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上怎样让学生主动合作探究

地理课上怎样让学生主动合作探究
地理课上怎样让学生主动合作探究

地理课上怎样让学生主动合作探究

新的教学模式下,对学生最好的疼爱时把手放开。不放心便会放不开,放不开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无法落实,这样又会走上应试教育的老路,所以老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勇于放心,敢于放手,为学生开辟一个主动探索的空间。

我们都知道,地理课程涉及到物理、化学、数学、民族学、社会学等一系列较抽象的内容,因此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仅仅依靠简单的灌输式教学是绝对不行的,它需要教师运用博学的知识并通过尽可能多的途径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产生学习地理的强大动力,最终实现地理教学的目的。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课堂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个愉悦的学习环境,是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前提。要想让学生主动的去合作探究,就要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动力。

一、通过教师本身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本身就是使学生对地理产生兴趣的最主要的动力。俗话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高”身“正”的教师不仅在专业上能够吸引学生对其所教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在人格魅力上对学生同样有着不容忽视的感召作用。很多情况下学生会因为老师的人格感染力而在其身上发生“移情”效应——会因为喜欢这个老师而喜欢上这门课。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尤其是年轻教师,因为和学生年龄差距小,共同语言比较多,学生很容易对其产生信任感,从而喜欢其任教的课程。

按照我个人的教学习惯,每学期的第一节课总要先和学生在思想上交流一番,让同学们各抒己见,说说对地理这门课程的看法。作为教师,不妨给学生先讲一讲自己的专业学习经历。学生对老师所走过的“路”一般都很感兴趣,很容易产生共鸣,紧张严肃的课堂气氛也会由此一下子变得轻松起来。

二、通过生活引导学生发现地理的乐趣,从而产生学习的动力

“从生活走向地理,从地理走向社会”,“让学生获得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它体现了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去探究并认识地理规律,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源于生活。

三、教师自编故事辅助教学

学生对新奇而富有情趣性的故事很感兴趣,地理教学中把相关知识编成有趣而又奇妙的故事,会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如在讲太阳系九大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及远排列顺序时,教师可采用谐音编个小故事帮助学生记忆:“太阳想建个水(水星)晶(金星)宫,于是在地(地球)上放了一把火(火星),把树木(木星)都烧着了,冒出噼噼啪啪的小星星(小行星带),土(土星)地公公生气了,跑到天王(天王星)那去告状了,天王说:‘不要生气了,让海王(海王星)去帮你灭火吧,不然冥王(冥王星)那会有很多无辜的生命去报到了’。”通过故事的讲述,学生很容易将这九大行星及小行星带按次序记忆而且不容易忘记。

四、在组织整个课堂教学时,要注意放下“师”的权威架子,要以学生学习合作伙伴的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消除学生对教师的戒备心理,真正体现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积极思维与想象。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游戏、讨论、探究、实验、观察、调查、信息搜集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发展过程。在课堂上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展示自己对问题的解释,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证据和共同探究的策略,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自己寻求合理的答案。另一方面,拓展学生学习地理的时间和空间,把获取的地理知识信息的渠道延伸到课外,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模式正在逐步深入人心,并得到师生的认可。教师的讲授不要过多,学生的学习活动要不少于30分钟,要求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教学相长,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上教师必须努力做到:问题让学生提出;疑难让学生解析;方法让学生感悟;思路让学生说出;错误让学生找出。这样学生才能在主动积极的心境下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并提高素质。

小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策略

小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策略 东园学校肖艳峥(学习资料)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改变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尤为重要。"长期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圈子里不敢越雷池半步的学生,在今天更需要我们极力改变学习方式,而探究即为自主学习的方式。因此要讲究自主探究的学习策略,使之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从而把他们心灵深处被压抑的个性释放出来。 一、引导发现.感悟,注重自主探究的尝试性。 发现是探究的开始。由于好奇是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它往往可促使学生作进一步深入细致的观察、思考和探索,从而提出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提出问题,自主合作探究,不仅仅是一个方式方法问题,而是一种教育观念的问题,是一种教学质量观的问题,是学生观的反映。随着我国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教育观念不断更新,绝大多数教师已形成共识:只有坚持启发式教学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如果我们能营造一个积极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成为"问"的主体,成为一个"信息源",那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被大大激发。因为学生提

问题总是以自身积极思考为前提的。正因为这样,我们说教师与其"绘"学生10个问题,不如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产生"一个问题。只有学生自己主动提出问题,主体作用才能得以真正的发挥,才能体现自主探究发现。因此,教师要随时注意挖掘教材中隐藏的"发现"因素,创设一种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知识、使教学过程围绕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而展开。教师必须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与学习过程有密切关系的问题,使所提出的问题提到点子上,才能促进自主合作探究,达到学会学习之目的。如《一夜的工作》中"总理让我跟他一起喝茶,吃花生米。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这一重点句品读可通过以下引导尝试探究:1、读中发现"花生米"是否因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份量?"2、读思讨论:"到底花生米有否增加?"(有),从哪看出?(好像)3、删掉"好像"一词再读句子,你悟到什么?(多了一个人,花生米增加,可增加不多),也可联系前文说一说。(人增加,花生米也一定增加了)4、有感情地朗读重点句,你还想说什么?(增加一个人,分量还数得清。那平时他吃的真的很少呀!)由于读中发现"花生米到底有否增加"这问题的好奇促使学生引发内在的需要,自主地去尝试、探究、感悟,从而自然而然地体会到人物的品质。同样学习《草船借箭》时,"文章明明是写诸葛亮利用草船骗了曹操的箭,可课题为什么却用'借' 呢?""曹操向草船射出'火箭',诸葛亮能完成任务吗?"等许多问题的发现,不仅使课上处处闪烁探究、创新的火花,更使学生进人到深层次的学习探索阶段。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浅谈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浅谈 发表时间:2013-11-18T09:30:03.263Z 来源:《现代教育教学导刊》2013年第9期供稿作者:李存宝[导读] 交往与合作是现代社会的需要,是人的素质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 青海省民和县新民乡中心学校(810800)李存宝 1 创造问题情境,让学生愿意主动参与学习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又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小学生一般都具有好奇、好问的探索心理,创造问题情境能够使学生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当作一种自我需要,能引起学生内部认识矛盾的冲突。使学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对疑难问题产生强烈的探究意向,学习新知识的兴趣油然而生,有了兴趣,就会主动探导,深入研究。有趣的学习,能使学生感到学习既是“苦事”又是“苦中有乐”的趣事,使学生从 “要学学”转化为“我要学”,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之目的。“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例如:教学“能被2、5、3 整除数的特征”这节课时,教师一上课就说:“现在我们来做猜谜的游戏。”同学们听了都很高兴。一个个坐得端端正正听老师讲述:不论同学们说出的数是几位数,老师不用计算就能知道它能否被2、5、或3 整除。不信试试看,同学们一个个举出愈来愈大的数,老师一一回答:学生又通过计算验证老师回答的结果,这时大家惊奇了,里面到底有什么“决窍”呢?于是老师就珍机因势利导地说:“你们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就会解开这个迷。”这时同学们就会带着急于探索的心情去认真学习了,这正是“有所疑,才有所思,有所思,才有所得”的道理所在。 2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 事业的成功,需要交往、需要合作。交往与合作是现代社会的需要,是人的素质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它要求学生们由2~6 人组成的异质性小组中一起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有利于师生间、生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的火花迸发,能够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在课堂教学中展开合作学习,能够密切师生、生生间的相互关系,使教师从“权威”角色向“同伴”角色转化,从“讲师”角色向“导师” 角色转化,学生从被动服从向主动参与转化,从而形成师生平等,协作的课堂氛围。开展合作学习还能够活跃学生思维,增大思维强度,学生能够从那些与自己不同观点和方法中得到启发,对问题的理解更丰富和全面,从而促进思维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另外,在数学合作学习的课堂上,通过充分的课堂交流,营造了一种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氛围。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发展自己的见解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不仅使课堂上的学习气氛轻松愉快,也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以充分发挥,尤其对那些水平学习进度个性特征等方面有明显差异的学生来说,合作学习弥补了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某一方面成绩好的学生可以帮助这一方面学习差的学生,这种知识技能的互补,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 3 培养动手操作,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有些概念教学,通过对具体事物的观察、动手、操作、实际应用,才能认识和掌握它们的本质特征形成明确的概念。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在知识构建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认识特点和教学本身特点,有意识地设置学生动手操作的情境,使课堂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的有序状态。如教学分数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一课时,教师在讲 1/2、1/3 之后,让学生用纸折出1/4,并用阴影表示,学生用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折出了很多不同形状的1/4。这样就使操作成为抽象思维的基础,在这基础上进行归纳口算方法,使学生掌握算理的基础上进行正确运算和提高口算速度。在课上,不断地让学生摆一摆,折一折、分一分,涂一涂,量一量,摸一摸,数一数,拼一拼,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有利于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发展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了教学结果。 4 创设良好环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通过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采用富有鼓励性和启发性的教学措施,激发学生的内在教育需求,教师就要关爱每一个学生,为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及时捕捉和创设各种有利时机,帮助学生一次次获得成功,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主动参与到学生中来。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学生能否获得成功体验,取决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整体特点和个别差异,创设不同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尝到成功的滋味,尤其是那些屡屡失败,几乎丧失学习信心的学生,比如:课堂提问时,老师可有意识地减少问题难度,提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问题,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牢固掌握某种知识或技能,必须重视课堂练习,课堂练习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努力优化练习设计,做到前有铺垫,中有突破,后有发展,体现趣味性、层次性、多样性、实践性等特点,使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认识到所学知识的用途,体会到数学知识本身的无穷魅力,体验成功的愉悦,教师还要做到让每一位学生通过练习都有所提高。作业要根据学生不同水平的实际,布置基本题和思考题,这样分层次做作业,使不同的学生都体验到做练习成功的乐趣,体验到“我正在进步”的这种情感,使学生更加主动学习,更加在学习中、思考、创新和发明。 5 让数学走进生活,激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把数学与生活紧密的结合起来,让数学在孩子的眼里变成能看得到,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从而使学生从枯燥的公式中,从抽象的符号中的解脱出来。数学是源于生活的,如果脱离了实际生活,学习内容就显得空洞而乏味。因此在教学中,要尽量缩短课堂与实际生活的距离,创设些生活情境,让学生在他们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学习,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使学生感受到实际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数学问题,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世界,通过各种实际例子,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从而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现自主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要适时有效也帮助和引导,并通过交流、讨论、合作学习加以解决,使所有学生都能在数学中获得成功感,树立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问题,思考问题,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对数学的趣味,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和愿望,体会数学的作用,从而学会学习,生动活泼地投入到数学学习当中去。

让学生自主探究科学

让学生自主探究科学 一、通过自主探求,让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自行探求的实现,完全取决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卢梭说过:多给孩子真正的自由,少让他们囿于别人的思想;多让孩子自己动手,少让别人替他们做事。这样才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取真正的解放。所以学生通过自行探求,使他们真正享受到了学习主人的权力。 1、学生成了课堂中的主体 在教学中,教师由于只扮演的是一个学习矛盾的挑起者、问题情景的创造者、探究活动的促进者,良好氛围的创造者、课堂方向的调控者,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了学习干预,同时也打消了学生在课堂上时时依赖教师的念头,从而使他们真正成了课堂上的主人。比如我在教三年级《科学》上册《我看到了什么》的时候,我只组织他们到校园里去观察树,没有其他的干预,但学生们观察树的时候,真的很像科学家。他们或抬头仰望,或低头细瞧,或用手抚摸,碰到新发现时,几个人或是七嘴八舌,或是惊讶,或是惊喜,想干什么就做什么。教师此时只是一个旁观者。但是我觉得学生们正是由于没有了教师的干预,他们才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从而有效地培养他们不时时依赖老师,而主动去寻求知识的学习习惯。 2、激发学习兴趣 正是由于教师在学生自由探索过程中,只充当环境的创设者。使学生的学习少了一份干扰,学生的学习感到没有负担。自然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比如我在教四年

级《科学》中《磁铁的磁性》这一课时,我只分给同学们几块磁铁、铁、塑料、铜等材料,交代我们这节课研究磁铁的磁性。学生们可来劲了。特别是男孩子们,因为早已玩过,所以玩磁铁的动作远远超出了我的计划范围。在教室里任何东西都是他们选择的目标,他们高兴极了。教《我看到了什么》也同样,学生们有的竟爬到树上去。(虽然不对,但这为之后开展讨论提供了真实的材料)看学生们这高的兴致,我真的不想做应有的“干预”。 3、学生的自信心增强 以往学生在学习中表现一种学习上的胆怯。究其原因,是由于教师对学生发表的意见多进行评判的结果。也就是对学生的探求进行了干涉,束缚了他们思想的同时,也大大减弱了他们的学习自信心。放开让学生去探求,使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他们通过自己探求,虽然难免会有不准确的结论,但它毕竟是自己的探求成果。有了自己的看法,他们因此而感到自傲。比如我在教四年级《科学》中的《植物怎样生存》这一课时,我偶然发现一位上课很少发言的学生竟然与同学为一个不同的看法争了起来。我看到她们因争论而发红的脸,不禁笑了。 4、动手能力增强 由于在自行探求中,教师没有了以往的全面指导,好多事情都由学生自己动手,自行探求。所以他们只能靠自己不停地动手,才能解决自己对事情产生的疑问。比如《磁铁的磁性》,对于一些东西,能否被磁铁吸住,他们只有一个一个地去试。我在这课堂中,好几次看到几个学生先是猜测挂在墙壁上的不锈钢挂片是否被磁铁吸住,紧跟而上的是争论。最后他们站在椅子上去试了一下,终于

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鹿阜镇紫玉小学陈丽红 教学的过程不应只是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学会”,更应该是让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让学生“会学”的过程。从“学会”到“会学”,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呢? 一、树立五种意识,确保学生主动参与 1.目标意识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教师必须增强课堂教学的目标意识,让学生的参与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当教师发现学生偏离目标时,要适当进行修正,克服参与过程中的随意性、盲目性。 2.民主意识 教师要以平等的心态对待学生,把学生作为朋友。在教学中多采用鼓励的语言、商量的口气,尊重学生的每一个想法,允许学生犯错,让学生主动改正,让学生无拘无束地参与学习。 3.调控意识 让学生主动参与,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教师的课堂调控就显得尤为重要。既不能放任自流,让学生随心所欲,也不能处处束缚,使学生无所适从。教师不仅要在学生的注意力、情感、思维等方面进行调控,还要在课堂的氛围。节奏上进行调控。 4.情感意识 人的情感与认知过程是紧密联系的,学生的参与过程都伴随着一定的情感。当学生与教师感情融洽时,就可提高其参与的兴趣,激发学习的欲望,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我乐学”上来,

从而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掌握技能。 5.创新意识 教育的创新首先是教师的创新。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提出新的见解和独到的想法,培养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索、自主研究的精神。对学生提出的一些“奇思怪想”不要一棍子打死,允许对问题发表不同的、有创新性的见解。 二、通过多种活动,强化学生主动参与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每个孩子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引导学生主动动手、动脑、动口,使全体学生都能自始至终地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1.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愿意参与 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又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小学生一般都具有好奇、好问的探究心理。创设问题情境,能够使学生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引起内部认知矛盾的冲突,把知识的学习当作一种自我需要,使学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激起学习的欲望。 2.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能够参与 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它要求学生们在由2-6人组成的异质性小组中一起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在课堂中开展合作学习,能够密切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使教师从“权威”角色向“同伴”角色转化,从“讲师”角色向“导师”角色转化;学生从被动服从向主动参与转化,从而形成师生平等、协作的课堂氛围。开展合作学习还能够活跃学生思维,增大思维强度,从那些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和方法中得到启发,从而对问题的理解更丰富、全面,促进思维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另外,在合作学习的课堂上,通过充分的课堂交往,营造了一种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氛围。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发表意见,不仅使课堂上的学习气氛轻松愉快,也使学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美术课中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模式的运用 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贯穿于新课程改革的始终。它是一种创新型的学习方式。 一.理性的认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新课程特别强调超越单一的接受性学习,克服过于依赖知识传递的接受性的单一化弊端,主张在接受性学习的基础上,有效地渗透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实践学习,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话来说,就是“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新课程倡导建立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自主性学习,也就是学生积极地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主动去学习,不让老师牵着鼻子走,如能自己去阅读的教材一定自己去读,能自己动手去做的实验就要亲手去做,能自己说的一定想法自己说……;合作性学习,即通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间的讨论、互助等形式的交互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进步;探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师的组织、指导和引导下,学生从自身发现问题出发,从好奇心及兴趣出发,通过实验、实践,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验证原理或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二、转变观念,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上,首先要有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形成后,才能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心向,教师应把自己定位在学生自我发展的引路人和指导者这一角色上,采取多种策略使每一个学生最大限度地积极参与者到教学活动中来,使学生都能在教学中体验到包括感知、思考、概括、记忆、运用等诸环节在内的学习——认知的全过程,做到改变传统的死板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主动采取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在美术教学中,可采取如下教学程序:1、学生自主学习。美术课从学生的主体发展需要出发,以激发和培 养学生的美术兴趣,给学生审美的愉悦。这种创造性自主学习的尝试,

如何使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探究

如何使学生主动参与到生物探究实验中 苑益萍 以往的实验教学中验证性实验多于探究性实验,定量实验多于定性实验,要求学生设计或参与的实验过少。以往的实验课,就是教师教学生“动手”做实验,以此作为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主要教学形式。在实验课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目标往往限于教学生学会教材中给定的一种方法,或者验证一个已知的事实。教师十分重视“动手”的规范训练;强调教学生“学会使用——”,“学会制作——”,强调学生要了解实验的直接结果;强调学生要记住“应该如何做”,而不够强调“为什么这样做,而不那样做”,更不强调“更好的做法是什么”。这样,一堂实验课下来,学生只是把前人做过的实验依葫芦画瓢地重复一遍,收效甚微。感觉做与不做一个样。这种模式显然不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能力的培养。 现代生物学的实验教学思想是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地设计、操作过程,获得具体的经验,从而达到形成、巩固并扩充科学概念和理论的目的。如初中的“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种子结构和成分的探究”“探究反应速度”等。实践也证明,学生主动参与这些教学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主动完成知识构建,深刻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而且能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那么如何创造条件,结合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完成课标、教材规定的课堂实验教学,又能够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现仅就自己多年的初中生物实验课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实验的组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到任何一个重大的科学发现(如课本中穿插的光合作用的发现、青霉素的发现等)都是一个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熟悉探究实验的一般模式是: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设计——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组织好一堂好的实验课是生物实验教学的关键。教师应根据探究的一般模式来引导学生,让他们逐步的观察,发现问题,寻找方法,解决问题。 二、观察、产生问题感并做出适当的假设 观察是实验的第一步。通过观察,学生能产生一定的问题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创设一些问题的情境,如可将与问题产生直接相关的具体事物呈现出来,以此引导学生的注意,启发学生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问题感,使学生产生探索的欲望。教师可要求学生根据已学过的有关知识或经验,尝试用言语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即做出假设。例如:在“探究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这个实验时,教师可出示给学生下列材料——打破休眠期的完整的种子,子叶被虫

如何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如何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摘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是《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终身教育的需要。眼下,“自主学习”已成为教育新时尚,其理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并正悄然改变着教师的教育行为,影响着师生的精神面貌。因此,教师要创造条件帮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使学生乐学、爱学、善学,既能掌握学习的客观规律,又能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1.让学生尽可能去“想”。 培养学生一个“敢”字,鼓励他们毫无顾及的尽情去想,合理的去想。如学《圆明园的毁灭》时,采用CAI创设情景,放火烧圆明园影片的片断,让学生看后谈体会,学生便联想到火药,学生提出中国是最早发明火药的,为什么不制造出火炮、火枪来对付英、法联军呢?这样以来,使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超越了书本。 2.让学生尽可能去“看”。 “看”就是让学生观看、观察,给充足的时间去观察,通过“看”发现,在此基础上去主动学习知识。如学圆明园

的风光时,采用CAI出示圆明园的风光图片,由学生尽情地观察、欣赏,再据自己观察和发现,给图片题一个与图同美的名字―题名。然后将图片的原名对照自己题的名,比较谁好,为什么?如学生据“万花阵”的建筑特点,它像一朵绽开的荷花而题名为“石花玉亭”。这样学生在充分“看”的基础上进行探求并创造性地学到了知识。 3.让学生尽可能地去“画”。 学生通过亲眼去看、去体验、去想象,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和思考层面把自己所获得的信息画下来,描绘出来,再用语言表达出来,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好的将手和大脑都动起来,克服学生上课只用耳听,不用小手来操作的不足。如上《画风》一课时,在设计时充分体现一个“画”字,老师和学生都用画的方式来表达一定的思维结果,老师用“简笔画”板书出书上所说的风中的事物,课中还设计让学生在一幅美丽的风景画上想办法“画”出“风”来,看谁的办法想得多,并说出为什么这样就把风画出来了。这样就激起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和兴趣,培养了学生动脑和动手的能力,学生在探究怎样画这一过程中,也就明白了风是不能直接把它画出来的,只有通过其它事物在风的作用下来表示这一要点,比老师讲出来的效果好多了。 4.让学生尽可能的去“说”。 学生思维的合理性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这样通过他们

怎样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

怎样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河北省廊坊市第二十一小学郑建云

怎样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 河北省廊坊市第二十一小学郑建云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因此教师要激活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那么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始至终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全过程呢?下面仅就本人实践,谈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教师要采用适当语言激励学生,调动学生参与热情。 教师是学生心理环境的直接创设者。教师的语言方法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及探索知识的欲望。怎样才能抓住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提高语言的艺术性,实在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在教学中,我就非常注意用激励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一次区域教研活动中,我去其他学校授课,在正式上课前几十秒钟时间里,我对学生说:“同学们,这次教研活动领导和老师们选中咱们班的学生,看来你们是很出色的,你们有没有信心上好这堂课?”当时学生情绪高涨,异口同声地说:“有!”并且都在最短的时间内坐好了,准备上课。教学过程中,我又用不同的语言对学生的活动给予激励和鼓励,如“你真行”、“回答得真棒”、“你的想法和老师不谋而合”等。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始终精力充沛,感情饱满。使我很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在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引导者,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围绕“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一中心,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自由的研讨氛围,它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条件,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才会成为一种可能,成为一种需求;在这种氛围中才会有足够的时间与机会让学生表现自我,同时在无形中也产生一种力量,促使学生愿意大胆、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如在学习“两位数的乘法”这一课时,由于学生已经明白了计算“一位数乘法”时可以用第二个因数分别与第一个因数各位上的数相乘的算理,所以我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口述算理,再引导大家用多种方法计算两位数的乘法,并启发学生可以用笔算。这样不但加深了新旧知识的联系,还达到了全体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目的。 再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并不是按课本上的内容授课,而是给每位学生发一张圆形纸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动手,先折出几条直径,然后依次认识圆心、半径,即半径与直径的关系等,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动手操作参与教学全过程,比单看教师摆弄教具、听教师讲解获得的知识牢固得多。这样不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还提高了教学效果,使学生产生了学习兴趣,乐于学习。 三创设“认知冲突”,促使学生参与。 在教学中创设种种问题情境,把问题隐藏在情境之中,产生认知冲突,形成悬念,能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主动探究的内驱力。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认真回顾《课程标准若干核心观念理论的解读》这门课,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举例说说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时,应该避免哪些问题: 首先,应该指导学生如何探究学习,探讨信息内涵,拓展知识外延。 “探究”是指在实践中进行学习,要求教师在课堂学习中,借助课文情景,创设主动、互动、生动的学习氛围,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给各类学生提供适合各自发展的听、说、读、写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问题的意识。 当然,要达到这一目的,首先要学生学会质疑。质疑是学生主动求知、主动学习的生动体现,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学会质疑方法。(1)抓住课题质疑。揭题时,让学生抓住课题关键词质疑,有利于学生运用推测,猜想的方法去理解课文思路,以进一步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如教《星星变奏曲》一课,就可质疑题目中的“变奏”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何用“变奏”一词?这样,学生能去查阅资料,从而解决两节诗的结构和语言上的异同。(2)从课后精心设计的问题学习质疑,这些都是质疑的典范,学生可以思考这些问题提出的角度方法,学会提问。(3)抓重点语句质疑。对语言的揣摩赏析是中学语文

教学的重点,要多让学生在品词赏句中提出问题。(4)从矛盾中质疑。如教《死海不死》一文,教师应启发学生从矛盾处提问,让学生猜一猜为何称“死海”,为何又说“不死”。(5)从课文写作特点上质疑。 学生学会了提出问题,还要知道怎样解决疑难问题。这时教师可对学生启发引导,让学生自行解答。方法有:(1)联系上下文读读想想,从课文中找到解疑的依据;(2)展开想象;(3)新旧知识结合;(4)运用比较,区别异同;(5)举一反三。 同时,在解决了问题后,在深刻理解信息内涵的基础上,根据课堂容量及授课时间适度拓展知识的外延,有助于形成学生的能力。如:在理解了以物喻人的表现方法后,要求学生就“粉笔、蜡烛、杨柳、梅花”等事物展开联想尝试在课外练笔中运用;以线索贯穿全文组织材料的写法在《台阶》、《背影》等课文中均有运用,启发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并在今后的写作中加以运用;在综合了不同文中环境描写的不同作用后,可以让学生的运用在习作中。 探究式的教学改变了学生接受式学习的被动局面,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感受了成功的喜悦,充满自豪感,并从探究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其次,教师归纳总结,学生整理内化,使知识系统化。 教师对全文的归纳总结,一方面依据教学目标,一方面结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能力 在新课程的实施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当今教育要求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创造……这些能力形成的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不断探索,大胆实践的过程,学生任何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在新课程实验的实践中,因此我们应改变已习惯了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和教学观念。切实在课堂中落实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我谈一下本人在课堂教学中的体会。 一、自主学习,激发兴趣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参与、主动获取。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离不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知规律等因素,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的使学生感到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是“我要学”而非“要我学”,进而在学习中发挥主人翁精神。 学生有了主动学习的意识,就可以在学习方法上给予指导。好的学习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五步阅读法就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第一步:浏览。拿到一篇文章,首先概要地读一读该文章,使自己对文章内容有个整体的了解;第二步:提问。这一阶段,边粗读,边提问,解决字词障碍,初步理清文

章思路;第三步:阅读。仔细阅读每段课文,划出重点,做到眼到、口到、手到、脑到,也就是边读边思考,边划重点进行思考;第四步:复述。看自己是否真正理解文章内容、特点、主题思想等;第五步:测试。巩固已有知识,进行反馈,及时弥补。 二、明确合作学习意义,激发合作学习热情 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学生处于教学实践的活动交往之中,是学习发展的主体。古人说:“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师生间、学生间的人际交往,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有助于教师因材施教,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以发展的目标。通过合作交往,能真正让学生拥有轻松、宽裕的情绪,大大激发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创造性,使他们获得充分的自我发展。同时,学生可从他人身上反思自我,以自我为尺度评判他人,从而形成符合实际的自我评价、积极的自我体验和主动的自我调控能力,从而达到扬长补短、不断自我改正提高的目的。这更是自我意识形成的重要条件。 三、懂得探究学习意义,掌握探究学习方法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研究的认知方式和心理过程进行学习,对英语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究,并在探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小学属于基础教育阶段,探究性学习仍然是一种学习。它形式上是探索、研究,实质上是学习,

如何让学生自主学习

如何让学生自主学习 ------ 张俊琳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应该是活动,活动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根据心理特点,放手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协调之中,进行自主探求知识的活动,可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实行开放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地探究性学习。 一、让学生尽可能去“想”。培养学生一个“敢”字,鼓励他们毫无顾及的尽情去想,合理的去想。如学《圆明园的毁灭》时,采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放火烧圆明园影片的片断,让学生看后谈体会,学生便联想到火药,学生提出中国是最早发明火药的,为什么不制造出火炮、火枪来对付英、法联军呢?这样以来,使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超越了书本。 二、让学生尽可能去“看”。“看”就是让学生观看、观察,给充足的时间去观察,通过“看”发现,在此基础上去主动学习知识。如学圆明园的风光时,采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圆明园的风光图片,由学生尽情地观察、欣赏,再据自己观察和发现,给图片题一个与图同美的名字—题名。然后将图片的原名对照自己题的名,比较谁好,为什么?如学生据“万花阵”的建筑特点,它像一朵绽开的荷花而题名为“石花玉亭”。这样学生在充分“看”的基础上进行探求并创造性地学到了知识。 三、让学生尽可能地去“画” 学生通过亲眼去看、去体验、去想象,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和思考层面把自己所获得的信息画下来,描绘出来,再用语言表达出来,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好的将手和大脑都动起来,克服学生上课只用耳听,不用小手来操作的不足。如上一年级的《画风》一课时,在设计时充分体现一个“画”字,老师和学生都用画的方式来表达一定的思维结果,老师用“简笔画”板书出书上所说的风中的事物,课中还设计让学生在一幅美丽的风景画上想办法“画”出“风”来,看谁的办法想得多,并说出为什么这样就把风画出来了。这样就激起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和兴趣,培养了学生动脑和动手的能力,学生在探究怎样画这一过程中,也就明白了风是不能直接把它画出来的,只有通过其它事物在风的作用下来表示这一要点,比老师讲出来的效果好多了。 四、让学生尽可能的去“说”。学生思维的合理性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这样通过他们的说,了解学生是怎么想的,是如何达到思维的合理性的。老师给学生创设了畅所欲言的自由空间,真正做到课堂教学的氛围和谐、民主,给学生一片自主探究的蓝天。如可以分“指名说、上台说、小组说、问答式的交流说”等方式;以学生“补充说、总结说、修改说、更正说、综合说”等内容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及快速组织语言能力。 五、让学生尽可能去“做”。学生自己动手做的过程,实际上也包含了思维与探究的过程,在此就要为学生设计、提供做的时间和必要的物质条件。如在期末复习成语时,改变以往老师将一册的成语找出来,让学生抄、读、记等,而是相

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主动发展

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主动发展 华蓥市双河小学谭永泉 《课标》中明确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由此可见,《课标》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如何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佳发展,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新课题,一个研究的热点问题。 一、营造激发情感氛围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育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习的兴趣。”由此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学习有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全过程。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把金钥匙。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营造激发情感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入境动情,将情感和乐趣融为一体,主动参与学习,自觉地去获取知识。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为了使学生的情感与亿万人民沉痛哀悼总理,无限怀念总理的深情产生共鸣,上课伊始,首先播放哀乐,在哀乐声中教师用低沉、缓慢的声调导入新课:“1976年1月8日,在中华大地的上空一颗巨星陨落了,一位伟人的心脏停止了跳动,江河为止呜咽,山川为止哭泣。全国亿万人民更是悲痛欲绝。他-——就是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然后播放《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录像,把学生“送”到当时的长安街上,让他们与长安街上送总理的人们站在一起,让他们“身临其境”。通过以上三步,把学生的心拉回到文中所描写的那一特定的历史场面中,学生悲从心中来,泪光闪闪。这样,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人人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从而确保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

《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现阶段在我们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广泛地进行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研究,是旨在通过对现行的以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教师传授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 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 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时代的呼唤,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处于课程改革的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学要领悟改革的真谛,顺应改革的思路,以课程改革的精神和《课标》的精神为指导,确立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大力改革课堂教学,探寻一种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提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一)理论建构心理学理论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咼。 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的机会,对

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促进学生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是有极大帮助的。 学习交往理论认为,思维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受课堂教学气氛的影响,多项交往的组织形式,信息交流量大,交流渠道多,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课内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们间互帮互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数学课程标准》中也强调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而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自主研究、民主探索、平等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增加学习质量和个体素质,形成一种生动活泼、潜力无尽、人人参与、主动积极学习的活动形式。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知识的获得是一种主动的认识活动,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 小组合作学习正是为学生提供了这样一种参与实践活动的可能,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孩子们这种与生俱来的天性,充分挖掘这种极难得的宝贵的教育资源。 (二)研究目的1、分析目前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的广泛的小组自主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摘要:美国教育家彼得克莱恩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看学生是否真正参与课堂,关键要看学生的思维是否活跃。学生所回答的问题、提出的问题,是否建立在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之上,每一个学生的发言是否会引起其他学生的思考;要看参与是不是主动、积极,是不是学生的自我需要;要看学生交往的状态,思维的状态,不能满足于学生都在发言,而要看学生有没有独立的思考。 关键词:情景探究激励 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的。学生要实现主动发展,参与是最基本条件。我们从实践中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广度与深度,直接影响着我们课堂教学的效果。正如有的专家所说,“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质量”。那怎么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我认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播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的一种教学艺术。”在教学活动中创设具体生动的问题情景,能够激发学生饱满的学习情绪,促使他们以旺盛的精力、积极的态度主动地在情景中沉思,在情景中领悟真谛。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高昂和兴奋的心理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学生的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吸收过程,而是以已有的知识框架和内在的经验体系为基础主动构建新框架的过程。教学中如果不能抓住教材所蕴涵的兴趣因素,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就容易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兴趣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是一至关重要的条件。兴趣是入门的阶梯,兴趣孕育着愿望,兴趣滋生着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及认识规律,要靠教师的课堂教学

大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能力

大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能力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21世纪新教育的基本要求。学生主动参与能力的培养,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而且能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作为学生的领路人,我们应快速更新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能力。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能力呢? 一、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确实,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兴趣分不开。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上课要有趣,课上得有趣,学生就可以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因此,教师的引导很重要。 每一节课的导入语十分重要,它是引导学生进入范文殿堂的重要台阶,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导火线。因此,我都精心设计。一次,教马克·吐温的《婴儿》,为了让学生对外国名家有更多的感性认识,迅速产生接近、亲近的欲望,一开始,我就给学生讲了个有关马克·吐温说话艺术的小故事,用这个故事让学生初步认识了马克·吐温的幽默诙谐,使学生对马克·吐温的说话艺术产生浓厚兴趣,让学生带着一颗强烈的求知心去接触、探讨马克·吐温的语言艺术。这样就顺理成章地融进《婴儿》一文的艺术氛围,引导学生去探究、去欣赏、去品味文学大师那些鲜脱活泼、趣味深长、妙趣横生、令人回味的生动语言。 当然,除了精心设计导语外,还可以借助音乐、图画的直观形象创设场景、氛围,更可以用教师声情并茂、富有魅力的朗读,激发学生的兴趣。真正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乐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二、保证自主时间 一潭死水似的课,教师“一言堂”、“填鸭式”教学,不仅把学生的思维牢牢捆死在教师的思维中,更严重的是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不用说提高学生的能力了。所以,作为教师,应为学生的认识和发展创造各种有利条件,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能力。此时我们应保证学生自主的时间,因为自主活动时间是学生主体作用得以发挥的重要条件。我们不妨比较一下这两种教学安排,以《孔乙己》一文中对孔乙己人物形象的分析为例。 安排甲:1.明确教学目标(3分钟);2.逐段讨论分析人物性格(35分钟); 3.小结人物性格(5分钟); 4.归纳主题(2分钟)。 安排乙:1.明确教学目标(3分钟);2.学生自读并自选片段对人物性格进行分析(10分钟);3.指名分析,教师点评(10分钟);4.重点片段讨论(10分钟);

如何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如何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应该是活动,活动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根据心理特点,放手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协调之中,进行自主探求知识的活动,可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实行开放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地探究性学习。 一、让学生尽可能去“想” 培养学生一个“敢”字,鼓励他们毫无顾及的尽情去想,合理的去想。如学《圆明园的毁灭》时,采用CAI创设情景,放火烧圆明园影片的片断,让学生看后谈体会,学生便联想到火药,学生提出中国是最早发明火药的,为什么不制造出火炮、火枪来对付英、法联军呢?这样一来,使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超越了书本。 二、让学生尽可能去“看” “看”就是让学生观看、观察,给充足的时间去观察,通过“看”去发现,在此基础上主动学习知识。如学圆明园的风光时,采用CAI 出示圆明园的风光图片,由学生尽情地观察、欣赏,再根据自己观察和发现,给图片题一个与图片一样美的名字。然后将图片的原名对照自己题的名,比较谁好,为什么?如学生据“万花阵”的建筑特点,它像一朵绽开的荷花而题名为“石花玉亭”。这样学生在充分“看”的基础上进行探求并创造性地学到了知识。 三、让学生尽可能去“画” 学生通过亲眼去看、去体验、去想象,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和思考层面把自己所获得的信息画下来,描绘出来,再用语言表达出来,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好的将手和大脑都动起来,克服学生上课只用耳听,不用小手来操作的不足。如上一年级的《画风》一课时,在设计时充分体现一个“画”字,老师和学生都用画的方式来表达一定的思维结果,老师用“简笔画”板书出书上所说的风中的事物,课中还设计让学生在一幅美丽的风景画上想办法“画”出“风”来,看谁的办法想得多,并说出为什么这样就把风画出来了。这样就激起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和兴趣,培养了学生动脑和动手的能力,学生在探究怎样画这一过程中,也就明白了风是不能直接把它画出来的,只有通过其它事物在风的作用下来表示这一要点,比老师讲出来的效果好多了。 四、让学生尽可能去“说” 学生思维的合理性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这样通过他们的说,了解学生是怎么想的,是如何达到思维的合理性的。老师给学生创设了畅所欲言的自由空间,真正做到课堂教学的氛围和谐、民主,给学生一片自主探究的蓝天。如可以分“指名说、上台说、小组说、问答式的交流说”等方式;以学生“补充说、总结说、修改说、更正说、综合说”等内容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及快速组织语言的能力。 五、让学生尽可能去“做” 学生自己动手做的过程,实际上也包含了思维与探究的过程,在此就要为学生设计、提供做的时间和必要的物质条件。如在期末复习成语时,改变以往老师将一册的成语找出来,让学生抄、读、记等,而是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课文,自己去找、去抄、去积累,还要求学生比一比,谁能将一册中所有成语全找出来。这样学生在自己找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