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答案】__毙考题

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答案】__毙考题
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答案】__毙考题

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

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C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注意的理解。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想象、记忆等。注意不属于独立

的心理过程,而是其他心理过程的一种积极的伴随状态。从注意的资源理论来看,注意在认知过程中的

作用,正如血液在生理过程中的作用,注意为其他认知过程提供心理资源。故本题选C。

2.【答案】D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的了解与掌握。大脑半球内面是由大量神经纤维

的髓质组成,叫白质。它负责大脑回间、叶间、两半球间及皮层与皮层组织下的联系。其中特别重要的

横行联络纤维叫胼胝体。它位于大脑半球底部,对两半球的协调活动有重要作用。故本题选D。

3.【答案】C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的了解与掌握。神经元(neuron)即神经细胞,是

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最小单位。它的基本作用是接受和传递信息。故本题选C。

4.【答案】D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学导论中视觉基本现象的了解与掌握。色盲是一种色觉缺陷,它分为

全色盲和局部色盲两类。患全色盲的人只能看到灰色和白色,丧失了对颜色的感受性。这种人一般缺乏

锥体系统。无论在白天还是晚上,他们的视觉都是棒状视觉。这种病人很少见,在人口中只占0.001%。

患局部色盲的人中,大部分属于红、绿色盲,即不能区分红和绿,蓝色盲较少见。因此,本题选D。

5.【答案】C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感觉现象的了解与掌握。暗适应是指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

受性提高的过程。明适应与暗适应相反,是指照明开始或由暗处转入亮处时人眼感受性下降的时间过程。嗅觉适应和触觉适应都是感受性下降的过程,其中嗅觉适应会使嗅觉感受性下降得非常明显。因此,本

题选C。

6.【答案】B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学导论中知觉特性的了解与掌握。知觉的基本特性包括整体性、选择性、恒常性和理解性。①整体性: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结合起来,知

觉成为一个整体的特性。②选择性:人总要根据自己的需要,把一部分事物当作知觉的对象,知觉得格

外清晰,而把其他对象当作背景,知觉得比较模糊,这种有选择地知觉外界事物的特性叫作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对象和背景是可以发生变化的。③恒常性:在一定范围内,知觉的条件发生了变化,而知觉

的映象却保持相对稳定不变的知觉特性叫知觉的恒常性,简称常性。④理解性:在知觉外界事物时,人

们总要用过去的经验对其加以解释,并用词把它揭示出来,知觉的这种特性叫作知觉的理解性。本题中,依据别人的提示和个人的经验看出了图中内容,这体现了知觉的理解性。因此本题应选B。2007年第7

题和2010年第7题考查的都是本部分内容。

7.【答案】D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学导论中空间知觉的了解与掌握。双眼视差是双眼线索,人们知觉物

体的距离与深度,主要依赖于两眼提供的线索,即双眼视差。因为人的两眼相距65mm左右,造成物体的

视像一般不会落在两眼视网膜的对应部位,当视像落在视网膜非对应部位而又差别不大时,我们就会产

生立体知觉。立体电影主要依赖于知觉的双眼视差原理。因此本题选D。其他选项内容请参照2009年第

8题和2010年第5题的解析。

8.【答案】B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学导论中言语种类的了解与掌握。言语活动分为外部言语和内部言语。外部言语又包括口头言语(对话言语和独白言语)和书面言语。本题中所涉及的言语形式显然是口头言语。题中儿童是在给布娃娃讲故事,因此,属于独白言语。具体来说,独白言语是个人独自进行的与叙述思想、情感相联系的,较长而连贯的言语,它的表现形式有报告、讲演、讲课等。独白言语除了具有个人

独自进行这一特点外,还具有开展性和准备性、计划性等特点。对话言语是指两个或几个人直接交流时

的言语活动,如聊天、座谈、辩论等。它的特点是情境性、简略性、直接性和反应性。语言获得和语言

理解不是言语的种类。前者是个体语言发展过程,后者是接受语言材料从而理解意义的过程。因此本题

选B。

9.【答案】A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学导论中语言产生领域的了解与掌握。安德森(1980)提出语言产生的

三阶段模型,三个阶段分别是:构造阶段(根据目的确定要表达的思想)、转换阶段(运用语法规则将思想

转换成语言的形式)、执行阶段(将语言形式的信息说出或写出)。勒韦(1989)将语言产生的过程也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概念化阶段、公式化阶段和发音阶段。注意将二者进行区分。本题应选A。

10.【答案】B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学导论中情绪理论的了解与掌握。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和辛格提出,对于特定情绪而言个体必须体验到高度生理唤醒以及个体必须对生理状态的变化进行认知性的唤醒,这两个因素必不可少。其模型见下图:

这个情绪唤醒模型的核心部分是认知,通过认知比较器把当前的现实刺激与存储在记忆中的过去经验进行比较,当知觉分析与认知加工间出现不匹配时,认知比较器就产生信息,动员一系列的生化和神经机制,释放化学物质,改变脑的神经激活状态,使身体适应当前情境的要求,这时情绪就被唤醒了。

11.【答案】C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学导论中意志行动中冲突的了解与掌握。人的意志行动通常表现为接近或回避某一目标,根据意志行动的这一特点,可以把冲突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种是双趋冲突,是指当两种同样具有吸引力的目标同时存在,但是人们不能同时达到,只能选择其中一种目标,而放弃另一目标时所产生的冲突。第二种是双避冲突,是指当两种人们同样力图回避的目标同时并存,但是人们不可能同时回避它们,只能回避其中一种时产生的冲突。第三种是趋避冲突,是指同一事物对人们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人们既想接近它,又想回避它时产生的冲突。第四种是多重趋避冲突,是一种最复杂的冲突,人们面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目标,而每个目标都对人们既具有吸引力又具有排斥力,人们需要进行多种选择,审慎地权衡利弊,这时的冲突就是多重趋避冲突。题目中强调人对同一个目标同时产生两种“对立”的动机,因此属于趋避动机。本题应选C。

12.【答案】B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学理论中需要层次理论的了解与掌握。马斯洛将人的需要从低到高划

分为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2007年第17题、2008

年第14题、2009年第16题、2010年第81题都考查了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可见这一理论的重要性。具体内容可参见上述题目的解析。理解马斯洛的这五个层次的排列顺序,就要明晰他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实际上高层次的需要满足都是低层次需要满足的进一步保障。例如,人们存钱是安全需要的体现,这是

为了进一步保证生理需要的满足。归属与爱的需要体现为人们要进入到一个群体中,因为个人的力量总

是弱小的,这又保障了安全需要的满足。当个人进入到群体中以后,就不满足于是其中普通一员,而是

试图成为有影响力的人,这是尊重的需要。当上述需要都满足了,自我实现的需要就产生了。当然上述

提到的满足都是指相对满足。因此本题应选B。

13.【答案】A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学导论中智力理论的了解与掌握。斯腾伯格提出的成功智力理论(三元

智力理论)认为,一个完备的智力理论必须说明智力的三个方面,即智力的内在成分,这些智力成分与经

验的关系,以及智力成分的外部作用,这三方面分别是分析性能力、创造性能力和实践性能力。斯腾伯

格用三种亚理论来解释这三种能力。智力成分亚理论认为,智力包括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识获得成分。元成分用于计划、控制和决策的高级执行过程;操作成分负责执行元成分的决策,表现在任务的执行过

程中;知识获得成分指获取和保存新信息的过程。其中元成分起着核心作用,它决定人们解决问题时所

使用的策略。这一亚理论阐述智力的内在成分,解释人的分析性能力。智力情境亚理论认为,智力是指

获得与情境拟合的心理活动。情境智力包括有目的的适应环境、塑造环境和选择新环境的能力。当个体

在一种情境中感到不能适应或不愿意适应时,他会选择能够达到的另一种和谐环境。这一亚理论阐述智

力成分与经验的关系,解释人的实践性能力。智力经验亚理论认为,智力包括两种能力,一种是处理新

任务和新环境时所要求的能力,另一种是信息加工过程自动化的能力。这一亚理论阐述智力成分的外部

作用,解释人的创造性能力。根据该理论,学生的学习成绩好是分析性智力优异。因此本题应选A。

14.【答案】C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学导论中能力种类的了解与掌握。卡特尔根据能力在人的一生中的不

同发展趋势以及能力和先天禀赋与社会文化因素的关系将斯皮尔曼提出的能力的一般因素分为液体智力(fluidintelligence,又译作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crystallizedintelligence)。液体智力是在信息加

工和问题解决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以神经生理为基础,随神经系统的成熟而提高,相对不受教育与文化

的影响。晶体智力指通过掌握社会文化经验而获得的智力,它决定于后天的学习。题中四个选项中理解

词汇能力受到后天教育和经验的影响较大,因此属于晶体智力。本题选C。

15.【答案】C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学导论中性格含义的了解与掌握。性格是与社会道德评价相联系的人

格特征,表现为个人的品行道德和行为风格。性格特征表现在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与行为方式中。人对

现实的态度和与之相应的行为方式的独特结合,构成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独特性格。性格是在后天社

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体现了人的本质属性(马克思曾指出:“人

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人格结构中具有核心

意义的心理品质,是最具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因此本题应选C。

16.【答案】B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学导论中人格理论的了解与掌握。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把人格特质区

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共同特质是在同一文化形态下的群体所共有的特质,它们是在共同生活方式

下形成的,并普遍地存在于每个人身上。个人特质是代表某特定个体所具有的特质,并表现出个人独具

的人格倾向。个人特质又为三个部分:首要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首要特质代表人格中最典型、

最概括、最具独特性的人格特质,在人格结构中处于支配地位,渗透并影响着人的整个行为倾向与表现。中心特质是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的特质,每个人大约有5?10个。次要特质是个体的一些不太重

要的特质,往往只有在特殊的情况下才会表现出来。综上所述,本题选B。

17.【答案】B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学导论中人格结构的了解与掌握。卡根(1964)根据人们在信息加工时

注重精度还是速度将认知风格分为冲动型和沉思型。冲动型认知风格的特点是反应快,精确性差。沉思

型认知风格的特点是反应慢,但精确度髙。另外,其他学者根据个体处理信息时对外部信息的依赖程度,将认知风格分为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根据个体信息加工的策略将认知风格分为同时性加工(系列型策略)和继续性加工(整体型策略)。因此本题应选B。

18.【答案】C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学导论中社会态度部分内容的了解与掌握。在日常生活中,当人们进

入一个新的环境用一种新的方式去行为时,或者是社会地位发生变化时,其原有的态度都会发生改变。

新的生活经验必将导致新态度的形成,这是由于个人对于新的角色的自我卷入导致的,自我卷入使个体

以新的角色看待世界。因此本题应选C。

19.【答案】C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学导论中归因偏差的了解与掌握。自我服务(self-serving)偏差是指

个体一般都对良好的行为采取居功的态度,而对不好的、欠妥的行为则会否认自己的责任。当某个行为

有个体自我卷人的时候,个体在归因过程中,会有明显的自我价值保护作用,表现出自我服务偏差。自

我服务偏差的原因就是保护自我价值。因此,本题应该选C。

20.【答案】D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发展心理学历史的了解与掌握。考生需要掌握发展心理学历史中的一些重

大的历史事件以及一些心理学家的重要贡献。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1842—1897)

出版了《儿童心理》,标志着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当时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是0?3岁。1904年,霍尔出版了《青少年:它的心理学及其与生理学、人类学、社会学、性、犯罪、宗教和教育的关系》,

将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扩大到青春期,标志着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的确定。精神分析学派

心理学家荣格(1875—1961)是最早对成年期心理开展发展理论研究的心理学家。荣格对个体全程发展,

特别是对成年期心理发展研究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形成一定理论是在20世纪30年代。皮亚杰是心

理学史上最为知名的心理学家之一,是著名的发生认识论专家和儿童认知发展心理学家,他是以每个年

龄阶段儿童认知发展的特点划分心理发展阶段的。因此,本题选D。

21.【答案】C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发展心理学研究设计类型的了解与掌握。横断设计是在同一时间内对某年

龄(年级)或某几个年龄(年级)的被试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测查并加以比较的研究设计。纵向设计是在比

较长的时间内,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有系统的定期的研究,也叫追踪研究。聚合交叉设计(纵向时序设计)是选择两个或多个在不同年份出生的被试群体,在他们的不同年龄予以重复研究的设计。双生子设计

是以双生子为研究对象,计算他们在人格、智力等各个心理特征方面的相关系数的研究设计。其中聚合

交叉设计,可以进行纵向和横断两个方面的比较,能够揭示出世代效应的存在。因此本题应选C。

22.【答案】D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发展心理学中青少年期心理发展特点的了解与掌握。何林渥斯(1928)最先

提出了心理性断乳的说法。他将青少年从家庭的独立过程,称之为心理性断乳(psychofogicalweaning),与婴儿期因断奶而改变营养摄取方法的生理性断乳(physiologicalweaning)相对照。其共同特点是,断

乳前所形成的适当且必要的习惯,与新的需要、冲动、行动不相适应并发生矛盾。改变这一习惯及原有

的心理水平已成为必然,这就使得母子之间形成的习惯必须改变,也就造成了在青少年期的心理适应上所反映出来的心理断乳的复杂性。因此本题应选D。

23.【答案】A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发展心理学中皮亚杰儿童发展理论及其游戏理论的理解和掌握。皮亚杰的儿童发展理论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12岁)以及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16、17岁)。感知运算阶段的儿童仅靠感知动作的手段来适应外部环境,并构筑感知动作图式。前运算阶段的儿童逐渐从具体动作中摆脱出来,逐渐开始用表象符号代替外界事物,开始出现表象或形象图式。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逻辑推理。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逐渐从依赖于具体内容的抽象思维中摆脱出来,逐渐能够进行脱离具体内容的抽象思维。皮亚杰从儿童认知发展角度将儿童游戏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练习性游戏阶段(0?2岁)、象征性游戏阶段(2?7岁)和规则游戏阶段(7?11、12岁)。因此前运算阶段儿童的典型游戏类型是象征性游戏。2010年第20题和本题考查的是同一内容。本题应选A。

24.【答案】D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发展心理学中婴儿动作发展的了解与掌握。一般来说,儿童在一岁之内动作发展的顺序是抬头(3个月左右)、翻身(4个月左右)、坐(6个月左右)、站立(11个月左右)、行走(12个月左右)。当然不同研究者观测到的数据有些差异,但规律是相同的。

25.【答案】A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发展心理学中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的了解与掌握。布朗芬布伦纳在其理论模型中将人生活于其中并与之相互作用的不断变化的环境称为环境系统。该系统分为四个层次,由内向外分别是:微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和宏系统。环境层次的最里层是微系统,指个体活动和交往的直接环境。第二个环境层次是中间系统,中间系统是指各微系统之间的联系或相互关系。第三个环境层次是外层系统,是指那些儿童并未直接参与但却对儿童的发展产生影响的系统。第四个环境系统是宏系统,包括文化价值观、法律、习俗、环境等。父母的工作单位儿童并不直接参与,但却影响儿童发展,比如儿童节给父母放假的工作单位可能更有利于儿童发展。家长与学校的关系属于中系统。社会文化属于宏系统。家庭属于微系统。因此本题应选A。2011年的第23题也考查了考生对于该理论的理解。26.【答案】B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心理学中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的了解与掌握。奥苏伯尔提出的学习理论是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或者称之为认知同化理论。他认为,意义学习有两个先决条件,一个

是学生要表现出一种意义学习的心向,即表现出一种在新的学习内容与自己的已有的知识之间建立联系

的倾向。第二个是学习内容对学生具有潜在意义,即能够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而这种联系

一定要是非任意的、非字面的联系,即实质性联系。因此本题应选B。

27.【答案】A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心理学中认知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了解与掌握。认知学习

理论强调新旧之间的相关联系,例如认知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奥苏伯尔强调学习者头脑中的认知结构与

新的学习之间建立起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另一位代表人物布鲁纳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种主

动性的一方面就体现在学生学习的已有经验参与到新的学习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对知识

的客观性和确定性提出了质疑,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强调学习是意义建构的过程,每个人依赖自己已有

的知识建构形成自己对于世界的理解。因此,认知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共性是强调先前

经验对新的学习的影响。

28.【答案】C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心理学中学习的分类的了解与掌握。美国心理学家加涅(R.Gagne)认为

学生学习之后要获得五种习得的能力即五种学习结果。①言语信息:学习大量的名称、事实、事件的特

性以及许多有组织的观念等。②智力技能:指学习者掌握概念、规则并将其应用于新情境,这是使用符

号(字母、数字、词语、图片等)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即学习“怎么做”的一些知识,有人称之为过

程知识。言语信息与知道“什么”有关,而智力技能与知道“怎样”有关,如怎样把陈述句改成疑问句。

③认知策略:指学习者调节自己的注意、记忆与思维等内部过程的机能。认知策略是学习者对自己认知

过程的控制。认知策略就是学习者用来“管理”他的学习过程的方式。④态度:态度是情感的或情绪的

反应,形成学习者的态度指使学习者形成影响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或倾向。学习者应侧重形成三方面的

态度。一是对人际交往的态度,如乐于与同伴交往,二是对某些活动的态度,如爱学习、爱劳动、愿意

参加体育锻炼;三是对社会的态度,如关心社会、热爱家乡。⑤运动技能:是由有组织的、协调统一的

肌肉动作构成的活动。题中所描述的学生在使用组织策略帮助他们记忆,按照加涅的分类这属于认知策略。故本题选C。

29.【答案】D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心理学中学习动机理论的了解与掌握。行为强化理论强调通过强化物

促使个体完成某项活动,不关心内在学习动机的有无。自我价值理论主要用来解释那些学习成绩不佳的

学生为何采取自我妨碍学习策略。需要层次理论从人类需要的视角解释动机。自我决定论是美国心理学

家德西和瑞恩(Deci,Ryan)提出的,这种理论强调自我在动机过程中的能动作用,认为自我决定是一种

涉及经验选择的人类机能品质,它组成内在的动机行为。该理论认为强化序列、驱力或其他任何的强化力量或压力不是人们行为的决定因素。根据该理论,当一个人选择采取某项活动,而不是完成某个外部目的时,同样的活动更可能被激发或更快乐,相反当使用外部奖励促使人们完成某项活动时,会降低个体的内在动机。因此本题应该选择D。

30.【答案】B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心理学中学习动机理论的了解与掌握。自我效能感就是个体对自己的能力的知觉(perceivedself-efficacy),因此为了提高自我效能感,应该将学业成功归结为能力。本题也需要考生深入理解维纳的归因理论。维纳认为不同的归因会对学习者之后的情绪和行为产生影响,因此帮助学生作何归因要考虑到学生所处的具体情境和学生的特点,而不是一味地将成败原因归因到努力或能力上。例如,在邻近高考的最后一次模拟考试中,一向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考得不好,将其成绩归因为努力或能力都是不当的。

31.【答案】D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心理学中学习的人本理论的了解与掌握。作为认知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布鲁纳和奥苏伯尔并未特别论述师生关系的重要作用。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虽反对外在学习,提出了内在学习论,强调自觉地、主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模式,但未明确提出某种教学模式,阐述师生关系的作用。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提出了学生中心模式(也称非指导教学模式),强调将学生视为教育的中心,学生为学生而设,教师为学生而教。他认为,学生们各有求知向上的潜在能力,只需设立一个良好的环境,他们就会学到所需要的一切。他认为积极的人际关系可以促进个人成长,而教师的角色就是辅导者,只要师生关系良好、观念共享、坦诚沟通,学生就会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因此,本题应选D。

32.【答案】A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实验心理学中主要的心理学实验的了解与掌握。库柏和谢帕德采用心理旋转实验证明了表象的可操作性。他们呈现不同旋转角度的刺激让被试来判断它们是否与靶刺激相同,然后根据被试所需要的判断时间长短来考察表象这一心理过程的规律。他们在呈现刺激时,0°刺激即刺激和靶刺激的方位完全相同时,反应时最短,这是被试的基线反应时。这样的结果说明个体在记忆系统中存在表象,而且表象是可以进行操作的,它和我们对具体的事物的操作类似,操作的角度越大,花费的时间越长。因此本题选A。

33.【答案】A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实验心理学中反应时法的了解与掌握。速度和准确性是反应时实验中两个

基本的因变量。而通常情况下,两者应该同时作为因变量,如果只以其中一个作为因变量,所得到的结

果可能是不全面的。因为这两个变量有一定的关联,注重了速度,准确性就会下降,注重了准确性,速

度就会下降。因此,在实验的指导语中,研究者应根据研究的目的对被试应作何反应做出明确的说明。

本题应选A。

34.【答案】A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实验心理学中反应时法的了解与掌握。简单反应时是指给被试呈现单一的

刺激,并要求他们只作单一的反应(即A反应),这种刺激一反应之间的时间间隔就是简单反应时,即RTA。选择反应时是指根据不同的刺激物,在多种反应方式中选择符合要求的反应(即B反应),并执行该反应

所需要的时间,即RTB。当仅对多个刺激中某个特定的刺激进行反应(即C反应),而其他刺激出现时不予

理会,此时测量到的是辨别反应时,即RTC。因为辨别反应除了基线操作外仅仅包括对刺激辨认的心理操作,所以辨别反应时包括简单反应时和进行辨别的时间,因此辨别时间=RTC-RTA。故本题选A。

35.【答案】D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实验心理学中主要的心理学实验的了解与掌握。用于研究错误记忆的范式

主要有联想研究范式、无意识知觉研究范式、错误联接范式、误导信息干扰范式和KK范式。其中DRM范

式是联想研究范式中的一种。DRM范式又称为集中联想研究范式(convergingassociateparadigm),该范

式是由罗迪格和麦克德莫特(Roediger和McDermott,1995)对迪斯(DeeSe,1959)的研究进行引申和扩展

后创立的(DRM即为他们姓氏的缩写)。因此本题选D。PDP范式即加工分离程序(processdissociationprocedure,简称PDP)是研究内隐记忆的研究范式。IAT范式即内隐联想测验(ImplicitAssociationTest,简称IAT)是研究内隐社会认知的研究范式(2011年第33题考查了这一研究

范式)。G0-N0G0范式是事件相关电位研究中采用的经典范式,即两种刺激出现的概率相等的范式。故本

题选D。

36.【答案】C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实验心理学中心理学实验设计的了解与掌握。被试内设计中每个被试要接

受多种处理,这样可以减少被试的数量,降低被试差异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影响,研究效率并不低于被试

间实验设计,但是由于同一组被试要接受多种处理,容易引起顺序效应。因此,本题选C。

37.【答案】D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实验心理学中的心理学实验设计的了解与掌握。题中涉及的实验设计属于3×4实验设计,有两个自变量,自变量水平分别是3个和4个,因此共有12种实验处理。

38.【答案】A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实验心理学中记忆保持量的评价方法的了解与掌握。自由回忆法要求被试回忆出呈现过的材料即可,无需回忆材料呈现的顺序。节省法,又叫重学法,是指探查被试再次回忆相关材料时节省时间的百分数。系列回忆法要求被试对先前呈现的顺序对材料进行学习和回忆。再认法向被试同时呈现学习过的材料和未学习过的材料,让他们判断是否先前学习或记忆过的,以此来考查先前学习过的材料是否能够被正确地觉察出来。题中的公式是一种计算被试对呈现材料是否学习过进行正确判断的指标,属于再认法。因此本题选A。

39.【答案】A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学实验中的变量控制方法的了解与掌握。在心理学实验中,被试在实验中并非消极被动地接受主试的操作,而总是以某种动机、态度来对待实验。被试很可能会自发地对实验目的产生一个假设或猜测,然后用自认为能满足目的方式进行反应。这被称作要求特征。霍桑效应(HawthorneEffect)是要求特征的典型例子。霍桑效应起源于1924年至1933

梅奥为首的研究小组提出此概念。霍桑工厂是美国西部电器公司的一家分厂。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这个厂请来包括心理学家在内的各种专家,在约两年的时间内找工人谈话两万余人次,耐心听取工人对管理的意见和抱怨,让他们尽情地宣泄出来。结果,霍桑工厂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这种奇妙的现象就被称作“霍桑效应”。“霍桑效应”用在实验设计中指的是要求特征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干扰。要避免霍桑效应,有效的方法就是双盲法,即主试和被试都不知道研究的目标,避免被试极力朝着他们理解的主试的期望去表现。因此本题选A。

40.【答案】A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实验心理学中主要的心理学实验使用仪器的了解与掌握。霍瓦一多尔曼知觉仪是由霍瓦一多尔曼(Haward-D0lman,1919)设计的深度知觉仪,是用于研究深度知觉的仪器。它是根据黑尔姆霍兹三针实验原理而制成的。这种仪器上有一个固定的直棒,在它旁边有另一个同样大小的、可以前后移动的直棒。固定的直棒为标准刺激,可以前后移动的直棒为比较刺激。被试在2米距离外通过一个长方形窗孔观察这两根直棒,并用遥控来调节可移动的直棒,使二者看起来在同一距离上。在这种条件下,除了双眼视差起作用外,排除了其他深度的知觉线索。本题选A。

41.【答案】A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实验心理学中注意实验的了解与掌握。在同一个空间位置给被试以每秒6?20个刺激的速度连续呈现一系列刺激,如字母、数字、单词、图形,要求被试报告其中的两个刺激,目

标刺激和探测刺激。如果探测刺激在目标刺激后200?600ms的时间段内呈现,探测刺激的正确报告率降低,在目标刺激后300ms呈现时正确报告率最低,该现象被命名为注意瞬脱(attention blink)。非注意

盲视是指当观察者在注意其他的物体时注意不到未预料到的、突出的、显著的刺激的现象。返回抑制是

指被试对先前在同一位置上曾经重复出现过的目标反应减慢的抑制机制。注意分散是与注意稳定性相反

的注意品质,是指个体不能长时间将注意集中在同一对象或同一个活动上。因此本题选A。

42.【答案】B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实验心理学中注意实验和注意理论的了解与掌握。衰减理论认为,注意的

工作方式不是以全或无的单通道方式,而是多通道方式工作,但是在多通道的信息加工中,每个通道的

信息得到的加工程度是不一样的。追随耳的信息加工方式如过滤器模型所述,而非追随耳的信息也有可

能通过过滤器而被加工。只是非追随耳的信号在通过过滤器时被衰减,在意义分析的过程中,有可能被

过滤掉,也有可能因为其他一些因素而被加强(如自己名字)。衰减理论和过滤器理论都属于早期选择理论。后期选择理论认为,注意并不在于选择知觉刺激,而在于选择对刺激的反应。该理论认为,感觉器

官感受到的所有刺激都会进入高级分析过程。中枢则根据一定的法则进行加工,对重要的信息才做出反应,而不重要的信息则因未继续进行加工可能很快被新的内容冲掉。这个理论认为,注意是对反应的选择,因而它也被称作反应选择模型。注意的认知资源理论把注意看作心理资源,认为人的心理资源总量

是有限的,注意的有限性不是过滤器作用的结果,而是受到了从事操作的有限心理资源的限制。注意的

功能就是资源分配(因此该理论也称为资源分配理论)。如果一个任务没有用尽所有的资源,那么注意可

以同时指向另外的任务。题中的实验结果显示,两耳对靶子词的反应率超过50%,说明被试对靶子词的反

应不是随机的。那么就是说明两耳对所有的信息在注意之前都进行了分析,这符合晚期选择理论。因此

本题选择B。

43.【答案】B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实验心理学中记忆实验的了解与掌握。补笔测验属于间接测量的方法,在

内隐记忆的研究中使用。间接测量在指导语上不要求被试专注于眼前的任务,也不要求被试有意识地回

想过去发生的某个事件,而是通过被试在一些特定任务上的表现来间接推断其行为背后的心理过程。补

笔测验包括词干补笔测验和残词补全测验。词干补笔(word-stemcompletion)是指被试学习一系列单词后,测验时提供单词的头几个字母,让被试补写其余几个字母而构成一个有意义的单词,例如将ele_补写成

为elephant。残词补全(word-fragmentcompletion),是让被试学习一系列单词后,把缺一些字母的残词

填上适当的字母而成为有意义的单字,如将mys_ry填成mystery。因此本题选B。

44.【答案】C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统计与测量中相对量数的了解与掌握。百分等级是一种相对地位量数,它根据分布中某一原始分数,求这个原始分数在分布中所处的相对位置,符号为PR,就是该分数以下,

包括分布中全部分数的R%。本题中小明在50人中有42人的分数比他低,那么根据百分等级的定义,100

人中大约有84人的分数比他低,那么他的百分等级就是85。

45.【答案】B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统计中回归模型的有效性检验的方法的了解与掌握。在用方差分析检

验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有效性时,对于所有的F而言,自由度当为N-1,即回归方差分析的总自由度为

N-1,而计算残差时要利用Y和b,因此自由度为N-2,那么回归的自由度就是N-1-(N-2)=l。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是B。

46.【答案】B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统计与测量中推断统计的了解与掌握。本题中的数据为计数数据,分

析该数据的最恰当的统计方法就是卡方检验。因此本题选B。

47.【答案】B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统计与测量中样本分布的了解与掌握。根据抽样标准误的公式

标准误降低50%,样本容量需要扩大4倍。

48.【答案】A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统计与测量中推断统计的了解与掌握。本题总体方差未知,使用样本

方差作为总体方差的估计值(100),利用标准误的公式求标准误为1(方差除以样本容量的平方根)。本题

应查t表求95%的置信区间的t值,因为样本容量较大(100),可以Z值进行估计,Z0.055/2为1.96。因此

总体均值u的95%的置信区间应该为[80-1.96×l,80+1.96×l],即[78.04,81.96]。因此,本题应选A。2011年第61题考查的是总体参数已知情况下求总体均值的置信区间,可参考该题了解具体的计算公式。49.【答案】D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统计与测量中描述统计方法的了解与掌握。当数据组的数据是偶数个

数的时候,中位数就是中间位置两个数的平均值。回答本题时,首先需要将数据组的数值从小到大排列,2,5,8,9,9,10,10,11,13,24。中间两个数为9和10,两者的平均值为9.5。故本题选D。

50.【答案】B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统计与测量中描述统计方法的了解与掌握。在一组数据中,中数、平

均数和几何平均数都只有一个,只有众数可能有多个,本题中涉及的数据的分布曲线呈双峰状态,说明

数值在两个分布区域比较集中,可能存在两个众数。

51.【答案】D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统计中t分布的掌握情况。t分布在基线上的取值范围是-∞?+∞,它是以平均数0为中心,左侧t值为负,右侧t值为正的对称分布。t分布是峰态比较高狭、分布形状随自

由度n-1的变化呈一簇分布,当n<30时,t分布的分散程度比标准正态分布大,随着自由度的逐渐增大,t分布逐渐接近标准正态分布;当n≥30时,t分布的密度函数曲线与标准正态分布的密度函数曲线几乎

重合,故正态分布是t分布的极限形式。因此本题选D。

52.【答案】C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统计中相关系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方法的掌握情况。当要对两个相关

系数的差异进行显著性检验时,需要知道样本容量,本题中没有告知样本容量,因此无法判断这两个相

关系数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本题选C。

53.【答案】A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有关假设检验原理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假设检验的原理和方法是由样本

推断总体,由于总体的真实情况往往是未知的,根据样本推断总体就有可能犯两类错误:虚无假设H0本

来是正确的,但拒绝了H0,这类错误称为弃真错误,即α型错误(该类错误的概率以α表示,因为当虚

无假设H0正确时,观测值落到哪里都是同一个总体中的数据,而观测值落到显著性水平α范围内时,

我们却认为它不是总体中的数据了,我们的推断是错误的,这个概率为α),也称I型错误;虚无假设

H0本来不正确,但却接受了,这类错误称为取伪错误,即β型错误(因为该类错误的概率以β表示),

也称II型错误。综上分析,本题应选A。

54.【答案】A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测验应用中各种测验的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16PF是测量人格的自陈

量表,是文字测验。TAT(主题统觉测验)和罗夏墨迹测验都是投射测验,测验材料都是图片。瑞文推理测

验的测验材料也是图片。因此,本题应选A。

55.【答案】C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测量基本理论中测验效度的掌握情况。测验能够解释的变异数是效度系数

的平方,本题中测验的效度系数是0.70,那么,测验能够解释的变异数为0.49,反之,该测验不能解释

的变异数为0.51。

56.【答案】A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测量基本理论中各种相关系数计算方法及适用条件的掌握情况。当两列变

量是等距或等比变量,且服从正态分布,计算它们的相关系数最恰当的方法就是积差相关。等级相关的

适用条件是收集到的数据是等级顺序的测量数据或者是不呈正态分布的等距、等比数据。点二列相关是

考查一个为连续变量(点数据),另一个为“二分”称名变量的两列观测值之间的相关程度的统计方法。

双列相关的适用条件是两列数据均属于正态分布,其中一列为等距或等比的观察数据,另一列变量为人

为划分的二分变量。故本题选A。

57.【答案】D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人格测验方法的掌握情况。人格测验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自陈量表。自陈量

表的项目形式一般采用是非式或选择式,它的记分规则比较客观,施测手段比较简便,测量分数容易获

得解释,因此是人格测量中应用最广的一种测验。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都属于测量人格的自陈量表。

58.【答案】C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测量学中测量信度的掌握情况。一种用比较实际的方法对信度进行的

定义是:信度(信度系数,reliabilitycoefficient)是一个被测团体的真分数的变异数与实得分数的变

异数之比。即rxx=s2r/s2x。式中,rxx代表测量的信度,s2r代表真分数变异,s2x代表总变异数,即

实得分数的变异。因此,本题应选C。

59.【答案】D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测量学中测量效度的掌握情况。构想效度又称结构效度,是指一个测

验实际测到所要测量的理论结构和特质的程度,或它是指测验分数能够说明心理学理论的某种结构或特

质的程度。考察一个测验的维度就是考察该测验的构想效度。因此本题选D。

60.【答案】D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测量学中常用心理测验的掌握情况。MMPI有三个效度量表:说谎量表(L),分数高表示回答不真实;诈病量表(F);分数高表示诈病或确系严重偏执;校正量表(K),分数高表

示一种自卫反应。因此本题应选D。

61.【答案】B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测量学中概括理论的掌握情况。概括理论的统计分析包括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叫G研究,第二个阶段叫D研究。D研究给出了测验精度的两个综合指标:一个叫概化系数,另一个叫依存系数,分别简称为G系数和Φ系数。G系数是测量目标效应方差与测量目标效应方差加相

对误差方差之和的比,它是对常模参照测验分数稳定性程度的度量。Φ系数是测量目标效应方差与总效

应方差之比,它是对目标参照测验分数稳定性和一致性两种程度的度量。这两个系数类似于经典理论中

的信度,只是在概化理论中,同一测量目标可以有好多个测验信度,信度可随着测验的性质不同而不同,也随着测验情境关系的不同而不同。题中公式的分母是测量目标效应方差加绝对误差方差之和,就是总

效应方差,因此,本题应选B。

62.【答案】A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测量学中项目反应理论的掌握情况。在项目反应理论的数学模型中,

参数θ是个体潜在特质的表征值。参数a被称为项目的区分度,它刻画测验题目对被试水平区分能力的

高低。参数b被称为项目难度。参数c称为伪机遇水平参数,相当于经典理论中的猜测参数。因此本题

应选A。

63.【答案】C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统计学中推断统计方法的掌握情况。在对两个样本的数据进行差异检

验时,首先要了解两个样本所属的总体的方差是否齐性,然后根据两个总体的方差是否齐性进一步选择

检验的方法。因此,本题应选C。

64.【答案】A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统计学中推断统计方法的掌握情况。这两个变量是相互独立的连续变量,虽然两个总体呈正态分布,但由于样本数量较少(n<30),因此适当的检验方法是t检验,不能用z

检验。q检验,即N-K检验法,是当F检验的结果表明差异显著之后进行的事后检验,即对多组平均数两两比较的检验方法。x2检验适用于离散数据。因此本题选A。

65.【答案】C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统计学中推断统计方法的掌握情况。两组平均数的差异检验的自由度

为df=n1+n2-2,计算结果为19。因此,本题的答案为C。

二、多项选择题

66.【答案】ABCD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视觉生理机制的了解与掌握。人的网膜上有棒体细胞和锥体细胞。它们的

不同之处有:①数量不同,棒体细胞有1.2亿个,锥体细胞有600万个。②形态不同。棒体细胞细长,

呈棒状,长度为0.04?0.06mm,直径为0.002mm。锥体细胞短粗,呈锥形,长度为0.028?0.058mm,直

径为0.0025~0.0075mm。③分布位置不同。在网膜中央窝,只有锥体,没有棒体,这是网膜上对光最敏

感的区域。离开中央窝,棒体细胞急剧增加,在16°?20°处最多。在网膜边缘,只有少量的锥体细胞。

④功能也不同。棒体细胞是夜视器官,它们在昏暗的照明条件下起作用,主要感受物体的明、暗;锥体

细胞是昼视器官,在中等和强的照明条件下起作用,主要感受物体的细节和颜色。⑤拥有视觉色素不同。棒体细胞的视觉色素叫视紫红质,它由视黄醛和视蛋白构成。在人眼的锥体细胞中存在着三种不同的视

觉色素,它们分别对不同波长的光敏感。因此本题选ABCD。

67.【答案】BCD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学导论中爱情理论的掌握情况。斯腾伯格(R.Sternberg,1986)提出的

爱情三角理论认为所有的爱情都应含有三要素:亲密(intimacy)、激情(passion)、承诺(commitment)。

这三要素分别代表了爱情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三角形的面积越大,代表爱情的程度越深。若三角形的形

状越不像正三角形,则表示三要素中的其中一个要素被特别凸显,这种爱情越不均衡。亲密是指彼此依

附亲近的感觉,包括爱慕和希望照顾爱人,通过自我揭露,沟通内心感受和提供情绪上、物质上的支持

来达成。激情是指反映浪漫、性吸引力的动机成分,包括自尊、支配等需求。激情包括强烈的正面与负

面的感情以及各项社会需求,包含了许多我们对对方所感知的情绪,如思念、害羞、羡慕、兴奋等。承

诺是指与对方相守的意愿及决定,短期来说是指去爱某个人的决定,长期来说则是指维持爱情所做的持

久性承诺。在这三种成分当中,亲密是爱情的情感成分,激情是爱情的动机成分,而承诺是爱情的认知

成分。因此本题的选项是BCD。

68.【答案】ABCD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学导论中情绪的外部表现——表情的理解和掌握。情绪和情感是一种

内部的主观体验,但是在情绪和情感发生时,又总是伴随着某种外部表现,这些与情绪、情感有关的外

部表现叫表情。表情包括面部表情、姿态表情(包括躯体表情和手势表情)和语音、语调表情(即言语表情)。因此本题选ABCD。

69.【答案】ACD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普通心理学中动机理论中的成就目标理论的了解和掌握。20世纪80年代,尼克尔斯(Nicholls,1984)和德韦克(Dweck,1988)提出成就目标理论(achievementgoaltheory)。该理

论建构了评价“成功”的标准和原则,主要有3个:①任务标准:主要看个体是否达到了活动的要求;

②自我标准:主要看个体现在是否比自己以前做得好;③他人标准:主要看个体是否比群体中的其他人

做得好。因此本题选ACD。

70.【答案】AD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发展心理学中道德发展理论的了解和掌握。柯尔伯格认为道德认知发展分

为三个水平,每个水平又分成两个阶段。①前习俗水平(preconventionallevel)包括服从与惩罚的道德

定向阶段和相对的功利主义的道德定向阶段。②习俗水平(conventionallevel)包括人际和谐(或好孩子)

的道德定向阶段和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后习俗水平(postconventionallevel)包括社会契约

的道德定向阶段和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对于柯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论的理解主要抓住对“习俗”(convention)的理解,习俗的实质就是规范。那么前习俗水平就是无规则阶段,习俗水平就是遵守规则

阶段,后习俗水平就是超越规则阶段。好孩子定向和维持社会秩序定向都是遵守规则的阶段,涉及的规

则一个是个人朴素理解的规则,一个是法律和法规。本题选AD。

71.【答案】ABCD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理解和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可以粗略地分为认知

建构主义和社会建构主义两种取向。社会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社会互动性,以该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模式

试图通过社会互动促进学习者的学习。支架式教学和认知学徒制涉及的是有能力的专家与学习者的互动,同伴辅导和合作学习涉及的是能力相近的学习者的互动,他们都是基于社会建构主义理论提出的教学方式。因此本题选ABCD。

72.【答案】BCD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实验心理学中主要心理学实验的理解和掌握。内隐学习是指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某种知识,学习了某种规则。而这种学习的效果可以通过某种测试表现出来,但在意识层面却无法觉知这种规则,不能外显的把这种规则说出来。内隐学习的研究范式有:①人工语法范式:人工语法范式是内隐学习最早和最重要的研究范式,它是由Reber(1967)首次提出的。这一范式的特点是:以一套复杂的“语法”规则为核心,作为实验中被试通过内隐学习预期能够习得的知识,而被试是否发生内隐学习,是从分类操作任务的表现来衡量的。②序列学习范式:在实验中呈现先后顺序上具有规则的刺激模式,并考查被试是否发生对序列规则的内隐学习。③复杂系统控制范式:这是一种研究真实生活中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内隐学习的研究范式,给予被试一个复杂的控制任务让其完成,研究发现被试的控制能力提高了,但是外显知识并未提高。④信号检测范式:信号检测法也可运用于内隐学习的研究中,信号检测论能够将辨别力指标和反应倾向指标区分开,能为内隐学习效果的度量提供更有效的尺度。因此本题应选BCD。

73.【答案】ABD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实验心理学中实验设计的理解和掌握。所罗门4组控制实验是控制实验类型之一。以最简单的形式把前测一后测控制组设计和仅施后测控制组设计组合起来就得到了所罗门四组设计。该设计有四个组,包含控制组、实验组各两组,而实验组接受的实验处理是相同的。实验组和控制组中各有一组接受前测,实验结束对四组都进行后测。每组被试都是随机分布的(属于被试间设计,C 选项错误)。设计图示:

比较实验组和控制组后测得分可确定实验效果。1、3是实验组,2、4是控制组。通过上述处理,该设计能够使研究者检验前测带来的可能的效应,也可以检测“有无前测”与“有无实验处理”两个变量能否发生交互作用。因此本题选ABD。

74.【答案】ABC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测量学中测量效度的理解和掌握。测验的一个很重要的用途就是预测

个体行为,效标就是测验试图预测的行为。因此,心理测量中常用的效标包括学业成就、等级评定、临

床诊断、专门的训练成绩、实际的工作表现、对团体的区分能力以及其他现成的有效测验。这些效标可

以是连续变量,也可以是离散型变量,但描述性资料无法作为效标进行统计。因此本题应选ABC。

75.【答案】AB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统计学中样本分布的理解和掌握。x2分布是一种重要分布,它是刻画正态变量二次型的一种重要分布,即无限多的n个随机变量平方和或标准分数的平方和的分布。它具有的

特点有:①x2分布是一个正偏态分布。随每次所抽取的随机变量x的个数(n的大小)不同,其分布曲线的

形状不同,n或n-1越小,分布越偏斜。df很大时,接近正态分布,当df→∞时,x2分布即为正态分布。

②x2值都是正值。③x2分布的和也是x2分布,即x2分布具有可加性。∑x2是一个遵从df=df1+df2+…+dfk

的∑x2分布。④如果df>2,这时x2分布的

⑤x2分布是连续型分布,但有些离散型的分布也近似x2分布。2009年第57题考查了这个知识点。本题选AB。

三、简答题

76.【答案要点】

(1)弗洛伊德无意识理论的主要观点

人的意识分为意识、无意识(潜意识)和前意识三个层面。意识是对自己身心状态及事物的觉知状态;无

意识是个体不能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前意识是介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过渡层面。在三者之中,弗洛伊

德特别强调无意识的作用,并且把它与意识的作用对立起来。

(2)弗洛伊德无意识理论对梦的解释

梦是无意识中被压抑的欲望得到满足的重要途径之一,即梦是愿望的达成。梦的解释需要从显性梦境回

溯到隐性梦境,梦中的符号和隐喻既有特殊性,又有普遍性。

【解析】

浙江省7月自考广告心理学试题课程代码00636

浙江省7月自考广告心理学试题课程代码00636

绝密★考试结束前 浙江省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广告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636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经典的条件反射方法的首创者是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闵斯特伯格 D.迪德 2.由一种已经产生的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是 A.知觉 B.联觉 C.记忆 D.联想 3.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上的差异,是高级神经活动在人的行为上的表现,称之为 A.气质 B.能力 C.注意 D.思维 4.AIDA模式的提出者是 A.刘易斯 B.特里斯曼 C.海尔森 D.雷蒙德 5.以下颜色中,属于冷色的是 A.红色 B.黄色 C.蓝色 D.橙色 6.问卷能测出待测属性或功能的程度叫做问卷

的 A.信度 B.效度 C.准确度 D.差异度 7.反映肯定的、温柔的、短暂的情绪体验,往往并发生理反应及有关爱、家庭关系体验的情感维度是 A.亲热感 B.美感 C.幽默感 D.惧怕感 8.投射测验中,设一些未完成的句子,要求被测者自由联想加以回答,这属于 A.文字联想法 B.主题统觉测验 C.语句完成法 D.绘画测验 9.肥胖者对游泳衣、紧身衣采取消极冷淡态度,这体现了态度的什么功能? A.知识功能 B.调节功能 C.价值表现功能 D.自我防卫功能 10.由桌子想到椅子,这属于联想的 A.接近律 B.对比律 C.类似律 D.因果律

幼儿心理学试题及答案[1]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 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1.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资料,较易作出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是( )。 A.问卷法 B.谈话法 C.观察法 D.实验法 2.最近发展区存在于儿童心理发展的( )。 A.任何时候 B.关键期 C.最佳期 D.敏感期 3.下列属于5~6岁幼儿特征的是( ) A.认识依靠行动 B.开始掌握认知方法 C.开始接受任务 D.最初步生活自理 4.幼儿知道“夏天很热,最好不要到户外去”反映了幼儿( )。 A.感觉的概括性 B.知觉的概括性 C.思维的概括性 D.记忆的概括性 5.四岁幼儿一般能集中注意约( )。 A.5分钟 B.10分钟 C.15分钟 D.20分钟 6.下列哪种现象能表明新生儿的视听协调?( ) A.有些婴儿听到音乐会露出笑容 B.听到巨大的声响,婴儿会瞪大眼睛 C.婴儿听到母亲叫“宝宝”,就会去找妈妈 D.婴儿看到大人逗他说话,会一跳一跳表现出快乐的样子 7.正常婴儿主要依靠何种感觉定位?( ) A.视觉 B.听觉 C.触觉 D.运动觉 8.下列哪种推理属于传导性推理?( ) A.爸爸告诉孩子:“地上一道一道的是车沟。”孩子就说:“爸爸脑门上也有车沟。” B.孩子看到母鸡带着一群小鸡,认为老师带小朋友做游戏时也像母鸡。 C.有个孩子认为金鱼是世界上最骄傲的动物,因为它总是摇头晃脑的。 D.有人喊孩子的爸爸,爸爸没回答,孩子就说:“爸爸没听见。” 9.在指导幼儿观察绘画时,下面哪句指导语易把幼儿的观察引向观察个别事物?( ) A.图上有些什么呢?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试题.doc

1. 2. 3. 4. 5. 6. 不断积累的过程。 ,把被研究者称为被试。 与年龄偏小。 自然前提。 社会条件。 组成的。 三神方法。 两大类。 电大学前教育学前儿童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答案 (2010-05-28 16:20:40) 转载 @1标签:分类:悠西悠随意 浙江电大 学前教育 学前儿童心理学 形成性考核 作业答案 教育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1 (第1至2章) 姓名学号成绩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学前儿童心理学4 是研究0-6岁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纵向研究11 对一个或一组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或追踪,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的系统特点。 3.实证研究法 研究者通过一定的控制手段,观察、测量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相应变化,最后冲这些变化中找出规律。 4.横|句研究11 在同一个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观察,求出某种心理水平的代表值,或求出几个年龄组儿童的代表值加以比较。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开放的 在心理学中通常把实验的研究者称为主试 母亲年龄对胎儿的影响主要指年龄偏大 遗传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发展的社会性是指个体的心理发展不能脱离对关键期的理解,与其说是个体接受外部刺激的期限,不如说是对外部刺激可接受的程度即 学习水平更为妥当。 7.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过程是由一个个特定的发展阶段 8.纵向和横向的研究取向具体体现为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 9.个体心理是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体自身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这就体现了发展的普遍性。 10.发展的差异性是指每一个儿童的心理都有自己的发展速率、特色和风 格等,从而构成个体I'可心理发展的不同。 11.调查法包括谈话法、问卷法、测量法和产品分析法四种。 12.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法和理论研究法 1)三、简答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 1.应当如何理解“关键期”的概念? 0 关键期是习性学家洛伦兹1953年提出的重要概念,通常是指某一特性在一个特定的

2011年7月浙江自考真题广告心理学

2011年7月浙江自考真题广告心理学5 课程代码:00636 本试卷分A、B卷,其中A卷根据马建青主编的《现代广告心理学》命题,B卷以马谋超著的《广告心理学基础》一书为命题依据。考生可根据自己的用书情况任选一卷作答。若两卷都答,则以A卷成绩计分。 A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广告目标可分为心理目标和________。 2.JND即________,是最小可觉察的刺激差异量。 3.知觉中最常见的偏见有模特效应、移情效应、______、________等。 4.有意注意的两个特点是目的性和________。 5.机械识记主要是依靠________而进行的识记。 6.广告创意的首要依据是________,广告创意最直接的素材是表象。 7.广告作品影响情感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画面、文字、________等。 8.动态需要指的是需要的________特征。 9.对商品的需求分为未使用者、________、________和大量使用者。 10.态度成分中情感因素与意向因素的相关程度________(填高于、等于或低于)认知因素与意向因素的相关程度。 11.广告媒体质的价值指的是媒体达到的影响力和心理效果,________指的是媒体覆盖的范围和视听者人数。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 )一书的出版,标志着广告心理学的诞生。 A.《广告心理学》 B.《广告心理学的理论和实际》 C.《广告理论》 D.《影响工业中的人:论证和暗示的心理学》 2.当人们遇到不完整刺激模型时,会有意无意地填补其中的缺失部分,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识别,这个原则叫( ) A.图和背景原则 B.组合原则 C.闭合原则 D.接近原则 3.记忆表象的特征有形象性和( )。 A.鲜明性 B.完整性 C.概括性 D.稳定性 4.消费者先接受A广告后又接受了B广告,在回忆A广告时,B广告就会对A广告的回忆产生抑制作用,使对A 广告的回忆变得困难,这种现象叫( ) A.衰退现象 B.动机性遗忘 C.前摄抑制 D.倒摄抑制 5.广告作品的时听美是指在广告中表现出来的听觉效果产生的具有( )的审美特征。 A.空间延伸性 B.时间流动性 C.情感共鸣性 D.听觉扩展性 6.感情购买动机可分为情感动机和( ) A.惠顾动机 B.情绪动机 C.理智动机 D.理性动机 7.广告影响过程中消费者的行动变化,最终取决于广告计划中的( ) A.课题计划 B.表现计划 C.媒体计划 D.实施 8.表现技巧在广告影响过程中的作用,主要在于( )部分。 A.接触 B.接受信息 C.态度变化 D.行动变化 9.态度结构中三要素是相互协调的,即不是同趋于积极方向就是同趋于消极方向,其中( )是基础。 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意向成分 D.意志成分 10.概念测定法属( )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三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三)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与儿童最初的情绪反应相联系的需要是()。 A.社会性需要 B.爱的需要 C.尊重的需要 D.生理需要 2.幼儿记忆的特点之一是()。 A.形象记忆占优势 B.语词记忆占优势 C.意义记忆用的多 D.机械记忆效果好 3.幼儿在听老师讲《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头脑中会浮现出小女孩的生动形象,这种心理活动属于()。 A.创造想象 B.无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幻想 4.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是()。 A.直觉行动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辩证思维 5.幼儿园老师上课时,一边弹琴,一边组织孩子们按音乐节奏做各种动作,老师的这种注意品质是()。 A.注意的稳定性 B.注意的广度 C.注意的转移 D.注意的分配 6.儿童学习语言过程中最早出现的句型是()。 A.电报句 B.单词句 c.联合复合句 D.判断句 7.新生儿的心理,可以说一周一个样,满月之后,是一月一个样,可是周岁以后发展速度就缓慢下来,两三岁以后的儿童,相隔一周,前后变化就不那么明显了,这表明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进程的一个基本特点是()。

A.发展的连续性 B.发展的整体性 c.发展的不平衡性 D.发展的高速度 8.通过分析儿童的绘画、日记等了解儿童心理的方法是()。 A.实验法 B.测验法 C.观察法 D.作品分析法 9.学前儿童心理学中的“儿童”一般是指()。 A.O~6、7岁 B.O~12岁 C.O~15岁 D.0~18岁 10?儿童某种知识和形成某种能力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称为()。A.转折期 B.敏感期 C.危机期 D.最佳发展期 11.大约6~10周后,人脸可以引发婴儿微笑,这种微笑被称为()。 A.社会性微笑 B.愉快 C.交往 D.高兴 12?现在的幼儿与几十年前的幼儿的某些心理特点,如: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活泼、好动等特点基本相同,这说明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具有()。 A.可变性 B.整体性 C.阶段性 D.稳定性 13.到3岁时,儿童脑的重量大约是()9。 A.390 B.900 C.125 D.1000 14.出生()个月以内是视觉发展的敏感期。 A.1 B.3 C.6 D.9 15.问一个3岁的儿童“你有姐姐吗?”,他说“有”,再问“你姐姐有弟弟吗?”,他却说“没有”,这说明学前儿童的思维具有()特点。 A.片面性 B.经验性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考试试题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10分) 1、儿童言语的形成中,出现单词句阶段的年龄段是()。 A. 6个月—1岁 B.1岁—1.5岁 C.1.5岁—2岁 D.2岁—3岁 2、()是维持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 A.想象 B.思维 C.记忆 D.语言 3、下列属于儿童两种信号系统活动的发展第三阶段的是()。 A.直接刺激词的反应 B.词的刺激直接反应 C.直接刺激直接反应 D.词的刺激词的反应 4、下列那一时期是初步掌握本族语言的时期()。 A.婴儿期 B.学前期 C.少年期 D.先学前期 5、关于幼儿记忆的年龄特征不正确的是()。 A. 记得快忘得也快 B.容易混淆 C.语词记忆占优势 D.较多运用机械记忆 6、不属于研究学前儿童信息的基本原则的是()。 A.客观性 B.发展性 C.教育性 D.理论性 7、幼儿初期的心理特点是()。 A.思维具体形象 B.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 C.爱玩、会玩 D.个性初具雏形 8、()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其它认识过程的基础。 A.记忆 B.想象 C.感知觉 D.思维 9、在方位知觉的发展中,儿童在()能够正确辨别前后。 A.3岁 B.4岁 C.5岁 D.6岁 10、在儿童大脑皮质各区域中,最早成熟的是()。 A.顶叶 B.颞叶 C.枕叶 D.额叶 二、填空题(10分) 1、再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_______、图表、________,尤其是语言文字的描述说明,形成关于某种事物的形象的过程。 2、了解幼儿掌握概念水平的常用方法_______、排除法、_______、_______。 3、判断是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是人脑凭借语言的反映_________之间或者_________之间的肯定或否定性联系的过程。 4、_________岁是培养儿童正确发音的关键期。 5、_____________是对客体的感知中,在自己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行动中进行的思维。 6、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社会化、___________、自我调节化。 三、名词解释(20分) 1、问题言语 2、情绪情感 3、同伴关系 4、能力

教师资格考试幼儿心理学模拟试题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l分,共30题,每题有一个或多个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学与教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的要素有()。 A.幼儿 B.教师 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 E.教学环境 2.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如()。 A.实物 B.文字 C.口头语言 D.图表 E.图像 3.幼儿的自我评价主要有以下特点()。 A.从依赖成人的评价到独立评价 B.从外部行为到内部品质的评价 C.从比较笼统到比较细致的评价 D.从主观情绪到客观性的自我评价 E.具有一定的道德评价能力 4.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2~3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 A.自主性 B.主动性 C.勤奋感 D.自我同一性 E.亲密感 5.在学校环境中,学生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为()。 A.家庭文化背景的差异 B.志向水平的差异 C.智力的差异 D.人格的差异 E.学习风格的差异 6.加涅按照学习的结果将学习分为()。 A.言语信息 B.智慧技能 C.认知策略 D.态度 E.运动技能 7.桑代克提出的学习规律包括()。 A.强化律 B.练习律 C.准备律

E.同化律 8.游戏是补偿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愿望和克服创伤性事件的手段,是儿童借助想象来满足自身欲望的虚拟活动,持这种观点的是()。 A.斯宾塞 B.格罗斯 C.拉扎鲁斯 D.皮亚杰 E.弗洛伊德 9.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游戏发展水平与智力发展相应,主要有三种类型的游戏()。A.练习游戏 B.角色游戏 C.象征性游戏 D.规则游戏 E.结构游戏 10.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中期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A.抑制现象 B.挫折现象 C.高原现象 D.低分现象 E.消退现象 11.按照游戏的目的性可以将幼儿游戏分为()。 A.创造性游戏 B.教学游戏 C.无规则游戏 D.有规则的游戏 E.常规游戏 12.吹拉弹唱属于()。 A.识记技能 B.心智技能 C.操作技能 D.认知技能 E.外部技能 13.弗洛伊德认为,个性是一个整体,由彼此相关的()构成。 A.本我 B.自我 C.超我 D.能力 E.气质 14.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不知不觉受到群体的压力而产生的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称为()。 A.模仿 B.从众 C.服从

广告心理学期末复习题

广告心理学期末复习题 考试题型:论述题,共7题,学生可选择其中的5题作答。每题20分,共100分。 1、你如何理解广告心理学是广告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该题答案在绪论部分) 广告心理学是心理学和广告学的交叉学科,是探索参加广告传播活动的人在广告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存在的心理规律的一门学科,与心理学、广告学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一般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科学。心理学的研究活动,一方面是从理论上探讨人的心理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另一方面是在各种实践领域中应用、探讨这些规律。 广告心理学把心理学的普遍规律应用于广告活动中,并探讨构成广告活动主体的人的心理现象和他们在广告传播活动中有哪些特殊的心理规律。虽然广告心理学与基础心理学都是以人为研究对象,但心理学研究的是一般情况下的人,而广告心理学研究的是处于广告活动情境中的人。广告心理学以基础心理学的研究为基础,但广告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丰富了心理学的学科知识,所以,广告心理学可以说是心理学在应用领域的一个小分支。 广告学是探讨广告活动现象及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对广告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相应广告理论的揭示。广告的目的是要对广告对象的心理与行为产生影响。 广告心理学正是在广告学所描绘的广告活动框架之下,探讨人在广告活动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为广告活动提供理论依据。广告学研究的广告活动过程是宏观的,而广告心理学研究的活动中人的心理是微观的。广告学强调艺术性和科学性,广告心理学更加强调用科学的角度审视广告。换句话来说,广告心理学是适应广告的科学性要求逐步发展起来的,为广告活动中的各种决策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实证依据。 2、简述20世纪广告心理学的发展过程。(该题答案在绪论部分) (一)20世纪早期,受到以生产者为中心的卖方市场的限制,局限在表层的心理活动。研究的目的是用于卖方市场,为生产者服务。营销传播观念是“请消费者注意”。 (1)1900年H·盖尔出版《广告心理学》,开始谈到广告活动中消费者的注意、兴趣等心理现象。 (2)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W·D·斯科特出版《广告理论》,提出心理学对广告工作大有帮助的见解,并做了相应的研究。现在通常把此书的问世作为广告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3)1908年,斯科特出版了《广告心理学》,将学科的理论更加系统化。与此同时,由H·闵斯特伯格所做的实证性研究在哈佛大学心理实验室展开。 (4)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由于无线电广播事业的发展,广播广告也有了很大发展,广告心理学在有关消费者广告的记忆上有了较深入的研究,对如何使广告更加引人注意也有了更多的认识。

儿童心理学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C)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A.0— 8."9岁 B.0—3岁 C.0—6岁 D.0— 13."14岁 2.以时间为标准,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研究的方法属于(A) A.横向研究 B.纵向研究 C.平行研究 D.实证研究 3.对一组或一个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特点的方法称为(B) A.横向研究 B.纵向研究 C.平行研究 D.实证研究 4.下列属于新生儿无条件反射的是(A)。

A.抓握反射 B.吮吸反射 C.转向反射 D.张嘴 5.大脑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是(A) A.大脑皮层抑制机能的发展 B.大脑皮层兴奋机能的发展 C.神经兴奋过程的发展 D.条件反射的出现。 6.第二信号系统的出现是在(A) A.出生后的下半年起 B.出生后一年 C.出生起 D.出生后两年 7.一般认为,婴儿从(D)起开始对颜色有分化反应。A.生后1个月 B.生后2个月 C.生后3个月 D.生后4个月 8.设置视崖装置以检查儿童深度知觉的心理学家是(A)A.吉布森和福克

B.皮亚杰 C.维果斯基 D.福禄贝尔 9.幼儿的记忆以(B)为主。 A.有意记忆 B.无意识记忆 C.再认记忆 D.重复记忆 10."儿童通过多次尝试,通过拉桌布取得放在桌布中央的球,下次在看到床单上的球就会通过拉床单来拿到手。此阶段孩子的思维处于(B)。 A.具体形象思维阶段 B.直觉行动思维阶段 C.抽象思维阶段 D.具体思维阶段 11."直觉行动思维直到学龄时期,也仍然是“概念智力”的一个基础,这段话出自(A) A.皮亚杰 B.吉布森和福克 C.维果斯基 D.福禄贝尔 12."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儿童依靠(B)进行思考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期末试题:填空题1、下列属于幼儿心理发展一般特点的是(心理活动及行为的无意性) 2、保育员道德品行素质首先表现为完善健全的 (人格) 3、婴幼儿(3-4 岁)时说谎为正常现象。 4、孩子在初入园时所表现出的不适应行为主要是由于(分离焦虑)造成的。 5、幼儿的需要主要有生理的需要、活动的需要、认识的需要、爱的需要、(受人尊重的需要) 等。 6、幼儿情绪的一般特点是易冲动、(易变 化)、易受感 染和易外露。 7、高级情感主要是指(理智感)、道德感和美感。 8、婴儿生理性流涎发生的原因是(唾液腺发育完善,唾液分泌旺盛)。

9、婴儿(动作)的发展是指大肌肉和小肌肉动作的发展。 10、幼儿情绪的一般特点是易冲动、(易变化)、易受感染和易外露。 11、高级情感主要是指理智感、道德感和(情绪)。 12、幼儿的(社会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与同龄伙伴的关系和与成人的关系。 13、幼儿常见的社会行为主要有(反抗、竞争、模仿、学习)等。 14、影响幼儿能力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先天和后天的 影响、 (遗传和技能的影响)和性格的影响。 15 、记录(个别儿童的情况)的主要内容是记录体弱儿童的身体和活动情况以及个别需要帮助的儿童的情况。 16、深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方法等知识,把教育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引入教学过程是(积极进取,开拓创 新)的基本要求。 17、造成幼儿(吃)的原因除了生理缺陷外,还常常是由于心理原因和幼儿模仿等引起的。

18、(同伴交往)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1)可以满足幼儿的心理需要,(2)有助于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3)有助于发展幼儿的自我意识。 19、儿童入学的学习适应困难主要表现在学习能力、学习习惯与态度等(非智力因素)上。 20、幼儿衔接工作主要是培养(入学的适应 性)而非小学化。 21、高级情感主要是指理智感、(道德感)和美感。 22、下列属于幼儿基本情绪的是(快乐)。 23、深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方法等知识,把教 育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引入教学过程是(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基本要求。 24、造成幼儿(吃)的原因除了生理缺陷外,还常常是由于心理原因和幼儿模仿等引起的。 25、下列属于幼儿基本情绪的是(快乐)。 26、(同伴交往)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 现在(1)可 以满足幼儿的心理需要,(2)有助于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3)有助于发展幼儿的自我意识。 27、儿童入学的学习适应困难主要表现在学习能

幼儿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幼儿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每小题1分,共30分) 1.可以在较短时间获得大量资料,较易作出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是()。A.问卷法B.谈话法C.观察法D.实验法 2.最近发展区存在于儿童心理发展的()。A.任何时候B.关键期C.最佳期D.敏感期 3.下列属于5~6岁幼儿特征的是()A.认识依靠行动B.开始掌握认知方法C.开始接受任务D.最初步生活自理 4.幼儿知道“夏天很热,最好不要到户外去”反映了幼儿()。A.感觉的概括性B.知觉的概括性C.思维的概括性D.记忆的概括性 5.四岁幼儿一般能集中注意约()。 A.5分钟 B.10分钟 C.15分钟D.20分钟 6.下列哪种现象能表明新生儿的视听协调?()A.有些婴儿听到音乐会露出笑容B.听到巨大的声响,婴儿会瞪大眼睛C.婴儿听到母亲叫“宝宝”,就会去找妈妈 D.婴儿看到大人逗他说话,会一跳一跳表现出快乐的样子7.正常婴儿主要依靠何种感觉定位?()A.视觉B.听觉C.触觉D.运动觉 8.下列哪种推理属于传导性推理?() A.爸爸告诉孩子:“地上一道一道的是车沟。”孩子就说:“爸爸脑门上也有车沟。” B.孩子看到母鸡带着一群小鸡,认为老师带小朋友做游戏时也像母鸡。 C.有个孩子认为金鱼是世界上最骄傲的动物,因

为它总是摇头晃脑的。D.有人喊孩子的爸爸,爸爸没回答,孩子就说:“爸爸没听见。” 9.在指导幼儿观察绘画时,下面哪句指导语易把幼儿的观察引向观察个别事物?() A.图上有些什么呢? B.图上的小松鼠在做什么呢? C.这图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呢? D.图上讲的是个什么故事? 10.下面不属于影响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因素的是()A.榜样B.强化C.移情D.挫折 11.下列活动属于“言语过程”的是()A.听故事B.练习打字C.弹琴D.练声 12.下面属于4~5岁幼儿想象特点的是()A.想象出现了有意成分 B.想象活动没有目的,没有前后一贯的主题 C.想象形象力求符合客观逻辑 D.想象依赖于成人的语言提示 13.下列哪种活动反映了儿童的形象思维?()A.做游戏,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 B.过家家,用玩具锅碗瓢盆做饭、吃饭 C.给娃娃穿衣、喂奶 D.儿童能算出2+3=5 14.用以控制幼儿情绪的“消退法”,其理论依据是()。A.行为主义理论B.认知理论C.人本主义理论D.精神分析理论 15.让一个4岁半的幼儿看“牛、人、船、猪”四图,要求拿出不同的一,他拿出了“船”,是因为()。

广告心理学复习题集供参考

广告心理学习题集 一、选择题题库(从每道题目中选择一个最满意或最合理的答案,填在答卷纸相应的位置) 1.下列哪种广告不宜太多重复 A 幽默广告 B 为不太引人注意的产品作的广告 C 内容抽象、复杂的广告 D 存在大量竞争的产品广告 2.下列哪些不属于边缘线索 A 明星代言人 B 精美的包装 C 悦耳的音乐 D 高品质的陈述 3.下列关于电视广告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确保关键画面至少保持2秒钟,关键画面一定要显示商标 B 与关键画面有关的声音应该跟在关键画面之后,置于次要画面之中 C 在词的运用上,肯定句中应运用低意象词,否定句中则用高意象词 D 不同的广告围绕同一主题改变画面,减少各种形式的疲劳 4.根据罗斯特和佩斯在《广告和营销管理》一书的观点,对电视广告来说,应确保关 键画面保持至少几秒钟 A 1秒 B 2秒 C 3秒 D 4秒 5.我国大陆第一则“名人广告”为 A 葛优—双汇火腿 B 李宁—健立宝 C 李默然—三九胃泰 D 蔡国庆—华意 空调 6.广告中语言的首要作用是 7. A 传递商品信息 B 实现“二级传播”的基础 8. C 维持广告传播近期效果 D 维持广告传播的远期效果 9.在现代市场中,要拥有高的品牌知名度,首先的先决条件是 A 科学的品牌命名 B 过硬而稳定的产品质量 C 良好的信誉及服务 D 大量的广告投入 10.一个真正好的品牌标志,其关键是 A 让消费者接受、喜欢,赏心悦目 B 与品牌、产品密切联系 C 遵循标志设计原则设计出来 D 必须经过市场研究的评判

11.下列哪种媒介的受众接触度最高 A 电视 B 报纸 C 广播 D 杂志 12.根据罗明等研究,收视时间最长的年龄段是 A 13-18岁 B 19-34岁 C 41-60岁 D 61以上 13.什么是广告影响消费者的基本前提 A 消费者与媒体的接触 B 消费者与广告人的接触 C 广告人与媒体的接触 D 广告主与媒体的接触 14.根据北方经济咨询公司1999年的调查,女性比男性更关心以下哪一种题材的节目 A 生活爱情 B 武打片 C 革命战争 D 各朝代历史 15.高收入者在商品消费的特点是 A 关心产品用途 B 喜欢攀比 C 讲究节约 D 怕冒风险 16.消费者要求每个属性都达到最低标准的品牌选择模式 A 优势模式 B 连续性模式 C 不连续模式 D 期望值模式 17.下列哪个因素是影响青年女性消费者消费的最主要内在因素 A 美的追求 B 爱潇洒 C 爱自尊 D 节约 18.男性比女性更感兴趣的电视剧题材是 A 武打片 B 爱情片 C 生活片 D 现代农村 19.高收入者在品牌选择时更加看重品牌的什么属性 A 质量 B 价格 C 知名度 D 包装 20.下面哪种品牌选择模式运用的最广泛: A 连续性模式 B 编撰模式 C 不连续性模式 D 优势模式 21.下列广告媒体中,信息可靠性最低的是 A 报纸 B 杂志 C 电视 D 互联网 22.影响诱惑性购买行为最重要的因素是 A 产品的货架摆设 B 产品的包装 C 货架位置的高低 D 专柜展销, POP 23.常被看作是城镇经济发展和现代化水平的标志广告类别是 A 路牌 B 电视 C 霓虹灯 D 广播 24.由他人和周围情景因素影响的购买行为是

学前儿童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横向研究: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加以观察,求出某种心理水平的代表值,或求出几个年龄组儿童的代表值加以比较。 2.具体形象思维:指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以及表象的联想而进行的思维。 3.记忆策略:是指为提高记忆效果而采用的手段以及对自身记忆活动的有意识控制的心理活动。 4.自传体记忆:是指婴儿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具体事件的记忆 5.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谦让、帮助、合作、分享、安慰和捐赠等。 6.依恋:是婴儿与母亲或其他养育者之间形成的亲密的,持久的情感关系,婴幼儿以依恋行为(如微笑、啼哭、吸吮、喊叫、抓握、偎依和跟随等)表达对依恋对象的依恋关系。7.观察学习:就是通过观察他人(范型或称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新行为。8.关键期:(见简答题) 9.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整体的反映,是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 10.象征性游戏:通过使用替代物并扮演角色的方式,来模拟社会生活的假装或想象游戏。 二、填空 1.发展的社会性是指个体的心理发展不能脱离(社会条件)。 2.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过程是由一个个(特定的发展阶段)组成的。 3.发展的差异性是指每一个儿童的心理都有自己的(发展速率)、(特色和风格)等,从而构成个体间心理发展的不同。 4.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法)和(理论研究法)两大类。 5.纵向和横向的研究取向具体体现为(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三种方法。6.调查法包括(谈话法)、(问卷法)、(测验法)和(产品分析法)四种。 7.尽力减少环境中的(噪音)是保护儿童听力的重要保障。 8.6、7岁时儿童的脑重约(1280 )克,已基本接近成人脑重的90%。12岁达1400克(即成人脑的平均重量)。 9.个体心理是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体自身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这就体现了(发展的普遍性)。 10.美国心理学家范茨专门用(视觉偏爱)的方法研究了婴儿对形状的辨别和偏好。11.多通道知觉主要指(视觉-听觉)、(视觉-触觉)、(视觉-动觉)之间的联合。12.研究表明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顺序为先(上下),再(前后),然后是(左右)。13.儿童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是按(直觉行动思维)在先,(具体形象思维)随后,(抽象逻辑思维)最后的顺序发展起来的。 14.直觉行动思维一方面使儿童的动作(得以协调),一方面把客体从时间和空间上(组

学前儿童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 C 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6岁 2.以时间为标准,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研究的方法属于 A横向研究 3.对一组或一个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特点的方法称B纵向研究 二、填空题 1.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法和理论研究法两大类。 2.我们通常所讲的遗传物质存在于人体的基本单位细胞里,全名叫脱氧核糖核酸,简称 3.在怀孕后的第四周,胚胎第一个形成的就是/神经系统/。 4.首先发展起来的是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 5.儿童大脑机能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条件反射/的形成和巩固;/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增强;/第一、第二信号系统/协同活动的发展等几个方面。 6.新生儿的神经活动,主要在皮层下部位进行。他们利用先天遗传的无条件反射来适应环境。这些基本反射包括/食物反射/和防御反射/抓握反射/巴宾斯基反射/惊跳反射等。 7./明确的条件反射/的出现被认为是心理发生的标志,也可以笼统地把新生儿时期视为心理发生的时期。 8.大脑皮层机能的发展,不仅表现在兴奋过程中,还表现在抑制过程中。儿童年龄越小,神经的/兴奋过程/比/抑制过程/占优势就越强,兴奋也就特别容易扩散。 9.大脑皮层/抑制机能的发展/是大脑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10.在儿童条件反射发展的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刺激物逐渐占据主导地位,那就是/语词。 11.对第一信号发生反应的皮层机能系统叫/第一信号系统/对第二信号发生反应的皮层机能系统叫/第二信号系统12.事实证明,许多先天缺陷并不完全决定于遗传,而往往是由于/胎内环境的危害/与/遗传的某种相互作用/引起的。 13.影响胎内环境的因素主要有/母亲年龄/(育龄)、营养、药物、辐射、健康状况、Rh因子以及情绪和态度等。14.新生儿视觉调节机能较差,/视觉的焦点/很难随客体远近的变化而变化。 15.婴儿从/4个月/起,开始对颜色有分化性反应,能辨别彩色和非彩色。 16.研究表明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顺序为/先上下,再前后/,然后是/左右/。 17.早期运动经验丰富的婴儿,对/深度/更敏感,表现出的恐惧也/越少/。 18.有研究表明在出生后/第一周/中,婴儿就具有大小恒常性了。 19.研究表明婴儿(尤其是6个月以前的婴儿)的记忆主要属于/内隐记忆/。 20.婴儿期的记忆主要是/再认/,大约5个月左右,儿童对熟悉对象特点的明显变化,会给予新的注意。 21.婴儿末期回忆开始出现,主要表现是出现/客体永久性/和/延迟模仿/的行为。 22.7个月以后的婴儿能寻找从视野中消失的物体,说明婴儿已经具有了/回忆/。 23年幼的儿童更倾向于/无意识记/随着年龄的增大,幼儿/有意识记/的能力逐步增强 24.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是儿童识记的两种方法。 25.从思维发展的方式看,儿童的思维最初是/直观行动/的,然后出现/具体形象/的,最后发展起来的是/抽象逻辑思维/。 26.皮亚杰将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27.在感动运动阶段,儿童只能对当前感觉到的事物施以实际的/动作进思维/,于阶段中、晚期,形成物体/永久性意识/,并有了最早期的/内化动作/。 28./前运算阶段/,物体永久性的意识巩固了,动作大量内化。 29.在表象思维的过程中,儿童主要运用/符号/(包括语言符号和象征符号)的象征功能和替代作用,在头脑中将事物和/动作内化/。 30.具体运算阶段儿童智慧发展的最重要表现是获得了/守恒性/和/可逆性/的概念。 31./微笑/是婴儿的第一个社会性行为。婴儿通过笑能引起其他人对他作出积极的反应。

广告心理学考试题参考答案

1、广告对受众心理活动的影响 2、广告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 A、观察法的定义:观察法是在被观察者不被觉察的自然状态下,有规律地观察并记录其外部行为表现,如:表情、动作、谈话等,以此来分析其心理活动的方法。 B、观察法的特点 ①有目的性,有计划性②观察是在自然条件下发生的②观察是在自然条件下发生的 2、询问调查法 A、询问调查法的定义:询问调查法又被称作访谈法,是通过与调查对象进行口头交谈的方式来收集对方有关心理与行为的资料。 B、询问调查法的优劣 优点:可以进行深入、有针对性的调查;收集的资料有较高

的可靠性;适用范围(即被调查者)广泛,只要能够进行口头表达即可,有较高的回收率和有效率。 缺点:要求调查员有很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有些问题不宜做面访,如涉及个人财产、经济状况及隐私方面的问题;这种方法较为费时、费力、费财;此法获得的资料不易量化;这种方法受到访谈环境及访谈双方情绪的影响较大 3、投射法 投射法是心理学中一种内心研究方法。用来探讨消费者潜在的动机和情感。 4、问卷量表法 消费者对××牌啤酒的感受与看法 5、实验法 6、内容分析法 3 消费者的购买动机有哪些 (1)一般购买动机。生理性购买动机和心理性购买动机两大类。(2)具体购买动机。 求实、求新、求美、求便、求廉、求名、好胜、嗜好、安全 4、引起注意的因素(8种以上) 1、有用的信息 2、相关性、支持性的信息 3、趣味的幽默性的信息

4、刺激物的强度(脑白金2) 5、刺激物的变化运动,变化分为不断变化和突然变化 6、刺激物的颜色 7、版位的影响 8、形状的影响 9、刺激物间的对比(没有对比的广告,无法吸引人的注意。对比性可以提高广告的注视率) 10、新奇 11、重复(脑白金)(反复可以提高广告效果,因而一般的广告活动都是以某期间推出定期的广告。) 12、悬念(所谓悬念,系指在广告真传中不要一语道破主题,而是藏而不露,让人猜测、思索,这是广告大师巧布疑阵,一反常态的策略。例:肯德基摇篮) 13、模特效应 14、注意力的转接 5、广告说服的实质 说服是通过给予接受者一定的诉求,引导其态度和行为趋向于说服者预定的方向。 广告的说服:是促进消费者对特定商品产生积极的态度和购买行为。 态度和行为朝着预定方向变化,是说服的心理实质。(小孩踢球、安利的传销)

学前心理学题目及答案 (2)

《学前心理学》考试试题(1) 一、选择题(10分) 1、儿童言语的形成中,出现单词句阶段的年龄段是()。 A. 6个月—1岁 B.1岁—1.5岁 C.1.5岁—2岁 D.2岁—3岁 2、()是维持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 A.想象 B.思维 C.记忆 D.语言 3、下列属于儿童两种信号系统活动的发展第三阶段的是()。 A.直接刺激词的反应 B.词的刺激直接反应 C.直接刺激直接反应 D.词的刺激词的反应 4、下列那一时期是初步掌握本族语言的时期()。 A.婴儿期 B.学前期 C.少年期 D.先学前期 5、关于幼儿记忆的年龄特征不正确的是()。 A. 记得快忘得也快 B.容易混淆 C.语词记忆占优势 D.较多运用机械记忆 6、不属于研究学前儿童信息的基本原则的是()。 A.客观性 B.发展性 C.教育性 D.理论性 7、幼儿初期的心理特点是()。 A.思维具体形象 B.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 C.爱玩、会玩 D.个性初具雏形 8、()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其它认识过程的基础。 A.记忆 B.想象 C.感知觉 D.思维 9、在方位知觉的发展中,儿童在()能够正确辨别前后。 A.3岁 B.4岁 C.5岁 D.6岁 10、在儿童大脑皮质各区域中,最早成熟的是()。 A.顶叶 B.颞叶 C.枕叶 D.额叶 二、填空题(10分) 1、再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尤其是语言文字的描述说明,形成关于某种事物的形象的过程。 2、了解幼儿掌握概念水平的常用方法。 3、判断是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是人脑凭借语言的反映事物之间或者之间的肯定或否定性联系的过程。 4、是培养儿童正确发音的关键期。 5、是对客体的感知中,在自己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行动中进行的思维。 6、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社会化、、自我调节化。 三、名词解释(20分) 1、问题言语 2、情绪情感 3、同伴关系 4、能力 5、理智感 四、简答题(30分) 1、创造想象有何表现? 2、简述依恋感发展的四个阶段? 3、简述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发展的趋势。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测试题

第一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 1章至第5章(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 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计10分) 1、关键期 2、遗传决定论 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4、幼儿 5、年龄特征 二、判断并改错题(每小题2分,共计30分。正确打(√)、错误打(×)并改正) 1、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分支学科。() 2、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奠基人是普莱尔。() 3、乳儿期是身体发育最快的时期。() 4、前运算阶段儿童开始形成客体永久性。() 5、华生主要研究儿童的情绪。() 6、高尔顿是遗传决定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7、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总是向前推进的。() 8、观察目的性差是幼儿观察力发展的特点之一。() 9、0-1个月是乳儿期。() 10、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11、大班幼儿在游戏中发生争吵,常常是因争夺玩具而产生的。() 12、学前儿童的劳动带有游戏性和娱乐性的特点。() 13、皮亚杰主要研究儿童的个性。() 14、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是从上到下、由近及远、由粗到细。() 15、对同一个或同一群个体,在较长的时间内进行定期的观察、实验,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称

横向研究。() 三、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计10分。) 1、陈鹤琴采用什么方法研究儿童的心理()。 A日记法 B调查法 C测验法 D实验法 2、谁设计了双生子爬梯实验,说明成熟对发展的影响比学习更重要()。 A格塞尔 B华生 C霍尔 D皮亚杰 3、1-3岁属于哪个年龄阶段()。 A新生儿 B乳儿 C婴儿 D幼儿 4、认为儿童的游戏复演了从原生动物到人的越来越复杂的各个阶段,这是哪种游戏理论的观点()。 A剩余能量理论 B放松理论 C训练或前练习理论 D复演理论 5、行为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华生 B高尔顿 C皮亚杰 D格塞尔 6、吉布森等人设计的视觉悬崖实验是用来测儿童的() A形状知觉 B大小知觉 C方位知觉 D深度知觉 7、3岁幼儿能分辨的方位是() A上下 B前后 C左右 D以上都行 8、观察力初步形成于() A婴儿 B幼儿 C乳儿 D新生儿 9、儿童行走动作形成的关键年龄是() A 1岁 B 2岁 C 3岁 D 4岁 10、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 A从抽象到具体 B从主动到被动 C从简单到复杂 D从成体系到零乱 四、简述题(每小题6分,共计30分) 1、游戏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有哪些? 2、简述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3、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 4、学前儿童游戏发展的特点有哪些? 5、如何培养儿童的观察力? 五、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计20分) 1、试述学前儿童手、行走动作的发展。

2011年7月浙江自考真题广告心理学

2011年7月浙江自考真题广告心理学19 课程代码:0063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______是感受器在同一刺激的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 A.适应 B.混合 C.对比 D.掩蔽 2.______是心理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 A.记忆 B.注意 C.感觉 D.知觉 3.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创造新形象的过程,称作( ) A.联想 B.想象 C.创造想象 D.再造想象 4.消费者动机产生的原因,不外乎______和诱因。( ) A.需要 B.行动 C.动机 D.选择 5.感觉是大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的______属性的反映。( ) A.差别 B.整体 C.共性 D.个别 6.______是表现心理活动强度、速度和灵活性的心理特征。( ) A.性格 B.个性 C.气质 D.能力 7.______W.D.Scott的《广告理论》一书问世,标志着广告心理学的诞生。( ) A.1901年 B.1902年 C.1903年 D.1904年 8.为取得好的广告宣传效果,广告宣传者应该具有______、可信性和亲近感。( ) A.可靠性 B.形象性 C.经验性 D.权威性 9.一般广告作品所具有的审美心理特性包括美感的( ) A.社会功利性和道德性 B.直观性和新颖性 C.直观性和大众性 D.直观性和社会功利性 第 1 页

10.思维是对客观事物______的反映。( ) A.直接和概括 B.间接和概括 C.间接和直接 D.概要和形象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1.对于广告遗忘原因的解释,主要有以下哪几种不同理论?( ) A.衰退理论 B.干扰理论 C.动机性遗忘理论 D.记忆差异性理论 E.记忆选择性理论 12.广告记忆过程类似于人的一般记忆过程,可分为______等基本环节。( ) A.识记 B.保持 C.遗忘 D.再认 E.回忆 13.广告媒体的基本功能有( ) A.传播的功能 B.吸引的功能 C.适用的功能 D.广告的功能 E.服务的功能 14.人的情感是多种多样的。按情感状态可分为( ) A.激情 B.心境 C.情境 D.激动 E.应激 15.有意注意的显著特征有( ) A.目的性 B.主动性 C.意志性 D.必要性 E.随意性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6.态度是个体以特定方式对待人、物、思想观念的一种心理倾向性(或称心理准备状态),由______、情感和______ 三种要素共同构成。 17.______即指能引起感觉并使其持续一定时间所需的的刺激量。 18.消费者的购买动机可以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 第 2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