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邢台一中2015—2016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年级历史试题

命题人:霍保军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40道小题共60分)

1.右图为距今约6000年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陶器,对此解释比较恰当的是

A.河姆渡人以畜牧业为主要生计

B.河姆渡人以制陶作为主要产业

C.时人可能产生初步的审美意识

D.证实牲畜驯化始于中国的南方

2.报纸上一篇“拷问夏王朝”——来自二里头的遗址的最新报告,引发社会的广泛热议。其焦点是“二里头遗址”是否为“夏都”,而证实夏王朝存在。你认为以下各项可以作为最佳证据的是

A.二里头的地层年代根据碳14测定是传说中的夏商分界公元前1600年左右

B.二里头的地理方位正处于后世文献所说的伊河与洛河之间

C.出土最多的酷似公鸡的陶器与传说中的夏部落图腾相吻合

D.三座大型宫殿,规模之大、等级之高,公认是我国已知最早的都城遗址

3.以下为商代出土的青铜器,对此判断正确的是

A.应出自官营手工业B.青铜器具在社会上普遍使用

C.人类进入铁器时代D.这一时期青铜农具广泛应用

4.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周王以“天子”白居,但“汤武革命”使周天子感到“天命无常”,于是提出“顺天应民”的观点,以后历代都遵循。这反映了周以后A.天命思想强化了宗法制度B.人民的主体地位被确立

C.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D.天命观被赋予实际内容

5.《周礼·考工记》载:“矢人为矢,鍭矢,参分。茀矢,参分一在前,二在后。兵矢、田矢,五分二在前,三在后。杀矢,七分三在前,四在后。参分其长,而杀其一。五分其长,而羽其一。以其笴厚为之羽深。”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A.技术精细,生产标准化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

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

6.在古代四合院中,北房南向是正房,房屋的开间进深都较大,台基较高,多为长辈居住,东西厢房开间进深较小,台基也较矮,常为晚辈居住。对这种文化现象解析正确的是A.体现了严格的宗法等级观念B.使家庭具有了和谐气氛

C.体现了小农经济封闭特点D.体现了古代中国男尊女卑的特点

7.东周时期(公元前8~公元前3世纪)被称为社会制度嬗变、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共同的文化圈、经济圈形成期。下列史实与这一观点相关的是

A.中国疆域版图的最终确定期B.中国农耕文明发展的巅峰期

C.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基本形成期D.中央集权国家模式的完善时期

8.早于孔子100多年的鲁国大夫臧文仲,因为在国内“废六关”(毁掉阻碍品流通的关卡)、“妾织蒲”(织蒲席出售,与民争利)被斥为“不仁”的人。孔子的学生子贡从事货殖(商业)也受到不安本分的指责。这从侧面反映出春秋时期

A.新兴商人日益活跃B.儒家反对商业活动

C.推行重农抑商政策D.商人社会地位不高

9.“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下列与此主张同属于一个思想流派的是

A.“不期修古,不法常可”B.“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C.“心外无物,心外无理”D.“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10.老子认为,使用战争这种手段一定要慎之又慎:首先,不能轻易运用武力;其次,即使在迫不得已用兵时,也一定要以一种“悲哀”的心情来对待;就是打了胜仗,也绝不可以炫耀。而应该“以丧礼处之”。这体现出他的人生观是

A.恬淡为上,胜而不美B.隐忍退让,以和为贵

C.知足寡欲,隐于山野D.上善若水,刚柔并济

11. 据《左传》记载,公元前538年“郑子产作丘赋”。对此,现代学者解释说:“丘赋是领主按丘征发军赋,丘内新垦土田愈多,分摊军赋愈轻。”据此分析,子产推行军赋改革

的进步性在于

A.开创了赋役制度改革之先例

B.为争霸战争准备了条件

C.增加了封建国家的财税收入

D.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12. 冯友兰先生在《孔子在中国历史中之地位》一文中比较孔子与苏格拉底,他认为:“苏格拉底自以为负有神圣的使命,以觉醒其国人为己任,孔子亦然。”由此可见,两位先哲有相似的

A.批判精神

B.自由观念

C.政治主张

D.公民意识

13. 战国时期,今天的湖南省区域属于楚国,所以湖南也称“楚地”。观察下面汉代某时期政区示意图,汉朝时对“长沙国”的称呼可能是

A.西楚

B.南楚

C.东楚

D.楚国

14.《管子·侈糜》中说“市也者,劝(指“推动生产”)也;劝者,所以(本业)起。本善而末事起。不侈,本事不得立。”据此材料判断下列结论最符合管子经济思想的是A.刺激消费,推动生产B.主张节俭,反对奢侈

C.重视农业,抑制商业D.劝课农桑,提倡积累

15. 有学者指出:“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畜力,那就用人力拉犁)、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该学者意在强调小农经济

A.具有稳定性B.具有脆弱性

C.具有顽强的再生性D.生产工具简陋

16.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孟子提倡“德治”“仁政”,墨子倡导“非攻”“尚贤”,庄子提出“无为而治”,韩非主张法、术、势三者相结合。他们共同的着眼点在于

A.创建全新思想体系

B.顺应时代变革潮流

C.争夺思想学术阵地

D.谋划政治统治策略

17.荀子的政治思想是在人性恶的认识基础上建立的。他认为:人生而有各种欲望,性好利,因此人性恶;所以要改造人性,通过自我改造和社会改造,人皆可以为尧舜;社会改造在于强化礼法。这说明当时

A.荀子在继承儒家思想基础上开创了法家学派

B.战国时期出现思想学说相互融合的现象

C.儒法并用逐渐成为统治者的治国思想

D.儒家学派与法家学派之间结成了利益同盟

18.儒学创立至今,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对中国文化有着不容小觑的影响。但因断章取义而滋生的谬误,导致很多人对儒学本义产生误解。下列选项中对儒家思想理解错误的是

A.“幼而不逊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老而不死,是为贼”是指: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

B.“存天理,灭人欲”是指保护人性,迫求本心,克制过度的欲望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种愚忠愚孝的思想

D.“君子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文武兼备,才是君子的象征,才能实现“修身齐家治国乎天下”的理想抱负

19.文人高续增在《〈诗经〉为证,我们曾经浪漫过》中写道:“《诗经》不是按照“上头”的尊意做出来的赞美诗,它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那时的华夏先民们灵魂还未被奴化,君主们包括天子也能认真地听取来自民间的呼声。”这可以看出

A.《诗经》反映了中国古代民主平等的政治制度

B.《诗经》是先秦时代社会现实的文化反映

C.《诗经》开创了中国古典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

D.《诗经》反映了宏大进取的大一统时代风貌

20.史学家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这应是哪一时期A.商周时期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D.隋唐时期

21.历史学家费正清在评论秦朝灭亡时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有效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正确思想——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这一评论中“孟子的一个正确思想”应该是指

A.人本性善,要实行“仁义”B.“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C.民贵君轻,要实行“仁政”D.加强集权,防止人民反抗

22.余秋雨说:“中华文明的长寿秘密是汉字,……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在下列汉字字体中,出现在先秦时期的是

23.《说文解字·序》载:“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八曰隶书”。《汉书·艺文志》亦载:“是时始建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徒隶也。”以上材料反映了

A.隶书是秦代八大篆书字体之一B.隶书是在楷书基础上发展而来

C.隶书是汉代狱官为书写方便而创D.隶书的创建与抄录公文狱事有关

24.在四川新繁和成都出土的汉代《市井》画像砖上有汉代“市”的景象:市列分明,商肆整齐,“市楼”矗立于市井中央,在其上可以“俯察百隧”。这反映出

A.汉代政府对市场贸易进行垄断B.四川的商品经济相对发达

C.《市井》画像的景象与史实不符D.汉代的市场监管较为严密

25.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引用当时的谚语说:“百里不贩樵(柴火),千里不贩籴(买入粮食)。”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司马迁瞧不起商贩B交通不便制约商业发展

C.百姓普遍视商为末

D.谚语不能反映社会经济

26.《史记·萧相国世家》记载:“何(萧何)置田宅必居穷处,为家不治垣屋(围墙)。曰:…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这表明,在汉代

A.买田置地是藏富传家的重要手段B.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勤俭节约是为官执政的行为准则D.土地兼并现象尚不普遍

27.《通典》记载:汉武帝时“以(御史)中丞督司隶(校尉),司隶(校尉)督司直,司直督刺史”。到了东汉初年,朝廷举行朝会时,司隶校尉可以与尚书令和御史中丞专席独坐。司隶校尉地位的变化说明

A.中央监察机构更加精简高效B.专制皇权受到了更多的制约

C.三公的权力被进一步削弱D.中央放松了对地方政治的监察

28.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的文官不仅是管理系统中的工具,而且是一个有意识形态的群体。这里的“意识形态”发展为时代主流最早可以追溯到

A.春秋B.战国C.秦朝D.西汉

29.汉武帝一方面选派董仲舒出任江都易王刘非的国相,让其致力于以德教化民众;另一方面又重用张汤,鼓励其以严刑酷法治理长安。这反映了汉武帝时期

A.法家思想的重新崛起B.君相之间矛盾尖锐

C.封国威胁了专制皇权D.儒法思想并行发展

30.“自秦、汉以来,仕者不世,然其贤人君子犹能识其先人,或至百世而不绝,无庙无宗而祖宗不忘,宗族不散,其势宜亡而独存,则由有谱之力也。”这一现象说明A.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基础B.宗法观念是维系家族亲情的纽带

C.宗庙是维系亲情延续的关键D.宗法制构筑了家族内部等级观念

31.汉初一篇文章记载:昔日秦人家中稍富且子弟身强体壮者往往分居自立门户,家中贫困但子弟身强体壮者往往为女方所招赘。对该现象原因分析最合理的是

A.土地兼并日益严重B.商鞅变法的影响

C.战争频繁兵役沉重D.“休养生息”政策推行

32.东汉时,中医发现柳树皮可退烧止痛,而巴比伦、埃及、希腊在更早也有同样记载,但直至19世纪,欧洲科学家提纯柳树皮、绣线菊等得到水杨酸,才最终明了其原理,后又通过化学合成乙酰水杨酸即阿司匹林,解决了水杨酸严重伤胃的缺点。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中医曾长期领先欧洲医学

B.中医对发现阿司匹林具有重要启发作用

C.传统医学具有经验性特征

D.近代医学重视通过定性研究而深入本质

33.西汉中期,统治者对救灾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导致这一现象的思想因素是

A.墨子“兼爱”思想B.孟子“性善论”

C.老子“无为”思想D.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

34.梁启超曾说:“中国专制政治之发达,其大原力有二端:一由于教义之浸淫,二由于雄主之布划。”以下属于梁启超所说的“教义之浸淫”的是

A.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雍正帝设置军机处

C.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D.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35.农民在先秦时期多称“臣”“人”“众”“野人”,秦汉时称“夫”“仆”,魏晋时称“田客”“部曲”,宋元时称“农户”“佃”。这种变化主要源于

A.小农经济的形成B.赋税制度的变革

C.土地制度的变化D.重农抑商的推行

36.《新全球史》写道:“其目的在于确保土地的平均分配,以避免出现类似于汉朝的土地兼并。这项制度根据土地贫瘠和受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其家庭。”材料中提到的这一制度是

A.井田制B.均田制

C.地主土地私有制D.农民土地私有制

37.《晋书食货志》载:“及黄初二年,魏文帝罢五铢钱,使百姓以谷帛为市。至明帝世,钱废谷用既久”。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A.战乱导致经济衰落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小农经济的持续发展

D.货币流通领域的混乱

38.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思想,下列内容与此思想不相符的是A.“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

B.“盐铁官营”

C.“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

D.“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39.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钱乘旦曾有这样的评价:“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儒学A.明道德之善,不求科学之真B.思想博大精深但具有封闭性

C.以追求天理为治学目标D.其治学方法是格物致知

40.在全国大学生中开展的“中国文化符号调查”结果中,在270项候选中国文化符号中,最具代表性的前10项依次是:汉语(汉字),孔子、书法、长城、五星红旗、中医、毛泽东、故宫、邓小平、兵马俑,而周杰伦、韩寒均排在200名之后,这一结果反映

A.中国传统典范及遗产深刻影响青年一代

B.青年一代的核心价值观发生根本转变

C.现代传媒带来的“追星”现象已不复存在

D.西方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甚微

二.非选择题:

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汉武帝去世之后,霍光通过种种阴谋手段,逐个清除了本来一同顾命朝政的桑弘羊、上官桀等人,达到了独揽权柄的目的。……昭帝没有子嗣继承皇位,……他改而选择了昌邑王刘贺。……在南昌海昏侯墓葬中出土的“昌邑九年造”漆器,……刘贺被册立为昌邑王十三年后,赶上昭帝去世。在霍光的主持下,朝臣迎立刘贺,继承大汉王朝的帝位。但仅仅即位二十七天之后,就以“行淫乱”的罪名,废除其帝位,赐归故国。至宣帝元康三年四月,宣帝下诏,降封为海昏侯,移居豫章郡。

材料二文物保护组组长告诉记者,从主墓的西回廊出土了大量的简牍,针对这些出土的简牍,……考古专家告诉记者,他们在出土的木牍中发现了海昏侯写给当时皇帝的奏章副本。……据考古人员透露,该奏章的开头部分写有“臣某”等字样,墓主人的身份指向很明确。

材料三经历5年挖掘,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迄今已出土1万多件文物,包括车马坑、数以千计的竹简和近百版木牍、两架编钟、一架编磬、大量金银、包金、鎏金车马器、乐器和图案精美的漆器。按照《周礼》中的礼乐制度,“四堵(架)为帝,三堵(架)为王”。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推测霍光的身份并解释能够任意废立武帝之孙刘贺的原因。(6分)

(2)结合材料判断,哪些信息可以证明墓的主人为刘贺?(6分)

42.(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论语·阳货》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刚、毅、木、讷,近于仁。

——《论语·子路》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生而成仁。

——《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子路》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矣。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泰伯》

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并简述其对中华民族精神道德形成的影响。

要求:史论结合,观点明确,语言表达清晰。

43.(14分)

材料西汉建立后,“约法三章”不再适应现实需要,新的法令条文不断增加,形成《九章律》。汉武帝时,《九章律》之外的“旁章科条”迅速增至359“章”,仅关于死罪的法律条文便有1000多条,“律令颇多,百有余万言”;具有法律意义的案例汇编越编越多,《春秋》一书所记史事在判案时也用作参考。三国魏初.沿用的“秦汉旧律”竟多选906卷,770余万宇,东汉以来马融、郑玄等儒学大师对法律的注释也具有法律效力。

魏晋时对法律进行了重大改革。大量行政法被编辑为“令”,由具体行政部门掌握。改定的新律以刑法为主体,共20篇、620条、27600字,大大降低了官吏判案时任意引用法令条文的可能性。与汉代明显不同的是,新律不少条文突出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罚。

——摘编自张晋藩总主编《中国法制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魏晋法律改革的主要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台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儒学对西汉、东汉、魏晋时期法律的影响。(6分)

高二年级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答案:

1--5 CBADA 6--10 ACABA 11--15 DABAC 16--20 DBCBC

21--25 CCDDB 26--30 ACDDB 31--35 BCDAC 36--40 BACBA

二.非选择题:

41.(1)霍光应该是“中朝”(“内朝”)权臣。(2分)

汉武帝裁抑丞相职权,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参与朝廷军国大事的讨论,形成了宫廷决策核心“中朝”(内朝)。霍光作为“中朝”(“内朝”)权臣独揽权柄操纵朝廷完全可能。(2分)

同时,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的权力,武帝之孙刘贺作为王或侯已无力与中央对抗了。(2分)

(2)南昌海昏侯墓葬中出土的“昌邑九年造”漆器。即应制作于昌邑王初立九年之际。(2分)

木牍中发现了海昏侯写给当时皇帝奏章副本,如果奏章副本中的皇帝年号等信息正确,那么墓主人的身份就十分明确。(2分)

出土文物中有“两架编钟、一架编磬”,此墓葬的规格符合《周礼》中的礼乐制度“三堵(架)为王”,说明了墓主身份高于“候”。(2分)

42.(1)内容:

孔子的“仁”的思想包含了:助人为乐,先人后己,与人为善,推己及人,注重自身修养,有理想,有抱负,有原则。等等(任意4点给8分,言之合理即可)

(2)影响:

有利于现代人格的养成,有修养有爱心,严于律己,宽于待人。(2分)

有利于人与人和谐关系的形成,有利于集体荣誉感的培养,有利于爱国主义观念的形成和弘扬。(2分)

有利于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的培养,注重国际关系中的平等交往,和平共处。(2分)

43.

(1)从现实需要出发;删繁就简;刑法与行政法规分离;突出伦理犯罪。(8分)

(2)“独尊儒术”后儒家经典开始影响法律实施;东汉时儒家学者深入影响法律条文的解释;魏晋时期儒学理念法制化。(6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