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

表A.0.18

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报审表

平潭综合实验区中原小区农民安置房

一、二组团

大体积混凝土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南通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2018年12月17日

目录

一、工程概况 (3)

(一)项目概况 (3)

(二)大体积混凝土概况 (3)

(三)施工平面布置图 (4)

(四)施工要求 (4)

(五)技术保证条件 (4)

二、编制依据 (5)

三、施工计划 (6)

(一)施工进度计划 (6)

(二)材料计划 (6)

(三)设备计划 (7)

四、施工工艺技术 (8)

(一)技术参数 (8)

(二)工艺流程 (9)

(三)施工方法 (9)

1.施工准备 (9)

2.混凝土的拌制 (9)

3.混凝土的运输 (10)

4.混凝土入模温度控制 (10)

5.大体积混凝土浇筑 (11)

6.混凝土施工作业面泌水处理 (14)

7.大体积混凝土养护 (15)

8.后浇带施工方法 (16)

9.测温管埋设 (17)

10.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异常控制措施 (18)

(四)检查验收 (19)

五、施工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19)

(一)组织保障 (19)

(二)质量技术保证措施 (21)

(三)应急预案 (24)

(四)监测监控 (27)

六、劳动力计划 (29)

(一)项目管理人员 (29)

(二)特种作业人员 (30)

七、计算书 (30)

(一)泵送混凝土施工计算书 (30)

大体积混凝土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一)项目概况

工程名称:平潭综合实验区中原小区农民安置房工程一、二组团

建设单位:平潭综合实验区城市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代建单位:平潭嘉源置业开发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南通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香港华艺设计顾问(深圳)有限公司

勘察单位:福建省地质工程研究院

监理单位:福州成建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工程地点:本项目位于平潭县平潭中楼乡大中村SC201200004地块。工程概况:本工程为一个单位工程划分11栋建筑单体,地上最高层数31层,地下1层;主体结构为框架、剪力墙,基础为桩基础。

建筑规模:项目总建筑面积281918.82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231677.85m2,地下建筑面积50240.97m2,建筑占地面积17174.24m2;合同总造价为73893.5795万元。

(二)大体积混凝土概况

大体积混凝土是指最小断面尺寸在1米以上的混凝土结构,其尺寸已经大到必须采用相应的技术措施妥善处理温度差值,合理解决温度应力并控制裂缝开展的混凝土结构。大体积混凝土由于其水泥水化热不容易很快散失,蓄热于内部,使温度升高较大,容易产生由温度引起的裂缝。因此对温度进行控制,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最突出的问题。必须处理或解决由于水泥产生的水化热所引起的混凝土体积变化,以便最大限度地减少混凝土裂缝。

本工程纯地下室区域底板板厚为450mm,分布的多为独立基础,基础厚度1000mm~1500mm。主楼筏板厚1500mm,基坑筏板厚度与周边筏板厚度相同,大体积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P8。

本工程保温方式采用1层塑料薄膜+麻袋+1层塑料薄膜进行保温保湿覆盖养

护,麻袋厚度根据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保温层计算结果确定。

(三)施工平面布置图

施工平面布置图详见附图。

(四)施工要求

1.商品混凝土所用的水泥、水、骨料、外加剂等必须符合规范及本方案有关规定,检查出厂合格证或试验报告是否符合质量要求,且不定期派人去搅拌站抽查。

2.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应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试验,并进行水化热、泌水率、可泵性等对大体积混凝土控制裂缝所需的技术参数的试验,以确保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3.设专人检测混凝土出罐坍落度,混凝土坍落度偏差控制在±20mm范围内。

4.在浇筑混凝土时,工人要挂牌操作,严格控制下料的厚度,一次下料不能过厚,每层下料厚度控制在500mm以内,要按顺序振捣,以防少振或漏振。保证浇筑出的混凝土面光滑、密实,不会出现蜂窝。

5.混凝土浇筑应分层连续进行,采用泵送混凝土时,应根据混凝土的流淌长度、分条宽度和长度、混凝土初凝时间和混凝土供应能力测算间隙时间。

6.大体积混凝土应进行温度测试以指导混凝土的养护,以保证混凝土浇筑体里表温差不大于25℃,混凝土浇筑体的降温速率不大于2.0℃/d。

7.水泥出仓使用温度应控制在60℃以下,水泥选择入库时温度较低的水泥。

8.混凝土浇捣前,应对混凝土运输线路、气象条件进行了解,并制定相应应对措施。

(五)技术保证条件

1.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质检员、施工员、技术人员等熟悉、审查图纸并做好记录,施工中严格按施工方案要求进行。

2.组织施工管理人员对参与施工的所有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使其熟悉混凝土浇筑操作要点、质量标准、测温养护措施等,以便统一操作工艺、统一质量标准、统一验收方法。

3.承台模板内清理干净,无积水、锯屑、铁丝等杂物;钢筋、模板、预埋件(含温度测杆)等均已通过业主、监理验收。

4.各种书面检查、隐蔽记录均已签字办理完毕。

5.做好天气变化收听工作,尽量避开雨天浇筑混凝土,如浇筑过程中碰到下雨应提前备好覆盖材料,以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

6.保证现场道路通畅和施工用水、用电,电工应持特种作业操作证书上岗。

7.保温所需的塑料薄膜、麻袋等应提前准备好。

二、编制依据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13)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GB50204-2015)

《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

《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

《建筑施工安全技术统一规范》(GB50870-2013)

《预拌混凝土》(GB/T14902-2012)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2010)

《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GB/T50146-2014)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2006)

《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2011)

《补偿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178-2009)

《粉煤灰质量标准》(GB/T1596-2005)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测控技术规范》(GB/T51028-2015)

《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J13-07-2006)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程》(DBJ13-77-2006)

《建设工程施工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监控技术规程》(DBJ13-91-2007)

闽建[2012]15号《福建省预拌商品混凝土质量管理标准》

厦建总[2014]26号《厦门市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若干技术措施》平潭综合实验区中原小区农民安置房工程一、二组团结施图纸

平潭综合实验区中原小区农民安置房工程一、二组团勘察报告

我司编制的平潭综合实验区中原小区农民安置房工程一、二组团施工组织设计

三、施工计划

(一)施工进度计划

本工程自垫层施工至混凝土浇筑完毕计划用时18天,混凝土养护14天。工期安排详见施工进度计划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上层混凝土必须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完成振捣。

(二)材料计划

1.本工程混凝土由预拌混凝土厂负责拌制和运输,运到现场后必须符合混凝土的技术要求。

2.水泥选择入库时温度较低的水泥,品种标号为P.O42.5R,水泥进场温度能够确保低于60℃,一般低于50℃。

3.粗、细骨料含泥量应分别控制在1%及3%以下。粗骨料应采用级配良好的碎石(不宜采用卵石),粒径5~31.5mm;细骨料宜采用中砂,细度模数不低于2.4,不得采用细砂、特细砂。骨料可预先润湿。

4.混凝土水胶比应控制在0.4~0.5之间,同时混凝土塌落度不应太大,混凝土的坍落度要根据现场的施工情况进行调整,混凝土的坍落度控制在120~160mm。初凝时间宜控制在8~10h。

5.混凝土采用掺合材料,达到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的目的,掺加合适的减水剂,不掺入任何早强剂。掺入减水剂按现行有效标准《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程》(GB50119)计算掺量。掺入粉煤灰参照《粉煤灰质量标准》(GB/T1596-2005)采用Ⅱ级,细度(0.045mm方孔筛筛余)≤20%,需水量比≤105%,烧失量≤8%,含水量≤1%,三氧化硫≤3%。根据《厦门市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若干技术措施》3.1.4条规定,使用单种掺合料与水泥比例不得超过

1:2,使用多种掺合料与水泥比例不得超过1:1.5,水泥混合材掺合料掺量在20%以上时,混合材超出部分应计入掺合料掺量;防水砼时在保证抗压抗渗等级达到要求的前提下,宜考虑胶凝材料用量。

6.混凝土中均不得使用氯化钙。选用的水泥用量、水化热、铝酸三钙、砂率、用水量等指标应符合《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的规定。筏板混凝土施工配合比中应慎重选用膨胀剂。

7.搅拌用水:水质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

(JGJ63-2006)的规定。

8.混凝土配合比:

各地块混凝土强度配合比详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实验室《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报告》。

9.主要材料准备明细表

(三)设备计划

1.现场在各个施工阶段投入相应机具设备,满足工期、质量要求。

2.机械设备进场前要实行试运转制,性能良好方可投入使用。现场配备若干名机械修理工,对机具设备定期检修和日常维护保养,保证机具正常运转。

3.操作上“人机固定”,谁操作,谁负责。

4.对采购不合格的原材料、半成品、设备等,如属工作原因造成,应给责任者以经济制裁。

5.混凝土泵送需配备运输车辆台数通过计算确定,详细计算见泵车和搅拌车数量计算。

6.具体设备进场计划如下表:

20铁管

四、施工工艺技术

(一)技术参数

1、大体积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P8。

2、本工程拟投入2部泵车进行浇筑,按每部车载泵浇筑能力50m3/h计算。

3、本工程保温方式采用1层塑料薄膜+麻袋+1层塑料薄膜进行保温保湿覆盖养

护,麻袋厚度根据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保温层计算结果确定。

4、供货前与商品混凝土供应单位签订供货技术协议,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大于

30℃,在入模温度基础上的温升值不大于50℃。商品混凝土供应单位应严格按照供货技术协议规定的参数提供合格产品。

5、结构底板施工期间正值厦门市的冬季,常年温度在10~20℃,平均温度15℃,

混凝土表面温度以不大于30℃进行控制。

6、温度控制值规定

(1)入模温度不大于30℃,在入模温度基础上的温升值不大于50℃。

(2)混凝土的内外温差不大于25℃。

(3)混凝土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大于20℃。

(4)混凝土的降温速率不大于2.0℃/d。

(5)配合比塌落度140±20mm。

(二)工艺流程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工艺流程为:布置混凝土车载泵→混凝土供货验收开机、泵送砂浆、润管→浇筑第一层混凝土→振捣→返回浇筑第二层混凝土→振捣→循环作业→混凝土振捣作业面向退管方向推进→混凝土表面第一次赶平、压实、抹光→混凝土表面二次赶平、压实、抹光→混凝土及时覆盖保温保湿→养护、混凝土测温监控→根据测温结果调整保温麻袋层。

(三)施工方法

1.施工准备

(1)搅拌站的选择

因本工程混凝土一次性的需求量比较大,混凝土的规格高,所以在搅拌站的选择上应考虑混凝土站的供应能力、以及行业内信誉度。

(2)泵车的布置

车泵的位置根据浇筑部位停放在周边道路边。

(3)罐车交通

每台地泵配备8台罐车配合施工。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前制定现场交通疏导方案,所有罐车按指定的路线行走,并设置专门交通协管员指挥道路交通。

(4)泵管的布置及安全措施

混凝土泵管铺设前,首先要搭设单独的脚手架,上铺脚手板来铺设泵管。脚手架不得紧靠钢筋搭设,以免浇筑混凝土时由于泵管的冲力使脚手架晃动造成钢筋移位。在浇筑混凝土时随着混凝土的浇筑,泵管不断拆除,脚手架也要随之及时拆除,否则待混凝土凝固后脚手架将无法拆除,给承台混凝土渗漏留下隐患。在泵管下边脚手板上还要铺上彩条布,以免泵管中的混凝土漏到承台钢筋上难以清除。

2.混凝土的拌制

(1)本工程采用预拌混凝土。

(2)在满足混凝土设计强度要求、混凝土可泵性的前提下,混凝土的设计配合比应尽可能减小水泥用量,合理选用减水剂。在保证混凝土可泵性的前提下

选用粗骨料;根据混凝土的输送距离及高度,合理选用混凝土坍落度(允许偏差控制在20mm以内),降低砂率(控制在40%以内)。

(3)做好每车混凝土出罐时间及温度记录,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应超过30℃,否则应及时采取措施。

(4)送达现场混凝土的坍落度:控制在140mm,坍落度允许偏差±20mm。

(5)考虑大体积施工要求,适当延长混凝土初凝时间,初凝时间宜控制在8~10小时,混凝土终凝试控制在初凝后2~3小时。

3.混凝土的运输

该工程混凝土由厦门美益兴业建材供有限公司应,混凝土供应能力达120%,混凝土运输距离约15.6公里,途径美上路、海翔大道,翔安大道、418县道,行车时间约需26分钟。

(1)预拌混凝土的运输使用滚筒式罐车,每罐装运8~10m3。运送混凝土的车辆应满足均匀、连续供应混凝土的需要,必须有完善的调度系统和装备,根据施工情况指挥混凝土的搅拌与运送,减少停滞时间。

(2)送到现场的混凝土的坍落度试验员要随时检验。

(3)在混凝土运送过程中,搅拌筒应低速(3~6r/min)转动,到达工地后,搅拌筒应以8~12r/min 的转速转动1~3min。待搅拌筒停转后,再反转卸料。

(4)反转卸料速度为6~8r/min。在出料及卸料部位附近工作时,应特别注意安全,以免发生意外。使用接长料斗溜槽时,切勿将手伸入溜槽连接处。对粘在进料斗、搅拌洞口、搅拌筒拖轮等处的混凝土应及时冲洗干净。在铲除混凝土结块时,必须先使发动机熄火,停止搅拌筒转动。

(5)保持拌合物的均匀性,不应产生分层、离析,采用搅拌运输车运送的混凝土,宜在1.5h内卸料。当坍落度损失太大时掺加与配合比相同品种的减水剂进行二次流化,严禁直接加水,当出现离析时,必须返回站内调整。

(6)泵车座在基坑边应满足浇筑半径的需求,同时留够足够的场地能满足罐车就位卸混凝土的条件。

(7)罐车出场必须冲洗,且撒漏到场地上的混凝土要及时清理。

4.混凝土入模温度控制

(1)供货前与商品混凝土供应单位签订供货技术协议,要求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大于30℃。对混凝土入模温度进行监测,每台班不少于2次。

(2)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应控制在30℃以下,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进行保湿保温养护。

(3)运输车储运罐装混凝土前用水冲洗降温,并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罐顶设置棉纱降温刷,及时浇水使降温刷保持湿润,在罐车行走转动过程中,使罐车周边湿润,蒸发水汽降低温度,并尽量缩短运输时间。运输混凝土过程中宜慢速搅拌混凝土,不得在运输过程加水搅拌。

(4)浇筑混凝土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备足施工机械,创造好连续浇筑的条件。混凝土从搅拌机到入模的时间及浇筑时间要尽量缩短。

(5)入模时,对模板、钢筋、施工机具进行喷水,以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

(6)原材料的温度控制

①水泥和粉煤灰的温度控制

在符合规定的情况下,优先采用进场时间较长的水泥和粉煤灰,尽可能降低水泥及粉煤灰在生产过程中存留的余热。采用温度较稳定的胶凝材料是控制混凝土温度最为关键的一点。

②集料的温度控制

从混凝土配合比中可以看出,一方混凝土中粗细骨料用量将近占总量80%,所以控制好粗细骨料的温度是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的基础。降低骨料温度可以采用以下措施:

A.采用通风良好的遮阳大棚料场,避免太阳直射达到降温目的;

B.应急时可采用对骨料洒水降温的方法进行降温(注意含水率的测试,以保证混凝土配合比的质量)。

③水温控制

水温控制是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的最佳方法。通过对自来水进行测温,测得温度为18℃(必要时可采用冰块降温),采用自来水用于混凝土拌制混凝土可以满足降温要求。

5.大体积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采用机械振捣,每施工段连续浇筑,浇筑厚度按照300~500mm控制分层浇筑。混凝土浇筑宜从低处开始,沿长边方向自一端向另一端进行,当混凝土供应量有保证时,亦可多点同时浇筑,也宜采用二次振捣工艺。

(1)混凝土浇筑分段分层进行,根据混凝土泵送时自然流淌形成坡度的特点,采用斜面分层,连续浇筑,即“一个坡度、薄层浇筑、循序推进、一次到顶”的浇筑工艺。斜面每层浇筑厚度300mm~500mm,利用混凝土层面散热,减少浇筑过程中的水化热的积聚,减少温度应力。

(2)为了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每个区块内大体积混凝土应连续浇筑,浇筑时先在一个部位进行,直至达到设计标高,混凝土形成扇形向前流动,然后在其坡面上连续浇筑,循序推进。要求每一层混凝土在初凝前就必须被后一层的混凝土覆盖,逐层连续浇筑,直到该区块混凝土浇筑施工结束为止。如下图所示:

模板

新浇筑的混凝土

(3)混凝土从底层开始浇筑,进行一定距离后浇筑第二层,如此依次向前浇筑以上各分层。施工中应严格在前一层混凝土浇筑后初凝时间内返回浇筑后一层混凝土。

(4)在浇筑过程中,混凝土振捣是一个重要环节,一定要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浇筑时,必须配备足够的振捣棒。使混凝土自然缓慢流动,然后全面振捣。根据混凝土泵送时自然形成的坡度,在每个浇筑层的前后布置两道振动器。第一道布置在混凝土卸料点,解决上部混凝土的振实,由于钢筋间距较密,第二道布

置在混凝土坡角处,解决下部混凝土的密实,随着混凝土浇筑工作的向前推进,振动器相应跟上,保证整个高度混凝土的质量。如下图示。

(5

制在混凝土初凝前1~4h左右进行。

(6)插入式振捣棒操作要点是:“直上直下,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切勿漏点插;上下要振动,层层要扣搭;时间掌握好,密实质量佳。”振动棒振捣时要快插慢拔,要插入下层50~100mm,每个浇捣点要配一专人振捣,严防漏振和过振。

(7)振捣器插点要均匀排列,采用“行列式”或“交错式”的次序移动。不应混用,避免漏振。振动器移动间距为500mm,如下图示。振捣时应避免碰撞钢筋、模板、套管等预埋件。

行列式交错式

(8)插入式振捣棒做到快插慢拨,快插是为了防止上层混凝土振实后而下层混凝土内气泡无法排出,慢拨是为了能使混凝土能填满棒所造成的空洞。

(9)振捣过程中应将振捣棒上、下来回抽动,振捣棒插入混凝土的深度以进入下一层混凝土50~100mm 为宜(可在振捣棒距端部500mm 处绑红皮筋作为深度标记),以使上、下震动均匀。设专人指挥振捣工作,每点振捣时间一般为

20~30 秒,使混凝土表面不显著沉降,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灰浆为止。严防漏振、过振造成混凝土不密实、离析的现象产生。并要保证上层混凝土覆盖已浇混凝土的时间不得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防止出现冷缝。

(10)大体积混凝土浇筑量大,连续浇筑时间较长,施工人员应分2~3个作业班,每班交接班工作提前半小时完成,人不到岗不准换班,并明确交接班注意事项,以免交接班不当带来质量隐患。

(11)电梯井坑与底板衔接处,先浇筑底板底标高以下的电梯井坑混凝土,然后底板浇筑混凝土覆盖下部混凝土,已浇混凝土的时间不得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防止出现冷缝。电梯井侧壁采用覆盖保温养护。

(12)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至集水口及标高变化处(包含大体积混凝土与非大体积混凝土交接处)时,为防止模板上浮,浇筑方法如下:在浇筑到集水坑或排水沟附近时,先将集水坑或排水沟的混凝土浇筑至模板底口,缓慢浇筑,再从基础底板开始浇筑,浇筑到集水坑时,底部混凝土将近初凝,再浇筑集水坑上部的混凝土,上部混凝土浇筑时要距离模板不得小于1m,防止模板受冲击歪斜变形,并且要在周边均匀浇筑。振捣时也同样在两侧均匀振捣,由于集水坑采用双层钢丝网绑扎固定于底板的钢筋上,所以振捣应从坑边将振捣棒斜插振捣,要求振捣必须密实。

6.混凝土施工作业面泌水处理

(1)大体积混凝土均为大坍落度,高流动性混凝土。因而在振捣过程中会出现大量泌水和浮浆,应将这些沁水和浮浆人为诱导,顺着混凝土坡面流入基坑集水井中,然后用水泵排出。

(2)大体积混凝土的表面水泥浆较厚,且泌水现象和浮浆严重,应仔细处理。混凝土表面处理做到“三压三平”。首先按面标高用拍板压实,长刮尺刮平;其次初凝前用铁滚筒数遍碾压、滚平;最后,终凝前,用木蟹打磨压实、整平,以闭合混凝土收水裂缝。铁滚筒碾压时滚痕应相互交接,遍数纵横各一次。

(3)对于表面泌水,当每层混凝土浇筑接近尾声时,应人为将水引向低洼边部,缩为小水潭,然后用小水泵将水抽至附近集水井。在混凝土浇筑后4~8小时内,将部分浮浆清掉,初步用长刮尺刮平,然后用木抹子搓平压实。在初凝以后,为防止混凝土表面会出现龟裂,终凝要前进行三次抹压,以便将龟裂纹消除,注意宜晚不宜早。

(4)对于浮浆问题,应在混凝土表面沿东西方向间隔5m设置铁丝拦网,以控制浮浆的流淌长度。在混凝土浇筑接近尾声时,将浮浆引入低处后用水泵抽走。若混凝土表面浮浆较厚,应在混凝土初凝前加粒径为20~40mm的石子浆,均匀撒布在混凝土表面用抹子轻轻拍平。

(1)为保证已浇好的混凝土在规定的龄期内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控制混凝土产生收缩裂缝,必须做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2)一次性连续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厚度按照300~500mm控制,斜面分层浇筑,混凝土初凝时间8~10小时,终凝时间12小时以内。

(3)大体积混凝土应进行保温保湿养护,每次混凝土浇筑完毕后,除应按普通混凝土进行常规养护外,尚应及时按温控措施的要求进行保温养护(专人负责并做好测试记录),混凝土初凝前进行喷雾养护,浇筑完成12小时内浇水覆盖塑料薄膜,保温保湿养护的持续时间不得少于14天,并应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

(4)初凝后喷雾养护,保持混凝土表面潮湿,混凝土浇筑体里表温差不超过25℃。

(5)塑料薄膜应叠缝、整齐铺放,以减少水分的散发,铺设麻袋时,麻袋间相互抵拢不留缝。

(6)为保证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之差小于20℃,采用塑料薄膜及麻袋覆盖养护的同时,还要根据实际施工时的气候预备部分薄膜、麻袋,随时加强养护措施。必要时,可搭设挡风保温棚或遮阳降温棚,在保温养护过程中,应对混凝土浇筑体的里表温差和降温速率进行现场监测,当实测结果不满足温控指标的要求时,应及时调整保温养护措施。

(7)在养护过程中,如发现遮盖不好,表面泛白或出现干缩细小裂缝时,

要立即仔细加以覆盖,加强养护工作采取措施,加以补救。

(8)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之前,不得上料、上机具、上脚手、模板、钢筋、支架等。

(9)保温养护期间,应加强现场安全防火管理,施工区严禁烟火,确保保温措施自始至终起到养护作用,严禁随意掀开保温麻袋。在保温养护期间,因后续工作(如放线等)需要,必须揭开保温层时,只宜局部进行,并且在工作完成后,及时覆盖。当混凝土内外温差和降温速度超过温控指标时,应及时加盖备用塑料薄膜和麻袋。

(10)保温覆盖层的拆除应分层逐步进行,当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外界环境最大温差小于20℃时,可全部拆除。

(11)保温保湿养护过程中的施工临时用电应加强检查。

(12)根据测量的实时数据及时调整混凝土的养护方案。

(13)大体积砼拆模后,地下结构应及时回填土;但是结构应尽早进行装饰,不宜长期暴露在自然环境中。

8.后浇带施工方法

(1)考虑地下室底板后浇带较多且分区施工后需预留的施工缝也较多,施工过程通过采用埋设止水钢板、设置“快易收口网”等合理、有效的施工方法来避免地下室底板出现渗漏。

(2)混凝土浇筑时根据设计要求及位置预留出后浇带,后浇带两侧采用3mm 厚金属止水钢板,后浇带的混凝土采用微膨胀混凝土,其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

5MPa,根据设计要求,后浇带混凝土在地下室顶板结构完成后2个月开始浇捣。

地下室底板施工后浇带构造示意图如下图:

地下室外墙后浇带构造示意图如下图:

9.测温管埋设

每块大体积混凝土区域选取3个点预埋镍铬-铜镍热电偶测温元件作为实时监控和自动报警测温点,其余测温点埋设DN20铁管作为测温管。测温点的布置应符合《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测控技术规范》(GB/T51028-2015)相关要求。

测温元件埋设:

(1)测温元件的选择应符合以下列规定:

①测温元件的测温误差应不大于0.3℃(25℃环境下);

②测试范围:-30~150℃;

③绝缘电阻大于500MΩ。

(2)测温点布设在混凝土浇筑前夕进行,当钢筋绑扎完成,进行钢筋验收时,开始进行布点施工;

(3)用一根刚度满足要求的钢筋,其长度为浇筑层厚度+200mm,将测温元件采用胶布固定于钢筋上的各不同位置处,然后小心将每根钢筋与底板钢筋网绑扎牢;

(4)布点结束后,检查各传感器是否完好,如有损坏,立即更换;

(5)测温元件安装前,必须在水下1m处经过浸泡24h不损坏;

(6)测温元件接头安装位置应准确,固定牢固,并与结构钢筋及固定架金属体绝热;

(7)测温元件的引出线集中布置,并加以保护;

(8)测温元件周围应进行保护,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下料时不得直接冲击测温元件及其引出线;振捣时,振捣器不得触及测温元件及引出线。

测温管埋设:

(1)测温管用DN20铁管制作,底部用铁板封死,埋入混凝土内,上部外露50mm。

(2)待底板钢筋绑扎好后,将测温孔的铁管点焊在排架钢筋上,上部管口用塑料袋包住以防灌进混凝土。

(3)测温管口在测温和不测温时,都要用棉花堵紧,测温仪在测温孔停留时间应在大于3分钟时进行读数,并作好记录。一个测温孔只能反映一个点的数据,不能采取通过沿孔洞高度变动测温探头的方法来测孔中不同高度位置的温度。

(4)根据底板的高度测温点可分为表面测温点、中部测温点、底层测温点,每处距表皮不小于50mm。

测试方式:

测温工作由责任心强的专业人员负责,对所有测温孔编号,用统一表格记录数据。同时应测大气的温度,测温记录及时交技术负责人阅签,作为计算和现场控制的依据。安排三个经过培训的固定测温员,由质量员担任总负责。

10.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异常控制措施

温控指标:

(1)混凝土在入模温度基础上的温升值不宜大于50℃;

(2)混凝土的内外温差不宜大于25℃;

(3)混凝土的降温速率不宜大于2.0℃/d;

(4)混凝土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宜大于20℃。

做好混凝土浇筑过程和成型后养护措施,定时测温并做好记录。覆盖保温材料养护时,若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与表面温度差达到25℃或者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差达到20℃,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避免和处理:

(1)降低保温材料的综合导热系数,减小混凝土内外温差,增加养护周期,保持连续28天养护,保持内部温度综合降温每天在1.5℃以下。

(2)当温差超过25℃或降温速率超过2℃/d时,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增加麻袋覆盖层数或采取碘钨灯照射混凝土表面,以降低温差和降温速率以使符合要求。

(四)检查验收

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7.3.3条规定:结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满足设计要求。用于检查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的标准养护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试件取样和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一配合比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2.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3.每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m3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m3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4.每一楼层、同一配合比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5.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其中7.4.2条规定:对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结构,其混凝土试件应在浇筑地点随机取样。同一工程、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应少于一次,留置组数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五、施工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一)组织保障

项目部成立应急救援小组,组长由项目负责人担任,副组长由生产负责人、项目技术负责人担任,成员由项目部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机械员、试验员、材料员等人员组成,公司本部设置相应的安全指挥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