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苏打

小苏打
小苏打

Sodium carbonate

Sodium carbonate (also known as washing soda or soda ash), Na

2CO

3

is a

sodium salt of carbonic acid. It most commonly occurs as a crystalline heptahydrate, which readily effloresces to form a white powder, the monohydrate. Sodium carbonate is domestically well known for its everyday use as a water softener. It has a cooling alkaline taste, and can be extracted from the ashes of many plants. It is synthetically produced in large quantities from table salt and limestone in a process known as the Solvay process.

Uses

The manufacture of glass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uses of sodium carbonate. When it is combined with silica (SiO

2

) and calcium carbonate

(CaCO

3

) and heated to very high temperatures, then cooled very rapidly, glass is produced. This type of glass is known as soda lime glass. Sodium carbonate is also used as a relatively strong base in various settings. For example, sodium carbonate is used as a pH regulator to maintain stable alkaline conditions necessary for the action of the majority of developing agents.[citation needed] It is a common additive in municipal pools used to neutralize the acidic effects of chlorine and raise pH.[2]In cooking, it is sometimes used in place of sodium hydroxide for lying, especially with German pretzels and lye rolls. These dishes are treated with a solution of an alkaline substance in order to change the pH of the surface of the food and thus improve browning.

In taxidermy, sodium carbonate added to boiling water will remove flesh from the skull or bones of trophies to create the "European skull mount" or for educational display in biological and historical studies.

In chemistry, it is often used as an electrolyte. This is because electrolytes are usually salt-based, and sodium carbonate acts as a very good conductor in the process of electrolysis. Additionally, unlike chloride ions which form chlorine gas, carbonate ions are not corrosive to the anodes. It is also used as a primary standard for acid-base titrations because it is solid and air-stable, making it easy to weigh accurately.

In domestic use, it is used as a water softener during laundry. It competes with the ions magnesium and calcium in hard water and prevents them from bonding with the detergent being used. Without using washing soda, additional detergent is needed to soak up the magnesium and calcium ions.

Called Washing Soda, Soda crystals or Sal Soda[3]in the detergent section of stores, it effectively removes oil, grease, and alcohol stains. Sodium carbonate is also used as a descaling agent in boilers such as found in coffee pots, espresso machines, etc.[citation needed]

In dyeing with fiber-reactive dyes, sodium carbonate (often under a name such as soda ash fixative or soda ash activator) is used to ensure proper chemical bonding of the dye with the fibers, typically before dyeing (for tie dyes), mixed with the dye (for dye painting), or after dyeing (for immersion dyeing).[4]

[edit] Other applications

Sodium carbonate is a food additive (E500) used as an acidity regulator, anti-caking agent, raising agent and stabilizer. It is one of the components of kansui, a solution of alkaline salts used to give ramen noodles their characteristic flavor and texture.[5][6] Sodium carbonate is also used in the production of sherbet powder. The cooling and fizzing sensation results from the endothermic reaction between sodium carbonate and a weak acid, commonly citric acid, releasing carbon dioxide gas, which occurs when the sherbet is moistened by saliva.

As a food additive (E500), it is used in the production of snus (Swedish style snuff) to stabilize the pH of the final product.[7] In Sweden, snus is regulated as a food product because it is put into the mouth, requiring pasteurization and only ingredients that are approved as food additives.

Sodium carbonate is used by the brick industry as a wetting agent to reduce the amount of water needed to extrude the clay.[citation needed]

In casting, it is referred to as "bonding agent" and is used to allow wet alginate to adhere to gelled alginate.[8]

Sodium carbonate is used in toothpastes, where it acts as a foaming agent, an abrasive, and to temporarily increase mouth pH.

Sodium carbonate is used to create the photo process known as reticulation.

Sodium carbonate may be used for safely cleaning silver. First, aluminium foil is added to a glass or ceramic container, and covered with very hot water and some sodium carbonate. Silver items are dipped into this "bath" to clean them, making sure the silver makes contact with the aluminium foil. Finally, the silver is rinsed in water and left to dry.[9]

[edit] Occurrence

Sodium carbonate is soluble in water, but can occur naturally in arid regions, especially in the mineral deposits (evaporites) formed when seasonal lakes evaporate. Deposits of the mineral natron, natural sodium carbonate decahydrate, have been mined from dry lake bottoms in Egypt since ancient times, when natron was used in the preparation of mummies and in the early manufacture of glass. Sodium carbonate has three known forms of hydrates: sodium carbonate decahydrate (natron), sodium carbonate heptahydrate (not known in mineral form) and sodium carbonate monohydrate (mineral thermonatrite). The anhydrous mineral form of sodium carbonate is quite rare and called natrite. Sodium carbonate also erupts from Tanzania's unique volcano Ol Doinyo Lengai,[10] and probably erupted from other volcanoes in the past.[11] All three mineralogical forms of sodium carbonate, as well as trona (trisodium hydrogendicarbonate dihydrate), are also known from ultra-alkaline pegmatitic rocks, i.e. from the Kola Peninsula.

[edit] Production

[edit] Mining

Trona, trisodium hydrogendicarbonate dihydrate (Na

3HCO

3

CO

3

·2H

2

O), is

mined in several areas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provides nearly all the domestic sodium carbonate. Large natural deposits found in 1938, such as the one near Green River, Wyoming, have made mining more economical than industrial production in North America.

It is also mined out of certain alkaline lakes such as Lake Magadi in Kenya by using a basic dredging process and it is also self-regenerating so will never run out in its natural source.

[edit] Barilla and kelp

Several "halophyte" (salt tolerant) plant species and seaweed species can be processed to yield an impure form of sodium carbonate, and these sources predominated in Europe and elsewhere until the early 19th Century. The land plants (typically glassworts or saltworts) or the seaweed (typically Fucus species) were harvested, dried, and burned. The ashes were then "lixiviated" (washed with water) to form an alkali solution. This solution was boiled dry to create the final product, which was termed "soda ash";

this very old name refers to the archetypal plant source for soda ash, which was the small annual shrub Salsola soda ("barilla plant").

The sodium carbonate concentration in soda ash varied very widely, from 2-3% for the seaweed-derived form ("kelp"), to 30% for the best barilla produced from saltwort plants in Spain. Plant and seaweed sources for soda ash, and also for the related alkali "potash", became increasingly inadequate by the end of the 18th Century, and the search for commercially-viable routes to synthesizing soda ash from salt and other chemicals intensified.[12]

[edit] Leblanc process

Main article: Leblanc process

In 1791, the French chemist Nicolas Leblanc patented a process for producing sodium carbonate from salt, sulfuric acid, limestone, and coal. First, sea salt (sodium chloride) was boiled in sulfuric acid to yield sodium sulfate and hydrogen chloride gas, according to the chemical equation

2 NaCl + H

2SO

4

→ Na

2

SO

4

+ 2 HCl

Next, the sodium sulfate was blended with crushed limestone (calcium carbonate) and coal, and the mixture was burnt, producing calcium sulfide.

Na

2SO

4

+ CaCO

3

+ 2 C→ Na

2

CO

3

+ 2 CO

2

+ CaS

The sodium carbonate was extracted from the ashes with water, and then collected by allowing the water to evaporate.

The hydrochloric acid produced by the Leblanc process was a major source of air pollution, and the calcium sulfide byproduct also presented waste disposal issues. However, it remained the major production method for sodium carbonate until the late 1880s.[12][13]

[edit] Solvay process

Main article: Solvay process

In 1861, the Belgian industrial chemist Ernest Solvay developed a method to convert sodium chloride to sodium carbonate using ammonia. The Solvay

process centered around a large hollow tower. At the bottom, calcium carbonate (limestone) was heated to release carbon dioxide:

CaCO

3→ CaO + CO

2

At the top, a concentrated solution of sodium chloride and ammonia entered the tower. As the carbon dioxide bubbled up through it, sodium bicarbonate precipitated:

NaCl + NH

3 + CO

2

+ H

2

O→ NaHCO

3

+ NH

4

Cl

The sodium bicarbonate was then converted to sodium carbonate by heating it, releasing water and carbon dioxide:

2 NaHCO

3→ Na

2

CO

3

+ H

2

O + CO

2

Meanwhile, the ammonia was regenerated from the ammonium chloride byproduct by treating it with the lime (calcium hydroxide) left over from carbon dioxide generation:

CaO + H

2O→ Ca(OH)

2

Ca(OH)

2 + 2 NH

4

Cl→ CaCl

2

+ 2 NH

3

+ 2 H

2

O

Because the Solvay process recycles its ammonia, it consumes only brine and limestone, and has calcium chloride as its only waste product. This made it substantially more economical than the Leblanc process, and it soon came to dominate world sodium carbonate production. By 1900, 90% of sodium carbonate was produced by the Solvay process, and the last Leblanc process plant closed in the early 1920s.

[edit] Hou's process

Developed by Chinese chemist Hou Debang in 1930s, the first few steps are the same as the Solvay process. However, instead of treating the remaining solution with lime, carbon dioxide and ammonia are pumped into the solution, then sodium chloride is added until the solution saturates at 40 °C. Next, the solution is cooled to 10 °C. Ammonium chloride precipitates and is removed by filtration, and the solution is recycled to produce more sodium carbonate. Hou's process eliminates the production of calcium chloride and the byproduct ammonium chloride can be refined or used as a fertilizer.

六年级下册科学练习题-2.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教科版(含答案)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练习题 班级:姓名: 一、我能填 1.小苏打和白醋混合比例是,混合后能产生气体。 2.像倒水一样,把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倒在蜡烛的火焰上,发现火焰会,这说明这种气体。 二、我能辨 1.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留在玻璃杯底的液体是白醋,小苏打不存在了。………………………………………………………………………()2.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有助于蜡烛的燃烧。……………() 三、我能选 1.当打开汽水瓶盖时,冒出的气泡是()。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氮气 2.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留在杯中的液体是()。 A.全部是白醋 B.是小苏打溶液 C.是含有新物质的溶液 D.全部是水 3.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大量气体,将燃烧的细木条伸进玻璃杯中,观察到()。 A.没有什么变化 B.马上熄灭 C.火焰变小,但没熄灭 4.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 A.发生物理变化 B.发生化学变化 C.没有变化 四、我会探究 如图所示,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实验。请回答问题。 (1)小苏打和白醋混合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2)用手触摸玻璃杯外壁,手会感觉到,说 明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会热量。 五、我能做 1.利用周围的废气材料自制二氧化碳灭火器。实验材料(小玻璃瓶1只、透明塑料饮料瓶1个、白醋1瓶、小苏打1包、洗手液装置),(以拍照的形式记录制作过程,灭火效果)。

参考答案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练习题 班级:姓名: 二、我能填 1.小苏打和白醋混合比例是1:3,混合后能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2.像倒水一样,把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倒在蜡烛的火焰上,发现火焰会马上熄灭,这说明这种气体比空气重。 二、我能辨 1.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留在玻璃杯底的液体是白醋,小苏打不存在了。………………………………………………………………………(×)2.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有助于蜡烛的燃烧。……………(×) 三、我能选 1.当打开汽水瓶盖时,冒出的气泡是( A )。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氮气 2.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留在杯中的液体是(C)。 A.全部是白醋 B.是小苏打溶液 C.是含有新物质的溶液 D.全部是水 3.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大量气体,将燃烧的细木条伸进玻璃杯中,观察到(B)。 B.没有什么变化 B.马上熄灭 C.火焰变小,但没熄灭 4.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B)。 A.发生物理变化 B.发生化学变化 C.没有变化 四、我会探究 如图所示,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实验。请回答问题。 (2)小苏打和白醋混合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冒出大量气泡;玻璃杯外壁变凉;发出吱吱声…… (2)用手触摸玻璃杯外壁,手会感觉到凉,说 明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会吸收热量。 五、我能做 1.利用周围的废气材料自制二氧化碳灭火器。实验材料(小 玻璃瓶1只、透明塑料饮料瓶1个、白醋1瓶、小苏打1包、 洗手液装置),(以拍照的形式记录制作过程,灭火效果)。

小苏打在养鸡中有什么效果

小苏打在养鸡中有什么效果 众所周知,小苏打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品添加剂。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名,化学式NaHCO3,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咸、易溶于水呈弱碱性。是人们用来发面的一种中和膨胀剂。 然而,随着养鸡业的蓬勃发展,九十年代人们把小苏打科学广泛地应用到养鸡业中,其功不可没。饲养实践证明,用小苏打作为蛋鸡、肉鸡的饲料添加剂,可以有效提高鸡对饲料的消化率、利用率、能量转化率,加速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以及有害物质的排泄,对提高鸡体的抗应激能力和促进生长、增加改善肉质,降低料肉比提高产蛋量和蛋壳质量,预防某些疾病等,均有明显的效果。 一、提高鸡体抗热应激能力 应激的产生是因应激因素对机体的刺激经神经系统传导,进入大脑大脑反应引起内分泌失调引起的。夏季高温时,常因自身散热机能差而受到外界高温应激的影响。当环境温度达到30℃以上时,鸡热喘气加

剧,呼出大量二氧化碳血液中碱含量降低,在饲料中添加0.3%~0.5%的小苏打,可有效提高血液中的PH值增加碱性,从而有助于内分泌系统在应激状态下的正常工作,缓解热应激。 二、调节机体酸碱平衡 小苏打是一种最常见的机体酸碱调节剂,日粮中添加有助于加强机体的缓冲力。在鸡配合饲料中玉米占60%左右,因此,在代谢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酸性物质。小苏打能中和胃酸,溶解黏液,降低消化液的黏度,并加强胃肠的吸收起到健胃、抑酸和增进食欲的作用。 同时,小苏打被胃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后,能中和血液中的酸性物质,从而降低血液的酸度维持机体各种体液的酸碱平衡。 三、提高产蛋率和蛋壳质量 饲料中添加小苏打可保证血液中钠离子水平,提高磷活性满足鸡对磷的需要。鸡体内血液中正常的碳酸盐浓度和钠、磷浓度是保证蛋壳质量的关键因素,小苏打可提高磷在蛋鸡体内的移动性保证血液中磷的浓度维持在形成蛋壳所必须的最适水平。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说课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这一课。通过本单元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物质的变化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物质,而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也就是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有了一定的了解,本课由三部分组成:一是观察小苏打和白醋;二是观察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三是产生了什么气体。这三部分的内容安排的环环相扣,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并不断地进行新的探究活动。本课的三维目标是: (一)知识目标: (1)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2)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 (二)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阅读资料得出正确结论。(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得出科学的结论。 教学重点:观察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发生的变化。 教学难点:分析小苏打和白醋发生变化后产生的气体有什么特性。 二、说教法与学法 1、把玻璃杯换成了集气瓶,因玻璃杯大且长,故改用集气瓶,大小合适,而且与玻璃片配套,当然用合适的玻璃杯进行实验也可以。

2、把小苏打和白醋的比例进行了更改。由1:3更改为:小苏打10毫升,白醋多于30毫升。因为白醋并不是由100%纯醋酸组成,并且在上课前,我实验了多次,发现只有多于3倍的白醋才能将小苏打反应完全,现象会更加明显。 3、将蜡烛熄灭这一实验作了修改,教材上倾倒的方法我在课前试了几次,都没成功,认真分析后才发现:(1)、瓶口大,一部分气体散发到空气中,向下倾倒时不利于气体集中在蜡烛的火焰上。(2)、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太少,不足以将蜡烛熄灭,所以我告诉学生把蜡烛的灯芯剪的短些,让火焰小点,这样就容易成功。(3)、倒气体的同时容易将液体倒出杯外,气体还没完全倒出来就会有液体流出。所以我发给每个小组一个塑料注射器,等小苏打和白醋反应完后用注射器把杯底的液体抽出就不至于把液体流出。而后,我引导学生用分析、想象、推理的方法了解了二氧化碳气体比空气重这一特性。 三、说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理念,我设计的教学环节为:(1)观察小苏打和白醋的特点;(2)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3)产生的气体有什么特性;(4)阅读资料是什么气体。 (一)观察小苏打和白醋的特点。 讲课前,我直接出示小苏打和白醋,让学生来认真观察它们的特点,他们怀着好奇而又急切的心开始了观察。这一环节我采用了直接导入法,用具体的材料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并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动机。观察后让各小组汇报结果,然后教师播放课件小苏打和白醋的特点。

小苏打的市场分析

小苏打的市场分析 小苏打是重要的无机化工产品,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食品、轻工、纺织等工业部门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国的小苏打生产历史较为悠久,天津碱厂、内蒙远兴天然碱公司、四川鸿鹤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企业的小苏打曾蝉联国家质量银奖,多次被评为部、市级优质产品,在国内外享有一定声誉和地位,其它企业也在不断地发展壮大。目前小苏打已经进入了广泛的运用领域,小苏打的消费增长已经与GDP 的增长成正比,一个国家的经济水平越高,人民生活水平越高,小苏打的消费量越高。根据美国化学理事会提供的数据,2001~2007 年,美国市场上小苏打销量的年平均增长率为2.6%。 而我国的小苏打消费也同样经历了这个增长水平,从2002 年的40 万吨的国内消费量到目前的70 万吨的消费量,每年增长在8 左右,基本与我国的GDP 增长成正比。目前全球经济复苏,小苏打同样会经历一个高速的复苏。世界经济的迅速增长和小苏打行业的迅猛发展,我国小苏打行业的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正面临着机遇和挑战。上海常耀化工通过多年的小苏打贸易积累了丰富的小苏打行业的经验,以下为本公司市场部对该行业的现状和发展简单分析如下: 一、国内外小苏打应用和消费情况 小苏打是重要的无机化工产品之一,它广泛应用于化工、轻工、医药、纺织和精细化工等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应用范围很广。随着现代化经济的发展,应用范围将越来越广。目前,我国小苏打的应用范围和消费结构同国外相比,小苏打应用在食品业占大部分,与国外区别不大;在医药制造、化工生产等行业的应用也与国外基本相同;而在饲料添加剂市场的应用与国外相差甚远,也是我国小苏打应用领域的潜在市场,美国、西欧、日本等国和地区应用量很大,市场很成熟,连弹丸之地的马来西亚年耗小苏打9000 吨中,有6000 吨就用于饲料添加剂,占75%。北美USP 级和饲料级的小苏打,年增长幅度为6%,而小苏打消费的整体增长幅度为4%。国内部分小苏打企业在饲料添加剂的应用上作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在内蒙古伊化集团也已开发饲料添加剂,应用于内蒙古部分地区并组织出口到国外。我国每年饲料产量很大,饲料添加剂的需求量也是十分可观的,但现开发力度不够,也没有类似国外商品分类中有饲料级小苏打。需急待制定饲料添加剂国家质量标准,跟上国际消费的应用步伐。国外开发小苏打应用于饮用水及废水的处理上也在下工夫,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及环境的日益恶化,对于人类赖以生存极其重要的物质———水的保护越来越重要。在废水的厌氧过程中,小苏打可起缓冲作用而使处理容易控制,避免造成甲烷。同时,对于污水,它还起到抑菌、清洁的作用,在饮用水和游泳池的处理中,小苏打对其中的铅和铜的祛除及ph 值和碱度的调节上都有很大作用的,此市场具有较大的开发空间。在美国和西欧开发小苏打应用药品及个人护理品所占消费比例都是较高的。近些年来,药品生产除大量应用于抗酸剂外,还新开辟用于血渗析等。在个人护理品中,小苏打在牙膏中的应用比例越来越大,消费的数量也在稳步地逐年增加。另外,个人护理品中的除臭剂、洗发护理、化妆品、洗浴液、漱口水等的应用也在不断增加。因为上述护理品应用小苏打是极其安全的,对人体没有任何不良影响。目前,国内这方面的应用还很少,因此,可开发应用此消费领域。

小苏打水的功效及作用是什么-

小苏打水的功效及作用是什么? 在日常生活中小苏打水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饮品,而小苏打水不仅口感适中,而且经常饮用对身体非常好,同时还可以预防一些身体和口腔疾病,而经常饮用小苏打水可以有效治疗口腔疾病,还可以缓解抽烟所留下的细菌等,而小苏打水是属于碱性的,人体当中是呈现于弱碱性,苏打水当中的碱性可以使身体当中的酸碱呈现于平衡的状态。 小苏打水的功效和作用 口腔疾病,口腔炎,咽喉病,用此水漱口,可减轻症状;酗酒,三杯此水解酒迅速;疲劳,每天饮用此水可提神解劳,改善睡眠质量;吸烟,香烟接近此水片刻,即可减少焦油与尼古丁危害。 苏打水属于弱碱性。人体内环境是弱碱性。我们每天吃很多肉类、鱼类,都是酸性食物。因此,需要进行酸碱平衡。那么,多吃些碱性食品更有利于身体健康(无肠胃病史) 早晚用苏打水洗脸可软化粗糙的皮肤,加速死皮脱落,然后再进入您日常的护理过程这道程序能够使的肌肤变得清爽、光滑,更容易吸收润肤品。(如果有条件进行全身的苏打SpA,您的肌肤将更为细腻、柔滑,后续护理效果更佳)苏打水有抗氧化作用,能预防皮肤老化. 把柠檬绞成汁加苏打水制成洗发水,然后,按照自己平日里洗头的次数,用苏打柠檬水来清洗头发,无须加用任何含化学物

质的护发用品。尤其在海边游泳后可去除头发里的沙子、盐和污物,这样能保证您的整个护理过程绿色天然不伤发质。 注意事项 有一些苏打水里面的磷含量相当的高,而引用这种饮料会造成骨骼中钙的流失。随着软饮料消费的不断增长,苏打水成为造成骨质疏松症的一大主要原因。而且牙齿脱落、牙周病、牙龈炎都和磷的摄入量过高有关,特别是从软饮料中摄入的磷。 喝苏打水的好处 苏打水的作用 天然苏打水除含有碳酸氢钠元素外,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成分,因此是上好的饮品。目前,世界上只有法、俄、德等少数国家出产天然苏打水。国内市场上销售的法国依云和中国黑龙江省克东县出产的世罕泉牌苏打水均为天然苏打水。天然苏打水富含硼、锌、硒、铬等离子矿物和微量元素,这些微量元素呈离子状态,更易被人体吸收;有理想的pH值,天然苏打水的酸碱性值呈弱碱性,对传输氧气,调节新陈代谢,排除酸性废物和预防疾病是非常必要的。 苏打水呈弱碱性。但是我们每天吃很多肉类、鱼类,都是酸性食物,造成人体内环境也是弱酸性。因此,需要进行酸碱平衡。那么,多吃些碱性食品更有利于身体健康(无肠胃病史)。 苏打水有利于养胃,因为苏打水能中和胃酸。如果胃酸分泌较少的话长期饮用苏打水也会造成伤害。

小苏打在猪饲料中应用(精)

小苏打在猪饲料中应用分析 小苏打的化学名称为碳酸氢钠,为白色晶粉末,能溶于水,呈弱碱性,内服能中和胃酸,溶解黏液,降低消化液的黏度,并加强胃肠的收缩,起到健胃、抑酸和增进食欲的作用。 将碳酸氢钠加到缺乏赖氨酸的猪饲料中,可以弥补赖氨酸的不足,并有利于粗纤维的消化吸收,使猪长肉多、增重快。碳酸氢钠在消化道中可分解释放出二氧化碳,由此带走大量热量,有利于炎热时维持育肥猪机体热平衡。碳酸氢钠还可以提高育肥猪血液的缓冲能力,维持机体酸碱平衡状态,提高猪抗热应激能力。碳酸氢钠在饲料中的添加量为每公斤250毫克。 在猪的日粮中添加碳酸氢钠,可显著提高猪的采食量,提高日增重。乳猪添加0.4%的碳酸氢钠,可提高乳猪增重12.5%,提高饲料利用率3.6%;在育肥猪日粮中添加1—4克的碳酸氢钠,平均可使猪每日多增重100克,饲料利用率提高14.8%;在15—90公斤的生长育肥猪日粮中每日添加0.5—5克,全期平均可提高日增重8.7%,饲料利用率提高2.4%;在母猪妊娠末期和哺乳期日粮中每日添加4—5克,可有效地维持母猪体况,使母猪产乳量增加,仔猪成活率提高5%,增重提高18.5%;在缺乏赖氨酸的饲料中,添加适宜的碳酸氢钠,可补偿赖氨酸的不足,使猪增重加快,提高饲料利用率8%--10%。 有研究表明,对产仔前和哺乳的母猪每头每天添喂4-5克小苏打,所产仔猪的存活率可提高5%;在仔猪日粮中添加0.5%的小苏打;能提高仔猪的食量,日增重增加10%左右;给育肥猪每头每天加喂小苏打3-4克,料耗可降低10%左右。添加方法为先将小苏打在少量水中溶解,然后加入猪饲料中,拌和均匀,10-15分钟后再喂。 虽然在饲料中添加小苏打可以提高猪增重,但如果使用不当也会造成不良影响。当食盐与小苏打同时应用时,可使猪体内钠离子增多,超过一定量时会导致猪体组织液钠潴留,引起水肿,以及影响神经中枢,引起运动障碍。所以在添加小苏打时,应减少食盐的使用量。另外,在使用小苏打时还应注意以下事项:小苏打不稳定,在潮湿环境中易分解,不宜久置;随用随加,注意混合均匀;添加量随饲料组合,饲养水平而异,

【CN209952591U】小苏打干法脱硫装置【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920613809.X (22)申请日 2019.04.29 (73)专利权人 武汉龙净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地址 430200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 发区佛祖岭三路9号武汉龙净环保工 业园8栋1-4层 (72)发明人 胡付祥 石春光 聂鎏婴 王玉珏  潘波  (74)专利代理机构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代理人 王敏锋 (51)Int.Cl. B01D 53/83(2006.01) B01D 53/48(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小苏打干法脱硫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小苏打干法脱硫装 置,涉及一种干法脱硫装置,它包括脱硫塔、除尘 器,脱硫塔包括脱硫塔下部反应区和脱硫塔上部 反应区;脱硫塔下部反应区有脱硫塔烟气入口和 脱硫塔净烟气入口,有除尘器小苏打循环入口和 脱硫塔小苏打循环入口;脱硫塔上部反应区有脱 硫塔烟气出口;除尘器入口与脱硫塔烟气出口连 接,出口分别与脱硫塔净烟气入口和引风机连 接,底部分别与第一副产物仓和除尘器小苏打循 环入口连接;引风机与烟囱连接;原烟气与脱硫 塔烟气入口连接,通过第二通道与脱硫塔小苏打 循环入口连接;脱硫塔下部反应区底部分别与第 二副产物仓和第二通道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 单, 降低了投资成本。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CN 209952591 U 2020.01.17 C N 209952591 U

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209952591 U 1.小苏打干法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脱硫塔(1)、除尘器(2),所述脱硫塔(1)包括脱硫塔下部反应区(11)和脱硫塔上部反应区(12),脱硫塔下部反应区(11)顶部通过低阻引射装置(13)、连接筒体(14)与脱硫塔上部反应区(12)底部连接; 所述脱硫塔下部反应区(11)下部有脱硫塔烟气入口(111)和脱硫塔净烟气入口(112),中部有除尘器小苏打循环入口(113)和脱硫塔小苏打循环入口(114); 所述脱硫塔上部反应区(12)上有脱硫塔烟气出口(121),小苏打喷射装置(131)与低阻引射装置(13)连接; 所述除尘器(2)入口与脱硫塔烟气出口(121)连接,出口与脱硫塔净烟气入口(112)和引风机(3)连接,底部分别与第一副产物仓(21)和除尘器小苏打循环入口(113)连接; 所述引风机(3)与烟囱(4)连接; 原烟气(5)通过第一通道(61)与脱硫塔烟气入口(111)连接,通过第二通道(62)与脱硫塔小苏打循环入口(114)连接; 所述脱硫塔下部反应区(11)底部分别与第二副产物仓(15)和第二通道(6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苏打干法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筒体(14)为由下至上的渐扩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小苏打干法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器小苏打循环入口(113)和脱硫塔小苏打循环入口(114)的喷射角度与水平成0-45度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小苏打干法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低阻引射装置(13)为文丘里型喷嘴形式或流化床的布风板装置。 2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科版醋和小苏打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科版醋和 小苏打 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一、教学目标 1.知道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2.知道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本课要知道的性质是:①不支持燃烧;②比空气重) 3.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阅读资料得出正确结论。 4.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结论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实验以及产生气体的判断。 难点:1.倒气体熄灭蜡烛火焰的实验操作; 2.对于实验的合理推想和论证。 三、教学用具学生准备:小苏打、白醋、玻璃片、玻璃瓶、火柴、蜡烛。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四、相关资源【教学实验】观察小苏打、白醋及产生的气体。 五、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展示】展示小苏打。 【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小苏打,并说一说小苏打有什么特点?并进行记录。 【预设】小苏打是白色粉末状物质。 【展示】展示白醋。 【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白醋,并说一说白醋有什么特点?并进行记录。 【预设】白醋没有颜色,而且闻起来酸酸的。 【过渡】如果我们将小苏打和白醋进行混合,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白醋和小苏打的变化。

【新知讲解】知识点一: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展示】展示工具。 【讲述】做这个实验还需要的工具有小勺、毛玻璃片和玻璃杯。 【展示】展示步骤: 1.用勺子取3勺白醋放入玻璃瓶中; 2.用勺子取1平勺小苏打放入玻璃瓶中,立即盖上毛玻璃片; 3.仔细观察,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用手触摸玻璃瓶的外壁,有什么感觉?并记录。 【组织活动】请同学们按照步骤自己进行实验。 【学生活动】按照步骤进行实验。 【教师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师生交流】小苏打和白醋反应的实验现象是什么呢?【总结】【提问】烧杯中的白色液体还是白醋吗?【预测】可能不是了。 【提问】我们如何来验证呢?。

小苏打粉的用途是什么-

小苏打粉的用途是什么? 在现实生活中小苏打粉对于很多人来说十分常见,小苏打粉不仅可以用来食用,同时也可以制作成苏打水,味道是非常好的,而小苏打粉是属于碱性食物,经常食用对身体非常好,还可以预防身体疾病,而小苏打粉不仅可以食用,也有很多用途,可以用来洗衣服,或者是擦洗凹槽里面的脏物等。 小苏打的作用 1、洗衣 放洗衣精的同时,可试着倒入2/3量米杯的小苏打粉,可以增强洗净力,让衣物洗得更干净,且不会伤衣料。 2、清洁衣领、袖口 将适量的小苏打,溶于约摄氏5、60度之热水中(以下皆同),同时搓点肥皂用来洗衣领、袖口上的污垢,效果绝对比任何清洁剂都要来得好而且又快速。 3、环境清洁 将抹布沾小苏打溶液后拧干,用以擦拭门窗、门把、厨房、冰箱、流理台、卫浴设备、地板、洗脸盆、金属水龙头....等各种设备,然后再以拧干的清洁湿抹布擦过,即可使冰箱、流理台、金属水龙头...等,永远保持光亮如新。 4、超强去污剂 将橘子皮或是橙子皮入锅中,加水覆盖煮沸后,以小火煮约15分钟,然后再加苏打粉,水和苏打粉的比例大约200:1,就可

以用来擦拭餐桌,甚至比较油腻的排油烟机或是瓦斯炉。一擦就干净,还带有淡淡的水果香,而且让我们在清洁环境时,避免毒害污染,又可以废物利用,何乐而不为呢? 5、家具的蜡笔污迹去除 家中如果有正在成长中的小朋友,他们的很喜欢用蜡笔到处乱涂乱画,而造成污迹无法以水去除,用油漆溶剂虽可去除,但此法会剥去涂料而使表面受损。如果改用小苏打则最为适合,可将拧干的湿布沾些小苏打用来擦拭,即可丝毫不伤家具,把蜡笔污迹完全去除。 6、厨房洗槽处理 小苏打粉是超好用的天然除臭剂,如果你常用小苏打溶液当清洁剂清洗餐具、炊具时,可以避免洗槽排水产生臭味;若排水管堵塞时,可将一杯小苏打粉倒入,再注入热水,就可解决! 7、清洁餐具 以抹布或植物菜瓜布沾小苏打溶液洗涤碗筷餐具,可迅速而切实的除去油污,冲洗又容易,不但省水,而且又不虑有清洁剂的残留问题,因为它也可以吃,完全无毒,所以纵使没充分冲洗干净也无所谓。 8、清洁抽油烟机 将小苏打膏涂在抽油烟机脏污处,静待一会儿,再怎么顽强的油垢,都可以擦拭干净。

六年级下册科学《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案

六年级下册科学《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阅读资料得出正确结论。 2、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结论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 【科学概念】: 1、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2、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 【教学重点】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实验以及产生气体的判断。 【教学难点】对于实验的合理推想和论证。 【教学准备】小苏打、白醋、火柴、蜡烛、玻璃片 【教学过程】 一、观察小苏打和白醋导入: 联系生活)板书:小苏打 2、领取白醋,观察描述,记录特征,判断。板书:白醋 二、混合小苏打和白醋实验 1、过渡提出问题:如果我们将这两中物质混合在一起,会是怎样的状况呢?为什么?说说理由。 2、学生讨论回答猜想。(可能有同学了解)那就让我们用实验来看究竟会怎样吧! 3、实验: A我们该怎样做这个实验呢? B混合的比例大约多少呢?可以参阅课本。

C仔细观察发生现象(看、听、摸等) 4、实验交流:在实验中,怎么做的?有什么现象发生?(重点引导气泡的产生、来源和性质) 三、验证产生气体 1、推测:究竟产生了什么气体?怎么验证你的设想?教师对于学生猜想和验证方法作出评价和调整。(重点是和空气的区别。颜色、轻重、是否含有氧气能等) 2、引导实验一:燃烧的细木条放杯内,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3、引导实验二:将收集气体倒在正在燃烧的蜡烛上面。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4、根据实验所得信息,再次判断产生的气体,并说明为什么。 5、小结并延伸阅读:并不是仅仅因为以上我们验证的两个特点就可以断定就是二氧化碳的本质,但是经过科学家的大量研究证明就是二氧化碳,它还存在很多地方。阅读33页,思考科学家是怎样确定气体成分的?四、小结: 今天我们做了有趣的混合实验,通过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产生气体二氧化碳,相对于豆子和沙子的混合来讲,是一个有趣的化学变化。那么混合之后杯子里的物质会是什么呢?课外搜集。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说课稿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说课稿 都昌三小徐家伟 一、教材分析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是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物质的变化》单元中第4课。本课由三部分组成:一是观察小苏打和白醋;二是观察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三是产生了什么气体。这三部分的内容在安排上环环相扣,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并不断地进行新的探究活动。 二、学情分析 通过本单元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物质的变化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物质,而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也就是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有了一定的了解。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依据对本课教学内容的理解及学生情况的分析,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一)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会产生新的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 (2)二氧化碳气体不支持燃烧,比空气重。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阅读资料得出正确结论。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的结论。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观察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发生的变化。 教学难点:分析小苏打和白醋发生变化后产生的气体有什么特性。 四、设计理念 有人将科学比喻为引导学生过河,但学生不能自己盲目的过河。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运用好的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过河”的垫脚石。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法确定如下: 1、教法:采用激趣导入、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总结归纳和拓展延伸等方法 来完成本课教学。 2、学法: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探索交流、动手实验、分析实验结果、进行总结来学习本 课。 五、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理念,为了更好地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这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1、魔术导入 用学生喜闻乐见的魔术【小苏打和酚酞溶液混合后,溶液变成红色】的形式将他们带入新课的学习,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魔术中用到的小苏打又成为学生探究的材料之一;同时也蕴含了“两种物质混合后又产生了新的物质”这一概念。 2、观察小苏打和白醋——解析观察活动的内容 我并不满足于学生通过看的方式对小苏打和白醋进行观察,学生们在以前的观察活动中,已经学会了运用各种感官对事物进行观察的方法,例如:看、闻、摸、尝等。小苏打和白醋是厨房备用品,浅尝一下对身体并无妨碍,教师事先说明这一点。让学生全方位地对小苏打和白醋进行观察,了解它们混合前各自的一些特征,同时为后续的对比观察活动提供更多的内容,也更能理解产生新物质的过程。

碳酸氢钠(小苏打)

碳酸氢钠 碳酸氢钠的结构式编辑本段

中文名称:碳酸氢钠、重碳酸钠、小苏打 英文名称:Carbonicacidmonosodiumsalt sodiumbicarbonate bakingsoda bicarbonatedesodium bicarbonateofsoda 是指有别于工业用碱的纯碱(碳酸钠)和小苏打(碳酸氢钠),小苏打是 由纯碱的溶液或结晶吸收二氧化碳之后的制成品,二者本制上没有区别。 所以,小苏打在有些地方也被称作食用碱(粉末状)。小苏打呈固体状态,圆形,色洁白,易溶于水。 编辑本段 物理性质 碳酸氢钠为白色晶体,或不透明单斜晶系细微结晶。比重2.15g。无臭、味咸,可溶于水,微溶于乙醇。其水溶液因水解而呈微碱性,受热易分解,在65℃以上迅速分解,在270℃时完全失去二氧化碳,在干燥空气中无变化,在潮湿空气中缓慢分解。溶解度:7.8g,18 °C;16.0g,60°C 。 编辑本段 化学性质 与HCl反应:NaHCO?+HCl ==== NaCl + H?O + CO?↑ 与NaOH反应:NaHCO?+NaOH ==== Na?CO?+ H?O 与AlCl?双水解:3NaHCO?+ AlCl?==== Al(OH)?↓+ 3CO?+ 3NaCl 与Al?(SO4)?双水解:Al?(SO4)?+6NaHCO?==3Na?SO4+2Al 碳酸氢钠 (OH)?↓+6CO?↑

与CaCl?反应:2NaHCO?+ CaCl?==== Ca(HCO?)?+ 2NaCl 与氢氧化钙反应:要分过量和少量。 少量:NaHCO?+ Ca(OH)?==== CaCO?+ NaOH + H?O 过量:2NaHCO?+ Ca(OH)?==== Na?CO?+ CaCO?+ 2H?O 受热分解:2NaHCO?==△== Na?CO?+ H?O + CO?↑ 编辑本段 用途 灭火器 碳酸氢钠用作食品工业的发酵剂、汽水和冷饮中二氧化碳的发生剂、黄油的保存剂。可直接作为制药工业的原料,用于治疗胃酸过多。还可用于电影制片、鞣革、选矿、冶炼、金属热处理,以及用于纤维、橡胶工业等。同时用作羊毛的洗涤剂、泡沫灭火剂,以及用于农业浸种等。食品工业中一种应用最广泛的疏松剂,用于生产饼干、糕点、馒头、面包等,是汽水饮料中二氧化碳的发生剂;可与明矾复合为碱性发酵粉,也可与纯碱复合为民用石碱;还可用作黄油保存剂。消防器材中用于生产酸碱灭火机和泡沫灭火机。橡胶工业利用其与明矾、H发孔剂配合起均匀发孔的作用用于橡胶、海棉生产。冶金工业用作浇铸钢锭的助熔剂。机械工业用作铸钢(翻砂)砂型的成型助剂。印染工业用作染色印花的固色剂,酸碱缓冲剂,织物染整的后处理剂。染色中加入小苏打可以防止纱筒产生色花。医药工业用作制酸剂的原料。 医药用途 碳酸氢钠

白醋和小苏打的变化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时间:2016年4月28日 地点:湖州市吴兴区织里实验小学 执教:叶军 活动:第八届小学教坛名师(科学)教学艺术展示活动 记录:施娟 【课前谈话】 老师每次到一个地方,都喜欢请同学们猜一猜自己 ——35,我的依据是你的头发 ——38岁,你的依据是昨天你小孩16岁 我说过么? ——40多岁? 那是肯定的,我的孩子今年20岁,今年考大学。 ——45,我有个亲戚有孩子读考大学,也差不多 看来,你会用对比的方法来调查。 ——47?我觉得把我和爸爸和我的年龄加起来是47 好的,孩子们,你们的说法都很有趣。 好的,我们开始上课。 (一)【导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四样物质:两杯紫色的液体,一杯无色透明的液体,一杯白色粉末,观察一下,它们各是什么?

观察好了,是么?谁来说一下? ——我觉得白色的是面粉 面粉,为什么觉得他是面粉 ——颗粒很细小, 看起来像是么?其他小朋友同意么?都同意么?不同意的举手?你说 ——小苏打 你怎么觉得是小苏打呢? ——白色的更细小 是吧,像面粉但不是面粉,这就是我们四年级的用过的小苏打,请坐。板书(小苏打) 那这是什么呢? ——我觉得白色的是醋。 白色的么?有没有颜色。 ——没有颜色,因为我觉得有点酸酸的,它是醋 对,它就是白醋,那紫色的呢? ——我觉得是高锰酸钾,四年级时,我们学过,把高锰酸钾放入水中,就是这种深紫颜色的样子 能够把以前做过的实验联系起来,非常好,只可惜他不是高锰酸钾,没关系,等下这节课上完了,你就知道了 (滴一滴管紫色液体到制冰盒中,紫色) 【老师演示】: 舀一勺小苏打到紫色液体中,会看到什么现象? ——我觉得紫色的液体变淡了。 还是紫色么?

高发气量小苏打作用与用途

作用与用途 1.常温常压下稳定。 2.禁配物:强氧化剂、强酸 在干燥的空气中稳定,加热(50℃)或在潮湿空气中缓慢分解放出二氧化碳,至270℃时分解完全。 分解温度100~140℃,放出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发气量为267L/kg。在100g 水中的溶解度为6.9g(0℃),16.4g(60℃),在空气中较为稳定。 3.其水溶液因水解而呈微碱性。受热易分解放出二氧化碳,100℃时变成倍半碳酸钠 Na2CO3·NaHCO3.2H20) ,270~300℃下加热2H,完全失去二氧化碳而成碳酸钠,在干燥空气中无变化,在潮湿空气中缓慢分解. 性质与稳定性 1.用作分析试剂,还用于无机合成和制药工业。 2.用于治疗酸血症。抗酸药。 3.用作食品工业的发酵剂、汽水和冷饮中二氧化碳的发生剂、黄油的保存剂。可直接用作制药工业的原料。还可用于电影制片、鞣革、选矿、冶炼、金属热处理、纤维、橡胶及农业浸种等。同时还用作羊毛的洗涤剂、泡沫灭火剂、浴用剂等。 4.碱性剂:膨松剂。常与碳酸氢铵配制膨松剂用于饼干、糕点。在小麦粉中的添加量20g./kg。可与柠礞酸、酒石酸等配制固体清凉饮料的发泡剂(产生CO2)。因系无害的弱碱性剂,洗涤蔬菜时添加约0.1%~0.2%可使绿色稳定。单用时,因受热分解呈强碱性,用于面包时会带黄色,并破坏小麦中维生素,最好与磷酸氢钙等酸性物质合用。尚可用于食品烫漂、去涩味。因其能使pH值上升,故可提高蛋白质的持水性,促使食品组织细胞软化,促进涩味成分溶出。对羊奶有去膻作用(用量10~20mg/kg)。 5.作酸度调节剂和化学膨松剂,我国规定可用于各类需添加膨松剂的食品,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6.注射用碳碱平衡药。用于食品、医药、电影胶片、鞣革、选矿、冶金、纤维、橡胶等工业,也可用洗涤剂、灭火剂。 7.本品用作橡胶及塑料酚醛树脂的发泡剂,还用作聚氯乙烯、聚苯乙烯的助发泡剂。在食品工业中用作发酵剂、汽水和冷饮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剂、黄油的保存剂。本品可直接用作制药工业的原料及羊毛洗涤剂、泡沫灭火剂。还可用于电影制片、鞣革、选矿、冶金、金属热处理及农业浸种剂等。 8.有溶解黏液、健胃、抑酸和增进食欲作用。吸收到畜禽体内,能补充肌体所需的钠,有益于畜禽健康。***作为添加剂加到畜禽的饲料中,可提高饲料利用率和能量转化率,促进畜禽生长和提高肉蛋乳的产量。养鸡饲料中添加0 1%~0 5%***,可有效地减轻热应激。

碳酸氢钠的作用

碳酸氢钠的作用 碳酸氢钠(sodium bicarbonate),俗称“小苏打”、“苏打粉”、“重曹”,白色细小晶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碳酸钠。固体50℃以上开始逐渐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270℃时完全分解。碳素研究报告显示:碳酸氢钠是强碱与弱酸中和后生成的酸式盐,溶于水时呈现弱碱性。常利用此特性作为食品制作过程中的膨松剂。碳酸氢钠在作用后会残留碳酸钠,使用过多会使成品有碱味。下面看看碳酸氢钠的作用。 碳酸氢钠的作用: 1.内服后,能迅速中和胃酸,作用迅速,且维持短暂,并有产生二氧化碳等多种缺点。 2.作为抗酸药不宜单用,常与碳酸钙或氧化镁等一起组成西比氏散用。 3.此外,本品能碱化尿液,与碘胺药同服,以防磺胺在尿中结晶析出;与链霉素合用可增强泌尿道抗菌作用。 4.静脉给药用以纠正酸血症。用5%100~200毫升滴注,小儿每公斤体重5毫升。值得注意的是:5%碳酸氢钠为高渗,1.4%碳酸氢钠为等渗。具体应用应根据病情而定。 5.妇科用于霉菌性阴道炎,用2%~4%溶液坐浴,每晚一次,每次500~1000毫升,连用7日。 6.外用滴耳剂软化盯聍(3%溶液滴耳,每日3-4次)。 碳酸氢钠的用途:碳酸氢钠又名小苏打,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咸,易溶于水,呈弱碱性。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用碳酸氢钠作家禽的饲料添加剂,可有效提高家禽对饲料的消化率、利用率、能量转化率,加速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以及有害物质的排泄,对提高禽体的抗应激能力和促进生长、增加产蛋量、提高蛋壳质量等均有显著效果。现介绍如下: 碳酸氢钠的用途对动物的保健作用提高抗热应激的能力 夏季高温时,家禽常因自身散热机能差而受到外界高温应激的影响。当环境温度上升到35℃以上时,家禽热喘气加剧,呼出大量二氧化碳,血液中碱含量降低,在饲料中添加0.1%~0.5%的碳酸氢钠,可有效提高血液中的ph值,增加碱性,从而有助于内分泌系统在应激状态下的正常工作,缓解热应激。 碳酸氢钠的用途调解机体酸碱平衡

小苏打粉的神奇妙用

小苏打粉的神奇妙用 小苏打即碳酸氢钠,又叫酸式碳酸钠,属酸式盐,化学式为NaHCO3。人们通常只知道可以用它来发面包、制汽水和做灭火剂,其实,它还有以下鲜为人知的用途。 护肤 1、去油脂 将小苏打溶液倒入洗脸盆中,用清水稀释,用稀释过的小苏打溶液清洗脸上油脂分泌多的部位。如果皮肤容易过敏,注意溶液的浓度不易过高。在清洗的时候用手指肚去按揉脸部。最后用清水再洗一遍,油脂不见了,脸部会变得干爽许多。 2、除皱 用一个小一点儿的容器,将小苏打倒入容器中,加入少量清水,将小苏打溶液调成膏状。先用清水清洁面部,再把膏状的小苏打均匀地涂在皱纹上,不要涂得过厚,待10分钟后,用清水清洗掉即可。 3、祛斑 色斑是很难根除的,使用小苏打经常洗的话会使色斑变淡,长期使用会达到除斑的效果。倒一盆温水,先将脸部润湿。将少量小苏打溶液倒在手心里,用两手揉一揉。然后用双手轻轻洗净脸部。揉搓片刻,用清水将小苏打溶液冲净即可。

4、黑眼圈 将杏仁用榨汁机榨汁,在杏仁汁里放微量的小苏打,调匀成糊状,备用。用清水清洁面部,然后把调好的糊敷在脸上,擦一会儿。最后用清水洗掉糊就可以了,不要等糊全干了再清洗,那样对皮肤会有害的,用此方法会有消除黑眼圈的作用。 5、去角质 将小苏打倒入一盆清水中,均匀地将其调成小苏打溶液。用小苏打溶液来洗脸,在洗的进修用手指肚在脸颊上进行打圈的揉搓。揉一会儿,角质就会慢慢地褪掉 6、美白 在临睡前,取一盆清水。先将小苏打溶液喷在脸上,为了不喷到眼睛和嘴巴里,在喷之前把眼睛和嘴巴闭紧。用手轻轻地拍几下,再轻轻的揉揉脸。用清水冲净,用湿毛巾擦干即可。经常用稀释的小苏打溶液洗脸,有一定的美白作用。 7、皮肤干燥 将小苏打倒在手心里少许,用一只手沾此水,滴在小苏打上,在手心里,把小苏打和清水调匀。把调好的小苏打溶液抺到皮肤上,片刻后,用清水冲去脸上的小苏打溶液,使用小苏打洗脸还可以防止皮肤干燥。 8、防粉刺 粉刺的形成与皮肤清洁的是否彻底有一定的关系,小苏打溶液对皮肤有一定的清洁作用。将小苏打溶液喷在脸上,用手轻轻拍打几下。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学设计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实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是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物质的变化》单元中第4课。本课由三部分组成:一是观察小苏打和白醋;二是观察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三是产生了什么气体。这三部分的内容在安排上环环相扣,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并不断地进行新的探究活动。 二、学情分析 通过本单元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物质的变化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物质,而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也就是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有了一定的了解。 三、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二氧化碳是具有一定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信息分析和交流结果做出判断,基本推测出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结论不仅需要实验证据,还需要一些严密的逻辑推理。 四、教学重点: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实验以及产生气体的判断。 五、教学难点:利用与常见气体作对比设计实验判断未知气体。

六、教学准备:小苏打、白醋、火柴、蜡烛、蜡烛台、竹签、集气瓶、小量杯 七、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课件播放图片: 1、放飞氢气球,问:气球为什么飞上天空了? 2、刚切的苹果--放置一段时间苹果怎么样了?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3、冬季,农民伯伯常把地瓜、蔬菜水果等农产品密封在深深的地窖中保存。当需要下地窖取保鲜品时,即使是白天,他们也要先将一支点燃的蜡烛吊入地窖,在观察到蜡烛能正常燃烧后,才允许人进入地窖。你知道农民伯伯为什么要在下地窖以前将点燃的蜡烛吊入地窖中吗?) [设计意图:使学生进一步明确1、氢气比空气轻,极易燃烧,氢气球好看,但是很危险。2、切开的苹果在空气中被氧化,变质了,说明产生了一种新物质,是化学变化。3、蔬菜水果等在地窖中储存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这种气体不支持燃烧,不支持呼吸,比空气重,沉在地窖的最底层。为学生判断是什么气体设计实验方案作铺垫。] (一)、揭示课题,学生猜想 1、今天每一个小组的桌上都准备了厨房里常用的两种物质----小苏打和白醋。如果把这两种物质混合在一起,会怎么样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小苏打与白醋混合后的变化。(板书课题: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 化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六年级科学下册 [优秀教案]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 第四单元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知道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2,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阅读资料得出正确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结论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1)白醋瓶*13份,,烧杯2*13只;(2)小苏打药品瓶*13份,药匙*13只,白纸13份;(3)玻璃杯*13只,玻璃片*13片;(4)玻璃杯*13只,长火柴13盒,铁皮托盘13个;(5)生日蜡烛15支(插在蜡烛台上面)。 教师准备:同学生。附加(3)白醋一杯,红外线测温仪。(5)一杯过量白醋后的小苏打混合液,空玻璃杯一个。赠送卡片(以化学家介绍为主)等。 教学重点: 1,小苏打和白醋混合时现象的观察、描述。 2,新产生气体特征的判断。 难点: 1,新产生气体特点的检验方法。 2,剩余的白色粉末和透明液体的研究。 教学过程: 师:魔术导入:小苏打加饮料

预设生:……(是否产生了新物质。)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 一、观察小苏打和白醋(2+2分) 师: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瓶白醋,它是厨房里常见的物质,等下请同学们倒约30~40毫升白醋到烧杯里,我们来看看、闻闻它是什么样子的开始吧。 (学生实验:取30~40毫升白醋进行观察。) 师:好,请把材料放好。谁来说一说 预设生:…… 师:白醋就是无色透明有点酸酸的液体。 师: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一份小苏打,打开瓶盖,旁谂套永铮认虑胪侨〈笤2平勺倒到白纸上,把勺子放在边上,盖上盖子,我们来观察下它是什么样子的开始吧。 (学生实验:取约2平勺小苏打进行观察。) 师:好,请把材料放好。谁来说一说 预设生:…… 师:啊,你尝的啊,幸好老师准备的材料是无毒的,要不你就惨啦。小苏打是厨房中常用的疏松剂,使蒸出来的馒头、面包等更松软。 师:小苏打就是白色粉末状的固体。 二、混合小苏打和白醋、观察讨论反应现象。(13分) (1)问题揭课,猜测现象(2分) 师:如果把小苏打和白醋在这个玻璃杯里混合在一起,可能会产生什么现象呢 预设生:…… 预设生:可能会产生气泡。有学生还会说会产生气体。 师:为了防止气体从杯子里可能跑出来,我们用玻璃片盖住,毛的一面朝下,千万要盖牢玻璃片,不能让气体跑掉。 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研究《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板书: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2)设计实验,明确要求(2分) 师:请看实验步骤。 师:先放小苏打约2平勺,用纸把小苏打都放到杯子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