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养鸭的技巧和方法

稻田养鸭的技巧和方法
稻田养鸭的技巧和方法

稻田养鸭技术利用水稻田中的水和鸭子嬉水及食杂草的特性,把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机结合在一起,构建成一个水稻——鸭子互利互补的生长环境,有利于生产出味好、食用安全稻米。稻田养鸭技术是生产无公害水稻的一种有效途径。早在20世纪九十年代初日本、韩国等国家就已经广泛应用稻田养鸭技术来生产有机水稻。尤其是在韩国还出现了稻田养鸭一品村。我市稻田养鸭技术是从2003年由海林市从韩国引进,历经了三年的试验示范过程,到目前已从原来的10余亩发展到500余亩,其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具有推广价值.

1.稻田养鸭技术有利于生产无公害水稻

1.1消除除草剂对水稻的污染

鸭子食草性较杂,能吃掉稻田中很多的杂草;同时在稻丛间不断踩踏,起到中耕除草的作用,因此,稻田里放养鸭子,一般不施用化学除草剂除草,利用鸭子的食草特性,既可起到稻田化学除草剂的除草效果,又不必担心除草剂对水稻的污染,省工、省成本。

1.2减少农药的使用量

稻田养鸭,鸭子在水田中活动,可以活水,有利于提高水温和地温,同时又可以起到松土、透气的效应,给水稻根部提供充足的氧气,促进水稻根系生长发育,根系发达,植株生长健壮,不易被病虫侵害,鸭子在稻丛间不断觅食过程中,能吃掉多种水稻害虫,像负泥虫、潜叶蝇可直接被鸭子吃掉,减少农药用量,减少对水稻生育的危害,利于生产无公害水稻。

1.3减少无机化肥的对稻田环境和水稻的污染

鸭子的粪便勤,数量多,1只鸭子在稻田中排泄粪便约10kg(鸭粪养分丰富,10kg鸭粪相当于N49g、P2O572g、K2O32g),能够有效地培肥土壤。鸭粪直接排放到田里,经发酵后及时反补给水稻利用,为水稻生长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稻田中放养鸭子,头两年可适当少施无机化肥,3-5年以后开始可以完全不施无机化肥,可减少化肥对人体的危害,尤其是氮肥对人体的危害。

2.稻田养鸭技术经济效益高稻田养鸭形成了一个水稻——鸭子,种养结合,互利互补的生态环境,实现了水稻、鸭子双丰收,由单一收入变为双项收入,综合效益高。在鸭子活动频繁的稻田环境中生长的水稻较普通栽培的水稻单产高,一般每亩可增产稻谷50-100公斤,而且稻米品质优良、口味佳,生产的大米为无公害大米,经济效益高,每公斤稻鸭米至少卖出6.00元以上比普通栽培每亩可净增收1000.00元以上。再加上养鸭的收入,经济效益十分可观。稻田养鸭技术效益分析表

项目

栽培

方式

面积

(亩) 亩成本

(元/亩)产量

kg/亩

总产出

元/亩经济效益

元/亩效益增加

元/亩

育苗农药肥料机耕费及其它养鸭

成本总成本

稻田

养鸭530 63.0 37.00 126.60 224.1 450.10 498.7 2094.5 1644.44 1052.49

普通530 63.0 91.25 126.60 0.0 280.85 436.4 872.8 591.95

注:(海林市农技推广站提供)稻田养鸭生产出的有机米每公斤按6.00元(稻谷每公斤4.20元)计算,普通米每公斤按2.80元(稻谷2.00元)计算。

3.稻田养鸭生产技术要点

3.1水稻栽培技术要点

稻田养鸭技术操作方法比较简单、易学,它并不改变原有的水稻栽培体系。

3.1.1品种选择

选用分蘖力强,抗性强,品质优,适合本地栽培的水稻品种,如沙沙泥、上育397等。同时要比普通栽培早育苗一周,尽量培育大、壮苗。

3.1.2培育适龄壮秧

提倡采用大中棚钵体旱育苗技术,在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5—6℃时,进行播种,每平方米播种量控制在250—300克左右。注意苗期温湿度管理,早通风,勤炼苗。

3.1.3本田整地与施肥

秋翻地,耕深15—18cm,采用耕翻、旋耕、深松相结合的方法,旱整地与水整地相结合,做到池内高低不过寸,肥水不溢出,秋施充分腐熟有机肥,每亩800公斤左右,最好秸秆还田。

少施化肥,尿素用量减少一半左右,二铵每亩减少3—5斤。水耙地前,每亩施入尿素6—8斤,二铵10—13.3斤做底肥。以后逐年减少,3-5年以后基本达到不施化肥。

3.1.4适时早插,稀植人工摆栽

当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2—13℃时,约5月15日左右开始插秧,不插6月秧。移栽方法采用人工摆插,插秧深度为2cm左右,插秧深度不宜过深,也不宜过浅,过深影响分蘖,过浅易产生漂或倒、倾苗。插秧规格9寸×6寸,每穴插3—4棵基本苗,插秧做到行直、穴匀、棵准,不漂苗。插秧规格不宜密植,否则影响鸭子在水田中活动。

3.1.5科学灌溉

水层管理应满足“壮根、增温、通气、节水”等促进生育的要求。插秧后返青前灌苗高2/3的水,扶苗护苗。有效分蘖期灌3cm浅稳水,增温促蘖。有效分蘖中期3—5天排水晒田、晒5—7天,晒后恢复正常水层。孕穗至抽穗前,灌4—6cm活水。水稻减数分裂期是水稻一生中对低温最敏感的时期,为防御低温冷害,如遇低于17℃以下温度时,灌10—15cm 深水护胎。抽穗扬花期,灌水5—7cm 活水,灌浆到蜡熟期间歇灌溉,干干湿湿,以湿为主。

黄熟初期开始排水。

3.1.6病虫害防治

害虫主要靠鸭捕食为主,一般不用药剂防治。但病虫害发生严重时一定要辅以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予以防治。

3.1.7收获

当90%稻株达到完熟即可收获。做到精收细打,减少损失。

3.2鸭子放养技术

3.2.1设置围网

一方面可防止鸭子跑失,另一方面也起到防止老鼠、黄鼠狼等天敌的侵害。围网可用尼龙绳编织网或细铁丝网。但现有的尼龙绳编织网网眼过大,容易造成鸭子死亡。因此,最好用细铁丝网,围网高度50cm,每公顷需400m长围网。

3.2.2建造鸭棚

120平方米的育秧大中棚可放养1000余只鸭子,可建在稻田边空地上。如无大、中棚,可在稻田池埂交叉处建造20平方米左右(3m×4m×1.2m)的小型鸭棚,每公顷约建造3个,可放入500余只鸭子,供鸭子休息,避风、雨、寒(特别是晚上)。注意平时保持鸭舍的清洁干燥和通风。随时观察,发现病鸭立即隔离及时治疗,做好防病工作。棚底用木板,四周和顶部用塑料布封严,背风处留一个小门。

3.2.3放鸭技术

3.2.3.1放适龄鸭雏

稻鸭以就地取材,降低成本为主,选用当地笨鸭

稻田养鸭,放鸭时鸭龄过大,会把水稻幼苗压倒,鸭龄过小,难以适应稻田环境,因此,放鸭时的鸭龄十分重要。最好是放入刚孵化7天左右的鸭雏,鸭龄最大也不宜超过孵化15天。

3.2.3.2单位面积放鸭数量

单位面积放鸭数量与稻田杂草防效以及饲养鸭子成本直接相关。鸭子数量过少稻田杂草防效降低;鸭子数量过多稻田中杂草不够吃,杂草防效虽然好,但饲料成本增加。根据海林市两年的试验研究,放鸭数量以每亩30只为适宜标准,既减少饲料成本,又达到很好的杂草防除目的。

3.2.3.3放鸭时间

水稻秧苗返青后,约5月28日左右及时放鸭。过早会压倒稻苗影响水稻收获株数;过晚,杂草生长较大,鸭子不易食用,杂草防效低。因此,最好是在插秧后7-10天稻苗扎新根缓苗以后及时放鸭,只要稻苗已缓苗,放鸭时间越早越好。

3.2.3.4放鸭技巧

鸭子生性比较胆小,每次从鸭棚里放鸭时,不能人为撵鸭,这样会使鸭子受到惊吓,聚堆不吃草。因此,放鸭时小心把鸭棚门打开,让鸭子自行出棚觅食。放养鸭子时不能让鸭子在刚施过药、化肥和有腐败动物的地点活动。

3.2.3.5鸭子的喂养

白天稻鸭在水田中活动,以杂草、昆虫为食,傍晚上岸后,需要辅助一些精饲料喂养,如豆饼、麦麸、碎米、玉米面等。小鸭放养的前半个月,由于觅食能力较差,需在固定场所

添加一些精饲料,以后逐日减少,直至鸭子自动觅食。

3.2.3.6收鸭时间

在水稻孕穗末期,即将抽穗时及时收回鸭子,约7月25日左右收回鸭子。因为,此时的鸭子体重一般已长到2公斤左右,采食能力极强,如不及时回收处理,便会采食快成熟的稻谷,造成水稻减产。

稻田养鸭的技术细节

稻田养鸭技术是一项综合性的、环保型的生态农业技术,6月12日,南江县农业局高级畜牧师何必来到利寨村盐山村,对稻田养鸭技术细节进行了研究。 以下是畜牧堂详细的介绍: 品种选择 稻田养鸭是一种粗放的饲养方式,是绿色优质水稻生产的一个辅助性产业,主要起生物防治的作用。因此,在选择鸭品种时,重点应生命力强、适应性广、抗粗饲、抗逆性强的中小型优良品种。 入田时间 插秧后1周2周,待秧苗成活后,将1周2周龄的雏鸭放入稻田。成年鸭应适当推迟几天下田。 田间设施 放鸭前将稻田四周用塑料网封闭护好,防止鸭子跑到邻近稻田。并在田的一角按每10只鸭一个平方米的大小,折算建一鸭舍。舍项需遮盖,以避日晒雨淋。鸭舍三面作档,但必须通风透气,舍底用木板或竹板平铺,舍下挖一个2倍于鸭舍大小、50厘米60厘米深的水塘。同时,一些高35厘米宽、30厘米深的高产沟几条,在整个鸭子满水期间为鸭子玩耍。 放鸭标准 放养密度大鸭为每亩15羽左右,幼鸭可根据情况适当增加。为了提高野外活动性,鸭与雌鸭的比例为1:4。 放水深度 在稻田的水深处,用鸭脚只能适当地触摸土壤,使鸭子在活动过程中充分混合土壤。随着鸭的成长,水的深度逐渐增加,整个田面都要保留水层。 田间喂养 由于鸭在育雏期间没有放牧的习惯,一般要在下田前进行采食训练。首先,调教鸭子学会采食落地谷子,再将谷子撒入浅水中,让鸭去啄食,逐渐形成条件反射。将鸭子放入稻田后,将积极寻找杂草、昆虫和水生动物。同时要注意喂养,一般每只鸭每天使用50克的100克稻米、玉米、饲料等饲料补充,要定期喂养,不要太多或太少。 放养时间 原则上,要根据气温和水温确定放牧时间。由于是在稻田放牧,通风程度不如江河、池

稻田养鸭的技巧和方法

稻田养鸭技术利用水稻田中的水和鸭子嬉水及食杂草的特性,把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机结合在一起,构建成一个水稻——鸭子互利互补的生长环境,有利于生产出味好、食用安全稻米。稻田养鸭技术是生产无公害水稻的一种有效途径。早在20世纪九十年代初日本、韩国等国家就已经广泛应用稻田养鸭技术来生产有机水稻。尤其是在韩国还出现了稻田养鸭一品村。我市稻田养鸭技术是从2003年由海林市从韩国引进,历经了三年的试验示范过程,到目前已从原来的10余亩发展到500余亩,其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具有推广价值. 1.稻田养鸭技术有利于生产无公害水稻 1.1消除除草剂对水稻的污染 鸭子食草性较杂,能吃掉稻田中很多的杂草;同时在稻丛间不断踩踏,起到中耕除草的作用,因此,稻田里放养鸭子,一般不施用化学除草剂除草,利用鸭子的食草特性,既可起到稻田化学除草剂的除草效果,又不必担心除草剂对水稻的污染,省工、省成本。 1.2减少农药的使用量 稻田养鸭,鸭子在水田中活动,可以活水,有利于提高水温和地温,同时又可以起到松土、透气的效应,给水稻根部提供充足的氧气,促进水稻根系生长发育,根系发达,植株生长健壮,不易被病虫侵害,鸭子在稻丛间不断觅食过程中,能吃掉多种水稻害虫,像负泥虫、潜叶蝇可直接被鸭子吃掉,减少农药用量,减少对水稻生育的危害,利于生产无公害水稻。 1.3减少无机化肥的对稻田环境和水稻的污染 鸭子的粪便勤,数量多,1只鸭子在稻田中排泄粪便约10kg(鸭粪养分丰富,10kg鸭粪相当于N49g、P2O572g、K2O32g),能够有效地培肥土壤。鸭粪直接排放到田里,经发酵后及时反补给水稻利用,为水稻生长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稻田中放养鸭子,头两年可适当少施无机化肥,3-5年以后开始可以完全不施无机化肥,可减少化肥对人体的危害,尤其是氮肥对人体的危害。 2.稻田养鸭技术经济效益高稻田养鸭形成了一个水稻——鸭子,种养结合,互利互补的生态环境,实现了水稻、鸭子双丰收,由单一收入变为双项收入,综合效益高。在鸭子活动频繁的稻田环境中生长的水稻较普通栽培的水稻单产高,一般每亩可增产稻谷50-100公斤,而且稻米品质优良、口味佳,生产的大米为无公害大米,经济效益高,每公斤稻鸭米至少卖出6.00元以上比普通栽培每亩可净增收1000.00元以上。再加上养鸭的收入,经济效益十分可观。稻田养鸭技术效益分析表 项目 栽培 方式 面积 (亩) 亩成本 (元/亩)产量 kg/亩 总产出

稻田鸭养殖计划书1

稻田鸭养殖计划书 1.项目概要 XX村有80%以上在稻田里养鱼养鸭,其肉味道鲜美、非常好吃。但处于分散的小农经济模式,养殖数量少,缺乏专业管理,养殖过程中多病害,成长速度慢,鱼鸭用于自家食用或者销往附近镇子,经济效益不大。稻田鸭易于养殖,收获时既可以卖鸭子也可以卖有机大米,有可观的经济发展前景。本计划书主要想通过稻田鸭养殖,在现有小农经济的模式上,让村民实现合作化,促进村庄经济发展的同时,使传统种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2、背景 1、稻田鸭: 现代稻田养鸭(共作模式)属生态型立体式种养殖结合模式之一,是通过提供动植物之间共生的良好环境,使二者相互依存、互惠互利。即利用鸭子的杂食性和生活习性为水稻除虫、除草、施肥、中耕浑水、刺激生长;同时,稻田生态系统为鸭子提供劳作、觅食、生活、休憩、运动的场所和大量的动植物饲料等。以田养鸭,以鸭促稻,使鸭和水稻共栖生长,从而实现了稻鸭双丰收,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达到水稻、水禽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2、现在食品安全严重,人们越来越重视食品健康,未来有机大米及生态产品市场很广阔。 3、项目可行性分析 1、稻田养鸭的优点 (1)生产出优质稻米。水稻生产从主要依靠化肥、农药、除草剂转变为发

挥水田综合生态功能:鸭子提供鸭粪,鸭粪是水稻的优质肥料,稻鸭共生可以减少氮肥的用量;同时,鸭子在稻田中不断的活动和觅食,起了稻田耘田的作用,有利于增加表土通透性,刺激和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减少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增加产量,生产出不施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的优质稻米。 (2)生产出优质鸭肉。家鸭在稻田里实行野育,不喂饲料,鸭子凭借较强的觅食能力,吃喜欢吃的双子叶杂草和浮生杂草,有时也吃幼嫩的禾本科杂草;同时,鸭子还喜食昆虫与其它水生动物如稻飞虱、螟虫、稻纵卷叶螟等害虫。捕虫吃草,在田间运动充足,因此,肉质鲜美、优质放心。 (3)生产环境改善。稻鸭共生有效地控制了农药、化肥的使用,改善了农田的环境污染和土壤残留;鸭粪不再排入江河,有利于减轻水体的富营养化。2、村庄环境适宜,前景可观 (1)大多数村民已在自家田里养鸭,生长良好,且有一定经验,证明XX 村适宜养稻田鸭。 (2)稻田鸭养殖投入成本低,见效快,技术要就简单,容易发展。同时有机大米及生态产品市场很广阔,销路易于打开,产品要以高,是短期提高村民经济收入的一个有效途径。 (3)经调研,目前花垣县还没有专业养稻田鸭的农户,XX村可以作为示范点,争取项目支持。 (4)经对稻田鸭养殖原理及技术的学习分析,稻田鸭养殖可以促进生态平衡,实现传统稻田种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前景可观。 3、效益分析 (1)养鸭效益:鸭雏每只按3元,育雏和大田喂养成本在10元,合计成本为13元,有机稻田鸭售价为20元/斤,体重为3-4斤\只,售价平均大概70元,扣除成本每只鸭子可获利57多元;设置护栏和简易鸭舍费用每亩预算100,用

稻鸭共作技术的原理是什么

、稻鸭共作技术的原理是什么? 答:稻鸭共作就是在水稻栽后活棵至抽穗阶段将鸭子圈养在成片的水稻田中,共同生长发育。稻田为鸭子的生长提供食物、水域、遮阴等生活条件,养育鸭子;鸭子的活动为水稻生长除草、灭虫、施肥、刺激、松土等,养护水稻。两者互惠互利,相得益彰。 2、稻鸭共作对水稻生长的作用表现有哪些? 答:(1)除草首先是采食,鸭子喜欢采食阔叶杂草,除了地上的绿色植株,还包括种子、地下块茎、块根,鸭子对禾本科杂草植株采食兴趣较差,但对其发芽或未发芽的草种子很喜爱。其次是抑制,鸭子在稻田中活动形成持久的浑水,大大减少进入水层的光照和热量,抑制大部分杂草种子的萌发。据我市实践,稻鸭共作田除草效果好于使用化学除草剂,仅有少量夹棵稗草。 (2)灭虫鸭子喜食稻田各种昆虫,对稻飞虱、稻叶蝉、稻象甲控制效果很好,在水稻拔节前对稻纵卷叶螟和螟虫的控制效果也很明显,非特大虫量情况下,齐穗前原则上可以不用药剂防治害虫。 (3)抑病稻鸭共作田株行距相对较大,稻株中下部通风光照条件好,鸭子活动增加稻株间空气流动和水中氧气含量,基部枯叶及时剥落,刺激稻株生长健壮、抗性增强,对纹枯病控制效果相当明显。 (4)施肥稻鸭共作期间,每只鸭食入精饲料5公斤以上,加上田间觅食,排泄粪便量达10公斤以上,每亩田放养15只鸭,排泄物中氮素700克以上、五氧化二磷1000克以上、氧化钾500克左右,对水稻生长有显著肥效。2004年多数农户长粗肥和穗肥用量减少,平均每亩施氮16.99公斤,比常规田少28.55%。 (5)刺激鸭子在稻株间频繁活动,用嘴不停地在稻株上、水层中寻找食物,这种“按摩”能刺激水稻的生长和形态变化,表现为分蘖多、开张角度大、茎秆粗壮、植株变矮、根系发达、成穗率提高、穗型增大、抗病抗倒性强。 (6)增产据2004年多户实产平均,比常规田增产7公斤,没有减产的田块。 3、稻鸭共作对水稻生产有什么意义? 答:(1)提高稻米品质用较少量的农药和化肥取得水稻高产,达到改善稻米品质的效果。(2)提高水稻生产效益2004年稻鸭共作田平均化肥成本85.7元,农药成本15.29元,分别比常规田的131.42元和43.13元节省45.72元和27.84元,合计节本73.56元,节省拔草工本10元,直接效益增加近100元。有些农户稻谷质量受到企业和市场认可,出售价格提高增加效益更多。 (3)提高生态效益稻鸭共作大量减少农药化肥用量,增加有机肥投入,减少对水源、土壤的污染,有效保护土壤、保护水稻害虫的天敌,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4、稻鸭共作对养鸭有什么作用? 答:(1)提高鸭肉品质目前市场上的鸭以高密度圈养为主,鸭肉品质、风味远远差于放牧的。而稻鸭共作鸭子的食物来源和活动条件近似于放牧,鸭肉品质好、风味佳、符合市场需求。 (2)提高养鸭效益由于环境条件好,鸭子的抗病能力增强,成活率平均达到92.65%,同时每只鸭子实际消耗精饲料5.39公斤,比圈养节省50%左右,每只净效益达3-8元,显著高于圈养。 (3)有利于发展养鸭业稻鸭共作所产鸭子品质好,得到市场认可,前景看好,2004年每亩鸭子效益达120.8元,是发展养鸭业的好技术,也是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5、稻鸭共作对实施基地有什么技术要求? 答:(1)环境要远离集镇、工厂等人员多的地区、交通要道,相对僻静,人为干扰少;土壤、水源、大气符合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要求: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稳水性好,有方便

2015年稻田养鸭总结讲解

2015年巍山县稻田养鸭技术示范总结 稻田养鸭技术是利用水稻田中的水和鸭子嬉水及食杂草的特性,把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机结合在一起,构建成一个水稻——鸭子互利互补的生长环境,有利于生产出食味好、食用安全的稻米。稻田养鸭技术是生产无公害水稻的一种有效途径。我国民间早在500年前就有简单、粗放的放养,但都不上规模,直到20世纪九十年代初日本、韩国等国家才广泛应用稻田养鸭技术来生产有机水稻。尤其是在韩国还出现了稻田养鸭一品村。稻田养鸭技术,其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且2011、2012、2013、2014年巍山植保站在水稻高产创建区、普通稻区分别试养3000只、4600只、10000只、8000只,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鉴于此我站在这4年基础上继续开展本技术示范。 一、稻田养鸭生产技术的意义 (一).稻田养鸭技术有利于生产无公害水稻 1.减少无机化肥的对稻田环境和水稻的污染 鸭子的粪便勤,数量多,1只鸭子在稻田中排泄粪便约10kg(鸭粪养分丰富,10kg鸭粪相当于N 49g、P2O5 72g、K2O 32g),能够有效地培肥土壤。鸭粪直接排放到田里,经发酵后及时反补给水稻利用,为水稻生长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稻田中放养鸭子,头两年可适当少施无机化肥,3-5年以后开始可以完全不施无机化肥,可减少化肥对人体的危害,尤其是氮肥对人体的危害。 2.减少农药的使用量 稻田养鸭,鸭子在水田中活动,可以活水,有利于提高水温和地温,同时又可以起到松土、透气的效应,给水稻根部提供充足的氧气,促进水稻根系生长发育,根系发达,植株生长健壮,不易被病虫侵害,鸭子在稻丛间

不断觅食过程中,能吃掉多种水稻害虫,像负泥虫、叶蝉、飞虱、粘虫可直接被鸭子吃掉,减少农药用量,降低对水稻的危害,利于生产无公害水稻。 3.消除除草剂对水稻的污染 鸭子食草性较杂,能吃掉稻田中很多的杂草;同时在稻丛间不断踩踏,起到中耕除草的作用,因此,稻田里放养鸭子,一般不施用化学除草剂除草,利用鸭子的食草特性,既可起到稻田化学除草剂的除草效果,又不必担心除草剂对水稻的污染,省工、省成本。 (二)、稻田养鸭技术经济效益高 稻田养鸭形成了一个水稻——鸭子种养结合,互利互补的生态环境,实现了水稻、鸭子双丰收,由单一收入变为双项收入,综合效益高。在鸭子活动频繁的稻田环境中生长的水稻较普通栽培的水稻单产高,一般每亩可增产稻谷50-100公斤,而且稻米品质优良、口味佳,生产的大米为无公害大米,经济效益高,每公斤稻鸭米至少卖出6.00元以上比普通栽培每亩可净增收300.00元以上。再加上养鸭的收入,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二、稻田养鸭生产技术的具体实施方法 为了探索稻田养鸭生产技术的最佳途径、方式、方法。得到经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为我县的水稻安全生产增加一条有效途径,在绿色防控领域开辟一方天地,我站决定在农业综合技术开发区开展本技术示范。 (一)、示范地点、面积:地点选在生产条件、水源较好的庙街镇3个村委会,古城村委会1500只、放养面积1800亩;六合村委会500只、放养面积为360亩;新云村委会2000只、放养面积为2400亩;永建镇永利村委会2000只、放养面积为3800亩,共4点8360亩。 (二)、示范方法:我站联系提供鸭苗6000只(7.5元/只),共补助4.5万元。按各户条件决定放养数量,每户放养数量不等,由合作社、农户统一管理,每200-500只/群进入稻田,轮田、轮片放养。

我国稻鸭共作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我国稻鸭共作技术的现状、对策及前景 摘要近年来,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而食品安全更是成为每个家庭关注的重心。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稻鸭共作技术兼顾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既可以保护环境,又可以生产出优质健康的稻米及食用鸭,发展前景尤为可观。但是,我国稻鸭共作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因此本文总结经验,寻找对策,以期推进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关键词稻鸭共作技术;技术特色;现状;问题;对策;前景 1 稻鸭共作技术的概念 稻鸭共作技术是由传统的稻田养鸭发展而来的,在水稻生长季节,向稻田里放养一定鸭龄、一定数量的役用鸭,利用鸭子旺盛的杂食性,除掉稻田里的杂草和害虫。利用鸭子不间断的活动刺激水稻生长。鸭子的活动产生的中耕浑水作用可以促进稻田的养分物质循环,增强植株的抗性。鸭子的粪便则为稻田提供了必要的肥料,除使用必要的有机肥外,基本不需要追施化肥。同时稻田为鸭子提供食物、水源以及栖息的场所。稻鸭共作技术使一片稻田同时生产出安全优质、无公害的稻米和鸭肉,是种养结合、降本增效的生态型立体式种养殖结合模式。 2 稻鸭共作的技术特色 2.1 能够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发展生态农业 农业对化肥、农药的依赖,已严重污染了生态环境,而稻鸭共育通过充分发挥鸭的“役禽”效应,能大量减少农药、化肥的施用量。稻田里的害虫、浮游和底栖小动物,为鸭子提供了丰富的饲料;稻的茂密茎叶为鸭子提供了避光、避敌的栖息地。同时,鸭子在稻丛间不断觅食多种害虫,减少了对水稻生育的危害;鸭的排泄物是氮、磷、钾养分齐全的天然肥料。这种互惠互促的良性循环关系,能够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对发展生态农业极为有利。 2.2 能增强水稻自身生长活力,有利发展无公害和绿色农业 鸭在稻丛间不断踩踏,起到了中耕的作用,使杂草明显减少,有着人工和化学除草的效果;鸭子吃草觅食,浑水松土,通气增氧,减低土壤有害物质危害水稻,促进水稻根系的生长深扎;鸭过稻动,壅泥培土,增强水稻抗倒伏的能力。稻鸭共育不仅有利于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而且还有利于形成无公害、绿色和有机水稻的生产体系。 2.3 能够达到省工节本高效的要求,有利于发展高效农业 试验对比结果,稻鸭共育比单纯种稻平均增产4.93%,每公顷增收节支 4 273.5元;对1.54万hm2中心示范方统计结果,平均增产4.36%,增收节支3404.1元,增产增收效果十分显著。从而提高了种稻的经济效益,增加了农民种粮的积

稻鸭共生技术与传统稻田养鸭的区别

稻鸭共生技术与传统稻田养鸭的区别 摘要总结了稻鸭共生技术与传统稻田养鸭的几大区别;最终目的不同、主体不同、对稻和鸭的要求不同、内涵不同;放养时间不同。 关键词稻鸭共生;传统养鸭;区别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种植水稻的历史由来已久;我国又是最早驯化和饲养家鸭最早的国家之一,不仅有考古资料为证,还有养禽业文字记载资料也很丰富,如早在公元前475~221年的战国时期,《尸子》中记有“野鸭为鬼,家鸭为骛”。将种稻与养鸭相结合的稻田养鸭,是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至今仍然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虽然起源于日本,但它是在继承、吸收和完善我国传统的稻田养鸭精华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起来的,经过不断的实践、创新,现在已经形成了一种全新的生态农业技术。 稻田养鸭和稻鸭共生技术一样,都是在稻田中放养鸭子。但是我国传统的稻田养鸭,只是把鸭子放于稻田,不管稻田放养鸭子的数量,也不管放养情况,鸭子往往一大群的从一个田到另一个田,这样会造成田块有的地方过度放牧,有的田块又没放到,而且鸭子放于稻田的方法是“早放晚收”,鸭子在稻田中没能充分发挥作用,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是在传统稻田养鸭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起来的,是对稻田养鸭的继承、仓4新和发展,并赋予了稻田养鸭以新的生命,是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相结合的产物。 1 最终目的不同 我国传统的稻田养鸭,是水田和鸭结合型的农业。作为已经家畜化的鸭子,自身还具有水禽的特性,自古以来,人们利用这一特性将鸭带入水田地带进行饲育。最终目的是为了生产鸭肉或鸭蛋,它是为了让鸭在稻田里活动和觅食,提供鸭的放养场所,而很少考虑到鸭子对水稻能产生的作用;而该技术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生产绿色食品大米,它充分利用了鸭子的功能,鸭在稻田中成了代替人的部分劳动的“活机器”,也代替了除草剂、杀虫剂、化肥及水稻栽插后的各种机械操作,同时也能生产无公害的鸭产品。 2 主体不同 在稻田养鸭的过程中,种稻和养鸭往往是2个不同的主体。种稻的农民有时担心鸭会践踏水稻而不愿意让鸭进入稻田,而养鸭的农户又为无地方、无场所放养鸭子而焦急,使稻鸭的分离现象越来越严重;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使水稻和养鸭紧密的结合为一个整体,如果在结合稻田养鱼或是在稻田中放养浮萍等技术,则会形成一个更加完整的农田生态系统,对减轻环境的污染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 对稻和鸭的要求不同 稻田养鸭对稻、鸭的品种等要求不严格,几乎没有要求,鸭的品种是常规的肉用鸭或蛋用鸭,往往体型过大,野外活动和觅食能力差,没有长期在稻田生活的能力。水稻也是当地有什么品种就种什么;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则有较严格的要求,对鸭的要求是体型较小、善于活动、在稻田中觅食能力强的品种。根据我省的自然状况,稻鸭共作时间为70~80d,故可选用一般的蛋鸭和杂交肉鸭品种,这样有利提高养鸭的经济效益。对水稻的要求是优质、较能抗倒伏的稻

养鸭技术最终

常见鸭病的防治技术 是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特点是高热、脚软、步行困难,拉绿色稀便,流泪。常见头颈部肿大,故有“大头瘟”之称。 病原是一种疱疹病毒。不同年龄、品种和性别的鸭对该病毒都有很高的易感性。本病发 生无明显的季节性,但通常在春、夏、秋季流行最严重。 症状:潜伏期2-5天,体温42℃,精神、食欲较差,体温高达44℃时,拒食,口渴好饮水,两脚发软,羽毛松乱,翅膀下垂,行动迟缓。严重时伏地不能行走。排绿色或灰绿色稀便。眼脸肿胀,流泪,分泌浆液或脓性粘液。鼻分泌物增多,呼吸困难,常见头颈部肿胀。 病程一般3-4天,最后衰竭而死,死亡率90%以上。 防治:本病无特效药,主要是搞好预防接种和加强饲养管理。 (1)注射鸭瘟鸡胚弱毒苗,2月龄以上鸭200倍稀释液胸肌注射1ml;初生雏鸭用50倍稀释液腿部肌注0.25ml。 (2)加强饲养管理,鸭舍、用具和运动场定期消毒,保持清洁卫生,不到疫区放牧。 2、鸭病毒性肝炎 是雏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死亡率高达90%。主要危害4-10日龄雏鸭。 病原体是一种肠病毒。感染后潜伏期1-4天。突然发病,迅速传播。病鸭精神萎顿,眼半闭、嗜睡状,并见神经症状,运动失调,身体倒向一侧,或背着地、转圈,双脚痉挛性运动,头向后仰,呈角弓反张姿势。上述症状出现几分钟至几小时内死亡。 剖检:肝脏肿大、质脆,被膜下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出血斑。胆囊肿大,充满胆汁。肾、脾有时肿大。 防治:利用高免血清和康复鸭血清肌肉注射0.5ml,进行预防。也可用免疫过母鸭产的蛋,制成免疫蛋黄,给病鸭每只注射1-1.5ml。 雏鸭增喂适量各种维生素及矿物质,以增强体质。不同日龄雏鸭严格实行隔离分开饲养。 3、鸭副粘病毒病 病原是鸭副粘病毒,以侵害消化道和呼吸道为特征的传染病。 症状:病初病鸭食欲减少,羽毛松乱,饮水增加,缩颈,两腿无力,孤立一旁或瘫痪。羽毛缺乏油脂,易附着污物。开始排白色稀粪,中期粪便转红色,后期呈绿色或黑色。部分病鸭,呼吸困难,甩头,口中有粘液蓄积。有些病鸭出现转圈或向后仰等神经病状。 剖检:发现肝、脾肿大,表面和实质有大小不等的白色坏死灶。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出血、坏死,结肠见豆状大小溃疡。腺胃与肌胃交界处有出血点。鸭口腔粘液较多,喉头出血,食道粘膜有芝麻大小灰白色或淡黄色结痂,易剥离。 防治:(1)对鸭群立即接种鸭副粘病毒疫苗,每只肌注0.5ml;(2)发生副粘病毒病时,易并发大肠杆菌病,应加强对大肠杆菌病的预防和治疗;(3)鸭棚舍、用具、场地彻底消毒(包括流动水面)。

养鸭工作总结计划

养鸭工作总结 养鸭的疾病综合防治浅谈 鸭的养殖,一直是养禽业中很大的一个组成部分。鸭肉中营养元素丰富,鸭肉鲜嫩,鸭蛋具有高蛋白质和高营养的特点。因此,无论是蛋鸭还是肉鸭,封闭养殖还是放养,都朝着数量越来越大,规模越来越盛的方向发展。 而正是由于养殖数量的变大,养殖密集度的增大,导致鸭的各种疾病爆发的越来越频繁。而且鸭在养殖的过程中,对环境,水质的要求也高于鸡的养殖。所以,做好鸭场的饲养管理和疾病的预防控制也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在养鸭场,包括其他养殖场在养殖过程中都必须遵循的一个原则便是防治人员和生物的随意流动。疫病的发生和传染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人员或者生物的流动性管理不严格,导致易发病,发病后传染性强,传染速度快。因此,在养鸭的过程中要注意相对封闭性。包括鸭活动的池塘,最好是建设在养殖场的内部可控范围之内。防治外来疾病的入侵及疫病的大范围传播。 其次,对于环境的要求。例如鸭主要的活动场所。南方多水,南方的养鸭户在选择厂址时一般会依托天然的池塘或者水域。这样的弊病就在于自然形成的水域有很多没有经过严格的水质生化检测,所以对于水域中存在的一些可能引发疾病的病原体,并不了解。也增加了

养殖的风险度。而北方少水,在厂址的建设上,一般会选择人工开挖池塘,但它的缺点就在于生物种类的不完整性和不平衡,水域的供应并不能满足仿自然状态的功能。鸭的最适应性无法达到最好。所以在厂址的选择和建设上,也要尽量的满足各方面的要求。 再次,任何禽类养殖对于季节性的要求都很强。不同的季节对饲养管理的要求和疾病防控的要点不一样。以秋季为例,秋季往往多雨,且气温的骤然变化会比较频繁,容易使垫料等发生霉变,引发疾病。 我们以鸭浆膜炎为例。鸭浆膜炎防治要注重的主要就是养殖过程中的环境变化。鸭浆膜炎预防,对于空气湿度,空气的流通性等要求很高。所以尤要注意,防治鸭群的饲养密度过大,保持通风,保持鸭舍的干燥。防治饲料和垫料发生霉变。同时,鸭浆膜炎预防,可以在饲料中适量添加抗生素。或者提高蛋白水平,增强抵抗力。 一旦爆发鸭浆膜炎,应该尽快使用鸭浆膜炎特效药进行治疗。例如,使用鸭疫速灭每袋兑水400斤混饮。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鸭浆膜炎。 鸭病防治,要做好综合防治措施,减少疾病才能创造最大的财富。 稻田养鸭技术利用水稻田中的水和鸭子嬉水及食杂草的特性,把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机结合在一起,构建成一个水稻——鸭子互利互补

鸡鸭鹅等禽类六种生态养殖模式

鸡鸭鹅等禽类六种生态养殖模式畜牧生态养殖是农业生态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近年来,在生态养殖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各地形成了几种独特的养殖模式。 模式一:稻鸭共育 稻鸭共育不同于过去的稻田养鸭,而是以水田为基础、种稻为中心、家鸭野养为特点的自然生态和人为干预相结合的复合生态系统。一般雏鸭圈养15至20天后放养在水田共育(共育期30至36天),水稻抽穗后结束共育,再经14至20天关养出栏,放养量每亩15只左右。可免除稻田化学除草和灭螺,减少化肥、农药和饲料用量,提高水稻产量、鸭子肉质和经济效益。温岭市组织实施的稻鸭共育新技术研究与推广,2002-2004年累计推广面积20798亩,产值达2605万元,总经济效益1064 万元,新增纯收益544万元,即每亩比单一种稻净增收入261元。该项技术已在全市范围推广,2006年推广面积达4万多亩。 模式二:五园养鸡 生态放养是遵循动物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自然规律及鸡的生活习性,在草地草山草坡、果园、竹园、林地、荒滩上放养。由于活动空间大、空气清新、机体健康、抗病力强、成活率高,既降低了饲养成本,又增加了野味。养出的鸡羽毛光亮、冠头红润、肉色更黄、风味独特、肉质鲜嫩、鸡味浓。经生态放养的“仙居三黄鸡”与“温岭草鸡”被评为浙江省十大优质肉禽,浙江农业国际博览会金奖。现温岭草鸡产品已进入了上海200多家超市及小区直销点,日销量达4000多只,售价比国内同类产品高出一倍。温岭绿牧畜禽有限公司在上海建立了屠宰加工点和专业配送中心,在上海108家大型超市设立了专柜经营,深受上海市民的欢迎。 模式三:农饲结合 围绕大面积的蔬菜基地下脚料、青玉米秆、瓜果藤蔓供应等供应当地的养奶牛、养羊和家禽生产,取得保护环境、资源综合利用的效果,养畜成本大幅度下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