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推进合肥地区教师专业化发展

有效推进合肥地区教师专业化发展
有效推进合肥地区教师专业化发展

有效推进合肥地区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师有效技能的培养和提高

开题报告

王世玉肥西县江夏初级中学

课题名称:有效推进合肥地区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师有效技能的培养和提高

一、课题提出

1、背景:

实施农村远程教育工程,这给我们边远农村的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血液,带来了蓬勃的生机,一下子感到教育现代化不再遥远。实现教育均衡发展,让农村教育人如此振奋。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教育技术已更广泛、更充分地体现在农村的现代教学活动中,也给整体的教学过程和宏观的教育模式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在教学实践中,常会碰到与提高教育技术相关的各类问题,如利用现代信息手段收集教育信息,制作专业课件提高授课魅力,指导学生利用网上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等。现代教育技术提供给我们的决不仅仅是某种捷径和技巧,而是一种新的教育着眼点、新的教学模式,能否快速、有效地掌握教育技术将成为可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基本支撑与衡量尺度。

然而,目前的农村教师自身业务素质尚待提高,如何把现成的教育资源变成自己的东西,如何制作运用更有价值的教育教学课件,如何指导学生在网上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这些都是对我们广大农村教师的挑战。一下子有了紧迫感:教育现代化了,你准备好了吗?

200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了九个发展中人口大国全民教育部长级会议,主题是“促进教师教育和培训”。陈小娅副部长作了题为《中国中小学教师发展:聚焦农村教师》。可见“农村教师的素质决定着中国全民教育的质量”。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有效技能的培养和提高值得探讨和研究。

2、国内外研究现状:

早在2002年开始的新教育研究被称为“新希望工程”,探讨“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意在要求广大教师提高有效技能做新教育的人。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自我效能感研究”成果——《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学成败归因的特点与分析》中资料显示:

教师教学成败归因的平均值

可见教学成败归因在个人素质能力和努力程度上,实验还表明与教师个人的教学效能感有关。

另一个重点课题“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体制性障碍及对策研究”成果表明:建设教师学习共同体,能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建立教师研究共同体,也是提高教师技能促进名师成长的有效途径。

新加坡教育部为教师专业发展设计的三个途径:提升学历、提升专业技能、扩充教师的生活经历。其中专业技能提升,教育部规定中小学教师每年必须接受100小时的培训,根据需要选择脱产或在岗、国内或国外,技能提升四种模式包括:专业发展延续模式、工作坊、校群或校内教师经验分享、教师实习计划。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个重大的课题,教师的有效技能培养和提高,是一个其中关键方面。特别是关于“现代技术运用能力”和“有效性”,在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大形势下,具有危机感、紧迫感。“空中课堂”让农村教学变得丰富精彩,“信息平台”把农村教育推向快车道。

3、课题形成:

近年来,以信息技术为背景,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如何组织校本培训,开展校本研究,研发校本课程,我们尝试了一种模式——开展远程教育活动月。通过活动月,我们把远程教育资源与推行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结合起来;通过活动月,我们让教师体验教育资源的丰富多彩,让学生体验空中课堂的无限乐趣;通过活动月探索信息技术与新课程有效整合,探索开放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和方法,探索网络知识激发学生自主性、合作性学习;通过活动月实现农村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实现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师教学技能的专业化、有效化。

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说:“未来的教师把技术作为教育的出发点或一种援助,成功的教师是教练、伙伴和通向世界的桥梁。”当前,我们提出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培养打造一批名师战略。学校鼓励教师大胆创新,及时把所学的技能运用于教学之中,并出台了相关激励政策。学校举办多次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示范课评比、课件制作比赛

等活动。在此基础上,我们积极参加2007年合肥市中小学教师教学业务培训大练兵活动,在肥西县第三届教学能手评比中,获一等奖四人次,获二、三等奖六人次;现有合肥市第三届“教坛新星”两名;安徽省农村中小学“农远新星”两名。有一批教育理念新、业务素质过硬的“名师”,我们想通过专家引领和自主合作,提高教师有效技能,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二、课题的界定

1、课题含义:

教育均衡发展下,准教育现代化,当务之急是培训和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核心是养成,培训的核心是练就。有效技能决定着有效课堂,生态课堂需要技能的有效。

2、理论意义:

(1)实施“打造名师,典型引路”战略,利用远程教育活动月组织校本培训、校本研究,探索有效技能的培养与提高的途径,研发校本课程。(2)新教育理念下有效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第一、追寻理想的执着精神,称之为“理想主义”;第二、深入现场的田野精神,称之为“田野意识”;第三、共同生活的合作精神,称之为“合作精神”;第四、悲天悯人的公益精神,称之为“公益情怀”。通过有效技能的培养与提高的研究与实践,创新教学思路和方法,创新教学结构和模式,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3、实践意义:

践行新教育精神,促进教师专业发展。(1)梯度发展——有效技能与生态课堂,(2)合作提升——名师工作室和名师沙龙。引领教师梯度发展,不排斥传统教学技能的存在;鼓励教师合作提升,对传统教学技能进行创新,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技能。

三、设计方案

1、研究目标:

(1)探究专家引领、典型引路、“TT合作”与有效技能提高的途径,探究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现状、教师职业倦怠与有效技能提高速度归因。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农村教师积极性,并在此基础上打造一批名师,推行教育现代化。

(2)探究培训模式与提升教师的有效技能的“有效性”,探究培训过程中高观点的“操作性”,探究高观点和操作性相结合的有效培训。培养教师信息检索、信息利用、信息创新的技能,把获得的信息应用于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3)探究教师的综合素质、专业发展与教育技术能力的关系,探究“新教育精神”、

生态课堂与提高有效技能的关系。探究“量体裁衣”式的教育,避免现代技术下“人”缺席的情况。

2、研究内容:

(1)探索教师有效技能的培养模式,探索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开创“名师沙龙”、启动“名师工作室”。吸收教学能手、教坛新星、优秀教师参加,进行教育科研和提高专业素养,培养学习型、研究型名师。把实际教学中的“小学问”细心“大做”,提高有效技能。用“草根情怀”、“平民视角”把教育请下高高的圣坛,把课堂延伸到生活每一个角落。

(2)利用远程教育活动月组织校本培训,进行校本研究,确立“教师发展年”,每年明确一个主题。2007年为“将学习进行到底”,2008年为“老师,你专业吗?”。构建教育技术与教师教育终身学习体系,从而探索一条提高教师有效技能的途径。

3、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研究思路:在市电教馆、县电仪站领导专家支持指导下,我校把每年12月份确定为远程教育活动月,校负责人、信息技术管理员、市县级教学能手参加,结合农村中小学的校情、学情开展“有效技能”的培训与实践活动。同时,安排广大教师参加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类信息技术、课件制作、教学软件操作等培训活动。通过案例分析、教学反思录等形式,总结研究成果,通过参加县、市级“优质课”、“教学能手”、“教坛新星”评选等活动,检验“有效技能”实际成果。

(2)研究方法:带着案例来研讨。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实践检验法等方法。

(3)技术路线:通过各类培训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以农远工程三个模式设备和优质资源为物质条件,以新课程理论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改革为载体,以开展“远程教育活动月”为校本培训与有效技能的实践平台,以参加“优质课”、“教学能手”、“教坛新星”、“农远运用新星”等评选活动为教师有效技能的展示窗口。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07年11月-2008年8月):

(1)校本培训:邀请专家和名家进行理论培训和多媒体操作示范,培训内容有教学光盘的播放、卫星教学资源的接收、中小学常用课件的制作,网络教学资源的搜索下载。

(2)组织教师参加县、市级“教学能手”、“教坛新星”的评比,安徽省农村中小

学农远运用新星比赛。组织有激情有活力的80后教师,通过QQ、博客方式展示自己的思想,通过争论和碰撞形成自己的观点,形成有鲜明的教学个性和教学风格。

第二阶段(2008年9月-2009年6月):

校本研究:组织召开专家报告会和其他教学技能交流座谈会,组织有效课堂、生态课堂研讨,开展课件评比、案例分析。撰写教学反思、撰写校本课程(一)。

第三阶段(2009年7月-2010年6月):

撰写校本课程(二)、撰写研究报告,召开研究成果展示会,申请结题。

五、课题可行性

1、课题组成员:

组长:王世玉副组长:梁修安

主要成员:梁修全、陈孝平、尤良文、江永翠、刘道勇、孙傲东、王业玲、董文芳。

我校是合肥市绿色学校、平安校园、依法治校示范校,是肥西县“模式三先进集体”、“先进教研集体”。

近年来,我们以校本培训为主要方式,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我校把每年3月定为新课改活动月,使老师们在课堂中由管理者变为组织者,由传授者变为参与者,由控制者变为帮助者,由主导者变为引导者,由实施者变为开发者,由教书匠变为研究者。每年12月定为远程活动月,专家引领,实现教师专业化,06年全县农远现场会,市局阮馆长、县局领导30多位莅临指导,07年全省第三批农远项目县的领导、馆长一行60多人到校参观,农远应用是我校的亮点。

本课题的负责人王世玉同志曾负责三个县级课题,有近二十篇论文在市县级发表或交流,目前,正负责一项国家级课题——“实施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质量和效益研究·开展远程教育活动月探究”,将要结题。

本课题的另一位负责人梁修安同志有着丰富的学术研究经验。负责的省级课题“打工父母的家教策略”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同名专著也于2007年9月份正式由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

本课题主要成员梁修全是中心校办公室主任,县级“电教先进个人”,多次参加省、市级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市、县级计算机等级培训及远程教育技能培训等,在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和保障方面有着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本课题小组的其他成员主要由一名县级“十佳管理员”和几位市、县级“教坛新星”、“教学能手”、“优质课”评选优秀者组成,他们都具有本科学历,且平均年龄在三十五

周岁以下,正值年富力强,有干劲、有闯劲。

2、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目前,我校拥有微机室、多媒体教室以及教师电子备课室。近年来,我校已投入近50万元添置设备、购置软件,并保持每年8万元以上的预算,作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和课题研究专项经费。中央资源库全面升级,08年IP宽带城域网接通,筹建电子阅览室,我校征订数十套软件和数十种信息技术科研杂志。此外,学校定期举办素质教育、远程教育活动月,培养锻炼了一批县、市级的“教学能手”、“教坛新星”,为课题的完成提供了重要的人才资源、学术资源保障。

六、研究成果

1、阶段性成果:

⑴论文案例集、⑵特色课件软件、⑶优秀教师课堂实录。

2、最终研究成果:

⑴研究报告、⑵《教师有效技能培养和提高》校本课程。

有效推进合肥地区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师有效技能的培养和提高

结题报告

梁修全肥西县江夏初级中学

课题名称:有效推进合肥地区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师有效技能的培养和提高

光阴荏苒,肥西县江夏初级中学实施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有效推进区域教师专业化发展》子课题《有效推进合肥地区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有效技能的培养和提高研究》已按计划扎实开展研究。08年3月7日在合肥幼师合肥市课题组举行开题仪式,中心校课题组于3 月16日举行开题仪式,会上王世玉校长作开题报告,此开题报告参加全县八项学术作品评选获一等奖,并参加安徽省六项学术作品评选。按照本课题的实施方案,课题研究有序进行,成果显著。开题报告、阶段总结、阶段成果汇报等已上传县教育局和合肥市教育局专项课题网站。近年来,我们认清形势,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实施方案,努力实施培训工作,现就开展研究工作报告如下:

一、认清课题研究时代背景和现实意义。

1、研究背景:

实施农村远程教育工程,这给我们边远农村的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血液,带来了蓬勃的生机,一下子感到教育现代化不再遥远。实现教育均衡发展,让农村教育人如此振奋。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教育技术已更广泛、更充分地体现在农村的现代教学活动中,也给整体的教学过程和宏观的教育模式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在教学实践中,常会碰到与提高教育技术相关的各类问题,如利用现代信息手段收集教育信息,制作专业课件提高授课魅力,指导学生利用网上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等。现代教育技术提供给我们的决不仅仅是某种捷径和技巧,而是一种新的教育着眼点、新的教学模式,能否快速、有效地掌握教育技术将成为可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基本支撑与衡量尺度。

然而,目前的农村教师自身业务素质尚待提高,如何把现成的教育资源变成自己的东西,如何制作运用更有价值的教育教学课件,如何指导学生在网上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这些都是对我们广大农村教师的挑战。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有效技能的培养和提高迫在眉睫。

2、研究意义: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个重大的课题,教师的有效技能培养和提高,是一个其中关键方面。特别是关于“现代技术运用能力”和“有效性”,在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大形势下,具有危机感、紧迫感。“空中课堂”让农村教学变得丰富精彩,“信息平台”把农村教育推向快车道。

●理论意义:(1)实施“打造名师,典型引路”战略,利用远程教育活动月组织校本培训、校本研究,探索有效技能的培养与提高的途径,研发校本课程。(2)新教育理念下有效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第一、追寻理想的执着精神,称之为“理想主义”;第二、深入现场的田野精神,称之为“田野意识”;第三、共同生活的合作精神,称之为“合作精神”;第四、悲天悯人的公益精神,称之为“公益情怀”。通过有效技能的培养与提高的研究与实践,创新教学思路和方法,创新教学结构和模式,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实践意义:践行新教育精神,促进教师专业发展。(1)梯度发展——有效技能与生态课堂,(2)合作提升——名师工作室和名师沙龙。引领教师梯度发展,不排斥传统教学技能的存在;鼓励教师合作提升,对传统教学技能进行创新,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技能。

3、课题形成:

课题含义:教育均衡发展下,准教育现代化,当务之急是培训和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核心是养成,培训的核心是练就。有效技能决定着有效课堂,生态课堂需要技能的有效。近年来,以信息技术为背景,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如何组织校本培训,开展校本研究,研发校本课程,我们尝试了一种模式——开展远程教育活动月。通过活动月,我们把远程教育资源与推行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结合起来;通过活动月,我们让教师体验教育资源的丰富多彩,让学生体验空中课堂的无限乐趣;通过活动月探索信息技术与新课程有效整合,探索开放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和方法,探索网络知识激发学生自主性、合作性学习;通过活动月实现农村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实现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师教学技能的专业化、有效化。

二、明确研究目标,确定研究内容

1、研究目标:

(1)探究专家引领、典型引路、“TT合作”与有效技能提高的途径,探究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现状、教师职业倦怠与有效技能提高速度归因。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农村教师积极性,并在此基础上打造一批名师,推行教育现代化。

(2)探究培训模式与提升教师的有效技能的“有效性”,探究培训过程中高观点的

“操作性”,探究高观点和操作性相结合的有效培训。培养教师信息检索、信息利用、信息创新的技能,把获得的信息应用于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3)探究教师的综合素质、专业发展与教育技术能力的关系,探究“新教育精神”、生态课堂与提高有效技能的关系。探究“量体裁衣”式的教育,避免现代技术下“人”缺席的情况。

2、研究内容:

(1)探索教师有效技能的培养模式,探索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开创“名师沙龙”、启动“名师工作室”。吸收教学能手、教坛新星、优秀教师参加,进行教育科研和提高专业素养,培养学习型、研究型名师。把实际教学中的“小学问”细心“大做”,提高有效技能。用“草根情怀”、“平民视角”把教育请下高高的圣坛,把课堂延伸到生活每一个角落。

(2)利用远程教育活动月组织校本培训,进行校本研究,确立“教师发展年”,每年明确一个主题。2007年为“将学习进行到底”,2008年为“老师,你专业吗?”。构建教育技术与教师教育终身学习体系,从而探索一条提高教师有效技能的途径。

3、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研究思路:在市电教馆、县电仪站领导专家支持指导下,我校把每年12月份确定为远程教育活动月,校负责人、信息技术管理员、市县级教学能手参加,结合农村中小学的校情、学情开展“有效技能”的培训与实践活动。同时,安排广大教师参加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类信息技术、课件制作、教学软件操作等培训活动。通过案例分析、教学反思录等形式,总结研究成果,通过参加县、市级“优质课”、“教学能手”、“教坛新星”评选等活动,检验“有效技能”实际成果。

(2)研究方法:带着案例来研讨。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实践检验法等方法。

(3)技术路线:通过各类培训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以农远工程三个模式设备和优质资源为物质条件,以新课程理论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改革为载体,以开展“远程教育活动月”为校本培训与有效技能的实践平台,以参加“优质课”、“教学能手”、“教坛新星”、“农远运用新星”等评选活动为教师有效技能的展示窗口。

三、精选人力资源,强化保障条件。

1、成立课题组

组长:王世玉副组长:梁修安

主要成员:梁修全、陈孝平、尤良文、江永翠、刘道勇、孙傲东、王业玲、董文芳。

本课题的负责人王世玉同志曾负责三个县级课题,有近二十篇论文在市县级发表或交流,目前,正负责一项国家级课题——“实施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质量和效益研究·开展远程教育活动月探究”,将要结题。

本课题的另一位负责人梁修安同志有着丰富的学术研究经验。负责的省级课题“打工父母的家教策略”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同名专著也于2007年9月份正式由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

本课题主要成员兼课题研究常务秘书梁修全同志是中心校办公室主任,县级“电教先进个人”,多次参加省、市级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市、县级计算机等级培训及远程教育技能培训等,在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和保障方面有着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本课题小组的其他成员主要由一名县级“十佳管理员”和几位市、县级“教坛新星”、“教学能手”、“优质课”评选优秀者组成,他们都具有本科学历,且平均年龄在三十五周岁以下,正值年富力强,有干劲、有闯劲。

2、强化保障条件:

近年来,我们以校本培训为主要方式,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我校把每年3月定为新课改活动月,使老师们在课堂中由管理者变为组织者,由传授者变为参与者,由控制者变为帮助者,由主导者变为引导者,由实施者变为开发者,由教书匠变为研究者。每年12月定为远程活动月,专家引领,实现教师专业化,06年全县农远现场会,市局阮馆长、县局领导30多位莅临指导,07年全省第三批农远项目县的领导、馆长一行60多人到校参观,农远应用是我校的亮点。

目前,我校拥有微机室、多媒体教室以及教师电子备课室。近年来,我校又投入近50万元添置设备、购置软件,并保持每年8万元以上的预算,作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和课题研究专项经费。中央资源库全面升级,08年IP宽带极域网接通,筹建电子阅览室,我校征订数十套软件和数十种信息技术科研杂志。此外,学校定期举办素质教育、远程教育活动月,培养锻炼了一批县、市级的“教学能手”、“教坛新星”,为课题的完成提供了重要的人才资源、学术资源保障。

四、研究工作稳步推进,校本培训硕果累累。

近年来,在以信息技术为背景下,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里,如何组织校本培训,开展校本研究,研发校本课程,我们尝试了一种模式——开展远程教育活动月。

通过活动月,我们把远程教育资源与推行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结合起来;通过活动月,我们让教师体验教育资源的丰富多彩,让学生体验空中课堂的无限乐趣;通过活动月探索信息技术与新课程有效整合,探索开放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和方法,探索网络知识激发学生自主性、合作性学习;通过活动月实现农村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实现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师教学技能的专业化、有效化。

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说:“未来的教师把技术作为教育的出发点或一种援助,成功的教师是教练、伙伴和通向世界的桥梁。”当前,我们提出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培养打造一批名师战略。学校鼓励教师大胆创新,及时把所学的技能运用于教学之中,鼓励教师合作提升,对传统教学技能进行创新,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技能,并出台了相关激励政策。学校举办多次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示范课评比、课件制作比赛等活动:

1、依着专家引领。在市电教馆、县电仪站领导专家支持指导下,我校把每年12月份确定为远程教育活动月,校负责人、信息技术管理员、市县级教坛新星、教学能手参加,结合农村中小学的校情、学情开展“有效技能提高”的培训与实践活动。同时,安排广大教师参加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类信息技术、课件制作、教学软件操作等培训活动。通过案例分析、教学反思录等形式,总结研究成果,通过参加县、市级“优质课”、“教学能手”、“教坛新星”评选等活动,检验“有效技能提高”的实际程度。

2、带着案例研讨。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实践检验法等方法。通过各类培训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以农远工程三个模式设备和优质资源为物质条件,以新课程理论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改革为载体,以开展“远程教育活动月”为校本培训与有效技能提高的实践平台,以参加“优质课”、“教学能手”、“教坛新星”、“农远运用新星”等评选活动为教师有效技能的展示窗口。

3、围着“有效”竞赛。08年3月-5月进行教师有效技能论文、教学设计、教育叙事征集评选。课题组成员、中小学校长和中小学优秀教师每人一篇,实验学校每学科确保一篇。优秀作品结集并在教师节表彰会上进行表彰。08年7月中心校进行优秀教案评选,推荐参加县局中小教室评比。全员参与,共收到上学年教案241本,中心校评出一二三等奖计34个,每学科推荐一名参加教育局评选。08年9月举办优秀管理员、农远应用新星、教研成果等评选活动。

4、靠着“校本”提高。08年暑期,中心校校本培训确定主题为“教师有效技能的培养和提高”。分两个板块:①教师基本技能提高——备好课、上好课:②教师研究技能提高——国家、省、市、县课题研究。

⑴校本培训:邀请专家和名家进行理论培训和多媒体操作示范,培训内容有教学光盘的播放、卫星教学资源的接收、中小学常用课件的制作,网络教学资源的搜索下载等。

⑵校本提升:组织教师参加县、市级“教学能手”、“教坛新星”的评比,安徽省农村中小学农远应用新星比赛。组织有激情有活力的80后教师,通过QQ、博客方式展示自己的思想,通过争论和碰撞形成自己的观点,形成有鲜明的教学个性和教学风格。

⑶校本研究:组织召开专家报告会和其他教学技能交流座谈会,组织有效课堂、生态课堂研讨,开展课件评比、案例分析,撰写教学反思、撰写校本课程。

在此基础上,我们积极参加了2007年合肥市中小学教师教学业务培训大练兵活动,在肥西县第三届教学能手评比中,获一等奖四人次,获二、三等奖六人次;现有合肥市第三届“教坛新星”两名;安徽省农村中小学农远“教学应用新星”两名。有一批教育理念新、业务素质过硬的“名师”,我们想通过专家引领和自主合作,提高教师有效技能,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创新教学思路和方法,创新教学结构和模式,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5、研究成果:

(一)《有效推进合肥地区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有效技能的培养和提高》开题报告已获肥西县课题研究类一等奖,安徽省六项学术作品评奖三等奖。

(二)《优秀课件集萃》

(三)《论文案例集》

(四)各类获奖:

有效推进合肥地区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师有效技能的培养与提高研究》成果统计

(4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结题报告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结题报告 (2011-06-19 16:29:02) 转载▼ 标签: 教育 引言 新世纪之初,自建国以来最深入的一次教学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雁塔区被定为西安市教改试验区,我校有幸成为了首批教改试验学校之一,在这一新形势下,好多原来隐藏在教育教学背后的潜在矛盾也越来越明显的浮出水面,最明显的是教师专业化发展速度缓慢已成为教改继续深入的桎梏。面对这一现状,2003年初,我校语文教研组在我校领导的关怀和帮助下,在其它职能部门的配合下,紧紧围绕课程改革大环境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问题经过近半年的前期准备和调研,拟定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呈送雁塔区教育局,经教育局评审组同意,2003年6月被正式列为西安市第七十八中学教师教育研究课题。在学校的统一安排和周密部署下,经过课题组两年多的调研、讨论、研究,现已完成研究任务。 一、课题的提出 1.近年来,在世界各发达国家都强调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学生要学好,必须对教师进行持续的、高质量的专业发展,传统专业发展的模式必须改变。教师不再被动地坐在那儿,接受“专家”的新思想或新实践,对专业发展的评价也不再仅仅通过教师的满意度,或是对这些新方法的用途进行评价。学校教育改革呼唤新的教师专业发展。 在美国,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求教师具有相应的教学实际能力,同时还主张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目的与教学内容的设计,扩大教师的自主权,促使课堂教学合理化。在教育实践中提倡反思,提倡研究,形成了教师反思运动以及教师成为研究者运动。美国人认为教学是使所有其他专业成为可能的重要专业;是形成今天教育和美国未来的专业。培养并支撑教师知识和技能的终身发展对美国国家是十分重要的。学校既是学生学习场所,也是教师发展场所。教师专业化发展就是要在学校教育过程中使教师和学生都获得成功。 2.我国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在职培训是以教材教法过关培训开始,经过学历补偿教育,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向以旨在提高教师专业能力的继续教育迈进。继续教育已成为教师在职培训的重要形式。1999年9月13日,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指出:“参加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原则上每五年为一个培训周期”。这标志着我国教师的在职培训也已走上了法制化的道路,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我国正在不断努力推进教师专业化的进程。

教师专业化发展规划方案

教师专业化发展规划方案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素质教育的实施者。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信息化和新课程改革给我们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新课程使教师的职业角色和职能发生了很大转变,学校、教师在课程执行者的角色上要迅速转换成设计者、开发者、研究者、评价者和执行者。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自觉实现自身角色的转换,自我设计专业发展,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素养;而学校应该努力从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方面创设环境和条件,关注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以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师德修养为抓手,以校本教育教学实践为载体,以校本课程开发、校本教研、校本科研和校本培训一体化建设为重点,以努力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建立学习共同体、促进学校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为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教师人力资源保障。 二、现状分析 作为一所乡镇小学,中青年教师占绝大多数,全体教师爱岗敬业,专业发展的后劲和潜力十足;学校有良好的教师专业发展氛围以及多数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自主追求;学校课研能力较强的教师不少,虽然学科内教师存在差距,但语、数、英、术科学科各有专业水平比较过硬且具有辐射能力的教师。 三、发展目标 总目标:积极推进优秀教师群体建设,努力培育教师专业精神,打造乐于奉献、不断追求、勇于开拓、自强不息的教师团队;遵循“会上课-上好课-有专长”三步走成长历程,分层次有针对性培养教师;以本方案为核心,创设“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的专业成长氛围。 四、实施策略 1、通过师德建设活动、教师的读书活动、文化建设、外出教育教学考察活动,努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精神,转变、优化教师的专业思想,使每一个教师能自觉成为具有高度责任心、事业心、上进心和爱心的学习共同体成员。 2、立足校本研训主渠道,围绕“学习-备课-上课-交流-反思-课研”主流程,坚持以课改为核心,用课改的新思想、新要求来指导自身的教学实践,不断改变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建立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的学习交流系统,着眼于教师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课研能力,实现教师专业的螺旋式发展,具体措施为: (1)督学习:全体教师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计划。树立“终身学习”、“全程学习”、“团体学习”的观念,做学习型、研究型教师。要求每学年每位教师读1本以上教育教学专著;跟踪阅读1—2本教育教学报刊杂志;撰写1篇以上学习心得体会;摘抄或以其他方式搜集、整理一定数量的理论资料,做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 (2)抓备课: ①实行集体备课,共享备课资源:充分发挥网络资源和教师合作平台,实现备课互助、资源共享。 ②通过集体备课,积极倡导教师建立自己的个人教学资源库。 ③开展“让读书成为生命中的血液”教师读书活动,倡导教师多读书、广读书,做读书笔记,充实更新备课资源。

教师专业化与专业发展对教师提出的挑战与要求

---------------------------------------------------------------最新资料推荐------------------------------------------------------ 教师专业化与专业发展对教师提出的挑战与要求 教师专业化与专业发展对教师提出的挑战与要求通过这次继续教育学习,我受益匪浅,教师的专业化与专业发展的结合和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那么应该如何发展教师的专业化素质?所谓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个人成为教学专业的成员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这样一个转变过程。 新课改要求把教师的职业看成专业,教师的专业化就是要求教师应成为更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具有普通人所不具备的那种专业素质的过程。 其实,教师这种职业并不是人人都可胜任的。 教师应具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等诸方面的素质,才符合从教的整体要求。 教师的专业知识包括普通的文化知识、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研究学科知识三方面,教师的专业技能是指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顺利完成某种教学任务的活动方式,教师的专业态度也可称为专业道德、专业精神或专业情意。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完善的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 1 / 7

教师专业发展内容 1 .专业理想的建立 2.专业知识的拓展与深化 3.专业能力的提高4.自我的形成。 新课程改革为中小学课程与教学带来了新的理念,也给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方向。 三年多来,从教育行政部门到参与改革的专家学者,不断呼吁教师观念和行为要有切实的转变。 要求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促进者,从学生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从教室中的权威变为平等的合作者,从课程的执行者变为课程的开发者,最终,要从被动的学习者变为主动的研究者。 新课程改革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课程改革的实施受到基础教育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因素的影响,把新课程改革成败与否全部砝码压在教师身上无疑是不公平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该统筹考虑改革的要素和条件,但就目前新课程改革的运行状况而言,教师面临的挑战是巨大和持续的,教师专业发展问题构成新课程改革成功的不可或缺的主要方面。 那么,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要应对哪些挑战?从当前改革的迫切性和未来发展的持续性分析,新课程对教师的新挑战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 一是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教师要理解、领会和能够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新课程的实施能力;二是教师课程开发能力的发展,这种课程开发能力对大部分教师来说,是其职业生涯中新

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倪士昌杨燕槐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师人生价值实现的过程,是教师在充分认识教育意义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精神追求,增强职业道德,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学校具有教师发展的功能,也是教师发展的场所。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我校结合实际,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教师专业化发展之路。一、以校为本的师训——教师专业发展的切入点近年来,“校本培训”已成为教师职业生涯的重要内容。我校的教师培训以学校为主阵地,结合教师工作实际进行再学习、再提高,构建了以“培”“研”“赛”“评”为主体的教师立体培训体系。“培”。既有集中进行的暑假教师培训班、专家研训、外出学习,学科骨干教师开设的专题讲座,也有针对青年教师每月举行的专项培训以及助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活动,还有各处室轮流进行的每周一次的校本培训。“研”。教学研究的常态化,能让教师在浓厚的研讨氛围中获得专业成长。我校除了落实每周两个半天的常规的备课组集智研讨外,还推出“五课一讲堂”的特色研讨模式。“五课”即“高效课堂名师”和教学管理人员上示范课、新聘老师和青年教师上入门过关课、学校和各学科组定期推出的研讨课、自己主动向学校申请“优秀”的申报课、每学期集中举行的展示课。“一讲堂”是由教师自己主讲的草根讨论——“十中大讲堂”,每月确定一个主题,由各学科组共同探究后选送老师主讲。“赛”。竞赛是培训教师、促进教师主动发展的重要手段。根据需要,我校每学期都会举行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包括高效课堂知识竞赛、导学案设计比赛以及“教材、考纲在我心中”的说教材比赛与考纲研讨比赛,还有教师业务考试、高效课堂大奖赛、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各年级各学科自主组织的教学比武和片段教学竞赛等。“评”。即评比表彰各类课堂教学的典型。评比项目包括“高效课堂名师”“高效课堂优秀研究员”“高效课堂示范班级”“高效课堂优秀学科组”“青蓝工程优秀师徒”等。评价是杠杆,健全评价机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校完善了奖励机制,建立了督导机制,制订了动力机制,把学校评价、岗位评价、学生评价、同行评价、校长评价等多元评价相结合,注重评价的科学性与有效性,避免负面效应,使评价的功能直指教师本身的成长。精心设计的培训目标明确、管理严格、内容充实、形式多样,真正让教师们感到受益匪浅,使教师由“要我培训”,变为“我要培训”,从“要我改”转变为“我要改”,真正促进了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二、教研技能的强化——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撑点1.坚持阅读学习,以理论提升为发展奠基理念认同是前提,教师教研能力的培养首先是加强理论修养。为鼓励教师多读书,读好书,养成阅读习惯,学校购买了大量教育教学类专著,每年还订购2万多元的专业性报刊。每学期开学前重点推荐一些书目供老师们阅读,如《苏霍姆林斯基全集》《陶行知文集》《多元智能理论》等,每周安排两位教师进行推荐。在荐读的基础上引导教师撰写读书心得,悟大师心语,寻教育真谛。并要求每位教师把这些读书心得发布在自己的个人博客上,鼓励其他教师自由跟帖,一起交流,一起分享读书的快乐,学校还配有专人在校园网上推荐《人民教育》《中国教师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报纸上比较前沿的文章,供教师学习研讨。学校还专门开通了网上“数字化校园平台”,为教师挖掘网上丰富资源;鼓励教师多读教育教学杂志或理论专著,多去图书馆、阅览室充实自己。如今,教师理论学习蔚然成风,校园洋溢翰墨书香。通过与书本为伴,与经典为友,广大教师陶冶了情操,开阔了视野,进一步提高了整体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也推进了学校内涵发展。 2.倡导“课例研究”,以能力提升为发展助力校本研究是基于学校发展、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它以发生在学校教学现实场景中的真实问题及提升教学水平、教学管理等为研究内容,深深根植于学校与教师的现实需要。我校研究倡导基于“课例研究”方式的“研究课”,即围绕课例需要解决的问题“备课”(个人或集体),根据课例预设的目标和策略“说课”,围绕课例问题解决的思路“上课”;有针对性地组织“观课”;通过比较课例的预设与教学的生成,以及问题解决的过程和效果,进行自我反思,并组织同行和专家“议课”。以“发现问题一查阅资料一编制研究方案一根据方案去行动一反思总结”的方式,以某

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摘要】教师是从事教育工作的专业人员,是孩子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具备专业知识素养是每一位教师所必须的。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体成长的一个历程,需要不断的接受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专业技能更是重中之重。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 很多人认为,幼师只不过是带孩子的“保姆”,薪水不高且地位也不高,比不上中小学教师,更不如律师、工程师那么“吃香”。主要原因是社会上大多数人认为幼师的专业含金量过低。那么是否属实呢?在一有些人眼里,从职业技术和科学创造性来说,幼儿教师只是一个知识的传递者,谁都会做。那么如何提高教师专业呢?最重要的就是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修养。 一、改变教育观念,吸收教学经验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未来的教育事业在全面提高孩子综合素养的同时,更关注孩子个性的发展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一名好的幼儿教师,不光是自己的专业知识需要过硬,最主要的是要在工作中向有经验的老师多学习,在不断的学习中,积累经验找到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丰富教育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水平。 二、从教学型教师向学者型教师转变 教学是一门培养人的艺术,一名好老师需要具备多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具体说来:首先要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等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其次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第三要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 三、自我反思尤为重要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则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教师成长。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澜教授也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多年的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由此可见,自我反思是多么的重要,是教师专业自我发展的有效路径和方法。 曾记得一位教育家曾说过:有两类教师,一类是“为生存而教育”,一类是“为教育而生存”。如果一位教师把学校当做谋求生存的场所,把教书当做养家糊口的手段,而得不到内心的自然与和谐,那么他就把自己也塑造成为了一台机器,只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机械地重复自己的工作,例行公事。他的生命内涵日益贫乏,生存品质日益下降,不仅容易在教育工作中迷失自我,也大大降低了职业幸福的可能,失去了精神支点。既然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意味着终身与奉献和牺牲为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就是教师奉献与牺牲精神的真实写照。教育工作是一种极艰苦的呕心沥血的职业,只有情志专一、艰苦奋斗,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及策略研究报告

农村初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及策略 研究报告 武汉市新洲区凤凰中学课题组 1.问题的提出 农村基础教育是中国教育的主要部分,其普及程度及教育质量直接影响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民族素质。振兴农村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则在农村教师,农村教师事关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局。在新课程环境下,如何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不断推进农村教育可持续发展呢?为此,我们提出了“农村初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及策略研究”的重要课题,试图通过研究解决制约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瓶颈问题。主要基于以下思考: 1.1基于国内外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总趋势。 自20世纪60年代教师专业化理论兴起以来,尤其是80年代以后,教师专业化运动在各国蓬勃开展。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是世界各国提高教师质量的共同战略。在1986年,美国卡内基工作小组、霍姆斯小组相继发表《国家为培养21世纪的教师作准备》、《明天的教师》两个重要报告,同时强调以确立教师专业性为教师教育改革和教师职业发展的目标。在英国,随着教师聘任制和教师证书制度化的实施,教师专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如日本在1971年就在中央教育审议会通过的《关于今后学校教育的综合扩充与调整的基本措施》中指出,教师职业本来就需要极高的专门性,强调应当确认、加强教师专业化。 教师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也是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理想追求和现实需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素质教育的全

面推进,教师专业化正受到社会各界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的广泛关注,开始意识到“教师职业专业化,直接关系着教育水平、教育质量,并从根本上制约着未来中国的社会发展潜能”,加强教师专业化建设,既是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由量变到质变飞跃的保障措施,也是提升教师职业品位的重要分水岭。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教授认为,社会职业有一条铁的规律,即只有专业化才有社会地位,才能受到社会的尊重。如果一种职业是人人都可以担任的,则在社会上是没有地位的。教师如果没有社会地位,教师的职业不被社会尊重,那么这个社会的教育大厦就会倒塌,这个社会也不会进步。政府和教师就职学校也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方面建立了相应的机制,关于教师专业化和专业发展的专著和论文不断增多。尽管如此,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茶开展之际,教师专业化与教师教育的行动还远远不够深入,我国中小学教师质量与基础教育发展要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1.2基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课程对教师的工作赋予了新的要求和内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因此,教师的任务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应该是“启智、陶情、冶性、锤志、健体”。在新课程改革中作为实施主体的教师,在保持原有的职业素养的同时,还必须重新定位教育观念,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式的改革,

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学校教育的直接目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教育教学质量的最终目标是体现在造就高素质的学生群体。教师专业化本质是个体成长的过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教育的发展离不开辛勤的教师,一个好的教师能让学生一生幸福,一个差的教师能让学生一生痛苦。所以说,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推动教育事业又快又好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教师是关键。 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是教育好学生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的前提。专业化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前提。身处当今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时代,知识的积淀与更新已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资源。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呼唤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而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则来自于知识与经验的更新与提升。让教师重视专业化学习,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相互指导与相互促进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关键所在。让教师置身于不断的学习与反思,不断的实践与提升之中,真正体验丰富的知识结构是对自己当前工作的有力支持和帮助,对自己职业生涯和专业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那么,新形势下,如何提高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呢? 一、科研促学习,提高教师理论素质。 教育科研活动是提高教师理论素质、不断优化教师教育思想的重要措施。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是以教育思想素质的提高为前提的。现代教育对教师的要求已远远超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主体模式,教师不再是无所不知的“圣人”,而是学生的领路人。因此,教师必须通过自己的理性思维将所学专业知识进行科学的体系化。教师在教学中要用的是理性过程的思维方法和知识体系。如何思维、如何将所学知识再加工,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思想,加工的结果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发展方向。教育理论素养是教师教育思想形成的基础,为此,加强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理性认识,即通过提高教育理论素养来优化教师的教育思想,就必须进行教育理论学习。 二、立全新的教育理念,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探索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和方法

探索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和方法 “教师专业发展年”活动旨在激发学校内生活力,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引领教师形成专业发展习惯,促进师德生成名师工程的开展。他是师德生成名师的重要举措。现介绍一下我校的一些做法和思考,与广大同行交流、分享。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不只是一个动员会的问题,将“要我成长”变为“我要成长”不是只喊喊口号就能解决的,我校在提高教师认识上做了两方面的工作:一个思考 红烛精神的思考。要做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红烛,还是成为照亮别人也辉煌自己的太阳?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人的精力更是有限的,你愿为了教育事业而放弃自己、孩子、家庭的幸福吗?有没有事业与家庭幸福兼得方法?有。那就是自身的专业成长。 二、成立组织机构 组长:李元海 副组长:王娟、王凯 成员:中心小学全体教师 三、具体做法 (一)研读课标 1.给自己定位,给学生定位。 新课标下的教师定位与传统教学中教师的定位的有区别的,只有在新课标指导下找准教师在社会、学校、学生中合理角色,教育才

能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育才能实现更好的为学生服务的目的。 2.明确“我要做什么?”。 教学不只是简单的完成课程内容,通过研讨、研究新课标让老师明确每个教学段的任务,每个单元的任务,以致每节课的任务。教师只有以高度的责任感精心备好每一堂课,包括教学进程的安排、教学资料的准备、不同程度的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设计合适的教学课件等,才能打造高效课堂。 3.作为教师,你够专业了么? 教师是一项专业技术职务,教师不是一个仅靠热情和勤奋就能干好的职业,它需要很高的专业技巧和专业智慧。每学期一次的课标测试,让老师时刻提醒自己打铁先需自身硬。 (二)研读教材 1.集体备课, 教研组每周至少一次集体备课,对教材的重难点教学、教学困惑进行研究讨论,采众家之长补己之短,提高教学的科学性。 2.同课异构 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与兄弟学校建立校际联盟,在同课异构活动中老师一比高低的同时,而是共同求索最好的,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同课异构”活动有利于教师更好的理解课程标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研讨课研讨课为教师在教学上的困惑性问题找到了解决的方向,执教教师不必考虑涉及自身利益的功利性问题,所以承担做课的授课

教师专业化发展与教师自我评价

教师专业化发展与教师自我评价 如何提高教师的素质,培养和造就能够满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师,是关系到能否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能否实现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的重要工作。人们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中,已经总结出加强教师的专业化建设既是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的内在需要,也是促进教师素质提高的重要措滋之一。教师素质的提高,一方面有赖于我们促进教师素质提髙的机制否完善,是否健全;而另一方面就是有赖于教师本人的努力。律师、医生等职业之所以成为专业,除了其社会地位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律师、医生本身对自己以及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一种正确的认识,这种正确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自我评价。本文旨在通过对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几种主要机制简要分析的基础上,重点讨论教师的自我评价,并就有效开展教师的自我评价的策略,阐发一些观点,以期通过教师自我评价意识的增强和自我评价能力的提高,来推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一、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机制 从一名学生到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过程,是一个需要个体长期努力和各种促进个体从教素质提高的机制共同作用的过程。对于大部分教师来说,他们都是经过了髙等学校的培养,经过到学校的见习、实习,并接受一定的在职培训,通过教师自己的教学实践而逐步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经过了大学的培养机

制(包括见习、实习机制)、进修单位的培训机制、校本培训机制、学校评价机制和各种奖惩机制等,经过这些机制的共同作用,再加上教师本人的主观努力,他才有可能从一名师范生或大学生成为具有一定专业水准的教师。在这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多种机制中,除了制定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政策外,发挥着最重要作用的机制主要有三种,一是大学尤其是师范大学(师范学院、教育学院)的培养机制,二是对现任教师的培训机制,三是学校管理中的教师评价机制。 1、培养机制 教师的培养机制是指有关教育机构培养教师的各种制度以及它们间的关系的具体运作方式。在我国,承担培养教师的主要机构是师范类大学和学校,目前,由于教师地位的日益提高、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逐步实施、以及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的逐步形成等原因,非师范类大学毕业生的从教比例也正在逐步提高。因此,教师的培养机制不仅仅涉及到师范类学校,在一定的程度上也涉及到非师范类学校;同时,培养不仅仅是包括对未来教师的培养,也包括在职教师所接受的学历教育。 毋容置疑,教师培养机制的完善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教师专业化程度的高低,因为从成熟的专业六大特征(专业知能;专业道德;专业训练;专业发展;专业自主;专业组织)来看,它是促进教师专业知能、专业道德、专业训练、专业发展的重要机制。近年来,

教师专业化含义

教师专业化含义--摘自《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含义是: 1.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国家对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 2.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 3.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 4.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育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也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教师专业化发展历程--摘自《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 1955年,世界教师专业组织会议的召开率先研讨了教师专业问题,推动了教师专业组织的形成和发展; 1966年,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是首次以官方文件形式对教师专业化作出的说明,提出“应把教师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这种职业要求教师经过严格地、持续地学习,获得并保持专门的知识和特别的技术。”30年后,这一原则在同名文件中再一次得到重申。 1989~1992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相继发表了一系列有关教师及教师专业化改革的报告,如《教师培训》《学校质量》《今日之教师》《教师质量》等; 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了以“加强在变化着的世界中的教师的作用之教育”为主题的第45届国际教育大会,提出“在提高教师地位的整体政策中,专业化是最有前途的中长期策略。” 1998年,在北京召开了“面向21世纪师范教育国际研讨会”明确“当前师范教育改革的核心是教师专业化问题。” 美国在1986年,卡内基小组、霍姆斯小组相继发表《国家为培养21世纪的教师作准备》《明天的教师》两个重要报告,同时强调以确立教师专业性为教师改革和教师职业发展的目标。卡内基基金组织的“美国教师专业标准委员会”还专门编制了明确界定教师职业专业性的文件《教师专业标准大纲》。 日本在1971年就在中央教育审议会通过的文件《关于今后学校教育的综合扩充与调整的基本措施》中指出“教师职业本来就需要极高的专门性”,强调应当确认和加强教师的专业化。1997年,日本再次强调对教师职业专业化的认识。 英国在80年代末建立了旨在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校本培训模式,1998年教育与就业部颁发了新

教师专业化与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化与专业发展的认识 及自身专业水平分析和发展规划 随着人类文明飞越式的发展进程,社会需求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教育的价值有着更为理性,客观的认识,对教育的期望正逐渐升高、膨胀。由此,对老师是的价值有了深层的认识,继而对教师的期望和素养要求越来越高。教师专业化以及教师专业化发展已经不单是教育界所关注的话题,而是整个人类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 一、教师专业化与专业发展的区别与联系 以往对我“教师专业化”和“专业发展”的概念是模糊的,认识是浅显粗略的,通过这次网络培训让我真正理解这两个概念。 总体来说:“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是两个相通的概念。"教师专业性的过程"是其两者强调的共同体。 细化说来,二者又有些许区别:“教师专业化”更多是从社会学角度加以考虑的,主要强调教师群体的、外在的专业性提升;关注成长和发展的历程。教师个体的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教师群体的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的确立和提升是“教师专业化”的三个发展方向。所以教师专业化是一个多主体共同努力,内涵不断丰富的过程。 “教师专业发展”就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技能的过程,是一个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情感、社会责任感不断成熟、不断提升、不断创新的过程。简单的说就是:指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的过程(即教师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更多是从教育学维度加以界定的,主要指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化提高。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了教师专业化的方向和主题。 二、实施教师专业发展,实现教师专业化已成必然趋势 (一)教育改革的需要 变革与挑战已经是21世纪的代名词,各行各业的都在一片改革声中崛起,创新。教育界的改革可谓轰轰烈烈,世界范围内的大变革已经掀起的惊天巨浪,各国都在不断的互相学习,交流,借鉴成提功的经验。与此同时,教师成为教育变革中最受关注的因素。教师即是教育改革的前沿实施者,也是改革中改进和提高的先锋。同时,教育改革的契机,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土壤和空间。因此,不断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课改指出: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从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到具体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课程、教学、学校的“文化震荡”。在这震荡中明白教师是这个舞台的“领舞者”。变革为教师提供发展成长的阳光和水、为其专业发展创造实践活动,践行实践智慧,让教师们跃上时代的新舞台。可以说课程改革也为教师设置了“最近发展区”,让教师“跳一跳”收获成长的“果实”。教师与课程改革共同成长,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契机。 素质教育的实施是课程改革和教育改革的集中体现。推行素质教育关健在教师,在于教师的素质。因此,要实施素质教育,不能不提高教师素质。“素质教育取决于教育素质,教育素质取决于教师素质,教师素质取决于教师专业化的程

打造学习型教师队伍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打造学习型教师队伍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盐城市亭湖区青墩小学孙开祥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实施及初见成效充分验证了规模产生效应的理念;“一无两有”、“三新一亮”、“校校通”、“六有”、“四配套”等系列实事工程,让农村学校的面貌焕然一新,办学后劲骤然而升;义务教育阶段债务化解、经费落实让农村学校教育更无后果之忧。然而就在这一切和谐发展的态势之下,一些不和谐的因素悄然浮出水面,作为镇中心小学,年龄老化,50岁以上的老同志占50%,最基本的普通话教学个别班级尚未能进入课堂;什么是课件,如何使用课件,对部分同志来说是盲区,更谈不上如何制作课件;怎样上网查阅资料,利用可共享的优质资源,他们只能束手无策;对于学位们提出的稀奇古怪、五花八门的问题,他们只能是一片茫然,无言以答……如此等等现象存在于学校之中,存在于培养社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老师身上,不得不发人深省,如何与高速发展的时代接轨,如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新人才,如何让这些心灵纯朴的农村孩子健康地成长为国家的栋梁,关键在于农村一线的教师,当务之急,必须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正确科学地利用一切可利用的优质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能。然而提及教师培训,现在来自各级各类

培训任务、行政式的措施,比比皆是,教师被动式的接受培训,相当数量的教师对参加培训的目的产生认识上的偏差,被动应付,以图获得一纸证书。这样的培训既浪费人力财力,又浪费教师的时间,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没有明显的成效。形势的需求,实际的校情告诉我们:打造学习型组织,营造校本培训的文化氛围,让学习成为每一个教师的自我专业成长的需要,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创建学习型组织——让教师和学习交朋友 我们已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在现代社会中对于个体来说学习是生活、学习是工作、学习更是一种责任、是人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养成时时刻刻处处学习的习惯,只有学习精彩,生命才会精彩,只有学习成功,人生才会成功。 作为学校组织,学校的教育活动更能体现出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在学校环境中,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是以学习为前提的。仅就教师而言,在今天以知识的生产、配置、消费为基础的社会里,教师自身的继续教育与持续教育学习显得格外重要。古训说:“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但这“一桶水”、“一桶凝固的死水”能够适应知识爆炸的时代对教师的要求吗?明代朱熹就曾这样说过:“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让教师清醒地认识到,“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必须成为一条永远流淌着活水的小溪。”因

教师专业化发展总结2016-2017

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总结 2016-2017学年度 过去这一学年中不管成绩多么辉煌,都已是逝去的。我们学校对这学期总体工作总结如下: 教师专业化的动力主要来自于教师自身的内在需要,变成教师自觉行为,同时又能保证教师专业化的合理性。学校要发展,学生要发展,教师首先必须要发展。 我校的工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概括: 一、建立一个目标 我们学校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主题,以市教育局教师专业发展相关文件为指导,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根本,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强教师专业发展,确立实施素质教育,培育创新人才的教育理念,坚持制度规范育人,人文关爱育人的管理理念,打造厚德、博学、创新进取的集团化办学精神,我们引导教师走近名师,学习名师,成为名师,一支德高业精的教师群体正在形成。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的发展培养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必须要有远见性。 二、创设一个氛围 我校的教师是一个相对年轻化的团体,拥有青年人的蓬勃朝气和旺盛生命力,工作中拥有一份热情,一股冲劲和韧性。全校教师目标一致,共同学习,共同探索,共同奋斗,形成了一个团结协作、业务精良、成绩优秀、富有战斗力的集体。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学校办学档次的不断提升,我校全体教师对自身的工作也有了更高地认识和更明确定位,为此学校对他们提出新的工作要求:“以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自觉学习新课程,掌握新理念,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拓进取,求实创新”。 教师培养是学校工作重点,我们本着选好目标、培养骨干、分层培训、讲究实效的原则,采用集中培训,师徒结对等形式,组织好教师的校级培训。同时,还积极支持教师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各级教师培训活动,为参训教师提供经费保障;我校还制订系列政策向优秀教师倾斜,如优先外出培训学习,优先评优评先等,着力打造一批名符其实的不同等级的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不断提高学校教师的整体素质。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意义

加强教研组建设促教师专业化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在社会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无疑对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是教育教学改革顺利的主导力量,他们对教育改革的理解、认同和参与状况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着教育改革的成效。然而,我国的教师长期处于管理性的应试教育的评价制度下,仅考虑如何提高学生的成绩,缺少对学生适应现在社会的素质的关心,对教育改革的热情不高。于是,应试教育模式成为根深蒂固的模式教育。现行的教育机制,使教师片面追求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使教师的一切教学安排,包括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时数的分配,对学生发展评价等始终如一的围绕考试的指挥棒进行。于是,教师所关注的是如何积累考试资料,如何对这些考试资料进行科学而详尽的分析,如何使学生掌握与考试指挥棒相应的学科内容,如何使学生对考题做出灵活得应对,如何提高学生的考试技能。这种残缺不全的教育教学活动,不仅使学生难以生动活泼主动,全面自由和谐的发展,难以形成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也是教师自己无暇顾及本学科领域的前沿问题,无暇考虑教育教学科学方法的改进,即使有所改进,也是为了应试的目的,无暇顾及也无力开展真正的科学教研。目前中小学的教育教研并未取得突破性的突破和进展,有的甚至以教学科研之名大搞应试教育之实。现行的教师评价制度在某种程度上引导教师不从根本上思考自己的专业成长与发展,窒息了教师内在的专业程度的愿望,需求和动力,进而造成了整个教师职业专业化发展的迟缓和落后。 有的理论。最后一条途径尤为重要,课程研究和课程编制应该成为教师自己的事情,实践业己显示它是有前途的方式,当然也不得不承认这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如果大多数教师而不只是少数人掌握了研究技巧,那么教师的自我形象和社会地位就会得到改善。 实际上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教师专业化水平需要得到发展,教师综合素养需要大幅度提升,光靠一个人摸着石头过河已是一件不现实的事,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借助于集体的力量,因此教研组建设应该提到议事日程上,应该得到加强。可以说加强教研组建设是新形势下对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加强教研组建设是拓展教学内涵的主要途径。加强教研组建设是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前提。或许还可以说教研组是教师继续教育的课堂,它能帮助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学习现

教师专业化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根据考试系统自动生成其中10道,难度系数:轻易 4道;适中: 12 道;较难:4道) 1、教师专业化发展经历那几个阶段(A )难度系统:容易 A. 非专门化——专门化——专业化 B. 专门化——非专门化——专业化 A. 专业化——专门化——非专门化 B. 非专门化——专业化——专门化 2、凯尔·桑德斯指出传统上最古老而典型的三大专业是(B )。难度系统:较难 A. 牧师、医生和教师 B.牧师、医生和律师 C. 医生、教师和律师 D. 牧师、医生和教师 3、我国20世纪50、60年代发展至今教师教育行成了哪几个层次( B )难度系统:适中 A、初师、中师、师专、本科 B、中师、师专、本科 C、幼儿、小学、中学 D、以上都不对 4、教师的专业情操包括( B )难度系统:适中 A、素质情操和自我情操 B、理智的情操和道德的情操 C、A和B D、以上都不准确 5、教师的专业理想包括( C )难度系统:适中 A、高尚的职业道德观念 B、职业道德精神 C、A和B D、以上都不正确 6、优秀教师的最高层次是( D ) 难度系统:容易 A、合格教师 B、教育教学能手

C、专家型教师和学者型教师 D、教育家型教师 7、优秀教师的前提是( A )难度系统:容易 A、合格教师 B、教育教学能手 C、专家型教师和学者型教师 D、教育家型教师 8、结合我国的教育现实,教师专业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是(C )难度系统:适中 A、专业准备期 B、专业形成期 C、专业成长期 D、专业更新期 9、结合我国的教育现实,教师专业发展的第六个阶段是( D )难度系统:适中 A、专业形成期 B、专业成长期 C、专业更新期 D、专业成熟期 10、我国优秀教师的阶段性成长规律中“站住脚”阶段是( A )难度系统:容易 A、到第3年左右,是练就教学基本功阶段。 B、到了第5年左右,是形成经验和技能阶段。 C、在第5至8年间,是教师成长的“徘徊阶段”。 D、第8至12年左右,是教师“成名”阶段 11、( A )是指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讨和解决教学目的、教学工具和自身方面的问题,不断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是新手教师转变为专家教师的一种方式和途径。难度系统:适中 A、教学反思 B、教学实践 C、课堂教学 D、校本培训 12、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最为要害的环节,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加速器”和“永动机”( A )难度系统:适中 A、在职教育 B、教学实践 C、校本培训 D、教学反思 13、( A )教师专业发展的“降压阀”和“转换钮”。难度系统:适中

教师个人专业化成长三年发展规划三年发展规划教师

教师个人专业化成长三年发展规划三年发展规 划教师 一、自身专业化发展现状:㈠自身优势:班级管理:在班级管理方面,我一直与学生有着比较密切的关系,一直以来,能够积极协助班主任做些班级管理方面的工作,比如“班规”的制定,班级图书角的规划和管理,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等。因为自己有着四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自觉也非常热爱班主任工作,尤其是对教育家魏书生的班级管理理念非常的佩服和认同,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形成自我管理的积极向上的风气,一直以来是我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实践的。教学工作:最近两年来,我一直坚持书写博客,认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名教师,从他们那里逐渐学会了对自己工作的谋划和设计,大到三年规划,小到学期规划,一日规划。从中也提高了自己的工作效率。在教学工作方面,由于肩负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外出听课、学习的机会比较多,接受的新鲜理念也比较丰富,自己又一直没有放弃教学工作,因此,在个人教学工作中,不断实践新理念,不断探索新方法,成为我工作的乐趣,从中也收获了很多。在我的博客中,也记录了几年来,我在教学工作中走过的每一步。有学生成长记录,学生个案研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研究等等。总的感觉,虽然自己时间上靠不太上,但我觉得学生能够从我的课中体会到新颖,

感受到语文的乐趣以及教师的人格魅力。未来三年,是我探索作文教学改革,消除学生谈作文色变的状况的关键年。为此,我从二年级接这个班开始,就已经制定了详细的“大语文”观培养实施方略。相信经过三年的培养,我最起码不会把学生培养成为对语文厌倦的人,而要让每一个孩子,在提到“语文”“作文”时,他们展现出来的是从容、喜欢,是一份自信的心态和笑容。其它工作:在教学管理方面,将继续将学习洋思课堂理念不断深化和落实,每学期初订好目标和规划,经常反思总结,努力将洋思“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如何学”的理念深入贯彻到每一位一线教师的头脑中,并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实施,课堂教学效率明显提高,后进生辅导、补预习、小组合作学习、兵教兵、集体备课等,将作为重点工作落实实施。 (详细规划见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之教学、科研)⑵自身存在的问题:班级管理:在班级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与班主任配合不够密切的情况;对学生管理不够系统化的情况;对后进生的管理上还不能够完全靠上抓。教学工作:教学工作方面,还存在着对后进生辅导规划不足,落实不够的情况;教学成绩还没有表现出优势;另外,虽然也认识到很多的问题,制定了规划,但经常受到事务性工作的冲击,而不能够长期坚持。其它工作:教学管理工作方面,感觉自己最大的不足之处就是不能够坚持,自己能够认识到很多问题的所在,但往往会受到情绪和环境的影响而放弃。二、专业化发展环境:身处农村小学,地理位置偏僻,环境

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意义

教师专业生长的实践意义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职能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研究教师专业成长实践已成为中小学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方面。教师的专业成长不仅是“人本理念”体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而且是贯彻终身学习的理念。关注教师专业成长,不应仅是知识学习,还有倾听、阅读、反思和询问他人等行为学习。通常教师的学习被狭隘地理解为举办在职研讨班或周末的培训,而类似的培训时常停留在字面上或表层,教师的教育思想往往是在被动条件下接受与形成的,其主体精神没能在观念上得到有效的发展和提升。研究现状为只是研究所谓的教育教学培训和教育思想的理解上,没有过多研究教师专业的自我成长上。 其实对教育实践工作者来说,真正直接对教育实践起作用的正是“个人理论”,它既是接收外界信息的“过滤器”,又是决定教师行为的核心因素,尽管它在教师的教育实践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其局限性亦是显而易见的。所谓“个人理论”是教师在日常生活实践、教育教学实践与学习中通过思考、感悟或直觉逐步形成的,具有笼统、模糊、尚未充分细化、与具体的情境相联系的(有的甚至是缺乏逻辑和严密性的)特征。作为教师个体往往很少清晰地意识到“个人理论”的存在,更难对其进行深入反思和批判。要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就必须实现“学术理论”—“个人理论”—“教育教学实践”的顺畅运转,构建科学的、合理的教师“个人理论”,其有效的途径则是教师个体不断“提升自我认识”,加强“反思”,与“同行合作”开

展教师专业成长研究。 因此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实践意义有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教师专业成长具有“实践性”“发展性”,突出“以人为本”理念。 现代教育的首要目标就是要培养一个大写的“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一个灵与肉协调,情与理均衡,言与行统一的人。提倡以人为本,呼唤人性回归,体现了教育现代化的自由与民主精神。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的核心就是要以人为本,尊重人,理解人,关爱人,教会学生做人,构建人的灵魂——人格精神。以人为本的教育,要创造宽松、民主、和谐、自由的育人环境,要尊重人、理解人,弘扬人文主义精神,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创新,成为新型的高素质的人才。 教师专业成长是一个动态的学习过程,它能使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科内容,对教育理论有一个高度的认识,从而促使其对常规进行批判性的接受。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与发展,无论是其职前培养时期,还是在职培训时期,都应当在教育实践中进行,与学校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与身边的教学和生动活泼的学生的变化联系在一起。与教育实践的密切联系是教师发展的基本手段,而教育教学实践的变化,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的健康成长则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目的。 实践是教师发展的基础和生命。我们说教师在实践中发展就是指教师在自身实践中经过不断的反思和建构推动实践前进。教师专业知识与能力结构体系的不断充实和进一步完善是在教学实践中逐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