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证券化基本原理

资产证券化基本原理
资产证券化基本原理

资产证券化基本原理-浅析信用增级_

[摘要]

资产证券化的过程包含着很多环节,其中,一个尤为关键的环节就是信用增级。从某种意义上说,资产支持投资者的投资利益能否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实现主要取决于证券化产生的信用保证。所谓信用增级,经信用保证而得以提高等级的证券将不再按照原发行人的等级或原贷款抵押资产等级来进行交易,而是按照提供担保的机构的信用等级来进行交易。信用增级不仅仅降低融资成本,而且吸收更多的投资者,其意义极其重大。在本文中,主要阐述的是信用增级的各种方式及典型模式,以及各自的优缺点。

*关键词:信用增级内部信用增级外部信用增级

[正文]

信用增级分类

信用增级的方法很多,也可从多种不同角度来划分其类别。从信用增级参与者来划分,可分为发起人提供的信用增级,第三者部分信用增级及第三者完全信用增级;有客从卖方的信用增级,可划分为直接追索,资产储备,购买或保留从属权利等。

但通常最主要的分类方式为内部增级与外部增级。

1.内部信用增级

由发行人提供的内部信用增级有两种基本办法,即直接追索权和超额担保。两种形式均完成同样的目的,就是减少投资者承担的与资产组合有关的信用风险。

具体又可分为三种操作方法,即优级/次级证券结构,超额抵押和储备基金等形式来提高信用增级。发行人可以单独使用其中某一种方式,也可以同时使用这三种方式或者其中的某两种方式。

1)优先/次级证券结构:它是将证券分为A、B证券两种档次,其中的A档证券属于高级证券,对于担保资产的现金流和本金有优先支付权;B档证券只有在A档证券持有人得到完全支付之后,才可能被支付。也就是用高收益的次级证券在本金和利息支付顺序上的滞后处理,来保证低收益的优先证券的本金和利息的优先支付,从而提高优先证券的信用级别。此时,次级债券充当了优先债券的缓冲器。2)超额抵押:超额抵押是指是指发起人在发行时,用作抵押的是那些价值比其未来收入现金流大的资产,如果抵押价值下降到证券发行金额之下,信用强化者必须以新的抵押物弥补金额差距。如在信贷资产证券化中,就要求被证券化的项目贷款的实际价值高于证券的实际发行额。具体就是要求所发行的债券就总额不得超过作为基础资产的项目贷款组合的一定比例。

3)储备基金账户:是指通过实现设立用以弥补投资者损失的现金帐户以防范风险。在信贷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发行人将收到的项目贷款的本息与债券支付成本之间的差额,以及发行人在现金收付之间因时间差产生的再投资收入存入基金账户,在项目贷款出现违约时,动用基金账户以保证对证券投资者的支付,避免循环违约情况的发生。

2.外部信用增级

这是指由于该项目无直接联系的第三者通过提供保险,设立基金等形式予以支付,提升项目信用级别的一种方法,具体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1)银行担保或信用证。银行担保是依据资产组合所能够产生的现金流的情况来决定担保程度,它可以使担保贷款的本金、利息,或者是担保抵押品避免受到大的损失。如果是部分担保,那么银行可以根据风险资产的部分价值进行收费。

2)单线保险公司(金融担保公司)提供的担保。这样的公司由于无法从资产组合中分散风险,所以它只从事金融产品的保险业务,提高金融产品的信用等级。但是,它所提供的担保要求所担保的资产必须是投资级的。发起人根据单线担保的级别,使其资产获得与担保级别相同的信用等级。

3)保险公司的担保。保险公司发出免受损失保险单,通常并不保证债权人能否收回本金和利息。这一方式的优点在于用于单一风险时,

它要比单线公司提供的担保价格低廉,而且容易保证证券化结构的信用等级不变。

3.内、外部信用增级比较

信用增级或者包含一个由第三方提供的信用担保或者利用基础资产产生的部分现金流来实现自我担保。在实践中,但大多数交易利用了内部和外部信用增级相结合的方式,例如,利用超额抵押可以使现金流获得投资级的信用评级,然后再利用专业保险公司提供的保险就可获得AAA的信用评级,至于选择哪种增级工具则是取决于在融资成本的预算线下最小化增级成本的要求。

影响信用增级的主要因素

债券发行人在进行信用增级的过程中,有以下几点影响其决策的因素。

1.信用风险的分配

通常情况下,发起人要基于相对的成本,考虑各种不同形式的信用增级,实际上就是一个信用风险的分配过程。由于,理性的投资者会选择他们所看到的风险,而不愿意去承担他们所不理解的、即使是更低的风险。因此,在分配风险的决策过程中,关键在于交易各方应该

确保信用增级者、投资者和信用增级机构都能够充分地理解组合的风险,这包括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对于所收集的静态和动态信息的分析和对贷款发放、服务和托收的分析。所有的风险和相应的承担风险的成本都应该充分被披露。

2.信用增级的水平的确定

抵押支持证券的信用增级水平通常是由两个因素所决定,资产池自身的质量与相关的服务和信用支持。在资产池的信用质量比较低时,第二个因素就更为重要。相反,如果是国库券的债券组合,它除了需要一个文件柜来保存偿付记录外,不需要其他任何的服务。与此相对应的是所谓的“非主流市场”,贷款人将资金贷给了无法从传统渠道获得信用的借款人,所以这样的服务将是比较的规范。随着市场对于各种特殊资产类型的认知程度,确定信用增级水平的要求会各不相同。

3.按时间分档

除了信用风险,应收款组合还可能包含提前支付风险,或组合所具有的平均生命期、到期日、偿付计划等特征,对于投资者的吸引力不大。由于这些风险也是信用评级机构所要分析的重点,所以让这些风险最小化,也同样可以间接地增加信用评级的水平。如,某些时间分档的证券的预期特征,是取决于资产池和证券自身的未清偿本金的余额,以及所发行的其他证券的未清偿本金额的。假设一个抵押贷款组合中,包含了两种时间档次的证券(快速偿付和缓慢偿付两档)。

随着快速偿付证券未清偿余额的增加,其预期到期日、预期的平均生命期、预期的偿付期都会增加。同时,缓慢偿还证券的期限会保持不变(其最终的偿付不会受到影响),但是它预期的平均生命期将增加(由于它较早产生的现金流分配给了快速偿付证券),并且预期的本金偿付期将缩短(由于它将在较短的期限内收回本金)。

[结语]

通过资产证券化的三个基本原理中包含的信用增级原理来了解了信用增级的过程。信用增级的过程,就是运用各种有效手段和金融工具确保债务人按时支付债务本息,以提高资产证券化交易的质量和安全性,从而获得更高级的信用评级的过程。由于资产支持证券往往是信用等级很高的,但有时其信用评级结果并非如此。

为了使应收款组合能够支撑高等级的,固定收益的证券,信用增级通常是必需的。信用增级都会增加金融资产组合的市场价值,成为资产证券化的关键所在。几乎毫无例外,非政府信用的资产证券化都包括某种形式的信用增级。企业在合理分配信用风险,确定信用增级水平,并充分利用各种内、外部信用增级工具的前提下,能够以最小化的增级成本,将证券的评级水平提到最高。

[参考文献]

《金融创新与房地产》奚正刚.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花》宾融.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 《项目融资》马秀岩.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项目融资与资本市场》张弥. 党建读物出版社2000

应收账款证券化研究

应收账款证券化研究 【摘要】应收账款证券化作为现代一项具有金融创新意义的融资渠道,不仅能有效提高企业资产的流动性,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还能改善企业的财务结构,转嫁企业在应收账款回收上的风险,有效降低融资费用。本文主要介绍了应收账款证券化的模式流程,并对应收账款证券化的成本、收益及其风险进行分析,并探索我国在应收账款证券化道路存在的制度及其他方面的障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应收账款证券化建议 一、应收账款证券化的定义 应收账款证券化是将应收账款原始权益人(债权人)所拥有的缺乏流动性、但能产生预现金流的应收账款,通过一定的结构性重组,转变在资本市场可销售和流通的金融产品的过程。 二、应收账款证券化的一般模式流程 应收账款证券化的一般模式流程,主要包括三个主体:原始发起人,特设信托机构(SPV)和投资者,银行是将这三个主体连接起来的纽带,在这一过程中,首先发起人将其拥有的应收账款出售给专门从事资产证券化的SPV,这样,企业应收账款就注入了资产SPV的大资产池,经过资产重组

和信用增级后,SPV以其资产池所产生的现金流为保证,在国内外金融市场上发行有价证券,最后用资产池产生的现金流来清偿。 SPV是整个应收账款证券化的核心,其经营行为受到严格的法律限制。起始点是发起人将应收账款出售给SPV,通过“破产隔离”使得已经出售的应收账款在发起人破尝试不会被列入到破产清算的范围,即发起人对应收账款没有追索权。重要的手段为信用增级和信用评级机构的增级评级行为,通过这两种行为,能够提高所发行证券的信用级别使证券在质量、偿付的时间性与确定性等方面能够更好地满足投资者的需要,以维护投资者的利益。 三、应收账款证券化的成本、收益及风险分析 (一)应收账款证券化的成本分析 企业融资成本可以表示为一般资金使用成本与可使用的资金额的比值即资金成本,企业向投资者支付的使用资金的报酬称为资金占用成本,而可使用成本为筹集的资金金额与融资费用的差额,由于融资成本可以抵税,因此,资金成本可以用公式表示为:K=■,其中,K为资金成本,D为资金使用成本,t为所得税率,P为筹集资金金额,F为融资费用。 因此,应收账款融资的资金使用成本主要由利率决定,由于对应收账款的信用增级和评级服务,以及进行证券化的

关于企业资产证券化的监管现状和信息披露

一、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开展现状和相关监管法律法规 截止到2007年5月底,我国资产证券化产品,累计发行规模为478.01亿元,涵盖了银行、电信、交通、电力、地产等诸多行业。产品期限从0.18年到5.34年不等,其收益率也从2.29%到5%各异。从产品占比上看,以专项资产管理计划模式进行操作的企业资产证券化所占比例最大,其发行规模为263.45亿元,占到总规模的55.11%,其次是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占到27.04%,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占13.91% ,另外还有占比较小的离岸资产证券化产品、准REITs 产品和准ABS 信托产品。对于新长宁集团来说,可以采取的资产证券化形式基本上是以专项资产管理计划模式进行操作的企业资产证券化。自2007年以来,刚刚起步的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缓慢,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在美国爆发的次债危机引发了蔓延至全世界的金融危机,这其中的“罪魁祸首”之一就是以银行次级按揭贷款为基础资产发行的资产证券化产品,以莱曼兄弟为代表的投资银行和对冲基金等金融机构过去大量购买了此类产品并从中获得了高额的利润,但是美国房地产市场在2007年的下落以及利率的走高产生了大量的次级按揭贷款坏账,而这其中的损失主要由购买了资产证券化产品的金融机构承担,导致了许多大型投行的巨额亏损甚至破产。受之影响,全世界的资产证券化市场都受到了沉重打击,在2006年资产证券化的全盛时期,美国发行在外的资产支持证券总额达到8万亿美元,仅次于国债成为了最大的债券品种。但是这两年市场大幅度的萎缩。受之影响,我国的资产证券化业务也受到了很大的打击。 中国人民银行自2002年以来先后12次升息,其中自2006年升息2次,2007年升息6次,这都大幅度的增加了企业债券的融资成本。这也从负面影响了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发展。 我国证监会鼓励证券公司对五类基础资产进行证券化。第一,水电气资产,包括电厂及电网、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燃气公司等;第二,路桥收费和公共基础设施,包括高速公路、铁路机场、港口、大型公交公司等;第三,市政工程特别是正在回款期的BT项目,主要指由开发商垫资建设市政项目,建成后移交至政府,政府分期回款给开发商,开发商以对政府的应收回款做基础资产;第四,商业物业的租赁,但没有或很少有合同的酒店和高档公寓除外;第五,企业大型设备租赁、具有大额应收账款的企业、金融资产租赁等。 根据《企业资产证券化试点工作指引》征求意见稿,政府将鼓励资产证券化市场规模化发展,允许个人投资者参与。近来,监管层推行企业资产证券化试点的脚步明显加快,这意味着停滞已久的资产证券化业务即将再次开闸。该征求意见稿对资产证券化产品的管理者提出更严格的风险控制要求。与此前业内讨论的旧版征求意见稿相比,新的《企业资产证券化试点工作指引》征求意见稿,明确了计划管理人的职责,对证券公司的职责、宗旨、移交、风险方面均进行了详细的规定。根据新版征求意见稿,计划管理人必须履行七项职责:发行受益凭证,设立专项计划;为受益凭证持有人的利益,受让、管理专项计划资产;按照约定向受益凭证持有人分配收益;按照约定召集受益凭证持有人大会;履行信息披露义务;聘请专项计划的托管人、基础资产服务机构及其他为证券化业务提供服务的机构;法律、行政法规、中国证监会规定及计划说明书约定的其他职责。征求意见稿还对基础资产进行了明确的规范——企业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资产可以为债权类资产或收益权类资产;可以是单项财产权利,也可以是同一类型多项财产权利构成的资产组合;基础资产的收益可以来源于基础设施收入、交通运输收费收入、租赁收入、应收账款等。从征求意见稿对投资者的规定来看,该市场主要针对机构投资者,但也不排除个人投资者。资产证券化产品最低认购金额为100万元。而此前该市场并未对自然人开放,也没有对认购设置较高门槛。与此前的只有创新类券商才可以开展此项业务不同的是,未来大部分券商都有机会开展此项业务,而个人投资者也可以投资券商推出的资产证券化产品。《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试点工作指引(征求意见稿)》规定,受益凭证的收益率和发行价格,可以由计划管理人以市场询价等方式确定;同一计划中相同种类、期限的受益凭证,收益率和发行价格应当相同。而同一专项计划,可以根据不同风险程度及收益分配顺序,发行不同种类的受益凭证。根据征求意见稿,受益凭证可以通过担保等方式提升信用等级。提供保证的担保人为金融机构的,应当获得国内资信评级机构最近一年AA级或者相当于AA级及以上的主体信用评级。提供保证的担保人为非金融机构的,评级机构应对其进行主体评级,未获得国内资信评级机构AA级或者AA级以上评级的,不得作为担保人。证券公司办理资产证券化业务时,应当设立专项计划,并担任计划管理人。专项计划资产为信托财产,专项计划财产独立于原始权益人、计划管理人、托管人、受益凭证持有人、基础资产服务机构及其他为资产证券化业务提供服务机构的固有财产。《征求意见稿》明确规定,企业资产证券化是指证券公司面向境内投资者发行资产支持受益凭证,以管理人身份发起设立专项资产管理计划,按照约定用募集资金购买原始权益人能够产生稳定现金流的基础资产,将该资产的收益分配给受益凭证持有人的专项资产管理活动。

资产证券化介绍及案例分析

资产证券化资料汇总 一、资产证券化简介 资产证券化是以特定资产组合或特定现金流为支持,发行可交易证券的一种融资形式传统的证券发行是以企业为基础,而资产证券化则是以特定的资产池为基础发行证券。 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发行的以资产池为基础的证券就称为证券化产品。 资产证券化(asset-backed securitization)是指将缺乏流动性的资产,转换为在金融市场上可以自由买卖的证券的行为,使其具有流动性。 (一)资产证券化的概括 1、广义的资产证券化是指某一资产或资产组合采取证券资产这一价值形态的资产运营方式,它包括以下四类: 1 )资产证券化实体资产证券化:即实体资产向证券资产的转换,是以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为基础发行证券并上市的过程。 2 )信贷资产证券化:是指把欠流动性但有未来现金流的信贷资产(如银行的贷款、企业的应收帐款等)经过重组形成资产池,并以此为基础发行证券。 3 )证券资产证券化:即证券资产的再证券化过程,就是将证券或证券组合作为基础资产,再以其产生的现金流或与现金流相关的变量为基础发行证券。 4 )现金资产证券化:是指现金的持有者通过投资将现金转化成证券的过程。 2、狭义的资产证券化是指信贷资产证券化。按照被证券化资产种类的不同,信贷资产证券化可分为住房抵押贷款支持的证券化(Mortgage-Backed Securitization,MBS )和资产支持的证券化(Asset-Backed Securitization, ABS )。 概括地讲,一次完整的证券化融资的基本流程是:发起人将证券化资产出售给一家特殊目的机构(Special Purpose Vehicle, SPV) ,或者由SPV 主动购买可证券化的资产,然后SPV 将这些资产汇集成资产池(Assets Pool ),再以该资产池所产生的现金流为支撑在金融市场上发行有价证券融资,最后用资产池产生的现金流来清偿所发行的有价证券。 (二)资产证券化通俗解释: A:资产证券化在未来能够产生现金流的资产 B:上述资产的原始所有者;信用等级太低,没有更好的融资途径 C:枢纽(受托机构)SPV D:投资者 资产证券化——B把A转移给C,C以证券的方式销售给D。 B低成本地(不用付息)拿到了现金;D在购买以后可能会获得投资回报;C获得了能产生可见现金流的优质资产。 投资者D之所以可能获得收益,是因为A不是垃圾,而是被认定为在将来的日子里能够稳妥地变成钱的好东西。 SPV是个中枢,主要是负责持有A并实现A与破产等麻烦隔离开来,并为投资者的利益说话做事。 SPV进行资产组合,不同的A在信用评级或增级的基础上进行改良、组合、调整。

建筑企业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ABS)

建筑企业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研究 近年来,随着中央企业的做强做大,企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和经济效益迅速增长的同时,中央企业“两金”规模也在持续增长,其中:中央建筑企业的“两金”占全部中央企业“两金”总量的四分之一,由于不能及时收回项目应收账款,导致企业大量资金被占用,降低了资产回报率,资金成本逐步增加,严重影响企业经济运行发展质量。如何更好地提升中央建筑企业财务风险防范能力,盘活低效无效资产,不断优化资产结构,切实推动企业提升资产运营质量和效率,促进中央企业提质增效升级,中央建筑企业的“两金”压控,特别是应收账款的压控,已成为中央建筑企业在国有企业改革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1 资产证券化概述 资产证券化是指将缺乏即期流动性的资产,但该资产具有可预期的收入、有稳定的未来现金流,通过借助内外部结构化设计进行信用增级,并以此为偿付基础在资本市场上发行可以流通的资产支持证券,以获取资金的一种融资方式。 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指以应收账款为基础资产,以其未来现金流为偿付基础,设定资产支持专项计划(SPV),资产管理公司通过归集企业的应收账款,并打包形成资产包,整体转移给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实现应收账款与原始债权人法人层面的风险隔离,通过结构分层设计及外部信用增级,提高债券评级,实现应收账款的卖断出表。 2 应收账款管理现状及实施资产证券化意义 2.1 应收账款现状分析 近年来,由于建筑市场资金短缺,建设单位对建筑企业的资金承受能力上要求更加苛刻,以及企业内部基础管理工作薄弱,致使企业计价确权和回款不及时,应收账款规模持续增加,应收账款周转率低,资产流动性差,资金利用效率偏低,项目垫资不断增加,现金流持续为负,项目创效能力不足,导致债务风险累积,危及企业经济安全和健康发展。 本文选取了2017年度A股市场年报营业收入在1000亿元以上的八家代表性建筑企业,对其相关财务指标进行了分析。

资产证券化案例分析

投资银行学结业论文题目资产证券化案例分析 二级学院经济金融学院 专业金融工程 班级113020701 学生姓名詹鑫 学号 11302070122 时间2016年7月10日

资产证券化案例分析 ——公路收费证券化 资产证券化是世界金融领域近 30 年来最重大、发展最迅速的金融创新和金融工具。资产证券化起源于美国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并很快被应用于其它资产。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银行资本充足率、风险资产的关注和约束极大的刺激了各国金融机构从事资产证券化的需求,从而推动了资产证券化在欧美各国以及亚洲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发展。相对而言,我国资产证券化的起步较晚,但在监管当局的大力推进和金融机构的积极参与下,我国资产证券化经历了从无到有、快速发展和不断突破的过程。2005 年底,国开行 41.77 亿元的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和建行 30.1 9 亿元的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在银行间市场顺利发行,这也是我国首批政策规范下的资产支持证券,标志着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15年前8个月,中国已发行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已经达到263亿美元,较去年同期208亿美元的规模大增25%。数据还显示,信贷资产支持证券(CLO)1-8月总计发行了209亿美元,较2014年同期的159亿美元提高了超过三分之一。这些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发行,不仅加快了我国银行、证券、信托等金融市场的融合,增强了银行信贷资产的流动性,而且丰富了金融市场的产品种类,促进了国内金融市场的不断创新。 一案例简介 资产证券化是将金融机构或者其他企业持有的缺乏流动性,但能够产生可预见、稳定的现金流的资产,通过一定的结构安排,对其风险与收益进行重组,以原始资产为担保,创设可以在金融市场上销售和流动的金融产品(资产担保类证券,ABSs)。比如缺乏流动性的公路收费资产。 公路收费证券化是一种典型的基础设施证券化,是以项目所属资产收费权为支撑的证券化融资方式。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收费公路建设,据中国收费公路网的不完全统计,截至2000年年底,中国大陆证券化的收费公路总里程为11559公里,独立桥隧188828米。收费公路证券化在我国大陆地区的21个省市自治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布,其中广东、江苏、安徽等省市是证券化程度最高的省份。 1996年8月,珠海市人民政府在开曼群岛注册了珠海市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成功地根据美国证券法律的144a规则发行了资产担保债券。该债券的国内策划人为中国国际金融公司,承销商为世界知名投资银行摩根斯坦利添惠公司。珠海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以当地机动的管理费及外地过境机动车所缴纳的过路费作为支持,发行了总额为2亿美元的债券,所发行的债券通过内部信用增级的方法,将其分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为年利率为9.125%的10年期优先级债券,发行量是为8500万美元;另一部分为年利率为11.5%的12年期的次级债券,发行量为

企业资产证券化的基本运作流程

企业资产证券化的基本运作流程 一个完整的资产证券化运作流程中主要由发起人、发行人、服务人、信用评级机构、 证券承销商和投资者所组成。在整个过程中,先由发起人将其所拥有的资产以出售的方式过户给发行人,发行人获得该资产的所有权后,发行以该资产的预期现金收入流为担保支持的资产支持证券,并凭借对该资产的所有权来确保未来的现金收入流首先用于对该证券持有人还本付息。 国资产证券化是近几十年来国际金融市场上兴起的一项金融创新产品,它最初诞生于 美国,是美国政府国民抵押协会首次发行以住房抵押为担保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开创了资 产证券化的先河。在2005年我国国务院正式批准了信贷资产证券化与住房按揭证券化的试点。同时央行和银监会联合颁布了《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规范了信贷资产证券 化的操作,保护了投资人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一个完整的资产证券化运作流程中主要由发起人、发行人、服务人、信用评级机构、 证券承销商和投资者所组成。在整个过程中,先由发起人将其所拥有的资产以出售的方式过户给发行人,发行人获得该资产的所有权后,发行以该资产的预期现金收入流为担保支持的资产支持证券,并凭借对该资产的所有权来确保未来的现金收入流首先用于对该证券持有人还本付息。 企业在进行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主要可以分为:出售、信用评级、资产支持证券的发行和交易、以及信贷资产的回收管理。 销售 在我国虽然在《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中有规定,采取以信托模式来实现事 实上的销售,但是我国的相应的法律尚不健全,所以再实际操作中是通过相对简单的信托式

的SPV( Special Purpose Vehicle ),以信托资产的独立性完成真实的销售目的。在这个 销售过程中,先由发起机构与受托机构签订信托协议,设定特定目的的信托转让信贷资产, 从而实现了资产所有权的转移,再利用信托协议的相关条款实现风险的隔离。 信用评级 资产证券化作为资产市场的创新工具,对于信用评级的水平要求很高。资产证券化一 方面能给投资者和当事人带来更多的融资获利的机会, 另一方面由于双方的信息不对称, 在 信用风险上存在较多的问题资产证券化是一种新型的企业融资工具, 它需要的是较高水平的 信用评级。在资产证券化的信用评级中, 主要是围绕资产证券化交易中投资者应收回的权益 进行评级,信用评级的结果往往会决定证券化资产和交易结构。 信用评级在资产证券化过程 中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对于发行证券的机构来说,一个良好的信用等级就意味着其所发行 的证券的筹资成本低;对于投资者而言,一定的信用评级等级就是对于投资决策的一个衡量。 在我国目前进行的很多试点的信贷资产均为银行比较优质的信贷资产,而且资产的规模较 大,一般情况下采取成本较低的内不信用评级的机制较多。 资产支持证券的发行和交易 发行资产支持证券时,发行人应组建承销团,承销人可在发行期内向其他投资者分销 其所承销的资产支持证券。 目前资产支持证券还只能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流通交易,以 后可能会慢慢向其他资本市场推广。 信贷资产的回收管理 贷款服务机构依照服务合同约定管理作为信托财产的信贷资产, 为信贷资产单独设账、 单独管理。贷款服务机构负责管理贷款并收取本金和利息, 并按照服务合同要求将作为信托 财产的信贷资产回收资金转入资金保管机构, 同时通知受托机构。资金保管机构负责保管信 做出规定:在向投资机构支付信托财产收益的间隔期内, 方式和受托机构指令,将信托财产收益投资于流动性好、 变现能力强的国债、政策性金融债 贷资产的资金并向投资者支付本金和利息, 《管理办法》同时对资金保管机构对资金的管理 资金保管机构只能按照合同约定的

广深高速资产证券化案例

一、离岸资产证券化项目融资案例――广深珠高速公路证券化融资 (一)广深珠高速公路证券化项目融资简介 广深珠(广州-深圳-珠海)高速公路的建设是和合控股有限公司与广东省交通厅合作的产物。为筹集广州一深圳-珠海高速公路的建设资金,项目的发展商香港和合控股有限公司通过注册于开曼群岛的三角洲公路有限公司在英属维尔京群岛设立广深高速公路控股有限公司,并以特许经营的公路收费权作支持,由其在国际资本市场发行 6 亿美元的债券,募集资金用于广州-深圳-珠海高速公路东段工程的建设。和合公司持有广深珠高速公路 50% 的股权,并最终持有广深珠高速公路东段 30 年的特许经营权直至 2027 年。在特许经营权结束时,所有资产无条件地移交给广东省政府。 从性质上看,广州-深圳-珠海高速公路的资产证券化项目融资属于离岸(跨国)资产证券化(Cross-border Securitization)融资模式。离岸资产证券化是指跨境的资产证券化运行模式,一般认为,国内融资方通过在国外的SPV在国际市场上以资产证券化的方式向国外投资者融资的方式即为离岸资产证券化。有学者指出,“基础设施收费模式”+“离岸模式”可以作为中国开展资产证券化的突破模式之一。 (二)离岸资产证券化项目融资的优势分析 1.从证券化产品角度看,离岸资产证券化项目融资具有以下优势:(1)基础设施收费的证券化符合资产证券化项目融资产品的要求,项目未来的现金流比较稳定可靠、容易计算,满足以未来可预见到的现金流为支撑发行证券的要求以及“资产重组”原理。(2)在这个交易机构中,原始权益人将项目的收益权转让给境外的 SPV ,实现了证券化的关键一步――破产隔离。(3)以债券分层的方式实现内部信用增级,通过担保的方法实现外部信用增级。信用增级技术降低了国际资本市场的筹资成本。 2.与其它类型的项目融资方式相比,离岸资产证券化融资具有较强的优势:(1)它可以有效地克服借用国外贷款和吸收国外直接投资等传统引进外资所带来的外债压力与产业安全问题。(2)由于有信用增级的措施,当在资本市场大规模筹集增加时,成本可以降低。(3)离岸资产证券化融资对已建成的和在建项目均适用,不受项目的局限,在离岸资产证券化融资的这个过程中主权国政府始终保有项目的所有权。 3.从交易机构的地域分布看,离岸资产证券化项目融资也具有其固有优势:(1)离岸资产证券化融资可以满足支撑债券发行国的法律要求,规避我国有关制度方面的不确定性,保证资产证券化项目融资的顺利完成。(2)在境外发行证券时面对的市场容量大,机构投资者相对较多。 4.从融资角度看:(1)离岸资产证券化融资与其他形式的项目融资想比具有很大的优势,它可以有效地克服借用国外贷款和吸收国外直接投资等传统引进外资所带来的外债压力与产业安全问题;(2)由于有信用增级的措施,当在资本市场大规模筹集资金时,融资成本可以降低。 5.其他。离岸资产证券化融资对已建成基础设施项目和在建项目均可适用,不受项目

证券市场基础知识学习要求

第一部分证券市场基础知识 目的与要求 本部分内容包括股票、债券、证券投资基金等资本市场基础工具的定义、性质、特征、分类;金融期权、金融期货和可转换证券等金融衍生工具的定义、特征、组成要素、分类;证券市场的产生、发展、结构、运行;证券经营机构的设立、主要业务、内部控制和风险控制指标管理;中国证券市场的法规体系、监管构架以及从业人员的道德规范和资格管理等基础知识。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要求熟练掌握证券和证券市场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主要法规和职业道德规范;掌握证券中介机构的主要业务和风险监管。 第一章证券市场概述 掌握证券与有价证券定义、分类和特征;掌握证券市场的定义、特征、结构和基本功能;了解商品证券、货币证券、资本证券的义和构成。 掌握证券市场参与者的构成,包括证券发行人、证券投资人、证券市场中介机构、自律性组织及证券监管机构;掌握证券发行主体及其发行目的;掌握机构投资者的主要类型及投资管理;掌握证券市场中介的含义和种类、证券市场自律性组织的构成;熟悉投资者的风险特征与投资适当性;熟悉证券交易所、证券业协会、证券登记结算机构、证券监管机构的主要职责;了解个人投资者的含义。 熟悉证券市场产生的背景、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了解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全球证券市场出现的新趋势;掌握新中国证券市场历史发展阶段和对外开放的内容;熟悉新《证券法》《公司法》实施后中国资本市场发生的变化;熟悉面对全球金融危机所采取的措施;熟悉《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九条”)的主要内容;了解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和中国解放前的证券市场;了解我国证券业在加入WTO后对外开放的内容。 第二章股票 掌握股票的定义、性质、特征和分类方法;熟悉普通股票与优先股票、记名股票与不记名股票、有面额股票与无面额股票的区别和特征;掌握与股票相关的部分资本管理概念。 熟悉股票票面价值、账面价值、清算价值、内在价值的不同含义与联系;掌握股票的理论价格与市场价格的联系与区别;掌握影响股票价格变动的基本因素和其他因素。 掌握普通股票股东的权利和义务;掌握公司利润分配顺序、股利分配原则和剩余资产分配顺

应收账款证券化分析与实务操作

应收账款证券化,通常是指企业或者银行作为发起人,将其所拥有的应收账款按照一定的标准出售给专门为资产证券化交易设立的特殊 目的载体(SPV),特殊目的载体将应收账款汇集成一个资产池,并以此为抵押经过信用增级和评级后,在金融市场上发行具有固定收益工具特征的资产支持证券,用资产池中的应收账款的回收额来偿还资产支持证券的本金和利息。在整个过程中,发起人筹集了资金,投资人实现了投资回报。应收账款证券化在国外的发展已相对成熟,虽然国内在2000年和2006年也分别有过应收账款证券化的尝试,在2014年末也再次进行了应收账款证券化的尝试,但都并不是信托模式的,真正实现破产隔离的应收账款证券化在我国并未实际开展。 本文梳理了应收账款的类别及不同类别应收账款证券化的方式,主要阐述了贸易应收款证券化在国外的发展情况及运作方式,论述了应收账款证券化在基础资产及交易结构方面的特点,并分析了证券的风险特征及相应的风险缓释措施。基础资产方面,应收账款一般期限较短,无利息收入,有摊薄风险,且一般无抵质押担保,应收账款的偿还来源多样化,应收账款规模大小不一,入池资产数量也比较灵活;交易结构方面,应收账款的回收一般不能与发起人完全隔离,发起人数量比较灵活,一般采用循环结构和设有准备金账户。基于证券化产品的不同风险特征,风险缓释措施包括:发起机构提供组织和服务的陈述与保证,设立准备

金账户,采用外部保证或超额抵押,严格制定入池标准等。我国应收账款规模增长较快,在客观上有进行资产证券化的需求,虽然对应收账款证券化进行了一些尝试与标准的应收账款证券化存在差异,但也为我国开展应收账款证券化提供一定的参考。如果我国进一步开展应收账款证券化,可考虑严格控制入池应收账款的质量,尝试多种增信措施,坚持风险自留,将归集账户设在购买人名下或设置混同风险准备金等措施防范风险。 一、应收账款的介绍和分类 广义上,应收账款泛指企业一切将在未来收到本金和利息的债权。狭义上,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应向购买单位收取的款项,包括应由购买单位负担的税金和各种运杂费等。 应收账款与收入有密切关系,在确认收入的同时确认应收账款。应收账款是企业在销售过程中形成的一项债权,实体企业在提供产品或劳务后形成的贸易应收款(TradeReceivables),通常有具体的发货单或者发票。 与一般的债务债权关系不同,应收账款通常有以下几个特点:通常是企业之间债务债权关系;债务人无需对其支付利息;通常没有抵押,纯粹以企业的商业信用作为担保。

资产证券化及其对国有企业的促进作用

资产证券化及其对国有企业的促进作用

资产证券化及其对国有企业的促进作用

资产证券化及其对国有企业的促进作用 资产证券化的概念和运作模式 资产证券化(Asset Securitization)是近40年来世界金融领域最重大和发展最迅速的金融创新和金融工具。广义的资产证券化包括“实体资产证券化、信贷资产证券化、证券资产的证券化和现金资产的证券化”四大类业务。从其运作的过程和目的来看,资产证券化指的是把缺乏流动性但具有未来收入现金流的资产收集起来,通过结构重组,将其转变为可以在金融市场上出售和流通的证券,据以融通资金的过程。资产证券化是储蓄者与借款者通过金融市场得以部分或全部地匹配的一个过程或工具,这里开放的市场信誉(通过金融市场)取代了由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提供的封闭市场信誉。美国证券委员会(SEC)认为:资产证券化是将企业不流通的存量资产或可预见的未来收入构造和转变为资本市场上可以销售和可以流通的金融产品的过程。该过程中发行人把存量资产转移给一个特设目的载体( Special Purpose Vehicle,简称SPV)或中介机构,特设目的载体通过对转移来的资产进行结构性设计,并经过一系列的信用增级后,以基础资产向投资者发行资产支持的证券,以发行的收入向发行人支付收购的资产,实现发行人融资的目的。

资产证券化的融资结构 资产证券化的运作方式为:发起人选择拟证券化的资产经过打包处理后出售给发行人(SPV) 信用增强机构提供附加信用,提高资产证券的评级水平资信评级机构提供证券评级服务 SPV以受让资产为基础资产,以其产生的现金流量为支持发行资产支持证券募集资金SPV用募集的资金向发起人支付受让资产的对价原始债务人定期向服务人偿还债务本息服务人将收到的现金及时转付给SPV,并存入受托人开设的专门账户 受托人管理资产证券化产生的现金流,向投资者支付证券的利息和本金。 资产证券化的法规 2005年12月,《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监督管理办

建行资产证券化_案例分析

摘要: 资产证券化是20世纪最重要的金融创新工具之一,它的诞生对商业银行完善自身资本充足率、改善资产质量、增强流动性有着重大的意义,同时也为商业银行提供了一种新的融资方式。 21世纪初,我国金融领域展开了全面的金融体制改革,这也是一次我国商业银行走向市场化、企业化经营的真正意义上的改革。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为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而且我国商业银行长期以来一直面临着大量流动性差的信贷资产问题。因此,各商业银行纷纷寻找更加有效的金融工具来完善自身的经营能力、改善资本质量。于是,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创新型的金融工具在九十年代被引入我国,并逐渐在国内一些领域得到应用。 2005年,随着国家对信贷资产证券化相关法规的颁布,这种金融工具纷纷被各家商业银行青睐,并进行尝试。2005年12月15日,中国建设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同时推出了信贷资产支持证券,这是我国首批政策法规下的资产支持证券。作为2005年最重要的金融创新之一,这两只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启动,标志着我国资产证券化已经进入了实施阶段。 关键词:资产证券化商业银行信贷资产 一.背景及研究的意义 资产证券化是1970年以来全球金融领域最重要的创新之一,由于其具有破产隔离、信用提升以及设计灵活等优点,因此相关产品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商业银行解决长期贷款风险高、流动性差等问题的主要手段。 从上个世纪60年代末开始,以利率自由化程度扩张、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度宣告结束、两次石油危机导致的石油价格飞涨、《巴赛尔资本协议》的实施等为代表的新金融秩序的浪潮给银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为了控制利率、汇率导致的价格风险以及信贷自身流动性风险、保持商业银行稳健经营,银行不得不开始寻求更为有效的金融工具。于是,新的风险管理工具在金融业务自由化和金融管制放松的环境下开始萌生。1968年美国国民抵押协会为了摆脱储蓄存款大量提取所造成的流动性困境,将经过联邦住房管理局保险的面向中低收入居民的贷款作为基础资产首次公开发行“过手债券”,这种“过手债券”成为了资产证券化产品的雏形,它的推出改变了银行传统的“资金出借者”的角色,使银行同时具有了“资产出售者”的职能。在80年代,资产证券化的产品、内涵和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最初的“过手证券”演变成为当今的“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美国每年住房抵押贷款的60%以上靠发行MBS来提供。目前,用于证券化的资产覆盖租金、版权专利费、汽车贷款应收款、信用卡贷款应收款、消费分期付款等多种领域,其规模已经成为仅次于联邦债券市场的第二大市场。世界各国也纷纷效仿美国,渐进推行各种适合本土环境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当前已经成为国际资本市场最具潮流性的金融创新产品。 我国的资产证券化进程相对于发达国家起步较晚,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初步探索。从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随着国家信贷计划体系的建立、金融体制改革的开展,我国各家国有银行正式从由过去的专业银行模式向从事提供信贷服务的商业银行模式进行转变。出于自身经营和配合国家信贷政策的需要,商业银行产生了大量的长期贷款,严重牵制了商业银行的经营发展。国家经济环境的转变滋养了资产证券化产品的萌芽。然而,我国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并没有在银行贷款中孵化,而是脱壳于同样有着长期、巨额融资需求的房地产企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企业。1992年的海南三亚首先尝试房地产证券化运作,1996年的广深珠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进行资产证券化试验,1997年的中国远洋运输公司(COSCO)北美航运应收款支撑票据证券推出,2000年的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8000万美元应收账款证券化发行成为了我国资产证券化领域的先导者。 本世纪初,我国的资本市场建设己经基本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构成也由过去单一国家财政出资的方式向股份制模式进行了转变,商业银行本身经营模式也由政策性经营转变为企业化经营,公司治理结构逐渐形成,大量

证券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

证券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

21.【答案】D 【解析】投资者在买卖封闭式基金时,在基金价格之外要支付手续费;投资者在买卖开放式基金时,则要支付申购费和赎回费。 22.【答案】C 【解析】A项,国债基金以国家信用作为保证,风险较低,适合于稳健型投资者;B项,货币市场基金是以货币市场工具为投资对象的一种基金,其投资对象期限在1年以内,包括银行存款、国库券、公司债券、银行承兑票据及商业票据等;D项,指数基金的特点不是它的投资组合等同于市场价格指数的权数比例,而是模仿某一股价指数或债券指数。 23.【答案】A 【解析】A项,平衡型基金将资产分别投资于两种不同特性的证券上,并在以取得收入为目的的债券及优先股和以资本增值为目的的普通股之间进行平衡。平衡型基金通常把资金“分散”投资于股票和债券,而不是“集中”投资。 24.【答案】D 【解析】ETF是英文“Exchange Traded Funds”的简称,常被译为“交易所交易基金”,上海证券交易所则将其定名为“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结合了封闭式基金与开放式基金的运作特点,投资者一方面可以像封闭式基金一样在交易所二级市场进行ETF的买卖,另一方面又可以像开放式基金一样申购、赎回。 25.【答案】C 【解析】依照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法》,设立基金管理公司应当具备下列条件,并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批准:①有符合《证券投资基金法》和《公司法》规定的章程;②注册资本不低于1亿元人民币,且必须为实缴货币资本;③主要股东具有从事证券经营、证券投资咨询、信托资产管理或者其他金融资产管理的较好的经营业绩和良好的社会信誉,最近3年没有违法记录,注册资本不低于3亿元人民币;④取得基金从业资格的人员达到法定人数;⑤有符合要求的营业场所、安全防范设施和与基金管理业务有关的其他设施;⑥有完善的内部稽核监控制度和风险控制制度;⑦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和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条件。 26.【答案】A 【解析】A项,代表基金份额10%以上的基金份额持有人就同一事项要求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而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都不召集的,代表基金份额10%以上的基金份额持有人有权自行召集。 27.【答案】D 【解析】基金托管费是指基金托管人为保管和处置基金资产而向基金收取的费用。托管费通常按照基金资产净值的一定比率提取,逐日计算并累计,按月支付给托管人。托管费从基金资产中提取,费率也会因基金种类不同而异。 28.【答案】D 【解析】A项,信用风险是指交易中对方违约,没有履行所作承诺造成损失的可能性;B项,市场风险是指因资产或指数价格的不利变动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C项,法律风险是指因合约不符合所在国法律,无法履行或合约条款遗漏及模糊导致损失的可能性。 29.【答案】C 【解析】金融衍生工具具有杠杆性,一般只需要支付少量的保证金或权利金就可签订远期大额合约或互换不同的金融工具,若期货交易保证金为合约金额的5%,则期货交易者可以控制20倍于所投资金额的合约资产,即1/6%=16.7(倍)。 30.【答案】A 【解析】金融远期合约是最基础的金融衍生产品。它是交易双方在场外市场上通过协商,按约定价格(称为远期价格)在约定的未来日期(交割日)买卖某种标的金融资产(或金融变量)的合约。

专题丨应收账款类ABS最全解析及操作手册

根据?前交易所市场上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项?类型,基础资产为应收账款类的资产证券化业务分类如下表所?: 应收账款类资产证券化 ?、应收账款指企业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因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业务,对购买?享有的应收账款债权,?般表现为现?结算形式。 ?、保理应收账 款债权?将应收账款转让给保理商,由保理商为其提供贸易融资、销售分账户管理、应收账款的催收、信?风险控制与坏账担保等服务?形成的应收账款。因增加了保理公司??,债权债务关系发?转移,与企业?般性应收账款相区分。 三、反向保理应 收账款围绕核?企业形成的应收账款债权,?般包括上游供应商向核?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形成应收账款和核?企业向其下游客户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形成的应收账款。?前多见于房地产企业作为核?企业的项?,且主要是上游供应商对房地产企业的应收账款。具体操作上,?般会通过保理公司?先统?受让归集应收账款,便于应收账款回收管理。但基于交易动机、交易模式不同的考虑,这?与保理应收账款相区分。 下?将集中探讨探讨上述?类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 第?一部分:第?一类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 01 — ?、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的特征 1、应收账款期限较短 由于应收账款期限较短,?般在半年以内。为了?持长期证券通常采取循环的交易模式。循环期内,SPV回收的应收账款现?流在?付完投资者利息后,不会?付给证券的本?,?是去购买新的应收账款,以维持资产池的规模。在证券的整个存续期内包含两个?期间:循环期和本?摊还应收账款类ABS最全解析及操作?手?手?手?手册

期。在循环期内,只向投资者?付利息?不偿还本?,循环期通常持续18?48个?。在本?摊还期,新的现?流不再?于购买新的应收账款,?是向投资者偿还本?。 2、应收账款?利息收? 应收账款?般采?赊销形式,是企业给予客户还款期的宽限,因此只要在约定的?期之前客户完成对销售企业的?付即可,?需?付利息。?证券化产品则在收款期间需要?付优先费?和利息?出,这部分利息及税费的?出通常由应收账款的本?进??付,证券采?超额抵押的?式发?。?应收账款本?来?付证券利息及税费,可能导致?法按时?额?付?产?流动性风险。因此,?般应收账款证券化需要设??个费?和利息?出的准备?账户去覆盖交易合同约定的各时点的费?和利息?出。 3、应收账款可能存在价值摊薄 应收账款价值摊薄是指任何因?信?事件导致的应收账款的减少。主要包括对债务?出具的贷项通知单(因清单错误或者产品质量问题?对债务?开具的?于抵减应收账款),对客户提供的折扣等,会对应收账款的价值产?很?影响。摊薄风险?般通过两种?式进?控制:?是来?原始权益?提供的流动性?持;?是附加的信?增级?式,如超额抵押、现?抵押、准备?账户等。现?抵押与现?储备不同,现?储备是?来为证券费?和利息的?付提供保障,若应收账款的损失并不会影响证券费?和利息的?付,则不会动?现?储备,现?抵押同超额抵押的做法基本相同,但由于现?流的信?质量和稳定性?于还没有变现的应收账款,因此现?抵押提供相同信?增级量的所需?额低于?持同样组合的超额抵押资产的所需?额。 4、应收账款通常没有抵质押物担保 应收账款?般是销售企业基于客户的信誉为促进经营获得?提供的赊销,因此?般不需要客户提供抵质押物担保。如果应收账款发?了因信?事件导致的损失后,资?回收只能来源于应收账款??的回收率,受债务?的级别限制,证券的偿付存在较?的信?风险。因此,?般需要外部担保或超额抵押等?式来为证券损失后的回收额提供保障。 5、不同类型的应收账款之间同质性不? 应收账款的形成与业务类型密切相关,?如?企业之间的应收账款通常?额较?,??企业对下游众多?企业形成的应收账款的?额通常不?,因此业务类型的不同造成应收账款之间的同质性不?。鉴于此,在选择?池基础资产时要严格限制?池标准。在选择?池应收账款的标准??,?是要求历史数据充分,国外通常选择过去4-5年的应收账款偿还、违约和减值等数据,可?来预测拟证券化资产池的违约率、损失率等指标,以便对资产池未来表现的预测提供基础;?是降低资产集中度,要求应收账款的债务?有?定的分散性,降低集中违约风险,尤其是在循环结构中,应收账款需具有?定的同质性,具有标准化、?质量的合同条款,使得应收账款的预期表现符合?定的规律。 6、?池资产数量?较灵活 ?池资产数量??,可以根据应收账款的?额??灵活选择?,例如,公共企业(如?、电、煤?等)?额较?的应收账款?池时,?池资产笔数会?较多,?选择?型企业间的?额较?的应收账款?池,则相应的?池资产笔数则会缩?。

建行资产证券化_案例分析

建行资产证券化案例分析 摘要: 资产证券化是20世纪最重要的金融创新工具之一,它的诞生对商业银行完善自身资本充足率、改善资产质量、增强流动性有着重大的意义,同时也为商业银行提供了一种新的融资方式。 21世纪初,我国金融领域展开了全面的金融体制改革,这也是一次我国商业银行走向市场化、企业化经营的真正意义上的改革。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为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而且我国商业银行长期以来一直面临着大量流动性差的信贷资产问题。因此,各商业银行纷纷寻找更加有效的金融工具来完善自身的经营能力、改善资本质量。于是,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创新型的金融工具在九十年代被引入我国,并逐渐在国内一些领域得到应用。 2005年,随着国家对信贷资产证券化相关法规的颁布,这种金融工具纷纷被各家商业银行青睐,并进行尝试。2005年12月15日,中国建设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同时推出了信贷资产支持证券,这是我国首批政策法规下的资产支持证券。作为2005年最重要的金融创新之一,这两只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启动,标志着我国资产证券化已经进入了实施阶段。 关键词:资产证券化商业银行信贷资产 一.背景及研究的意义 资产证券化是1970年以来全球金融领域最重要的创新之一,由于其具有破产隔离、信用提升以及设计灵活等优点,因此相关产品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商业银行解决长期贷款风险高、流动性差等问题的主要手段。 从上个世纪60年代末开始,以利率自由化程度扩张、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度宣告结束、两次石油危机导致的石油价格飞涨、《巴赛尔资本协议》的实施等为代表的新金融秩序的浪潮给银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为了控制利率、汇率导致的价格风险以及信贷自身流动性风险、保持商业银行稳健经营,银行不得不开始寻求更为有效的金融工具。于是,新的风险管理工具在金融业务自由化和金融管制放松的环境下开始萌生。1968年美国国民抵押协会为了摆脱储蓄存款大量提取所造成的流动性困境,将经过联邦住房管理局保险的面向中低收入居民的贷款作为基础资产首次公开发行“过手债券”,这种“过手债券”成为了资产证券化产品的雏形,它的推出改变了银行传统的“资金出借者”的角色,使银行同时具有了“资产出售者”的职能。在80年代,资产证券化的产品、内涵和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最初的“过手证券”演变成为当今的“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美国每年住房抵押贷款的60%以上靠发行MBS来提供。目前,用于证券化的资产覆盖租金、版权专利费、汽车贷款应收款、信用卡贷款应收款、消费分期付款等多种领域,其规模已经成为仅次于联邦债券市场的第二大市场。世界各国也纷纷效仿美国,渐进推行各种适合本土环境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当前已经成为国际资本市场最具潮流性的金融创新产品。 我国的资产证券化进程相对于发达国家起步较晚,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初步探索。从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随着国家信贷计划体系的建立、金融体制改革的开展,我国各家国有银行正式从由过去的专业银行模式向从事提供信贷服务的商业银行模式进行转变。出于自身经营和配合国家信贷政策的需要,商业银行产生了大量的长期贷款,严重牵制了商业银行的经营发展。国家经济环境的转变滋养了资产证券化产品的萌芽。然而,我国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并没有在银行贷款中孵化,而是脱壳于同样有着长期、巨额融资需求的房地产企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企业。1992年的海南三亚首先尝试房地产证券化运作,1996年的广深珠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进行资产证券化试验,1997年的中国远洋运输公司(COSCO)北美航运应收款支撑票据证券推出,2000年的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8000万美元应收账款证券化发行成为了我国资产证券化领域的先导者。 本世纪初,我国的资本市场建设己经基本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构成也由过去单一国家财政出资的方式向股份制模式进行了转变,商业银行本身经营模式也由政策性经营转变为企业化经营,公司治理结构逐渐形成,大量缺乏流动性金融资产对于处置方式创新的迫切性催生了商业银行、资产管理公司在资产证券化领域的尝试。2003年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对132亿元不良资产进行了信托证券化处置,2004年中国工商银行宁波分行对26.19亿元的不良资产进行了资产证券化试点。这两个项目是国内第一次按照国际规范的资产证券化业务流程进行的金融资产证券化,尤其中国工商银行宁波分行的资产证券化项目可谓是国内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市场的“破冰”之作,为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奠定了实践基础。2005年4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了《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这标志着有关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法律制度环境已经建立。2005年12月15日,中国建设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同时推出了信贷资产支持证券,这是我国首批政策法规下的资产支持证券,作为2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