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

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
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备考材料——以提要、思考题为基本内容

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提要:由三大问题及其进一步展开的九个具体问题构成的上编综述实际上也就是围绕着这样一个基本问题:中西两大历史的转换与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对其必须从两个方面入手提纲挈领地予以把握:

其一,三大问题具有明显的历史、逻辑顺序,头一个(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针对前近代乃至古代中西历史各自的盛极而衰与走向撅起也即所谓中西两大历史的落差、逆转,后两个(西方列强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则强调的是近代上/前半部分的基本重大问题也即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英鸦片战争拉开近代史的序幕并导致中国社会发生两个根本性的变化(演变沉沦为两半社会),正是随着这一根本变化而逻辑性地带来是社会阶级结构与关系、主要矛盾、历史任务等一系列重大变化。

其二,展开论述涉及的均为无法绕开或大或小的基本重大问题。包括古代中国灿烂文明的历史表现、具体制度特征、政治经济周期性危机、清朝后期的危机、西方伴随大国崛起浪潮的资本主义产生、发展与对外殖民扩张、中英鸦片战争、两半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社会阶级结构和关系的变化、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上编课后题: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三:

第一,战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战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战后资本—帝国主义与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另一个主要矛盾,这两大矛盾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最主要的矛盾。

第三,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成为落在中国人民肩上是双重历史任务。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参考教材13——14页)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它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它的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加上在地方性的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形成的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及其特征,是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结合的加深而逐渐形成的。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参考教材17——18页)

(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

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第一,只有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争得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第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根本目的和必然要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历史任务的完成,归根结底是为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也只有最终实现了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才能更好的巩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章

提要:就近代上/前半部分八十年风云变化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历程的历史阶段而言,至少需要从我们在于中国近现代史全局概览中提到的这样三个方面问题入手予以了把握,即就是资本—低估主义对近代中国的侵略及其中国首先在军事上的抵抗、中国在政治更深层面上救亡图存的实践与努力(三大阶级、阶层或者政治力量先后展开实施的六大/场或改良或革命性的运动)、“西学东渐”及其思想文化的历史性嬗变。而教材从20至74页相关三章的

论述则更侧重于这样一大问题与四场运动,即就是资本—帝国主义对近代的侵略与中国整体性的积极变化、太平天国运动风暴的起落、洋务运动的兴衰、戊戌维新运动的兴衰、辛亥革命及其失败。前述两方面的不同要求在最终拉回/回落到教材上需要注意下述两个问题:

其一:作为中国在政治更深层面上救亡图存的实践与努力,也即是三大阶级、阶层或者政治力量先后展开实施的六大/场或改良或革命性的运动)在教材论述中着重强调了四个/场,这也就提醒我们注意其余两个/场在教材展开论述的什么位置。其中传统社会统治力量的地主阶级改革派回光返照式的最后一场自我抢救运动——清末/回銮新政是被教材作为辛亥革命爆发的三大社会历史条件第二个出现在教材的第58页,而同为传统社会主要力量但又是被剥削阶级的农民阶级最后一场大规模旧式传统农民大起义——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则在教材里被作为粉碎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的重大标志性事件出现在第34至35页。

其二:有众多或大或小历史事件、问题组合而成的这阶段历史过程,既包括了我们可以继续观察、反思相关历史以供“长线操作”的问题内容,也突出强调了我们应对最后考试可以“短线突击”的重点知识。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西潮冲击—中国反应”模式下历史运动的一般概况

提要:教材这一章的论述具体包括三节,实际上完全可以整合为这样两部分:一是资本—帝国主义对近代中国的侵略与抵御外国侵略的民族独立斗争,二是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而无论是三节还是整合而成的两部分又都集中围绕这一个基本重大问题,即就是资本—帝国主义对近代中国的侵略与其带来并导致中国的整体性反应、新变化也就是其中最具积极性的新变化(民族意识的觉醒)。另附教学中具体提纲:

一、资本—帝国主义对近代中国的侵略与抵御外国侵略的民族独立斗争

(一)资本—帝国主义对近代中国的侵略

1、资本—帝国主义以中英鸦片战争为开端对华侵略的五大战争

2、资本—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的一般历史概况

(二)抵御外国侵略的斗争历程

1、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2、粉碎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图谋

二、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一)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二)民族意识形成走向普遍觉醒

课后题: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大量战争赔款,直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设立租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列强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列强通过公使驻京直接向清政府发号施令,通过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通过控制中国海关直接干预中国内政外交,他们还扶植收买代理人,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从而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特权,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通过协定关税,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被宰割的地位,同过大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使中国逐步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并操纵了中国的主要经济命脉。

列强还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一些传教士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他们还宣扬“种族优劣论”,“黄祸论”,目的是为了帝国主义侵略有理论制造舆论。

所以,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是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虽然,列强在侵华的时候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把西方资本主义的及其技术带入中国,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但是,其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富强的近代化国家。因此,帝国主义的入侵在事实上阻滞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中国社会的进步。历史证明,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才有可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参考教材30——40页)

第一,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

帝国主义列强一次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绝不仅仅是为了通商,而是为了掠夺和扩大殖民地,为了他们自身的殖民扩张利益。每一次战争,都伴随着更大的贪梦目的和更多的利益要求。但每一次侵略都遇到了中国人民的反抗,使他们的狂妄野心无法得逞。正是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爱国主义精神,也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和深刻教训,使他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中国是一个很难征服的国家。他们虽然可以强迫清政府签订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但是始终无法把中国变成他们的完全的殖民地。尤其是甲午战争以后,在瓜分危机的严重关头,中国各阶层人民救亡图存的努力探索和奋起抗争,使侵

略者看到了中国人民中所隐含的不甘屈服的伟大力量,不得不放弃了瓜分中国的政策。

第二,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教育了中国人民,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意识

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灾难,但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作为补偿的。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以及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考、探索和奋起直追。

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痛定思痛,注意了解国际形势,研究外国历史地理,总结失败教训,寻找救国的道路和御敌的方法,于是有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提出。甲午战争以后,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帝国主义的瓜分狂潮和民族危机的刺激,全民族开始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识的觉醒,救亡图存的思想日益高涨。

正是这种亡国灭种的危机感,增强了中华民族整体民族利益休戚与共的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成为中华民族自立自强并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所在

版本二:完全也可以按照教材第一章的基本思路和框架来回答,就是从这两个方面来回答——其一是资本—帝国主义对近代中国侵略体现在四大领域(军事侵略、经济掠夺、政治控制、文化渗透)及其具体展开的十二个方面简明扼要的一般概况,其二就是资本—帝国主义对近代中国侵略客观上带来并导致整体性的反应与新变化尤其是最具积极意义的新变化——民族意识的形成并走向普遍觉醒。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第一,近代中国社会政治制度的腐败和清政府的腐朽无能,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1840年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清王朝吏治与军队腐败,统治者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御敌之策。因此,在战争中一方面清朝统治者妄自尊大,盲目进攻;另一方面清军指挥人员在战争面前完全没有应变的能力和心态,不适应于近代战争,不少将帅贪生怕死,临阵脱逃,有的甚至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清政府尤其担心人民群众动员起来会危及自身统治,所以不敢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导致了战争的失败。

第二,经济和科学技术落后,国家综合实力弱,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当时的英国已经历过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而中国仍停留在封建的自然经济水平上。经济技术的落后直接造成军事装备的落后,军队指挥员指挥技术的落后及士兵素质和战斗力的低下。

经济技术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但并不表明经济技术落后就一定在反侵略战争中失败。社会制度的腐败加经济与军事技术的落后,才是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4、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教训:

第一,在中国近代,要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必须改变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中国人民必须把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斗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阶级斗争统一起来,才能完成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

第二,落后就要挨打,要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需要在科学技术方面奋起直追,需要进行现代化建设。但现代化建设的前提是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不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反动统治就没有进行现代化的前提条件,就不能使中国真正强大起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二章对国家出炉的早期探索、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提要:这两章显然是在第一章所论及的资本—帝国主义对近代中国的侵略与其带来并导致中国的整体性反应、新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的。两章先后着重强调的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维新变法以及辛亥革命也就是其中最具积极意义的变化——民族意识的形成并走向普遍觉醒的具体体现和深入展开。关于这四大/场运动教材所论还是十分紧凑集中的。另附两章教学中具体提纲:

第二章历史大变局中传统社会力量的应对——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一、历史大变局冲击下的两大传统力量

(一)爱国军民抵御外侮,保卫社稷家园

(二)近代社会中民众的悲惨处境与封建统治阶级的状况

二、社会巨变中以农民为主体的反抗运动——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一)传统农民大起义的高潮——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

(二)传统农民大起义的终结——义和团运动的兴衰

三、封建地主阶级改革派的自我抢救

(一)地主阶级改革派的第一次自我抢救——“变事”不“变制”的洋务运动

(二)地主阶级改革派回光返照式的最后挣扎——无法突破的清末新政

第三章资产阶级的改良与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与中华民国时代的到来

第一节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的形成与救亡图存成为时代的新追求

一、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与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的形成

(一)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

(二)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的产生

二、从早期维新思想的产生到维新变法思潮的兴起

(一)早期维新思想的产生

(二)维新变法思潮的酝酿和兴起

(三)早期共和思潮的萌生

第二节戊戌变法的兴衰——改良主义的破产

一、戊戌变法兴起的原因、戊戌变法的过程、主要内容及其失败

二、戊戌变法的历史进步意义与失败原因

第三节辛亥革命的失败与中华民国时代的到来

一、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浪潮的兴起——高举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一)民主共和思潮的普及——民主共和派的理论宣传

(二)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三)统一资产阶级政党组织的成立与完整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的提出

二、武昌首义、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一)武昌首义——辛亥革命爆发

(二)中华民国的建立

三、辛亥革命的失败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一)辛亥革命的失败

(二)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1、民主与共和的较量——北洋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2、旧民主主义革命无果而终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参考教材44——46页)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

太平天国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震撼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程。

第二,太平天国起义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不同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第三,太平天国起义还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第四,太平天国起义还有力的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给了侵略者以应得的教训。

第五,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它和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2)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

A、从客观上看:

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联合镇压太平天国。

B、从主观上看:农民阶级不是新的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第一,太平天国没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而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第二,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第三,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第四,未能正确地对待儒学;第五,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别开来,对西方侵略者还缺乏理性的认识。

(3)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教训:

太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反帝反封建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

2、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参考教材48——49页)

(1)洋务运动的性质

洋务运动是清朝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洋务派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而实行的一场自救改革运动。既有进步性,也具有落后保守性。

(2)洋务运动的失败的原因

第一,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派企图在不改变中国固有的制度与道德的前提下,以吸取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达到维护和巩固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这就严重限制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第二,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西方列强依据种种特权,从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加紧对中国的侵略控制,他们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而洋务派处处依赖外国,企图以此来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无异与虎谋皮。

第三,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洋务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其管理確是封建式的,企业内部充斥着营私舞弊、贪污中饱、挥霍浪费等腐败现象。

正因如此,洋务运动不可能为中国摆脱贫弱找到出路,也不可能避免最终失败的命运。

(3)洋务运动失败的教训:在不触动封建专制统治、没有摆脱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控制的前提下,试图通过局部的枝节改革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是不可能的。

3、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1)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第一,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第二,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第三,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2)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

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客观上,主要是由于维新派势力弱小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反对变法的守旧势力的强大。

主观上,维新派本身的局限性是这场运动失败的重要原因。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首先,不敢否定封建主义。他们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在经济上,虽然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却未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

其次,对帝国主义报有幻想。他们大声疾呼救亡图存,却又幻想西方列强能帮助自己变法维新,结果是处处碰壁。

再次,惧怕人民群众。维新派的活动基本上局限于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的小圈子。他们不但脱离人民群众,而且惧怕甚至仇视人民群众,因此,运动未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3)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教训

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不仅暴露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着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革命派和改良派论战中是如何论述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的?1905年至1907年间,围绕中国究竟是采取革命手段还是改良方式这个问题,革命派与改良派分别以《民报》、《新民丛报》为主要舆论阵地,展开了一场大论战。革命派在论战中论述了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

首先,清政府是帝国主义的“鹰犬”,因此,爱国必须革命。只有通过革命,才能“免瓜分之祸”,获得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

其次,进行革命固然有牺牲,但是,不进行革命,而容忍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中国人民就不能免除痛苦和牺牲。革命虽不免流血,但可“救世救人”,是疗治社会的良药。

再次,人们在革命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乃至作出的牺牲,是以换取历史进步为补偿的。革命本身正是为了建设,破坏与建设是革命的两个方面。

2、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民主革命。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地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第三,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3、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1)失败原因:

首先,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帝国主义与袁世凯为代表的大地主、大买办以及旧官僚、立宪派一起勾结起来,从外部和内部绞杀了这场革命。

其次,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

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2)教训:

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不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中编综述:天翻地覆三十年

提要:中编综述由三大贯通中国近代史下/后半部分的基本问题组成——三十年间中国所处时代和国际环境的变化——战争与革命的时代、三座大山的重压与危机、三种政治力量的建国方案与两种基本选择的中国命运,这些问题几乎全部是政治层面的重大问题因而也就是将其及由其统领的第四至七章置于革命史的视角之下。有这样两个问题需要注意把握:

其一,综述所论头一个问题是从两次世界大战带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社会主义力量发展变化导致的时代和国际环境变化来强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外部背景,又从三十年间中国国内三座大山的重压导致的深刻危机来强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内部背景,最后所谓的三种政治力量主张的三种建国方案集中体现的两种基本选择与中国命运强调的就是内外背景下三十年间中国历史运动的最基本重大问题。

其二,以任何方面或问题来展开论述近代下/后半部分都远没有以其涉及包括的具体阶段来得更全面、全景化。因此在展开讲解中并未以国共两次合作与两次决裂、相关重大事件来入手,而是以这三十年间的四个具体阶段为主的。

中编综述课后题:

1、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什么时代条件下和国际环境中发生发展的?这对中国革命事业带来哪些影响?

(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的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包括:

第一,西方发达国家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

第二,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果欧洲大国走向衰落,美国和日本崛起。

第三,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给世界人民的解放运动事业开辟了一条新道路。

第四,在苏俄领导下,共产国际成立,积极推动世界各国人民开展反对帝国主义和争取自身解放的斗争。

第五,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人民在帝国主义的压迫下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下日益觉醒。

(2)这些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对中国的影响:

第一,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美国和日本的崛起,美国和日本尤其是日本侵略势力对中华民族利益的威胁越来越大。

第二,俄国的十月革命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后,指明了新的革命道路。

第三,共产国际成立后,帮助中国先进分子创建共产党,并帮助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原有中国革命力量合作发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第四,中国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成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并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成为

“参与决定世界命运”的重要力量。

(3)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及其对世界和中国革命事业的影响:

战后世界的政治形势出现的三个新情况和一个重大变化(见教材81页);

战后世界国际格局的重大变化对中国的影响:美国竭力向全世界扩张,扶蒋反共,控制中国,成为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中国革命的发展是一个严重的障碍。正确制定应对美国的政策和策略是中国革命胜利发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条件。

2、为什么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把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作为对象?(参考教材82——89页)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是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

第一、帝国主义势力一直以各种形式维护和强化在中国的特权,破坏中国的主权,损害中国人民的尊严;帝国主义利用各种不平等条约和手段对

中国进行疯狂的经济掠夺,并垄断中国的经济命脉,阻碍中国的民族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帝国主义在中国寻找代理人,致使中国长期陷

于军阀混战,社会秩序混乱;世界性经济危机发生后,日本帝国主义

发动野蛮的侵华战争,中国人民遭受空前的蹂躏;抗日战争后,美国

有妄图取代日本的地位继续控制中国。

第二、封建主义严重阻碍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其中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和封建的剥削制度使中国农民处于极度贫困的状态,并严重阻碍了中国工

业的发展,进行土地制度的彻底改革,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

基本任务。

第三、中国官僚资本具有封建性、垄断性、买办性,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严重障碍,是反动政权的经济支柱。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

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重要任务。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参考教材91——95页)(1)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存在着三种主要的政治力量:

一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后官僚资产阶级)。他们是反动势力、民主革命的对象。其政治代表现时北洋政府,以后主要是国民党统治集团。二是民族资产阶级。他们是中间势力,民主革命的力量之一。其政治代表是民主党派的某些领导人物和若干无党派民主人士。三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他们是进步势力,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其政治代表是中国共产党。

(2)三种政治力量分别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

第一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主张继续实行地主阶级、买办的大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使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

第二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他们是要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

第三是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他们主张在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通过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新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即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并经过这个人民共和国,逐步达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上述建国方案摆在中国人民的面前,由他们在自己的政治实践中做出选择,但是,从根本上说,由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并不具备现实性,可供中国人民选择的方案主要是两个:或者是继续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或者是创建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

(3)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违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遭到了广大人民的唾弃,他们的反动统治也在根本上被推翻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脱离中国实际,也没有得到中国广大群众的拥护,就连提出这种方案的多数人最终也承认这个方案是行不通的。只有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关于建立人民共和国的方案真正代表了人民的利益和愿望,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要求而逐步获得了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乃至民族资产阶级一起政治代表的拥护,由此成了中国最广大群众的共同选择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要:第四章论及的就是三十年间四个具体阶段的头一个:国共第一次合作、国民大革命或者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并着重强调了四个重大事件、运动;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与国共第一次合作下的国民大革命。也有这么几个问题需要把握:

其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是有着大/根本、小/直接两个背景、原因的,其本身在五四运动后继续发展并出现分化、分流而不是戛然而止。新文化运动之所以兴起既是对近代上/前半部分救亡图存的实践和努力毫无结果进行反思而深入到思想文化层面的大背景下出现的,也是在北洋军阀于思想文化领域掀起复古逆流以维护其封建专制统治的现实背景下出现

的;如果说大背景是根本或者原因,那么小背景就是直接或者现实原因。

其二,教材关于这一阶段的论述明显是以中国共产党为主并以此出发的,甚至具体深入的体现在相关问题的展开评论之中。如对国共一次合作推动的国民大革命正是作为中国共产党建立后带来中国革命新面貌的两大表现之一来展开论述的,又比如对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的分析就是将中共方面的原因视作主观原因,而把与之对立的国民党等其他内外部势力的作为划归为客观原因。

课后题:

1、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第一、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需要新的革命思想、理论做指导。

近代以来,为了挽救国家的危亡,农民阶级、洋务派、维新派、革命

派的努力先后失败,斗争实践表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不能指导

中国人民的斗争走向胜利,为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的解放,必须运

用新的思想武器。。

第二、新文化运动为五四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创造了思想条件。

第三、新文化运动正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已经比较充分地暴露出来,先进分子中的一些人在宣传西方资产阶

级民主主义时,就已经开始对它有所怀疑和保留。

第四、十月革命的推动。十月革命发生在国情与中国相同(封建压迫严重)或近似(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十月革命表明,经济文化落后的国

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导自己走向解放之路。

第五、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为中国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奠定了阶级基础。

第六、中国先进分子通过研究、比较和鉴别,特别是通过论战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从此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

不断向前发展。

第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政党,它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

命实践相结合,确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和各种政策、策略,为中国

人民指明了斗争的方向。

第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和前途。即群众路线的方法和社会主义的前途。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了广泛的国际援助和避免走资本主义提供了客观可能性。

第四,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面貌。中国共产党拥有马克思主义这个最先进的武器,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它所提出的纲领和奋斗目标,代表着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代表着中国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根本利益,同时,党又积极投身到革命斗争的实践中去,所以很快开创出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3、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哪些新面貌?为什么?(参考教材113——120页)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中国革命就展现了新的面貌:

第一,中国革命有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第二、开始采取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政党和政治派别没有采取过、也不能采取的革命方法,既群众路线的方法,使工农运动蓬勃开展起来。

第三、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提要:第五章涉及的是三十年间四个具体阶段的第二个: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决裂下国共的十年对峙、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或者土地革命。尽管教材仍然是继续侧重并以中国共产党展开的土地革命为主,但是出于对这一阶段历史更全面深入了解的需要提醒我们应当同时并行不悖的探究国共双方的相关历史作为,这就是还要关注国民党在经过国民革命中期以来内部纷争以后为巩固在全国的统治而在内政外交、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等诸领域推动系列兴革、采取的若干举措。在这个总体认识的基础上,还应该注意把握这样几个问题:

其一,作为这一阶段两大主要政治力量的国共双方面对的挑战考验既有总体层面的相似性也有具体层面的差异性,就是说双方面临的挑战考验都是来自内外部甚至包括国际上的,又在具体表现上不尽一致。作为解决内部派系纷争而初步建立起在全国统治的国民党除了面对外部共产党的抗争外,最重大挑战考验就是如何应对全国性统治难题,同时还面对着如何平衡处理好与周边大国诸如前苏联、英美、日本等外交关系的国际挑战;而作为对国民党统治进行抗争以坚持实践自身政治主张的共产党则除了面对内部关于中国革命的理论纷争及由此引发的政治斗争外,最重大的挑战考研就是来自于国民党方面持续不断的全面围剿,同时也必须面对处理好同实质上直接领导其并发挥重大影响的共产国际、前苏联复杂关系的国际挑战。

其二,中国共产党在这一阶段既取得了实践探索基础上的创新理论成果,又经历了第二次从胜利走向失败的严重挫折。就是说,一方面中共党内以毛泽东为代表经由井冈山革命根据以来的实践斗争及其经验总结,逐步形成发展起“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理论的先进成果,另一方面这一道路理论又未能为全党过上下普遍广泛认同而得以贯彻执行,导致中国革命出现重大挫折。但是也是在这一具体阶段实践探索进一步比照选择的基础上,已取得的正确理论逐步为全党接受并随即得以总结深化,中

国革命实践也因之走上正确轨道。

课后题:

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相结合而探索出来的。

(1)、“八七”会议总结了大革命的经验教训,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2)、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革命进攻的方向指向农村,在农村搞工农武装割据,毛泽东在总结井冈山斗争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3)、随着根据地的发展和红军的壮大,毛泽东在总结苏区革命斗争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农村中心的思想,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基本(初步)形成。

(4)、抗战时期,结合抗战实践,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获得丰富和完善。

另外,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同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作坚决斗争,中国革命新道路是在这一斗争的基础上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也是在这一斗争的基础上形成的。

2、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为什么连续出现“左”倾错误?(参考教材134页)

第一、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着浓厚的“左”倾情绪,始终没有得到认真的清理。

第二、共产国际对中共内部事务的错误干预和瞎指挥。

第三,最主要原因在于党还处在幼年,不善于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不高,实践经验也很缺乏,对于中国的历史现状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规律不了解,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的实践没有统一的理解,一句话,不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的、正确的结合起来。)

第四,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阶级状况,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中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占大多数,使党处在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包围之中。小资产

阶级表现为观察问题的主观性、片面性,这些思想比较容易影响党的思想、路线和政策。

3、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参考教材138页)

土地革命时期,党内连续发生“左”倾错误,给中国革命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危害。这些错误的发生,主要是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统一的理解而产生的。正因为如此,毛泽东强调,为了纠正错误,必须端正思想路线,实行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重视总结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毛泽东早就提出,要注重调查研究,反对本本主义。红军到达陕北后,毛泽东、中共中央用很大的精力,去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

第一,1935年12月毛泽东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阐明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批判了党内的关门主义和对于革命的急性病,系统地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上的问题。

第二,1936年12月毛泽东写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总结了土地革命战争中党内在军事问题上的大争论,批判了土地革命战争中党内在军事上存在的错误认识,系统地阐明了中国革命战争战略方面的诸问题。

第三,1937年夏,毛泽东写了《实践论》、《矛盾论》,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揭露和批评党内的主观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的错误,深入论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科学地阐述了党的思想路线。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提要:本章主要围绕的主题就是中国抗日战争,针对的也就是三十年间四个具体阶段的第三个:国共第二次合作及其共同推动的全民族抗日战争。教材关于这一阶段的相关论述不仅包括从局部抗战至全面抗再至最后的胜利这一具体阶段的全过程,而且覆盖了其间的日本侵略势力、国共两党三大力量或残暴或正义的具体史实,还是比较翔实全面的。只是仍然需要再次提醒同学们注意的是,除了教材花了大量篇幅着重强调的作为抗战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的抗战努力外,蒋介石集团主导的国民党方面的的确确为中国抗战出了重大贡献尤其是在战略防御阶段。

课后题:

1、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

第一,中国的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免遭受殖民奴役的命运。

第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

第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抗日战争使中国人民空前团结起来,使中华民族焕发出巨大凝

聚力和旺盛的生命力。

第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各国人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历史的光辉一页。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第一,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大地动员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全民族力量的杰出的组织者和鼓舞者。抗战并争取抗战的胜利指明了方向。

第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制定和实施一套完整的抗战策略和方针,提出了持久抗战的战略思想,对抗战胜利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第三、中国共产党开辟敌后战场开展游击战争,牵制和消灭了大量日军大量有生力量,特别是在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游击战争成为主要的抗日作战方式。敌后战场也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为抗日战争的战略反攻准备了条件。

第四、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献身精神的爱国主义、不怕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3、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路线和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

第一,国民党政府执行的是片面抗战路线,即不敢放手发动和武装民众,实行单纯的政府和正规军的抗战;在战略战术上,没有采取积极的

防御方针,而是进行单纯的阵地防御战。

第二,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在抗战各阶段中表现不同,其地位和作用也不同。

抗战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政府积极抗战,正面战场在整个

抗战中起了重要作用。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实行片面

抗战,制造反共摩擦,在抗战中的低位、作用明显下降。

5、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参考教材167页)

第一,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

第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

第三,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

第四,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决不惧怕战争。

第五,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挥党在全民族奋斗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的生存与发展权利,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提要:这一章围绕的就是三十年间四个具体阶段的第四个、最后一个,也就是国共第二次决裂下的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人民解放战争。教材相关论述之所以仍可称之足够翔实细致,就是其不仅涉及从战后争取和平民主到全面内战历史变化的全过程,还在于对三大政治力量的应对和作为均进行了一定展开。应当说,在由战后争取和平民主的短暂努力与斗争到全面内战爆发直至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的这一具体阶段的过程中,国共两大政治力量围绕政治、经济、军事等主要领域方面制定、实施了针锋相对的政策错谁并进行了惊心动魄的战略决战,而民主党派也逐步并最终倒向了中国共产党。国共两党角力、三大政治力量的分化组合及其相关问题成为关注这一具体阶段的主要内容,也因此成为考试考查的基本要点。

1、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参考教材175——180页)

第一、国民党政府在抗战胜利后,违背全国人民迫切要求休生养息、和平建国的意愿,实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

第二、国民党官员们贪污腐化。抗战期间大发国难财,抗战胜利之际,打发胜利财,使人心进一步丧失。

第三、国民党政府在抗战胜利后,拒绝全国人民要和平、民主、自由的愿望,进行实行并加强独裁统治。

第四、国民党为了达到独裁统治中国的目的,不惜出卖国家主权,以换取美帝国主义的支持,

因此,国民党政府把自己置于人民的对立面,丧失了人心,激起全国人民的反抗,从而陷入全国人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

2、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第一,各民主党派虽然政纲不尽相同,但都主张爱国、反对卖国,主张民主、反对独裁,在抗战中,对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特别是文化侵略,对国统区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都起了积极作用。抗战胜利后,民主党派作为“第三方面”,主要与共产党一起,反对国民党的内战独裁政策,为和平民主而奔走呼号。

第二,各民主党派成立时,中国共产党就与他们建立了不同程度的合作关系,并在斗争实践中逐步发展了这种合作关系。

第三,国民党坚持一党独裁,迫害民主党派进步人士,使得民主党派人士逐步转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立场上,特别是1948年1月22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

士发表《对时局的意见》,表示愿意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建立人民民主的新中国。

第四,中国共产党也邀请各民主党派“积极参政,共同建设新中国”,1949年9月,各民主党派积极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标志着各民主党派正式接受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人民共和国,确认了社会主义的正确性。各民主党派成为参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基本形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也基本形成

3、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参考教材191——192页)

第一,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中华民族和全中国人民的利益。

第二,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它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指针,因此,中国共产党能够制定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符合人民利益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为中国人民的斗争指明了方向。

第三,中国共产党在革命过程中始终英勇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以行动表明自己最有远见,最富于牺牲精神,最坚定而又能虚心体察民情,得到了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护和支持。

第四,“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基于自己的切身体验所确认的客观真理。

5、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参考教材192——194页)

(1),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为什么要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第一,因为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敌人的力量异常强大。

第二,在中国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群众基础十分广泛。

第三,建立统一战线是坚持和发展革命的政治基础。

统一战线中包括劳动者和非劳动者的联盟。前者是主要的和基本的,

后者是辅助的。

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的关键是坚持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权。

(2),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

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

第一、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第二、农民是中国军队的来源。

中国近现代史复习资料 1

欢迎阅读 一、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额开端? 1.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了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使独立的中国开始逐步变为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开始逐步变为半封建的中国。 2.近代中国阶级关系的变化。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在原有的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外,又先后出现了产业无产阶级、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 3.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开始变为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 4. 1. 2. 1. 2. 3. 4. 1.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建国方案 三种政治力量:一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他们是反动势力、民主革命的对象;二是民族资产阶级,他们是中间势力、民主革命的力量之一;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他们是进步势力、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 三种政治力量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第一种是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阶级的方案;第二种是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第三种是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 2.两种基本的选择,两个中国之命运

两个基本的选择:或者是继续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或者是创建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 两个中国之命运:帝国主义列强不会让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过于软弱,中国无法通过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走上独立、富强之路。 五、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以后社会阶级发生了那些变动?★ 随着近代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阶级关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动,不仅旧的阶级发生了变化,还有新的阶级产生出来。 1.旧的封建统治阶级即地主阶级继续占有大量的土地,掌握着国家政权,对人民实行专制统治。不过, 2. 3. 4.另 资本- 1. 金融事业,甚至设立租界,实行殖民统治,这些通商口岸大多成立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进行经济掠夺的基地。 2.掠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关税自主权是国家重要的经济主权,《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逐步丧失了关税自主权。外国廉价商品在中国市场上大量倾销,排挤中国工业品和手工艺品,并获取高额利润。中国海关不仅不能起抵制外国商品倾销、保护民族经济的作用,反而成为外国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一个重要工具。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选择题 答案(中编).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习题集(选择题) 中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的会议是() A.党的五大 B.党的二大 C.党的三大 D.党的四大 2.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工人阶级领导民主革命的会议是() A.党的一大 B.党的二大 C.党的三大 D.党的四大 3.与中共“一大”相比较,中共“二大”最重要的贡献是确定了() A.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 B.以工人运动为中心任务 C.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D.为共产主义奋斗的目标 4.1927至1949年,统治中国的是() A.清政府 B.北洋政府 C.中华民国国民政府 D.中华苏维埃政府 5.1840年以来,清政府举借外债,主要是以()等为担保的。 A.田赋徭役 B.关税厘金 C.关税盐税 D.车船税 6.1925年国民政府将所辖各部队统一改编为() A.国民军 B.东征军 C.国民革命军 D.北伐军 7.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是() A.封建社会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8.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是() A.认清革命性质 B.认清革命发展前途 C.认清革命的敌人和朋友 D.认清革命的发展过程 9.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标志是( )。 A.戊戌变法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10.中国无产阶级逐渐代替资产阶级成为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领导者是在( )。 A.辛亥革命以后 B.五四运动以后 C.北伐战争以后 D.南昌起义以后 11.近代中国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以前仍然是() A.封建社会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12.1919年-1949年在中国社会经济中占优势地位的是() A.资本主义经济 B.封建经济 C.官僚资本的垄断经济 D.社会主义经济 13.导致国民革命失败的最主观原因是 ( ) A.共产国际指导上的失误 B.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 C.反革命力量过于强大 D.蒋介石.汪精卫的叛变革命 1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是( ) A. 护国战争 B. 五四运动 C. 五卅运动 D. 北伐战争 15.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动力和主要依靠力量不包括的是() A.工人 B.民族资产阶级 C.农民 D.小资产阶级 1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 A.封建革命 B.农民革命 C.无产阶级革命 D.资产阶级革命 17.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领导力量是() A.农民阶级 B.工人阶级 C.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18.中国政府废除美英两国在华领事裁判权的时间是() A.1919 B.1927 C.1937 D.1943 19.不是三座大山的是() A.无产阶级 B.外国资本主义 C.本国封建主义 D.官僚资本主义 20.1919年到1949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领导力量是() A.无产阶级 B.封建阶级 C.农民阶级 D.资产阶级 21.19世纪末20世纪初,外国在华侵略势力中占主要地位的是()

中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材料分析题(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材料分析题 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辛亥革命,则是在比较更完全的意义上开始了这个革命。这个革命,按其社会性质说来,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革命。这个革命,现在还未完成,还须付与很大的气力,这是因为这个革命的敌人—直到现在,还是非常强大的缘故。孙中山先生说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就是指的这种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材料2: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五十年来,有它胜利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你们看,辛亥革命把皇帝赶跑,这不是胜利了吗?说它失败,是说辛亥革命只把一个皇帝赶跑,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 ——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材料3:现阶段的中国革命究竟是一种什么性质的革命呢?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还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革命呢?显然地,不是后者,而是前者。……现时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己不是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这种革命已经过时了,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结合材料1和材料2说明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虽然失败了,但有伟大的意义: 第一,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第二,辛亥革命确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共和国,制定了具有资产阶级临时宪法性质的《临时约法》,使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给予封建主义以沉重的打击,使人民的思想得到一次大解放。 第三,辛亥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由于清政府已经是“洋人朝廷”,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因此,辛亥革命在实质上具有反帝的性质。 第四,辛亥革命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若干保护民族工商业的政策和措施,从而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辛亥革命促使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变。 (2)结合材料2和材料3说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辛亥革命的失败,客观上是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反动联盟的力量大大超过革命派的力量;主观上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答

简答题 “三湾改编”的主要内容及意义是什么?内容:将原有的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在部队中建立各级党组织并将党支部建在连上;成立各级士兵委员会,部队内部实行民主管理。意义:是建设共产党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 《天朝田亩制度》的土地分配方案及其意义是什么?答案:《天朝田亩制度》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田地分九等,好坏搭配,按人口平均分配,16岁以下减半。《天朝田亩制度》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代表了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反映了农民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普遍要求。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的新中国经济工作方针是什么?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是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之目的。”国家要从多方面“调剂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使各种经济成份在国营经济领导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1927年建立的国民党南京政权实行独裁统治的主要表现是什么?答:1、为了镇压人民和消灭异己力量,国民党建立了庞大的军队。2、为了镇压和消除异己力量,国民党还建立了庞大的全国性特务系统。3、为了控制人民,禁止革命运动,国民党还大力推行保甲制度,规定十户为甲,十甲为保,分设甲长、保长。4、为了控制舆论,剥夺人民言论和出版自由,国民党还厉行文化专制主义。 1962年1月,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七千人大会)上讲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案:讲话系统阐述了民主集中制原则,并对前几年的错误表示要负第一位的责任。承认在社会主义建设上,我们还有很大的盲目性,今后要下苦功夫弄清楚它的规律。提出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经济落后,要赶上和超过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大约要一百多年时间。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的判断改革开放是非的主要标准。答案: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的判断改革开放是非的主要标准。1.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2.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3.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这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生产力是任何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生产力标准。社会主义社会也应当是这样。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为了民富国强。国强与民富,二者是密切联系的。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如何增强国家的物质基础,对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对于维护和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都十分必要和重要。是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正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使全社会成员过上好的生活,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这就是今天所说的“以人为本”。总之,“三个有利于”标准是一个有机整体,既坚持了实践标准,又发展了生产力标准,是对当代中国改革开放事业进行深入考察和思考后得出的科学结论。 八七会议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地位。答: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方针,保证中国革命的继续向前发展。选出了以瞿秋白为书记的中央临时政治局。毛泽东在发言中着重阐述了农

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

Microsoft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 [仅供参考]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 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1.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落后封闭的封建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封建社会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 3.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4.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3)基本特征

1.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2.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3.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4.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下,他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5.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6.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及其特征,是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结合的加深而逐渐形成的。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2.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题及答案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 太平天国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震撼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程。 第二,太平天国起义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不同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第三,太平天国起义还冲击了空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第四,太平天国起义还有力的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给了侵略者应有的教训。 第五,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他和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2)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 A、从主观上看: 第一,农民阶级不是新的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向心力和战斗力。 第二,太平天国是以宗教来组织发动群众的,但是拜上帝教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它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战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害。 第三,太平天国也没能正确对待儒学。 第四,太平天国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别开来,对西方侵略者还缺乏理性的认识。 B、从客观上看: 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联合镇压太平天国。

(3)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教训: 太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反帝反封建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 2、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1)洋务运动的性质 洋务运动是清朝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洋务派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而实行的一场自救改革运动,即具有进步性,也具有落后保守性。 (2)洋务运动的失败的原因 第一,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派企图在不改变中国固有的制度与道德的前提下,以吸取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达到维护和巩固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这就严重限制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第二,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西方列强依据种种特权,从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加紧对中国的侵略控制,他们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而洋务派处处依赖外国,企图以此来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无异与虎谋皮。 第三,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洋务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其管理確是封建式的,企业内部充斥着营私舞弊、贪污中饱、挥霍浪费等腐败现象。 (3)洋务运动失败的教训:地主阶级不能担负起中国近代化的历史重任。 3、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1)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第一,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维新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高举救亡图存的旗帜,要求通过变法,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向富强之路。维新派的政治实践和思想理论,不仅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第二,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第三,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材料分析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材料分析题 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辛亥革命,则是在比较更完全的意义上开始了这个革命。这个革命,按其社会性质说来,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革命。这个革命,现在还未完成,还须付与很大的气力,这是因为这个革命的敌人—直到现在,还是非常强大的缘故。孙中山先生说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就是指的这种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材料2: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五十年来,有它胜利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你们看,辛亥革命把皇帝赶跑,这不是胜利了吗?说它失败,是说辛亥革命只把一个皇帝赶跑,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 ——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材料3:现阶段的中国革命究竟是一种什么性质的革命呢?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还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革命呢?显然地,不是后者,而是前者。……现时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己不是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这种革命已经过时了,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结合材料1和材料2说明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虽然失败了,但有伟大的意义: 第一,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第二,辛亥革命确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共和国,制定了具有资产阶级临时宪法性质的《临时约法》,使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给予封建主义以沉重的打击,使人民的思想得到一次大解放。 第三,辛亥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由于清政府已经是“洋人朝廷”,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因此,辛亥革命在实质上具有反帝的性质。 第四,辛亥革命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若干保护民族工商业的政策和措施,从而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辛亥革命促使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变。 (2)结合材料2和材料3说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辛亥革命的失败,客观上是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反动联盟的力量大大超过革命派的力量;主观上是由于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所致,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说平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彻底胜利,辛亥革命的失败标志着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的结束。领导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取得反帝反封建彻底胜利的重任,历史地落到了中国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肩上。所谓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别的革命,而只能是并且必须是无产阶级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刚要复习资料_简答题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简答/论述题)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简答题 1、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危机的表现? 清朝乾隆后期也出现前朝的“周期律”,开始由盛而衰。其表现有五个方面,期中三个方面是前所有的,如,政治上,中央集权强化,官制废弛,官僚整体性腐败腐化。经济上,土地兼并严重,地租高利贷加重,无地少地农民增加,农民生活困苦不堪。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八旗军、绿营兵腐化无战斗力。思想文化上,带着满族异族统治的味道,大兴文字狱,压制异端,万马齐喑。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几乎处于与世隔绝状态。 清朝的危机其实与前面各个封建王朝一样,出现了改朝换代的迹象,但历史已经没有给中国建立另一个封建王朝的机会。大的世界参照系已经变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到来,将改变中国命运。 2、为什么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从1840年至1949年,中国逐步形成并加深地演变为为半殖民地办封建状态。 首先,半殖民地化了。这是从政治主权角度看。主权受侵犯,领土完整遭破坏,成了有其名无其实的国家。 其次,半封建化了。这是从经济基础和经济解构角度看。(1)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商品经济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中国农业经济成为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一个部分。(2)在西方资本主义的刺激下,中国城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并有所发展。 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有哪些? (1)资本帝国主义掌控中国经济和政治命脉,决定并支配中国。 (2)中国封建势力已经与侵略者勾结一体,是列强压迫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3)自然经济虽遭破坏,但地主土地所有制仍存。 (4)中国资本主义虽然产生并有一定发展,但始终软弱,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体。(5)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中国内部不统一。这与资本—帝国主义争斗和间接控制、与中国地方性农业经济基础上的地方割据、中国地域广大等有关。 (6)中国人民政治权力和生活极端贫困化。 4、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 (1)分作上层和中下层。 (2)两种特点和双重性格。一方面受帝、封压迫,一定条件下可以参加反帝反封的革命或保持中立。另一方面,因力量薄弱,与帝、封有千丝万缕联系,斗争中缺乏彻底性。 (3)民族资产阶级不能引导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 5、中国工人阶级的形成及其特点是什么?

近现代史纲要 简答题部分

本章主要阐述三个问题:1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2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3有中国特色的向社会主义过渡道路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文化,都是由工人阶级领导的,都具有社会主义因素。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以前,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在局部地区建立起来的。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进入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即新民主主义社会。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认为: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为了终结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一个过渡的阶段”。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向社会主义转变的一种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二、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1、开始采取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际步骤,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刚成立时,民主革命的任务尚未全部完成。新中国成立的最初三年,即1949年至1952年期间,在着重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的同时; 社会主义革命的实际上也开始实行了。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没收官僚资本?官僚资本是旧中国半殖半封建社会的畸型产儿,是官僚资产阶级依靠超经济特权,在剥削劳动人民和兼并民族工商业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买办性、封建性、垄断性是近代中国官僚资本的主要特征。没收官僚资本归人民的国家所有,是《共同纲纲领》规定的一项历史任务。对官僚资本的没收主要通过两个环节:一是没收,二是改革。 没收官僚资本,确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具有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重性质。 第二,开始将私人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 1950年调整工商业,通过加工、订货、统购、统销等形式,把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不同程度地纳入国家计划的轨道,使之成为在人民政府管理之下的,同社会主义经济相联系的,并受工人监督的国资本主义经济。到1952年,56%的私营工业产值属于国家资本主义。 第三,引导个体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农业的社会改造实际上在土改进行的同时便已开始。到1952年底,全国有40%农户参加了互助组,并建立了3600多个初级合作社。 2、对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性认识的深入?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凝固不变的、独立的社会形态。它本身具有过渡性,处在深刻的变动当中。毛泽东:“过渡时期充满着矛盾和斗争,是变动很剧烈很深刻的时期。” 二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一、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 1、提出国家工业化的任务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的繁荣即实现国家经济的现代化这样两项根本性的历史性任务。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第一项历史任务的基本实现。随着民主革命任务的完成和国民经济的恢复,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即为实现第二项历史任务而奋斗。 52年底,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业化提上了议事日程。 2、选择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特点:一是将发展重工业作为中心环节;二是优先发展国营经济,并逐步实现对其他经济成份的改造,保证国民经济中的社会主义比重不断增长。 进行经济建设,首先要把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国,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1953年开始执行的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把优先发展重工业作为建设的中心环节。?中国近代以来人们梦寐以求的工业化建设从此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共中央领导人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决定在国民经济恢复之前,并不急于明确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任务。 1952年底开始酝酿并于1953年正式提出党在过度时期的总路线,规定:“党在这个过度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实现社会主义发行改造的国内外条件?从1953年开始,在过度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始进行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有系统的社会主义改造。 当时中国之所以要着力进行和可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有四点:第一,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大,它是实现国家恶化的主要基础。第二,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第三,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第四,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第三节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方面要求把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作为全党、全国人民面前的基本任务;另一方面又要求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以利于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这两个任务是互相关联密不可分的。 二、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手工业合作化的实现 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 1、经过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2、和平赎买政策的实现 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全面的确立 1、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2、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推进工业化、现代化

中国近现代史 复习资料2010年11月

材料1:1841年12月,曾担任过美国总统的亚当斯在马萨诸塞州历史协会发表演说,为英国挑起侵华战争辩解,称“战争的原因是叩头”,即“中国妄自尊大”,不愿与西方国家平等交往。 材料2:“英国的大炮破坏了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通过英国而为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材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92页。 材料3:“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在一方面促使中国封建社会解体,促使中国发生了资本主义因素,把一个封建社会变成了一个半封建的社会;但是在另一方面,它们又残酷地统治了中国,把一个独立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30页。 材料4:美国总统顾问亨利·亚当姆斯:为保障列强国内的经济秩序和安全,“必须征服亚洲”,“决不能容许中国和亚洲实现工业化和政治上的独立”,“如果容许中国和亚洲独立自主地开发自己的资源”,“如果容许在太平洋彼岸??以无尽藏的黄河流域的生产资料为供应的民族工业的体系成功地组织起来,对西方文明来说,将是不可思议的罪行。” 请根据以上材料思考下列问题: (1)材料1中亚当斯的论调是否符合历史事实?这种论调说明了什么问题? (2)请根据材料2、材料3及所学知识,说明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对中国的影响。 (3)有一种观点是“鸦片战争给中国送来了近代文明”,根据材料3、材料4及所学知识,试分析“侵略有功论”。 2、材料:“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提前起义,他们冲出营房, 奔向楚望台军械库,守卫军械库的新军打开库门回应……第二天,起义军占领武 昌,接着汉阳汉口新军起义响应,革命在武汉二镇首先取得胜利。” 问题:(1)上述起义是什么事件? (2)关于辛亥革命成功与否历来说法不一,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材料分析题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在1939年12月《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明确指出:“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 材料2党的十三大召开前夕,邓小平强调指出:“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请回答: (1)毛泽东对近代中国国情阐述及其重要性。 (2)正确认识当今国情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何重大意义? 2.1940年前后,毛泽东发表了《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共产党人)发刊词》《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集中全党智慧,深刻论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各项政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前途等基本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人民军队建设和革命战争战略战术思想、革命根据地建设等多方面得到展开,使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在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形成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论述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成熟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重大意义。 3.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资产阶级共和国,外国有过,中国不能有,…唯一的路是经过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 请回答: (1)资产阶级共和国为什么在中国行不通而必然让位给人民共和国?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4.1952年前后,毛泽东认为过渡时期每天都在变动,每天都在发生社会主义因素。“过渡时期充满着矛盾和斗争,是变动很剧烈很深刻的时期。”把新民主主义社会当作一种独立的社会形态,主张“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确立新民主主义秩序”,是不符合实际的。 请回答: (1)为什么说“巩固新民主义的秩序”的主张是不符合当时实际的? (2) 20世纪五十年代初我国为什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5.薄一波指出,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始于毛,成于邓”。 试述毛泽东在领导全党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所做出的贡献及其重大理论意义。

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复习资料全

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复习资料 一、选择填空: 1、目前所知我国最早出国学习美术的留学生是关作霖。 2、留法画家林风眠赞成东西融合论,经常使用中国传统笔墨创作仕女画,表达形式美和意境。 3、中国画《流民图》的作者是兆和。 4、在解放区新兴木刻运动中,《怒吼吧,中国》是桦创作的版画作品。 5、《三毛流浪记》是漫画家乐平的作品,“三毛”形象家喻户晓,人人喜爱,深受儿童的欢迎。 6、前海派的第一位重要的画家兼书法家、篆刻家是之谦,他的书画艺术开海派风气之先。 7、近代书法家康有为极力提倡北碑,行书用笔凝重稚拙,圆浑苍厚,结体舒展开,气势非凡,笔力苍劲,一扫帖学中靡弱之风。 8、在近代建筑发展中,外滩经过数十年的经营,有“万国建筑博物馆”之称。 9、在近代以前,中国的学术思想和外界的大规模接触只有两次:一次是晋以来的佛学,一次是明清之际的天学。 10、南北宗论中,画论家以禅喻画,其中北宗主渐修,以神秀为代表,南宗主“顿悟”,以慧能为代表。 11、清代绘画中,《渔翁渔妇图》是黄慎的作品,该绘画以狂草入画,信笔挥写,用笔流畅,线条大胆泼辣,画面视觉效果格外生动精神。 12、近代绘画中,“海上三任”指的是任熊、任薰和任伯年,他具有极强的写生本领和创造精神。 13、近代画坛中,由于著名艺术家的作品供不应求,艺术家请人代劳,即出现了代笔现象。 14、海上画派的著名代表人物是吴昌硕,他的篆刻上溯汉,笔力古厚;绘画上学习青藤、白阳、八大和画派,气势奔腾,设色古艳,别具一格。 15、在留日学习美术的画家中,叔同在美术、戏剧、音乐等领域都取得了杰出成

就,中年出家名弘一法师。 16、徐悲鸿创造出了一套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与现实生活想联系的创作理论,其代表作为《泰戈尔像》、《奔马》等。 17、著名国画家齐白石,其画风具有一种诙谐幽默、通俗村野的特点,而且能够驾轻就熟地运用传统花鸟画的象征手法。 18、建国以后,联美术学院教学体系中的契斯恰科夫素描体系,对我国素描教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19、创作于1980年的油画《父亲》是罗中立创作的作品。 20、《百骏图》的作者是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他采用了明暗和透视的画法。 21、在社会主义写实风格雕塑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有美院集体创作的收租院和鹤创作的艰苦岁月。 22、新中国成立后,徐悲鸿在借鉴传统“六法”的基础上提出“新七法”,“新七法”的容主要是指位置得当、比例准确、黑白分明、姿态天然以及轻重和谐、性格必现、传神阿堵等容。 23、天寿的绘画观念可概括为一味霸悍,他在构图、设色、形式感等方面具有明显突破。 24、清代金石学的兴起使得文人治印的风气达到全盛,形成了影响深远的浙派和徽派两派风格。 二、名词解释: 25、觉澜社 答:觉澜社是由倪贻德、王济远等于1932年10月在发起的美术社团,其主是引进西方现代主义和现代设计艺术,向西方现代绘画流派学习,试图探索现代中国艺术的发展道路,作接近巴黎画坛的画风。代表艺术家有:秋人、阳太阳、弦等。 26、现代艺术运动 答:20世纪初,学习西方艺术的“洋画”逐渐普及,形成了所谓的“洋画运动”。很多留学过来的青年美术家通过创办学校,投身教育,传播西方文明,“洋画运动”也属于现代化过程之一,在这里统称为现代艺术运动。其代表人物有周湘、海粟等。 30、清代宫廷绘画 答:这里主要指的是乾隆时期的宫廷绘画,此时的宫廷绘画正值顶峰,其特点是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A卷

2010年7月海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A (课程代码:03708) 本试卷共10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 1.圆明园被烧毁于( B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法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1903年邹容写的( C )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宣传革命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思想的著作 A.《猛回头》 B.《警世钟》 C.《革命军》 D.《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3.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C ) A.蔡元培“兼容并包”办学方针的采用 B.民主与科学口号的提出 C.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 4.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主要目的是( D ) A、掠夺资源 B、开辟市场 C、开拓疆土 D、强迫中国成为其附属国 5.建设共产党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是( D ) A、南昌起义 B、广州起义 C、秋收起义 D、三湾改编 6.戊戌政变后,新政措施大都被废除,被保留下来的是(A ) A.京师大学堂 B.准许旗人自谋生计 C.改革财政 D.改革行政机构 7.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在中国( A )市郊柳条湖爆破铁路,制造借口向中国军队进攻。“九·一八”事变后,日军迅即侵占我国东北三省。 A.沈阳B.长春 C.大连 D.旅顺 8.中国近代史上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 B )。 A、虎门销烟 B、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C、太平天国运动 D、义和团运动 9.全面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是(B ) A、台儿庄战役 B、平型关战役 C、桂南战役 D、长沙会战 10.对1924-1927年大革命性质的正确表述是( A ) A.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C.革命统一战线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 D.中共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 11.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全面建立的标志是(B ) A、新中国的成立 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 D、中共八大的召开 12.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在( C )A.《新青年》创刊号上 B.中共“一大”会议上 C.中共“二大”会议上 D.中共“三大”会议上 13.1958年9月,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公社的基本特点是(B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选择题(超全)

1、近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是(A、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C、实行国家富强和人民解放)。 2、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原因( ABCD )。 A、西方列强通过发动侵略战争,中国已经丧失了完全独立的地位 B、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是要把它变成自己的殖民地,但中国仍然维持着独立国家和政府的名义,还有一定的主权 C、外国资本主义列强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世界市场中 D、西方列强并不愿意中国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 3、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正确理解是(ACD)。 A、是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C、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逐渐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D、仍然维持着独立国家和政府,还有一定的主权 4、西方列强侵略中国是要把它变为自己的殖民地,但终未如愿。原因有(ABCD)。 A、中国长期是一个统一大国 B、中国人民一直顽强持久反抗 C、帝国主义列强争夺中国矛盾无法协调 D、任何一个列强国家无法单独征服中国 5、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上的特征是(AB )。 A、自然经济的基础虽遭到破坏,但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保持着 B、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但始终不占主要地位 6、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ABCD)。 A、《南京条约》 B、《五口通商章程》 C、《望厦条约》 D、《黄埔条约》 7、近代中国的新兴阶级是(B、工人阶级D、资产阶级)。 8、近代中国工人阶级的主要来源是(A、破产失业农民B、手工业者D、城市贫民)。 9、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的来源有(A、买办B、商人C、地主D、官僚)。 10、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是(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C、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11、近代中国的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B、经济技术落后D、社会制度腐败)。 12、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发生的根本性的变化是(AB)。 A、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的中国 B、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封建的中国 13、改良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原因在于(AC )。 A、帝国主义不会自动放弃在中国攫取的特权C、封建势力不会自动放弃自己控制的政权 14、中国古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丰富多彩、灿烂辉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天文学、数学、农学、医药学等领域,取得过许多卓越成就。尤其是(A、造纸术B、印刷术C、火药D、指南针)四大发明,更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人类的杰出科技成果。 15、在两大历史任务的关系问题上,正确的理解是(ACD)。 A、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既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 C、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D、只有争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以后,中国人民才能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才能实现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富裕。 1、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军事侵略的手段主要有(ACD)。 A、发动战争,屠杀人民C、勒索赔款,抢夺财富D、侵占领土,划分势力范围 2、晚清时期,在抗击外国侵略的战争中,许多爱国官兵英勇献身,其中鸦片战争期间有(BC)等。 B、关天培 C、陈化成 3、俄国主要通过(ABCD),侵占中国领土150万平方公里。 A、《瑷珲条约》 B、《北京条约》 C、《勘分西北界约记》 D、《改订伊犁条约》 4、关于租借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D)。 A、1898年,德国强租山东的胶州湾 B、1898年,沙俄强租旅顺口、大连湾及其附近海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答题整理

简答题(2题共20分) 第一讲 1、如何从史论结合的角度正确认识资本—帝国主义入侵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消极影响: 1、随着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和贸易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逐渐由一个独立自主的主权国家沦为半殖民地。 2、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不仅勒索中国巨额赔款,而且迫使中国举借外债来偿付这些赔款。列强的政治贷款常常附有苛刻条件和高额利息,并要求以中国的关税和盐税为担保,这实际上扼住了中国财政的咽喉。而外国在中国设立的银行成为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枢纽,凭借各种特权和雄厚势力,逐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金融。 3、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活动,宣传殖民主义奴化思想,麻醉中国人民的精神,摧毁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4、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还享有领事裁判权,把持中国海关行政权,并勾结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和爱国运动。同时列强还特别注意在中国政府中扶植收买自己的代理人,如支持通过北京政变掌权的恭亲王奕訢和洋务派大官僚曾国藩、李鸿章等,鼓励他们实行媚外妥协的外交方针。 5、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最直接和赤裸裸的方式是军事侵略。它们倚仗先进的武器和军事技术,特别是军舰和大炮,或者进行武力威胁,或者发动侵略战争,或者武装干涉中国的内政,直至出兵镇压中国革命。 积极影响: 1、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在客观上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具有推动作用。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逐步破坏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方的先进生产技术、经济制度、经营管理方法和科技人员,从而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条件和可能。 2、随着民族矛盾的尖锐,又推动先进的中国人积极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大力宣主义政治、经济制度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并在实践上积极努力,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进程。 3、西方列强的入侵使得一部分知识分子开始注目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新思潮萌发,冲击了封建思想。 4、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带来了其精神武器,最直接的影响即是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洪秀全正是在基督教的影响下,领导了太平天国运动。 总结:虽然帝国主义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的发展,但是列强的这种做法是不耻的,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尽的苦难,这是作为一个中国人必须铭记的。历史不能改写,我们只能在此时奋进,建设祖国。 2、如何正确认识和评价中国各阶级早期探索国家出路斗争的历史作用和局限? 首先应该客观的看到在反帝反封建的斗争过程中,任何一个阶级都在不同程度上做出过贡献。其中作用最大的是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 1、洋务运动 作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既顺应发展了“新思想”,又对后来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从客观效果看,洋务运动虽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但对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起了诱导作用,是中国从传统手工生产发展到大机器生产的转折点,发展了中国近代的军事和教育,在整体上促进了中国民主革命和近代化的进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