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a体液体培养条件及产胞外多糖的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ofAnhuiAgri.Sci.2008.36(20):8543—8545责任编辑刘月娟责任校对卢瑶铆钉菇菌丝体液体培养条件及产胞外多糖的研究

汪洁,兰黎雪,宋红梅(大连民族学院,生物技术与资源利用国家民委一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辽宁大连116600)

摘要[目的]为食用茵液体培养和胞外多糖的研究提供基础。[方法]研究铆钉菇茵丝体的最佳液体培养条件,并对其产胞外多糖的情况进行测定。【结果]铆钉菇茵丝体深层发酵适宜的培养基组成为:蔗糖加吕/L、酵母浸膏2g/L、K:HPO。0.5g/L、MgSO。0.5g/L、Vc0.001∥L,适宜培养温度28℃,pH值7.0。铆钉菇茵丝体液体培养7d,菌丝体干重为28.Og/L,胞外多糖产量为3.27g/L。

[结论]铆钉菇茵丝体液体培养可很好地生长,并产生较多的胞外多糖。

关键词铆钉菇;茵丝体:液体培养;胞外多糖

中图分类号¥646.1+9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0517—661l(2008)20—08543—03

StudyonLiquidCultureConditionsandProductionofExopolysaccharidesofGomphidiusrutilusMycelia

GANGJieetal(KeyLaboratoryofBiotechnologyandBioresoureesUtilization,StateEthnicAffairsCommission&MinistryofEducation.DalianNationalitiesUniversity.Dalian.Liaoning116600)

Abstract[0biectiveTheaimoftheresearchwastoprovidebasisforediblefungimycelialiquidcultivationandproductionofexopolysac.charides.IMethodTheoptimumsubmergedcultureconditionforG0mphidiusrutilusmyceliaandtheproductionoftheexopolysacchafideswerestudied.fResuhTheoptimummediumobtainedforGDmphhi池ru£“wsubmergedcultureconditionswasasfollows:sucrose20∥L,yeast—extractpaste2g/L,K2HP040.5g/L,MgS040.5g/L,Vc0.0019/L.neoptimalculturetemperaturewas28℃,andpHvalueWas7.O.Undertheexpefimentalconditions,themycelialdryweightofGomphidiⅢrutiluswas28.0g/L,andtheexopolysaccharideswas3.27∥Lin7days.【ConclusionC,omphidiusrutil“myceliacouldgrowwellbyliquidcultivationandmoreexopolysaccharideswereproduced.KeywordsGomphidiusrutilus;Mycelia;Liquidcultivation;Exopolysaccharides

铆钉菇(Gomphidiusrutilus),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

目,铆钉菇科。铆钉菇俗称松树伞、松蘑、肉蘑(东北),菌盖

肉质,径2—4cnl或更大,钟形至圆锥形,后平展,盖面湿时

粘,干后有光泽,暗赤褐色;菌肉厚,黄褐带红色;菌褶延生,

厚,不等长,初时褐色,后黑褐色;菌柄长7~12cm,粗12~20

mill,圆柱形或向下渐细,黄褐色,基部有纤维毛丛,中实,菌

环黄褐色绵毛状,易消失。夏秋季群生或散生于油松(Pinus

tabuiaeformis)、马尾松(P.,棚5D缸M)、樟子松(P.sylvestris

Vat.mongolica)等林内,与松属植物形成外生菌根,分布于中

国(辽、吉、黑、冀、滇)、日本、欧洲及北美¨‘2。。至今,仍很难

人工离体培养出子实体。目前,人们对铆钉菇生物学和生态

学特性、驯化栽培进行了初步研究"“1,并对铆钉菇对土传

病原菌抑菌性和对重金属的耐性进行了研究¨“1,但对其菌

丝体的液体培养和代谢产物方面的研究甚少。采用液体发

酵技术生产菌丝体,周期短,成本低,产量大,有工业化生产

前景o“。笔者研究了铆钉菇菌丝体的最佳液体培养条件,并

对其产胞外多糖的情况进行了测定,为铆钉菇子实体栽培时

提供种子及对其菌丝体营养价值、代谢产物的进~步研究奠

定基础。

1材料与方法

1.1菌种和培养基

1.1.1菌种。供试铆钉菇(Gomphidiusrutilus)购自朝阳市

食用菌研究所。

1.1.2培养基。斜面培养基(PDA培养基):马铃薯200g、

葡萄糖20g、琼脂粉20g、水1000ml,pH值自然。完全培养

基:葡萄糖20g、蛋白胨2g、KH2PO。0.5g、MgSO。0.59、

K2HP041g、水l000rIll,pH值自然。

1.2试剂及仪器

1.2.1试剂。葡萄糖、琼脂粉、KH2PO。、MgS04、K2HPO。、

基金项目作者简介

收稿日期大连民族学院太阳鸟项目。

江洁(1965一),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博士,教授,从事食品生

物技术方面的研究。

2008-05-07

KCl、CuSO。、CaCl:、蔗糖、麦芽糖、可溶性淀粉、果糖、乳糖、酵

母浸膏、牛肉膏、硫酸铵、硝酸铵、V。、VB。、VB:、VB。,均为分

析纯或化学纯。

1.2.2仪器。电子精密天平,电热恒温培养箱,无菌操作

台,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恒低温气浴摇床,pH酸度计,智能

水分测定仪等。

1.3试验方法

1.3.1菌种活化。将保存菌种用接种针接入斜面培养基

中,25℃恒温培养7d。

1.3.2液体培养。在完全培养基中接入等量的菌体,培养

温度28℃,摇床转速150r/min,培养7d后测定菌丝体干重。

1.3.3菌丝体干重的测定。利用智能水分测定仪,用移液

管吸取10T11l菌液,烘干至恒重,测10IIll菌液菌丝体干重。

1.3.4胞外多糖的测定。采用苯酚一硫酸法。

1.3.4.1标准曲线的绘制。准确称取标准葡萄糖20ms(烘

干至恒重)于500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分别吸取0.4、

0.6、0.8、1.0、1.2、1.4、1.6、1.8ml,以水补至2.0llll。然后加

入6%苯酚1.0ml、浓硫酸5.0“,静置10rain,摇匀,室温放

置20min后于波长490am处测光密度,以2.0rnl水按同样

显色操作空白,横坐标为多糖微克数,纵坐标为光密度,绘制

标准曲线。

1.3.4.2样品测定方法。取适量发酵液,5000r/min离心

30min,将所获上清液抽滤,除去其中的不溶物,向滤液中加

入3倍体积的95%乙醇,沉淀过夜,获得白色纤维状粗多糖。

再5000r/min离心30min,取上清液1.OrIlI按上述步骤操

作测光密度,绘制标准曲线,计算多糖含量。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碳源对铆钉菇菌丝体生长的影响供试碳源为蔗

糖、麦芽糖、可溶性淀粉、果糖、乳糖,取代完全培养基中葡萄

糖,添加量为20g/Lo以完全培养基为对照,培养温度28

℃,摇床转速150r/min,培养7d后测定菌丝体干重。表l

表明,铆钉菇在以葡萄糖、蔗糖、果糖、麦芽糖等为碳源时均

万方数据

安徽农业科学2008定

能较好生长。其中,长势最好的是蔗糖,并且在以蔗糖为碳

源时所产生的菌球大小均匀,因此蔗糖为铆钉菇的最适碳

源;其次是果糖;长势最差的是可溶性淀粉。

袭1不同碳源对铆钉菇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Table1Effectsofdifferentcarbonsour嘴011thegrowthof

Gomph/d/us门叫加myceHa

娶?,簟孽髯亨菌球数目菌丝体干重////g/L

困坪双目困丝俘十重L

L咖

¨??BaunuroberDryweightofmyceha

竺!苎望

堡业!!!!旺

对照

蔗糖

果糖

乳糖

麦芽糖

可溶性淀粉透明,有菌球+++

透明,有菌球++++

透明。有菌球+++

透明,有菌球+++

透明,有菌球+++

透明.有菌球+++

3.2

19.6

7.8

1.6

2.4

1.8

2.2不同氮源对铆钉菇茵丝体生长的影响供试氮源为酵母浸膏、牛肉膏、硫酸铵和硝酸铵,取代完全培养基中的蛋白胨,添加量为2g/L。以完全培养基为对照,培养温度28℃,摇床转速150r/win,培养7d后测定菌丝体干重。表2表明,酵母浸膏是铆钉菇的最佳氮源,其次是蛋白胨和牛肉膏,说明铆钉菇更适宜利用有机氮源,在无机物作为氮源时菌球生长不良。呈现出浅黄色。

裹2不同氯源对铆钉菇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Table2Effectsofdifferentnitrogen9DIu嘲OI!thegrowthofCromphidiustlitihl¥mycelia

纛管菌球数日菌丝体十重//s/L

j.BallnumberDryweiFatofmyeelia些!要塑竺里!!!!臣

对照透明,有蔺球+++4.1

牛肉膏透明,有菌球++1.5

硫酸铵透明。有卣球+0.8

硝酸铵透明。有菌球+0.3

酵母浸膏透明,有菌球+++4.9

2.3不同无机盐对铆钉菇菌丝体生长的影响分别用0.2g/LCuSO,、CaCl2、FeS04和0.5g/LKCI、MgS04、KH2PO。代替完全培养基中的无机盐成分进行液体发酵。以完全培养基为对照,培养温度28℃,摇床转速150r/win,培养7d后测定菌丝体干重。表3表明,CuSO。和FeSO。对铆钉菇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这2种无机盐存在的情况下,菌丝体表3不同无机盐对铆钉菇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Table3Effectsofdifferentinorganicsalts011thegrowthofGomph/d/us/'g/./'///,Klmycelia

无机盐菌液形态

菌球数目菌丝体干重//g/L

bor删。“掣BallnurnberDryweishtofmycelia型!竺虫坠12臣

对照透明.有菌球++++3.7

CuSO,无生长现象

透明,有菌球+++无生长现象

透明,有荫球++++透明.有菌球+++透明,有菌球+++2.3

3.5

2.8

3.5

攀一

2.6不同温度对铆钉菇菌丝体生长的影响设25、28、30、

35℃4个温度梯度,铆钉菇接种于完全培养基,28℃,摇床

转速150r/rain,培养7d,观察不同温度下菌丝生长情况。表

5表明,铆钉菇菌丝体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8℃,此时,菌丝洁

白,菌球大小均匀;当温度为35℃时,菌丝生长速度下降。

2.7铆钉菇菌丝体生长过程的测定在铆钉菇菌丝体适宜

培养条件下,对菌丝体生长过程进行测定。由图2可知,培

养l一3d,铆钉菇菌丝体生长速度较慢,是生长的延滞期;3

~6d,随培养时间的增加,菌丝体干重逐渐增加;6。7d,生

长速度减慢,培养7d时菌丝体千重为28∥L。

2.8铆钉菇菌丝体液体培养产胞外多糖的测定在优化的

砒她Ⅻ螂詈.

渊献刚峭毗

万方数据

36卷20期江洁等铆钉菇茵丝体液体培养条件及产胞外多糖的研究8545

裹5不同温度对铆钉菇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Table5EITeetsofdifferentlemperatu雎011thegrowthof

Gomphidiusgullhl¥mycelia

温度∥℃冀孽髯孝菌球数目菌丝体干重∥g/L

TemperatureBallnumberDwwei01tofmyeelia

堡!里!!!!型

25浑浊,有菌球+++26.0

28浑浊,有蔺球+++28.2

30较浑浊,有菌球+++25.6

35浑浊,有菌球++++10.3

竺萤

掣!

尊量

嚣:

1234567

培养时间CulturetimeⅣd

图2铆钉菇菌丝体的生长曲线

隐.2GrowthCUlt'VeotGomph/d/ntsrut//usmyeelia

铆钉菇菌丝体液体培养条件下进行铆钉菇培养,采用苯酚一硫酸法对产胞外多糖进行测定。研究表明,培养7d,胞外多糖产量为3.27g/L。所以,可进一步通过条件优化,提高胞外多糖产量。

3结论

食用菌液体培养技术比传统的食用菌栽培生产技术有明显的优越性,可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菌丝体和代谢产物。深层发酵培养的真菌菌丝体与子实体在化学组成、生理功能上均很相似¨。。在液体培养过程中,除菌丝体大量增殖外,还会在发酵液中产生多糖、多肽、生物碱、萜类化合物和维生素等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因此,食用菌的液体培养技术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研究表明,铆钉菇菌丝体液体培养可很好地生长,并产生较多的胞外多糖。在研究中还发现,铆钉菇菌丝体液体培养会产生很多挥发性物质,并且培养液颜色由无色转变成蓝色,对这些现象将进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周崇莲,韩桂云,周玉芝,等.几种松树外生菌根真菌的研究[J].生态学报.1983(2):103—109.

[2]栾庆书.血红铆钉菇研究现状及开发利用[J].食用菌,2002(2):2—3.[3]韩桂云,齐玉臣,刘忱,等.温度、pH对菌根真菌生长影响的研究[J].生态学杂志,1993,12(1):15—19.

[4]计炳生,刘玉静.铆钉菇特性及其驯化栽培初报[J].食用菌,2001,(4):14—15.

[5]栾庆书,金若忠,云丽丽.血红铆钉菇对土传病原菌抑菌性研究[J].辽宁林业科技,2005(6):13—17.

[6]黄艺,黄志基,范呤铆钉菇对重金属的耐性及其对油松分泌TOC的影响[J].农、出刑韩悖学报,2006,25(4):875~879.

[7]邓超0『5敏辰.食用菌深层发酵及其多糖活性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5):4622—4625.

[8]朱道红.李春,杨劲伟.食用菌深层发酵工艺研究及功能性食品开发[J].生物技术,2002,12(6):40—41.

—?卜一+—+—+-+?+-+—+—+-+?+—+-+-+—+-+—+-+—+—+-■-—+-+-—卜—+???卜一+—+一+—+-+-+-+—+?‘■一—+-+—+一+?+-+-—●—-+—+—+-—●—?-●一?

(上接第8540页)

粉产生的自交果,随时发现随时去除,确保种子的杂交率。

由于黄秋葵的种质丰富,所以杂交育种是目前采用的最多的方法之一,而且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已培育出了没有粘液的黄秋葵品种,提高了其口感,这一方法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3.2其他方法日渐成熟目前,黄秋葵的组培技术已经成熟。丰锋¨6。研究发现,东京五角选用苗龄为10d的无菌苗,切其带子叶和约2mln下胚轴的顶芽,在MS+6Ⅱ∥L6-BA+0.1me/LNAA+2me,/LGA,的培养基上,在(25±1)℃的条件下培养诱导不定芽,在把不定芽移到MS+0.2mg/LNAA的培养基上生根,可得到再生植株。刘国民等Ⅲ1认为,黄秋葵的组织培养至少可以通过茎段培养(微扦插)和胚状体途径2种不同的方式实现植株再生和快速繁殖,并对黄秋葵体细胞进行液体悬浮培养和显微观察,为黄秋葵人1二种子的研制、胚胎学研究以及黄秋葵基因工程的研究r丁作奠定了基础。另外,同科的棉花的育种手段Et臻成熟及多样,这些都为黄秋葵的育种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价值。

4结语

黄秋葵虽然还只是一种特色蔬菜,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营养及保健的需求日益巨大,以及很多技术手段及各方面的发展,黄秋葵的遗传育种将有广阔的前景,更多具有不同功能的黄秋葵品种也会陆续面世。参考文献

[1]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蔬菜卷编辑委员会.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蔬菜卷[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0:103—104.

[2]卢隆杰,苏浓,岳森.菜药化兼用型植物一黄秋葵[J].特种经济动植物,2t?04.7(8):34.

[3]卢隆杰,苏浓,岳森.菜药花兼用型植物一黄秋葵[J].蔬菜,2004(IO):36

[4]LAWFORDB,LUTHERwJ.Controlledatmosphereeffectsonphysicalch峭andethyle.eevolutioninharvestedOkra[J].HortScience。1990,25(11:92—95.

[5]AIWANDAWIH.Chemicalcompositionand0fseedsoftwoOkracultivars[J].JounudofAgriculturalandFoodChemistry。1983,31(6):1355—1358.

[6]娄风菊,连立峰,金海潮,等.黄秋葵的栽培与应用[J].特种经济动植物,2004(7):38.

[7]吴燕春,谢金鲜.黄秋葵的研究进展[J].中医药学刊,2(105,23(10):1898~1899.

[8]刘昭华.特稀蔬菜一黄秋葵[J].热带农业科学,2005,25(5):37.[9]卢毓星,王桂泽.黄秋葵的容器栽培[J].北京农业,2005(12):3—4.[10]刘国道,王东劲.侯冠或.等.海南热带植物叶黄素和B胡萝卜素含量分析[J].草地学报,2006,14(2):134—137.

[11]侯冠或,刘围道,王东劲.日粮中添加黄秋葵茎叶粉对大麻花鸡皮肤及脂肪着色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06,22(3):“一15.

[12]刘国道。王东劲,侯冠或,等.黄秋葵茎叶粉对文昌鸡蛋黄着色的影响[J].畜牧兽医科学,2006,22(7):16—19.

[13]钟惠宏,郑向红,李振山.秋葵属的种及其资源的收集研究和利用[J].中国蔬菜,1996(2):49—52.

[14]金敬献.陈孝奇.黄秋葵制种技术[J].北京农业,2000(5):10.

[15]陈学好,成玉富,缪珉,等.黄秋葵开花习性和有性杂交技术[J].中国蔬菜.1999(4):33—34.

[16]丰锋.黄秋葵子叶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1305,27(1):8l一84.

[17]刘国民.李婿吟,王英义,等.黄秋葵组培快繁的研究[J].云南植物研究,2咙。24(4):52l一524.

万方数据

铆钉菇菌丝体液体培养条件及产胞外多糖的研究

作者:江洁, 兰黎雪, 宋红梅

作者单位:大连民族学院,生物技术与资源利用国家民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辽宁大连,116600

刊名:

安徽农业科学

英文刊名: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

年,卷(期):2008,36(20)

引用次数:0次

参考文献(8条)

1.周崇莲.韩桂云.周玉芝几种松树外生菌根真菌的研究 1983(2)

2.栾庆书血红铆钉菇研究现状及开发利用[期刊论文]-食用菌 2002(02)

3.韩桂云.齐玉臣.刘忱温度、pH对菌根真菌生长影响的研究 1993(1)

4.计炳生.刘玉静铆钉菇特性及其驯化栽培初报[期刊论文]-食用菌 2001(04)

5.栾庆书.金若忠.云丽丽.苑辉血红铆钉菇对土传病原菌抑菌性研究[期刊论文]-辽宁林业科技 2005(06)

6.黄艺.黄志基.范玲.赵曦铆钉菇对重金属的耐性及其对油松分泌TOC的影响[期刊论文]-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6(04)

7.邓超.邬敏辰食用菌深层发酵及其多糖活性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安徽农业科学 2007(15)

8.朱道红.李春.杨劲伟食用菌深层发酵工艺研究及功能性食品开发[期刊论文]-生物技术 2002(06)

相似文献(6条)

1.期刊论文李天芝.李莉.周健树.孟庆国.LI Tian-zhi.LI Li.ZHOU Jian-shu.MENG Qing-guo紫外诱变对血红铆

钉菇菌丝纤维素酶活性影响-中国食用菌2009,28(3)

用不同剂量的紫外线诱变血红铆钉菇菌丝体.从诱变菌株中挑取生长较好的菌丝体进行传代培养,测定第5代诱变菌株和对照株菌丝体的纤维素酶活性.结果表明,未经紫外诱变的血红铆钉菇菌丝发酵液纤维素酶活性为34.13U·g-1,而诱变4 min后纤维素酶活性为51.02 U·g-1,诱变8 min后的酶活为46.80 U·g-1.紫外诱变对血红铆钉菇菌丝纤维素酶活性有一定的影响.

2.期刊论文冮洁.宋红梅铆钉菇菌丝体液体培养产胞外多糖条件的研究-食用菌2009,31(3)

对铆钉菇菌丝体液体培养产胞外多糖的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铆钉菇的菌丝体深层发酵产胞外多糖的适宜培养基组成为:蔗糖20g/L,豆饼粉

3g/L,K2HPO41.5g/L,KH2PO40.8g/L,MnSO40.01g/L;适宜温度28℃,pH7.0,装液量250 mL三角瓶150mL,接种量15%.铆钉菇菌丝体液体培养7d,胞外多糖产量为4.54 g/L,比初始产胞外多糖1.28 g/L,提高了2.55倍.

3.学位论文彭博Cu(Ⅱ)Cd(Ⅱ)胁迫下外生菌根分泌物和菌丝吸附特性研究2007

重金属污染正日益成为人类所关心的重大环境问题,在我国近1/5的耕地受到重金属污染,其中铜镉污染问题尤为突出。外生菌根植物修复技术具有成本低、不破坏土壤生态环境、不引起二次污染等特点,是上世纪九十年代飞速发展起来的具有广阔前景的绿色修复技术。研究外生菌根真菌抗重金属胁迫的细胞外抗性机理,能为外生菌根植物修复铜镉污染土壤提供理论依据。 本文以外生菌根真菌--铆钉菇(Gomphidius viscidus)接种油松(Phzus tabulaeformis)为研究对象,研究铜镉污染条件下,菌根根系分泌物中的总有机碳(TOC)含量和有机酸组分与释放量的改变,探讨菌根分泌物在菌根植物抗重金属毒害中的作用,以及离体培养条件下外生菌根真菌菌丝对铜镉的吸附作用,从而进一步探讨外生菌根植物抗重金属胁迫的胞外抗性机理。 研究结果表明:(1)铜镉处理后,接种油松根系分泌物中总有机碳含量分别为20.69与10.75mg/g根干重,分别比金属处理前高出了7.58与2.87 mg/g根干重。(2)Cu(Ⅱ)6mg/L条件下,接种油松根系分泌草酸、苹果酸含量分别为1633.66与712.17 μmol/g,比处理前增加了629.55与

384.59μmo/L,显著增加。Cd(Ⅱ)6mg/L条件下,接种油松根系分泌苹果酸、柠檬酸含量分别为712.17与59.55μmol/g,比处理前有显著增加。

Cu(Ⅱ)6mg/L条件下接种油松分泌的草酸含量显著高于未接种油松,Cd(Ⅱ)6mg/L,条件下接种油松分泌的苹果酸和柠檬酸含量与未接种油松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3)Cu(Ⅱ)1.25,7.5mg/L 处理中,由于外延菌丝体的生长作用,草酸分泌量第一至二周基本持平,在第三周显著增加,而在

Cu(Ⅱ)15,30mg/L 高浓度处理中由于菌丝体生物活性受到抑制草酸持续减少。Cd(Ⅱ)0.1,0.2,0.4mg/L 处理下,接种油松分泌草酸含量均随时间变化连续增加,与未接种油松相比无显著著异。Cd(Ⅱ)0.8mg/L 处理下,接种比未接种油松分泌草酸含量显著提高。(4)外生菌根真菌 Gomphidius

viscidus对Cu(Ⅱ)、Cd(Ⅱ)的平衡吸附量为Cu(Ⅱ)25.59、Cd(Ⅱ)59.66mg/g菌丝干重。(5)活菌的吸附能力在25℃时最强。Cu(Ⅱ)、Cd(Ⅱ)处理下活菌分别在pH4利pH5时吸附能力最强。(6)活菌比死菌菌丝体对Cu(Ⅱ)、Cd(Ⅱ)有更强的吸附能力,Cu(Ⅱ)为活菌60.5,死菌5.8mg/g菌丝干重Cd(Ⅱ)为活菌35.5,死菌5.3mg/g菌丝干重。

4.期刊论文陈桂梅.李守萍.张海涵.高瑞霞.徐辉.唐明.CHEN Gui-mei.LI Shou-ping.ZHANG Hai-han.GAO Rui-xia .XU Hui.TANG Ming菌根伴生真菌对外生菌根真菌生长及其中性蛋白酶活性的影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

科学版)2009,37(5)

[目的]筛选产中性蛋白酶活性较高的外生菌根真菌及最佳诱导底物.[方法]以酵母粉(对照)和4种菌根伴生真菌(Trichoderma harzianum HDTP-1、T.harzianum HDTP-3、Mucor hiemalis SA10-6 HDTP-4和M.hiemalis XSD-98 HDTP-5)灭活菌丝体为诱导底物,研究其对粘盖牛肝菌(Suillus bovines)、褐环粘盖牛肝菌(Suillus luteus)、褐黄牛肝菌(Boletus luridus)和铆钉菇(Gomphidius viscidus)4种外生菌根真菌生物量及其所产中性蛋白酶活性的影响.[结果]4种菌根伴生真菌均明显促进了褐环粘盖牛肝菌、粘盖牛肝菌和褐黄牛肝菌的生长,其中Mucor hiemalis SA10-6 HDTP-4对褐环粘盖牛肝菌的促进效果极显著,而4种菌根伴生真菌对铆钉菇的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其中Trichoderma harzianum HDTP-3的抑制作用最强.4种菌根伴生真菌诱导的4种外生菌根真菌所产的中性蛋白酶活性,均以褐黄牛肝菌最高,铆钉菇最低;M.hiemalis XSD-98 HDTP-5诱导褐环粘盖牛肝菌所产中性蛋白酶活性最高

,T.harzianum HDTP-3最低;M.hiemalis XSD-98 HDTP-5诱导粘盖牛肝菌所产中性蛋白酶活性极显著高于酵母粉和其他3种菌根伴生真菌,但其诱导褐黄牛肝菌和铆钉菇所产中性蛋白酶活性仅极显著高于其他3种菌根伴生真菌.[结论]4种菌根伴生真菌中,M.hiemalis XSD-98 HDTP-5是外生菌根真菌产中性蛋

白酶的最佳诱导底物;而4种外生菌根真菌中,褐黄牛肝菌所产中性蛋白酶活性最高.

5.学位论文淮稳霞北京东灵山地区三种外生菌根真菌遗传多样性研究2003

该实验采用RAPD和RAMS技术分别对北京市东灵山地区针叶林中的三种优势外生菌根真菌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及基因型结构进行研究.对33个棕灰口蘑子实体的RAPD分析表明:每一个子实体属于不同的基因型,该种群形成数量多的小基因型,即基因型不大于0.5m.RAMS分析将210个血红铆钉菇子实体和260个点柄乳牛杆菌子实体分别分为108和99个基因型,最大基因型分别是450m和84m.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棕灰口蘑、血红铆钉菇和点柄乳牛肝菌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4.52、2.92和3.87.有性孢子的传播繁殖方式同时存在于这3种外生菌根真菌种群内,特别是棕灰口蘑种群的主要传播繁殖方式;血红铆钉菇和点柄乳牛肝菌种群地下菌丝体的生长、延伸也是重要的繁殖传播方式.

6.会议论文张茹琴.唐明.陈辉.胡彦江4种外生菌根真菌与立枯丝核菌的相互作用及与诱导水解酶的关系2007

对4种外生菌根真菌灰环粘盖牛肝菌(Suillus laricinus),绒粘盖牛肝菌(Suillus tomentosus),血红铆钉菇(Gomphidiusviscidus)和灰鹅膏菌(Aminita vaginata)与病原真菌立枯丝核菌(Rhiaoctonia solani)的相互作用,几丁质对4种外生菌根真菌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和β-葡萄糖苷酶的产酶及酶活力做了研究。结果表明,4种外生菌根真菌与R. solani对峙培养时,灰环粘盖牛肝菌、绒粘盖牛肝菌和灰鹅膏菌与R. solani存在相互抑制作用,但菌根真菌对R. solani的抑制作用大于R. solani对菌根真菌的抑制作用。灰环粘盖牛肝菌、绒粘盖牛肝菌与R. solani形成抑菌圈,致使后者菌丝体分枝增多、原生质浓缩、菌丝变褐,呈老化趋势;灰鹅膏菌对R. solani具有重寄生、消解作用;血红铆钉菇对R. solani无抑制作用,R. solani能够诱导血红铆钉菇加速生长。几丁质不能诱导4种外生菌根真菌产生胞外几丁质酶,但能够诱导胞外产生β-1,3-葡聚糖酶和β-葡萄糖苷酶,且不同菌根真菌酶产生的时间及活力强弱存在差异。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bf12450161.html,/Periodical_ahnykx200820061.aspx

下载时间:2009年10月30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