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流行键盘即兴伴奏的教学模式解决高师学生和声思维的问题

如何利用流行键盘即兴伴奏的教学模式解决高师学生和声思维的问题
如何利用流行键盘即兴伴奏的教学模式解决高师学生和声思维的问题

大舞台

195

摘要:高师传统即兴伴奏教学的教学是以培养学生为歌曲编配伴奏的能力为目标的,所以其教学始终沿用的是从旋律到和声的教学模式,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于和弦性质及用法的练习过程较少,致使很多学生最终难以具备为歌曲编配和弦的能力。学生和声思维能力低下,同时缺乏即兴创作的能力。而流行键盘即兴伴奏的教学以培养学生即兴创作能力为目标,不过于注重学生的编配和弦的能力,坚持的是从和弦到旋律的教学模式。从教学效果来看,学习流行键盘即兴伴奏的学生的和声思维能力明显好于学习传统即兴伴奏的学生。本文将通过高师传统即兴伴奏与流行键盘即兴伴奏的对比思考如何利用流行键盘即兴伴奏的教学手段来辅助高师传统即兴伴奏教学,期望能够解决和声思维能力的问题。

关键词:即兴伴奏;和声思维;即兴创作

一、高师传统即兴伴奏教学与流行键盘即兴伴奏教学的比对

即兴伴奏(Accompaniment Improvisation)是一门集键盘技术、和声知识、和声织体运用技术、丰富的想象力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要学好即兴伴奏必需具有深厚的音乐底蕴,丰富的想象能力,要深入研究涉及到的每一门学科,使之融会贯通,然而这却是不容易做到的事情。钢琴课、声乐课、和声课、歌曲创作课都是相对独立的课程,虽然每一门任课的教师都会尽心尽责的把本门的知识教授给学生,但毕竟课程之上教师并不会把之间的关联详细的讲述给学生。而高师传统即兴伴奏课程作为一门综合型课程,需要把以上所涉及到的每一门课程结合为一体,把即兴伴奏所必须掌握的理论和技巧从其他学科剥离出来,让学生吸收和掌握。高师即兴伴奏课程只有短短的二到三个学期,要达到教学目标显然是极其困难的。正因为即兴伴奏课程的高难度、高综合性,很多学生在学习即兴伴奏的过程中感觉到异常的艰难,由于对某些学科的知识或技能有缺失,更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丧失信心,放弃弹好即兴伴奏的美好愿望。然而即兴伴奏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高等师范院校是以培养中小学教师为目标的,音乐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的主要就业方向就是中小学音乐教师。当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需要为校园歌曲编配钢琴即兴伴奏。因此即兴伴奏是每一位高师音乐学学生必须学习并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绝不能轻言放弃。

高师传统的钢琴即兴伴奏教学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自己相对稳固的教学体系,涌现出一大批被广大师生所认可的即兴伴奏教材。因为其的教学目的侧重于使学生能够为旋律编配正确的和声,能够选择较为合适伴奏音型,所以这些教材无一例外的采用了从旋律到和弦的教学模式。即给学生歌曲的旋律,让学生为其编配和声及伴奏织体。几年的即

兴伴奏教学使我对这一教学模式产成了某些质疑。第一,我们在教学中只对正三和弦、副三和弦、副属和弦等作简单的描述和讲解即让学生对旋律进行和声编配,学生很难具有正确缜密的和声思维能力,不知道自己的编配是否正确,也不确定应该编配什么和弦。第二,学生在学习到“加花”,前奏、间奏、尾奏的创作,无旋律伴奏阶段时,严重缺乏即兴创作的能力。学生在创作时常感觉无从下手或创作的杂乱无章。在对于“加花”,前奏、间奏、尾奏的创作,无旋律伴奏的教学上也缺少方式方法,缺少能够真正提高学生和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即兴创作能力的手段,有的只是大量的理论性讲解,而这显然是徒劳无功的。我们高师传统即兴伴奏教学体系急需改革和补充,以此来丰富即兴伴奏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即兴伴奏的能力。

笔者在流行音乐系兼任流行键盘即兴伴奏课程,这使我接触到了很多流行键盘的教程。流行键盘即兴伴奏教程更多的采用了从和弦到旋律的教学模式,即始终坚持让学生更多的弹奏编配好和声的歌曲作品,强调学生的即兴创作能力。因为流行键盘即兴伴奏通常的会选择无旋律的伴奏方式,而且经常在演奏过程中会有Solo的乐段,而Solo乐段是以原曲和声进行为基础的,因此对于学习流行键盘即兴伴奏的学生而言即兴创作的能力的要求要高于编配和弦的能力。从和弦到旋律的教学模式正是顺应了流行音乐的教学目标,从几年流行键盘即兴伴奏的教学中我同时发现,坚持弹奏编配好和声的歌曲,坚持鼓励并引导学生进行自由独立创作对提高学生和声思维能力有着非凡的意义。最终,很多学习流行键盘即兴伴奏的学生编配和弦的能力甚至超出了以学习编配和弦为目标的学习高师传统即兴伴奏的学生。这说明流行键盘即兴伴奏的教学目标虽然不同于高师传统即兴伴奏,但它的教学方式方法对高师传统即兴伴奏教学有着非常大的帮助。如果我们的高师传统的钢琴即兴伴奏课程不但延续从旋律到和弦的教学模式,并对流行键盘即兴伴奏的从和弦到旋律的教学模式兼收并蓄,那将极大的丰富我们即兴伴奏课程的手段,使我们的即兴伴奏课程体系更加完善。

二、和声思维能力的培养(一)和声判断能力的培养

在即兴伴奏教学中,首要的任务是让学生对和声的对错有一个正确的判断能力,即能够听辨出哪一个和弦是对的,哪一个和弦是错的。这是即兴伴奏教学中应做到的第一步,如果学生无法判断出和声编配的对与错就不可能具备编配和声的能力,因此能够判断和声使用是否恰当的能力是每个学习即兴伴奏的学生所必须具备的。

在高师传统即兴伴奏教学中,教学往往是从对和弦的性质及用法开始的,从正三和弦开始到副三和弦,附属和弦。

如何利用流行键盘即兴伴奏的教学模式

解决高师学生和声思维的问题

田 恪 (江苏省南京晓庄学院音乐学院 210000)

艺术教育

大舞台

196

在通过理论和举例讲解,即要求学生为某个歌曲编配和声。从这一点,我们看到了问题。在即兴伴奏初期,先利用理论和举例来进行讲解各种和弦,即让学生来编配和声,而不考虑学生是否已经在听觉上具备了判断对错的能力,这样学生实际上是仅仅根据理论来判断和声的编配方式的。这又与和声课的教学有什么区别吗?而我们怎么能保证学生配置的和弦是正确的呢?如果学生在编配过程中是根据理论来进行判断的,这样难免会使用不恰当的和弦,而一旦学生认定这种编配并反复弹奏,这些错误的和声就会对学生的和声感觉产生误导,这样会出现一个极其严重的后果,即学生出现了错误的和声感觉,把错的当成对的,把对的当成错的,即使回到课上教师告诉学生和声的合理编配以后,学生也仅仅只会对照一遍,而这一遍不会有丝毫的作用。甚至使学生更加概念模糊,并产生极大地挫败感。

在流行键盘即兴伴奏教学中,教学的初期是要求学生大量弹奏标注和声的歌曲(如谱例1)。只要求学生恰当的使用伴奏织体即可。在大量的练习过程中,保证学生能够确切的听到这些正确的和声所发出的音响效果。

我认为高师传统即兴伴奏教学的初期同样不应该让学生直接去练习编配和声,而应让学生反复弹奏标记好正确和声的歌曲,以此来确保学生听到的都是正确无误的和声编配。经过大量练习后,当教师弹奏出带有错误和声编配的歌曲时,学生能够直接指出错误之处,再让学生自行编配。

(二)和声思维能力培养

和声思维,包括对和声音响效果的想象力及对和声语汇的组织能力。孙维权先生认为,“在即兴伴奏教学中,最重要也是最困难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和声思维”。[1]

对于这一点我非常认同。即兴伴奏的教学目的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技术层面的,即在键盘上能够更加快速灵活的反映出正确的和声编配和丰富的伴奏音型;另一方面是思维层面上的,即对和声思维能力的提高。不可否认,技术是弹好即兴伴奏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对即兴伴奏,更重要的是思维层面的培养。因为“即兴”本身的含义就是事先毫无准备,仅就当时的感受进行创作、表演,技术水平高的可以编配的更加丰富

多变,技术水平低的可以编配的简易精巧。但这些都并不妨碍演奏者弹奏出正确和谐的即兴伴奏,所以技术水平的高低不是决定性因素。反观思维层面,“即兴”并不代表可以无逻辑、无章法的演奏。一个好的即兴伴奏作品它首先必须是有着严格组织编配的,其次必须是富有逻辑的。如果一首作品连和声编配的正确都谈不上,何谈技术水平的高低呢?经常会有钢琴演奏水平极高的学生在问:“我不知道该配什么和弦?”就是最好的例证。

和声的编配难点在于“和而不同”,旋律与和声绝不会为和谐而是用同样的音符,恰恰相反,它们是在不同的音符

中寻求着和谐。音与音之间,和弦与和弦之间存在着从属关系,存在着解决与被解决的关系。究竟应该编配什么和弦使之和谐而又富有逻辑,那就有赖于编配者的和声思维能力了。因此我们高师传统的即兴伴奏课程的当务之急就是提高学生的和声思维能力。而今天的高师传统即兴伴奏教学在和声思维的提高方面明显存在不足,教师对于提高学生和声思维能力也经常无从下手,甚至和其它学科的教师相互推卸责任,认为这些应该是其他学科教师负责教授给学生的。个人认为,目前高师传统的在即兴伴奏教学中只对和弦性质和用法作寥寥几句的说明,再举几个简单的例子就想让学生学会怎样编配和弦,编配什么样的和弦这是不切实际的,甚至有些异想天开。

我们来看流行键盘即兴伴奏的教学,同样还是大量弹奏标注好和弦的歌曲。因为标注了和弦,学生会逐渐了解了在每一和弦时,旋律都出现了哪些音符。这些音符既包括和弦内音同时又包括和弦外音,这就使学生对和声音响效果及用法在听觉上在肢体都有了一定的概念。有很多学生说自己弹着弹着就会了。清人孙洙在其《唐诗三百首序》中说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想来也就是这个意思吧。

同时,对于和声的编配,流行键盘即兴伴奏提倡的是要学生去练习“扒谱”。所谓的“扒谱”,即通过听觉辨别能力,从现有的音像制品中记录下每个和弦和它们的正确位置。学生在进行“扒谱”时使用播放器和一台键盘乐器。学生可以在键盘上反复尝试,以找出符合音像资料中所发出音响效果的和弦。通过反复的练习,学生可以熟知每个和弦其

音响效果,甚至天赋较好的学生在不需要琴的情况下仅凭听辨,即能说出每个和弦的级数。同时“扒谱”的练习,保证了学生是用“耳朵”在编配,不是纯粹在利用理论在做和声课作业似的“填空”练习。并且,“扒谱”练习保证了学生弹奏的都是正确的和声。在课上教师只要讲解为什么这样编配的理论依据即可。这样避免了学生的和声感觉不受到错误的影响。

纵观现今国内出版的声乐伴奏谱,绝大多数是五线谱的版本或者空荡荡一纸简谱,鲜有标记好和声的五线谱或者简谱。而反观流行音乐的作品,有很多标记好和声的五线谱或简谱的出版物,这就使学习流行音乐的学生大大增加了接触正确和声的机会。同时,流行音乐音响资料相当丰富,几乎每一首歌曲都能找到相应的音像资料,为学生的“扒谱”练习提供了便利条件。

虽然学习流行键盘即兴伴奏有着诸多便利的条件,但这并不妨碍高师传统即兴伴奏教学的借鉴。在教学初期教师先把和弦填好,再要求学生大量弹奏。对于和声的编配,同样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些音像资料让学生练习“扒谱”。在不断地练习标记有正确和声的过程中,在不断比对自己编配和声和原版和声的过程中,我相信,学生的和声感觉会被不断地纠正,学生的和声思维能力也会不断地被提高,甚至文思如泉涌。因此高师传统的即兴伴奏课程,必须借鉴流行键盘即兴伴奏的教学模式,不要奉行理论至上,让学生在不断地练习与不断地实验中去建立正确的和声审美观,提高自身的和声思维能力。

结论

艺术教育

大舞台

197

摘要:本文拟从民族艺术的重要性出发,来谈如何借助美术教育来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审美取向,从而形成正确认知和理解民族艺术的能力,实现保护、借鉴和弘扬民族艺术的目的。

关键词:民族艺术;美术教育;审美取向

随着世界的多元化发展,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这充分带动本民族的艺术文化走向新的高度。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随之加强。不少人在吸收他国文化艺术形态过程中开始忽略民族艺术。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艺术无国界,求他但不能舍我。因为我们的民族艺术经历千年的洗礼,如同硕大的砾石经过风雨的磨砺呈现出美玉一般,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艺术宝藏。这都等待着我们去挖掘并将其发扬光大。在国际舞台上,只有自己民族的东西才能博得喝彩,相反,他人的东西真正用在自己身上又有几分话语权呢?因此,本文拟从民族艺术的重要性,来谈谈如何借助美术教育来培养学生正确认知和理解民族艺术的能力。

何为民族艺术?它是由民族共同体艺术家所创造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艺术总体,每一个成熟的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艺术,每一种民族艺术都有其鲜明的个性特征,民族艺术具有该民族所具有的艺术构造方式及表现手段。

民族艺术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它让人们充分了解本民族美的文化,并给予了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工作者创作的养分,使得创作赋有民族特色和世界眼光。例如,“衣食住行”这个古人创造的词语,揭示了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行为,而“衣”字又排在首位,对人们来说有着突出的意义。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服装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中国的旗袍可谓一朵奇葩屹立在世界服装界,是什么成就了旗袍在今天服装界的地位呢?这主要还是源于其自身强烈的民族色彩和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它体现了一个民族对服装的诠释,具有着鲜明的东方色彩。而且,旗袍的设计也体现了艺术设计者们对民族艺术的关注,它选用的纹样、花式和制作工艺等等,无不体现民族特色。又如,苗族的蜡染,用蜡绘花于布而染,花纹分明。由于特殊的制作工艺,在蜡冷却后产生的自然龟裂纹,染色后形成一种特有的装饰效果。试问,用这样的民族布艺来搭配服装又怎能不令人耳目一新呢?人们在欣赏的过程中可进一步领会民族艺术美的内涵。

此外,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性化设计思想已成为21世纪的主导,但怎样从五花八门的设计中脱颖而出呢?这就需要设计元素的重新组构,寻找自己的特色,而民族艺术与民族精神的加入正好弥补了这一不足。我们可通过实例来进一步说明。

正如图(1)所示,中国联通的标志设计,选用了中国红与中国结为搭配元素。两个具有鲜明中国民族艺术特点的设计元素重新组构,充分凸显民族文化,给国人一种亲切感。在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正确认知和理解民族艺术的能力

毛 翔 (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350108)

高师传统的即兴伴奏教学传习沿用的是一种从旋律到和声的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提供给学生旋律,要求学生自己编配和声,而当学生还没具有敏捷的和声思维能力时,又要求学生学会快速选择织体,快速布局。不难看出这种教学模式过于急于求成,甚至看起来有些自相矛盾。试想一个高师教育学的学生如何在一年半的时间内掌握如此多的技术。而且在这些学生中间很多人的钢琴功底并不深厚,甚至在入校时是毫无基础的可言的。反观流行键盘即兴伴奏,几乎从头至尾坚持坚持学习各式和弦的性质与用法,坚持让学生弹奏编配好和弦的歌曲,坚持以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为终极教学目标,这从根本上避免的学生接触错误和声编配的可能性,从而为学生建立起高效的和声思维能力,是学生在正确的轨道上行进,而这就是从和弦到旋律的教学模式。

这两种教学模式因为所侧重的教学目的有所不同,所以其教学方式恰好是“逆向”的。高师传统的即兴伴奏教学目的偏重于教会学生如何给一首歌曲编配伴奏,而流行键盘即兴伴奏则偏重于学生即兴创作能力的培养。虽然两者之间的目的教学模式截然相反,但这两种教学模式并不是互不兼容放的,更不是相互抵触的。正相反,这两种模式是可以相互

融合,可以相辅相成的。教学目的的侧重点不同,刚好补了对方的不足与缺失,只要在高师传统即兴伴奏教学中对流行键盘即兴伴奏伴奏的教学手法加以吸收,提取其可行的,精华的部分,势必对即兴伴奏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完善高师传统即兴伴奏教学体系,弥补其缺失的部分,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科学更加高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从即兴伴奏学习困境中走出来,达到一个全新的更高的层次。

注释:

[1]孙维权.再谈钢琴即兴弹奏为什么在我国发展缓慢的原因

——听乐随谈之二[J].钢琴艺术,2003.02:36-37

作者简介:

田恪,2005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学专业,获得本科学历,文学学士学位。2005年进入南京晓庄学院音乐学院任教。

艺术教育

“云课堂”教学模式思考

“云课堂”教学模式思考 一、“云课堂”概述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影响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也带来了课堂教学的变革。“云课堂”就是信息技术带来的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 “云课堂”这一概念源于互联网的云技术、云存储、云管理等概念。“云”是互联网的一种比喻说法。“云课堂”,即以互联网这个庞大的资源库为后盾,将学习资源、学习平台、学习终端、学习服务和学习网络有效整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打造的高效课堂。信息技术服务于课堂教学,在国外已有国家走在前列,在国内也有部分学校试行起来,比如深圳南山区的后海小学、上海黄浦区卢湾第一中心小学等。这些学校已经成功打造“云校园”的学习环境,实现了师生自由学习无边界。状元小学的“云课堂”借鉴这些成功经验,并进行了本土化改造。 “云课堂”主要表现为:课堂上学生使用ipad客户端助学,比如获取互联网资源、与教师传输信息、记录学习进度等;教师使用ipad主机或iphone进行资源和信息的传递,比如影音播放、课件传送、作业收集与批改等。从教的角度,借助信息技术,老师将课程资源变得形象生动,课堂变得更有吸引力。在课堂上,老师授予方法后,学生可自行借助互联网进行自学,同时借助学习软件,老师很容易就把握了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进度,课堂变得更便捷、更高效,老师变得省力也更省心。从学的角度,课堂变得更有趣,利用网络资源助学、SNS社区的参与,如师生参与、生生参与、家校联合,既提升了学习效率,也提升了自学能力,更是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乐趣和信心。 “云课堂”的主要特点是“高效、互动、开放、个性化”。“云课堂”的实施,需要软件和硬件条件的支撑。硬件主要指学校硬件的投入和家庭的支持,比如app 客户端,教学软件,校园wifi的构建等。软件则是教师队伍教学思想的革新。 二、课例 状元小学的丁历黎老师执教的《湖》一课让我们对“云课堂”有了直观的体验,其教学流程如下: 1、生字教学 丁老师先出示啄木鸟图片,让学生猜出生字“啄”。出示“啄”字字源,结合字源进行解释。接着出示“圈”,让学生利用ipad查字源网,找出其字源,让学生根据字形,试着解释“圈”的意思。老师在田字格中示范书写,学生在书本上书写。学生写好后,利用手中的ipad拍照上传,老师利用手中的ipad学习软件,及时了解班级作业的提交情况。老师选择个别学生的作业展示到屏幕上,让学生进行点评。(评议:这一环节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很快地掌握了学习方法,可以运

教你写流行歌曲和声进行

教你写流行歌曲和声进行 其实流行歌很好写。光让我写旋律的话,我一天能给你出十好几首“琅琅上口”的东西。我也没受过什么专业训练。只要你有一丁点的和声知识,看完我这些较土的心得以后都会写得比他好,出得比他多的(当然我有时也会推脱,那是因为我写歌词太屎了!这里就说曲)。不过,我觉得写一些流行口水歌是不需要什么专业训练的。有人说那些东西是糟泔,我赞成,的确是(绝大部分都是),但如果真写得那么口水可以赚零花钱嘛。现在在这里写一些我写流行曲的心得,主要是关于和弦运用和进行,其实这是最重要的。这东西出来了旋律就出来了,糟泔嘛。再说咱们在这里先不谈太多编曲的事(但毕竟会有一点点,因为有的时候写旋律和编配是关联到一起的)。 其中举到一些例子,为方便说明问题和比较,全都用C大调或者A小调。 其实我也是听多了以后把人家的进行记下来,多练,就会了。那么现在就拿一些例子来说说事。 现在我列出几个非常非常常用的和弦进行,尤其是大陆港台日韩这边的歌差不多都用这些。 1、C-Am-F-G。我并不是说整首曲子中都只有这个进行,不过如果你就想写一首流行朋克的曲子那这个足够了。当然这不是死的,有可能你在编的时候会变成C-Am7-Dm7-G7。但这可以是一个基本骨架。后面说到的东西也是同理。姑且认为这个进行的BASS是i-6-4-5吧。其实从前这个进行通常是i-6-2-5,因为6级和弦正好是2级的属和弦,2级和弦又正好是5级的属,然后再回来,因为5级是1级的属和弦。 举例:安立奎Enrique Iglesias的Hero大家肯定都听过吧(没听过就下一首听去哪都有)。这歌就两段。我记得好象是G调的,如上面说过的,为了好说明问题就改成C调来说了。第一部分的进行就是C-Am-F-G的重复,对不? 2、Am-F-C-G。假如你喜欢艾微尔,那么你用这个进行写几个复歌,你会立即把她的盘扔进垃圾筒(我不会,我有张原盘以后还卖呢,哈哈),因为她几乎在每首歌里都用到这个进行,那个Michelle Branch的All You Wanted也是如此。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个进行的确是很常用的。Evanescence的Going Under 的复歌也是这个进行。 还有,有的时候也有很多用Am-F-G-C的,跟Am-F-C-G差不多流行。比如F.I.R的Lydia(够口水吧不过这歌我觉得的确不错,绝对不在糟泔之列)。第三部分高潮那里就用到了这个进行。 3、F-G-C。这个进行在复歌中非常常用。一首C大调的曲子,比如说一开始第一部分是C,当曲子发展到高潮部分的时候以4级和弦开始。这例子可就太多啦。比如像优客李林的认错。复歌部分是F-G-C-C7-F-G-C-... 也有很多地方用Dm-G-C-...的,那就不光是写高潮部分的了,在过渡段里也更经常的能用到。

和声分析法

和声分析法 PART 1大、小三和弦及四部和声 正三和弦(ⅠⅣⅤ): Ⅰ:主功能“T” Ⅳ:下属功能“S” Ⅴ:属功能“D” 和声进行方式: T……S……D……T (复式正格进行) T……D D……T (正格进行) T—S S—T (变格进行) D—S (错)反功能 重复音: 正三和弦(ⅠⅣⅤ)主要重复根音,其次五音,不可重复三音 副三和弦(ⅡⅢⅥⅦ)重复三音,其次根音及五音(导音不重复) 四六和弦重复五音 PART 2原位三和弦连接 四五度关系:和声或者旋律连接法均可 二度关系:旋律连接法 注意:避免四部同向平行或者反向五八度(和声写作完后注意检查) PART 3 用正三和弦配和声 ①乐曲起音通常配主和弦(弱起小节可配属和弦或者取空拍) ②避免和声切分 ③乐曲结束一定要配主和弦 ④乐句内部不可以出现反功能,但乐句之间可以使用 ⑤低音写作时避免2次或者2次以上四五度的连续进行,旋律以波浪式进行为佳 ⑥注意隐伏五八度 ⑦选好和弦合适的重复音,注意用减音程代替增音程 ⑧同和弦转换时,可以使用不正常重复音(不可以省略根音) ⑨在结束终止处,由于旋律需要所形成的非常规进行可已使用(声部超越,平行反向五八度等) PART 4 终止四六和弦以及运用 k46—用于半终止和结尾终止处(属的一种预备) 其功能特性:以属为主,兼有主功能特性 k46后面必须找属【【不可以直接接主】】 k46的节拍条件强于属(如果k46在一个小节的最后,而属和弦在下一小节的开头,这样的连接是错误的。因为k46处于弱位置,而属和弦处于强位置,与 k4的节拍条件不符合)

PART 5三和弦与六和弦连接时的跳进(四五度关系和 弦) ①跳进声部与低音呈反向 ②尽量使用和声连接法 ③除跳进声部,其他声部平稳进行为主 ④根五双跳时,根音必须处于五音上方,避免平行五度 PART 6经过的和辅助的四六和弦 功能很弱,只是经过或者辅助 I6……V46……I I……V46……I6 IV6-……I46……IV6 主音持续时 I……IV46……I也可用于补充终止,主要用于开始或半终止 属音持续时 V……I46……V PART 7 属七和弦以及属七和弦的衍生和声及其解决㈠ 结构:大小七(任何一个大小七和弦都一定是某个调的属七和弦) 预备:可以使用任何一级和弦作准备 a,下属 IV,IV6+V7 (IV+V7时,V7常用省五充根的形式) b,主 I,I6+V7 c,属 V,V6+V7 解决:一般采取根,三上行;五七下行原则 ps:在半终止处,常用k46—V(稳定),极少使用k46—V7 ㈡ V56 —I V2—I6 V34 V34可以代替V46用于前面所提到的经过四六和弦,在声部连接时非常规可以放宽使用(避免增三,允许七音上行解决到主和弦的五音,纯五到增五) ㈢ 同和弦转换时最好不要作七音和根音的互换,产生9或者7度的不良进行,七音一定要正确解决 ㈣ v9.v13和弦的省略,根音和三音是不可以省略的 PART 8大小调的完全功能体系及和声大调 主功能组:ⅠⅢⅥ 下属功能组:ⅡⅣⅥ

新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

新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 运用新课程理念,构造一种优化的全新的课堂模式就成了摆在每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务。 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模式才是优、新?什么样的课堂模式才更符合新课程的要求?什么样的课堂模式才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一直在思考,通过新课程理论的学习,结合自己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探索,进行了更深一层的思考与尝试: 一、新型课堂应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根本。 这是课堂改革的前提和根本出发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时刻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愉快地学习,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地展现,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幸福。 二、“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应成为评价新型课堂效果的基本标准。 只有确立了这一标准,才能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还给学生,才能彻底排除“满堂灌”现象。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生该看的让学生自己看,学生该读的让学生自己读,学生该说的让学生自己说,学生该思考的让学生自己思考,学生该动手的让学生自己动手,使课堂真正成为由学生自己的主阵地,使学生都能充分感受到课堂学习是种体验。 三、新型课堂应成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合作交流、互动的场所,而不应是教师单独演练的领地。 课堂教学归根结底应是一种交际、交流不可少的手段的。若教师如同表演一样,把学生作为观众,按照教参或教案设计亦步亦趋地展示自己的行为,既没有沟通也没有交流,教学

也就极易成为没有学生参与甚至是完全忽视学生的教师单方面的活动,课堂就没体现出生成。只有在真正有效的交流与互动中,学生获取的知识才是“内化”了。 四、新型课堂应成为学生主动探究知识、获取知识的天地,而不应是教师单纯传授知识的场所。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好学习的本领,养成不断求知的习惯,形成终身学习必备的素养,是时代发展对学生的企盼与要求。把课堂当作知识的“交易领域”,从教师一方原封不动地转移到学生一方,虽然学生也能获得知识,但这样一来,在长期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会渐渐降低,对外在事物的敏感性会渐渐淡化,捕捉问题的能力会渐渐削弱,创新也会离他们越来越远。因此,我们绝不能把学生看作是无知无能的受动者、看作是只能接受教师指令的工具,而要把学生看作是有着独特个性和鲜活生命力的个体,他们有着自己的真情实感,有着自己判断是非的能力,有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教师所要做的不是从外部强制性地去灌输知识,而是从内部去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由内而外地引导他们去探究知识、获取知识,使他们最终成为知识真正的占有者、发现者、创造者。 通过思考,我们是否应当明确这样的认识: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构建一种新的课堂教模式,展示新的教学过程,形成新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创造的主人,在课堂中通过引导、互动、探究,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品质人格、学科素养、学习能力都能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也培养了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在这一环中,教师尤要注意进行画龙点睛般的启示,以提升问题解决的深度和广度;尤要注意给“学困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尤要注意创设一个交流的平台,使学生在交流中得到互补‘得到提高。通过师生间的互动评析,激起激起主体与主导之间的思维共鸣,使个体从不同侧面都得到自我完善。提升的过程,以发现问题的延伸、知识之间的关联、学科之间的衔接,尤其是培养学生好的学习素养。

工学结合中的课程与教学模式的思考

工学结合中的课程与教学模式的思考 摘要:本文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的政策依据及意义入手,针对此种培养模式的特点,探讨工学结合中的课程与教学模式。 关键词: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课程教学模式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作为一种办学培养模式,在中等职业学校被广泛采用,取得了较大成效,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之路要持久健康地走下去,是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中等职业教师作为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的中间联系者、学生的指导者,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思考,不断地总结,根据企业与中等职业学校的实际修正结合的坐标,找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实施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努力解决它,才能让中等职业教育健康稳定快速向前推进。[1] 一、国家教育部门的政策是工学结合的发展助力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要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校企合作的培养制度,实现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突破。《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提出: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

企合作培养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 二、与企业合作是加强职业教育专业适用性的捷径 要提高中等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的相关度,加强专业的适用性,必须了解不断发展的市场经济对于特定职业岗位群的知识、素质、技术、能力的需求,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配套设置和课程、教材调整,建立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教学体系。而企业最了解职业岗位群的职业需求,与企业合作能够确立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课程设计思想,改变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设计,确立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思想,及时调整和更新内容,注重课程的实用性和前瞻性。[2] 三、关于课程与教学模式的思考 1.在政策导向与制度安排方面 工学结合模式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已经成为教育主管行政部门、学校的共识,并成为宏观政策的导向。目前主要靠学校自身寻找企业去摸索,一些企业并非都有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如何使中小企业认识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并积极主动参与到发展职业教育的工作当中来,需要国家政策和和相关制度的引导。 2.机制创新 “订单培养”是企业与学校合作培养的重要机制,但全面推进“订单培养”关键在于取得企业的共识,要有名师、名专业,要有强大的实训基地和良好的实训条件,要有

教你流行歌曲钢琴伴奏

教你流行歌曲钢琴伴奏~!· 市面上有很多关于即兴伴奏的书,实用的东西不多,书上只告诉你,这个和弦可以接什么和弦,但并没有告诉你,你拿到一首新曲后,该如何去配和弦,而这才是即兴伴奏的关键所在。诚实的讲,要想达到拿到一首新曲马上就能配的程度,须多年的实践经验,并有大量的曲目积累,最后是凭着对和声的感觉去配,这可不是一下就能做到的。到目前为止,我也没有看到过一篇文章能把这一点说清,本文也不例外。不过,本文把流行歌曲中的和弦进行总体规律概括出来,形成一个个常用的公式,并有相应的练习,供大家练习,相信大家经过大量的练习以后,对流行和声和弦的进行的规律、走向有一个大体的认识,为以后伴奏打下良好的基础。废话少说,马上开讲。 小常识: 1、如何正确的转换和弦。 配伴奏,必然会牵扯到和弦转换的问题,那么如何正确的换和弦呢?注:这一原则多用于纯伴奏(左右手都是伴奏)且针对于右手和弦,不过,左手也适用。原则:如果两个和弦有共同音,尽量保持他之间的共同音,并以最简单的方法换和弦,最短的路径换和弦。 2和弦的几种转位形态。 根、3、5音位置。即一个和弦的最上方的音分别为该和弦的根、3、5音。例:1、3、5这个和弦。1、3、5就是5音位置(原位);3、5、1就是根音位置(第一转位);5、1、3就是3音位置(第二转位)。从不同的旋律位置开始会直接影响后面连接和弦的形态。 常用公式 公式一:[1] [4] [5] [1] (和声王国的支柱和弦) 公式二:[1] [6] [4] [2] [5] [1] 公式三:[1] [6] [2] [5] [1] 公式四:[6] [2] [3](3、#5、7)[6] 公式五:[6] [4] [2] [3](3、#5、7)[6] 公式六:[2] [5] [1] [4] [7] [3](3、#5、7)[6] 公式七:[6] [2] [5] [1] [1、2] [3](先是3、6、7、

和声

和声具有色彩功能与结构功能两种基本属性。 色彩功能即和声的音响作用。在音乐中,和声凭借这种功能,或独立地或同其他因素协同地参与音乐表现。 结构功能是指和声对音乐形式构成方面的意义。这主要表现在:(1)音高纵向结合的组织作用;(2)确立或瓦解调性、调式的作用;(3)发展或终止某一结构的作用。两种功能的对立统一,是和声内部矛盾的集中表现,它决定着和声风格的历史演变以至每一和声现象的面貌特征。 大小调和声 大小调和声,是建立在自然大调与和声小调基础之上的一种和声体系。大小调音阶各音之间的关系,决定着这个体系基本语汇的构成以及应用的逻辑。大小调和声使用的和弦,是按三度叠置的原则结合起来的。这个原则已被音乐物理学证明与泛音列棗反映发声物体振动规律的音高系列有直接联系。 作为一种历史风格,大小调和声曾盛行于欧洲巴罗克至浪漫主义阶段的音乐实践,是为巴赫、莫扎特、贝多芬、瓦格纳等音乐家共同运用并为之不断创新发展的和声体系。到了十九世纪和声又分自然音体系与半音体系。这既是同一体系不同历史阶段风格特征的表现,也是和声学由浅入深两个阶段的标志。瓦格纳之后,大小调和声在音乐中的统治地位,虽然因为德彪西为代表的和声革新浪潮的冲击而让位于其他的写作风格;但作为一种高度成熟的体系、一种客观存在于大部分已有音乐文献之中的创作原则,它仍然在相当广泛的领域中继续发挥作用。一般的音乐教育都把它作为基础课程之一;对于作曲家、指挥家和音乐学家的培养,这更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为数不少的一批作曲家,仍然部分地、甚至全部地采用大小调和声技法进行创作。 三、四部和声写作 一般的和声教学,都愿意以四部合唱作为写作训练的基本形式。这样做,不仅是因为这种形式简单、明晰、易于掌握,而且也是由于它恰好与大小调和声早期实践的常见形式一脉相承。通过这种形式的写作训练,有助于达到对整个体系本质上的理解。此外,四部和声的结构原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某些音响结合的普遍规律,把它作为和声写作基础训练的中心课题来做,亦有得于向室内乐、交响曲等更复杂的创作形式过渡。声部名称、音域、记谱法四部和声的写作中,各声部的名称分别为高音声部(一般也称“旋律”声部)、中音声部、次中音声部。四个声部的音域限定,与一般混声合唱队相同。声部交叉棗相邻声部在音高位置上的颠倒,会破坏音响的自然平衡,应当避免。和弦音的重复与省略各类和弦的音数是不尽相等的。在三度叠置的和弦系列中,三和弦只有三个音,七和弦有四个音,九和弦有五个音,还有六个、七个、以至音数更多的和

流行歌曲歌词大全【精品】

可惜不是你--梁静茹作曲:曹轩宾填词:李焯雄 这一刻突然觉得好熟悉 像昨天今天同时在放映 我这句语气原来好像你 不就是我们爱过的证据 差一点骗了自己骗了你 爱与被爱不一定成正比 我知道被疼是一种运气 但我无法完全交出自己 努力为你改变 却变不了预留的伏线 以为在你身边那也算永远 仿佛还是昨天 可是昨天已非常遥远 但闭上我双眼我还看得见 可惜不是你陪我到最后 曾一起走却走失那路口 感谢那是你牵过我的手 还能感受那温柔 那一段我们曾心贴着心 我想我更有权利关心你 可能你已走进别人风景 多希望也有星光的投影 努力为你改变 却变不了预留的伏线 以为在你身边那也算永远 仿佛还是昨天 可是昨天已非常遥远 但闭上我双眼我还看得见 可惜不是你陪我到最后 曾一起走却走失那路口 感谢那是你牵过我的手 还能感受那温柔 可惜不是你陪我到最后 曾一起走却走失那路口 感谢那是你牵过我的手 还能感受那温柔感谢那是你牵过我的手还能温暖我胸口情歌--梁静茹 词:陈没曲:伍冠谚 时光是琥珀 泪一滴滴被反锁 情书再不朽也磨成沙漏 青春的上游白云飞走苍狗与海鸥 闪过的念头潺潺地溜走 命运好幽默让爱的人都沉默 一整个宇宙换一颗红豆 回忆如困兽寂寞太久而渐渐温柔 放开了拳头反而更自由 慢动作缱绻胶卷重播默片定格一瞬间 我们在告别的演唱会说好不再见 你写给我我的第一首歌 你和我十指紧扣默写前奏 可是那然后呢 还好我有我这一首情歌 轻轻地轻轻哼着哭着笑着 我的天长地久 命运好幽默让爱的人都沉默 一整个宇宙换一颗红豆 回忆如困兽寂寞太久而渐渐温柔 放开了拳头反而更自由 长镜头越拉越远越拉越远事隔好几年 我们在怀念的演唱会礼貌地吻别 你写给我我的第一首歌 你和我十指紧扣默写前奏 可是那然后呢 还好我有我这一首情歌 轻轻地轻轻哼着哭着笑着 我的天长地久 陪我唱歌清唱你的情歌 舍不得短短副歌 心还热着也该告一段落 还好我有我下一首情歌 生命宛如静静的相拥的河 永远天长地久 乐 乐

《基本和声学》试题目整合(6套答案解析)

《基础和声学》试题答案

编写:徐州师范大学理论教研室 《基础和声学》教学团队 目录 试卷一答案 (3) 试卷二答案 (6) 试卷三答案 (9) 试卷四答案 (13) 试卷五答案 (17) 试卷六答案 (20)

试卷一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中音部次中音部2.斜向平行3.II 三4.属下属 5.四五根6.I I6 7.阻碍三(主)8.VI 二、选择(每空2分,共10分) D C A A C 三、判断(每空2分,共10分) ×√×√√ 四、和声写作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1.把下列和弦连接中所缺声部填充完整。(每小节2分,共10分)

C:V —IV6V6IV V7 I II56 I I6V46I 2.为高音部旋律配写四部和声。(15分) G I I6 II56 V V2 I6 V46 I VI IV K46 V7I 评分标准: 调性2分,和弦每个1分。 注:该题属于音乐创作的范畴,对于同一个音可能有不同的和弦配置,所以这里做的答案仅仅是众多答案中可能的一种,绝不是唯一的,只要和弦的配置符合和声发展的逻辑、没有不良进行就视为正确。阅卷时请留意。 3、根据要求给指定旋律设计终止式(15分) II6 V V2

K46 V7 VI II6 K46 V7 I II56 I 评分标准: 半终止、阻碍终止、变格补充终止各2分,结束终止为3分。 和弦每个0.5分。 五、和声分析题(25分) A:I IV46I V56 I K46 V I III V6 V34 VI7 V6 I II6K46 V I V34 I6 IV K46 V7I 评分标准:调性与和弦每个1分。

和声分析常用谱例

和声分析常用谱例 1.C大调前奏曲(选自《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首)----------------------巴赫 2.儿童小曲·第五首--------------------------------------------------门德尔松 3.无词歌第二十七首(葬礼进行曲)------------------------------------门德尔松 4.圣咏-------------------------------------------------------------舒曼 5.我爱你-----------------------------------------------------------格里格 6.马赛曲------------------------------------------------------------里尔 7.升c小调前奏曲-----------------------------------------------------拉赫玛尼诺夫 8.再会--------------------------------------------------------------布格缪勒 9.加沃特舞曲--------------------------------------------------------戈赛克 10.布列舞曲----------------------------------------------------------亨德尔 11.小夜曲------------------------------------------------------------海顿 12.C大调前奏曲-------------------------------------------------------巴赫 13.钢琴奏鸣曲K.330(第二乐章)---------------------------------------莫扎特 14.土耳其进行曲------------------------------------------------------莫扎特 15.第十钢琴奏鸣曲(第二乐章)----------------------------------------贝多芬 16.第十四钢琴奏鸣曲“月光”第一乐章-----------------------------------贝多芬 17.献给爱丽丝---------------------------------------------------------贝多芬

对“6+1”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

对“6+1”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 高一.一部政治组翟利萍一、“6+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确立 就学校的生源来说,我校生源基础差,接受能力参差不齐,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用过去那种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教学,“教师越教越没学生,学校越没出路,教师越教越没发展,思想死水一潭”。为了生存,为了发展,学校在面临着激烈竞争,不改革就无法转变落后局面的形势下,以势在必行的决心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于是在谷校长的带领下,经由校领导多方考查借鉴,学校决定学习河北衡水中学、石家庄精英中学采用的“6+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施“6+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过程中,学校大部分教师都能自觉使用这一教学模式,也有个别教师不能接受,抵触情绪很大。于是学校一方面通过举行示范课、赛课等方式激励奖励措施推广“6+1”高效课堂模式,促使老师能熟练使用这一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另一方面又通过领导推门听课等多种方式监督和检查老师对这一教学模式的使用情况,甚至对个别抵触情绪较大,不按该模式上课的老师采取了惩罚的办法。在学校这种全力推行的态势下,学校的“6+1”高效课堂模式得到全面实施并步入正轨。 目前学校的“6+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施已有一年多,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不管是2014年高考还是高一高二年级的期末考试成绩,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借用同事的一句话,“成绩让他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我看,不仅是学校同事,兄弟学校以及社会各界都对一中短短时间取得的进步感到惊呆!不过,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应看到我们与衡水中学、精英中学的差距,在“6+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困惑。找到差距和问题,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真正使学校进步提高,走出新乡,创设中原名校。 二、“6+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困惑 目前我校高效课堂模式教学中还存在以下问题和困惑 1、要想做到课堂真正高效,六环节顺利开展,优质的学案和限时练习至关重要。制约学案、限时练编写的因素有几个方面:(1)备课是一关键环节。现在学校的备课基本上都能认真进行开展,对学案的模式设置,各环节节点都过于注重,疏

高校音乐教育学生键盘和声思维能力训练

高校音乐教育学生键盘和声思维能力训练[摘要]高等院校音乐教育学生的和声思维能力直接影响自弹自唱的艺术效果,这种能力应当从专业学习初期,就要有意识地、有计划地将和声思维与和声语汇的训练与各个专业课程教学相互交融,增强其与各课程的横向联系与渗透。为确保学生这种和声能力的获得,构想创设一门具最能体现学生综合音乐能力与素养的核心实践性课程“键盘和声与即兴弹唱”。 [关键词]高等院校;音乐教育;和声思维;深度融合 弹唱课程包含歌唱与伴奏、即兴自弹自唱两大块内容,它是我国教育部所划分的13个学科门类之中艺术学下设的音乐学所属的教师教育类专业课程中的实践性课程。当前,音乐教育学生的自弹自唱能力越来越受用人单位的看重,几乎成为衡量此专业毕业生专业能力的“试金石”。就目前情况来看,加强自弹自唱能力是各高校音乐教育工作中的共识,学生也意识到弹唱的重要性,但在具体的弹唱中,特别是即兴弹唱中,相当多的学生还是不能得心应手,困难重重,究其原因,是学生只注意了平时“弹”与“唱”的能力训练,而相应的和声思维逻辑与基本和声语汇没有能够建立起来。这个能力是需要长期培养,甚至是在音乐学习初期就要重视的问题。要解决学生和声思维与应用的能力培养,应当从专业学习初期,就有意识地、有计划地将和声思维与和声语汇的训练与各个专业课程教学相互交融,增强其与各课程的横向联系与渗透,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弹唱过程中的和声思维能力,继而提升整体弹唱效果。为达到这一目标,具体构想与操作方法如下:

即在视唱、钢琴、和声等科目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有意识感知基本和声语汇的连接与色彩、养成分析作品和声的习惯、培养基本和声思维的逻辑,同时进行与课程内容相应的键盘和声连接、和声移调、和声音型变化等练习,经过长期的熏陶,使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真正能够在和声思维逻辑指导下,展现“弹”与“唱”有机结合的艺术魅力。 一、在视唱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和声思维 视唱练习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和声思维能力这一提法,扩大了视唱练习课程的教学内容范畴,在原有视唱训练的基础上,拓展了和声听觉、和声思维训练的内容,这对执教者的音乐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和声语言能力是一种长期行为。高校一年级虽然还没开设和声学这门课程,在这一期间应当让学生对和声学有一点直接的感性认识。我认为视唱教学中,教师弹奏视唱曲时都应当精心设计和声作为旋律的衬托,例如在视唱单旋律时,特别是老师在示范教学中,应当边唱旋律边配上相应的柱式和声,让学生对和声的感性听觉走在前面,构建学生最初的声音色彩感。音乐创作中,旋律思维与和声思维是相辅相成的,特别是西方传统音乐,作曲者的旋律思维与和声思维是同步发展的。在许多的视唱曲中通过旋律的分析可以寻觅到乐曲和声发展的脉络。也可以说西方音乐旋律多由和声派生出来,因而要反复强调学生注意倾听其和声音响效果、引导学生感受旋律与和声的协和之美。视唱教学中渗透入和声思维的训练,这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专业要求,例如,在视唱曲中出现的一些临时升降音,其往往体现了作者的和声构思,这时教师就应当用和声分析的方法来解析这类

和声分析351例

和声分析351例 《和声分析351例》和声分析例题是为演奏演唱专业的和声共同课及专业课所编辑的,例题的选择不仅注意到了和声结构的典型性和与技法展示的多样性,且不少曲例在艺术的创意上也具有一定的深度。长期实践证明,《和声分析351例》也适用于作曲、指挥专业的和声课中。和声分析的目的是使学生从感性和理性两个方面去体验和通晓和声在音乐作品中的艺术价值,由此提高学习者对和声音乐的审美能力和自身的艺术素养。 三和弦正三和弦(例1~10) 段落与终止(例11~18) 终止四六和弦(例19~25) 六和弦(例26~34) 经过与辅助四六和弦(例35~41) 属七和弦(例42~53) II级三和弦(例54~60) 和声大调(例61~64) VI级三和弦(例65~72) II级七和弦(例73~90) 导音七和弦(例91~100) 九和弦与多音和弦(例101~111) 导音三和弦(例112~116) III级三和弦一六度属和弦(例117~127) 重属和弦(例128~139) 重属增六和弦(例140~157) 离调(例158~183) 连锁进行(例184~189) 副属和弦意外进行(例190~192) 调内(自然音)模进与离调(中音)模进(例193~205) 换调与近关系转调(例206~226) 远关系转调(例227~233) 转调模进(例234~236) 减七和弦与大小七和弦(属七和弦)等音转调(例237~244) 和弦外音(例245~277) 持继音(例278~292) 变音和弦(例293~312) 增三和弦等音转调(例313~314) 变式交替和弦(例315~333) 采用调式交替和弦的转调(例334~340) 自然调式和声手法(例341~351)

和声学

和声学 1.《和声学》.姜之国编著.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8 本书内容包括:自然音体系和弦、调性扩张的三种基本方式、和弦外音与持续音、调性转换等四篇。专业公共课教材音乐考研复习精要。 2.《多声部音乐写作与分析基础教程, 基础和声》.张建华主编.安徽文艺出版社, 2008 本书内容包括:原位正三和弦的平稳连接、为低声部配和声、正三和弦的转位、属七和弦、和弦外音、调内模进、近关系转调等。高等学校音乐学专业教材 3.《和声学教程》.(苏)伊·杜波夫斯基[等]合著; 陈敏译.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8.2版, 增订重译版 本版图书将原来的上下两册合为一册,从学术上说把传统和声归纳得科学、缜密、井然有序;阐述得合理透彻、丝丝入扣;从交教学上循序渐进。 4.《基础和声》.现代远程音乐教育丛书.刘锦宣著.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7 本书分为上编与下编两部分,上编为自然音体系,下编为半音体系。其中还有两章五声性旋律民族调式和声配置手法的介绍。附1光盘。 5.《和声的结构功能》.(Structural functions of harmony)(奥)阿诺德·勋伯格(Arnold Schoenberg)著; 茅于润译.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7 本书介绍了和声的结构功能、和声的原则、代替音与领域、小调的领域、变和弦、游移和弦等内容。据原书修订本译出。 6.《勋伯格和声学》(Arnold Schoenberg theory of harmony).奥)阿诺德·勋伯格著; 罗伯特·D. W. 阿达姆斯英译; 罗忠镕译.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7 本书内容包括:大调音阶的自然音和弦、小调调式、没有共同音的和弦的连接、转调、来自教会调式的副属和弦和其他非自然音和弦等。 7.《和声对位化写作与综合性分析》.徐平力著.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7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对位化和声写作”、“综合性和声分析”,内容包括:对位部分,外音部分,其他部分等。 8.《综合和声理论写作与应用》.李龙德编.哈尔滨地图出版社, 2007 本书的学习对象以巴洛克开始到浪漫派西洋音乐和声为依据,写作部分和分析部分完全保持在这个框架里面,理论与学习的射程从中世纪、文艺复兴尝试扩展到近代、现代西欧多声音乐的全史。 9.《键盘和声与即兴伴奏》.周慕俊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本书主要内容有:和弦基础与初步伴奏;属七和弦、终止四六和弦及进行曲风格的歌曲伴奏、常用七和弦的连接及抒情性歌曲伴奏等。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幼儿教育专业教学用书。附1光盘。 10.《二十世纪音乐的和声技法》(Harmonik in der Musik des 20. Jahrhunderts ).(德)瓦尔特·基泽勒(Walter Gieseler)著; 杨立青译.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6.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资助上海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课题.上音译丛.丛书第一辑 本书对近一个世纪以来西方当代音乐中和声思维发展的脉络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察和梳理,对20世纪上半叶和声领域的主要倾向(自由无调性、印象主义和扩展的调性)进行了简明扼要的评介和总结。 11.《键盘和声与即兴演奏教程》.上册.孙维权,刘冬云编著.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6 本书内容包括功能性和声练习、五声调式和声基础练习两部分,主要学习正三和弦、副三和弦、平行大小调交替、同主音大小调交替,以及五声调式的基本和声手法。附1光盘。、

和声分析

和声分析-离调性和弦 (2013-01-17 16:36:59) 转载▼ 分类:语言乐理研究 标签: 杂谈 之前说和声法则的运用主要是多练习,但是光是练习只是解决如何说话的问题。如果要说一段精彩的话,那就要多多学习和分析下优秀作品了。下面讲的和声分析比较散,比散文还散,呵呵! 1、离调性和弦的出现,主要是和声作品多使用了变化音。比如C大调的II和弦是D-F-A ,但如果改成D-#F-A,那这种叫什么和弦呢?不能说#F是和弦外音吧,少了三音那就不是三和弦了。于是,人们想出了一个名称,叫离调性和弦。这里说的离调,就是该和弦的主调不属于本调(这里即是C大调),为了和本调区分,就称该和弦的主调为副调,那样该变化音和弦就被叫做副调和弦了。 2、这样又有问题,就是怎样标记这种副调和弦了,这里可以标记为V/V,什么意思呢?下面的V表示该副调和主调的关系,即该副调的主音是主调的V级音,这里就是G大调了。上面的V表示该和弦是副调的几级和弦,这里就是V级和弦,即C大调的V/V和弦标记就是表示G大调的V级和弦,这和D-#F-A是吻合的。 3、离调性和弦一般用在高潮部分或收尾部分的前面,用来增加流动性和起伏性。 注:这里讲的变化音是相对调式来说的,例如#F对于G调来说就不是变化音,主要看有否使用变音记号。 和声分析-和声织体 (2013-01-18 10:34:40) 和声织体是指各个声部的运动线条的总体,包括横向和纵向。和声主要有两种基本织体: 1、柱式和弦 和弦音同时出现,即是几个手指一齐按下去那种和弦。这种和弦听起来比较厚实有力,但是比较呆板,不够灵动。 注:这种和弦对使用和声法则的要求相对严谨。 2、分解式和弦 和弦音不是同时而是横向连续出现。这种和弦看起来像复调,听起来声部线条清晰,变化更丰富。流行乐曲基本使用这种和弦。

现行中小学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617570091.html, 现行中小学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及思考作者:李德能 来源:《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4年第05期 新课程改革已推行数年,但是传统的师道尊严式课堂仍然根深蒂固。据统计,为数不少的中小学教师仍有着很强的权威心理。北京市曾对10所中学1200名中学生的一项学习问卷调查表明:敢于在课后向教师提出问题的学生占66%,敢于在课堂上向教师提出问题的学生占21.5%,敢于在当堂纠正教师错误的学生仅占5.5%。一项全国性的关于青少年学生创造力培养的调查结果显示,有17.3%的被调查者认为:学生在课堂上对教师的讲解提出异议时,教师最有可能的反应是“训斥”“不予理睬”或“敷衍”。正是这种潜在的权威心理,导致了我们教师虽然口头上承认应该尊重学生,实际上要求学生对教师的尊重远远超过教师对学生的尊重。[1]如 此的师生观,难以适应新时期教育的发展,本文就此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这种师生观有悖于启发式教学理念 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不愤不启,不悱不发。”[2]愤者心求而未得,愤则已用力于思,故开启以开其意;悱则口欲言而未能,既已得其意而未能发表,故可发以达其辞。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上做到循循善诱,因势利导,要让学生在思考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概括,陈述观点。这种教学方法也是学生将知识理解内化的主要途径。然而,如若教师垄断了课堂,控制了发言权,不能容忍学生的质疑问难,学生就没有了机会,也没有可能受到如此启发,启发不足,知识的获得就成为被动的注入或者填鸭了。 二、这种师生关系抑制了学生的求知欲,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 中学阶段的教育,不仅要使学生学好扎实的基础文化科学知识,还要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以及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培养有创新意识人才的课堂。而传统意义上教师的权威不容质疑,教师的口若悬河则成了金科玉律,学生岂能怀疑? 曾经在一堂初中自然科学课上,老师在花了很长时间讲了“惯性”的概念后,让学生在书上画出来,然后默背。几分钟后,他开始问:什么叫惯性?学生们大都紧张起来,只有一两个学生举手。这时,一个平时让老师“头痛”的学生却高举起手,教师便问道:“你说说看。”不料该学生站起来大声说:“老师,我想问问你,如果地球突然停止不转,地球上将出现什么样的情况?”这一问,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学生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而教师却一时语塞,脸上颇为尴尬,便板着脸高声呵斥:“谁问你这个了?我叫你背诵‘惯性’!上课为何不专心听讲”?[3] 由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单一化,即使学生掌握了书本知识,但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都难以提高,更重要的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至于普遍存在的机械性接受学习和机械训练过多的情况,更是严重地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4]“主动生存的

小度写范文“软歌”和“流行歌曲”一夕谈-流行歌曲2018排行榜模板

“软歌”和“流行歌曲”一夕谈:流行歌曲2018排行榜 一个女青年带来了几封信,其中一封这样写着:近来,在北京前门大栅栏等闹市区,经常看到几个年青人拿着很多油印的歌集,大声叫卖。我走过去翻阅一番,发现竟是《香港之夜》、《失去的梦》、《甜姐儿》之类的歌曲,有旧中国时期的,也有新从香港传来的,歌集内容可谓“纯”,全是一类的黄色。有时你在大街上,会发现一帮一伙的小伙子在唱这类的东西……还有另外一类的信:一天下午,一些青年女工唱起电影《甜蜜的事业》中的两首插曲《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和《我们的明天比蜜甜》。谁知道,一位来厂蹲点的干部却怒气冲冲地批评说:“太不象话了!谁让你们唱这些乌七八糟的烂歌子!”接着他又当众宣布:“今后谁也不准唱这两首歌,如果谁要再唱,那就是思想意识问题。”据这个青年自己说,她对《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祝酒歌》、电影《小花》的插曲等非常喜欢,觉得很好听,对《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也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对头。她说:“现在有的歌唱者,热衷于模仿港澳流行歌曲的唱法,听起来,真感到有点接受不了。可在我们那里,还有不少人对我这种意见大加反对,说我是道学先生。”她带了许多疑问,想要我具体解答。我认为这位生客这样率直地谈问题很好。我自己呢?对这些问题虽然也考虑过,并曾写过一些短文,但我的一些分析、解释不一定准确,也不一定能使她满意。好在我们之间漫谈非常自由,也有不少录音带协助解释,倒是一件很愉快的事。一,人们的喜好我看到对方比较有耐心,我就用迂回战术。不先把这些问题谈清楚,事实上也难以一下子说得通。我说,人们的音乐生活是多种多样的,有集体的歌咏和演奏,也有个人的唱吟和欣赏。人们对于音乐风格的要求也是多种多样的。他们喜欢刚健、豪放、明快、泼辣的如《在太行山上》、《怒吼吧,黄河》等,也喜欢含蓄、柔美的如《湘累》(《棠棣之花》插曲)、《梅娘曲》等歌篇。尽管有些乐曲偏于刚健开朗,或偏于含蓄蕴藉的,但其中也常常是互相补充的。刚健与柔美是相对的,但常常也是相成的。它们之间常常是互相辅助的,所谓“刚柔相济”、“相得益彰”,就是这个意思。特别是一首大型作品,刚柔并用,互相烘托,才能把情感更完整、更详尽地体现出来。比如《黄河大合唱》中的《黄河船夫曲》和《怒吼吧,黄河》,从其整个气质来说是偏于刚健、开朗的,而《黄水谣》则偏于柔美、悲伤。但就是《黄河船夫曲》中,也有“我们看见了河岸”那一段轻清优美的旋律;《怒吼吧,黄河》是气势逼人的,但其中也有“五千年的民族”那段很出色的沉痛、哀怨的对位。有了这些不同性格的音乐,这两首歌曲的前后更显得有力量了。本来,客观事物、情感,都是有刚有柔,互相陪衬,才能显出胜境。画论中的“若要黑,多留白;若要白,多用墨”,乍听起来好象道理不大,但它的确有相反相成的效用。江青一伙,大发妙论,只要“高、亮、硬”,不要柔美,把一切柔美的东西指为毒草,说什么“越往南越嗲(dia)”,还有什么“十大软歌”的罪名。其实,软硬、轻重、大小、繁简只是歌曲的一种属性,它本身不直接等于好坏。歌曲中有像江青一伙炮制的搞阴谋的“硬歌”,而“软歌”与轻音乐中也有象《梁山伯与祝英台》之类反封建的作品,有象《黄水谣》那样诉述人民的灾难的杰作。只要一个作品的思想内容是正确的,气质是健康的,刚健或柔美的风格都能反映人民向上的心思。这是音乐艺术的一个整体,不能偏废,也不应偏废。二,青年们为什么在一段时间里,对柔美的东西兴趣那么浓厚呢?年轻人听我说着,有些急了,没等我详尽地引伸演绎就问了上面这一句。我说:造成这种状况,和江青一伙在文化大革命中的倒行逆施是有关系的。百多年来,中华民族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当其觉醒起来,奋勇抗争,出现较多的刚强有力的歌调来唤醒民众,起来求生存,是很自然的。但是在战途中,我们也创作了不少抒情优美的如《渔光曲》、《延水谣》等作品。就在解放后,也有《九九艳阳天》、《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荷花舞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赛里木湖畔起风波》……之类清新柔美的艺术品。当然,应该看到,这类作品的出现,常常遇到不应有的指责。这类风格的艺术,一直发展不多,开凿不宽、不广,加上江青一伙的禁止、摧残,乐曲的风格就比较单一。“四人帮”被打倒后,音乐恢复正常发展。这类抒情优美的东西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