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德入心

育德入心成德于行

——在2011年全市学校德育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建瓯市芝山中心小学蒋闽生

主持词:建瓯市芝山中心小学作为城区一所办学悠久的学校,长期以来,学校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十分重视,在抓观念的更新、抓队伍的建设、抓载体的创新等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积极改进德育工作方法,拓宽德育渠道,注重德育实效,开展丰富多彩的道德实践活动,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是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基地学校”;南平市“文明学校”、“美育特色学校”;建瓯市“综治工作先进单位”、“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实施素质教育工作先进学校”。其办学特色,被《福建日报》、《闽北日报》,中央、省、地、市多家电视台媒体报道。办学风采,被“教育中国行/名校风采”展播。

学校概况:

芝山中心小学创办于1932年,原名“新赣小学”,曾更名为“红卫小学”、“管葡小学”,1992年定名为“芝山中心小学”。

学校现有28个教学班,学生1538人,教师75人。多年来,学校坚定不移地贯彻教育方针,坚持“人文立校科研兴校人才强校在改革中发展在创新中提升在务实中推进在服务中完善”的办学思路,以“多元育人和谐发展——生命化教育个性化教学人性化管理”为办学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狠抓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构建了完善的德育工作体系,育人氛围浓厚,形成了“文明和谐进取创新”的校风,“博爱尚教、敬业求真”的教风,“自主自信乐学善学”的学风。近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基地学校”、全国“爱心单位”;福建省“巾帼文明示范岗”;南平市“文明学校”、“家长示范学校”、“双十工程示范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美育特色学校”;建瓯市“绿色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工作先进学校”、“版画创作基地”、“卫生示范单位”、“中华魂主题教育活动先进单位”、“社区青少年法律学校”、“宣传思想工作先进集体”、“文化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环境教育课题实验学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中小学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十佳”巾帼文明岗”、“德育工作先进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等。现就我校以“地情教育”为主线,开展德育工作的一些做法和体会汇报如下:

一、选准一个主题——这是重点

首先,要给学校定位。明确努力目标,确立学校德育工作的思路和方向。芝山中心小学地处城区集市热闹地段,生源结构复杂多样,家长素质参差不齐,受周边不利环境影响的学

生比较多。如何才能改变现状,规范学生的言行,提高教学质量呢?经过反复的思考和论证,学校定位:追求教育与教学全面优良达成身心与智能和谐发展创办优质加特色中心小学。

其次,要选准德育主题。以“地情教育”为切入口,寓教于乐,寓教于思,寓教于行,创建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力图经过几年的努力,创建“科学与人文并举、智慧与品行并重、人本与规范并存”的和谐校园。

原由: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美育的地域性越来越显突出,新课程标准指出:美育具有人文性质,要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因此,开发、利用、融入本土文化不仅是对书本知识的有益补充,增添了教材的地方性、乡土性,而且让学生在实践的探究中拓宽了审美领域,使学生在本土文化的传承中增强审美的体验与感受,提高审美与创造的能力。

建瓯作为闽文化发源地之一的闽北山区,有着许多优秀的本土文化资源,虽说没有富丽堂皇的宫殿,却有古老的遗址、民居、庙宇,还有丰富多彩的民俗、传说、民间艺术等,这些都为我们开发、利用和传承本土文化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所以,我们把建瓯地情教育引入校园,引进课堂,加以引导与激发,让学生在亲近本土文化“美”的交流中,增强审美情感体验,加强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

二、建设二支队伍——这是基础

加强队伍建设,促进学校德育整体水平的提高。

1、打造业务精良的班主任、辅导员队伍。学校推行“首遇制”,班主任、辅导员是班级德育实施的第一负责人,良好班风校风的建立,教育资源开发,地情教育的实施,离不开班主任、辅导员。所以学校重视班主任、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加强校本培训和课题研究,定期组织班主任、辅导员参加各种培训、学习,不断提高做好德育工作的素质。要求教师塑造三种形象:博学者形象、德高者形象、外在美形象;引导教师以德垂范,以广博知识教育学生,以行为规范引导学生,以工作热激励学生,以无私奉献感染学生,以诚挚爱心打动学生。

2、组建校外辅导员队伍。聘请了家教员、政治报告员、校外辅导员、法制宣传员、帮教员、科教员、希望工程联络员、文化市场监督员,为地情教育活动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开展三项活动——这是中心

开展学校特色活动,实现德育工作系列化。

1、与国际心手相牵课题项目“爱心.感恩”主题教育活动结合,开展亲子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和感恩之心。

2、以“礼仪教育”为先导,狠抓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使德育生活化,生活德育化,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教育活动。

一是进行新生培训,每个新学年都对新生进行入学前的教育,每学期开学一、二周为常规教育周,组织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让学生明白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提高组织纪律性,增强班级凝聚力。二是抓好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以环境卫生为突破口,抓住一片纸、一口痰,大做文章、做好文章。三是抓好七项评比,大力推进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做到定期检查,奖优评差,及时公布结果,并将评比纳入班级量化管理。同时举行了知识竞赛、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等。

3、开展以“可爱的家乡”为主题的“地情”教育活动,举行了小导游风采大赛、地情小博士竞赛、社会调查实践、“可爱的家乡”主题中队会、征文等活动。

通过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增强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同学们在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中不断成长。

四、采取四个结合——这是关键

1、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突出主题,“一校一品一特色”,创建花红草绿的校园景色,整洁卫生的地面操场,科学美观的教室布置,文明健康的文化设施,争创文明学校、示范学校、绿色学校、平安学校、和谐学校、精品学校。

2、与少先队活动相结合。开展“你有优点,我有亮点,阳光少年共同成长”、百名十佳、每月一星评选。积极开展体育节、读书节(征文地情、读书考级诵读朱子家训)、科技节、校园文化艺术节(地情节目),音乐周等常规性活动,采取多途径、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地情教育。

3、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坚持专门课程与其他学科教学相渗透,课堂教育与实践活动相互补,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相促进。地情教育定学段、定课程、定教材、定教师、定负责人。在本土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方志委编写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教材,渗透优秀的传统本土文化,弥补单一国家课程设置的不足,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把建瓯版画、挑幡传统项目作为拓展性课程开展演练。

4、与创建特色学校相结合。深入了解和研究地情教育的文化底蕴,挖掘地情教育的深刻内涵,因地制宜,因校制宜,突显学校办学特色。

学生培养的目标是:强能健体,学生富有爱心、同情心和感恩之心;具有活泼开朗,坚毅诚实,兴趣广泛的性格情趣;讲文明、讲礼貌、懂礼仪的文明行为习惯;自主自信,勤奋

进取,热爱科学,勤劳勇敢,助人为乐的意志品格;保护生态环境,了解建瓯、热爱家乡,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观念,为初中阶段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落实五个措施——这是保障

一是,营造一个浓厚的传统文化教育氛围。优美整洁的环境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无声的教材,良好的育人环境对学生思想品德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感染力、约束力、同化力。学生长期生活在文明、优美的环境里,其思想、行为会得到净化和美的熏陶。

在校园文化建设上,我校坚持“打造校园环境美,构建人际氛围美,追求精神文化美”的工作思路。近几年,学校在“追求精神文化美”方面,致力于构建高品位的“地情教育”人文环境,以美育人。学校精心布置了“地域文化长廊”、一诗一景,地情教育成果展示栏,开辟了“民族墙”——56个民族56朵花,和谐家庭我爱她,“国旗墙”——从小认识世界,长大建设祖国,以“博爱”为主题,筹建了“练氏夫人”汉白玉雕像,营造地情教育的人文环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二是,学生参与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发挥学生自理、自立、自强的精神。学生是德育的主体,学校要求教师在管理中尊重学生,把德育过程理解为“一个借助自己的智慧努力探索、不断构建从而达到自主、自觉的过程。”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发动学生订立自己的班规及各项检查记分制度,开展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评价。学校建立了七项评比,在学校管理中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是,进一步完善学校办学条件,提升功能室的使用效率。学校组建了20多个社团、俱乐部(地情中的版画、挑幡、伞技等),专用场室和设备为社团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保障。

四是,重视家长学校的开设。德育任务的完成,单靠学校教师的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要家庭和社会的配合,保证多方面教育要求的一致性。每学期召开二次家长教育研讨会,每期家长会有主题,举办讲座指导家长开展家庭教育,向家长通报学校工作情况,并请家长在班上介绍教育子女的经验、体会,形成了校内、校外两股强大的德育力量。

五是,内建外联发挥社会、学校、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作用。学校聘请聘请有关人员担任校外辅导员,建立完善社会、学校、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把地方志委、博物馆、黄华山烈士公园、挑幡艺术团、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等确定为德育基地,定期召开“三结合”工作会议,借力于社会各部门的支持与配合,积极开展品德、法纪、安全三项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六、几点体会

开发地方文化资源,传承本土文化是我校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德育特色之一。

1.它有利于消除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知识与实践之间的隔阂与对立,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丰富的多样化,形成高尚的个性品质。

2.有利于在共享地域文化资源的同时,拓宽学生的审美视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3.使学生在本土文化的传承中,了解家乡、热爱家乡,提高审美意识和创造能力。

育德入心,成德于行。教书育人是我们的神圣职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我们的无限追求”。今后,我校将继续努力、开拓进取,积极探索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把学校的工作做得更好!

结束语:芝山中心小学向与会者介绍了学校德育工作情况。以“地情教育”为切入口,“寓教于乐,寓教于思,寓教于行,创建传统文化教育基地”的德育工作思路引起了大家的思考。学校德育管理如何走向规范和科学,如何找到工作突破口,以提高德育实效,这是学校德育管理者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芝山中心小学的经验很能给人以启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