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族来源及其生活习俗

土族来源及其生活习俗
土族来源及其生活习俗

土族的民间文学概况

土族的民间文学,是以口头相传下来的。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搜集、整理了部分土族口头文学。这些作品大多生动地反映了现实生活,热情地歌颂了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以及与恶势力搏斗的勇敢精神。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土族民间文学按其内容和体裁分,可分为叙事诗、传说故事、寓言等。

叙事诗:以叙事为主的土族诗歌,在土族民间文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代表作品有《拉仁布与吉门索》、《登登玛秀》、《祁家延西》、《洛桑王子》等。其中《拉仁布与吉门索》流传最为广泛,是土族人民最主要的一首叙事长诗,人们称之为叙事长诗中的感情悲剧,对黑暗的封建社会提出了有力的控诉。

传说故事和寓言:传说故事有揭露地主对农民的残酷压迫、剥削的《气杀狗地主》、《红水沟》;有反映土族人民用自己的勇敢和智慧同残害的罪恶势力作斗争的《黑马张三歌》、《花牛犊》等;也有表现青年男女为了追求自由幸福的生活,奋起反抗不今偶的宗教道德观念的束缚,蔑视权贵的《孔雀》。寓言有《红毛狐狸和黄眼狼》、《凤凰和麻雀》。童话有《饥寒歌》。这些寓言和童话以物喻理、含蓄、幽默、通俗、易懂、富有哲理性、影射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土族民间文学中广泛地吸收了各兄弟民族的创作,汉族的《兰桥相会》、《秦香莲》等,在土族地区较为流行。

土族人民的刺绣艺术明显得表现在对服饰的精心装饰上。土族妇女喜欢在衣服袖头和下边绣上各种花纹图案,土族男青年胸前大都有块四寸见方的刺绣图案,上面绣着五辫梅、转魁子、太极图等。土族的长腰带和裤带头、烟包、衣领上,一般都绣一种有四方连续图案,叫富贵不断头,不仅有民族风格,而且非常鲜艳华丽。在鞋上绣云子花,花纹细致匀称,色彩艳丽。土族姑娘从十二、三岁起就学习这种手艺。在刺绣艺术上土族也吸取了汉族的艺术传统,如民和土族青年,都喜欢勒花围肚,上面绣有孔雀戏牡丹,狮子滚绣球等。土族的刺绣独具一格,美观大方,朴素耐久.

土族民间文学:歌谣、叙事诗、神话、童话、故事、寓言、谚语等

土族儿女能歌善舞,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活动中逐渐形成具有独特民族风格和浓郁地方色彩的民间文学艺术。土族民间文学艺术丰富多彩,有歌谣、叙事诗、神话、童话、故事、寓言、谚语等,是中华文苑百花中一校别有芳馨的奇葩。

歌谣

土族谚语说,“饭可一天不吃,歌不可一日不唱。”在土族之乡,不仅逢年过节、婚嫁喜宴之时,合庄和四方亲友老少闲集,载歌载舞以表达庆贺和祝福之情,即在平日田间劳作、山林牧樵、路上行走,无不即兴讴歌,抒发性灵。尤其是在各地定期举行的传统庙会、集会上,土族儿女身着鲜丽的民族服饰,不远百里前来赶会赛歌。一时花事如锦,歌声如潮,往往通宵达旦,尽兴方散。土族之乡,享有高原歌舞之乡的美誉。

土族传统歌谣内容丰富,题材广阔,生动而又形象地反映了土族人民的心理素质和审美意识。早期的土族歌谣,一般多用土语演唱,而后逐渐演变为用土语、藏语、汉语等数种语言演唱 ,也有用一句土语相间一句藏语或汉语混合演唱的。这是土族传统歌谣的主要特色之一。它的发展和演变,在某种意义上显示了土族人民是善于汲取其它兄弟民族的文化营养,以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的。

按照土族的传统习俗,土族歌谣可分为家曲和野曲两大类,其曲调和内容迥然有别。

家曲是指在家里或庄子上唱的歌,依歌词内容可分为赞歌(宴席曲)、问答歌、舞蹈歌、婚礼歌等,其中有一部分歌词带有宗教、神话色彩。大多节奏缓慢,柔和优美,因文反复,

雍容典雅。

赞歌多在宴席上演唱,曲调婉转柔美,感情深沉朴实。给人以情长谊深、绵延无尽的意境。赞歌的词藻华丽,极尽渲染铺陈之能事,比喻生动,形象优美,用各种方法从不同角度赞颂人们的崇高品德、智慧才能、勤劳富裕。

《唐德格玛》是一首在互助土族聚居区广为流传的古老赞歌。歌词委婉生动地叙述了一个三岁幼童(土族祖先)为了寻求生活的乐土,上云天,擒青龙,给它驾上金犁耕地遭到失败,又攀石山,捉野牛,套银犁犁地也没有成功,他毫不气馁,再下平滩牵黄牛,终于将“又肥又壮的黄牛驯服了”,“驾起铁犁把荒开”。犁了南滩犁北滩,洒下珍珠般的青裸种子,秋后再获丰收,从此安居乐业,这首带有神话色彩的歌谣,形象地反映了土族先民从游牧民族转向农耕的艰辛历程,讴歌了土族人民勇于开拓,坚毅不屈的进取精神。

赞歌一般由两个人唱,一为主唱,一为伴唱。它往往是问答歌的前奏,逐步引向对歌。在互助地区流行的赞歌还有《阿拉因列》、《因希格洛》、《拉拉因格列》等。

在中国古代歌谣和神话传说中,关于天地万物和人类的产生是重要内容之一。土族问答歌也有此类传说,但别具一格。如民和三川土族传唱的《混沌周末歌》歌分五部,依次为“起唱”、“混沌”,“开天辟地”,“人类起源”、“周末”,它记叙了盘古出世,女娲娘娘“割了金蛤蟆的舌头,补了一座黄金天,从此天河不下流”,“三十三天才周全”的故事。《混沌周末歌》既有古代神话传说的共性,又有土族的个性,它反映了土族人民在接受其它民族文化营养时,并没有完全照抄,而是根据本民族的文化传统而加以吸收、改编,成为本民族的艺术珍品。

互助地区土族传唱的《幸木斯里》、《恰然》等也涉及到这一内容,如《幸术斯里》开篇就唱道:当初天地混沌时,/ 没有天来投有地,/日月星辰都没有,/首先产生是什么?/其次形成是什么?/再次出现是什么?其后歌手对答提问,盘话古今。

问答歌《适择》是阐述天干地支、九宫八卦及其相互变化与推算方法的古歌。《合尼》是一首长达千行的羊的赞歌。它叙述了羊的来历,生长羊习性宰杀后怎样肢解、分配等。涉及许多畜牧业生产知识,以及早期土族的生活习俗。总之,问答歌的内容极为丰富,几乎包罗万象,是土族人民的百科全书。歌手演唱时互相问答,往往通宵达旦,连唱上几天几夜,难解难分。问答歌是土族歌谣中的瑰宝。

土族民间舞蹈丰富多彩,互助土族的传统舞蹈俗称“转安召”, 是一种集诗、歌、舞为一体的民间娱乐形式。逢年过节 ,迎送宾客,庆贺丰收时,土族儿女聚集在场院或庭院里,燃起篝火,围成圆圈,由长者或“把式”领唱领舞,群起而和之。歌词内容多为祝愿土乡吉祥如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人丁安乐。据普查,仅在互助土乡流传的舞蹈歌有数十种之多,其中《安召索罗罗》、《幸中布索》、《拉毛治召》、《谢玛罗》、《拉热烈》、《什则因什则》等流传最广,歌舞时,气氛和谐而热烈,富有民族和地方特色。

土族儿女的婚礼隆重而热闹,整个迎亲过程都在歌舞中进行。其婚礼歌有固定的曲调和唱词。主要有《接纳信妥偌》(即接受迎亲人拿来的礼物歌),《唐德格玛》(土族的赞歌,也在婚礼中唱,内容有所不同),《纳信斯果》、《敬面条》(均为宴席上嘲弄迎亲人的喜歌)、《依姐》(新娘改变发式和上马启程时唱的歌)、《拉隆罗》(姑娘们唱的喜歌)、《西买其瓦日睦》(谢媒歌)等。民和土族婚礼歌大致可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迎娶吉日在新郎家唱的喜歌(土语称为“道拉”),主要有《混沌周末歌》、《观天地》、《绣莲花》、《五行问答》、《五座宝山队》、《十二吉星队》、《十二属相》、《五方配色》等。第二部分是娶亲之夜在新娘家唱的喜歌,主要有《什么动身什么没动身》、《拜五方》、《五座财门》、《五装成》等。第三部分是妇女们唱的喜歌,有《莫日苦调苦空尼斯果》(即嘲弄男方迎亲人的喜歌)、《切吉灭燃》(土语意为掀起波浪的河流,也是嘲谑迎亲人的喜歌)、《切馒头》、《八央九月》(八央,土语,富

裕的意思,内容为欢歌丰收、富裕的九月)、《五色鸟》(由土族阿姑扮演五色鸟,内容为催促“喜客”启程的喜歌)、《卡日科吉盖》(土语意译为“黑色的喜鹊”)、《思不吾拉》(土语意译为“象塔一样的大山”)、《木吉鸟》(土族姑娘把自己比喻成美丽的木吉鸟,此歌以鸟喻人,赞颂新娘的美丽灵巧),《阿娜的模样》(民和土族称妈妈为“阿娜”, 是颂母之歌),《上马曲》等。第四部分为迎亲和送亲过程中的喜歌。主要有《上当起拉》(新娘改变发型的喜歌),《进门歌》等。第五部分为宴席喜歌,有《八洞神仙》、《福禄寿》、《青枝莲花》、《米谷酒》、《七好比》(此曲歌颂父母、儿女、兄嫂、亲朋)、《敬西瓜》、《十样景》等。还有颂词《谢娘恩》、《谢媒人》、《托新娘》、《谢宴》、《点红》、《出门词》等。婚礼歌集中地表现了土族人民热忱好客,诙谐风趣,和他们的文化传统,审美意识,体现了土族人民的公理素质。

野曲即山歌,情歌,土语称之为“哈达过道”, 意为庄子外面唱的歌。它与流行于西北的“花儿”大同小异,是以反映爱情生活为主的民间歌曲,其为土族独有的曲调有《睹嗨甲》、《阿甲哟》(此二调流行于民和)、《阿柔洛》、《兴加洛》、《恰日洛》、《玛森戈》、《土族令》、《好花儿令》、《梁梁上浪来令》、《杨柳姐令》、《红花姐令》、《黄花姐令》、《三节子令》(以上流行于互助)等,土族山歌的格式一般以四句为一首,有时根据演唱需要加两个半句或衬词、衬句。衬词、衬句是固定的,各种不同的曲调或“令”,有其相应衬词,演唱者触景生惰,即兴编词,多用比兴起句,引出实意,用喻精当,衔接浑然自如,形象思维丰富,给人以美感。大量的歌词讴歌男女情爱、倾诉思恋爱慕的衷曲,山歌的曲调优美流畅,富于变化,每乐句结束时多用下滑音,余音袅袅,给人以回味无穷而又悠长忧伤的感觉,富有感染力,赢得广大土族人民的喜爱,传唱不绝。.

叙事诗

叙事诗以叙事诗为主的诗歌,在土族民间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其代表作品有《拉仁布与吉门索》、《祁家延西》、《登登玛秀》等,其中尤以《拉仁布与吉门索》流传最广,影响最大,堪称土族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拉仁布与吉门索》长达300 多行,生动细腻地描绘了一个爱情悲剧故事:热情、美丽的姑娘吉门索,爱上了给她哥哥放羊的长工拉仁布。他俩在共同放牧的劳动生活中,建立了纯洁的爱情,并在山上结为夫妻。吉门索的哥嫂知道这件事后,对吉门索又打又骂,把她锁在家中,不准她与拉仁布见面。她的哥哥还穿上她的衣服,暗藏尖刀溜到山上,将放牧归来的拉仁布活活刺死。当庄子上的人按土族习俗火化拉仁布时,烧了三天三夜没烧着。吉门索听到消息,挣扎着爬到火葬现场,将耳环、手锡、衣衫等一件件投入火中,可尸体仍旧烧不着。吉门索忽然醒悟,她悲愤欲绝地唱道:“你不着来我知道,盼我和你一块烧,五尺身子舍给你,一块烧到天荒和地老”。唱罢,愤然纵身跳入火中 ,熊熊大火立即燃烧起来,尸体瞬间化为灰烬。狠心的哥哥把他俩的骨灰分埋在一河两岸,三年后两岸各长出一棵合欢树,隔河连理连枝。狠心的哥哥又把树砍倒,劈成木柴放进灶里焚烧。火点燃后,只见升腾的烟雾化为一道七彩虹霓,从烟囱里飞出一对美丽的“翔尼娃”(土语,即鸳鸯),扑向黑心肠的哥哥,啄瞎了他的双眼,然后双双比翼飞翔在当年放牧的山林上,唱着追求自由、幸福的歌。

这是一首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典型作品。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民族特色,思想性和艺术欣赏价值都较高。显示了土族人民丰富的想象力,表达了他们对黑暗的封建社会的强烈控诉和对自由美好的新生活的向往。是土族民间文学的瑰宝。

《拉仁布与吉门索》是土族人民家喻户晓世代传唱的诗篇 ,1983 年,互助土族自治县文工团将它改编成五场歌剧演出,受到土族和高原各族人民的欢迎。诗人白渔还以它为素材,进行再创作,写出题为《烈火中的爱情》的长篇抒情诗。

《祁家延西》的基调沉郁悲壮,它以浓重的笔墨讴歌的土族头领延西,不顾年迈体衰,

毅然率领子弟抗击入侵之敌,英勇献身。表现了土族人民深明大义,维护国家统一的大无畏精神。

《登登玛秀》叙述了一位土族阿姑的不幸遭遇,借鸟喻人 ,委婉凄侧。

此外还有《太平哥》、《布条有》、《合日耗斯别的俊纳哥》(意为羊粪蛋般身材的蜜蜂哥传)等。

故事、寓言、童话、谚语

土族的民间传说故事十分丰富。仅互助县在民间故事集成普查中就收集到五百余则。《牛达的传说》(牛达,土语,意为妇女的帽子或头饰),别有情趣地记述了土族妇女各种头饰的来历,以及她们不畏强暴、智除“王跻”(妖魔)的经过,情节曲折,可读性强。此外,象《黑马张三哥儿》、《鳞古斯》、《花牛核》都属于这一类题材。《山雀叫了的时候》、《青蛙女婿》、《孔雀》、《代代玛依》、《阿丹寻妻》等,表现了青年男女为摆脱封建买卖婚姻的桎梏,追求幸福生活的向往。此外,还有一些地方风物传说,如《佑宁寺赛马》、《北山妖魔洞》等。

寓言《贪婪的鸟王》、《凤凰与麻雀》、《红毛狐狸和黄眼狼》、《想吃太阳的坞》等,童话《兔儿和羊羔》、《饥寒哥》、《张家阿姑》等,都是以物喻理,浅显明白且含蓄幽默、富有哲理性。土族谚语朴实无华:如“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场大了难免要出怪物”,“弟兄本是一娘养,秉性不一各心肠”,“千只羊里领头的只一个,千万人里带头的只一个”,“正打羊皮反打鼓,两面都是一个音”,“早拉雾,晒死兔;晚拉雾,淌断路”,“秋翻拉满犁,春翻划地皮”等,是土族人民长期社会实践的经验总结,精辟地概括了社会生活与生产活动的某些方面,成为人们喜爱和恪守的格言。

土族民间故事之《黑马张三哥》从前,有一个姓张的老阿奶,她本来有儿有女,日子过得满好,可是,这地方有个九头妖怪,吸人血,吃人肉,害得人们无法生活。老阿奶家的人被九头妖怪吃掉了,她过着孤苦伶仃的穷日子。

老阿奶家里只有一匹黑骒马,黑骒马成年累月伴着老阿奶。老阿奶哭时它也流泪;老阿奶高兴时它也就跳蹦起来。一天,老阿奶发现黑骒马的肚子大了,她还以为马吃多了。可是肚子一天天大起来,她一摸,好象有个东西在蠕动。她又惊又喜,盼望能早点生个驹子。天天盼,夜夜盼,末了,骒马却了生了个衣胞胎。老阿奶想,怎么会生个怪物呀?叹了口气,说:“真是运气不好,该受一辈子的孽障①!”老人也没敢向外传,悄悄把衣胞埋到马槽旁边。

过了三天,老阿奶去喂马,看见埋衣胞的地方在动。阿奶觉得奇怪,就挖了出来,用刀慢慢割开,原来是一个白胖胖的尕②男娃。

阿奶高兴极了,给孩子起了个小名,叫“黑马”。老阿奶可爱黑马娃啦,有好吃的让他吃,有好穿的让他穿。黑马也很聪明,四五岁上就什么都懂啦!

一天,阿奶哭了。孩子问:“阿奶,你为啥哭?”老阿奶本不想说,孩子问得不行,也就说了:“傻孩子,你不知道呵!你的阿哥、阿姐都被九头妖怪吃了,怎叫人不伤心……。”老阿奶原原本本把家事告诉了孩子,要孩子记在心上。

黑马知道后,要阿奶给他副弓箭,奶奶照着做了。一天黑马背起弓箭,给阿奶说:“阿奶,阿奶,你把我养大了,我要到外面找几个弟兄去……。”

老阿奶觉得孩子小,放不下心;又想,还是让孩子出去好,心一横,就忍着泪,把孩子

送走了。

黑马走了一天,到了深山,碰见一块大石头,象房子一样。他向大石射了一箭,一箭把石头射翻了,石头底下,一个人说话了:“喂!往上走的往上走,往下走的往下走,哪位大哥射翻了我的房子?想干什么呀!”黑马说:

“我不往上走,也不往下走,我要请你出来结拜个兄弟哩。”这时石头底下出来了一个又高又大的人,说:“我当哥哥,还是当弟弟?”黑马说:“你是石头底下出来的,就叫你石头大哥吧。”

两人上路,石头大哥问:“咱往哪里去?”黑马说:“先上山打猎去呗。”

走了一阵,遇见一棵又大又粗的松树,黑马向大松树射了一箭。一箭就把大松树射倒了,树底下有人说:“往上走的往上走,往下走的往下走,哪位大哥射倒了我的房子?想干什么呀!”黑马说:“我不往上走,也不往下走,我要请你出来结拜个兄弟哩。”这时大树底下出来一个身材高大的人,说:“我当哥哥,还是当弟弟?”黑马说:“这位是石大哥,你从木头底下出来就当木头二哥,我小,就叫我黑马张三哥呗!”从此,三人成了同甘共苦、生死与共的弟兄。

兄弟三人上了山,走呀,走呀,走到一个空山沟里。没有人烟,只有一间破房子。他们就在这儿住了下来。白天上山打猎,晚上在房里歇息,这样过了很久,很久。一天,兄弟三人打猎回来,房子里有一锅热腾腾的饭,香气扑鼻。黑马张三哥说:“奇怪、这空山沟里,有谁来给咱做饭呢?”石头大哥,木头二哥端起碗来就要吃。黑马张三哥阻止了:“慢着,甭着急,让我先尝尝,吃了没事,咱们再吃也不晚。”黑马张三哥尝了尝,嘿!好吃极了。兄弟三人放开肚子吃了个饱。饭也做得不多不少,正好。

①孽障,这里是生活困苦的意思。

②尕(gǎ嘎),小的意思。

第二天,打猎回来,又是一锅热饭。兄弟三人又吃了个饱。这样天天有人做饭,黑马张三哥说:“咱们兄弟三个天天出去,也不知饭是谁做的,明日咱们得有个人看家呀!”石头大哥说:“明日我守家,把住门口,看谁能进来。”黑马张三哥说:“好,好,明天你守门呗!”

这天,石头大哥在大门口等着,等到下午还不见人影。天黑了,回去一看,又是一锅热饭。石头大哥很扫兴,觉得凭自己这样结实高大的身材,还没看到人进来,真气人。兄弟二人回来,看见石头大哥丧气的样子,也没说什么。末了,木头二哥说:“明天我看门,看看是谁进来。”

第二天,木头二哥躺在炕上,不知不觉睡着了。到天黑,又是一锅热饭。

兄弟二人回来,都埋怨木头二哥粗心大意。黑马张三哥说:“昨天石头大哥守门,今天木头二哥守门,都没守好;明天,你们打猎去,我看家。”

第三天,黑马张三哥躺在床上,装着睡觉,等到后晌,从窗口飞进三只鸽子,一到房里就变成了三个美丽的姑娘。她们一个烧火,一个提水,一个做饭,很快饭就做成了。三个姑娘说说笑笑,拾掇停当,正要飞走,黑马张三哥猛然“嘿”了一声,三个姑娘吓得楞住了。黑马张三哥说:“三位姑娘,不要怕,你们是从哪里来的,告诉我。”姑娘们又羞、又怕,只有那个年龄最小的说话了:“我们是天上的仙女,看到你们兄弟三个天天打猎,很辛苦,就来给你们做一下饭。”黑马张三哥说:“天上那样好,你们下来干啥哩?”

大姐、二姐都羞得不敢答话,还是三姐胆大,她说:“天上再好,也不如和你们在一块好呀!”黑马张三哥说:“那你们不要回去了,和我们弟兄们结亲好不好?”三个姑娘羞红了脸,点了点头,背过脸,乐得抿不过嘴。大姑娘、二姑娘都长得粉桃花似的,唯有三姑娘脸黑了些,但象一朵腊梅花。

两位大哥还没到门口就问:“老三,你今日守得怎样?”黑马张三哥说:

“今天我守家,等来了三位姑娘给咱们弟兄作媳妇哩。你们看,她们多好啊!”

大哥二哥看了,乐开了,说:“三弟真行,真行!”

三个姑娘盛好饭,大姑娘给大哥端,二姑娘给二哥端,留下三姑娘,把饭端给黑马张三哥。他们就这样结成了甜蜜的夫妻。

男子们打猎,媳妇们管家,弟兄们的日子,过得满快活。有一天,黑马张三哥忽然懊丧着脸,象有什么心事一样,大哥、二哥、大嫂、二嫂都很纳闷:“老三哪,为什么愁眉苦脸的呀?”

黑马张三哥说:“咳!要是能回家去,把阿奶接来才好呢。”木头二哥说:“老三,上回我没守好门,这事交给我办吧!用我这条长腿一天打个来回,保管把阿奶背回来。”石头大哥和三个媳妇都说可以,黑马张三哥也只好依从了。

木头二哥两条长腿走得真快,一天真打了个来回,把阿奶背来了。阿奶抱住黑马张三哥,乐得流出了眼泪,看看儿子有吃有穿,有这么个好媳妇,还找到了这么几个好心弟兄,心里真象开了花一样。

没过多久,一天,九头妖怪来了。碰巧兄弟三人上山打猎去了。九头妖怪进来说:“老婆婆,哈哈,肉这么多,还有三个漂亮的阿姐,好啊!今天吃你们的肉,还是喝你们的血呀!”大家都吓得说不出话来。唯有三姑娘不怕,她想了想说:“这里肉多得很,你先吃吧,吃完了再吃我们也不迟。”

九头妖怪说:“好,那也可以,反正你们跑不了。”

兄弟三个回来,老阿奶把九头妖怪的事说了一遍。石头大哥生气了:“嘿!

真是岂有此理,明天我守门,一刀砍它两截。”黑马张三哥说:“也好,只是明天阿奶和媳妇们都不要待在家里了。”

第二天,石头大哥,挡在大门口,站了一天,不见九头妖怪的影儿。原来九头妖怪从后门进来,吃了肉,背了油走了。晚上大家回来问石头大哥:

“见到妖怪没有?”“哎!门口站了一天,没见到。”媳妇们看肉少了:“没看见,肉咋会少了这么多?”木头二哥说:“明天我守门,九头妖怪跑得再快,也要抓它回来。”黑马张三哥,再三叮咛二哥,千万不要睡着。

第三天,木头二哥等了一上午,不见来。等着,等首,就睡着了。九头妖怪又吃了肉,背了油走了。大家回来一看,木头二哥在睡觉,说了他一顿。

他自知没理,也没说什么。黑马张三哥说:“明天我守门。”

第四天,黑马张三哥,拿了一把刀子,藏在门背后。九头妖怪来了,嘴里说:“三个漂亮的阿姐儿哪里去了?”话没落音,黑马张三哥一刀砍去,把九头妖怪的一个脑袋砍掉了。九头妖怪急转身就跑,喊着:“不得了,这房里有厉害人哩!”黑马张三哥也没追,便把妖怪的头挂了起来。

晚上哥嫂们,阿奶回来了,问:“老三,你今天守得怎样?”黑马张三哥说:“看,我砍下来了妖怪的一个头。”二位哥哥说:“三弟真行,真行。”

老奶奶说:“孩子们,要斩草除根,妖怪还有八个头哩!”黑马张三哥说:

“奶奶放心,我们兄弟三人一定要把妖怪除掉。”

晚上,黑马张三哥和两个哥哥商量好了办法,第二天,弟兄三个,背上刀,别了阿奶和媳妇们,找妖怪去了。

下得山来,望见一个村庄。遇到一个尕娃在山坡放羊。黑马张三哥问道:

“尕娃,请告诉我,九头妖怪在什么地方住?”尕娃说:“我就是给九头妖怪放羊的,它可凶啦!自把我捉来,每天侍候它,还要打我。”黑马张三哥说:“那好,今晚你引我们到九头妖怪家里去,我们一起把它杀死。”尕娃很高兴地答应了,并说:“这两天九头妖怪在养病,每晚叫我给他送茶、舔伤疤,晚上我把你们带进去,乘他不防,就下手。”

到了晚上,三人夹在羊群里混进九头妖怪的住宅。尕娃把他们引进九头妖怪的房子。石头大哥和木头二哥藏在门背后,黑马张三藏在柜子后面。九头妖怪叫放羊尕娃给他倒了茶,又叫舔伤疤。舔得舒服,妖怪渐渐睡着了,黑马张三上去一刀,砍下了妖怪的四个头。妖怪大叫一声:“不好!”爬起来就往外跑。刚到门口,石头大哥和木头二哥一齐从门背后跳出来,一人一刀,把九头妖怪的头砍完了。兄弟三人上去又砍了几刀,九头妖怪才断了气。

兄弟三人带上放羊尕娃,一起又回到山里,见了阿奶和媳妇们,告知杀了九头妖怪,大家又唱又跳。从此,他们就在这里过着幸福的生活。

土族近古文学之传说故事----动物传说

土族的动物传说,表面上看来在解释某种动物的由来、习性和特点,实际上通过优美曲折的故事反映了家庭生活,反映了人们的伦理道德观念。

就像互助地区流行的传说《拉则雀》(《土族撒拉族民间故事选,第35页)中的拉则雀,被说成是一个家庭中老大的媳妇变的,三川土族中流行的《蝼蛄》(《土族撤拉族民间故事选,第37页)的传说中的蝼蛄这样一个常钻在地底下叫唤不停的小虫是小姑变的。为什么会有这等神奇而美妙的变化?传说结合家庭生活内幕,作了一番解释。

《拉则雀》讲道,自从老大娶了媳妇后,夫妻俩合伙虐待老母,气得老人家一下子病倒了。老二为了给母亲治病,翻山越岭去寻找香瓜,不慎摔下崖,被一群猴子救起,老二便成了猴王,猴子们送给他一个香瓜和一件登云毯。他拿上香瓜,坐上登云毯回家治好了母亲的病。老大偷了登云毯,飞到众猴那里,猴子们以为他害死了它们的猴王,把老大给活活烧死了。老大的媳妇上山寻找丈夫,变成了一只拉则雀,至今在山顶上找着,叫着,始终没有找到她的丈夫。

传说按照一般民间故事所虚构和编织的那样,使作恶者最终受到了严厉的惩罚,好人有了好的报应,而人变化成动物的带有贬意性的解释,增添了故事的可信性。

《蝼蛄》一篇中所描述的媳妇,与上述传说中变成拉则雀的老大媳妇恰恰相反。她是一位非常贤慧的女人才伺候婆婆比亲娘还亲,婆婆常在小姑面前夸她,引起了小姑的嫉妒。不久,媳妇变得面黄肌瘦的,还强挣扎着下田割麦子。婆婆心里犯疑。一天中午,当小姑子又提着面条给她嫂子送去时,婆婆暗中盯上了。半路上,女儿突然钻进麦田里大口大口地捞起面条吃起来,吃完了,只把剩下的残汤送给嫂子。婆婆这才恍然大悟。第二天她在面条里掺进了一把麦芒,又打发女儿送饭。女儿偷吃时,麦芒插满了她的喉咙,一下子把她卡死了。她死后变成了蝼蛄,在大热天"嘎让让""嘎让让"地叫个不停。小姑变成蝼蛄,固然是土族人民把现实中的丑恶行为在想象和虚构中给予揭露和否定的一种艺术手法。可是,这个传说与常见的媳妇虐待婆婆,或婆婆小姑合伙欺负媳妇的故事题材迥然不同。传说通过叙述母亲与女儿之间的矛盾,揭示了生活中复杂的另一面。

民间传说还有与土族妇女服饰相联系的《土司媳妇戴凤冠》、《"牛达"的来历》等,这些作品与前面介绍过的《鲁氏太太斩王莽》的传说故事大同小异。与节日习俗相关的传说有《正月十五挂红灯》、《正月十五跳茅火》等,动物传说有《牛为啥没长上牙》等,内容与汉族地区流传的传说相类似。这些作品,分别见之于《中国民间文学集成·互助民间故事》、《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大通民间故事》等。

土族神话

席元麟星全成

土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主要分布在青海省的互助土族自治县、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黄南州同仁县及甘肃省的天祝、永登、卓尼等县。据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总人口为191,624人。千百年来,土族及其先民在苍茫雄浑,层峦叠嶂的祁连山麓、河湟两岸繁衍生息,并与当地其他民族一道辛勤耕耘,和衷共济,为开拓祖国的西部边睡,繁荣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土族自称“蒙古尔”或“蒙古尔孔”。其族源尚无定论,有“吐谷浑说”、“蒙古说”、“白鞑说”和“沙陀吐厥说”等。不过,从有关历史记载及史学家的研究来看,“吐谷浑说”较为合理一些。诚然,在其发展中则吸收乃至融合了其他民族的某些成份。土族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还创造出灿烂的民族文化。尤其是内容丰富、艺术精湛的民间文学(包括神话),世世代代口传耳闻,深受广大人民喜爱。

有人认为,神话是原始人类智慧的结晶,而土族则形成于明代,因此,缺乏产生神话的社会基础。实际上,这是一种偏见,至少是一种误解。土族及其先民与其他民族共同体一样,有其独自的繁衍发展史,经历了史前时期、野蛮时期、蒙昧时期,最后进入文明时期。千百年来,在同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一方面由于生产力极为低下,人们的思维能力很简单,不可能掌握自然规律,更无法征服自然界。在他们看来,宇宙的起源、天地万物演变,复杂的社会生活都是不可理解的。尤其是纷繁的自然现象诸如日月星辰的隐现并何以悬空而不坠;那大地山川何以形成;草木花卉何以在地上生长;风雨雷电的产生;春夏秋冬的交替;生老病死的无常等等,更使他们迷惑不解。于是,便开始寻觅答案。结果找到了神,认为凡此变化莫测的现象,归结为超自然力的神在那里指挥着、控制着。太阳有太阳神、风有风神,以至雨、雷、山、水、火、树木等等都有自己的神。他们把这种幻想和自己的劳动生活以及现实生活中产生的英雄结合起来,创造出了许多神的故事。另一方面,在那蒙昧或半蒙昧时期,土族先民们用幻想和想象去寄托对自然力的征服和美好理想的追求。这样,神话也就成为最理想的体裁形式了。马克思说,神话是“在人们幻想中经过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所加工过的自然界和社会形态。”(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神话虽然采取了幻想的形式,但却强烈地表现出土族先民要求驾驭自然,支配自然的意志和愿望,艺术地再现了土族先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繁衍发展史。随着社会的发展,即“对于自然力有了现实的支配”之后,土族神话也和其他民族的神话一样,成为教育后代不断拼搏、积极进取的教科书,保存在人们的记忆之中。土族不仅有神话,而且蕴藏量较为可观,就已经发掘出来的神话来看,即有创世神话,又有人类繁衍神话和农业起源的神话。此外,还有的则是一些自然现象的解释,等等。现分类简述如下:

1.创世神话。《天地形成》、《阳世的形成》、《日蚀和月蚀的传说》等,反映了土族先民关于阳世(宇宙)形成的丰富想象力和初始萌生的哲学思想,同时也表达了他们以想象和幻想去征服自然和支配自然的愿望。《阳世的形成》和《天地形成》所反映的是人们对世界起源与万物形成的原始认识,主题内容基本相似。一为天神射金蛤螟,一为智慧仙人射怪兽形成了阳世。对此二则神话主题内容的比较分析来看,似乎为同一神话在不同地区流传的变体。神话中因智慧仙人(或天神)用神话制伏金蛤煌(或怪兽),不仅创造了阳世,而且还确立了大地的东西南北中五行方位。很显然,这里的五行说与我国古代用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来解释世界万物生成起源及五行相生相克的说法基本吻合。具有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因素。土族先民在假想宇宙形成的同时,还提出了万物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元

素构成的观念。诚然,这种朴素的观念还带有极大的猜测性,因为人们用幻想艺术地描述“自己的史前时期”。《日蚀和月蚀的传说》是说自开天辟地,天上出现了日月星辰之后,有个怪兽常常挡住太阳和月亮。有位神仙用金刚法器打得它浑身窟窿,再也挡不住日月了。可它的尾巴没有被打掉,时而挡住日月,造成日、月蚀现象。民间还有“天狗”吃太阳、月亮而发生日、月蚀之说,至今每遇日蚀,土族老人们按传统古俗疾呼高喊、敲鼓击锣,为太阳神助威,神人合力战胜怪类。毫无疑问,无论天狗,还是怪兽,都具有超自然的神力,人们幻想借助神力制伏邪恶势力,争取幸福生活。

2.人类繁衍神话。《打柴郎的故事》、《黄牛大力士下凡》、《仙人警告勒瓦扎》等是上族先民根据自己的幻想与想象去试图解释人类繁衍及各种自然现象的产物。《打柴郎的故事》是一则叙述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打柴郎每天上山打柴时,把自己的午饭分一半给石狮。一天,石狮突然说地球要翻动,要打柴郎藏在它的嘴里。打柴郎幸免大难,但周围的人却在地球翻动中死光了。打柴郎十分寂寞,想着自己的同族,便按照人的模样,捏了一些泥人,以解自己苦闷。不料,没过多久所捏人全复活了。从此阳世上又有了人类。《黄牛大力士下凡》反映了土族先民对黄牛耕地这一生活生产实践活动的认识。传说玉皇大帝造出人类并安置在大地上之后,派黄牛大力士传旨,叫人们“每天吃一顿饭,洗三次脸”。而黄牛大力士误传为“一日吃三顿饭,洗一次脸”。造成人间生活的困苦,犯下大罪,被贬下凡间,为人们耕耘造福。《仙人警告勒瓦扎》是一则崇信超自然神灵的神话。当天地混饨结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天上出现了日月星辰,浩淼的大海之中,耸立着须弥山。海里的怪兽勒瓦扎常常兴风作浪,搅得须弥山东摇西晃。神仙为了制伏水怪,便派大鹏前去警告,水怪不听。神仙大怒,化作大鹏亲自下界降伏水怪。经过一番较量,水怪求饶图生,不再作怪。

3.农业起源神话和解说自然现象的神话。《素布乌拉》、《龙王入驻西域》、《三岁神童种庄稼》等是反映土族先民对农业起源的认识和自己生存环境形成的解释性神话故事。《素布乌拉》是一则附合自然景观的神话传说,把天然生就的形如佛像、佛塔、佛经的自然地貌视为世间释教“三宝”再现,不仅佛化了崖寺的自然景观,而且给崖寺罩上了千载不能破译的神秘光环。实际上,神话中的自然景观无疑是地核地壳运动造成地震而形成的奇特地貌,但人们都以幻想与想象来解释,进而编织出引人人神的神话故事,以表达人们对其崇拜和颂扬。《龙王入驻西域》是叙述龙王从东海入驻青藏高原,护估土族人民安居乐业的神话故事。形象地反映了人们图腾信仰观念。《三岁神童种庄稼》则是反映了人们在与自然斗争中借助神力驯服黄牛,为自己耕耘,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很显然,这则神话传说无疑是土族先民从游牧业经济向农业经济转化过程中产生的。“三岁神童”隐寓土族先民在进入农业经济之初尚处于幼年时代。他访贤求教,寻求生活道路。经仙人三次指点,驯服了牛,开始犁地种田、收获。神话里指点神童并赐给人间青棵种籽的神仙是智慧之化身,处于从属地位,而战天斗地、驯牛辟地、奋力拼搏的却是具有神力的人,他刚毅勇敢、百折不挠,经过不懈努力,夺得农业丰收。其中现实主义因素比早期的神话流露得更为明显,虽然仍崇拜万能的神灵,但已经剔除了怪异不经的因素,更多地着重于现实和现实生活中的英雄人物了,并且把对神灵的崇拜转变为对智慧的无限崇尚,把神灵的恩赐与英雄人物的拼搏精神结合起来,表达了人们征服自然的决心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考察土族神话的发展、演变规迹,首先从原始神话《天地形成》等创世神话逐步向以人们依存繁衍的神话演化,然后又以大地为对象的《素布乌拉》等神话传说演变,继而向改造自然、支配自然,为创造和改善自身生存环境为内容的《三岁神童种庄稼》等神话传说演绎。同时,神话在演绎过程中逐渐渗入人们现实中所信仰崇拜的宗教神灵之因素。土族原始信仰自然神(如长生天及万物有灵的诸神)到后来信仰萨满教(如“翁衷桑”等),随着社会的发

展,民族间文化艺术的交流日益频繁,道教、释教、儒教等宗教文化也相继传入土族社会,对人们的社会生活、观念形态产生深刻影响,关于这一点,可以从神话中得到印证。《二郎生传》、《真武祖师》等即是道教传播土族地区的遗迹。《仙人警告勒瓦扎》等则是释教特别是藏传佛教传播土族地区的典型之作。此外,儒家学说亦曾传播到土族地区,在《素布乌拉》中即有“素布乌拉右手拿着什么?素布乌拉右手拿着笔砚”之歌词,即是例证。如果说上述神话分别受到各种不同宗教文化的影响,那么《混沌周末歌》则是几种宗教文化在同一作品中得到集中反映。《混饨周末歌》称:从无天无地的混沌中孕育了石卵,石卵八百年后生盘古,盘古拿开天钻和辟地斧开天辟地,形成三十二天,中间还差黄金天,女蜗娘娘割下金蛤蟆的舌头,补了一层黄金天,补齐了三十三天界。伏羲女娲兄妹通婚留下了人烟;孔子、释迦牟尼和老子创立了儒、释、道三教。歌中还对三教始祖的姓氏由来作了形象的解释。说“老子当初不姓李,因为有月妇人忙把梨(谐音“李”)子吃在肚,怀胎十二年生老君。”“我佛当初不姓释,没月妇人忙把柿(谐音“释”)子吃在肚,怀胎九年生我佛。”“孔子当初不姓孔,圆月妇人忙把琨(谐音“孔”)石吃在肚,怀胎三年生孔子。”于是,“道家留下了金木水火土,释迦留下了生老病死苦,儒家留下了仁义礼智信”。

土族神话总体上来看,与远古昆仑神话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是昆仑神话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涵着土族及其先民朴素的哲学思想、宗教意识以及崇尚智慧和英雄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土族先民正是通过这些神话集中反映自己对宇宙万物形成的认知观念,表达征服和支配自然的强烈愿望。并在关于宇宙形成的丰富想象和实践中萌生了哲学思想,他们试图根据自己的幻想和想象解释各种自然现象,逐步产生和形成了宗教思想观念。这样,神话中便注人了对“万物有灵”的超自然神灵的信仰和崇拜成份。随着不断地演化,神话越来越接近生活,接近现实,甚至把神的恩赐与英雄人物的拼搏精神结合起来,以表达征服和驾驭自然的决心。于是,后期产生的一些神话中染上了传说的色彩,这些神话传说因而更能鼓舞人们自觉地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强化自身改造。这对砥砺人们的道德情操,净化人们的思想感情,增强民族凝聚力等曾经起过巨大的促进作用。

神话是“人们想象中经过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所加工过的自然界和社会形态”,那么,时至今日,人们却自觉地把神话作为真正的艺术加以渲染,美化充实生活。近年来,土族艺术之乡——“五屯”的土族艺术家们(当地人称“热贡拉索”)根据诸多神话故事创作出丰富多彩的绘画和雕塑艺术品,流播在国内外许多地方,为世人赞誉。

土族英豪的颂歌:《祁家延西》

马光星

土族民间叙事诗《祁家延西》歌颂了土族将领祁家延西为维护国家统一,疆土完整而不顾高龄率兵征战的英雄事迹。《祁家延西》有几种不同的流传版本,故事情节大同小异,而演唱形式、语言表述等方面却不尽相同。这些版本分别是:《青海民族民间文学资料·土族文学专集二》(1979年9月编印)收入的《祁家颜锡》。《青海土族社会历史调查》收入的《祁家延西》(青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还有天祝文史专集《天祝土族》介绍的《祁家延西》(1999年10月编印)。为叙述方便,在这里结合各种版本作个综合性的介绍。

1、为全大义,以身殉国的民族英雄

《祁家延西》叙述中原的洛阳城被一帮强盗盘踞着,他们兵强马壮,杀人放火,抢劫民

财,奸淫妇女,欺压百姓,无恶不作,弄得洛阳城一带鸡犬不宁。正如诗中所述的那样:“洛阳城贼寇造了反,欺压良民恶如山,受苦的百姓受熬煎。”

皇帝知道后,召大臣们商议,贴出榜文,昭示天下,谁能平定这帮强盗,官上加官,职上加职,子孙们世世受封,永享荣华富贵。有个柴总兵本事不大,但他升官发财心切,就揭了榜文,发兵去打洛阳。但三次进兵,都是大败而归。皇帝动怒,降下旨意,限他再次进剿,如还打不下来,就要对他重重处罚。柴总兵挖空心思也想不出破敌的计策,最后想起了土族老英雄祁延西。这人虽须发全白,但有勇有谋,可以破敌。这时的祁家延西“七十龄来奔八十,骑不住马来踩不住镫”。但柴总兵出征受挫,不敢上告朝廷,抱着不可告人的目的,假借圣旨,连下三道军帖,逼祁延西出征。祁家延西不顾妻妾的一再劝阻,毅然出征。可是在征途中“出门遇了个秋甲子,连阴带下四十天”。柴总兵再次陷害祁家延西,故意拖延送粮人按期供给粮草,从而兵困荒滩多天。祁家延西克服重重困难,强渡黑水河,在成群的山羊角上挂上红灯笼趁夜出击,智取顽敌,大获全胜。但他在凯旋途中,遭柴总兵暗算,中箭身亡。

叙事诗从不同的角度突出了祁家延西骁勇善战和足智多谋。柴总兵连送两道圣旨的时候,祁家延西识破了其中的诡诈,没有接受。

第三次圣旨下来了,一来为了老百姓,二来为了除贼根,祁土司接下圣旨发大兵。祁土司不顾年老,决定毅然出征,表现出这位老英雄深明大义,不计个人得失的博大胸襟。叙事诗中描述祁家延西告别妻儿老小,沙场点兵,毅然奔赴疆场的情景时,这样唱道:

祁延西:祁家的大小妇你听着,

祁家的延西者没功劳,

生不下儿娃者没功劳,

洛阳城里挣一回大功劳。祁妻:祁家的延西者你听着,

功劳没有者难推着。

骑不上马来踩不上镫,

背不动枪来耍不动刀,

怎么挣一回大功劳?祁延西:祁家的大小妇你听着,

头道的折子者倒打回,

二道的折子倒打回,

三道的折子者分清看,

人怕个打来者猪怕杀,

祁家的大小妇你思想!歌手:祁家的个延西者年纪大,

七十么零来者奔八十呀,

骑不住马来踩不住镫,

挽不住弓来射不出箭。

招军旗挂在个城头了上,

招军牌挂在个营门了上,

号掌上三声者出营门呀,

英雄的哥哥们来当兵。

人里头挑上个十七八呀,

马伙里挑来者多挑了上,

马伙里挑上个四六口马。

刀伙里挑来者多挑了上,

刀伙里挑上个褶花的刀,

矛伙里挑来者多挑了上,

矛伙里挑上个耳瓜矛。

……祁延西:祁家的大小妇你听着,

明天的日期者好日期。

祁家的大小妇你记下,

三年五载者回不了来,

十年八年的你等了着,

早晨上香者晚点了灯,

嘴里的长经不断的念。

养下的相公者给皇上报,

养下个女儿了者对亲戚,

对一下亲戚了推日子。

(引自《天祝土族》唱本)

在祁延西率领的祁家军行军的路上,天阴下雨连绵不断。而柴总兵却故意拖延时间,断了他们的粮草。祁延西一度陷入绝境。把总与祁延西之间有一段唱词,形容了当时的情景:把总:往前吗十里者海河来挡,

往后吗十里者青沙了滩,

祁家的个延西者你是听,

粮草吗困了个青沙滩。祁延西:二位吗把总者你是了听:

明天的个日子里看冰桥。

三千了个六十个吗娃娃兵,

洛阳城里吗挣一回大功劳。

诗里描述,祁家延西的兵马被困在沙滩上,找不到吃的,使这位土族将领愁得一夜之间发须全白。祁家延西向上苍祈祷,靠神的佑助,他们发现了大批的神鹿,全军射猎神鹿度过了难关。然而,柴总兵接连下令让他们度河进军。在找不到木材,架不起浮桥的关头,又是依靠神助,突然发现两条金鱼横浮在河面,他的兵马才过了河。

过河后,祁家延西的兵马仍然没有粮吃,人困马乏。正无计可施的时候,他的坐骑白马叼来了一个山药(即山竽)。

祁家延西:扁毛畜生者你抬了来,

这个吗东西者认不吃来。

这个吗东西着我先来吃,

三千了六十者吗你看看,

我吃上平安了再大家吃。

扁毛畜生者你出个了声,

这个吗东西者它叫和啥?

白马:这个吗东西者它叫山药。

祁家延西:这个吗东西者它在哪里?

白马:上去个坡坡了下去个山,

下去个山坡者有一个滩,

滩滩里吗长下的山药。

吃了山药后,将士们生了力气,挑选了一部分将士去接应粮草。没想到接应到的是两手空空的运粮官,祁家延西便要杀运粮官,运粮官让他们脱了他的衣裳看看后再说。脱了衣服,看见运粮官身上箭伤累累,说明他遇到了强敌,而且进行了战斗,力不能胜才丢了粮草。祁家延西便饶了运粮官的性命,由运粮官带路从土匪窝里抢来了失去的粮草,队伍才得以继续前进。

诗中叙述,在行军作战中,祁家延西和他的三千六十娃娃兵历尽千辛万苦,千难万险,打下一寨又一寨,夺取一地又一地,最后来到了匪首们盘踞的洛阳城下,受到了顽强的抵抗。

在敌强我弱、力量悬殊的不利条件下,祁家延西“安下了巧计要破洛阳城”。诗中唱道:祁总兵叫士兵捡来野马粪,

祁总兵叫士兵把马粪撒到河里去。

河上密密麻麻一大片,

好似淌着的乌鸦群,马粪顺流往下淌,

淌到洛阳城里边。

贼人贼子瞧见心胆惊,

这么多马粪烧不完,

祁家兵马千千万。

贼王急忙下命令,

一夜搬了七十二个大营盘。

贼众搬进城里去,

城高墙厚固守紧。

为了破城祁家延西又想出了妙计:

叫一声三千三百六十个小哥儿们,

快到山上捉加拉(野山羊)

捉下三千三百六十只加拉,

备下三千三百六十只红灯笼,

置下三千三百六十支红蜡烛,

置下三千三百六十面锣和鼓,

物件备齐攻打洛阳城。

(引自《青海土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唱本》)

匪兵一看到这个阵势,以为天兵天将下凡了,阵脚大乱,仓皇逃命,祁家延西趁势攻下了洛阳城。从祁家延西这些带有口语化的号令声中,人们能领略到这位沙场老将点兵布阵、运筹帷幄的英雄气概。攻战洛阳城后,因战死的人太多,骡子天王动怒,降瘟疫,洒血点,兵马中患病死亡的很多。祁家延西向骡子天王许愿;只要天王不给我的兵马降瘟疫,我就用全部的兵器给你修庙。用矛做椽子,枪做柱子,刀做榻子。大小将士空手回去,再不开杀戒。晚上梦中,骡子天王答应了他,并告诫他:中途迎接的人来了不要看,打破城后不要谋财。可是,祁家延西在凯旋途中迎接他的人来时,忘记了骡子天王的告诫,看了来人,暴露了自己的身份。这一下出现了意想不到的事件:柴总兵安插的亲信用暗箭射向祁家延西的后心,抢去了他的功劳簿和收缴叛匪的印信,打算向朝廷冒功。祁家延西中箭落马后,听到沙滩上有孩子的哭声,便去将孩子抱来,认得是自己的孩子,就将原委告诉了孩子。此时,拔去了背后的箭,他也就气绝身亡。诗中对祁家延西遭柴总兵暗算的悲惨结局,给予了深深的惋惜

和同情:

天也哭来地也哭,

飞鸟叫声也悲鸣,

祁家兵将齐哭嚎,

蓝天惨惨地阴阴。

祁家孩子小小年纪就记住了自己的父仇,练武艺准备报仇。刚长到十三岁,就去打柴总兵,柴总兵的姑娘应战,打一次败一次,打一次就被柴总兵的姑娘捉住一次。但都放开了这位勇敢的少年。这是因为柴姑娘看上祁家孩子了,不忍心杀害他。后来约定再打三场,如果祁家孩子不能胜就得和柴姑娘成亲。结果三战皆败,让柴姑娘捉住了。祁家孩子答应成亲,但又提出条件说要见他父亲柴总兵一面,又说害怕她的父亲。怎么办?柴姑娘答应见她父亲一面,如果害怕,她可以将父亲绑在后花园里让他去见。祁家孩子到后花园见柴总兵被绑在那里,趁人不备杀了柴总兵。柴姑娘见祁家孩子杀了父亲,非常伤心,但觉得事已至此,人死不能复活,也是父亲该有此报应,再不追究,便加紧准备与祁家孩子成亲。可是,祁家孩子一口拒绝与仇人的闺女结为夫妻。他带上父亲的元帅印,上金銮殿,叩见皇上,禀明父亲遭柴总兵杀害的冤情,皇上即封祁家孩子为世袭祁总兵。

2、真实与虚构之间,想象和夸张托起了飞翔的翅膀

从唱词所反映的故事、人物、地名等诸多方面来看,故事发生在明代,唱词中出现了祁家延西的两个下官“把总”。“把总”是明清时期青海实行土司和流官制度时的官职。明王朝委派到青海少数民族地区的流官为武职。

《祁家延西》流传的主要地域为互助土族自治县所在地威远镇周围的土族村庄。这里原为祁土司的属地。在明代由明王朝调遣,祁土司曾率兵出征十多次,其中十一代土司祁秉忠的事迹,同该长诗中的情节相似的较多。明万历十九年(1519年)祁秉忠袭任西宁卫指挥同知,当时蒙古贵族为患河湟及河西一带,兵部尚书郑洛经略青海,祁秉忠应征率家丁、士兵从征。在西宁南川、西川及河西之战中战功卓著,提升为西宁镇海营游击、甘肃永昌参将,凉州副总兵、甘肃总兵等官职。

明天启二年,(1621年)正月,清军攻西平,形势危急。巡抚王化贞、经略熊延弼拥兵不救。此时,进为左都督佥事的祁秉忠奉诏前往辽阳前线的途中,得知西平被清军攻陷后,王化贞命游击孙得功、祖大寿为先锋,会同祁秉忠赴援。熊延弼遣总兵刘渠从镇武率兵迎战。明军诸部在平阳桥同清军相遇,先锋孙得功、祖大寿怯战,便分兵左右,向两边闪去,使祁秉忠、刘渠碰上敌军精锐,突然接仗。当时祁秉忠“抉而后战”,会同刘渠同敌军展开殊死搏斗。此时孙得功等心怀异志率部后逃,明军大乱。刘渠战死,祁秉忠孤掌难挽狂澜,他身上被清将砍中两刀,射中三箭,但他仍挥刀奋战。由于伤势太重,流血过多,昏厥于阵中,掉下马来。其手下家丁皆湟中精卒,曾冒着枪林弹雨,挟祁秉忠上马突围,走不了多时,这位勇猛一世的土族将领在昏迷中离开了人间。时在天启二年正月二十二日。(1622年2月2日)。

该长诗首句便提到:“东头不乱西头乱,平了西北乱东头,耳听得北京城里军息动,洛阳城里起贼兵。”这几句歌词同祁秉忠的经历非常相同。他是在西头平了蒙古贵族之患后又去东

头同清军作战。明王朝从北京下诏,调遣他去辽阳前线作战。因唱词是口头语,将“辽阳”误读为“洛阳”是很可能的。长诗最后提道:“祁家延西中箭身亡”,这与祁秉忠身亡的事迹相同。

以后的人们根据祁土司多次出征的事迹,编唱了《祁家延西》这部叙事诗,代代流传,以示怀念。在祁土司的家谱中,没有祁家延西这个人名,可以肯定,这个名字是虚构的。

土族地区的历代土司,世受朝廷的封爵,听命与皇帝的征调,出兵打仗,曾发挥过维护祖国统一、稳固地方安定的积极因素,也起过挑起战火,贻祸百姓,替朝廷镇压人民反抗的反动作用。以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为题材创作的《祁家延西》,在塑造祁家延西这一英雄人物时,以“为了洛阳的老百姓”作为基调,使作品获得积极而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价值。

以土族历史上的民族人物为原型,创作的《祁家延西》,在构思故事情节时,真实与虚构之间,想象和夸张,托起了飞翔的翅膀。在祁家延西的兵马被困在黑河边上时,天降三千神鹿解决了粮草;在七月天无法过河的情况下,又出现了一座冰桥,帮助祁元帅的大队人马顺利过河。可是过河以后,“不仅回头瞧一瞧,那见七月秋洪有冰桥,不是冰桥是鱼桥,两条神鱼千丈长,摇头摆尾两岸靠,搭成一座大桥兵马走过了。”这里的神鹿、神鱼,都属于神话的想象,类似的虚构在《祁家延西》中很多地方都有所体现,并且在其他的土族叙事诗中也能见到,比如《太平哥儿》中的“天兵天将”、“小白鸽”,《福羊之歌》中的福羊,《格萨里》中的“赤兔马”和“哮天狗”等都是具有神力的形象。在土族叙事诗中的这一类形象都属于丰富的想象和强烈的夸张,这种虚构和创作反映了土族人民在现实生活中的美好愿望,有着浓厚的神话色彩。由此可见,神话传说和幻想故事对土族民间叙事诗《祁家延西》的产生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

3、《祁家延西》的产生与民间艺人的传承

土族青年学者邢海燕女士在她的《〈祁家延西〉赏析》一文里,结合这部叙事长诗,谈到了叙事体裁作品在传承方面的一些特点。她认为,叙事诗作为民间文学的体裁之一,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流传是依靠口耳相传的形式进行,对于土族这样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叙事诗的传承过程中民间艺人或民间歌手的作用就显得越发突出了。因为很多优秀的民间文学作品依靠他们的口一代一代地传下去,而他在演唱过程中会有意识无意识地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把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态度等融入其中,从而进一步丰富叙事诗的内容。如《祁家延西》就有好几个异文,在《青海土族社会历史调查》中搜集的《祁家颜希》资料中,故事叙述到祁颜希遇害身亡为止,而青海师范大学搜集的《祁家延西》近五百行,作品后半部分还有祁延西的儿子长大后为父报仇,杀死柴总兵,还受到皇帝召见和封赏等情节。而且流行于甘肃天祝、青海互助、大通等不同地区的艺人所传唱的版本都略有不同。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土族叙事诗《祁家延西》在流传过程中是不断丰富和发展起来的。在叙事诗的这种发展变化过程中,传唱叙事诗的民间艺人起到了非同小可的作用。因为受所处生活环境的不同,在传唱这些长诗的过程中,民间艺人不断地对所演唱的叙事诗进行创作和加工,他们不断地将自己对现实生活中的感悟和理解不自觉地运用到演唱过程中,使演唱的内容和形式都不同程度地发生变化。所以说,民间传唱艺人在民间叙事诗的发展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

和其他少数民族一样,土族叙事诗作为民间文学的一种形式,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势必受

到其他民间文化形式的影响,土族叙事诗作为一种口头文学,可吟可唱,而且以唱为主,叙事诗《祁家延西》在演唱形式上就受到了土族“花儿”的影响,流行于甘肃天祝土族地区的《祁家延西》以对唱形式为主,如祁延西兵困黑河滩以后,和把总对唱的一段,祁延西唱:“二位吗把总者你是了听,明天的个日子里看冰桥,三千六十个嘛娃娃兵,洛阳成里嘛挣一回大功劳”。把总唱:“祁家的延西者你是了听,粮草吗困了个青沙滩,人吃个就人来马吃了马,兵马们饿成个笈笈棍”。此处对唱中的衬词“嘛”所体现出的演唱风格酷似“花儿”的对唱,而类似这样一问一答的交流方式在叙事诗《祁家延西》中的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如祁延西和妻子告别的场景等等,通过对这种演唱形式风格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民间“花儿”赋予了叙事诗多样的形式。

综上所述,民间叙事诗作为一种叙事和塑造人物为主的作品,它反映现实生活和表达人民对生活的感受、理想和愿望。民间叙事诗的创作离不开社会现实生活,离不开各民族深厚的诗歌传统,更离不开优秀的民间歌手,土族民间叙事诗《祁家延西》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主要有以上几个方面的因素。与此同时,它的发展还受到其他因素诸如宗教、其他民间文化等方面的影响,而且随着土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汉族等其他民族的文化交流也对土族民间叙事诗的产生和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而使土族民间叙事诗这朵奇葩绽放出更美的色彩。

《祁家延西》有固定的曲调,节奏整齐,旋律威武雄壮,铿锵有力。但是,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关于《祁家延西》的几种原始记录资料,是在五六十年代收集的,因缺乏必要的收集翻译方面的知识,未能较好地保持作品的原貌,有些错字,口述或唱述中念错的人名、地名等也未作必要的考证和修正,为人们的阅读和欣赏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土族家庭历史的备忘录--读《甘肃土人的婚

姻》

作者:马光星

《甘肃土人的婚姻》是20世纪初比利时神甫许让在我国西北地区传教时用法文撰写并出版的一部人类学专著。费孝通先生与王同惠女士早在1934年就合译了这部书稿,因种种原因,这部书的汉译本未能及时出版问世。直到1998年由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了汉译本后,我们才知道一位外国人曾以极大的兴趣详尽考察过甘青一带土族的家庭婚姻并对外进行过介绍;同时也深切感受到,本书的翻译者对土族同胞的一片关爱之情,以及译者把此书放在社会发展与变迁的整体大背景下来研究的战略眼光。

这部书取名为《甘肃土人的婚姻》,是因为1928年青海建省以前,青海东部地区时属甘肃行省管辖。许让(schram.loaism)是比利时圣母圣心会的教父,他于1909年到甘肃,1910年由甘肃甘北传教区派往西宁传教,以后又派到碾伯(青海省乐都县、民和县一带)传教。土族的生活风俗之所以引起许让神父的兴趣,正如在他书中所说的那样:"土人的风俗虽极受它邻居汉人和近亲西藏人的影响,但还保留着它的原型。它们还可以表示许多古代社会组织和游牧生活的秘密。"

许让神父正是从土族中保留的古代社会组织和游牧生活的秘密入手,站在一个不同的文

化背景上,以一个西方学者的目光,首次剖析了土族父权制家庭的存在形式和内部结构。买卖婚姻是父系氏族家庭实行的最普遍的婚配制度。土族也经历了长期的父系氏族社会,除了买卖婚姻以外,土族中还有掠夺婚、服役婚及其它特殊的婚姻形式。

许让介绍道,土族地区父母亲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他提亲,订婚时男方邀请两个巧言善辩的人与媒人一同到女方家,女方也请两位长者作陪,在饮酒之际各施心计,其争执不休的话题便是在姑娘的身价即彩礼上的讨价还价。举行认亲仪式时,男方的父亲、舅舅邀上媒人来到女方家,并带来已协商好的礼物后,小姑娘由一位同伴陪同,向翁舅行三跪九叩之礼。双方家长商量决定的是婚姻的时间、新娘的嫁妆、宴请宾客时摆什么筵席等等,这全由家长来操作和决定。

可见,许让指出的土族婚姻的"原型",就是父权家庭制度的这种典型的表现形态。父权制家庭生存的基础,是在自然经济条件下的土地私人占有,家庭成员是创造财富的劳动力。买卖婚姻则体现了以嫁娶方式对劳动力损失一方进行的补偿。"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之所以体观了家长的意愿,是因为父母既是婚姻的经济负担者,又是家庭、家族利益的代表者。许让以大量的事例介绍土族婚俗形成的最初意义时,从父权家庭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中揭示了买卖婚姻的实质。在分析这种婚姻制度的功能时,许让这样说:"婚姻在土人中是一生中的大事,超越其它一切的事。一个人若不结婚就不算是好人,他们认为一个人应当依着自然规律生活.这就是说,应当结婚,生孩子。"为了更深刻地说明问题,他还一该东西方在家庭、婚姻、子嗣等问题上的不同观念、不,同态度作比较,一开始就指出,对土族重子嗣、轻感情,重伦理、轻个性等浓厚的思想意识上的认识,只有从他们现有的和古代的共同理解和哲学中去寻求解释。

在买卖婚姻盛行时代,父权在家庭生活中占统治地"位之外,舅权也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许让通过列举大量的事实,充分说明了土族社会现实中的这一重要现象。例如,在新娘临出嫁时举行的离别宴上,新娘被抬到一张小炕桌上。周围陈列着送给新娘的各种礼品。主仪人把舅父请到新娘身边坐定,给舅父敬酒后向新娘致词道:"你父母已费心为你预备了。他们本希望多给你一些,但因能力所限,你应当知足,应当感激他们,不要忘记他们。你看你舅父及他的全家都将永远在你的背后。"对此,许让提出了这样的疑问:"这一种仪式使我们感到,在一个女子完全属于她父亲及祖父所有甚至为父族所有的父权组织里,是不易解释的。为什么劈父和他全族的人都来,作姑娘的保护者,永远站在'她的背后'呢?这些本是父族份内的事","还有一种反常的风俗,就是陪嫁女儿的东西都由舅父和舅母来指定,而不是由叔伯及姑母来指定。"许让在提出这些问题时,追溯到土族更为古老的家庭关系,认为这些习俗"是在讲述一段历史。"

根据他的提示及他提供的有关资料以及从其它一些资料的综合考察中,能够窥见舅权产生的根源;土族的民间传说及有关鲜卑部族的历史记载表明,士族先民曾经历过从妻居的婚姻方式,互助、民和等地的民间传说以大体相似的情节叙述道:很久以前的人们把小伙子送到姑娘家结亲,还陪送一匹马。但小伙子总是不情愿,找借·口跑回自己家里。无奈之下才把姑娘嫁给小伙子,姑娘也不愿意落身于夫家,于是娘家给她陪送了一对花箱子,才留住了姑娘。

土族源于吐谷浑,而吐谷浑是古鲜卑的一支。从《乌桓鲜卑东夷传》的记载中,也能看出鲜卑族早期婚姻的。某些形态:"婿随妻归,见妻家无尊卑,旦起皆拜;而不自拜其父母。为妻家仆役二年,妻家乃厚遣送女。"。这些传资料和历史记载表明土族先民从母系制向父系制过渡时,曾有过从毒居的婚姻形式。在他们的母系制时代,男子"嫁"到女家,女子生下儿女,由其兄弟(舅父)负责抚养。于是,舅舅就有了处理外甥婚事的权利。转入父权制后,舅舅仍持有这种权利,是因为女子外嫁,须征得舅父的同意,舅父还要得到补偿。另外,土族

把表亲婚看得非常神圣,常说"亲上加亲亲又亲"。当这种相互对等的联姻交换关系被一夫一妻制的父系制取代后,双方的男女互为夫妻的关系不再是主要的婚姻方式,这种不对等的姻缘关系所作出的补偿,仍然突出了舅家的"债主"权利,舅父除了获得一定的偿金外,还拥有对外甥婚事的监督干涉权和保护权。

许让看到了对舅父的补偿方式。他介绍说:在男方家举行的宴会临结束时,男方给新娘的舅舅抬礼以示答谢,主仪人致词道:"舅父,你是新妇家里的代表,我们要当着大家向你表示敬意。我们送给你一条大哈达和一只羊。按旧时的规矩,我们该送你一只牛,但时代已经变了,请你收下吧。"国

书中还描述到这样的情景:在宴会即将结束时,送亲的宾客们突然发怒,提出照旧的规矩,叫嚷着要牵回新郎家的几头牲畜,并有人动手从棚圈中拉牲畜;这时男方家的主仪人出面极力劝阻,男方全家也跪在新娘的舅父面前求他开恩;结果可以要回牲畜的三分之二,或一半已失的牲畜。这些婚俗及许让观察到的舅父在其它事情上也可以对外甥操有做主之权的描述,显示的是舅父的至高权威。这种舅权的实质,所体现的则是娘家一方父权的内容。

许让对土族婚俗的系统考察和介绍,使本书具有民俗学研究的宝贵价值。书中详细描述了土族的订婚方式,给女方送礼的程序和礼品的种类和数目;描述了新娘出嫁和迎亲过程中的送亲、迎亲、宴会等与婚嫁相伴的有趣习俗。他还考察了寡妇再醮的婚俗和服务婚、纳妾、戴天头(指因男女比例失调或其它原因而难于寻找伴侣的女性与天婚配的特殊婚俗)等婚姻形式。这些婚俗,分别反映着土族不同的生活内容和习惯,表达着土族不同的思想情绪,并多方位、多层次地展现了土族民族意识的丰富内蕴和特质。

土族用馒头、面条等面食和自家酿造的青稞酒、羊肉等待客的饮食习惯,既有农耕生活,又有牧业生活的双重文化色彩。而且,从许让看到的情况来看,虽然他们也养猪,但在席面上仍按传统的生活习惯,用羊而不用猪,从他们待客时在院子里扯个大布棚,让客人在毛毡或者麦草上席地而坐,男方送给女方的彩礼多用羊、马、牛等牲畜的情况也可以看出,古代游牧生活习俗在土族的婚礼中占据着相当的比重。这样的习俗,也只有处在半农半牧的生产阶段上才能保留。新娘出嫁之时,主仪人向新娘告明嫁妆的仪式,还有新娘被娶回来后的结婚仪式,都要在萨满的圣火前举行,而不以在土族中普遍信奉的佛教来替代,说明萨满教与这种礼仪有着更为密切的和久远的关系。新娘的哭嫁歌流露出她们对父权家庭生活的畏惧和忧伤。而迎亲者和送亲宾客们在宴席上演唱的酒曲,则以欢快的基调、形象的比喻,向主人致以美好的祝愿。新娘临上马启程之际,将一把筷子扔向母亲,以此来告别娘家;新娘进人新郎家门后,在灶神前婆婆给她一双新筷子,则意味着她又加入了一个新的家族,开始了一种新的生活。迎亲者迎娶新娘时,受到女性们的种种戏谑,新娘被抱上马时她父亲骑着马,饶地三匝,高呼女儿的名字。这些奇异的礼俗保留着古代抢亲的遗迹。

许让在描述这些史学家们不知道的婚俗时,还特别指出:"在这时候,我们可见土人中的婚姻并不是一件无关痛痒的事。是一件全族的事,全社会的事,是高于一切的大事。"⑦正因为土族把婚姻看得这般神圣,使他们的婚礼才显得格外隆重,婚礼习俗中蕴涵的文化意义不仅深厚,并且久远。

土族婚姻从从妻居向从夫居的转变是一场革命。以抢婚、买卖婚等形式逐步确立的父系继承制度,以从夫居为法则。以此为基础,构建了以男人为中心的整个社会制度,这就从根本上要求婚俗文化不再像从妻居时流行的那样简陋,它必须适应于目前服务的婚姻实体,女性们面对着这一改变其社会地位、习俗观念的突变,只有以哭嫁、骂婚、拒婚等手段来表达内心的悲伤,表示对这种婚姻制度的不满和抗议。父系继承制下的婚姻是以求得后嗣为目的。围绕这一社会调节产生的许多俗制,无不带有女性的悲剧色彩和男性的喜庆色彩,一切都要

体现夫权的意愿。一夫一妻制对婚姻对象的独占性原则,要求社会对即将组成的婚姻关系予以承认和监督。因此,必须采取一定的方式把这种婚姻关系公之于众,土族的婚礼在繁缛的礼俗中,包含有以父权为中心的种种功利性,这与父权制的家庭婚姻密切相关。许让神父的这部专著,不仅为我们提供了认识和了解土族家庭历史的丰富资料,而且还具有文化人类学意义上的观察力度和思考分析的深度。

本书的科学研究价值还体现在考察的细致深入、资料的丰富和结构的完整上。许让神父深入到土族聚居区,通过田野作业而获得的大量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为研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表达形式上,按照婚俗的前后程序分章节,立标题、组织材料,并引证其它民族的相关材料或观点,使著述结构完整、层次清晰。由于许让善于应用历史、民俗、宗教等多种知识从宏观上思考和分析问题,又结合土族经济和文化的深刻背景,对研究对象加以具体而细致的解剖,使他在揭示土族的父权制家庭的实质及其形态特征方面,取得了令人信服的结论。

据费孝通教授在该书中译本序言中介绍,许让在1932年由上海徐家汇天主堂出版了《甘肃土人的婚姻》,后来又在美国费城出版《甘肃边境的土族》三大册,包括《土族的起源、历史及社会组织》、《土族的宗教生活》和《土族族谱》。尽管我们还未能读到他的其它三部著作,但亦使人感受到这位神父对土族历史文化的情有独钟及关于土族历史文化研究所取得的巨大成果。

本书的中译本出版时,附录于本书的两篇调查报告,正是从历史与现实的比较中,更加丰富了该书的社会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根据费孝通教授的建议,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的潘乃谷和高丙中两位学者,分别于1992年和1994年先后赴互助、民和两地土族地区作实地考察,写成了《土族婚姻家庭的变迁》(潘乃谷)和《文化影响与文化重构》(高丙中),旨在"用以对照本世纪初调查者所见到的甘肃土族的婚姻制度和相关的社会情况与本世纪末在原地调查到的情况作为比较,从而看到土族婚姻的变动。"从《土族婚姻家庭的变迁》反映的情况来看,新中国成立后,土族的传统婚姻正在发生质的变化,包办婚姻依然存在,但以体现个人意愿的自由婚姻的比例也在增加。掠夺婚、服役婚、买卖婚中的童养媳等已经绝迹。新的《婚姻法》颁布实行后,女性的生活地位得到提高,婚姻和家庭关系中的情感因素、个人选择的权利在增强,离婚也不再是丈夫的特权。拒绝与外族通婚的传统观念也在改变,族际通婚现象日益频繁。婚礼场面、互送的礼品、待客的食品等方面所呈现的现代生活色彩越来越浓厚。该调查报告获得的大量事例和数据表明,正是时代的变革、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教育文化的进步,促进了现代土族婚姻家庭的深刻变化。《文化影响和文化重构》一文,结合大量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事例,分析了在土族文化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汉、藏等民族文化对它的影响,考察了文化影响在土族文化内容和形式上的具体表现,并从共同的地域生活、共同的宗教信仰等视角来探寻文化交流的因素。这是从新的高度认识土族社会以及研究土族文化的一篇很有价值的文章。

土族历史上没有自己的文字,而宋、元两代在汉文典籍中对他们的社会历史又未曾留下多少记载,这使复原民族的历史显得非常困难。我们今天的反观历史之所以显得重要,是因为只有从今昔的比照中,方能确立一个民族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坐标。也只有从这样的历史视角,才能看清一个民族的昨天、今天和通向美好未来的趋向。如果说,一位外国神父在20世纪初留下的这部著述因对土族家庭历史解剖的深刻独到而具有非常珍贵的研究价值,那么,在20世纪末由费孝通教授积极倡导的对土族家庭状况的追踪调查,并在出版《甘肃土人的婚姻》中译本时,附上新的考察报告,更是对土族家庭历史链条的接续和延伸,它使我们从纵向比较的角度看到了土族在不同生态下的不同的生存,看到了当今的土族在一个较高

的文明层次上层示的新形象。许让神父对土族最感兴趣的著述,费孝通教授和王同惠女士为翻译他的著作和保存手稿所付出的巨大心血,还有潘乃谷和高丙中先生的两篇现时实地考察报告,最终形成了目前这样一部关于土族家庭和婚姻历史的备忘录。

]

土族叙事诗

叙事诗以叙事诗为主的诗歌,在土族民间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其代表作品有《拉仁布与吉门索》、《祁家延西》、《登登玛秀》等,其中尤以《拉仁布与吉门索》流传最广,影响最大,堪称土族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拉仁布与吉门索》长达300 多行,生动细腻地描绘了一个爱情悲剧故事:热情、美丽的姑娘吉门索,爱上了给她哥哥放羊的长工拉仁布。他俩在共同放牧的劳动生活中,建立了纯洁的爱情,并在山上结为夫妻。吉门索的哥嫂知道这件事后,对吉门索又打又骂,把她锁在家中,不准她与拉仁布见面。她的哥哥还穿上她的衣服,暗藏尖刀溜到山上,将放牧归来的拉仁布活活刺死。当庄子上的人按土族习俗火化拉仁布时,烧了三天三夜没烧着。吉门索听到消息,挣扎着爬到火葬现场,将耳环、手锡、衣衫等一件件投入火中,可尸体仍旧烧不着。吉门索忽然醒悟,她悲愤欲绝地唱道:“你不着来我知道,盼我和你一块烧,五尺身子舍给你,一块烧到天荒和地老”。唱罢,愤然纵身跳入火中 ,熊熊大火立即燃烧起来,尸体瞬间化为灰烬。狠心的哥哥把他俩的骨灰分埋在一河两岸,三年后两岸各长出一棵合欢树,隔河连理连枝。狠心的哥哥又把树砍倒,劈成木柴放进灶里焚烧。火点燃后,只见升腾的烟雾化为一道七彩虹霓,从烟囱里飞出一对美丽的“翔尼娃”(土语,即鸳鸯),扑向黑心肠的哥哥,啄瞎了他的双眼,然后双双比翼飞翔在当年放牧的山林上,唱着追求自由、幸福的歌。

土族宗教信仰述略

范玉梅

土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 主要分布在青海省的互助、民和、大通、乐都、门源和甘肃省的天祝、永登、卓尼等地, 共有人口192568 人(1990)。土族有自己的语言, 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 通用汉语。其族源可上溯到中国古代的吐谷浑族。土族主要信奉藏传佛教中的格鲁派, 同时还信奉萨满教、苯教、道教、儒教、地方神, 以及藏传佛教中的萨迦派(花教)、宁玛派(红教)、噶举派(白教) 等, 现分别概述如下:

一、萨满教

土族中的萨满教, 由于历史的变迁, 佛儒道教的影响, 特别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强力渗透, 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现保留的主要宗教活动有:

祭腾格热(天) , 土族人认为“腾格热”是至高无上、主宰着万物众神的超自然力量。因而把人世间一切享用的物品首先敬献给腾格热, 被看作是一种最崇高的礼仪。每逢年节、祭祀、婚丧礼仪, 人们都要先把食物、供品等敬献给腾格热, 以示虔诚的敬仰和祈愿。年节初一早晨迎神时, 要先迎腾格热, 然后才是各方神灵。

祭敖包, 每年春秋两祭, 时间因地而异。春祀在四月初八日或四月十五日, 秋祀在八月十

土族名歌解说词

土族名歌(鲁西、卡西)解说词 一、文化形态 “鲁西”和“卡西”是流传在卓尼县杓哇乡一带的土族民歌。“鲁西”可在一切庆典的酒宴上演唱。“卡西”则按照当地风俗,要在远离村寨的山野、森林等场合演唱。 二、艺术形态 1、曲调:“卡西”的曲调节奏多为二、三混合拍,以使用切分节奏为突出特征。调式中藏族民歌的风格区别在于“卡西”中的宫微调式几乎都与羽调式交替的奇特现象。“鲁西”的曲调却颇具特色,曲式结构由四个乐句构成,后两句重复前两句,调式大多为六式羽调(五声调式加变宫)和七声宫调式两种。宫羽调式相互交替,旋律进行中偶尔有一、两处八度大跳外,一般都为级进间夹杂一些四度跳进。 2、演唱形式:“卡西”的演唱形式有独唱和对唱两种。“鲁西”的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合唱三种形式。 3、唱词:“卡西”的唱词多在生产生活中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抒发种种不同的情感,随感而发即兴唱出情歌。“鲁西”的唱词多在酒宴上助兴的民歌。均为哲理性颇深的格言,语言运用精辟简练、寓意深刻、涉及包罗万象。 三、历史渊源和文化价值 “鲁西”和“卡西”是卓尼县勺哇乡一带的土族民歌。

其渊源可以追述到距今1560多年的西晋永嘉元年。由于游牧在辽河流域的献卑族慕容部的首领土谷浑因与嫡、弟不睦,率领1700人马向西迁至洮水流域建立了游牧政权。后建都伏城号土谷浑国。到唐龙三年(663年),由于吐蕃王朝的不断侵占,延续了350年的土谷浑国终于瓦解、部众四散、部分部落依附于吐蕃王朝,为其担负守边任务,县境内的哇乡土族就是一部分。土族民歌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土族虽为土谷浑后裔,但由于长期与藏、汉杂居生活,民歌已明显表现出了藏土融合的特征。 “鲁西”和“卡西”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土族民歌“鲁西”和“卡西”是本族现存文化传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研究古、现代土族文化的重要依据,是藏、羌与土族文化融合的体现,是藏族与土族人民联系的纽带。 四、濒危状况 1、“鲁西”和“卡西”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媒体的介入使其演唱形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原始的唱词、唱腔面临失传。 2、一些传承老艺人年事已高,享有威望的老艺人越来越少面临逐渐衰弱的危机。 五、保护现状及未来前景 古老的土族民歌“鲁西”和“卡西”老一代传承艺人所剩不多,有些经典的唱词、唱腔搜集的比较少,因此得以保

民俗文化节活动方案

民俗文化节活动方案 一、活动名称 首届中国·滕州民俗文化艺术节 二、时间和地点 2012年4月3日至10日,微山湖湿地风景区 三、指导思想 本届文化艺术节以“游湿地胜景,品民俗文化”为主题,重点突出旅游宣传、民俗展示等内容,挖掘和宣传我市民俗文化、运河文化,丰富广大市民的文化生活,活跃微山湖湿地景区的文化生活氛围,进一步提升我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四、活动组织 主办单位:中共滕州市委滕州市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滕州市委宣传部 滕州微山湖湿地红荷风景区管委会 滕州市服务业协调办公室

滕州市文化局 滕州市旅游局 滕州市滨湖镇党委、政府 枣庄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协办单位:滕州市教育局 滕州市广播电视局 滕州日报社 五、主题活动 首届中国·滕州民俗文化艺术节开幕式 时间:2012年4月3日上午9:30 地点:微山湖湿地博物馆广场 活动内容:枣庄市领导,滕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市人大、市政协分管领导,全市文化旅游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各镇镇长、旅行社代表、新闻媒体记者、游客等参加民俗文化艺术节启动仪式,并欣赏文艺演出。 活动议程: 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刚同志主持。 1、中国杂技团团长于金生先生介绍

民俗文化艺术节筹备情况; 2、枣庄市委常委、滕州市委书记王忠林同志讲话; 3、枣庄市领导讲话; 4、主席台领导为首届中国·滕州民俗文化艺术节剪彩; 5、与会领导、嘉宾欣赏民俗文艺演出并参观游览湿地风景区,参加祈福放生活动。 祈福放生活动 时间:2012年4月3日至6日 地点:欢乐岛、游船上等 内容:邀请参会领导在游船上启动“热爱自然,微湖放生”活动,其它游客自愿参加活动。 吴桥经典杂技表演 时间:2012年4月3日至10日 地点:小李庄、盘龙岛、渔姑岛、金银岛 内容:邀请河北吴桥杂技团等演艺团体进行演出。届时,中国“杂技大王”、“马戏大王”于金生先生,“快打手”、“鬼

艺术与文化的关系

艺术与文化的关系 这个题目,我想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或许很片面,或许很幼稚。但是我的的确确在用心看待它。 很小的时候居住在博物馆旁边,后来举家搬入京剧团的宿舍里面。一直以为自己离艺术很近、很近。尤其是作为从会拿笔开始就在纸上涂鸦的自己,不管画得怎样,觉得那就是艺术,或者说是艺术的一部分,自己好像时时刻刻都和艺术相随相伴。甚至还经常傻乎乎地找馆里的爷爷“指点”。再大一点,学了跳舞。再大一点,渐渐熟练遣词造句,也迷上了中国最优美的艺术之一——文字。 但是,现在却有了这样的感觉:艺术就像一直沿墙而上的爬山虎,把破壁残垣装点做一种风景。而我一直都是放学时背着书包的孩子,匆匆忙忙回家完成一篇与“爬山虎”有关的作文,却根本都没有把目光多留一束在我路过的那个墙上——那上面的爬山虎正在静悄悄地行走,一直未有停歇。 如果说爬山虎是“艺术”,那面墙就是“文化”。 在不同造型,不同材质的墙上的爬山虎是会给人带来不同感觉的。不知道这样的比方是否贴切:八十年代的旧阳台下的爬山虎,带有温馨的感觉,让人联想到落日余晖和风琴余韵。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如果披上爬山虎,就像被世人遗忘的国王,骨灰早已不知所踪,灵魂却依旧披着已经落了灰尘的红袍,遥望天空同样孤独的月亮。水泥钢筋的教学楼若是披上了爬山虎,随风张合的绿色手掌就像他们生命体的一部分,一呼一吸,都无比新鲜,清新得如同晨雾中的暖阳。

反之没有“艺术”,那些“文化”注定的宿命,不是永远的的忽略,就是永远的遗忘。 所以,文化是背景,是载体。艺术是画笔,是表现形式。 原谅我打了如此多生涩的比喻,单单为了描叙这一主题。实际上,这是远远不够的。 举例说明。在经过中世纪缓慢,典雅的贵族艺术之后,文艺复兴爆发了。那种不是节制的,仿佛要整个世界一起复苏的艺术,光彩熠熠。所谓的人文主义强烈地感受着时代精神,这是为何他们将介于古代与文艺复兴时期之间的几百年称为“中世纪”的缘故,在文艺复兴时期,各个领域都有无可比拟的进展。艺术与文化相辅相成,并驾齐驱。比如那个时期的人认为重建罗马是他们文化的重任,而最主要的一项重任就是在圣彼得的坟墓上建一座圣彼得大教堂。这座教堂号称世界第一,极尽富丽堂皇之能事。长达120年的重建,先后由意大利最优秀的建筑师主持设计施工,布拉曼特来了,米开朗琪罗来了,德拉·波尔塔来了,卡洛·马泰尔也来了。1626年11月18日正式宣告落成,一脸肃穆的教皇乌尔班八世主持落成典礼。圣彼得堡这曾作为罗马史墓碑而存在的巨大建筑,最后竟然重新屹立,成了文艺复兴的里程碑。 “仓廪足而知礼节”因为富足的文化载体,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大胆又自信地挥洒艺术。他们尽情享受生活,不再认为人活着只是为了死后做准备,对物质世界的看法也因此有了改观。在一些时候,精神层面的进步比任何领域都重要。在人们眼中,大自然有了正面的意义。

文化节活动方案范文3篇

文化节活动方案范文3篇 一、活动宗旨: 展现社团风采弘扬校园文化 继承社团精神彰显学子风范 二、活动主题:(青春激情飞翔) 青春人文师院激情魅力校园飞翔活力社团 三、活动地点:全校范围内 四、活动时间:4月10日-5月26日 五、活动流程: (一)社团文化节开幕式 时间:4月10日19:00 地点:逸夫楼西广场 (二)社团文化节系列活动 1、无私奉献社会公益篇 (1)关爱南阳城、共迎农运会系列社会公益活动承办:经管学院社团部 (2)大学生心理健康系列讲座 承办:发展心理协会 (3)招募贵州支教志愿者活动 承办:春蕾志愿社

(4)大学生节能减排系列活动 承办:绿色环保协会、大学生志愿社 (5)关爱老人走进老年公寓行动 承办:爱心社、春蕾志愿社、手语协会 2、变幻风云理论学术篇 (1)社团学 理论知识竞赛 承办:mmds协会、法律研究协会 (2)红楼梦知识系列活动 承办:红楼梦协会、电影文化协会 (3)职场竞聘大赛 承办:大学生创业协会、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发展协会(4)范蠡经济思想宣传系列活动 承办:范蠡经济论坛、大学生调查研究协会 (5)战神粟裕专题报告会 承办:汉文化研究协会 3、社彩斑斓兴趣爱好篇 (1)红歌会 承办:mmds协会 (2)我眼中的和谐校园摄影大赛 承办:摄影协会 (3)主持人挑战赛

承办:演讲与辩论协会、播音与主持协会 (4)公关礼仪大赛 承办:公关与口才协会、模特礼仪协会 (5)英语之星比赛 承办:天英社、英语俱乐部 (6)电子竞技大赛 承办:电子竞技协会、电脑俱乐部 (7)南阳市魔术巡回展 承办:魔术协会 (8)南阳师院第七届太 极拳、太极剑比赛 承办:太极拳协会 4、回首过去、展望未来社联四周年联谊会 承办:学生社团联合会 (三)社团文化节总结表彰会暨闭幕式 时间:5月26日15:00 地点:西区音乐厅 【范例】 一、活动主题:展现缤纷社团,共建绿色校园 二、活动时间:5月6月 三、指导思想: 本届社团文化节,在校团委的指导下,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农村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农村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以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为例 摘要 我国农村社区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建设文明、和谐的农村社区,统筹城乡全面发展,推进农村社区民主、和谐,在我国政治经济全面发展的新时期,健全和完善农村社区管理制度具有跨时代意义。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农村社区建设起步晚,农村社区管理尚处于实践探索阶段,农村社区管理还存在不少问题,社区管理中居民参率低、居民决策权利缺失、社区管理观念落后、民主制度不健全,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县农村社区的发展。文章立足于我县的政治经济发展,运用政治理论、管理理论、公共事业理论,法律法规,比较全面地研究了我县农村社区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然后分别从民主参与、管理体制改革、基础设施建设、耕地保护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我县农村社区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农村,社区管理,互助土族自治县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rural community management and strategy—— to mutual aid minority autonomous county in qingha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ABSTRACT Rural community management in China's ultimate goal is to build socialism civilization harmonious rural community, as a whole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promote rural community democracy, harmony, in the new period of China's political and economic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improve and perfect the rural community management system has the cross time significance. Late mutual minority autonomous county in qinghai province rural community

土家族文化简介

土家文化简介 土家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土家族传统文化不仅种类繁多,内容丰富,而且形式多样,风格独特。它不仅在单纯的文化艺术领域表现出丰富多彩的巨大成就,还在政治、军事、教育、生产技术、医药卫生、哲学思想、古代法律、历史典籍、古代建筑、书画雕塑、名胜古迹和出土文物等多种领域,也有丰厚的文化现象。这些文化现象有深富的文化内涵,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土家族的历史发展进程。 一、土家族概况 土家族是湘、鄂、渝、黔毗连地带的一支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云贵高原东端余脉的大娄山、武陵山及大巴山麓的10万余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主要分布于湘鄂渝黔毗连的武陵山地区。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土家族人口数为802.81万人,仅次于壮、满、回、苗、维吾尔族,在全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排第六位,在湖南省264万、湖北省218万,重庆市150万,贵州省143万,还有散居在全国各地的土家族。 二、土家族文化简介 1.语言 土家族语言属藏语系藏缅语族,比较接近于彝语支的一支独立语言,土家族仅有自己的语言而无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现在绝大多数人通用汉语;沿酉水(源自湖北鹤峰,注入湖南沅水)流域约20万人仍使用土家语,有的也兼通汉语。 土家语在语音方面主要有四个特点:一是声母中无唇齿音f和舌尖后音zh、ch、sh、r,韵母中无U、ang、eng;二是有专声母ng、r(舌尖前音)和韵母io;三是声母g、k、h 和韵母i分别合拼成gi、ki、hi;四是有四个声调,但一声和四声差别不大,很难区分。土家语的音位系统,共有二十个声母,二十四个韵母,四个基本调类。 2.文学 土家族文学以叙事诗、山歌及跳摆手舞时所唱之摆手歌等最为著名。摆手歌有大摆手歌和小摆手歌之分,大摆手歌具有史诗性质;小摆手歌多为苦歌、恋歌,系抒情性作品。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山乡风味。长篇叙事诗《锦鸡》是四句头民歌的组合体,用男女对唱方式表现,它以爱情故事为主线,反映出广阔的社会生活面。 3.艺术 土家族爱唱山歌,山歌有情歌、哭嫁歌、摆手歌、劳动歌、盘歌等。“摆手舞”是流行的古老的集体舞,包括狩猎、军事、农事、宴会等方面的70多个动作。是与祭祀祖先、乞求丰收相联系的。“摆手”选阴历单日开始,持续的天数也是单数。一般三天、五天、七天。一般在农历正月初九或三月初三,参加的人数有上万人。节奏鲜明、动作优美、朴素、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4.风俗 土家族很注重礼仪,见面要互相问侯,家有来客,必盛情款待。土家族平时粗茶淡饭,若有客至,夏天先喝一碗糯米甜酒,冬天就先吃一碗开水泡团馓,然后再以美酒佳肴待客。一般说请客人吃茶是指吃油茶、阴米或汤圆、荷包蛋等。无论婚丧嫁娶、修房造屋等红白喜事都要置办酒席,一般习惯于每桌九碗菜、七碗或十一碗菜,但无八碗桌、十碗桌。因为八碗桌被称勺吃花子席,十碗的十与石同音,都被视为对客人不尊,故回避八和十。 土家族男女多经对歌相爱结婚。有“哭嫁”习惯。女子在出嫁前7—20天开始哭。哭嫁歌有《女哭娘》《姐哭妹》《骂媒人》等。开始是轻轻歌唱,越接近嫁期越悲伤。直到哭得口干舌噪,两眼红肿。他们把是否善于哭嫁作为衡量女子才德的标准。 土司制度前,土家族实行火葬。土司制度时期至今实行土葬。葬礼由土老司主持操办,

互助土族自治县资源简介

互助土族自治县资源简介 [来源:本站 | 作者:原创 | 日期:2011年5月18日 | 浏览831次] 字体:[大中小] 互助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总面积3423.9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700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3.5℃,属大陆寒温带气候。县辖19个乡镇294个行政村。总人口37.05万人,有汉、土、藏、回、蒙等12个民族,其中土族6.9万人,占总人口的16.9%,是全国唯一的土族自治县。 ——农产品资源。互助县是青海省农业大县,全县有耕地105万亩,农作物有小麦、青稞、碗豆、油菜、土豆等。由于地理特征和气候条件独特,互助县的蚕豆、豌豆、土豆和油菜籽质优量大,年产量居海东地区首位。“三豆一油”是主要的农产品资源。 ——畜产品资源。互助县有天然草场和人工草场114万亩,可食性鲜草、秸杆、农副产品料、酒糟、饲料粮、种植优良牧草,为养殖业提供了优良的条件。生猪品种好,肉质佳,口味鲜。牛羊膘肥体壮、皮质高、肉味美。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38%以上,现已成为全县农村经济支柱产业和主要经济增长点。 ——矿产资源。到目前为止,已发现40个矿种,139处矿床点,其中:金属矿种有铁、锰、铜等7种;建材及非金属居多,主要有:煤碳、芒硝、硫铁、岩金、石膏、磷、白云岩、粘土、石灰岩、红柱石、玄武岩等29种;燃料矿种有煤、油页岩及其它矿种。目前,正在开采的有煤、硫铁、石灰岩、石膏等,其中石膏的探明储量达1.3亿吨,硫酸钙含量为98%;石灰石的探明储量为1.7亿吨,氧化钙含量54.85%左右;芒硝的探明储量为6亿多吨,硫酸钠含量32.9%左右;石英矿储量为1068万吨,二氧化硅含量98%左右;白云岩储量有1218万吨,氧化镁含量26%左右。

民俗文化节方案

2015XX商城XX市第二届民俗文化节 一、活动主题: XX市第二届民俗文化节(3月30日-4月9日) 三月三打铁花逛庙会 二、活动时间 2015年3月30日(农历三月初三)—4月9日,为期十一天 开幕时间: 3月30日 (4月4日为清明节,会期内有5天是节假日) 三、活动地点 XX市XX商城 四、主办单位 主办:XX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承办:XX市XX商城 五、活动目的: 1、延续首届民俗文化节,借助文化魅力打造商业文化品牌、刺激内需、促进商品 快速流通、繁荣经济; 2、以吃喝玩乐购为活动主要展现形式,带动商城人气、促进销售; 3、吸引目标顾客,以儿童类活动、儿童类商品为先导,吸引家庭参与及新顾客群 的注意力; 4、通过各项活动内容宣传的契机,提高商城的品牌形象、知名度,加深XX百姓 对XX商城的认识; 5、针对公司开发项目和市场运营,整合媒体进行互动式营销。

六、活动内容 1)三月三打铁花 时间:3月30日-4月2日,晚8:00 地点:XXXX商城三期工地 (平面图) 活动项目: 1、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确山铁花表演 2、传统民俗文化节目表演——舞龙、舞狮、民俗节目 3、电影投影机循环播放确山铁花、中亿宝第形象宣传片 活动组织: 1、与确山铁花传承人商谈具体合同,确定时间、场次、场地; 2、向综合执法局报备活动审批手续,向市文广新局申请联办,争取最大程度支持 (行政协调、官方宣传); 3、与营销部、工程部对接场地及通道(入口、出口、紧急疏散通道),对场地进 行平整。 4、设计制作入场券,3月18日售楼部现场发放(通过微信转发、发微信群),前 期宣传凭票进场,保证售楼部开放后的持续人气,当天可根据具体情况把握进场准入尺度,在人多时可以有效控制观众规模、确保安全。 5、现场通道搭建形象墙、花棚或背景设置宣传广告。 2)三月三非遗展 时间:3月30日-4月9日 地点:XXXX商城义乌小商品市场北门 活动项目: 1、非物质文化舞台展演

独特奇异的土族文化_走进西北民族走廊上的七彩土族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9月/6日/第005版 独家报道 独特奇异的土族文化:走进西北民族走廊上的七彩土族 本报记者曾江 在青藏高原东北边缘,黄河及其支流湟水、隆务河日夜奔腾,形成一个个美丽富饶的河谷,这里是土族同胞生活的家园:民和土族生活在黄河边的三川土族之乡;同仁土族在隆务河谷与藏族一起创造了灿烂的热贡艺术;互助等地土族则主要聚居在湟水以北地区。 土族居住的地区都是多民族共居的地区,从县名就可窥见一斑。互助、民和、同仁等县都是1930年前后建县,据有关资料记载,取县名考虑到这些地区各民族混居的情况,“互助”取“互助友爱”之意,“民和”取“民众和睦”之意,“同仁”取“一视同仁”之意。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土族按方言分为互助、民和、同仁三个片区。土族与其他民族同胞和谐共处,创造了多彩的民族文化。近日,本报记者东赴民和,南下同仁,探访互助,走进黄河、湟水、隆务河边的一系列土族乡村,对土族进行了连续性的考察。 民和土族:甘青边界独特的三川土族文化 黄河水从积石峡内冲出,打着旋儿向东流去,水浪拍击着岸边的鹅卵石。远望对岸,小积石山横亘南天,烟雾弥漫,山顶在伏天仍有残雪。 记者漫步在喇家村南的黄河边,大河这边是官亭镇,属于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对岸是大河家镇,属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的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 官亭盆地是河湟谷地的一个小气候区,气候温和,水量充沛,自然环境非常优越,与汉中和川北有些相似。民和三川的土族同胞就生活在黄河北岸官亭盆地的台地上,大约有4万人,因为有三条小河自北而南注入黄河,所以这里叫做三川地区,近年来以三川土族之乡著称。 回到借宿的喇家村土族老乡喇虎家,记者和家里人聊起家常。喇虎家是一户典型的三川土族民居,木柱高大,空间宽敞亮堂。邻居豆哥说,“木屋住着舒服,我们这里建新房还是喜欢使用木柱建架”。 院子正中有一个大花坛,这是土族民居的灵魂所在。花坛里鲜花怒放,院子里色彩明艳,令人心情愉悦。村子里的花坛多是方形的,听说有的地方是圆形的,原来立有经幡。“盖房子先要考虑花坛,在花坛下埋有宝罐,内装宝贝、经书等东西”,喇虎说,“花坛原来有不少禁忌,比如小孩子不能在花坛上玩,近年来没那么讲究了。” 老奶奶刚刚参加完村里的嘛呢会回来。嘛呢会是三川地区土族的一种民间信仰文化活动,近年来也引起民俗学者的研究兴趣。虽然言语不通,老奶奶还是比划着向记者介绍今天嘛呢会的情况。 第二天,记者来到三川一带的乡镇。乘车在乡间穿行,山间树丛里常常看到白塔、经幡。土族是一个信仰藏传佛教的民族,在三川地区有一系列寺庙,铧尖寺、文家寺、朱家寺、喇家寺都各有特色,沿黄河一线排开。 三川土族还普遍信仰二郎神,而这种信仰既有土族本身的文化传统来源,又受到汉族和藏族信仰文化的深刻影响,表现出这一多民族共居地带宗教信仰的复杂状态。三川的二郎神主庙位于中川乡。走进庙门,记者发现,主持寺庙事务的是一个藏传佛教僧侣。此人叫土丹多吉,来自附近的朱家寺,他为记者打开殿门。走进大殿,二郎神塑像是藏族格萨尔王的形象,值得注意的是,二郎神额头上并没有第三只眼这个最为重要的外貌特征。墙上的壁画内容也完全是格萨尔神话。土丹多吉告诉记者,在这里有两尊二郎神像,另一尊抬到三川各乡镇参加“游神”活动去了。 二郎神在三川又称“河州帝帝”,据文献记载,民国时代三川还曾从河州(今临夏)请来神像,

土族文化介绍

土族是青海高原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土族原于马背上的一个游牧民族。中国土族集中分布在青海的互助土族自治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以及黄南州的同仁县和海东地区的乐都县,在甘肃省也有一定的分布。目前有着二十来万人口,全民信仰藏传佛教。土族人自称“蒙古尔”、“察罕蒙古尔”、“土人”、“土昆”、“土户家”。土族有自己的语言——土语. 主要分布在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黄南藏族自治州的同仁县和乐都县,部分散居于海北藏族自治州的门源县以及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等地;还有2万多人聚居于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兰州市永登县、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和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等地区。其中青海省境内的土族约占全国土族总人口的85%。1. 据考证,土族是土谷浑的后裔,它从四世纪初在青海东南部地区繁衍生息,历史上长达300多年的青海土谷浑王国就是他们所建立的,成为中国历史上割据时间最长的地方政权之一,并对青海高原灿烂的远古文化,对促进东西方交通的沟通、经济文化的发展交往曾有过重大贡献。 2. 土族与蒙古族有着密切关系。在互助土族中,广泛流传着祖先来自蒙古人,以及成吉思汗属将格日利特(格热台)率部留驻今互助县一带,以后与当地霍尔人通婚,逐渐繁衍

而成土族的传说。过去土族人把格日利特当作本民族的祖先来崇拜。汉文史籍也有成吉思汗所部蒙古军曾来西宁一带的记载。当时互助县属西宁州治,可与传说印证。明代安定卫的蒙古人受到攻击,迁至今互助土族自治县。至于霍尔人,原是藏族对居住在西藏北部以及西藏以北地区的游牧民的泛称。藏文史籍曾用以指回鹘或蒙古,近代则已专指土族而言。互助县土族地区的合尔郡、合尔屯、合尔吉、贺尔川等地,传说是因为居住着霍尔人而得名。据研究,土族传说中的霍尔人很可能就是吐谷浑人。这与民和县境内的土族人自称“土昆”(音吐浑)相合。当然也有人认为霍尔是胡儿一词的同音异写法。源于吐浑、西夏、契丹、蒙古和匈奴部落中的邀濮,即辽金时期的阻卜和蒙古是主要部分。这就把土族的族源推溯到更早的时期了。但是趋于统一的认识是:以历史上的吐谷浑人为主体,在以后吸收了部分羌、党项、藏、蒙古、汉等民族成分形成发展而来。 土族妇女服饰则更加五彩缤纷,复杂多样,以五彩花袖衫最具代表性。在互助、大通、乐都一带,妇女一般穿小领斜襟长袍,两袖用红、黄、绿、紫、蓝五色彩布做成。长袍上面套有黑色、紫红色或镶边的蓝色坎肩。中青年妇女穿这种长袍时,腰系宽而长的彩带,带子两头有刺绣或线盘的花、鸟、蜂、蝶、彩云等花纹图案。有些妇女也穿镶有白边的绯红百褶裙,裤子膝下部分套黑色或蓝色的叫“贴弯”的裤筒,

互助土族风情

各位朋友大家好: 欢迎来到美丽的青海。(欢迎词)青海位于中国的西北部,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总面积72万平方公里。四周与甘肃、四川、西藏、新疆接壤,是连接西藏、新疆与内地的纽带,动植物资源.矿产资源丰富。而在青海的东北部地区生活着我国一个古老的民族——土族。今天我们将去游览的便是全国唯一的一个土族自治县,即互助土族自治县,我们将在这里感受青海的少数民族土族的民俗风情。从这里前往互助大约行驶四十分钟左右,我将利用这段时间给大家介绍一下土族的民俗风情。 土族在西北地区的历史源远流长,据史记载,土族是吐谷浑人的后裔,融合元代蒙古驻主军,逐渐形成为现在的土族。它的语系主要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今互助、民和、同仁三大方言区。土族至今仍保留着其民族特有民俗文化和生活习惯。土族,过去以畜牧业为主,后业发展为以农业为主,信仰喇嘛教,属黄教格鲁派,同时还信奉本教、道教。 1955年正式成立互助土族自治县,距省会西宁市场32公里,是国家4A级景区。境内交通便利,青藏铁路、兰西高速公路穿越高寨镇而过,平大公路、威北公路、宁互公路连接境内主要景点。它集中了游览、观光、休闲度假、体验民俗宗教朝觐为一体的综合型项目,而极具土族特色民族文化、发育完好的高原生态系统、历史悠久的宗教文化和青稞酒文化构成了互助旅游的四大品牌,同时,它以“二月二擂台会”、“六月六花儿会”、“丹麻会”等民间传统节庆活动和观经会、庙会等吸引着大量游客。近年来,在青海发展起来的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开幕式也在此举行,为互助增添了一份色彩。 我想大家对互助土族被称作“彩虹的故乡”早有耳闻,但是大家知道这其中的缘由吗?唉,对这位游客说的很好,这是因为土族妇女一般穿乡花小领斜襟长衫,袖子用红、黄、黑、绿、白等不同颜色拼成,恰似天上的彩虹,因此,这里被誉为“彩虹的故乡”,这些颜色还具有象征意义:黑色象征对土地的眷恋、绿色象征生机、生命延续;黄色是对丰收的渴望,金色是财富的象征,能为人们带来幸福;白色代表圣洁、纯洁、善良。红色代表光明、驱走黑暗,以及对太阳的敬仰;蓝色象征土族性格直率,正如蔚蓝的天空、浩淼的大海;紫色象征灵魂不灭。而男子戴白色织锦镶边的毡帽,穿开衩长袍或大襟短装。土族是一个欢快的民族,热情好客,不论你来自何方,他们都会把你当作朋友。说完服饰不得不提的那便是土族的婚礼了,土族人家对婚礼是很讲究的,不论是自由恋爱还是父母决定的,婚礼都要履行说谋、订亲、讲礼和结婚仪式等程序。而土族人民是非常重礼仪的,尤其注重尊敬长者,如路上遇到相识的老人,要下马问候。并且我们的土族人热情好客,主人常说“客来了,福来了”。如果到土族家里去做客必须喝三次三杯洒,即客人进门时,主人会拿出本地所产的青稞酒迎候在大门口,即所说的迎客“临门三杯酒”不能喝酒或不会喝酒的人,用中指蘸三滴,对空弹三下即可免喝。,喝完这三杯酒便邀进上炕入座,喝“吉祥如意三杯酒”,而当客人要离开时,热情的土族又敬上三杯酒,称之为“上马三杯酒”。土族忌讳吃圆蹄牲畜像马、骡、驴之类的,所以各位游客到土家里做客时千万不要提这些哦,不然会被认为不敬的。 说了这么多,大家可能会问有哪些好玩的、好看的地方,不急,下面听我一一道来。互助土族有风景如画的北山国家森林公园,总面积达11.3万公顷。整个公园内风景秀丽、奇景迭出,有药水泉瀑布,达坂红叶、胡勒天池,擎天一柱、十二盘坡、孔雀崖、妖魔洞等王牌景点。公园的旅游设施也十分健全,有森林宾馆、帐房宾馆、石龙山寨。游客还可骑马、登山、射箭、狩猎、野炊等,体验山林野趣,回归大自然。“轮子秋”是土族人创造的一项体育娱乐项目,曾代表土族参加了四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好评,并且在2009将轮子秋”列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土族舞蹈“安召舞”节奏明快、场面热烈,是土族人欢乐的表达方式。 其中始建于1604年的佑宁寺,规模宏大,气势不凡,大小经堂金碧辉煌,建筑彩绘独具特

民俗文化节策划案

襄阳第二届(中国)民俗文化节策划案 前言 襄阳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汉水流域核心城市、三国文化、荆楚文化之乡。襄阳历史文化悠久、底蕴深厚,民俗文化资源丰富、特殊鲜明、影响广泛,通过丰富群众娱乐文化生活,提升群众自身文化涵养,为传承创新襄阳文化起到积极的推进、带头作用。争取把此活动做到最大化、专业化、产业化。成为襄阳新名片。也为襄阳公共文化建设做出贡献。 作为襄阳本土文化传媒企业,湖北佳星韵文化传媒公司通过大量市场调研,总结国内多个大中型城市百姓文化娱乐项目种类,吸纳各地方组织举办经验,特向襄阳相关政府部门建议春节期间在诸葛亮体育场举办“襄阳第二届民俗文化节”,并主动请缨为本届文化节执行承办单位。 襄阳第二届民俗文化节将荟萃全国文化精华,弘扬优秀传统,不仅会展示全国民间民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神韵,而且此次博大精深的传统民间民俗文化与现代开放的文明时代精神紧密融汇,将为襄阳百万儿女营造出全民同乐,共享成果的文化氛围,同时也为襄阳打造出一例民间民俗展示基地及旅游品牌。 一、活动背景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思想的逐步转变,老百姓已经厌倦了春节期间无休止的饮酒、打牌,也不仅仅满足于常规的亲友团圆、聚会。如何满足春节期间百姓新的物质文化需求,是政府部门和相关企业应该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在北方和国内很多大型城市,传统与现代文化相结合的庙会,正以其强大的影响力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欢迎。熙熙攘攘的人流、琳琅满目的商品、喜庆的现场布局氛围、特色迥异的各地小吃、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及文艺汇演,这些市井元素,形成了一幅绝无仅有的现代民俗画卷。在北方过大年,逛庙会,已经成为当今百姓不可或缺的首选娱乐休闲活动,并且正在向全国各地发展蔓延。近年,以千年庙会文化演变的民间民俗文化节在全国各地也发

异彩纷呈的民族文化第二章

【单选题】(6分) 蒙古族常见男名“帖木儿”的意思是 A. 英雄 B. 结实 C. 钢铁 D. 和平 正确 2 【单选题】(6分) 下列蒙古族男名中有“幸福”含义的一个是 A. 巴特尔 B. 巴雅尔 C. 朝鲁 D. 吉日嘎拉 正确 3 【单选题】(6分) “格日乐”蒙古族女名中的常用词,意思是: A. 月亮 B. 花朵 C.

D. 太阳 正确 4 【单选题】(6分) 乌云其木格、格日勒巴图、巴图斯琴、斯琴格日乐这一组兄妹连名体现的规则是 A. 前缀法 B. 后缀法 C. 连缀法 D. 合名法 正确 5 【单选题】(6分) “罗布桑”是蒙古族人名中一个常见的藏语词,含义是 A. 长寿 B. 金刚 C. 保佑 D. 心地善良 6 【单选题】(6分) 我国土族最大的聚居区在 A.

B. 青海省 C. 湖南省 D. 湖北省 正确 7 【单选题】(6分) 土族头饰土族语叫 A. 土浑 B. 向斗 C. 扭达 D. 藏日 正确 8 【单选题】(6分) 土族头饰中体积最大的一种是 A. 干粮头 B. 簸箕头 C. 蜂儿头 D. 丹凤头 正确

9 【单选题】(6分) 不属于民和三川那顿节的主要内容是 A. 会手舞 B. 面具舞 C. 神舞 D. 唱花儿 正确 10 【单选题】(6分) 那顿节期间巡游各村的“神”是 A. 水草大王 B. 四郎爷 C. 二郎神 D. 九天圣母娘娘 正确 11 【多选题】(10分) 土族自称 A. 土人 B. 霍尔 C.

蒙古尔 D. 察罕蒙古 正确 12 【多选题】(10分) 属于纳顿节面具舞必演的节目是: A. 《庄稼其》 B. 《三将舞》 C. 《杀虎将》 D. 《五将舞》 正确 13 【多选题】(10分) 蒙古族的三大不朽史学名著是 A. 《蒙古秘史》 B. 《蒙古源流》 C. 《蒙古黄金史纲》 D. 《江格尔》 正确 14 【多选题】(10分) 作为蒙古族传统游牧文化的代表性符号有: A. 马

土族婚姻与家庭生活变迁调查_以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土观村为个案_祁进玉

第38卷第3期2012年7月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QINGHAI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 VOL .38NO .3 July .2012 本文系中央民族大学“国家211工程”课题“甘青多民族地区民族关系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参与课题调研的有:陈嵩,邓歆怡,裴恩皓。 收稿日期:2012-03-15 作者简介:祁进玉(1970-),男,土族,青海互助人,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甘宁青 民族文化研究、教育人类学。 土族婚姻与家庭生活变迁调查 ———以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土观村为个案 祁进玉 何润润 何清颖 付 越 (中央民族大学,北京100081) 摘 要:本文以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乡土观村的婚姻家庭现状调研为切入点,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择偶 标准、通婚范围、婚姻状况、人口结构、性别角色分工等角度来探究土族婚姻家庭现状,深度分析当地土族婚姻与家庭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变化的趋势。 关键词:土族;婚姻家庭;生活变迁;族际通婚中图分类号:K89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227(2012)03-0033-06 2011年,我们对青海省互助土族的婚姻和家庭 进行了田野调研。本次调研从婚姻家庭形态、择偶标准、婚礼仪式的变化、通婚情况、结婚年龄、婚姻状 况、家庭形式、人口结构、生育子女数目、家庭性别角色分工等方面,对当地土族婚姻家庭情况做了全面而客观的了解,并通过历时性的比较研究,揭示了现代化背景下土族婚姻家庭的变化规律。本次实地调查主要采取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即在采用文献研究法对大量的相关资料进行分类整理的基础上,采用参与观察法体验当地村民生活,与村民建立良好的个人关系以便进行访谈;最后利用结构式访谈法收集的资料,选出家庭形式和婚姻形态比较典型的样本进行深度访谈。 一、婚姻情况 (一)人口、婚姻状况 根据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乡派出所的数据,土 观村有户籍人口1016人,加上未迁或未上户口的居民,实际人数远比这个数字多。根据我们走访所搜集的资料显示,土观村的总人口为1050人。婚姻状况分为未婚、 已婚、离婚、丧偶、再婚(丧偶再婚、离婚再婚)以及未婚同居等六大类。 其中未婚人数为407人,未婚率38.8%;已婚人 数为498人, 已婚率47.4%。根据1983年实施的《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关于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 婚姻法〉的补充规定》。该自治县的土族、藏族、回族等少数民族的法定结婚年龄,男性为20岁,女性为 18岁。近年来,早于法定年龄结婚的人越来越少。该村离婚人数为18人,大部分离婚的夫妻是通过法院仲裁来申请离婚的,很少有人通过民政部门协商解决。离婚一般由女方提出,大部分因丈夫长年在外打工,留妻子在家务农和操持家务,她们负担沉重, 手头可支配的现金很少。总的看来,土观村的离婚率较低。现有人口中,丧偶人数为43人,大多数丧偶的人都保持单身,并与子女同住,由后代赡养。再婚人数共为21人,其中丧偶再婚5人,离婚再婚 的16人。在调查过程中, 我们了解到,在离婚的人中,女性比男性更容易组建新的家庭,带女儿的女性 比带儿子的更容易嫁出去。究其原因,因为离婚的男人大多上了年纪,钱也不多,不容易找到妻子;带儿子的妇女,由于儿子将来娶媳妇需要花费不少的钱, 自然成为父母再婚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调查发现,该村婚姻家庭状况最独特的是有不 3 3

青海省县级市汇总

青海省县级市汇总: 青海省行政区划(省会:西宁市) 地级市市辖区、县级市、县 西宁市(辖4个市辖区、2个县、1个自治县) 城中区| 城东区| 城西区| 城北区| 湟中县| 湟源县|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 海东地区(辖2个县、4个自治县) 平安县| 乐都县|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 互助土族自治县| 化隆回族自治县| 海北藏族自治州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辖3个县、1个自治县) 海晏县| 祁连县| 刚察县| 门源回族自治县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辖3个县,代管1个自治县) 同仁县| 尖扎县| 泽库县 黄南藏族自治州(辖3个县,代管1个自治县) 同仁县| 尖扎县| 泽库县|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 海南藏族自治州(辖5个县。共15个镇) 共和县| 同德县| 贵德县| 兴海县| 贵南县| 果洛藏族自治州(辖6个县) 玛沁县| 班玛县| 甘德县| 达日县| 久治县| 玛多县 玉树藏族自治州(辖6个县) 玉树县| 杂多县| 称多县| 治多县| 囊谦县| 曲麻莱县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辖2个县级市、3个县) 德令哈市|尔木市| 乌兰县| 都兰县| 天峻县 青海(总人口:562.67万人) 西宁市:(总人口:222.80万人) (辖4个市辖 区、2个县、1个自治县) 城中区:(29.7万人) 城东区:(35.97万人) 城西区:(24.26万人)

湟中县:(43.78万人) 湟源县:(13.66万人)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43.59万人) 海东地区(总人口:147万人) 海东地区位于青海省东北部,"海东"以位于青海湖东而得名,东部与甘肃省的天祝、永登、兰州、永靖、临夏、甘南等州(市)、县毗邻,其它三面分别与本省海北、湟中、黄南等州县接壤。(辖2个县、4个自治县) 平安县:(10.3万人) 乐都县:(26万人) 海东地区:(139.68万人)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35万人) 互助土族自治县:(35.6万人) 化隆回族自治县:(20.3万人)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12.38万人) 海北藏族自治州(总人口:25.94万人) 海晏县:(3万人) 祁连县:(5万人) 刚察县:(4万人) 门源回族自治县:(15万人)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总人口:万人) (辖3个县,代管1个自治县) 同仁县:(万人) 尖扎县:(万人) 泽库县:(万人) 黄南藏族自治州(总人口:21.25万人) 个自治县) 同仁县:(8万人) 尖扎县:(5万人) 泽库县:(6万人)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3万人) 海南藏族自治州(总人口:44.17万人) 5个县)共和县:(12.29万人)

我们的节日——春节”主题活动方案

“我们的节日——春节”主题活动方案 为进一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深入挖掘春节传统节日的浓厚文化内涵,努力营造喜庆热烈、文明祥和的机关环境。现就春节期间在全局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春节"主题活动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党的十八大这个主题,充分挖掘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广泛开展群众性节日民俗、文化娱乐、经典诵读和扶贫助困等主题实践活动,在家家思团圆的气氛中融入爱我中华、振兴中华的民族大义,进一步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 二、活动主题 欢度春节 三、活动内容 (一)深入开展群众性节日民俗文化活动。节日期间,各股、室深入挖掘春节文化内涵,积极创新传统节日的形式和载体,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春节民俗文化表演、春节团圆和体育健身等文化活动,努力营造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的节日氛围。 (二)广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结合春节活动主题,精心选择有关春节的名篇,在全单位广泛开展学习经典、诵读经典活动。努力培养积极的人生追求、高尚的情感境界、健康的生活情趣,让全体干部职工特别是广大年轻干部热爱经典、亲近经典、熟知经典,更好地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三)组织开展"关爱他人"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动员党员、共青团员和年轻干部与帮扶单位的孤寡老人、空巢老人、残疾人、困难户、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人员一起过春节,通过走访、座谈、联欢、慰问等形式,积极为社会弱势群体送温暖、献爱心,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让他们感受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四、活动要求 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有力抓手,是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途径,对于促进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社会和谐、家庭幸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股、室,各干部职工要把组织开展好"我们的节日·春节"主题活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突出人文关怀、突出营造氛围,精心组织实施。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积极创新传统节日的形式和载体,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活动结束后,请各股、室及时将活动方案、活动图片、影像等资料、活动总结报局办公室,办公室经过评选后,将优秀成果整理备档,并报旗文明办。

中国56个民族介绍

中国56个民族 1、满族; 2、朝鲜族; 3、赫哲族; 4、达斡尔族; 5、鄂伦春族; 6、鄂温克族; 7、蒙古族;8、回族;9、东乡族;10、保安族;11、撒拉族;12、土族;13、裕固族;14、俄罗斯族;15、乌兹别克族;16、塔塔尔族;17、锡伯族;18、 哈萨克族;19、克尔克孜族;20、维吾尔族;21、塔吉克族;22、藏族;23、 珞巴族;24、门巴族;25、纳西族;26、彝族;27、普米族;28、白族;29、 傈僳族;30、怒族;31、独龙族;32、景颇族;33、阿昌族;34、德昂族;35、佤族;36、拉祜族;37、布朗族;38、傣族;39、基诺族;40、哈尼族;41、 京族;42、黎族;43、毛南族;44、壮族;45、仫佬族;46、瑶族;47、侗族; 48、苗族;49、水族;50、布依族;51、仡佬族;52、羌族;53、土家族; 54、畲族;55、高山族;56、汉族 中国56个民族简介 1、满族 满族分布在全国各地,其中以辽宁省为最多。 使用满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有南、北2种方言。由于与 汉族混居、交往密切,因而现在满族人都习用汉语,只有少数偏远的聚居村屯,还有少数老年人会说满语。16世纪末,在蒙古文的基础上创制了满文。现在满 族人都用汉文。 满族人曾信仰多神的萨满教,现已消失。 2、朝鲜族 朝鲜族人主要分布在吉林省,其次在黑龙江省、辽宁省,还有些散居于内蒙自治区。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最大的聚居区。绝大多数朝鲜族人使用朝鲜语和

朝鲜文。朝鲜语属阿尔泰语系(尚未有定论),有6种方言。 朝鲜文是朝鲜李朝世宗主持下,于1444年创制的拼音文字。 信教的人很少,只有极少数人信仰佛教或基督教或天主教。 3、赫哲族 主要聚集在黑龙江省同江县、饶河县、抚远县,少数散居于附近县的一些村镇。使用赫哲语,属阿尔泰语系满一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有奇楞和赫真2个方言。现在只有五六十岁以上的人还能讲赫哲语,其他人由于与汉族人的长期交往已都使用汉语,并使用汉字。原信仰萨满教,相信万物有灵。现已基本不信仰萨满教了。 4、达斡尔族 达斡尔族人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及附近旗县、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郊及附近县,少数居住在新疆塔城县。 达斡尔族人使用达斡尔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有布特哈和齐齐哈尔两种土语。其语言丰富,有大量反映渔牧狩猎农耕的词汇,其中有汉语,满语和鄂温克语借词,特别是汉语借词较多。 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主要使用汉文,少数人能使用满文,蒙古文,哈萨克文。 信仰萨满教,是集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之大成的原始宗教。少数人信仰喇嘛教。 5、鄂伦春族 聚居在内蒙古和黑龙江交接处的大小兴安岭中,特别是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鄂伦春自治旗。 使用鄂伦春语,属阿尔泰语系满一通古斯语族通古斯语支。 没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