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现状及实践探讨--以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为例

【博物馆学】Museology

我国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现状及实践探讨……………………………——以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为例

周翠微 李敏

(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四川…自贡…643000)

摘 要: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是指应用一切与博物馆环境相关的科学技术成果,对馆藏文物保存环境进行有效的监测和控制,最大限度地抑制和延缓环境因素对文物材料的破坏。文章分析了文物预防性保护的发展进程,并从专家学者在理论、实施内容、实践三个方面的研究情况,对当前我国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进行综述。经过综述梳理,发现我国当前关于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实践的文章仅有3篇,故将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馆藏珍贵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做全面分析,以供借鉴。

关键词: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

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是指应用一切与博物馆环境相关的科学技术成果,对馆藏文物保存环境进行有效的监测和控制,最大限度地抑制和延缓环境因素对文物材料的破坏[1]。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的核心是指通过有效的质量管理、监测、评估、调控干预,抑制各种环境因素对藏品的危害作用,努力使文物处于一个稳定、洁净、安全的保存环境,尽可能阻止或延缓文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改变乃至最终劣化,达到长久保存文物的目的。

当前馆藏文物保护理念已经从抢救性修复、被动维修遭损文物向预防性调控环境、主动维护转变,防止文物产生劣化方面转变。文物预防性保护理论不断完善,预防性保护实践在各文物保护单位有效开展。

1 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的发展进程

1.1 文物预防性保护理念的发展

在1930年罗马召开的艺术品国际研讨会上,预防性保护概念被首次提出,要求对文物保存环境温湿度进行控制。1963年布朗迪认为:“文化遗产保护最重要和优先的原则应该是对艺术品采取预防性保护措施,其效果极大优于在紧急情况下的抢救性修复。”[2]20世纪70年代开始,这一概念受到ICCROM(国际文物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的重视,逐渐在全球范围内11个国家的26家博物馆推广。20世纪90年代,ICCROM阐述预防性保护理念为:在不危及文物真实性的前提下,延迟任何形式的、可以避免的损害所采取的必要的措施和行动。可见,预防性保护不但包括环境控制等技术层面的因素,还包括一些管理层面和社会层面的理念。现在,预防性保护理念已经成为国际文化遗产科学保护的共识和发展方向。

1.2 我国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的发展

上海博物院吴来明研究员认为,2001—2015年,我国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经历了准备阶段(2001—2005年)、研发阶段(2006—2010年)、示范应用阶段(2011—2015年)三个阶段①。根据当前预防性保护发展状况,文中认为我国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经历了准备、研发、示范应用和普遍应用四个阶段。

准备阶段(2001—2005年)。开展“十五”专项研究:调查影响文物保护的环境因素及环境质量标准;调查全国馆藏文物腐蚀损失情况;开展馆藏文物保护管理综合研究;实施博物馆文物保存环境达标工程;开展馆藏文物保护环境综合研究。这些研究由不同的博物馆主持,其中,2005年11月,上海博物馆被批准设立“馆藏文物保存环境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

研发阶段(2006—2010年)。设立“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从2006年开始,国家文物局针对博物馆环境预防性保护现状问题,设立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馆藏文物保存环境应用技术研究”“珍贵文物保存环境控制关键技术研究”等专项。在文物预防性保护理念拓展和博物馆环境监测、调控、评估技术等方面开展研究,取得了一批博物馆环境监测、调控技术成果,在理论上提出了“基于洁净概念的文物保存微环境评估体系的理念和内容框架”,制定了《WWT…0016—2008馆藏文物保存环境质

作者简介:周翠微(1968—),女,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副馆长、副书记,馆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文物管理、文物研究与利用、盐文化。

李敏(1982—),女,馆员,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文物管理、文物研究与利用、盐文化。

课题:自贡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课题2018年度重点课题。

①吴来明:《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技术发展与成果示范案例》2015年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系列行业标准培训班上。

110Vol.13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