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形态分析方法及形态分布的影响因素_关天霞

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形态分析方法及形态分布的影响因素_关天霞
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形态分析方法及形态分布的影响因素_关天霞

收稿日期:2009-09-01;修订日期:2009-11-07

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05CB121104)资助作者简介:关天霞(1984-),女,甘肃白银人,在读博士生,主要从事土壤-作物系统环境污染方面的研究。E-mail :guantianxia0405@https://www.360docs.net/doc/b018585296.html, *

通讯作者:

E-mail :hehongbo@https://www.360docs.net/doc/b018585296.html, ;Tel:(024)83970376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形态分析方法及形态分布

的影响因素

关天霞1,2,何红波1*,张旭东1,白震1,解宏图1

(1.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陆地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辽宁沈阳110016;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

摘要:近年来,土壤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环境问题。随着对重金属元素迁移和积累行为研究的深入,已经认识到重金属的生物毒性不仅与其总量有关,更大程度上是由其形态分布所决定。主要介绍了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存在的形态,探讨了其形态化学分析中的提取剂选择及提取方法,总结了影响重金属在土壤中形态分布的内在和环境因素,对于深入了解重金属的污染情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关键词:土壤;重金属;形态;形态分析中图分类号:X1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64-3945(2011)02-0503-10

Vol.42,No.2Apr.,2011

土壤通报

Chinese Journal of Soil Science

第42卷第2期2011年4月土壤作为环境的组成部分,受到来自含重金属的

工业和社会的废水、农药、化肥及大气降尘等的污染。其中,污水的农田灌溉、污泥的农业利用、畜禽废弃物和无机肥料的施用导致了部分土壤被重金属污染,同时土壤肥力退化,作物产量和品质降低[1]。重金属在土壤生态系统中所产生的污染具有隐蔽性强、残留时间长、不易降解、毒性强和不可逆性的特点[2],并能通过直接接触或通过食物链传递在生物体内不断富集[3],危害人类的健康及其它动物的繁衍生息[2]。土壤重金属污染不仅生态危险性很高,而且突发大面积污染的事件正在不断增长,因此,成为国内外瞩目的热点环境问题。

随着对重金属元素迁移和积累行为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土壤中重金属的总量可提供其富集程度的信息,但不能表明其存在状态、迁移能力以及对植物吸收的有效性。事实上,重金属污染物的生物毒性和迁移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的化学形态和结合状态(如第一纪或第二纪矿物的沉降作用,有机配位体

的络合作用等)[4]

,不同的重金属形态的毒性、迁移及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过程存在显著差异[5],其中,以有效态重金属即土壤中易被植物吸收的那部分重金属作为评价污染的强度指标更能有效地反映土壤实际污染状况及其对植物的危害[6]。因此,探讨有效的重金属形态分析方法是重金属的生态学效应评价的基础。本文主要对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形态分析中的提取剂及提取方法进行了探讨,并对重金属形态分布的

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对于评价和了解重金属的污染

情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1土壤中重金属形态

重金属形态是指某一重金属元素在环境中以某种离子或分子存在的实际形式。重金属离子作为一种重要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后,会经过一系列的反应,包括吸附、络合、淋溶和还原反应等[7],使其实际存在形式与输入形态有所不同。土壤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作用主要有静电吸附、专性吸附和沉淀吸附;络合作用是土壤中有机化合物中存在的配位基或官能团对重金属离子有较强的亲和力,可以与重金属离子螯合;淋溶作用是土壤中的可溶性有机碳与重金属形成可溶性金属络合物造成淋失;重金属离子进入土壤后可通过化学的和生物学的两个过程进行还原反应,如一些重金属离子的高低价态的转化或者受微生物活动的影响等而发生变化。通过这些行为,重金属最终以不同的方式与土壤的不同组分相结合形成不同形态的重金属。

目前研究最彻底、应用最广泛的重金属形态分析方法是Tessier 等[8]提出的顺序提取法及其修正方法,适合Cd 、Co 、Cu 、Ni 、Pb 、Zn 、Fe 和M n 等多数重金属的提取,并按照提取顺序,将土壤或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形态分为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物结合态和残渣态5种形式。Clark 等[9]对Tessier 提取法进行了修正,主要用于U 、Pb 、Cs 等重金属的提

第42卷土壤通报

取,并建议将重金属分为水溶态、交换态、酸溶解态(如碳酸盐结合态)、无定形氧化物结合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质结合态、晶形氧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8种形式;蒋廷惠等[10]通过对Zn、Cu、Fe和M n等重金属的研究,认为这5种形态的区分不足以反映重金属在土壤组分内部的活性差异,并通过浸提剂的筛选,将重金属分为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氧化锰结合态、有机结合态、无定形氧化铁结合态、晶形氧化铁结合态和硅铝酸盐矿物态7种形式。但是这些方法自身都存在着一定缺陷,尤其是在分析过程中存在元素再分配与再吸收的问题,造成分析结果可比性差、很难进行数据的验证和比对。为融合各种不同的分析方法,增强数据间的可比性,欧共体参比司(The Community Bureau of Reference,1987)将土壤和沉淀物中提取重金属含量的方法进行了统一,称作BCR法,适合Cr、Ni、Cu、Zn、Pb和Cd等重金属提取,并将重金属形态分为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物结合态和残渣态4种形式。

2土壤重金属形态测定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许多学者针对沉积物和土壤中重金属形态的提取和分离,建立了大量的方法,如同位素示踪法、自由离子活度法、物理测定法和化学试剂提取法等。但是,目前经常采用物理测定法和化学试剂法对重金属离子进行提取和测定。物理测定法常用离子树脂交换法,特征是不断打破实验体系中土壤液相和固相之间的离子平衡;使固相表面不断释放重金属离子;树脂吸附需要足够的时间[11];但是由于技术的不完善、试验周期较长、设备条件不足,而且所测重金属离子量与生物有效性之间的关系不明确,应用上有所限制。目前最常用的还是化学试剂提取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将其分为单一形态的单独提取法和多种形态的顺序提取法。

2.1单独提取法

土壤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可表明重金属进入生物圈的毒性潜在风险和它们对植物的有效性,它包括以物理化学作用驱动机制的解吸过程和以生理学作用为驱动机制的吸收过程。化学提取法是目前最广泛使用的评价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替代方法,其中单独提取法操作简便,提取时间短,便于直观的了解土壤的受污染程度,判断其对农作物的潜在危害性。

根据土壤性质以及污染土壤的重金属的物理化学特性,提取土壤中有效态重金属通常使用不同的提取剂,归纳起来,这些提取剂主要有:稀酸或弱酸溶液、络合剂、中性盐溶液、缓冲溶液及复合提取剂。

酸试剂常用来评估酸性土壤中植物对重金属元素的吸收情况。常用的酸溶液包括:0.1mol L-1HCl,0.01mol L-1和0.43mol L-1HNO3,0.4mol L-1和0.5mol L-1HOAc等[1~14]。

络合剂能同大多数重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水溶性络合物,所以也常被用来提取土壤中的有效态重金属元素,常用的络合剂有0.05mol L-1EDTA,0.1mol L-1 EDTA,0.005mol L-1DTPA(二乙烯三胺五乙酸)和NTA[15~17]。研究结果表明,DTPA浸提的土壤重金属与植物吸收量具有显著相关性[18];植物体内的元素Cd、Zn 与EDTA提取的土壤有效态Cd、Zn有较好的相关性[19]。

利用不具备缓冲能力的盐溶液对重金属进行单一萃取,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土壤中重金属有效性的研究中,而且这些提取过程也适用于预测土壤中植物所能吸收的重金属含量[20]。常用的中性盐试剂有0.1mol L-1 NaNO3,1mol L-1NH4NO3,0.1mol L-1Ca(NO3)2,0.01和0.05mol L-1CaCl2,0.125%BaCl2[21~24]和USEPA TCLP(美国环保局毒性浸出程序)法提取液(冰乙酸+1mol L-1 NaOH或1mol L-1HNO3+1mol L-1NaOH pH5.0)[17],常用的缓冲试剂有0.5和1mol L-1NH4OAc/HOAc[22,25,26]。使用0.1mol L-1Ca(NO3)2对于Cd,Pb,Zn的生物有效性和毒性测定是个很好的选择[27]。对污染农田土壤中铜采用3个单一提取剂提取:软化水、0.01mol L-1 CaCl2和TCLP法提取液(pH5.0),结果表明,只有TCLP法提取液提取出的铜和全量铜具有显著的相关性[28]。

Mehlich,简称M3,是一种成分比较复杂的一步提取剂,主要包括:0.2mol L-1HOAc+0.25mol L-1 NH4NO3+0.05mol L-1NH4F+0.013mol L-1HNO3+ 0.001mol L-1EDTA[29]。陆文利等将M3试剂与EDTA和DTPA进行比较,发现M3试剂提取的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与植物中的相应含量显著相关,而且M3浸提剂适用于酸性、中性、碱性及石灰性等各类土壤[30]。

2.2顺序提取法(SEPs)

和单独提取法相比,顺序提取方法比较复杂,耗时较长。但是,顺序提取方法可以研究固体矿物和有机相的重金属的地球化学分配,已经成为一种研究土壤和沉淀物重金属化学形态的标准技术。为了选择性地萃取和溶解重金属组分,通常采用化学性质不同的试剂进行3~8个过程的提取。一般来讲,提取剂与提取顺序的选择应满足下列条件:①对期望提取的土壤组分有较高的选择性,而对其它组分的干扰尽可能小;②溶出的微量元素尽可能不产生次生沉淀或强

504

2期关天霞等: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形态分析方法及形态分布的影响因素

烈的再吸附;③测定简单方便[10]。SEPs过程中第一种提取剂应该具有最弱的侵略性和最强的特异性,而后的提取剂性质则恰恰相反[31]。下面就各形态的提取剂进行简要介绍:

2.2.1交换态重金属元素提取剂交换态重金属元素主要是指借助库仑引力吸附于土粒表面的重金属离子,其中也包含水溶态重金属元素。这种形态的提取原理在于重金属与土壤之间的吸附属于交换性吸附,带电荷的土壤表面通过静电力从溶液中吸附带异号电荷的离子,同时,等当量的另一种离子(重金属)从表面上解吸下来进入溶液中,所以提取该形态的重金属元素应该选择交换性比较强的阳离子试剂。但是该吸附解吸过程是可逆的,交换容量取决于土壤表面所带静电荷的数量,该值并非恒定,且随pH的升高而有所增加,所以交换态重金属提取一般是在中性条件下进行。常用的提取剂主要包括:①1mol L-1M gCl2:M g2+具有较强的离子交换能力,而Cl-的络合能力较弱,M gCl2对有机物质、硅酸盐和重金属硫化物均不会产生破坏作用[8],因此常常作为交换态重金属元素的提取剂,但是由于它能够溶解少量碳酸盐结合态重金属(2%~3%),结果高估了交换态重金属离子的含量,尤其是对Cd的影响最大[32],试验中一般可以通过缩短提取时间来避免碳酸盐结合态重金属的提取[8]。②1 mol L-1NH4OAc:在修正的Tessier法中常采用醋酸/醋酸盐提取交换态重金属,醋酸根离子络合物比Cl-络合物稳定,更利于产生交换,从而减少了所提取重金属的再吸附和沉淀作用[33];同时由于该溶液具有缓冲能力,pH变化减少,交换容量相对比较稳定,但是1 mol L-1NH4OAc可以破坏碳酸盐结合态重金属元素[8],为了避免这一问题,有人提出将NH4OAc浓度降至0.01mol L-1[4]。③0.01mol L-1CaCl2:CaCl2不会改变土壤pH值,可以同时提取多种重金属元素。Ca本身是土壤中的主要金属元素,Ca2+是土壤复合吸附的重要的阳离子,在悬浮液中比单价阳离子具有更好的凝聚作用[34],且所用浓度接近于土壤溶液的平均水平,因此,Ca2+比M g2+或NH4+能更有效的提取交换态重金属元素。CaCl2溶液提取重金属是通过解吸和溶解过程进行,而不像K+,M g2+,Na+,NH4+等是通过离子交换过程来提取重金属[14]。但是,由于Cl络合物的形成,应用CaCl2提取会过高的估计交换态重金属元素(Zn,Cd)的含量,建议使用较低的CaCl2浓度,如0.01mol L-1[35]。

2.2.2碳酸盐结合态重金属元素提取剂碳酸盐结合态重金属元素指土壤中存在于碳酸盐—如白云石、菱锰矿等中可溶于弱酸的重金属元素,它们在土壤中以专性吸附态存在,同土壤氧化物表面进行络合或进行配位体交换,是非静电因素引起土壤对离子的吸附,属于非交换态,不能为通常提取交换性阳离子的提取剂提取,只能被亲和力更强的重金属离子部分置换,或在酸性条件下被解吸。碳酸盐结合态重金属的溶解程度取决于结晶粒度大小、原始含量、碳酸盐的性质和样品大小等。一般来讲,在重金属的顺序提取法中,这一形态的提取体系中的pH需要从前一过程的7降低至5。提取剂的选择也比较复杂。常用的提取剂主要包括:①NaOAc/HOAc缓冲溶液:使用该缓冲溶液时,重金属离子可以与碳酸盐矿物共同沉降,同时也可以与粘土表层、有机质和铁锰氧化物的某些位点产生吸附作用。NaOAc/HOAc缓冲溶液适合于溶解碳酸盐岩,但对于白云石的溶解不完全,因此,此试剂仅适用于低碳酸盐的土壤。为了得到较高的溶解程度,Gommy建议根据土壤中碳酸盐的原始含量,使用较小的固液比(1∶15→1∶25);M a和Uren[36]建议使用0.5mol L-1pH4.74乙酸钠溶液;Pickering[33]建议在提取过程中,频繁调节pH并维持在5左右,并且可以通过增加提取时间来充分提取碳酸盐态重金属。②0.11mol L-1HOAc:该溶剂是BCR分级提取法中提取碳酸盐结合态重金属所采用的提取剂,具有较弱的特异性,可以释放碳酸盐结合态和硅酸盐结合态的重金属元素[37]。同时,HOAc和重金属具有络合作用,抑制了已经释放的重金属的再吸附作用[38]。③0.05mol L-1 EDTA:EDTA具有强的络合能力,在城市污泥中和被污染的土壤中重金属形态的提取过程中应用较多[39],但是与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相比,特异性较弱,而且能够提取出与有机质结合的重金属离子,即提取出有机结合态重金属元素。因此使用本试剂时应该在有机态重金属提取之后使用[40]。

2.2.3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重金属元素提取剂土壤胶体中的锰、铁、铝、硅等氧化物及其水合物是专性吸附的载体,对许多重金属元素的吸附起着控制作用[41]。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重金属元素指与铁—锰氧化物结合的重金属离子,它们之间存在很强的络合能力,往往作为土粒的包膜或土粒间的胶结物。但是在低的Eh 条件下铁锰结合物是不稳定的。要求提取剂具有适当的还原能力,同时又能与被释放的重金属元素生成可溶性化合物。还原剂的有效性取决于其还原电位以及提取不同的Fe/Mn氢氧化物晶形的能力。①0.04mol L-1 NH2OH·HCl:NH2OH·HCl的氧化还原电位E o=-1.87V,其溶解不同重金属氧化物的能力取决于pH、浓度、提取时间和温度。研究表明,NH2OH·HCl浓度和振荡时

505

第42卷土壤通报

间对M n氧化物的溶解无显著影响,还原剂浓度和振荡时间及pH(HNO3调节)降低有利于提取Fe氧化物[42]。在污染土壤中,为了能全部提取出Mn氧化物、无定形Fe氧化物和部分晶形Fe氧化物,可以通过降低溶液的pH至1.7,增加羟胺溶液浓度(0.25mol L-1),土/液比加倍等方法获得[43]。②草酸-草酸盐缓冲溶液:Tamm等[44]1922年首次使用该试剂通过去除Fe,Al和Si氧化物来纯化土壤样品。此试剂具有高的铁络合能力和低的还原能力(E0=-0.38v)。一般情况下,草酸盐可以形成络合Fe-C2O42-,当pH在2~3时,溶液缓冲能力很强,在整个试验过程中,pH保持不变。当pH>4.2时,溶液不具备缓冲能力,可提取出的Fe含量降低。蒋廷惠等[10]人研究表明,用草酸-草酸盐缓冲溶液对土壤中有机态Cu的提取率为118%,而对有机态Zn 的提取率仅为31.8%。③0.3mol L-1Na2S2O4:Na2S2O4是一个强还原剂,其氧化还原电位Eo=-1.12V,即使pH 7~8时,强结晶Fe氧化物结合态重金属也可被提取。同时,为了避免FeS沉淀,通常情况下加入强配位体如檬酸钠,使整个试验过程中的溶液具有缓冲能力,pH 和氧化电位趋于稳定状态[45]。Tessier等[8]用0.3mol L-1 Na2S2O4配合0.175mol L-1柠檬酸钠和0.025mol L-1柠檬酸提取沉积物中Cd、Co、Cu、Ni、Pb、Zn、Fe和Mn 等重金属,得到了很好的结果。但是采用Na2S2O4提取微量元素组分也存在一些问题,商品化的连二亚硫酸盐通常被Zn污染,因此需要一个络合纯化过程;而且由于提取物的高盐含量,利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FAAS)分析水溶液提取物时,会引起燃烧器的堵塞。另外,由于硫化物和硫酸盐的形成造成微量元素的沉淀导致了氧化物结合态数量的低估[4]。

2.2.4有机物结合态重金属元素提取剂有机结合态重金属元素是指与土壤中有机物质包括腐殖质、糖类、蛋白质、缩氨酸、氨基酸、脂肪、蜡质和树脂等形成络合物的重金属离子。在较强的氧化条件下,这些重金属离子可随有机物质的降解而释放出来。因为土壤中的黄铁矿之类的硫化物也可以与有机物质一起被氧化分解,因此,有机结合态重金属元素还包括硫化物中的大部分重金属元素,但是数量上相对较少。由于土壤有机质也是专性吸附的载体之一,有机质-重金属之间的吸附作用属于强选择性吸附,形成的络合物非常稳定,因而提取有机结合态重金属的试剂需要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和较高的氧化还原电位。常用的提取剂包括:①30%H2O2:利用H2O2氧化有机质提取的重金属离子的形态取决于pH和H+,因此通常需要用HNO3酸化体系至pH2.0,而且此过程会产生副产物草酸,草酸可溶解Fe氧化物,引起可溶性草酸盐的沉淀,因此需要两次H2O2氧化[8,10]。Couturas等[45]使用HNO3酸化的H2O2对土壤中有机质结合态重金属铜等的提取结果进行了相关性研究,表明使用2mol L-1 H2O2提取180min可以充分提取出有机结合态重金属,而且在此过程中pH的增加并没有影响有机质的提取。②0.7mol L-1NaClO:碱性条件下,NaClO是一种强氧化剂,能更好的破坏有机质,减少无定形成分和粘土矿物的干扰,多用于Fe、Mn、Zn、Cu和Pb等重金属有机结合态的提取。在石灰性土壤中,调节pH迅速下降到5,可避免重金属氢氧化物的沉淀,但是会使碳酸盐被部分破坏,因此,此过程应放在碳酸盐结合态之后[46]。③其它试剂:Clark等[9]对土壤中U、Pb、Cs 等重金属的有机质结合态进行提取时使用的是焦磷酸盐如Na4P2O7。当pH为10时,利用该试剂提取有机结合态重金属的提取率还不到40%,而且可提取出无定形氧化物,因而使用不多。NaOH可以溶解有机质,但是它破坏了铝硅酸盐和粘土,同时可以引起氢氧化物的沉淀,一般仅应用于研究含有较高含量有机质的污泥中。

2.2.5残渣态重金属元素提取剂残渣态重金属元素意指在已提取的上述四个组分的土壤残渣中以层状硅酸盐形态存在的重金属元素,其中包括少量难分解的有机物质及不易氧化的硫化物。

根据土壤类型,残渣态的完全消化可以选择不同的提取剂[47],一般使用强酸:HF、HClO4、HCl和HNO3或者它们的组合试剂。但试剂中必须有HF,因为HF 是唯一能分解SiO2和硅酸盐的酸,能彻底破坏土壤矿物晶格,使重金属元素的提取更加完全[48]。

3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分布的影响因素

3.1重金属总量及来源

许多研究发现重金属总量影响其存在形态。Ma 等[49]研究发现,Cd、Cu、Pb、Ni等重金属元素各形态的相对分布与其总量有关。通常条件下,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分布的特征是:交换态所占比例甚低,残渣态所占比例较高;但是在污染的土壤中残渣态重金属含量较低,这是因为外源重金属易于转化为具有活性的形态[50]。在不同的土壤环境条件下不同形态间会发生转化,各形态所占比例也会产生相应的变化。残渣态重金属含量随总量的增加有所下降,而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和铁锰氧化结合态重金属含量却有所增加。Schramel等[51]研究发现,在未发生污染的土壤中,残渣态铜含量是65%~85%,有机结合态铜占30%,而在受到污染的情

506

2期

况下,残渣铜含量降至40%~50%。在甘肃白银灰钙土区,随重金属污染程度加剧,Cu、Pb、Cd的残渣态在总量中所占比例均显著减小[52]。我国灰钙土中Pb的总量变化为27.88~700.2mg kg-1,当Pb总量为40~ 123mg kg-1时,有机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交换态;当Pb总量>700mg kg-1时,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物结合态>交换态[52]。从总体上看,碳酸盐结合态随Pb含量的增加而增加。Cd的变化与Pb相似,在总含量低于5mg kg-1的情况下,仍以残渣态所占比例最高,但是残渣态相对含量也随总浓度上升而减小,而其碳酸盐结合态却随总量增高而增加。

当重金属元素以不同的外源形式进入土壤时,其化学形态分布也明显不同。Bolan等[53]研究表明,当加入外源CuSO4时,水溶态和交换态铜含量显著增加,加入外源CuO时,氧化物结合态铜含量显著增加,加入含有重金属铜的污泥时,有机物结合态铜的含量显著增加。陈怀满等[54]对不同来源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对水稻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重金属以纯化学试剂的形式添加的土壤中,植物吸收的Cu、Zn、Pb、Cd最多,即有效态重金属含量较高,而以污泥为污染载体的土壤中,植物吸收的Zn、Pb、Cd最少;不同污染源的重金属进入土壤后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不同,以土壤直接添加化合物为污染载体时,植物受的影响最大,而以尾矿和污泥为载体时所受的影响相对较小,这是因为尾矿砂的重金属有效态较低,而污泥对重金属的毒性有较大的缓冲性。

3.2土壤质地

土壤质地是影响土壤重金属形态分布的又一重要因素,其中黏粒含量影响最为显著。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中,重金属被优先吸附和固定在比表面积较高、对重金属吸附能力较大的土壤组分中,这些组分主要为氧化物、粘粒矿物和腐殖质,主要分布在细颗粒中,因此黏粒中的重金属含量最高,往往比砂粒高数倍以上。而且,由于土壤黏粒带负电荷,可以通过静电作用吸附阳离子,因此黏粒含量较多的土壤,交换态重金属含量较低,残留态含量较高[55]。王丽平等[56]对不同来源的Cu、Zn、Pb、Cd的污染土壤中的金属的释放行为的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外源还是内源重金属污染土壤,重金属都呈明显向细颗粒富集的特征。土壤中As 的释放受黏粒含量影响十分显著,随土壤黏粒含量的增加,土壤中有效态As含量降低。倪才英等[57]对3种不同质地土壤对铜的吸附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重壤对铜的吸附量最强,其次为中壤,轻壤最弱,这一强弱顺序与它们物理性粘粒多寡顺序完全相同。这是因为土壤对铜的吸附作用主要与粘粒含量有关,含粘粒多的土壤其结构疏松,表面积大,而这正是土壤发生吸附作用的主要原因之一。但由于黏粒半径、离子电距离远近等因素的影响,黏粒与其所吸附阳离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强度就会有差异。

3.3pH值和氧化还原电位(Eh)

重金属的形态分布与土壤的pH值密切相关。pH 通过改变土壤中重金属的吸附位、吸附表面的稳定性、存在形态和配位性能等影响土壤中重金属的化学行为[58]。当体系pH升高,土壤中的粘土矿物、水合氧化物和有机质表面的负电荷增加,因而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力加强,致使溶液中重金属离子的浓度降低[59];当体系pH降低,土壤胶体所带负电荷减少,H+的竞争作用增强,土壤中可溶性和交换态重金属含量增加,有时也会随pH降低而降低,可能是由于H+和金属离子在吸附位上的竞争引起[60]。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重金属与pH呈正相关关系[61],当pH值从7.0下降到4.55时,交换态Cd增加,碳酸盐态减少,铁锰氧化物态稍有减少,而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不受影响,同时发现植物吸收重金属数量与交换态和碳酸盐态更为密切[62]。张会民等[63]研究表明,pH 是影响土壤组分对镉吸附和解吸的重要因素之一,pH 值升高对Cd的吸附量增大,交换态Cd含量降低,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质结合态和残渣态Cd含量增加。陈守莉等研究表明在污灌区土壤中,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有机结合态Cu含量均与土壤pH值呈显著负相关;在渣场区土壤中,碳酸盐结合态Ni含量与土壤p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由此可知,随着土壤pH值增大,土壤中Cu从有效态向残渣态转化,可能是因为土壤pH值的下降可促进土壤重金属的释放和活化[64]。Chuan等[65]对污染土壤的Pb、Cd和Zn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碱性条件(pH=8)时,有效态重金属含量很低,在pH为5时有效态重金属含量增加,而在pH为3时,有效态重金属含量显著增加。

土壤Eh也是影响土壤重金属活性的重要因素之一。通常情况下,土壤Eh的降低,能导致土壤重金属有效性的下降。在还原条件下,重金属和土壤中的硫易形成硫化物沉淀:在低Eh的还原性土壤中,大量的Fe2+、Mn2+等离子与重金属离子可能有竞争作用,使碳酸盐结合态或者氧化物结合态的重金属被释放出来,同时交换态和水溶态重金属含量增加[66]。淹水条件下,土壤Eh下降,Cd、Pb等金属元素与OH-反应形成难溶化合物,生物有效性下降;而H3AsO4转化为

关天霞等: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形态分析方法及形态分布的影响因素507

第42卷土壤通报

H3AsO3,后者毒性大于前者,且易为植物吸收[67]。Kelderman等[68]将河道沉积物的Eh逐渐提高时,Cu、Zn和Pb的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逐渐提高,有机结合态逐渐降低,而氧化物结合态Cu提高,Pb则降低。齐雁冰等[69]对不同氧化还原条件下水稻土中Cu、Pb、Ni和Cd的重金属形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Eh升高时,Cu、Ni和Cd的残渣态比例显著提高,有机结合态和氧化物结合态比例降低。

3.4阳离子交换量(CEC)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是指土壤胶体表面所吸附的各种阳离子的最大量(包括交换盐基K+、Na+、Ca2+、M g2+和交换酸)。土壤表面所带负电荷的多少决定土壤表面的阳离子交换量[70],其大小可表示土壤保蓄能力的高低。由于土壤矿物组成不同导致了其CEC 不同,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也存在差异。一般来说,随着土壤CEC的增大,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降低[70]。胡红青等[71]研究发现土壤对Cu2+的吸附量随CEC值增大而增加,Zhou等也发现土壤对Cd的吸附与CEC有关[72]。其原因可能是由于阳离子交换容量上升,土壤对于重金属离子吸附固持作用增大,使其有效性降低。

3.5有机质

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高低对重金属的形态分布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一方面,有机物质能够提高土壤pH 值,增加土壤固相有机质对重金属的吸附,有机产物也可与重金属形成难溶性沉淀(如硫化物),降低了自由离子的活度系数,从而使得交换态重金属的含量降低,使毒性减小。另一方面,有机质中的腐殖酸中的官能团能释放出H+而带负电荷,在吸附重金属的同时也参与了与土壤离子的交换反应,因此使土壤中重金属有效态的含量有所增加。有研究表明有机结合态重金属与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而碳酸盐结合态重金属则与有机质含量呈负相关[73]。而且有机质对重金属化学形态的影响因重金属种类的不同而有差异,研究表明,有机质对镉的化学形态分布的影响较小,但对Pb 的形态分布有很大改变,镉和铅的交换态、吸附态都随着有机质的增加而略有增加[74]。对土壤中铜的形态分组研究结果表明,土壤铜的最大组分可能是与有机质相关的部分[75],据估算,全球土壤总铜的36%以有机结合态存在。增加土壤有机质,如通过施用污泥或有机肥等,可使土壤中的有机结合态铜增加[76]。但是Burgos 等[77]研究表明添加有机质,可以提高土壤pH值和总有机碳,降低重金属的溶解,但对重金属总量和有效性的影响并不明显,这主要是由于有机物质的各种影响互相抵消所致。3.6土壤微生物

微生物可通过带电荷的细胞表面吸附重金属离子,或通过摄取必要的营养元素主动吸收重金属离子,将重金属离子富集在细胞表面或内部;同时,微生物也能与土壤中的其它组分竞争吸附重金属离子。有研究报道,真菌可以通过分泌氨基酸、有机酸以及其它代谢产物溶解重金属及含重金属的矿物。菌根真菌能借助有机酸的分泌活化某些重金属离子,还能以其它形式如离子交换、分泌有机配体、激素等影响土壤重金属的活性[78]。M ay等发现,冻干面包酵母对Cu吸附可达0.3mmol g-1。另有研究表明,与Cr、M n相比,Cu会被R.iaraniacs优先吸附,铜主要是根据pH条件与细胞壁上聚乙酰胺基葡萄糖上的一个氨基螯合成二个氨基螯合。Zhang等[79]的研究表明丛枝菌根真菌可以增加水稻根细胞壁与铜的结合能力,从而降低了植物对铜的吸收。不少细菌产生的特殊酶也能还原重金属,且对不少重金属如Cu、Cd、M n等有亲和力[80]。KACATKN HAT.Ⅱ等[81]用铬还原细菌和hechromatic kc-Ⅱ可将Cd6+还原到0.1mg L-1以下,Cd3+可降低到到0.2mg L-1以下,交换态重金属元素含量降低,毒性减小。Beveridge等[82]研究发现,细菌和其生物产物对溶解态的金属离子有很强的络合能力,其主要原因是细胞壁带负电荷从而使整个细菌表面呈阴离子特性。3.7作物栽培和根际环境

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分布随作物的不同而有所变化。Tao等[83]的研究表明,在玉米地土壤中,铜形态分布为有机结合态>残渣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其中有机结合态重金属占47.4%,碳酸盐结合态重金属仅占5.4%。而Jorge等[84]人对高粱地土壤中的研究中则发现铜形态分布为残渣态>有机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其中残渣态重金属占50%以上,碳酸盐结合态重金属低于15%。

作物栽培环境对重金属的形态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土壤中重金属总量一定时,不论有效态含量还是重金属提取率都是盆栽土壤高于大田土壤[85],这可能是由于盆栽条件下污染历时较短,而大田土壤中外源重金属经长时间后大部分已经被固定,从而使其生物有效性降低。且重金属形态的测定结果受到样品空间变异性的影响。

由于植物根系分泌作用的存在,作物根际的pH、Eh、微生物等组成一个有异于非根际的特殊生境,使得重金属在根际和非根际环境中各化学形态的含量和分布也有所差异。Fenn等[86]研究发现在多年生植物根际土壤的可溶解态铜的含量显著高于非根际土壤。

508

2期

Cacador等[87]人发现,由于植物根系的存在,Zn、Pb、Cu 等在根际沉积物中主要分布于残渣态中,而在非根际沉积物中,它们主要以几种可迁移的化学形态存在。植物根系或者微生物可以分泌出有机酸和无定形铁以有机螯合的形式将重金属离子释放出来[88]。因为根际微生物与重金属具有很强的亲和性,有毒重金属可储存在细胞的不同部位或被结合到胞外基质上,通过代谢过程,这些离子可被沉淀或被螯合在可溶或不溶性生物多聚物上。M ench等[89]的研究表明,根系分泌物各组分(粘胶、高分子和低分子分泌物)均可与重金属发生络合作用,高分子与低分子的络合物可能有助于重金属向根表的迁移,而粘胶包裹在根尖表面,可认为是重金属向根迁移的“过滤器”。Chino等[90]研究发现在植物根周围的可溶解态铜含量提高,而铜的总量很少或基本上无变化。一般来讲,有机小分子促进Zn、Cd 等重金属的移动性,研究发现,植物根系使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的Zn、Cd等在土壤渗滤液中浓度升高,而对Pb的影响不大[91]。

根系分泌物能够与铁锰氧化物进行氧化还原反应[92]。例如,Jauregui等[93]认为苹果酸对S-MnO2的还原反应机理在于苹果酸可以把不溶性的四价锰离子还原成二价锰离子,并进一步络合,使植株更易吸收利用。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分布也与物种有关,植物对重金属的反应最敏感,最易吸收的是交换态重金属。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在小麦根际、非根际没有显著差别,而在水稻根际、非根际明显不同,水稻根际存在富集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的现象[60]。实验条件下,水稻根际有机结合态Cd远远大于非根际;高浓度Cd处理条件下,由于根际中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几乎为非根际的2倍,根际可能存在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向铁锰氧化物结合态转化的机制[60]。

虽然没有直接证据表明根际中能够发生有毒重金属的酸碱反应,但有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小麦根际的酸化或碱化,根际的可提取性相应地增加或减少,说明根际的变化一定程度上调节着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94]。

4问题与展望

4.1重金属形态分析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前景分析

有关土壤重金属污染物的形态研究已经逐渐成为当前国内外科学家研究的热点,并且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存在很多问题。比如不论是单独提取还是顺序提取法都存在提取剂缺乏选择性,导致各形态之间都有一定程度的重叠。而土壤重金属形态分析的顺序提取法,目前比较经典的是修正的Tessier提取法和BCR提取法,但是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比较大,都无法避免重金属离子的再次吸附现象[95],而且比较费时,Tessier 提取法需要18h,而BCR分级提取法需要51h。从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比较通用的BCR方法能较好的反映土壤中重金属的形态分布情况,适用比较广泛,也使得国际土壤重金属形态的研究结果具有可比性。

随着一些新技术的发展,新技术手段与提取过程相结合取得了很好的结果[9]。这些技术的发展主要包括:①微波炉和超声波的应用使得结果的重复性很好,而且节省了时间;②对于所有的提取溶液来说,氨基三乙酸的额外添加抵消了再吸附作用;③试样预处理的发展,比如加入氢氧化铵,可以增加提取率。另外,应用其它分析方法可使顺序提取过程效率显著增强(如选择性,消化和再沉降阶段的估计),例如低温扫描电镜技术(SEM)结合X-ray分析或者放射性化学技术(放射性示踪剂顺序提取技术);结合X-ray荧光光谱法可以显著提高物种的鉴定;流水式提取结合FAAS联机检测可以加快,简化和增强分批提取的准确性。这些技术手段的应用使得重金属元素的化学形态分析更为精确,将为复杂的土壤环境中的重金属研究及其环境危险评价提供更精确的元素信息。

4.2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目前的研究多为盆栽试验,研究结果可能与大田实际的结果产生偏差,而且重金属的化学形态和有效性与根际环境和物种种类密切相关。在以往的研究中所使用的植物也有差异,不同的研究者使用不同的植物种类如水稻、玉米、小麦、高粱等,因此可比性较差。另外,土壤微生物在土壤功能及重要土壤过程中直接或间接的起重要作用,对于重金属污染,微生物与其直接接触、关系密切,对污染物的反应更加灵敏。所以在今后的重金属污染的研究中,除进一步发展化学形态分析之外,还应考虑大田条件下不同物种之间的差异,建立形态与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和生物有效性的关系,对于更深刻的研究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具有更现实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夏增禄,蔡士悦,许嘉琳,等.中国土壤环境容量[M].北京:地震出

版社,1992.

[2]唐翔宇,朱永官.土壤中重金属对人体生物有效性的体外试验评

估[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4,21(3):183-185.

[3]A MTRELES,C SOLIS,E ANDRADE,et al.Heavy metal accumula-

tion in plants and soil irrigated with waste water from mexico city[J].

Nuclear Instruments and Methods in Physics Research B,2004,219

关天霞等: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形态分析方法及形态分布的影响因素509

第42卷土壤通报

-220(6):187-190.

[4]CHRISTINE GLEYZES,SYLYAINE TELLIER,M ICHEL STRUC.

Fractionation studies of trace Elements in contaminated soils and sediments:a review of sequential extraction procedures[J].Trenda in Analytical Chemistry,2002,21(6+7):451-467.

[5]韩春梅,王林山,巩宗强,等.土壤中中金属形态分析及其环境学

意义[J].生态学杂志,2005,24(12):1499-1502.

[6]CHO JNACKA K,CHOJNACKI A,G RECKA H,et al.Bioavailability

of heavy metals from polluted soils to plants[J].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05,337(1-3):175-182.

[7]IWEGBUE C M A,EM UHF F N,ISIRIMAH N O,et al.Fractiona-

tion,characterization and speciation of heavy metals in composts and compost-amended soils[J].African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2007,6

(2):67-78.

[8]A TESSIER,P G C CAMPBELL,M BISSON.Sequential Extraction

procedure for the speciation of particulate trace metals[J].Analytical Chemistry.1979,51(7):844-851.

[9]CLARK SB,JOHNSON WH,MALEK MA,et al.A comparison of se-

quential extraction techniques to estimate geochemical controls on the mobility of fission product,actinide,and heavy metal contaminants in soils[J].Radiochimica Acta,1996,74:173-179.

[10]蒋廷惠,胡霭堂,秦怀英,等.土壤锌、铜、铁、锰形态区分方法的

选择[J].环境科学学报,1990,10(3):280-286.

[11]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微量元素组.土壤和植物中微量元素

分析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

[12]WANG WEI-SHENG,SHAN XIAO-QUAN,W EN BEI,et al.Rela-

tionship between the extractable metals from soils and metals taken up by maize roots and shoots[J].Chemosphere,2003,53(5):523-530.

[13]INABA SHAKO,TAKENAKA CHISATO.Effects of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on toxicity and bioavailability of copper for lettuce sprouts[J].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2005,31(4):603-608.

[14]HOUBA,V J G,LEXMOND T H M,NOYOZAM SKY I,et al.State

of the art and future developments in soil analysis for bioavailability assessment[J].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1996,178(1-3):21 -28.

[15]FENG MU-HUA,SHAN XIAO-QUAN,ZHANG SHU-ZHEN,et al.

A comparison of the rhizosphere-based method with DTPA,EDTA,

CaCl2,and NaNO3extraction methods for prediction of bioavailability of metals in soil to barley[J].Environmental Pollution,2005,137(2): 231-240.

[16]SPEIR T W,SCHAIK A P VAN,PERCIVAL H J,et al.Heavy met-

als in soil,plants and groundwater following HIGH-RATE sewage sludge application to land[J].Water Air and Soil Pollution,2003,150 (1-4):319-358.

[17]WILLIE J G M,PEIJNEBURG,M ARINA ZABLOTSKAJA,et al.

Monitoring metals in terrestrial environments within a bioavailability framework and a focus on soil extraction[J].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2007.67:163-179.

[18]李永涛,刘科学,张池,等.广东大宝山地区重金属污染水田土

壤的Cu、Pb、Zn、Cd全量与DTPA浸提态含量的相互关系研究[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4,23(6):1110-1114.

[19]刘玉荣,党志,尚爱安,等.几种萃取剂对土壤中重金属生物有

效部分的萃取效果[J].土壤与环境,2002,11(3):245-247.[20]MENZIES NW,DONN MJ,KOPITTKE PM.Evaluation of extractants

for estimation of the phytoavailable trace metals in soils[J].Environ-mental Pollution,2007,145(1):121-130.

[21]PUEYO M,L PEZ-S NCHEZ J F,RAURET G.Assessment of Ca-

Cl2,NaNO3and NH4NO3extraction procedures for the study of Cd, Cu,Pb and Zn extractability in contaminated soils[J].Analytica Chimica Acta,2004,504(2):217-226.

[22]TAKEDA A,TSUKADA H,TAKAKU Y,et al.Extractability of major

and trace elements from agricultural soils using chemical extraction methods:application for phytoavailability assessment[J].Soil Science and Plant Nutrition,2006,52(4):406-417.

[23]JI-TAO S,BAO-GUO T,HONG-TAO,W,et al.Assessing avail-

ability,phytotoxicity and bioaccumulation of lead to ryegrass and millet based on0.1molL-1ca(NO3)2extraction[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06,18(5):958-963.

[24]DE ABREU C A,DE ABREU M F,VAN RAIJ B,et al.Extraction

of boron from soil by microwave heating for ICP-AES determination.

Communications in Soil Science and Plant Analysis,1994,25 (19-20):3321-3333.

[25]GRONFLATEN L,STEINNES https://www.360docs.net/doc/b018585296.html,parison of four different ex-

traction methods to assess plant availability of some metals in organic forest https://www.360docs.net/doc/b018585296.html,munications in Soil Science and Plant Analysis,2005, 36(19-20):2699-2718.

[26]STERCKMAN T,GOMEZ A,CIESIELSKI H.Soil and waste analysis

for environmental risk assessment in France[J].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1996,178(1-3):63-69.

[27]CONDER JM,LANNO RP.Evaluation of surrogate measures of cad-

mium,lead,and zinc bioavailability to Eisenia fetida[J].Chemosphere, 2000,41(10):1659-1668.

[28]BADILLA-OHLBAUM R,GINOCCHIO R,RODRIGUZER PH,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soil copper content and copper content of se-lected crop plants in central Chile[J].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and Chemistry,2001,20(12):2749-2757.

[29]MEHL ICH A.Mehlich3soil test extractant:A modification of

Mehlich2extractant[J].Communications of Soil Science and Plant Analysis,1984,15:1409-1416.

[30]陆文利,聂俊华,周琨.土壤重金属元素测定方法比较[J].农业

环境与发展,2004:44-46.

[31]PEIJNENBURG,WJGM,ZABLOTSKAJA M,VIJYER MG.Monitor-

ing metals in terrestrial environments within a bioavailability frame-work and a focus on soil extraction[J].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2007,67(2):163-179.

[32]KRISHNAMURTI G S R,HUANG P M,VANREES K C J,et al.

Speciation of Particulate-Bound Cadmium Of Soils And Its Bioavailability[J].Analyst,1995,120(3):659-665.

[33]PICKERING WF.The effect of hydrolyzed Aluminum species in flu-

oride-ion determinations[J].Talanta,1986,33(8):661-664. [34]NOVOZAMSKY I,LEXMOND TH M,HOUBA V J G.A single ex-

traction procedure of soil for evaluation of uptake of some heavy met-als by plants.Int.[J].Environment Analytical Chemistry,1992,51:47 -58.

[35]LEECE D R,LOW G K C.,WARNE M S,et al.Opportunities for

expanded use of soil,plant and water analysis in environmental man-

510

2期

https://www.360docs.net/doc/b018585296.html,munications in Soil Science and Plant Analysis,2000, 31:2185-2200.

[36]MA YB,UREN NC.Application of a new fractionation scheme for

heavy metals in https://www.360docs.net/doc/b018585296.html,munications in Soil Science and Plant Analysis,1995,26(19-20):3291-3303.

[37]RAPIN F,FOERSTNER U.Sequential leaching techniques for par-

ticulate metal speciation:the selectivity of various extractants.Pro-ceedings of4th Environmental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eavy Metals,1983:1074-1077.

[38]ARUNACHALAM J,EM ONS H,KRASNODEBSKA B,et al.Se-

quential extraction studies on homogenized forest soil samples[J].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1996,181(2):147-159.

[39]MCGRATH D.Application of single and sequential extraction proce-

dures to polluted and unpolluted soils[J].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1996,178(1-3):37-44.

[40]URE AM.Trace-element speciation in soils,soils extracts and solu-

tions[J].Mikrochimica Acta,1991,2(1-6):49-57.

[41]MCLAREN RG,CRAWFORD DV.Studies on Soil Copper.2.Specific

Adsorption of Copper by Soils[J].Journal of Soil Science,1973,24(4): 443-452.

[42]CHAO TT.Selectived dissolution of manganese oxides from soils and

sediment with acidified hydroxylamine hydrochloride.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Proceedings,1972,36(5):764-771.

[43]高彦征,贺纪正,凌婉婷.湖北省几种土壤的重金属镉、铜形态[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1,20(2):143-1471.

[44]MCKEAGUE JA,DAY DH.Dithionite-and oxalate-extractable Fe and

Al As aids in differentiating various classes of soils[J].Canadian Journal of Soil Science,1966,46(1):13-18.

[45]COUTURAS S,BOURGEOIS S,BERM OND A.A critical study of

the use of hydrogen peroxide to determine trace metals bound to soil organic matter[J].Environmental Technology,2000,21(1):77-86.

[46]PARAT C,LEYEQUE J,DOUSSET S,et https://www.360docs.net/doc/b018585296.html,parison of three

sequential extraction procedures used to study trace metal distribution in an acidic sandy soil[J].Analytical and Bioanalytical Chemistry, 2003,376(2):243-247.

[47]CHEN M,MA L https://www.360docs.net/doc/b018585296.html,parison of three aqua regia digestion methods

for twenty Florida soils[J].Soil Science,2001,65:491-499. [48]刘凤枝,刘潇威,战新华,等.土壤和固体废弃物监测分析技术

[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49]MA LQ,RAO GN.Chemical fractionation of cadmium,copper,nick-

el,and zinc in contaminated soils[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1997,26(1):259-264.

[50]NYAMANGARA,https://www.360docs.net/doc/b018585296.html,e of sequential extraction to evaluate zinc and

copper in a soil amended with sewage sludge and inorganic metal salts[J].Agriculture,Ecosystems and Environment,1998,69:135-141.

[51]SCHRAMEL O,MICHALKE B,KETTRUP A.Study of the copper

distribution in contaminated soils of hop fields by single and sequen-tial extraction procedures[J].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00, 263:11-22.

[52]许嘉琳,杨居荣.陆地生态系统中的重金属[M].北京:中国环境科

学出版社,1995.

[53]N S BOLAN A,M A KHANA,J DONALDSONA,D C,et al.Distri-

bution and bioavailability of copper in farm effluent[J].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03,309:225-236.

[54]陈怀满,郑春荣,王慎强,等.不同来源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对水稻

的影响[J].农村生态环境,2001,17(2):35-40.

[55]利锋,张学先,戴睿志.重金属有效态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制订

[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8,15(1):7-10.

[56]SARKAR D,DATTA R,SHARMA S.Fate and bioavailability of ar-

senic in organo-arsenical pesticide-applied soils.Part-I:incubation study.[J].Chemosphere,2005,60(2):188-195.

[57]倪才英,刘永厚,姚益云,等.不同质地土壤对铜的吸附性能试验

[J].1996,18(4):426-430.

[58]SEHALLER G,FISHNER WR.pH-Anderungen in der rhizosphere

von mais and erdnusswureln[J].ZPflenzenernaehr Bodenkd,1985, 148:306-320.

[59]ELZAHABI M,YONG RN.pH influence on 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heavy metal in thev adose zone[J].Engineering Geology,2001,60: 61-68.

[60]林琦,陈怀满,郑春荣,等.根际环境中镉的形态转化[J].土壤学

报,1998,15(4):461-467

[61]刘霞,刘树庆,王胜爱.河北主要土壤中重金属镉形态与土壤酶

活性的关系[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2,25(1):5-6.

[62]XIAN XF.Response of kidney bean to concentration and chemical

form of cadmium,zinc,and lead in polluted soils[J].Environmental pollution,1989,57(2):127-137.

[63]张会民,徐明岗,吕家珑,等.pH对土壤及其组分吸附和解吸镉的

影响研究进展[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5,24(增刊):320-324.

[64]陈守莉,孙波,王平祖,宗良纲.污染水稻土中重金属的形态分

布及其影响因素[J].土壤,2007,39(3):375-380.

[65]CHUAN MC,SHU GY,LIY JC.Solubility of heavy metals in a con-

taminated soil:Effects of redox and pH[J].Water Air Soil Pollution, 1996,90:543-556.

[66]MARSCHNER H,RO¨MHELD V.Root-induced changes in the

availability of micronutrients in the rhizosphere.In:Waisel,Y.,Eshel,

A.,Kafkafi,U.(Eds.),Plant Roots,The Hidden Half,seconded.Mar-

cel Dekker,NY,1996.

[67]王岩.环境科学概论[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68]KELDERMAN P,OSMAN1A A.Effect of redox potential on heavy

metal binding forms in polluted canal sediments in Delft(the Nether-lands)[J].Water research,2007,41:4251-4261.

[69]齐雁冰,黄标,Darilek J L,等.氧化与还原条件下水稻土重金属

形态特征的对比[J].生态环境,2008,17(6):2228-2233.

[70]鲁如坤.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M].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0.

[71]胡红青,陈松,李妍,等.几种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与Cu2+吸

附的关系[J].生态环境,2004,13(4):544-545,548.

[72]ZHOU DM,WANG YJ,CANG L,et al..Adsorption and cosorption of

cadmium and glyphosate on two soils with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J].

Chemosphere,2004,57(10):1237-1244.

[73]符建荣.土境中铅的积累及污染的农业防治[J].农业环境保护,

1993,12(5):223-232.

[74]李宗利,薛澄泽.污灌土壤中Pb、Cd形态的研究[J].农业环境保

护,1994,13(4):152-157.

[75]SHUMAN L M.Zinc,manganese and copper in soil fractions[J].Soil

Science,1979,127:10-17.

关天霞等: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形态分析方法及形态分布的影响因素511

第42卷

土壤通报The Methodology of Fractionation Analysis and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Species of Heavy Metals in Soil

GUAN Tian-xia 1,2,HE Hong-bo 1*,ZHANG Xu-dong 1,BAI Zhen 1,XIE Hong-tu 1

(Key laboratory of Terrestrial Ecological Process,Institute of Applied Ecolog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Liaoning province,Shenyang

110016,China;2.Graduate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39,China )

Abstract:Recently,heavy metal contamination has been an environmental problem noticed all over the world.Due to the deep research on the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heavy metals,metal toxicity was recognized to be not only related to its total amount,but mostly depended on its fractionation and distribution.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d the extraction agents and extraction methods of the fractionation of heavy metals and discussed the form of heavy metals in soils and the impact factors,which has great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value for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heavy metal pollution.

Key words:Soil;Heavy metals;Species;Fractionation Analysis

[76]SIMS J L,PATRICK W H.The distribution of micronutrients in soils

under conditions of varying redox potential and pH [J].Soil Science,1978,42:258-262.[77]

BURGOS P,MADEJON T E,PEREZ-DE-MORA A,et al.Spatial variability of the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 trace-element-con-taminated soil before and after remediation [J].Geoderma,2006,130:157-175.

[78]郭学军,黄巧云,赵振华,等.微生物对土壤环境中重金属活性的

影响[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2,8(l):105-110.[79]

XU-HONG ZHANG,AI-JUN LIN,YAN-LINNNG GAO,et al.Ar-buscular mycorrhizal colonisation increases copper binding capacity of root cell walls of oryza sativa L.and reduces copper uptake[J].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2008),doi:10.1016/j.soilbio.2008.08.011.[80]陈玉成.土壤污染的生物修复[J].环境科学动态,1999(2):7-11.[81]李永涛,吴启堂.土壤污染治理方法研究[J].农业环境保护,1997,

16(3):118-122.

[82]BEVERIDGE TJ,HUGHES MN,LEE H,et al.M etal-microbe inter-actions:Contemporary approaches[J].Advances in M icrobial Physiol-ogy,1997,38:177-243.[83]

S TAO,Y J CHEN,F L Xu,et al.Changes of copper speciation in maize rhizosphere soil [J].Environmental Pollution,2003,122:447-454.

[84]JORGE MENDOZA,TATIANA GARRIDO,GABRIELA CASTILLO,

et al.M etal availability and uptake by sorghum plants grown in soils amended with sludge from different treatments [J].Chemosphere,2006,65:2304-2312.

[85]PENG WANG.Fractions and availability of nickel in Loessial soil a-mended with sewage sludge or sewage [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1997,26:75-80.

[86]KELLER C,LEPP N W,M ENCH M .,et al.Proceedings of Extended

Abstracts of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Biogeochemistry of Trace Elements,Vienna,Austria,pp.154-155.[87]

CACADOR I.Accumulation of Zn,Pb,Cu,Cr and Ni in sediments

between roots of the Tagus Estuany salt marshes,Portugal[J].Estuar-ine,Coastal and Shelf Science,1996,42:393-403.

[88]

PHILIPPE H.Bioavailability of trace elements as related to root in-duced chemical changes in the rhizosphere.In:Wenzel,W.W.,Adri-ano,D.C.,Alloway,B.,Doner,H.E.,Keller,C.,Lepp,N.W.,Mench,M.,Naidu,R.,Pierzynski,G.M.(Eds.),Proceedings of Extended Ab-stracts of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Biogeochemistry of Trace Elements,Vienna,Austria,pp.1999:152-153.

[89]MENCH M.Metal binding properties of high molecular weight soluble

exudates from maize roots [J].Biology Fertiliser Soils,1987,3:165-169.

[90]CHINO M,GOTO S,YOUSSEF R,et al.Behaviour of micronutrients

in the rhizosphere.In:Wenzel,W.W.,Adriano,D.C.,Alloway, B.,Doner,H.E.,Keller,C.,Lepp,N.W.,Mench,M.,Naidu,R.,Pierzyns-ki,G.M.(Eds.),Proceedings of Extended Abstracts of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Biogeochemistry of Trace Elements,Vienna,Austria,pp.1999:180-181.

[91]MENCH M,MOREL JL,GUCKERT A,et al.,Metal-binding with root

exudates of low-molecular weight [J].Journal of Soil Science,1988,39:527-527.

[92]ZASOSKI RJ,BURAU RG.Sorption and Sorptive Interaction of Cad-mium and Zinc on Hydrous Manganese Oxide [J].Soil Science of America Journal,1988,52(1):81-87.

[93]JAUREGUI M A,REISENAUER H M.Disscution of Oxides of Manganese and Iron by Root Excudate Components [J].Soil Science of America Journal,1982,46(2):314-317.

[94]陈怀满,郑春荣,陈英旭,等.土壤-植物系统中的重金属污染

[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

[95]FILIP M,G TACK ,MARC G,et al.Single extractions versus se-quential extraction for the estimation of heavy metal fractions in re-duced and oxidised dredged sediments [J].Chemical Speciation and Bioavailability,1999,11(2):43-51.

512

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分析方法

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分析方法 赵梦姣 (湖北理工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摘要:介绍了土壤重金属的形态及各种分析方法, 重点说明了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分布及影响因素;讨论了影响土壤环境中重金属形态转化的因素, 重金属形态与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性、可给性、活性的关系,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与重金属形态分布的关系。形态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自然与人为作用对土壤中重金属来源的贡献, 并反映重金属的生物毒性。 关键词: 土壤; 重金属; 形态分析;分析方法 自20 世纪70 年代以来重金属污染与防治的研究工作备受关注,目前重金属污染物已被众多国家列为环境优先污染物。重金属的总量往往很难表征其污染特性和危害,环境中重金属的迁移转化规律、毒性以及可能产生的环境危害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赋存形态[1],不同的形态产生不同的环境效应。土壤的重金属污染是当今面积最广、危害最大的环境问题之一,其所含的重金属可以通过食物链被植物、动物数十倍的富集[2], 但土壤中的重金属的毒性不仅与其总量有关, 更大程度上由其形态分布所决定。环境中重金属的迁移性、生物有效性及生物毒性与重金属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有关, 因此, 土壤中的重金属形态分析已成为现代分析化学特别是环境分析化学领域的一个热门研究方向。

1重金属的形态及形态分析方法 根据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的定义,形态分析是指表征与测定的一个元素在环境中存在的各种不同化学形态与物理形态的过程[3]。形态分析的主要目的是确定具有生物毒性的重金属含量,当所测定的部分与重金属生物效应或毒性一致时,形态分析的目的就可实现。重金属形态是指重金属的价态、化合态、结合态和结构态4个方面,由于土壤化学结构复杂及各种影响因素复杂多变,对土壤中的重金属形态分析,与水环境中重金属的分析方法:如溶出伏安法、离子选择电极法不同,土壤中重金属大多采用连续提取的形态分析方法对样品进行浸提和萃取,然后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提取液中的每种形态重金属的浓度,许多学者关于土壤中重金属形态提出了不同的方法。FORSTNER[4]则提出了7步连续提取法,将重金属形态分为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无定型氧化锰结合态、有机态、无定型氧化铁结合态、晶型氧化铁结合态、残渣态; SHUMAN[5]将其分为交换态、水溶态、碳酸盐结合态、松结合有机态、氧化锰结合态、紧结合有机态、无定形氧化铁结合态和硅酸盐矿物态8种形态;为融合各种不同的分类和操作方法,CAMBRELL[6]认为土壤中重金属存在7种形态,即水溶态、易交换态、无机化合物沉淀物、大分子腐殖质结合态、氧化物沉淀吸收态、硫化物沉淀态和残渣态;而具有代表性的形态分析方法是由TIESSER等人提出的[7]。将土壤或者沉积物中的金属元素分为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物结合态与残渣态。在TIESSER方法的基础上,欧共体标准物质局(European

(完整word版)重金属检测方法汇总

重金属检测方法汇总 重金属检测方法及应用 一、重金属的危害特性 从环境污染方面所说的重金属,实际上主要是指汞、镉、铅、铬、砷等金属或类金属,也指具有一定毒性的一般重金属,如铜、锌、镍、钴、锡等。我们从自然性、毒性、活性和持久性、生物可分解性、生物累积性,对生物体作用的加和性等几个方面对重金属的危害稍作论述。 (一)自然性: 长期生活在自然环境中的人类,对于自然物质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有人分析了人体中60多种常见元素的分布规律,发现其中绝大多数元素在人体血液中的百分含量与它们在地壳中的百分含量极为相似。但是,人类对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其耐受力则要小得多。所以区别污染物的自然或人工属性,有助于估计它们对人类的危害程度。铅、镉、汞、砷等重金属,是由于工业活动的发展,引起在人类周围环境中的富集,通过大气、水、食品等进入人体,在人体某些器官内积累,造成慢性中毒,危害人体健康。 (二)毒性: 决定污染物毒性强弱的主要因素是其物质性质、含量和存在形态。例如铬有二价、三价和六价三种形式,其中六价铬的毒性很强,而三价铬是人体新陈代谢的重要元素之一。在天然水体中一般重金属产生毒性的范围大约在1~10mg/L之间,而汞,镉等产生毒性的范围在0.01~0.001mg/L之间。 (三)时空分布性: 污染物进入环境后,随着水和空气的流动,被稀释扩散,可能造成点源到面源更大范围的污染,而且在不同空间的位置上,污染物的浓度和强度分布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同。(四)活性和持久性: 活性和持久性表明污染物在环境中的稳定程度。活性高的污染物质,在环境中或在处理过程中易发生化学反应,毒性降低,但也可能生成比原来毒性更强的污染物,构成二次污染。如汞可转化成甲基汞,毒性很强。与活性相反,持久性则表示有些污染物质能长期地保持其危害性,如重金属铅、镉等都具有毒性且在自然界难以降解,并可产生生物蓄积,长期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存。 (五)生物可分解性: 有些污染物能被生物所吸收、利用并分解,最后生成无害的稳定物质。大多数有机物都有被生物分解的可能性,而大多数重金属都不易被生物分解,因此重金属污染一但发生,治理更难,危害更大。 (六)生物累积性: 生物累积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食物链和化学物理作用而累积。二是污染物在人体某些器官组织中由于长期摄入的累积。如镉可在人体的肝、肾等器官组织中蓄积,造成各器官组织的损伤。又如1953年至1961年,发生在日本的水俣病事件,无机汞在海水中转化成甲基汞,被鱼类、贝类摄入累积,经过食物链的生物放大作用,当地居民食用后中毒。 (七)对生物体作用的加和性: 多种污染物质同时存在,对生物体相互作用。污染物对生物体的作用加和性有两类:一类是协同作用,混合污染物使其对环境的危害比污染物质的简单相加更为严重;另一类是拮抗作用,污染物共存时使危害互相削弱。 二、重金属的定量检测技术

重金属各元素

重金属各元素 砷 砷(As)是人体非必须元素,元素砷的度相较低而砷的化合物均有剧毒,三价砷化合物比五价砷化合物毒性更强,有机砷对人体和生物都有剧毒,砷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接触人体。如摄入量超过排泄量,砷就会再人体的肝、肾、肺、子宫、胎盘、骨骼、肌肉等部位,特别是在毛发、指甲中蓄积,从而引起慢性砷中毒,潜伏期可长达几年甚至几十年。慢性砷中毒有消化系统症状、神经系统症状和皮肤病变等。砷还有至癌作用,能引起皮肤癌。砷危害植物作物的原因是由于砷阻碍了作物中水分的输送,使作物根以上的地上部分氮和水分的供给受到限制,造成作物枯黄。在一般情况下,土壤、水、空气、植物和人体都含有微量砷,对人体不会造成伤害。砷是我国实施排放总量控制的指标之一,砷的污染主要来源于采矿、冶金、化工、化学制药、农药生产、纺织、玻璃、制革等部门的工业废水。 测定砷的两个比色法,新银盐分光光度法和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光度法,其原理相同,具有类似的选择性。但新银盐分光光度法测定速度快、灵敏度高,适合于水和废水的测定,特别是对天然水样,而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光度法适合分析水和废水,但使用三氯甲烷,会污染环境。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法是将水和废水中的砷以氢化物形式吹出,通过加热产生砷原子,从而进行定量。样品采集后,用硫酸将样品酸化至pH<2保存,废水样品酸化至含酸达1%。现多以采用原子荧光法测定。 镉 镉(Cd)不是人体必须的元素,镉的毒性很大,它可通过食物链进入动物和人体,可以在人体内蓄积,主要蓄积在肾脏,引起泌尿系统的功能变化,镉在人体内形成镉硫蛋白,它与含羟基、氨基、巯基的蛋白质分子结合,影响酶的功能,导致蛋白尿和糖尿等;镉还能影响维生素D3的活性,使骨质疏松、萎缩、变形等。镉对植物的危害表现在其破坏叶绿素,从而降低光合作用,还能使花粉败育,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和繁殖。水中含镉0.1mg/L时,可轻度抑制地表水的自净作用。用含镉0.04mg/L的水进行农业灌溉时,土壤和稻米就会受到明显的污染。

土壤重金属形态分析的改进BCR方法

BCR连续提取法分析土壤中重金属的形态 ?1、重金属形态 ?2、重金属形态研究方法及发展历程 ?3、本实验的目的 ?4、实验原理 ?5、实验步骤 ?6、数据处理 1.重金属形态 ?重金属形态是指重金属的价态、化合态、结合态、和结构态四 个方面,即某一重金属元素在环境中以某种离子或分子存在的实际形式。 ?重金属进入土壤后,通过溶解、沉淀、凝聚、络合吸附等各种 作用,形成不同的化学形态,并表现出不同的活性。 ?元素活动性、迁移路径、生物有效性及毒性等主要取决于其形 态,而不是总量。故形态分析是上述研究及污染防治等的关键 2、重金属形态研究方法及发展历程 ?自Chester 等(1967)和Tessier 等(1979)的开创性研究以来, 元素形态一直是地球和环境科学研究的一大热点。 ?在研究过程中,建立了矿物相分析、数理统计、物理分级和化学 物相分析等形态分析方法。

?由于自然体系的复杂性,目前对元素形态进行精确研究是很困 难,甚至是不可能的。 ?在诸多方法中,化学物相分析中的连续提取(或逐级提取) (Sequential extraction) 技术具操作简便、适用性强、蕴涵信息丰富等优点,得到了广泛应用。 逐级提取(SEE) 技术的发展历程 ?60~70年代(酝酿期) ?以Chester 和Hughes(1967) 为代表的一些海洋化学家尝试 用一种或几种化学试剂溶蚀海洋沉积物,将其分成可溶态和残留态两部分,进而达到研究微量元素存在形态的目的。 ?70 年代末(形成期)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Tessier et al. (1979) 用不同溶蚀能力的化学试剂,对海洋沉积物进行连续溶蚀和分离操作,将其分成若干个“操作上”定义的地球化学相,建立了Tessier 流程。 ?80 年代(发展期) ?不同学者在对Tessier 流程改进的基础上,先后提出了20 多种逐级提取流程。其中,影响较大的逐级提取流程有Salomons 流程(1984) 、Forstner 流程(1985) 、Rauret et al流程(1989) 等。 ?90 年代(成熟期) ?为获得通用的标准流程及其参照物,由BCR 等主办的以“沉积物和土壤中的逐级提取”(1992) 、“环境风险性评价中淋滤/ 提取测试的协和化”(1994) 和“敏感生态系统保护中的环境分析化学”(1998) 等为主题的欧洲系列研讨会先后召开,并分别出版了研究专刊。 ?Ure et al. (1993) 在Forstner (1985) 等流程的基础上,提出了Ure 流程,后经Quevauviller et al. (1997 ,1998) 修改,成为BCR 标准流程,并产生了相应的参照物(CRM 601) 。 ?BCR 为欧洲共同体参考物机构( European Community Bureau of Reference) 的简称,是现在欧盟标准测量和测试机构(Standards Measurements and Testing Programme ,缩写为SM &T) 的前身。 ?Rauret et al. (1999) 等对该流程作了改进,形成了改进的BCR

重金属在水体中的存在形态及污染特征分析

重金属在水体中的存在形态及污染特征分析 摘要阐述了重金属在水体中的存在形态类型及迁移性质,介绍了重金属迁移规律的研究方法,并分析了重金属在水体中的污染特征。 关键词重金属;水体;存在形态;迁移规律;污染特征 1重金属在水体中的存在形态 1.1存在形态的类型 要分析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规律,首先就要了解污染物在水体中以何种形式存在以及各存在形态之间的关系,对重金属污染物的研究也不例外。汤鸿霄提出“所谓形态,实际上包括价态、化合态、结合态和结构态4个方面,有可能表现出来不同的生物毒性和环境行为”,这里所分析的存在形态主要指重金属在水体中的结合态。水体中重金属存在形态可分为溶解态和颗粒态,即用0.45μm滤膜过滤水样,滤水中的为溶解态(溶解于水中),原水样中未过滤的为颗粒态(包括存在于悬移质中的悬移态及存在于表层沉积物中的沉积态)。用Tessier等[1]提出的逐级化学提取法又可将颗粒态重金属继续划分为以下5种存在形态:一是可交换态,指吸附在悬浮沉积物中的黏土、矿物、有机质或铁锰氢氧物等表面上的重金属;二是碳酸盐结合态,指结合在碳酸盐沉淀上的重金属;三是铁锰水合氧化物结合态,指水体中重金属与水合氧化铁、氧化锰生成结合的部分;四是有机硫化物和硫化物结合态,指颗粒物中的重金属以不同形式进入或包括在有机颗粒上,同有机质发生螯合或生成硫化物;五是残渣态,指重金属存在于石英、黏土、矿物等结晶矿物晶格中的部分。 1.2迁移性质 不同存在形态的重金属在水体中的迁移性质不同。溶解态重金属对人类和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最直接,是人们判断水体中重金属污染程度的常用依据之一。颗粒态重金属组成复杂,其形态性质各不相同。可交换态是最不稳定的,只要环境条件变化,极易溶解于水或被其他极性较强的离子交换,是影响水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碳酸盐结合态在环境变化,特别是pH值变化时最易重新释放进入水体;铁锰水合氧化物结合态在环境变化时也会部分释放;有机硫化物和硫化物结合态不易被生物吸收,利用较稳定;残渣态最稳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释放到水体中。

厌氧消化后污泥中的重金属形态分布

摘要:对污泥经消化后8种重金属的化学形态分析表明,汞、镉、铅、砷几乎全部以稳定形态存在,锌、镍、铜、铬的稳定形态含量亦不同程度地得到增加。 关键词:重金属厌氧消化化学形态 污泥在农业方面的利用日益为人们所关注,但我国城市污水厂的进水中混有大量工业废水,工业废水中所含的重金属在水处理过程中以不同形式由液相向固相转移,最后浓缩到污泥中,因此这些重金属污染物成为污泥农用的最大制约因素。随着环境科学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熟悉到污泥中重金属对环境的危害除了与其总量有关外,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形态的分布,故污泥中重金属形态分布的研究对污泥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理论依据 目前,关于自然界固体物中重金属的化学形态被人们广泛接受的理论是Tessier提出的化学试剂分步提取法,它将固体颗粒物中重金属的化学形态分为5种: ①可交换态 主要指吸附在颗粒物上的重金属,水相中重金属离子的组成和浓度变化主要受这部分重金属吸附和解吸过程的影响。 ②碳酸盐结合态 主要指与颗粒物中碳酸盐结合在一起或本身就成为碳酸盐沉淀的重金属。这部分重金属对pH值变化最为敏感,且在酸性条件下易溶解释放。 ③铁锰氧化物结合态 天然水中的铁锰氧化物以铁锰结核或凝聚物形式存在于颗粒上,也有的呈胶膜状覆盖在颗粒上,其是微量重金属极好的吸着剂。与铁锰氧化物结合在一起的或本身就成为氢氧化物沉淀的这部分重金属称为铁锰氧化物结合态。这一部分重金属在氧化还原电位降低时轻易释放出来。 ④硫化物及有机结合态 指重金属硫化物沉淀及与各种形态有机质结合的重金属,这部分重金属被认为较稳定。 ⑤残渣态 指存在于石英、粘土矿物等晶格里的重金属。其主要来源于天然矿物,通常不能被生物吸收,是生物无法利用的部分。 综上所述,前三种形态稳定性差,后两种形态稳定性强。也就是说,重金属污染物的危害主要来自前三种不稳定的重金属形态。

重金属分析方法

微波消解_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同时检测大米中的6种重金属元素_梁书怀 准确称取大米约0.5g(精确至0.0001g)于50mL密闭式聚四氟乙烯的微波消解罐中,加入7.0mL硝酸在智能控温电加热器中预消解3h后,再加入2.0mLH2O2在设定的微波消解条件进行消解。消解完毕后,冷至室温。打开消解罐,用少量 水冲洗上盖内壁,合并至罐中。置消解罐中于140~160℃智能控温电加热器中赶酸,待溶液剩约1.0mL时,用水洗涤消解罐3~5次,洗液合并于50mL塑料容量瓶中,用水定容至刻度,混匀备用。

ICP_OES_ICP_MS测定葵花子中28种无机元素_刘宏伟

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蔬菜中5 种重金属李延升

微波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全量及形态 陈坚 采用BCR( Community Bureau of Reference) 顺序提取法提取重金属形态,同步分析沉积物中的As,Cd,Cr,Pb,Co,Cu,Mn,Zn,Ni 9 种元素的含量和形态。 欧盟BCR 形态提取法是目前广泛用于提取沉积物重金属形态的方法,具有很好的再现性,便于国内外不同实验室之间的数据对比验证[8 ~10]

KaziT G,Jamali M K,Kazi G H,et al.Anal Bioanalhem,2005,383: 297 叶宏萌,袁旭音,赵静.中国环境科学,2012,( 10) : 1853 Davidson C M,Duncan A L,Littlejohn D,et al.AnalChim Acta,1998,363: 45

重金属的危害特性及重金属分析方法原理介绍

重金属的危害特性及重金属分析方法原理介绍 一、重金属的危害特性 从环境污染方面所说的重金属,实际上主要是指汞、镉、铅、铬、砷等金属或类金属,也指具有一定毒性的一般重金属,如铜、锌、镍、钴、锡等。我们从自然性、毒性、活性和持久性、生物可分解性、生物累积性,对生物体作用的加和性等几个方面对重金属的危害稍作论述。 (一)自然性: 长期生活在自然环境中的人类,对于自然物质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有人分析了人体中60多种常见元素的分布规律,发现其中绝大多数元素在人体血液中的百分含量与它们在地壳中的百分含量极为相似。但是,人类对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其耐受力则要小得多。所以区别污染物的自然或人工属性,有助于估计它们对人类的危害程度。铅、镉、汞、砷等重金属,是由于工业活动的发展,引起在人类周围环境中的富集,通过大气、水、食品等进入人体,在人体某些器官内积累,造成慢性中毒,危害人体健康。 (二)毒性: 决定污染物毒性强弱的主要因素是其物质性质、含量和存在形态。例如铬有二价、三价和六价三种形式,其中六价铬的毒性很强,而三价铬是人体新陈代谢的重要元素之一。在天然水体中一般重金属产生毒性的范围大约在1~10mg/L之间,而汞,镉等产生毒性的范围在0.01~ 0.001mg/L之间。 (三)时空分布性: 污染物进入环境后,随着水和空气的流动,被稀释扩散,可能造成点源到面源更大范围的污染,而且在不同空间的位置上,污染物的浓度和强度分布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同。 (四)活性和持久性: 活性和持久性表明污染物在环境中的稳定程度。活性高的污染物质,在环境中或在处理过程中易发生化学反应,毒性降低,但也可能生成比原来毒性更强的污染物,构成二次污染。如汞可转化成甲基汞,毒性很强。与活性相反,持久性则表示有些污染物质能长期地保持其危害性,如重金属铅、镉等都具有毒性且在自然界难以降解,并可产生生物蓄积,长期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存。 (五)生物可分解性: 有些污染物能被生物所吸收、利用并分解,最后生成无害的稳定物质。大多数有机物都有被生物分解的可能性,而大多数重金属都不易被生物分解,因此重金属污染一但发生,治理更难,危害更大。 (六)生物累积性: 生物累积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食物链和化学物理作用而累积。二是污染物在人体某些器官组织中由于长期摄入的累积。如镉可在人体的肝、肾等器官组织中蓄积,造成各器官组织的损伤。又如1953年至1961年,发生在日本的水俣病事件,无机汞在海水中转化成甲基汞,被鱼类、贝类摄入累积,经过食物链的生物放大作用,当地居民食用后中毒。 (七)对生物体作用的加和性: 多种污染物质同时存在,对生物体相互作用。污染物对生物体的作用加和性有两类:一类是协同作用,混合污染物使其对环境的危害比污染物质的简单相加更为严重;另一类是拮抗作用,污染物共存时使危害互相削弱。 二、重金属的定量检测技术

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分析的研究进展(完整版)

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分析研究进展 罗小三,周东美,陈怀满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210008) E-mail:dmzhou@https://www.360docs.net/doc/b018585296.html, & trhjhx@https://www.360docs.net/doc/b018585296.html,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元素形态分析的概念、方法及其应用,概括和评述了当前土壤重金属的形态分析方法,详细讨论了各种形态分离手段和痕量重金属的测定技术,提出了土壤重金属形态分析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 土壤 重金属 形态分析 环境 1. 引言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环境科学家就认识到,重金属的生物毒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存在形态,元素总量已经不能很好地说明环境中痕量金属的化学活性、再迁移性、生物可给性以及最终对生态系统或生物有机体的影响[1,2]。事实上,重金属与环境中的各种液态、固态物质经物理化学作用后以各种不同形态存在于环境中,其赋存形态决定着重金属的环境行为和生物效应[3]。正因如此,通过元素形态分析方法定量确认环境中重金属的各种形态已成为环境分析化学研究领域的新热点,其环境介质包括土壤、沉积物、水体、植物和食品等[4-6]。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分析测试技术的迅猛发展,元素的形态分析方法日趋完善,并且在化合物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元素毒性及生态毒性确定、食品质量控制、临床分析等领域显示出独特的作用[7]。 土壤环境处于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及生物圈的交接地带,它是地表环境系统中各种物理、化学以及生物过程、界面反应、物质与能量交换、迁移转化过程最为复杂和最为频繁的地带。而重金属土壤污染对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存在严重威胁。因此,研究土壤中重金属的形态尤为重要。但土壤是一个多组分多相的复杂体系,类型多样,其组成、pH和Eh等差异明显,加上重金属来源不同、在土壤中的形态复杂,使得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分析更为困难[8]。 本文对元素形态分析的概念、方法、常用技术、应用进行了概括,对当前土壤中重金属的形态分析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和评述,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将来的预期发展方向。 2. 元素形态分析的概念 2.1 元素形态 元素形态的概念可追溯到1954年Goldberg为改善对海水中痕量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理解而将其引入[9]。其后,元素的形态得到广泛研究,但不同的学者对形态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Stumm[10]认为形态是指某一元素在环境中的实际存在的离子或分子形式; - 1 -

重金属元素对人体的危害及检测方法

人体内重金属元素的危害及检测方法 (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2010级化学基地班耿轶峥 201000112008) 一、选定课题的简要说明: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快速发展,大气、水土的污染形势日益严峻,人体中金属含量超标已经越来越多的在各地发生,其对人体造成的危害不容无视,如铅毒症、水俣病等。这些中毒症状往往会给人体带来严重的永久性损伤,进而导致残疾甚至死亡。因而,只有了解重金属以及其摄入过多的症状,才能有效防范重金属中毒。 由于危害人体健康的重金属含量极低,常规检查不易查出,一旦查出时往往已经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研制灵敏度更高、准确度更好、速度更快的检测方法便是现阶段追求的目标,本文将例举集中常用的测定重金属元素的检测方法。 二、信息检索说明: 1 检索关键词:重金属、人体、危害 2 检索工具和数据库: 2.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2.2 万方数据系统 三、综述: 以上检索共查找到了相关文献85篇,另外又对比参考了各个数据库推荐的相似文献,其中重点参考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的20余篇文章。在经过对其的学习和理解并通过自己的总结及相应参考后,现将该课题内容和自己的启示心得综述如下。 摘要对什么是重金属目前尚无严格的定义,化学上跟据金属的密度把金属分成重金属和轻金属,常把密度大于4.5g/cm3的金属称为重金属。如:金、银、铜、铅、锌、镍、钴、铬、汞、镉等大约45种。从环境污染方面所说的重金属是指:汞、镉、铅、铬以及类金属砷等生物毒性显著的重金属。对人体毒害最大的有5种:铅、汞、铬、砷、镉。这些重金属在水中不能被分解,人饮用后毒性放大,与水中的其他毒素结合生成毒性更大的有机物或无机物。通常认可的重金属分析方法有:微谱分析(MS)、紫外可分光光度法(UV)、原子吸收法(AAS)、原子荧光法(AF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法(ICP)、X荧光光谱(XRF)、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ICP-MS)。 目录

化妆品中重金属元素的分析方法

化妆品中重金属元素的分析方法 化妆品中重金属元素的分析方法 摘要:重金属污染,尤其是化妆品中的重金属元素在人体内的积累,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化妆品中铅、铬等重金属的含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然而,我国在化妆品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分析中,还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本文旨在通过对近些年中国内外针对化妆品中的重金属元素的分析方法进行对比,希望能够获得符合我国化妆品行业实际情况的、行之有效的、快速准确的分析方法,以期避免人们受到化妆品中重金属元素的侵害,保护人类的身体健康。 关键词:化妆品金属元素分析方法 近几年来,我国化妆品市场发展迅猛,增长速度十分迅速,化妆品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更加的多样化,层次性也更加明显。根据统计,国产化妆品占我国化妆品市场的一半左右,化妆品近乎走进了每一个人的生活,其购买率和使用率逐年升高。 重金属的污染是一个慢性过程,具有隐蔽性的特性,其危害一般不会立马生效,而是能够在人体内部潜藏很长一段时间,通过不断的积累,逐渐的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目前,在我国的化妆品行业卫生标准中,仅仅包含了铅、汞、砷三种重金属元素,其他诸如铬、锌、锰等重金属元素并未列入检测行列。同时我国针对化妆品中中技术元素的分析方法也不够快速准确,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1.我国化妆品金属元素分析的研究现状 我国作为化妆品行业的出口国,对化妆品出口方面受各国贸易壁垒的影响非常巨大。由于我国对于化妆品中的重金属元素的分析方法起步较晚,在对化妆品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分析的技术还不够成熟。我国出台的《化妆品卫生规范》中,增大了对重金属元素的管理力度。随着我国化妆品行业的迅猛发展,我国在化妆品中重金属元素的分析方法上,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就。 目前我国在对化妆品中重金属元素汞的含量的测定主要采用原

重金属元素对人体的危害及检测方法

人体内重金属元素得危害及检测方法 一、选定课题得简要说明: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快速发展,大气、水土得污染形势日益严峻,人体中金属含量超标已经越来越多得在各地发生,其对人体造成得危害不容无视,如铅毒症、水俣病等。这些中毒症状往往会给人体带来严重得永久性损伤,进而导致残疾甚至死亡。因而,只有了解重金属以及其摄入过多得症状,才能有效防范重金属中毒。 由于危害人体健康得重金属含量极低,常规检查不易查出,一旦查出时往往已经出现严重得并发症,研制灵敏度更高、准确度更好、速度更快得检测方法便就是现阶段追求得目标,本文将例举集中常用得测定重金属元素得检测方法. 二、信息检索说明: 1检索关键词:重金属、人体、危害 2 检索工具与数据库: 2.1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2。2 万方数据系统 三、综述: 以上检索共查找到了相关文献85篇,另外又对比参考了各个数据库推荐得相似文献,其中重点参考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得20余篇文章。在经过对其得学习与理解并通过自己得总结及相应参考后,现将该课题内容与自己得启示心得综述如下。 摘要对什么就是重金属目前尚无严格得定义,化学上跟据金属得密度把金属分成重金属与轻金属,常把密度大于4、5g/cm3得金属称为重金属.如:金、银、铜、铅、锌、镍、钴、铬、汞、镉等大约45种.从环境污染方面所说得重金属就是指:汞、镉、铅、铬以及类金属砷等生物毒性显著得重金属。对人体毒害最大得有5种:铅、汞、铬、砷、镉。这些重金属在水中不能被分解,人饮用后毒性放大,与水中得其她毒素结合生成毒性更大得有机物或无机物。通常认可得重金属分析方法有:微谱分析(MS)、紫外可分光光度法(UV)、原子吸收法(AAS)、原子荧光法(AF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法(ICP)、X荧光光谱(XRF)、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ICP-MS)。 目录 1重金属中毒得危害

重金属形态浸提方法

重金属试验所用到的浸提方法 整理:syl1204 植物样品(根、茎叶、面粉、猪粪样品)重金属全量测定方法: 样品室温下风干,烘干磨细,准确称取0.2500-0.5000g准确0.0001到特芙蓉消煮管,加入5-8ml硝酸和1-3ml过氧化氢消煮,先将温度调到80℃,1.5h;然后调到130℃,2.5h之后,打开盖子赶酸,至含珠状,即粘稠不动,加超纯水使之全部溶解,冲洗内壁,定容至50ml的容量瓶中,过滤,测重金属含量。 土壤样品测定方法(用提取剂提取后,提取液中盐分可能很高,最好稀释后再上机测试,不然会造成仪器进样管堵塞,同时测试时候,测一个样,进样管要在水中多停留一段时间清洗盐分): 1.水提法:取2g过10目筛的盆栽土加入离心管中,再加20ml去离子水, 震荡2h后,4000r/min离心10分钟,过滤,然后AAS法测定Cu含量。 2.DTPA浸提方法(中性-碱性土): 1.967g DTPA(三乙三胺五乙酸)溶于14.92g TEA(三乙醇胺)和少量水中, 再将1.47gCaCl 2·2H 2 O(或1.1098g无水CaCl 2 )溶于水后,一并转入1L容量瓶 中,加水至约950mL,再用6mol/L HCl(即v/v=1/1)溶液调节至pH7.30,最后加水定容,贮于塑料瓶中备用(几个月内不变质). 通过1mm筛的风干土10.00g放入100mL塑料广口瓶中,加DTPA提取剂(其成分为:0.005mol·L-1DTPA—0.01mol·L-1 CaCl2和0.1mol·L-1 TEA,pH=7.3)20.0mL,25℃下180±20r/min振荡2h,过滤。滤液、空白溶液和标准溶液中的Zn、Cu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最好在48h内完成测试)。 0.1M HCl(酸性土):吸取8.3ml优级纯HCl加水至1L(土:液=1:10). M3提取剂(不分酸碱性):称取20.0g NH4NO3(AR),将其溶于约500ml 水中,加4.00ml NH4F(有毒,腐蚀玻璃)-EDTA储备液,混匀后再加入11.50ml 冰醋酸(17.4mol/L,原液)和0.82ml浓HNO3(15.8mol/L),用水定容至1L,摇匀后储存于塑料瓶中备用,此溶液pH值为2.5±0.1。称取5.00g风干土样(过2mm筛)于100ml塑料瓶中,加入50.00ml M3提取剂,在25±1℃的恒温条件下振荡,振速为200r/min,振荡5min后过滤,滤液承接于干燥的塑料瓶中,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滤液中的铜锌铁锰. 3.美国环境保护部TCLP(Toxicity Characteristic Leaching)法:取1g过10目筛的盆栽土加入离心管中,再加20ml提取剂(土:水比1:20),震荡18小时,0.45um滤纸过滤,AAS测定重金属Cu含量。 提取剂的配制:加5.7ml冰醋酸和64.3ml1mol/lNaOH于500ml去离子水中,定容至1000ml容量瓶,溶液pH4.39±0.05 TCLP法是现在美国法庭所通用的生态环境风险评价方法(Chang E,2001;Bilge A,2002)。此法评价重金属生态环境风险在美国已经开展研究多年,是美国

环境监测中的重金属元素分析方法研究探讨

环境监测中的重金属元素分析方法研究探讨 发表时间:2020-01-14T09:38:53.69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8期作者:王芳 [导读] 摘要:重金属污染源多,具有生物积累性,且对生物和环境具有一定的危害性。 广西保利环境监测有限公司广西柳州 545000 摘要:重金属污染源多,具有生物积累性,且对生物和环境具有一定的危害性。本文结合重金属元素的特性,对重金属污染来源及其危害进行阐述,并对重金属元素的前处理、干扰消除及分析方法进行讨论。 关键词:环境监测;重金属元素;方法 引言 目前,我国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使工业得到发展,但发展工业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污染,其中重金属毒性最强,污染最严重,也最难控制,已经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和污染生态环境。因此有关部门将重金属污染治理列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加强了环境法律法规的宣传,并开展了各项治理工作。因此重金属污染源监测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污染源环境保护管理工作提供了大量的基础数据和决策依据。 一、重金属污染源 重金属污染是由多个方面以及综合因素造成的。据调查研究显示,重金属污染主要来自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城市生活和环境事故污染等。工业上,冶炼厂矿石的采集、筛选、冶炼、加工等环节产生了大量废弃的重金属,部分企业排放重金属含量未达标的废气、废水和废渣;农业上,过度地施用含有重金属较多的化肥和农药,造成残留的重金属进入水体和土壤中;在城市生活中,汽车轮胎磨损和尾气排放、含铅汽油的燃烧、生活垃圾焚烧等都会引起重金属污染;在环境事故上,突发的环境污染事故也会带来环境污染,比如近年来中国十大污染事故中的湖南浏阳镉污染事件、云南曲靖铬渣污染、广西龙江镉污染事件等。这些重金属分别以液态、气态、固态的形式进入水体、土壤、空气中。 二、重金属污染的危害 重金属污染还被列入“中国环境优先污染物黑名单”中。优先污染物具有难降解,在环境中有一定残留水平,出现频率较高,具有生物积累性,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三致”)性质、毒性较大。 由于大自然中存在食物链,重金属能通过水体、土和空气进入到植物和动物体内。进入人体的重金属,会与蛋白质、核酸等发生作用,引起酶失活,改变了蛋白质的结构,这种改变是不可逆的,进而破坏组织细胞功能,引起疾病。另外重金属还会富集在人体内脏中,难排泄,造成积累性慢性中毒。典型重金属急性中毒症状有恶心、呕吐、头痛等现象,慢性中毒会导致贫血、神经病变、癌症等疾病,严重的会导致死亡。 三、重金属元素分析方法综述 环境监测中,受重金属污染的样品主要包括固体和液体两大类,采集到的样品在分析测试前都要根据样品分析方法进行前处理排除干扰,并转化为适应仪器检测的状态。重金属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电化学法和光学分析法两大类,目前常用的光学分析方法主要包括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AS)、原子荧光法(AF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等。在选择分析方法时,应该根据样品浓度高低、方法适用范围、分析方法检出限等因素综合考虑。 四、重金属元素分析的过程 1.前处理 分析过程中,前处理是分析工作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可以排除或消除干扰,前处理的效果能直接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由于水质基体成分较为复杂,常含有一些悬浮物或有机物,会吸附重金属,导致分析结果偏低,可以通过过滤和加酸消解等手段达到消除干扰的目的。分析可溶态金属时,在酸化前通常会对水样进行过滤,以除去悬浮物质,再对水样进行酸化保存,而分析金属总量时则直接对水样进行酸化保存,并加酸加热消解,使有机物在加热过程中挥发。 固体样品主要指的是沉积物和土壤等样品,这些材质较好分离,一般的处理方法有过滤分离法和使用酸性物质消解的方法。酸消解方法通常采用HCl-HNO3-HF-HClO4全分解法、HNO3-HCl-HF、HNO3-HCl、HNO3-HF-HClO4等体系。固体样品常用的消解方法有:电热消解法(电热板\石墨炉电热消解法)、微波消解法、水浴消解(王水)、碱熔法。电热板消解法属于经典消解法,但这种方法耗时长、样品容易受污染、挥发性元素损失量大。微波消解法操作简便、试剂用量减少、挥发性元素损失量小、不易受污染、减少有毒气体排放、热效率高,但微波消解仪价格相对昂贵,在分析中受限,因为样品称样量要控制在0.1g-1.0g,比较适合于AAS、AFS、ICP等仪器对重金属等微量元素的检测。王水水浴消解省时省力、效率高,可以做到一次消解分别测定多种元素,但不能完全破坏土壤的晶格,造成被硅酸盐包裹的部分金属元素无法释放出来,使测定结果偏低,仅适用于部分样品金属元素的消解。碱熔法属于高温加热消解,可以彻底破坏样品的晶格,使金属元素被释放出来,但操作过程繁琐,消解温度高,反应较为剧烈。虽然微波消解法的成本较高,方法受限,但仍受到广泛的利用,并开始成为了当下样品消解方法的主要应用手段。 2.干扰的消除 部分金属元素分析过程容易受到干扰,主要有物理干扰、化学干扰、电离干扰、光谱干扰等,这些干扰会影响检测结果,常常给检测工作带来困扰。但可以通过对样品进行前处理预先分离干扰物质;对待测溶液进行稀释来改变其物理性质(粘度、相对密度、表面张力等);采用标准加入法;对背景值进行校正;加基体改进剂、加助溶剂、加保护剂;调整仪器工作参数等手段来克服其它元素或因素的干扰。 3.分析方法 重金属分析方法的选择可以说是多种多样的。普遍使用的UV-Vis、AAS和AFS都有自己的优点,但自身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仪器灵敏度低,达不到实验要求,样品前处理繁琐复杂,干扰因素多,无法实现多组分或多元素同时分析,耗时长、费力,使得检测工作效率低,但其仪器操作简便,在运行和维护方面需要的成本相对低一些,因此仍受到部分消费者的喜爱。 近年来兴起的ICP主要应用于无机元素的定性及定量分析。相对UV-Vis、AAS和AFS传统方法,它灵敏度更高、检测限更低、线性范围更宽,可以实现多个元素或多组分同时分析,更加简单快速,样品消耗少,不需要复杂的前处理,并且分析过程不易受干扰,大大缩短检

重金属形态分析方法

参照T essier的分析方法,确定土壤重金属形态分析方法如下: 可交换态:称取样品1.00克于10ml离心管中,加入1mol/LMgCl2溶液8ml(ph=7),在18摄氏度恒温水浴振荡器中以200次/min的速度振荡1小时,然后在离心机上以4000r/min离心30min,将上清液和沉淀分离,上清液测重金属元素,沉淀留在原离心管中。 碳酸盐态:在原离心管中加入1.0mol/LNaAc8ml(用HAc调到ph=5)在20摄氏度恒温水浴振荡器中以200次/min的速度震荡1.5小时,然后改变振荡速度至100次/min振荡16小时,用上述同样方法离心分离,上清液测重金属元素,沉淀留在原离心管中。 铁锰氧化态:用0.04mol/LNH2·HAc(4.5mol/l)溶液20ml将离心管中的沉淀转入另一支25ml离心管中,在96摄氏度的恒温箱中保持3小时(期间每隔10min 搅动一次),用上述同样方法离心分离,上清液测重金属元素,沉淀留在原离心管中。 有机态:在原25ml离心管中加入0.02mol/LHNO3 3ml,再加入30%H2O2 5ml (HNO3调到PH=2),在83摄氏度的恒温箱中保持1.5小时(期间每隔10min 搅动一次),然后再加入30%H2O2 3ml,继续在83摄氏度的恒温箱中保持1.1小时(期间每隔10min搅动一次);取出冷却到室温后加入3.2mol/LNH4Ac(3.2mol/LHNO3)5Ml,并将样品稀释到20ml,放入20摄氏度恒温水浴静置10小时,用上述同样方法离心分离,上清液测重金属元素,沉淀留在原离心管中。 残渣态:将在原25ml离心管中的沉淀转入另一支30ml的聚乙烯坩埚中,用HF、HCL、HNO3、HClO4混酸溶样。 用修改的BCR连续提取I}51,共进行4步:①用0.11 mol/L醋酸溶液提取,②用0.5-1/T 的盐酸轻胺提取,③用PH为2的过氧化氢消化后1.Omol/L醋酸氨溶液(用浓HNO,调PH值至 2)提取,④上述残渣再用王水消化提取,以上提取液中重金属含量分别用 TCP-AES测定,其中Cd和Pb用GFAAS测定,锥个提取过程用土壤标样I-oct-97 # 6进行质量控制 1. 4. 2 重金属形态分级方法 交换态:称取1 g 干燥土壤,加入8 mL 1 mol·L - 1MgCl2,在pH 7. 0 (20 ±3)℃条件下振荡30 min,取上清液待测定(第一分级)。 碳酸盐结合态:将以上残余物加入8 mL 1 mol·L - 1 NaOAc ,在pH5. 0 (20 ±3 )℃条件下,连续浸提1. 5 h 后,离心分离30 min,取上清液待测(第二分级)。Fe - Mn 氧化物结合态:将以上残余物加入0. 04mol·L - 1 NH2OHHCl 之HOAc(25%, V / V) 20 mL,在pH2. 0,温度96 ℃±2 ℃条件下,偶尔搅动反应3 h 后离心分离,取上清液待测(第三分级)。 有机结合态:将第三分级残余物加0. 02 mol·L - 1 HNO3 5 mL,再加30%(V / V)H2O2 25 mL(HNO3 调pH 为2 ) ,偶尔搅动反应1. 5 h;混合物经85 ℃水浴加热5 min,浸提6 h 后加3 mol·L - 1 NH4OAc 之HNO3(20%,V / V)液5 mL,室温下静置9. 5 h 后离心分离,取上清液待测(第四分级)。 残渣态:利用差减法计算残渣态含量,用重金属的总量减去其他4 种形态重金属含量,剩余的即确认为重金属的残渣态含量。重金属全量分析:称取风干的土壤

环境监测中的重金属元素分析方法

研究与开发 化 工 设 计 通 讯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hemical Engineering Design Communications ·130· 第45卷第9期 2019年9月 重金属存在难分解、毒性强等特征,极易经过食物链的富集性能影响人体健康。重金属是工业生产的关键原料,很多工厂为了经济效益,将没有处置的重金属原料排进空气、水体和土壤内,既引起了巨大的环境污染,还威胁着周围居民的人身健康。需要通过强化环境监测,定性与定量研究重金属的类型、含量。 1 重金属对人体造成的威胁 重金属元素来源很广,如工业制造排出的废气、污水,车辆尾气,农药化肥等,均可能引起重金属问题。重金属元素的差异,对人身造成的危害也有明显差别,比如长时间使用被汞污染的水体,将引起肝中毒、脑神经受损;铅中毒将导致儿童智力发育不全,年迈人痴呆;镉中毒将引起心脑血管病患、肾功能下降等。因为重金属难以被降解,所以如果损伤身体的每个器官,将难以找出高效的、可逆的医治办法。特别是针对郊区、乡镇的工厂,因为监管方面存在疏漏,加之企业管理人员环保意识不高,重金属污染情况持续严重,所以,加强重金属元素环境监测是十分关键的。2 重金属研究过程 2.1 选取分析办法 重金属元素基本存在于空气、土壤以及水体内,因此环境监测方面的重金属污染研究主要是对于空气、土壤、水体,分别采样研究气体、土壤以及水质,结合样本内金属元素含量与元素之间的作用选取分析办法。通常情况下,获得广泛使用的方法是光分析法,一般电化学分析,能够采用仪器工具监测样本内的重金属元素,而光分析法基本是依靠紫外线分光性,经过原子光谱吸附和荧光反应,识别重金属元素的布局情况,电化学法是根据生物分析法来进行环境监测工作。为保证监测的精准性和简便性,分析办法的筛选应结合样本内重金属浓度与分析指标来筛选。 2.2 样本配备 环境污染尤其是水源、土壤污染情况非常明显,重视重金属污染的判定,应当搜集具备一定代表性的样本。样本配备包含对污染固体以及水源的采样。例如,垃圾焚烧成分、含铅汽油、车轮焚烧残留成分、工厂周围的废水与家庭废气电池均是能够收集的样本[1]。结合污染源性质,采取适当的取样设备,开展不同深度的样本配备。在收集以前,应当研究监测污染物的pH 值、重金属离子浓度。金属污染体样本的配备 是预处理样本,直接影响设备的分析结论、监测结论的精准性。在环境监测方面,重金属浓度很低,若配备样本时未注意标准操作,配备样本混进其他成本,加大了研究结论的干扰项。样本配备还应当收集具备代表性的物质,配备过程应当谨慎处理。 2.3 不同样本的预处理2. 3.1 液体样本的处置 预处置液体时,实际上是处置吸附于液体表层的杂物和有机成分,旨在减小对研究结论的干扰,降低监测偏差。在预处置液体样本以前,采用洗涤液清理预装样本的容器,再在弱酸性的液体内搁置15min ,用清水清理干净后装入液体样本。处置方法选择化学过滤法,采用孔径是0.45μm 的滤纸来过滤,将pH 值降至1~2[2]。如果选择硝酸液体,添加硝酸其液体的质量比是1∶500,重金属物质能够迅速溶解进溶液内。存储后使用氯化酸消解办法展开实验。选择碱性液体避免样本挥发。消解时,借助电热板来加热。消解法用于重金属监测测试中,具备简便、高效等特征。 2.3.2 固体样本的处置 固体入样法属于固体预处理方面最直接的方法之一,在监测土壤时十分常用。固体入样法是对固体悬浮液采样,即把固体作为液体样本,稀释之后再仔细研究。对于高标准的固体样本,也能够采取特殊的预处理方法。特殊的固体样本预处理,涉及酸降解入样法、固体悬浮物法、碱熔法等[3]。 这几种方法一般以酸解法为主,酸解法不能满足需求时,采取高温碱熔法。开展高温消解时,选择高压微波升温,令消解方法更为高效。一般电热板法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例如,因为电热板加热周期很长,极易导致元素损失和挥发。高压密实加热,可以降低样本内元素的损耗以及挥发性。 2.3.3 空气样本的处置 在化工和煤矿厂聚集地方,周边空气内重金属离子浓度很高,方便取样与分析。借助中流量取样器,收集固定污染物排气筒内的颗粒成分,由此研究其包含的重金属浓度。在收集时注意防止降雨环境,在风向一定、温度合适的状态下开始收集。因为空气取样的难度较大,取样者应当学习相关监测技术标准,准确操作仪器设施。取样后,把样本滤膜通过锡箔纸放好,置于干燥箱中保存,方便后期实验室的研究测试。气体样本的预处置可借鉴固体样本处理方法。 2.4 污染程度研究 水质与土壤的污染遭到金属污染事实上是重金属浓度超标,超标愈多,污染就会越严重。具体监测过程,重金属元 (下转第132页) 摘 要:随着国民经济的日益增长,人们的生活质量日益提升,重金属污染问题也不断严重。科技的发展使国内监测技术进一步发展与规范,重金属元素研究方法表现出多样化特点。值得注意的是,在处理重金属污染过程,监测者既要把握准确的重金属元素研究方法,还应当结合具体状况、重金属污染大小等因素,科学选用重金属分析办法。 关键词:环境监测;重金属元素;研究办法中图分类号:X8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6490(2019)09–0130–02 Heavy Metal Element Analysis in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Xie Wen-qi Abstract :With the growing national economy, people ’s quality of life is increasing, and the problem of heavy metal pollution is also growing.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s further developed and standardized domestic monitoring technologies, and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heavy metal elements have shown diverse characteristics. It is worth noting that in the process of dealing with heavy metal pollution, the monitor must not only grasp the accurate research methods of heavy metal elements, but also scientifically select the heavy metal analysis method based on factors such as specific conditions and heavy metal pollution.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heavy metal elements ;the research method 环境监测中的重金属元素分析方法 谢文琪 (南部县环境监测站,四川南部?637300) 收稿日期:2019–08–12作者简介: 谢文琪(1989—),女,四川阆中人,环境工程师,主要 研究方向为重金属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