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OH)2快速转化成Fe(OH)3》的实验改进

《Fe(OH)2快速转化成Fe(OH)3》的实验改进
《Fe(OH)2快速转化成Fe(OH)3》的实验改进

《Fe(OH)2快速转化成Fe(OH)3》的实验改进

涡阳四中化学组:倪晋龙

1.隔绝空气的复分解反应法制Fe(OH)2

思路:配制FeSO4溶液所用的蒸馏水临时煮沸再冷却使用;在盛FeSO4溶液的试管中加盖一层苯密度比水小的有机物苯,以防溶液与空气直接接触。

操作过程:

⑴新制6mL左右的FeSO4溶液。

⑵在上述试管中直接加NaOH固体2~3粒,轻轻振荡(注意:不要破坏油膜),可观察到Fe(OH)2的白色沉淀生成。

实验特点:操作简便,现象明显,Fe(OH)2可保存较长时间。

高中化学教材中《Fe(OH)

2转化成Fe(OH)

3

的实验》方法是把新制出的白色Fe(OH)

2

试管振荡,试管内的物质变成灰绿色,再振荡变成红褐色的Fe(OH)

3

。可是,直

至下课了,除了在试管壁上有少量的红褐色痕迹外,试管内的物质仍为灰绿色。

究其原因,是氧气在碱性介质中氧化能力弱,同时Fe(OH)

2

与氧气不能充分接触。

我介绍一种在滤纸上完成Fe(OH)

2快速转化成Fe(OH)

3

的实验方法。

1 实验步骤和现象

取一张滤纸,,而后把试管里的灰绿色物质倒在滤纸上,片刻间灰绿色物质变成红褐色。向学生展示,红褐色在白色滤纸的衬托下很清晰,可见度很大

2 原因分析

影响空气里的氧气氧化Fe(OH)

2

的能力因素:

氧气的浓度(氧气的分压)把Fe(OH)

2倒在滤纸上,是为了使Fe(OH)

2

与空

气(氧气)充分接触,从而加快了Fe(OH)

2转化成Fe(OH)

3

的速度。

▲探究实验设想提示

当今许多化学教学参资料、练习题、甚至2003年高考理科综合试卷第33题,

都十分肯定地认为:制取白色的Fe(OH)

2

成功关键是全过程必须避免试剂与空气

(氧气)接触,否则新生成的白色Fe(OH)

2

将被氧气迅速氧化成绿色。于是设计出多种实验方法:加热法赶出试剂溶液里溶解的少量氧气,用长滴管把氢氧化钠溶液注入硫酸亚铁溶液底部,为阻断与空气接触在试剂溶液上加植物油、加石蜡油、加苯等,甚至用氢气作保护气,但实验结果常常并不理想。

我认为,新生成的白色Fe(OH)

2

变成绿色并非氧化所致,其理由为:

1、Fe(OH)

2

与氧气的反应属多相间的反应,反应速率必然较慢,不可能在震荡试管的1min左右的时间里迅速氧化;

2、试管里的试剂与空气的接触面仅试管内的圆面,如此小的接触面不可能在震荡试管的1min左右的时间里迅速氧化;

3、根据氧气在酸性、中性、碱性介质里的电极电位数值可知,氧气在碱性介质里的氧化能力很弱,不可能在震荡试管的1min左右的时间里迅速氧化;

4、根据美术里合色原理可知,白色Fe(OH)

2 因氧化渐变成红褐色的Fe(OH)

3

被氧化后的物质其过渡色只能有三种颜色:①粉红②紫色③橙色,不应经过绿色(或灰绿色)。绿色(或灰绿色)物质不是被氧化后所生成的中间产物。

5、实验验证:取新制的绿色(或灰绿色)物质加盐酸溶解,向溶液里加硫氰

化钾,不变红色,证明没有Fe3+生成,说明Fe(OH)

2没有被氧化,即白色Fe(OH)

2

变成绿色非氧气氧化所致。

绿色(或灰绿色)物质可能是氢氧化亚铁的某种络合物,配位体是水分子或者氢氧根离子,我尚不能确定。

把不含Fe3+的亚铁盐浓溶液与浓热的NaOH溶液混合,就可得到Fe(OH)

白色

2

沉淀。

沉淀,冷的稀NaOH溶液与亚铁盐稀溶液混合可能得到绿色的Fe(OH)

2可见,沉淀物呈白色、呈绿色都是氢氧化亚铁;

Fe(OH)

由白色变绿色与氧气没有关系;

2

没有必要花那么的精力研究如何制白色Fe(OH)

2

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改进

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改 进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改进 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关于探究燃烧所需条件实验的改进》。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五个环节对本实验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及其作用 燃烧所需条件这一实验出自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节。在生活中,学生熟悉燃烧的现象;在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了燃烧的本质(即有新物质生成的化学变化)。本实验是对之前所学过“燃烧”的意义进行深入了解并且应用于实际之中。对高中将学习的“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可以起到铺垫的作用。是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座桥梁。 2、教学目标分析 A.知识与技能: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 B.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增强学习的兴趣;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2)在学习过程中渗透环保意识 3、重点、难点 重点:燃烧的条件 难点:关于燃烧的条件实验的改进 二、学情分析 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式往往因地、因校、因师生条件不同而异。我校学生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实验的动手能力强,讨论的思维活跃,同学们非常适应和喜欢教师通过引导探究法传授新知识。 三、教法 引导探究法:这节课的主要教学方法是引导探究法。中学课程标准提出科学课程应当通过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还应当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究等活动来实现教育目标。引导探究法能很好的体现《标准》中的思想,它不仅重视知识的获得,而且还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 四、学法 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探究出灭火的原理,从探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 3.自主学习法:对于较简单的内容,同学们通过阅读教材、联系生活自主学习。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适应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五、教学过程 实验原理:

最新初中化学实验的改进与创新 .doc

初中化学实验的改进与创新 李映莲 宝华学校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对于化学课程目标的全面落实具有重要的作用。实验教学是以实验为主,实验前做好充分地准备和精心地设计实验,能使在实验过程中,操作简便安全省时,现象明显,学生容易正确得出结论,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行初中化学教材中的实验,大多数是经过千锤百炼,教育教学专家反复论证后编入课本中的,具有权威性。但也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实验,从可操作性、可观察性、安全性等方面还有待改进和创新。为此,本文进行教材实验设计分析,说明优缺点所在,提出改进方案,从而能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改进 一、教材中实验分析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因此,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贯穿于初中化学教学的全过程。初中化学实验中大部分为演示实验,演示实验又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因此,教师要对实验进行精心的设计,使学生在实验中操作简便易行,更容易观察到现象,更能体会到实验的趣味,能正确的得出结论。 教材中的一些实验设计或是操作复杂,或是现象不明显,或是成功率不高,或是不环保。因此,对实验进行改进,重新设计,使之更好的进行实验,使之更简便化、趣味化、绿色化、科学化,是很有必要的。 二、实验设计与改进必遵循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做到实验准确,实验方案的设计要科学,实验装置设计合理,实验操作符合。 2、简约性原则:装置简单,操作简便,有创造性。

3、直观性原则:实验现象明显,感官性高。 4、安全性原则:实验过程安全,不出事故。 5、环保性原则:减少药品用量,减少环境污染。 三、实验方案的优化与改进 (一)、有关燃烧的条件实验探究 燃烧条件之一:着火点 教材方案:在500ml烧杯中加入300ml热水,并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观察现象。 缺点:教材上的实验易引发意外,且在敞开环境中燃烧白磷,产生大量白烟,污染严重。 改进方案: 1、取两支干燥的大试管,分别放入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和一小匙干燥的红磷,分别塞上橡皮塞。 2、将上述两只大试管同时放入一杯热水中(温度稍高),观察现象。 改进优点: 安全性好,操作简便,现象明显,且不污染环境。 (二)、关于活性炭的吸附性实验探究 教材方案:在盛有半瓶水的小锥形瓶里,加入一滴红墨水,使水略显红色。投入几块烘烤过的木炭,轻轻振荡锥形瓶,观察现象。 缺点:加入木炭或活性炭后,液体悬浮许多炭的颗粒,呈现黑色,无法观察现象,若要观察红墨水的褪色情况,需进行过滤操作,这就使实验时间拉长,教学效率降低。 改进方案:

钢铁吸氧腐蚀演示实验的创新设计

(4)实验优点 ①针对溴乙烷与饱和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这两种液体互不相溶、静置分层,不利于反应物接触发生消去反应的毛病,利用磁力加热搅拌器具有调速搅拌的特点,使反应混合溶液充分接触,大大加快反应速度。 ②针对溴乙烷和乙醇的沸点都比较低(溴乙烷为38.4?),若采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方式会导致液体暴沸、溴乙烷来不及发生消去反应就快速挥发及反应器内气流不稳定而引起反应液倒吸等毛病,采用磁力加热搅拌器具有调温控温、防止暴沸及U形长导管进行冷凝回流的优点,有利于消去反应顺利进行。 ③从化学课堂教学角度和实验整体设计角度出发,对溴乙烷的消去反应及检验产物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进行组合设计,使实验整体感强,操作简便,现象明显,演示效果好。 (收稿日期:2010-10-08) 钢铁吸氧腐蚀演示实验的创新设计 □朱石明1陈凯2 1.江苏省兴化市戴窑高级中学225741; 2.江苏南京晓庄学院生物化工与环境工程学院211171 摘要用实验显示钢铁腐蚀的普遍性,证明钢铁腐蚀主要表现为有氧气参加的原电池反应,并通过微型实验检验正负电极有关离子的生成,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掌握钢铁吸氧腐蚀的相关知识。 关键词钢铁腐蚀吸氧腐蚀差异充气腐蚀电化腐蚀实验改进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在《化学反应原理》选修模块中,要求“能解释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认识金属腐蚀的危害,通过实验探究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教师开展“钢铁吸氧腐蚀”教学时大多依赖多媒体动画演示以配合理论教学,相关实验也仅限于“防止腐蚀”,而不关注“如何腐蚀”———钢铁腐蚀为何主要表现为有氧气参与的腐蚀?腐蚀时发生了什么原电池反应?钢铁腐蚀为何最终会生成铁锈?这一系列的问题对于习惯于宏观表征思维的中学生来说总是难以理解,学生对钢铁腐蚀的知识仍然停留在死记硬背电极反应式的学习模式中。 鉴于此,我们借鉴了钢铁腐蚀的专题研究文献[1],结合个人的探究,设计了一系列的课堂演示实验,实验总耗时仅需10min左右。在新授课时如能在课堂上增补以下演示实验,不仅有利于学生对钢铁的腐蚀有深刻的理解,而且对后来学习金属的防护会有更大的益处。 1重现一次偶然的发现(趣味钢铁腐蚀问题的引出) 笔者在读高中的时候,特别喜爱搞些手工制作。在一次摆弄自己“土制”的“万用电表”时,发现了一个令当时的笔者无法解释的现象:当将自制的两只相同铁质表棒插入潮湿的泥土中时,竟然发现万用表的指针发生了微微的偏转,怪了!难道相同的铁电极也能构成原电池吗? 我们先重现一下当时的事实: [实验1]将氯化钠溶液加入有棉布隔膜的水槽中,用导线连接好二只铁片电极及物理教学用演示电流计(量程100μA),观察是否有电流产生。 如图1,本实验选用长方形的塑料水槽,中间加一个棉质的隔膜,使两边连通,只是减缓了两极的氧气的相互扩散。先在其中加入适量食盐水溶液,再将准备好的二只一样的铁片电极(提前用铁砂纸打磨除去表面铁锈),与一只物理上用的100μA演示电流计,连结好导线。特别应注意的是应先将连电表负极的铁片插入溶液10 20s左右,再将连电表正极的铁片插入溶液中(这是本实验成功的秘诀!这是因为先放入的铁片由于局部的吸氧腐蚀而消耗了一部分氧气,故氧气的浓度必然小于棉布另一侧的溶液,后插入的铁片因溶液中富裕更多的氧气必然成为原电池的正极。于是,实验者就可以预料电表将会正向偏转的!)。奇迹发生了,电表发生了明显的偏转(电流可大于100μA),然后电流又渐渐变小。按中 ·14·Educational Equipment And Experiment Vol.27,No.5,2011

大气压强实验创新

“大气压强”复习课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物理教学必须以实验为基础,实验应自始至终地伴随着整个教学过程。复习课也不例外。但复习又不等同于上新课,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经验后,求新求变才能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索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求新”是指创设新情境探究新问题、而不是简单地重复知识,让学生有探究的新体验、而不是机械地训练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求变”是指学生从死记硬背到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从知识的提供者到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促进者的教学观念的转变。下面以初中物理“大气压”的复习谈谈具体的做法。 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新情境,获得新体验 物理情境是物理学习的催化剂,任何物理知识的学习,都要让情境创设贯穿始终,使学习富有新鲜的气息。物理实验的复习不是简单地将以前做过的实验进行重复,而应同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目标结合起来。因此我们把证明大气压存在的“覆杯实验”作了几个变化。 【变化1】将可乐瓶装满水后再把一个乒乓球放在瓶口,大家猜测瓶子倒过来后会发生的现象。 【变化2】将实验中所用的玻璃片换成一张光滑的纸片,学生思考杯子倒置后纸片的形状,并说明原因。 创设新的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而且唤起了学生的注意力,促进了学生积极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深入的思考。 【变化3】在做“覆杯实验”的时候,有同学提出,硬纸片不掉下来,是不是被水“粘”住了?我们可以设计怎样的实验证明纸片不掉下是由于大气压作用而不是被水“粘”住的? 复习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有针对性地交给学生一些挑战性的问题,启迪学生思维,使学生在与教师的“互动”、“对话”中开动脑筋尝试各种方法。 方法1:请宇航员在太空中做这个实验。但这个方法马上被大家推翻——虽然太空中没有空气,没有大气压托住纸片;但纸片和水均不受重力,两者都不会掉下。 方法2:人工模拟真空。用抽气机将玻璃钟罩内的空气抽掉,然后观察纸片的“命运”。如果抽气后纸片掉下,说明纸片是被大气托住,不掉下则是

燃烧条件的实验创新及改进

燃烧条件的实验创新及改进 襄阳市枣阳市罗岗中学:杜志勇 实验原理: 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物质具有可燃性;②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③可燃物跟氧气接触。针对这三个条件,分别设计三组对照实验,由实验现象得出这三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缺一不可。 实验用品: 烧杯(500ml)、试管(4支)、小石子、气球(3个)、导管、试管夹、酒精灯、火柴、滤纸、坩埚钳、药匙、镊子、白磷、红磷、石蕊溶液 实验设计: 在500 ml装有少量沙的烧杯中注入约400 ml的热水.取三只试管,分别编号为1、2、3。在三只试管中分别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水的白磷、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小石子,并在试管口各套一个气球,在烧杯底部放一小粒白磷并用硬纸圈圈住。然后,加热红磷和小石子,并用一个空的试管罩住水中的白磷。最后,向水中滴加几滴石蕊溶液。 实验现象: 1号试管中的白磷燃烧,试管内产生大量白烟,试管口的气球先变大后变小, 2号试管中的红磷不能燃烧,3号试管中的石头也不能燃烧。在酒精灯火焰上分别加热2、3两只试管时,观察到2号试管中的红磷燃烧,试管内产生大量白烟,试管口的气球先变大后变小,3号试管中的石头仍不能燃烧,取出3号试管中的石头直接在火焰上烧,石头仍不能燃烧。用一个空的试管罩住水中的白磷时,水中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向水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溶液后,溶液变红。 实验结论: 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物质具有可燃性(即有可燃物);②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③可燃物跟氧气接触;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改进优点: 装置的优点是能很好的完成燃烧条件的探究,体现“绿色化学”的教学理念。此外,所选材料容易获得,制作简单,操作安全等优点。该实验除能用于探究燃烧的条件外,还可以考查学生气球的作用(调控装置内的气压,防止装置气压过大,冲出橡皮塞),石蕊溶液的作用(吸收五氧化二磷,证明生成物与水作用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初中化学实验的改进要点

贵阳学院成人高等教育学生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 初中化学实验的改进 站点名称:贵州省安龙县 学生姓名:杨义勇 班级:2012级化学本科 学号:12190505006 指导教师: 时间:201405

贵阳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毕业生论文/设计评审表 注:1、评审教师应结合学院评审办法作出客观的评审意见;2、本表附在学生毕业论文或设计后面,关键词及以上部分由学生填写,要求字迹清楚整洁;3、该表将装入学生毕业档案中。

目录 摘要 (4) 关键词 (4) 引言 (4) 一、改进化学实验装置 (6) 二、严格控制药品的用量,尽量节约药品 (8) 三、合并实验装置 (8) 四、利用某些简单器具改进实验 (9) 五、增设必需的实验 (11) 参考文献 (13)

初中化学实验的改进 2012届贵州教育学院化学专业杨义勇 摘要:改进化学实验,提高课堂效率,使化学实验课的教学达到更满意的效果。通过实验探究和验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严谨的科学态度,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 关键词:化学;实验;改进;绿色化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的自然学科,初中化学实验尽管只是非常基础的,比较初级的实验,但是一种重要的科学实践活动,是学习化学不可少的手段之一,特别是初中化学大部分知识都与实验密切相关,或通过实验引入;或在实验探究中发现问题,得出结论;或通过实验验证。只有经过教师加强在实验上的精心引导,严格规范实验训练,学生才能真正进入化学学科的领域。然而,由于在化学实验过程中使用对人体健康及环境有害的原料和溶剂,污染性废物排放,一些化学过程也给人们健康和生活造成了严重的不利影响。使我们甚至对化学产生了莫名其妙的恐惧心理。在这种形式下,综合考虑环境、健康、经济及化学实验对教学效果的要求,具有全新理念的化学实验绿色化应运而生。同时也符合当今世界所在满足教学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能源,尽可能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尽量倡导“绿色化学”的理念。化学实验绿色化就是要将绿色化学的理念用于化学实验中,要减少向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来完成实验。这样,让我们的化学实验不仅给学生学习化学带来兴趣和帮助,也使化学实验课堂更安全,消除了师生对化学实验的恐惧感,又增强了学生的环境意识。促进化学教师的课堂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使我们心目中恐惧的化学实验课变得生机盎然。

“铁的吸氧腐蚀”实验改进

“铁的吸氧腐蚀”实验改进 周如磊 (安徽省明光中学 239400) 1问题的提出 笔者在课堂演示人教版教材《化学选修4》第四章第四节实验4-3“铁的吸氧腐蚀” 实验时,发现4个问题: (1)短时间内实验现象不明显。 (2)有学生提出,即使导管中倒吸出明显水柱,也不能说明一定是空气中的氧气参与了反应。 (3)装置和操作较为繁琐。 (4)实验器材与日常生活缺乏联系。 如何解决上述问题?笔者带领学生兴趣小组,做了一些尝试。 2实验改进方案 2.1改进方案一 2.1.1实验步骤 (1)如图1所示:用锥形瓶代替具支试管,用小烧杯代替试管,用胶头滴管的玻璃管部分(以下简称“玻璃管”)代替导管。组装仪器,检验装置气密性。在小烧杯中倒入少量滴有墨水的水。 注意:水不要加太多,没过玻璃管末端即可。利用水的表面张力消除导管末端的“空气柱”。 (2)在锥形瓶中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1瓶氧气,塞上胶塞。 (3)称取约2g还原铁粉,和等体积的石墨粉,在小烧杯中充分混合后,加入3mL~4mL饱和食盐水。 (4)打开胶塞,快速将小烧杯中的混合物摇匀倒入锥形瓶中,塞上胶塞。捏住乳胶管,摇晃锥形瓶,使悬浊液均匀挂于锥形瓶内壁上。将玻璃管放入小烧杯中。 2.1.2实验现象 将玻璃管放入小烧杯中,0.5min后液柱开始升高,1min后,液柱高度达30mm,如图2。 注意:用三角板量取液柱高度时,不要触碰到玻璃管。教学过程中,也可目测液柱高度。 图1 图2

2.1.3实验改进的优点 (1)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放大实验现象。 (2)用氧气代替空气,实验可以更好地说明氧气参与了反应。 (3)省略实验夹持装置和铁钉的酸洗、水洗等操作,实验装置和实验步骤得以简化。2.2改进方案二 改进方案一固然解决了一些问题,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演示效果,但是笔者尴尬地发现:在课堂上,由于受学校实验室条件限制,学生根本无法做到人手一套或一小组一套实验仪器,只能由教师演示实验,绝大多数同学仍然扮演着“看客”的角色。 那么,在基层中学,如何解决实验器材短缺的问题,让学生有机会亲自动手,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与乐趣呢?请看改进方案二。 2.2.1实验步骤 (1)如图3所示:用100毫升盐水瓶代替锥形瓶,用废弃的水笔芯杆部(以下简称笔芯)代替玻璃管,组装仪器,检验装置气密性。 (2)在另一只盐水瓶中,用输液器软管代替导气管,采用二氧化锰催化分解双氧水的方法制取氧气,并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3)用锉刀锉铁钉的方法获得约1g铁粉,用小刀削切2B铅笔芯的方法获得等体积的石墨粉。取底部平整的废弃塑料瓶瓶底,将铁粉和石墨粉加入其中,混合均匀,用一次性注射器量取2mL饱和食盐水,加入其中。 (4)打开胶塞,快速将混合物摇匀倒入盐水瓶中,塞上胶塞。用手指按住水笔芯上口,摇晃盐水瓶,使悬浊液均匀挂于内壁上。松开手指,用铅笔或筷子蘸取一滴墨水点在笔芯的上口处。 2.3.2实验现象 0.5min后笔芯顶端的墨水柱开始下降,1min后降幅超过40mm,如图3。实验结束后,用水冲洗盐水瓶,可发现其内壁附着点点红色锈迹,如图4. 图3 图4 图5 2.1.3实验改进的优点 (1)实验现象明显。 (2)实验装置大幅简化。 (3)仪器和药品基本上可由生活中获得,该实验改进方案在厨房中即可完成。 (4)笔芯、塑料瓶等实现废物利用,二氧化锰回收利用,实验仪器可重复使用,利于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3结语

(完整版)测量大气压强的实验精选题

测量大气压强的实验 1.(1)在托里拆利实验中,在大气压为760mm水银柱的房间里做托里拆利实验,测出管内水银柱的高度为755mm,可能的因为是. A.玻璃管太长了 B.玻璃管放斜了 C.管内水银面上方进入少量空气 D.玻璃管比较粗 (2)在托里拆利实验中,如果将玻璃管由竖直变为倾斜,则 A.水银柱长度增大,高度升高B.水银柱长度不变,高度降低 C.水银柱长度减小,高度减小D.水银柱长度增加,高度不变 (3)关于托里拆利实验,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玻璃管内径越大,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越小 B.往水银槽内多倒些水银,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减小 C.玻璃管顶端突然破了一个小孔,水银会向上喷出 D.把760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称为一个标准大气压. 2.在测定大气压的实验中,因缺少大量程的弹簧测力计,小明设计并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①将蘸水的塑料挂钩吸盘按压在光滑水平的玻璃板上,挤出塑料吸盘内空气,测出吸盘的直径为d; ②将装有适量细砂的小桶轻轻地挂在吸盘的塑料挂钩上; ③用小勺轻轻向小桶内加沙,直到塑料吸盘刚好脱离玻璃板,用天平测出这时小桶和沙的质量为m.请完成下列问题: (1)蘸水的目的是. (2)吸盘脱离玻璃板时,若不计塑料挂钩的质量,空气对塑料吸盘的压力大小是:,测得大气压数值的表达式是:p大气压=.(写出最终的化简结果) (3)实验中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写出一条即可):

3.(2017春?西城区校级月考)某物理探究小组用注射器、量程足够大的弹簧测力计、刻度尺取测大气压的值.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 ②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 ③如图所示,当注射器的活塞刚开始滑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即大气对活塞的压力);读取注射器的容积V; ④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的全部刻度的长度L. (1)大气压力等于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原理是. (2)活塞的横截面积S= .(用题目中的字母表示) (3)计算大气压强的表达式为p=.(用题目中的字母表示) (4)如果注射器漏气会导致所测量的大气压值.(选填“偏小”或“偏大”) 4、如图所示,小宁用轻质吸盘等器材估测大气压的大小,她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 A.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 B.将蘸水的塑料吸盘放在光滑玻璃板上,用力挤压吸盘. C.用弹簧测力计钩着挂钩缓慢向上拉,直到吸盘脱离玻璃板面. D.测出吸盘与玻璃板接触面的直径D. E.计算出大气压的大小p. (1)小宁由于疏忽,将前三项的顺序写颠倒了,正确的顺序应为. (2)实验中将蘸水的吸盘放在光滑玻璃板上,用力挤压吸盘的目的是尽量将吸盘内的空气排干净.(3)要测出大气压的大小,你认为实验中所选吸盘的面积应尽量.(选填“大一些”或“小一些”). (4)实验中计算大气压的表达式是P= (用测得的物理量表示) (5)小宁通过实验测出的大气压值与标准大气压值相差很大,她分析了以下原因:

《探究燃烧的条件》word【一等奖教案】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公开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人类认识燃烧历程,初步了解燃烧的概念;通过实验探究,掌握燃烧的三个条件。 ②能依据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实验,探究燃烧条件是否缺一不可。 ③认识完全燃烧的条件和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②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在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燃烧可造福人类,又会给人类带来灾害的事实,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 ②通过认识燃烧与人类文明发展练习,感受到化学科学的重要作用,逐步发展科学价值观。 二、学情分析 (1) 知识基础:学过的氧气的主要性质和重要用途、氧化反应和缓慢氧化; (2)生活经验分析:燃烧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学生积累了较多的感性经验; (3) 学科能力基础:学习交流合作,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 三、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燃烧的条件 难点:控制变量方法设计燃烧条件探究的实验方案 四、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导入 【引入新课】

图片导入(燃烧的图片) 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200多万年前,人类就开始使用火取暖、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等,近代、生活上人们通过燃烧获得的热量取暖、做饭;工业上利用燃烧提供的高温来炼钢炼铁。现代人类通过燃烧提供的能量,转化为动力,发射太空探测器以了解更为广阔的世界。可见,燃烧密切地关系着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同时人类对火的认识、使用以及改进,使人类文明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那么火的出现,是否对人类都是有益的呢?因此认识燃烧的本质,合理利用和控制燃烧尤有必要。我们这一节课就来探究燃烧的条件。 板书:燃烧的条件 活动2:对燃烧条件的猜想 那么燃烧需要什么条件,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实验,同学们边看边思考、猜想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播放实验录像 猜想一:燃烧需要可燃物。 猜想二: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 猜想三:燃烧需要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活动3:探究燃烧的条件 刚才只是同学们对燃烧条件的猜想,到底猜想是对还是错,需要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下面同学们观察给同学们提供的仪器和用品,考虑我们怎么来验证我们的猜想。 探究猜想一:燃烧需要可燃物。 【探究一】燃烧需要可燃物: 分别点燃蘸有酒精和水的棉花,加深对燃烧需要可燃物的认识. 现象:1.棉花蘸酒精的可以燃烧,蘸水的不能燃烧 【得出结论】燃烧需要可燃物: 【问题与交流】1、探究一中,如果在酒精灯上加热时间过长会有什么现象发生?你怎样看这一问题? 探究猜想二:燃烧需要氧气。

(完整版)初中化学实验改进(20201004180944)

一、教材中实验分析 教材中没有严格区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不再单列学生实验,提倡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动手为主。根据大纲的要求,在初中化学课中必须学习一些最基本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主要包括:学生实验的基本要求;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 器介绍和使用;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如固体和液体药品的取用、收集气体、加 热方法等。对于一些较复杂的操作,学生在没有学习有关化学知识前进行操作,既没有兴趣,也有一定困难。教材中的一些实验设计或是操作复杂,或是现象不 明显,或是成功率不高,或是不环保,或是缺乏趣味性。因此,对实验进行改进,重新设计,使之更好的进行实验,使之更简便化、趣味化、绿色化、科学化,是 很有必要的。 二、实验设计与改进必遵循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做到实验准确无误,实验方案的设计要科学,实验装置设 计合理,实验操作符合。 2、简约性原则:取材容易,装置简单,操作简便,缩短实验时间,有创造性。 3、直观性原则:实验现象明显,感官性高。 4、安全性原则:实验过程安全,不出事故,不危害人身安全。 5、环保性原则:减少药品用量,减少环境污染。 6、可行性原则:实验的设计应符合实际情况(学校的条件和学生的情况), 教师要先做验证实验,确保实验的可行性。 三、实验方案的优化与改进 (一)、《比较吸入气体与呼出气体》的实验探究 1.呼出气体的收集 教材方案:收集呼出气体,采用普通的排水法。 缺点:收集呼出气体,所用仪器体积大,浪费大量水、操作复杂 改进方案1: 1.取一集气瓶,内装满水,连接带有两支 导气管的双孔塞,一支伸入瓶底,一支刚露出瓶塞既可。 2.从B 端呼气,水被排出,即可收集满呼出气体。 改进方案2: 1.取一集气瓶,连接带有两支导气管的 双孔塞,一支伸入瓶底,一支刚露出瓶塞既可。 2.从B 端呼气,瓶内空气被排出,即可收集满呼出气体。 取一集气瓶侧盖一玻片,伸入一支导气管 至瓶底,向其内慢慢呼气。可用一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 检验呼出气体是否已满。 改进优点: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探究铁的吸氧腐蚀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探究铁的吸氧腐蚀 一、单选题 1?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A ? A B ? B C. C D ? D 2?生锈是化学变化,当铁放的时间长了就会生锈。在铁生锈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反应有 A ? 2Fe+3O2T Fe s O3 B. O2+2H2O—4e40H- C ? Fe—3e T F(3+ D . 2Fe (OH ) 3T F&O3+3H2O 3?图装置中,U型管内为红墨水,a、b试管内分别盛有食盐水和氯化铵溶液,各加入生铁块,放置一段时间。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A ?生铁块中的碳是原电池的正极 B.红墨水柱两边的液面变为左低右高 C ?两试管中相同的电极反应式是:Fe 2e Fe2+

D.a试管中发生了吸氧腐蚀,b试管中发生了析氢腐蚀 4?将小块生铁分别置于少量的饱和食盐水或稀醋酸溶液中,一定时间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a b 预期实验现象结论 A 铜丝浓硝酸 试管c中有大量红 棕色气体 浓硝酸有强氧化性 B 木条18.4mol ?L -1硫酸木条下端变黑浓硫酸有酸性和氧化性 C 生铁NaCI溶液导管处发生水倒吸生铁发生吸氧腐蚀 D 铁丝 含少量HCI的HQ 溶液试管c中有大量无色 气体 该反应中铁作催化剂 A ? A B ? B C. C D ? D 6?一定条件下,碳钢腐蚀与溶液pH的关系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pH 2 4 6 6.5 8 13.5 14 腐蚀快慢较快慢较快主要产物Fe2+Fe3O4 Fe2O3 FeO2「

A ?当pH v 4时,碳钢主要发生析氢腐蚀 B ?当pH > 6时,碳钢主要发生吸氧腐蚀 C .当pH > 14时,正极反应为 O 2+4H ++4e ~ 2出0 D ?在煮沸除氧气后的碱性溶液中,碳钢腐蚀速率会减缓 7 ?用测量压强的仪器测定生铁在 90%醋酸溶液中发生腐蚀的装置及容器内压强随时间 B . 0~t i ,可能反应放热温度升高压强增大 C . t 2时压强小于起始压强,一定发生了吸氧腐蚀 D ?整个过程中铁粉发生了还原反应生成 Fe 2+ 8 ?某课外活动小组,为研究金属的腐蚀和防护的原理,做了以下实验:将剪下的一块 镀锌铁片,放入锥 形瓶中,并滴入少量食盐水将其浸湿,再加数滴酚酞试液,按如图所 示的装置进行实验,过一段时间后观察。下列现象不可能出现的是 B .金属片剪口变红 9 ?铁是用途最广的金属材料之一。为探究铁的化学性质,某同学将盛有铁屑的试管塞 上蓬松的棉花,然后倒置 在水中(如右图所示) 。数天后,他观察到的现象是( )。 A ?铁屑不生锈,试管内液面上升 B .铁屑不生锈,试管内液面高度不变 C ?铁屑生锈,试管内液面上升 D . 铁屑生锈,试管内液面高度不变 C ? B 中导气管里形成一段水柱 D ? B 中导气管产生气泡 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 0~t i ,可能发生了析氢腐蚀压强增大 A ?锌被腐蚀 z I 11

大气压测量实验

大气压测量实验 1、某课外兴趣小组用容积为V 的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各一只,设计了一个估测大气压强的小实验,主要步骤如下: ①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排尽筒内的空气,然后,用一个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 ②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另一端与固定在墙上的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匀速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立即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F . ③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的全部刻度长度为L . 根据以上实验方案,用测得和记录的物理量计算大气压强的表达式应为p=_________. 2.某课外兴趣小组用容积为20cm 3 的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各一只,设计了一个估测大气压强的 小实验,主要步骤如下: (1)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排尽筒内的空气,然后,用一个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 (2)如图13-47所示,用细尼龙绳拴在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另一端与固定在墙上的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匀速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立即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为18N 。 (3)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的全部刻度长度L 为10cm 。 请根据以上实验数据算出大气压的值。 3.某物理探究小组用注射器、量程足够大的弹簧测力计、刻度尺去测大气压的值.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A.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 B .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如图14所示,当注射器的活塞刚开始滑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即大气对活塞的压力); C .读取注射器的容积V ; D .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的全部刻度的长度L . (1)完成实验步骤A 的目的是 . (2)活塞的横截面积S = . (3)请根据实验步骤将记录表格的第一行栏目补充完整(不要求填入实验记录数据). 大气对活塞 的压力F /N 注射器的容积V /m 3 活塞的横截面积S /m 2 (4)计算大气压强的表达式为= . (5)由于注射器漏气会导致所测量的大气压值 .(选填“偏小”或“偏大”) 3、已知1标准大气压的值约为105Pa 。小明同学想通过实验探究大气压究竟有多大?他设计的实验方案 是:将蘸水的的塑料挂钩的吸盘按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挤出里面的空气。用弹簧测力计钩着挂钩缓慢往上拉,直到吸盘脱离桌面。记录刚刚拉脱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这就是大气对吸盘的压力。再设法量出吸盘与桌面的接触面积,然后算出大气压(如图所示)。它选择的实验器材是:量程为5N 的弹簧测力 图13-47 图14

(完整版)初中化学实验课的创新及改进教学(20201004181000)

初中化学实验课的创新及改进教学 实验是化学学习的灵魂,是点燃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载体。可是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开展好实验课的教学,是我们每一位化学教师感到棘手的问题。本文即针对于此,提出个人的一些想法和做法。使学生在化学学科的学习中保持稳定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效果。 化学实验课的基本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生动的认识事物,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应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尽可能的诱导学生自行探求和应用知识,使实验教学活动成为生动活泼的、学生乐于从事的认识实践活动。由此可见,实验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一样,对学生素质的培养有其重要作用。实验创新教育,就是要求我们在实验教学中,抛开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创造新的、具有活力的、符合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 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注重开发人的智力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一种新的实验教学的方法和过程。 传统的实验课教学,不外乎以下三种简单的方法:一是教师对着学生讲解、 演示、提问、回答、作业等;二是带学生到实验室按照教师指定的步骤进行实验,然后写出实验报告;三是进行书面考试,按考试成绩给学生以实验成绩的评估。 这几种方法,都极不利于学生的智力开发,不利于素质教育。因为这种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知识面狭窄,能力不足,缺乏主动的探索精神。针对这一现象, 我感觉到要培养学生,最重要的还是从第二点入手,下面我就说说如何来创新和改进实验课的教学。 一.收集材料,为实验创造良好的条件。 (一)收集现成的实验器材。 教材安排的实验所需要的材料一般都比较简单,易找到。因此,平时应让学生广泛的收集生活中的一些原料、器材,既能弥补课堂实验器材的不足,又能培养自己良好的生活习惯,更能为自己做实验创造良好的条件。如:易拉罐、雪碧瓶、塑料杯、铁钉、导线、放大镜、磁铁、纸板、废旧玩具弹簧、干电池等。(二)可以自制实验器材。 对于有实验操作的实验课,学校没有现存的仪器时,教师可发动学生自己动

校本教研课题《高中化学演示实验改进与创新的研究》结题报告

校本教研课题《高中化学演示实验改进与创新的研究》结题报告教研组:理科综合组 负责人:邹正友 课题组成员:邹正友熊卓军何艳舞杨再兴 课题名称:《高中化学演示实验改进与创新的研究》 一、课题研究背景 1、国内外改进创新实验研究现状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最基本特征。实验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能力、科学思想和科学品质教育的最生动、最活跃的教学形式。高中化学实验正朝着探究型、生活化、微型化的方向发展。在实验微型化发展领域,美国、联邦德国等国家已逐步在中学化学实验中审定和推广了微型化学实验仪器。因此,它是国内外近20年进展较快的一种新的化学实验形式,体现了化学实验微型化的趋势。我国是从80年代未 90年代初开始研究,进行了十年,召开了全国研讨会三次,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我国《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探究活动应作为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方式,这就要求化学实验设计在体现化学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同时,更要突出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取向,突出探究性实验内容的编排和注重过程的科学化设计。 目前我国中学化学实验研究活动虽然较受重视也较普遍,但仍存在很多问题。如化学实验如何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如何设计和开展研究型课程中的实验教学活动,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实施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教育,怎样使化学实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怎样通过化学实验提高学生认识生活、认识世界的能力等等。这些课题的研究在目前我国新课改的大趋势下应该显得更重要一些。 2、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实验改革 就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而言,要在教学活动中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应该首先改变旧的教学观念。这就应该在课程、教材、教法、研究等方方面面都作周密的思考,敢于对课堂内外的实验教学作大胆的改革和创新。化学实验教学应走素质教育之路,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态度。通过课堂实验的改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索能力。通过借鉴同行们的实验改进,表明作为中学化学教师,要坚定改革的决心,而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而言只有经过广泛而具体的教学改革,才能使我们的化学实验教学更好、更切实际地实施素质教育,才能使化学实验活动能朝着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方面发展。 3、我校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一直以来,我校的高中化学课堂演示实验教学缺少连续的系统的研究与整理。教师们由于时间与精力有限,往往把演示实验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进行临时处理,只是在备课中遇到了需要进行的实验才去了解、查询与研究,教学结束后,也无暇对本次实验的效果、优劣进行思考与评估,更不可能将每次的实验方案、实验情况进行收集、整理,也很少谈及系统的改进与创新。这也是我国很多地方现行高中化学教材演示实验的教学现状。 基于此,本课题――《高中化学演示实验改进与创新的研究》作为一个校级重点

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实验创新

QINGSHAONIAN KEXUE TANJIU 七彩实验室 在《大气压强》一节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了解到,证明大气压存在和测量大气压值的演示实验的器材选取方便,操作简单易行。但对于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由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观察、体验得少,没有感性的认识,演示实验又不容易操作,而且可见度差。所以我从实验室中选取材料,自制了一个验证大气压随高度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如果经过改进,还可以成为粗略测量高度的仪器。下面我将简单地介绍我的制作过程和实验过程。 制作材料:锥形瓶、橡皮塞、打 孔器、细长的玻璃管(两端开口)、 红色的水,记号笔。 制作原理:大气压强随高度增 加而减小。 制作过程:(1)用打孔器按照 细玻璃管的粗细在橡皮塞中间圆 心处打好孔。 (2)往锥形瓶中倒入适量的红色的水,用橡皮塞将瓶口塞紧,再 将玻璃管穿过橡皮塞插入水中。 (3)从玻璃管上端吹入少量气 体,使锥形瓶内的气体压强大于外 界的大气压强。水沿玻璃管明显 上升到玻璃瓶口以上,记下此时玻 璃管中液面的位置,用记号笔标 出,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实验过程:如图2所示,在手上 垫一块隔热的物体(可以是电器外 面包装用的塑料泡沫),拿着这个 装置从实验楼的楼下到楼上,观察玻璃管中红色水柱的高度的变化情况,记录新的液面位置。若水柱升高,则说明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实验误差分析及注意事项:(1)玻璃管和锥形瓶与橡皮塞必须密合,不能漏气,漏气是液面不发生变化最可能的原因。(2)注意玻璃管一定要细长,这样刻度变化才能更明显。(3)不能用手直接拿玻璃瓶,以免玻璃瓶受热,使瓶内气体压强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测量;同样,楼上楼下的温差也不能太明显,否则对实验结果的观察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实验装置的改进:这个实验的目的是验证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规律,那么我想可以将它改进成一个高度计,下面是我的改进方法: (1)以地面为一个相对的高度,标记出在地面时细玻璃管中液面的位置,并标注高度为0米。(2)从一楼走到四楼,用皮卷尺测出地面到四楼的高度为10米,标记出在四楼时玻璃管中液面的位置,并标注高度为10米。(3)用刻度尺测出玻璃管中两次液面之间的长度为10.5毫米,然后用纸条做出一个刻度盘,近似取单位长度为1毫米在刻度盘上画出刻度线,并在起始刻度线处标0米、第6条刻度线处标5米、第11条刻度线处标10米等不同的高度值,最后标到100米。(4)把做好的刻度盘用胶水粘到玻璃管上,并将两个0刻度线对齐。这样一个量程为100米,分度值为1米的简易高度计就制作好了,它可以用来粗略测量高度。生活处处皆物理,只要我们平时多观察、多思考、多动手,就可以制作出很好的演示实验装置。这些改进后的演示实验装置便于操作,同时也有利于我们观察得到结论,具有令人满意的效果。而且在制作装置的过程有利于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我们的动手能力以及培养我们的创新精神,使我们在学习中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图 1图2 北京林业大学工学院赵嘉宇 33

可燃物燃烧条件探究实验的改进

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改进 罗田县实验中学张晓芙 实验目的: 1、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 2、学习运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增强学习的兴趣; 4、在学习过程中渗透环保意识; 实验原理: 白磷在40℃时接触到空气(或氧气)就能燃烧生成大量白烟,而红磷只有温度达到240℃时接触到空气(或氧气)才能燃烧。可燃物浸没在水中可以隔绝空气。运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 实验用品: 大烧杯、二支带橡皮塞的试管、一支大试管、橡皮塞、镊子、石棉网、小刀、电加热器、红磷、白磷、热水 实验设计: 图一

图二 改进后的优点: 化学教材(上)P124实验存在以下不足: 1、实验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白烟(五氧化二磷),污染环境;本实验是演示实验, 要求在通风橱或有抽风设备中完成,而一般教室没有这个条件,就是在有抽风设备的实验室也不能迅速排完,即使有通风橱也很麻烦; 2、用热水去加热隔着金属片的红磷和白磷,实验时间较长; 3、做白磷在水中燃烧实验时,热水中白磷是液态,容易被氧气吹散,难以与氧 气接触,不容易看到白磷在水中燃烧现象,而且白磷容易被吹到水面,浮在水面发生燃烧甚至飞溅而产生危险。 改进后的实验有如下优点: 1、对环境无污染,保护师生身体健康; 2、操作简便; 3、现象明显;为了区分装白磷和红磷的试管,分别用白色和红色的橡皮塞分别 塞在装白磷和红磷的试管上; 实验反思: 经改进后实验没有污染,操作简单,现象明显,实验时间短,但有一点需要我们注意,那就是实验结束后不能立即打开橡皮塞或从水中拿出试管,要等试管中白烟消失再清洗试管。利用倒置的试管中过量白磷燃烧冷却后可以观察到试管里液面上升,还可以验证空气中的氧气的体积分数。 热水 白磷 橡皮塞 试管

浅谈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改进策略

论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改进策略 【摘要】:化学实验既是教学手段更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在倡导以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来实现课改新理念的今天由于农村学校优质生源的流失以及实验经费的不足等原因造成很多教师在意识上和行动上对化学实验的不重视。在教学中“重讲授轻实验”,针对这种情况,宜采用多种策略来改进实验增强学生探究实验的乐趣促使学生更热衷于实验探究。 【关键词】:农村初中实验教学现状分析改进策略 著名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曾指出:“化学实验教学是全面实施化学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是化学学科素质教育的有效组成部分。化学实验以其丰富的内涵在通过化学教学培养学生的素质中以发挥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可见实验在化学教学中更是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化学教学的灵魂。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化学教学效果和开发学生创造能力,在加强素质教育的今天,显得更加突出,尤为重要。那么,在广大的农村乡镇中,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如何?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农村教学教师如何按照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有效的改变中学化学实验的教学过程?笔者作为一名农村初中化学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及改变策略谈谈几点看法。 一.当前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分析 1.实验教学的地位没有得到真正的理解。少部分农村初中虽然器材和药品配备较齐全。但由于教师短缺,化学教师兼几门学科的教学,除担任化学教学外,还担任数学、生物等课的教学,即使不兼这些课,也代几个平行班的化学教学,同时兼任实验管理员,基本上农村的乡镇中学并没有专职的实验员,都是由化学教师担任。而一节分组化学实验课从准备实验仪器到使用完毕清洗收拾实验仪器至少需要两三节课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即使认识到化学实验的重要性,由于力不从心将分组实验改为演示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