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论教学意识及改革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713065906.html,

中国古代文论教学意识及改革

作者:贺孝恩

来源:《文教资料》2015年第15期

摘要:《中国古代文论》教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难点和重点课程之一,作者根据教学实践经验和教训,认为该课程的教学方式有必要进行改革,增强教师的引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教师树立宏观意识、微观意识、比较意识、现代意识更有利于推进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

关键词:古代文论文献教学意识主体性教学改革

《中国古代文论》虽然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选修课,但这门课程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它能有效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古代汉语、深刻理解中国古代作家和作品、加深对中国古代审美文化的了解。这门课程的难度也是有目共睹的,要求任课教师有古代汉语、古代文学、文学理论、文献学、美学等学科的深厚学养。

受这门课课程性质、教学课时、教师知识结构、教学方法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这门课程教学存在三大问题:第一,教学方式单调。一些教师只是单一地展示、讲解幻灯片,没有精心寻找一个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思考的切入点,只是抽象、概括式地对各朝代思想家、文学理论家、文学家的文学观念、思想进行总结,面面俱到,“单向”式教学成了这门课程的常态。第二,课堂教学的贯通性不够。教师在讲授某一知识点时,由于受课时或知识能力所限,不能把前后、中西、学科之间联系起来,不能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第三,重理论而轻文本。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著作的难度很大,讲起来费时费力,因此,一些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笼统地让学生课外阅读相关文论著作,而教师课堂教学时基本忽略文献,只是进行单一的理论总结,没有让学生从中国古代文论中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上述三大问题足以严重影响《中国古代文论》的教学效果,因此,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笔者积累了多年的教学经验,针对这三大主要问题,对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谈谈认识,抛砖引玉,以期广大教师提出宝贵的批评意见。

一、《中国古代文论》教学的宏观意识和教学改革

笔者初从事这门课教学时,常常为找不到一个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思考的切入点而发愁。后来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以宏观视角为切入点解剖某一时期或某一文论家的文学观念、思想、范畴、概念、术语,比较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正如武汉大学李建中教授所讲:“中国古代文论的发生、发展及演变以儒、道、释文化为思想背景和精神资源,在思维方式、范畴术语、理论形态等方面都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笔者在讲授每一个历史时期的文学理论时,都紧紧扣住古代文论与儒、道、释的关系,在中国文化思想背景和精神源流中,把握并阐释古代文论的演进脉络和理论精粹。”[1]《中国古代文论》教学的宏观意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