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的非平稳信号分析方法_局部特征尺度分解法_程军圣

一种新的非平稳信号分析方法_局部特征尺度分解法_程军圣
一种新的非平稳信号分析方法_局部特征尺度分解法_程军圣

一种新的非平稳信号分析方法

——局部特征尺度分解法

程军圣,郑近德,杨 宇

(湖南大学汽车车身先进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410082)

摘要:在定义瞬时频率具有物理意义的内禀尺度分量(Intrinsic scale component,简称ISC)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非平稳信号分析方法——局部特征尺度分解方法(Local char acteristic-scale deco mpo sition,简称L CD),该方法能够自适应地将一个复杂信号分解为若干个瞬时频率具有物理意义的内禀尺度分量之和。首先对LCD方法的原理进行了分析,然后给出了采用L CD对信号进行分解的详细步骤,最后采用仿真信号对LCD和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 l mode decomposition,简称EM D)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了LCD方法的有效性及在端点效应、迭代次数和分解时间等方面都优于EM D分解方法。

关键词:局部特征尺度分解;经验模态分解;内禀尺度分量;非平稳信号

中图分类号:T N911.7;T H16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23(2012)02-0215-06

引 言

经典的傅里叶变换方法只能处理线性和平稳信号,而自然界中的大部分信号是非线性和非平稳的。由于时频分析方法能同时提供非平稳信号在时域和频域的局部化信息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典型的时频分析方法有窗口傅里叶变换、Wigner-Wille分布、小波变换等[1]。但这些方法都有各自的缺点,如窗口傅里叶变换具有固定的时频窗口,Wigner-Wille分布存在交叉项干扰,而小波变换则需要事先选择小波基,缺乏自适应性[2]。

1998年,美国国家宇航局的No rden E Huang 等创造性地提出了处理非平稳信号的新方法——希尔伯特黄变换方法(H ilbert-Hua ng transform,简称H HT)[3~6]。该方法能自适应地将一个复杂信号分解为若干个内禀模态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 n,简称IM F)之和,并进一步对各个IM F分量进行Hilbert变换,得到瞬时幅值和瞬时频率。该方法自提出后,在水波研究、语音处理以及机械设备故障诊断等很多领域都得到了应用[6~9]。但也存在许多问题,一方面是该方法缺少理论模型和数学基础[10,11];另一方面,该方法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过包络、欠包络、频率混淆、端点效应、以及由希尔伯特变换而产生的负频率等[12]。2005年,Jo natha n S Smith提出了另一种新的时频分析方法——局部均值分解(Local mean deco mposition,简称LM D)[13], LM D方法将一个单分量的调幅-调频信号看成是其本身的包络信号和一个纯调频信号的乘积,即PF (Product functio n,简称PF)分量,因此能自适应地将一个复杂信号分解为若干个瞬时频率具有物理意义的PF分量之和。LM D方法虽然避免了EM D方法中的过包络、欠包络以及由希尔伯特变换而产生的负频率等问题,但LM D本身也存在迭代计算量大、频率混淆、端点效应等问题。2006年,Ma rk G Frei 提出了另外一种自适应时频分析方法——本征时间尺度分解方法(Intrinsic time-scale decom po sitio n,简称ITD)[14]。ITD方法能够自适应地将任何复杂信号分解为若干个相互独立的瞬时频率具有物理意义的合理旋转分量(Pro per ro tatio n,简称PR)之和。但是经过研究发现,由于ITD方法中对基线(或称为均值曲线)的定义是基于信号本身的线性变换,因此从第二个分量开始,得到的分量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IM F,有明显的信号失真,从而求得瞬时幅值和瞬时频率有很大的失真。

虽然EMD,LM D与ITD方法有各自的优点和缺陷,但是它们在方法上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首先定义一种瞬时频率具有物理意义的单分量信号,

第25卷第2期2012年4月

振 动 工 程 学 报

Journal of Vibratio n Engineering

V o l.25N o.2

Apr.2012

收稿日期:2011-04-31;修订日期:2011-07-0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075131);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1JJ2026);教育部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资助项目(531105050037);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资助项目

然后据此对信号进行自适应分解。因此,EMD等方法在提供有效的自适应时频分析方法的同时,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自适应时频分析思路,即首先假设任意一个复杂信号由若干个瞬时频率具有物理意义的单分量信号组成,并给出具有物理意义的单分量信号瞬时频率所需要满足的条件,然后据此条件对原始信号进行自适应地分解。基于此,本文在定义瞬时频率具有物理意义的内禀尺度分量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自适应信号分解方法——局部特征尺度分解方法,并将这种方法与EM D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验证了LCD方法的有效性。

1 内禀尺度分量与局部特征尺度分解1.1 内禀尺度分量的定义

在EM D,LM D和ITD这类自适应时频分析方法中,关键的问题是如何给出瞬时频率具有物理意义的单分量信号所需要满足的条件。实际上,EM D 方法中定义的IM F分量或者LM D方法中定义的PF 分量需要满足的条件都只是瞬时频率具有物理意义的充分条件,而并非必要条件,也就是说满足其他条件的单分量信号的瞬时频率也同样可以具有物理意义。而正是由于EM D和LM D方法中分别采用上述的条件来定义IM F和PF分量导致了EM D和LM D 方法的某些缺陷,如EMD方法的计算速度慢、LM D

方法中的信号突变等问题。为了避免这些缺陷,本文基于极值点的局部特征尺度参数,定义了另一种瞬时频率具有物理意义的单分量信号——内禀尺度分量。

先考察瞬时频率具有物理意义的典型单分量信号,如正弦(或余弦)信号、调幅信号、调频信号、调幅调频信号。图1给出了这4种典型信号的时域波形

图。图中,连接任意两个相邻的极大值点的线段与过二者之间的极小值点垂直横轴的直线相交于A点。图1中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A点与极值B 点关于横轴近似对称。由此,可以给出瞬时频率具有物理意义的单分量信号所需要满足的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LCD方法。

LCD方法假设任何复杂信号由不同的ISC分量组成,任何两个ISC分量之间相互独立,这样任何一

个信号x(t)就可以被分解为有限个ISC分量之和,其中任何一个内禀尺度分量需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Ⅰ)整个数据段内,极大值为正,极小值为负,且任意两个相邻的极大值与极小值之间呈现单调性。

(Ⅱ)整个数据段内,设所有极值点为X k,对应

图1 瞬时频率具有物理意义的4种典型信号

(图中A点为相邻两极大值的连线在中间极小值时刻的取值,B为极小值)

Fig.1 Fo ur ty pes o f typical sig nal o wning instantaneo us frequency w ith physical meaning (In the fig ure point A is the v alue of the line o f tw o adjacent ma ximums at time o f minimum w hich betw een th e tw o maximums a nd point B is minimum)

216振 动 工 程 学 报第25卷 

的时刻为f k,k=1,2,…,M,其中M为极值点个数。由任意两个相邻的极大(或小)值点(f k,X k)和(f k+2,

X k+2)确定的直线l k y=X k+2-X k

f k+2-f k(t-f k)+X k在

二者之间的极值点X k+1所对应的时刻f k+1处的函数值(记为A k+1)与X k+1的比值保持不变。更一般情况,即要满足

a A k+1+(1-a)X k+1=0, a∈(0,1)(1)其中

A k+1=X k+f k+1-f k

f k+2-f k(X k+2-X k)(2)

一般地,取a=0.5,此时上述A k+1

X k+1

=-1。

满足上述条件(Ⅰ),(Ⅱ)的单分量信号,本文称之为内禀尺度分量(ISC)。条件(Ⅰ)要求相邻的极值点之间单调,是为了消除骑波的情形,保证波形的单一。条件(Ⅱ)是为了保证得到的ISC的波形的光滑性和对称性,只是这种对称不再局限于时间轴。条

件(Ⅰ),(Ⅱ)保证了ISC分量在任意极大值点和相邻的极小值点之间具有单一模态,局部吻合正弦曲线,因此瞬时频率具有物理意义。

1.2 局部特征尺度分解过程(LCD)

根据所定义的ISC分量,将任意复杂信号x(t) (t∈[0,1],或其他任意区间)进行局部特征尺度分解,分解为若干个ISC分量和一个残余项之和。步骤如下:

(1)确定信号x(t)的极值点X k及对应的时刻为

f k,k=1,2,…,M,其中M为极值点个数。设置式(1)中参数a的值,一般取0.5,或者0,1之间的其他值。

(2)根据公式(2)计算A k+1(k=2,3,…,M-1);依据下述公式计算L k的值,其中

L k=aA k+(1-a)X k,

k=2,3,…,M-1(3) 注意到A k与L k的值是从2到M-1,需要估计端点L1和L M的值。方法有很多种,类似于EM D中处理端点效应的方法[15~17],这里不再做深入探究。

通过延拓,得到左右两端的极值点(f0,X0), (f M+1,X M+1)。再令k分别等于0和M-1,按式(2)求出A1,A M,进而由式(3)可求出L1与L M的值。

(3)三次样条拟合所有的L1,L2,…,L M,得到曲线BL1(t),本文称之为基线(base-line),或者均值曲线。

(4)将基线从原信号中分离出来,即

h1(t)=x(t)-B L1(t)(4) 如果h1(t)满足条件(Ⅰ),(Ⅱ),即是一个ISC分量,输出h1(t)并令ISC1=h1(t)。

(5)否则将h1(t)作为原始数据,重复上述步骤,则

h11(t)=h1(t)-B L11(t)(5) 若h11(t)仍不满足条件(Ⅰ),(Ⅱ),重复上述步骤(1)~(5),循环k次,直到h1k(t)满足ISC分量条件,则h1k(t)是第一个ISC分量,记ISC1=h1k(t)。

(6)将ISC1分量从原始数据中分离出来,得到一个新信号u1(t),即

u1(t)=x(t)-I SC1(6)再将u1(t)视为原始数据,重复上述步骤(1)~(5),得到第二个内禀尺度分量ISC2。重复循环n次,直到u n单调或为一常函数为止。得到I SC1,I SC2,…, I SC n n个分量和趋势项u n(t),u n(t)=u n-1(t)-I SC n,这样即可将x(t)分解为n个内禀尺度分量和一个单调或常函数的残余项之和,即

x(t)=∑

n

p=1

I SC p(t)+r n(t)(7)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终止判据采用标准偏差法(Standard deviatio n,简称SD)[2],SD定义为

SD=∑

T

t=0

|h ik(t)-h i(k-1)(t)|2

h2i(k-1)(t)

(8)式中 T表时间长度。一般SD取值小于0.5即可得到理想的ISC分量。

2 信号仿真与对比分析

2.1 分解效果比较

考察下式所示的信号

x(t)=x1(t)+x2(t)=(1+

0.5sin5πt)co s(250πt+20πt2)+

4sin40πt,t∈[0,1](9) 仿真信号由一个调幅调频信号和一个正弦信号组成。它们的时域波形如图2所示。

为比较分解效果,分别在端点效应未处理和处理后采用EM D和LCD方法对其进行分解。其中端点效应处理方法都采用G Rilling提出的镜像对称延拓方法[18]。

图2 仿真信号及其分量的时域波形

Fig.2 The time domain wav efo rms o f simula tio n sig nal and its co mpo nents

217

 第2期程军圣,等:一种新的非平稳信号分析方法——局部特征尺度分解法

先用EM D 方法对信号进行分解。终止判据是SD 法,SD <0.3时终止迭代。端点效应未处理和处理后的分解结果分别如图3和4所示

图3 信号x (t )的EM D 分解结果(端点效应未处理)Fig.3 EM D decom po sitio n r esults of sig na l x (t )with

e ndpoint

effect

图4 信号x (t )的EM D 分解结果(端点效应处理后)

Fig.4 EM D decom po sitio n r esults of sig na l x (t )with

ha ndled endpoint effec t

再采用LCD 方法对x (t )进行分解,参数a =0.5。终止判据是SD 法,SD <0.3时终止迭代。端点效应未处理和处理后的LCD 分解结果分别如图5和6所示。

为了比较两种方法的分解得到分量的真实性,本文同时采用相对误差和相关系数来作为评价指标。用EM D 和LCD 方法求得的前两个分量与真实值x 1(t ),x 2(t )相比较得的相对误差和相关性关系如下表1所示

图5 信号x (t )的L CD 分解结果(端点效应未处理)Fig.5 LCD deco mpo sition results o f signal x (t )with

endpoint effect

图6 信号x (t )的L CD 分解结果(端点效应处理后)Fig.6 L CD decompositio n r esults of sig na l x (t )with

ha ndled endpoint effect

表1 分解得的分量与真实值的相对误差和相关性

Tab .1 The relative error and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decomposition components and real values

分量相对误差相关系数C 10.93470.9983C 2 1.02400.9933I SC 10.85970.9994I SC 2

0.2116

1.0000

为了比较二者的分解效率,下表给出由EM D 和LCD 方法得到前两个分量所需的时间和迭代次数,如表2所示。

表2 EMD 和LCD 方法得到前两个分量所需的时间和迭代

次数

Tab .2

 Time and iteration times of EMD and LCD method f or the first two components

分量所需时间/s 迭代次数

C 10.218010

C 20.250020I SC 10.06208I SC 2

0.0310

3

从图3和4中可以看出,EM D 方法有明显的端点效应。而且在分解的过程中产生了较多的虚假分量C 3,C 4和C 5。从图5和6以及表1易知,与EM D 相比,LCD 分解得到的分量与真实值的相关性更大而相对误差更小,更接近真实值,因此更符合x (t )所包含的真实信息,并且端点效应不明显。由表2易看出,在相同终止条件下,与EM D 相比,LCD 方法分解得到第一个分量和第二个分量所需的迭代次数和时间都比EM D 要少。因此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在线监测。2.2 提取的分量信息比较

从以上分解结果可知,原信号所包含的有用信息主要在第1个分量和第2个分量中,下面用希尔伯特变换方法提取两种分解方法端点效应处理后分解得到的前两个分量的瞬时频率和瞬时幅值,结果分别如

218振 动 工 程 学 报第25卷 

图7和8所示(其中希尔伯特变换未经过端点处理)。

图7和8所求得的瞬时特征的信息中,比较第1个分量的瞬时幅值和瞬时频率,EM D 和LCD 方法的结果很接近,效果都比较好;但是比较第2个分量可以发现,无论是瞬时频率还是瞬时幅值,I SC 2的都比C 2的更准确,波动性更小,而且C 2的瞬时特征的端点效应也比I SC 2的明显。因此,从这方面看,EMD 的端点效应较LCD 严重。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LCD 是一种有效可行的分解方法

图7 由EM D 得到的分量C 1,C 2的瞬时频率和瞬时幅值Fig.7 IF and instantaneous amplitude of C 1and C 2

g ene rated by EM

D

图8 由L CD 得到的分量I SC 1,I SC 2的瞬时频率和瞬时幅值Fig.8 I F a nd insta nta neo us am plitude of I SC 1a nd I SC 2

gener ated by L CD

3 结 论

提出了一种新的处理非平稳信号的时频分析方法——局部特征尺度分解方法。与EM D 等方法进行比较的结果表明,LCD 法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分解的时间和速度上看,LCD 方法比EM D 耗时要少,分解要快,分解速度上优于EM D 方法,这在工程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2)从分解得到的分量上看,LCD 方法更能快速和准确地提取出包含的原信号主要分量的信号,得到的瞬时频率和瞬时幅值也更真实;同时得到的虚假分量较少,一定程度上有效地减少了EM D 的频率混淆现象。

(3)从端点效应方面看,由于采用三次样条拟合,LCD 分解也有一定的端点效应,但和EM D 相比,则不如其严重。

总之,局部特征尺度分解能够自适应地将信号分解为若干瞬时频率具有物理意义的单分量信号之和。在分解速度、迭代次数、端点效应方面优越于EM D 方法。然而,局部特征尺度分解本身也存在问题,由于与EM D 方法一样也采用三次样条拟合,则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端点效应和频率混淆现象,以及和EMD 一样未解决的理论依据。但总的来看,局部特征尺度分解有很好的分解效果。本文提出的LCD 方法,为时频分析方法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这只是起了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引起相关学者的关注。随着理论的研究和完善,局部特征尺度分解方法会越来越得到重视和广泛应用。参考文献:

[1] Ing rid Daubechies [美],著.小波十讲[M ].李建平,杨

万年,译.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

Ing rid Da ubechies .Ten Lectures o n Wav elets [M ].Socie ty fo r Industrial and Applied M athematics Press,1992.

[2] 程军圣,张亢,杨宇,等.局部均值分解与经验模态分解

的对比研究[J].振动与冲击,2009,28(5):13—16.Cheng Junsheng ,Zhang Kang ,Ya ng Y u ,et al .Comparison betw een th e methods of local mean deco mpo sition and empirica l mode decompositio n [J].Jour nal o f V ibration a nd Shock ,2009,28(5):13—16.[3] Hua ng N E,Zheng She n,Lo ng S R,et a l.

Th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 n a nd the H ilbe rt

spect rum fo r no nlinear and non -sta tionar y time se ries

analy sis [A ].Proc.Roy.So c [C].Lo ndo n,1998,454:903—995.[4] Hua ng N E,W u Z.

A review o n Hilber t-Huang

tr ansfo rm:metho d a nd its a pplicatio ns to g eo phy sical

studies [J ].Adv .Ada pt .Data Anal .,2009,1

:1—23.

[5] 于德介,程军圣,杨宇.机械故障诊断的Hilber t -Huang

变换方法[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Y u Dejie,Cheng Junsheng ,

Yang Y u.M echa nical

Fa ult Diag nosis M ethod of H ilbe rt -H uang T ra nsfo rm

219

 第2期程军圣,等:一种新的非平稳信号分析方法——局部特征尺度分解法

[M].Beijing:Science Press,2006.

[6] Huang N E,Shen Z,L ong R S.A new v iew o f

no nlinear wa ter wav es-the Hilber t spectrum[J],Ann.

Rev.Fluid M ech.,1999,31:417—457.

[7] Khaldi K,Bo udr aa A O,Bo uchikhi A,et a l.Speech

sig nal noise v dmctio n by EM D[A].IEEE Internatio nal Sy mpo sium o n Communications,Co ntro l

a nd Sig nal

Pro cessing ISCCSP2008,St.Julia ns,M a lta,2008:

1155—1158.

[8] Dejie Yu,J unsh eng Cheng,Yu Yang.Application o f

EM D m etho d and Hilber t spectrum to the fault diag nosis of roller bearings[J].M echa nica l Sy stems

a nd Sig na l Processing,2005,19:259—270.

[9] Guang ho ng Gai.The pro cessing o f r oto r sta rtup

sig nals based on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 n[J].

M echanical Sy stems and Signal Processing,2006,20:

225—235.

[10]Yuesheng Xu,Haizhang Zhang.Recent ma thema tical

develo pments o n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 n[J].

Adv ances in Adaptiv e Data Analysis.2009,1(4):

681—702.

[11]洪弘,王新龙,陶智勇.一种新的EM D迭代算法[J].声

学技术,2008,27(5):432—433.

Ho ng Hong,Wa ng Xinlong,Tao Zhiyo ng.A new sifting method of EM D[J].T echnical Acoustics,

2008,27(5):432—433.

[12]科恩L[美],著,时频分析:理论与应用[M].白居宪,

译.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8.

L Coh en.Time Fr equency Analy sis:Th eo r y and Applica tions[M].Pr entice Hall Pr ess,1995.[13]Smith J S.The local mea n decom po sitio n and its

application to EEG perceptio n data[J].J o urnal o f the Ro yal Socie ty Inter face,2005,2(5):443—454. [14]Frei M G,Oso rio I.Int rinsic time-sca le

deco mpo sition:Time-f requency-ener gy ana ly sis and r ea l-time filtering of no n-statio nary sig nals[J].Pro c.

Ro yal Soc.A,2007,463:321—342.

[15]黄大吉,赵进甲,苏纪兰.希尔伯特-黄变换的端点延拓

[J].海洋学报,2003,25(1):1—11.

HU AN G Daji,ZHAO Jinjia,SU Jilan.Practical implementa tio n of the Hilber t-Hua ng T ra nsfo rm Alg o rithm[J].A CT R A O CEAN O LO GICA SIN IC A, 2003,25(1):1—11.

[16]盖强,马孝江,张海勇,等.一种消除局域波法中边界

效应的新方法[J].大连理工学报,2002,42(1):115—

117.

GA I Qiang,M A Xiao jia ng,Z HAN G Haiy ong,e t al.

N ew method fo r pro cessing end effect in local wav e M etho d[J].Jour na l of Dalian U niv e rsity T echno log y, 2002,42(1):115—117.

[17]林丽,周霆,余轮.EM D算法中边界效应处理技术

[J].计算机工程,2009,35(23):265—268.

Lin Li,Zho u Ting,Y u L un.Edg e Effect Pr ocessing

Technique in EM D Alg o rithm.Co mputer Eng ineering,2009,35(23):265—268.

[18]Rilling G,Fla ndrin P,Go ncalv es P.O n empirical

mode deco mpo sitio n and its algo rithms[A].

Proceedings of I EEE-EU R ASIP Wo r kshop on N onlinea r Sig nal a nd Image Processing N SI P-03[C].

G rado,Italy,2003.

A nonstationary signal analysis approach

——the local characteristic-scale decomposition method

C HEN G Jun-sheng,Z H EN G J in-de,YAN G Yu

(Sta te K ey Labora to ry o f Adv anced Desig n a nd M anufacture fo r V ehicle Body,

Huna n Univ ersity,Cha ng sha 410082,China)

Abstract:A new no nsta tionar y sig nal a naly sis method,namely the local cha racteristic-scale decompositio n(LCD)is pro po sed in this paper ba sed o n the definitio n of the intrinsic scale co mpo nent with phy sica l instantaneo us fr equency.By using LCD method,any com plicated sig nal can be deco mposed ada ptiv ely into so me intrinsic sca le co mponents(I SC)who se instantaneo us fr equencies o w n phy sica l sense.In this paper,the theo ry o f L CD is analy zed firstly;then the detail step o f sig nal deco mpo sition using LCD is giv en;finally the L CD method is co mpa red with the em pirical mo de decompo sitio n(EM D) method by analyzing a simula tio n signal.T he analysis r esults sho w tha t the L CD method is effectiv e and is superio r to the EM D m etho d in restr aining end effect,the times of itera tio n and decompo sitio n time.

Key words:local cha racte ristic-scale deco mposition;empirica l mode deco mpo sition;intrinsic scale co mpo ne nt;no nstationar y sig na l

作者简介:程军圣(1968—),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电话:(0731)88664008;E-mail:sig nalp@https://www.360docs.net/doc/be14696115.html, 220振 动 工 程 学 报第25卷 

现代汉语句子成分分析

现代汉语句子成分分析 从句法结构的关系意义出发,对句子作成分功能或作用分析的方法叫句子成分分析法,即用各种方法标出基本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和次要成分(状语、补语)。 句子成分有六种——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汉语句子成分口诀: 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状语有时位主前,逗号分开心有数。 一、主语:多表示人或事物,是句子里被陈述的对象,在句首能回答“谁”或者“什么”等问题。可由名词、代词、数词、名词化的形容词、不定式、动名词和主语从句等来承担。例如: (1)今天晚上‖特别冷。 主语(偏正短语)谓语 (2)[明天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走出戈壁滩了。 状语(时间)主语(代词)谓语 以动作、性状或事情做陈述的对象的主语句。如: (1)笑‖是具有多重意义的语言。 主语(动词)谓语 (2)公正廉洁‖是公职人员行为的准则。 主语(形容词联合短语)谓语 二、谓语:是用来陈述主语的,能回答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等问题。谓语可以由动词来担任,一般放在主语的后面。 (1)动词性词语经常做谓语。例如: 他‖[只]答应了<一声>。 主语谓语(状语+动词+补语) 南海一中‖留下<过>(许多人)的梦。 主语谓语(动词+补语+定语+宾语)我‖[最近]去<了><一趟>北京。 主语谓语(状+动+补+宾) (2)形容词性词语也经常做谓语。例如: 太阳‖热烘烘的。 主语谓语(形容词+的) 人参这种植物,‖娇嫩<极了>。 主语谓语(形容词+补语) 说话‖[要]简洁<些>。 主语谓语(状语+形容词+补语) (3)主谓短语做谓语。例如: 这件事‖大家都赞成。 主语谓语(主谓短语) 任何困难‖她都能克服。 主语谓语(主谓短语) 大家的事情‖大家办。 主语谓语(主谓短语) (4)名词性词语做谓语。这种情况很少见,有一定的条件限制。可参考文言文中的判断句。例如: 鲁迅‖浙江绍兴人。 主语谓语(名词短语) 明天‖教师节。 主语谓语(名词) 她‖大眼睛,红脸蛋。 主语谓语(定中短语,表容貌) 三、宾语:往往表示动作支配的对象,并且总是处在

运筹学课程设计报告(附代码)范文

《运筹学》课程设计报告 姓名: 班级: 学号:

一、问题描述 1、机型指派问题 机型指派优化设计是航空公司制定航班计划的重要内容,它要求在满足航班频率和时刻安排以及各机型飞机总数约束的条件下,将各机型飞机指派给相应的航班,使运行成本最小化。本课程设计要求建立机型指派问题的数学模型,应用优化软件Lindo/Lingo进行建模求解,给出决策建议,包括各机型执行的航班子集和相应的运行成本。 2、问题描述 已知某航空公司航班频率和时刻安排如《运筹学课程设计指导书》中表1所示,航班需求数据和运输距离如表2所示,其中,OrignA/P表示起飞机场,Dep.T.表示起飞时间,Dest.A/P表示目标机场,Dist表示轮挡距离,Demand表示航班需求量,Std Dev.表示需求的标准差。该航空公司的机队有两种机型:9架B737-800,座位数162;6架B757-200,座位数200。飞八个机场:A,B,I,J,L,M,O,S。 B737-800的CASM(座英里成本)是0.34元,B757-200是0.36元。两种机型的 RASM(座英里收益)都是 1.2元。以成本最小为目标进行机型指派,在成本方面不仅考虑运行成本,还必须考虑旅客溢出成本,否则将偏向于选取小飞机,使航空公司损失许多旅客。 旅客溢出成本是指旅客需求大于航班可提供座位数时,旅客流失到其他航空公司造成的损失。旅客需求服从N(μ,σ)的正态分布。如果机票推销工作做得好,溢出旅客并不全部损失,有部分溢出旅客将该成本航空公司其他航班,这种现象叫做“再获得”(Recapture)。设有15%的溢出旅客被再获得。 将飞机指派到航班上去,并使飞机总成本最小。 二、分析建模 1.确定决策变量 经过对问题描述的分析得出,要解决飞机机型指派问题,我设定了两类变量: (1)针对各条航线的机型,令B737-800和B757-200分别为机型1和机型2,设变量Xi,j.其中101≤i≤142,j=1或2。且对于变量Xi,j=0或1,当Xi,j=1,表示第i条航线由第j 种飞机运营。例如,X101,1=1,则第101号航班由第1种机型飞行,且X101,2=0 (2)针对机场时间节点飞机流的变量,设变量Gm,j.表示对于第m个节点上第j种机型的数量,例如,G A1,1表示A机场第1个节点上第1种机型的数量。 2.目标函数 以飞机总成本最小为指派目标,而单个航班的飞机总成本包括两个部分:1.运输成本;2. 旅

层次分析法的优劣势

层次分析法的优劣势分析: 优势: 1.系统性的分析方法 层次分析法把研究对象作为一个系统,按照分解、比较判断、综合的思维方式进行决策,成为继机理分析、统计分析之后发展起来的系统分析的重要工具。系统的思想在于不割断各个因素对结果的影响,而层次分析法中每一层的权重设置最后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结果,而且在每个层次中的每个因素对结果的影响程度都是量化的,非常清晰、明确。这种方法尤其可用于对无结构特性的系统评价以及多目标、多准则、多时期等的系统评价。 2.简洁实用的决策方法 这种方法既不单纯追求高深数学,又不片面地注重行为、逻辑、推理,而是把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复杂的系统分解,能将人们的思维过程数学化、系统化,便于人们接受,且能把多目标、多准则又难以全部量化处理的决策问题化为多层次单目标问题,通过两两比较确定同一层次元素相对上一层次元素的数量关系后,最后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即使是具有中等文化程度的人也可了解层次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掌握它的基本步骤,计算也经常简便,并且所得结果简单明确,容易为决策者了解和掌握。 3.所需定量数据信息较少 层次分析法主要是从评价者对评价问题的本质、要素的理解出发,比一般的定量方法更讲求定性的分析和判断。由于层次分析法是一种模拟人们决策过程的思维方式的一种方法,层次分析法把判断各要素的相对重要性的步骤留给了大脑,只保留人脑对要素的印象,化为简单的权重进行计算。这种思想能处理许多用传统的最优化技术无法着手的实际问题。 劣势: 1.不能为决策提供新方案 层次分析法的作用是从备选方案中选择较优者。这个作用正好说明了层次分析法只能从原有方案中进行选取,而不能为决策者提供解决问题的新方案。这样,我们在应用层次分析法的时候,可能就会有这样一个情况,就是我们自身的创造能力不够,造成了我们尽管在我们想出来的众多方案里选了一个最好的出来,但其效果仍然不够人家企业所做出来的效果好。而对于大部分决策者来说,如果一种分析工具能替我分析出在我已知的方案里的最优者,然后指出已知方案的不足,又或者甚至再提出改进方案的话,这种分析工具才是比较完美的。但显然,层次分析法还没能做到这点。 2.定量数据较少,定性成分多,不易令人信服 在如今对科学的方法的评价中,一般都认为一门科学需要比较严格的数学论证和完善的定量方法。但现实世界的问题和人脑考虑问题的过程很多时候并不是能简单地用数字来说明一切的。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带有模拟人脑的决策方式的方法,因此必然带有较多的定性色彩。这样,当一个人应用层次分析法来做决策时,其他人就会说:为什么会是这样?能不能用数学方法来解释?如果不可以的话,你凭什么认为你的这个结果是对的?你说你在这个问题上认识比较深,但我也认为我的认识也比较深,可我和你的意见是不一致的,以我的观点做出

句子成分分析法一

句子成分分析法一 从句法结构的关系意义出发,对句子作成分功能或作用分析的方法叫~,即用各种方法标出基本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和次要成分(状语、补语)。 句子有六个成分: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 主语和谓语:主语是句子里被陈述的对象,谓语是用来陈述主语的。在一般情况下,主语在前,谓语在后。(1)大伙都散了。(《分马》) (2)满树浅黄色的小花,并不出众。(《荔枝蜜》) (3)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背影》) (4)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大自然的语言》)(5)那壮丽的柱廊,淡雅的色调,以及四周层次繁多的建筑立面,组成了一幅庄严绚丽的画图。(《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这几句的主语是 "大伙"" 满树浅黄色的小花"" 我最不能忘记的"" 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 那壮丽的柱廊,淡雅的色调,以及四周层次繁多的建筑立面",这几句的谓语是"都散了"" 并不出众"" 是他的背?quot;" 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 组成了一幅庄严绚丽 的画图"。 把中心词看成是主语和谓语也是可以的。如: (6)一张简陋的大竹床铺着厚厚的稻草。(《驿路梨花》) (7)其实这种缩微技术,早在十九世纪普法战争时候就使用过了。(《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馆》) 可以认为"竹床""技术"是主语,可以认为"铺""使用"是谓语。 宾语和补语:宾语往往表示动作支配的对象,并且总是处在动词的后头。补语是动词形容词后面的补充成分。如: (1)桥脚上站在一个人,却是我们母亲。(鲁迅《社戏》) (2)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背影》) (3)萧队长说过:先进的要带落后的。(《分马》) (4)列宁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要拥护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无产阶级要拥护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世界革命才能胜利。(《纪念白求恩》) 字下有线的全是宾语。还有一种宾语叫做"双宾语",如: (5)现在人们叫它故宫。(《故宫博物院》) (6)我给她一本书。 "它""她"是近宾语(间接宾语),"故宫""一本书"是远宾语(直接宾语)。 (7)说起来可笑,小时候有一回上树掐海棠花,不想叫蜜蜂螫<一下>,痛得我差点儿跌<下来>。(《荔枝蜜》) (8)我独自一人游荡< 在田野里 >。(《挖荠菜》) (9)从化的荔枝树多得< 像一片碧绿的大海 >,开花时节,那蜜蜂满野嘤嘤嗡嗡,忙得< 忘记早晚 >,有时还趁着月色采花酿蜜。(《荔枝蜜》) (10)我那时真是聪明< 过分 >。(《背影》) (11)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 好几回>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尖括号里的全是补语,都补充说明了前面的动词、形容词。 定语和状语:定语是名词性词语的修饰成分,状语是动词性、形容词性词语的修饰成分。 (1)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背影》) (2)可我,总还是怀念那(长在野地里)的荠菜,就像怀念(那些与自己共过患难的老朋友)一样。(《挖荠菜》) (3)老远就看见(镶嵌在正门顶上)的国徽的闪闪金光。(《雄伟的人民大会堂》)(4)李四光[这一生中][还从来]没有过一次[这样]舒畅和快乐的谈话。(《地质之光》)

层次分析法的应用实例

第二节 层次分析法的应用实例 层次分析法在解决定量与定性复杂问题时,由于方法的简单性、直观性,同时在解决各种领域的实际问题时又显示其有效性和可行性,因而深受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和应用数学工作者的欢迎而被广泛采用。下面我们举例说明它的实用性。 设某港务局要改善一条河道的过河运输条件,要确定是否建立桥梁或隧道以代替现在的轮渡。 此问题可得到两个层次结构:过河效益层次结构和过河代价层次结构;由图5-3(a)和(b)分别表示。 例 过河的代价与效益分析。 (a) 过河效益层次结构 (b) 过河代价层次结构 图5-3 过河的效益与代价层次结构图 过河的效益 A 过河的效益 2B 经济效益 1B 过河的效益 3B 隧 道 2D 桥 梁 1D 渡 船 3D 美化 11 C 进出方便 10 C 舒适 9 C 自豪感 8 C 交往沟通 7C 安全可靠 6 C 建筑就业 5 C 当地商业4C 岸间商业3C 收入2C 节省时间1 C 过河的代价 A 社会代价 2B 经济代价 1B 环境代价 3B 隧 道 2D 桥 梁 1D 渡 船 3D 对生态的污染 9 C 对水的污染 8 C 汽车的排放物 7 C 居民搬迁 6 C 交往拥挤 5C 安全可靠 4 C 冲击渡船业 3 C 操作维护 2 C 投入资金 1 C

在过河效益层次结构中,对影响渡河的经济因素来说桥梁或隧道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一种是节省时间带来的效益,另一种是由于交通量的增加,可使运货增加,这就增加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交通的发达又将引起岸间商业的繁荣,从而有助于本地商业的发展;同时建筑施工任务又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以上这些效益一般都可以进行数量计算,其判断矩阵可以由货币效益直接比较而得。但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则难以用货币表示,此时就用两两比较的方法进行。从整体看,桥梁和隧道比轮渡更安全,更有助于旅行和交往,也可增加市民的自豪感。从环境效益看,桥梁和隧道可以给人们更大的舒适性、方便性,但渡船更具有美感。由此得到关于效益的各个判断矩阵如表5-9—表5-23所示。 表5-9 表5-10 表5-11 表5-12 表5-13 表5-14

层次分析法优缺点

层次分析法的优缺点: 优点: 1.系统性的分析方法 层次分析法把研究对象作为一个系统,按照分解、比较判断、综合的思维方式进行决策,成为继机理分析、统计分析之后发展起来的系统分析的重要工具。系统的思想在于不割断各个因素对结果的影响,而层次分析法中每一层的权重设置最后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结果,而且在每个层次中的每个因素对结果的影响程度都是量化的,非常清晰、明确。这种方法尤其可用于对无结构特性的系统评价以及多目标、多准则、多时期等的系统评价。 2.简洁实用的决策方法 这种方法既不单纯追求高深数学,又不片面地注重行为、逻辑、推理,而是把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复杂的系统分解,能将人们的思维过程数学化、系统化,便于人们接受,且能把多目标、多准则又难以全部量化处理的决策问题化为多层次单目标问题,通过两两比较确定同一层次元素相对上一层次元素的数量关系后,最后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即使是具有中等文化程度的人也可了解层次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掌握它的基本步骤,计算也经常简便,并且所得结果简单明确,容易为决策者了解和掌握。 3.所需定量数据信息较少 层次分析法主要是从评价者对评价问题的本质、要素的理解出发,比一般的定量方法更讲求定性的分析和判断。由于层次分析法是一种模拟人们决策过程的思维方式的一种方法,层次分析法把判断各要素的相对重要性的步骤留给了大脑,只保留人脑对要素的印象,化为简单的权重进行计算。这种思想能处理许多用传统的最优化技术无法着手的实际问题。 缺点: 1.不能为决策提供新方案 层次分析法的作用是从备选方案中选择较优者。这个作用正好说明了层次分析法只能从原有方案中进行选取,而不能为决策者提供解决问题的新方案。这样,我们在应用层次分析法的时候,可能就会有这样一个情况,就是我们自身的创造能力不够,造成了我们尽管在我们想出来的众多方案里选了一个最好的出来,但其效果仍然不够人家企业所做出来的效果好。而对于大部分决策者来说,如果一种分析工具能替我分析出在我已知的方案里的最优者,然后指出已知方案的不足,又或者甚至再提出改进方案的话,这种分析工具才是比较完美的。但显然,层次分析法还没能做到这点。 2.定量数据较少,定性成分多,不易令人信服 在如今对科学的方法的评价中,一般都认为一门科学需要比较严格的数学论证和完善的定量方法。但现实世界的问题和人脑考虑问题的过程很多时候并不是能简单地用数字来说明一切的。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带有模拟人脑的决策方式的方法,因此必然带有较多的定性色彩。这样,当一个人应用层次分析法来做决策时,其他人就会说:为什么会是这样?能不能用数学方法来解释?如果不可以的话,你凭什么认为你的这个结果是对的?你说你在这个问题上认识比较深,但我也认为我的认识也比较深,可我和你的意见是不一致的,以我的观点做出

层次分析法案例

层次分析法 一. 层次分析模型和一般步骤 二.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三. 构造成对比较矩阵 四. 作一致性检验 五. 层次总排序及决策 一. 层次分析模型和一般步骤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因素决策分析方法。这种方法将决策者的经验判断给于数量化,在目标因素结构复杂且缺乏必要数据的情况下使用更为方便,因而在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层次分析的四个基本步骤: (1)在确定决策的目标后,对影响目标决策的因素进行分类,建立一个多层次结构; (2)比较同一层次中各因素关于上一层次的同一个因素的相对重要性,构造成对比较矩阵; (3)通过计算,检验成对比较矩阵的一致性,必要时对成对比较矩阵进行修改,以达到可以接受的一致性; (4)在符合一致性检验的前提下,计算与成对比较矩阵最大特征值相对应的特征向量,确定每个因素对上一层次该因素的权重;计算各因素对于系统目标的总排序权重并进行决策。 二.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将问题包含的因素分层:最高层(解决问题的目的);中间层(实现总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必须考虑的准则等,也可称策略层、约束层、准则层等);最低层(用于解决问题的各种措施、方案等)。把各种所要考虑的因素放在适当的层次内,用层次结构图清晰地表达这些因素的关系。 〔例1〕购物模型 某一个顾客选购电视机时,对市场正在出售的四种电视机考虑了八项准则作为评估依据,建立层次分析模型如下:

〔例2〕选拔干部模型 对三个干部候选人、、,按选拔干部的五个标准:品德、才能、资历、年龄和群众关系,构成如下层次分析模型: 〔例3〕评选优秀学校 某地区有三个学校,现在要全面考察评出一个优秀学校。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教师队伍(包括平均学历和年龄结构) (2)教学设施 (3)教学工作(包括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统考成绩和教学管理)

(完整版)英语句子成分分析(最完整版)

英语句子成分只是英语语法中的一小部分,而且平时的考试也不会考,试卷上不会考你什么是宾语,什么是状语,这个单词是作什么成分,但是它是学英语的基础或者说是你学习其他语法的工具(比如学定语从句、非谓语动词等等)。学会它最直接的作用是对阅读和写英语句子有帮助,有很多人单词都知道,但是,读句子的时候,就是不知道哪些单词和哪些单词是组合在一起的;写句子的时候,就是不知道该把把哪个单词放在前,哪个单词放在后。句子成分就是帮你来分析单词和单词的关系,让你能比较容易地看懂句子和写出符合英语表达的英语句子。 第一章英语句子结构的简单认识 那么,什么是句子结构呢?说白了,就是在一个句子内部,一个个单词是怎么组织在一起的,为什么有的单词放在句子前面,有的单词放在句子的后面;在一个复杂的句子中各个句子是怎么组合起来的。曾见过这样的句子:I very like English (我非常喜欢英语) I at home had supper(我在家吃的晚饭 ),上面的两个句子是常见典型错句,你能看出来他们错在哪里吗? 那么,对于英语句子结构来说,我们要掌握什么呢?首先你头脑中要有词类的概念(每一个单词都是什么词性),然后学会简单句五种基本句型及句子成分的分析,再然后就是并列句和复合句的分析。 第二章词类概念建立以及词类分析能力的培养 第一节词类分析能力的自我培养之秘笈 一个词的词性不止一个,通常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如work 可以作名词或动词,但这个词一旦放在句中,它的词性就确定了,(如: His work is good ,本句中的work 肯定是名词.) 基于以上原因,词类概念的建立以及词类分析能力的建立,说白了就是指:看到一个词,立刻就能反应出这个词属于哪个词类;看到句子中的单词,立刻就能确定出这个词的词性,这是一项能力,你不可能通过死记硬背学会的. 为什么需要你知道一个个单词属于哪个词类,知道这些有什么用呢? 要知道,理解掌握词类是理解句子结构及成分的基础,大脑中没有词类的概念,一切都无从谈起,,想想看,它是何等的重要. 怎么才能建立词类概念以及具备词类分析能力呢? 三“活”就是通过分析的方法,不是通过死记来确定一个单词的词性,大体上有以下三种途径: 其一,从词类概念的本身出发去分析单词的词性(见第二节) 举个简单的例子,cake 这个词,中文意思:蛋糕,是一种食品的名称,,ok 了,不用再去背 cake 名词 cake 名词。这一方法的运用需要你把对单词中文意思的了解和对十大词类概念的理解两者结合起来才能运用自如.,只需在大脑中一闪词义,就知道其词性了,如果你连单词词义都不知,那偶就没办法了. 其二, 从单词的构词法入手来判断词性,构词法即构成单词的方法,其中一种是派生法,是通过加前后缀来构成单词的,英语中相当一部分单词是通过这种方法构成的,,一般来说,前缀是表明单词的词义,后缀表明单词的词性(词类),因此,从后缀我们大致可以判断出单词的词性.例如一般来讲加ly的形容词都是副词:quickly badly really completely 等等,. 其三,从句子成分来分析.实际上.学习词类和确定词类是为了分析句子成分,反过来,当我们学会句子分析后,我们还可以确定单词的词性(对一词多种词性的单词非常有用),,就是说可

运筹学课设 doc(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 一、本次课程设计应达到的目的 1. 掌握运筹学知识在管理问题中应用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2. 巩固和加深对所学运筹学理论知识及方法的理解与掌握; 3. 培养与锻炼学生从管理实践中提炼问题、分析问题、构建模型求解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 4. 上机练习,了解与掌握几种常用的运筹学计算软件及其使用与操作方法; 5. 锻炼并初步掌握运筹学模型求解程序的编写方法与技术。 6. 初步了解学术研究的基本方法与步骤,并通过设计报告的撰写,了解学术报告的写作方法。 二、本次课程设计任务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1. 结合专业知识,对某一实际管理问题进行分析,调查收集相关数据,并整理出符合问题特征的数据,包括目标因素、约束因素以及必须的参数与系数等等; 2. 在上一步分析基础上,按照运筹学建模的基本方法与要求,通过抽象处理,建立所研究问题的运筹学模型,判断模型的类型并选择求解方法; 3. 上机练习,学习常用运筹学计算软件的使用与基本操作方法,并选择其中一种对所建运筹学模型进行求解,得出最优解、灵敏度计算等相关计算结果; 4. 结合理论课以及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所学的基本知识,编写线性规划单纯形法的计算程序,别用所编写程序和已学习的某种运筹学计算软件,并分求解相关课后习题,对所编写的算程序进行验证; 5. 总结设计过程,整理与记录设计中的关键工作与成果,撰写设计报告。 三、应收集的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 1. 应收集的资料: [1]研究对象的现状数据材料 [2]与所建模型的参数、系数、约束条件等因素相关的数据材料 2. 主要参考文献: [1]杨茂盛.运筹学(第三版).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2]运筹学编写组. 运筹学(第三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徐玖平, 胡知能, 王緌. 运筹学(第二版).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4 [4]胡运权. 运筹学基础及应用. 哈尔滨: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8 [5]陈汝栋,于延荣. 数学模型与数学建模(第2版).国防工业出版社,2009 [6]刘建永.运筹学算法与编程实践:Delphi实现.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7]谢金星,薛毅.建优化建模LINDO/LINGO软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模糊层次分析法的Matlab实现

一、引言 层析分析法是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法,是一种使用频率很高的方法,在经济管理、城市规划等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由于其结果受主观思维的影响较大,许多科研工作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将模糊理论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提出了模糊层次分析法。为克服层次分析法中判断矩阵的一致性与人类思维的一致性存在的显著差异,文献[1-2]引入了模糊一致矩阵。为解决解的精度及收敛问题,文献[3-4]引入幂法来求排序向量。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研究实际问题时,常采用迭代法来得到精度更高的排序向量,这就要求选择合适的初始值并通过大量的计算,为此,文中利用三种方法计算了初始排序向量,并给出了算法的Matlab程序,最后通过实例说明。 二、模糊层次分析法 为解决AHP种所存在的问题,模糊层次分析法引入模糊一致矩阵,无需再进行一致性检验,同时使用幂法来计算排序向量,可以减少迭代齿数,提高收敛速度,满足计算精度的要求.具体步骤: 1.构造优先关系矩阵 采用0.1~0.9标度[2],建立优先判断矩阵 2.将优先关系矩阵转化为模糊一致矩阵 3.计算排序向量 (1)和行归一法: (2)方根法: (3)利用排序法: (4)利用幂法[5-6]求精度更高的排序向量: 否则,继续迭代。 三、模糊层次分析法的程序实现 给出模糊层次分析法的Matlab程序。 clear; clc; E=input('输入计算精度e:') Max=input('输入最大迭代次数Max:')

F=input('输入优先关系矩阵F:'); %计算模糊一致矩阵 N=size(F); r=sum(F'); for i=1:N(1) for j=1:N(2) R(i,j)=(r(i)-r(j))/(2*N(1))+0.5; end end E=R./R'; % 计算初始向量---------- % W=sum(R')./sum(sum(R)); % 和行归一法 %--------------------------------------------------------- for i=1:N(1) S(i)=R(i,1); for j=2:N(2) S(i)=S(i)*R(i,j); end end S=S^(1/N(1)); W = S./sum(S);%方根法%-------------------------------------------------------- % a=input('参数a=?'); %W=sum(R')/(N(1)*a)-1/(2*a)+1/N(1); %排序法 % 利用幂法计算排序向量----V(:,1)=W'/max(abs(W)); %归一化 for i=1:Max V(:,i+1)=E*V(:,i); V(:,i+1)=V(:,i+1)/max(abs(V(:,i+1))); if max(abs(V(:,i+1)-V(:,i)))k=i; A=V(:,i+1)./sum(V(:,i+1)); break Else End End 四、计算实例

层次分析法案例与步骤

层次分析法实例与步骤 下面结合一个具体例子,说明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和要点。 【案例】 市政工程项目建设决策:层次分析法问题提出 市政部门管理人员需要对修建一项市政工程项目进行决策,可选择的方案是修建通往旅游区的高速路(简称建高速路)或修建城区地铁(简称建地铁)。除了考虑经济效益外,还要考虑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因素,即是多准则决策问题,考虑运用层次分析法解决。 1. 建立递阶层次结构 应用AHP解决实际问题,首先明确要分析决策的问题,并把它条理化、层次化,理出递阶层次结构。 AHP要求的递阶层次结构一般由以下三个层次组成: ●目标层(最高层):指问题的预定目标; ●准则层(中间层):指影响目标实现的准则; ●措施层(最低层):指促使目标实现的措施; 通过对复杂问题的分析,首先明确决策的目标,将该目标作为目标层(最高层)的元素,这个目标要求是唯一的,即目标层只有一个元素。 然后找出影响目标实现的准则,作为目标层下的准则层因素,在复杂问题中,影响目标实现的准则可能有很多,这时要详细分析各准则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即有些是主要的准则,有些是隶属于主要准则的次准则,然后根据这些关系将准则元素分成不同的层次和组,不同层次元素间一般存在隶属关系,即上一层元素由下一层元素构成并对下一层元素起支配作用,同一层元素形成若干组,同组元素性质相近,一般隶属于同一个上一层元素(受上一层元素支配),不同组元素性质不同,一般隶属于不同的上一层元素。 在关系复杂的递阶层次结构中,有时组的关系不明显,即上一层的若干元素同时对下一层的若干元素起支配作用,形成相互交叉的层次关系,但无论怎样,上下层的隶属关系应该是明显的。 最后分析为了解决决策问题(实现决策目标)、在上述准则下,有哪些最终解决方案(措施),并将它们作为措施层因素,放在递阶层次结构的最下面(最低层)。 明确各个层次的因素及其位置,并将它们之间的关系用连线连接起来,就构成了递阶层次结构。 【案例分析】市政工程项目进行决策:建立递阶层次结构 在市政工程项目决策问题中,市政管理人员希望通过选择不同的市政工程项目,使综合效益最高,即决策目标是“合理建设市政工程,使综合效益最高”。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考虑的主要准则有三个,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但问题绝不这么简单。通过深入思考,决策人员认为还必须考虑直接经济效益、间接经济效益、方便日常出行、方便假日出行、减少环境污染、改善城市面貌等因素(准则),从相互关系上分析,这些因素隶属于主要准则,因此放在下一层次考虑,并且分属于不同准则。 假设本问题只考虑这些准则,接下来需要明确为了实现决策目标、在上述准则下可以有哪些方案。根据题中所述,本问题有两个解决方案,即建高速路或建地铁,这两个因素作为措施层元素放在递阶层次结构的最下层。很明显,这两个方案于所有准则都相关。 将各个层次的因素按其上下关系摆放好位置,并将它们之间的关系用连线连接起来。同时,为了方便后面的定量表示,一般从上到下用A、B、C、D。。。代表不同层次,同一层次从左到右用1、2、3、4。。。代表不同因素。这样构成的递阶层次结构如下图。

运筹学课程设计

目录 一问题提出 (1) 二问题分析 (1) 三模型建立 (1) 3.1模型一的建立 (3) 3.2模型二的建立 (5) 3.3模型三的建立 (6) 四结果分析 (8) 五模型评价 (8) 5.1模型优点 (8) 5.2模型缺点 (8) 六参考文献 (9)

旅游最短路 一 问题提出 周先生退休后想到各地旅游。计划从沈阳走遍华北各大城市。请你为他按下面要求制定出行方案: 1. 按地理位置(经纬度)设计最短路旅行方案; 2. 如果2010年5月1日周先生从沈阳市出发,每个城市停留3天,可选择航空、铁路(快车卧铺或动车),设计最经济的旅行互联网上订票方案; 3. 设计最省时的旅行方案,建立数学模型,修订你的方案; 二 问题分析 第一问要求按地理位置(经纬度)设计最短路旅行方案,求最短路径是一个典型的旅行售货商(TSP )模型。TSP 模型可解的是知道任意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通过查阅资料可以华北各个城市所在的经纬度,所以首先就需要通过经纬度计算出任意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得到一个距离矩阵,再建立()TSP 模型, 对模型进行求解。问题的目标函数为 ij n i n j ij x d z ∑∑==1min ( )j i ≠ 其中10或=ij x , 若1=ij x 表示周先生直接从i 市到j 市。建立整数目标规划,用Lindo 软件求解,找出所有1=ij x ,确定最短路的旅行方案。 第二问要求最经济,所以应从票价方面进行考虑,通过查阅资料可得各城市之间航空、铁路(快车卧铺或动车)的不同票价,由于要求最经济的旅行互联网上订票方案,所以选取三种类型票价中最低的票价,构建票价矩阵。用票价矩阵代替第一问中的距离矩阵,求解出一条最经济路径。 第三问要求设定省时的方案就需要考虑时间因素,因为以上三种交通工具中航空用时最短,选择飞机作为旅行交通工具。通过查阅资料得到各城市间航班的时间矩阵,用时间矩阵代替第一问中的距离矩阵,求解一条最省时的路径。 三 模型建立 在具体的实现上,我们采用了整数规划法,并辅以LINGO 软件编程实现 在下述意义下,引入一些0—1变量: ???≠=其他情况 且到巡回路线是从0,1j i j i x ij

层次分析法实例

层次分析法应用实例 问题描述:通讯交流在当今社会显得尤其重要,手机便是一个例子,现在每个人手里都有至少一部手机。但如今生产手机的厂家越来越多,品种五花八门,如何选购一款适合自己的手机这个问题困扰了许多人。 目标:选购一款合适的手机 准则:选择手机的标准大体可以分成四个:实用性,功能性,外观,价格。 方案:由于手机厂家有几十家,我们不妨可以将其归类:○1欧美(iphone);○2亚洲(索爱);○3国产(华为). 解决步骤: 1.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图1 选购手机层次结构图 2.设置标度 人们定性区分事物的能力习惯用5个属性来表示,即同样重要、稍微重要、较强重要、强烈重要、绝对重要,当需要较高精度时,可以取两个相邻属性之间的值,这样就得到9个数值,即9个标度。

为了便于将比较判断定量化,引入1~9比率标度方法,规定用1、3、5、7、9分别表示根据经验判断,要素i与要素j相比:同样重要、稍微重要、较强重要、强烈重要、绝对重要,而2、4、6、8表示上述两判断级之间的折衷值。 注:aij表示要素i与要素j相对重要度之比,且有下述关系: aij=1/aji ;aii=1;i,j=1,2,…,n 显然,比值越大,则要素i的重要度就越高。 3.构造判断矩阵 A B1 B2 B3 B4 B1 1 3 5 1 B2 1/3 1 3 1/3 B3 1/5 1/3 1 1/5 B4 1 3 5 1 表1 判断矩阵A—B B1 C1 C2 C3 C1 1 1/3 1/5 C2 3 1 1/3 C3 5 3 1 表2 判断矩阵B1—C

B2 C1 C2 C3 C1 1 3 3 C2 1/3 1 1 C3 1/3 1 1 表3 判断矩阵B2—C B3 C1 C2 C3 C1 1 3 6 C2 1/3 1 4 C3 1/6 1/4 1 表4 判断矩阵B3—C B4 C1 C2 C3 C1 1 1/4 1/6 C2 4 1 1/3 C3 6 3 1 表5 判断矩阵B4—C 4.计算各判断矩阵的特征值,特征向量和一致性检验 用求和发计算特征值: ○1将判断矩阵A 按列归一化(即列元素之和为1):bij= aij /Σaij ; ○2将归一化的矩阵按行求和:ci=Σbij (i=1,2,3….n ); ○3将ci 归一化:得到特征向量W=(w1,w2,…wn )T ,wi=ci /Σci , W 即为A 的特征向量的近似值; ○4求特征向量W 对应的最大特征值: 1).1 5 3 1 51131513131311531 = A ,按列归一化后为 38 1514 522 938 1538314122138338514322338539151452293815 2).按行求和并归一化后得()T 389 .0069 .0153 .0389.0=W

运筹学课程设计

运筹学

案例6.1网络中的服务及设施布局 (a)在11个小区内准备共建一套医务所,邮局,储蓄所,综合超市等服务设施,应建于哪一个居民小区,使对居民总体来 说感到方便; ●问题分析 为满足题目的要求。只需要找到每一个小区到其他任何一个小区的最短距离。然后再用每一小区的人数进行合理的计算后累加,结果最小的便是最合理的建设地。 ●以下表中数据d ij表示图中从i到j点的最短距离

设施建于各个小区时居民所走路程

由以上数据可知。各项服务设施应建于第八个居民小区。 (b)电信部门拟将宽带网铺设到各个小区,应如何铺设最为经济 ●问题分析 要解决这个问题时期最为经济。只需要找到图找的最小部分树便可以。 ●以下是最小部分树。 起点终点距离 1 4 4 4 2 5 4 5 5 5 6 4 6 3 5 4 8 6 8 7 4 8 9 4 7 10 5 10 11 0 所以按照以上路径进行线路铺设,就可达到最经济。总的距离为42 (c)一个考察小组从小区1出发,经5.8.10。小区(考察顺序不

限),最后到小区9再离去,请帮助选一条最短的考察路线。 问题分析 找出这几个小区通过的不同组合,计算出路程总和,最短的就是最优路线。 以下是不同组合以及各个路程 一·1→5(11)5→8(8)8→10(9)10→9(12)40 二·1→5(11)5→10(17)10→8(9)8→9(4)41 三·1→8(12)8→10(9)10→5(17)5→9(6)44 四·1→8(12)8→5(8)5→10(17)10→9(12)49 五·1→10(13)10→5(17)5→8(8)8→9(4)42 六·1→10(13)10→8(9)8→5(8)5→9(6)36 由以上数据可知最短的考察路线是 1→10→8→5→9 案例8.2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最短路问题 说明:为了解题的方便,现将图中的代号修改如下。A、B1、B2、B3、C1、C2、D1、D2、D3、E.修改为1、2、3、4、5、7、8、9、10。

第八章 层次分析法

第八章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简称AHP )是对一些较为复杂、较为模糊的问题作出决策的简易方法,它特别适用于那些难于完全定量分析的问题。它是美国运筹学家T. L. Saaty 教授于70年代初期提出的一种简便、灵活而又实用的多准则决策方法。 §1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与步骤 人们在进行社会的、经济的以及科学管理领域问题的系统分析中,面临的常常是一个由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众多因素构成的复杂而往往缺少定量数据的系统。层次分析法为这类问题的决策和排序提供了一种新的、简洁而实用的建模方法。 运用层次分析法建模,大体上可按下面四个步骤进行: (i )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ii )构造出各层次中的所有判断矩阵; (iii )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iv )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下面分别说明这四个步骤的实现过程。 1.1 递阶层次结构的建立与特点 应用AHP 分析决策问题时,首先要把问题条理化、层次化,构造出一个有层次的结构模型。在这个模型下,复杂问题被分解为元素的组成部分。这些元素又按其属性及关系形成若干层次。上一层次的元素作为准则对下一层次有关元素起支配作用。这些层次可以分为三类: (i )最高层:这一层次中只有一个元素,一般它是分析问题的预定目标或理想结果,因此也称为目标层。 (ii )中间层:这一层次中包含了为实现目标所涉及的中间环节,它可以由若干个层次组成,包括所需考虑的准则、子准则,因此也称为准则层。 (iii )最底层:这一层次包括了为实现目标可供选择的各种措施、决策方案等,因此也称为措施层或方案层。 递阶层次结构中的层次数与问题的复杂程度及需要分析的详尽程度有关,一般地层次数不受限制。每一层次中各元素所支配的元素一般不要超过9个。这是因为支配的元素过多会给两两比较判断带来困难。 下面结合一个实例来说明递阶层次结构的建立。 例1 假期旅游有、、 3个旅游胜地供你选择,试确定一个最佳地点。 1P 2P 3P 在此问题中,你会根据诸如景色、费用、居住、饮食和旅途条件等一些准则去反复比较3个侯选地点。可以建立如下的层次结构模型。 目标层 选择旅游地 O 准则层 景色 费用 居住 饮食 旅途 C 措施层P 1P 2P 3P

层次分析法具体案例

层次分析法实例与步骤 结合一个具体例子,说明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和要点。 【案例分析】合理购买电脑决策:层次分析法问题提出 很多的电脑小白需要对购买哪个品牌的电脑进行决策,可选择的方案是购买戴尔公司生产的笔记本(简称购买戴尔)或购买联想公司生产的笔记本(简称购买联想)。除了考虑主板来源外,还要考虑CPU 性能、显卡方式等因素,即是多准则决策问题,考虑运用层次分析法解决。 1. 建立递阶层次结构 【案例分析】合理购买电脑决策:建立递阶层次结构 在购买哪个品牌的电脑决策问题中,很多电脑小白希望通过选择不同的电脑品牌使性价比最高,即决策目标是“合理购买电脑使性价比最高”。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考虑的主要准则有三个,即主板来源,CPU 性能,显卡方式。但问题绝不这么简单。通过深入思考,还认为还必须考虑本工厂自产、代工厂提供、主频的大小、核心数、独立式显卡、集成式显卡等因素(准则),从相互关系上分析,这些因素隶属于主要准则,因此放在下一层次考虑,并且分属于不同准则。 假设本问题只考虑这些准则,接下来需要明确为了实现决策目标、在上述准则下可以有哪些方案。根据题中所述,本问题有两个解决方案,即购买戴尔或购买联想,这两个因素作为措施层元素放在递阶层次结构的最下层。很明显,这两个方案于所有准则都相关。 将各个层次的因素按其上下关系摆放好位置,并将它们之间的关系用连线连接起来。同时,为了方便后面的定量表示,一般从上到下用A 、B 、C 、D 。。。代表不同层次,同一层次从左到右用1、2、3、4。。。代表不同因素。这样构成的递阶层次结构如下图。 目标层A 准则层B 准则层C 措施层D 图1 递阶层次结构示意图 2. 构造判断矩阵并赋值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

校园环境质量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信息与计算科学2003级马文彬 指导教师杜世平副教授 摘要:本文应用模糊数学理论,把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具体应用到校园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研究中,结合校园的实际情况将环境评价系统根据需要分成若干个指标,建立了因子集、评价集、隶属函数和权重集,实现对校园环境的质量等级综合评判。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评价的权重集,并对取大取小算法和评价结果的最大隶属度原则进行了改进,取得较好的效果。实例表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可操作性强、效果较好,可在一般环境的质量评价中广泛应用。 关键词:校园环境质量,模糊综合评价,层次分析法,权重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for the Environment Quality of university Campus MA Wen-bin Information and Computational Science , Grade 2003 Directed by Du Shi-ping (Associate Prof ) Abstract: In this paper,based on fuzzy mathematics theory, the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s applied in the environment quality evaluation of university campus,combining the actual situation list to evaluate the general level of university campus by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By setting up the factor sets, the evaluation sets, subjection functions and the weighting sets. Implementation of the Campus Environment Quality Level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The evaluation of the weighting sets are made by AHP. The choosing big or small algorithm and the maximal subjection degree of the evaluation result is improved, and the effect is very good.The applying example indicates: the researched method is feasible and effective, it can be used widely in the environment quality assessment. Keywords:Environment quality of university campus,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Weightin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