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链技术白皮书草案

金融链技术白皮书草案
金融链技术白皮书草案

Finchain(金融链)——技术简书(草案)

摘要

比特币作为第一个区块链的应用已经运行了8年,也创造了巨大的市值,但真正基于btc的商业落地应用少之又少;区块链要真正的商用,还需要解决以下问题,1.用户管理私钥的烦恼,2.交易确认和费用,3.用户隐私问题。金链将提出一些全新的理念来试图解决这些问题;下面将从技术的角度说明金链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第一部分:主要解决的问题

1.用户管理私钥的烦恼

在区块链的世界里,极客拥有私钥就意味着控制自己的一切;但极客毕竟是少数,要想让区块链普惠大众,那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是:大量的普通用户是不会管理私钥的;丢失私钥就意味者丢失全部资产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是不可接受的。

1.1主控交易和自控交易

主控和传统账户一样,普通用户使用账户和密码登录,将自己的权益委托給商用实体,商用实体有权力更新区块链上用户地址的份额;用户也可以随时将权益转到自己控制的私钥的地址上来。为了保持去中心化属性,将引入多层签名机制。下面将简单介绍多层签名机制。

1.2多层签名机制

用户使用用户名和密码生成种子seed=Sha256(username||password),使用PBKDF2算法生成对称加密私钥AES P= PBKDF2(seed)k1。

服务器生成为每个用户生成一个随机数R,并且保存密文S=En(R)AES P,用户获得R=De(S) AES P,用户私钥p= PBKDF2(PBKDF2(seed)k2||R)k3。

用户发送v 数量Token 到to地址,那么先计算出H=sha256(v||to), 计算用户签名Sig u=Sign(H)p 并且构造数据D=[to||value|| Sigu],将D发送到服务器。

服务器构造Tx:{ ….., Data:D },使用主控私钥签名后广播到链上。

其中:

k1:2n1+x1;

k2:2n2+x2;

k3:2n3+x3;

PBKDF2:[1];

En(R)AES P:用私钥AES P对称加密原文R;

De(S)AES P:用私钥AES P解密密文S;

2.交易确认和费用以及隐私问题。

2.1状态通道与闪电网络

经常发生交易的双方各自将一定量代币锁定到双方约定的合约里,而他们之间经常发生的交易都是链下签名确认,只有需要清算或者有争议的时候才把链

下签名广播的链上合约中关闭和清算;而由多个通道组成的网络就是闪电网络,一笔交易可以由多个通道串连完成。闪电网络让区块链交易变的低成本和高容量,但状态通道更适合于两个经常发生交易的机构间建立,而大量的商用应用,都是商户对大量普通用户,使用闪电网络就变的不那么有效;下面将介绍一种非常适合商业实体和用户之间的发生大量交易的网络协议。

2.2 状态证明

在状态通道中,商用实体必须和他的所有用户一一建立通道,商用实体需要锁定远远大于他所需支付的代币,否则频繁的清算和更新通道的开销往往会大于直接的链上交易;而在状态证明中商业实体和他的所有用户建立一个证明合约;这样只需要锁定所需支付的代币。商业实体向用户发送代币的时候,和状态通道一样只需链下签名交易即可。

2.2.1延时证明

由于每个交易并没有放在链上,每个用户之间形成了信息孤岛,为了打破这个孤岛,商用实体需要提供状态证明。将所有交易最终状态的Merkle Root定时的更新到合约中。用户核对证明根hash和证明路径打破信息孤岛,证明自己的权益。

2.2.2交易优先级

和状态通道一样,接受方只接受发送方权益递减的交易签名,任何发送方权益更少的交易又更高的优先级,哪怕低的交易nonce。

2.2.3 树平衡和Hash压缩

一个大商用实体,会拥有千万甚至上亿用户,这样完全平衡的二叉树深度只会有20多级,考虑传输数据压力,使用H160 代替SHA256来压缩Hash长

度。下图为商业实体和用户间每笔链下交易的证明数据大小;可以看出在10亿

级别的用户的时候,链下证明数据的额外在600B 左右;基本不增加链下网络压力。

第二部分:我们附带解决的问题

1.改进DPOS 共识

Bitshares 是第一个引入DPOS 共识的公链,后来的 steem 也采用来相同的共识算法,两个公链项目检验DPOS 的高效,稳定和低延时。但在DPOS 中出块代表不需要持有任何币,这无异增加了代表作恶的风险,再改进的DPOS 共识每个代表的激活票数的最大值是他当前持有币数的x 倍,

x =∑vi n i=1∑?i n i=1

其中:

n:为预期活跃代表总数;

vi:获得投票前i个代表的票数;

hi:获得投票前i个代表持有的币总量;

2.改进的石墨烯引擎

石墨烯引擎采用boost_mulit_index将索引后的数据全部载入内存,这样保证了高效的撮合,但内存开销太大,现在完整的历史索引的节点需要几十G 内存,普通的用户很难运行全节点验证节点,金链项目将重构石墨烯索引引擎,将时效性低的索引放入硬盘;大大减少内存开销。

3.签名抽象

基本上所有的虚拟货币都是使用256位ECDSA签名来保障安全,但如果两次ECDSA签名使用相同的随机数,私钥就会被泄漏;虽然客户端程序会避免这种情况出现,但无疑说明没有任何一种签名算法是绝对安全的;所以抽象的签名层无疑让金融链的安全性可以随时升级,将来量子计算机出现后也可以随时升级为抗量子的算法。

1、将支持的签名和加密算法。

secp256k1 曲线是ECDSA中经典和安全的曲线,也是绝大多数加密货币选用的曲线,所以金融链的加密和签名默认选择secp256k1 曲线。

sm2是国家签名法指定的加密方式,所以金融链也支持sm2签名,曲线选用Fp256,而sm2使用的哈希算法将使用国密sm3。

2、金融链上的签名格式如下:

signature:{

uint8 signType;

uint8 v;

uint256 r;

uint256 s;

}

通过signType的不同值来标示签名算法类型。signType空间将可以支持最多256种算法。

[引用]

[1]: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bb9626700.html,/html/rfc2898#section-5.2

区块链+金融行业分析报告

年10月29日

一、市场背景分析 近两月,比特币迎来大涨,涨幅达110%。此外,比特币期货于2017年12月18日在全球最大商品期货交易所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上线交易,而此前比特币期货已于美国中部时间12月10日在芝加哥期权交易所开始交易,这意味着比特币正式得到认可。不过,ICO仍然受到美国SEC监管,几乎所有ICO都声明禁止美国公民参与。目前虽然ICO还未被SEC定性为证券类产品,但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相对于比特币在海外形势的一片大好,国内相关政策却在收紧。2017年9月4日,央行联合中央网信办、工信部、银监会等7部委共同对对国内通过发行代币形式包括首次代币发行(ICO)进行融资的活动作出规定,要求各类代币发行融资活动应立即停止,已完成代币发行融资的组织和个人应当做出清退等安排,不得买卖或作为中央对手方买卖代币或“虚拟货币”,不得为代币或“虚拟货币”提供定价、信息中介等服务。虽然代币在国内遭遇封杀,但政策方面对区块链技术仍持支持态度。 二、区块链在行业应用分析 2017年可以看做区块链应用开始逐步落地的元年,这一年里不

仅包括Microsoft、Oracle、BAT等科技巨头,各初创公司纷纷开始推出自己的区块链相关产品,主要集中在金融领域: 1)、IBM于2015年开始筹备Open Blockchain项目并于2016年完成整体框架,2017年7月中标七大欧洲银行核减的区块链贸易融资系统,2017年10月IBM发布了全球跨境支付区块链网络。 2)Microsoft宣布联合Intel在Azure中部署开源区块链计划。 3)Oracle在旧金山的OpenWorld2017年会议上发布了基于全面的分布式分账类平台的企业级区块链云平台,支持使用智能合约。 4)京东金融发行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汽车融资租赁项目,能够实现放款、还款现金流实施登记于区块链,提高投资机构对资产的把控能力。此外,京东金融还与银联合作,构建联盟链,未来将共同开发在供应链金融、保理、电子票据等领域的应用。 未来区块链技术有望在供应链金融、物联网、游戏、跨境支付等领域率先落地。 1、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金融融资类别可分为应收账款类、预付类及存款类,其中应收账款类融资规模最大,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规模以上企业的应收账款总额已超过13万亿元。

供应链金融的三种模式分析

供应链金融改变了过去银行对单一企业主体的授信模式,围绕某“1”家核心企业,从原材料采购,到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这一供应链链条,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全方位地为链条上的“N”个企业提供融资服务,通过相关企业的职能分工与合作,实现整个供应链的不断增值。因此,它也被称为“1+N”模式。如下图所示: 供应链金融的三种模式分析 供应链金融,使银行从新的视角评估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从专 注于对企业本身的风险评估,转变为对整个供应链及其交易的评 估,这样既真正评估了业务的真实风险,同时也使更多的中小企业能够进入银行的服务范围。 供应商核心企业分销商 供应链融资模式中银行与供应链成员的关系 更多销售 能力较长时间账期供应该商核心企业分销商 传统融资模式中银行与供应链成员的关系 销售销售 供应链金融使银行从新的视角评估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从专注于对中小企业本身信用风险的评估,转变为对整个供应链及其交易的评估,这样既真正评估了业务的真实风险,同时也使更多的中小企业能够进入银行的服务范围。一方面,将资金有效注入处于相对弱势的上下游配套中小企业,解决供应链失衡问题;另一方面,将银行信用融入上下游企业的购销行为,增强其商业信用,改善其谈判地位,使供应链成员更加平等地协商和逐步建立长期战略协同关系,提升供应链的竞争能力,促进了整个供应链的持续稳定发展。 应收类: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分析 以未到期的应收账款向金融机构办理融资的行为,称为应收账款融资,如下图所示: 研究报告

应收账款融资模式 这种模式,一般是处于供应链上游的债权企业融资。债权企业、债务企业(下游企业)和银行都参与其中,债务企业在整个运作中起着反担保的作用,一旦融资企业出现问题,债务企业将承担弥补银行损失的责任。 另外,在商业银行同意向融资企业提供信用贷款前,商业银行仍要对该企业的风险进行评估,只是更多关注的是下游企业的还款能力、交易风险以及整个供应链的运作状况,而并非只针对中小企业本身进行评估。(可参见P9《盘活结算资金、随需而取的“出口应收账款池”》) 应收账款融资,使得企业可以及时获得银行的短期信用贷款,不但有利于解决融资企业短期资金的需求,加快中小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和成长,而且有利于整个供应链的持续高效运作。 预付类:保兑仓融资模式分析 这种模式,适用于卖方回购条件下的采购。在供应商(以下称卖方)承诺回购的前提下,融资企业(以下称买方)向银行申请贷款额度,以卖方在银行指定仓库的既定仓单为质押的,并由银行控制提货权。其基本业务流程设计如下图所示: 保兑仓业务除了需要处于供应链中的上游供应商、下游制造商(融资企业)和银行参与外,还需要仓储监管方参与,主要负责对质押物品的评估和监管;保兑仓业务需要上游企业承诺回购,进而降低银行的信贷风险;融资企业通过保兑仓业务获得的是分批支付货款并分批提取货物的权利,因而不必一次性支付全额货款,有效缓解了企业短期的资金压力,实现了融资企业的杠杆采购和供应 商的批量销售。 保兑仓融资模式

供应链金融的交易模式详细分析(附交易结构图)

供应链金融的三种交易模式详细分析 一般来说,中小企业的现金流缺口经常会发生在采购、经营和销售三个阶段。在采购阶段,一方面具有较强实力供应商往往会利用自身的强势地位要挟下游购买商尽快付款,供应商的商品价格波动也会给下游企业采购带来巨大资金缺口。在日常运营阶段,中小企业因为库存、销售波动等原因积压大量存货,占用大量流动资金,给企业造成资金周转困难。在销售阶段,如果面对的是具有较强实力的购货方,货款收回期较长,也给企业带来流动资金短缺的风险。与这个过程相对应,银行融资的切入点分三个阶段。即采购阶段的预付款融资,生产阶段的存货融资生产阶段存货融资,以及销售阶段的应收账款融资。 供应链融资量身定做了几种业务模式以解决中小企业的现金流缺口问题。 一、采购阶段的供应链融资 预付账款融资模式

在采购阶段,采用基于预付账款融资的供应链融资业务模式,以使“支付现金”的时点尽量向后延迟,从而减少现金流缺口;在日常运营阶段,采用基于动产质押的供应链融资业务模式,以弥补“支付现金”至“卖出存货“期间的现金流缺口;在销售阶段,采用基于应收账款融资的供应链融资业务模式,以弥补“卖出存货”与“收到现金“期间的现金流缺口。 从产品分类而言,预付款融资可以理解为“未来存货的融资”。因为从风险控制的角度看,预付款融资的担保基础是预付款项下客户对供

应商的提货权,或提货权实现后通过发货、运输等环节形成的在途存货和库存存货。提货权融资的情况如担保提货(或保兑仓),这是指客户通过银行融资向上游支付预付款,上游收妥后即出具提货单,客户再将提货单质押给银行。之后客户以分次向银行打款方式分次提货。对一些销售状况非常好的企业,库存物资往往很少,因此融资的主要需求产生于等待上游排产及货物的在途周期。这种情况下,如果买方承运,银行一般会指定中立的物流公司控制物流环节,并形成在途库存质押;如果卖方承运,则仍是提货权质押。货物到达买方后,客户可向银行申请续做在库的存货融资。这样预付款融资成为存货融资的“过桥”环节。 传统流动资金贷款的贷款用途也可指定用于预付款,而且广义上,预付款融资包括了银行对客户采购活动的信用支行,如信用证得开立。但是在这两种情况下,银行一般会要求授信申请人提供不动产质押或担保以覆盖敞口。显然这与供应链融资中的预付款融资的概念不同。在供应链融资的预付款融资中,融资的担保支持恰是融资项下的贸易取得,因此对客户融资的资产支持要求被简约到了最大限度。处于供应链下游的中小企业从上游大企业处获得的货款付款期往往很短,有时还需要向上游企业预付账款。对于短期资金流转困难的中小企业来说,可以运用预付账款融资模式来对其某笔专门的预付账款进行融资,从而获得金融机构短期的信贷支持。

区块链金融应用10个场景

1:资产证券化 ◎当前,我国资产证券化特别是消费金融资产证券化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但同时也面临着资产现金流管理有待完善、底层资产监管透明性和效率亟待提高、资产交易结算效率低下、增信环节成本高昂等问题。 ◎区块链技术能够改善资产证券化的现金流管理,提高金融资产的出售结算效率,增强证券交易的透明度,降低增信环节的转移成本,同时有利于监管机构实现穿透式监管。 ◎国内已有企业在车贷资产证券化的区块链应用进行了具体实践,能够实现资产池统计、切割、结构化设计、存续期管理等功能系统的全流程线上化,不仅使资金方能穿透地了解底层基础资产,而且提升了整个交易流程的效率,有效降低了各方成本。 一、资产证券化行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在我国监管部门推出资产证券化(以下简称“ABS”)备案制后,国内ABS发行呈现高速增长的趋势。在监管环境不断变化、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背景下,ABS 特别是消费金融ABS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 (一)ABS行业发展的空间和潜力巨大 2017年来,受监管政策和市场环境的影响,债券市场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市场下滑明显,然而ABS发行量却实现了逆势增长。Wind数据显示,2017年,ABS共发行产品644单,同比增长31.7%;发行规模高达14346.59亿元,同比增长63.71%。 同时,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ABS行业的发展规模和体量还有较大发展空间。2017年我国ABS市场存量为1.8万亿,占信用债比例为9.82%,而在美国这一比例为31%。 (二)资管新规带来的政策红利 在近期发布的央行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中,要求资管产品投资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应当符合相关限额管理、风险准备金要求、流动性管理等监管标准,但明确提出ABS产品不受该规定约束,ABS产品将对非标准化产品产生替代。在“非标转标”大势所趋的情况下,资产证券化成为转标过程中的重要途径,这将为做

供应链金融的业务模式整理

供应链金融的业务模式整理 一、应收账款融资: 应收账款融资是指企业为获得运营资金,以买卖双方签订的真实贸易合同产生的应收账款为基础,为卖方提供以合同项下的应收账款作为还款来源的融资业务。 流程 ①供应商和采购商达成采购协议 ②采购商向供应商发出应收账款单据 ③供应商向金融机构转让应收账款票据 ④采购商对金融机构做出付款承诺 ⑤金融机构根据采购商信用状况与债权可实现性综合授信 ⑥金融机构对供应商发放贷款 ⑦采购商向金融机构还款 ⑧金融机构向供应商支付剩余款项 1、保理业务 保理业务是为以赊销方式进行贸易的企业提供的一种综合性的金融服务。保理业务通过收购企业的应收账款来为企业融资,并提供其他相关服务或产品。 分类 流程 ①买方与买方达成购买协议,形成应收账款 ②卖方向保理商转让应收账款 ③卖方向买方通知转让 ④买方与卖方、保理商确认转让行为 ⑤保理商向卖方发放贷款 ⑥买方向保理商支付货款 2、保理池融资 保理池融资是指贸易中的卖方将一笔或多笔不同买方、期限不一、金额不同的应收账款转让给保理商,使应收账款汇聚成一个“池子”,保理商根据池子里的资金数目为卖方提供一定比例的融资业务。这种业务模式对于那些交易记录良好、应收账款余额相对稳定的中小型企业十分有利,能够充分挖掘零散应收账款的融资能力,免去多重手续,提高融资效率。 流程 ①卖方与多个买方形成多笔应收账款 ②卖方转让一笔或多笔不同买方期限不一金额不同的应收账款给保理商 ③卖方与保理商通知买方转让行为 ④买方与保理商、卖方确认转让行为 ⑤保理商根据保理池资金给卖方发放贷款 ⑥买方向保理商支付应收账款

优势 业务特点: 3、反向保理 反向保理指的是核心企业利用其较高的信用等级,以较低成本获得融资,将其引入供应链中,降低供应商融资成本的模式。这种模式不仅使供应商获利,还使核心企业享受长账期,更有利于加强供应链的稳定性。 与一般保理业务的区别 流程 ①供应商与核心企业达成购买协议,形成应收账款 ②核心企业向保理商转让应收账款,承诺到期还款 ③保理商向供应商通知转让行为 ④供应商向保理商确认办理贷款 ⑤保理商审查核心企业资质,向供应商发放贷款 ⑥核心企业还款 加强风险控制的方式 4、票据池授信 所谓票据池,是指由一定规模的票据组成的票据资产池,是银行向企业提供的一种综合

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

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 作为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区块链技术是以去中心化的方式,借助数学算法生成一种有序账本,并由所有参与用户共同维护的可靠数据库技术。近年来,区块链技术受到了风投基金的竞相追捧,各国金融机构也相继助力研究开拓新技术的应用市场。今年初,由人民银行推动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票据交易平台测试成功,标志着人民银行率先启动了对区块链技术在货币发行中实际应用的探索。 一、金融领域存在若干问题亟待完善 目前,我国金融运行整体平稳、金融风险总体可控,但受经济体制改革和金融业务创新等因素的影响,金融领域仍存在若干问题有待优化与完善。在支付领域,我国的核心支付清算系统主要包括中央银行大小额支付等支付清算系统、银行业金融机构行内支付系统、金融市场及第三方服务组织支付清算系统等。在完成一笔跨行支付清算业 务的过程中,资金数据流要经历商业银行行内系统上下账、人民银行跨行清算轧差等繁琐的中间环节,其间产生的跨行费用、大额交易延时等容易造成支付清算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还可能存在系统故障风险和少数权责边界模糊的争议隐患。在征信领域,我国个人和企业的信用数据主要来源于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的金融信用数据。商业银行在办理信贷业务时,经客户授权从征信系统获取信用信息数据,权威性较高。但目前这种数据集中化管理的信用体系,并未实现与互联网金融数据平台等资源信息的共享,适用范围有限,难以有效解决信用信息不对称等难题。相对于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数据平台,征信数据来源覆盖面小、信息不全,有助于判断主体授信能力的水、电、煤气、通信等非金融信息尚未纳入征信系统范畴。在反洗钱领域,我国相关制度法规和技术手段还有待完善。如客户信息中除了身份证号码及电话号码以外,其他信息的真实性难以考证。客户通过网上银

供应链金融运作模式研究分析

供应链金融运作模式分析

————————————————————————————————作者:————————————————————————————————日期:

供应链金融运作模式分析 供应链金融的实践由来已久,但供应链金融这一概念的明确提出,则要追溯到2000年Timme(2000)等的定义,他们认为当供应链上的参与方与为其提供金融支持的处于供应链外部的金融服务提供者建立协作,且这种协作关系旨在于实现供应链的目标,同时考虑到物流、信息流及资金流及进程、全部资产和供应链上的参与主体时,就形成了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金融是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做的一种新型融资模式。它将资金流有效地整合到供应链管理中来,既为供应链各个环节的弱势企业提供新型贷款融资服务,同时又通过银行、物流企业、核心企业、中小企业的协作,构筑银行、企业和商品供应链互利共存、持续发展、良性互动的产业生态。 从供应链金融的资金来源上看,资金可以来源于供应链成员企业间由于预付、延期支付等形成的链内融资方式,也可以源于独立的第三方金融机构,即供应链外部融资,这也构成了供应链金融的两种基本形式:第一、链内融资。在供应链内部,出于成员间良好的合作关系,预付货款和延迟支付等付款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个别企业的资金短缺压力,实现资金流在供应链成员间的优化配置。这种以业务关系为纽带的资金流动,具有融资成本低、融资速度快等特点,在加强成员企业间的业务关系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当然,这种链内融资模式的资金调配能力和规模都有限,当上下游企业都同时面临资金缺口时,这种方式就很难达到效果。第二、链外融资。当链内融资不能满足需求时,就必须借助于链外的资金。按照有无实物质押,可以初步分为供应链外部基于物流金融业务的质押融资和基于核心企业资信水平的信用融资两个方面。基于物流金融业务的质押融资主要表现为外部金融机构通过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实现物权的监管,所开展的保兑仓、融通仓等业务。而链外的信用融资方式则是从供应链整体的角度,充分利用核心企业的低融资成本、高融资效率优势,为供应链中广大的中小企业创造融资便利,也为供应链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创造基础。 1. 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应收类)——销售阶段供应链金融 (1)成员关系: 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包括三个成员,分别是金融机构、上游供应商和下游核心

区块链技术在国内外金融行业的应用

区块链技术在国内外金融行 业的应用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区块链技术在国内外金融行业的应用概要:互联网的出现使得个体间的信息交换越来越紧密,然而伴随而来的是巨大的信任鸿沟。目前现有的主流数据库架构都是私密且中心化的,在此架构下交易双方的数据孤立,需要引入第三方中介保证交易的真实性,然而这也带来了交易效率的下降和操作风险的上升。作为新兴的数据共享机制,区块链技术有可能成为下一代信息交互的底层架构,通过分布式技术实现算法背书、全球互信这一巨大进步,全面提升资产交易效率和安全等级。作者 | 区块链铅笔创始人龚鸣 来源 | 智信资产管理研究院《资管高层决策参考》 一、区块链的本质:构建可信任的数据共享机制 (一)区块链是一种分布式记账理念,帮助解决信用中介问题区块链是一种技术解决方案思想的统称,并不是某种特定技术。主要是指通过基于密码学技术设计的共识机制方式,在对等网络中多个节点共同维护一个持续增长的、由时间戳和有序记录数据块所构建的链式列表账本的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在某些情况下,我们也称之为分布式账本技术(DLT,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y)。 该技术方案可以让任意多个节点接入系统,把一段时间内系统中各个节点的全部信息交流数据,通过密码学算法记录到一个数据块(block)中,并且生成该数据块的指纹用于链接(chain)下个数据块,信息校验时通过系统的所有参与节点共同认定记录是否为真。

通俗来讲,我们可以把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据库想象成一个账本:比如支付宝就是典型的账本,任何数据的改变就是记账。这个账本记录了A有多少钱,B有多少钱,A支付给B多少钱等等。区块链系统中的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参与记账,系统会在一段时间内,可能选择十秒钟,也可能十分钟,选出这段时间内记账最快最好的人,由这个人来记账,他会把这段时间数据库的变化和账本的变化记录在一个区块中。 我们可以把这个区块想象成一页纸,系统在确认记录正确后,然后把这张纸发给整个系统里面其他所有人。这样周而复始,在下一个时间段系统会寻找下一个记账又快又好的人,而系统中的其他所有人都会获得整个账本的副本。这也就意味着系统中的每一个人都有一模一样的账本,这种技术,我们就称之为区块链技术(Blockchain),也称为分布式账本技术。 区块链诞生的重要意义在于解决了信息共享的信用问题。传统的共享有两大弊端:一是能够共享出来的信息量有限(因为对自己重要的都会掖着藏着),二是共享范围很小(一般都是熟人之间)。传统的共享适合小范围的熟人之间,但这种共享不能满足大量业务开展需求。于是需要借助权威的第三方(比如交易中心),利用权威性,让各方都放心在交易中心开户、支付清算、登记结算等等数据都在中心,却也带来了交易效率的下降和操作风险的上升。

供应链金融3.0:创新业务模式及案例分析

供应链金融3.0:创新业务模式 及案例分析 供应链金融的传统模式是将高信用评级企业的信用分享给上下游中小企业。而现今,供应链金融已迈入3.0时代,新时代下的新运营模式则是在产业升级和技术驱动下的基于数据的授信模式。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以及区块链等技术的发展和深度应用都将支持到供应链金融的进一步发展,使其可以继续提升风控能力,并降低业务成本。 供应链金融领域“风口”频现 目前,中国的供应链金融产业仍处在朝阳期,行业标准尚未健全,行业内的竞争者类型多样,同时还有很多潜在竞争者在场外关注,等待入场时机。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之所以涌入供应链金融领域,除去供应链金融本身有很强的资本亲和性外,政府政策的号召和支持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

国务院“部署进一步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政策对供应链金融发展无疑又是一大利好。但是除牢牢抓住机遇之外,布局供应链金融的企业也必须以正确的方式来享受利好政策,因为国家决不允许供应链金融泡沫出现,“积极稳妥”是我国推动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基本要求。 供应链金融发展的进阶过程 供应链金融的运作模式从肇端至今共经历经了三个阶段,现已迈入3.0时代。第一阶段是传统的银行+核心企业模式;第二阶段是通过技术手段对接供应链中的各个参与者;第三阶段则是通过互联网等技术的深度介入打造一个综合的大服务平台。

参与方增加带来市场扩容 随着供应链金融模式的创新,相比于传统的“商业银行+核心企业”模式,参与方不断增加,使整个供应链金融市场随之得到扩充。首先,产业互联网化、信息化发展使数据开始成为供应链金融业务开展的核心,且数据来源更加广泛,除核心企业外,物流公司、电商平台、ERP厂商等都成为数据方;其次,融资渠道更加多元化,除商业银行之外,融资租赁公司、商业保理公司、小贷公司、担保公司以及P2P平台等都参与进来,共同拓展供应链金融的融资渠道;再次,供应链金融从围绕一个核心企业发展到一个完整的产业生态圈,市场扩容和信息化发展使企业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共同创造新的商机。

供应链金融三种业务方案流程

供应链金融三种主要业务 供应链金融是什么? 供应链金融(Supply Chain Finance),SCF是指金融机构(如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平台)对供应链内部的交易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引入核心企业、第三方企业(如物流公司)等新的风险控制变量,对供应链的不同节点提供封闭的授信及其他结算、理财等综合金融服务。供应链金融是银企共赢的生态系统,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供应链金融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全新的融资工具,可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对于银行等资金供给方而言,通过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的资信捆绑来提供授信,降低了向中小企业放款的风险,且获得较高的回报。供应链金融的实质就是依靠风险控制变量,帮助企业盘活其流动资产从而解决其融资问题。而我们知道,流动资产最重要的无外乎现金及等价物、应收账款和存货三大类。 供应链金融三种主要业务 供应链金融目前主要有应收账款融资、保兑仓融资、动产质押融资三种模式。、 1、应收账款模式:上游的中小企业将核心企业给它的赊账凭证(对中小企业来说是应收账款)转让给金融机构融资从而进行自身的运营,若到还款期限中小企业不能还款,则金融机构可凭应收账款向核心企业收款。那么对于金融机构来说,还款来源相当于从中小企业转为核心企业,即第一还款来源是核心企业,第二还款来源才是中小企业运营所获利润,这就大大降低了贷款风险。在这种模式下,因为核心企业到期必须付款,对它来说付给中小企业和付给金融机构并没有什么差别,而它帮助了中小企业完成融资问题,提高供应链资金统筹效率。 【业务流程】 图表1:应收账款融资流程图

①卖方向买方供货,同时形成应收账款; ②卖方向银行进行申请、办理相关手续,同时银行核定买方交易额度; ③卖方在相应额度内支用,同时银行发放融资款项; ④买方在应收账款到期时支付应收账款; 同时,如果企业应收账款比较分散,银行还可以进一步为企业提供应收账款池融资服务。 2、保兑仓模式:下游的中小企业向金融机构上缴一定押金并凭借核心企业的信用向金融机构贷款,所获贷款即可向核心企业进货。那么如何确保中小企业的融资用途就是为了进货呢?金融机构引入第三方监管企业(一般来说是物流企业)对核心企业的货物进行监管,根据中小企业上缴的押金数目和核心企业的信用等维度考量对中小企业发放对应数量的货物,即对中小企业只放货不给钱,当中小企业将对应货物卖出获得销售额,便可向银行申请下一阶段要卖的货物,以此循环直到第三方监管公司的货物储存量为零或者下游的中小企业不再提出进货需求。那么在这个模式中,如果中小企业跑路或丧失售卖能力,放在第三方监管企业的货物又该怎么处理呢?此时核心企业就必须承担货物回收的责任。 金融机构可以为其提供保兑仓业务,帮助企业拓展经销渠道。 【业务流程】 图表 2:三方保兑仓业务流程 卖方 买方 金融机 构 ① ② ③ ④ ②

区块链在金融业中的应用

区块链在金融业中的应用 作为金融科技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创新,区块链被视为构建未来互联网业态的核心关键技术,可实现互联网从信息互联到价值互联的升级。事实上,区块链是一个采用共识机制、去中心化、分布式的共享账本或数据库,通过密码学加密技术,保证这一账本或数据库的全网公开、透明的一致性,其分布式组网方式以及加密不可撤回及篡改的特性,保证了加密信息可以用点对点的方式,安全、保密地进行快捷传输和交易。尽管目前区块链技术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但作为去中心化记账平台的核心技术,区块链被认为在金融、征信、教学、医疗、物联网、经济贸易、智能设备等众多领域都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区块链基础架构及关键技术 区块链是基于密码学原理而不是基于信用,使得互联网上任何达成一致的交易双方直接支付,从而不需要第三方信用中介机构的参与。本质上,区块链是一个分布式账本,一种通过去中心化、去信任的方式集体维护一个可靠数据库的技术方案,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 (一)区块链的基础架构和模式。区块链系统由数据层、网络层、共识层、激励层、合约层和应用层组成,包含了从底层数据结构到共识机制到顶层应用协议的众多内容。其中,数据层封装了底层数据区块以及相关的数据加密和时间戳等技术;网络层则包括分布式组网机制、数据传播机制和数据验证机制等;共识层主要封装网络节点的各类共识算法;激励层将经济因素集成到区块链技术体系中来,主要包括经济激励的发行机制和分配机制等;合约层主要封装各类脚本、算法和智能合约,是区块链可编程特性的基础;应用层则封装了区块链的各种应用场景和案例。区块链系统每层分别完成一项核心功能,各层之间互相配合,实现一个去中心化的信任机制。可以说,区块链技术最具代表性的创新点即为基于时间戳的链式区块结构、分布式节点的共识机制、基于共识算力的经济激励和灵活可编程的智能合约。 按参与对象范围的不同,区块链可粗略区分为公有链、联盟链和私有链。划分的标准不是参与节点的多少,而是整个系统中记账节点的门槛和记账权的分散度。 (二)区块链的核心和关键技术。1.共识机制。机器共识机制即区块链节点就区块信息达成全网一致共识的机制,是区块链的核心理论和技术。FLP不可能定理已经证明,在存在故障进程的异步系统中不存在有限时间内达成“共识”理论解。这也意味着,理论上,在存在“女巫”节点的异步网络环境中,不可能在有限时间内有达成一致共识的精确算法,因而必须寻找其可行的“工程解”,而目前出现的在特定环境中的各类共识机制就是求解“工程解”具体算法。区块链常用的共识机制主要包括:PoW(Proof of Work,工作量证明)、PoS(Proof of Stake,权益证明)、DPoS(Delegate Proof of Stake,股份授权证明)等。

供应链金融模式分析报告

供应链金融模式分析报告(说明:此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使用)

从2012年以来,互联网金融、供应链金融的概念风起云涌,无论是银行、企业、还是电商都纷纷踏足这一领域,2014年成为在线供应链金融元年,供应链金融平台公司在这一年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根据前瞻网数据显示,我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目前已经超过10万亿,预计到2020年可达近20万亿,存量市场空间够大。目前,国外供应链金融模式已比较成熟,主要有核心企业主导、银行主导和物流商主导三种模式。而我国由于供应链金融刚刚兴起,大小平台公司爆发式增长,供应链金融模式还未实现标准化和规模化,伴随着国内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供应链金融嫁接互联网基因后衍生出以下几种模式: 一、以银行主导模式 传统银行的短板是缺乏真实的交易数据,但银行独有的优势是与大型企业具有紧密的合作关系,而大型企业多为供应链金融中最核心的一环,众多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都是围绕其展开的。因此,传统商业银行在转型的过程中推出了在线供应链产品,通过其优势地位,采取技术手段,围绕核心企业将物流商、供应商、经销商连接起来,对小微企业提供资金支持。银行模式中,比较典型的是平安银行推出的供应链金融平台--橙e网。 橙e网 橙e网2014年7月上线,主要推行“全产业链”的创新模式,其底层软件免费向中小企业、物流伙伴、第三方信息平台、社会公共机构开放,通过与物流、会计审计、法律、商务代理等生产性服务机

构合作,同时与商务相关的政府公共服务建立接口,来打造中小企业经营活动所需的商务服务生态圈。通过平台,中小企业可实现在线交易,如达成订单、运输仓储、收款核销、金融服务等功能。平安银行迅速积累大量的交易数据,以弥补银行的数据短板。而平安银行的真正目的是随着数据的持续积累,建立一套独有的中小微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衍生出融资需求。 橙e网目前推出多项供应链金融业务,包括与海尔集团下属日日顺B2B平台共同推出的“采购自由贷”;与大型超市服务平台合力中税推出的“商超供应贷”;与上海电子口岸的东方支付平台推出的“货代运费贷”;与行业垂直类电商惠海国际推出的“赊销池融资”;与跨境供应链服务平台一达通推出的“在线贷贷平安”等项目,确定了“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模式。 二、以核心企业主导模式 核心企业凭借多年来在产业链上下游的资源积累,对拟融资企业的业务模式、潜在风险、还款实力、品牌信誉等情况具有深刻的理解,通过参股或收购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方式布局供应链金融,具有得天独厚的产业资源优势。核心企业主导模式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海尔集团供应链网络金融平台。 海尔供应链网络金融平台 2014年9月1日,海尔集团下属供应链网络金融平台正式上线。

20180713供应链金融三大缺陷,点及破题之道

供应链金融三大缺陷,点及破题之道 长期以来,企业融资难一直是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阿喀琉斯之踵”。供应链金融被认为是企业获得融资服务的最佳途径,有人预测,到2020年,我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将达15万亿元左右。但目前来看,情况并不乐观。 传统供应链金融模式存在三大缺陷 供应链金融作为社会经济的脉络,围绕核心企业覆盖其上下游企业,能够打通贸易与融资环节,在信任与利益公平分配的基础上,获得商业银行、保理公司等资金端的支持。 根据《中小微企业融资缺口》报告显示,中国40%的中小微企业存在信贷困难,或是完全无法从正规金融体系获得外部融资,或是从正规金融体系获得的外部融资不能完全满足融资需求,有1.9万亿美元的融资缺口,接近12万亿元人民币。而造成企业信贷困难的主要原因是国内传统供应链金融模式并不健全,存在三大缺陷。 一、链上企业融资难,成本高 由于银行依赖的是核心企业的控货能力和调节销售能力,出于风控的考虑,银行仅愿意对核心企业有直接应付账款义务的上游供应商(限于一级供应商)提供保理业务,或对其下游经销商(一级经销商),提供预付款或者存货融资。 这就导致了有巨大融资需求的二级、三级等供应商/经销商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供应链金融的业务量受到限制,而企业不能得到及时融资易导致产品质量问题,会影响整个供应链体系。 二、使用场景受限,转让难度大 作为供应链金融的主要融资工具,现阶段的商业汇票、银行汇票使用场景受限,转让难度较大。商业汇票的使用受制于企业信誉,银行汇票贴现的到账时间难以把控。同时,如果要把这些汇票进行转让,难度很大。 因为在实际操作中,银行非常关注应收账款债权“转让通知”的法律效应,如果核心企业无法签回,银行不会愿意授信。据了解,银行对于签署这个债权“转

供应链金融实际操作模式(附三大案例分析)

供应链金融实际操作模式(附三大案例分析)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长期制约着企业的发展,供应链金融有望成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重要途径。在之前的研究中我们已经从理论出发对典型的供应链金融提供模式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本文将从当前的实践出发,对供应链金融的实际操作模式进行更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以供各位投资者参考。 一、供应链金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重要途径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我国的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9%以上,它们解决了全国75%的就业总量,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中小企业是一种特殊的企业群体,一方面,对经济增长有着巨大的贡献;另一方而,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小、自有资金不足、资信水平低等方而的限制,融资难成为阻碍其发展的一大障。 供应链金融是金融服务和实体经济的有机结合,作为一种近年来逐渐兴起的融资模式,由于拓展了交易边界,使其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传统金融服务的不足,为整体资信不足的为中小微企业等利基市场客户群体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有望成为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重要途径。

另一方面,供应链金融对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传统业务范围的拓宽,特别是供应链金融与互联网的结合,大大增加了业务数量,丰富了产品种类,金融机构得以从中获得中间业务收入和安全的派生利润。 这种可以实现多方共赢的融资模式正越来越多地引起了企业及金融机构的关注,数据显示,至2020年我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5万亿左右。 “供应链金融”是什么?”供应链金融”是指金融机构(如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平台)通过引入核心企业、第三方企业(如物流公司)等,实现对信息、资金、物流等资源的整合,有针对性地为供应链的某个环节或全链条提供定制化的金融服务,达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各方创造价值,并把单个企业的不可控风险转变为供应链企业整体的可控风险。 更进一步来讲,供应链本身是一个系统化、整体化的概念,随着社会化生产方式的不断深入,现代企业的竞争已经从单一客户之间的竞争转变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根据目前西方现代企业供应链管理发展路径以及中国已有的实践,可以看出建立一个有效供应链或者说供应链管理,其核心在于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具体而言,以ROE分析切入点,资产净利率ROE=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杠杆比率,若将销售净利率的提升视作整个产业链在降低成本以及产品附加值上所作出的努力,那么资产周转率的提升便是对于整个供应链再生产效率的追求。

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分析及其优化对策

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分析及其优化对策 一、供应链金融的产生及特征 在研究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时,我们往往关注最多的是研究融资难的“表面”原因,比如说,银行门槛高;企业没有可供抵押的物品;企业非系统性风险高;企业没有完整的财务报表等等,这些都是中小企业被排斥在信贷市场之外的原因。但是,我们往往忽略了实质原因,那就是企业在向银行提出融资申请后,银行总是依照一个标准、一种模式来对企业进行融资评估,看它是否具有偿还能力。有些中小企业虽然具有偿还能力,可是这种偿还能力往往是基于真实的交易背景,不是或没有由账面财务信息表达。特别是当这些企业没有有效的、可供抵押的固定价值资产时,银行因不能有效甄别企业信息而拒绝给企业融资。基于解决这种企业与银行之间的矛盾的客观要求,供应链金融应运而生。供应链金融是在物流金融基础上的创新,它在物流金融基础上将融资从商品销售阶段延伸到采购和生产阶段。因此,供应链融资模式在一定的程度上有助于缓解与核心企业打交道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现在大的核心企业都用“全球性外采”和“业务外包”的方式来降低成本,大型企业通过良好的品牌形象和财务管理效能,吸引了一批以其材料采购和产品销售为主营业务的中小企业,形成了一个相对安全、稳定的企业商务生态链。这些中小企业作为核心企业的上下游,融资需求主要来自于核心企业转移流动资金压力:核心企业利用其强势地位,要求原料供应商先货后款;对下游的经销商,又要求先款后货。竞争力越强、规模越大的核心企业,对上下游的压力越大,从而给这些中小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融资需求。此外,大型企业出于对零库存的要求,将相当部分的管理成本和资金成本转嫁到上下游企业,造成上下游企业资金紧张、周转困难,这也造成了企业的融资需求。 由此可见,要解决这些企业融资难问题不能仅仅停留在在单个主体上找原因,应从整条供应链出发来寻找中小企业融资的新途径。在2003年,深圳发展银行在业内率先提出了“1+N”的融资模式,“1+N”中的1是指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一般都是大型高端企业,构成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安全港”;N是指核心企业上下游的供应链成员企业,即利用供应链产业集群的伴生网络关系,将核心企业的信用引入对其上下游的授信服务之中,并开展面向供应链成员企业的批发性营销。2005年,深圳发展银行又提出“供应链金融”这个品牌产品,所谓“供应链金融”是指在对供应链内部的交易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自偿性贸易融资的信贷模式,并引入核心企业、物流监管公司、资金流导引工具等新的风险控制变量,对供应链的不同节点提供封闭的授信支持及其他结算、理财等综合金融服务。通俗地说,就是银行通过借助与中小企业有合作关系的供应链中核心企业的信用或者以两者之间的业务合同为担保,同时,依靠第三方物流企业等的参与来共同分担贷款风险,帮助银行控制中小企业的贷款去向,保证贷款资金的安全,有效地控制银行的贷款风险。从而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同时,通过这样的金融支持,银行加强了其与企业的合作关系,拥有了相应稳定的企业客户,经营风险随之降低,经营效益获得提高。据深圳发展银行披露,截至2007年12月末,深发展存量贸易融资客户将近3000家,客户增幅同比达52.2%;贸易融资表内外授信余额近800亿元,同比增幅38.92%,占全行公司业务授信的比例较年初提高4.66个百分点;贸易融资不良率被很好的控制在1%以下,迄今没有实际损失。截至2008年9月末,全行贸易融资客户数和表内外授信余额均较年初上升超过30%。

区块链技术在P2P行业中的应用

https://www.360docs.net/doc/bb9626700.html, 区块链技术在P2P行业中的应用 从2010年至今,区块链技术获得了超乎寻常的关注。 区块链一词首先起源于中本聪和比特币,目的在于解决网络别匿名点对点的交易时的信任问题。 更广义的范畴,区块链是分布式账本的一种,准确的说,是一个具有全网共识的基础账本的分布式账本。 2018年,区块链因为徐小平的一则信息,再次大火。 那么究竟什么是区块链呢? 广义来讲,区块链技术是利用块链式数据结构来验证与存储数据、利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来生成和更新数据、利用密码学的方式保证数据传输和访问的安全、利用由自动化脚本代码组成的智能合约来编程和操作数据的一种全新的分布式基础架构与计算方式。 和其他技术相比,区块链具有去中心化、去信任、数据加密、分布式存储、多个实体共同维护啊同一套数据、以及预设机制使实体间大成共识等鲜明特征,使得区块链天然具有重塑金融、数据安全、供应链管理等领域的基因。

https://www.360docs.net/doc/bb9626700.html, 在互联网映射的虚拟世界里,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和共识机制能大大减少信息互通的成本,更重要的是为构建集体协作提供技术支撑。 区块链在P2P金融领域的应用 具体看,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作用主要包括三方面: 第一,支付、身份认证和资产数字化。区块链有助于降低金融机构间的对账成本及争议解决成本,从而显著提高支付业务的处理速度及效率,尤其是在跨境支付领域的作用更是明显。 第二,区块链可以实现数字化身份的安全、可靠管理,在保证客户隐私的前提下提升客户识别的效率并降低成本,这点在互联网金融的数字化证签章及电子存证领域尤其应用广泛。 第三,各类资产,如股权、债券、票据、收益凭证、仓单等均可被整合进区块链中,成 为链上数字资产,使得资产所有者无需通过各种中介机构就能直接发起交易。

供应链金融的三种模式分析

供应链金融的三种模式分析供应链金融改变了过去银行对单一企业主体的授信模式,围绕 某“1”家核心企业,从原材料采购,到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这一供应链链条,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全方位地为链条上的“N”个企业提供融资服务,通过相关企业的职能分工与合作,实现整个供应链的不断增值。因此,它也被称为“1+N”模式。 供应链金融使银行从新的视角评估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从专注于对中小企业本身信用风险的评估,转变为对整个供应链及其交易的评估,这样既真正评估了业务的真实风险,同时也使更多的中小企业能够进入银行的服务范围。一方面,将资金有效注入处于相对弱势的上下游配套中小企业,解决供应链失衡问题;另一方面,将银行信用融入上下游企业的购销行为,增强其商业信用,改善其谈判地位,使供应链成员更加平等地协商和逐步建立长期战略协同关系,提升供应链的竞争能力,促进了整个供应链的持续稳定发展。应收类: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分析 以未到期的应收账款向金融机构办理融资的行为,称为应收账款融资。 这种模式,一般是处于供应链上游的债权企业融资。债权企业、债务企业(下游企业)和银行都参与其中,债务企业在整个运作中起着反担保的作用,一旦融资企业出现问题,债务企业将承担弥补银行损失的责 任。 另外,在商业银行同意向融资企业提供信用贷款前,商业银行仍要对该企业的风险进行评估,只是更多关注的是下游企业的还款能力、交易风险以及整个供应链的运作状况,而并非只针对中小企业本身进行评估。(可参见P9《盘活结算资金、随需而取的“出口应收账款池”》) 应收账款融资,使得企业可以及时获得银行的短期信用贷款,不但有利于解决融资企业短期资金的需求,加快中小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和成长,而且有利于整个供应链的持续高效运作。预付类:保兑仓融资模式分析 这种模式,适用于卖方回购条件下的采购。在供应商(以下称卖方)承诺

区块链技术在金融业应用案例分析

区块链技术在金融业应用 案例分析

目录 概述 (1) 1.1 区块链特性 (1) 1.2 商业银行区块链技术业务应用框架 (2) 供应链金融 (3) 2.1 业务背景 (3) 2.2 应用案例 (3) 2.2.1 浙商银行——应收款链平台 (3) 2.2.2 中国农业银行——E链贷 (4) 2.2.3 平安银行——供应链应收账款服务平台 (4) 2.2.4 华夏银行——星云贝链 (4) 信用证业务 (6) 3.1 业务背景 (6) 3.2 应用案例 (6) 3.2.1 巴克莱银行——信用证与提货单流转 (6) 3.2.2 中国民生银行——基于区块链的国内信用证信息传输系统(BCLC) (7) 3.2.3 汇丰银行——Voltro平台 (8) 票据业务 (9) 4.1 业务背景 (9) 4.2 应用案例 (9) 4.2.1 中国银行——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票据交易平台 (9) 4.2.2 浙商银行——移动数字汇票平台 (10) 福费廷业务 (12) 5.1 业务背景 (12) 5.2 应用案例 (12) 5.2.1 建设银行 (12) 5.2.2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U链平台 (12) 5.2.3 中国银行、中信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区块链福费廷交易平台 (13) 交易清算业务 (14) 6.1 业务背景 (19)

6.2 应用案例 (19) 6.2.1 招商银行——跨境直连清算 (19) 6.2.2 微众银行——机构间对账平台 (19) 6.2.3 Ripple——跨境结算 (20) 积分系统 (22) 7.1 业务背景 (22) 7.2 应用案例 (22) 7.2.1 中国银联——跨行银行卡积分通兑平台 (22) 7.2.2 农业银行——“嗨豆”积分体系 (23) 7.2.3 北京银行——“贵宾”积分体系 (23) 资产证券化 (25) 8.1 业务背景 (25) 8.2 应用案例 (25) 8.2.1 交通银行——聚财链 (25) 8.2.2 招商银行——资管ABS区块链系统 (26) 银政直连 (28) 9.1 业务背景 (28) 9.2 应用案例 (28) 9.2.1 工商银行——银政直连平台 (28) 养老金管理 (30) 10.1 业务背景 (30) 10.2 应用案例 (30) 10.2.1 农业银行——养老金业务管理平台 (30) 房屋租售 (31) 11.1 业务背景 (31) 11.2 应用案例 (31) 11.2.1 工商银行——房屋租售平台 (31) 11.2.2 建设银行——区块链租房平台 (32) 未来区块链技术在银行业的应用 (3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