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解读

【2009】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解读
【2009】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解读

《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试行)方案》解读

一、《水平评估方案》的框架

1、有关说明

评估结论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种。

申请合格评估——有1~2届毕业生。

申请优秀、良好评估——合格评估2年后,或有三届毕业生,或是原国家教委授予的全国成人高等教育优秀学校。凡有五年制高职的毕业生的学校也可酌情考虑(杨应崧专家解释说,评估结论为专家组进校后的实际评估结论)。

2、评估指标体系

6项一级指标、15项二级指标,其中8项重要指标(黑体字),尚有特色或创新项目。

3、评估指标等级标准及内涵

他是学校自评和专家评估的主要依据。每项二级指标下有1~4个主要观点,共36个主要观测点。每个主要观测点下有1~3个观测点。评价时,对每个观测点赋分(小数点后2位)。赋分乘参考权重得观测点分,各观测点分相加并四舍五入进小数点后1位,得二级指标分并评等A、B、C、D(A:4.5-5分,B:3.5-4.4分,C:3-3.4分D:2.9分以下)。

4、评估结论标准

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

根据二级指标A、B、C、D的多少、有无特色或创新项目及就业率状况确定。

按照教高厅[2004]16号文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开展评估时,可从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坚持《评估方案》标准的前提下,制定本区的评估实施方案”。但应符合教高[2005]4号的要求,如【应遵循“只升不降、只增不减”】的原则。

对于医学、师范、体育、艺术、公安等专门院校,教育部已组织有关专家调整或置换相应的特殊要求。

二、《水平评估方案》指标内涵

指标内涵分合格(C)和优秀(A),在(A)和(C)之间为(B),不够(C)为(D)。为了减少篇幅,可根据具体情况分层次理解。

1、办学指导思想

一级指标:办学指导思想。二级指标:学校定位与办学思路;产学研结合。

1.1学校定位与办学思路主要观测点是学校定位与发展规划;教育思想观念;教学中心地位。

学校定位与发展规划

P54说明中指出:“学校定位是指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条件在一定时期学校的发展目标、类型、层次、办学形式、服务面向等方面的定位。”

发展目标是指学校在省内、国内高职高专院校中的地位、专业结构、规模及办学条件等方面的目标(知名/先进/领先/一流,是在:省内/业内/国内/国内外)∕。

类型可理解为培养什么类型的人才(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层次是指高职高专生。

服务面向有二层含义,一是服务于什么区域、行业或全国,二是服务岗位。

P54说明中指出:“办学思路要遵循高职高专教育规律,正确处理新形势下规模与质量、发

展与投入、改革与建设的关系,在观念、制度、工作上有所创新。”

高职高专教育有哪些规律呢?我认为全国职教工作会议期间发布的国发[2005]35号《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及教育部教高[2000]2号文《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4]1号文《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4]12号文《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阐明的发展高职高专教育的有关思想、观念、思路、途径等都体现了高职高专的教育规律。其他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等文件中也均有体现。

要处理好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关系。

发展规划(完整、理想的规划应包括:背景分析、依据、指导思想、发展思路、目标、年度实践表、可操作性的措施、可行性论证等)要体现上述定位,适应社会需要等思路上。专业建设规划是重要方面。

我们经常讲“三个符合度”:学校确定的目标(学校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要求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符合程度;学校的实际工作状态与确定的目标符合程度;学校培养的人才质量与制定的目标符合程度。而目标是三个符合度的关键。

教育思想观念

教育思想观念这一观测点要从二方面体现,一是学校是否组织全校教职员工不断学习、讨论、研究高职高专的教育思想观念;二是是否遵循高职高专教育规律办学。

教学中心地位

《1.1学校定位与办学思路》中的三个观测点《学校定位与发展规划》、《教育思想观念》及《教学中心地位》的指标内涵属于“软件”建设,也是软指标。譬如《教学中心地位》,在P54表中“优秀”指出:“突出了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各项政策规定向教学、教师倾斜力度大”。它们没有具体的量化指标,怎么评价软指标?我们要举证从哪些方面体现学校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评估专家也要发掘和观察学校的做法和效果。以《教学中心地位》为例,我认为应该体现在:

①学校党政领导是否重视教学工作,深入教学第一线,经常研究、解决教学工作中的问题;

②教学经费比重处于什么地位,有没有稳定来源;

③非教学部门为教学部门服务的程度;

管理队伍的服务意识体现在:管理者为师生服务的思想;管理要以人为本,努力调动师生积极性;建立民主平等的干群关系;管理要体现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

④学校有哪些体现教学中心地位的政策,执行如何;

⑤学校党政一把手是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落实得如何(学校需提供党委会和行政会议记录)。对第一责任人可从思想、理念、认识、实际行动、具体表现等方面进行考察。

专家对《学校定位与办学思路》第二级指标以及主要观测点,可以通过对《工作指南》中要求提供的主要信息的审阅、个别访谈、实地观察以及其他评估方法进行分析。

1.2产学研结合

这一观测点体现在:

①干部、教师、学生对产学研结合的认识和参与程度;

②产学合作的有关组织和协作对合作内容的描述;

③教师参与企业科技攻关、培训等服务状况与成果;

④企业干部、技术人员参与学校专业设置、培养方案研究、教学过程、学生就业等状况。

学校在产学研结合方面是很容易分出层次的,主要是看产学双方参与和依赖程度。低层次是学校依赖企业,高层次是企业依赖学校。

有的专业没有产业,没有产业也有合作和结合要求。如护理、医疗等专业可以考查和医院的结合情况。

办学指导思想不仅体现在上述2个二级指标和4个主要观测点上,它应体现在6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的方方面面。譬如师资队伍、基础设施、实践条件、专业设置与改革、培养方案、教学质量等都能反映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

专家组织在考察时是有分工的,其中4位专家按评估指标体系进行全面的了解分析并作出判断。而另3名专家要对学校的1个主体专业和1个新建专业(一般不选取试点专业)重点剖析,进行更为深入的了解,以便作出更加科学准确的判断。譬如从本一级指标看,要对2个剖析专业在专业改革和建设方面的思想观念,人才定位、服务面向、人才培养模式、专业特色、产学研结合等要进行较深入的了解,分析并作出判断。

2、师资队伍建设

一级指标:师资队伍建设。二级指标:结构;质量与建设。

2.1结构主要观测点是:学生与教师比例;专任教师结构;兼职教师数量与结构。

(1)学生与教师比例。

生师比是一项硬指标,对于硬指标,我们要观察提供数据与计算过程是否准确、合理。

①对学生数和教师数的计算,P55说明中有规定:“计算学生数与教师数之比时,学生数按各类全日制学生的自然人数计算;教师数计算范围除专任教师外,还包括校内‘双肩挑’的教学行政人员和校外聘请的兼职(外聘)教师及返聘教师,兼职(外聘)教师教学时数按每学期120学时进行折算”。

这里所指的兼职教师和后面“4”所指的“兼职教师”不要混淆。故把上述二个兼职教师改为外聘教师为好

②非专任教师包括“双肩挑”教学行政人员(有教师资格证且任课的校、处领导及教学行政人员)、返聘教师。他们的数量计算同于专任教师。

“双肩挑”教学管理人员及辅导员有教师资格证且有讲课、指导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等教学任务的也可计入专任教师。

《高等教育基层统计报表》对专任教师专指“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专门从事教学的教师”,双肩挑不统计。学校仍应以此要求填报,这次评估只是放宽了范围。

专任教师包括实践指导教师。

按专任教师管理的返聘教师、签有合同的往、应届毕业生(视情况也包含签有一年以上合同且按专任教师管理的外聘教师),计入专任教师。

③外聘教师数的计算分两部分,一是理论课教师,按其每学期实际教学时数折算到120学时的比例算出(一年按240学时)。二是实践课教师(独立周实践),按其每学期实际教学周数折算到8周的比例算出(一年按16周)。

④计算生师比规范如下:

生师比=学生总数/(专任教师数+双肩挑教学行政人员数+返聘教师数+折算后的外聘教师数),简化为X:1.

其中:

学生数应列出各类全日制(含初中5年制及中专生、本科生)的学生数。与外校联合办学,在外校学习的学生数不计入,外校教育资源也不计入。

教师数应分别列出专任教师数、双肩挑教师数、返聘教师数、外聘教师(含兼职教师)的学时数或实践周数,折算后的外聘教师数。生师比可按两个学期分别计算取平均值或按全年外聘教师合计学时数及实践周数分别除以240学时或16周折算(两个学期的学生数相同时)。

⑤生师比计算时间。不含评估学期的上两上学期。

在企业指导实习的企业人员一般不计入兼职教师,但为降低生师比而计入,则也应计入外聘教师数,符合四分之一要求。

生师比虽然不高,但办短训班很多、教师教学工作量很大的要注意。

(2)专任教师结构

①青年教师中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及以上学位比例的计算。他包括有毕业证书或有学位证书者。“合格”及“良好”标准可包含“在读研究生”。但“优秀”标准不包括“在读研究生”。这里的“优秀”是指学校整体报“优秀”,而不是指“结构”或“师资队伍建设”报优秀。

青年教师今年计算到评估学期的前一学期末。

②对高级讲师的认定问题。优秀标准中高级讲师不计入高级职称。合格标准及良好标准中,原中等专业学校批准改建高职6年内,高级讲师可计入高级职称。

尚应注意,按“合格”或“良好”学校,计入在读研究生和高级讲师后。其“结构”评等可能达到了A。同时,学校整体也可能达到了A。按《评估方案》说明:“---但评估结构以评估的实际结果而定”。是否可以定为“优秀学校”呢?若要定,就必须按“优秀学校”要求,重新核算教师“结构”。

③双师素质教师

双师素质教师是指具有讲师(或以上)教师职称,又具备一定条件的专任教师,见P55。

双师素质教师首先必须具有讲师及以上职称。

计入专任教师的调入或外聘有工程师等中级及以上职称且有一年以上教学实践的教师计入双师素质教师。

对双师素质教师的认定放权给学校了,为了增加信度,建议学校工作做细一些。如对P55条件之(2)应有企业鉴定或评语。学校认定双师素质时,对于条件(2)至(4)应制定学校的有关认定条例,并经学校有关学术组织审定(指学术委员会)。

④附注:除符合本《评估方案》对专任教师的规定外,尚应达到教发[2000]41号文《高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的要求,即全日制在校生规模不少于2000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专任教师不少于100人;原则上聘请校外教师数不超过专任教师总数的四分之一。

(3)兼职教师数量与结构。兼职教师不是指学校内兼课的干部、返聘教师以及外校的兼课教师,而是专指“学校正式聘任的,已独立承担某一门专业课教学或实践教学任务的校外企业及社会中实践经验丰富的名师专家、高级技术人员或技师及能工巧匠”。

以上教师结构从学校提供的主要信息中可以清楚地进行观测。

许多学校的教改实践已打破三段式按专业、专业基础、基础、公共课的课程结构,但目前还未形成统一的课程体系,因此只能沿用原来的提法。其内涵各专业应是明确的。

注意:本二级指标的赋分应规范,见表(表中数据示例)。

“2.1结构”自评结果

主要观测点

赋分

权重系数

得分

学生与教师比例

4.50

0.2

0.90

专任

教师

结构

研究生比

4.05

0.1

0.41

高职比

4.25

0.2

0.85

双师比

4.62

0.3

1.39

兼职教师数量与结构4.80

0.2

0.96

2.1 结构赋分

4.5

评定等级

A

首先应对三个主要观测点(五个观测点)分别赋分(小数点后两位),分别乘权重系数得观测点分,然后将他们相加得“2.1结构”赋分(小数点后一位)并评等。

应把这一赋分结果列入“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自评结果一览表”。其他二级指标均按此规范赋分。

在起草《自评结果一览表》依据说明时,论述完一个观测点后,紧接着就赋分,以利专家审阅。

观察教师结构不仅要看学校整体结构,还要看在各专业中的分布。对两个剖析专业就要分析其结构。

2.2质量与建设主要观测点:质量;建设与发展。

教师质量包括:

①教学质量,教学水平(含教材编写)等,各种评教可以说明。

②师德师风,责任心,为人师表,从严治教状况。各种评教、奖励和观察可以说明。

③参与教改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及成果。

④参与科研及社会工作的状况。

兼职教师在本校教学过程中完成的、与所任课程有关的科研、教研成果均可计入学校成果。要写六个方面:一是评教结论;二是获奖情况;三是编审(主要是主编、副主编)教材情况(统编、规划、校本);四是教研;五是科研;六是社会兼职。

建设与发展

对两个剖析专业要单独分析其教师结构(包括所有对该专业任课的教师)、质量、建设与发展状况。

3、教学条件与利用

一级指标:教学条件与利用。二级指标:教学基础设施;实践教学条件;教学经费。

这一指标要关注学校的办学条件以及这些条件的利用状况。

3.1教学基础设施主要观测点是:教学行政用房;教学仪器设备;图书馆及校园网;体育运动设施。

教学行政用房符合教育部有关规定指导P78教育部教发[2004]2号文《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

按何类院校计算?原则上按校名(我院应属综合性职业技术学院)。

教学行政用房包括教学及辅助用房(教室、图书馆、实验室、实习场所、风雨操场)和行政办公用房。

艺术系的琴房、画室可计入实验室。

语音室可作为教室,但设备属于实验设备。

行政办公用房指校行政用房及系、教研室办公用房。把教学辅助用房和行政办公用房面积相加后除以学生人数和上表“合格条件”中的生均教学行政用房标准对比之。

学生人数按全日制各类学生自然人数计算。

除了核查教学行政用房外,还要观察教室、图书馆、实验室、实习场所、风雨操场等单项生均面积是否达标。

本次评估,对教室、图书馆及风雨操场生均面积按表列标准乘以0.9即认为达到合格标准。图书馆和风雨操场面积可放在3.1.3图书馆及校园网和3.1.4体育运动设施中考查,以免重复评价。

此外,尚应符合教发[2000]41号文要求,即校舍建筑面积不低于6万平方米。

P57优秀标准中指出:“生均建筑面积和校舍面积与学校的发展规模相适应”指的是“生均校舍规划建筑面积”,包括13项建筑面积,除P78~79已列教室、图书馆、实验室实习场所及附属用房、风雨操场、校行政用房、系行政用房(已含在生均教学行政用房中)外,尚有会堂、学生宿舍、学生食堂、教工食堂、生活福利及其他附属用房,教工住宅、教工宿舍。可参考(建标[1992]245号)《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本次评估暂按“高职(专科)监测办学条件指标:合格”规定增加考察生均占地面积及生均宿舍面积。

在校外租赁的有长期合同且属自己独立使用的房舍可以计入校舍建筑面积。

教学仪器设备值指原值。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应按自然年度统计,即12月底。

跨学年的学生数可按平均数计算。

教学仪器设备包括科研用设备。

网络中心和实验教学用软件购置费超过800元入教学仪器设备值,网络中心设备也计入。图书馆确实用于教学的800元以上的仪器设备也可计入。

实验室空调可计入,但实验台、柜、塑胶跑道、办公用的仪器设备不能计入。

教师和管理用计算机不计入教学用计算机台数。

多媒体教室指可以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课的教室。

实验室开放包括开放的范围(指哪些实验室)、时间、内容、对学生的覆盖面等。

合格学校可含订有一年以上合同期的租赁的仪器设备。

对教学设备利用率不作定量分析。因为这一问题比较复杂,如科研能力较强的学校,其贵重仪器设备利用率可能较低。有的学校为适应现代技术要求,购置一些较先进的仪器设备,在一定时期内利用率不高,但是我们应该鼓励。之外,设备利用率的计算工作量大且不易核实。当然,总的讲,我们要求教学设备利用率高,该条目由专家组进行定性分析。

图书馆馆藏册数指总册数。其计算见P80《工作指南》中“十”后“附4(2)”,包括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

图书馆馆藏不仅看册数,还要看新旧图书的比例、各专业图书的分布、每年购置图书的数量等。

对图书馆的要求,如图书流通率、开放时间等,可参见教高[2002]3号文件《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及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组织拟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评估指标》(征求意见稿)。

校园网观察校园网设施和信息是否畅通。

在剖析二个专业时,要对他们的教师结构、质量、建筑进行分析。要补充考察他们的实验、实训、实习基地,了解仪器设备及利用状况。观察与二个专业有关的图书状况。

体育运动设施指运动场地、体育设施满足体育课和课外活动要求状况。这一观测点的合格标准和优秀标准并不对应,只有达到C级才能考虑A级。以下均如此。

注意:按教发[2004]2号《表二基本办学条件指标:限制招生》文被确定为(黄牌)的学校不能评为优秀,(红牌)的学校不能评为合格,且其中生均图书指的是纸质图书。

3.2实践教学条件主要观测点是:校内实训条件;校外实训基地;职业技能鉴定。

校内实训条件

P58“多数专业都建立了具有真实(或仿真)职业氛围、设备先进、软硬配套的实训基地”中,对“多数”如何理解。有些项目是无法用明确的百分数来表示的,因为它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如何评价可由专家分析确定。当然,多数起码是一半以上。同理,后面要求的“大多数”应该在三分之二以上。

校外实训基地

以上两项还要通过实地考察了解仪器设备的数量、先进程度、完好率、学生上手及管理状况。根据需要可选择考察校外实训基地。

职业技能鉴定主要反映学校是否具备职业技能培训或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资格。各校可充分利用教高[2004]1号及教职成[2004]12号文给予的政策。

3.3教学经费主要观测点是经费保证情况;学费收入用于教学经费的比例。经费保证情况是反映学校举办者拨付经费的数量和及时程度;是否达到本省制度的生均培养标准;专项资金支持力度(如改革试点专业的专项经费等,正常投入以外每年还专项投入40万);学校自筹经费的能力。

计算学费收入用于教学经费的比例时,教学经费指近三年年度事业费决算表中列支的教学仪器设备购置费、图书资料购置费、教学业务费、教学改革经费、课时补贴费。“近三年”或后面的“近二、三年”的时限,评估时间所在学期不计入。

凡与财务有关的指标都按自然年度统计,经费数与学生数同步。但对经费投入,评估所在学期的上个学期的经费投入未能列入的可以报请专家考虑。

学费收入指应收学费,不是实收学费。

在剖析二个专业时,要补充考察他们的实验、实训、实习基地,了解仪器设备及利用状况。观察与两个专业有关的图书状况。若是试点专业,要了解专项经费的到位及使用情况。

4、教学建设与改革一级指标:教学建设与改革。二级指标:专业、课程、职业能力训练、素质教育。

重点是观察学校如何适应社会需要,如何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在专业设置、建设、改造;人才培养模式设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建设;教学方法、手段改革等方面的思路、措施和效果。

4.1专业主要观测点:专业设置;教学计划;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工作。

专业设置尤其是新专业的设置及改革试点专业要有社会调研和论证,掌握毕业生的就业趋势和企业对该专业学生的培养要求。能以人才市场需求变化调整专业结构。提倡订单式培养。教学计划要体现:

①培养目标定位的准确程度(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什么知识能力、素质;在哪些部门岗位工作;从事什么职业;培养的必须是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②毕业生质量标准明确程度;

③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校在职业界的参与下,根据国家教育方针和社会发展需要,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教育内容和培养方式途径以及人才培养机制的总和。完整的人才培养模式结构包括3个子系统:一是目标系统,主要指培养目标及质量标准;二是内容方式系统,主要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于教育手段以及人才培养途径等;如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素质教育、产学研结合等以及人才培养活动中存在的各种

关系;三是保障体系,主要指教师队伍建设、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教材建设、教学管理和教育评价等。

④整体优化,有特色。

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工作要观察有无校级(有校级可评合格)、省级、教育部级试点专业(有省级、教育部级可评优秀)及改革建设进展状况与成果。

4.2课程主要观测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教材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是教学改革的看点和难点,应体现在:

①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有思路、有措施。如淡化三段式或以学科设课框架、课程结构的整合重组、对基础理论的合理调整、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加强素质教育,加强实践,正确处理知识面等;

②与职业技能或职业资格考试接轨状况;

③有否创新特色并有成效,尤其是试点专业;

④教学文件是否齐全。

教材建设主要观察高职高专教材的选用率、水平较高的获奖高职高专教材的选用率、近三年高职高专教材的选用率,以及对自编有特色、较高水平教材的重视程度及成效。

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主要体现在:

①重视并进行了教法手段改革。

②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及其他先进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指利用计算机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动画等信息技术,故幻灯片不算多媒体课件,也不计入多媒体教学。

观察在因材施教(尤其是当前学生入学成绩相关悬殊)、实施启发式、讨论式、仿真式等教学方法手段;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学生采集信息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等方面的方法、措施;积极采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手段、应用多媒体教学的效果(包括自行设计软件或外购)等。

组织学生进行专题研讨能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上述能力。

4.3职业能力训练主要观测点:实践训练体系:职业能力考核。

实践教学体系主要观察①实践教学环节应比较完整(不一定谈体系),②实践教学体系与理论教学体系应密切联系,相辅相成。

对文科专业可按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理解开“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P61“实践训练体系”中指出:“必修实践实训课开出率达到100%,全部由符合要求的指导教师上课”。“符合要求的指导教师”是指不仅有必需的理论水平,更要有必需的实践能力。有些职业技能的培训应由双师型教师或兼职教师承担。

开出率是指每门课程实际开出的实验、实训课的课时数及个数与每门课程按教学计划或教学大纲(或教学基本要求)规定应开出的实验、实训课时数及个数之比。

职业能力考核

①与培养目标匹配。P62“职业能力考核”指出::“各专业均建立了与本专业培养目标相匹配的职业技能考核鉴定制度”。这一条是要求学生考取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与高职高专教育的层次相适应。这一条对有些专业还要有一个争取和等待的过程,但应争取尽早匹配。

②与社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接轨。社会上已经开展的应参加考试,包括市内外、省内外。

③通过率达到标准。注意:

(1)通过率不是报名通过率。

(2)通过率不是取证率。

(3)通过率应在毕业班统计。

(4)通过率应与该省、市、自治区的最高、最低及平均通过率进行对比。

4.4素质教育主要观测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工作状态和效果。

素质教育应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业务素质、文化素质与身体心理素质。由于业务素质已体现在其他的一、二级指标中,故这里指的是其他三种素质。职业素质教育主要体现在:

①“两课”教改及成效。

②课内外进行思想道德、文化素质教育状况。文化素质教育的基本课程在文学、历史、哲学、艺术、语文五个学科的定位状况。

③心理咨询工作开展状况。

④科技、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状况。

教学建设与改革涉及到上述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职业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以及其他方方面面,它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软件建设,这项一级指标有四项二级指标,而其中三项是重要指标,占了3/8。如何做好此项工作,可参考P294《关于深入开展专业改革与建设的几点建议》。但请改正:P297第一段的最后删去“应该引起------的提高”,加上“另一种倾向是没有接受1990年以来的建议,基础理论无论从体系到内容基本不变,仍然庞杂。这些都影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对于剖析专业,要对他们的社会调研、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的改革、教材使用、实践教学体系、职业能力考核的匹配程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状况等进行分析,还要通过听课等方式了解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状况。

5、教学管理一级指标:教学管理。二级指标:管理队伍;质量控制。

5.1管理队伍主要观测点: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情况。

管理机构尊重学校意见,但应从学生就业服务与指导工作的专门机构。

5.2质量控制主要观测点:教学规章制度的建设与执行;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教学质量监控与学生质量调查。

教学规章制度应该覆盖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要观察规章制度是否健全、严谨,执行是否认真、严格。是否体现现代化教育思想,积极采用现代化管理技术。

P63“5.2质量控制”说明中指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包括目标确定、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建立、教学信息的收集(统计与测量)以及评估、反馈和调控等环节”。

目标确定即监控什么教学环节,如“教学常规工作”目标、“毕业设计(论文)”目标等。各主要教学环节包括理论教学(课堂教学等)、实践教学(如实验、实训、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实践)、考试、教学督导等等环节。

学校要制定这些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或管理标准)。例如有的专业若进行毕业设计,则对毕业设计(论文)的准备(包括选题、填写任务书、提供有关资料等)、管理(包括审批程序、指导教师聘请、过程管理、答辩、成绩评定)要制定质量标准(或管理标准)。再如教学常规工作,各校要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表、学期授课计划、教学过程(含备课、授课、批改作业、课外辅导、成绩考核)等质量标准(或管理标准)。

在此基础上,对各主要教学环节进行教学信息收集、评估、反馈和调控。如“课堂教学”,组织领导听课、督导员听课、教师听课,产生听课意见表并收集学生的各种反馈意见。然后进行统计分析(有的环节还可能要测量),最后通过什么渠道、什么方式反馈给教师,进行必要的奖惩和调整,等等。

教学评估与检查是学校管理部门对教学质量进行过程控制的重要手段。如各校开展的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各种评教和评学等。

重点是课程评估、教师授课(理论课和实践课)评估、学生素质评估、管理部门保证教学正常秩序的评估、院系教学工作评估等。评估或检查工作应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

地进行。有易于操作的评估指标体系,有实施办法和相应的奖惩制度。

社会需求调研是专业设置、调整、改造的依据。

毕业生跟踪调查可以了解企业对毕业生的评价,是优化教学计划、进行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建设的依据。

新生素质调研可以提供调整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因材施教的依据。

所有调研都有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特色的发挥,最终保证学生高质量的就业。

对剖析专业要抽查部分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并了解学校对他们信息收集、检查、评估等情况。要分析上列三种调查材料。

6、教学效果

一级指标:教学效果。二级指标:知识能力素质;就业与社会声誉。

学校通过自查后,应善于总结学生的教学效果。起码可以从下列十一方面进行分析:

(1)对学生理论与实践课程的考试成绩、作业、试卷、成绩统计进行分析。

近三年的试卷应尽量降低重复率,尤其不应出现题目完全相同的试卷,毕业设计(论文)也然。

(2)对学生毕业实践环节的有关规定、毕业实践题、质量进行分析;如毕业设计(或论文)原始资料。不论什么专业都应该有一个综合的毕业实践环节。

美术及艺术专业的毕业实践应有作品和论文。

(3)对学生年度素质教育工作总结、相关资料和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遵纪守法、考风考纪等)进行分析;如对教室上课、实训还有校园、学生宿舍、食堂等进行观察。

(4)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执行与成效(包括参加省市运动会获奖状况)进行分析。(5)学生参加英语能力考试累积通过率水平。此项要求由各省自定,若不要求参加考试,按照兰皮书规定“或有证据说明多数学生外语应用能力较强”,本省或学校应有确实措施和规定办法;

(6)学生参加科技文化考试(数学建模、电子设计制作、服装设计等)水平;

(7)学生职业技能或职业资格证书(在4.3中已谈到)水平与获取情况;

(8)企事业单位评价:学校应通过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对企业干部、技术人员的个别访谈(评语表、录音、录像)等获取资料备查;如对校外实习基地考察时召开座谈会了解。(9)报到率、就业率及排序。报到率可从两方面考核,即①报到人数÷招生计划数,或②报到人数÷发出的录取通知书数,各省应统一规定。

就业率直接影响“良好”和“优秀”的评估,如进入全省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的描述。(10)教学基本状态数据报表排序,可以观察全省院校中的状态;

(11)社会认可度:各种表彰、奖励;报章杂志、电台、电视台报导。

专家组还要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一般为计算机基础)、专业(职业)技能测试并通过专题研讨等进行分析。

题目确定:专家出题或题库选取。

学生确定:计算机基础测试不少于30人,职业技能测试在剖析专业确定10~15人,专题研讨24~30人,原则上均随机抽取。若学校与专家各选一半,专题研讨会由专家抽取的学生和学校抽取的学生必须各自单独编组。

P64“科技文化作品”是指数学建模、电子设计、服装设计等。

剖析专业要对上列11个方面进行评检,通过资料分析、个别访谈、座谈会、实地考察、听课、问卷调查、专业技能测试等方法进行。

特色或创新项目

优秀标准必须有特色或创新项目。什么称之为特色或创新在P65中有说明。

特色是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是经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并经过实践形成的。它

是师生员工集体智慧和实践成果的结晶人。特色是本校特有的、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的优质风貌。所谓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特色应当对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作用大、效果显著。(譬如在产学研结合方面的特色、学生掌握技能、获取过硬职业资格证书等方面的人才特色等。)特色有一定的稳定性并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得到公认。特色可体现在不同层面,见P65。

创新是指根据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规律和趋势所作的前瞻性的研究和实践,并得到应用、产生明显效果。他体现了一种新的思想、新的思想、新的模式、新的实践方式等。一般属于人无我有。

三、对《工作指南》的补充说明

《工作指南》中的有关内容在《评估方案》中已经解释,下面就尚未涉及的内容作补充说明。(一)学校自评工作

1.学习文件:一方面是使干部、教师明确高职高专教育的思想观念,评估有关理论、方法,以便做好自评的有关工作。再者,也反映学校对评估工作的重视程度。

2、按各观测点及P72《主要信息》进行回顾总结(不限于观测点),充分发动群众提供信息是关键。搜集、提供的资料分成二类,一类是用来说明赋分及评等的依据材料,分别装订成卷供专家组审阅,另一类是原始资料、背景材料,列出目录备查。对学校而言,两类材料都要准备好。但分成一、二类主要是利于专家快速、方便、有选择地审查。

3、组织校内专家、干部、教师自评、赋分,提出二级指标等级建议,确定学校特色或创新项目,撰写论证报告。

4、填写自评结果汇总表(P82)和自评结果一览表(P83)。

5、撰写《自评报告》需民主讨论,学校党政领导审定,自评报告内容见P72。

(二)学校搜集整理提供的主要信息

提供的主要信息其年数应符合《评估方案》要求,而P73“2.按评估指标要求提供的主要信息”和《评估方案》矛盾时,以后者为准。故从“3.3教学经费”开始至“6.1知识能力素质”中所有“近三年”。但有的院校没有2~3届毕业生时可酌情减少。没有提出2年或3年要求的,按不包含评估学期的前一年提供材料。财务决算到上一年末。

2006年6月

高职类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类人才培养方案 【摘要】高职类教学计划应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突出应用性和针对性,加强实践能力培养,贯彻产学结合思想,通过调查研究明确了高职类制药专业人才培养 方案的调整思路,并对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调整。 【关键词】岗位需求调研;高职类人才;培养方案 为了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的有关精神。更好地服务于国民经济,培养制药企业生产、服务一线急需的技能型人才,使高职教育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通过资料调研、走访生物制药企业了解企业产品结构、人员需求、岗位设置及发展规划等,根据企业岗位的要求对高职教育教学计划、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及时调整我院生化制药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大纲,

通过尝试后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与各位同仁切磋。 一、明晰办学思路,确立培养目标 我院是由武汉市人民政府主办,武汉市教育局主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地处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关南生物医药园,毗邻武汉庙山医药产业园,紧邻湖北葛店- 中国药谷,对实施职业教育来说医药行业的区位优势明显。 2005年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拥有140家生物医药工业企业,产值41亿元,利润 亿元,近期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又开始筹划在开发区佛祖岭建设一个新的生物医药产业园;湖北葛店-中国药谷共有生物医药项目 26个,工业产值亿元。2005年湖北省规模 以上医药工业企业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亿元,同比增长%,全年完成销售收入亿元, 同比增长%;实现利税总额亿元,同比增长%;完成利润总额亿元,同比增长%。2006年前三季度武汉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增幅为%。2004年湖北省经济普查中发现全省医药制 造业共有496家企业,只有从业人员万。生

南京工程学院专业级人才培养方案

南京工程学院□□□专业(□□方向)级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方案描述 .培养目标:依据社会需求和自身特点所确定的在一定时期内的人才培养定位及服务面向。 .培养要求:根据培养目标定位和岗位分布对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具体要求撰写,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 ◆知识要求 ◆能力要求 ◆工程要求(工科专业);执业要求(非工科专业) ◆其它要求(如职业资质证书、人文素质等) .理论教学体系: 专业核心课程:(门) 理论课程按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方向课、公共选修课五类进行设置,各类课程学时分配见下表: 各类课程学时分配表及比例 专业(方向)名称 公共 基础课 专业基础 必修课 专业 必修课 专业 方向课 专业 任选课 公共选修课 最低要求 合计 学时 比例 注:表中专业方向课包括专业限选课和专业基础限选课。 .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实践环节:(学分) 实践模块结构:实践教学模块分为军训模块、实验教学模块、实习教学模块、工程训练模块、课程设计模块、毕业设计(论文)模块、社会实践模块、能力创新模块等八个模块,具体学分见下表(注:社会实践模块和能力创新模块在课外综合素质培养中安排,其它模块在教学进程表中安排): 实践教学模块学分分配表 专业(方向)名称课 内 实 验 军 训 模 块 实 习 教 学 工 程 训 练 课 程 设 计 毕 业 设 计 社 会 实 践 能 力 创 新 合 计 方案 总学 分 实践教 学占总 学分 比例

注:表中课内实验学分数要包含两课的课外实践学分。 .素质培养体系:对大学生综合素质主要培养措施的描述。 .基本学制:四年 .毕业要求:毕业最低学分(含课外综合素质培养学分):。 .学位授予:学位。 二.教学进程安排表 三. 个性培养计划 四.复合型人才培养计划 培养方案起草人(签字): 院(中心)负责人(签字):

(完整版)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体例框架和基本要求

附 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体例框架和基本要求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和专业代码根据教育部颁布的现行中、高职专业目录和专业设置管理办法确定。 二、入学要求 中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入学要求一般为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高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入学要求一般为高中阶段教育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 中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修业年限以3年为主。高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修业年限以3年为主;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修业年限以5年为主。 有条件的职业院校应积极推行学分制,完善学分认定、积累与转换办法。允许学生采用半工半读、工学交替等方式分阶段完成学业。实行弹性学制的专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参照本体例框架 1

与要求制订相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四、职业面向 所属专业大类及所属专业类应依据现行专业目录;对应行业参照现行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主要职业类别参照现行的《国家职业分类大典》;根据行业企业调研,明确主要岗位类别(或技术领域);根据实际情况举例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应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有关总体要求,对接行业需求,体现职业教育特色。 具体参考以下表述,结合中、高职实际和专业实际研究确定。 (一)培养目标。 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适应.....需要,具有......素质,掌握.....等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领域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 由素质、知识、能力三个方面的要求组成。 在素质方面,对照以下总体要求,并结合专业特点研究确定。在知识、能力方面,对应人才培养目标,对照有关课程标准、专

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研 究 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摘要:中职学校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职学校中要进行中职教育思想的研讨,使全体教育教学人员树立中职教育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系列探索和创新。 关键词: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校为实现其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它主要包括专业设置、课程模式、教学设计、教育方法、师资队伍组成、培养途径与特色、实践教学等构成要素。同一类型的人才可以有不同的培养模式,但具体到某一种模式,必然有其独特的构架。中等职业教育必须构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有鲜明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中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 中职学校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要有较强的实践技术和专门技能,培养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中职教育的个性品质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市场导向 中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市场导向性特征是中职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这是由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决定的。社会对某一类人才的需求会因时、因地而变化,与一定的市场、职业、技术等条件有紧密的联系。中职学校培养的人才要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欢迎,必须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学预测,未雨绸缪,适时、超前地开办有发展潜力的专业。 (二)能力本位

目前,职教界存在3种能力观,一是任务能力观,即将任务的叠加当作能力;二是整体能力观,认为个体的一般素质决定工作的能力;三是整合能力观,这种观念谋求克服前两种能力的缺陷,融合其优点,认为应将一般素质与个体所属的职业岗位或工作情境相结合。从现实情况看,第三种观念较为适宜。中职学校培养的人才应具有生存能力、应变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创新和创业能力。 (三)学练并重 改变过去职业教育沿袭普通教育那种注重专业理论教学、注重学科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轻视实践操作的高分低能的教育模式。采用整合的能力观,通过对职业、岗位进行系统分析,确定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此来设计、开发课程,合理安排实践教学。因此,学练并重是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又一特征。 (四)学产研结合 充分利用学校、企业、社会培训部门、科学研究机构的教育资源,使社会有关部门广泛参与。把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教育环境,与直接获取实际能力、经验为主的生产现场环境有机结合,使学生在与社会的泛交流中获取知识。这样,才有可能树立起真正的职业教育观,形成办学类型多样和办学形式灵活的大职教格局,培养人才的社会认可度才有可能提高。 二、中职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职业教育与社会的需求和发展存在着相互脱节的现象

高职高专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参考模板

高职高专院校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适用20**级) **********学院 ****年**月

目录 一、专业基本信息 (4) 二、专业办学成效 (4) (一)人才培养模式 (4) (二)教学模式 (4) 三、职业面向 (4) 四、人才培养目标 (5) 五、人才培养规格 (5) 六、课程设置 (6) 七、人才培养实施 (9) (一)教学进程安排 (9) (二)资格认证要求与素质教育活动安排 (15) 八、实施保障 (16) (一)师资队伍 (16) (二)教学设施 (17) (三)教学资源 (17) (四)教学方法 (17) (五)教学评价 (17) (六)质量管理 (17) 九、毕业资格要求 (17)

十、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制说明 (18) (一)编制依据 (18) (二)实施说明 (18) 十一、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审成员 (18) 附件一: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19) 附件二:职业与工作任务分析报告 (19) 附件三:毕业生跟踪调查报告 (19) 附件四:其他 (19)

****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 专业代码: 专业类别: 学历层次: 招生对象: 修业年限: 接续本科: 二、专业办学成效 (一)人才培养模式 介绍该板块可图可表,简洁明晰为宜,新专业可略去。 …… (二)教学模式 …… 三、职业面向 表3-1 **专业职业面向

注:所属专业大类及所属专业类应依据现行专业目录;对应行业参照现行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主要职业类别参照现行的《国家职业分类大典》;根据行业企业调研,明确主要岗位类别(或技术领域);根据实际情况举例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 四、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面向…………企事业单位,培养具备……………………………………………………等知识、技能、素质和职业态度,能在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从事……………………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供参考,实际描述以简要、明晰为准) 五、人才培养规格 人才培养规格是工作岗位对员工知识、技能、素质、职业态度四维度中重要的整体要求(见表5-1)。 表5-1 **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一览表

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情况总结

艺术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情况总结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艺术学院积极开展2017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根据修订的情况总结如下: 1、指导思想:全面遵循教育规律,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指导思想,积极探索课程体系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全面深刻理解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突出实践能力培养,体现我校的办学定位。 2、指导原则 ①以就业为导向,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建设需要。 ②加强应用性和针对性的有机结合。 ③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 ④从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角度出发,科学构建课程体系。 3、前期调研 根据学院的安排,各专业负责人组织本专业专家组,前往相关高校、企业进行调研,共走访河北师范大学、河北传媒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戏剧学院、首都师范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四川传媒学院等院校考察调研,充分听取各高校专家意见,作为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参考意见,并且各专业还组织专家深入企业进行调研,如河北演艺集团、河北画报社等企业了解企业对于人才需求的情况,另外各专业对已有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毕业生工作之后觉得哪些地方欠缺等,作为2017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依据。 4、完成初稿 各专业在学校统一要求以及指导原则和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完成2017版人才培养方案的初稿,并在专业内部广泛征求意见进行调整。 5、专家论证 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初稿调整完成后,学院组织校内为专家进行新版培养方案论证,通过专家论证进一步完善新版人才培养方案,邀请专家包括,本专业高级职称教师、本专业相关行业人员、校内教务管理人员、以及学生代表等,最后

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

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 中职与高职教育是同类性质的两个不同阶段和层次的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不同时期担当起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任。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结构的改变,人才需求趋向高层次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经济的发展对职业技术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同时,如何做好中、高职之间的衔接已经成为关系到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而迫切的问题。 职业教育的基本目标既是职业性的,也是教育性的,在这一点上,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有其共通性,但在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上二者又有着层次上的差别。了解中高职这两类职业教育的异同,是探讨二者衔接问题的前提。故而,中职与高职教育是同类性质的两个不同阶段和层次的教育,具体比较来看:(一)中等职业教育是在高中教育阶段进行的职业教育,目的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以亿计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中等职业教育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主体,主要由中等职业学校实施,招生对象主要是初中毕业生和具有初中同等学历的人员,基本学制以三年制为主。分类: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级中学、成人中等专业学校。 (二)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等阶段。高职高专教育由省级人民政府管理。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指导下,省级政府根据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为主,结合招生能力、就业状况等综合情况,确定年度招生计划、招生办法、专业设置、收费标准和户籍管理,颁发学历证书,指导毕业生就业,确定生均教育事业费的补贴标准等,并同时负有保证教育质量、规范办学秩序和改善办学条件等职责。高职高专是高等教育中专科教育的两种实现方式,高等专科学校(简称高专)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简称高职),两者只是侧重不同,无本质差别,前者重能力(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后者重技术(如水利职业技术学院)。高专和高职同属大专。

中等职业教育化学工艺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

化学工艺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与专门化方向 1、专业名称:化学工艺(专业代码:060100) 2、专门化方向:基本有机化工、无机化工 二、入学要求与基本学制 本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基本学制3年。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职业道德,掌握化学工艺专业对应职业岗位必备的知识与技能,能从事化工生产操作与控制、化工设备保养与维护等职业岗位群工作,具有较好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和终身学习能力,在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等技术技能人才。 四、职业(岗位)面向、职业资格及继续学习专业 注:每个专门化方向可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不同,任选一个工种,获取职业资格证书。 五、综合素质及职业能力 1.综合素质 (1)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2)具有良好协调能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具有获取一定信息的能力; (4)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继续学习的能力; (5)具有严谨细致、实事求是、勇于实践的工作作风; (6)具有运用计算机的基本能力;

(7)具有借助工具查阅中、英文技术资料的基础能力; (8)具有正确的就业创业意识以及一定的创业能力。 2.职业能力(职业能力分析见附录2) (1)行业通用能力: ①化学、化工基本知识的应用能力:能初步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②识读图样能力:能够绘制一般化工工艺流程图,识读化工设备图、车间平立面布置图; ③化工设备故障判断能力:能使用化工常用维修工具、判断化工设备的简单故障; ④化工单元操作能力:能进行流体输送、蒸馏、蒸发、吸收、萃取、结晶、干燥等典型化工单元操作;能正确记录和分析实验和生产数据,能进行基本的化学工艺计算;能对一般故障进行分析和处理; ⑤化学分析与检验能力:能进行部分化工生产中间控制分析,能根据分析报告调整相应的生产操作; ⑥化工生产DCS操作能力:能进行DCS操作控制,能使用化工生产中的常用检测仪表与自动控制系统(如温度、压力、液位、流量控制等); ⑦HSEQ知识应用能力:能将安全生产、职业健康、化工环保、质量控制的基本知识应用于指导生产操作和检修; ⑧车间管理能力:能协助车间班组进行生产管理; ⑨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的执行能力:能将化工生产相关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应用于指导生产操作和检修。 (2)职业特定能力: ①基本有机化工方向:掌握典型基本有机化学品甲醇、甲醛、乙醛、乙酸等的合成原理和生产方法;能正确理解基本有机化工生产工艺规程,并规范操作;能判断和处理常见的生产故障。 ②无机化工方向:掌握典型无机化学品合成氨、硫酸、硝酸、纯碱和烧碱等的合成原理和生产方法;能正确理解无机化工生产工艺规程,并规范操作;能判断和处理常见的生产故障。 (3)跨行业职业能力: ①具有适应岗位变化的能力; ②具有企业管理及生产现场管理的基础能力; ③具有创新和创业的基础能力。 六、课程结构及教学时间分配表 1.课程结构

中职学校数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中职学校数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发表时间:2013-02-06T13:01:34.183Z 来源:《教师教育研究(教学版)》2012年8月供稿作者:张士才[导读] 中职毕业生能否很快适应并满足企业的要求,直接关系着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声誉,关系着学校的发展。河南省济源市职业教育中心张士才邮编459000 近年来,我校培养了大批数控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专业实力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加强。我校被教育部确定为中央财政支持的数控技术实训基地,还被确定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性项目学校。但是,近年来,加工企业对数控人才的需求更加理性,不但注重能否对企业带来直接效益,而且更重视毕业生的职业素养与岗位技能能否协调发展。因此,中职毕业生能否很快适应并满足企业的要求,直接关系着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声誉,关系着学校的发展。 一、处理好基础性实训和生产性实训的关系 学校在实行工学结合时,不应忽视基础性实训的主要位置,应确定专用场地、设备、人员,制定科学的训练方式和内容,使学生由基础性实训尽快过渡到生产性实训,为后面实施工学结合奠定坚实基础。 1、调整教学计划,突出实践教学。调整偏重理论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强化专业技能训练,及时根据数控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和基本要求,分析和确定本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和基本技能目标。 2、围绕所确定的职业能力要求设置课程模块。结合专业技能鉴定考核大纲等要求,对专业课程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开发出有鲜明职业性、实用性、通俗性和创新性的校本教材。在课程的难度和广度方面,遵循“实用为先、够用为度”。 3、有针对性地加大技能训练量。将技能训练分为三个阶段,即:基本课题训练阶段、复合作业训练阶段和强化技能训练阶段,每个阶段都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可以实施“项目教学法”、“课题过关制”等方法。前一个为基础性实训完成,后一个阶段结合生产实际,参加工学结合,达到强化训练的目的。 二、建立工学结合可持续实施的运行机制 1、加强对学生实训前设备安全操作和技术培训。安全为了生产,生产注意安全。工学结首先应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同企业一样,工学结合以班为单位,建立班组长负责制,通过多方面考核,选好班组长作为技术骨干,逐步培养并全面负责本班组的培训和生产任务。为保证来料加工的时效性,可以通过半工半读形式,每天进行课堂理论教学,还要安排实训基地上班,特殊情况也可安排学生轮岗、顶岗实训。指导老师应像企业的“管理人员”那样,每天要求学生做好日报表和质量报表,组织学生召开质量分析会,及时分析当天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技术、工艺和质量等问题及其采取的对策,以更好更快地提高学生的技术操作、工艺调试等方面水平。 2、实施科学训练和用人机制。校内工学结合最大的优势就是方便,但除受场地、设备、师资等条件的制约外,还容易因学生水平的参差不齐,存在有的“吃不饱”,有的“吃不了”现象。如何保证来料加工的正常实施,实现与来料加工企业的无缝连接,还应进行分层次教学。实施过程中,把职业技能层次较高的学生和较低的学生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让老生带新生入门的制度。这不但使学生技能得到共同提高,还能培养学生助人为乐、互帮互学的精神。在平时安排上,基础好的学生可以干难度大一点的或者进行零件的精加工,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干难度低一点的或者进行零件的粗加工,确保来料加工时人员整体效能的发挥和保证对来料加工的总体时效性。 三、与企业合作,确定广泛且稳定的来料加工 1、科学安排校内工学结合。来料加工是进行校内工学结合的重要途径之一,是进行工学结合“食物链”中很重要的一环。为此,学校应有专门的机构,专用的人员和设备,一定要保证合作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实施前,指导老师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各小组要确定专人负责,从来料的毛坯验收,工艺制定、刀具、量具选择、程序编制与仿真、上机加工、产品检验到交付使用,让学生全程参与。实训中,各小组既要有分工,又要有合作,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制造出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在学生技术提高后,可由学生“唱主角”来组织、安排生产。在此期间,还要注意学生培训的梯度,确保来料加工人员使用的连续性。 2、保证工学结合发挥应有的效能。中职学校工学结合一般没有适销对路的产品,只能承接零散或有一定批量、但技术含量不高、利润少的产品,这易使校内车间变成外界的附属加工单位,使工学结合失去了应有的效能。因此,为了确保来料加工的业务和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除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之外,还要通过多方努力,开拓业务,立足本地区,建立长期、稳定的业务渠道。不仅要和大企业合作,还要和中小企业合作。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可承接难度较大的加工,也可由来料加工企业派技术人员对产品作详细介绍,并与同学进行讨论,安排严密生产计划。 3、建立校企双方互信渠道。一是与企业建立定期互访制度,为双方长期、紧密合作建立总体框架,为双方职能部门的长期、高效合作打下基础。二是确保来料加工的工期、工效。产品质量和工效是企业的生命,是双方建立互信非常重要的条件,学校一定要严格控制质量、成本、严格遵从交货期,取得企业的信任,确保工学结合的顺利进行。三是加强校企文化交流,使教师和企业员工之间、学生与企业员工之间建立起友谊,让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交融等等。 四、加强技能考核,实施科学管理 1、全面考核每位学生。对学生的考核既要重视过程的考核,又要重视结果的考核。过程考核主要考察学生的劳动纪律和态度,结果考核主要考察学生的技能水平,包括操作能力、工效及加工质量等。教师可根据评分标准评出成绩。学生总成绩中,平时表现和实训成绩可合理设定比率,如20%-30%和70%-80%。这样考核,可培养和提高每位学生职业所需的综合能力和素养,具有多面效果。 2、建立并实施奖惩机制。对参加产品生产实习的学生,发放一定数额的生活补贴,表现优异者给予适度奖励。这样既减轻了学生的家庭负担,又能带动学生的好学上进,体现一定的社会效益。同时,在工学结合时,应设置一定的淘汰率。这不但能使学生学有动力,练有目标,增强竞争意识,而且还能确保给企业提供合格人才和校内工学结合的顺利实施等等。

高职高专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高专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大类:专业代码:075201 一、培养目标(含就业方向)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具备电子产品分析测试、工艺设计和生产管理能力;电子产品组装、维护、维修和制造能力;以及与电子信息化有关的领域一线岗位;并具有一定的综合素质,能够通过职业培训、继续教育、自学等继续学习的渠道达到各方面素质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可以在电子产业部门的技术生产、职业技术教学、电子工程、通信工程和汽车电子领域中设备的管理和维护等行业工作。 二、培养规格及基本要求 1、职业能力要求 (1)具有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2)具有一定的英语应用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 (3)具有一定的工程制图和正确阅读简单零件图的能力; (4)具有熟练操作和使用常见电子仪器、仪表的能力; (5)具有阅读电子整机线路和工艺文件的能力; (6)具有电子电路设计的基本能力及应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的能力; (7)具有电子产品的装配、调试、检验与维修的技能,具有与专业知识相关的创新能力; (8)具有对电子设备、产品进行销售、售后服务和技术指导、技术培训的能力; (9)具有较强的单片机系统设计能力。 2、岗位知识要求 (1)具有一定的外语基础和较强的计算机应用知识; (2)具有一定模拟电路、数字电路、高频线路、汽车电器、数字通信等专业基础知识;

(3)具有一定的工程制图和正确阅读简单零件图的的知识; (4)具有一定的电子产品工艺及电子设计自动化等知识; (5)具有阅读电子整机线路和工艺文件的知识; (6)具有电子电路设计的基本能力及应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的能力; (7)具有电子产品的装配、调试、检验与维修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知识; (8)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3、素质要求 (1)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拥护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基本政策,有社会主义和法制观念;懂得马列主义、思想特别是理论的基本原理;了解我国基本国情,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具有理论联系实际、实事的科学态度;具有振兴中华的理想,有为人民服务、艰苦奋斗、唯实创新的集体主义精神;受到初步国防教育和训练,热爱劳动,勤奋学习,具有社会责任感、事业心与良好的道德品质。 (2)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和一定的人文修养,有企业职工基本文化道德素质与修养,较强的社会交际能力。能正确处理同事、上下级之间的关系,有合作共事、团队精神; (3)具有较强的电子技术方面的理论知识和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能及时了解和掌握电子技术的新发展、新成就。有较强的适应岗位变化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 (4)了解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达到国家大学生体育锻炼合格标准,养成科学锻炼身体的习惯,讲究卫生,身体健康。 4、职业资格(技能)等级证书要求(附表1) (1)通过普通高校专科英语应用能力考试,获得三级证书。 (2)通过学院要求的计算机考试或相当的水平考试并取得相应的证书; (3)获得国家技能鉴定的电工(中高级)、家用电器产品维修工(高级)、通讯变换设备调试工(高级)、印制电路检验工(高级)、通讯设备维修工(高级)、电子仪器仪表装配工(中级)、高低压电器装配工(中级)及维修电工(高级)等项中的至少两项。 三、学制

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的总体计划和实施方案,是学校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依据。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5]1号)和《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5]2号)等文件精神,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构建体现我校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和职教师资,特对2015级修订工作提出以下原则意见。一、指导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和职业教育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结合学科专业特点,突出专业特色。坚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实行学分制,扩大学生的选择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成才的能力。深化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强化学科渗透、文理渗透和实践教学环节。夯实基础、拓宽口径、强化应用、突出能力、激励创新,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二、基本原则1.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在保证国家规定的人才培养基本要求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体现通识教育课程的统一性与学科专业特色的多样性,突出专业特点和特色。2.优化课程体系,精选教学内容。准确把握知识结构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整体优化课程体系,杜绝“因人设课”现象。处理好通识教育、学科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关系,处理好理论与实践、主干学科和相邻学科、课内与课外、教与学等方面的关系。重新审视课程教学内容,注重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实用性,重点改革课程内容陈旧、分割过细和简单拼凑的现象,避免课程内容的脱节和重复。适当压缩理论学时,增加实践学时,压缩必修课程,增加选修课程。建立核心课程体系,发挥核心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第1页3.加强课程平台建设,强化通识教育与学科专业教育。构建“四平台一环节”的课程结构体系,统一设置通识教育平台,按照学科大类设置学科教育平台,实施低年级通识课程与学科大类课程教育,夯实基础,推进学科综合交叉培养。在扎实的专业教育平台基础上,跟踪学科发展和实际需要,精心设计、灵活开设模块化专业选修课程。设置文理交叉的拓展教育平台,丰富课程资源,实施公共选修课准

人才培养方案标准规定模板

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XXXXXX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小二号黑体)一、专业简介(四号黑体) 1.所属学院: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小四号宋体) 2.所属二级学院:xx二级学院 3.培养对象:普通高中(职高)毕业生 4.学制与学分:基本学制三年,实行弹性学制,即2~5年。本专业总学分学时;其中课堂教学学分;实践教学学分;创新创业4学分;公共选修课5学分。 5.专业特色: 5.1 培养模式: 5.2 教学模式: 5.3 就业面向 5.4 岗位证书认定: 5.5 … 二、专业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规格 (要求:结合专业利用具体、可检验的语言对人才培养的类型、规格进行具体描述。目标定位准确合理,文字简明扼要) 培养目标(小四号黑体加黑): 人才培养规格: 1、专业技术能力: 2、专业知识:

3、社会能力与方法能力: 三、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一)课程体系设计思路(小四号黑体加黑) (要求:1、结合专业特点利用简单、凝练的语言阐述课程体系设计思路;2、高度凝练专业人才培养特色搭建课程体系框架。3、其中课程体系设计思路应涵盖和体现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设计理念,《创业基础》为新增必修课,24学时。理论准确合理,文字简明扼要。)实例:以某一机电专业为例; 经过行、企业调研,得到本专业学生的工作岗位,围绕主要岗位,分析出其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参考相关职业培训条例和专业教学计划,结合我国维修电工职业资格标准,确定职业能力,重构课程体系。具体如下图所示。 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应从必修课、选修课、第二课堂三个层面构建。1)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新创业教育类必修课程,充分发挥第一课堂主渠道作用,开设《创业基础》必修课程,24学时,课堂中通过编制调研报告等实操,强化学生创新创业理念,使学生初步了解创新创业的基本知识、途径和一般规律,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为创新创业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2)充分发掘创新创业的

中职人才培养方案

中职人才培养方案 百分网【员工培训】编辑:陆玉梅发布时间: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职业活动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提高质量为重点的职业教育思想,执行新颁布的教学大纲,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行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较强实践动手能力,适应行业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一)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二)结合地方及行业经济发展的实际和学校实际情况,在充分调查 研究和论证专业职业岗位需求的基础上,吸纳有关行业、企业专家和 用人单位的意见,进行专业岗位工作分析和教学分析后,根据各专业 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三)充分考虑中职学生生源特点,建议专业课早介入,即在第一学 期开设一门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坚持“做中学、做中教”,充分利用学院现有教学资源,使学生“动”起来。 (四)教学内容突出“是什么”,少讲或不讲“为什么”。 三、课程设置 (一)学期 每学年实行2学期制,每学期20周,其中,考试1周。 (二)课程设置: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技能要求,结合学院实际,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和职业素质能力拓展课程 三大类。

1、公共基础课程含德育课、文化课(语文、数学、外语、计算机应用基础)、 体育与健康课等必修课程。 2、专业技能课程含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习实训。结合中专学生好动不好静的学习特点,建议加大实习实训课学时。 3、职业素质能力拓展课程包含职业素质与计算机应用能力拓展两类课程。 4、建议各系部开设专业课时,本着少而精的原则,以够用为度,每个专业确定3-5门突出体现技术应用能力、岗位工作技能以及职业资格考核所需的课程作为本专业核心课程。适当加大专业课学时,采取“磨”、“泡”的方法使学生掌握专业技能。 (三)公共基础课 1、德育课各学期教学内容: 第一学期:职业生涯规划周学时2 第二学期:职业道德与法律周学时2 第三学期:经济政治与社会周学时2 第四学期:哲学与人生周学时2 2、《计算机应用基础》开设两学期,周学时分别为4、2。每学期安排一周实训,实训内容应保证学生通过省计算机应用水平考试考前训练。 3、《语文》周学时2,共开设两学期,以基础知识教学为主。

市场营销五年高职人才培养方案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 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 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招生对象、学制与办学层次 (一)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 (二)学制:五年 (三)办学层次:专科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具有与本专业岗位工作相适应的营销知识和职业技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汽车商务、电子商务的营销策划、销售服务、经营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具备以下素质、知识和能力: (一)素质 1、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 2、具备人文科学素养,有良好的生活态度。 3、具备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积极进取、敬业爱岗的工作态度。 4、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客户服务意识。 5、具有正确的就业观念和创业意识。 6、具备敢于创新、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知识 1、具有本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 2、具有本专业必需的营销理论知识。 3、具有开展市场调查的基本知识与专业知识。 4、具有营销策划的基本知识与专业知识。 5、具有销售的基本知识与专业知识。 6、具有客户服务的基本知识。 (三)能力 1、具有开展市场调查与预测的能力。 2、具有开展产品策划、广告策划、公关策划的能力。 3、具有市场开拓,产品销售的能力。 4、具有良好的客户开发、服务、管理能力。 本专业学生应取得以下证书:助理电子商务师证、汽车顾问师证、英语等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

三、职业面向 (一)毕业生就业范围 1、消费品生产企业、工业品生产企业、服务性企业相关营销职位。 2、分销代理机构、中介服务机构、市场研究及广告咨询机构相关营销职位。 3、各个行业连锁经营单位及各门店相关营销职位。 4、房地产、保险、汽车等行业相关营销职位。 (二)主要工作岗位 1、市场分析 在企业营销部门或管理咨询公司从事市场调查、市场开发及需求预测等工作。 2、营销策划 在生产、流通和服务行业的销售部门或其部门内部从事企业或产品的市场推广策划,广告策划和促销策划等工作。 3、商品销售 在流通企业或生产企业销售部门从事产品推广及向目标顾客提供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等工作。 4、营销管理 在生产、流通和服务行业的客户服务机构从事向客户提供产品咨询、接受客户投诉、回访客户、收集并反馈客户的意见或建议等工作。 四、职业分析与教学分析

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引进、培养与奖励管理办法 (讨论稿) 我校在实施转型发展的战略任务中,确立了人才强校战略,“引进与培养并重,教育与引导并行,考核与激励并举”三管齐下的战略。名校长是名学校形成的关键,名教师是名校形成的基础。为了落实“人才强校”战略,早日实现“质量强校”的目标,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打造品牌教师,争创品牌学校,必须做好人力资源全方位引进、开发、培养和管理工作。坚持以人为本、不拘一格引进、培养各类高素质的人才并使之发挥最大的潜能,谋求与学校共同发展,为职业教育事业献身,共图职教伟业。根据我校的人才引进与培养战略规划,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总则 1、指导思想。为贯彻学校转型发展战略规划,建立和完善人才发展机制,使人才引进与人才培养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保证学校人才引进、储备与培养进入一种有序、稳定、持续发展的局面,全面提高学校管理与教学人员素质,促进我校师资队伍专业化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创新思维能力、学科知识拓展能力、实训教学运用能力和一体化教学能力。 2、人才引进原则。按需引进,引用结合,按需设岗、公开招聘、

平等竞争、择优聘用;专业对口、结构合理、比例适当,重视质量,讲求实效。 3、人才培养原则。以学校转型发展战略为导向,结合我校工作与教学实际岗位需求制定教师培养计划,培养计划要针对学校教师特点及需求设计,符合工作特有要求,按照不同岗位层级及类别的人才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配合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对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进行跟踪评估,记录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参加培养人员的表现,提升培养质量。 4、组织领导。成立人才引进与人才培养领导小组(简称人才小组),负责对学校人才引进与人才培养工作的组织、计划、领导、实施、协调、督促、管理。由校长担任组长,主管教育教学工作副校长担任副组长,成员由教育教学部和行政事务部的有关人员组成。办公室设在行政事务部办公室。 5、工作职责。人才小组负责建立学校人才培养体系,制定、跟踪和调整相关人才引进与培养政策和制度;制定和落实本校人才引进与培养计划;负责组织实施具体的人才引进与培养管理工作;协调整合内外部资源,协助学校各部门完成人才引进与培养工作;策划、部署教学和实训骨干人才的培养工作;统筹管理学校引进与培养经费,对各项引进与培养费用进行审核和控制。 6、为了适应我校一体化教学的需要,积极引进和培养一体化专业教师,要求既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又有熟练的技能,并且要有一定的企业生产经验。围绕学校转型发展的需要,努力做到强调质量、提

人才培养方案编制指导意见

人才培养方案编制指导意见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高职院校培养专门人才的总体设计,是学院组织教学、实施教学管理、实现专业培养目标 的重要依据。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 : 16号)文件要求,结 合我院高职教学的实践,对制订2010级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出如下原则意见。 一、指导思想 遵循教育规律,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指导思想。拓展“校企合作”的深、广度,积极探索课程体系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全面深刻理解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体现高职学院的办学定位。 二、基本原则 1、以就业为导向,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深入相关产业行业的企事业用人单位进行需求调查,把握相应技术领域的变化状况和发展趋势,选择专业服务 面向的职业岗位(群),按照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要求, 确定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并据此作为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的起点,有效地保证专业人才培养符合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 2、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带动专业建设。 实行“双证书”教育,全面推广“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各专业可 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推出具有自身专业特色的基本办学模式,本着增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为目的。 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要请企事业单位共同参与,为开展产学结合提供基础;要积极创造条件,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订单培养”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 有效实现形式,探索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与企事业单位共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各个教学环节既要符合教学规律,又要根据企事业单位的实际工作特点妥善安排。 3、体现“房地产”特色,加强应用性和针对性的有机结合。 围绕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切实加强学生在房地产专业方向的实习、 实训和社会实践活动。各专业对理论教学以及实践教学的内容、形式、体系、结构等方面应进行更深层次的改革。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专业课教学要加强应用性和针对性;同时,应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4、科学构建课程体系,实现“双证融通”。 课程设置与职业资格证书有机衔接,教学内容要与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资格制度相适应,把“双证书” 制度纳入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构建双证融通、工学结合等融“教、学、做”一体的课程体系,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工作过程、岗位能力系统化课程体系。 三、框架体系 (一)基本内容及格式(见人才培养方案模板) (二)课程设置及说明 1、课程设置与学时要求 (1)教学可分为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集中)。课堂教学包括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习题课、课内实践等教学环节,课时均记为课堂学时;实践教学包括项目实训、毕业设 计、顶岗实习、专业实习、职业技能鉴定等教学环节,课时均记为实践学时。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 教职成〔2019〕1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职业院校落实党和国家关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总体要求,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安排教学任务的规范性文件,是实施专业人才培养和开展质量评价的基本依据。党的十八大以来,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教学标准体系框架不断完善,职业院校积极对接国家教学标准,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办学水平和培养质量不断提高。但在实际工作中还一定程度存在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概念不够清晰、制订程序不够规范、内容更新不够及时、监督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为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推进国家教学标准落地实施,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现就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全国教育大会部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机制,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突出职业教育的类型特点,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教师、

教材、教法改革,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快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二)基本原则 ——坚持育人为本,促进全面发展。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授基础知识与培养专业能力并重,强化学生职业素养养成和专业技术积累,将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坚持标准引领,确保科学规范。以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为基本遵循,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强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适应性和可操作性。 ——坚持遵循规律,体现培养特色。遵循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成长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处理好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历证书与各类职业培训证书之间的关系,整体设计教学活动。 ——坚持完善机制,推动持续改进。紧跟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人才需求,建立健全行业企业、第三方评价机构等多方参与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动态调整机制,强化教师参与教学和课程改革的效果评价与激励,做好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与反馈。 二、主要内容及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