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哈尔滨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哈尔滨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1月27日在哈尔滨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长林铎

专顾委日期:2011.2.15 【字体:大中小】【打印关闭】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时期简要回顾及2010年工作情况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5年。5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市政府紧紧依靠全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不利因素影响,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污染减排指标提前1年实现目标。

———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十一五”时期,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从1796.4亿元增加到3665.9亿元,年均增长13.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2790美元增加到5583美元,年均增长1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从98亿元增加到238.1亿元,年均增长19.4%;固定资产投资5年累计达7725.8亿元,是“十五”时期的3.4倍,年均增长32.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达6488.2亿元,是“十五”时期的2倍,年均增长17.6%。万元GDP综合能耗累计下降21%。三次产业比重由2005年的15.5:34.3:50.2调整为

11.3:37.8:50.9。农业基础地位更加巩固,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升,5年累计生产粮食1081亿斤,是“十五”时期的1.4倍;工业主导作用进一步增强,装备制造、食品、医药、石化4大优势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83.5%;服务业层次和水平有新提高,成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所有制结构不断优化,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从861亿元增加到1904.3亿元,年均增长15%,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51.9%。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从718亿元增加到2042亿元,年均增长23.1%,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由41.7%提高到53%,连续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称号,成为首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

———城乡建设步伐加快,载体功能日臻完善。累计完成城市基础设施投资2760.2亿元,是“十五”时期的3.3倍;地铁一号线、哈西客站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顺利推进,松北、群力、哈西等新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磨盘山供水、天然气置换等一批重大工程全面完成。新增集中供热面积1164万平方米,集中供热普及率达67%。市区环境空气质量2级及2级以上天数达到国家环保模范城标准。松花江出境水质主要污染指标累计下降12.8%。绕城高速公路全线贯通。新改建农村公路1.4万公里,是“十五”时期的11倍,高等级路面农村公路通乡、通村率实现100%。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发展动力和活力持续增强。国有企业改制基本完成,厂办大集体改制全面启动,政府机构改革、财税体制改革、农村综合改革以及医药卫生、文化教育、公共服务等领域改革取得积极成果。

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7.1亿美元,年均增长16.2%;累计国内经济技术合作资金到位额1546亿元,年均增长38%;累计实现进出口贸易额163.7亿美元,年均增长15.6%。对外交往取得新进展,累计与25个国家的30个城市缔结友好城市关系。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坚持实施惠民行动,促进重点民生问题有效解决。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0065元增加到17557元,比2005年增长74.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4006元增加到8020元,比2005年翻1番。就业规模不断扩大,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文化、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居住条件明显改善,城市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22.1平方米,农村住房砖瓦化率达87.6%,累计改造棚户区1089万平方米、农村泥草房1151万平方米,建设经济适用住房896.7万平方米,新增廉租房受益户13998户,为6732户家庭发放经济适用住房货币补贴2.2亿元。成功举办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6连冠。

各位代表,2010年是“十一五”时期的收官之年,也是我市全面实施“北跃、南拓、中兴、强县”发展战略的第一年。市政府和全市人民一道,紧紧围绕“超越自我、再塑形象、奋起追赶、努力晋位,把哈尔滨建设成为现代大都市”的奋斗目标,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可喜成果。

一是新战略实施开局良好。支撑新战略实施的500个重点项目取得明显进展,完成投资1092.8亿元。“北跃”战略推进迅速,松浦大桥提前半年竣工通车;科技创新城创新园和产业园启动基础设施建设,39个研发和产业项目开工建设;“北国水城”骨干工程量完成14.9%,我市被国家确定为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试点城市。“南拓”战略全面展开,哈南工业新城投入建设资金80亿元,新开发面积20平方公里,209个工业项目开(复)工。“中兴”战略成果显著,新建改造长江路、铁路街、友谊西路等道路202条,建设文昌高架桥、征仪路跨线桥等各类桥涵57座,维修道路500条(段),城市道路完好率达90%。“强县”战略逐步显效,县域经济总量突破1000亿元,县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130.6亿元。宾西经济技术开发区晋升国家级开发区。

二是三次产业协调发展。旅游、文化、物流、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旅游总收入突破380亿元,增长23%;哈尔滨文化中心、音乐厅、群力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项目规划建设取得进展;龙运物流园区、哈药集团物流配送中心等重大物流项目建设取得成效;美国摩根大通和香港东亚银行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获银监会批筹,哈尔滨银行在6省(市)设立分支机构,九洲电气等3户企业成功上市,结束了我省7年没有企业在内地上市的历史。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732.1亿元,增长17.2%;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99.8,提高6.2个百分点。克服春涝、低温冷害等多种自然灾害,粮食总产量达251.8亿斤,创历史新高;实现畜牧业产值364.2亿元,增长6.5%,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6.4%。

三是大项目建设提速增效。积极开展“项目建设提速年”活动,项目投资规模、层次质量、建设速度前所未有。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51.9亿元,增长40.2%,其中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1126.6亿元,占全市投资比重达42.5%。大项目建设保障力度加大,市级以上重点项目审批全部纳入“绿色通道”;争取项目建设用地24.15平方公里,接近“十一五”时期前4年的总和;与各类金融机构签署授信额度1155亿元,“哈投”、“城投”、“水投”、“哈西”等融资平台落实贷款合同422亿元,实际到位资金208亿元;项目招商引资规模扩大,全年实际利用外资7亿美元,国内经济技术合作资金到位额517.2亿元,分别增长15.7%和40%。

四是城市管理水平明显提升。针对城市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集中打好环境整治“三大战役”,完成裸土地面硬化、绿化铺装513万平方米,新植树木102万株,新增绿地800公顷,绿化覆盖率达38%;拆除违章建筑8万多平方米,清理各类广告牌匾9700余块,改造旧有居民庭院2640个,城市环境卫生和市容面貌明显

改观。依法严格治理交通环境,在路桥等基础设施大规模建设时期基本保障了道路畅通。大力推行网格化管理模式,实施清扫保洁分级管理,建立垃圾收运新体系,城市管理效率明显提升。加大环卫基础设施投入,市区两级财政投入1.76亿元,购置清扫保洁设备617台(套),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率和水冲洗作业率均达到20%以上。全面启动“三沟一河”综合治理工程,清运沿河垃圾12万吨,取缔污染企业14户,铺设截污管线43.9公里,“三沟”污水全部实现截流,“三沟一河”环境卫生纳入城市一体化管理。

五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发展,“两基”目标顺利实现;投入近2亿元,完成部分学校危房校舍加固改造;150所义务教育学校达到标准化,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公助学校改制全部完成。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98%,新农合参合率达99.1%,106个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5%。以内。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社区图书馆、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等贴近群众、服务群众的文化设施进一步完善,成功举办第30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我市被联合国授予“音乐之城”称号;安装健身路径1300件(套),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人数占总人口的33%。扎实推进“平安哈尔滨”创建活动,刑事案件万人发案率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保持最低;重特大安全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实行信访联合接待新机制,信访接待大厅投入使用,信访秩序有所好转。民族宗教、国防和预备役等工作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妇女儿童等事业取得新进展。

六是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三优”文明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公民道德主题实践活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基础创建活动成效明显,公民文明素养、道德水平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不断增强,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办复率100%。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4件,制定政府规章16件。发展环境得到改善,实行改善经济发展环境21条措施,成立非公有制企业维权投诉服务中心,开展12个纠风专项治理行动,取消审批前置要件265个,收费项目减少到83项。

七是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有新提高。年初承诺的60项惠民行动项目超计划完成,总投入达317.8亿元,是上年的近2倍。就业渠道进一步拓宽,城镇新增就业10.8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31万人。棚户区和泥草房改造力度加大,启动棚改拆迁项目42个,拆迁面积518万平方米,涉及拆迁户3.3万户,竣工318万平方米,回迁居民1万户;改造农村泥草房4.3万户,我市成为国家首批利用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试点城市。社会保险覆盖面持续扩大,“五七工”、“家属工”参保工作全面完成,新农保试点工作扎实推进,养老、失业、医疗保险覆盖面分别达91.2%、95.5%和94.5%。城市和农村低保标准进一步提高,社会救助范围不断扩大。城市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20张,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能力提高到60%。

各位代表,“十一五”时期取得的辉煌成就来之不易,特别是在市委确定的新战略引领下,2010年工作积累的实践经验弥足珍贵,创造的精神财富影响深远,为哈尔滨“十二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跨入一条既符合时代要求、又符合市情实际的科学发展道路,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哈部队、武警官兵和中省直驻哈企事业单位,向关心、支持哈尔滨建设和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一是经济总量小,发展速度相对缓慢,经济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相对较弱问题仍然突出。二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农业基础薄弱,农业现代化任重道远;传统产业仍占主导地位,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不大、规模小;服务业比重虚高,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已经刻不容缓。三是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县域经济实力比较弱,工业化、城镇化水平偏低,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

统筹一体化发展仍然是需要着力破解的难题。四是体制性、机制性障碍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不高,改革创新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五是城市基础设施历史欠账较多,地下管网设施老化问题比较严重,停水、停热事故时有发生;路网功能改造提升任务艰巨;环境综合整治有待进一步深化,老旧居民小区物业“失管失养”问题比较突出,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尚需完善。六是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日趋强化,节能减排、污染治理、环境保护压力增大,迫切需要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七是一些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还没有解决好,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够完善,与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方便、更满意、更幸福的要求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高,低收入困难群众比较多,出行难、看病难、保障性住房供给不足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八是有些部门公务人员服务意识不强、工作作风不实、办事效率不高,对一些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和企业发展的公共事务漠不关心、推诿扯皮;腐败问题时有发生,在一些领域、一些地方还比较严重。我们将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切实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时期的主要目标和战略重点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深入实施新战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在这个历史发展阶段,我们仍然处于我国发展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机遇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我们既要珍惜机遇、抓住机遇、用好机遇,又要正视挑战、应对挑战、战胜挑战,主动适应宏观环境变化,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规律,有效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努力增进全市人民福祉,以更加超越自我的精神状态和更加奋发有为的务实作风,推动哈尔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更大发展。今后5年我们努力奋斗的目标是:

———民生状况明显改善。坚持把发展为了民生摆在首位,切实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一是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预期到2015年,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年均增速均达到12%以上,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长15%左右,力争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在同等城市中实现晋位。二是住房保障水平大幅提高。力争解决13万户低收入和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中低收入群体人均住房面积不低于15平方米,城区四环路内棚户区改造全部完成,棚户区居民全部入住新居,农村泥草房改造基本完成。三是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促进充分就业,新增城镇就业5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全力实施百万农民工技能培训工程,增加劳务收入100亿元。未来5年,将成为我市改革发展成果惠民力度最大的5年,成为全市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的5年,成为人民群众生活更方便、更满意、更幸福的5年。

———产业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着力实施产业“倍增计划”,预期到2015年,装备制造、食品、医药、石化4大优势产业增加值实现5年翻番,重点培育装备制造、食品2个销售收入超千亿元产业。民用航空、生物、新材料、新能源装备、电子信息、绿色食品6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实现4年翻番,重点打造新能源装备、电子信息和绿色食品3个超百亿元产业。金融、物流、文化、信息服务4大产业增加值实现4年翻番,旅游总收入突破960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达15%。

———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坚持统筹发展社会事业,注重加强社会建设,加快建立健全符合市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我们构建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既要符合我市经济发展水平,又要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需求相适应,涉及基本民生保障的各个主要领域,既覆盖城镇居民,也覆盖农村居民,特别是社会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社会救助要实现城乡全覆盖,农村社区、城镇社区便民医疗、文化、体育设施实现广覆盖,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学前3年教育毛入园率提高到75%,城区和县镇义务教育学校全部达到标准化,职业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12所县级医院全部建成2级甲等以上标准医院。新增城

市道路130公里,道路完好率达95%,全面改造供水、排水、供气、供热等老旧地下管网,根本扭转城市基础设施落后状况。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取得实质进展,公交在城市交通总出行中的比重提高到45%以上。

努力实现上述目标,最大限度地满足全市人民的新期待,要求我们切实做到以下几点:

(一)必须准确把握科学发展总体思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十届十四次全会和市委十二届十次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改善民生和维护社会稳定为根本,紧紧围绕北国水城、工业大城、科技新城、文化名城、商贸都城的发展定位,全力实施“北跃、南拓、中兴、强县”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更大发展,为把哈尔滨建设成为现代大都市打下坚实基础。

(二)必须持之以恒深入实施新战略。按照“以松花江为纲———一江居中、两岸繁荣”的战略构想,持续推动城市发展空间向北跨越、向南拓展、向县域延伸。

一是“北国水城”和科技创新城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北国水城”中“2纵”、“2横”、14个湖泊基本建成,32座闸站、79座桥梁及相关附属景观设施投入使用,江北水系呈现玉带倩影,水生态功能得到恢复和保护。科技创新城起步区全部建成,交通、教育、医疗、居住等配套功能基本完备,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光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等5大产业集群作用凸显,成为全省高端创新人才集聚区、高端技术研发集成核心区、高端成果孵化运用主导区。联通松花江两岸的跨江通道达到13条,沿江建设的哈尔滨大剧院投入使用,文化中心成为新地标,金融中心功能作用初步显现。

二是哈南工业新城产业格局基本形成。力争开发建设85平方公里,形成辐射贯通周边各工业园区的战略格局,航空、汽车等优势产业竞争力明显增强,云计算、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工业总产值突破3500亿元,成为全省最大的现代产业聚集区和全国重要的新型工业化示范区。

三是中心城区城市功能显著提升。老城区改造和哈西、群力新区开发提速,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市容卫生、公共交通、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中心城区承载功能、生态质量、容貌形象、居住条件、管理水平和辐射带动能力明显提升,再现欧陆风情的独特魅力。大力发展都市型工业、总部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城区经济进一步繁荣。

四是县域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实施区域发展和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城乡形成区域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新格局。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错位发展。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建设明显加强,农田水利化程度达到70%,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94%,畜牧业占农林牧渔业比重达到50%,粮食产能稳定在250亿斤以上,农业生产规模化、作业机械化、经营产业化、产品标准化水平显著提高。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建成一批特色突出、设施良好、功能完备、环境优美的小城镇。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制定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力争把符合条件的百万农业转移人口逐步转为城镇居民,城镇化水平提高到65%。基本实现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市场和管理一体化,推动城乡走上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的文明发展道路。

(三)必须切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努力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

一是结构调整取得实质性进展。按照稳农业、强工业、提档升级第三产业的思路,加快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现代产业体系。预期到2015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到8:40:52。

二是科技进步和创新支撑作用明显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60%以上,全社会研究和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5%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0%以上,基本建成创新特色鲜明、创新活力充沛、创新氛围浓厚的国家创新型城市。

三是资源节约利用和环境保护得到加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万元GDP综合能耗累计下降16.5%,城市生活污水、垃圾和县(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95%、85%和72%以上,水、气主要污染物排放累计下降15%和5%,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85%,市区环境空气质量2级及2级以上天数达到325天,消除内河劣5类水质,松花江出境水质达到3类标准。森林覆盖率达到46%。

通过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哈尔滨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预期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翻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卫生城市和园林城市创建活动取得实质进展,城乡载体功能、服务功能和综合保障功能明显提升,全省经济发展支柱、科技创新先导、城乡建设表率、服务全省平台的龙头带动作用更加突出。

(四)必须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改革向纵深领域推进,更具活力、更富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逐步形成。

一是深化经济管理体制改革。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努力营造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制度环境,预期到2015年,非公有制经济比重增加到60%以上。积极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促进国有资本向城市基础设施、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集中。

二是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发展创业投资、工业投资、城建投资等大型国有投融资平台,大力发展上市公司。进一步理顺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加强县级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财力保障。

三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快农村产权要素市场化、资本化进程,新型农业服务体系实现区县(市)全覆盖,土地承包和流转制度进一步完善,农民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面积稳步扩大,水利、林权、农村金融等改革取得积极进展。

四是深化行政管理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政事企分开,依法调整政府、市场、企业之间的关系,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建立有效的用人机制和考核分配激励机制。加大社会体制改革力度,力争在医药卫生体制、教育体制、文化体制改革等方面取得实质进展。

五是深入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以建设中俄友好合作示范城市为目标,深度参与东北亚区域合作,积极打造服务全国的对俄合作交流平台,推动对俄合作战略升级。进一步优化对外贸易结构,促进出口结构转型升级,积极扩大进口,更好地发挥哈尔滨内陆港国际联运优势,推动对外贸易平衡发展。预期到2015年,市属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5%。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区域经济技术合作,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10%以上,国内经济技术合作资金到位额年均增长20%以上。

三、2011年主要任务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起步之年,做好今年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按照市委十二届十次全会的要求和部署,我们将凝聚全市力量,集中开展“招商引资项目落实年”和“政风建设年”活动,全力以赴抓大事、干实事,千方百计促发展、惠民生。

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深入实施惠民行动,涵盖8个方面、40个项目,计划投资达205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2%。城镇新增就业9.4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转移农村劳动力134万人。新建各类保障性住房4.2万套,拆迁改造棚户区360万平方米,改造农村泥草房4万户。新增标准化义务教育学校80所。6个县(市)人民医院达到2级甲等以上综合医院标准。政府举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

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注重实现经济发展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预期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8%。以内;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削减率达到“十二五”总任务的15%。新上一批支撑新战略实施、促进结构调整的大项目,全年市级以上重点项目达到300个,年度投资超过800亿元,带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

在城乡建设和管理方面,进一步畅通南北跨江交通,确保阳明滩大桥、松花江公路大桥扩建工程年底竣工通车。不断完善城乡路网体系,全年新建续建城区路桥工程130项,维修道路330条(段);建设农村公路500公里,竣工通车300公里。深入推进“三沟一河”综合整治,何家沟、马家沟郊区段和阿什河城区段建设任务全面完成,阿什河水质基本消除劣5类。

我们将统筹抓好以下10项工作:

(一)着力调整优化结构,切实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实力。工业是哈尔滨的立市之基、强市之本。没有工业的振兴,就不会实现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我们将牢牢把握新型工业化发展方向,着力调整优化工业结构,不断提升产业集中度和竞争力,确保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以上。

一是调整优化工业结构。做大做强4大优势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保持80%以上。落实6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实施核电主泵电机、新能源汽车、民用航空基地等一批重点项目和示范工程。继续抓好能源装备、汽车、精细化工等8大产业链,着力实施汽车自动变速器等一批产业链节点项目。积极培育主业突出、带动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重点支持哈飞、哈药、轻型车厂等企业扩大国内外合作。继续实施品牌战略,加快国家商标战略示范城市建设,提高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围绕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组织开展装备制造业“两化”融合指标体系试点,重点启动哈电集团协同制造平台等项目建设,提升工业信息化水平。

二是壮大工业园区规模。重点推进哈南工业新城开发建设,确保新哈缆等100个项目开工建设,云计算中心等100个项目签约入驻,启动京哈公路互通立交枢纽、哈五路拓宽改造等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完成新开发面积20平方公里。加快宾西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启动路网改造、蜚克图河流域综合治理等重点工程,突出抓好哈工大奥瑞德、天路新能源等一批大项目建设,新增入区项目30个,完成投资40亿元。抢抓省在哈大齐工业走廊再建食品、生物、化工、装备制造、物流等五个大园区机遇,以呼兰河工业核心示范区为重点,加快哈

大齐工业走廊哈尔滨段建设,新增入区项目100个,完成投资180亿元。整合优化园区资源,形成产值超50亿元工业园区6个,新增园区工业总产值400亿元。

三是突出抓好重大工业项目。结合开展“招商引资项目落实年”活动,加快建立完善市、区、县(市)领导包保责任体系和具体推进标准、考核办法,形成“一个项目、一个班子、一套人马”推进机制,力促大项目早谋划、早开工、早落实。重点抓好100个亿元以上大项目,确保50个重点项目竣工投产,力争工业投资增长25%以上。全年新谋划3000万元以上项目100个。

(二)着力夯实农业基础,切实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我市大城市、大农村特征鲜明,破解“三农”问题任务十分繁重。我们将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全面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积极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县域工业化、农村城镇化进程,确保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5.5%,县域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分别增长15%和20%。

一是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围绕实施增产50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加快建设高标准良田、改造中低产田,加强气象灾害预报预警,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强灌区配套、节水改造和提水泵站建设,完成堤防险工弱段和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推进少陵河、巴兰河等中小河流治理。加大农机补贴力度,新增大型农机具400台(套),农机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82%。加快农机装备产业基地建设,力争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5亿元,积极推进福田雷沃、约翰·迪尔等重点企业尽快落户我市发展。

二是大力推动农业结构调整。重点调优种植业,做大畜牧业。积极扩大高产、优质、高效作物面积,切实提高优良品种覆盖率。全力实施“提水扩稻”工程,新增水田面积75万亩。大力发展循环农业、设施农业和旅游观光农业,支持省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建成市现代循环农业示范园。加快蔬菜基地和有机农产品基地建设,棚室蔬菜生产面积达到17万亩,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扩大到800万亩。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新建规模化、标准化畜牧场和养殖园区50个。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三是切实增强县域工业发展实力。以做专做强县域工业园区和农产品加工企业为重点,努力提高县域工业化水平。继续扶持壮大产业化龙头企业,新增规模以上企业5家,产业化基地面积扩大到1797万亩。进一步做大拉长水稻、生猪、乳品等10大产业链,打造农业名优品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力争县域工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

四是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坚持走“强县先强镇”的路子,实施“百镇提档升级、20镇试点引领、6镇示范样板工程”,率先在基础较好的区域建设一批有产业支撑、各具特色的小城镇。研究制定促进符合条件的农民转变为城镇居民的政策措施,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启动第三批市级新农村试点,推进平新镇、红旗乡等一批村庄资源整合,建设新型居民集中区,完成饮水安全工程224处,高标准绿化村屯100个。抓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盘活农村建设用地资源。切实解决好失地农民住房、就业、社保、医疗、教育等问题。完成第五批116个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任务。

(三)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切实提高服务业层次和质量。服务业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巨大的需求潜力,对拉动产业发展、扩大就业、带动消费优势明显。我们将抢抓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政策机遇,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增长的质量、效益和水平,确保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2.5%以上。

一是做大做强旅游业。以打造国际旅游城市为目标,进一步提升“冰城夏都”旅游品牌形象,全力推进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开发区建设,力争全年旅游收入增长20%。以保护开发“万顷松江湿地、百里生态长廊”为核心,深度挖掘整合冰雪、湿地、森林、金源文化等资源优势,促进旅游业成为助推经济发展、调整经济结构、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居民收入的重要支撑。启动呼兰三家子旅游小镇、长岭湖旅游风景小镇等旅游名镇规划和具体项目推进工作,引导发展乡村旅游。加快推进金河湾湿地公园等湿地游项目,着力打造5条松花江湿地游黄金线路,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办好首届“中国哈尔滨松花江湿地旅游文化节”,切实增强湿地旅游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努力把湿地旅游逐步打造成继冰雪旅游之后的又一国际品牌。

二是加快培育壮大物流和信息服务业。按照物流产业布局,加快推进龙运、新香坊等物流园区项目建设,规划建设重型装备及机电产品物流中心、哈药集团物流中心、化工物流配送中心、绿色食品博览中心等专业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积极谋划哈南工业新城国际物流港、江北综合物流产业园、果蔬净菜物流园等项目。加快打造哈满、哈绥、哈大、哈黑、哈同等陆路和航空物流大通道。扎实推进“三网融合”试点,鼓励广电、电信业务相互进入、融合发展。突出抓好国际数据城、物联网大厦、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重大应用工程,大力推广物联网技术在产品溯源、环境保护、危险品储运等领域应用,促进汽车传感器、光纤传感器、电力电子等产业加快发展。

三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抓好平房动漫园、群力文化产业园、太阳岛文化产业园、出版印刷产业园、哈师大现代文艺产业园和呼兰黑龙江广播影视产业园6大文化产业园区建设,重点推进哈尔滨大剧院、职工文化艺术宫、博物馆、美术馆、音乐厅等一批标志性城市文化设施建设,积极打造中华巴洛克等特色文化街区。抓住国家第二批文化体制改革试点机遇,进一步深化电影公司、文艺演出院团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成立哈尔滨演艺集团,推动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媒体转型。

四是积极发展金融业和商贸流通业。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积极引进境内外金融机构,支持哈尔滨银行做优做强,加快松北金融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优化城市商圈布局,推进老城区商圈提档升级,规划建设松北、哈南、群力、哈西新商圈。深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积极培育和发展信息、咨询、会展、创意等新兴服务业。

五是鼓励引导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坚持社会化发展方向,将生活性服务业作为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方便人民群众生活、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服务产业。鼓励扶持社会力量开办家政服务、养老服务、患病陪护、家庭教育和家庭用品配送等生活性服务机构,建立健全多种形式的生活性服务体系,满足城乡居民多样化的服务需求。全年新增养老床位1000张,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达到22张。

(四)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切实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实现我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更大发展,迫切需要不断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条件和开放环境。我们将以开展“招商引资项目落实年”活动为载体,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最大限度地增强发展动力、释放发展活力。

一是努力扩大招商引资和对外贸易。落实招商项目计划方案,成立招商项目推进组,大力开展普遍招商、重点招商、专项招商、委托招商,预期全年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国内经济技术合作资金到位额增长30%。发挥政策性资金杠杆作用,灵活运用贷款贴息、贷款担保、定额补助等政策,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和外来资金参与重大项目建设。高水平办好第22届“哈洽会”。继续巩固传统市场,积极抢占新兴市场,调整优化出口商品结构,重点扩大哈飞汽车、光宇蓄电池等地产名牌产品出口。做大做强对俄出口加工基地,吸引一批境外、省外企业来我市兴办对俄出口加工企业,新增对俄贸易超千万美元企业5至10户,逐步把哈尔滨打造成为哈

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的龙头。继续抓好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建设。预期市属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5%。

二是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快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重点推进哈电缆厂、哈一工具厂合资合作,哈轴集团、电碳厂整体搬迁、退城进郊。继续抓好厂办大集体企业改革。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投融资体制改革,完善参与式预算、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等管理制度,提高预算编制和执行的科学化水平;清理规范政府投融资平台,增强市场融资能力。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登记确权颁证任务。建立农村产权交易流转平台,鼓励农民采取多种方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规模经营面积扩大到350万亩。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400个。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公用公益事业改革,逐步解决好政事企不分等问题。

三是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民间投资,支持骨干企业、民营资本参与国企改革,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市政公用事业、社会事业、金融服务和商贸流通等领域。建立健全创业辅导、融资担保、人才培训等服务体系。深入实施中小企业创业成长工程,全年新增收入超亿元企业10户以上,规模企业50户以上。

(五)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切实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作用。依靠科技创新驱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更大发展,是我市的比较优势和战略选择。我们将抢抓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机遇,把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着力在重点领域取得突破,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53%。

一是加快科技创新城建设。全力推进创新园起步区和产业园起步区征地拆迁及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35亿元,累计开发面积达9.34平方公里。加快省新兴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国际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等标志性项目建设,启动兵装集团热能装备基地、LED产业园区等一批产业项目,确保中科院哈尔滨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软件园建成并投入使用。不断提升高端研发项目吸引力和集聚度,新引进项目开工建设面积160万平方米以上。

二是增强科技创新能力。重点实施科技创新引领等“6大创新工程”和100项重点科技计划,加快铝镁合金新材料等6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加大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力度,重点抓好“哈科会”签约项目合作研发及产业化。依托大学、大所、大厂科技资源优势,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壮大产业技术联合体,促进新能源汽车等7条高新技术产业链发展,提升科技成果本地转化水平,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20%以上。

三是健全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继续推进技术研发、科技资源信息共享、科技企业孵化、技术转移服务和科技投融资5大创新平台建设。抓好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建设,实现专利申请量增长10%以上。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完善项目建设人才服务“绿色通道”,引进和用好高层次人才,统筹抓好以领军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六)着力加强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切实增强城乡载体和服务功能。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事关发展、惠及民生,倍受期待和瞩目。我们将以深入实施“中兴”战略为牵动,统筹推进城乡建设,加快实现一体化步伐。

一是强化规划的统领作用。围绕实施新战略,落实国务院批准的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控制性详细规划,完善万顷松江湿地保护与利用规划,编制招商引资及可收储土地布局规划。高标准搞好重点地区、重要地段城市设计。启动建设哈尔滨市城乡规划展馆。加强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提升城乡规划科技应用水平。依法严格执行城乡规划,切实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二是加快推进以路桥为重点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城市东部地区重点抓好东巨路、香福路等道路改造建设,为保护开发松江湿地、促进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西部地区重点启动实施哈平路、哈双南路等道路新建改建,支撑群力新区和哈西地区联通发展,密切哈南工业新城与城市中心区的交通联系。

全面完成老机场路二期改造任务。中部地区重点结合哈站改造,配套实施哈站南广场改造、北广场新建和区域交通路网改造等关联工程,从根本上解决哈站周边区域交通拥堵问题。加快宣化街高架桥建设,确保“哈洽会”前建成通车。继续推进地铁一号线建设。积极配合铁道部如期完成哈西客站建设任务。加大出城口路桥改造力度,续建、新建哈阿公路等10条城市出口路和7个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出口,同步推进江南中环路改建。启动双琦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建设,推进城市餐厨垃圾处理厂、粪便处理厂建设。完成依七高速依兰段、哈肇公路依兰段、铁通公路尚志至五常段、哈五公路平房至拉林段改造任务。

三是加大城市管理力度。深入开展市容卫生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实行环卫清扫保洁和清冰雪分级管理,完善垃圾收运机制,增加环卫设施,打造干净城市。加强牌匾广告、违章建筑、违规占道等综合治理,推进铁路环线及哈同入城口周边环境综合整治,高标准打造道外沿江风景线。强化交通环境整治,完善市区交通流量调控措施和配套交通设施,新增停车泊位1万个,提高交通管理水平。启动数字城管扩建工程,增加视频监控点位,建立城市地理信息查询系统,不断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化、网格化、智能化水平。坚持市、区(县市)、街道3级管理体制,强化区、街城市管理职能,完善建管交接机制,切实发挥街道办事处推动城市管理、组织公共服务、指导社区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作用。

(七)着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切实改善城乡生态环境。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我们将立足当前、兼顾长远,坚持不懈抓好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是加强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实施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总体规划,构建一体化城市水网体系。围绕“2纵、4横、18湖”水系规划目标,加快“北国水城”建设,重点抓好松北灌排体系改扩建,开挖渠道23.8公里,完成4个湖泊及部分设施建设,力争实现通水见绿。实施松花江北岸东方红、三家子、松浦、外贸堤防升级达标和堤顶道路工程建设,力争实现区间道路通车。

二是加强节能减排。抓好重点领域和重点企业节能降耗,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开展重金属、产能过剩行业清洁生产强制审核,严格依法淘汰落后产能。加快推进城镇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完成阿城、双城污水处理厂增容工程,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提高到80%。加快电镀生态园和哈三电厂脱硫项目建设,全面推行排污在线监控和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制度,依法从严查处非法排放企业。

三是改善城乡环境质量。实施磨盘山水源地保护规划,推进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治理工程,保障城乡供水安全。继续推进哈热电厂六期、国电平南热电厂新建、道里集中供热三期扩建等项目建设,加快拆炉并网进度,新增集中供热面积500万平方米。加快公交车双燃料改造,强化机动车尾气和施工扬尘污染防治,确保市区环境空气质量2级及2级以上天数不低于315天。实施城乡大绿化工程,农村造林1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5.5%;城区新植树木70万株,新增绿地400公顷,绿化覆盖率达38.9%。深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快村屯污水、垃圾、规模化养殖污染治理项目建设,新建示范乡镇、村屯36个。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6万亩。

(八)着力解决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加快转变经

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不断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的必然要求。我们将以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方便、更满意、更幸福为目标,坚持发展为民生,扩大内需保民生,加快转变促民生,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水平。

一是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要求最迫切的实际问题。第一,针对物业管理不规范、不到位、居民与物业企业矛盾突出等问题,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完善相应政策措施,发挥属地管辖优势,切实提高物业管理和服务水平。第二,重点整治老旧小区,改造旧有居民庭院500个,建设社区休闲健身广场50个,改造土路巷道56万平方米,改善居民社区整体环境。第三,加快改造供水、排水、供气、供热等地下管网设施,强化运营监管,提高基础设施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第四,大力实施公交优先战略,推进公交枢纽、场站建设,增加、调整线路10条,新增、更新城市公交车辆300台,加快构建市区公交专用道网络,提高公交覆盖面和运营能力,方便群众出行。第五,严格落实国家和省“稳价保供”政策,强化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违法行为。突出抓好“菜篮子”、“米袋子”、“油瓶子”,加大价格调节基金投放力度,建立物价上涨对低收入群体的动态补贴救助机制,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

二是继续扩大就业。大力推进创业型城市建设,落实就业和创业政策,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商贸流通业、家庭服务业和小型微型企业,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强化人力资源市场配置,加强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等特殊群体就业援助,全年开发公益性岗位5000个,培训农民工20万人。

三是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着重扩大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实现“应保尽保”。把国有困难企业、集体困难企业未参保退休人员纳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范畴,参保的城镇居民纳入门诊就医统筹金支付范围,增设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缴费档次,提高城镇低保和重度残疾人员医疗待遇水平。调整城镇居民失业保险政策,提高失业保险金标准。抓好新农保试点,把主城6区及2县(市)纳入试点范围。完善低保动态调整、核查机制,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和低收入家庭救助水平。启动市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创建国家级标准减灾示范社区30个。

四是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围绕构建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推进利用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试点,全年新增廉租住房受益户2000户,提供经济适用住房4000套,开工建设公共租赁住房1万套,回迁棚改居民2.6万户。落实国家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五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努力促进教育公平。新建中小学校4所,改造薄弱学校8所,为2.5万名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1000名特殊教育学校学生、3万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1.3万名家庭困难农民工子女发放助学金。加快发展学前教育,提高公办幼儿园比例。积极发展职业教育、民族教育、特殊教育、民办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不断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六是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新农合政策,提高补偿水平,参合率保持98%以上。加快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推进7个市属医疗卫生机构项目和10个县级医院项目建设。推进基层医疗卫生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抓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强化疾病预防控制,提高疾病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理能力。抓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

七是大力繁荣文化体育事业。加强乡镇文化基础建设,推进文化惠民工程,依法保护历史文化遗迹、遗址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快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努力提高市民健康水平。以八区体育场综合改造和乌吉密滑雪场设施完善为突破口,加快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方便市民的15分钟健身圈,安装健身路径1400件。推进冰雪体育强市建设,提升竞技体育水平。

(九)着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和社会管理工作,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稳定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基本前提和根本保障。我们将认真落实稳定是硬任务、是第一责任的要求,切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深入化解社会矛盾,为我市更好更快更大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一是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决定,依法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及时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健全与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联系制度。规范行政行为,增强行政工作透明度,畅通公民参政议政渠道,保障公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加强村(居)委会民主自治和民主管理,依法组织全市第九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坚持依法治市、依法行政、公正文明执法,努力创造公平正义的法制环境。

二是加强社会稳定工作。深化“平安哈尔滨”创建活动,重点启动实施“3531”工程二期建设,完善社会治安打防管控体系,依法严厉打击各类严重刑事犯罪和涉众型经济犯罪。进一步加强隐蔽战线斗争。切实提高突发事件预防应急处置能力,增强群众安全感。认真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全面排查安全隐患,加强道路交通、城市消防、危化产品、煤矿和非煤矿山、特种设备、建筑工地监管,有效预防重特大安全事故。加强信访工作,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及时解决、妥善处理人民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最大限度地从源头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

三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围绕推进新战略和创建“三优”文明城市,实施提升市民文明素质5年培训计划,培育壮大志愿者队伍,扎实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营造超越自我、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友善诚信、邻里和睦、开放包容的社会氛围。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制定并实施《哈尔滨市妇女发展规划(2011-2015年)》和《哈尔滨市儿童发展规划(2011-2015年)》,推进妇女儿童事业健康发展。深入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活动,巩固扩大“全国双拥模范城”成果。

四是加强城乡社区建设。开展“星级和谐社区”创建活动,促进家庭和谐、邻里和谐,带动社会和谐。推广“中心社区”建设模式,建成使用面积超千平方米中心社区5个。继续推进社区公益用房达标建设,确保主城区社区公益用房平均使用面积300平方米以上。统筹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力争启动率达到70%。

(十)着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切实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转变政府职能,增强行政效能,提高服务水平,是实施新战略、实现新目标的重要保证,也是新形势、新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将认真履行人民赋予的权力,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行政环境、宽松和谐的发展环境,明显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和社会满意度。

一是进一步超越自我。把超越自我作为加强公务员思想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深入开展“做主人、敢担当、谋发展、惠民生”学习讨论活动。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把事业当家业、把工作当学问,率先垂范、自加压力,用宽视野、高站位谋划发展,用实举措、强手段推动发展,把惠及民生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教育广大公务员深化市情认识,看到差距、正视不足,切实增强迎难而上、敢于担当的勇气和信心,努力营造竞相超越自我、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

二是扎实开展“政风建设年”活动。针对部分公务员存在的服务意识差、办事效率低、业务能力弱以及纪律松懈、推诿扯皮、吃拿卡要等突出问题,重点对91个具有审批、执法和服务职能的部门、窗口和关键部位

进行监测,对50个涉及全市发展战略、投资额在亿元以上大项目的落实情况进行全程跟踪。通过自查自纠、设立专门网站、开设投诉电话等多种渠道,深入查找和剖析问题,从严进行集中整治,切实解决一些政府部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问题。开展“百家企业、百名外商、百位代表委员评政风”活动,加大明察暗访力度,强化对政府部门的全方位监督。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努力实现政风建设的常态化、制度化,着力打造素质过硬、作风优良的公务员队伍,树立服务型政府的良好形象。

三是不断提高执行力和推动力。坚持把创新作为提高执行力的“倍增器”,积极探索改进工作、解决问题、提高效率的新举措,努力实现行政效能最大化。坚持把调查研究作为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深入实际,贴近群众,及时掌握社情民意,完善决策风险评估机制,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大力倡导雷厉风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进一步精文减会,实行重点工作包保责任制,督促各级领导干部靠前指挥、靠前服务,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抓发展、促落实上。建立健全有效的横向协调机制,完善市直部门与区县(市)工作联动机制,提高政府综合调控能力,着力解决条块分割、相互掣肘、互为障碍的问题,确保政令畅通。按照“权随事走”的原则,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理顺政府机构设置和职责分工,进一步下放事权,为人民群众提供便捷、高效、满意的服务。

四是努力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牢固树立“企业创造财富、政府创造环境”的理念,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标准一体化、环节整体化、进度同步化的审批新机制。对重大项目实行代办制,为投资者提供周到、快捷的无障碍服务。全面推行政府绩效管理,深入推进政务公开,严格行政问责,凡是把项目推走、挤跑、拖垮,甚至损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公务员,都要坚决问责,严肃处理。

五是切实加强廉政建设。全面贯彻落实中纪委十七届六次全会精神,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整体推进反腐倡廉各项工作。大力弘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做到公务用车、会议、公务接待、党政机关人员出国四项经费支出“零增长”。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坚决纠正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对群众呼声置若罔闻、对群众利益麻木不仁的官僚行为。突出抓好对工程建设、征地拆迁、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督,坚决查处与民争利、以权谋私的腐败行为,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把实施新战略的各项工程建设成为经得起检验的廉政工程、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各位代表,哈尔滨又一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前景光明,任重道远。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同心同德、凝神聚力,奋发有为、开拓进取,以经济社会更好更快更大发展的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鞍山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鞍山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谷春立张晓刚张庆岩出席贾年吉主持会议王阳作政府工作报告11日,鞍山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隆重开幕。 本报讯(记者孙晓玲)11日上午,辽宁科技大学礼堂内鲜花吐艳,气氛热烈。鞍山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这里隆重开幕。大会由主席团常务主席、大会执行主席、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贾年吉主持。代市长王阳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报告指出,“十一五”期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下,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带领全市人民抢抓机遇,奋勇拼搏,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目标。在刚刚过去的2010年,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一心,扎实苦干,圆满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大会的执行主席是:谷春立、贾年吉、李宇光、宫本升、王公聚、王诏玺、郑继涛、朱景阳。 出席大会的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鞍山军分区、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鞍钢集团公司等单位的领导有:王阳、张庆岩、孙春山、赵乃金、陈春生、张殿纯、闻宝满、刘桂香、甄杰、李德平、戴恩彪、王忠哲、秦国夫、张世超、杨力、李宝昌、杨冠兴、朱文杰、周家庭、王革、牛小妹、刘文彦、齐万鹏、杨景芳、谢冠军、任俐春、李开升、杨华、尹利、陈平、白静瀑、孙秋柏、杨德显、梁勇、王伟、李景涛、方志国等。

中共中央候补委员、全国人大代表、鞍钢集团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张晓刚应邀出席开幕式。 出席本次大会的离退休老领导有:鲁森、殷渊、于治权、郎英、张利藩、朱启城、张显环、黄景祖、范业忠、王维合、刘树林、张丽君、马文福、张兴成、韩广声、张子彦、陈昌、唐景明、李彦华、张溪山等。 出席政协鞍山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的全体委员列席了本次会议。 鞍山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现有代表376人,当天实到代表359人,符合法定人数。 上午9时,在庄严的国歌声中,鞍山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隆重开幕。 代市长王阳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在回顾2010年鞍山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突出成就时指出,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鞍山的工业、现代服务业、县域经济快速发展,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城乡建设全面加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重点民生工程全面推进,政府行政能力明显提升。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00亿元,同比增长20.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00亿元,增长5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80亿元,增长25%;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514元,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9310元,增长15%;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5%。 “十一五”期间,鞍山的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城市空间骨架全面拉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改革开放取得较大突破,社会事业全面发展,重点民生工程扎实推进。过去的五年,是鞍山经济实力提升最快、社会建设成效最好的五年;是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五年发展的实践,激发了全市人民加速发展的昂扬斗志,坚定了鞍山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必胜信心,为鞍山“十二五”时期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市政府将按照市委的总体要求,围绕“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民生,一手抓城市、一手抓农村,一手抓空间、一手抓项目,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苦干,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态势,为“十二五”打下坚实基础。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6%;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4%。2011年,市政府将以增量调结构,牢固树立工业大市形象;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围绕三年翻番目标,加快发展县域经济;扩大改革开放,增强地区经济发展活力;科学规划建设,全面改善人居环境;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全力打造为民务实高效廉洁政府。 报告指出,我们面临的任务艰巨而繁重,我们肩负的责任重大而光荣。让我们在市委的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下,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以更顽强的斗志、更务实的作风、更有力的措施,为实现鞍山老工业基地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而努力奋斗!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孙春山代表市政府向大会作关于《鞍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的说明。说明指出,“十二五”时期是鞍山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纲要》提出了全市“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东北振兴和辽

哈尔滨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146号

哈尔滨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令第146号 颁布时间:2006-04-24 16:11发文单位: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民政府 《哈尔滨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已经2006年3月31日市人民政府第53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 自2006年6月1日起施行。 市长:石忠信 二○○六年四月二十四日 哈尔滨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保障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员(以下简称参保人员)的基本医疗,维护社会安定,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城镇下列用人单位和个人(不含中直省属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工作人员和退休人员),均应当按本办法规定参加基本医疗保险: (一)企业及其职工; (二)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 (三)个体经济组织业主及其从业人员; (四)在城镇注册和经营的乡镇企业及其职工; (五)城镇灵活就业人员、自由职业者、农转非人员、进城务工人员。 第三条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实行属地管理。铁路、电力、通信等系统企业职工工作地点在本市的,按本办法 规定参加基本医疗保险。 第四条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实行市区和县(市)两级管理,市区和县(市)为两级统筹单位。 第五条完善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应当坚持保障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社会互济与自我保障相结合,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缴费标准与待遇水平相适应的原则。 第六条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简称用人单位)及其个人应当履行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的义务,个人有依法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的权利。 第七条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是本市基本医疗保险的主管部门,负责本办法的组织实施。 县(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管理。

2011年鹰潭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鹰潭市政府工作报告(提纲)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各位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关于“十一五”期间和2010年政府工作回顾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发展史上极不简单、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以发展凝聚人心、以改革拓展空间、以正风气形成合力、以加强组织建设强化保障”的总体要求,扎实推进“四大一新”发展战略,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战胜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特大洪涝灾害,全市经济社会实现超常发展,跨上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综合实力实现大跨越。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320亿元,五年翻一番多,年均增长13.6%,人均GDP突破4000美元。财政总收入50亿元,五年增长2.5倍,年均增长28.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260亿元,五年翻两番多,年均增长3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185亿元,年均增长19.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亿元,增长1.3倍,年均增长18.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30元,年均增长11.7%;农民人均纯收入5950元,年均增长10.3%。县乡经济。

——经济质量实现大提升。三次产业结构比;大铜业;大旅游;大物流;楼宇经济;农业经济。 ——发展后劲实现大增强。“十一五”累计完成投资740亿元,是“十五”期间投资总和的4.4倍。项目建设(固投);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外贸,园区发展);各项改革;全民创业。 ——城乡统筹实现大突破。城市建设(大框架格局,城市品位,城市人口,城市化率);新农村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一大四小”;农村卫生清洁工程。 ——人民生活实现大改善。民生工程(就业,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光明微笑关心工程);节能环保;教育、卫生、体育、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有效应对金融危机、实现我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关键一年。一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主线,努力克服特大洪涝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扎实推进“四大一新”发展战略,负重奋进,锐意进取,全市经济社会呈现速度加快、质量提升、后劲增强的良好发展态势。全市完成生产总值320亿元,增长14.5%。实现财政总收入50亿元,增长34.8%;地方财政收入24亿元,增长3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0亿元,增长4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亿元,增长19.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50元,增长8.56%。农民人均纯

哈尔滨市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和就业服务暂行办法(市政府179号令)

哈尔滨市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和就业服务暂行办法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令第179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解决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和就业服务问题,保障其基本生活和长远生计,根据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市区内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和就业服务。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被征地农民,是指依法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全部或者大部分被依法批准征收(征用),征地时具有本市市区常住农业户口的16周岁以上(含16周岁)的人员。 第四条土地被征收(征用)时,未转为非农业户口的被征地农民(以下简称未转非被征地农民),按照本办法规定参加未转非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转为非农业户口的被征地农民(以下简称农转非被征地农民),纳入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范围。 被征地农民纳入统一的城镇就业服务体系。 第五条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全市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和就业服务管理工作。 市国土资源、财政、农业、民政等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和就业服务工作。 第二章养老保险 第六条参加养老保险的未转非被征地农民,按照以下年龄段划分为两种人员: (一)男年满16周岁不满60周岁、女年满16周岁不满55周岁的,为未转非被征地参保人员。 (二)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及以上的,为未转非被征地养老人员。 以上年龄计算以依法批准征收(征用)土地之日为准。 第七条未转非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基金通过以下渠道筹集: (一)土地被征收(征用)所得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 (二)村集体给予未转非被征地参保人员和未转非被征地养老人员的补助。 (三)政府从土地出让收益中划拨给未转非被征地参保人员和未转非被征地养老人员的补贴。 (四)其他资金。 第八条本办法实施后土地被征收(征用)的,个人缴纳部分和村集体补助分别为所需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全额的40%,政府补贴为所需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全额的20%,其中市、区政府各承担10%(土地出让金未按规定比例留在被征地所在区的,由市政府承担20%)。 本办法实施前土地被征收(征用)的,个人和村集体承担所需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全额,具体分担比例由村民代表会议或者村民会议确定,不享受政府补贴。 第九条有条件的村民委员会或者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根据本村的经济状况,为未转非被征地参保人员和未转非被征地养老人员办理补充养老保险,提高保障水平。 第十条村民委员会或者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确定本村未转非被征地农民名单,经公示报乡(镇)政府审核后,送交市农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养老保险缴费额。 村民委员会或者村集体经济组织按照市农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的养老保险缴费额,委托申请用地的单位在土地补偿费中预留村集体补助的养老保险费,并存入未转非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基金专户。 第十一条未转非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应当以行政村或者村集体经济组织为单位

2011年龙岩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龙岩市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日期:2011-03-04 【字号:大中小】 龙岩市人民政府市长黄晓炎 ——2011年2月20日在龙岩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连同《龙岩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位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0年和“十一五”发展回顾 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各级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考察福建和我市时紧紧抓住中央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原中央苏区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围绕“构建三大体系、发展两大经济”,振奋精神,比“五大战役”,精心组织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有效应对严重洪涝灾害等不利影响,全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势头,较好实三个不低于”目标。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91.5亿元,增长13.9%,其中第一产业128.9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528.7亿元、增333.9亿元、增长10.5%;三次产业结构为13∶53.3∶33.7;财政总收入163.3亿元、增长21.5%,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66.7亿元、增人均可支配收入18406元、增长11.1%,农民人均纯收入6931元、增长10.9%。全面完成了年度节能减排目标。 “五大战役”和“项目建设年”活动成效显著。新策划生成项目1249个,新开工项目430个,新竣工项目270个。我市参照执行西44项,争取中央财政补助项目670个、资金19.8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83亿元,增长34.3%;其中工业投资252.9亿元“五大战役”全面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重点项目建设战役方面:123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75.2亿元,增长32.2%。其中,30个“重投资168亿元。永武高速公路全线通车。龙工精密铸锻件、连城鑫晶人造蓝宝石等项目建成投产或试产。双永、蛟城、湖城、武平路和赣龙铁路扩能工程、龙工挖掘机、紫金20万吨铜冶炼、永定金叶复烤厂扩建、漳平电厂改扩建、马坑铁矿采选扩建等项目加快、新龙马年产15万辆微型汽车扩建、福龙马环卫装备工业园、紫金磷酸系列产品生产、长汀稀土工业园、钢铁铸造产业基地等项目开州金山至龙岩红坊扩容、浦建龙梅铁路、年产20万吨粘胶纤维及配套生产、核电、抽水蓄能电站、中海油LNG漳州到龙岩管道建设一步深化。新增长区域发展战役方面:八个省级工业园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1.4亿元,增长76%。新增龙岩经济开发区和上杭工业区。高新园区和龙工配件园、汽车工业园等专业园区加快建设。城市建设战役方面:高标准规划并实施了一批市政项目,完成投资1革发展战役方面:古田、高陂、白沙3个省级试点镇完成投资27.3亿元。11个市级试点镇建设加快推进。民生工程战役方面:市第女儿童活动中心等5个列入省重大社会事业项目完成投资3.6亿元。如期完成6148户灾后重建任务。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12.3亿元,增长4%。粮食总产稳中有升,茶叶、花卉、烤烟、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加快发

历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1954年至2009年)

中国经济“质变时刻” 前言:危机形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倒逼机制,结构调整已成全局重心,最终目的是造福人民、改善民生 正文: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综合国 际国内经济形势指出,当前中国经济转变 发展方式刻不容缓。做好明年经济工作, 重点要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真 正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决发展和力司决经济发 展方式转变有机统一起来,在发展中促转 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为此,提出了2010年的中央经济工作 的指导方向:要从制度安排入手,以优化经 济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以完 善政绩考核评价机制为抓手,增强加快经 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断 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外部倒逼机制形成 这次历史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使世界 经济陷人衰退,国际贸易增长放缓,外部 环境剧变,使我国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冲击, 进出口出现双下降,大批外贸加工企业特 别是中小企业因出口订单下降处于停产半 停产状况,导致工业增长速度明显下降, 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长期保持的两 位数增长在2008年11月下降至5.4%, 创1990年以来新低。 自去年第四季度以来,中央出台、实 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政策措施, 把握了经济工作的主动权,取得了明显成 效,较快扭转了经济增速下滑态势,我国 经济在全球率先复苏。目前全球经济最坏 时期已经过去,开始复苏,这使我国经济 外部环境有所改善,但世界经济复苏基础 仍然较脆弱,复苏过程将缓慢曲折。 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转变发展方 式问题更加凸显出来。国际金融危机对我 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方 式的冲击。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使 人们普遍感受到外部经济波动对国民经济 的冲击。感受到我们面临出口难度增大、 资源环境约束加大等多重压力。

哈尔滨市人民防空工程管理办法

哈尔滨市人民防空工程管理办法 政府令[2008]第191号 《哈尔滨市人民防空工程管理办法》,已经2008年10月14日市人民政府第35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8年12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人民防空工程建设和管理,提高城市整体防护能力,发挥人民防空工程的战备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黑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人民防空(以下简称人防)工程的规划、建设、使用和维护等管理活动。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人防工程,是指为保障战时人员与物资隐蔽、人民防空指挥、医疗救护等单独建设的地下防护建筑,以及结合地面民用建筑建设的战时可用于防空的地下室。 本办法所称民用建筑,是指除工业生产厂房及其配套设施以外的所有非生产性建筑。 第四条市人防行政管理部门(以下简称人防部门)负责本市人防工程的管理工作,并负责本办法的组织实施。 区、县(市)人防部门按照职责权限,负责辖区内人防工程的管理工作。 发展和改革、城乡规划、建设、房产住宅、财政、物价、国土资源、公安、城市管理、环境保护、工商、安全生产等行政管理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人防工程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五条鼓励和支持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建设和使用人防工程。 第二章规划和建设 第六条市人防部门应当会同市城乡规划部门,根据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编制人防工程建设规划,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并实施。 市人防部门应当根据人防工程建设规划,编制年度人防工程建设计划。 第七条新建民用建筑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设防空地下室。 第八条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应当兼顾人防需要。人防工程建设项目,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第九条新建民用建筑建设防空地下室应当按照下列标准进行: (一)新建10层以上(含10层)或者基础埋深3米以上(含3米)的民用建筑,按照地面首层建筑面积建设6级以上(含6级)防空地下室;新建10层以下或者基础埋深3米以下的居民住宅楼,按照地面首层建筑面积建设6B级以上(含6B级)防空地下室;危房翻新住宅项目,按照翻新住宅地面首层建筑面积建设6B级以上(含6B 级)防空地下室。 (二)新建除本款(一)项规定以外的其他民用建筑,按照地面建筑面积的 4.5%建设6级以上(含6级)防空地下室;市属各县(市)按照不低于2%建设防空地下室。 (三)开发区、工业园区和重要经济目标区除本款(一)项规定以外的新建民用建筑,按照不低于一次性规划地面总建筑面积的4.5%集中建设6级以上(含6级)防空地下室;市属各县(市)按照不低于2%建设防空地下室。 新建防空地下室的抗力等级和战时用途由市、县(市)人防部门确定。 第十条人防工程的建设应当在保证战时使用效能的前提下,有利于平时经济建设、

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3月日在小孟镇第十七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镇长孙恒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我们经受严峻考验,加快转型升级,拓宽思路谋发展的五年,也是经济与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蒸蒸日上的五年。五年来,全镇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镇党委的正确决策下,坚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不动摇,围绕全面建设“经济主导工业化、农业生产产业化、各项要素城镇化”的现代化新小孟的奋斗目标,以做好计生和稳定工作为前提,以抓好队伍建设为保障,紧紧抓住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新农村建设三个重点,发扬“团结、苦干、创新、跨越”的小孟精神,有力地推动了工业化、产业化、城镇化进程,实现了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快速发展,圆满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各项任务目标。全镇呈现出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经济指标快速攀升。2010年,完成两税地方收入1300万元,年均增长x%;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7亿元,同比增长36%;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x亿元,是“十五”时

期的x倍。规模工业销售收入5.67亿元,利税9324万元,分别增长72.9%、81.92%。全镇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企业迅速发展。市外国内资金3.2亿元,外资100万美元,外贸进出口200万美元;新增限额服务业x家;新上过亿元项目x个,过5000万元项目x个,签约过亿元项目x个。各项经济主要发展指标均完成或超额完成“十一五”计划。 ——突出园区平台建设。我镇经济开发区小孟工业园和镇机械工业园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机械加工产业主体地位进一步凸现,支撑小孟经济的企业群体正在崛起。永华机械、育达X光机、科大鼎新、鑫旺机械、弘诚金属、金泰金属等项目建设,跨出了外引内联、提质增量的坚实步伐。克服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走出去,请进来,广泛对外招商引资,培植壮大了机械加工产业链,形成了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 ——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坚持工业化和城镇化双轮驱动,按照“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的原则,实施了全镇新农村社区规划,实现了集约用地,腾地兴业。镇中心社区规划建设36栋楼,已开工建设21栋,17栋完成主体建设。群众服务中心全面建成,文化广场、中心公园已投入使用。 ——农业产业化成效显著。围绕农业生产产业化,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发展绿色、无公害种养殖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拓宽农产品流通渠道。引进了益丰粮油、大明牧业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同时依托圣凯罗服装、新璞气流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大幅度增加了农民收入。积极进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扎实有序推进集体林权改革工作,完成了林

2019某地级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9某地级市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查,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五”工作回顾 “十五”时期的五年,我们是在不平凡的时代背景中发展和前进的。五年来,全市人民在市委的带领下,坚强抗击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和重大的自然灾害,积极应对加入世贸组织和国家宏观调控带来的新情况、新变化,万众一心,奋力拼搏,圆满完成了十五计划的目标任务。“十五”末期的2019年与“九五”末期的2019年比较,地区生产总值由358亿元增加到650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1.3%,比上个五年快1.8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29:38:33调整为25:42:33。财政总收入由43.1亿元增加到107.4亿元,年均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5849元增加到9800元,年均增长10.9%。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113元增加到3250元,年均增长9%。在这里,我向各位代表报告,全国经济普查结果表明,**的经济总量在全省排名已经从第三位上升到了第二位,城市综合实力进入了全国百强。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征途上,迈出了坚实步伐,实现了新的跨越! “十五”时期,我们扭住工业龙头,加快了“三化”进程 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取得重大进展。动员各方面力量,引进新上工业项目,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和发展,支持现有企业扩改和民营经济壮大,优化经济环境。通过五年努力,实现工业经济总量、工业经济效益、规模企业户数、亿元板块企业和名牌产品数量五个翻番。2019年,规模工业增加值158亿元,是2019年的2.6倍;利润25亿元,是2019年的5.4倍,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连续四年位居全省第一;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企业462户,比2019年增加243户;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34户,增加24户;国家和省名牌产品55个,增加27个。烟草产业成为全市第一个过百亿元的工业产业。

哈尔滨市居住区公益性服务设施管理暂行办法

哈尔滨市居住区公益性服务设施管理暂行办法 (2009年11月26日哈尔滨市人民政府令第210号发布根据2018 年11月21日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哈尔滨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等五部市政府规章的决定》修正) 第一条为加强居住区公益性服务设施管理,提升居住区公益 性服务水平,满足居民公益性服务需要,构建和谐居住环境,根据国家、省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规划区内城市居住区公益性服务设 施的规划、建设和使用管理。 居住区内的物业服务用房、会所及其他属于全体业主共有的共用设施的规划、建设和使用管理,不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居住区,包括城市居住区、居住小区和居 住组团,具体建筑规模的划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确定。 本办法所称公益性服务设施,是指按照规划和设置标准建设,为公众提供非经营性服务的房屋。 第四条居住区公益性服务设施应当坚持统一规划、合理配建、专项使用、便民利民的原则。

第五条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居住区公益性服务设施 的规划管理。 市建设、国土资源、房产住宅、民政、公安、财政等行政主管部门及区人民政府,按照各自职责负责居住区公益性服务设施建设、使用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六条居住区公益性服务设施应当采取新建、扩建、购置、 租赁、资源整合等方式解决。 第七条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居住区公益性服务设 施的建设纳入本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并结合用地周边公益性服务设施的具体配建情况、使用需要和有关规定确定公益性服务设施配建规模。 第八条新建住宅建设项目的开发建设单位,应当按照规划和 设置标准统一配建居住区公益性服务设施,竣工后移交给区人民政府,产权归国家所有。 配建的居住区公益性服务设施使用的土地,按照国家《划拨土地目录》的规定采取划拨方式提供。 对开发建设单位配建居住区公益性服务设施,市人民政府在新建住宅建设项目土地估价时给予适当的让利作为补偿。 第九条设计单位在设计新建住宅建设项目单体平面图时,应 当根据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的公益性服务设施建设规模,明确各公益性服务设施的平面布局和具体位置,不得缩小配建规模。

2011年度社区工作情况汇报、总结

X X社区工作总结 全体党员、同志们: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们社区增强发展基础,积聚发展能量的关键一年。一年来,我们社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思想统领,坚持以“XX明天更美好”为发展动力,坚持以“三驾马车”并驾齐驱为工作重心,按照XX经济开发区、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总体部署,进一步推进社区各方面建设,突出为民做好事、办实事,在社区广大党员干部和居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较好的完成了上级交给我们的各项工作任务。 下面,我代表社区党委、居委会向大家作工作报告,简要回顾2011年度工作,并对2012年社区工作提出计划设想,请各位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一部分 2011年XX社区主要工作回顾 一、深挖增收潜力,主要经济指标较快发展 这一年里,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经济环境,社区领导班子因地制宜,积极应对挑战、抢抓机遇,依托XX地区良好的发展环境,夯实社区经济基础,增强社区发展的自我造血功能,全面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步伐,大力推进社区经济快速健康发展。这一年里,新增鸿泰大酒店、朱鸿兴面店、空置别墅51套等出

租收入,实现全年经济收入694万,较2010年的427万同比增长62.5%,全面超越预期增长目标。 二、推进拆迁工作,齐心协力争取重点突破 2011年拆迁工作的特点是:涉及面广、零星多、难度大、时间紧,社区将拆迁安置作为生命线工程来抓,社区领导紧紧咬住拆迁目标,广大党员干部齐心协力、日夜奋战,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方面说明了XX区的拆迁新政策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另一方面说明我们学习到位、思想到位、宣传到位、工作到位。 1、工作任务圆满完成。这一年内,累计实现小浮桥拆迁16户,大浮桥拆迁6户,横娄里拆迁26户,湾里拆迁16户,大浮桥企业拆迁一家,安置总面积达到16800平方,圆满完成了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为XX街道重点项目推进做出了积极贡献。 2、工作措施落实到位。全体工作人员集中讨论、共同奋战,采取按户分组、定期汇报的工作方式,发扬“5+2”、“白加黑”、连续作战、加班加点的工作精神,着力加强拆迁政策宣传,深入开展社会关系排摸,全力以赴关心好、实现好拆迁户的利益。拆迁工作真正做到了理念上“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诚感人”,行动上“方法得当、工作深入、措施到位”。 3、工作原则把握底线。严格遵守“一把尺子量到底”、“一个政策拆到底”、“一个标准补到底”的根本原则,有力地维护了社区“公平拆迁、廉洁拆迁、和谐拆迁”的良好形象。一批拆迁

2018年厦门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开幕 昨日上午,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在厦门人民会堂开幕。来自全市各行各业的市人大代表肩负人民重托出席会议。 担任第一次全体会议主席团执行主席的是:陈家东、陈沈阳、陈昭扬、陈紫萱、陈津、黄锦坤、刘育生、陈琛、刘绍清、林德志、胡家榕。陈家东主持会议。 市领导庄稼汉、张健、陈秋雄等,郑道溪、陈修茂同志,省市老领导邹尔均、洪永世、朱亚衍、洪华生、李秀记等,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厦门海事法院主要负责人,吴建栋等驻厦部队领导和主席团其他成员在主席台就座。 出席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市政协委员、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等列席开幕式。 本次会议应出席代表308名,实到代表296名,符合法定人数。 市长庄稼汉代表市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在回顾2017年工作时,庄稼 汉说,2017年,我们以迎接党的十九大和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为动力,以习 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着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全面进步,质量效益持续提升,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300亿元左右,增长7.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2380亿元,增长10%;财政总收入1187.3亿元,增长 9.6%,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696.8亿元,同口径增长1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 收入增幅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居民消费价格上涨控制在2%左右;完成年度节能 减排任务。圆满完成厦门会晤筹备和服务保障工作,会晤的成功举办增强了全市人民的获得感,汇聚了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一年来,我市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发展动力活力显着增强,城市承载力宜居度持续提升,民生改善成效日益凸显,政府自身建设全面加强。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全市人民齐心协力、艰苦奋斗的结果。 庄稼汉指出,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必须着力加以解决。 庄稼汉说,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 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我们要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作风做好全年各项工作,努力为全国全省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厦门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哈尔滨市经营和燃放烟花爆竹安全管理办法

哈尔滨市经营和燃放烟花爆竹安全管理办法 【法规类别】特种行业和危险品管理 【发文字号】哈尔滨市人民政府令第240号 【发布部门】哈尔滨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1.12.30 【实施日期】2012.01.10 【时效性】失效 【效力级别】地方政府规章 【失效依据】哈尔滨市烟花爆竹安全管理办法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令 (第240号) 《哈尔滨市经营和燃放烟花爆竹安全管理办法》,已经2011年12月21日市人民政府第88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市长:林铎 二○一一年十二月三十日 哈尔滨市经营和燃放烟花爆竹安全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经营和燃放烟花爆竹安全管理,预防事故发生,减少环境污染,保障人身、财产和公共安全,根据《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经营和燃放烟花爆竹的安全管理。 第三条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以下简称安监部门)负责本市烟花爆竹经营安全的管理工作,市公安部门负责本市烟花爆竹燃放安全的管理工作。 区、县(市)安监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烟花爆竹经营安全的管理工作。 区、县(市)公安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烟花爆竹燃放安全的管理工作。 街道办事处和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协助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做好本辖区内经营和燃放烟花爆竹安全的管理工作。 工商、质量技术监督、城市管理、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负责做好经营和燃放烟花爆竹安全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四条安监部门应当会同同级公安、工商、质量技术监督、城市管理、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等行政管理部门,建立烟花爆竹安全管理协调工作机制。 第五条市和区县(市)有关部门、街道办事处和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有关烟花爆

2017年山西省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2017年山西省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2016年工作回顾 2016年,是充满挑战的一年,也是孕育希望的一年。我们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按照“一个指引、两手硬”重大思路和要求,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战略,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在压力下砥砺前行、在困难中奋力开拓,全省经济实现了下半年好于上半年的目标。 预计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左右,低于预期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左右,低于预期11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左右,高于预期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下降%,好于下降7%的预期;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左右、6%以上,实现预期目标;城镇新增就业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预期%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预期3%以内。约束性指标中,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幅度、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幅度、用水量

下降幅度,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烟尘、粉尘减排幅度,劣V类水体比例,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人数、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数量等指标均完成年度任务。设区市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未完成年度任务,其中,大同、吕梁、忻州三市完成年度任务,阳泉、长治、晋中、太原、晋城、临汾、朔州、运城八市未完成年度任务。综观2016年,全省经济仍未进入合理增长区间,增速已连续三年低位徘徊,但标志性、转折性、趋势性变化显著增加。地区生产总值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全年分别增长3%、%、4%、%左右,呈现逐季加快、逐步向好的态势。农业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夺得历史第二丰收年。从9月份起,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结束了连续54个月的下降趋势,扭转了与购进价格长达66个月的倒挂状态;从10月份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结束了连续21个月的负增长,企业效益结束了连续16个月的累计净亏损。这些积极变化,有效改善了市场预期,支撑了经济企稳向好。 ★坚定推进煤炭钢铁去产能 认真落实“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退出煤炭产能2325万吨,淘汰钢铁产能82万吨,率先实施煤炭减量化生产,全年压减煤炭产量亿吨,占全国煤炭减量的40%左右。 ★倾力开辟转型综改主战场 推进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按国土面积的2%左右谋划布

2017年南京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7年南京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南京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文件之一 市长缪瑞林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南京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6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围绕“强富美高”新南京建设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三五”发展的良好开局。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450亿元、增长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12.65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142.6亿元、增长12%;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316.6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03%;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3%左右;PM2.5浓度较上年下降15.4%,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幅、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达到省定标准;民生十件实事全面完成。

(一)落实五大任务、分类精准施策,经济平稳健康运行。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强宏观形势研判,强化经济组织运行,着力解决制约经济稳定增长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制定出台扩大消费、促进投资、稳定外贸等方面政策措施,切实增强经济增长协同拉动力。全力推进216个市级重大项目建设,台积电晶圆厂、中航南京机电科技研发生产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进展顺利。紧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推动“三去一降一补”任务落地见效,全市39家企业涉及低效产能淘汰工作全部完成,五大高耗能行业产值同比下降4%左右;加大房地产市场调控力度,保持房地产健康稳定发展;置换政府债务589亿元,市政府分五年出资200亿元,设立总规模500亿元的市产业发展基金和500亿元的市城建发展基金,新增挂牌上市公司114家;落实降成本“双二十条”意见,为实体经济企业降低成本超过200亿元,规上工业企业财务费用同比下降10%左右;七大短板领域120个项目加快实施,基础设施领域投资增幅达10%。组建市企业服务中心和投资建设代办服务中心,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力度进一步加大。 (二)实施创新驱动、加快转型步伐,产业竞争力稳步提升。制定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实施方案,出台36条政策措施,推动科技与产业紧密融合。新增高淳、麒麟、白马三家省级高新区,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区两园多载体”联动格局初步形成。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500家,产值达到8800亿元、增长8.5%。积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增科技部备案众创空间27家,新增

哈尔滨市城市供热管理办法

哈尔滨市城市供热 管理办法

哈尔滨市城市供热管理办法(修改) 【实施日期】 /01/12【颁布单位】哈尔滨市人民政府令第77号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个修改《哈尔滨市城市供热管理办法》的决定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哈尔滨市城市供热管理办法〉的决定》已经2002年1月12日市人民政府第94次常务会议经过,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代市长石忠信 二OO二年一月十五日 哈尔滨市城市供热管理办法 (1995年9月28日市人民政府令第8号发布根据1998年1月4日《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哈尔滨市城镇个人建造住宅规划管理办法〉等61件规章的决定》和 1月15日《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哈尔滨市城市供热管理办法〉的决定》

修正)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城市供热管理,节约能源,减少污染,适应生产和人民生活需要,根据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市区内的城市供热管理。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城市供热,是指利用热电联产、区域锅炉、自备电站、工业余热、燃气、核能等集中供热和分散锅炉供热。 本办法所称热源单位,是指为供热单位生产、提供热能的单位。 本办法所称供热单位,是指利用热源单位提供的热能从事供热经营、既生产热能又从事供热经营或生产热能为本单位职工供热的单位。 本办法所称用户,是指使用城市供热的单位(含产权单位和使用单位)和个人(含产权人和使用人)。 第四条城市供热应当坚持发展集中供热,限制和改造效率低、污染大的分散锅炉供热,实行统一规划,行业管理,多家经营的原则。 第五条市人民政府实行有利于城市供热事业发展的政策,鼓励城市供热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先进技术,提高城市供热的现代

2011年东明县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东明县政府工作报告 县长:王卫东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0年及“十一五”时期政府工作回顾 “十一五”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凡的时期。五年来,我们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全力以赴抓投资促建设,抓调整促升级,抓创新促活力,抓民生保稳定,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全县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 (一)县域经济协调发展,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五年来,我们紧紧围绕中心工作,抢抓政策机遇,统筹兼顾,全面推进,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010年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4亿元,同比增长15%左右(可比价),是2005年的2.6倍,年均增长20.6%(当年价)。地方财政收入8.1亿元,增长25.5%,是2005年的3.9倍,年均增长31.1%。三次产业比由2005年的29:54.2:16.8调整为16.5:64.5:19,二三产业比重提高12.5个百分点。进出口总值3.8亿美元,增长50.3%,是2005年的28倍,年均增长94.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1亿元,增长26.1%,是2005年的1.9倍,年均增长13.5%。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88.8亿元、贷款余额81.9亿元、居民储蓄余额60.3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10.3亿元、12.9亿元、11.4亿元,是2005年的2.6倍、3.2倍、2.6倍。 (二)骨干企业迅速膨胀,工业经济增势强劲。五年来,我们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积极应对复杂形势,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工业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效益不断提升。2010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101家,比2005年增加58家,预计实现工业增加值79.8亿元、主营业务收入320亿元、利税21.6亿元,分别增长19%、24.7%、67.5%,是2005年的3.9倍、4.2倍、4.7倍。石化集团主营业务收入由2005年的50.1亿元增加到168亿元,位居中国500强企业第391位。玉皇化工建成亚洲最大的碳五深加工基地,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0.1亿元,增长46%,是2005年的8.5倍。洪业集团成为全省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1亿元,增长155%,是2005年的28.3倍。全县高新技术企业19家,省市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19家,玉皇化工建成山东省碳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全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06.8亿元,增长45.9%,是2005年的3.6倍。 (三)项目建设节节攀升,发展后劲不断增强。五年来,我们坚定不移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战略重点,牢牢把握机遇,严格落实责任,强化督导调度,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