显得那么不塌实。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才过上好日子没几年,不能满足。我想 不只是那些富二代,处在这个太平盛世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以 “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来要求自己。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弘扬国学经典品味中华文化》。 首先,要向大家介绍一个词语——快餐式阅读,顾名思义,快餐式阅读强调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所需的知识,这样的阅读方式,往 往只注重事务的表面而忽略了深层次的思考。随着生活节奏的日益 加快,简单、便捷的快餐式阅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但是,就 像是一道忘了加盐的菜肴,尽管搭配精致、色泽诱人,入口之后却 仍然觉得乏味。若想求得真经,只有一种方法,那就是回归正餐式 的经典阅读方式。市局工会开展的这次读书活动,目的就是要让我 们弘扬经典,品味国学,在享受国学所带来的心灵感受和精神思索 的同时,进一步深化“两学一做”教育,净化党性觉悟,坚定理想 信念,促使我们获得无价的精神财富。 弘扬国学经典,我们就是在拓宽“教育”广度。在谈到传统文化时指出:“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 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在这片浩瀚的文化海洋里,国学,海纳百川、包罗万象,以先秦经典与诸子百家学说为基础,涵盖了各个朝代的 各类优秀文化,流淌着华夏儿女的思想与情怀,蕴藏着五千年历史 的文明与智慧,凝聚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与力量,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当我们将国学经典融入到“两学一做”教育,注定是一 次质的提升,不仅丰富了教育内容,拓宽了教育广度,而且还能让 我们品味人生的真谛,体会历史的兴衰,领略文化的精髓。 弘扬国学经典,我们就是在夯实“学”的基础。古语讲:“自天子以至庶民,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两学一做”基础在“学”, 就是要通过学习去完善自己、提升自己,“学,然后知不足”。然而,要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除了要在加强党性修养上下功夫, 还要在提高自身修养上下功夫。品味国学,我们就是在与贤者为伍、与智者交流,取数千年文化之精髓,炼“齐家、治国、平天下”之 修养,茫茫书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也许有人会怀疑:古代思 想陈旧落后,未必可取。但是,一切古典名著都是现代名著,因为 书中所揭示的生活道理通于古今,书中所描绘的社会人生通于古今,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做一个有品位的文化人

做一个有品位的文化人 ---------文化馆个人总结 2010年在文化局和本主要的直接带领下,和同志一道,学习 知识、内部管理制度、深化群文理论,地了副馆长的工作职责,了全年工作任务。 一、抓勤廉、努力树形象。 在工作中能要求,处处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带头本馆的规章 制度以的言行带动和同志。在购置电梯、电脑等设备中,规定, 招标。在办公区改造过程中,完全公开、公平、公正,不搞暗箱操作。最后16 万的工程预算本着能做的做,能省钱的尽量省钱的原则坐下来一条一条核算,和施工方争的。 在班子内部,严守组织纪律,不该说的坚决不说、班子决策的性和权威性,从 不信谣、传谣,更不造谣;摆正位置,从不越位、越权,好和的 关系,虚心向学习,取长补短。 在工作中,能好事业和家庭的关系。我爱人常年出差在外,每天都要接送女儿,日常起居都要由我一人承担如此,遇到要求紧迫的工作,白天忙不完,就带到家,等到晚上孩子睡觉以后再坐下来忙的事情。休息天也经常抽出, 到转一转、看一看,平时没的事务,从家庭的原耽误工作。 二、抓学习、努力促。 除了日常读书看报、按要求个人学习计划之外,主要了“两个偏重”:

偏重于知识的学习。今年,是在分管“调编”工作后,能尽的从 较为繁忙的行政性事务中解脱,抓住一切时机,工作、和干部交流沟 通,尽一切工作现状、工作规律进而引发理性思考,工作。比如,今年6月参加了为期两天的省舞蹈家协会主办的“舞蹈师资培训班”,明白了以“渔篮花鼓”为代表的江苏民间舞“三道弯”的特点、舞蹈创作的过程和规律等;在局文艺处带领下,赴扬中、丹阳调查农村文化,了手资料,对我市文化工作最直接的接触;10月,会同同志一道分别就大市口街道、路街道迎江社社区文化建设调研。在参加学术活动中,我虚心向兄弟馆的专家请教,广交 朋友,,为今后从事工作打下基矗 个偏重是偏重于学用。从工作中提炼深化发展群文理论,从理论的角度 运用理性思维思考问题,工作。比如,参加“广场文化与城市文明”长 三角地区群文理论研讨会,我花费了的和精力,查阅了的资料, 的“欢乐家园”,的思考和酝酿,撰写了《广场文化是城市文明的灵魂》一文,在 撰文的了新颖的观点。最近,我正在撰写一篇“文化组织结构分析 及对策”的论文,这是从管理学角度来“如何优化文化组织结构”的问题。 二、抓务实、努力求实效。 今年,我了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是在竞岗期间,在分工 以后,都本着为、为事业、为职工的精神,和同志一道高标准、高要求如一的干好本职工作,当好“一把手”的参谋助手。 在行政管理,主要是日常事务的、管理和监督工作。上半年,分工前,抓了经营上的几个遗留问题:大西路舞厅原承包人拖欠承包款法律诉讼,并新一轮招标的前期;对一楼酒店使用的我馆餐具价值评估,为

四年级传统文化

四年级传统文化 唐诗 1、南园十三首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李贺及其《南园十三首》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学生谈谈交流背过的写景的古诗。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2、无题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李商隐及其《无题》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无题》可是千古吟诵的佳作,把它做成读书卡片。 2、寻找《无题》的曲子,学唱。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3、问刘十九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白居易及其《问刘十九》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过这首诗。 2、你还读过白居易的哪些诗? 3、再读古诗《过故人庄》。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4、塞上听吹笛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高适及其《塞上听吹笛》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了解边塞诗人高适。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品味书香、诵读经典.征文

读《城南旧事》有感 小巷在古城中恬静地睡着,童年在记忆中朦胧地吟着。灰蓝的天空,轻缓的脚印,悦耳的铃声。那缕最和煦的冬阳,安逸的踱入了最冰冷的角落…… ——题记还记得那《冬阳·童年·骆驼队》吗?虽然我已记不起这是几年级学过的课文,但是,我清楚地知道这是《城南旧事》的出版后记,就是这么一篇简短的后记,引起了我对《城南旧事》一书的浓浓兴趣。这不,我又陶醉在英子的童年生活中了。。。 淡淡的文字,静静地流露,不刻意雕饰,缓缓地流淌成一首未写完的诗。我看到了二十年代的老北京,看到了老北京的的那个小胡同,看到了小胡同里英子那双充满童真的大眼睛,那双眼睛足以装下这个世界所有的好奇与疑问。 翻开封面,这个小姑娘一切童稚的思绪都统统展现在你眼前——惠安馆善良可怜的疯子找到失散多年的女儿原来就是英子卖唱的伙伴妞儿,两人双双消失在暴风雨英子发烧的夜晚,是酸涩团聚的泪水冲洗着这段温暖的记忆。草丛里被人憎恨的小偷,在她眼里也是为让弟弟读书而迫不得已的善良的人,许下一起看海去的美好诺言,是令人向往的约定吹拂着这段遐想的记忆。从大宅院中逃出来的姨太太,依然是美丽的象征,英子撮合了她和读书的“四眼狗”,心里却留下了说不出的遗憾,是保护家庭的决心围绕着这段芳香的记忆。慈怜善良的奶妈失去孩子的心痛,使英子告别了第二个母亲——宋妈,宋妈与黄板牙离开的背影,成为了怀着亲情的爱的回忆。最终,英子在爸爸的花儿落了的时候告别了一段天真童趣的岁月,童年,在“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的歌声中远去。 合上尾页,我的心却没有从书中挣脱出来。主人公英子在城南的旧事,好似一场梦,夹杂了许多泪与欢笑,但是仔细想想,我的童年也丝毫不比她逊色呀!翻开抽屉里的成长照片,这里面记载着我很多童年的美好回忆。从呱呱落地到牙牙学语再到蹒跚学步的画面依次浮现在脑海,第一次上幼儿园,第一次受表扬,第一次考满分,第一次参加同学的生日,第一次真正学会独立,第一次。。。的光阴在我的脑海里打转。细细回忆,小时候的光阴总是那么慢,每一次畅游的时光总是那么快乐、那么多第一次,那么多记忆,难道被抹去了吗?那颗童心,那颗永远快乐的童心,难道被夺走了吗?不,就算童年去不复返,但是记忆是不会随风飘散的,童心还是会占据我们的心灵。童年,我们都拥有过,但是未来也正等着我们去创造,童年的美我们可以去回味,但是却不能一直沉浸在过去,我们要展望未来,去把握未来,用自己手中的“笔”,去书写下一页魅力四射的篇章。我想小英子也是这样想的。 人们常说:一滴清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夺目光辉;一本好书,可以净化一个人的美好心灵。《城南旧事》就像夏浪里的一缕清风,让我知道童年已经过去,花儿谢了还会开,太阳下山明天还会爬上来,我的童年却一去无影踪,但是我知道,童年之后,还有更加美好的明天在等待着我,现在,让我做好准备,整装待发,向新的日子奋斗拼搏! 童年,就像在冬阳下看着骆驼队一步一步的走过来,从很远很远的地方,从一条细线变成一支队伍。脚下的沙尘,被骆驼的蹄子激起,笼罩在冬天的天空,冬阳,也变得朦胧了。然后骆驼踏着尘土又一步一步的走开了,脖子上的铃铛有节奏的发出清脆的声响,越来越小,队伍又变成了条细线,在很远很远的地方隐没了。 ——后记 方欣

品味国学经典 弘扬中华文化

品味国学经典弘扬中华文化 XX县XX镇XX中学校 XX年级XX班 XX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是华夏沃土灿若晨星的瑰宝。亘古历今,经典名句滋润了一代又一代华人的心灵,炎黄子孙在“经典”的摇篮里孕育,华夏儿女在“名句”的吟诵中成长。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像一根坚韧的纽带,将形形色色的中华文明之珠串连在一起,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 带着内心的那份渴望与好奇,我来到了国学这片荡涤思想的辽阔天地,这里孕育了司马迁狱中出奇书的“自强不息”,这里深藏着顾炎武“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义,还有亚圣公“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这里到浸润着孔孟的“仁爱”,老庄的“无为”,泽泽生辉,星光熠熠! 于是,我驻足,倾听,感悟,陶醉……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我驻足只因那水的一方有我心爱的姑娘,秋景凄凉,内心怅惘,那是怎样的一种期许,又是怎样的一种等待,那穿越沧桑的思念与追寻又让多少人久久不能释怀。在这里,我懂得了爱。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我倾听着,我诵读着,这些闪烁着智慧之光的箴言,如伯牙抚琴,高山流水,绵远流长,融入我心,值得我一辈子珍存。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伴随着经典中的金字玉言,我感悟着国学里宝贵的人生哲学,它们让我懂得了对“授我以渔”之人以感恩;对穷困潦倒之人以帮助;对不慎犯错之人以宽容……告诫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在一切生活言行中都要谦虚谨慎,友善真诚。 “民族的即是世界的”,国学经典自有一方天地,让思想自由驰骋;国学思想使人美丽,成就清新的高尚人生。国学文化经久不衰,令我陶醉其中,这种感觉犹如在世外桃源、无人顿扰之处,静心于纯正的至美,在书香弥漫开来的气息中,如醉如痴,在笃学慎思明辨中不知今夕是何年。 著名学者梁漱溟先生通过品读经典著作,总结出了一句特别耐人寻味的话,他说人这一辈子要处理好三方面的关系,才能无怨无悔,即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沟通,人与心灵的汇合。这正是简单而朴素的生存之道。我想,生活就是那种可以用来质疑和思索,最终又不得不接受和肯定的东西。再严肃的时代,也别少了自由的趣味。而自

法国风情文化

法国文化解析 摘要:法国是世界上最具吸引力的国家之一,一直以来世界各国的学者文人和艺术家们络绎不绝地前往学习、采风或者旅居,一般爱好旅游的人们也蜂拥前去观光度假。据统计,法国是世界各国中每年吸纳外国游客最多的国家。那么法国吸引人们的究竟是什么?如果简略地回答,那就是一个词:文化。例如,法国的宗教气氛,法国的绘画、雕塑、音乐和建筑,法国的哲学、文学和美学,法国的葡萄酒、香水和时装,法国的“自由、平等、博爱”以及敢于创新的精神,无一不是她丰富而充满魅力的文化之组成部分。 关键词:文化、美食、红酒、香水、时装 法国之所以成为世界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根本的原因是她具有浓厚的文化氛围和滋养人的文化环境。当你置身法国,尤其是置身首都巴黎的时候,你会感受到一种浓浓的、让你怡然自得的文化气息,这种气息让你不想离开,让你恋恋不合,让你离开了总是想着回来。构成法国文化的究竟有些什么?许多人想探寻这个问题的答案。例如著名作家冯骥才曾经探寻法国文化之谜,他最后得到的答案是“精神至上”四个字。然而博大深厚的法国文化岂是这四个字能够完全囊括的。 【1】 一法国文化 浪漫的法国给人印象最深刻,而现在法国人通过一系列科技、文化教育方面的活动和展览,呈现法国在多个领域的创造力。旨在改变法国在人们心目中的陈旧印象:法国不仅仅是一个拥有灿烂艺术和旅游资源的文明古国,而且也是一个拥有强大的科技创新实力的现代化国家。因此,此次文化年还包括大量艺术领域以外的展览、科学研讨会及其它教育和技术领域的活动。许多项目都以城市发展为中心,并且非常注重实用美术、设计、工业产品的展示。文化年期间将举办多个艺术展览,融合现代的表现形式,内容从设计、造型艺术、电影、文学到舞台艺术,包罗万象。 当你置身法国尤其是巴黎时,你会感受到一种浓浓的、怡然自得的文化气息。法国的宗教气氛,法国的绘画、雕塑、音乐和建筑,法国的哲学、文学和美学,法国的葡萄酒、香水和时装,法国的“自由、平等、博爱”以及敢于创新的精神,无一不是它丰富而充满魅力的文化之组成部分。 法国以浪漫风情著称于世。这种情调弥漫在大街小巷的咖啡馆、餐馆里以及各式各样的品牌店里。而最完美诠释法国风情的地方,莫过于香榭丽舍大街。在这条仅1.8公里长的大道上,人们能随时感受到它的历史文化积淀:协和广场上的方尖碑、星形广场上的凯旋门,有多少关于征服与被征服、光荣与屈辱的故事! 法国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菜肴,到了西南部,没有不吃肥鹅肝的;到了布列塔尼,没有不吃生牡蛎的;到了马赛,谁又不吃那大名鼎鼎的马赛鱼汤?法国的餐馆小巧玲珑、漂亮雅致,店主尽量把餐馆办成充满温情的艺术场所。他们十分看重历史承传,注意保护历史印记 。

品味文化盛宴(四)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98956548.html, 品味文化盛宴(四) 作者:袁曹阳 来源:《作文周刊(中考版)》2009年第29期 佳作展示一 八千里路云和月 吕乐 又一阵秋雨,潇潇地下着,润绿了竹;又一阵凄风,飕飕地舞着,染黄了菊。一位英武的将军,头戴金盔,身披战袍,手握长枪,独倚阑干,但见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骤雨初歇,北方的天空微露镶金的晨曦,岳飞出帐瞭望,将士们操练的号角声震天动地,猎猎的“岳家军”大旗在空中招展。号角声中,岳飞跨骏马、提银枪,似一尊雕塑屹立在晨风中。 想当年,汤阴县的勇少年,擅长各种兵器,枪术未逢敌手;从军前,母亲殷切教诲,含泪刺下“精忠报国”四个字于背上;茅屋军帐,与士卒同甘共苦;敌军阵前,身先士卒,屡建殊勋。靖康之耻犹难忘,收襄阳,克商州,战郾城,胜颖昌,围开封,欲捣黄龙,奈何十二道金牌声声催,人生至此志难展。 犹记得,“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所到之处,民众无不欣然而庆;怎能忘,“北虏未灭,臣何以家为?”诤诤忠言,浩然正气,感天动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兀术金兵百万,九番南下十难如愿,败走黄天荡,退居黑龙潭,闻岳家军而望风北逃。岳武穆跃马显英豪,一枪打退来敌,“帅”旗九霄飘,浩然正气,天地一肩挑! 风再起,又是凉夜如水,寒风拂过,黄菊犹傲枝头;薄云遮月,冷光犹照朱栏。一杯烈酒,酝酿着千古豪情;一曲琴音,氤氲着万千愁绪。胡尘里,遗民泪尽,北望王师又一年!何日请缨提劲旅,一鞭直渡黄河岸,老骥伏枥,志在千秋。 沉寂了八百年的思索,长空里似乎还回响着金戈铁马的厮杀声,旷野里仿佛还回荡着烽火烈焰的噼啪声。那是高奏在龙头边一支豪壮激越的进军曲,那是高悬在边塞上空一轮皎洁醉人的满月。试问忠魂息何处?须将帘月换风雷。君不见西子湖畔梅花盛,神州争唱《满江红》!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忠昭日月,碧血丹心。翠柏葱葱,杨柳青青,清明时节颂忠魂,梅开时分唱永恒!

品味传统民俗 传承中华文化 (1)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 永年县第二实验小学五年级四班杨日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滋养着我们民族的灵魂,成为支撑民族团结奋斗发展繁荣的精神力量。说起中国传统文化,那可真是数不胜数。如:文房四宝、四大发明、唐诗宋词……在历史的长河中,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传承了许许多多的传统民俗。而到现在,那些曾让人期盼的传统节日却变得如同白开水,平淡无味,人们不再翘首以待。 听爸爸说,他小时候特别盼望过年。每到大年三十家里特别忙,贴门神、贴对联、包饺子、放鞭炮。大年初一,长辈们一般凌晨4:00起床开始给年长的老人拜年,祈求老人身体健康、长命百岁。黎明的时候,小孩子们早早起床,穿着崭新的花棉袄,在街上你追我赶,玩得不亦乐乎。大人们闲下来有的打羽毛球、有的扭秧歌,还有一些小商贩在街头叫卖冰糖葫芦。老人们则聚在一起,围着炉火说说笑笑、谈谈家长里短。端午时,奶奶总会在大门口放艾叶,给我们系五线绳,煮鸡蛋、包粽子。七夕节时,我和妈妈、弟弟坐在葡萄架下,偷听天上织女和牛郎的悄悄话。到了中秋节,我们一家人坐在院子里,看着圆圆的月亮,妈妈给我讲嫦娥的神话传说,我再咬一口香甜的月饼,真是其乐融融。

而如今,西方的感恩节、圣诞节逐渐地融入了我们的生活。西方节日盛行而传统节日却逐渐被人们淡忘。现在,每当过年时人们总是去饭店大吃一顿,吃饱喝足后,守在电视机旁看春晚。有许多人在叹气:“唉,怎么一点儿年味都没有呢?”七夕节,谁还有兴致去偷听牛郎和织女的悄悄话?中秋节,皓月当空,又有谁还会惬意地坐在院子里,抬头赏月呢?传统佳节在现代社会里日益冷清,怎能不令人担忧?怎能不让人深思?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老祖先留给我们的无形财富,传统佳节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子,这些是我们民族的优秀劳动成果和智慧的结晶。作为一名小学生,我倡议大家为弘扬中华文化贡献一份微薄之力。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我们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也要大力弘扬华夏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优秀的传统文化不属于这个民族,它更属于这个世界。让世界爱上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感悟中华文化.doc

感悟中华文化- 我的古诗教学《寻隐者不遇》(人教版九义教材《语文》第八册修订版)制定的教学目标,作了大胆设想: 教学的起点延后。一般的古诗教学,无论用什么方法,是以理解这首古诗为终点;我的教学设计,以已经理解这首古诗为教学的起点。 教学的终极目标,着眼于引导学生感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发展学生的语文素质。 这一教学目标制定的理论根据是: 第一,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语文课程标准》) 第二,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语文课程标准》)

第三,母语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载体。在每一个人降生以前,语言就已经客观存在了。母语的习得是借助无意识、无计划的教育来构筑其基础,通过语文学科有意识、有计划地进行母语教育。母语教育资源无处不在。(《中外母语教材比较研究丛书》序顾明远)(《中外母语课程标准译编》序钟启泉) 第四,实事求是这一哲学基本定律,要求从实际出发。母语教学的起点不是零。再加上《寻隐者不遇》内容较浅(现已放进低段教材),作者是被苏轼评价为瘦的诗人贾岛,其诗意狭窄而不宽广。因此,没有必要花太多精力去弄懂,而要让教学跳出一般格局。 据上,我将《寻隐者不遇》的教学目标放在以下方面: 第一,了解此诗大意,感受诗的意境,赏玩诗歌语言(所谓本诗教学的窄目标); 第二,拓展欣赏其他佳作,体味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所谓深层教学的宽目标);

第三,课内外结合,学习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方法(能力目标)。 根据教学目标,我设计了相应的教学步骤,主要有四个大环节: 第一个环节,初读古诗,交流资料。学生相互交流课前收集的信息资料;初步浸润祖国文化博大精深的观念,通过教师导语,点出土陶艺术、国画、民乐、书法、古诗等等构成中华文化宝库。 第二个环节,鉴赏古诗,体会意境。不以弄懂古诗意思为终极目标,而以体会中国古代诗歌的精美为目的。 第三个环节,品味赏玩,延伸拓展。这一步强调拓展,不但在古诗上由此及彼,而且由诗而画而音乐而书法。但是一定以课文《寻隐者不遇》为依托、为载体,不玩空手道,不架空。 第四个环节,挑动情感,激发热情。一是学生谈学习体会。学生体会集中于学习方法和情感体验两个方面。二是教师结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