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讲好“中国故事”?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99884444.html,

怎样讲好“中国故事”?

作者:孙玲

来源:《对外传播》2012年第09期

媒体的新闻报道,是世界打量中国的一个窗口。作为今日中国的讲述者和中国形象的塑造者,中国的媒体首先要学会讲好“中国故事”。要用一种老少咸宜、超越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的国际化方式,让世界了解和接受一个真实的中国。同时,还要积极主动地针对国外关于中国的不实报道,鲜明地表达中国立场,还原事实,有力地发出“中国声音”。

如何挖掘“中国故事”

2011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引进了《纽约客》作者何伟的《寻路中国》,不仅在西方受到

广泛关注,也赢得了大批中国读者的青睐。《寻路中国》是何伟继撰写《江城》、《甲骨文》之后的第三部中国纪实作品。他通过在中国北方的乡村地区和南方小城驾车,用自己的观察和感受记录了中国经济的发展。那些具有中国特色的标语和横幅,唤起了中国人的记忆和思考。

何伟的作品算是外国人报道中国故事的一个成功典范。没有宏大的主题,却细致入微地观察到了中国老百姓生活和精神的本色。而正是这种本色的东西,才能引起共鸣,令人信服。

外国人善于讲故事,通过故事让人读懂里面所要传达的意思,而这恰恰是中国媒体需要学习的地方。再多的理论和道理,都比不上鲜活的故事所带来的感染力。前者是一种被动的接受,后者则是一种主动的理解。

我们往往喜欢从现有的渠道去获取信息,自己真正去体验和记录的却很少,以至于我们笔下的中国故事都带有转述的意味,少了一些真实。2008年,中国作家许知远从东北的爱辉县

向云南腾冲出发,进行了一次穿越中国的旅行。他把这一路的所见所闻所想记录下来,写出了《祖国的陌生人》一书。这是中国人眼中的中国,作者发现自己原本所认识的祖国实际上却是如此陌生。我们通过互联网所了解到的中国只是一些碎片,或许并不真实,而只有这种体验式的记录,才是真实的中国故事。

挖掘中国故事,首先要打动自己,才能打动外国人。今年,因为电影《赛德克·巴莱》,人们认识了台湾导演魏德圣,也对台湾的原住民有了新的认识。1999年,魏德圣读到一本叫

做《漫画巴莱》的绘本,这本漫画讲述了雾社事件——一段台湾原住民英勇抗日、寻找灵魂自由的历史。魏德圣深受感动,发誓要把这个悲壮勇敢的故事拍成电影。

通过10多年的准备,《赛德克·巴莱》终于问世。万达院线在微博中推荐《赛德克·巴莱》时说:“我们是服务行业,您选择什么样的电影,我们从不干涉。但是面对《赛德克·巴莱》,我们必须说,您值得一看。面对如此血性的电影,我们也愿意,血性一次!”这个故事成功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