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口蹄疫灭活疫苗的注意事项

猪口蹄疫灭活疫苗的注意事项
猪口蹄疫灭活疫苗的注意事项

猪口蹄疫灭活疫苗的注意事项

现在生活好了,而猪肉成为了大家经常食用的一种肉类,可以说的是应当是最大的肉食来源了,而猪全身除了毛以外都是可以食用的,而猪脚也是很多人的最爱了,今天要说的疫苗就跟这个有些许的关系,猪口蹄疫它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表现为蹄冠、趾间发生水泡和泮斑,而猪口蹄疫灭活疫苗是防治口蹄疫发生、流行最主要的武器之一,那么下面就来说说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

1、疫苗应冷藏运输(但不得冻结)或尽快运往使用地点。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应避免日光直接照射。

2、疫苗在使用前和使用过程中,均应充分振摇。疫苗瓶开封后,应当日用完。

3、注射器具和注射部位应严格消毒,每注射1头猪,应更换1个针头。注射时,进针应达到适当深度(肌肉内),以免影响疫苗效果。

4、不得使用无标签、疫苗瓶有裂纹或封口不严、疫苗中有异物或变质的疫苗。

5、接种前应对猪进行检查。患病、瘦弱或临产母猪不予注

射。

6、本疫苗适用于接种疫区、受威胁区、安全区的猪。接种时,应从安全区到受威胁区,最后再接种疫区内安全群和受威胁群。

7、非疫区的猪,接种疫苗21日后方可移动或调运。

8、接种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接种人员在更换衣服、鞋、帽和进行必要的消毒之后,方可参与疫苗的接种。

9、接种时,须有专人做好记录,写明省(区)、县、乡(镇)、自然村、畜主姓名、家畜种类、大小、性别、接种头数和未接种头数等。在安全区接种后,观察7—10日,并详细记载有关情况。

10、由于口蹄疫的特殊性,特别忠告:接种疫苗只是消灭和预防该病的多项措施之一,在接种疫苗的同时还应对疫区采取封锁、隔离、消毒等综合防制措施,对非疫区也应进行综合防治。

猪口蹄疫的治疗方案

猪口蹄疫的治疗方案 口蹄疫,俗称“5号病”,是由口蹄疫病毒感染偶蹄动物引起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口腔粘膜、蹄部、乳房、皮肤出现水疱,传播速度极快,且有多种血清型,每一种血清型内又有亚型,亚型内又有许多抗原差异显著的毒株,各型之间不能相互免疫保护,所以预防和扑灭口蹄疫的难度很大,属于我国重点严格控制的一类传染病。 口蹄疫在夏天高温季节发病少,即使偶有发生也很少出现长距离空气传播;低温季节,在环境相对湿度大于60%,且风速适宜时,可通过空气传播100公里甚至更远。同时,也易发生流动性传播。口蹄疫病毒可通过猪场工作人员、工具设备和运输车辆发生扩散。 本病潜伏期较短,一般为1-7天,潜伏期长的可达14天。出现症状24小时后即排毒,前期排毒量大,传染性强,5-7天后排毒量下降,10天后基本不排毒,甚至不会引起同栏感染,但淋巴结及骨髓可带毒一个月以上。 口蹄疫病毒特性: 不耐热:在37℃环境下仅可保持传染性2小时以上,60℃即灭活;在4℃环境中可存活数周。 不耐干燥:相对湿度60%以上,病毒相当稳定,相对湿度40%以下,病毒迅速崩解。 不耐酸碱:酸性环境;达到灭活90%条件,在PH=6.5环境下时,需要14小时;在PH=5.5环境下时,仅需要1分钟;而在PH=3时,病毒瞬间灭活。碱性环境:PH>9.0上,迅速灭活,1%-2%氢氧化钠或者4%碳酸钠环境下1分钟即可灭活。 控制口蹄疫,应以预防为重: 1. 在防疫期间,猪场实行封场管理,外部工作人员不能进入猪栏,人员进出需进行登记和消毒。 2. 进入生产区一律消毒,洗澡,更换工作服及工作鞋。 3. 场区大门消毒池灌注2%-3%烧碱,及时更换,保证药物有效浓度。场外道路,猪场周围,饲料间,亦须使用生石灰进行消毒。 4. 入场车辆需要进行整车消毒,包括底盘、车轮,使用喷雾消毒比水枪冲洗效果要好。 5. 销售人员及外场工作人员不得进入生产区。销售区和饲养区不得有人员交叉,交易完毕立即冲洗,再进行消毒。交易款应该及时送去银行,避免在场内存放。 6. 禁止在外购买肉制品,自行宰杀解决,生活用品统一采购,消毒后方可进场。生产区人员不能随意外出。 防疫期间,要对猪舍进行带猪消毒。参照口蹄疫病毒对酸非常敏感的特性,应该选用酸性消毒剂,配置消毒剂时,要保证最终PH小于3。 但消毒同时会增加湿度,而湿度过高也有利于病毒的传播,为防止口蹄疫病毒形成的气溶胶在潮湿环境下扩散,所以应注意选择在天气较好的中午时间进行消毒。消毒之后,撒一些酸化后的饲料在栏舍中,有助于保持栏舍地面干燥。 同时,合理的免疫程序,可以使猪对口蹄疫病毒产生免疫力,建议每3个月就对猪群进行一次免疫,种猪初免后1个月加强免疫一次,仔猪50日龄首免,80日龄再次免疫,肥育猪在出栏前15日再次进行免疫。 最佳治方案: 适用时机: 出现口蹄疫症状,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口炎、心肌炎、心脏功能衰退、口疮、蹄部水泡及腐蹄病等引起高烧不退,继而蹄冠、蹄叉、趾间、蹄踵皮肤水泡和烂斑,口腔的唇、舌、齿、鼻盘和哺乳母畜的乳头上有水泡、溃疡和烂斑,裸露的无毛部位出现水泡、溃烂,严重者出现

口蹄疫防控技术

猪口蹄疫防控技术 口蹄疫(FMD)是严重危害偶蹄动物的烈性传染病,位居动物A类疾病之首,尤其对猪的危害甚为严重。口蹄疫已被国家列为一类重大人畜共患病。做好口蹄疫的防制,对确保畜牧业发展、人类健康具有重大意义。口蹄疫以传播快,发病率高,破坏力大为特征。今年口蹄疫又一次大流行,给养猪业带来了重大损失,所以必须及时有效的做好各项防控工作,保证养猪业健康发展。 一、我地口蹄疫为什么会连年发生 1、猪口蹄疫病毒古典O型毒株发生了变异 世界上口蹄疫病毒共有A、O、C、亚洲1型、和南非1、2、3型等7个主型与100多个血清亚型。各主型口蹄疫病毒之间无免疫交叉反应,同型口蹄疫病毒的不同亚型毒株之间,抗原性也有不同程度的差异,相互之间免疫交叉保护力很低。口蹄疫病毒的核苷酸变异频率很高,具有高度变异的特性。近几年来,发现猪群中的古典O型口蹄疫病毒株发生变异,新变异的毒株毒力增强,致病力增高,给防控工作增大了难度。当前我省各地猪群中流行的口蹄疫仍以O型口蹄疫为主,O型口蹄疫中有10个血清亚型毒株,在省内外各地广为流行。 2、高致病性变异毒株缅甸98谱系毒株特性 当前据测定分析,我省猪群中流行的O型口蹄疫病毒10个毒株中主要有5个不同的致病毒株,一是O型口蹄疫古典毒株、二是O型口蹄疫变异毒株、三是泛亚毒株、四是亚洲1型口蹄疫毒株、五是O型口蹄疫缅甸98谱系毒株。但以缅甸98谱系毒株为主要的流行毒株。1999年传入我国的泛亚毒株最初主要是感染牛,现在变为既感染牛也感染猪。临床上常见多个亚型毒株在猪群中混合感染或并发感染,使病情复杂化,发病率与死亡率高。其中流行的优势毒株,缅甸98系谱毒株毒力最强、致病力最高、流行广、传播快,哺乳仔猪100%发病,死亡率高达80%以上;保育猪发病率也很高,死亡率可达30%-50%;育肥猪发病死亡率可达20%左右;妊娠母猪发病引起流产,少数可发病死亡。 3、口蹄疫病毒呈现持续性感染

猪口蹄疫的最佳防治方法

猪口蹄疫的最佳防治方法 当前猪口蹄疫发病率逐步上升,威胁正在加大,如何正确防范口蹄疫,找出正确的防治措施,是养猪户亟待面对的问题。 口蹄疫,过去也叫“五号病”‘口疮’是由O型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动物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是人畜共患传染病,是国际社会上需要通报的一类传染病,所有偶蹄动物和人都可感染。 一、病原特点: 口蹄疫的病原是口蹄疫病毒,该病毒有7个主型,分别是A、O、C、亚洲I型,非洲I型、非洲Ⅱ型和非洲Ш型。尤其是A型和O型分布最广。在亚型中有65个亚型,而且不同类型的口蹄疫病毒的抗原性不同,也就是在同一血清型的病毒,同时在其不同分离株的抗原性也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口蹄疫病毒属小核糖核酸病毒科,单股DNA病毒。口蹄疫病毒对外界抵抗力十分强,在饲料

和粪便中,生活时间特别长。口蹄疫病猪成为最危险的传染源,其次就是奶、尿、唾液及粪便等传染源。而且该病潜伏期一般是2~4天。 二、流行特点: 口蹄疫病毒通过接触、空气、食物等各种途径进入易感畜损伤的皮肤粘膜、呼吸道、消化道而引起病发症。主要易感对象是猪、牛等大型偶蹄兽类,鼠和家兔也是高发种群。口蹄疫病猪发热期,它们的粪尿、奶、眼泪、唾液和呼出气体都带有病毒,后期,该病毒主要存在于水疱和淋巴液中。新鲜水疱液经500倍至50万倍稀释接种易感动物仍可致其发病。对于猪病尸体消毒后深埋,杜绝食用,猪的粪便,垫土必须经过密封发酵后方可施用。口蹄疫病毒毒力很强,即使是病愈康复的动物可长时间携带病毒。口蹄疫病毒对外界抵抗力强,耐干燥、寒冷;但是这类病毒的致命点是怕酸、碱、热,在加热85℃以上100min就可以杀灭。寒冷环境易于病毒传播,主要一秋冬季节多发,目前一年四季都有发生。 三、猪口蹄疫病的临床症状 猪患此病后以蹄部水泡为主要特征,有些病猪未见任何症状突然死亡,特征表现是蹄冠、蹄踵、副趾及蹄中沟等出现病变。个别猪出现惊厥、相互嘶咬,病初体温升至40.3~42.0 ℃时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者是废绝,站立行走难,四肢蹄痛疼,并且全身发抖,口腔出现水泡流延,不敢吃食;病猪鼻盘、蹄冠和母猪的乳头处有水疱产生,而经过1~2 d后水疱破溃,带透明流出或微黄色液体,破溃处转为烂斑。有些猪出现急性胃肠炎。哺乳仔猪出现的症状是急性胃肠炎、急性心肌炎或者是四肢麻痹,衰弱死亡,其病死率可达80%以上。剖检表现出典型的“虎斑心”,在心肌外,出现黄色条纹斑,心外膜带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点,怀孕母猪易发生流产、死胎等症状。 四、猪口蹄疫病的防治方法 免疫接种时预防口蹄疫的一项有效措施,接种口蹄疫灭疫苗2周则产生免疫力,一般种猪每隔3个月免疫接种一次,仔猪40-50日龄首免,100-105日

猪口蹄疫的防控技术毕业论文

猪口蹄疫的症状及防控措施 学院:动物科技学院 班级:动检1201班 :岳鹏斐 学号:

猪口蹄疫的症状及防控措施 摘要: 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 se,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的以患病动物的 口、蹄部出现水疱性病症为特征的传染性疫病。口蹄疫的特点是起病急、传播极为迅速。 除通过感染动物污染的固性物传播外,还能以气溶胶的形式通过空气长距离传播。发病率 可达100%,仔猪常不见症状而猝死,严重时死亡率可达100%。该病一旦发生,如延误了 早期扑灭,疫情常迅速扩大,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面,并且很难根除。控制和扑灭猪口蹄疫 的有效措施是扑杀病猪和怀疑染毒猪,限制动物移动和肉品上市,因此造成严重的经济损 失。口蹄疫发生后,不但疫区和非疫区间的活畜和畜产品交易受到严格限制,更为严重的 是畜产品国际贸易会立即断绝,从而使有口蹄疫的国家或地区外贸收入和经济发展遭受重 大损失。国际动物卫生组织(OIE)将该病列在15个A类动物疫病之首,我国政府也将其排 在一类动物传染病的第一位。 Abstract :Foot and mouth disease (which disea se, FMD) is caused by 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 (FMDV) to sick animals, hoof appear vesicular disea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ectious disease. Foot and mouth disease is characterized by rapid onset and rapid spread of the disease. In addition to the spread of infection animal solid pollution, but also in the form of aerosol spread through long distance air. The incidence rate was 100%, and the death rate was 100% when the piglets were often without symptoms and sudden death. The disease once occurred, such as delays in the fight early, outbreaks often rapidly expand, cause irremediable complexion, and it is very difficult to eradicate. Control and eradication of swine foot-and-mouth disease effective measures is culling pigs and suspected infected pigs, limit animal movement and meat market, resulting in serious economic losses. After the occurrence of foot and mouth disease, not only the epidemic area and non epidemic interval of live animals and animal products trading by strict limits, more serious is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of animal products will immediately cut off, so that the foot and mouth disease (FMD) national or regional foreign trade incom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suffered heavy losses. 关键词:传染病高发病率多传染途径免疫预防 一、病原体 口蹄疫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口疮病毒属(aphthovirus),有7个血清型 (O、A、C、 A sia1(亚洲1)、SAT1(南非1)、SAT2(南非2)和SAT3(南非3)),型间无交

口蹄疫的防治措施

内部技术资料,仅供参考 猪口蹄疫病的有效防治措施 日照市畜牧站地址:云海路43号 日照市兽医药械站(0633)8225551 2216795 口蹄疫在每年不同地区均有发病,现在又到了猪口蹄疫的高发期,由于去年冬季气温较低,南方阴冷潮湿造成猪口蹄疫发病较严重,为此,向广大养殖户在这个病上提出有效的防控措施,供大家使用参考。 口蹄疫(属一类传染病)俗名“口疮”,是由口蹄疫病毒所引起的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偶蹄兽,偶见于人和其他动物。其临诊特征为口腔粘膜、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生水疱。 口蹄疫病毒属小RNA病毒科,口蹄病病毒属,单股RNA,无囊膜。病毒呈球形,直径20~25纳米,有7个血清型,即O、A、C、南非1型、南非2型、南非3型以及亚洲l型。我国分布的口蹄疫的病毒型为O、A型和亚洲I型。本病毒在1%火碱溶液中1分钟内,可被杀死,畜舍的消毒常应用2%火碱溶液,30%草本灰水或0.2%~0.5%过氧乙酸等。 二、流行病学 1、主要感染猪等偶蹄动物,带毒和发病的动物为主要传染源。尤以发病初期的病畜是最危险的传染源。其次为尿、粪、被污染的圈舍、饲养设施,成为间接传染源。 2、传播途径:本病毒主要以空气传播为主,传染性极强,能在一昼夜随风传播到100公里以外,流行特点多发于冬春、秋季,气候比较寒冷时。口蹄疫病毒是通过直接和间接接触传播。易感动物呼吸道、消化道和损伤的皮肤、粘膜都可以是感染门户。动物产品如肉、奶、毛皮可带毒;病猪的分泌物、排泄物、血、内脏,甚至呼出的气体都带毒,故运输车船、工具、水源、牧场、饲料、人员和非敏感动物都是重要的传染媒介。 3、易感畜群:不同年龄的猪易感程度有差别,以初生仔猪和哺乳仔猪发病最严重,死亡率高。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春、秋两季易流行。另外,易感畜群的口蹄疫有周期性暴发流行的趋向。 三、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病初发烧41℃,口流涎1—2天后,在蹄冠、蹄叉、鼻镜、齿龈、舌面、口、乳房的乳头等毛少部位出现大小不等的水疱,发热,吃食减少,2-3天后水泡破裂,形成边缘整齐的红色糜烂面,如继发细菌感染,即发生溃疡。在口腔发生水泡的同时,趾间和蹄冠皮肤红、肿,

猪口蹄疫的防控技术

猪口蹄疫的防控技术 2010第6期养猪SWINEPRODUCTION57 猪口蹄疫的防控技术 万遂如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吉林长春130062) 中图分类号:$858.285.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1957(2010)06-0057—02 口蹄疫是偶蹄兽发生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 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在蹄部和口鼻部皮肤,口 腔黏膜及乳房皮肤发生水疱和溃烂,严重者可造成 死亡.我国将本病归为一类传染病. 1病原体 口蹄疫病毒属于微核糖核酸病毒科口蹄疫病 毒属,为无囊膜的RNA病毒,其核苷酸变异频率很 高,导致病毒表层蛋白质具有高度变异的特性.目 前口蹄疫病毒已有A,O,C,亚洲1型和南非1,2,3 型等7个主型及100多种亚型,各主型病毒之问无 免疫学交叉反应,同型的不同毒株之间,抗原性也有 不同程度的差异.我国发生的主要是0,A与亚洲1 型口蹄疫.

口蹄疫病毒在低温(一70℃)下十分稳定,可保 存几年;37℃下,48小时内可灭活:80oC~100℃下, 病毒立即死亡.病毒在污染的干草中于室温下可存活20周,在猪舍内干燥分泌物中可存活1个月,冬季可存活2个月,在冻肉中可存活很长时问.但高温和阳光直射对病毒有杀灭作用.病毒对酸和碱十分敏感. 2流行特点 病猪和带毒猪是主要的传染源,经呼吸道,消 化道及损伤的黏膜和皮肤而感染.各种野生动物, 鸟类,啮齿类,猫,犬,吸血昆虫等也可传播本病.人 和空气是本病的重要传播媒介. 猪发病主要是由O型口蹄疫引发的,由于在猪 群中长期反复发生流行,病毒对猪的毒力增强,幼仔猪可100%发病,病死率可达80%以上,成年猪病死率也很高,妊娠母猪发病可引起流产,部分死亡.有的猪群存在0型口蹄疫与亚洲1型口蹄疫混合感染,仅病情复杂化,增大了发病率与病死率.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多见于冬,春寒冷的季节,特别是春节前后,夏,秋季节发病较少. 猪群流动大,饲养集中,密度过大,以及各种应 激因素的存在,易诱发本病的流行.

猪病口蹄疫

猪病口蹄疫 2014年秋冬季口蹄疫防控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口蹄疫的流行形势又发生了变化 以缅甸98毒株(O/Mya98)(耿马97(GM)与缅甸98(Mya98)二者属于同一遗传谱系,但属于不同的进化分支,国际上称其为Mya98毒株。)为主的O 型口蹄疫的流行还未减弱,又从境外传入了东南亚97毒株(A/Sea-97/G2)A型口蹄疫的流行,同时也有泛亚O型口蹄疫发病的报道。缅甸98毒株的O型口蹄疫是继1999年之后,时隔10余年,我国再次向OIE报告疫情。被联合国粮农组织称为亚洲50年来最严重的一次大流行。影响力大,猪、牛、羊多种动物发病。 O型口蹄疫缅甸98(MYA)谱系病毒致病性:异常凶猛。病例:2010年5月,某地发生猪O型口蹄疫疫情,起因于一餐厅老板购进猪苗发病,该猪以前只免疫过一次疫苗(不是缅甸98(MYA)谱系病毒苗),起初只是右后肢跛行,未能确诊是口蹄疫,3~4 d后,同群3~4头猪发病,并引发当地发病,结果导致当地50%母猪死亡,2月龄以内仔猪死亡率100%,3月龄以上猪死亡率10%;流行特点表现为:发病急,死亡大,症状明显,3 d以上多以死亡告终;猪的蹄部肿的很厉害,有的似牛蹄大,水疱的直径很大。 东南亚97毒株(A/Sea-97/G2)A型口蹄疫在2012—2013年就在中亚和东亚流行。2012年10在泰国有确诊2013年2月28日,广东茂名市,猪感染。2013年3月1日,俄罗斯东南近中国边界,牛感染。2014 年6月30日,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猪感染。基因分析资料显示,正在快速扩散,对欧洲形成威胁。 全世界A型口蹄疫的流行范围和毒株复杂程度仅次于O型口蹄疫,而其致病性和抗原变异性则普遍强于O型。从遗传关系分类,全世界A型口蹄疫病毒可以分为3个大的遗传拓扑型,即Eu-SA型(欧洲-南美型)、Asial型(亚洲型)和Afri型(非洲型),每个型又包含有多个遗传谱系的毒株。 (二)病毒出现了跨种间传播 与以往不同,在自然流行过程中,A型口蹄疫病毒主要引起牛、羊感染和发病,猪的病例极少;然而本次流行的A/Sea-97/G2毒株对牛、猪都有致病性,并都有临床发病的报道,且猪有发病增多的趋势,在牛上,毒力高于2009年湖北武汉A型流行毒(A/Sea-97/G1株)约10倍之多。 (三)存在政策、技术盲区 第一,我国目前还没有正式批准可以准许使用于猪的A型口蹄疫的疫苗,以及还没有正式许可猪可以使用A型口蹄疫疫苗。第二,关于猪使用A型疫苗的技术储备明显不足。国外对猪口蹄疫的研究明显少于国内,而国内对猪A 型的研究也很有限。第三,免疫效果评价标准有待完善。疫苗有没有效果最直接的依据就是被免疫动物说了算,不能仅仅依据抗体高低和PD50高低来评判。疫苗的成品检验所用毒株能否适应疫病的变化,缺乏有效凭证,有些疫苗在免疫以后有发病的情况出现。第四,疫苗采购数量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在现在疫情流行强度下,畜群一年免疫两次明显不够。第五,对疫苗应用领域的科研和投入不足。免疫程序混乱,疫苗保存、运输、使用不当、设备器械配置不完善等问题屡见不鲜。第六,孤军奋战。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置不到位,检疫检验环节把关不严,环境污染严重。第七,疫苗生产厂家负担加重,疫苗标准提高了,价格没有提高;疫苗生产厂家成了“唐僧肉”,谁都想借机找茬。突出的反应在不良反应方面,

口蹄疫疫苗制备工艺

口蹄疫疫苗制备工艺 猪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Foot and Mouth Disease Virus ,FMDV)引起的猪等偶蹄动物多发的一种急性、热性和传播极为迅速的接触性传染病。该病早在14 世纪的意大利学者第1 次描述了FMDV。1898 年,Loeffler 和Frosch 等证明了口蹄疫的病原体为滤过性病毒。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目前除有少数国家已经扑灭本病外,至今仍有70 多个国家还时有发生。该病的发病率几乎达100%,但病程一般呈良性经过,死亡率只有2% ~ 3%,仔猪呈恶性病型,死亡率可达50% ~ 70%,该病除导致猪死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外,最为严重的是由于其传染性极强和引起大规模流行,并影响一个国家的畜产品进出口贸易,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政治影响,所以国际兽疫局将该病列为A 类家畜传染病之首,并列入世界范围内重要传染病研究行列。 口蹄疫病毒属于微核糖核酸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其最大颗粒直径为23纳米,最小颗粒直径为7—8纳米。目前已知口蹄疫病毒在全世界有七个主型c A、O、C、南非1、南非2、南非3和亚洲1型,以及65个以上亚型。O型口蹄疫为全世界流行最广的一个血清型,我国流行的口蹄疫主要为O、A、C三型及ZB 型(云南保山型)。据观察,一个地区的牛群经过有效的口蹄疫疫苗注射之后,1—2月内又会流行,这往往怀疑是另一型或亚型病毒所致。这是因为该病毒易发生变异。该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强,在冰冻情况下,血液及粪便中的病毒可存活120—170天。阳光直射下60分钟即可杀死;加温85℃15分钟、煮沸3分钟即可死亡。对酸碱之作用敏感,故1%一2%氢氧化钠、30%热草木灰、1%一2%甲醛等都是良好的消毒液。 1.材料 1.1 主要设备生物反应器、细胞计数仪。 1.2 BHK 21 细胞悬浮适应株 1.3 口蹄疫种毒OJMS/2000株为现行牛口蹄疫双价疫苗制苗毒株,每0.2 mL 含有的LD 50 为107.0 ,亚洲I型为Asia 1/JSL/GSZY/06株,每0.2 mL含有的LD 50 为107.5 1.4 培养基细胞培养用培养基、病毒繁殖用细胞维持培养液、犊牛血清。1.5 其他主要化学试剂消化液:EDTA - 胰酶

猪O型口蹄疫高倍浓缩灭活疫苗工艺研究

分类号:单位代码:10019 密级:学号:66043 学位论文 猪O型口蹄疫高倍浓缩灭活疫苗的工艺研究 Technical Study on Highly Concentrated Inactivated Vaccine of Swine FMDV Type O 研究生:尹忠良 指导教师:陈福勇教授 合作指导教师: 申请学位类别:兽医硕士 专业领域名称:预防兽医 研究方向:动物疫苗生产工艺 所在学院:动物医学院 2010年11月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中国农业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研究生签名:时间:年月日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中国农业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同意中国农业大学可以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表、传播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协议) 研究生签名:时间:年月日 导师签名:时间: 年 月 日 2

中文摘要 口蹄疫(Foot and Mouth Disease, 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的主要危害牛、猪、羊等偶蹄动物的烈性传染病,具有发病率高,传染性强的特点,能形成国际大流行,国际兽疫局(OIE)将其排在A类家畜传染病的首位。世界各国政府都高度重视本病的防治工作,近一个世纪以来,许多国家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对口蹄疫的预防和控制进行研究,在口蹄疫疫苗的研究方面一直也是研究热点。 在我国,预防控制口蹄疫疫病的重要措施是应用疫苗进行免疫,目前主要使用不经过浓缩的病毒培养液配制的普通灭活疫苗,每头剂量2ml仅含3个PD50。因普通疫苗的抗原未经浓缩处理抗原含量偏低,同时存在一定量的细胞碎片等非抗原蛋白成份,所以保护力低、免疫期相对较短,并有一定的副反应。 本研究通过对猪O型口蹄疫病毒抗原进行高倍浓缩等一系列手段,制备出更高标准的新型疫苗,并探索出一套口蹄疫浓缩疫苗生产工艺。通过对口蹄疫疫苗毒株的各种生物学特性尤其是病毒毒力和免疫原性、病毒液的前处理和高倍超滤浓缩工艺、浓缩后病毒含量检测方法和标准的建立(细胞TCID50与乳鼠LD50试验平行比较)、应用国际通行标准(OIE)对疫苗进行PD50测定并与血清中和抗体相比较等研究试验,最终研制成功的三批高倍浓缩疫苗,并对该三批疫苗的安全性、效力等指标进行检验,提高安全性,动物注射疫苗后安全而无副作用;提高免疫效力,每头剂达到6个PD50以上;均达到了预先设定的各项标准。为将来研究猪口蹄疫多价疫苗提供基础数据。 关键词:猪口蹄疫,病毒浓缩,疫苗 III

猪口蹄疫诱发心肌炎的防治

猪口蹄疫诱发心肌炎的防治 在辽宁省鞍山市的腾鳌镇出现仔猪,育肥猪口蹄疫诱发心肌炎死亡病例。再次作为经典案例做了以下分析,希望帮助更多养殖朋友。更多的养猪技术交流李技术员,猪口蹄疫诱发心肌炎的防治。 解剖: 1仔猪:以变质性心肌炎、脂肪变性为表现形式.这两种心肌炎,其病理变化就是我们听说过的“虎斑心.脂肪变性,会造成心外膜下、心室乳头肌和肉柱的静脉血管周围有灰黄色条纹或斑纹,分布于色彩正常的心肌之间,呈红黄相间的虎斑样花纹,这个肉眼看得见的。 2 育肥猪:变质性心肌炎,会造成心肌颜色成灰暗色,就像煮熟的肉一样,质地松弛,局部呈灰黄或灰白色斑块或条纹,分布在黄红色背景上,沿心冠横切时,灰黄色条纹在心肌内呈环状分布,也像老虎皮样的花纹,也是‘虎斑心’。也就是说这两种情况,都能造成虎斑心。更多的养猪技术交流李技术员151-3627---4850,一种是从心肌外膜可以看见,一种是横切以后可以看见.这两种情况的出现,可以断定,就是口蹄疫病,所以,我们不要只关注口蹄溃疡,烂蹄壳, 如果在口蹄疫的高发期,仔猪出现快速死亡(有的很快,你看见它还在吃食,等你点根烟再看,它可能就在挣扎了 所以,发现仔猪这种死亡,建议解剖一下,看有没有虎斑心 对于口蹄疫病,其死亡不外乎这几种: 1,心肌炎 2,继发呼吸道疾病 3,痛死的 4,饿死的 要减轻发病猪群的死亡,除对症治疗外,一定要压住心肌炎和呼吸道病心肌炎对头孢噻呋钠敏感。 所以,在猪场发病时,对所有没有发病的仔猪,包括哺乳仔猪,1注射黄芪注射液+金头孢,贯众散拌料。2用中药黄芪,党参,茯苓,白术,陈皮,甘草煮水灌服可以有效地降低仔猪发病死亡! 贯众散 【主要成份】贯众、山豆根、黄连、赤芍、桔梗等 【性状】本品为棕色粉末;气香,味甘。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清肝利胆。 主要适用于:口炎、蹄叶炎、痘疹等混和感染引起的食欲不振,反复高热等症,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疾病痊愈。 1、用于预防和治疗口蹄炎、腐蹄溃烂、蹄生水泡、蹄壳脱落、口舌生疮、疮疹、脓疮乳房(主要是哺乳母畜)等出现的水疱和烂斑等; 2.对猪、牛等严重的口蹄炎症引起的心肌炎、猝死、传染性肠胃炎、流行性感冒、妊娠母畜感染后流产等也有很好的疗效。 3、治疗家畜由各种疾病感染引起的体质虚弱,精神沉郁,光吃不长、黄疸、消瘦,母畜出现咳嗽、产褥热、无名高热等。 4、可以提高幼畜(仔猪、犊牛、羔羊)的自身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力,改善体弱多病的幼畜群体质。

猪O型口蹄疫新型基因工程疫苗毒株的构建论

目录 摘要 ......................................................................... III 关键词 ........................................................................ III Abstract ...................................................................... III Key words ...................................................................... IV 英文缩略词表 ................................................................... IV 1前言 (1) 1.1口蹄疫的基本特征 (1) 1.1.1口蹄疫病毒基本概念 (1) 1.1.2口蹄疫病毒生物学特征 (1) 1.1.3口蹄疫病毒危害 (1) 1.2泛素蛋白及其对抗原的影响 (2) 1.3 siRNA干扰机制 (3) 1.4 γ干扰素与口蹄疫免疫 (4) 1.5 FMD疫苗研究进展 (5) 1.6本实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6) 2实验材料 (6) 2.1菌种、毒株、载体与质粒 (6) 2.2主要药品与试剂 (6) 2.3主要培养基及配制 (7) 2.4缓冲液及其配制 (7) 2.5其他溶液 (7) 2.5空斑筛选与纯化相关试剂 (8) 2.6寡核苷酸引物 (8) 3实验方法 (8) 3.1转移载体PIECMVUbiP1P1SiFIFNγ的构建策略 (8) 3.1.1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反应 (9) 3.1.2酶切产物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9) 3.1.3酶切产物的回收 (9) 3.1.4回收产物的去磷酸化反应 (9) 3.1.5目的基因与载体的酶连反应 (10) 3.2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质粒的转化、质粒制备与纯化 (10) 3.2.1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氯化钙法) (10) 3.2.2质粒的转化 (10) 3.2.3质粒的小量制备(OMEGA试剂盒) (10) 3.2.4质粒的大量制备(OMEGA试剂盒) (11) 3.2.5阳性质粒的酶切鉴定 (12) 3.3以PRV为载体表达FMDV抗原蛋白基因P1,泛素蛋白与抗原P1的融合基因Ubi- P1,RNA 干扰基因shRNA,干扰素基因IFN-γ的重组病毒的构建 (12) 3.3.1细胞的培养、冻存与复苏 (12) 3.3.2 PRV TK-/gE-/LacZ+基因组DNA的提取 (12) 3.3.3脂质体介导的共转染 (13) 3.3.4重组病毒空斑纯化和PCR鉴定 (13)

猪口蹄疫疫苗过敏的症状

猪口蹄疫疫苗过敏的症状 给生猪注射口蹄疫疫苗,一般来说对猪体是无害的;但也有个别生猪特别是一些架子猪会发生过敏反应。 临床症状有两种,即局部性反应和全身性反应。 局部性反应,生猪贪睡、高热、不食,同时注射部往往出现肿胀、热痛,以上症状一般情况下可自愈。全身性过敏反应多在注射疫苗后5分钟内出现。主要表现全身出汗、肌肉震颤、体温升高,白毛猪可看出皮肤明显充血发红,呼吸急促,口中流涎,结膜潮红,呆立不动,运动时步态不稳,视力障碍。若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肌注0.1%肾上腺素液和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剂量应视生猪体重而定。一般经过10-20分钟可缓解症状,1-2天连续用药,即可康复。 表现型 速发型临床常见的速发型是指反应的速度在十几分钟到2小时之内的表现,不分猪的大小、年龄,最快的有十几分钟就反应发作,可见到口吐白沫,呼吸困难,眼结膜充血,叫声嘶哑,四肢腋下皮肤发紫,腹部有荨麻疹样疙瘩出现,四肢抽搐,经过1个小时左右而死亡。 迟发型一般在注射后4小时~6小时不爱吃食,不爱活动,身上有疙瘩,见墙就擦,有的持续一两天会自然好转,严重的吃食减少,精神差,可持续4天~7天才能恢复,个别的死亡。 处理措施 (仅供参考) 1、注射疫苗时要用科学方法保定,引导猪的注意力,如喂料,饮水,挠痒等。 2、注射后要观察1小时,至少30分钟后没有反应时再离开。 3、发现反应初期要及时注射地塞米松,按10公斤体重注射1毫克的剂量计算,根据猪的体重大小而定注射量,每日一次,连续注射2次。 4、可选用0.1%盐酸肾上腺素、付肾上腺素,大猪每头注射5毫克~10毫克,小猪注射1毫克~2毫克。 5、在注射药物的同时要大量供应葡萄糖、速补20、电解多维饮水,促进解毒和排泄。 6、饲料中添加5%的维生素C粉,活化细胞,提高免疫力。 注意事项 口蹄疫是危害食品卫生和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在做好防疫注射前,要搞好卫生消毒的防护,保持清净而洁的环境,免除意外生物的刺激,防止外人外来生物的干扰,并做好疫苗的

猪口蹄疫的预防和处理

猪口蹄疫的预防和处理 一、口蹄疫有哪些临床症状 1、体温升高至40-41度,精神不振,少吃或者不吃。 2、新生仔猪突然尖叫,鼻镜、唇、舌蹄冠部位发生水泡,跛行,不吃奶。 3、育肥猪口腔黏膜和蹄冠、蹄叉、蹄踵处先发红、热痛,后形成米粒大小的水泡,逐渐增大互相融合至蚕豆大,破裂后表面出血,形成暗红色糜烂面,无感染,7天左右可结痂而愈;若继发感染,可引起化脓至蹄壳脱落。 4、哺乳母猪的乳房表面也可发生水袍和糜烂、结痂。 特别注意:患本病的猪大多呈良性经过,很少死亡。但也有呈恶性经过的,尤其乳猪多见,极少数育肥猪和肥猪也可呈恶性经过而死亡。死亡原因是病毒侵害心脏,引起心肌炎而心衰死亡,故死后剖检,心脏表面出现灰棕色斑纹,外形似虎皮的斑纹,故称:“虎斑心”。 二、如何有效防控好口蹄疫 明确总目标:口蹄疫病毒有六怕:怕高温、怕阳光、怕酸、怕碱、怕福尔马林、怕疫苗。 1、确保猪舍内环境干燥、室温控制在15-22度之间,产房仔猪设立保温箱(温度控制在25-28度)。 2、一旦发现周边地区有发生口蹄疫现象,应立即对本场生猪开展紧急疫苗接种,同时用烧碱、生石灰消毒栏舍;用高锰酸钾或者碘溶液喷雾猪舍空间,消毒空气等。 3、提高猪群机体抵抗力,做好猪场保健。建议增强猪群机体非特异性免疫能力,特别是抵抗病毒性疾病的能力。 4、做好猪场口蹄疫疫苗免疫:种母猪每隔4-6月免疫一次,育肥猪群免疫2次,23-25日龄首免,60日龄二免。但口蹄疫疫苗免疫应激特别严重,其临床表现为:过敏倒地、呼吸急促、皮肤发绀、体温升高,采食量下降,严重的甚至出现死亡。因此,多数养猪场不愿意接种,给口蹄疫防控带来巨大的困难。针对疫苗应激情况,缓解口蹄疫疫苗的免疫应激和过敏反应,产生高水平口蹄疫抗体,提高日增重,降低料肉比,预防口蹄疫的发生,提高养殖效益。

猪五号病病最有效治疗

猪五号病病最有效治疗 五号病俗称“口疮”、“蹄癀”,是由五号病病毒感染引起的偶蹄动物共患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猪等偶蹄动物对本病敏感,该病传染性很强,呈蔓延或跳跃式传播,一般2~5年周期性大流行。虽如此,但猪得了五号病不可怕,治疗有方法。新民养殖公司邱老师给您支招: 一、认识五号病症状 猪五号病主要症状表现在蹄冠、蹄踵、蹄叉、副蹄和吻突皮肤、口腔胯部、颊部以及舌面粘膜等部位出现大小不等的水泡和溃疡,水泡也会出现于母猪的乳头、乳房等部位。病猪还有精神不振、体温升高、厌食等症状,当病毒侵害蹄部时,蹄温增高,跛行明显,常导致蹄壳变形或脱落,病猪卧地不能站立。猪五号病的临床特征与猪水泡病、猪水泡性口炎、猪水泡疹极其相似,故应让养殖场兽医(专家)仔细诊断。 二、了解五号病的传播途径 病猪和带毒猪是主要的直接传染源,尤以在发病初期的病畜最危险。病猪的一个豆粒大水泡内的病毒量足以致使10万头猪发病。另外,病猪的尿、粪、乳、呼的气、唾液、肉、毛、内脏、精液等以及污染的猪舍、饲料、水、用具都可有病毒存活,成为间接传染源。康复猪带毒1个月左右。本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损伤的皮肤粘膜进行直接性和间接性传播;鸟类、鼠类、昆虫等野生动物也能机械性地传播本病。据报道病猪经呼吸排至空气中的病毒量约为20×104~5感染单位,而且病毒能随风传播50~100公里以外的地方,所以气源性传播在本病流行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病猪及其制品、泔水、被病毒污染的饲养管理用具和运输工具等都是十分危险的传播途径。屠宰场的活猪仓库、城郊以及交通密集的铁路、公路沿线的猪场容易感染。 三、做好综合防治。 1、常规性防治措施 (1)免疫接种。种猪每年在二月和十月底接种五号苗,最好注射浓缩型疫苗,每次每头2~3毫升;仔猪在60日龄或70日龄接种2~3毫升五号苗,即可获得较强的免疫能力。如果育肥期较长,建议在100日龄强化免疫一次。 (2)严格消毒。坚持每周带猪消毒2~3次,常用消毒药有0.15 %过氧乙酸、1~2%甲醛溶液、1:300强力消毒灵等。此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强,不怕干燥,在自然条件下,含病毒的组织与污染的饲料、饲草、皮毛及土壤等保持传染性达数月之久;粪便中的病毒,在温暖的季节可存活29~33天,即使在冻结条件下也可以越冬;但对酸和碱十分敏感,易被碱性或酸性消毒药杀死。消毒前要彻底清扫粪尿和周围环境,猪舍水泥地面冲洗干净,自然晾干后喷雾或喷洒消毒药。对垃圾、垫料、污物等要及时焚烧。 (3)加强防疫。严禁从疫区(场)买猪及其肉制品,不得用未经煮开的洗肉水、泔水喂猪。

猪口蹄疫和猪水泡病的区别及防治方法

猪口蹄疫和猪水泡病的区别及防治方法 猪口蹄疫和猪水泡病的区别 猪口蹄疫 传播速度快,发病率高,仔猪出现急性胃肠炎和心肌炎,急性衰竭死亡,并且病死率较高,成年猪在蹄部、口腔黏膜、鼻部、皮肤及乳房发生水疱或溃烂,病死率低,由上述可以作出初步诊断。 具体表现在:患猪在蹄部(蹄冠、蹄叉、蹄踵)、附关节发生小如豆粒或大如蚕豆的水疱,痛感明显,出现瘸腿现象,蹄部溃烂不敢着地,严重者蹄壳脱落,病猪跪行或卧地不能站立;在口黏膜(包括舌、唇、齿龈、咽、腭)及母猪的乳头也出现水疱,母猪不哺乳,将乳头藏在腹下,水疱很快破裂,露出红色溃疡面或烂斑,如无细菌感染,伤口可在一周左右逐渐结痂愈合。哺乳期仔猪通常出现急性胃肠炎、急性心肌炎或四肢麻痹,衰弱死亡,病死率高达60%一80%;病程稍长者也可见到口腔及鼻面上有水疱和溃烂,妊娠母猪感染该病后发生流产。 猪水泡病 ①急型病例;蹄部水疱很快破裂。水疱破溃后露出鲜红色溃疡面,在蹄冠与蹄壳之间裂开。严重时造成蹄壳脱落,跪膝爬行或躺卧不起。在鼻镜、舌、唇和母猪乳头上也可发生的水疱;仔猪多见于鼻盘发生水疱,体温升高(40~42℃),水疱破裂后体温下降。病猪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如无并发症不引起死亡,病猪康复较快,约2周后创面可痊愈,如造成蹄壳脱落,时间则会延长,恢复较慢。 ②亚急性型;病的传播速度缓慢,症状轻微,一般不容

易被现。 ③隐性型;水疱病发生后,有少数猪出现神经症状,表现向前冲,转圈,用鼻磨蹭门栏、啃咬用具、眼球转动,有时出现强直性痉挛。该病型易被误诊。 猪口蹄疫病;猪、牛、羊都易感染,人也可以发病,并易引起大流行。成年猪病死率低,仔猪病死率高。 水疱主要发生于猪,集中于规模化猪场,牛、羊等家畜不发病,不易引起大流行。 猪口蹄疫的正确防治方法 1.免疫接种:高发区使用,口蹄疫O型浓缩灭活苗。 2.被动免疫:增强机体非特异性抗体的产生,有效降低口蹄疫病毒的感染率。猪群使用复方花青素500克+93%包被维生素C500克/T,拌料饲喂。 继发感染控制 1.清开灵+ATP+维生素C+复方花青素纯粉控制口蹄疫继发的心肌炎。 2.双黄连10ML+青霉素400万单位控制口蹄疫性肺炎。 3.头孢他啶+恩诺沙星+复方花青素用于控制口蹄疫的继发感染。 4.10%氯霉素酒精外用用于口蹄疫的水泡和腐蹄治疗。 5.1%过氧乙酸擦洗母猪乳房,再外用红霉素软膏,用于口蹄疫母猪乳房糜烂。 猪水泡病防治 ①紧急接种疫苗。 ② 选用有效的消毒剂,对猪舍、环境以及用具进严格的消毒。

猪口蹄疫的流行特点及防控重点

临诊症状 以蹄部水疱为特征,体温升高,全身症状明显,蹄冠、蹄叉、蹄踵发红、形成水疱和溃烂、有继发感染时,蹄壳可能脱落;病猪跛行,喜卧;病猪鼻盘、口腔、齿龈、舌、乳房(主要是哺乳母猪)也可见到水疱和烂斑;仔猪可因肠炎和心肌炎死亡。 防治方法 做好平时的预防工作。如疑为口蹄疫时,立即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疫情,并采集病料送检;对发病现场进行封锁,按上级业务部门的规定,执行严格的封锁措施,按早、快、严、小的原则处理;对猪舍、环境及饲养管理用具进行严格消毒;病猪隔离,加强护理,对症治疗,促进口腔和蹄早日康复;体重达到一定重量的病猪,经有关部门批准,可集中屠宰,按食品卫生部门的有关法规处理。一定要作好消毒工作,防止病原扩散传播。发病地区可用口蹄疫灭活疫苗注射,有一定预防效果。 [编辑本段]防治措施 处方1 (1)口蹄疫抗血清25ml 用法:一次肌肉或静脉注射,按1kg体重0.5ml用药。(2)0.1%高锰酸钾溶液适量碘甘油或1%-2%龙胆紫液适量用法:先以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患部,然后涂碘甘油或龙胆紫溶液。 处方2 冰冰片5g 硼砂5g 黄连5g 明矾5g 儿茶5g 用法:患部以消毒水洗净后,研末撒布 处方3 贯众散贯众15g 桔梗12g 山豆根15g 连翘12g 大黄12g 赤芍9g生地9g 花粉9g 荆芥9g 木通9g 甘草9g 绿豆粉30g 用法:共研末加蜂蜜100g为引,开水冲服,每日

一剂,连用2-3剂。 口蹄疫每年都防,但每年必发,因此很多养殖户就像雾里看花,弄不清真实的原因,归根结底是对口蹄疫每年的流行特点及防控重点没有弄清,造成防控工作难上加难。本文就近两年口蹄疫的流行特点及防控重点加以介绍,希望能对养殖户有所帮助。 一、口蹄疫的流行特点 1、总体的流行特点 ①多种偶蹄动物均可感染。 ②幼畜感染发病率最高,常达100%。 ③传播途径复杂。传染源主要为病猪或带毒家畜,通过排泄物、分泌物和呼出的气体等途径,向外排放感染力极强的病毒,污染饲料、饮水、空气、用具和环境,造成污染;或随带毒猪屠宰后未经无害处理的肉品、内脏、皮毛、血水而广泛传播。 ④有较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由于本病毒对高温和光照的耐受性较差,因而具有较明显的季节性,一般盛夏和秋季较少发生,寒冷阴湿的冬春季节常暴发流行。但高度集约化猪场,特别易感动物高度集中时,不分季节,一旦被感染,则往往传播迅猛,酿成大祸。 2、近两年新的流行特点 ①局部发生口蹄疫流行。近2年来猪口蹄疫的发病越来越没有规律性,即便是在气温40℃的盛夏,猪场照样会发病。 ②口蹄疫病毒毒力有增强的趋势。由于分子变异和抗原漂移,口蹄疫病毒毒力有增强的趋势。在发生口蹄疫的部分猪群中检出亚洲1型口蹄疫,并与O型口蹄疫在猪群中混合感染,使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增高,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③2009-2010年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了0型口蹄疫东南亚谱系,使用我国目前使用的O型口蹄疫高效灭活疫苗,对东南亚谱系毒株不能达到有效保护。 ④在临床上还发现猪群感染口蹄疫后继发副猪嗜血杆菌、猪流感、传染性胃肠炎等,造成混合感染。 二、防控口蹄疫的艰巨性 防制扑灭本病相对较为困难,主要由如下几方面因素所决定: ①传播速度迅猛。自然感染,一天可出现症状,若不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往往在2~3天内危及全场,令人措手不及,顾此失彼。 ②发病率高。任何生长(产)阶段的猪都可发病,新生仔猪几平100%感染。 ③传染途径复杂。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伤口等感染,也可通过完整的皮肤粘膜或交配、哺乳等途径感染。传染途径繁多,防不胜防。 ④病毒多元性。到目前为止,已知本病毒有7个主型,即A、O、C型、南非1、2、3型、亚洲1型,而且在这7个主型中又有抗原完全各不相同的亚型几十种,给防疫工作造成极大麻烦。 ⑤病毒的变异性。本病毒极易发生变异,病猪体内的病毒抗原往往前期和后期各不相同,这是造成临床实践中免疫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⑥病毒具有较强抵抗力。据资料记载,本病毒污染的干燥垃圾14天后仍有致病力;散落土壤中的病毒28天仍可存活;在发酵的粪尿中的病毒39天仍具传染性;在阴暗低温(-30℃)环境中的病毒可存活动2年之久。这给清除病原、控制传播增加了难度。 三、防控重点 由于近年流行的毒株发生变化,原有各种疫苗的交叉保护效果不理想,疫情迅速扩散,并导致发病猪场仔猪损耗高、种猪淘汰大以及肉猪群死淘和残次高,总体经济损失较大。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