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物理前两章复习题及答案

地球物理前两章复习题及答案
地球物理前两章复习题及答案

物探考试复习题:

绪言

1、何为地球物理勘探(简称物探)?

答:地球物理勘探就是通过专门的仪器观测地球物理场的分布和变化特征,然后结合已知地质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推断出地下岩土介质的性质和环境资源等状况,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简单地说,物探是通过观测和研究各种地球物理场的变化来解决地质问题的一种勘查方法。

2、物探方法与地质方法的主要区别?

答:物探方法与地质方法在工作原理上是截然不同的。

地质方法是以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工程地质学、水文地质学等理论为基础,对岩土露头或岩芯等直接进行观察;

物探方法则是以各种地球物理场的理论为基础,凭借仪器对地质构造或岩土介质引起的地球物理异常进行观测,而不是直接观测地质构造或岩土介质本身,因此它是一种间接的手段。探方法的主要特点是可以透过覆盖地层寻找隐伏地质构造或了解岩土介质的分布。因此它比钻探等其它直接的地质勘查手段具有快速、经济的优点,已被各系统各部门广泛采用,并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3、何为物探方法的局限性和多解性?

答:局限性:

物探的应用总要受到一定的地质及地球物理条件的限制,这主要是指:

1.探测对象与周围岩石间必须具有明显的,可以探测到的物理性质上的差异,或物质分布的不均匀;

2.探测对象要有一定的规模,且埋藏不太深,足以产生仪器可以发现和圈定的地球物理异常;

3.各种干扰因素产生的干扰场,相对于异常应足够微弱,或具有不同的特征,以便能够予以分辨或消除。

若不具备上述条件,则很难通过观测发现探测对象的存在。

多解性:

对同一个地球物理异常的解释可以有互不相同甚至截然相反的结论,这叫做物探异常的多解性。造成多解性的原因很多,有数学解的不稳定性、观测误差、干扰因素等。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地球深部的不可入性所带来的观测数据中“信息量”的不足,这些问题目前还没有找到切实有效的解决办法。

综上所述,由于各种自然的或人为的因素所限,物探取得的成果实质上都是一定条件下的某种推论,推论和实际总是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某些差异。

4、工程与环境物探的特点?

答:工程及环境物探通常有以下特点:

(1)大部分的对象是浅、小的物体,探查深度从几十厘米到几十米,要求探查的分辨率高、

定量解释精度高;

(2)不仅要求搞清探查对象的分布规律,还往往要求查明单个对象(如溶洞)的空间位置;

(3)与工程及环境地质工作结合紧密,探查资料往往用于设计或施工,时间上衔接紧,这常使得探测结论能及时得到验证和反馈,对工作结论要求高;

(4)探查对象复杂。浅小的物体规律复杂,近地表的地质条件和物性也不均匀,沿水平方向和铅垂方向的各向异性严重,甚至物性参数出现连续渐变的情况。给资料的定性定量解释带来许多困难。

地震勘探

一、地震波动力学

1、何为地震波的动力学特征和运动学特征?

答:地震波传播的动态特征集中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波传播的时间与空间的关系,称为运动学特征;另一是波传播中它的振幅、频率、相位等的变化规律,称为动力学特征。前者是地震波对地下地质体的构造响应,后者则更多地表现出地下地质体的岩性特征,有时亦是地质体结构特征的响应。

2、工程地震勘探所研究的介质做了哪些假设?

答:均匀连续假设:在同一地层中,由于地震波的波长一般大于数百米至数公里,岩石的不均匀性对地震波的传播不起作用。

各向同性假设:取向杂乱无章的晶体的线度远较地震波波长小,在地震波波长长度内,可将地球介质看作为各向同性。

完全弹性假设:除震源除外,介质所受的力一般都是很小的,而且延续时间很短,因此可将地球介质当作完全弹性体。

3、纵波和横波各有什么特点?

答:纵波的特点为:①在球腔壁上作用单位正压力(纵波激发)时,弹性介质中产生的纵波质点位移规律是按指数衰减的正弦振动,衰减快慢决定于x 的大小。②振动的强弱决定于系数p rV P a 220

2,由于该系数中仅r 为变量,说明振动的强度随波传播距离r 的增大而反比地

减小,在地震勘探中称为波的球面扩散。③纵波质点位移的方向S r 同波传播的方向r 是一致的,地震勘探中把质点位移的振动方向称为极化方向,由于纵波仅在波传播的方向振动,因此是线性极化波。

横波的特点为:①在球腔壁上加上单位切应力S 0后,横波的质点位移是衰减的正弦振动,衰减快慢决定于系数t 。②横波的振幅也随波的传播距离r 增大而减小,亦具有球面扩散。③横波亦为线性极化波,因为其质点是在一维空间内振动。但由于在球坐标内a 同r 是互为正交的,故横波的质点位移振动方向有别于纵波,它同波的传播方面r 垂直。在研究中,通常把横波看作是由两个方向的振动所组成,一个是质点振动在垂直平面内的横波分量,称为SV 波,另一个是质点振动在水平平面内的横波分量,称之为SH 波。

4、振动图和波剖面的区别与联系?

答:振动图表示某个质点在不同时刻相对于平衡位置的状态。可比拟为录像。波剖面表示很多质点在同一时刻相对于平衡位置的状态。可比拟为照相。振动图是个体在不同时间的行为,波剖面是整体在同一时间行为的定格。

波的振动图形 波剖面图

5、傅立叶变换的物理意义?P20 答:任何一个非周期振动由无限多个不同频率、不同振幅的谐和振动叠加而成。每一个频率的谐和振动的振幅和初相位由复变函数G (f )决定。G (f )可以写成

后者物理意义是:如果已知非周期振动g (t )的形状,那么可以求得频谱G (f ),复变普G (f )的模A ( f )即为振幅谱。即:。复变谱G (f )的幅角就是相位谱,即。

6、在层状介质传播过程中,地震波的能量损耗有哪些形式?用公式表述?

答:地震波从激发、传播到被接收,其振幅和波形都要发生变化,影响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类:

第一类是激发条件的影响,它包括激发方式、激发强度、震源与地面的耦合状况等。不同的激发方式,如炸药震源与锤击震源、落重震源等相比,激发的振幅相对较大;相同的激发方式,则振幅的大小取决于激发强度,如同样是锤击震源,大锤激发和小锤激发振幅不同;由于地震勘探以介质的弹性参数为物性基础,因此震源与介质的耦合性越好,激发的振幅越强。

第二类是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受到的影响,主要包括:

(1)地震波的能量与球面扩散。2

112r r A A ∝ ,说明波的振幅与波的传播距离成反比。

(2)波的吸收衰减。在地震勘探中,地震波的振幅A 随传播距离r 的增加按指数规律衰减,即r e A A α-=0。其中0A 为初始振幅,α为吸收系数,用单位波长衰减的分贝数表示。

V Q f V Q /2/πωα==,表明,吸收系数与地震波的频率成正比,与地层速度V 和品质因子成反比。表明介质的Q 值越大,吸收系数越小,能量的损耗越小。

(3)反射和透射损失:∏-=-=112

0)1(n i n i

R R A A

此外还有入射角大小以及波形转换等造成的衰减。此外,地下岩层界面的形态和平滑程度等也会对波的能量有所影响。

第三类是接收条件的影响,包括接收仪器设备的频率特性对波的改造以及检波器与地面耦合状况等。

7、介质的吸收取决于哪些因素?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

答:在地震勘探中,地震波的振幅A 随传播距离r 的增加按指数规律衰减,即

r e A A α-=0。其中0A 为初始振幅,α为吸收系数,V Q f V Q /2/πωα==。吸收系数与地震波的频率成正比,与地层速度V 和品质因子成反比。表明介质的Q 值越大,吸收系数越小,能量的损耗越小。Q 值为一无量纲量,通常被定义为:在一个周期内(或一个波长距离内),振动所损耗的能量与总能量之比的倒数。

在浅层高分辨率地震勘探中,要求反射波的频率较高,而地层的速度一般较低,尽管探测深度较浅,波的旅行路径较短,但地层对高频地震波具有严重吸收作用。地震波的频率越高,地层的速度越低,地层的吸收作用就越显著。而对于较低频率成分的波,相应吸收较少。

8、子波和大地滤波作用的定义?

答:激发产生的尖脉冲信号)(t δ在实际介质中传播时,由于介质的吸收衰减作用,滤去了较高的频率成分而保留较低的频率成分,岩土介质的这种作用称为大地滤波作用。高频成分的损失,改变了脉冲的频谱成分,使频谱变窄,因而使激发的短脉冲经大地滤波作用后其延续时间加长,分辨率降低。这种经大地滤波作用后输出的波b (t)称为地震子波。

大地滤波作用对波形的改造图

9、惠更斯原理、费马原理及视速度定理的内容?

答:惠更斯原理表明,在弹性介质中,可以把已知t 时刻的同一波前面上的各点看作从该时刻产生子波的新点震源,在经过t ?时间后,这些子波的包络面就是原波到t t ?+时刻新的波前。应用惠更斯原理可以说明波的反射、折射和绕射现象。

惠更斯原理示意图

费马原理表明,地震波沿射线传播的旅行时和沿其它任何路径传播的旅行时相比为最小,亦波是沿旅行时间最小的路径传播(最小时间原理)的。在时间场内,将时间相同的值连起来,组成等时面,等时面与射线成正交关系。

如图所示A 、B 为两个检波器,间距为x ?,地震波沿射线1到达A 点的时间为t ,沿射线2到在B 点的时间为

t x t t ???+/,定义为视速度*V 。由图可见,地震波沿射线传播的真速度t

s V ??=/,因 αcos =??x s 所以 αcos *V V =

视速度示意图

式中α为地震波射线与其自身的地表投影的夹角(出射角=90°-入射角)。式(1.1.62)表

示了视速度与真速度之间的关系,称为视速度定理,可以看出,视速度总是大于真速度。当0=α

时,V V =*,即波沿观测方向传播,其视速度就是真速度;当?=90α时,

∞→*V ,即若沿波前面观测波的传播程度,此时波前面上各点的扰动都同时到达,好像有一波动以无穷大的速度传播一样;在均匀各向同性介质中,由于V 不变,*

V 的变化反映了地震波入射角的变化。在浅层地震反射勘探中,近炮点记录道接收到的反射波视速度高,相邻记录道之间反射波的时差小,远炮点记录道接收到的反射波视速度低,相邻记录道接收到的反射波时差大。

10、平面波法线入射情况下会出现什么情况?P26 答:当地震波垂直入射到界面上时,?=01θ,如图所示。据斯奈尔定律,

?=Φ=Φ==02121θθ,求解Zoeppritz 方程可得:

0==RS TS A A

???????+=-=+-=1122111

1221

12221P P P RP TP P P P P RP V V V A A V V V V A ρρρρρρρ ①

第一个方程表明在平面波垂直入射时,不存在转换横波,因为此时转换波的反射系数RS A 和透射系数TS A 均为零;第二个方程说明,欲使反射波强度不为零的条件是:

01122≠-P P V V ρρ或 2211P P V V ρρ≠

平面波垂直入射

这意味着波阻抗不相等的界面构成地震反射界面。于是式②可以说是地震反射波界面形成的必要条件。显然满足不等式②,可以是2211P P V V ρρ<,亦可以是2211P P V V ρρ>。当2211P P V V ρρ<时,RP A 为正,说明反射波振幅和入射波振幅同相;反之,

RP P P A V V ,2211ρρ>为负,表示它们反相。分析式①中第三个方程可以看出,透射系数永远为正,故透射波同入射波永远是同相的。

11、折射波是怎样形成的,它有什么特点?

答:当下层介质的速度V P 2 大于上层介质速度V P 1 时透射波超前运动,使其波前面与入射波、反射波的波前面脱离。但连续的弹性介质的质点运动应是连续的。于是,必定有一种新的扰动来填补这二个波前面的脱离,这个新扰动的波前面必定是一端与透射波波前面相接,另一端与反射波波前面相切,这个新扰动称为首波,即折射波。

当条件V P 2< V P 1时,a 角即使由0°变到90°,总可以满足斯奈尔定律,在上覆介质中形成反射,透射角a 2不会超过90°,因此不会产生透射波前超前入射波和反射波的情况,不可能形成沿界面滑行的首波,也就不会形成折射波。同样,当横波速度满足V S 1< VS2,在界面上亦会形成折射横波,其形成的物理机制同折射纵波一样。

13、何为地震勘探的横向和垂向分辨率?推导其公式。

答:地震勘探的横向分辨率:横向上可分辨地质体的最小长度的能力。

广义绕射理论说明,地面上某点o(自激自收点)的能量都是地下界面上每一绕射点对它“贡献”的结果,问题是每一个点的“贡献”都是等量的吗?理论和实践证明它们不是等量的并且有一个确定的范围。分析认为在地面o 点观测到的波的能量主要是由该范围内的绕射点形成的绕射波对该观测点的“贡献”。这个带我们称为菲涅尔带。如图所示。

从O 点发出一球面波,波前到达界面上时形成绕射,考虑到所有绕射对O 点的贡献,要使得所有绕射叠加后产生相长干涉,其绕射波时差必须在二分之一周期范围内,否则产生相消干涉。此时,绕射源发出的能量主要集中在界面上以半径r 为圆的圆周带内(即第一菲涅尔带内)。

第一菲涅尔带和横向分辨率

对于浅层而言,地震波主频较高,所以有: 经简化得: 结论:

随着频率的增高,菲涅尔带减少。 随着地层埋深的增大,由于吸收衰减作用使得频率降低,波长增大,则菲涅尔的范围增大。由此可见,当地质体的横向长度小于菲涅尔带(2r)时,地质体的反射归结成了一个点的绕射,此时地震勘探难以区分出反射是来自一个点还是来自于地质体;只有地质体的横向长度大于或等于菲涅尔带时.才可以区分。可见提高地震勘探的横向分辨率的关键在于提高反射波的频率。

垂向分辨率即垂向上可分辨地质体的最小厚度的能力

若来自层界面的反射子波的延续度满足下式:

2222)2()42(Vt VT Vt Ob Oc r -+=-=Vt h f V c 21,==λ22412

162c c f f t V h r +?=+=λλc

c f t f <<241

22h f t V

r c λ==

则来自地层顶、底板的两个反射子波在记录上彼此分开,反之则相互重叠,可见上式决定了两个子波是否相互干涉的条件。

对于地震子波而言,我们定义不能分辨出地层顶底板反射的地层为薄层。

由于地震子波具有不同的频谱、波长和延续度等,因此薄层厚度的概念是相对的,可从不同的角度来定义薄层的厚度。

当子波的延续度为n 个周期时,有: 从时间分辨的观点考虑,当地震子波的延续时间为1个周期(n =1)时,可分辨的地层厚度为半个波长,即是说对于厚度大于或等于半个波长的地层,顶、底面的反射子波彼此分开,可以分辨。

当既考虑波形特征又考虑振幅变化时(如图所示),由于顶、底界面反射系数的大小相等,而符号相反,所以当顶底面之间的反射子波时间差半个周期时,则出现同相叠加,出现相对振幅极大,有:

楔状地层顶底界面的反射

因此,一般以其作为分辨薄层的限度,当地层厚度小于其时,顶底界面上的反射子波叠加在一起,形如单一界面上的反射子波,振幅变化从相对极大随地层厚度的减小而线性减小。我们称四分之一波长厚度时出现的振幅相对极大现象为薄层的调谐效应,此时的地层厚度称为调谐厚度。只有当地层厚度大于它时,才可能由复合反射的振幅和波形特征分出地层顶底界面的反射。

i

i V h t /2?=≤?τi

i V h t /2?=>?τ2

/,/2λn h nT V h ≥?≥?则4

,22λ=?=?h T V h

由上可知,地震勘探的纵向分辨率包含两个含义:其一为正确地识别薄层顶底界面的反射;其二为确定薄层的存在以及薄层的厚度。

此外,提高地震子波的主频,同时增大子波的频带宽度,可提高地震勘探的纵向分辨率。

14、何为地震道的褶积模型?(了解)

答:一个实际地震记录道就是由无数多个反射子波(地震子波)组成的复合振动。显然,振动的幅值大小与界面的反射系数成正比。一个反射记录道是地层反射系数序列Rt和地震子波bt的褶积(卷积)结果。

这就是地震道褶积模型,利用该模型可制作正演理论地震记录。其中a是地震子波,b是反射系数序列,c是褶积过程,d是一个道的理论地震记录g(t)。

15、简述密度、孔隙度、地层埋深、地质年代等与地震波速度的关系?

答:影响地震波速度的因素:

岩土介质的密度。一般情况下,岩石越致密,波速越高,

岩土介质的孔隙度。同样岩性的岩土介质,当孔隙度大时,其速度值相对变小。

地层埋深和地质年代。一般情况下岩石埋藏得越深,反映它们的年代越老,承受上覆地层压力的时间长、强度大,这就是所谓的压实作用。因此同样岩性的岩石,埋藏深、时代老的要比埋藏浅、时代新的岩石速度更大。

16、地震波速度和弹性常数的关系?请定性表述。

答:,

λ,为拉梅常数和剪切模量,ρ为介质的密度。

式中, μ

当密度增大时孔隙度减小,弹性模量的增大量远大于密度的增大,因此,速度增大。实际岩土介质是一个粘弹性介质,速度的变化除与弹性常数有关外,还与介质的粘滞系数和波的频率有关。

17、低速层的存在会引起哪些问题?P43

答:由于低速带的存在,往往使地表覆盖层和下部基岩之间形成一个明显的速度界面,下部基岩波速大于其覆盖层波速。

这对折射波勘探是有利的。但当用地震反射波法探测下较深处的地层时,由于“低速带”的存在,使反射波的走时产生“滞后”现象,这时往往需要对“低速带”的影响进行校

正,才能对反射波作出正确的识别和处理。另外低速带下界面易产生多次反射波而使地震记录复杂化,也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干扰因素。

二、地震波运动学

1、什么叫直达波、反射波、折射波、透射波?

答:直达波即是从震源点出发不经反射或折射以速度v 直接传播到各接收点的地震波。 地震波在传播中遇到弹性不同的地质体分界面时,有一部分能量从界面上回到原来的岩层中,并且遵循光学的反射定律,即入射线。反射线和法线在一平面内,入射线和反射线分居法线两侧,入射角等于反射角,这种波称反射波。

地震波在传播中遇到下层的波速大于上层波速的弹性分界面,而且入射角达到临界角(使透射角为90o

)时,透过波将沿分界面滑行,又引起界面上部地层质点振动并传回地面,这种波称为折射波。

地震波在传播中遇到弹性不同的地质体分界面时,有一部分能量透过界面继续向前传播,其方向遵循透射定律、即透射线和入射线与入射点处界面的垂线(法拉)在同一个面内,透射线和入射线分居法线两侧,入射角的正弦与透射角的正弦之比等于对应地层的波速之比,这种波称为透射波。

2、折射波的存在条件?

答:下覆介质的速度大于上伏介质的速度

入射角达到临界角

3、反射波的存在条件?

答:上下层介质的波阻抗不相等。

4、斯奈尔定律的表述形式?它有什么意义?

答:假设界面R 将空间分为上、下两部分1W 和2W ,上半空间纵横波传播速度为1p V 、1s V 下半空间为2p V 、2s V 。当一平面纵波以1θ角投射至界面,根据惠更斯原理,波前到达界面上的点可看成一新震源,并产生新扰动向介质四周传播,从而形成反射和透射的纵波和横波(SV 波)。根据光学原理,不难证明在弹性分界面上入射波、反射波和透射波之间的关系为:

P V V V V V s s p p p =?=?=='=2211221111sin sin sin sin sin θθθ

该式即为斯奈尔定律,又称为反射和透射定律。它表征给定入射角后射线在地下介质中的任何一种传播状态。

5、(震源深度为零情况下)直达波的时距曲线特点?

答:其时距曲线方程为:*

/v x t ±=,其中*v 为波沿测线传播的视速度,x 为传播距离。当接收点在原点(激发点)左侧时,上式取负号。

由方程可见,该时距曲线为一条过原点O 的直线,该直线斜率的倒数即为*

v 。即 t x v ??=/*

当忽略震源深度时,一般可近似认为*v 等于表层层速度1v 。

6、(单一水平界面、单一倾斜界面、多层水平界面情况下)反射波的时距曲线特点? 答:(1) 单一水平界面

在反射界面与地表平行的情况下,从激发点O 传播的波经A 点反射,到达地表接收点S ,若

反射界面R 的深度为H ,可得时距曲线:

22202V x t t +=

, V H t 20= 为自激自收的反射时间 沿侧线变化的视速度:22

41x H V dt dx V a +==

在爆炸点附近,V 趋于无穷大,而在无穷远处,视速度趋近于真速度。视速度变化的原因是由于反射波在各观测点处的出射角不同。另外,还可以得出;反射界面埋藏越深,视速度越大,时距曲线越平缓。

对同一反射层而言,当V 和t 0为常数时,正常时差

t 与炮检距平方x 2成正比。 (2)单一倾斜界面

如果反射界面R 的倾角为ψ

,界面法线深度为H ,地震测线方向与地层下倾方向一致,时距曲线为:?sin 441

22Hx H x V t ++=。

反射波的时距曲线是双曲线,但对称轴不是时间轴。双曲线的顶点偏向界面上倾方向,据此特点可判别反射界面倾斜方向。类似地,当x =0时,V

H t 20=

为自激自收条件下的反射时间。

(3)多层水平界面 多层水平界面,时距曲线方程为:22202σV x t t +=,其中???

???????????=∑∑==N I i N I i i t V t V 112σ为均方根速度。在水平层状介质情况下,当入射角a i 较小时,亦即当炮检距较小时,水平多层介质的反射

波时距曲线形式上和均匀介质的相似,但要用均方根速度V s 代替上覆地层的速度。把地层介质假想成具有均方根速度的均匀介质,当x / h <0.5 时,这种假想引起的误差很小,但随炮检距加大,则误差增大。

7、(单一水平折射层、单一倾斜折射层、多个水平折射层情况下)折射波的时距曲线特点? 答:(1)单一水平折射层 时距曲线为:02

t V x t += .水平层的折射波时距曲线是一条斜率为2/1V 的直线,将折射波时距曲线延长到时间轴,其截距0t 称作交叉时(它不是自激自收时间)。

(2)单一倾斜折射层

倾斜折射层倾角为ψ,在O 1、O 2分别激发而在O 1O 2间观测,O 1点界面法线深度为Z u ,O 2点界面法线深度为Z d 。O 1点激发、O 1O 2区间接收时所得的折射波时距曲线方程为:

,其中:

O 2点激发、O 2 O 1区间接收时所得的折射波时距曲线方程为:

,其中:,

两条时距曲线都是直线,互相交叉,称为相遇时距曲线。这两支时距曲线斜率不同,下倾方向视速度小,时距曲线陡;上倾方向视速度大,时距曲线平缓,另外,由于上倾O 1激发,在下倾O 2接收与下倾O 2激发、上倾O 1处接收时波的旅行路径一样,满足互换原理,旅行时间T 相等,T 称作互换时间。

(3) 多个水平折射层 时距曲线方程为:,其中:

水平层状介质的折射波时距曲线是多条斜率不同、互相交叉的直线。

8、绕射波的时距曲线特点?

答:绕射波的时距曲线方程为:

第一项t 1是常数项,则绕射波时距曲线的形状由第二项t 2所确定,这是一个双曲线方程,曲线的极小点在绕射点到地面的投影点位置上。

9、为什么折射波又叫首波?

答:透射波超前运动,使其波前面与入射波、反射波的波前面脱离。但连续的弹性介质的质点运动应是连续的。于是,必定有一种新的扰动来填补这二个波前面的脱离,这个新扰动的波前面必定是一端与透射波波前面相接,另一端与反射波波前面相切,这个新扰动称为首波(如图)。在折射波盲区以外的区域,折射波先到达接收点。

10、在时距曲线上,直达波、反射波、折射波有什么关系?

答:如图所示:直达波、面波,在t轴上截距为零;直达波是反射波的渐近线,无限远处同反射波相切,切点处两波具有相同的斜率;面波的斜率大于直达波;折射波的斜率较小。

11、什么叫折射波的相遇时距曲线和互换时?P46

答:相遇时距曲线:两支时距曲线斜率不同,下倾方向接收视速度小,时距曲线陡;上倾方向接收视速度大,时距曲线平缓,另外,由于上倾O1激发,在下倾O2接收与下倾O2激发、上倾O1处接收时波的旅行路径一样,满足互换原理,旅行时间T相等,T称作互换时间.

12、怎样从折射波的相遇时距曲线判断界面的倾斜方向?P46

答:两支时距曲线斜率不同,下倾方向接收视速度小,时距曲线陡;上倾方向接收视速度大,时距曲线平缓。

13、(从时距曲线上、地下的传播路径上、地面的出射点上)反射波和折射波有什么区别?答:(1)从时距曲线上:反射波是双曲线;折射波是不经过原点的直线;

(2)从地下的传播路径上:折射波在层面上传播,而折射波直接反射到达地表接收点。

(3)从地面的出射点上:折射波出射点比反射波出射点远。

14、从视速度定理的角度回答为什么直达波、折射波时距曲线是直线,而反射波是双曲线? 答:根据时距曲线方程:

直达波:*

/v x t ±= 折射波:

反射波:22202V x t t +=

视速度定理αcos *V V =

,可以看出直达波和折射波为一次函数(V ),反射波为二次函数(V 2),因此,直达波、折射波时距曲线是直线,而反射波是双曲线。

15、在多层水平层状介质中,怎样根据直达波和折射波的时距曲线形态求地下各层的埋深和速度?

答:以一层为例说明: 直达波的时距曲线方程为:1V x t = ① 折射波的时距曲线方程为:1221222122cos 2V V V V H V x V i H V x t -+=+= ② 据①式得知斜率的倒数与覆盖层速度V 1值有关;②式得斜率的倒数与下覆层波速V 2有关。若令②式中x =0,则可得时距曲线的截距时间t 0。 122122102cos 2V V V V H V i H t -==③

③表示出界面深度h 和截距时间t 0之间的关系,x 、t 、t 0已知,可以求出V 1,V 2和h 。 多层的依此类推。

16、怎样根据单一水平层状介质的反射波时距曲线求地下岩层的速度和埋深? 答:根据时距曲线方程:和(0=x ),已知

t 、t 0,求出V 和H 。

【题库】地球物理测井试题库汇编

二、填空 1、 储集层必须具备的两个基本条件是孔隙性和_含可动油气_,描述储集层的基本参数有岩性,孔隙度,含油气孔隙度,有效厚度等。 2、 地层三要素倾角,走向,倾向 3、 岩石中主要的放射性核素有铀,钍,钾等。沉积岩的自然放射性主要与岩石的_泥质含量含量有关。 4、 声波时差Δt 的单位是微秒/英尺、微秒/米,电阻率的单位是欧姆米。 5、 渗透层在微电极曲线上有基本特征是_微梯度与微电位两条电阻率曲线不重合_。 6、 在高矿化度地层水条件下,中子-伽马测井曲线上,水层的中子伽马计数率_大于油层的中子伽马计数率;在热中子寿命曲线上,油层的热中子寿命长于_水层的热中子寿命。 7、 A2.25M0.5N 电极系称为_底部梯度电极系,电极距L=2.5米。 8、 视地层水电阻率定义为Rwa= Rt/F ,当Rwa ≈Rw 时,该储层为水层。 9、 1- Sxo ﹦Shr ,Sxo-Sw ﹦Smo ,1-Sw ﹦Sh 。 10、 对泥岩基线而言,渗透性地层的SP 可以向正或负方向偏转,它主要取决于地层水和泥浆滤液的相对矿化度。在Rw ﹤Rmf 时,SP 曲线出现负异常。 11、 应用SP 曲线识别水淹层的条件为注入水与原始地层水的矿化度不同。 12、 储层泥质含量越高,其绝对渗透率越低。 13、 在砂泥岩剖面,当渗透层SP 曲线为正异常时,井眼泥浆为盐水泥浆_,水层的泥浆侵入特征是低侵。 14、 地层中的主要放射性核素分别是铀,钍,钾。沉积岩的泥质含量越高,地层放射性越高。 15、 电极系A2.25M0.5N 的名称底部梯度电极系,电极距2.5米。 16、 套管波幅度低_,一界面胶结好。 17、 在砂泥岩剖面,油层深侧向电阻率_大于_浅侧向电阻率。 18、 裂缝型灰岩地层的声波时差_大于_致密灰岩的声波时差。 19、 微电极曲线主要用于划分渗透层,确定地层有效厚度。 20、 气层声波时差_高,密度值_低,中子孔隙度_低,深电阻率_高,中子伽马计数率_高_。 21、 如果某地层的地层压力大于_正常地层压力,则此地层为高压异常。 22、 油层的中子伽马计数率低于地层水矿化度比较高的水层的中子伽马计数率,油层电阻率大于地层水矿化度比较高的水层电阻率。 23、 地层三要素_倾角,倾向,走向。 24、 单位体积地层中的含氯量越高,其热中子寿命越短。 25、 h s φ=_________,t R F =_________。 一、填空题 26、 以泥岩为基线,渗透性地层的SP 曲线的偏转(异常)方向主要取决于_泥浆滤液_和 地层水的相对矿化度。 当R w >R mf 时,SP 曲线出现__正_异常,R w

《地球物理测井》试题及答案

一、 名词解释 可动油气饱和度地层可动油气体积占地层孔隙体积的百分比。 w xo mo S S S -=有效渗透率地层含有多相流体时,对其中一种流体测量的渗透率。 地层压力 指地层孔隙流体压力。?=H f f gdh h P 0 )(ρ康普顿效应 中等能量的伽马光子穿过介质时,把部分能量传递给原子的外层电子,使电子脱离轨道,成为散射的自由电子,而损失部分能量的伽马光子从另一方向射出。此效应为康普顿效应。 热中子寿命 热中子自产生到被介质的原子核俘获所经历的时间。 1、在砂泥岩剖面,当渗透层SP 曲线为_负异常_,则井眼泥浆为_淡水泥浆,此时,水层的泥浆侵入特征是___泥浆高侵__,油气层的泥浆侵入特征是___泥浆低侵__。反之,若渗透层的SP 曲线为_正异常_,则井眼泥浆为_盐水泥浆_,此时,水层的泥浆侵入特征是 泥浆低侵__,油气层的泥浆侵入特征是__泥浆低侵。 2、地层天然放射性取决于地层的___岩性__和_沉积环境____。对于沉积岩,一般随地层__泥质含量___增大,地层的放射性_ 增强___。 而在岩性相同时,还原环境下沉积的地层放射性___高于_氧化环境下沉积的地层。 3、底部梯度电阻率曲线在_高阻层底部__出现极大值,而顶部梯度电阻率曲线在___高阻层底顶部__出现极大值。由此,用两条曲线可以确定_高阻层的顶、底界面深度_。 4、电极系B2.5A0.5M 的名称__电位电极系___,电极距0.5米_______。 5、电极系A3.75M0.5N 的名称___底部梯度电极系 ,电极距_4米______。 6、在灰岩剖面,渗透层的深、浅双侧向曲线幅度_低___,且_二者不重合_;而致密灰岩的深、浅双侧向曲线幅度_____高__,且_二者基本重合_。 7、感应测井仪的横向积分几何因子反映仪器的_横向探测特性__,若半径相同,横向积分几何因子_越大_,说明感应测井仪的___横向探测深度越浅___。同理,感应测井仪的纵向积分几何因子反映仪器的__纵向探测特性_,若地层厚度相同,纵向积分几何因子_越大_,说明感应测井仪的__纵向分层能力越强_。 8、渗透层的微电极曲线_不重合_,泥岩微电极曲线__重合__,且_幅度低___;高阻致密层微电极曲线__重合___,且__幅度高____。 9、气层自然伽马曲线数值__低__,声波时差曲线___大(周波跳跃)_,密度曲线 低 ,中子孔隙度曲线__低__,深电阻率曲线_高__,2.5米底部梯度电阻率曲线在气层底部__出现极大值___。用密度或中子孔隙度曲线求地层孔隙度时,应对曲线做 轻质油气___校正。 10、根据地层压力与正常地层压力的关系,可把地层划分为_正常压力地层_____、低压异常地层、_高压异常地层______。如果某地层的地层压力_大于(小于)____正常地层压力,则此地层为_高压(低压)异常地层___。 11、伽马射线与物质的作用分别为___光电效应___、_康普顿效应___、___电子对效应__。伽马射线穿过一定厚度的介质后,其强度 减弱___, 其程度与介质的_密度__有关,介质_密度___越大,其__减弱程度____越大。 12、根据中子能量,把中子分为___快中子__、__中等能量中子__和慢中子;慢中子又分为____超热中子__、___热中子__。它们与介质的作用分别为_ 快中子的非弹性散射__、_快中子的弹性散射_____、__快中子对原子核的活化_、___热中子俘获___。 13、单位体积介质中所含__氢_越高,介质对快中子的减速能力_越强__,其补偿中子孔隙度__越大__。 14、单位体积介质中所含__氯___越高,介质对热中子的俘获能力_越强_,其热中子寿命__越短_,俘获中子伽马射线强度__越强__。 15、地层三要素__倾角、_倾向、_走向,其中,_倾向_与__走向_相差_90o_。 16、蝌蚪图的四种模式__红模式_、___蓝模式_、__绿模式_、__乱模式__。 17、描述储集层的四个基本参数_岩性 、_孔隙度_、_渗透率_、含油饱和度__。 18、 =-w xo S S _ mo S ______, =-xo S 1_ hr S , =-w S 1_ h S 。 xo xo S =φφ,=mo S φmo φ,=h S φh φ_____。地层总孔隙度与次 生孔隙度、原生孔隙度的关系_21φφφ+=_。

工程与环境物探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绝版

不一、填空题 1. 组成地壳的不同岩土介质往往在密度、弹性、电性、磁性、放射性及导热性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将会引起相应的地球物理场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局部变化,这种变化称为_____地球物理变化______。 2. 按照介质的物理性质分类,物探方法可以分为__纵波___、_磁场____、__电磁___、_振动____、__放射____、__地热___大类。 3. 工程物探的特点主要要求探查目标对象_____、埋藏____、分辨率_高___。 4. 电法勘探是以岩、矿石之间的 电学性质 差异为基础,通过观测和研究这些差异有关的电场或电磁场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分布特点和变化规律,从而查明地下地质结构和解决工程地质问题。 5. 电法勘探按照场源分为_天然_____和___人工_____,按电流性质分为___直流____和____交流_____。 6. 影响岩石电阻率的主要因素有:_矿物结构______、___空隙排列_____、__含水性______、_温度______。 7. 高密度电阻率法是集 剖面法 和 测探法 法于一体的一种多装置、多极距的组合测量方法,它具有一次布极即可进行多装置数据采集以及通过求取比值参数而能突出异常信息的特点。 8. 视电阻率计算公式中,I U K MN S ?=ρ,其中K 称为___装置系数________,主要与_电极距____有关。 9. 影响水的电阻率的主要因素是_矿化度______和__温度______。 10. 激发极化法是以岩、矿石的 激发极化效应 的差异为基础,通过观测和研究大地激发效应来探查地下地质情况或解决某些水文地质问题的一种勘探方法,其视极化率的定义为_二次场______和___总场_____比值,它表征了不同岩矿石的激发极化性质。 11. 地下溶洞、采空区等是一种地质灾害,在通常情况下,视电阻率值为高阻,但在实际测量中,常常为低阻,原因是__封闭性不好,有低阻填充物____。 12. 地震勘探按照有效波类型分___反射波_______地震法、_折射波_____地震法和__投射波___地震法三种。反射波地震勘探,首先用人工方法使__人工方法使地表________产生振动,振动在地下__传播______形成地震波,地震波遇到岩层__分界面_______时,会产生__反射____成反射波.反射波到达地表时,引起地表的_质点振动________.检波器把地表的__机械振动_______转换成____电信号_______,通过电缆把电振动输送到数字地震仪器里, 记录在磁带上的,这就成为_____数字__________地震记录。对数字磁带地震记录,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地震资料__处理_________,得到各种时间剖面,再对时间剖面进行地震资料___解释_______,并根据解释的结果做出工程设计,完成地震勘探。 13. 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了_____形变_______,当外力去掉以后,物体能立刻__恢复__原状,这样的特性称为___弹性________.具有这种性能的物体叫___弹性波_______;弹性体在___外力______作用下所发生的___体积______或___形状_____的变化,就叫做_____弹性________形变. 14. 根据炮点和接收点的相对位置,地震测线分为__纵测线___和____非纵测线观测系数___两大类。 15. 地震勘探工作主要分为_采集___, 处理 和_解释 三大部分工作。 16. 炮点和接收点之间的___相对位置______关系,被称为___观测系数________ 17. 反射系数的大小取决于弹性分界面上下地层的__波阻抗______的大小.

历年地球物理试题总结-by-xucheng

地球物理基础历年真题总结(按频率高低) 一、名词解释 1、惠更斯原理(5) 惠更斯最早提出了由某时刻波前求另一时刻波前的原理,其基本点是:波前上所有的点,都可以看做广义绕射源,此源发出二次子波,下一时刻的波前即为这些二次子波前的包络。 2、地球重力位(4) 引力和离心力的合力是地面物质的重力。设有一个函数,它是单值连续的函数,并且它在不同坐标方向的导数正好等于重力在该方向的分量,这个函数叫重力场的位函数,简称为重力位。 3、叠加速度(4) 当地下介质不是水平层状介质时,相应的反射波时距曲线将更加复杂,在实际速度分析工作中,为了简化问题,常将复杂的反射波时距曲线看作双曲线,即2+x2/V2,式中V为叠加速度。 t2=t 4、视电阻率(4) 电场作用范围内各种地层、各种地质体综合影响下得到的电阻率。 5、磁场强度(4) 单位正磁荷在磁场中某点所受的力,单位为奥斯特。 6、地震波传播介质的品质因子(Q值) (3) 无论是体波还是面波,在传播过程中其振幅都将衰减。这种衰减一部分是由于射线的扩散引起的,另一部分是能量被介质吸收而变成了热能。介质吸收振动能并将其变为热成为内摩擦。一般用无因次量“Q”值的大小来反映这种能量的衰减程度。通常把一个周期内振动所消耗的能量ΔE与总能量E之比(即相对消耗量)的倒数定义为品质因子Q,亦即:2π/Q=ΔE/E 7、磁化率(3) 表征物质在外磁场中被磁化程度的物理量。通常标记为,以方程定义为

; 其中,是物质的磁化强度(单位体积的磁偶极矩),是辅助磁场。 8、时距曲线 (3) 9、DMO(2) 10、地震勘探中的4D和4C(2) 11、虚反射(2) 12、磁法勘探(2) 13、重力勘探(2) 14、岁差和章动(2) 15、勒夫数(h, k)、志田数(l) (1) 16、地心纬度和天文纬度(2) 17、米兰科维奇旋回(2) 18、相干合成孔径雷达(INSAR)

地球物理测井学习知识重点复习资料

1、 在扩散过程中,各种离子的迁移速度不同,这样在低浓度溶液一方富集负电荷,高浓度溶液富集正电荷,形成一 个静电场,电场的形成反过来影响离子的迁移速度,最后达到一个动态平衡,如此在接触面附近的电动势保持一定值,这个电动势叫扩散电动势记为Ed 。 2、 泥岩薄膜离子扩散,但泥岩对负离子有吸附作用,可以吸附一部分氯离子,扩散的结果使浓度小的一方富集大 量的钠离子而带正电,浓度大的一方富集大量的氯离子而带负电,这样在泥岩薄膜形成扩散吸附电动势记为Eda 3、 当地层水矿化度大于泥浆滤液矿化度时,储集层自然电位曲线偏向低电位一方的异常称为负异常。 4、 当地层水矿化度小于泥浆滤液矿化度时,储集层自然电位曲线偏向高电位一方的异常称为正异常。 5、 在钻井过程中, 通常保持泥浆柱压力稍微大于地层压力,在压力差作用下,泥浆滤液向渗透层侵入,泥浆滤液 替换地层孔隙所含的液体而形成侵入带,同时泥浆中的颗粒附在井壁上形成泥饼,这种现象叫泥浆侵入. 6、 高侵:侵入带电阻率Ri 大于原状地层电阻率Rt; 7、 低侵:侵入带电阻率Ri 小于原状地层电阻率Rt 8、 梯度电极系:成对电极距离小于不成对电极到成对电极距离的电极系叫梯度电极系。 9、 标准测井:是一种最简单的综合测井,是各油田或油区为了粗略划分岩性和油气、水层,并进行井间地层对 比,对每口井从井口到井底都必须测量的一套综合测井方法。因它常用于地层对比,故又称对比测井。 10、电位电极系:成对电极距离大于不成对电极到成对电极距离的电极系叫电位电极系。 11、侧向测井:在电极上增加聚焦电极迫使供电电极发出的电流侧向地流入地层从而减小井的分流作用和围岩的影响,提高纵向分辨能力,这种测井叫侧向测井又称为聚焦测井 12、横向微分几何因子 : 横向积分几何因子 : 纵向微分几何因子: 纵向积分几何因子 : 13、声系:声波测井仪器中,声波发射探头和接收探头按一定要求形成的组合称为声波测井仪器的声系 14、深度误差:仪器记录点与实际传播路径中点不在同一深度上。 15、相位误差:时差记录产生的误差。 16、周波跳跃:在裂缝发育地层,滑行纵波首波幅度急剧减小,以致第二道接收探头接收到的首波不能触发记录波,而往往是首波以后第二个,甚至是第三或第四个续至波触发记录波.这样记录到到时差就急剧增大,而且是按声波信号的周期成倍增加,这种现象叫周波跳跃. 17、体积模型:把单位体积岩石传播时间分成几部分传播时间的体积加权值。 18、超压地层、欠压地层: 当地层压力大于相同深度的静水柱压力的层位,通常称为超压地层;反之,成为欠压地层。 19、放射性 放射性核素都能自发的放出各种射线。 20.同位素 凡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几种核素 21..基态、激发态 基态—原子核可处于不同的能量状态,能量最低状态。 激发态—原子核处于比基态高的能量状态,即原子核被激发了 22.半衰期 原有的放射性核数衰变掉一半所需的时间。 23.α射线—由氦原子核 组成的粒子流。氦核又称α粒子,因而可以说是α粒子流。 24.β射线—高速运动的电子流。V=2C/3(C 为光速),对物质的电离作用较强,而贯穿物质的本领较小 25.γ射线—由γ光子组成的粒子流。γ光子是不带电的中性粒子,以光速运动。 26.含氢指数地层对快中子的减速能力主要决定于地层含氢量。中子源强度和源距一定时,慢中子计数率 就只 的贡献。 介质对的无限长圆柱体物理意义:半径为横积a d r r r dr r G G σ? =≡2 /0 )(的贡献。薄板状介质对无限延伸物理意义:单位厚度的a z dr z r g G σ?∞ ≡0 ),(的贡献。 板状介质对的无限延伸物理意义:厚度纵积a h h h dz z G G σ?-≡2 /2 /)(的贡献。圆筒状介质对的无限长 径为物理意义:单位厚度半a r r dz z r g G σ?∞ ∞ -≡),(

地球物理勘探概论复习题期末复习资

地球物理勘探习题 1、什么是重力勘探方法? 重力勘是指以岩石、矿石密度差异为基础,由于密度差异会导致地球的正常重力场发生局部变化(即重力异常),通过观测研究重力异常达到解决地质问题的勘探法。 2、什么是重力场和重力位? 重力场:地球周围具有重力作用的空间成为重力场。 重力位:重力场中的重力位W等于单位质量的质点由无穷远移至该点所做的功。 3、重力场强度与重力加速度间有什么关系? 重力场强度,无论在数值上,还是量纲上都等于重力加速度,而且两者的方向也一致。在重力勘探中,凡是提到重力都是指重力加速度。空间内某点的重力场强度等于该点的重力加速度。 4、重力勘探(SI)中,重力的单位是什么?重力单位在SI制和CGS制间如何换算?①在SI制中为m·s-2,它的百分之一为国际通用单位简写.;②SI和CGS 的换算:.=10-1mGal 5、什么是地球的正常重力场?正常重力场随纬度和高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①地球的正常重力场:假设地球是一个旋转椭球体(参考平面),表面光泽,内部密度是均匀的,或是呈同心层状分布,每层的密度是均匀的,并且椭球面的形状与大地水准面的偏差很小,此时地球所产生的重力场即正常重力场。②正常重力值只与纬度有关,在赤道处最小,两极处最大,相差约.;正常重力值随纬度变化的变化率,在纬度45°处最大,而在赤道处和两极处为零;正常重力值随高度增加而减小,其变化率为./w。· 6、解释重力异常的实质。 重力异常是由于地球表面地形的起伏、地球内部质量的不均匀和内部变动和重力日变引起的重力和正常值产生偏差的现象。

7、在工作中如何确定重力测量的精度和比例尺?布置测网的原则是什么? ①比例尺反映了重力测量工作的详细程度,取决于相邻测线间的距离。测量精度是根据地质任务和工作比例尺来确定;以能反映探测对象引起的最小异常为准则,一般以最小探测对象引起的最大异常的到为宜。 ②布置测网的原则:测网一般是由相互平行的等间距的测线和测线上分布的等间距的测点所组成。对于走向不明或近于等轴状的勘察对象,宜采用方形网,即点线间距相等。对于在地表投影有明显走向的勘探对象,应用矩形网,测线方向与其走向垂直。 8、野外重力观察资料整理包括几部分工作? 消除自然引起的干扰要进行:地形校正、中间层校正、高度校正;消除地球正常重力场影响要进行:正常场校正。 9、为什么地形校正横为正值? 由于测点所在水准面以上的正地形部分,多于物质产生的引力垂直分量都是向上的,引起仪器读数偏小。负地形部分相对该水准面缺少一部分物质,空缺物质产生的引力可以认为是负值,其垂直分量也是向上的,使仪器读数减小。因此地形影响恒为正值,故其校正值恒为正。 10、什么是布格重力异常?自由空间异常?均衡异常? ①布格重力异常:是对测值进行地形校正,布格校正(高度校正与中间层校正)和正常场校正后获得的。 ②均衡重力异常:是对布格重力异常再作均衡校正,即得均衡校正。表示了一种完全均衡状态下其异常所代表的意义。 ③自由空间异常:对观测值仅作正常场校正和高度校正,反映的是实际地球的形状和质量分布与参考椭球体的偏差。 11、重力观测结果如何用剖面图和平面图来表示?

《地球物理测井》试题答卷A参考答案

08地质专业《地球物理测井》试卷(A)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计10分】 1.泥岩基线:在自然电位测井曲线中,大段泥岩测井曲线幅度比较稳定,以它作为测井曲线的基线,称为泥岩基线。 2.周波跳跃:在声波时差曲线上,由于首波衰减严重,无法触发接收换能器,接收换能器被续至波所触发,造成”忽大忽小”的幅度急剧变化的现象。 3.水泥胶结指数:目的井段声幅衰减率/完全胶结井段声幅衰减率。 4.滑行波:当泥浆的声速小于地层的声速(V1

地球物理测井习题

、半幅点:测井曲线幅度的一半所确定的曲线上的点叫~。 2、半衰期:从放射性元素原子核的初始量开始,到一半原子已发生衰变所经历的时间。 3、半衰期:原子核衰变的个数是最初原子核一半时, 所用的时间称半衰 成对电极:在电极系中A 与B (或M N )叫~。 、单发 — 双收声速测井仪:声系是由一个发射换能器两个接收换能器组成的声速测井仪。 2、单发 — 单收声波测井仪:声系由一个射换能器一个接收能器构成的声速测井仪。 3、顶部梯度电极系:成对电极间的距离小于单电极与其相邻的成对电极间的距离,且成对电极位于单极的上方,这种电极系叫~。 4、底部梯度电极系:成对电极在不成对电极的下方的梯度电极系。 5、动平衡:在离子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过程中正负离子富集形成自然电场。随自然电场的增大,正负离子的扩散速度降低,当自然电场的电动势增加到使正负离子的扩散速度相同时,电荷的富集停止,但离子的扩散作用还在进行此时称为动平衡。 6、地层因素:含水岩石的电阻率与所含地层水电阻率的比值总是一个常数,它只与岩样的孔隙度,胶结情况和孔隙形状有关,而与饱和含在岩样孔隙中的地层水电阻率无关。这个比值定义为~。 7、电极系:在井内由三个电极构成的测量电阻率的装置。 8、电极系:A 、B 、M 、N 四个电极中三个形成一个相对位置不变的体系 9、电流密度:单位面积通过电流强度。 10、电阻增大系数:地层电阻率R t 与水层(100%含水)电阻率R 0之比, 11、 电位电极系:成对电极间的距离大于单一电极最近的一个成对电极 、非弹性散射:高能快中子作用在原子核上,原子核变为复核后释放伽马射线又恢复原态,中子本身大量降低的能量的散射过程叫~。 2、放射性涨落:在放射性源强度和测量条件下不变的条件下,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对放射性射线的强度进行反复测量,每次记录的数值不相同,总是在某一数值附近上下波动。这种现象叫做放射性涨落。 3、放射性涨落:用相同的仪器,在相同的测量条件下, 对同一放射性体进行多次测量,其测量结果不相同都围绕某一个值上下涨落的这种现象 、过滤电位:在压力差的作用下,压力大的五方的液体中的离子随液体一起向压力低的一方进行迁移,由于形成负电荷的分别富集,这种作用形成的电位称为~。 2、光电效应:r 射线穿过物质与原子中的电子相碰撞,并将其能量交给电子,使电子脱离原子而运动,r 光子本身则整个被吸收,被释放出来的电子叫光电子,这种效应称光电效 、含油饱和度:地层孔隙中石油所占的体积与孔隙体积之比叫~。 2、宏观俘获截面:1立方厘米物质中所有原子核的微观俘获截面之和 3、核衰变:放射性核素的原子核自发地释放出一种带电粒子(α或β),蜕变成另外某种原子核,同时放射出r 射线的过程叫~。 4、滑行波:当泥浆的声速小于地层的声速(V 1

地球物理勘探概论复习题期末复习资料

地球物理勘探习题 1、什么是重力勘探方法 重力勘是指以岩石、矿石密度差异为基础,由于密度差异会导致地球的正常重力场发生局部变化(即重力异常),通过观测研究重力异常达到解决地质问题的勘探法。 2、什么是重力场和重力位 重力场:地球周围具有重力作用的空间成为重力场。 重力位:重力场中的重力位W等于单位质量的质点由无穷远移至该点所做的功。 3、重力场强度与重力加速度间有什么关系 重力场强度,无论在数值上,还是量纲上都等于重力加速度,而且两者的方向也一致。在重力勘探中,凡是提到重力都是指重力加速度。空间内某点的重力场强度等于该点的重力加速度。 4、重力勘探(SI)中,重力的单位是什么重力单位在SI制和CGS制间如何换算 ①在SI制中为m·s-2 ,它的百分之一为国际通用单位简写.;②SI和CGS的换算:.=10-1 mGal 5、什么是地球的正常重力场正常重力场随纬度和高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①地球的正常重力场:假设地球是一个旋转椭球体(参考平面),表面光泽,内部密度是均匀的,或是呈同心层状分布,每层的密度是均匀的,并且椭球面的形状与大地水准面的偏差很小,此时地球所产生的重力场即正常重力场。②正常重力值只与纬度有关,在赤道处最小,两极处最大,相差约.;正常重力值随纬度变化的变化率,在纬度45°处最大,而在赤道处和两极处为零;正常重力值随高度增加而减小,其变化率为./w。· 6、解释重力异常的实质。 重力异常是由于地球表面地形的起伏、地球内部质量的不均匀和内部变动和重力日变引起的重力和正常值产生偏差的现象。 7、在工作中如何确定重力测量的精度和比例尺布置测网的原则是什么 ①比例尺反映了重力测量工作的详细程度,取决于相邻测线间的距离。测量精度是根据地质任务和工作比例尺来确定;以能反映探测对象引起的最小异常为准则,一般以最小探测对象

地球物理场论题库

《地球物理场论》题库与答案 一、填空题 (每小题 1分,共30) 1. 场是时空坐标的函数。 2. 在矢量场A 分布的空间中,有向面元dS 与该面元处的A 两个矢量的点乘是矢量场A 通过dS 的 通量 。 3. 矢量场的散度是一个标量场。 4. 矢量场的散度是空间坐标的函数。 5. 矢量场的散度代表矢量场的通量源的分布特性。 6. 若矢量场A(x,y,z)的散度为f(x,y,z),且f 不全为0,则该矢量场称为有源场。 7. 若矢量场A(x,y,z)的散度为f(x,y,z),则称f(x,y,z)为源密度。 8. 在场矢量A 空间中一有向闭合路径l ,则称A 沿l 积分的结果称为矢量A 沿l 的环流。 9. 一个矢量场的旋度是另外一个为矢量场。 10. 矢量在空间某点处的旋度表征矢量场在该点处的漩涡源密度 11. 对一个矢量场进行旋度变换后再进行散度变化,运算结果等于0 12. 标量场的梯度表征标量场变化规律:其方向为标量场增加最快的方向,其幅度表示标 量场的最大增加率。 13. 在有限区域内,任意矢量场由矢量场的散度、旋度和边界条件唯一确定。 14. 若矢量场A 的散度和旋度值在某区域V 内处处有为0,称该矢量场A 为调和场。 15. 描述电荷在三维空间中分布状态的函数是电荷体密度。 16. 描述电荷在二维空间的面上分布状态的函数是电荷面密度。 17. 电流密度矢量描述空间电流分布的状态。 18. 电流连续性方程描述了电荷密度 与电流密度矢量两者之间的关系。 19. 电场是在电荷周围形成的一种物质。 20. 产生电场的源泉有2个。 21. 电场的特性是对处于其中的电荷产生力的作用。 22. 处在电场中的电荷所受的作用力与电场强度大小成正比。 23. 磁场是在电流周围形成的一种物质。 24. 在磁场中运动电荷所受到的作用力的方向由电荷运动方向和磁场方向共同确定。 25. 线电流元Idl 在距其R 产生的磁感应强度为:03()4Idl R dB R μπ?=?。 26. 在静电场中,穿过闭合面S 的电场的通量只与闭合面内所围电荷量有关。 27. 静电场的旋度方程表明了静电场是一种保守场。 28. 因为静电场是一种保守场,所以才可以引入电位函数。 29. 在静电场中,电位与电场强度之间存在负梯度关系。

地球物理测井试题库

地球物理测井试题库

A .R xo《R t C .R i =R t 13. 一般好的油气层具有典型的 A ?高侵剖面 C. 伽玛异常 14. 与岩石电阻率的大小有关的是 A .岩石长度 C. 岩石性质 15. 在高阻层顶界面出现极大值,底界面出现极小值 A .顶部梯度电极系 C. 电位电极系 16. 下面几种岩石电阻率最低的是 A.方解石 C .沉积岩 17. 电极距增大,探测深度将. A .减小 C. 不变 18. 与地层电阻率无关的是 A .温度 C. 矿化度 19. 利用阿尔奇公式可以求 A .孔隙度 C. 矿化度 20. N0.5M1.5A 是什么电极系 A .电位 B .R xo》R t D.R i 》R t 【】 B. 低侵剖面 D. 自然电位异常 【】 B. 岩石表面积 D. 岩层厚度 ,这种电极系是【】 B. 底部梯度电极系 D. 理想梯度电极系 【】 B .火成岩 D.石英 【】 B. 增大 D. 没有关系 【】 B. 地层水中矿化物种类 D. 地层厚度 【】 B. 泥质含量 D. 围岩电阻率 【】 B. 底部梯度 、选择题(60) 1. 离子的扩散达到动平衡后 A ?正离子停止扩散 C ?正负离子均停止扩散 2. 静自然电位的符号是 A ? SSP C. SP 3. 扩散吸附电位的符号是 A .E da 【】 B. 负离子停止扩散 D. 正负离子仍继续扩散 【】 B. U sp D.E d 【】B. E f C. SSP D.E d 4. 岩性、厚度、围岩等因素相同的渗透层自然电位曲线异常值油层与水层相比【 A .油层大于水层 B. 油层小于水层 C. 油层等于水层 5. 当地层自然电位异常值减小时,可能是地层的 A .泥质含量增加 C. 含有放射性物质 D. 不确定 B. 泥质含量减少D.密度增大 6. 井径减小,其它条件不变时,自然电位幅度值(增大)。 A .增大 B. 减小 C.不变 D.不确定 7. 侵入带的存在,使自然电位异常值 A .升高 B. 降低 C.不变 D.不确定 8. 当泥浆滤液矿化度与地层水矿化度大致相等时,自然电位偏转幅度 A .很大 B. 很小 C.急剧增大 D.不确定 9. 正装梯度电极系测出的视电阻率曲线在高阻层出现极大值的位置是 A .高阻层顶界面 C. 高阻层中点 10. 原状地层电阻率符号为 A .R xo C. R t 11. 油层电阻率与水层电阻率相比 A .二者相等 C .油层大 12.高侵剖面R xo与R t的关系是B. 高阻层底界面 D.不确定 B. R i D.R o B. 水层大 D.不确定 [ 【 [ [ 【 [ 【 【 】 】 】 】 】 】 】 】 】

石油华东《地球物理勘探》2017年春学期在线作业(一)

一、单选题(共10道试题,共50分。)V1.形成反射波的基本条件是()。 A.分界面上下介质波速不相等 B.分界面上下介质波阻抗不相等 C.分界面上下介质密度不相等 2.时深转换使用的速度是()。 A.平均速度 B.叠加速度 C.等效速度 3.水平层状介质中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是()。 A.平均速度 B.均方根速度 C.层速度 4.用M个检波器组合检波且组内距大于随机干扰的相关半径时,对随机干扰而言其组合的统计效应为()。 A.M的二分之一次方 B.M C.M的平方 5.岩石密度增加时,地震波的速度()。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6.速度随压力的增大而()。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7.一般而言,在浅层和在深层的速度梯度相比()。 A.浅层速度梯度较大 B.深层速度梯度较大 C.二者相同 8.若上部介质波速为V1,下部介质波速为V2,且在分界面处可形成滑行波,则此滑行波沿界面传播的速度为()。 A.V1 B.V2 C.介于V1,V2之间的某个速度 9.多次叠加和组合检波压制随机干扰的效果相比()。 A.多次叠加的效果较好 B.组合的效果较好 C.二者相同 10.孔隙中流体性质主要对哪种速度产生影响()。 A.横波速度 B.纵波速度 C.横波和纵波速度 二、判断题(共10道试题,共50分。)V1.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包括重力、磁法、电法、地震

勘探、测井。 A.错误 B.正确 2.直达波和折射波所对应的介质波速为其时距曲线斜率的倒数。 A.错误 B.正确 3.在实际的地层剖面中,折射层的数目要比反射层数目少得多。 A.错误 B.正确 4.正弦波的视速度和视波长一般不小于它们的真速度和真波长。 A.错误 B.正确 5.对于二维地震勘探而言,共激发点反射波时距曲线反映的是一段反射界面的情况。 A.错误 B.正确 6.激发点和观测点在同一条直线上的测线称为纵测线。 A.错误 B.正确 7.共激发点反射波时距曲线的曲率随着界面埋藏深度或t0时间的增大而变陡。 A.错误 B.正确 8.振动传播的速度为波速,与质点本身运动的速度有关。 A.错误 B.正确 9.产生折射波的界面埋藏越深,盲区越小。 A.错误 B.正确 10.波动是一种不断变化、不断推移的运动过程,振动和波动的关系就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A.错误 B.正确

地球物理学基础复习资料(白永利)

地球物理学基础复习资料 绪论 一.地球物理学的概念,研究特点和研究内容 它是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应用物理学,是天文学,物理学与地质学之间的 边缘学科。 地球物理学应用物理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地球形状,内部构造,物质组成及其 运动规律,探讨地球起源,形成以及演化过程,为维护生态环境,预测和减轻地球 自然灾害,勘探与开发能源和资源做出贡献。包扩地震学,地磁学,地电学,重力 学,地热学,大地测量学,大地构造物理学,地球动力学等。 研究特点:1.交叉学科地球物理学由地质学和物理学发展而来,随着学科 本身的发展,它不断产生新的分支学科,同时促进了各分支学科的相互交叉,加 强了它与地球科学各学科之间的联系。2.间接性都是通过观测和研究物理场的 信息内容实现地质勘查目标,研究的不是地质体本身,而是其物理性质。3 多解 性正演是唯一的,而反演存在多解。不同的地质体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但产 生的物理场可能相同。不同的地质体具有相近的物理性质,由于观测误差,物理 场的观测不完整以及物理场特点研究不够,产生多解。不同的地质体具有相同的 物理性质,即使知道了地质体的物性分布,也无法确定其地质属性。 地球物理学的总趋势:多学科综合和科学的国际合作。 二.地球物理学各分支所依据的物理学原理和研究的物性参数。 地震学:波在弹性介质中的传播。地震体波走时,面波频散,自由振荡的本征 谱特征 重力学: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地球的重力场和重力位 地磁学: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地磁场和地磁势。 古地磁学:铁磁学。岩石的剩余磁性。 地电学:电磁场理论。天然电场和大地电场 地热学:热学规律,热传导方程。地球热场,热源。 第一章太阳系和地球 一.地球的转动方式。 1.自转地球绕地轴的一种旋转运动,方向自西向东,转速并非完全均匀,有微小变化。 2.公转地球绕太阳以接近正圆的椭圆轨道旋转的运动。 3.平动地球随整个太阳系在宇宙太空中不停地向前运动。 4.进动地球由于旋转,赤道附近向外凸出,日月对此凸出部分的吸引力使地 轴绕黄轴转动,方向自东向西。这种在地球运动过程中,地轴方向发生的运动即 为地球的进动。 5.章动。地轴在空间的运动不仅仅是沿一平滑圆锥面上的转动,地轴还以很小 的振幅在锥面内,外摆动,地球的这种运动叫章动。 二.地球的形状及影响因素。 地球为一梨形不规则回转椭球体。 影响因素:1.地球的自引力---正球体;2.地球的自转----标准扁球体;3.地球内 部物质分布不均匀--不规则回转椭球体

地球物理测井》试题及答案

一、 名词解释 可动油气饱和度地层可动油气体积占地层孔隙体积的百分比。 w xo mo S S S -=有效渗透率地层含有多相流体时,对其中一种流体测量的渗透率。 地层压力 指地层孔隙流体压力。?=H f f gdh h P 0 )(ρ康普顿效应 中等能量的伽马光子穿过介质时,把部分能量传递给原子的外层电子,使电子脱离轨道,成为散射的自由电子,而损失部分能量的伽马光子从另一方向射出。此效应为康普顿效应。 热中子寿命 热中子自产生到被介质的原子核俘获所经历的时间。 1、在砂泥岩剖面,当渗透层SP 曲线为_负异常_,则井眼泥浆为_淡水泥浆,此时,水层的泥浆侵入特征是___泥浆高侵__,油气层的泥浆侵入特征是___泥浆低侵__。反之,若渗透层的SP 曲线为_正异常_,则井眼泥浆为_盐水泥浆_,此时,水层的泥浆侵入特征是 泥浆低侵__,油气层的泥浆侵入特征是__泥浆低侵。 2、地层天然放射性取决于地层的___岩性__和_沉积环境____。对于沉积岩,一般随地层__泥质含量___增大,地层的放射性_ 增强___。 而在岩性相同时,还原环境下沉积的地层放射性___高于_氧化环境下沉积的地层。 3、底部梯度电阻率曲线在_高阻层底部__出现极大值,而顶部梯度电阻率曲线在___高阻层底顶部__出现极大值。由此,用两条曲线可以确定_高阻层的顶、底界面深度_。 4、电极系B2.5A0.5M 的名称__电位电极系___,电极距0.5米_______。 5、电极系3.75M 的名称___底部梯度电极系 ,电极距_4米______。 6、在灰岩剖面,渗透层的深、浅双侧向曲线幅度_低___,且_二者不重合_;而致密灰岩的深、浅双侧向曲线幅度_____高__,且_二者基本重合_。 7、感应测井仪的横向积分几何因子反映仪器的_横向探测特性__,若半径相同,横向积分几何因子_越大_,说明感应测井仪的___横向探测深度越浅___。同理,感应测井仪的纵向积分几何因子反映仪器的__纵向探测特性_,若地层厚度相同,纵向积分几何因子_越大_,说明感应测井仪的__纵向分层能力越强_。 8、渗透层的微电极曲线_不重合_,泥岩微电极曲线__重合__,且_幅度低___;高阻致密层微电极曲线__重合___,且__幅度高____。 9、气层自然伽马曲线数值__低__,声波时差曲线___大(周波跳跃)_,密度曲线 低 ,中子孔隙度曲线__低__,深电阻率曲线_高__,2.5米底部梯度电阻率曲线在气层底部__出现极大值___。用密度或中子孔隙度曲线求地层孔隙度时,应对曲线做 轻质油气___校正。 10、根据地层压力与正常地层压力的关系,可把地层划分为_正常压力地层_____、低压异常地层、_高压异常地层______。如果某地层的地层压力_大于(小于)____正常地层压力,则此地层为_高压(低压)异常地层___。 11、伽马射线与物质的作用分别为___光电效应___、_康普顿效应___、___电子对效应__。伽马射线穿过一定厚度的介质后,其强度 减弱___, 其程度与介质的_密度__有关,介质_密度___越大,其__减弱程度____越大。 12、根据中子能量,把中子分为___快中子__、__中等能量中子__和慢中子;慢中子又分为____超热中子__、___热中子__。它们与介质的作用分别为_ 快中子的非弹性散射__、_快中子的弹性散射_____、__快中子对原子核的活化_、___热中子俘获___。 13、单位体积介质中所含__氢_越高,介质对快中子的减速能力_越强__,其补偿中子孔隙度__越大__。 14、单位体积介质中所含__氯___越高,介质对热中子的俘获能力_越强_,其热中子寿命__越短_,俘获中子伽马射线强度__越强__。 15、地层三要素__倾角、_倾向、_走向,其中,_倾向_与__走向_相差_90o_。 16、蝌蚪图的四种模式__红模式_、___蓝模式_、__绿模式_、__乱模式__。 17、描述储集层的四个基本参数_岩性 、_孔隙度_、_渗透率_、含油饱和度__。 18、 =-w xo S S _ mo S ______, =-xo S 1_ hr S , =-w S 1_ h S 。 xo xo S =φφ , =mo S φmo φ,=h S φh φ_____。地层总孔隙度与次 生孔隙度、原生孔隙度的关系_ 21φφφ+=_。 判断并改错视地层水电阻率为 F R R wa 0 =。 错误,视地层水电阻率为 F R R t wa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