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概论复习要点

新闻学概论复习要点
新闻学概论复习要点

新闻学概论复习要点

1、新闻学的研究对象、中心议题、主要内容

研究对象:是研究新闻现象和新闻活动规律的科学,重点研究新闻事业产生、发展和运行的规律,它和人类社会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新闻现象:我们生活的客观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各种新的事实,人们可以直接或间接经验这些事实来思考、决策和行动,即通过经验新的事实来为自己的生活和发展服务,这种现象叫做新闻现象。新闻活动:人们自觉收集整理和传播的经验事实以增益他人的活动称为新闻活动。

中心议题:客观社会的诸条件对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

主要内容:新闻学包括理论、历史和应用三部分内容,即理论新闻学、历史新闻学和应用新闻学。理论新闻学是从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新闻现象和新闻活动出发,重点考察新闻事业,采用定性或定量方法,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形式,系统总结和阐明人类新闻活动的一般规律,以对当前和今后的新闻实践作理论指导。历史新闻学是通过对人类社会既往新闻活动,特别是新闻事业的研究,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一方面可为当前和今后的理论研究提供历史材料,另一方面又可为当前和今后的新闻工作提供历史借鉴。应用新闻学是通过对具体新闻业务工作和新闻传播技能的研究,概括总结出从事新闻工作的具体原则、方法和技巧,以直接指导实际的新闻业务活动。它涵盖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影、摄像、新闻事业的经营管理等全部新闻业务领域。

2、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理论

自由主义报刊理论:起源于欧洲,盛行于北美尤其是美国。主要观点:1.报刊独立自主,不受政府的干涉2.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 3.意见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理论 4.对事实的信念,客观地反映事实。具有一定的空想片面性。

社会责任论:要求报刊对全社会负责,要求:1.就当日的事实在赋予其意义的情景中的真实、全面和智慧的报道2.交换评论和批评的论坛3.供社会各群体互相传递意见与态度的工具4.呈现于阐明社会目标与价值观的方法 5.将新闻界提供的信息流、思想流和感情流送达每一个社会成员的途径。

发展新闻学

极权主义理论:享有新闻自由的主体是独裁统治者、经政府特许的个人。报刊的目的是统一思想消灭反对意见,保持现状巩固特权。报刊的功能是传播统治者认定的“真理”,传达政令。

苏联共产主义理论(党报理论):享有新闻自由的主体是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政府,报刊的目的是统一思想巩固政权,促进社会发展。报刊的功能是充当集体的宣传者、鼓动者和组织者,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3、“意见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

"意见自由市场"的理论最早是从英国的约翰·密尔顿(John Milton)的《论出版自由》一书中引申出来的。“真理的自我修正”是由李普曼提出。首先,报刊提供一个平台,在这里,各种意见不断碰撞,这里就是意见自由市场,在意见碰撞的过程中,真理有的时候会被挤掉,谬论占据主导地位,但学者相信,真理最终会战胜谬误,这样的过程叫做真理的自我修正。

4、社会责任论和自由主义理论的关系

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论

享有新闻自由的主体资本家享有社会责任感的报刊从业

人员

报刊所有权资本家资本家、政府、社会团体

报刊的目的建立“意见的自由市场”成为

“第四等级”建立意见的自由市场,保障每个人的言论自由,而不只是富人的自由

报刊的功能提高人民文化水平,服务于民

主政治,保证人民自由权利提高人民文化水平,服务于民主政治,保证人民自由权利,促进经济发展,提供高尚的言论

管理方法极端个人主义,完全放任自由

竞争,反对任何干涉实行报业专业化,成立报业评议会,政府发行报纸,政府制定法规,已保障新闻自由,提倡新闻自律

自由主义报刊理论:是为了确立、维护和发展新闻自由所作的理论探索。力图以理论的形式来阐述、论证新闻自由的合理性、必然性;而探讨新闻自由和政府、社会、个人的关系则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主要内涵,并由此确立其基本原则。

主要观点是1)报刊独立自主,不受政府的干涉 2)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 3)意见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理论 4)对事实的信念。

社会责任论:对自由主义报刊理论作某些修正、修补,或者说社会责任论是嫁接在自由主义报刊理论树干上的新枝而已。报刊要对全社会负责,并对报刊提出五项基本要求:1)就当日实践在赋予其意义的情境中的真实、全面和智慧的报道 2)交换评论和批评的论坛 3)供社会各群体互相传递意见与态度的工具 4)呈现于阐明社会目标与价值观的方法 5)将新闻界提供的信息流、思想流和感情流送达每一个社会成员的途径。

两者之间的关系:

5、社会责任论并没有抛弃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社会责任论的基础仍旧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只不过对自由主义报刊理论作某些修正、修补,或者说社会责任论是嫁接在自由主义报刊理论树干的树枝而已。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核心是反对政府对报刊活动的任何干预,而社会责任论主要强调共公众接近媒介的权力,对媒介的时效性提出要求,同时指出当媒介承担社会责任或无自由状态时,政府应出面进行干预。

6、发展新闻学

它的核心内容是国家的发展尤其经济发展是一切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新闻媒介必须服从、促进国家发展尤其经济发展。从这样的核心内容出发,发展中国家的新闻媒介都程度不一地和政府保持一致,宣传政府的施政纲领;都十分注重新闻媒介都守望、整合、教育、娱乐功能。

7、新闻的基本特点(容易出辨析题)

与生俱来的两个基本特点:真实和新鲜。

狗咬狗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

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那么他就应该尽可能多的向人们提供可以查证的事实,也不妨做些分析,但应尽可能避免下判断。新闻应具备新鲜性、趣味性、显著性、重要性、接近性,这个说法是片面的,积极方面讲,它反映了新闻采访、新闻选择的一个具体要求,反常的事实确实比较吸引受众,但消极方面,他可能诱使新闻工作者

去猎奇、追逐耸人听闻的消息。适合西方不适合我国。

(为什么必须真实和迅速?处于人类求生存求发展的需要,需要及时了解周围世界的变动,以便及时作出决策,采取行动,一切正确决策的前提是情况报告必须是真实的、全面的。)

8、新闻的定义

国内理论界有代表性的定义(1)新闻是……的报道或传播。(2)新闻是……的意识,或意识形态(3)新闻是……信息(4)新闻是……的事实

①芮必峰认为:从本体论着眼,新闻就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经验并关注的新鲜事实,这里的“经验”包括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后者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传播,前者则表现为人的“亲身传播”或“体内传播”。②新闻界普遍接受的两种观点: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新闻是报道,表达出新闻的形式新闻是信息,表达出新闻的实质。

9、新闻本源/新闻来源

新闻来源:是指新闻从何处获得,即新闻的依据的事实来源,又称新闻出处。交代新闻来源的最大目的是让受众了解该新闻的权威性、可靠程度,让新闻来源部分地为报道的真实性负责。新闻来源一般有三条路径:一是记者采访他人;二是记者在现场亲眼目睹;三是查阅有关资料或他人来信。

新闻本源:产生新闻的根源。在新闻与客观事实的关系中,事实是构成新闻的根本因素。没有事实就没有新闻,事实在先,新闻在后。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

10、新闻要素

是指构成新闻的必须材料。五要素指谁、发生什么事、在什么地点、什么时间、发生的原因,who\what\where\when\why.也有将事情经过作为要素之一(how).有助于记者采访时弄清每一个新闻要点,有助于抓新闻重点,有助于明了新闻题材的要义。

11、硬新闻/软新闻

以新闻与读者的关系来划分,分成硬新闻和软新闻。

1.硬新闻: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这类新闻为人们的政治、经济、工作、日常生活的决策提供依据。受众通常以严肃的心态来接受这些新闻的。其间不易获得立即的快慰,施拉姆说这类新闻只能给人带来“延缓性报偿”。

2.软新闻: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的新闻。它和人们的切身利益并无直接关系;向受众提供娱乐,使其开阔眼界,增长见识,陶冶情操。软新闻的发生往往没有明确的时间界限,多数属于延缓性新闻,也没有时间的紧迫性。

12、新闻与信息、宣传、舆论

信息的定义可以分为广义信息、一般信息、狭义信息。

广义信息是指所有对象在相互联系作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各自属性。

一般信息是指人类的认识过程和传播活动相关的知识积累。

狭义信息是指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新闻学中狭义的概念。

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它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一种观念(理论、方针、政策、伦理道德、立场态度)。而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

新闻与信息的联系与区别:新闻不是一般的信息,而是关于事实的信息。信息的范围比新闻要广,信息包括新闻,新闻是信息的一种。

信息特点:(1)最基本的特点:信息包含新的情况、新的知识、新的内容。(2)与新闻报道结合看,有以下特点:①共享性或称使用不灭性:是信息和物质的显著区别;②扩缩性: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可以压缩也可扩展;③组合性:两个及以上的信息有机组合可产生新信息;

④信息运用的多角度性:对信息的认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⑤相对性:和人们对外界信息的选择性注意相关。

新闻学引进信息概念的原因:A解决“事实”不能传递的问题,关于事实的信息是可以复制和传播的。B解决“新闻”(报道)与宣传(品)不分的问题。如果把新闻理解为一种信息,就可以把耳熟能详的宣传内容排除在外。C经过努力找出一个计算“新闻”信息量的公式,以提高新闻传播的质量和效率。

新闻与宣传的联系与区别:宣传和新闻都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两者都是从人类一诞生就开始了。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利用新闻来进行宣传,但①新闻传播信息,宣传传播观念,这是两者最基本的区别。②两者出发点不同。宣传的出发点是出于宣传者自身的需要,他们把一定的观念传播出去,让受众了解、理解、接受,从而争取受众的信任和支持。而新闻的出发点是出于受众对信息的需要。③归宿点不同。宣传者传播一定的观念最终目的是要人们理解它、接受它、支持它。而新闻发布者发布新闻,除了以新闻谋利外,对新闻本身没有自己的主观意图,任凭新闻接受者对自己去分析、判断,作出决策。④传播的方式不同。宣传可以用同一形式向人们重复地传播一种观念,而新闻却不可以。⑤传播的要求不同。新闻要求真实、全面、客观、公正、及时、准确,但宣传只需要求定性的准确,即观点和材料的统一。

新闻与舆论

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舆论作为公众意见是社会评价的一种,是社会心理的反映,它以公众利益为基础,以公共事务为指向。舆论具有公开性、公共性、紧迫性、广泛性和评价性等特性。

新闻媒介在舆论形成中的作用:反映并代表舆论;引发舆论;引导舆论

舆论监督:公众通过舆论这种意见形态,对权力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以及社会公众人物(政治家、艺术家、演:艺界人士、企业家和其他社会活动家等)自由表达意见看法的客观效果。当前“舆论监督”的主要问题:地方保护主义使媒介对地方权力组织的监督非常困难;被监督者造成的新闻官司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媒介的监督;媒介自身存在的问题也易给后续监督造成困难。

13、新媒体的特点

交互性、分众性、复合性、个性化

即时:新媒体时代,它与全国各地正在发生的新闻同步报道才叫新闻,2008.5.12,,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地震,14时46分,新华网发出第一条快讯。

海量:信息量剧增,信息多样化,同时搜索引擎、云方式等等管理应用先后被开发出来。互动:借助数字化技术,传授双方不再是固定的,而是随时可以进行角色转换,即可以收听阅读也可以编辑发布信息,还可以与他人讨论互动。

个人化:更加个性化,可以找到符合个人所需和特点的信息和操作。

融合:几乎拥有了所有的传播方式: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等,多媒体化,极大地丰富了新闻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14、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了解)

15、新传播革命(了解)

16、舆论新格局

新老媒体互动,形成舆论新格局。老媒体是指传统的三大媒体:报纸、广播、电视。新媒体是指以互联网为平台的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打破了原来传统媒体对舆论的垄断。开始出现了两个舆论场:一个以传统媒体为阵地的舆论场,一个以互联网为阵地的舆论场。

舆论新格局如何形成?

新老媒体经常互动,它们扬长避短,发挥各自优势,逐步形成新格局:在各类网络舆论事件中,大部分由网民通过新闻网站、博客、微博、论坛等,首先提供第一手资料或披露某些材料,瞬间在各大网站转载,引发网民关注,或转发,或跟帖;传统媒体闻风而动,或深入调查,提供事实真相,或发布评论,表明立场态度,指出问题的关键,从而引发网民更广泛、更深入的讨论,提供更多更细致的内幕材料,发帖,更贴,对事情将进一步发酵,最终指向当事人或单位不得不出门表态度,相关政府机构介入调查、处理问题;于是新老媒体围绕着当事人表态度、政府调查、处理再次讨论。这样,新老媒体相互融合,推波助澜,把舆情不断推向高潮,指导事情解决。

舆论新格局的特点:

(1)自发性

(2)突发性

(3)鲜明的指向性

(4)诉求明确、直接

(5)故事情节戏剧性,传播符号的娱乐化

(6)网上网下开始频繁互动,而且发生几率在上升。

互联网三大公害:谣言泛滥、侵犯隐私、群体极化。

17、新闻事业的发展及基本规律(了解)

18、新闻媒介的共性、特性和个性(了解)

19、中国新闻事业的性质(辨析)

性质:新闻媒体既是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也是人民的喉舌。

辨析:是不是要让纯市场来支配新闻事业?

不能,因为这样会1.失去了新闻的特性,变得娱乐化、低俗化,不能以商业利益做直接法,严肃新闻边缘化,新闻堕落。2.商品性可确保其经济一定程度独立,从而保持言论独立。3.中国新闻事业的双重属性决定。

①新闻业在市场经济中孕育而成,作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近代新闻业建立在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础上。新闻同样具有商品的一般特征,能够满足人们的特定需求,具有使用价值,并通过市场实现交换价值。再加上出版发行的盈利目的,使之不可避免地具有商品性。所以,商业化、市场化是新闻事业发展的方向;新闻也是一种商品。②但是新闻媒介产

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新闻作为精神劳动的成果,以意识形态为主呈现,以智力劳动为主生产,以信息服务为功能。更重要的是,它的真正价值,在于社会效益而不是经济效益。

20、新闻事业的功能

一、沟通情况,提供信息(信息功能)

新闻媒体是以来“沟通情况、提供信息”而存在的,这是新闻媒体的第一功能。是保持政治稳定、社会稳定的一个最有效手段,尤其是发生重大事件时。例如非典信息公开,不仅没有恐慌,更加众志成城。

二、进行宣传,整合社会(宣传功能)

通过反应、影响、引导社会舆论来实施,通过宣传形成新的社会舆论,从而影响控制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三、实施舆论监督(监督功能)

对非法乱纪行为和腐败分子产生强大的威慑力,形成第四势力,对当局也进行监督。

四、传播知识,提供娱乐

文化娱乐功能,主要和人们生活生产工作有关,提高人们的欣赏水平,满足人们正当的好奇心理的追求。

五、作为企业,赢得利润

盈利功能。

21、新闻媒介的正负效应(了解)

22、媒介生态

传媒业在新的生态环境下运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全球化时代:意味着我们星球上发生的事情失去了地域的局限,2007年美国的次贷危机最后发展成为全球化的金融危机让我们感受到了全球化效应,而全球化的基础就是信息,信息传播最基本的问题就是话语权的争夺。

2.高风险社会:主要是各种自然灾害以及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社会矛盾等等冲突聚在一起,形成共生高发期。媒介可以化解风险,但其本身也是个风险源,因此媒介责任巨大。

3.多元社会:市场经济下,利益格局在改变,不同利益群体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表达意见,就出现了社会的多元诉求。

23、风险社会(了解)

24、文化帝国主义(了解)

25、新闻自由

国际新闻学会给新闻自由的定义是自由接近新闻,自由传播新闻,自由发行报纸,自由表达意见。美国新闻学者的定义是新闻摆脱政府、政党、社会、经济等压力,以服务公众为前提,在民主政治的法律保护下,享有言论、采访、传递、阅读、收听及发表的自由,叫新闻自由。新闻自由的四条标准:采访自由、传递自由、出版自由、批评自由。

芮必峰总结:新闻机构所拥有的自由采访、发布、传播、出版新闻信息和表达意见的权利,实际上,新闻自由并不是新闻传播者的职业特权,而是公民拥有的宪法权利在新闻传播领

域的表现。

这种不受任何限制、不受任何约束的绝对新闻自由仅仅是一种理想状态,也不可能实现,因为任何一种物质拥有绝对自由的时候都是一种极权,都将不复它原本存在的意义。因此新闻自由必须受到特定的、具体的社会环境的制约和控制。

26、世界新闻媒介的三大运行体制

一、以美国为代表的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完全商业化运作机制

名义上独立运作、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不受政党政府的控制,基本上依靠广告收入作为主要的财源,基本特点是:1.以盈利作为最终目标 2.以收视率作为节目制作、播出的直接目标3.以迎合受众为节目策划的基本原则(媚俗低级倾向)4.垄断竞争是美国整个广播电视业运作的基本模式。

二、以西欧各国为代表的公司并举的双轨制运作体制

公私兼营。鼓励私营的同时保留公营的原因:政治上,旨在防止极少数人或集团垄断、控制全国舆论,保护政治多元化、西方民主制度;经济上相互竞争,但从不同渠道获得收益以避免恶性竞争;文化上旨在保护民族传统文化,避免外来文化、低俗商业文化带来的冲击。三、以中国为代表的完全国有的有限商业运作体制

特点:1.电视台所有权完全国有2.电视台是党和政府的宣传机构、喉舌3.电视台义不容辞的承担着宣传党和政府的重大理论、方针、政策的职责。4.电视台的经费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都由政府直接拨款。

27、编营分离

在传媒业,新闻生产和经营必然分开,在编辑部和广告部之间要筑起一道防火墙,防止广告经营部对编辑部的干扰,保证编辑的独立性,使新闻生产保持客观性和公正性。

28、受众中心论

指媒介的一切传播活动均以受众为中心。在传播系统的诸要素—传播者(传者)、传播内容、受众、反馈、效果、环境中,媒介的一切传播活动均以受众为中心,受众是传播系统的主体,传播系统的其它要素围绕受众展开。显然它是和传者中心是相对而言的。受众中心论的实质就是传播活动要以满足受众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传播受众喜闻乐见的内容和信息.反应他们的呼声、愿望和要求。

29、不同的受众观

作为传播对象的受众、作为消费者的受众、作为公民的受众。

一、受众——阅听人

从传播学角度来看,受众是新闻接受者最主要的身份,也可称为阅听人,如魔弹论、有限效果论、培养论等,这一学术体系中,表面上重视接受者的研究,实际上受众是作为传媒的“对象”“他者”存在的,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存在一种病不平等的相互沟通关系,受众虽然可以有反馈,但零星个体微弱声音不足与传播主体气势如虹的声浪相抗衡。

二、群众——被宣传者、学生

这一身份的被动型在以宣传和启蒙为本位的媒介那里显得尤为突出,是呢些可能接受媒体传播观点、意见直至在立场态度上和媒体保持一致的群众。在这种受众观引导下,媒介成了开启民智的工具。

三、大众——消费者

当新闻传媒把经济上的盈利看成主要的追求目标,主要成员由大众组成的受众实际上就成为它的潜在消费者,最为消费者存在的受众,也即作为市场的受众,仍然摆脱不了“他者”“客体”的身份,只不过由传媒“劝服”的对象便成了“捕获”的对象。

四、公众——参与者

公众是现代民主政治的产物,它们由公民组成,理智而乐于思考,有独立的自我意识,不易被他人左右。现代媒介提供意见自由市场和充分信息,这种传播活动颠覆了传统的“传者-受者”式的“主体-客体”传播模式,建立了新型的“主体-主体”双向互动的传播模式。

30、受众的特点

1.广泛性:指受众成员组合和地域分布上的广泛性。

2.混杂性:受众广泛分布在社会各个角落,造就了受众群体成员的混杂性,每个个体之间又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这种混杂造成各自兴趣爱好、信息需求的多样化。

3.隐蔽性:总体上,受众对于新闻媒介来说是一种笼统的隐蔽的存在。媒介与分散的受众成员很难进行直接的双向交流,也很难得知具体的手中的个体特征。

4.多:受众的数量庞大,

心理特点:求知、求新、求同、求异

31、受众细分与受众定位

细分:1.按照接触的媒介类别简单划分为报纸读者、广播听众、电视观众。2.按照人口统计学远离,受众群体内部可以按照性别、年龄、职业、地域、教育水平等再划分为不同次属群体。3.按照接触新闻媒介的频率,可分为稳定受众和不稳定受众。4.按照受众信息需求,划分为一般受众和特殊受众。5.按照接触媒介的确定性分为现实受众和潜在受众。6.按照新闻媒介明确的传播对象,分为核心受众和边缘受众

受众定位:1.区域定位:单独媒介传播范围特定有限,因此需要对一定区域内的受众确定为主要传播对象。2.受众职业身份定位:不同职业和身份的受众其对信息的需要也大不相同。

3.受众年龄定位:不同年龄的人对信息需求不同,年龄定位也是核心受众定位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有时还是影响收视率、发行量、甚至广告收入的重要因素。

4.文化教育程度定位:不同媒体、不同栏目对自身核心受众的文化教育程度的要求也不一样。定位时需要注意宽窄适度,有一定层次。

32、受众的权利

知情权:指公民获取有关社会公共领域信息以及与本人相关信息的权利。具体可包括政治知情权、司法知情权、社会知情权和个人信息知情权。(传媒接近权)

表达权:在新闻传播领域主要指,新闻媒介的表达自由和受众通过新闻媒介表达自己意见的权利和自由。

批评建议权和监督权:1.受众通过和借助新闻媒介对政治、经济、文化等各公共领域内的部门和各项活动依法行使批评建议和监督的权利。2.受众针对新闻媒介的活动所行驶的批评建议和监督的权利。

33、受众地位的变化(联系互联网时代下的新闻生产来思考)

1.受者即是信息接收者,也是信息生产者、传播者。:自媒体具有4A 元素,即任何人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报道任何事。打破了传统媒体信息发布的垄断权。

2.受众从被动接受信息到按需主动搜索信息。:手中可以通过连接搜索需要得到的信息,可以按需订制信息,信息接受的主动权在手中的手里。

3.受众从被传媒指导到传媒被受众指导。可以借助新媒体,大胆自由的对媒体报道进行评论。

34、传者的权利

(1)采访权:有消极权利和积极权利来那个方面:一,在公开场合和约定场合,记者在自主采集、访问的权利,他人不得干预;二,对负责特定的信息公开义务的主体,记者有索取信息的权利。

(2)编辑权:新闻传播者独立队新闻信息进行选择、处理和取舍的权利。

(3)报道权:新闻工作者自由选择报道内容和报道方式的权利。

(4)监督与批评权:新闻传播者通过新闻媒体对权力机构极其工作人员技艺社会公众人物的行为公开报道、评论和批评的权利。

(5)隐匿权:又称“秘匿权”、“消息来源保密”、“保护新闻来源”。指新闻传播者不公开消息提供者具体情况的权利。

35、新闻传播传受主体性

新闻传播者的主体性:①新闻传播者即传播新闻信息的人,现在多是属于一定政党并掌握先进手段的机构,即“组织化的个人”。在新闻传播活动中,传播者传播信息担当的是感知信息、选择信息、表象信息和物化信息的工作,传者的主体性体现于对信息的选择、过滤和加工的过程。②具体体现在:他们是新闻信息的“把关人”;拟态环境的构建者;“公共议题”的设定者。③但同时他们的主体性总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传播者都不能仅凭主观意愿去把关信息、构建环境、设置议题。只不过到现在信息环境有了变化,传者主体性与受众定位变化很相关,主体性削弱,受众自己构建拟态环境,受众介入把关。

新闻接受者的主体性:新闻接受者作为认识主体,其认识客体或对象正是以文本形式存在的新闻成品,新闻接受者的主体性影响着他对新闻信息或新闻成品的理解和接受,这一过程体现的也是“主-客”关系。

从人类社会生活环境来看,新闻接受者的主体性是由他们的社会性和实践性决定的。他们在接受新闻信息之前,就已经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他们本质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者。从个体文化心理结构着眼,新闻传播者的主体性表现为对新闻信息的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

36、中国新闻事业的工作原则

坚持新闻真实性、指导性、群众性、战斗性和党性原则,是我国新闻工作的五项基本原则,这既是中国新闻事业基本性质的必然要求,也是党领导下新闻工作长期积累的传统。

37、新闻真实性(辨析,怎样真实?)

新闻真实性指的是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

1.新闻真实和事物之间的联系:新闻报道要真实地反映一个事件,必须注意它上下左右的联系,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从事实的全部总和中去抽取事实,而不是带着固定的观点到现实中找例子,或者孤零零的表现一个事件。

2.单个真实和整体真实:新闻真实性,不但要求每篇新闻都真实,而且通过连续不断的新闻报道反映出整个现实的真实。新闻工作者从整个现实出发,审时度势,绝不漏报、瞒报重大新闻事件;力图做到新闻报道的平衡。

3.新闻真实和本质真实:本质真实不能成为新闻真实的衡量标准,新闻报道的真假只有一个标准,是否符合客观存在。

4.真实与真相:“离我们最近的是真实,离我们最远的是真相。”

38、舆论监督(了解)

39、新闻生产

新闻生产是指新近变动的事实经过加工形成新闻作品的过程。新闻是被生产出来的,这话的含义不仅仅是指事实经过采访、写作、编辑最后成为新闻作品这样一个生产流程,更深的含义是指新闻是新闻生产者经过有意识的加工的产物,新闻生产者从而构建了新闻事件,进而构建了现实。

决定新闻生产的主要因素:专业标准、法规、形势、决策者、市场、媒体的定位。前三个要素构成新闻语境,后三个要素构成新闻场域。

40、场域(了解)

41、新闻选择

新闻选择是新闻学专业知识、新闻工作经验和其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实加以鉴别,选出新闻媒介值得传播的事实,这就是新闻选择。仅仅是对事实的选择。

(1)联系新传播革命来解答

(2)联系受众变化来解答

(3)技术参与新闻生产

42、新闻价值

新闻价值就是事实本身包含的引起社会各种人共同兴趣的素质。这些素质包括以下几方面

1.时新性,事件是新近发生的而且是社会大众所不知道的,即时间近、内容新。

2.重要性,事件和当前社会生活以及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有密切关系,势必引起人们的关心。例如政局变化、政策变化、天气、重大灾害、疾病等。

3.接近性,地理上接近、心理上接近都可以引起人们的注意力。

4.显著性,名人+普通事=新闻普通人+不寻常的事=新闻英国戴安娜王妃死于车祸,正是因为后面有记者穷追不舍,司机为了摆脱记者高速驾驶导致悲剧。

5.趣味性这就是通常说的奇事趣闻,富有人情味和高尚的生活情趣,能引起人们情感上的共鸣。

任何一件事只要具备了时新性和其他任何一项,就有成为新闻的可能。例如9.11事件《人民日报》一篇的报道,具有时新性,,美国纽约作为世界经济中心,世人瞩目,具有显著性,更令人瞩目的是这是美国第一次遭受恐怖袭击,对美国以及世界在各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很多人生离死别,极富人情味,纽约华人很多,世界各国也有同胞在,就有了心理上的接近性。

42、宣传价值

宣传价值就是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有利于传播者、能够证明和说明传播者主张的素质。包含五个方面:1.与新闻媒介所持的政治主张、价值标准一致。2.针对性3.普遍性4.典型性5.时

宜性

43、新闻专业主义

新闻专业主义在西方是理论界关注和讨论多年的概念。赫伯特.阿特休尔把媒介自己的思想体系概括为以下几条,接近对专业主义思想体系的概括:

1、新闻媒介摆脱外界的干涉,摆脱来自政府,来自广告商甚至来自公众的干涉。

2、新闻媒介为实现“公众的知晓权”服务。

3、希望媒介探求真理,反映真理。

4、新闻媒介客观公正地报道事实。

客观报道(既是一种报道方式,又是一种新闻理念)中立的报道立场、真实的报道内容、客观的报道方式三方面。

我们认为,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可以分为四个层面。终极意义上,它与新闻信息的自由沟通和交流相联系;职业意识层面,它规定了新闻工作者为公共利益服务的性质;新闻伦理层面,它强调了新闻工作者的责任伦理和专业自治;新闻实务方面,规定了新闻报道的专业规范和操作原则。

当前中国新闻专业主义空间的建构:

当我们把这一套话语体系或概念移植到中国的土壤中时,就存在一个“本土化”问题,即根据中国的国情、中国的新闻体制以及中国新闻业的发展状况,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新闻专业主义话语体系。目前我们在倡导新闻专业主义本土化的过程中,应当关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树立公共服务意识,拓展公共话语空间。

2、强化真实、全面、客观、公正、准确的报道原则。

3加大专业教育与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意识和专业化水平。

4建立行业规范,加强行业自律。

44、中国新闻改革(了解)

新闻学概论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新闻: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价值:是事实具有的、满足社会与公众对新闻需要的要素的总和。 新闻敏感:新闻敏感就是记者敏锐地发现、鉴别和预见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能力。 新闻价值取向:是新闻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要解决的,是新闻工作者按照什么导向、标准对新闻价值进行选择、取舍、和呈现的问题,表现为选择和决策过程中的倾向性。新闻事业:1、狭义的新闻事业是一切新闻机构及其全部业务活动的总称。 2、广义的新闻事业还包括新闻教育和研究机构及其教学、教育和学术研究活动。 新闻本源:人类长期的新闻传播实践证明,客观存在的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新闻是对客观事实的反映。事实在前,新闻在后;事实是第一性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新闻是第二性的、是人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合理想象:是从已知的事实去推测记者没有采访到而可能发生的”事实“,并作为事实来报道。 新闻媒体的公信力:指的是新闻媒体通过提供新闻报道为主的信息产品(包括广告)能够获得受众信任的能力和程度。 二、辨析题 三、简答题 1、新闻的基本特征:真实准确、内容新鲜、报道及时、传播公开

2、新闻价值的一般要素:(一)新鲜性(二)重要性(三)显着性 (四)接近性(五)趣味性 3、新闻事业的基本功能:1)传播信息,报道新闻; 2)反映舆论,引导舆论;3)服务受众,服务社会。 4、新闻的客观性:首先,新闻事实及价值要素是客观的。其次。社会与受众的新闻需要具有客观性。再次,社会与受众对新闻价值的检验是客观的。 5、新闻真实性的科学含义:新闻必须真实,这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坚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新闻媒体要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深刻把握新闻真实性的科学内涵,把新闻真实性原则落实到新闻工作的各个环节中,不断提高公信力。 6、新闻事业的基本属性:阶级属性、社会属性、文化属性、政治属性 四、论述题 1、请你谈谈对新闻是对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这一定义的认识和理解 答:首先,它肯定了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新闻是事实的报道,是第二性的,从根本上划清了唯物主义新闻本源观和唯心主义新闻本源观的界限。新闻是对事实的报道,这也就意味着,新闻一定要符合客观事实,不符合客观事实就不是新闻。 其次,定义明确指出,事实要成为新闻,必须通过一个中间环节,这个环节就是报道。 第三,定义强调,新闻报道的事实是新近发生的。

《新闻学概论》考研第6版考研复习笔记和考研真题

《新闻学概论》考研第6版考研复习笔记和考研真题

一、新闻学 1定义 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如都市报的兴起,网络新闻的特点;新闻事业和社会稳定的关系,新闻传播对青少年的影响,报纸的消亡,媒介融合环境下记者的身份建构。 新闻事业和社会稳定的关系,新闻传播对青少年的影响,报纸的消亡,媒介融合环境下记者的身份建构。 【案例分析】都市报的兴起 90年代中期,大型中心城市,类似晚报 代表媒体有:四川成都的《华西都市报》、湖南长沙的《三湘都市报》、陕西西安的《三秦都市报》等。 都市报的读者定位为市民,包括都市里社会各界、各个阶层的广义上的市民,也有的都市报把读者定位于“白领阶层”。 如《南方都市报》,就定位于18至45岁的大专以上的学历、年收入2万以上的广州市民。因此,都市报又被称作“市民报”。

都市报在报道内容和报道形式、报道角度上比较注重贴近生活,努力追求可读性和亲近度。新民晚报定位:飞入寻常百姓家! 广告为主要收入来源,报纸中刊登大量的广告。 自办发行为主,上门征订和送报。 【案例分析】记者微博使用特征与专业身份的建构 (1)专业新闻记者利用微博发布新闻的数量和频率高于普通用户 原因有两点,一是职业习惯使然,记者比从事其他职业的人对新闻信息更加敏感,他们习惯于主动寻找信息,并以合适的方式向外界散布他们认为重要的消息。另一方面则因为微博客的特殊形态。信息传播快速、简洁、直接,传播范围广泛。(2)微博作为信息的集散地,它带给新闻记者的报偿主要来自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记者在微博上发布重要的、但是无法在传统媒体上刊发的新闻信息。 第二,记者在微博上寻找新闻线索,追踪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的最新动态,为新闻报道提供及时、新鲜的素材。 (3)记者使用微博进行自我展现从而完成身份的建构 将“记者”职业身份移植到微博上,表示博主要把微博作为社会职业的延伸,而非当作单纯的私人领域。 新闻学的中心议题是:客观社会的诸条件对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 2内容 新闻学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理论、历史、应用三部分,这三个部分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最新《新闻学概论》整理版资料

绪论1956年《报刊的四种理论》(施拉姆等著)把世界不同历史时期的新闻体制及其相对应的新闻思想,归结为:集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理论、苏联共产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指导新闻实践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新闻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中的新闻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坚持与发展。 运用新闻理论,观察新闻报道、新闻改革、业界动态、媒体转型…… 例如:分析新闻报道(单篇报道、系列报道、同题报道等),分析媒体事件(限娱令等)…… 第一章新闻本源 第一节新闻的起源:人类的信息需求 第二节新闻的本源:事实 新闻事实——经过选择的事实 如何选择事实?21 第三节新闻的定义 务实派定义: 1.“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 2.“新闻”建立在三个“W”基础上,即“Women(女人)”、“Wampum(金钱)”、“Wrongdoing(坏事)” 3.“凡是让女人喊一声‘啊呀,我的天哪’的东西,就是新闻。” “最坏的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这是大众化报纸(便士报)兴起时期,一些资产阶级报人根据他们的经验对新闻所作的解释。 务实派新闻定义的特点:注重新闻内容的新奇、异常、变态、刺激、色情。

务实派的定义具体形象,但比较随意,不科学 理论派定义 1.强调事实 范长江:“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 2.强调活动(结果) 陆定一: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3.强调手段——手段说的是新闻的功能而不是新闻本身。 甘惜分:新闻是报道或评论最新的事实以影响舆论的特殊手段。新闻是手段,即意味着新闻媒体是工具.(1980) 4.强调信息 如:新闻是经报道的新近事实的信息。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新闻的本质是信息。 “新闻是公开传播的新近事实的信息。”——这个定义包含了新闻“真实、新鲜、公开”的特征。 信息源于事实,又不是事实本身,事实本身无法传布,只有变成信息才能传布。 新闻的定义 请比较几则新闻定义,谈谈你对它们的看法。 (目前古今中外关于新闻的定义很多,可以首先对定义的整体情况有个基本了解,然后选择有代表性的定义,进行详尽的分析,包括定义的渊源、辨析、对实践的作用等。) 除了陆定一的新闻定义,中外关于新闻的定义有很多,如“事实说”、“报说”、“功能说”、“信息说”、等。首先,它们都肯定了事实的重要性;其次,它们都强调新闻要新,事实要近,陈年旧事不能成为新闻。这些定义是人们对新闻长期进行研究取得的成果,有助于拓宽人们的研究视野,深化对新闻的认识。 西方国家还有一些形形色色的新闻“定义”,如“性质说”与“兴趣说”,们片面强调事实的个别特征,迎合受众的某种需求,诱导人们把注意力放在金钱、色情、暴力、怪异、刺激等消极现象上,其荒谬性和危害性是显而易见的。 第四节新闻的基本特征 新闻的五要素(5W) 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

新闻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绪论: 1. 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性理论 1)自由主义报刊理论 2)社会责任论 3)发展新闻学 4)党报理论 2. 1918年,蔡元培创立中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 3. 1919年,徐宝璜出版中国人写的第一本完整的新闻学著作《新闻学》。 4. 1978年建立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是我国第一个专门的新闻学研究机构。 第二章 一、新闻起源 1、唯心主义的“生理本能”和“心理欲求”说 代表人物: 美国新闻学者卡斯柏约斯特 代表作品:《新闻学原理》 主要观点:人类对于事物的好奇心和兴趣,是新闻欲的源泉。 2、唯物主义的“社会生产实践说” 主要观点:人类的新闻传播活动在原始社会就已开始,人类通过传播新闻信息协调行动、趋利避害、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参考作品:恩格斯《劳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阐明好奇心源自于人类劳动过程 二、新闻传播发展过程(十个阶段) (一)、原始人的手势语交流:原始人智力低下,语言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手势语成为最初的表达手段。 (二)、口语新闻媒介:当有声语言完善到可以交流的程度,出现了原始新闻的传播,语言和说话器官构成口语新闻媒介。以上两方面都可称为新闻传播的人身载体。 (三)、实物媒介:以某些物体作为媒介,构成原始社会的实物新闻媒介。 (四)、声光媒介:原始社会的声光媒介,多指用鼓声,烽火和烟雾传播信息。需要事先对信号的含义进行约定,并在视听能力所及的限度内使用。这种传播的共时性和有限距离,制约了传播范围。 (五)、图示媒介:图示媒介用线条把事物的分布写下来,构成信息画面,是象形思维的产物。以上三个方面的传播媒介可通称为体外传播载体。 (六)、手抄媒体:标志人类第一次传播革命开始,传媒发展出现了第一次历史性跨跃。成果:1)文字 2)手抄新闻:如中国殷墟甲骨文;盛行于原始社会末期到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初中期; 3)手抄报纸:如唐代《邸报》;公元前59年,罗马议事厅《每日纪闻》;1550年至1566年间的意大利《威尼斯公报》是最有名的手抄报纸。 (七)、印刷媒体:一种高效复制的媒介,开拓了辽阔的信息空间,标志着第二次新闻传播革命的出现。第一份以报纸形式出现的新闻传单,是1529年维也纳政府因土耳其的侵入而刊印的,其内容是向整个基督教世界要求援助这个被围困的城市。 1605年,英国第一位报人:奈森尼乐巴特出版了《约克郡谋杀案》新闻专刊; 1814年,《泰晤士报》和《晚邮报》采用了蒸汽印刷机,宣布了印刷新闻时代的到来。(八)、电子新闻媒介:电信号及其发射、接收装置传播信息,称作电子媒介。广播与电视成为新闻传播的第三、第四次革命。 1920年11月2日,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广播电台:威斯汀豪斯公司的KDKA电台正式播音;1925年10月,苏格兰的约翰贝尔德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电视机; 1936年,世界上最早的电视台:BBC电视台在英国伦敦建立; 同年11月20日,世界上最早的电视节目英国伦敦奥林匹克展览厅内诞生,著名的女歌星艾德尔迪克森演唱了一首名叫《电视》的歌。 (九)、互联网传播媒介:20世纪70年代兴起,又称“第四媒体”,互联网标志着人类历史上第五次传播革命的开始。

新闻学概论复习重点题

2015.4 简答: 简述陆定一新闻定义的内容、优点及不足。 以传播技术作为划分依据,人类新闻事业可分为哪几个发展阶段? 列宁在《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一文中对无产阶级报刊党性原则的主要概括是什么?简述当前我国媒介滥用权利的几种表现。 简述新闻从业者的素质特征。 论述: 试述新闻事业的总体特性和基本特性。 试述当前我国新闻事业开展舆论监督的意义。 2014.10 简答题: 简述西方最早手抄新闻的发展情况? 受众在新闻传播中具有的支配性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简述新闻事业的多种功能。 简述防止新闻失实的办法。 简述正确开展新闻批评和舆论监督工作应注意的基本原则。 论述题: 试述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资本主义新闻事业的原则区别。 试述新闻与信息的异同关系。 2014.4 简答: 俄国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列宁新闻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简述“新闻价值”与“新闻的价值”概念异同。 简述新闻传播基本规律的要点。 简述新闻政策和新闻法规的关系。 简述“正确的舆论导向”的基本含义。 论述: 试述新闻传播主体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兼具的主动性和受动性。 试述我国新闻事业的本土特色。 2013.7 简答: 简述新闻与历史的共同点和区别。 新闻事业的多样性功能包含哪些方面? 简述新闻真实性原则的基本要求和一般要求。 简述实行“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方针的基本要求。 简述新闻职业的基本特征。 论述: 结合实例论述你对资本主义新闻自由的理解。

在新闻工作中如何才能坚持“政治家办报”?请联系实际加以论述。 历年试题简答: 西方新闻价值理论的科学性表现在哪里? 简述新闻报道者在新闻传播过程中的主体性。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指导性的特点是什么? 为什么说新闻原本是一种信息? 简述西方新闻价值理论五要素说的局限性。 为什么说失去了真实新闻事业就失去了信誉和优势? 简述坚持新闻舆论监督社会和社会与公众监督新闻舆论的统一。 新闻职业有何弱点?举例说明新闻职业的弱点虽然难避免却可以弥补。正面宣传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简述新闻从业者的业务修养。 为什么说新闻理论对新闻实践具有宏观指导作用? 新闻价值五要素说的科学含义是什么?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如何在实践中坚持党性原则? 简述新闻工作者的职业修养。 简述新闻价值规律的三个基本点。 简述资本主义新闻事业在历史上的正面作用。 简述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党性原则形成的三个阶段。 简述新闻“新”的含义。 为什么说西方新闻价值要素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简述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简述新闻法制和新闻伦理的关系。 简述新闻与情报的不同之处。 简述“新闻价值五要素说”。 简述拉斯韦尔5W模式包括的因素。 简要说明新闻媒介为什么要具体分析“群众需要”。 范长江的新闻定义有哪些优缺点? 简述新闻事业运作规律的基本含义。 简要概括新闻事业指导性的特点。 西方新闻价值理论的局限性表现在哪里? 为什么说报道新闻是新闻事业的主要功能? 新闻事业产生与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什么? 简述新闻事业指导性的特点。 简述社会主义新闻自由的实质与特点。 新闻工作者如何做到不断创新?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重点名词解释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重点名词解释 1、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媒):新闻事业的发展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标志。像报纸、广播电视在新闻学上统称新闻事业,在传播学上总称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媒)。 2、新闻本源: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 3、信息:(一般)指与人的认识过程和传播活动相关的知识积累。只强调对象与人的作用与联系。 (广义)指所有对象在相互联系过程中呈现出的各自的属性。具有和物质、能量等量齐观的地位。 (狭义)是指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即排除其他可能性,只采取其中一个的可能性。(在新闻学里主要指狭义这一定义)4、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它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一种观念(理论、方针、政策、伦理道德、立场态度)。 5、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物公开发表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 6、新闻体制——是新闻事业的所有制性质、决策机构的构成、新闻事业的结构和社会对新闻事业的制约机制等。新闻体制集中表现为媒体的所有制问题。 7、新闻媒介的共性——新闻媒介是工具,是真实地(与文学比较)、及时地(与电影、戏剧、小说、诗歌比较)反映世界新近变动(与历

史比较)的大众(与书信、情报等比较)传播工具,属于上层建筑。 8、新闻媒介的个性——是指媒体在内容选择、编排方式、行文风格上的与众不同。 如,NBC以硬新闻见长,ABC以国际新闻见长,CBS以选举报道见长;《北京晚报》具有京派文化典雅、庄重、厚实的风格,《新民晚报》具有海派文化实用、精致、活泼的风格,《羊城晚报》体现了岭南文化的开拓创新。 9、新闻事业的阶级性——是在反映客观世界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立场、思想、观点。它们客观上有利于某个阶级的利益。 10、新闻真实性——指的是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即新闻的五要素能够经的起调查核对。

新闻学概论考点整理

新闻学概论考点整理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新闻学概论期末考点 1、P3 2003年全国抗击SARS的斗争中,关于“非典”的病原和病源的报道,给予中国媒体极深的经验教训。 2、P5 媒体审判,即以媒体的判断代替法院的审判。 3、P6 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弗逊把新闻自由的实践看作是探索美国民主政治体制如何运行的伟大尝试。 4、P6 “意见自由市场”的理论最早是从英国的约翰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引出来的。 5、P23 新闻活动的渠道:亲身传播、大众传播、群体传播 6、P24 大众传播特点:一个媒介面向全社会传播信息,没有明确的传播对象,是一种无定向传播。 7、P26 新闻基本特点:真实、新鲜(案例整理) 8、P36 变动产生新闻:美国总统尼克松的“水门事件”典型案例 9、P37 新闻五要素:谁、时间、地点、原因、事情

10、P41 新闻与读者关系分类:硬新闻、软新闻。硬新闻: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软新闻: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的新闻。 11、P44 信息分类:广义信息、一般信息、狭义信息。广义信息:所有对象在相互联系作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各自的属性。一般信息:与人类的认识过程和传播活动相关的知识积累。狭义信息: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12、P45 信息特点:共享性(使用不灭性)、扩缩性、组合性、信息运用的多角度性、相对性 13、P53 “魔弹论”就是居高临下的命令,宣传对象只是俯首帖耳的听众。 14、P55 舆论的特点:公开性、公共性、急迫性、广泛性、评价性 15、P57 舆论定义:是公众针对特定公共事务的一致意见(态度),其目的就是要使公共事务最大限度地符合公众共同的意志和要求

新闻学概论(复习考试重点内容)

《新闻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绪论 第一节 1.从新闻学的内容来说,大致可以分为理论(新闻理论)、历史(新闻史)、应用(新闻业务、媒介管理与经营)三部分。 2.中国新闻学的发展和代表性著作:中国的新闻学在20世纪20年代初步形成。 徐宝璜的《新闻学大纲》1922、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1923、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1929三本著作构筑了中国新闻学的基础框架。 第一章新闻活动 1.关于新闻活动的两个观点:1.新闻活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2.新闻活动是人类求生存图发展的需要 (分析:观点1:在社会生活中,除新闻事业(报纸广播电视)外,人们还通过其他各种途径(交谈、短信、报告……)来相互传递新闻。这说明在人们相互之间的交往中,相互传递新闻的活动普遍地、持续地进行着。因此,了解和传播新闻这样一种新闻活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从广义上说,新闻活动不限于和大众传播工具的直接接触,还包括人们为沟通客观世界新近变动的情况所进行的一切活动。在当今世界上的任何国家、任何阶级、任何行业,每天都需要获取一定的新闻,才能在社会中求得生存,去求得发展。如:政党、企业、军事、科学、个人。 观点2:1.无论是统治阶级还是被统治阶级,都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新闻才能生存下去。从事新闻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客观世界的变动。 2驱使人们不由自主地从事新闻活动的原因是人类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客观世界的永恒变动。 其他:社会条件的改变,引起人类社会交往密切程度的提高,各行各业、各个阶级、阶层、整个社会对新闻的需求量增加。同时,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相互之间的关系越密切,社会的变动就越剧烈。社会变得越剧烈,所产生的新闻就越多;人类之间的关系越密切,社会对新闻的需求量也越大。) 2.结论:变动产生新闻(环境)关系决定需要(社会) 3.新闻活动的渠道:一、亲身传播(言语、文字、体态、信号)(定向)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5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绪论)【圣才出品】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5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绪论 0.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新闻学 1.定义 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 新闻学的中心议题是:客观社会的诸条件对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 2.内容 新闻学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理论、历史、应用三部分,这三个部分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

体。 (1)新闻理论。总结、阐明人类新闻活动主要是新闻事业的基本规律。它从新闻实践中抽象出来,又指导新闻实践。 (2)新闻史。评述和研究有史以来人类的新闻活动的历史,重点是新闻事业产生、发展的历史。它既提供理论科学的历史教材,又供当前的新闻工作者作借鉴。 (3)新闻业务。总结、研究各种新闻业务知识和新闻工作的技能技巧,包括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摄影、报刊发行等。 (4)媒介管理与经营。研究国家的新闻法规、新闻政策以及国家对媒体的宏观调控;总结、研究媒介内部的管理机制,研究媒介的受众市场以及媒介的经营方针、策略等。 新闻业务和媒介管理与经营属于新闻学应用部分。 3.历史 (1)新闻学从18世纪开始,到19世纪末初步形成。在西方发达国家,20世纪50年代以后,新闻学逐渐融入大众传播学。 (2)我国的新闻学在20世纪20年代初步形成。徐宝璜的《新闻学大纲》(1922年出版)、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1923年出版)和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1929年出版),这三本著作构筑了我国新闻学的基础框架。 二、新闻学和新闻工作 (1)新闻学仅仅是一门专业学科,而新闻工作是多种学科和新闻工作实践经验的综合运用。新闻工作者每天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是新闻工作者最重要的素质。 (2)在媒介报道的专业领域,记者、编辑必须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才能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

新闻学概论考点与知识点

《新闻学概论》 知识点和考点 一、名词解释、填空题 (说明:但是可能会在简答题、辨析题、论述题中用到) 绪论: 1.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前提、基本概念、最终效果)(P6页) (1)自由主义报刊理论起源于欧洲,至今却盛行于北美,尤其是美国。自由主义报刊理论是为了确立、维护和发展新闻自由所作的理论探索。力图以理论的形式来阐述、论证新闻自由的合理性、必然性;探讨新闻自由和政府、社会、个人的关系是该理论的主要内涵,并由此确立其基本原则。 (2)主要观点: ①报刊独立自主,不受政府的干涉。 ②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人民有权利监督政府,最重要、最常见的中介就是报刊。即报刊是行政、立法、司法以外的国家第四势力或第四种权力。 ③“意见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理论。其要义是让人民群众、让各党各派都利用报刊充分地表达各自的意见。而充分表达意见的前提是给予人民有关各项事务的充分信息, ④对事实的信念。从个体主义至上的价值观出发,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强调,新闻报道的最终目的不是向大众灌输某种标准的观点,而是客观地反映现实,让人们对外部世界形成独立的见解。 缺陷: 1.它最大的缺陷:就是对公众的通讯工具的逐日进行的工作未能提供严格的标 准。 2.报刊作为私人企业和作为社会工具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 3.自由竞争的结果必然导致垄断,资本薄弱的报纸无力和大报竞争,最后只能 被淘汰或兼并。 2.社会责任理论(P8页) 3.发展新闻学(“三功能”P10页) 媒介有守望、整合、教育的功能 第二章: 4.唯物主义的新闻起源观(P26页) 1.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 2.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 第三章: 5.狭义的信息(P44页) (狭义)是指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6.宣传(P49页) 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它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一种观念。 7.决定宣传效益因素(P52页)

新闻学概论复习题

三、名词解释题 1.舆论 答: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舆论作为公众意见是社会评价的一种,是社会心理的反映,它以公众利益为基础,以公共事务为指向。舆论具有公开性、公共性、紧迫性、广泛性和评价性等特性。 2.新闻价值 答:新闻价值是指事实所包含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种种特殊素质的总和。这些特殊素质的共同特征就是能够引起广大受众的共同兴趣,能为广大受众所关注。3.报纸的二次售卖 答:报纸的二次售卖是指报纸既向读者出售新闻媒介内容,又向广告主出售广告版面。第一次销售中,将报纸卖给读者,读者购买的是信息,这一次销售的是信息的实效性,落脚点是发行量。第二次销售把读者卖给广告客户,广告客户购买的是读者的注意力,这一次销售的落脚点是广告量。 4.接近权 答:接近权即一般社会成员利用传播媒介阐述主张、发表言论以及开展各种社会和文化活动的权利,同时,这项权利也赋予了传媒应该向受众开放的义务和责任。这个新的权利概念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并在西方国家产生了普遍的社会影响。其核心内容是要求传媒必须向受众开放。 5.议程设置理论 答:所谓“议程设置”是有关大众传播媒介影响社会大众关注焦点的理论。“议程设置”也称“议题设置”,理论认为,大众媒介往往有意无意地通过对所报道重心的选择,从而构建公共讨论与关注的轻重缓急;人们将倾向于了解大众媒介所注重的那些问题,并按照大众媒介所设置的轻重秩序来理解事件。 6.新闻学 答: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讨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 7.硬新闻 答:硬新闻是指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这类新闻为人们的政

新闻学概论总结

新闻学概论总结 《新闻学概论》课程是新闻传播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新闻学概论》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集理论性与应用性为一体的学科。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习者在全面了解新闻事业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系统掌握新闻学中的基本概念和知识,掌握新闻工作的理论、方法、技能,为今后的新闻理论研究和从事新闻业务工作奠定基础。 学习本课程的要求是:学习者应明确学习和研究新闻理论的意义,掌握学习和研究的科学方法。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和规范新闻学的学习和研究,同时又要联系中国新闻工作的实际,总结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新闻学理论。 明确新闻学的研究对象,理解新闻事业、新闻理论的产生与发展过程,掌握新闻理论的研究意义和方法。 新闻学的研究对象:人类社会的新闻现象。 新闻学有广、狭两义,广义的新闻学包括:新闻理论、新闻史、新闻实务(采、写、编、评、摄、经营管理),狭义的新闻学就是新闻理论。 新闻学研究的内容:人类社会新闻传播的特点、样式、规律、功能、目的等等。重点是现代新闻业和社会的关系,具体说,新闻业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及其与社会的互动。 《新闻学概论》中的新闻学,主要是在狭义上使用。 一、中国新闻教育对新闻学发展的贡献: 1、1918年10月14日,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的成立可以视为中国正式新闻教育的开端。 2、我国大学设立新闻系始于1920年,上海圣约翰大学在普通文科内创办报学系,由上海英文《密勒氏评论报》主笔柏德逊(Don Patterson)主持系务,并发行英文《约大周刊》。 3、我们认为,新闻学要想发展到“学术性专业的层次”,这种研究视域和理论建构是不可缺少的。如果说政治、经济、文化视域对新闻学研究来说还具有一定的外在性,那么专业视域则是新闻学研究的内在视域。它以新闻和新闻传播为自己的特定研究对象,通过研究新闻和新闻传播自身的逻辑和质的规定性来思考各种实践层面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也可以把专业视域称之为“本质视域”。 二、学习新闻学的意义和方法: 意义:1、指导新闻工作者自觉从事创造性的工作。 2、指导我们正确对待新出现的各种新闻现象。 3、指导我国新闻改革的顺利进行。

新闻学概论重点总结

1. 新闻学中心议题:客观社会的诸条件对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 2. 从内容看新闻学分为:理论,历史,应用 3. 自由主义报刊理论:主要内涵是探讨新闻自由和政府、社会、个人的关系。原则是:1)报刊独立自 主不受政府的干涉。2)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3)“自由意见市场”和“自我休整”理论。4)对事实的信念。 4. 社会责任论对报刊的基本要求:1)对每日的事件给以真实、全面,理智的报道,并将他们至于能显 示其意义的特定的前后关系之中2)报刊要成为“交换评论”和“批评的论坛” 3)报刊要反映出社会各个集团的典型画面4)报刊要提出和澄清社会目标和价值观5)报刊要“完全接近每日的信息” 5. 新闻要素:是构成新闻的必须材料,即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因五要素的英文开头字母都 是w,故也称“五个w”。 6. 硬新闻: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它有极严格的时间要求,报道必须迅速,尽可能 地准确,信息尽可能量化。 7. 软新闻: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性的新闻。它没有明确的时间界定,多数属于延缓性新闻,无 时间的紧迫性。它和人们的切身利益无多大关系,向受众提供娱乐、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8. 宣传与新闻的区别?新闻传播信息,宣传传播观念。具体区别1 出发点不同:宣传的出发点是出于 宣传自身的需要,新闻的出发点是出于受众的需要2 归宿点不同:宣传者的目的是要人们理解一定的观念并接受它、支持它;新闻发布者是任凭新闻接受者自己去分析判断3 传播的方式不同:新闻需要新,宣传需要不断地重复4 传播的要求不同:信息沟通要求定量的准确,具体要求是,真实、全面、客观、公正、及时、准确。而宣传要求定性的准确,即材料和观点的统一。 9. 新闻媒介对舆论导向的作用?新闻媒介即为舆论工具,新闻媒介与舆论构成了一种天然,密切的关系。 1)反映并代表舆论:公开表达对于舆论既是必要条件又是最后形成的标志;新闻媒介为舆论起到了最经常的承载作用;新闻媒介既是舆论的载体,又是舆论主体的影子。 2)引发舆论:舆论形成必须要有意见指向—特定公共事务,而人们对这一事务重要信息的了解主要来自于媒体;新闻媒介设置的议题常常衍生为舆论的源头,即公众关注的公共问题(事务)。 3)引导舆论:通过持续不断的信息流,构筑现代信息环境,作用于人们的认识,引导舆论;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额意见表达引导公众意见。 10. 媒体融合:概念包括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是指将不同的媒介形态“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新的媒介 形态,如电子杂志、博客新闻等;而广义的包括一切媒介及其有关要素的结合、汇聚甚至融合,不仅包括媒介形态的融合,还包括媒介功能、传播手段、所有权、组织结构等要素的融合。 11. 报纸定义及特点:以刊登新闻为主的定期连续向大众发行的印刷品。特点:1) 记录性好,便于思考; 2) 选择性强,读者可以自由安排时间和内容来读;3) 材料运用自如,不受时空限制,便于深度报道; 4) 制作程序多而繁杂,新闻时效差;5) 受文化水平限制大,受众基础不如广播、电视广泛;6) 不 如图像和声音逼真有感染力。 12. 广播定义及特点:以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的声音为媒介的大众传播工具。特点:1) 迅速及时, 时效性强;2) 无远弗届,渗透性强;3) 对象广泛,群众性强;4) 一瞬即过,不易保存;5) 顺序接受,选择性差 13. 电视定义及特点:以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的声音和图像为媒介的大众传播工具。特点:1) 现场 感2) 亲切感;3) 简洁明了;4) 长于动态新闻,短于深度报道;5) 电视新闻的采访、制作、传播、接收有较高的物质技术要求。 14. 新闻媒介的共性?新闻媒介的共性可以说是新闻媒介的一般性质。新闻媒介的共性指的是包括各个时 代、各个国家、各个阶级、各种类型的所有新闻媒介的共同特点。包括:1) 新闻媒介作为精神产品的生产机构和立法、司法、行政机构一样,同属上层建筑,在社会上具有强大的影响力。但它仅仅是舆论机构,没有立法、司法、行政那样的强制性和指挥权。2) 新闻媒介作为以传播新闻为主要内容的机构,和其他传播意识形态的机构、载体的区别在于:1新闻媒介是反映现实变动的,区别于历史

新闻学概论复习提纲答案(完整版)

《新闻学概论》复习要点(2008) 一,名词解释 1新闻报道: 报道是对可以查证的事实的客观叙述。是指人们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有根据。新闻报道是专指对新闻的客观叙述。 2新闻本源: 从哲学意义上来讲,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新闻的主要功能是反映世界的最新变动,应从事物的变动着手寻找新闻 3信息: 广义上,信息是泛指对事物的存在方式、属性特征以及相互联系的表征和描述。是认识过程中客体与主体的中介。主要包括物理、生物和社会信息三种形式。信息论中的信息含义,信息就是消除或减少收信人对讯息的某种不确定性。信息是不确定性减少的量。在新闻学领域内,信息是受众预先未知的,能够消除受众不确定性的要素,即包含着未知的、新鲜的、能引起他们兴趣的内容。 4宣传: 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它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一种观念。宣传内容涉及理论、方针、政策、伦理道德、立场态度等。宣传的表述可以用语言、文字、图画或音乐的形式进行。只有当行为对宣传者有益时,这种行为或消息才被称为宣传。 “光辉泛化法”: 即无条件的美化,不加验证的予以接受,极力推崇自己的观点 “洗牌作弊法” 精心选择单向极端的材料,引导接受者的思想和行为 5广告 广告是以促销商品或服务,宣传观念为目标,以付费的形式,利用大众媒介向公众传递信息的宣传手段。 6舆论 舆论是公众对于特定的现实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观点、意见和态度。它体现着公众利益。舆论具有公开、公共、急迫、广泛、主观的特性,是民意和公众力量的显示。 7事实 汉语词典中,事实是事情的真实情况。新闻学意义上的事实,是指事物的客观存在。包括事物已经发生的相对独立、完整的过程(事件),也包括事物的存在状态、特征和变化 具体事实 指人体感官直接可以感受到的事实 概括事实 指由具体事实综合、概括、统计和提炼而成 新闻事实 新闻事实是指新近发生的,含有新的信息的,会引起受众的普遍关注的事实。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就是新闻事实,新闻事实是新闻作品的基本素材。 8议程设置 也称议程安排,指的是大众传媒安排公众议论的话题,把公众的注意力导向某些特定的问题或争端上的功能。 9合理想象 “合理想象”是从已知的事实去推测记者没有采访到而可能发生的“事实”,并作为事实来报道。合理想象很难进行核对,难以保证真实性,所以不能用作新闻写作 10“不党、不卖、不私、不盲” “四不方针”是著名报人张继鸾在1926年接手《大公报》时提出的办报主张。其主要内容是,不党:纯以公民之地位发表意见;不卖:不以言论作交易,不受其他因素左右,坚持客观公正;不私:对于报纸并无私用,愿向全国开放,使为公众喉舌;不盲:不盲从于信息,要坚持新闻的客观性,不盲从、不盲信、不盲动 11“社会公器” 社会公器是服务社会大众的公共信息、文化事业和社会舆论机关,为不同阶级提供共享的信息环境,是社会成员沟通的桥梁,思想的黏合剂,是社会舆论的客观反映 12新闻客观性 新闻(新闻事实)在本质上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虽然它打上了传播者的主观印迹,但事实本质不会随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所以新闻的内容是客观存在的。这就是新闻的客观属性。 13公正报道原则 1给予各方平等利用媒体表达意见的机会。2对争议各方采取不偏不倚的中立立场。3不应当随意发

全国2013年4月自考《新闻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3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新闻学概论试题和答案 课程代码:00633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马克思提出“人民报刊思想”是在( A ) 12-279 A.主编《莱茵报》时期B.创办《新莱茵报》时期 C.指导《社会民主党人报》时期D.改造《前进报》时期 2.我国第一部历史新闻学著作是戈公振所著( C ) 1-6 A.《中国新闻史》B.《中国报刊史》 C.《中国报学史》D.《中国报业史》 3.《报刊的四种理论》一书的作者是( A ) 1-3 A.施拉姆B.施拉姆等四人 C.里普曼D.约斯特 4.新闻与信息的关系是( D ) 2-33 A.信息是信息,新闻是新闻,二者毫不相干 B.信息就是新闻,新闻就是信息,二者毫无差别 C.信息是新闻的一种体裁 D.新闻是信息大家庭中的特殊成员 5.新闻传播行为的三个要素是( C ) 4-68 A.新闻—新闻报导者—新闻接受者B.事实—新闻媒体—新闻接受者 C.事实—新闻报道者—新闻接受者D.新闻—新闻报道者—新闻媒体 6.新闻价值要素中的时新性指的是新闻事件的( C ) 3-60 A.发生时间B.报道时间

新闻学概论考点整理

新闻学概论期末考点 1、P3 2003年全国抗击SARS的斗争中,关于“非典”的病原和病源的报道,给予中国媒体极深的经验教训。 2、P5 媒体审判,即以媒体的判断代替法院的审判。 3、P6 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弗逊把新闻自由的实践看作是探索美国民主政治体制如何运行的伟大尝试。 4、P6 “意见自由市场”的理论最早是从英国的约翰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引出来的。 5、P23 新闻活动的渠道:亲身传播、大众传播、群体传播 6、P24 大众传播特点:一个媒介面向全社会传播信息,没有明确的传播对象,是一种无定向传播。 7、P26 新闻基本特点:真实、新鲜(案例整理) 8、P36 变动产生新闻:美国总统尼克松的“水门事件”典型案例 9、P37 新闻五要素:谁、时间、地点、原因、事情

10、P41 新闻与读者关系分类:硬新闻、软新闻。硬新闻: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软新闻: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的新闻。 11、P44 信息分类:广义信息、一般信息、狭义信息。广义信息:所有对象在相互联系作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各自的属性。一般信息:与人类的认识过程和传播活动相关的知识积累。狭义信息: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12、P45 信息特点:共享性(使用不灭性)、扩缩性、组合性、信息运用的多角度性、相对性 13、P53 “魔弹论”就是居高临下的命令,宣传对象只是俯首帖耳的听众。 14、P55 舆论的特点:公开性、公共性、急迫性、广泛性、评价性 15、P57 舆论定义:是公众针对特定公共事务的一致意见(态度),其目的就是要使公共事务最大限度地符合公众共同的意志和要求

最新整理《新闻学概论》整理版资料

绪论 1956年《报刊的四种理论》(施拉姆等著)把世界不同历史时期的新闻体制及其相对应的新闻思想,归结为:集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理论、苏联共产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指导新闻实践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新闻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中的新闻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坚持与发展。 运用新闻理论,观察新闻报道、新闻改革、业界动态、媒体转型…… 例如:分析新闻报道(单篇报道、系列报道、同题报道等),分析媒体事件(限娱令等)…… 第一章新闻本源 第一节新闻的起源:人类的信息需求 第二节新闻的本源:事实 新闻事实——经过选择的事实 如何选择事实?21 第三节新闻的定义 务实派定义: 1.“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 2.“新闻”建立在三个“W”基础上,即“Women(女人)”、“Wampum(金钱)”、“Wrongdoing(坏事)” 3.“凡是让女人喊一声‘啊呀,我的天哪’的东西,就是新闻。” “最坏的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这是大众化报纸(便士报)兴起时期,一些资产阶级报人根据他们的经验对新闻所作的解释。 务实派新闻定义的特点:注重新闻内容的新奇、异常、变态、刺激、色情。 务实派的定义具体形象,但比较随意,不科学 理论派定义

1.强调事实 范长江:“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 2.强调活动(结果) 陆定一: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3.强调手段——手段说的是新闻的功能而不是新闻本身。 甘惜分:新闻是报道或评论最新的事实以影响舆论的特殊手段。新闻是手段,即意味着新闻媒体是工具.(1980) 4.强调信息 如:新闻是经报道的新近事实的信息。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新闻的本质是信息。 “新闻是公开传播的新近事实的信息。”——这个定义包含了新闻“真实、新鲜、公开”的特征。 信息源于事实,又不是事实本身,事实本身无法传布,只有变成信息才能传布。 新闻的定义 请比较几则新闻定义,谈谈你对它们的看法。 (目前古今中外关于新闻的定义很多,可以首先对定义的整体情况有个基本了解,然后选择有代表性的定义,进行详尽的分析,包括定义的渊源、辨析、对实践的作用等。) 除了陆定一的新闻定义,中外关于新闻的定义有很多,如“事实说”、“报说”、“功能说”、“信息说”、等。首先,它们都肯定了事实的重要性;其次,它们都强调新闻要新,事实要近,陈年旧事不能成为新闻。这些定义是人们对新闻长期进行研究取得的成果,有助于拓宽人们的研究视野,深化对新闻的认识。 西方国家还有一些形形色色的新闻“定义”,如“性质说”与“兴趣说”,们片面强调事实的个别特征,迎合受众的某种需求,诱导人们把注意力放在金钱、色情、暴力、怪异、刺激等消极现象上,其荒谬性和危害性是显而易见的。 第四节新闻的基本特征 新闻的五要素(5W) 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 新闻有哪些基本特征?为什么说真实准确是新闻最基本的特征? 新闻的基本特征包括:真实准确、内容新鲜、报道及时、传播公开。

2018年自考《新闻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2018年自考《新闻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一、判断正误,在试题后面括号内打√或×(每题1分,共10分) 1、总结、阐明人类新闻活动,主要是新闻事业的基本规律是新闻业务研究的主要内容。( ) 2、近代中文报纸是舶来品,是从资本主义国家移植过来的。( ) 3、报纸、广播、电视的不同特点,向新闻工作者提出了如何扬长避短,发挥各自优势吸引受众的问题。( ) 4、中国的新闻教育始于1928年,当时北京大学成立新闻研究会,旨在“输灌新闻知识,培养新闻人才”。( ) 5、中国新闻事业的最高宗旨是:新闻事业既是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也是人民的耳目喉舌。( ) 6、新闻媒介促进了人类的文明,却污染了社会空气。( ) 7、世界上所有的对外广播电台都属于纯宣传型的新闻媒介。( ) 8、世界的新闻学发轫于18世纪,到20世纪40年代形成。( ) 9、无论采取哪种形式,新闻法规所要处理的一个核心问题是保护新闻自由,同时防止滥用新闻自由。( ) 10、坚持新闻真实性是新闻工作的起码要求,也是最高要求;新闻必须真实,是新闻工作的第一信条。( ) 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 )产生新闻。 2、狭义的信息即消除受信者( )的东西。 3、( )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

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 4、新闻的本源是( )。 5、西方报纸是资本主义( )的产物。 6、()是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有利于传播者、能够说明和证明传播者主张的素质。 7、当前我国新闻媒介的竞争格局是从相对自由竞争走向( )。 8、新闻媒介的双重属性是( )和( )。 9、我国第一本新闻理论著作是徐宝璜的( )。 比较下列概念(每题6分,共24分) 1、硬新闻与软新闻 2、非故意性失实与故意性失实 3、稳定受众与不稳定受众 4、时新性与时宜性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 1、新闻媒介的功能有哪些? 2、世界各国新闻法规的形式有哪些? 3、受众对于新闻媒介有哪些决定性影响? 4、如何治理新闻失实现象? 五、材料分析题(17分) 1、2006年12月28日,新华社评出2006年十大国内新闻,“青藏铁路全线通车”位列其中: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正式通车。青藏铁路从西宁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