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四孟子两章练习题

初四孟子两章练习题
初四孟子两章练习题

18《孟子》两章

1、写出有关本课的文学常识。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及句子

(1)三里之城.,七里之郭.(2)环.而攻之

(3)池.非不深也(4)兵革

..(5)委.而去之

(6)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7)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8)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9)舜发.于畎亩

..之中,傅說举.于版筑之间

(10)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其身,行

..,空乏

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1)人恒过

...而后作.,征于色

...发于声而后喻.。

..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

(12)入.则无法家拂士

....也。

....而死于安乐....,出.则无敌国

..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

3、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

A、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以天下之所顺

B、故:故曰,域民……扶苏以数谏故

C、之:三里之城多助之至

D、利:地利不如人和兵革非不坚利也

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

A、曾:曾益其所不能曾不能毁魁父之丘

B、亡:今亡亦死国恒亡

C、发:发于声野芳发而幽香

D、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理解回答:

1、本文开头指出在战争中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是“”,意思是,也就是下文所说的“”和“”,这反映了孟子“”的政治思想。

2、文中借战争论述了实行“王道”的重要性,这一则短文的论点是。

3、本文所用的论证方法有哪些?

4、本文论述逐层推进,试理出思路。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理解回答:

1、本文开头列举的六个著名的历史人物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开头列举这些人物的作用是什么?

2、本文论述了哪两个方面的问题?

3、作者认为人才的造就需要有怎样的条件?认为国家要长盛不衰,又需要有哪些条件?

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5、课文第二段从正反方面论述经受磨练的好处,从正面论述磨练激发人斗志的句子是

,从反面提示国家灭亡的原因的句子是。

6、孟子在文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人要成大器,就必须经受磨练。下面列出的名言中,与之意思相近的两项是()

A、古人大业成,皆自忧患始。

B、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D、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链接中考】

一、(2006年河南课改区试题)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共10分)

(一)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节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二)越王句践①反国,乃苦身焦思②,置胆③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稽之耻邪?”(终灭吴)(节选自《史记》)

注:①句践:即勾践。春秋时越国国君,于公元前494年被吴王夫差大败于会稽,被俘,释放回国后,卧薪尝胆,发愤图强,于公元前473年灭掉吴国。②焦思:焦虑思考。③胆:即胆囊,胆汁极苦。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作:(2)人恒过然后能改恒: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词。(2分)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3.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2分)

4.勾践灭吴的故事,印证了孟子的哪些说法?现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说法是否还有现实意义?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4分)

二、(2006年四川攀枝花非课改区试题)阅读《〈孟子〉二章》,完成1-4小题

1.下列加点的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区域、地域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被选拔,被起用D.必先苦其心志苦:使……受苦2.下列四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属予作文以记之

B.环而攻之而不胜杜少府之任蜀州

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曹操比于袁绍

D.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择其善者而从之

3.选择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作者强调了在治理国家中施行仁政的重要性。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中心论点。

C.遭腐刑而著《史记》的司马迁,幼年丧父发奋读书的欧阳修,身残志坚的张海迪等三人的故事不能证明“生于忧患”的道理。

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练,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

4.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文。

(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三、(2006年北京市海淀区试题)阅读文言文,完成1—4题。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百里奚举于市。②故天将降大任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

③人恒过,……国恒亡。④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1. 选文中孟子主要讲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造就人才,二是;得出的结论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用现在的话说就是。

2. 孟子说理散文的善用排比、句式长短错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你以选文第②段为例加以具体分析。

3. 选文第③段紧承上文从正反两方面加以推论,其中从正面推论的是哪句话?

4. 孟子在选文第①段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人要成大器,必须经受磨炼。

下面列出的名言中,与之意思相近的是()和()这两句。

A. 古人大业成,皆自忧患始。

B.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C.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D. 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四、(2006年沈阳市课改区试题)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6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死于安乐。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

2.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

(1)举:(2)任:

3.下列句子划分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A. 舜/发于/畎亩之中

B. 曾益/其所不能

C.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D. 入/则无法家/拂士

4.请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2) 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概括选文第一段的大意。

6.这篇选文对你今后的学习或生活有怎样的指导意义。

孟子二章理解题集锦

《孟子二章》理解题集锦 1.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意思相似的句子是: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第一段中承上启下的句子是: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成语“居安思危”和《〈孟子〉二章》中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都告诫人们要有忧患意识。 4.作者让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法家拂士和敌国外患。 5.孟子认为的大丈夫是这样的人: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心论点是:出自本文的成语有: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7.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用原文和自己的话作答。 原文: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

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自己的话: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 8.说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 这句话出自《孟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成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不乱其心,在危及民族国家利益的时候我们要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 9.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分别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客观因素:艰苦环境的磨炼。主观因素:思想斗争的折磨。 10.景春认定公孙衍与张仪是大丈夫的理由是什么。请用原文和自己的话分别概括。 原文: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自己的话: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考练习题

《孟子两章》中考习题集锦 2004年四川省遂宁市 文言文阅读(每小题2分,共10分) (一)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三),,,;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四)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选文横线上应填的文字正确的一项是() A、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M粟非不多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B、池非不深也,城非不高也,兵革非不坚利也,M粟非不多也。 C、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M粟非不多也。 D、池非不深也,城非不高也,M粟非不多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2、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环而攻之而不胜(环:包围) B、池非不深也(池:水池) C、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这里是“限制”的意思) 3、对下面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B、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方圆三里那样的小城和方圆七里的大城) C、委而去之(弃城而逃) D、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不能只靠武力强大来震慑天下) 4、下面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孟子》相传是孟子及其弟子所作。 B、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模式。 C、文章第(四)段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 D、本文骈散结合,读来琅琅上口,朗读时要注意节奏正确。比如“城/非不高也”、“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5、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文中与“得道者”意思相同的一个词是“君子”。 B、作者在论述战争的三个要素时,着重强调了“人和”。 C、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D、文章集中反映了孟子“仁政”、“法治”的思想。 1 / 10 2005年芜湖市

内蒙古赤峰市中考语文试卷及标准答案

年内蒙古赤峰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作者:————————————————————————————————日期:

2012年赤峰市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试卷 语文 一、识字、写字(10分) 1.给加点的字注音。(选做5个题,共5分) (1)栖.息( ) (2)嗔.视( ) (3)蟾蜍.( ) (4)恣睢.( ) (5)稽.首( ) (6)孱.弱( ) 2.根据拼音写汉字。(选做5个题,共5分) (1)隐mì( ) (2)深Suì( ) (3)阴mái( ) (4)jiān( )默(5) yǚn( )落(6) zhǜ( )足 二、经典诗文积累(25分) 3.依据原文填空。(选做4个题,共4分) (1)乱花渐欲迷人眼,。(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春潮带雨晚来急,。(韦应物《滁州西涧》) (3)苔痕上阶绿,。(刘禹锡《陋室铭》) (4) ,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记之》) (5) ,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6) ?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4.根据提示默写。(选做3个题,共6分) (1)做事情应学会换位思考,自己不愿意接受的事物,也不要强迫别人接受,用孔子的话说就是:,。 (2)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感慨国势危亡、人生坎坷的两句诗是:,。 (3)陆游《游山西村》中暗含作者摆脱逆境的强烈愿望,同时包含深刻哲理的两句诗是: , 。 (4)在余光中的《乡愁》诗中,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5.默写课文。(共15分,(1)(2)题必做,各5分;(3)(4)题选做其一,5分。不写题目和作者) (1)欧阳修《醉翁亭记》中“若夫日出而林靠开”至“而乐亦无穷也”。 (2)《孟子两章》中“人恒过然后能改”至“而死于安乐也。” (3)陶弘景《答谢中书书》全文。 (4)吴均《与朱元思书》中“夹岸高山”至“有时见日。” 必做题(1) 必做题(2)

孟子两章训练题3

《孟子两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同步练习 一、文学常识填空: 1、孟子,名 。 时期 学派的代表人物。 2、《孟子》是一部记录 的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共七 篇。南宋朱熹将《孟子》、 、 、 并称为“四书”。 二、解释一词多义: 道:1、会天大雨,道.不通( )2、得道.者多助( )3、伐无道. ,诛暴秦( ) 池: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池. 非不深也( ) 三、解释加粗的词: 1、环.而攻之而.不胜( ) 2、是. 天时不如地利也( ) 3、兵革..非不坚利也( ) 4、委.而去. 之( )( ) 5、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6、寡.助之至,亲戚畔. 之( )( ) 7、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 )( ) 8、池非不深 也 ( ) 9、天下顺之 ( ) 10、故君子有不战( ) 11亲戚畔之( ) 四、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 ) A 、以: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以天下之所顺 B 、故: 故曰,域民…… 扶苏以数谏故 C 、之: 三里之城 多助之至 D 、利: 地利不如人和 兵革非不坚利也 五、翻译下面句子: 1、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六阅读短文做题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从上文看,得“人和”的实质是“”,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 ”。 3、本文开头指出在战争中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是“”,意思 是,也就是下文所说的“” 和“”,这反映了孟子“”的政治 思想。 4、本文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是。 5、文中画线句“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是地利不如人和也”论证的观点是: 。文中最能表达“人和”意思的一句话是: 。 6君子战必胜的条件是要。 7文中主要运用了的修饰手法,作用是。 8日本政府审议通过了右翼势力编写的历史教科书,肆意篡改历史,遭到许多主持正义国家的强烈谴责,真是。 9.“得道者多助”中的“道”指的是:( ) A.正确的道理 B.统治的方法 C.“地利”与“人和” D.施行仁政的治国之道 10.文段④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了的重要性,推出了 的结论。

2020届中考复习贵州省黔西南州中考语文模拟试题(有配套答案)

黔西南州初中毕业生学业暨升学统一考试·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共30分,其中1-6题每题3分)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 ....的一项是 ( ) A. 玷.污(diàn) 堕.落(duò) 篡.夺(cuàn) 蹑.手蹑脚(shè) B. 沮.丧(jǔ)腆.着(diǎn) 蹂躏.(lìn) 浑身解.数(xiè) C. 埋.怨(mán) 弦.乐(xián) 脚踝.(huái) 深恶.痛疾(wù) D. 馈.赠(guì) 奢.望(shē) 炮.制(páo) 叱咤.风云(zhà) 2.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 ..的一项是 ( ) A. 虐待芳馨一泄千里一气呵成 B. 阔绰颓唐拖泥带水望眼欲穿 C. 腌臜隐匿如坐针毡断壁残垣 D. 荣膺犀利广袤无垠锲而不舍 3.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有误 ..的一项是 ( ) A. 当它戛然而止 ....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 B. 高高的山峰掩映在云霞之中,扑朔迷离 ....,美不胜收。 C. 这对兄弟长得迥乎不同 ....,一个高大壮实,一个矮小瘦弱,但他们对人都亲切和善。 D. 他精通多国语言,才华横溢,在同龄人中颇为突出,真可谓鹤立鸡群 ....。 4. 下列句子没有 ..语病的一项是 ( ) A. 多读多写,至今仍不失为一种学习语文的好方法。 B. 在细细的春雨里,让这座小城显得格外宁静、安详。 C. 中国艺术家的演出,赢得了各界观众的赞誉,对这次成功的演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D. 共享单车的出现,虽然解决了人们“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问题,而且让生活变得更加绿色环保。 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 ..的一项是 ( ) A. 人类历史,始终在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相遇相知中向前发展。 B. 绿草从土里冒出嫩芽,柳树舒展柔韧的枝条,桃花杏花挤满枝头;好一派春回大地的景象。 C. “好香的干菜,——听到风声了吗?”赵七爷低声说道。 D.“水深火热”之中,大(理)瑞(丽)铁路的建设者们没有退缩,在大山深处他们写下了两个大字——坚守。 6. 下列表述有误 ..的一项是 ( ) A. 雨果是法国著名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B.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C.《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苏轼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D.《故乡》选自鲁迅先生的作品集《彷徨》。 7. 名著导读(2分)

孟子两章中考集锦及答案

《孟子两章》中考全知道; 一、默写 1.日本政府审议通过了右冀势力编写的历史教科书,肆意串改历史,美化侵略,遭到许多支持正义国家的 强烈谴责,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孟子》二章中名句填写)。 2.孟子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关系的句子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03年青海省,无锡市) 3.寡助之至,□□□□。□□□□,天下顺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2002年北京市东城区) 4.成语“居安思危”和《〈孟子〉二章》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告诫人们要有忧患意识。(山东省2003年) 5.《〈孟子〉二章》中,揭示忧乐与国家兴亡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02年广东省湛江市) 6.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002年荆州市,上海) 7.陈水扁要搞“台独”,遭到了海峡两岸人民的强烈反对。这正是如《〈孟子〉二章》中写的 那样:。(2004年玉林市) 8.孔子和孟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们的思想博大精深。请你分别写出一句你所知道的最 能体现二人智慧和主张的名言或短语。(课内外皆可)(2004年济宁市) ①孔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孟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美国插手中国内部事务,一次又一次怂恿台湾加入只有主权国家才有资格加入的世界卫生组织。当然,他们的图谋均告失败。这充分证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理。(用《孟子二章》中的语句作答)(2004年益阳市) 参考答案: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2、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3、亲戚畔之;多助之至,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6、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7、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8、略9、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二)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解释下列加上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2017年度黔西南州中考语文试题及其规范标准答案

黔西南州2017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暨升学统一考试·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共30分,其中1-6题每题3分)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 ....的一项是 ( ) A. 玷.污(diàn) 堕.落(duò) 篡.夺(cuàn) 蹑.手蹑脚(shè) B. 沮.丧(jǔ)腆.着(diǎn) 蹂躏.(lìn) 浑身解.数(xiè) C. 埋.怨(mán) 弦.乐(xián) 脚踝.(huái) 深恶.痛疾(wù) D. 馈.赠(guì) 奢.望(shē) 炮.制(páo) 叱咤.风云(zhà) 2.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 ..的一项是 ( ) A. 虐待芳馨一泄千里一气呵成 B. 阔绰颓唐拖泥带水望眼欲穿 C. 腌臜隐匿如坐针毡断壁残垣 D. 荣膺犀利广袤无垠锲而不舍 3.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有误 ..的一项是 ( ) A. 当它戛然而止 ....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 B. 高高的山峰掩映在云霞之中,扑朔迷离 ....,美不胜收。 C. 这对兄弟长得迥乎不同 ....,一个高大壮实,一个矮小瘦弱,但他们对人都亲切和善。 D. 他精通多国语言,才华横溢,在同龄人中颇为突出,真可谓鹤立鸡群 ....。 4. 下列句子没有 ..语病的一项是 ( ) A. 多读多写,至今仍不失为一种学习语文的好方法。 B. 在细细的春雨里,让这座小城显得格外宁静、安详。 C. 中国艺术家的演出,赢得了各界观众的赞誉,对这次成功的演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D. 共享单车的出现,虽然解决了人们“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问题,而且让生活变得更加绿色环保。 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 ..的一项是 ( ) A. 人类历史,始终在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相遇相知中向前发展。 B. 绿草从土里冒出嫩芽,柳树舒展柔韧的枝条,桃花杏花挤满枝头;好一派春回大地的景象。 C. “好香的干菜,——听到风声了吗?”赵七爷低声说道。 D.“水深火热”之中,大(理)瑞(丽)铁路的建设者们没有退缩,在大山深处他们写下了两个大字——坚守。 6. 下列表述有误 ..的一项是 ( ) A. 雨果是法国著名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B.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C.《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苏轼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D.《故乡》选自鲁迅先生的作品集《彷徨》。 7. 名著导读(2分) 一个遭受家庭生活不幸和社会排斥的人,要么在孤独和痛苦中死亡,要么不屈不挠地抗争,这三位伟人正是属于后者:贝多芬在生命的末日写出了不朽的《欢乐颂》; 直到临终前几天还整天站着塑像,终于留下了传世的杰作;则在生命的最后一刻,

[孟子二章]中考题

[ 孟子二章] 中考题 孟子两章》测试题 一、默写 1. 日本政府审议通过了右冀势力编写的历史教科书,肆意串改历史,美化侵略,遭到许多支持 正义国家的强烈谴责,真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孟子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关系的句子是 “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9 年青海省,无锡市) 4. 成语“居安思危”和《〈孟子〉二章》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 ”都告 诫人们要有忧患意识。(山东省2019 年) 5. 《〈孟子〉二章》中,揭示忧乐与国家兴亡关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2002 年广东省湛江市) 6.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002 年荆州市,上海) 7. 陈水扁要搞“台独”,遭到了海峡两岸人民的强烈反对。这正是如《〈孟子〉二章》中写的那 样:。(2019 年玉林市) 8 .孔子和孟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们的思想博大精深。请你分别写出一句 你所知道的最能体现二人智慧和主张的名言或短语。(课内外皆可)(2019 年济宁市)①孔子的:_ ②孟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美国插手中国内部事务,一次又一次怂恿台湾加入只有主权国家才有资格加入的世界卫生 组织。当然,他们的图谋均告失败。这充分证明了 的道理。(用《孟子二章》中的语句作答)(2019 年益阳市) (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 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地 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

18《孟子》两章练习题及答案

《孟子两章》同步训练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米粟()山溪()畎()亩拂()乱 管夷()吾寡()助筋()骨拂()士 2、解释加横线的字。 ①环而攻之而不胜()()②夫环而攻之() ③兵革非不坚利也()④委而去之()() ⑤域民不以封疆之界()⑥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⑦寡助之至,亲戚畔之()⑧七里之郭() ⑨多助之至()⑩人恒过() 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4)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5)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6)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孟子〉两章》选自______,作者是_____,名______,字______,战国时家,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5、《孟子》是一部记录的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共七篇。南宋朱熹将 《孟子》、、、并称为“四书”。 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的中心论点是:。结论是。 7、《生与忧患死与安乐》中的中心论点是:。 8、翻译句子。 (1)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9、解释一词多义。 道:①会天大雨,道不通()②得道者多助()③伐无道,诛暴秦()

固:①固国不以山溪之险()②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池: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②池非不深也() 国:①固国不以山溪之险()②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二、文言文阅读。 (一)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日:“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日:“子何恃而往?”日:“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日:“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1、解释多义词。 自南海还()望桓侯而还走()蜀之鄙有二僧()肉食者鄙()西蜀之去南海()去国怀乡() 2、下列句子加黑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吾欲之南海 子墨子距 B.其一贫,其一富 其真无马邪 C.以告富者 必以分人 3、翻泽下列句子。 (1)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2)人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4、本义引用_________的故事,意在阐述_________的道理。 (二)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中心论点是。阐述了孟子的人才观。 2、找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入则无法家拂士。困于心衡于虑。 曾益其所不能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2020年《孟子》二章中考题一网打尽初中语文

2020年《孟子》二章中考题一网打尽初中语文 24北京市〔09〕 四、文言文阅读〔共9分〕 阅读?生于担忧,死于安乐?,完成第10—12题。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讲举于版筑之间,胶高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因此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因此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那么无法家拂士,出那么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担忧而死于安乐也。 10.讲明以下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舜发.于畎亩之中发:______________ 〔2〕人恒过.然后能改过:______________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1〕饿其体肤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行拂乱其所为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第②段,讲出就〝国〞而言,〝死于安乐〞中的〝安乐〞指的是什么。〔3 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文言文阅读 10.答案:〔1〕起,指被任用〔2〕犯错误〔或:犯过失〕 11.答案:〔1〕使他经受饥饿〔之苦〕。〔或: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躯体消瘦〕〔2〕使他做事不顺。〔或:所行不顺,使所做的事颠倒错乱。/在他做事时,使他所做的事不顺利。/所行不顺,使他的经历总是不顺畅如意〕 12.答案:无法家拂士,无敌国外患。 25大连市(09辽宁省) 二、古诗文阅读(16分) (一) 生于担忧,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讲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因此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因此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那么无法家拂士,出那么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担忧,而死于安乐也 9.讲明文中加点的词。(2分) (1)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喻( ) (2)出那么 ..无敌国外患者那么( ) (3)然.后知生于担忧而死于安乐也然(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 因此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020-2021年秋季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孟子两章练习题含答案

一、2004年泰安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恒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加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 [乙]郑之鄙人学为盖。三年而大旱,无所用,弃而为秸槔。三年而大雨,又无所用,则还为盖焉。未几,盗起,民尽戎服,鲜用盖者。欲学为兵,则老矣。越有善农者,凿田种稻,三年皆涝。人谓宜泄水种黍,弗听,而仍其旧,乃大旱连岁。计其获,则偿歉而赢焉。故曰:“旱斯具舟,热斯具裘。天下名言也!”(选自《郁离子》) 5、解释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入则无法家拂士拂:_____________②郑之鄙人学为盖鄙:_______________ 6、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①人恒过,然后能改。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旱斯具舟,热斯具裘。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甲乙两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4分) 答:甲文的主要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问的主要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同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2004年贵阳实验区 1.解释语段中加点的词。(2分) ①故_____________ 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这个句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语段主要论述了凡是能担天下大任的人才,都必须经受一定的磨炼,这样才能取得“曾益其所不能”的效果或成就。请紧扣这一论述,任意举一个恰当的事例作论据。(所举事例必须包括人名、所受的磨炼、取得的成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语段说:“人恒过,然后能改”,有人对这句话持不同见解。请阅读下面链接材料后,结合自己的思考谈一点你的看法。(3分) (相关链接材料) 有些错误没机会改正 日前,48岁的喜剧演员牛振华因酒后驾车惨遭不幸。出事后牛振华的家属发表

中考真题《孟子二章》

中考真题 (2016.【甲】福建莆田市17分)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甲】舜发于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二章》) 【乙】当今天下之病,臣请譬诸病者:其安时调养适宜,固不病矣;病在皮肤,医者能早去之,病且安矣。此二者皆已不及,而病在支①体,若得良医,可速愈也。天下之病,势已如是,于可医之时,陛下又选任良医,倘信任不疑,听其施设,非徒愈病,又致民于寿。若于此时,使②良医不得尽其术,则天下之病愈深。愿陛下拔贤材,收众策,不惮③改作,以成大功,天下幸甚幸甚! (选自蔡襄奏折《乞④用韩琦⑤、范仲淹》,有删改) 【注释】①支:通“肢”。②使:假使。③惮:怕,畏惧。④乞:乞求,请求。⑤韩琦:北宋政治家,名将。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1)舜发.于畎亩之中() (2)劳.其筋骨() (3)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4)非徒.愈病()

2、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3分)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3分) 3、请用选文中的句子填空。(3分) (1)【甲】文中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所以说“,,,,”,有了这样的磨炼,才能“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分) (1分) 4、【甲】、【乙】两文都论述了治理国家的问题,它们的观点分别是什么?在人才的问题上,它们的看法又有何相同之处?(4分)

八年级上册(初二上学期)语文 孟子两章练习题答案

18.《孟子》两章同步练习答案 5分钟训练(预习类练习,可用于课前) 1.请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米粟()亲戚畔()之畎()亩傅说()法家拂()士 答案:sùpàn quǎn yuèbì 2.解释下列加点字。 ⑴兵革非不坚利也。 ⑵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⑶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⑷人恒过,然后能改。 解析:要想牢固地掌握文言词语的含义,还需不断地积累。本题的词语是本文较为典型的词语,需放在原文中仔细揣摩,记诵在心。 答案:⑴泛指武器装备。⑵这里是限制的意思。⑶责任,使命。⑷犯错误。 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中心论点是。阐述了孟子的政治主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中心论点是。阐述了孟子的人才观。 答案:《孟子?公孙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统治者要“施仁政”,“行王道”《孟子?告子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关于人才要在困难环境中磨炼造就 课中10分钟(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下列加点词的词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震慑) B.得道者多助(道理) C.曾益其所不能(曾同“增”) D.委而去之(放弃) 解析:通观这四个选项可知A、C、D理解正确,应予以识记,而B选项中“得道者”即“施行仁政的人”,因而“道”应理解为“仁政”。 答案:B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A.困于心,衡于虑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C.行拂乱其所为D.入则无法家拂士 解析:通假字的字音、字义都是按其所通的本字来读来解,它所通之字一般是固定的,应在平时多加积累,本题中A项“衡”通“横”,B项“畔”通“叛”,D项“拂”通“弼”,只有C项不含通假字。 答案:C 3.用“/”正确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2)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解析:能否正确的朗读断句,直接关系着我们对句义的理解与否。划分时,将可以独立表达一个完整词义的词语断开。 答案:(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2)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4.翻译下列句子。 ⑴.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⑵.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解析:翻译句子要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语理解,⑴句要先突破重点词语“.故”,⑵句应重点突破“忧患”和“安乐”二词,然后将每个词语的含义连贯地组织起来。 答案:⑴.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⑵.这以后才知道,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享受使人萎靡死亡。

孟子两章中考题-生用

1 《〈孟子〉两章》中考题集萃一、(2006 年河南课改区试题)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8-21 题。(共10 分)(一)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节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二)越王句践①反国,乃苦身焦思②,臵胆③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稽之耻邪??(终灭吴)(节选自《史记》)注:①句践:即勾践。春秋时越国国君,于公元前494 年被吴王夫差大败于会稽,被俘,释放回国后,卧薪尝胆,发愤图强,于公元前473 年灭掉吴国。②焦思:焦虑思考。③胆:即胆囊,胆汁极苦。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2 分)(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2)人恒.过然后能改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词。(2 分)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20.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2 分)21.勾践灭吴的故事,印证了孟子的哪些说法?现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说法是否还有现实意义?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4 分)二、(2006 年四川攀枝花非课改区试题)阅读《〈孟子〉二章》,完成8-11 小题(15 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而死于安乐也。8.下列加点的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 分)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区域、地域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通“叛” 背叛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被选拔,被起用D.必先苦.其心志苦:使??受苦9.下列四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属予作文以.记之B.环而攻之.而不胜杜少府之.任蜀州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曹操比于.袁绍D.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择其善者而.从之10.选择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2 分)A.《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作者强调了在治理国家中施行仁政的重要性。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中心论点。C.遭腐刑而著《史记》的司马迁,幼年丧父发奋读书的欧阳修,身残志坚的张海迪等三人的故事不能证明“生于忧患”的道理。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练,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2 取得成功。11.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文。(9 分,每小题 3 分)(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2)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四、(2006 年沈阳市课改区试题)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0—15 题。(15 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死于安乐。10.《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2 分)11.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2 分)(1)举.:(2)任.:12.下列句子划分节奏有误的一项是()(2 分) A. 舜/发于/畎亩之中 B. 曾益/其所不能 C.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D. 入/则无法家/拂士1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4 分)(1)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2) 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4.概括选文第一段的大意。(2 分)15.这篇选文对你今后的学习或生活有怎样的指导意义?(3 分)五、(2004 年贵阳实验区试题)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回答18—21 题。(10 分)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而死于安乐也。18.解释语段中加点的词。(2 分) ①故.:②是.:19.用现代

《孟子二章》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

《孟子二章》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八上第21课《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班级:姓名: 说明:根据习题难易度,分A卷和B卷。 一、A卷:夯实基础类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 二、B卷:能力提升类题型:【理解性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选择题】【课外文言文阅读】 (一)《富贵不能淫》习题 A卷:夯实基础 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 1、【诚】 2、【大丈夫】 3、【天下熄】 4、【焉】 5、【丈夫之冠】 【冠】, 6、【父命之】【命】, 7、【戒】 8、【女家】【女】, 9、【夫子】 10、【正】1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太道】 12、【与民由之】 【由】, 13、【独行其道】 14、【淫】 15、【移】 16、【屈】

二、重点句子翻译: 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翻译: 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 翻译: 3、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翻译: 4、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翻译: 5、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翻译: 6、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翻译: 7、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翻译: 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翻译: 三、课内简答题: 1、孟子(约前372年~约前289年),名,字,时期 家、家,是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后世常以“孔孟”并称,尊称孟子为“”。 2、《孟子》是记录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编著。与、 、合称“四书”。《富贵不能淫》选自。 3、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

[初二语文]孟子两章练习

[初二语文]孟子两章练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同步练习 、文学常识填空: 1、孟子,名。时期学派的代表人物。 2、《孟子》是一部记录的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共七篇。南宋朱熹将《孟子》、、、并称为“四书”。、解释一词多义: 道:1、会天大雨,道.不通()2、得道.者多助()3、伐无道.,诛暴秦() 固: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池: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池.非不深也() 国: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2、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解释加点词: 、环.而攻之而.不胜()()2、夫.环而攻之()3、是.天时不如地利也()4、兵革 ..非不坚利也() 、委.而去.之()()6、域.民不以.封疆之界()7、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寡.助之至,亲戚 ..畔.之()()() 、翻译下面句子: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回答问题: 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地非不高也,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 , ,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从上文看,得“人和”的实质是“”,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 、本文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是。 、现代生活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仍然有其普遍的意义,请结合你的生活,谈谈对“道”的理解。 、请写出一句与“人和”有关的名言警句: .选择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2分)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作者强调了在治理国家中施行仁政的重要性。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中心论点。 .遭腐刑而著《史记》的司马迁,幼年丧父发奋读书的欧阳修,身残志坚的张海迪等三人的故事不能证明“生于忧患”的道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练,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 (一)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 ,

孟子两章练习题目及答案详解

实用标准文案 2013【湖南省娄底市】二(一)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 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 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0.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是一项是()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B.至若/春和景明。 C.贤者/能勿丧耳。D.策之/不以其道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舜发于.畎亩之中(介词,从)B.必先苦其.心志(代词,他的) C.曾益.其所不能(益处)D.人恒过.,然后能改(犯错误) 12.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第一段列举古代圣君贤臣起于微贱的事例作为论据。 B.选文第二段对所举事例加以概括,得出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练的观点。 C.文章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选文先谈人,主要体现“死于安乐”;后论国,主要体现“生于忧患”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词语句的大意。 ①所以动心忍性 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4.选文在论证上最大的特色是什么? 【答案】10.A 11.C(“益处”应改为“增加”) 12.D(谈人体现“生于忧患”,论国体现“死于安乐”) 13.⑴用这些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的性情坚忍。⑵这样之后就知道忧愁患害使人生存 发展,安逸享乐使人萎靡灭亡。 14.文章层层推进,步步深入,结构清晰,论证极为有力。 【辽宁省阜新市】二(一)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7—9题。(8分) 【甲】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 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节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越国大饥,王恐,召范蠡①而谋。范蠡曰:“王何患.焉?今之饥,此越之福,而 吴之祸也。夫吴国甚富,而财有馀,其王年少,智寡才轻,好须臾之名,不思后患。王若重 币卑②辞以请籴③于吴,则食可得也。食得,其卒越必有吴,而王何患焉?”越王曰:“善!”精彩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