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导入新课】

用多媒体展示: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史学著作中,有堪称“史学双璧”的两部史书大放光彩,一部是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司马迁著的《史记》,另一部是什么呢?作者又是谁呢?你能讲讲关于他的故事么?

学生讲述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展示司马光的简介: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北宋陕州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进士出身,年,主编《资治通鉴》。

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讲述故事,渲染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回忆与之有关的信息,感受情景,积极参与到学习中

【讲授新课】

第一目——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自主学习提出问题] 阅读课本第一目的内容解决下列问题:

1. 《资治通鉴》的体例

2. 《资治通鉴》的内容

3. 《资治通鉴》的特点

4. 《资治通鉴》的史学意义

让学生自主学习了解《资治通鉴》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学生自学后展示学习成果,(1)编年体通史。(2)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3)取材广泛,叙事明晰,文笔生动。(4)对研究古代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

[快速抢答] 1.《资治通鉴》的名称为当时皇帝宋神宗所赐,他认为这部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猜猜看,这一书名的含义是什么?

2.比较《史记》与《资治通鉴》的异同?

通过这两个问题的讨论,让学生更深刻的了解《资治通鉴》的意义,通过列表比较司马迁的《史记》和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提高学生比较、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认识这两部史学领域最杰出的著作的特点、地位和区别。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学生思考、讨论、回答,能从书中找到吸取历史教训的答案,但不能逐字解义。教师引导补充:资治:帮助统治。鉴:镜子,引申为警戒和教训。这部书名的含义是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吸取教训。

通过讨论填写表格,展示如下:

呢?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学生能通过理解课本文字,认识到编年体是以时间为中心,纪传体以人物为中心。但对于优缺点比较不太明晰。教师通过展示表格加以补充。

[讲练结合]《史记》和《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两部著名的史学著作。下列示意图中,哪一字母所

代表时期的史实在这两部书中都能查阅到

《资治通鉴》

通过讲练结合的时间段示意图,让学生更明确《史记》和《资治通鉴》记叙的时间段。明确这些时间段的重要历史大事件。

展示材料:司马光写作《资治通鉴》态度非常严谨,他40多岁时开始编写《资治通鉴》,为了尽快完成编写工作,他取来一块圆木,用工具把圆木刮得光光亮亮,当枕头用,每当疲倦极了的时候,他就在木枕上小睡一会儿。如果一翻身,头便会从木枕上滑下来而惊醒。只要一醒,司马光又马上开始编写工作。司马光给这这个木枕取了一个名,叫“警枕”,意思是:警惕自己,加紧编写《资治通鉴》。他和助手们查阅了浩如烟海的历史著作和文献档案,还搜集了许多小说,笔记资料。司马光死后,人们发现《资治通鉴》的部分残稿整整堆满了两间房子,有人翻阅其中的篇章,竟没有看到一个写得潦草的字。

[提出问题] 上述材料对你有哪些启发?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之后回答:学生1: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学生2:天道酬勤、苦心人天不负。

学生3:成功需要顽强的意志和持之以恒。

学生4:要善于继承前人成果,并加以创新。

学生5:做学问,要有严谨认真的作风。

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学习司马光的优秀品质,认识到做学问要勤奋、认真、持之以恒。

第二目——宋词和元曲

一、宋词

多媒体播放诗歌朗诵: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多媒体展示:《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而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提出问题] 宋词始于唐朝,兴于五代,盛于两宋,故称宋词。宋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

1.宋代杰出的词人有哪几位?

2.他们的代表作及风格特点是什么?

通过阅读课文自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学生回答宋代的词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豪放派:苏轼、辛弃疾婉约派:李清照

多媒体展示:苏轼:生活在北宋,特点:气势豪迈,雄健奔放。

李清照:两宋之交,特点:风格委婉,感情真挚,善于运用口语,清新自然。

辛弃疾:南宋时期,特点:把词的豪放风格发扬光大表达对山河分裂的悲痛。

二、元曲

[提出问题] 1.元曲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学形式?

2.元代最优秀的剧作家及代表作?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元曲由杂剧和散曲组成。元杂剧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熔于一炉,是比较成熟的戏剧形式,对后世戏剧的影响很大。

代表作:关汉卿的《窦娥冤》。

[创设情境] 多媒体展示片段: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不过,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堪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提出问题] 关汉卿在《窦娥冤》中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结合所学内容,通过分析《窦娥冤》片段,让学生进行归纳和总结,提高综合分析材料和理解能力。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关汉卿用浪漫的艺术手法,愤怒鞭挞黑暗的恶势力。

第三目——风格多样的绘画和书法

一、绘画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宋代有一位曾经被俘虏的皇帝,同时也是一个著名画家。这就是宋徽宗。

多媒体展示宋徽宗作品《腊梅山禽图》《芙蓉锦鸡图》

[提出问题] 1.两宋的绘画特点。

2.北宋风俗画的代表作及其作者?

3.元代著名的画家是谁?人们怎样称颂他的作品?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学生自主学习后,回答

1.两宋绘画特点:(1)宋元时期: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技巧成熟。

(2)两宋时期:随着城市的发展,表现市民生活的风俗画出现并日益增多。

2.《清明上河图》张择端

3.赵孟頫“神品”

多媒体展示图片,播放视频“活动的《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色。这幅画是我国美术史上不朽的作品。多媒体展示赵孟頫的《秋郊饮马图》。

二、书法:

[提出问题] 1. “宋四家”指的是哪四个书法家?

2.元代著名的书法家是谁?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元代:赵孟頫

多媒体展示书法家的书法作品,让学生更直观形象的欣赏到书法家的作品,培养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

【板书设计】

一、史学——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宋词: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二、文学——

元曲:关汉卿《窦娥冤》

绘画:张择端《清明上河图》、赵孟頫

三、艺术——

书法:宋四家、赵孟頫

【课堂总结】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宋元时期在史学、文学和艺术方面的成就。学习完相关内容后,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结合学习目标对所学知识通过表格加深记忆。史学发展最卓越的成就是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在文学领域,主要成就是宋词的发展,杰出的词人有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在绘画上,绘画创作题材广泛,尤其突出的是宋代风俗画的兴起,大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最杰出的代表。书法名家众多,各有创新,以“宋四家”和赵孟頫最为突出。

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

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 宋元时期,是传统文化高度繁荣的阶段,在科学技术方面有着突出的发展,对世界文明的进步起了重要作用。理学的产生、宋词和元曲的繁荣、追求个性的书法、反映文人意趣和民间风情的书画,是这一时期文化方面的突出成就。 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宋元时期,是传统科技文化的高度繁荣阶段。 在科技发明方面,这一时期,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在宋代有了划时代的发展。北宋时期,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节省了印刷费用,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这一时期,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火药在狩猎、开山、采石和火器制造等领域得以广泛应用。 毕昇发明的活字是用胶泥刻成单个反体字烧制而成,排版印刷后可拆散保存,反复使用。此后又出现了木活字,至13世纪出现金属活字。13世纪中期,活字印刷术传到朝鲜,以后又从西域传到欧洲。 宋代的火器主要有火炮、火箭、突火枪等,威力巨大。14世纪初,火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在西方社会产生巨大震动。 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就发现了利用磁石指示南北的特征,发明了指南仪器司南。此后,又出现了指南车、指南鱼等。13世纪,指南针传入西欧,在地理大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

在天文学方面,元代的天文学家郭守敬制成了一种新型的天文观测仪器——简仪,他主持编订的《授时历》,一年的周期与现行公历基本相同,但问世比现行公历早300年。 朱熹与理学思想 理学是宋代的主要哲学思想,它是以儒家思想为基 础,吸收了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南宋的朱熹是 理学发展的极大成者。他把维护专制统治和纲常名教的观 念抽象化为天地万物始源的“理”,建立起理学体系,从 哲学的高度认证了专制统治和等级秩序的合理性。 朱熹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是第一性的; “气”只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他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进而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主张。宋词和元曲 宋词是继唐诗而起的又一诗歌高峰。作为一种新体诗歌,词的句子有长有短,或改自格律诗,或传自教坊曲,或源于民间,又称为“长短句”。这一体裁便于灵活自由地表达情感,并可配乐演唱。根据风格特点的不同,词又可以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两大派别。宋代词人层出不穷,杰出代表有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 北宋文学家苏轼,扩展了词的内容,着重表达豪放的思想感情,描绘雄浑壮观的景物,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女词人李清照生活在两宋之间,她的前期词作,风格委婉,感情真挚,格调清新自然,代表作有《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等。中年以后,李清照流亡到南方,这一时期的作品,大都渗透了忧伤的情感,其中也有一些满含忧国之情,代表作有《永遇乐》《声声慢》等。 南宋的辛弃疾,把词的豪放风格发扬广大。他年轻时在北方参加过抗金斗争,到南方以后,一直胸怀恢复中原的壮志。他在词里,经常倾吐对山河分裂的悲痛。代表作有《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等。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教案

第十四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一、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和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宋朝词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元曲、关汉卿和《窦娥冤》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五代宋元时期绘画与书法的特色和成就;著名的画家和书法家;风俗画的出现和发展及代表作;书法"宋四家和赵孟顺"。 2.思想教育目标:通过对宋元时期史学、文学的繁荣发展与其历史背景之间关系的分析和比较,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对宋元文学不同形式、不同风格作品的学习和了解,提高学生对宋词、散文等的阅读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以及通过文学作品透析历史的能力。通过北宋司马光主编《资治通鉴》及采用编年体体裁编写史书的学习和了解,引导学生用比较的方法,从史书的体裁和特点两方面比较《史记》和《资治通鉴》,从而帮助学生掌握归纳、概括及将知识系统化的学习方法。通过介绍这一时期的文艺作品,使学生了解他们的创作与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紧密联系,教给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历史事物的方法。在学习"文化史"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步学会注重从整体上、从历史的角度去观察和把握这一时期文化发展的趋势及各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的学习方法。 3.能力培养目标:通过对宋元时期的史学、文学和教育成就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这不仅是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重大贡献,以此激发爱国主义的情感。通过对宋元文学作品的学习和了解,使学生认识到这些杰出成就极大地丰富了人类文化宝库,成为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同时也使学生体会到这些文学家热爱祖国、忧国忧民、关注现实社会、关怀民情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尚情操,以此教育学生做人要德才兼备。通过对五代宋元时期的绘画、书法等艺术成就的学习,增强对艺术的感受、理解和情趣,进一步激发民族自豪感,并使学生珍惜祖国优秀文化遗产和弘扬民族文化。 二、教学方法:启发与探究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司马光和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宋朝词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元曲、关汉卿和《窦娥冤》等。 难点:《资治通鉴》的重要历史价值和宋朝为什么词发展的辉煌的原因。 四、教学过程 宋元时期,我国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哪些领先世界的成就?宋元时期,我国不仅在自然科学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在社会科学领域也呈现出百花齐放、全面繁荣的局面。涌现出许多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把我国在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推向一个新的繁荣阶段。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宋元时期社会科学的殿堂,去领略古代文人的风采。 一、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在中国古代史学界有两位著名的史学家,并称为“二司马”,大家知道他们是谁吗?(引导学生回忆司马迁和《史记》的有关知识)。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历时19年时间,主持编写了一部多达294卷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比较一下《资治通鉴》和《史记》在编写体例、内容、记述的历史阶段方面有什么异同?《史记》是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传说中的皇帝到汉武帝的历史,而《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鉴于司马光和司马迁都对我国古代史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后人把他们并称为“二司马”。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

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学教案 主备人:姜燕课型:新课审核:历史备课组集体备课时间: 备课组长签字:班级:第学习小组姓名:分数 〖学习目标〗1、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和编年体通史《资治通 鉴》;认识宋词及三位著名词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了解元曲、关汉卿和《窦娥冤》; 2、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五代宋元时期绘画与书法的特色和成就;欣赏北宋张 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繁荣的都市街景,著名的画家和书法家:宋代书法家“宋四家”和元 代书画家“赵孟頫”。 3、通过对宋词、元曲、绘画、书法艺术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4、通过了解《资治通鉴》的写作过程,及《资治通鉴》的卓越成就,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治学态 度和持之以恒的意志;通过对宋词、绘画、书法艺术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提高学生的 鉴赏力。 【学习重点】“司马光和《资治通鉴》”与“宋词和杰出的词人” 【学习难点】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和文化高度繁荣的原因 〖导入新课〗《司马光砸缸》故事:据说他七岁那年,就开始专心读书。不论是大伏暑天,或者数九 寒冬,他总捧着书不放,有时候连吃饭喝水都忘了。他不但读书用功,而且很机灵。有一次,他跟小 伙伴们在后院子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 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一面哭喊,一面往外跑,找大人来救。司 马光不慌不忙,顺手从地上拾起一块大石块,使尽力气朝水缸砸去。“砰”的一声,水缸破了,缸里的 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 四、巩固小结:(教师讲述)宋元时期创造了继隋唐之后的中华文明史的又一个高峰,是什么因 素促使这一时期取得了如此丰硕的成果呢?之一:此期政治、经济的发展、繁荣;各民族、各地区 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加强。之二:继承了隋唐文化;之三:吸收了外来文化;之四:各民族人民的聪 明才智和辛勤劳动等。之四:各民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等。 五、达标检测 1、同学们使用的历史教科书是按照年代先后顺序编写的,这叫“编年体”,下列在编写体例上与历 史教科书类似的是()A《资治通鉴》 B《史记》 C《梦溪笔谈》 D《诗经》 2.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出现在( )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3、在一次参观文物展览时,邓小平指着一幅名画说“我们的祖先早已熟知商品经济了。”这幅名画 应是:() A《天王送子图》 B《洛神赋图》 C《清明上河图》 D《步辇图》 4、宋朝之所以能诞生《清明上河图》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当时的绘画题材广泛 B.画家的风格和技巧成熟 C.城市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D.人民生活对风俗画的需求 5、《清明上河图》反映的是哪个城市的商业繁荣景象?( ) A.唐都长安 B.北宋都城东京 C.南宋都城临安 D.元大都 6.作品被誉为"神品"的画家是( ) A.吴道子 B.张择端 C.赵孟甫 D.顾恺之 7."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这是哪位词人作品的词句?( ) A.李清照 B.辛弃疾 C.苏轼 D.欧阳修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 (1)上面词句是谁的作品? (2)词中为何把周郎和赤壁联系在一起? (3)上面词句体现了作者的什么风格?

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导课: 我们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5000年的悠久历史和文化,曾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同学们能列举出哪些闻名于世的文化成就吗?对,体现在科技方面有令国人自豪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关于造纸术和印刷术前边我们已有所了解,这一节课我们主要深入了解宋元文化(一)中涉及到的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广泛使用等重大科技成就及其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 一、活字印刷术 1、回顾历史:雕版印刷术发明以后没有得到广泛的推广,原因在于它有明显的缺陷?什么缺陷呢? 2、投放材料: 由此可见,随着宋代文化事业的需要,印刷术的改革探索创新已是在必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活字印刷术出现了。 3、观看活字印刷术的视频:从中我们能获得有关活字印刷术的哪些信息? 4、讨论回答一系列投放的问题。 5、投放印刷术的发展:雕版印刷术、活字印刷术、现代印刷术。(告别铅与火的时代,进入光与电的时代。) 启示:勇于探索、实践、创新。 (过渡:从以上印刷术的发明和改进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能够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的探索精神。正是这种执着的探索,才能有所新发现。说到“探索与发现”,经常看电视的同学都知道,中央10台有一个栏目,叫做“探索·发现”,有没有同学知道这个栏目的徽标?投放“徽标”。(解释)它叫司南,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后来在此基础上发明了指南针。) 二、指南针的应用 1、投放司南图片: 看看这个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它产生于战国时期。它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磁石指南的特性,磁石就是我们所说的吸铁石,它除了有吸铁的特性外还有指示南北方向的特性。)有哪几部分组成?(地盘、磁勺)它发明后,没有得到广泛应用,什么原因呢?(天然磁石琢磨而成,磁性较弱,加上转动使与地盘的摩擦力较大,指南效果比较差,所以长期未能得到广泛应用,直到指南针的发明。) 2、看指南针图片。指南针发明后,开始广泛应用,它的应用情况怎样呢? 3、展示两则指南针的应用材料,然后讨论回答问题: ⑴变化:北宋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到了南宋广泛应用于航海。原因:随着海外贸易的发展,航海业迫切需要一种准确可靠的导航仪器,于是指南针应用于海上。 ⑵指南针的的应用使人类可以全天候航行,将“原始航海时代推至终年”。指南针被人们赞誉为“水上之友”,它在南宋时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为欧洲航海家进行环球航行和发现美洲,提供了重要条件。 (过渡:不管是司南、指南针还是罗盘,都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智慧,是他们长期探索实践的结果。但另一项发明的出现,却带有一定的偶然性,这就是火药。) 三、火药的应用 1、投放幻灯片,从图中可以看出药的发明与“药”有关系,事实上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在炼制丹药时因爆炸而意外发现的。唐朝中期的书籍里,已有火药配方的记载。 2、看幻灯片,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火药发明后,曾广泛应用于什么方面?下面我们一起梳理一下火药的应用和传播知识。(学生回答幻灯片填空) 3、下面我们做一个动脑筋题:宋元时期的火箭发射与我们现在的火箭发射是否有相同之处?

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课程目标:了解“四大发明”,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的发明和传播。火药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沈括和《梦溪笔谈》、郭守敬和《授时历》。探究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和传播,初步培养学生进行历史感知、历史想象形象思维能力及概括、归纳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⑴制作泥活字,了解活字印刷的过程。 ⑵分析宋元时期科技发达的原因,培养学生独立思索的能力。 ⑶指导学生观察本课中的有关插图、阅读有关历史材料,培养学生注意观察学习的习惯和依据史料获得历史信息的方法。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⑴通过对四大发明的介绍及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⑵学习古代科学家勤于探索,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精神。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活字印发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

难点:充分认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课前准备 ⑴师生收集、查阅、整理、宋元时期科技信息。 ⑵制作POWEPOINT课件。 ⑶准备印章一枚。 教学过程 导入:中华文明悠久绵长,提问:中国古代的四大文明是什么?(学生答略)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正文部分: 一、活字印刷的发明和传播 师:四大文明是我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东汉时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纸的问题解决了,大家知道我们手中的课本是怎么印刷的吗?(学生思考) 生:(扫描、静电复印、胶印、油印) 师:这是现代印刷手段,那么一千多年前人们是用什么方法来传播文化呢?(学生思考) 生:手抄。 师:对,那么手抄有什么缺点呢?(学生思考并作答) 归纳:费时、效率低、易抄错漏抄。随着文化不断发展,抄书已不能满足人们对文化的需要,这为印刷发明提供了客观

灿烂的宋元文化

教案: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清楚的掌握宋元时期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的基本情况,由此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2)初步培养学生进行历史感知,历史想象的形象思维能力以及学生全面系统的思考问题的初步能力和概括归纳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学习古代科学家勤于探索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介绍了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向学生展现了我国古代的重大科技发明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杰出贡献。本课重点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难点是充分认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 教着准备雕印好的“灿烂的宋元文化”几个大字。学生准备橡皮泥橡皮檫小刀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雕印的“灿烂的宋元文化”提问:这是怎么制出来的?(雕印)师:中国古代印刷术起源于印章和石刻,发展到隋唐时出现了什么技术?(雕版印刷术)雕版印刷术经过五代,到了两宋时期兴旺发达。雕版印刷术出现以后,我国刊印了大量精美的书籍。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最早标有确切日期的印刷品,那么同学们有没有思考雕版印刷的欠缺与不便之处呢?教师举例说明如:宋太祖时官方主持刻印《大藏经》,耗时12年,雕版13万块,印完后堆积如山的雕版派不上用场。另外,当时一个刻工一天只能雕刻四五十个字,一本六万字的书就需要三四年才能刻完。学生通过示例归纳出结论:费时费工浪费性大。师由此可见雕版印刷术需要改革创新了,于是到北宋时,有人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个人是谁?(北宋平民毕升)二、授新课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师:观察毕升画像,阅读小字部分,简要归纳出活字印刷中的四道工序。(刻制单字排版印刷拆版)学生动手体验,完成活动探究(1)师:同学们想一想,活字印刷与雕版印刷相比较有哪些优点?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指出:活字印刷突出两个变,变死字为活字,变死版为活版,既经济又省时。由此可见,活字印刷把印刷术推进了一个新的阶段,。元朝时王贞发明了木活字,才广泛推广和应用。但是,毕升的这一创举比欧洲早400年。师:今天的印刷业又有什么新的发展呢?(激光照排电脑排版高速印刷机等)(二)指南针的应用师:同学们见过大海吗?假如你是一名海员,驾驶一艘船在茫茫的大海上行驶,那么船上首先要具备什么?(指南针)师:说道指南针,这里有一个小故事: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咸阳修建一座阿旁宫,大门用磁石做成,如有人暗藏兵器入宫行刺,就会被磁石吸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古代劳动人民很早就掌握了磁学知识,早在战国时,人们就制成了指示方向的仪器——司南。观察汉朝的司南模型思考:司南由哪两部分组成,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师:到了北宋,人们制成指南针。观察宋朝的罗盘针模型思考:罗盘针比司南有哪些进步?它是用什么方法制成的?出示材料分析: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隐晦则观指南 针——北宋·朱《萍州可谈》渺茫无际,天水一色,舟舶来往,惟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惟谨,毫厘之差,生死系矣。——南宋赵汝适《诸蕃志》思考:从以上材料中分别获得了什么信息?突出的变化是什么?师:在学生讲解的基础上讲解,“沉石寻孤屿,浮针辨四维”,南宋诗人朱继芳的诗句更道出了那个时代人们由于小小的浮针而打开崭新视野的豪情。指南针的应用使人类可以全天候航行,将“原始航海时代推至终年。”由此指南针也被世人誉为“水上之友。”南宋时,经阿拉伯人传人欧洲,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环球航行创造了条件。(三)火药的应用和传播古代中国,不但有纷呈异彩的冷兵器,而且也最先跨入火器国家行列。师:火药是怎样发明的?它有哪些作用?师:中国是火药的故乡,火药在唐朝末年用于军事,宋元时期广泛用于战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 知识点汇总及同步课时作业

第17课明朝的灭亡 知识点1 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1.政治腐败:明朝中后期,皇帝多是沉迷享乐,疏于朝政。皇室内部钩心斗角,纷争不已。大臣们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2.社会动荡: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法纪松弛,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疯狂兼并土地,肆意侵占民田,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知识点2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3.原因 ( 1 )主要原因: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越发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民众不堪重负,怨声载道,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 2 )直接原因:当时陕西北部一带连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饥民遍野,官府不顾民众死活,催征如故。 4.过程 ( 1 )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以后,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 ( 2 )李自成规定了严明的军纪,还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 3 )起义军英勇作战,纵横于河南、湖广等10余省。 ( 4 )1643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5.结果:1644 年4月,李自成攻占北京城,明朝末帝崇祯自缢。明王朝被农民起义推翻。知识点3 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6.满洲兴起 ( 1 )后金建立: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2 )清朝建立: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次年,改国号为清。 7.清兵入关 ( 1 )清兵入关:明朝灭亡后,驻守重镇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吴三桂降清,引清军入关,并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 ( 2 )李自成战败:李自成在山海关交战失利,退回北京,随即离京西行,转战各地,最后失败。 课堂基础达标 知识点1 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1.明朝的皇帝,有的纵情享乐,把政事交给宦官处理;有的酷爱木工……其中有一位皇帝,他20年不上朝,致使不少机构瘫痪,政事乏力,国势日衰。他是( C ) A.明太祖 B.明成祖 C.明神宗 D.明熹宗 2.明朝中后期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法纪松弛。这一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B ) A.贫苦农民纷纷起义 B.朝政的混乱 C.土地兼并 D.外戚干政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4课 明朝的统治-教案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4课明朝的统治 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明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和全面改革官制、改革科举制等强化皇权的具体措施,概括明朝皇权加强的特点及影响,理解皇帝专权的种种弊端 过程与方法 识读《明朝疆域图(1433年)》,获取疆域范围、北方政权等有效历史信息;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南京江南贡院的科举考场》《举子看榜图》,分析科举考试变化带来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明朝科举制改革虽然加大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但过于死板,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和创造性;认识明朝君权的强化,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又是中国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原因之一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教学难点:八股取士的消极影响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是否曾经听过、看过《明朝那些事儿》这部小说?它以一种网络语言的形式向读者娓娓道出了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故事、人物。那些原本在历史中陌生、模糊的人物在书中一个个变得鲜活起来。《明朝那些事儿》为读者解读了历史的另一面,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让历史变成一幕幕生动的故事,很多人看完这部小说后对明朝的历史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今天就让我们从明朝的建立之初开始学习,领略只属于明朝的魅力。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明朝的建立 1.图片展示 2.学生读教材“明朝的建立”一目,归纳明朝建立的概况。 3.分析元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 提示: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目标导学二:明太祖强化皇权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明太祖强化皇权”一目,明确明太祖强化皇权的措施。 提示:(1)中央组:明太祖为进一步集中权力,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2)地方组:取消行省,设立“三司”,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从而使行省的权力分散;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巩固皇室。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导学案

备课日期:授课日期:主备人:刘美善总课时:审核:课题: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学习目标1. 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 2. 讲述戚继光抗倭的史实,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疑问与笔记t 教学内容 一、课前回顾 ※温故知新:明朝前期加强皇权的措施有哪些? 二、预习交流 (一)、郑和下西洋 1、条件和目的 ⑴条件:明朝前期,国力; ⑵目的:①扩大明朝的; ②加强与的联系。 2、概况 ⑴时间:1405—1433年; ⑵次数:先后次; ⑶航海规模(第一次):人多,船艘; ⑷到达范围:到过亚非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 东海岸和沿岸。 3、意义和影响 ⑴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和; ⑵比欧洲航海家远航印度和美洲早; ⑶是世界史上的空前壮举; ⑷为的开发做出了重大贡献。 (二)、戚继光抗倭 1、倭寇及其危害 ⑴倭寇:明朝初年,的一些武士、商人和海盗组成武装集团,经常骚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沿海人民把他们叫做倭寇。 ⑵、危害 明朝中期,海防松弛,东南沿海的奸商勾引倭寇上岸,共同抢劫分脏。他们到处烧杀掳掠,使百姓的遭到巨大损失。 2、戚继光抗倭 ⑴戚继光抗倭的经过: ①16世纪中叶,戚继光受命组织抗; ②戚继光组建纪律严明、英勇善战的开赴台州抗倭; ③荡平境内的倭寇; ④赴福建、广东和共同作战,取得抗倭斗争的最后胜利。 ⑵戚继光抗倭取得胜利的原因: ①这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符合人民的利益; ②纪律严明、英勇善战; ③“戚家军”与其他爱国军民配合作战,体现了; ④戚继光具有卓越的才能。 ⑶评价戚继光;戚继光是一位英雄。 二、展现提升 相信自己,我能行。通读课本,试着完成下面的知识要点。 ※相关链接:(根据相关链接,通读第二遍课文,看看有没有新的认识和新的收获。)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 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汉族,山东登州人。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军事家,与俞大猷齐名。率军之日于浙、闽、粤沿海诸地抗击来犯倭寇,历十余年,大小八十余战,终于扫平倭寇之患,被现代中国誉为民族英雄,卒谥武毅。世人称其带领的军队为“戚家军”。有多部军事著作及诗作传世,戚继光纪念馆现为福建省爱国教育基地。另有,电影电视剧《戚继光》上映联播。 四、梳理巩固:『通读第三遍课文,合作完成下面的问题。』 1、你认为郑和下西洋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2、想一想,戚家军为什么会受到人们的崇敬? 五、达标检测 1.派遣郑和率领船队下西洋的皇帝是() 三一学校_七__年级___历史__学科导学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

【课题】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 【学习目标】比较清楚地掌握宋元时期灿烂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的基本概况,包括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资治通鉴》的卓越成就。 【学习诊断】隋唐时期,我国人民发明了雕版印刷术;思考“雕版印刷的缺欠和不便之处”? 【学习过程】 普读求是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1、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高峰时期,这一时期科技的重大成就是的发明,和的广泛应用。 2、时,发明活字印刷术。15世纪,出现活字印刷术,比中国年。(二)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 1、时期,制成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开始用于航海事业;,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事业;指南针由人传到欧洲。 2、唐朝末年,开始用于军事上,,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1 3、14世纪,火药及火药武器传入和。 合作探究:思考“活字印刷术发明的作用”?今天印刷业的特点? 【效果检测】 1、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暑期是指() A、秦汉时期 B、南北朝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2.按照发明的先后,下列排序正确的是()①火药②纸③活字印刷术④司南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④②①③ D.③②④① 3.我国四大发明中在北宋时发明的是()A.造纸术和雕版印刷术 B.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C.火药和雕版印刷术 D.指南针和造纸术4.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是在()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5.火药广泛应用于战争的朝代是() A.唐朝B.五代C.宋朝 D.隋朝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 B.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 C.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应用于战争 D.11、12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知者加速】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 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乍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却变成了新教的工具”——马克思 材料2 “外国人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它当饭吃。——鲁迅 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说说中国的四大发明对世界进程做出了什么贡献? (2)材料二中鲁迅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现象? (3)四大发明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 【自主建网】 【因人作业】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案

第17课明朝的灭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危机、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满洲兴起与清兵入关等基本史实,分析“均田免赋”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热烈拥护的原因,思考和认识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2.过程与方法 收集材料,列举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的表现;识读《明末农民起义形势图》,了解农民起义的经过;小组讨论,分析明朝灭亡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政治腐败导致了明朝中后期的统治危机,反映了君主专制的腐朽,表明明王朝已走向没落;明朝中后期的腐朽统治激化了阶级矛盾,引发了农民起义;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得到农民的热烈拥护,调动了广大农民的革命积极性;明末农民起义推翻明朝的腐朽统治,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李自成起义推翻、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难点:李自成起义推翻。 [教学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三个子目的内容: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从时间上看,三部分内容反映了明朝中后期——明朝末年——明朝灭亡后的历史发展过程。三部分内容之间因果相联、层层深入。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是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后的清军大肆扫荡是明末农民起义失败的重要原因。本课有两条线索:一是以明末农民起义为线索,介绍了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口号及结果;二是以明亡清兴为线索,介绍了明朝灭亡的原因、过程和清朝的建立。学习这些内容,首先要宏观把握明末清初的历史,以及明朝、明末农民军与后金(或清朝)之间的复杂关系。 2.学情分析 (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3.教学方法 阅读讲解法、图示法、讨论归纳法、课堂讨论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历史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2018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案新人教版

第17课明朝的灭亡 一、内容分析 《明朝的灭亡》是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7课的内容。这一单元的主题是统一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这一时期历史的特色之一就是统一,明朝灭亡过程中虽然经历了动荡,但国家并没有因此而进入分裂时期,这个过程也充分体现了这一时期统一的特色。这一时期的另一特色就是多民族,而清兵入关,建立中国最后一个少数民族的政权,为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做出了贡献。因此,本课的重点就是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分析明朝灭亡的原因,培养学生归纳历史、分析历史的能力。 (2)说出李自成起义军提出的口号及建立的政权,起义的简单经过及结果,了解李自成起义成功的原因。 (3)了解清朝建立时间、开国皇帝、都城、所属民族、发展壮大和清兵入关的史实。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概括相关史料的主要内容,掌握明朝灭亡的原因。 (2)通过阅读材料,能够根据《李自成起义》示意图,讲述李自成起义的经过及结果,培养学生识图画图的能力。 (3)通过观看《满族兴起》视频,能够用表格整理清朝建立的基本状况,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4)通过观看《清兵入关》视频,了解满族入主中原的史实。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明朝灭亡原因和李自成起义内容的学习,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认识到人民才是历史的主宰。 三、学情分析 在设计本课教学时,结合本课历史史料丰富的特点,采用了史料阅读的方式。学生现阶段能够了解历史史实,但讲述历史的能力不够强,因此根据示意图复述历史史实就是本课的一个教学重点。初中学生大都在十二三岁左右,他们形象思维比较发达,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并且学生在现阶段已经有了一定的古文阅读能力,选取第一手史料更能帮助学生感知这段历史。因此,通过史料阅读帮助学生理解明朝灭亡这一难点问题。

第14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1.编年体是我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特点是按年、月、日编排史实,记述历史。下列属于这种体裁的史学著作是 A.《史记》 B.《离骚》 C.《资治通鉴》 D.《红楼梦》 [参考答案] C 【解析】司马光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 2.司马迁和司马光都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他们生活的朝代分别是 A.西汉、唐朝 B.西汉、北宋 C.秦朝、元朝 D.唐朝、北宋 [参考答案]B 【解析】司马光是北宋人,司马迁是西汉人。 3.《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此书内容包括 ①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②战国七雄③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④宋金南北对峙 A.①②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③④ [参考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资治通鉴》的内容,叙述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4.宋元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处于当时世界文明的高峰。下列选项与宋元时期史实不符合的是 A.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B.司马光主持编写《史记》 C.关汉卿是元杂剧作家中最负盛名的 D.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 [参考答案] B 【解析】司马光主持编写《资治通鉴》,故B错误 5. 我国古代科技文化璀璨。下列著作属于相同类别的一组是 A.《伤寒杂病论》与《天工开物》 B.《史记》与《资治通鉴》 C.《九章算术》与《本草纲目》 D.《水经注》与《金刚经》 [参考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事物的分类能力。同一类的是B都是史学著作。 6.下列关于科技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最早的定向工具出现在战国时期 ②宋元时期,火药在军事上广泛使用 ③《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 ④元曲是杂剧与散曲的合称,是宋代文学创作的主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 A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3单元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精品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单元第17课明朝的灭亡精品教案 ?教学分析? 知识与能力了解明朝末年黑暗的政治统治;了解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李闯王推翻明朝的基本过程; 把握后金的发展和清兵入关的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唐玄宗统治前期和后期的比较,让学生体会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将直接导致不同的后果,培养学生对比辨析、以史为鉴的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历史上崇祯帝是一个非常勤奋的皇帝,但也无法挽救明朝的覆灭,从中认识到明朝腐败政治的巨大破坏力,从而可以理解现阶段为什么我国反腐力度如此之大。2.从吴三桂引清兵入关中得出一个较为正确的历史、人生、民族观。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明末的腐败政治;李自成推翻明朝的政策措施及其影响教学难点: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闯王进京》图)李自成是农民革命史中一位伟大的人物。他从陕北发动革命,以“均田免赋”为号召,转战十余年,卒以一六四四年三月推翻了明朝的统治。但是,可惜他们容易为胜利所陶醉,忽视了关外的大敌,终于为满洲人所乘,遭受了失败。所以李自成既有中国农民典型的吃苦耐劳,有创造力等优点,也有农民意识,小富即安,目光短浅的缺点。前者导致他成功,后者导致他成功之后迅速败亡。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他伟大而传奇的一生。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1.(多媒体展示《明宪宗元宵行乐图》)教师讲述:明朝后期腐败的基本情况。 (社会经济虽有明显的发展,但政治腐败;皇帝多是沉迷享乐,疏于朝政;皇室内部钩心斗角,大臣们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2.(多媒体出示问题:明朝后期统治腐败的后果)学生根据教材说说明朝后期统治腐败的后果。 答案提示: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

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一、单项选择题(共17题,题分合计34分) 1.平民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是在 A.唐朝时期 B.北宋时期 C.南宋时期 D.元朝时期 2.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是 A.蔡伦 B.郭守敬 C.毕升 D.沈括 3.活字印刷术发明时使用的是 A.木活字 B.陶活字 C.锡活字 D.铜活字 4.15世纪,欧洲才出现活字印刷,比我国晚了大约 A.二百年 B.三百年 C.四百年 D.五百年 5.指南针传到欧洲是在 A.北宋 B.南宋 C.元朝 D.明朝 6.我国书籍中有了火药配方的记载是在 A.隋朝时期 B.唐朝中期 C.唐朝末年 D.北宋时期 7.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是在 A.战国时期 B.三国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8.主持和亲自参加了元朝规模空前的天文测量的科学家是 A.毕升 B.郭守敬 C.张衡 D.沈括 9.元朝科学家郭守敬的事迹有 A.写成《梦溪笔谈》 B.测算出子午线的长度 C.编成《授时历》 D.主持开凿了永济渠 10.对宋元科技不正确的表述有 A.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B.北宋时创制指南仪器 C.火药在军事上广泛使用 D.沈括著有《梦溪笔谈》11.北宋时,有一种有利于安排农事的先进的、合理的历法是 A.“夏历”B.“十二气历” C.《授时历》D.公历 12.我国最早的火药武器是 A.火炮 B.火箭 C.火铳 D.抛石机 13.元朝时,将指南针传到欧洲的是 A.阿拉伯人 B. 波斯人 C. 日本人 D.西班牙人

14.主持开凿通惠河的元代著名水利专家是 A.王景 B.李冰 C.杜诗 D.郭守敬 15.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事业,是在 A.战国时期 B.三国时期 C.北宋时期 D.南宋时期 三、填空题(共7题,题分合计14分) 1.北宋的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我国活字印刷的发明比欧洲早约年。 2.早在时期,我国人民已经发现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制成的指示方向的仪器“”。 3._________时,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事业;时,指南针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4.火药是我国古代发明的。中期的书籍里,已有火药配方的记载。 5.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主要有、火箭、等。 6.北宋时期,我国古代杰出的科学家创制的“十二气历”,是当时先进的历法,他所著的 《》一书,记叙了我国古代许多科技成就。 7.元朝郭守敬编制的《》,一年的周期与现行公历基本相同,但比现行公历的确立早约年。 四、材料分析题 (共2题,题分合计17.5分) 1.阅读材料: 材料一: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北宋朱《萍州可谈》) 材料二:渺茫无际,天水一色,舟舶来往,惟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惟谨,毫厘之差,生死系矣。 (南宋赵汝适《诸蕃志》) 请回答: (1)从以上材料一、二中分别获得了什么信息? (2)指南针应用的重要性是什么? (3)指南针在何时经何人之手传入欧洲? 2.阅读材料: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棗这是预告资产阶级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下的最大的杠杆。——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请回答: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单元导学案(无答案)人教新课标版

中学分组合作当堂达标导学案 自主预习 史学:司马光主持编写的 ,是一部 的通史巨著。 词,出现于 ,成为宋代主要的 。 苏轼的词,气势豪迈,代表作有 。 宋词 的词,风格委婉,感情真挚,清新自然。 南宋的 ,将词的豪放风格发扬光大。 元曲由 和 组成。 元曲 元朝剧作家最优秀的是 ,代表作是 。 宋代大画家张择端的 ,是我国美术史上的不朽作品。 绘画 元代最著名的画家是 ,他的画被称为神品。 宋四家: 、 、 、 。 书法 元朝 的书法,劲秀雄健,功力深厚。 合作探究 1、完成下列表格内的内容。

2、对比分析辛弃疾、李清照、苏轼三人在词的风格上的异同。 3、宋元期间,我国绘画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归纳梳理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宋元时期在史学、文学和艺术方面的成就。史学发展最卓越的成就是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在文学领域,主要成就是宋词的发展,杰出的词人有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在绘画成就上,绘创作题材广泛,尤其突出的是宋代风俗画兴起,大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最杰出的代表。书法名家众多,各有创新,以“宋四家”和赵孟頫最为突出。 达标检测 1、同学们使用的历史教科书是按照年代先后顺序编写的,这叫“编年体”,下列在编写体例上与历史教科书类似的是() A《资治通鉴》B《史记》C《梦溪笔谈》D《诗经》 2、某校初一年级的同学正在正在编排历史剧《唐太宗》,下列书籍可供他们参考的是() A《史记》B《汉书》C《资治通鉴》D《三国志》 3、《史记》和《资治通鉴》记载重合的历史时期是() A从黄帝到汉武帝B从战国到五代 C从战国到汉武帝D从汉武帝到宋神宗 4、在一次参观文物展览时,邓小平指着一幅名画说“我们的祖先早已熟知商品经济了。”这幅名画应是:() A《天王送子图》B《洛神赋图》 C《清明上河图》D《步辇图》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案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教学分析? 把握后金的发展和清兵入关的基本史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明末的腐败政治;李自成推翻明朝的政策措施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闯王进京》图)李自成是农民革命史中一位伟大的人物。他从陕北发动革命,以抗粮均田为号召,转战十余年,卒以一六四四年三月推翻了明朝的统治。但是,可惜他们容易为胜利所陶醉,忽视了关外的大敌,终于为满洲人所乘,遭受了失败。所以李自成既有中国农民典型的吃苦耐劳,有创造力等优点,也有农民意识,小富即安,目光短浅的缺点。前者导致他成功,后者导致他成功之后迅速败亡。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他伟大而传奇的一生。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明朝后期的腐败 1.(多媒体展示《明宪宗元宵行乐图》)教师讲述:明朝后期腐败的基本情况。 (社会经济虽 有明显的发展,但政治腐败;皇帝多是沉迷享乐,疏于朝政;皇室内部钩心斗角,大臣们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2.(多媒体出示问题:明朝后期统治腐败的后果) 学生根据教材说说明朝后期统治腐败的后果。 答案提示: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

不断下降,法纪松弛,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土地兼并严重,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目标导学二明朝的灭亡 (一)背景(原因) 1.根据图片简要说说明末农民起义的基本情况(多媒体展示明末农民起义战争图) 2.(多媒体展示以下材料)学生分组讨论除了材料中所说的原因外还哪些原因? 材料:17世纪开始的中国气候,此时的明朝处于明朝小冰河时期,万历后期至天启年间中国气候显著变冷,北方风沙壅积日甚,旱灾逐年增多,农业收成锐降”。[13] 与此同期,中原气温与北方农牧带的降雨量也直抵秦汉以来的最低点。整个明末时期始终伴随着旱灾、寒流、蝗灾、水灾、鼠疫、瘟疫等,此后中原气候持续下降,天下大乱,狼烟蜂起。提示: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越发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面对灾荒,官府崔征如故。 (二)农民起义的爆发和明朝的灭亡 1.(多媒体展示以下三则材料)史料解读 材料一:天启七年(1627年)三月,陕西大旱,澄城知县张斗耀不顾饥民死活,仍然催逼税,敲骨吸髓地榨取农民。白水饥民王二聚集了数百个无法活命的农民进行斗争,他声问大家:“谁敢杀死知县?”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我敢杀。”于是王二率饥民冲县城,杀死张斗耀,揭开了明末农民战争的序幕。 材料二:崇祯十四年(1641年)年初,攻占洛阳。李自成夺取洛阳后,俘获官军3000人,收缴了一批武器辎重,大大改善了农民军的装备,并使自己拥有了一支装备精良的部队。他没收了福王府中金银财货和大批粮食物资,发布告示开仓济贫,大赈饥民,令饥民远近就食。李自成张献忠相继攻占洛阳、襄阳,宣告了明朝围剿政策的破产。 材料三:崇祯十七(1644年)年初,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后,即向北京进军。二月入山西,仅在宁武一战,即破太原等地。三月,大同、宣府、居席降,迫至京师城下。十七日,官军三大营先降,十八日,守城太监开门献城,十九日,破皇城,朱由检自缢,明王朝的统治被农民起义推翻。 1.(多媒体出示问题: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根据材料一说说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直接原因?答案提示:陕西大旱,但官府仍然催逼粮税。 2.(多媒体出示问题:明末农民起义军壮大的是哪一只)根据材料二,学生抢答在明末农民起义军中发展壮大的是哪一只? 答案提示:李自成。 3.结合材料三和课本知识,说说李自成能够灭亡明朝的原因? 答案提示:(1)明末政治的腐败,社会的黑暗,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社会矛盾尖锐。(2)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深得民心。(3)李自成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枉杀一人。(4)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5)建立政权,以作号召。 4.结合课本知识,教师简单介绍李自成灭亡明朝的基本情况? (李自成挥师北上,直抵京城,1644年,李自成不到两天就攻进城内,崇祯帝在绝望中自缢。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了。) 目标导学三满洲兴起和清军入关 1.(多媒体展示努尔哈赤图像)教师讲述:满洲的兴起的基本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