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EMBA《组织行为学》讲义--完整版

暨南大学EMBA 《组织行为学》讲义

主讲:傅永刚 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Tel :139******** E-mail :fuyg@https://www.360docs.net/doc/b019048549.html,

参考教材: 《组织行为学》 MBA 系列教材 余凯成 主编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组织行为学案例与练习》 傅永刚 编辑 (自印讲义)

引言――课程介绍

1.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什么样的课?

介绍组织管理活动中的原则及方法,重点是各项管理活动中人的行为规律。 提升管理人的能力,掌握管理人的相关学科的内容。

2. 《组织行为学》在工商管理课程体系中的位置

工商管理教育课程体系结构图

企业战

新产品开生产管理 市场营销

财务管理 HR 管理 物料管理

信息管理

管理组织行为西方经济

会计

学 技术经济 MI S 运筹学

经济法 国际贸易

管理沟通

项目管理

西方工商管理教育的变革趋势

由“菜单式”走向“整合式”,打破课程间的孤立,强调知识间的关联。

加大管理技能课的比例,提倡互动式教学。

增设管理专题讲座,实践人士走上讲台。

3. 教学方法与策略:

传统讲授——互动式教学

案例教学+ 模拟练习+ 分组讨论+ 记日记

案例(Case)——采用文字声像等媒介给出的一段/一个真实的管理情景(或个案)。案例的核心特征——真实性+包含有管理问题。

课程内容

专题1、管理与管理者

专题2、个体特征与行为管理

专题3、如何有效激励员工

专题4、管理中的群体行为

专题5、如何有效决策

专题6、领导与领导影响力

专题7、组织与组织变革

专题一、管理与管理者

一、管理的内涵

什么是管理?管理就是通过别人实现目标(把事情办成)。

附:让下属完成目标的基本条件与过程

1.你明确知道事情的性质和特点;

2.你选择了一个合适的人;

3.你能与这个人进行有效的沟通;

4.这个人能尽心尽力地去办事情;

5.在过程中,你能给予有效的指导、支持;

6.对事情的结果给予明确的评价;

7.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奖惩。

二、管理的价值 管理工作的价值---

操作工作: 1个单元的投入=1个单元的产出; 管理工作: (高附加价值的工作)

1个单元的投入=多个单元的产出。

一个需要讨论的话题: 管理是科学还是艺术?

管理来自实践,管理来自领悟。 ——管理是艺术

管理实践已经被总结升华为理念、原则、手段、方法和技巧。——管理是科学

三、管理者的素质要求 管理者的素质结构模型----

罗伯特?卡茨的观点: A.技术性成分 B.人际性成分 C.概念性成分

四、管理者的核心职责

五大核心职责: 职责1 — 计划 职责2 — 组织 职责3 — 激励 职责4 — 控制 职责5 — 协调

五、核心管理平台

第一层: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 第二层:良性的激励机制 第三层:有感召力的企业文化

A

B

C

高层 中层 基层

专题二、个体特征与管理行为

2.1 感知与行为

1. 感知的概念个体通过感官对自身所处环境进行认识和评价的过程。

2. 感知的主观性这个世界是人们感知到的世界

3. 构成感知过程的三要素

主体(感知者)——环境——客体(感知对象)

4. 影响感知的因素

感知者的因素/感知对象的因素/环境的因素

5. 管理中<面试/绩效考评>的感知误区

选择性感知/煮蛙效应/光环效应/对比效应

2.2 个性与行为

1. 个性的概念

由先天、后天因素养成的,按照某种习惯性的行为模式办事的行为倾向。

2. 个性的特征:稳定性 / 倾向性 B=f(P,E)/ 长期性

3. 个性的养成因素:遗传 / 家庭 / 教育 / 社会实践 / 偶发事件

4. 影响行为的主要个性特征

控制源;(内控——外控)感情倾向性。(内倾——外倾)

5. 基本个性理论

个性测量的方法:问卷测量法<多要素、多维度>

投射测量法<墨渍图、主题统觉测试>

专题三、如何有效激励员工?

一、激励的内涵

什么是激励?激励(motivation)——动机

激发工作动机,鼓励工作热情激励是一个过程(激励机制)

企业需要一个持久而良性循环的激励机制

二、激励的作用

“警觉性实验”

A 组:不施加任何措施

B 组:个人竞赛

C 组:集体竞赛

D 组:物质奖惩

名次— B (8)、D (11)、C (14)、A (24)

结论:有无激励措施,效果分明

三、激励的基础/根源

激励的基础是什么? 案例:固定工资与佣金制

—— 需要是激励的基础

需要的概念:个体由于某种重要的东西缺乏或被剥夺而产生的内心紧张状态。

我们需要什么?名利、物质、荣誉、成就、快乐……

案例讨论--如果你是小白的上司(销售经理),你将如何处理?

四、面向员工个体的激励思路

关于员工的几点认识:每个员工都是不一样的(个性、观念等)

每个员工都有他最看重的、最需要的

最有效的激励 ——? 成本最低的激励 ——? 最长久的激励 ——?

五、面向企业的激励机制

企业追求什么?——利润/效益 员工追求什么?——个人的需要

附:激励的过程模型图

企业激励机制的建立在于过好三关:

人力资源管理——是建立企业激励机制,保证激励过程良性循环的重要基础。

个人努力

工作绩效 企业资源分配

满足个人需要

六、激励中的分配公平感

分配公平感:当事者对组织的资源分配是否公正的判断与感受。

分配公平感的特点----

主观性:当事者的个人感知;

比较性:只有比较才会有判断;

不对称性:吃亏感阈限往往要低于负疚感阈限;

扩散性:影响到组织内外。

公平理论:劳勒公平模型、亚当斯公平方程

如何恢复公平感?

案例讨论: 《青田乳胶制品厂》

什么是真正的公平?

过程公平基础上的结果公平

过程公平包括:机会均等/参与/公开

专题四、管理中的群体行为

一、群体的概念

什么是群体?

一个群体所必须具备的三个特点:

大家有共同的目标;

每个成员有特定的角色,承担一定的职责,有明确的定位;

成员们之间有大量的、正式的人际交往和信息沟通。

每一个人都归属于一个以上的群体。

二、群体的功能

群体的两大功能:

工作功能:通过分工合作完成工作任务;

人际功能:满足成员们的交往需要,减少孤立感,互相帮助,解决个人问题。两个方面相辅相成,不可或缺。

三、团队与群体

工作团队(work team)& 工作群体(work group)

两者的比较——目标:团队比一般群体更重视集体绩效;

协作:团队更积极,强调互相配合;

责任:团队倾向于承担共同的责任;

人员组成:团队强调成员技能上的互补。团队需要建设和培训。

四、群体中的从众现象

请你举出生活中的从众现象:

生活中的现象大多属于——无意识从众

无意识从众的原因:好奇心

在管理中有价值的是——有意识从众。

有意识从众的原因:减少可能存在的风险。

五、群体规范与管理行为

先请阅读案例:《第五冶金设计院》

提出问题: 1. 为什么这个群体不接纳能干、肯干的小苏?

2. 马主任这样处理,是否合适?

3. 如果你是马主任,你该如何处理?

群体规范的概念:

不是正式的规章制度,而是群体中的成员们在长期的共事中,约定俗成地形成的,希望大家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模式。

群体规范的特点:

潜在的,从未明文表达;

对违反者将予以排斥、孤立、抵制、打击;

惯性极大,一旦形成,难以更改。

解决问题:如何改变不利于组织的群体规范?

改变规范的两种方法:

柔性方法: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周期长,冲击小,易接受

刚性方法:打破群体原有组合。冲击大,见效快,但需要支持条件

实践中的应用:管理者上任伊始;组织变革(改变文化)

专题五、如何有效决策?

一、决策的概念

管理就是决策

决策的概念:决策就是从备选方案中进行选择。

如果做一件事看来只有一种方法,那么这种方法就可能是错误的。

决策不仅仅是选择,决策是一个过程。

二、决策的原则

我们应该追求最优决策吗?

最优决策的要求:足够的前提条件

足够的信息

足够的分析与评价

实际决策中遇到的情况:决策面对不确定的未来

很难获得所有备选方案

不是所有的备选方案都能加以定量分析结论:管理决策中只能追求相对满意。

三、决策的逻辑步骤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四、决策的类型

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

管理者应该尽可能用制度、管理流程来进行程序性决策;

用80%的精力处理20%数量的非程序性决策。

个体决策和群体决策

各有利弊,但是相对而言,群体决策要优于个体决策;

因为:解决问题的质量=方案的质量*执行的质量

附:群体决策与个体决策

群体决策优于个体决策的前提条件:

1、有共同的决策目标;

2、每个成员有同等的发言机会;

3、每个成员的发言被同等重视;

4、对事不对人,避免争吵。

五、模拟决策练习:

先用5分钟作出个人决策,再分组讨论,作出群体决策。

决策树是分析决策的最佳方法之一

作用1:使我们的决策更符合逻辑,更条理化;

作用2:决策树可以帮助管理者清楚地把握事件变化发展的趋势;

作用3: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什么是决策的满意原则。

专题六、领导与领导影响力

引言、案例分析:《美国人民捷运航空公司》

思考讨论题:

你如何看待伯尔此人?为何创办人捷?

你认为人捷公司创业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人捷公司最根本的战略是什么?

人捷公司在经营管理上有何特色?

请你预测人捷的发展趋势。

一、领导与管理的比较

领导的概念:通过个人影响力,带领大家实现指定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概念:通过计划、组织、控制等职能活动,实现预期目标的过程。

领导与管理是两个不一样的概念。

二、领导能力与管理能力

领导能力与管理能力是两个维度。领导能力在于创新/变革;

管理能力在于维护/秩序。

三、领导影响力的来源

领导的核心在于领导影响力:领导影响力有六个来源——

合法性影响力;奖酬性影响力;强制性影响力;

信息性影响力;个人魅力性影响力;专长性影响力。

四、有效的领导行为

什么样的领导是有效的领导?素质论(领导者的特性、品质);

行为论(领导行为倾向、领导风格);

权变论(领导行为与环境相匹配)。

专题七、组织与组织变革

一、组织的概念

从系统的角度来看待组织——组织是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组织是系统;组织是技术系统;

组织是社会系统;组织是开放的系统。

二、组织变革的原因

组织为什么要变革?

外部环境的改变:世界经济/国家政策

科技进步/环保要求/市场需求/竞争加剧组织内部条件的变化:技术条件/人员条件/管理条件

组织自身成长的需要:“二次创业”、进入新领域

三、组织变革的过程

案例:《美国施乐复印机公司》

施乐为什么要变革?(在什么环境下变革的?)

施乐是如何变革的?

施乐的变革成功吗?哪些做法值得学习?

四、组织变革的规律

组织变革的基本规律:解冻——改变——冻结

组织变革的核心:

文化变革是真正的变革;

变革是领导者的责任;

变革一定会遇到阻力;

变革的成果需要巩固(冻结)。

课程内容小结:

1. 组织具有多重性,但是本质在于人,管理就是管人。

2. 人具有能动性/主观性,人与人不一样(个体差异)。

3. 激励员工要靠完整的体系和机制。

4. 群体的管理特点在于群体成员对个体的影响,比如群体规范。

5. 决策必须以逻辑思维为基础。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

6. 组织文化是企业员工的共有价值观,建设文化是个长期过程。

7. 领导必须具有影响力,领导的核心特征在于创新,在于变革。

8. 组织变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变革永远会有阻力,领导是变革的责任者。

OB总结

?OB关心人们在组织中做什么,这种行为如何影响组织的绩效

?OB强调:科学理念和系统思考

?OB有其局限性

?OB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OB只有一个结论:权变

?OB为可操作性的HRM提供了理论基础

实践出真知管理无止境

笃行厚学知行合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