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公平正义怎么保障

1.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公平正义怎么保障
1.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公平正义怎么保障

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

——公平正义怎么保障

2013年高考前夕,一则消息让广大农村考生感到温暖和振奋:国家决定,提高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比例,今年比去年增加8.6%。这将使更多农村学子得到改变命运的机会,是党和政府维护公平正义一项实实在在的举措。

当前,我们正在为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而奋斗。有人说,如果描绘中国梦的图景,公平正义就是它不可或缺的底色。只有让公平正义的阳光,照亮每个人的追梦之路,让每个梦想都能开花,中国梦才会成为美好现实。

一、公平正义的呼声为何强烈

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主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我们党领导人民干革命、抓建设、搞改革,就是为了建设真正公平正义的社会,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实现公平正义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中国人民稳定地走上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这30多年,是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的时期,是改善民生力度最大、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比如,2亿多贫困人口脱贫,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基本医疗保障网、最大规模的养老保障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扎实推进。今天,人们正享受着越来越多的改革发展成果,公平正义得到更多重视和保障。

从现实来看,党和政府促进公平正义的努力有目共睹,但另一方面,人们对公平正义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在前不久人民日报微博推出的“我期待”系列调查中,对于“让社会更和谐,你最期待”的问题,选择最多的是“进一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占被调查人数的59%。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有社会不公现象凸显的原因。比如,潜规则在一些领域比较盛行,有的人靠钻空子、搞门道一夜暴富,有的人靠“萝卜招聘”捧上“好饭碗”,有的人靠“拼爹”获得“火箭式提拔”。求人的事屡见不鲜,无论是升学、看病、生孩子,还是办企业、上项目,很多都得走关系、靠背景,甚至有人说“中国人从摇篮到坟墓都要求人”。再比如,中国奢侈品消费居世界第二,但还有不少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这些都直接影响着人们对公平正义的感受。

有政策制度不完善的原因。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不公现象,大都与一些领域改革不到位有关。比如,城乡二元结构尚未打破,城乡居民在医疗、养老等方面待遇差别较大;户籍制度改革呼声很高,但进展还不尽如人意,导致农民工等流动人口“徘徊”在城市边缘,享受不到应有待遇;养老保险接续、随迁子女高考等方面的政策不完善,也加剧了一些人的不公平感。

有人们权利意识增强的原因。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的民主观念、权利意识明显增强,对公平正义的诉求日益强烈。一旦自身权益受到侵害,许多人不再保持沉默,而是积极争取和维护。据一项网络调查显示,当遇到不公平现象时,83%的网民选择通过各种渠道表达诉求。

也有媒体传播放大的原因。过去,不公平的事件影响范围有限。现在,随着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人人都有“麦克风”,不公平事件一旦发生,很快就能“坏事传千里”。再加上有些人看待不公平现象时,容易带有非理性和极端化情绪,利用网络进行炒作,夸大了不公平的程度。

事不公则心不平,心不平则气不顺,气不顺则难和谐。公平正义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社会诸多矛盾的交结点,成为广大群众关注度很高的问题。在新的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应把公平正义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使追求公平正义体现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更好地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网友网言

潜规则好比社会的癌细胞,一旦扩散开来,后果不堪设想!所以,消灭潜规则就等同于消灭社会的癌细胞。

人向潜规则低头可能是无奈,社会向潜规则低头就是悲哀。有潜规则不可怕,关键是要破除它。

“拼爹”拼掉了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拼掉了一些正直人的心,这种现象必须改变。

潜规则不除,社会难公平、人心难聚合!

二、如何正确看待公平正义

2012年年底,围绕异地高考问题,一些非北京籍学生家长与北京籍学生家长在网上展开辩论。一方认为,只有消除歧视,让随迁子女享有与本地孩子同等的高考机会,才是公平的体现;另一方则认为,若放开户籍限制,就会影响本地孩子升学机会,这是不公平的。

面对同一件事,为何人们的理解迥然不同?在公平正义问题上,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由于人们的立场、角度不一样,对公平正义的理解也不尽相同。那么,应该怎么看待公平正义?

首先,应历史地看。公平正义,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人类社会对公平正义的思考和追求从未停止过。自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以来,思想家们就从未停止过对公正问题的探讨。因此,公平正义是一个发展着的历史范畴。在不同社会制度下,公平正义的标准是不一样的。在阶级社会,不同的阶级由于阶级利益的差别,对公平正义的理解也不同。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公平正义奠定了制度基础。但同时也要看到,公平正义不会自然而然地实现,而是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联系,是一个不断向前推进的历史过程。我国是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的,虽然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发展,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在维护公平正义方面也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排在世界第80多位,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只有发达国家的1/8左右。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一方面,面对经济社会中的矛盾和问题,要通过维护公平正义,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另一方面,我们讲公平正义,又不能脱离基本国情,只能“就米下锅”,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去满足人们的要求。

在这方面,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例子就很能说明问题。比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这是国家为解决广大农民的后顾之忧、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一项制度安排,每个月55元的基本养老金由国家提供,在基本养老金之上的部分根据个人缴费情况而定。这项制度开始试点之后,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很多农村老人说:我们也可以像城里人一样领养老金了!但推行一段时间后,也有部分农村群众开始提意见了,他们觉得基本养老金标准太低,与城镇居民养老金水平差距太大。应该说,在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上,“新农保”只能从低水平起步,做到广覆盖,同时随着经济发展、国家财力增强,逐步提高基本养老金标准。那种企望与城镇养老水平一步对接的想法,出发点可能是好的,但却是不现实的。

“罗马城不是一天建起来的。”公平正义是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螺旋式上升。我们一方面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力求在现有条件下,最大程度实现公平正义。另一方面,要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把蛋糕做大,为实现更高层次的公平正义创造坚实的物质基础。

其次,应相对地看。绝对的公平正义,从来都是没有的,只存在于人们的观念和幻想中。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社会成员个人情况不同,天赋有差别,能力有大小,不可能每个人都处在同一起跑线上。纯粹的起点平等是做不到的,竞争的最后结果可能导致不公平,只能求得大致公平、相对公平。如果追求绝对公平,苛求整齐划一、完全一致,只会回到平均主义的老路,最终导致公平正义的倒退。

最后,应具体地看。讨论公平正义,不能泛泛而谈,必须放在具体领域、结合具体问题来分析。比如,平等竞争、优胜劣汰的原则,在经济领域是适用的,体现了公平正义的要求,如果拿到社会领域来,则会导致一些社会困难群体,连基本的生存需求都得不到保障,这显然是不公正的。

专家评说

维护和促进社会公正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吴忠民(中央党校教授):维护和促进社会公正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不可能一蹴而就。在一定的历史时期,能够实现何种程度上的社会公正,从根本上来看,应当视这个时期所能提供的经济条件而定,必须遵循“量力而行”的准则。只有以高度发达的经济为基础,一个社会才能具备相应的社会经济资源,才能为社会公正的实现提供必要的支撑构架。

三、如何通过制度改革为公平正义护航

从2003年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到2007年启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再到2008年在全国推开。短短5年时间,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制度从无到有、从局部到整体,完成了全覆盖。这项制度改革,使城乡居民享受到了平等的医疗保障,是促进公平正义的一个重要实例。

公平正义,从美好理念转化为实践,需要制度的有力保障。近些年来,我们在制度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但也存在制度不健全的问题。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紧建设对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

公平正义的制度保障网如何织就?关键还是靠改革。30多年的实践证明,改革是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制度建设的根本途径。既应改革不合时宜的制度,也要把实践中成功的做法制度化,还要探索建立适应未来发展需求的新制度,使社会公平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具体来说,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努力。

一是权利公平。在我国,不论民族、性别、职业、财富等,每个人都应一律平等地享有基本权利。应加大法制建设力度,完善法律制度体系,保障公民合法的政治权利和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权利,建立健全公民享有

和行使权利的体制机制,保障人民当家作主。重点完善公共财政制度、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制度、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不同地区、不同人群都能享受平等“待遇”。完善权利维护和保障机制,着力解决征地拆迁、环境污染、工资拖欠等群众权益受损的突出问题,确保权利公平的实现。

二是机会公平。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追求,都渴望平等拥有拼搏奋斗、展现自己的机会。应强化政策保障,拆除制度“篱笆”,取消不合理的准入限制,使尽可能多的人有打拼的舞台。比如,2013年5月国务院出台政策规定,大学生就业不得设置毕业院校、年龄、户籍等限制要求。同时搭建更多平台,疏通上升渠道,让人们的创造活力迸发出来,使大家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对那些困难群体,还要给予更多关怀和扶持,避免“无机会群体”出现。

三是规则公平。任何一个社会都需要有一套规则来保证运行,而公平正义则应是这套规则的灵魂。一方面,通过科学合理的制度安排,确保规则公正严明、不偏不倚;另一方面,全社会都应严格按照规则办事,坚决抵制潜规则。比如,我国公务员“逢进必考”的规则,堵上了过去那种凭条子、找关系的门路,“国考”成为人们普遍认可的、体现公平竞争原则的人才选拔方式。数据显示,近3年来,中央和国家机关新录用公务员九成来自非公务员普通家庭。

维护公平正义,还须反对特权现象。哪里有特权,哪里就有不公。在我国,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所有公职人员都不得谋求法律和政策规定之外的任何私利和特权。但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干部搞特殊、耍特权,比如违规占有多套住房,违规占有公家车辆,以各种形式侵占公共利益、群众利益,明里暗里为子女亲属升官发财奔走,群众对此意见很大。如果干什么事都要靠关系、搞门道,有背景的就能得到更多照顾,没有背景的再有本事也无法出头,势必严重影响社会公平正义。应采取得力措施,坚决反对和克服特权思想、特权现象。进一步完善权力制约监督机制,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保证权力依法运行,最大限度地防止公权私用变特权。

政策传真

大力营造公平的就业环境

用人单位招用人员、职业中介机构从事职业中介活动,不得对求职者设置性别、民族等条件,招聘高校毕业生,不得以毕业院校、年龄、户籍等作为限制性要求。规范签约行为,任何高校不得将毕业证书发放与高校

毕业生签约挂钩。加大人力资源市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招聘过程中的欺诈行为,及时纠正性别歧视和其他各类就业歧视现象。

——摘自《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四、如何用法治守护公平正义

“公平正义是每个法律人的信仰。”这是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法官厉莉的座右铭。在审理一起保险赔偿案的过程中,她勇敢挑战显失公平的行业规则,不仅使原告赢得了诉讼,更使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修改了相关条款。她用自己的坚定与执著、果敢与担当,展现了法治在维护公平正义中的力量。

人们常说,司法是维护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但这些年来,司法不公现象时有发生,引发人们的持续关注。“同案不同判,同罪不同罚”,“前门进后门出”的减刑假释等问题,一桩桩、一件件都在拷问着司法的公正性。如果守不住这道防线,就会纵容和放大社会不公,阻断老百姓维护权益的“正道”,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正如一位思想家所说,犯罪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好比污染了水源。如何坚决维护法治的权威、尊严和公信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审理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已成为当前必须解决的重要任务。

以公开促公正。公开透明才能公道公正,暗箱操作则会问题丛生。2009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司法公开的六项规定》,要求公开立案、庭审、执行、听证、文书、审务等方面内容,有力促进了司法在阳光下运行。今后将继续加大司法公开力度,完善公开审判和公开执行制度,推广庭审电视网络直播、网上晒判决书等做法,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和人民陪审员制度,让司法公正成为人们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东西。

以完善体制促公正。科学规范的体制和制度,是阻止金钱、权力、人情干扰司法公正的隔离墙。近年来,我国司法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推出一系列措施,向着“公正高效权威”的目标迈进。下一步的关键,是按照党的十八大要求,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进一步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创新和加强审判管理,改进司法权运行机制,完善内部和外部监督制约机制,确保司法公正不断向纵深推进。

以强队伍促公正。司法队伍头顶天平、手握准绳,是公平正义的化身。建设一支廉洁正派、执法公正的司法队伍,是维护司法公正的关键。这些

年涌现了“柔情的女法官”陈燕萍、“法官妈妈”詹红荔、“全国模范检察官”郑喜兰等一批先进典型,同时也存在少数司法工作人员知法犯法、执法犯法、贪赃枉法,滋生了司法腐败,加强司法队伍建设的任务还很重。应强化职业道德建设,牢固树立公正、廉洁、为民的价值理念,注重教育培训和社会实践,加强纪律作风建设,加大对违纪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切实提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能力。

维护公平正义不只是司法部门的事情,全社会都应树立法治理念,增强遵法守法用法意识,自觉做公平正义的守护者。各级政府应依法行政,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广大群众要依法维护自身权益,不断提高学习运用法律的能力,避免在维权的同时违法。社会舆论应依法、客观公正地进行监督,努力防止“权力”伤害“权利”现象的发生。

实现公平正义是一条很长的路,但前景必然越来越广阔。只要我们大家共同携手,持续努力,不断朝着更加公正和谐的社会迈进,我们每个人也必将赢得属于自己的美好人生。

权威声音

努力做到每一个案件审理都要实现公正

周强(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要实现“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各级法院就是要把每一个案件审理好,尤其是对当前社会关注的一些复杂、疑难、敏感案件,各级法院更要审理好。

曹建明(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检察机关要牢固树立公平正义理念,从满足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出发,更加关注民生,更加关注人民各项权益的保障,通过扎扎实实办理好每一起案件,努力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相关链接

1.《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2.《中国梦》《中国梦我们的梦》《中国梦我的梦》,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编,学习出版社2013年版。

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公平正义怎么保障

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 ——公平正义怎么保障 2013年高考前夕,一则消息让广大农村考生感到温暖和振奋:国家决定,提高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比例,今年比去年增加8.6%。这将使更多农村学子得到改变命运的机会,是党和政府维护公平正义一项实实在在的举措。 当前,我们正在为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而奋斗。有人说,如果描绘中国梦的图景,公平正义就是它不可或缺的底色。只有让公平正义的阳光,照亮每个人的追梦之路,让每个梦想都能开花,中国梦才会成为美好现实。 一、公平正义的呼声为何强烈 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主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我们党领导人民干革命、抓建设、搞改革,就是为了建设真正公平正义的社会,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实现公平正义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中国人民稳定地走上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这30多年,是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的时期,是改善民生力度最大、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比如,2亿多贫困人口脱贫,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基本医疗保障网、最大规模的养老保障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扎实推进。今天,人们正享受着越来越多的改革发展成果,公平正义得到更多重视和保障。 从现实来看,党和政府促进公平正义的努力有目共睹,但另一方面,人们对公平正义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在前不久人民日报微博推出的“我期待”系列调查中,对于“让社会更和谐,你最期待”的问题,选择最多的是“进一步促进公平正义”,占被调查人数的59%。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有社会不公凸显的原因。比如,潜规则在一些领域比较盛行,有的人靠钻空子、搞门道一夜暴富,有的人靠“萝卜招聘”捧上“好饭碗”,有的人靠“拼爹”获得“火箭式提拔”。求人的事屡见不鲜,无论是升学、看病、生孩子,还是办企业、上项目,很多都得走关系、靠背景,甚至有人说“中国人从摇篮到坟墓都要求人”。再比如,中国奢侈品消费居世界第二,还有不少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这些都直接影响着人们对公平正义的感受。 有政策制度不完善的原因。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不公现象,大都与一些领域改革不到位有关。比如,城乡二元结构尚未打破,城乡居民医疗、养老等方面待遇差别较大;户籍制度改革呼声很高,但进展还不尽如人意,导致农民工等流动人口“徘徊”在城市边缘,享受不到应有的待遇;养老保险接续、随迁子女高考等方面的政策不完善,也加剧了一些人的不公平感。 有人们权利意识增强的原因。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的民主观念、权利意识明显增强,对公平正义的诉求日益强烈。一旦自身权益受到侵害,许多人不再保持沉默,二是积极争取和维护。据一项网络调查显示,但遇到不公平现象时,83%的网民选择通过各种渠道表达诉求。 也有媒体传播放大的原因。过去,不公平的事件影响范围有限。现在,随着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人人都有“麦克风”,不公平事件一旦发生,很快就能“坏事传千里”。再加上有些人看待不公平现象时,容易带有非理性和极端化情绪,利用网络进行炒作,夸大了不公平的程度。 事不公则心不平,心不平则气不顺,气不顺则难和谐。公平正义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社会诸多矛盾的交结点,成为广大群众关注度很高的问题。在新的起点上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应该把公平正义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使追求公平正义体现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论述社会公平正义的必要性及社会建设的意义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在报告中,胡锦涛同志提出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六大任务。 请解读:(1)请论述党和政府解决民生问题,注重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必要性。 (2)请论述党和政府提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意义。 必要性: 1.改善民生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是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重要表现。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重视改善民生,正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 2.改善民生,是由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 目前,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教育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成熟、不完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是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一矛盾在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教育、就业、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尤为突出。改善民生,有利于解决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3.改善民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共同理想的需要。 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现阶段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只有保障和改善民生。才能够使经济更加发展、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才能够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实现共同理想。 4.改善民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需要。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利于维护广大人民利益,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有利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重视改善民生,体现了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调动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5.改善民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社会的主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力军。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有利于激发人民的劳动热情调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6.改善民生。是推动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基本条件,体现社会公平正义。 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需要公平。维护了社会公平,能够促使社会合作取得成功,有利于社会合作的不断延续;能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能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社会矛盾,减少或避免社会冲突,有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 社会的公平需要正义的制度来支持和保障。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必须遵守的规则和程序就组成了正义制度。制度的正义性在于,它的规则与程序不是为少数人制定的,而是为所有社成员的利益制定的。每个人都能从制度规则的正常运行中受益,也都受正义制度规则的约束。 有了正义和正义的制度,即使是处在社会最底层的人,也可以得到基本的生存保障;即使是处于社会最不利地位的群体,也能够得到社会的关爱,而不会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如果没有正义制度规则的支持,就难以实现社会公平。 我们应该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不侵害他人、集体和国家的利益。见到不公平的现象,我们要主持公道,同破坏公平的行为作斗争,对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 (1)废止农业税;不收取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完善和改革农村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实施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让群众在每个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让群众在每个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大众日报 “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维护人民权益,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弘扬宪法精神 宪法是保证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法,具有最高权

威。保证宪法实施,就是保证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只要我们切实尊重和有效实施宪法,人民当家作主就有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就能顺利发展。反之,如果宪法受到漠视、削弱甚至破坏,人民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就会遭受挫折。这些从长期实践中得出的宝贵启示,必须倍加珍惜。我们要更加自觉地恪守宪法原则、弘扬宪法精神、履行宪法使命。 《决定》指出,维护宪法的权威,要以宪法为最高法律规范,继续完善以宪法为统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把国家各项事业和各项工作纳入法制轨道,实行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制度化、法制化。 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我们要坚持不懈抓好宪法实施工作,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当前,我国宪法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保证宪法实施的监督机制和具体制度还不健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依然存在;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执法司法问题还比较突出;一些公职人员滥用职权、失职渎职、执法犯法甚至徇私枉法严重损害国家法制权威;公民包括一些领导干部的宪法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改革行政执法体制 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已经基本实现了有法可依。与此不相适应的是,法律实施,

孔子关于和谐人生的诠释及现实意义

2012年12月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Dec.2012第26卷第6期Journal of Xinxiang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Vol.26No.6 ●哲学研究 论孔子关于和谐人生的诠释及现实意义 焦新顺 (新乡学院历史系,河南新乡453003) 摘要:孔子在对三代历史以及他所处的春秋时期的社会状况进行考察后,利用前人的知识成果,从自然入手去研究生存于自然环境中的人,关爱人的生命、生存、尊严,阐发人生的意义,关注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至此,人文思想和人道观念成了孔子思想的中心,也成为中国哲学的主旋律。孔子认为,人的一生应该效法自然,以天地之道指导人道,他提出了天人合一的和谐人生思想。他所注重的修身体仁的道德境界、道济天下的崇高理想、尚义奉献的价值取向、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善与人同的和谐人际关系等,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仍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孔子;和谐人生;诠释 中图分类号:B22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3334(2012)06-0015-03 收稿日期:2012-10-28 作者简介:焦新顺,男,河南汝州人,新乡学院副教授。 远古时期人们就开始了对自然万物的观察探索,《周易·系辞》对此有过具体形象而又生动的描绘:“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纹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以通神灵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随着智能意识的提高,人类认识到人揭开人自身的生命之谜,追求生命的意义,才是生命在自然中奋斗生存的真正目的。于是在探索自然的同时,人类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探求人自身的价值。故此,有人说哲学史就是一部人类自我觉醒、自我发现与自我成长的过程的记录。正如牟宗三先生所说,中国哲学就是关于生命的哲学,它始终贯穿着关怀人的生命生存和人的心灵,关注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主题。孔子从自然入手去研究生存于自然环境中的人,他把大自然的法则拿到人文观念中来讲,也就是把物理科学的原理用到人生的哲学里边来,关爱人的生命、生存、尊严,阐发人生的意义,关注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至此,人文思想和人道观念成了孔子思想的中心,也成为中国哲学的主旋律。在孔子看来,人的一生应该效法自然,以天地之道指导人道,他提出了天人合一的和谐人生思想。 一、修身体仁的道德境界 孔子指出,人应该“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此处的“道”是天地的准则、功能及精神。《周易·乾卦·彖》说“大哉乾元,万物资始”,《周易·坤卦·彖》说“至哉坤元,万物资生”,都是说有了天地,万物才开始资生发展。古人眼中的天其实就是太阳,太阳有了运动变化,气候就有寒有暖,形成四季。阳光普照云行雨施,给万物提供了充足的光热和水分,大地则提供肥沃的土壤孕育并承载万物。乾坤代表的就是天地,故此,天地之道就是有生生之德,好生之德。孔子把这些总结为元、亨、利、贞四德。“元”是善之首,为施生之宗,体仁;“亨”是生生不已且有条理,合礼;“利”是有条理又不乱,合义;“贞”则是使万物各得干济。天地给人和万物以生命以恩惠,付出全部却不图回报,体现了博爱仁慈的精神,这是极其崇高的道德。人应该修此四德,“四德”中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仁”。孔子说“仁者爱人”,“志士仁人,无以求生以害仁, 51

与公平有关的事例素材

与公平有关的事例素材 公正不但必须做到,为了令人信服,它还必须被人看到。今天呢,查字典语文网小编就为大家推荐与公平有关的事例素材,希望能帮到大家哦~ 【交通部长超速行驶 (公平拒绝特权)】 法国政府两位部长曾被发现在一条乡间公路上超速行驶。 这两位部长分别是交通部长德罗比恩和负责管理交通执法的内政部长萨尔科奇,他们所乘的轿车分别以98公里和103公里的时速在一条最高限速每小时70公里的路上飞速行驶。 据悉,他们都是赶去参加法国第一部自动路边雷达测速装置的启用仪式。这一装置能够将超速行驶的司机记录在案。 交通部长办公室发言人称,德罗比恩没有否认这一事实。他还补充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交通部长也不例外,赶去参加活动不是借口。” 【分粥】 有七个人曾经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够的。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于是乎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后来他们开始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强权就会产生败落,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瘴气。然后大家开始组成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及四人的评选委员会,但他们常常互相攻击,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最后想出来一个方法: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他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尽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只能认了。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 同样是七个人,不同的分配制度,就会有不同的风气。所以一个单位如果有不好的工作习气,一定是机制问题,一定是没有完全公平公正公开,没有严格地奖勤罚懒。如何制订这样一个制度,是每个领导需要考虑的问题。 【上帝给谁的都不会太多】

江苏南通中考满分作文:分享,为成长添一抹亮色_800字

江苏南通中考满分作文:分享,为成长添一抹亮色_800字聆听一首大海的奏明,欣赏一幅青草的画卷,分享一次宝贵的生命。 ——题记 生命如此宝贵,生命的长河又是无止尽的。面对这样奇妙的生命,我愿与你们共同分享!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你——陆游,即使你已老去,即将离开这战火纷飞的人世,但对祖国的命运仍旧念念不忘。那种悲伤,惆怅的感情,全部寄托在了这份对祖国的忠心里。我多想与你分享一次生命,让你可以健康地活下去,继续为祖国效力,看着自己的心爱的国家胜利,强大! “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你——岳飞,豪情书写一首《满江红》,你身经百战,建立了无数功勋,后背所刺的“精忠报国”不正是岳母和你一同的追求吗?为国效力,你组建岳家军,敌人一听到你的名字,立刻闻风丧胆。你全力抗金,却不料最后被秦桧陷害!我愿意与你分享一次生命,让你拥有更多的生命、激情去面对敌人,不让你在悲愤中闭上双眼,永远离去!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你——文天祥,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理想人生的赞歌。你久经磨练,无论怎样的艰难困苦都无法使你畏惧,你早已将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兴亡联系在一起。个人的坎坷又算得了什么?人生必有一死,只要将这颗赤胆忠心留在史册上,你死而无憾!但我愿意与你分享

这一次生命,让你见证国家的兴旺,不带着悲伤遗憾离去! “陟陛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屈原,你的词句里,是无奈?是悲伤?还是对祖国这份热土的挚爱与不舍?当你绝望地站在汨罗江边,那一种炽热的爱国之心,是谁,又可去体会?你听到百姓的呼唤了吗?那是对你最崇高的敬意!我渴望与你分享这一次生命,让你将祖国的壮丽河山铭记在心中,让你可以为祖国,为人民、有更大的贡献! 几千年后的我,再次读到你们的诗词,真想与你们一同分享这一次生命,让你们在历史的长河中,会有更大的作为!如今,已是2009年,新中国已经60岁了,看着从*前走过的整齐威武的军队,团结和谐的各民族同胞,抬头,鲜艳的五星红旗随着微风飘扬,中华儿女们五千年来永不停息的脚步,将会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想与你们共同分享这一次生命,想与你们共同分享这一颗炽热的爱国之心!

社会公平正义含义

社会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强调必须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保障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这使我们对制度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有了进一步深化,对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将产生深远影响。 编辑本段 如何正确理解公平正义? 公平正义,现在早已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词了。但到底什么是公平正义,却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人们对公平正义的理解,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莫衷一是。 就拿人们关心的收入分配领域的公平正义问题来说,人们对收入差距的看法就不尽相同。有人认为,市场经济讲竞争,人的能力有强有弱,承担的风险有大有小,付出的努力有多有少,收入存在差距是必然的,也是公正的;也有人说,有差距是正常的,但要看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还有人说,收入存在一定的差距是正常的,但超过一定限度就难说公正了。那么,到底应该如何理解公平正义呢? 所谓公平正义,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公正,一般来说,反映的是人们从道义上、愿望上追求利益关系特别是分配关系合理性的价值理念和价值标准。但凡有人群且有利益分配的地方,就必然会产生公平正义的问题。但要准确把握公平正义的内涵,必须用历史的、具体的、相对的眼光来分析。 首先,公平正义是历史的。公平正义是一个发展着的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人们对公平正义的认识是不同的,没有恒定不变的公平正义的标尺。今天我们认为“不公正”的现象,历史上可能就曾以“公正”的面貌出现过;今天我们认为“公平”的事情,随着历史的发展就有可能逐渐演变成“不公平”。马克思曾指出:“希腊人和罗马人的公平观认为奴隶制度是公平的;1789年资产阶级的公平观则要求废除被宣布为不公平的封建制度……关于永恒公平的观点不仅因时因地而变,甚至也因人而异。”因此,我们应该把公平正义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和历史环境中来讨论。

传承三小和乐教育成就师生幸福人生

传承三小和乐教育成就师生幸福人生 武汉市光谷第三小学是一所有着80 年历史的老校,这里有丰厚的文化积淀、优良的办学传统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多年来,三小坚守着“和乐教育”的理想信念,着力追求师生和谐、快乐、健康发展。在这里,我们辛勤地耕耘着,也快乐地收获着。 尊重人,包容人,和衷共济,为善最乐尊重人就是尊重人的需要、能力和个性,只有充分尊重人的正当需要,才能促进人个性的发展与行为方式的改变,从而激发个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工作中,我们充分理解、尊重、包容、善待每一个“三小人”,力求传承和乐精神,建构和乐文化。 改善环境,营造和美氛围。为彰显和乐校园文化,学校利用暑假维修了校内很多破损的建筑及一些硬件设施,精心设计了荷花图案来美化校园地面的几十个井盖,力求与“和”谐音;设计装修了艺术室,将三小教师骨干照片布置在学校醒目的文化墙上,将全体教师风采、师生作品、学校荣誉集中展示;打造职工书屋,丰富教师精神生活;设计书法室、美术室,调整学校各项功能室的布局,让其更加合理。 教师座?,倾听真实心声。初到三小,在繁忙之中,我和向书记挤时间专门座谈了30 余位不同学科、不同年龄的教师,正是他们的直言不讳、坦诚相待和建言献策,为开创学校工作新格局的整体部署与规划指明了方向。

合理分工,确保力量均衡。认真调研、分析了教师队伍、教学现状后,学校发现目前三小教师队伍年龄偏大,学科分布极不 均衡,尤其是学科教学力量非常薄弱。学校课程的均衡设置,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学生社团的全面启动与活动开展等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据此,提出“抱团成长”“大循环教学”“社团逐步实施”的思路,确保三小未来整体协调健康发展。 引导人,依靠人,和谐统一,共生共乐 引导人就是指导人正确地做事,做正确的事,在做事中成人,树立会干事、干成事的文化。工作中,我们变管理人为开发人、引导人、帮助人,激活人的思维,调动大家主动参与管理的能动性,创新性地推进工作。 科学引导,践行“六好”常规。依据学校德育实情,开学初, 我们就提出“以六好常规教育为突破口,落实学生日常行为习惯 养成教育,致力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的德育主线,一学期来, 学生成长中心坚持以“读好书、出好队、做好操、午好静、保好洁、放好学”为主要内容,完善德育检查、评比机制,日日查、周周评、月月展,创新德育工作方法,提高德育工作实效。开学初以“放好学”为突破口,狠抓班级管理和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采取错时放学、年级分流、统一指挥、定点接送等有效措施,依托管理部门协调监管,重点治理了学校大门口放学拥堵现状, 管理下移,增强民主意识。学校的科学发展必须推行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因此,我们十分重视依法办学和民主管理,逐步将三小管理

2019年公务员申论范文:呼唤机会公平正义 人人共享出彩机会

2019年公务员申论范文:呼唤机会公平正义人人共 享出彩机会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句话由鼓励的初衷却在现实中逐步的 被人们调侃成了一种“潜规则”的笑谈,背后拷问的正是在教育、就业、医疗、保障、分配等种种民生问题的解决中渗透的重要的原则: 机会公平。机会公平的意义,在于让全体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和祖国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从走进校门到踏入社会,“机会均等”的向往就从未改变。但部分现 实却让我们不寒而栗:部分流动儿童要进入校园就得接受“政策”的 甄别;农民工子女难以享受城市平等的教育资源;部分公立学校公然收 取择校费、借读费,乱收费的大门让很多平民家庭“望而却步”。走 出校门,社会就业反而又成了很多人的心头之痛,户籍地域制度的限制、学历性别的门槛构成了一道道弱势群体难以跨越的鸿沟,更多的“萝卜招聘”更是成为很多怀揣梦想的有志之士的拦路虎。如此种种,无不拷问着我们追求机会公平的最敏感的神经。 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区的今天,机会公平的渴望的实现已然成为关系 每个基层民众追寻梦想实现的关键环节,也是社会进步发展最基本的 度量。机会公平的失去带来的必然是社会形态的失衡,社会价值观的 扭曲,社会变革发展的阵阵剧痛。青春梦想的抱负在与“仇富”、 “仇官”心理的博弈下黯然失色,最终带来的必将是社会和谐稳定纽 带的断裂;而机会趋于公平,提供民众梦想成真机会的平台,才能充分 激发仁人志士的斗志,让社会聪明才智的源泉喷薄欲出,让每个人充 分发挥聪明才干,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进而才能带动整个社会的 进步与发展。 真正让人们既不“患寡”又不“患均”,制度建设的配套、社会领域 的改革亟需跟进。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选拔任用制度的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八课《维护公平正义》教学反思(公平正义的价值、公平正义的守护)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八课《维护公平正义》教学反思 公平正义的价值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探究公平正义的价值。关于公平的价值结合一系列事例探究,逐渐认清公平的含义、公平的内涵和公平的意义;关于正义的力員,先从写岀与正义有关的词语开始,接着探究事例,逐渐认识正义的含义和正义的意义。通过学习懂得公平正义是一个美好社会应有的价值;建立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和共同的理想。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在人的一生当中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都是一个急剧变化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心理发展具有变化大、周期短的特点,并且充满依赖与独立、幼稚与成熟等种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对一些非正义的行为认识不清,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和掌握这一根本特点,鼓励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究、体验,引导学生分辨是非、积德扬善、伸张正义。

公平正义的守护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引导学生知道了如何坚守公平和如何守护正义。坚守公平需要个人维护公平,也需要制度保障公平;守护正义需要个人守护正义,也需要司法维护正义。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案例指导学生懂得,在社会生活中要学会运用合理的方式对待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正确区分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增强公平、正义观念,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自觉守护公平正义,面对不公平、非正义行为敢于斗争,能够做到见义“智”为。 本框题的教学过程分为:漫画导入、目标导航、自学梳理、合作解疑展示和点拨、合作探究、归纳小结、课堂检测七个步骤。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传统常规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紧密结合;结构紧凑、有条不紊。学生始终积极投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本堂课教学的不足在于,《将改革进行到底》第四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百度视频因白板故障未能播放;未能留出学生记诵时间;阅读感悟的内容未列入课堂教学内容等。 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是备好课。一方面依照常规教学要求备课,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同头课集体备课,凝聚集体智慧,还要紧密联系网络资源勤于查询和学习,争做新时期人民教师的排头兵。

分享,为成长添一抹亮色作文700字

分享,为成长添一抹亮色作文700字 分享,为成长添一抹亮色作文700字一: 孤寂人生,谁来聆听你心中的清音?望眼未来,谁来领略你眼中的精彩? 山青青,水盈盈,弹一曲“高山流水”,震彻群山,激扬层浪,分享,为成长添一抹亮色作文700字[专题]。于是俞伯牙与钟子期共同欣赏这份相遇相知的情。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那份默契与和谐是上天铸造的,所以,知音与你分享的不只是感觉,还有向往。钟子期既死,伯牙亦无心苟活于世。于是摔琴自弃。分享,却也如此凄凉。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夜清辉遍洒胸臆,量这些大小杯儿怎能盛得起?是离愁,还是思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相思岂是一个人的事,在千里之外,有人与你共同分享相思的苦酒。苦后便是甜,分享后便是快乐。寂寞的酝酿,思念的醇香。东坡的思念,系在千里之外的孤坟,而孤坟内的思念,却充盈在世间。别担心一人承受,随时都有人与你分享…… 失去后才知道珍惜,拥有时却毫不在意。于是李煜叹道: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故国重游,无限江山。当李煜独自凭栏,独自感伤的时候,需要有人来分享他的悲凉。那会是谁呢?他的国家在风中沉睡,他要向风儿寄托他的哀思,向雨儿倾诉他的悲苦。淅淅沥沥的一场春雨,帮他分享了一切痛苦。春雨纷纷,笼走一切哀伤。原来有时分享的不只有快乐,还有苦痛。 执着的追求需要不懈的努力,而阿炳却在独自守着那份感觉。那同样是在追求,对音乐以美的无限向往。他希望人们能够分享他的快乐,那就是对“春江花月夜”的赞赏。二胡用它的颤悠悠的音拨动了人们内心深处的那根弦,轻轻一捻,便生出无限情愫。那对美的欣赏,如果美单单只存在于世,而无人欣赏无人分享,那将会如枯萎的花,一瓣一瓣凋谢,落了一地的哀伤。分享美的一切,便是对生活的信仰。 分享是一种博爱的心境,学会分享,就学会了生活。 分享是一种思想的深度,深思的同时,你分享了朋友的痛苦。 分享是一种生活的信念,明白了分享的同时,明白了存在的意义。 快乐的分享,痛苦的承担。在你与人分享的时候,就肩负着一份重任。让他更快乐,让痛苦全部溜走,让阳光洒满你的心灵。 鼓起勇气,让我分享你的生命!

专题四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含答案)

八年级思想品德复习专题四: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一.对应课程标准 1.理解维护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树立公平合作意识。 2.知道正义要求每一个人都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能辨别正义和非正义行为,培养正义感,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 二、考点解析: 考点一:维护社会公平 1.什么是公平? 公平体现着人们对自由的追求,对权利的尊重,对自身力量的肯定。公平是在比较中产生的。一般来说,人们心目中的公平,意味着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袒某一方,某个人,即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承担他应承担的责任,得到他应得到的利益。 2.为什么说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需要公平?(公平的作用) ①公平有利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稳定持久的进行合作。否则,产生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导致彼此关系恶化,难以合作,影响经济发展,产生社会问题,影响社会长治久安。 ②公平有利于推动个人和社会的持续发展。社会发展离不开人的发展,有了公平,社会才能为人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才能调动人的积极性;通过诚实劳动,各尽所能,推动社会持续发展。 2.我国为维护社会的公平近年来采取的哪些措施或制度? 免除农业税;种粮补贴;两免一补;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学杂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调整个人所得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立廉租房;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修改选举法等。 3.公平是相对的(正确看待公平) 公平总是受一定社会条件的制约,是相对的,任何社会都会存在一些不公平的现象。无论我们如何努力都不可能达到绝对的公平,但我们仍然要为创造一个更加公平的社会而努力。 4.我们应如何面对现实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怎么做) (1)增强权利意识,善于寻找解决途径,用合法的手段寻求帮助,解决问题;(2)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理性的反思自己的价值观;(3)同破坏公平的行为作斗争,向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 4.公平和正义的关系 公平是正义的基础,正义是公平的重要保障。社会公平需要正义制度来支撑,如果没有正义制度的支持,就难以实现真正的社会公平; 考点二:维护正义 1.什么是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 在社会进程中,凡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正义的行为;凡阻碍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非正义的行为。 2.什么是制度的正义性?它对公平的作用有哪些? (1)公平,必须有正义的制度来保证。制度的正义性,在于它的程序和规则不是为少数人制定的,而是为所有社会成员的利益而制定的。 (2)每个人都能从制度规则的正常运行中受益,也都受正义规则的制约。如果没有正义的制度和规则的支持,就难以实现社会的公平。 3.为什么说社会的发展需要正义? (1)正义因制度而有保证,正义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使人民得以生存和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2)当我们参与社会合作竞争的时候,正义的制度给予人们公平合作的支持和支撑;当我们遇到不公平的事情时,公平的获得也需要正义的制度作为支撑,没有正义的制度就没有真正的公平。(3)正义通过制度的调节来避免严重的社会分化,使得我们的社会健康持续地发展,最终造福每一个人。(4)总之正义使得人与人关系更加和谐,正义是人类良知的声音,社会发展需要正义。

初中思品公平正义的教学研究与案例分析

初中思品“公平正义”的教学研究与案例分析 一、厘清关于“公平正义”概念的认识 初中思品课程涉及到的“公平正义”内容,基本概念应该怎样把握?有哪些相关的认识?怎样认识公平与正义的意义? (一)公平 1.公平的语义学解释 公平即是公正。《辞源》对于公正的解释是:“不偏私,正直”,“公正”与私相对,即不偏不倚、正直,没有私心。见于《荀子·赋篇》:“公正无私,反见纵横。”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高义》:“其为人也,公直无私。”汉刘安《淮南子·修务训》:“若夫尧,眉八彩,九窍通洞,而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班固《白虎通》:“公之为言,公正无私也。” 公正作为一个道德范畴,是摈弃了一己之私的高风亮节。 2.公平主要有两重含义 一是人们从既定概念出发对某种现象的评价。亦指一种被认为是应有的社会状况。反映社会生活中人们的权利与义务、作用和地位、行为和报应之间的某种相应关系。 二是指一种道德要求和品质。指坚持原则,按照一定的社会标准(法律、道德、政策等),实事求是地待人处事。公平带有明显的“价值取向”性,它所侧重的是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并且强调这种价值取向的正当性。 3.公平具有时代性和阶级性。 公平观念和标准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具有时代性和阶级性。“希腊人和罗马人的公平观认为奴隶制度是公平的; 1789 年资产阶级的公平观则要求废除被宣布为不公平的封建制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8 卷第 310 页) 总之,公平是指按照一定的社会标准、正当的秩序合理地待人处事,是制度、系统、大型活动要遵循的标准。公平包含公民参与经济、政治和社会其他生活的机会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分配公平。 人教版教材对于社会公平的定义是:社会公平就是社会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其他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合理而平等的分配。 (二)正义

关于和谐心灵健康成长的黑板报

关于和谐心灵健康成长的黑板报 1.蛋糕非常香,咖啡十分甜,这里又没有地震,活着真好。 2.何必向不值得的人证明什么,生活得更好,乃是为你自己。 3.不要抱怨生活给予了太多的磨难,学会平静地接受现实,学会对自己说声顺其自然,学会坦然地面对厄运,学会积极地看待人生,学会凡事都往好处想。这样,阳光就会流进心里来,驱走恐惧,驱 走黑暗,驱走所有。 4.没有内在的平静,没有外在的安宁。每一个不懂爱旳人,都会遇到一个懂爱的人。然后经历一场撕心裂肺旳爱情,然后分开。后 来不懂爱的人慢慢懂了。懂爱旳人,却不敢再爱了。生命没有输赢,只有值不值。任何事、任何经历,包括爱情、工作,不是得到,就 是学到。 5.一切自然,一切脱俗,让心性入幽美邈远的意境去。 6.闲坐窗前、看云烟翩跹、心随云动而空、心空如镜、心静而明。云是白的、没有色彩、所以自在。心是闲的、没有烦恼、所以优哉。 7.只有心静、看什么都是白云静水、看什么都会赏心悦目、看什么都能悟出禅心。 8.万象由心生、喜怒由心定。不念于情、不困于心、心无挂碍、惬意悠然。 9.世间万物皆是由心而起、由心而灭。如空花水月、虚实难分、真假难辨。不计较得失、不贪恋尘缘、不痴迷情爱。随心、随意、 随缘。心简如素、如烟、如云。才能无痛、无殇、无恨。 10.除了这颗的简约的心、任何附加在心上的杂质都是心灵的累赘、没有必要存在。只有简单和放下、才能找到快乐和轻松。 11.只有经过岁月的坎坷,生活的磨难才能获得拥有心静淡如心,你的人生价値就会日益博大,你的明天就会更加美丽灿烂。

12.只有心静的人才会感觉到山谷空灵,心静淡如水也是一种成长,心静是一份曾经沧海的经历与人生的知识的积累。才能让自己 的心境有如水般的宽容。 13.宁静来自内心,勿向外寻求。不嫉妒、不贪婪、没有私欲, 在任何情况下,内心都持有那份宁静,这就是高尚! 14.放下过去的烦恼,不担忧未来,不执着现在,你的内心也就 会平静。抵制感情的冲动,而不是屈从于它,才有可能得到心灵上 的安宁。 15.君子的行为,用平和的心态以修身养性用勤俭的生活以修养 道德。 心灵之美才是永恒 美丽是人们常常渴望得到的东西,那什么是真正的美丽呢?一般 人的感觉是外在美丽就是漂亮,其实真正的美丽是内在与外在的统一,但内在更重要,就像一部电脑,有好的软件和好的硬件,两者 完美结合才是一部性能良好的电脑。? 一个人外表是硬件,内在是软件,只有内在外在结合在一起才是最完美的。外表美很重要,但毕竟因为外貌是父母给你的,也就是 说天生是这样的,自己改变不了。但心灵美却是你自己的,也是后 天的,一副美丽的容貌仅靠外在的装扮是不够的,它还需要内在心 灵的支撑。外表美是一道亮丽风景,很重要,这会给人留下最初的 印象,但仅仅外表亮丽是不够的。一个漂亮性感的女人尽管可以吸 引很多人,甚至也可以获得很多所谓的爱,但是如果没有内涵的支撑,这个女人的美丽是不够长久的。外表美丽只能暂时外取悦他人 的眼睛,只有良好的内在,才会长久地留住他人的心。 再以女性为例,女性优雅的风度来自于秀外慧中的外表与内涵,其中内涵尤为重要。内涵似无形而实有形,往往从一个人外部的举 手投足、待人接物中表现出来,就视为得体的风度。若是心胸狭窄、遇事斤斤计较、妒忌他人、损人利己,也将直接影响外表美的形成。内涵取决于女性的精神状态、品德情操和生活习惯,它是在长期的 陶冶中形成的。对女人来说,内涵表现在生活上,善解人意、柔情

师生共读书香共享

师生共读书香共享 施雅蓉 “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也没有一匹骏马能像一页跳跃着的诗行那样——把人带往远方。这渠道最穷的人也能走,不必为通行税伤神。这是何等节俭的车——承载着人的灵魂。”只有多读书,读好书,让书籍成为引领孩子们走向广博与深厚的明灯,才能给孩子们涂抹上亮丽的精神世界的底色。从学校举行的“书声琅琅校园间,翰墨香溢衙小园”的书香校园活动开始,我们陆陆续续举行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学校的阅读氛围异常浓厚。而我们四年级也确立了“师生共读一本书”的教研主题,作为我们老师每周的教研内容,并由此开始了我们师生的阅读之旅。 我们班读的第一本书是《窗边的小豆豆》。通过近一个月的读书,孩子们受益匪浅,感受颇深。孩子们在读书笔记中写道:非常感谢老师让我们看这本有意义的书,让我们认识了一个好奇心特强、朝气蓬勃、天真烂漫、十分懂礼貌的新朋友——小豆豆;让我们懂得了父母的一片苦心;让我们明白了做人的道理;让我们接触到了一种令羡慕和向往的学习方式、学习环境和教育方式;更让我们了解了一所能让同学们接受的校规,还有一位为同学着想的校长。小豆豆的学校巴学园,简直不是一所学校,而是一个快乐的天堂,也是我们所向往的地方……孩子们有这么多意外的收获,我想,“师生共读一本书”不仅点燃了他们的读书兴趣,还给他们带来了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生活乐园,给他们打开了一扇通往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的大门。掩卷沉思,将整个师生共读活动回想了一下,也有些感触。 一、师生共读的好处。 1.创设最好的阅读环境。阅读需要时间和环境。所谓“课外阅读”,除了“课余以外”还有“课本之外”的意思。把课外阅读完全寄托在学生回家以后的自觉阅读上,是无法保证的。而在教室里就不一样了。“你读,他读,我也读”是一种氛围,尤其对低年级的小朋友而言,老师在教室里的示范阅读,更有强大的磁力,对他们阅读兴趣的培养和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当学生看到老师手里和自己手里读着同一本书的时候,心理上的暗示与接近,会让他读起来更带劲。共读的氛围,是阅读兴趣的最好的催产素。 2.拥有共同的生活与密码。意大利著名童话作家贾尼·罗大里有一篇童话叫《连环画里的小老鼠》,这篇童话深刻地揭示了“拥有共同的语言才是真正地生活在一起”这个很简单的道理。话不投机,即便老鼠与老鼠也只能是异类;言语相通,即便是猫和老鼠,也可以是

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公平正义怎么保障

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公平正义怎么保障 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 ——公平正义怎么保障2013年高考前夕,一则消息让广大农村考生感到温暖和振奋:国家决定,提高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比例,今年比去年增加8.6%。这将使更多农村学子得到改变命运的机会,是党和政府维护公平正义一项实实在在的举措。 当前,我们正在为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而奋斗。有人说,如果描绘中国梦的图景,公平正义就是它不可或缺的底色。只有让公平正义的阳光,照亮每个人的追梦之路,让每个梦想都能开花,中国梦才会成为美好现实。 一、公平正义的呼声为何强烈 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主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我们党领导人民干革命、抓建设、搞改革,就是为了建设真正公平正义的社会,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实现公平正义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中国人民稳定地走上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这30多年,是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的时期,是改善民生力

度最大、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比如,2亿多贫困人口脱贫,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基本医疗保障网、最大规模的养老保障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扎实推进。今天,人们正享受着越来越多的改革发展成果,公平正义得到更多重视和保障。 从现实来看,党和政府促进公平正义的努力有目共睹,但另一方面,人们对公平正义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在前不久人民日报微博推出的“我期待”系列调查中,对于“让社会更和谐,你最期待”的问题,选择最多的是“进一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占被调查人数的59%。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有社会不公现象凸显的原因。比如,潜规则在一些领域比较盛行,有的人靠钻空子、搞门道一夜暴富,有的人靠“萝卜招聘”捧上“好饭碗”,有的人靠“拼爹”获得“火箭式提拔”。求人的事屡见不鲜,无论是升学、看病、生孩子,还是办企业、上项目,很多都得走关系、靠背景,甚至有人说“中国人从摇篮到坟墓都要求人”。再比如,中国奢侈品消费居世界第二,但还有不少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这些都直接影响着人们对公平正义的感受。 网友网言 潜规则好比社会的癌细胞,一旦扩散开来,后果不堪设想!所以,消灭潜规则就等同于消灭社会的癌细胞。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检测题

第一课时创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促进和谐,人人有责 一、创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是什么?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社会。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什么?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3.创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是什么? 创建和谐社会,就是要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确保人民、社会、国家。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什么?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5.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方法有哪些? 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 二、我们应怎样构建和谐社会 1.我们应既着眼长远,又立足当前,人人负责任、人人有行动、人人作贡献。 2.要增强意识,通过参与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民间组织和志愿者团体等工作,积极参与城乡经济发展、社会建设和管理,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为和谐村镇、和谐社区、和谐校园建设出一份力,添一分彩。 探究点1共建和谐社会

读下列漫画,回答问题: 【问题探究】(1)漫画反映了哪些不和谐现象? (2)请写出你心目中和谐社会的样子。 探究点2共建和谐校园 材料一2018年2月26日,春季新学期开学伊始,为建设“平安和谐校园”,提高中小学生道路交通安全意识,确保学生交通安全,重庆北碚交巡警支队二大队民警走进北碚区状元碑小学,开展校园交通安全宣传活动,积极做好中小学生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工作。 材料二2018年3月3日早,重庆市江津二中学生在升国旗仪式上作了题为《学雷锋精神,创和谐校园》的旗下演讲。演讲号召大家共同努力,积极学习雷锋精神,为建设文明和谐校园作出贡献。

国旗下讲话 强化安全意识 共享平安人生

强化安全意识共享平安人生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新的一学期已经开始,开学初,我们着重抓好三件事,一是教学秩序,二是常规管理,三是安全教育。今天我要讲的主题是,强化安全意识,共享平安人生。一个和谐温馨、安定有序的校园,是我们每位同学健康成长的乐园,是我们学习知识的殿堂。校园的安全关系到同学们能否健康成长,能否顺利完成学业,关系到老师能否在一个宁静、安全的环境中教书育人,为国家培养和造就各种人才,关系到家庭和社会对学校的信任,它是学校发展的支点和保障。 据有关部门统计,去年全国中小学生每天有近40名学生不正常死亡,那些花季少年如流星般陨落的鲜活的生命怎能不叫人叹息,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当这些孩子的生命之花凋谢的时候,他们的理想和奋斗永远地失去了价值。母亲永远失去自己的孩子,无数的家庭永远失去了未来……那些鲜血写成的教训,使我们感悟到了生命的可贵,感悟到了安全的重要,所以,我们要真正提高意识,牢记“没有安全防范意识就是事故”,树立“安全重于泰山,生命高于一切”的观念,并使之转化为一种行动。 校园安全涉及到中学生生活和学习方面的隐患有20多种,最突出的有交通事故、饮食安全、火灾火险、人身伤害等等,这些都时刻在威胁着我们同学的健康成长。我们学校非常重视同学们的安全问题,多次开展安全教育主题活动,要求同学们上学、放学途中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不带人骑车,不闯红灯,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要主动避让机动车辆;在校期间上下楼梯要有序,课间要注意文明,不能追打吵闹;体育课运动时,要遵守运动规则,注意自我保护;不在流动摊点购买食物,更不能购买“三无”食品,防止食物中毒……这些都是一些交通安全、课堂课间活动安全、饮食安全等方面的常识,大家已耳熟能详。当前,我们特别要加强流感防控工作,严格执行晨检、午检制度,做到有流感症状即时治疗,凭戴南防保所的康复证明返校,这既为了自己的健康,也为了他人的安全。 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那就是思想安全。臧克家先生在《有的人》一诗中写道:“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充分说明了一个人精神高尚的意义。一个体格健全的人,如果他的思想道德水平不高、明辨是非能力不强,就可能糊里糊涂地拉帮结派,不明不白地逞义气;或者沉溺于阅读不良书刊、玩网络游戏、交男女朋友等。这些都是思想及行为上的安全问题。有了这些行为,要想不辜负国家和社会的希望,挑起家庭的重担,搏得辉煌的前程,那是很难的,甚至再无前程可言。从去年到现在,新闻广播上出现的福建省武平县某中学一名17岁的男生杀害同学并分尸案件、广东东莞30名中学生身陷赌球风波事件都让我们触目惊心,给我们敲响了安全的警钟。 同学们,让我们在国旗下共同祝愿,祝愿我们每天平平安安到校,高高兴兴回家。让我们共同努力,去撑起一片安全的天空,共建我们和谐美好的戴泽校园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