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有部分解析.doc

湖南省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有部分解析.doc
湖南省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有部分解析.doc

炎德·英才大联考湖南师大附中2016届月考试卷(五)

高三历史

命题人:刘丽珍审题人:高三历史备课组

(命题范围:必修一、必修二)

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时量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下列选项与宗法制无关的是(B)

A.“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B.“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C.“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 D.“别子为祖,继别为宗”

【解析】“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是指推举人才时,秉持公正无私之心,不掺杂个人好恶,故选B。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核心;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别子”,即嫡长子以外之子,A、C、D三项均与宗法制有关。

2.钱穆《国史大纲》记载:“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此田亩最有可能是(D)

A.天子赐予的井田B.因军功受赏的土地

C.租种的地主土地D.国家授予的无主荒地

【解析】由“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可知,材料所指的是均田制。

3.张邦炜教授在《宋代婚姻家族史论》一书中,总结出宋代后妃出身简表

下列各项,对此表解读错误的是(A)

A.宋代选后妃“妙择天下令族”B.宋代社会“士庶婚姻浸成风俗”

C.宋代后妃的理想人选是“小官门户” D.仍受“门当户对”婚姻观念的影响

【解析】“令族”,指名门世族。“妙择天下令族”是门阀制度影响下讲究门当户对的婚姻观念。其他各项均在材料中有体现,A项与材料不符。

4.《清史稿》载:“(张)廷玉定规制:诸臣陈奏,常事用疏,自通政司上,下内阁拟旨;要事用折,自奏事处上,下军机处拟旨,亲御朱笔批发。自是内阁权移于军机处,大学士必充军机大臣,始得预政事,日必召入对,承旨,平章政事,参与机密。”材料表明(D) A.军机大臣权力失控B.内阁成为军机处下属机构

C.张廷玉得到康熙重用D.张廷玉完善了奏折制度

【解析】A不符合史实。“内阁权移于军机处”并不等于“内阁成为军机处下属机构”,故B项错误。张廷玉虽然是三朝之元老,但材料中有“军机处”字样,涉及的应是雍正建军机处以后的事情,材料不能表明他得到雍正皇帝的重用,故C不符合材料。只有D符合史实与材料。

5.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指出:“在英国人看来,这场战争是一场报复性的战争,是一个捍卫他们的通商权利、维护其国家荣誉、纠正在华英国官员和臣民所受不公正待遇,以及确保未来开放的必要行动。在中国人看来,这场战争主要是一场对鸦片的清剿。”材料主要说明(B)

A.鸦片战争源于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B.鸦片战争是东西方文明碰撞的结果

C.鸦片问题是战争发生的最主要原因D.英国为发动罪恶的鸦片战争作辩护

6.《南京条约》签订第三天,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等人联名向英国全权大臣璞鼎查发出照会:该照会第8条规定:“此后英国商民如有与内地民人交涉案件,应明定章程,英商归英国办理,内民由内地惩办,俾免衅端。”据此,下列解读不准确的一项是(A) A.失去领事裁判权主要是清政府软弱所致

B.领事裁判权的丧失是清朝主动外交的结果

C.潜藏着在战争中军事失败之外的外交失败

D.清廷处理外交事务还处在传统的认识体系中

【解析】材料表明清政府不懂国际法,没有意识到司法主权这种西方社会通行的近代国家主权观念,还处在朝贡体系下“华夷有别”的认识体系中,主动将在华英人的审判权拱手相让,导致丧失了领事裁判权。

7.1908年《申报》连续报道“圣躬违和”30次以上。6月14日报道:“圣上患足疾,已将三月。”6月25日,刊出陈御医入诊“脉案”。11月16日发布电讯:“上病大渐,今日酉正二刻升遐。”这条电讯附一按语:“此电于前夜接到,因恐不确,未录昨报。”材料表明(D) A.通俗性报刊广受民众的欢迎B.《申报》是官方通报的喉舌

C.对于研究光绪之死价值不大D.晚清的报界有一定言论自由

【解析】《申报》不属于通俗性报刊,而且受欢迎程度材料未体现,A项错误。B项错误,《申报》是私人创办的商业报纸,刊发的这些消息,不是来自官方的通报,而是通过自己的信息渠道获得的独家新闻。“因恐不确”也意味着不是官方通报。《申报》对光绪帝病情的报道对研究光绪之死有一定价值,故C项错误。“圣躬违和”属于宫廷秘事,《申报》对光绪帝病情的公开报道持续近半年之久,并未受到清政府的干涉,体现了晚清的报界有一定言论自由。

8.学者陈向阳认为:“现代”是一个历史时代概念而非单纯的历史时段概念;“现代”具有丰富而广博的历史内涵,不仅限于革命史和政党史,属于综合的总体的通史范畴,而非专门史范畴;“现代”既是一个历史时代的概念,也是一个社会性质概念,是历史时代概念与社会性质概念的统一。据此,他认为中国现代史始于(D)

A.1949年B.1919年C.1912年D.19世纪中叶

【解析】材料强调“现代”既是一个历史时代概念,又具有丰富而广博的历史内涵(如工业化、民主化、理性化等),非专门史范畴,还是一个社会性质概念,19世纪中叶中国社会的变迁基本符合这一定位。而以1949年新中国成立、1919五四运动、1912中华民国建立划分中国现代史,基本上是以革命史、政党史和政权更替为划分标准(虽然1949年划分也符合社会性质变化),属专门史范畴。

9.1935年12月,国民党通过的《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计划》规定:“在目前国际情况下,凡基本工业之创办,重大工程之建筑,均须择国防后方之安全地带而设置之。”计划旨在(B)

A.缓和世界经济大危机的冲击B.为抗击日本侵略进行备战

C.改变工业分布不均衡的状况D.发展重工业增强国防力量

10.1961年,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定,提高粮食、油料、生猪、禽蛋等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将社员自留地占总耕地面积的比重由5%提高到7%,20年不变。这表明(C) A.改变了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成分B.促进国家工业化建设迅速发展

C.国家经济建设指导方针发生转变D.推动农业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解析】“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了1959—1961年严重的经济困难。为此,中共中央开始纠“左”,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一定程度上改变了1958年以来的“多快好省”、盲目求快的经济建设方针,故选C。A、B、D项不符合史实。

11.1961年3月27日,蒋介石召见台湾“驻美大使”叶公超等人并指示:“对我代表权问题,美国在心理上已生失败主义……我们应告美方,我们必要时决心退出联合国。倘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请匪入会,则我决心退出。”材料表明蒋介石(B)

A.对美国支持新中国加入联合国不满B.不能接受任何形式的“两个中国”

C.不满新中国恢复了联合国代表权D.紧随美国政策变化保持一致行动

【解析】新中国成立后,美国阻止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长期为台湾当局所占据。美国与台湾最初采用的是“缓议案”,即对于中国代表权问题“暂缓讨论”,不进行大会表决。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亚非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加入联合国,美国对联合国的掌控力不断削弱。1961年,美国认为在无力阻止新中国进入联合国的形势下,要保住台湾在联合国的席位,必须放弃“缓议案”,应该采取一项“两个中国的政策”。蒋介石从维护中华民国的正统地位出发,本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原则,不能接受任何形式的“两个中国”,与美国产生矛盾,故B项正确。A项“美国支持新中国加入联合国”不符合史实;中国恢复联合国代表权是在1971年而不是1961年;材料表明蒋介石不满意美国政策的变化,而不是与美国保持一致行动,所以A、C、D均错误。

12.1979年至1980年,湖北沙市先后分3批在42个企业中进行改革试验。1979年首批组建的6个公司(总厂)都超额完成了国家计划,工业总产值比1978年增长31.7%,利润增长102%。该“改革试验”应是(C)

A.发展乡镇企业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D.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13.克利斯提尼时期,年满18岁的雅典男性青年,在其父母所隶属的德莫斯(自治村)内通过一定的入籍仪式便可取得公民权;一些外邦人也在德莫斯内取得雅典公民权。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C)

A.扩大公民范围加强陶片放逐力度B.体现五百人议事会多元性和专业性

C.用地域原则来代替血缘的原则D.削弱工商业奴隶主对民主政治的影响

14.大卫·休谟指出:“人民并不一定要受规章和管理机构的约束,而是受他们自身利益的支配——他们的贪婪一定不能得到满足,他们的野心必然超出限度,而他们全部的恶习必

定会有利于社会公益……由于各种各样的利益,各种各样的个人利己主义的吸引,能够产生一种新的社会和谐。”这表明休谟(B)

A.强调“人民主权说” B.信奉经济自由主义

C.赞同无产阶级革命D.主张国家干预经济

【解析】注意材料信息:“不一定要受规章和管理机构的约束”“自身利益的支配……有利于社会公益……能够产生一种新的社会和谐。”B符合题意。

15.1929—1933年,美国的消费支出从772亿美元下降到458亿美元;同期美国国内私人总投资从162亿美元下降到14亿美元;1928—1936年,美国的净出口从10亿美元缩减到3 300万美元。材料可佐证哪一学说对30年代大萧条根源的解释(B) A.自由主义B.凯恩斯主义

C.货币主义学说D.马克思主义学说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美国消费支出、投资支出和净出口都有明显的下降,符合凯恩斯主义对经济危机根源的解释——有效需求不足说。

16.苏联在斯大林模式时代,实行了居民证制度。只给城镇居民发放居民证,农民没有居民证。没有居民证和其他有关证明文件,苏联公民是不能异地流动的。当时苏联实施这一制度主要是为了(B)

A.限制农民自由流动B.满足工业化发展的需要

C.保证农业生产的劳动力D.适应计划经济体制的要求

17.读下表,表中的数据变化折射出(A)

1945—1971年美国黄金储备与对外流动负债统计表(单位:亿美元)

A.布雷顿森林体系从建立到瓦解的过程B.美国由最大债权国变为最大债务国的过程

C.世界经济体系化和制度化的发展方向D.美元逐步丧失其在国际货币中的领导地位

18.1968年弗里德曼发表《货币政策的作用》。他认为,在短期中,通货膨胀与失业之

间存在负相关的关系,但在长期里,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并不存在这种负相关关系。因此在长期里,扩张性的财政货币政策除了导致较高的通货膨胀率之外,不会对失业率产生任何影响。下列各项,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B)

A.弗里德曼主张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控制货币增长

B.弗里德曼赞同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

C.弗里德曼认为市场经济具有达到充分就业的自然趋势

D.弗里德曼这一理论对里根政府的经济政策有极大影响

【解析】弗里德曼是货币主义大师、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代表人物。弗里德曼认为,货币政策只能在短期里影响宏观经济的名义量,但不能在长期里影响其实际量,因此他反对凯恩斯主义的通货膨胀理论,提倡实行“稳定的货币供应量增长”的政策。

19.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福利制度。下列有关其影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

A.“扶危济困”,扩大了社会消费B.“削峰填谷”,缩小了贫富差距

C.“惩勤助懒”,挫伤了工作积极性D.“劫富济贫”,激化了社会矛盾

【解析】“激化了”不准确,福利制度应是缓和了社会矛盾。

20.有学者认为:“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后者修正的方向是企图…超越?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下列表述不符合这“两个方向”的是(C)

A.建立欧洲共同体B.实行国家干预经济

C.大力发展科学技术D.推行社会福利政策

21.有学者认为,在20世纪上半期整体世界已经形成,但全球化属于自发阶段。“二战”后,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等一系列国际组织出现,全球化进入自觉阶段。这一观点强调的是(B)

A.“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B.经济合作的体系化建设取得了突破

C.大国之间关系由战时对抗走向战后合作

D.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经济联系密切

【解析】材料反映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等一系列国际组织出现,适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反映了世界经济体系化和制度化的发展方向,故选B。

22.贾英健在《全球化与民族国家》一书中写道:全球化无疑首先是经济上的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经济生活方面的革命性变革。这场“变革”的主要标志是(D) A.新航路的开辟B.工业革命的开始与完成

C.殖民地的拓展D.市场经济的孕育与发展

23.下表说明(D)

1965—1995年世界出口方向(占世界总出口百分比)

A.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大大推动了国际贸易发展

B.发达国家主导国际贸易阻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C.贸易失衡激化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矛盾

D.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没有根本改变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发达国家间的贸易额大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额,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额又大于发展中国家间的贸易额,故选D。世界贸易组织1995年才建立,所以A项错误;B项与材料不符;C项与材料无关。

24.2009年1月,欧盟决定对中国碳钢紧固件产品征收26.5%至85%的反倾销税。2009年7月,中国将欧盟诉诸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构。2011年7月,世贸组织最终裁定中国在与欧盟关于紧固件的贸易争端中胜诉。材料反映了世贸组织(B )

A.处理贸易争端时偏向发展中国家B.适应了世界贸易自由化发展趋势

C.消除了阻碍国际贸易的外汇管制D.开始以法律形式调整国际贸易关系

【解析】题干中欧盟决定对中国碳钢紧固件产品征收反倾销税但遭到世贸组织反对,这说明世贸组织维护贸易自由化,故选B。材料不能反映出世贸组织处理贸易争端时偏向发展中国家,故不选A。C与材料无关,故不选。D项“开始”不准确。

第Ⅰ卷答题卡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5小题20分,第26小题20分,第27小题12分,共52分。)

25.(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张謇由于“通海为产棉最盛之区,而花身细软尤为中国之冠”,且“通海乡人素以纺织为生计”,决定从兴办纱厂起步。1895年10月开始筹建大生纱厂,1899年春开机生产。大生纱厂先后投入巨大的财力、人力、物力创办了跨涉十多个行业的60多家企业,想要建立购、产、销、运一条龙的自我循环体系。“尽花纺纱,卖纱收花,更续自转”,“以纺成之纱销于本地”。1897年发行第一批股票,约定“当经太常寺少堂盛(宣怀)、翰林院修撰张(即张謇),合领南洋商务局官机二万锭,作为官股规银二十五万两,议集商股规银二十五万两,共计官商本规银五十万两,以壹百两为壹股。官绅订立合同,永远合办。行本不足,另集新股,一体分利。以银到之日起息,长年官利八厘,余利照章按股分派。”1907年,张謇申请获得了“二十年内,百里之内,不准别家另设纺厂”的专利权。张謇将大量利润投入到了南通的地方社会事业中去,先后创办或参与创办了各级各类学校300余所,兴办了大批文化体育卫生医疗设施、公共园林和慈善机构。1925年,大生各厂被银行及其他团体接办。胡适评价张謇是一个“伟大的失败的英雄”。

材料二荣氏兄弟起初兴办的是面粉厂,后又兴办棉纱、织布厂。面粉业先后办了12

个厂,棉纱织布业先后办了9个厂。当荣氏兄弟创办无锡第一家机制面粉厂保兴面粉厂时,当地豪绅诬告其破坏了风水,被无锡知县勒令停建。面对巨大的竞争压力,荣氏兄弟历时10个月打赢官司,把保兴面粉厂建了起来。但是地方仕绅又诋毁其机制面粉不如土粉,某家姑娘吃了已经中毒死亡。面对困境,荣氏兄弟购进土粉掺和在机制粉中,以使产品粉色和吃口接近土粉,并以低于土粉的价格销售;又派人到一些面点、点心店去推销,赊销使用,不仅价格比土粉低,还相继在上海、苏州、天津、烟台等地设立批发处,扩大外销范围。终于打开了面粉销路,使保兴面粉厂初步站稳了脚跟。荣氏集团在许多重要产棉区设立收购棉花的花庄,早期主要集中在江苏太仓,常熟、支塘等地,后来发展到了陕西西安、咸阳等地。抗战胜利后,荣德生果断决策:“本花可以止进,宜售出现纱,调进美金,以便购美棉之用。”在福新一厂1913年创办时,荣氏兄弟就与其他投资人议定:“各股东分得的红利,三年内均不提取,用以扩充企业,各股东的股利,也存厂生息,以厚资力。”荣氏兄弟在获取利润后,适当地从中拿出来一部分,为家乡无锡兴办一些社会事业。

——编自金其桢、黄胜平《大生集团与荣氏集团兴衰成败之道探究》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謇实现“状元办厂”的原因有哪些?(6分)

__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要求独立发展近代民族工业的呼声日益强烈;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张謇家乡有办棉纺织业的有利条件等。(6分,任答三点即可)__

(2)历经几十年的坎坷曲折后,大生企业集团破产易主、走向衰落,而荣氏企业集团却兴盛发达。比较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大生集团与荣氏集团不同结果的原因。(10分)

发展战略上:大生集团过于强调多元化扩张,分散了人力、物力、财力;荣氏集团走的是专业化发展战略,做大做强“面粉”“棉纱”两大主业。

利润分配上:大生集团过于强调“厚利股东”“得利全分”,影响企业扩大再生产;荣氏集团的“不提红利”“肉烂锅里”,实行“滚雪球”式的发展。

竞争意识上:大生集团排斥、阻止竞争,借助官府垄断市场,竞争能力日益削弱;荣氏集团有强烈的竞争意识,依靠自己开拓市场,在实践中形成了极强的竞争力。

经营方针上:大生集团过于依赖“土产土销”的封闭式经营方针,不能适应时代发展需要。荣氏集团立足本地、面向全国、放眼世界的开放型经营方针,极大地扩展了营销空间。

社会责任上:大生集团包办南通的社会事业,过于承揽社会责任,带来沉重负担;荣氏集团则是量力而行,有选择的适度回报社会。(10分)

(3)综合上述材料,对于我们研究中国民族工业兴衰的历史有何启示?(4分)

__每个企业的兴衰,都有非常复杂的原因,历史研究切忌简单化;应将民族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结合起来分析。(4分)__

26.(20分)“谢克特案”是美国罗斯福新政时期的典型案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全国工业复兴法》是罗斯福新政最重要的立法之一。1933年6月16日的国会特别会议通过。它要求企业按部门就产品的产量、价格等制定公平竞争法规以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其执法机构是国家工业复兴总署(NRA)……NRA组织制定了近八百部行业公平竞争法规,并顺利获得总统的批准。谢克特兄弟作为家禽企业,受制于其中的《活禽法规》。

——摘编自《罗斯福新政的经济政策分析》

材料二谢克特四兄弟(犹太人)居住在纽约市布鲁克林区,所经营的家禽公司主要从事收购家禽、屠宰后出售的中间商业务。1934年秋,他们的公司被NRA告上了法庭,理由是违反了《纽约市都市区和周围地区活禽行业公平竞争法规》的相关规定—“价格管制”“直接屠宰”(即客户无权挑选单只家禽,拿到哪只算哪只)等。

1934年11月,纽约东区法院经审判以不按规定允许顾客自己挑选产品等判处谢克特兄弟有罪,被处以罚款和短期监禁。《纽约时报》称:“NRA赢得了第一个重罪案。”谢克特兄弟不服判决,最终上诉至最高法院。审判过程中,大法官对“直接屠宰”的法规很是好奇,问:“要是所有的鸡都挤在鸡舍另一头,顾客该怎么办?”引发了法庭的哄堂大笑。1935年5月27日下午最高法院判决认为:“非常形势并未创立或扩大宪法权力……总统制定行业法规的权力是违宪的。”最终以9∶0一致裁定:“《活禽法规》的指定是不合乎宪法的立法权的委托……《全国工业复兴法》违宪。谢克特兄弟无罪。”NRA随之寿终正寝。

谢克特兄弟在最高法院胜诉后又重操旧业。因其犹太人身份,20世纪30年代,他们在政治上主要关注反犹太动向。据他们的后代格伦·阿斯纳称:他们很可能在罗斯福四届连任中都投了赞同票。

——摘编自阿米蒂·什莱斯《新政VS大萧条》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全国工业复兴法》的宪政意义。“谢克特案”的实质是什么?(6分)

宪政意义:授予总统管理全国经济的权利,将原属于国会的许多立法权转移到总统手中,总统的权利扩大了。(4分)

实质:是国家干预与市场自由的冲突与博弈。(2分)

(2)最高法院全体法官一致裁定《全国工业复兴法》违宪。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最高法院为什么站在新政的对立面?(8分)

__三权分立的美国司法独立,法官终身任职,制度保证其不轻易被舆论左右;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长期影响,法官维护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秩序;当时最高法院保守势力比较强大;对总统权力过大、立法权过多转移到行政部门的担忧等。(8分)__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谢克特兄弟可能在罗斯福数届总统选举中投了赞同票的原因。(6分)

__罗斯福新政缓和了社会矛盾,避免了法西斯上台;使美国经济走出低谷,缓解了经济危机;加强社会保障措施,有利于下层民众等。(6分)__

27.(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有人认为,可以用如下公式来解释中国经济30年尤其是最近15年的高增长:制度红利+人口红利+要素“红利”(刻意压低的劳动力、资金、土地、环境成本)+全球化红利=GDP高增长。

——摘编自2009年《南方周末》

运用中国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12分)

(说明:就GDP高增长与公式中至少两项红利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的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评分说明:

高三历史专项练习题及答案.doc

高三历史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篇一】 1.19世纪的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说:“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比美国更多地运用18世纪哲学家在政治问题上的种种胆的学说。”托克维尔此处所说的“胆学说”的提出者是( ) A.孟德斯鸠 B.狄德罗 C.洛克 D.伏尔泰 2.(2009年广东高考17题)18世纪北美殖民地的宗教大觉醒运动中有一种思想:上帝使人有理性,并希望人在追求真理中运用这一理性。这种思想( ) A.促成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 B.旨在消除教会在北美殖民地的影响 C.借上帝的神权压制人文主义思想 D.有助于激发北美人民反抗殖民统治 3.(2009年高考北京文综20题)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为近代欧洲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对二者的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A.反对宗教神学,强调三权分立 B.反对封建制度,倡导人民主权 C.反对蒙昧迷信,推崇人的理性 D.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 4.(2009年高考安徽文综18题)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托马斯潘恩在《常识》中告诫民众:“君主政体意味着我们自身的堕落和失势,同样地,被人当作权利来争夺的世袭,则是对我们子孙的侮辱和欺骗。”

这一观点的理论依据是 A.人文主义 B.民族主义 C.天赋人权说 D.三权分立学说 5.(2007年高考广东文科基础29题)伏尔泰说:“本身自由,周围的人与自己平等――这才是真正的生活,人们的自然生活。”这句话是( ) A.禁欲主义思想的反映 B.人文主义思想的反映 C.蒙昧主义思想的反映 D.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反映 6.(2009年海南高考8题)对英王查理一世的审判与处死是英国革命中的重大事件。布拉德肖法官曾在法庭上向查理一世宣示:“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这就好像一条纽带,纽带的一头是君主对国民应尽的保护义务,另一头是国民对君主应尽的义务。先生,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上述材料表明,布拉德肖比法国启蒙思想家更早提出了( ) A.君主立宪的观点 B.革命权利的学说 C.社会契约的理念 D.天赋人权的思想 7.(2011年高考天津文综8题)“这一启蒙运动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而且还确乎是一切可以称之为自由的东西之中最无害的东西,那就是在一切事情上都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作出这一论述的思想家应该是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全国三卷)

绝密★启用前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Ⅲ)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 A. 宗法制 B. 禅让制 C. 郡县制 D. 察举制 2.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经济发展水平 B. 绘画技术进步 C. 政治权力干预 D. 儒家思想影响 3.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这一制度A.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B. 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C. 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D. 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 4.乾隆时江南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苏州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由此可知,当时江南

A. 土地所有权变更极为频繁 B. 农业生产利润微不足道 C. 个体农耕为主要生产形式 D. 农业中商品化生产普遍 5.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这一做法 A. 导致民间设厂高潮局面的出现 B. 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 C. 加剧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 D. 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 6.1916年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陈独秀意在A.主张国家至上B. 批判封建伦理C. 反对西方民主D. 传播马克思主义 7.20世纪30年代中期,《新中华》载文:“现在你随便拉住一个稍稍留心中国经济问题的人, 问他中国经济性质如何,他就毫不犹豫地答复你:中国经济是半殖民地性半封建性经济。”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 知识界对中国社会性质的认识相同 B. 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迅速膨胀 C. 经济理论问题引起民众普遍关注 D. 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得到传播 8.下图是1953年创作的年画。该作品

2018届高三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1

2018届高三年级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历史试题1 24.“方镇相望于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取舍由于士卒,往往自择将吏,号为‘留后’,以邀命于朝。”这段话反映了() A. 宗法血缘关系得到强化 B. 郡国并行威胁中央集权 C. 君主专制制度遭到破坏 D. 藩镇割据削弱中央集权 25.田庄是汉代出现的一种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考古发现的风车、水井、短辕一牛挽犁画像石、曲柄锄石刻、水利灌溉模型等都出土于东汉豪强地主的墓中。这主要说明()A. 豪强威胁到个体经济的发展 B. 汉代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C. 当时厚葬风气逐渐盛行 D. 田庄经济有一定的进步性 26 有学者认为,随着唐宋时期城市“坊市制”的崩溃,在“农村——农村市场——半农村城市——中小城市产生”的反复过程中,包括工商城市在的城市经济网日益稠密,使农村经济走向依存于市场的方向。这说明,唐宋时期城市经济的变迁() A. 促使城市功能完全经济化 B. 使商品生产规模空前扩大 C. 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商品化 D. 使农村经济实现了商品化 27 上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明朝初期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材料反映的历史事实是() A. 友谅兵败投降 B. 朱元璋讨伐友谅 C. 基智取城 D. 朱元璋兵败城 28.从鸦片战争后到十九世纪末,“民教”冲突不断,大小教案达四百余起。但在1901年后数量迅速递减,直至辛亥革命前后此类案件已渐趋为无。这一变化最能够反映出当时()

A. 中外民族矛盾日趋走向缓和 B. 国人对西方的认识不断深入 C. 西方各国加强对中国的控制 D. 救亡的路径由自强转向革命 29.英国经济学家麦迪森在《世界经济二百年回顾》一书中说:“1820年中国GDP为199.212亿美元,占世界总量的28.7%。1870年中国为187.175亿美元,占世界总量的16.6%。……估计这两个年头中国人均GDP都是523美元。”这说明,当时中国() A. 民族经济开始衰落 B. 传统经济受到冲击 C. 经济受到战争影响 D. 海外移民现象严重 30.《军民庆祝抗战胜利纪实》一文中记载:“中华民族解放万岁”“联红军胜利万岁”的口号声震动山谷。游行队伍簇拥着斯大林元帅、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的巨幅画像齐步向前。对该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A. 正义战争一定会取得胜利 B. 国共合作是抗战胜利的重要保证 C. 国际支持是抗战胜利的原因之一 D. 中国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31.1961年,国家规定在1960年底12900万城镇人口的基础上,3年减少2000万以上……并要求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特别是1958年以来从农村招收的职工,凡是能回农村的,都动员回农村支援农业生产。这一规定意在() A. 减轻城市工业发展负担 B. 纠正工作中的右倾错误 C. 支援农村地区工业建设 D. 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32.据史料记载:古希腊的司法审判程序通常包括原告和被告在规定的时限进行申诉和辩论,最后由陪审团秘密投票决定有罪无罪。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 反映了一定的和平等观念 B. 原告和被告进行申诉和辩论是审判程序的必需条件 C. 说明古希腊法律程序的完善、规 D. 体现了辩论是当时判案唯一的法律证据 33.下表是《1832—1935年英国阁中贵族人数变化表》,对其中包含的历史信息分析合理的是()

湖南师范大学试卷及答案

湖南师范大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考核试题 课程代码:05010016 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时量:120 分钟试卷类型:A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1987年向联合国提交的研究报告是………………() ①《我们共同的未来》②《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 ③《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④《人类环境行动计划》 2.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对经中华人民共和国过境转移危险废物的行为……( ) ①实行审批制度②予以禁止 ③征收一定的费用④进行监视 3.下列不属于第一类环境问题的是………………………………………………() ①地震②雷电起火 ③火山爆发④乱开矿山引起山崩 4.我国环境资源法的适地范围根本不包括…………………………() ①我国的领陆、领水、领空、底土 ②我国的领陆、领水、领空、底土的延伸意义上的领域 ③外层空间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以外的海域 5.环境法以自然资源法或自然保护立法为主是我国下列哪个时期的环境法的特征…………………………………………() ①建国初期②创业时期 ③经济转型时期④现阶段 6.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尚未明确规定的基本制度有…………() ①环境影响评价制度②排污收费制度 ③许可证制度④限期治理制度 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不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 ①江河②湖泊③水库④领海 8、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在城市范围内从事生产活动确需排放偶发性强 ①环境保护主管部门②公安机关 ③卫生部门④人民政府 9. 下列不属于我国环境资源标准体系的有………………………………………() ①国家环境标准②地方环境标准 ③环境保护行业标准④企业标准 10.下列哪一标准是认定排污行为是否超标、违法、是否应让排污者承担相应法律义务与责任的根据……………………………………………………………() ①环境质量标准②污染物排放标准 ③环境基础标准④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和环境样品标准 11.下列关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说法错误的是………………………() ①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适用的范围是《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的规划和建设项目 ②对所有的建设项目都要实行环境影响评价 ③其中公众参与的方式包括论证会、听政会或其他形式

高三历史模拟考试试卷(含答案)

高三历史模拟考试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汉宣帝曾教训自己的太子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受,何足委任!”由此可以推知当时 A.秦朝部分统治思想得以继承 B.黄老之学仍然占据统治地位 C.皇帝背离“独尊儒术”的初衷 D.儒学不能顺应汉朝政治需求 2.北宋名臣李沆曾当着使者的面把真宗皇帝的手诏烧掉,并让使者回话“但道臣沆以为不可”;另一名臣韩琦曾对神宗皇帝说:“先帝,臣所立;陛下,先帝儿子,做得好,臣便面阔;做得不好,臣亦负惭愧。”上述现象说明宋代 A.君主权力受到了威胁 B.士大夫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感 C.士大夫参与政治决策 D.重文轻武的国策被严格执行 3.下列宋元时期三部重要的农业典籍在对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记述上带有各自鲜明的 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统一局面渐趋形成 D.民族交融不断发展 4.明代以每纳粮一万石的地区为一粮区,选派当地大户担任“粮长”,负责催征税粮,参与编制赋役黄册和鱼鳞图册,有的还包揽地方事物。政府还以“税户人才”的名义,选拨优秀粮长为基层官吏。由此可知“粮长制”的推行 A.违背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 B.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C.推动了明代赋役制度的完善 D.适应了强化君权的需要 5.据不完全统计,1850年的中国总人口量约为4.1亿,1873年下降至约3.5亿,锐减6000余万。导致这一数据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日趋加剧的民族矛盾 B.持续不断的海外移民 C.愈加沉重的封建剥削 D.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 6.下图是刊登在1910年《神州日报》上的一-幅风俗画,画中男子正在张贴的布告上写有“奉旨不缠足”字样。此画旨在说明

高三历史测试卷4(含答案)

高三历史测试卷4 24.文化是以一个中心点,逐渐向各方面发展的。西周以前的文明,还是限于一个小区域之内,东周时则以各强国和文化发达的地方为多。这反映当时 A.文化的扩张与认同 B.国家的统一 C.分封制的盛行 D.民族的隔阂 25.《史记·货殖列传》所载诸大实业家,有从事于畜牧的,有从事于种树的,有从事于开矿的,都非占有山泽之地不行。据此可知当时大实业家 A.具有环保意识 B.非法占有国有资源 C.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D.展开激烈的产业竞争 26.《宋史·食货志》载当时的农民,“幸而收成,公私之债,交争互夺;谷未离场,帛未下机,已非己有。”这说明当时 A.钱庄盛行 B.借贷流行 C.租佃关系发展 D.社会和谐稳定 27.自雍正时起,清政府在西南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政策,逐步取消土司世袭制度,任命有任期、可调动的流官,进行清查户口、丈量土地、核实赋税等工作。据此可知“改土归流” A.阻碍了当地社会进步 B.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治理 C.破坏了民族团结 D.彻底消除了地方割据的根源 28.明清时期中国与周边国家形成了一种宗藩关系的国家关系体系。这种关系从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起,逐步解体。这种变化反映了 A.传统的华夷观走向崩溃 B.近代民族国家意识的减弱 C.国家关系平衡机制的建立 D.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走向正常化 29.新文化运动破坏和扫除了儒学的僵化躯壳及束缚个性的腐化部分。但并没有打倒孔孟之真精神及其学术,反而推进了“五四”后传统儒学的现代化。这表明新文化运动 A.造成中国文化传统的“断裂” B.继承和创新了传统文化 C.背离了救亡图存的政治轨道 D.推行全盘西化路线 30.蒋介石在《对卢沟桥事件之严正表示》中说(1937年7月17日):“我们既是一个弱国,便只有拼全民族生命,……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 这表明 A.国民政府推行片面抗战路线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C.中国成为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D.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31.毛泽东的“求同存异”外交思想是以其矛盾学说为哲学基础的。以“求同”为基本价值取向,以“异”的非对抗性质为基本前提,以“异”的具体状况为策略根据,以“同” 与“异”的发展变化为客观条件,指导了新中国的外交实践。据此可知毛泽东的“求同存异”外交思想 A.舍弃了中国传统文化 B.缺乏一定的理论依据 C.体现了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D.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

广州市越秀区高三历史摸底考试题及答案

2011年越秀区高三历史摸底测试卷 本试卷共6页,26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2B铅笔在“考生号”处填涂考生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试室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 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满分48分。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中国古代常常通过分割和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下列表述准确的是 A.西汉通过颁布“推恩令”分化相权 B.唐朝实行三长制分割丞相的行政权 C.宋代设立三司使来分割丞相的财权 D.清朝设军机处消除皇权与相权矛盾2.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该制度是 A.郡县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3.“(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几三十载。”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A.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 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 C.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 D.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 4.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这里的“良知”是指 A.人所固有的善性 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 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 5. 从适用范围看,《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国家制定的 A.适用于所有罗马人的法律 B.调整公民内部关系的法律 C.调整国内民族关系的法律 D.调整罗马人与外来人关系的法律6.1700~1830年间,广州白银流入的净数约1亿英镑,其中绝大部分来自英国。这一时期英国对华贸易主要是 A.以鸦片换取白银 B.以鸦片换取丝茶 C.以白银换取丝茶 D.以白银换取棉布

高三历史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高三历史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A.孟德斯鸠 B.狄德罗 C.洛克 D.伏尔泰 2.(2009年广东高考17题)18世纪北美殖民地的宗教大觉醒运动中有一种思想:上帝使人有理性,并希望人在追求真理中使用这个理性。这种思想() A.促成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 B.旨在消除教会在北美殖民地的影响 C.借上帝的神权压制人文主义思想 D.有助于激发北美人民反抗殖民统治 3.(2009年高考北京文综20题)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为近代欧洲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对二者的共同点表述准确的是: A.反对宗教神学,强调三权分立 B.反对封建制度,倡导人民主权 C.反对蒙昧迷信,推崇人的理性 D.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 4.(2009年高考安徽文综18题)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托马斯潘恩在《常识》中告诫民众:“君主政体意味着我们自身的堕落和失势,同样地,被人当作权利来争夺的世袭,则是对我们子孙的侮辱和欺骗。”这个观点的理论依据是 A.人文主义 B.民族主义 C.天赋人权说 D.三权分立学说 5.(2007年高考广东文科基础29题)伏尔泰说:“本身自由,周围的人与自己平等――这才是真正的生活,人们的自然生活。”这句话是()

A.禁欲主义思想的反映 B.人文主义思想的反映 C.蒙昧主义思想的反映 D.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反映 6.(2009年海南高考8题)对英王查理一世的审判与处死是英国革命中的重大事件。布拉德肖法官曾在法庭上向查理一世宣示:“在国 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有一个契约协定……这就好像一条纽带,纽带的 一头是君主对国民应尽的保护义务,另一头是国民对君主应尽的义务。先生,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上述材 料表明,布拉德肖比法国启蒙思想家更早提出了() A.君主立宪的观点 B.革命权利的学说 C.社会契约的理念 D.天赋人权的思想 7.(2011年高考天津文综8题)“这个启蒙运动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而且还确乎是一切能够称之为自由的东西之中最 无害的东西,那就是在一切事情上都有公开使用自己理性的自由。” 作出这个论述的思想家应该是 A.孟德斯鸠 B.伏尔泰 C.卢梭 D.康德 8.(2011年高考四川文综20题)狄德罗《百科全书》说:“自由 是天赐的东西,每一个同类的个体,只要有理性,就享有自由的权利……不是国家属于君主,而是君主属于国家。”此言体现的主张有 ①个人自由②权利平等③联邦共和④主权在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2011年江苏高考13题)“人民的议员就不是、也不可能是人 民的代表,他们只不过是人民的办事员罢了;他们并不能作出任何肯定

湖南师范大学关于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

湖南师范大学关于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 校行发研究生字【2010】31号 为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切实保证和提高我校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学位授予质量,根据《湖南师范大学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的有关要求和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有关规定,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现对我校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的要求做出 如下规定: 一、发表学术论文的层次和数量要求 1、人文社会科学类博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至 少在CSSCI源期刊上独立或以第一作者发表2篇学术论文。 2、自然科学类博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至少在SCI源期刊上独立或以第一作者发表1篇学术论文。如 在学校规定的权威刊物中发表2篇学术论文可视同为1 篇SCI来源期刊学术论文。 3、人文社会科学类博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撰 写的学术专著可视同于1篇发表在CSSCI源期刊上的论文。

4、为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产出,自然科学类博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申请获得的与所学学科专业 相关的国内外发明专利可视同为1篇学校规定的权威刊物。 5、硕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是否要求发表论文,学校不做统一规定,由各学院根据学科特点自行确定,报研究生处备案。 二、关于申请提前毕业的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的要求 1、原则上不受理博士研究生提前毕业的申请。 2、人文社科类硕士研究生申请提前毕业,学校要求其在攻读学位期间至少在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上独立 或以第一作者发表2篇学术论文,其中1篇应在CSSCI 源期刊上发表。 3、自然科学类硕士研究生要求在攻读学位期间至少在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上独立或以第一作者发表2篇学术论文,其中1篇应在学校规定的权威刊物上发表;或者在SCI源期刊上独立或以第一作者发表1篇学术论文。 三、发表学术论文的署名和时效要求

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 版新版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4.西周早中期,大量青铜器豪华精美、端庄厚重,礼乐器众多。战国中晚期,大量青铜器风 格朴素、注重实用,日用器更普遍。这反映了 A. 长期的战乱使青铜铸造业衰落 B.战国时期贵族政治经济实力下降 C.铁器推广使青铜器的需求减少 D.战国时期的改革废除了礼乐制度 25.从秦汉的三公九卿制到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不仅保持了政府官员的皇家仆从性质,更把它 正规化、政权化。这主要体现出 A.宗法制度逐渐完善 B.权力中枢决策的规范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家国一体政治的发展 26.罗马法规定,必须宣明奴隶、动物或不动产的缺陷,否则受损的购买者可以取消买卖。这反映罗马法 A.尊重社会契约 B.强调商业道德 C.保护居民财产 D.遵循市场机制 27.下表是《德国三大产业劳动力比例变化( 1882-1907 年)》。据此可知,当时德国 A.农业人口的流失导致了农业衰退 B.城市化与工业现代化的进程缓慢 C.经济结构得到了重大调整和完善 D.工业和服务业已与英国并驾齐驱 28.据记载,18世纪初英国国王常用赏赐官联俸禄的方式拉拢下院议员,得到职位和年金的下 院议员通常对国王唯命是从,被称作“宫廷党”。由此可知 A.英国政党政治基本形成 B.英王权力日益趋向膨胀 C.英王操纵了议员的选举 D.君主立宪体制尚未完善 29.佃农在魏晋时又叫“佃客”,是指世家豪族荫庇下的农民;在唐朝以后,佃农指完全失去 土地,租种地主土地的农民;宋代以后佃农编人国家的户籍,不再是地主的私属,须交纳丁税和负担徭役。据此可知,古代佃农 A.一直都是赋税的主要承担者 B.对地主的依附关系明显加强 C.始终未摆脱地主的压迫和剥削 D.身份和地位有所改善

2020年湖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史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考试科目名称:中国古代史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先秦部分约20% 秦汉至隋唐约40% 宋元明清约40% 4)题型结构 简答题:3小题,各计20%,共计60% 分析论述题:1小题,各计40%,共计40%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考试目标: 1.掌握中国古代史的主要过程、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并能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读。 考试内容: 第一章夏商西周

(一)夏商西周的政治、经济 (二)夏商西周的文化 (三)夏商西周和各部族的关系 第二章春秋战国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 (三)春秋战国的思想与文化:诸子百家 第三章秦汉 (一)秦帝国的建立及其历史影响 (二)西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三)东汉的政治 (四)两汉文化:经学、史学等 第四章魏晋南北朝 (一)三国鼎立与西晋的短暂统一 (二)东晋南朝的政治与经济 (二)十六国北朝的政治形势与民族关系 (三)北朝经济的缓慢发展与民族大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 (四)魏晋南北朝的思想、文化与科技:思想文化的多元化发展第五章隋唐五代 (一)隋朝的统一与覆灭 (二)唐朝前期政治

(三)安史之乱与中晚唐政局: (四)隋唐的民族关系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五)隋唐的思想、文化和科技:隋唐时期佛教的发展,唐代的崇道(六)五代十国的政治与经济:周世宗改革 第六章宋、辽、西夏、金、元 (一)宋朝建立与专制集权的加强 (二)北宋中期的统治危机与王安石变法 (三)辽、西夏、金的建立及其制度 (四)宋、辽、西夏、金的关系 (五)元朝的统一及其影响 (六)宋元的社会经济 (七)宋元的社会矛盾与农民起义 (八)宋元的思想、文化与科技:程朱理学等 (九)宋元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第七章明、清(鸦片战争前) (一)明初专制集权统治的加强 (二)明中后期的政治和社会危机 (三)清代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进一步发展 (四)明清国家制度 (五)明清社会经济的发展 (六)明清对外关系与贸易

2019年北京市高考历史试卷以及答案解析

绝密★本科目考试启用前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 历史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4分)在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南山矿区以及俄罗斯阿尔泰山北麓等地,出土了公元前7~前5世纪楚国生产的凤鸟纹刺绣丝绸。据此可以判断() A.东周时期丝织品做工精良,远播西域地区 B.楚国是中西交通起点,楚文化有明显西域特征 C.汉代丝路开通之前,中原与西域没有交往 D.东周时期楚国与西域交流广泛,生活方式趋同 2.(4分)《诗》《书》等原是孔子编订的私学教材,至汉代,位列官方史书《汉书》的《艺文志》第一大部类“六艺略”。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诸子“百家争鸣”B.始皇帝焚书坑儒 C.汉武帝独尊儒术D.司马迁撰《史记》 3.(4分)据《梦溪笔谈》记载,张咏任崇阳知县时,因“民不务耕织”而唯以植茶获利,遂下令将茶树全部砍掉,改种桑麻。有人入市买菜,他怒斥:“汝村民皆有土田,何不自种而费钱买菜?”这反映出,宋代() A.官府垄断茶利,商业环境恶劣 B.农副产品较少,货币使用率低 C.地方官员固守重农抑商的思想 D.商人社会地位较以往愈加低下 4.(4分)明万历十五年,顾宪成等人奏疏忤旨,神宗要求内阁拟票重罚。内阁首辅申时行等只拟罚俸,神宗震怒,令“还改票来!”申时行只得遵旨。这说明,明代内阁大学士()

贵州省贵阳市2020届高三历史8月摸底考试试题20190918013

贵阳市普通高中2020届高三年级8月摸底考试 历史 本试卷共8页,由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组成,其中第Ⅱ卷第25-27题为必考题,第28-30题为选考题。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贴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的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米黑色水性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按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答题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题目要求作答,并月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单项选择题(1-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符号填在答题卡相对应的题号内。) 1.图①西周大盂鼎是我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的文物,鼎内铭文记述周康王册命贵族孟之事。文中记述文王、武王的立国经验,告诫孟要忠心辅佐王室,还记载了赐予孟的器物与人口等信息,从历史研究的角度来看,该文物不能用于研究 A.西周手工业的发展 B.西周的饮食文化 C.先秦文字发展概况 D.西周的分封制度 2.春秋战国以前,黄河流域仅有防洪排涝的零星沟渠工程;战国时期,才出现了大型农田灌溉渠系工程。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铁制生产工具发展 B.自然灾害日益严重 C.黄河流域经济发达 D.国家重视农业生产 3.表①是汉朝统治者围绕着盐铁生产经营采取的决策,这反映了汉朝 A.逐步放弃抑商政策 B.工商业者地位出现根本转变 C.国家垄断经济命脉 D.政治权力干预社会经济发展 4.魏晋时期,为摆脱宫斗残酷、朝廷更迭频繁造成的政局动荡,许多士人寄情山水、祟尚自然,以追求个性的真实与自由,摆脱环境对精神的羁绊,这即是后世所说的“魏晋风度”。下列能体现“魏晋风度”的作品是 A.展子虔《游春图》 B.王冕《墨梅图》 C.顾恺之《洛神斌图》 D.吴道子《天王送子图》 5.秦至西汉,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副职,丞相对监察机构的设置与管理有很大影响;隋朝废除(御史台)台主任命御史台官署的制度,改由三省长官推荐;唐高宗永徽年间后,监察御史“多是敕授”。这一变化从根本上说明 A.监察官员职级提升 B.监察权力的扩大 C.有效地削弱了相权 D.皇权得到了加强 6.楚平王杀害伍子胥之父,伍子胥被迫逃离楚国进入吴国,后引吴军攻破楚国。汉代以前,对伍子胥复仇破楚的行为基本持肯定态度;宋代后,批判伍子胥复仇是不忠的观点愈演愈烈。这一变化说明 A.宗法观念的削弱 B.市民阶层力量的壮大 C.程朱理学的影响 D.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7.明清时期,景德镇的瓷器“自燕而北,南交趾,东际海,西被蜀,无所不至······而商贾往往以是牟大利”;佛山镇的铁锅全国各地“无处不需”、“四方贾客各辇运而鬻之”;杭州的丝织品“转而之燕之齐之秦晋,之楚、蜀、滇、黔、闽、粤,衣被几遍天下”。出现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A.明清时期国家统一稳定 B.商品贸易突破地区限制 C.区域间长途贩运的发展 D.政府彻底放弃抑商政策 8.1876年,中国首位外交官刘锡鸿在英国亲身体验了欧洲文明的先进性并感慨万千;1880年刘铭传奏请修建铁路,刘锡鸿却以铁路会破坏风水“不可行者八,无力者八,有害者九”等

湖南师范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若干规定

湖南师范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若干规定(试行) 校发〔2013〕20号 为促进我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发展,不断提升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和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24号),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规定。 一、本规定所指的辅导员包括在学院从事学生工作的专职辅导员(含一线专职辅导员、党委副书记)和兼职辅导员。 二、辅导员是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专职辅导员可以在管理岗位上晋职,也可以在专业技术岗位上晋级。 三、学校坚持定期从优秀应届毕业生中选聘一定数量的一线专职辅导员。组织部、人事处、学生工作部(处)等相关职能部门按照公开选聘的程序和辅导员的选聘标准,公开、公平、公正地开展一线专职辅导员的选聘工作。

四、从应届毕业生中选聘的一线专职辅导员,工作满4年后方可申请转岗,具体按照《湖南师范大学人员调配暂行办法》(校行发人字〔2010〕8号)办理。 五、各学院不得擅自调整一线专职辅导员的工作岗位,也不得擅自调配其他岗位人员从事一线专职辅导员工作。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人员异动,相关学院须向学生工作部(处)提交书面报告,经审批同意后,组织部或人事处方可办理有关手续。对未经批准的岗位异动人员,组织部、人事处根据相应权限责令学院限期恢复其原岗原职,否则按擅自离岗处理。 六、坚持以学年度为单位对一线专职辅导员和兼职辅导员进行工作考核。考核结果与辅导员的晋级、奖惩、职称评聘、攻读学位、进修培训等挂钩。对考核不合格的辅导员,学生工作部(处)责令其限期整改,整改仍不合格者由相关职能部门按有关规定处理。 七、学院应科学合理计算受聘兼职辅导员的工作量,落实相关待遇。工作业绩突出的兼职辅导员在职称评聘、业务进修时,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 八、健全优秀辅导员评比制度,树立辅导员先进典型,优秀辅导员表彰纳入学校表彰体系。对获学校“十佳辅导员”、“省级辅导员年度人物”、“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及其他国家

高三历史必修一测试题

高三复习必修一综合测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周代宗法制情形可从古代经典中约略窥见,如《仪礼·丧服· 传》:“大宗者尊之统也, 大宗者收族(按,指团结族人)者也,不可以绝”,“异居而同财,有馀则归之宗,不足 则资之宗”;又如《礼记·曲礼》:“支子不祭,祭必告于宗子”。 材料主要表明周代早期 ( ) A.血缘凝聚力受到地缘成分的影响而崩解 B.宗法制的特色是父系与 嫡长子继承制 C.政治、经济与社会生活受宗法力量支配 D.丧服制度和行为规范弱 化了血缘认同 2.周礼规定了贵族饮宴列鼎的数量:王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 士三鼎。这说明西 周礼乐制的实质是( ) A.用于处理阶级关系的原则规范 B.维护贵族生活享受的制 度 C.宗法制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反映 D.维护等级差别的工具 3.“从这个条约的签订,就开始改变了明清以来朝贡贸易、或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 统一经营对外贸易等中国与外国人之间经商的习惯和组织,开始了新的贸易制度。一夜 之间,过去原本举足轻重的行商遭到削弱。”这个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4.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本身带有浓厚的传统色彩,如王权与神权结合、用传统的国家制 度建立政权、小农意识鲜明等等,它反对清政府的统治,却不能笼统

称之为“反封建”。 对这话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该学者认为“反对清政府统治”不等于“反封建” B.“传统的国家制度”主要是指君主专制制度 C.“小农意识鲜明”可以从《天朝田亩制度》中找到证据 D.这里“封建”指的是分封制下的“封邦建国” 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 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 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材料中三次“革命”分别对应的是( ) A.王位世袭制确立 资产阶级共和制的确立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B.皇帝制度确立 《临时约法》的颁布 《共同纲领》的制定 C.秦的统一 湖北军政府的建立 解放战争的胜利 D.秦的统一 辛亥革命 新中国的成立 6.1982年宪法序言中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 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今后……将进一步发挥它的重要作用。”序言中“过去发 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是指 ( ) A.它曾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B.它曾代替国家宪 法的职能 C.它曾是两次国共合作的重要组织形式 D.它曾为国家统一 做出贡献 7.“周恩来的发言在措辞和内容上都是标准的中共式的宣传,但与会各国都相信周的蛊 惑宣传,使我比以前更清楚地感觉到了这么一种可能,即美国对印度支那的任何公开 干涉,都将导致中国对亚洲事务的公开干涉,真使人头痛!”上述言论最有可能出自( ) A.新中国成立时美国官员对新中国的评价 B.美国对“求同存

高三历史考试反思500字范文

高三历史考试反思500字范文 引导语:考试反思是对自己考试过程结果的一个回顾,反省,以下是的高三历史考试反思500字,欢迎参考! 当高考结束的钟声敲响,备战了一年的年高三历史教学也宣告结束。随着17高考的渐行渐远,高三这一年的紧张与快乐、疲惫与幸福,成功与失败一直相伴而行却一直充满望的生活让我们至今回味;这一年历史教学的得与失,成与败也时常让我深思。现我将我的做法、得失拿出来哂哂。 一、眼中有高考 高考是学生考,但离不了老师的引导、指导,所以要让学生考得好,首先老师引得好,“引”的关键是老师时时眼中有高考,事事围绕高考转。我们的做法是: 1.合理安排高考复习时间为了保证高三有充足的复习时间,在高二下期的后半期(大致五一节后)开始上《中国古代史》,这样可以在国庆节前完成新课教学。接下来是按惯例进行的三轮复习,这一定要与市三次诊断考试时间相吻合。三轮复习做到一轮夯实基础,二轮狠抓提高,对于第三轮复习,“调整(心态)、巩固(基础)、充实(补漏)、提高(能力)”的八字方针,对学生心态与成绩提高效果不错。最后的十天尤其不能放松,学生须“回归基础,回归教材”。 2.研究高考试题17高考结束后,我们注意收集各地高考试题,并把它们与前两年的高考试题进行分类分章,仔细研究试题特点,做到心中有高考、心中有试题。在教学过程中,随进度和教学内容适时

调出使用,这样学生既熟悉了近年的高考难易程度新颖程度,对高考不再那么恐惧;同时还可排出一些刚考过的考点,减轻复习的负担。我觉得我们更应该关注上海、广东高考历史卷,因为这两地的历史试题具有兼顾基础、能力性强,着眼课改、导向性强,贴近现实、人文特点等,应当是我们文科综合命题的方向。 3.比对分析高考考纲高考考纲出来之前,要全面复习遍地开花。17年初高考考纲出来之后,仔细分析并与前两年的考纲、题型示例认真比对,找到其中的变与不变的地方,通过研读大纲明确今年历史科体现的高考考题思想。这样在平时的学习、训练中就可以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把握考点,了解高考试卷的分布,做到有的放矢。 4.关注社会热点以现实的热点带动历史知识,以历史知识去解读热点,编制热点小专题。不过,一些特别热的点往往命题时表现并不明显。因此,复习中也不要太强调,以免淡化对其它基础的掌握。 5.团队协作备战高考这里的团队包括教师团队,更包括教师与学生的班级团队。与备课组的教师共同研究、分工协作备战高考;与学生多沟通,对学生多帮助,多留时间给学生,大家齐心协力奔高考。 二、学、练为高考 为了让学生考好,就要让学生把知识烂熟于心,还要让学生把知识用得得心应手。 1.夯实历史基础知识 对于近几年的高考,高考对于课本基础知识考察的广度和力度都有所加强。那么,如何吃透课本呢?我觉得,一是要将课本读“薄”,

2020届高三模拟考试历史统考试题

高考模拟考试 历史2020.5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座号、考号填涂在相应位置。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绘图时,可用2B铅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殷墟甲骨文发现以前,人们只能从有限的文献记载中知道历史上有个商王朝,而且这些文献无一是成于商代的。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将大量的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这说明 A.故事传说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B.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始于商朝 C.商朝最早奠定了国家的基本形态 D.甲骨文的发现使商朝历史成为信史 2.780年,唐朝实行两税法,规定:每户按人丁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据此可知,两税法的实施 A.抑制了土地兼并 B.加重了农民的赋税负担 C.减轻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D.标志着征税依据由人丁转为财产 3.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若张居正在汉唐宋三代,那是一好宰相。依明代制度论,张居正是一内阁学士,不是政府中最高领袖,不得以内阁学士而擅自做宰相,这是明代政制上最大的法理。钱穆意在说明明代 A.废除丞相违背潮流 B.政治体制运行特点 C.吏治败坏权臣弄权 D.思想批判风气剧变 4.在1830年以前,中国人在对外贸易上经常是出超,白银不断地从印度、英国和美国向中国输出。可是从1833年,特别是1840年以来,由中国向印度输出的白银,几乎使天朝帝国的银源有枯竭的危险。这主要反映了 A.鸦片输入危害巨大 B.传统的手工业衰落 C.列强侵华打开大门 D.闭关锁国政策破产5.对“公车上书”的描述,过去人们利用的基本史料是康有为的《我史》,即事件当事人的说法。康有为对整个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与结

湖南师范大学关于学术会议的有关规定

湖南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设立湖南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并制定学术委员会章程。 第二条校学术委员会是学校校长领导下科研和学术问题的咨询和评审机构。 第三条校学术委员会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开展工作。在决定学校重大学术问题时,应广泛征求教师和科研人员的意见。 第二章组织管理 第四条学校设立学术委员会,成员由25~35人组成,设主任委员一名,由院士或校长担任,副主任委员若干名。校学术委员会每届任期3年,换届时更新1/3以上的委员。 学院(部、所)一级设立学术小组,由3~9人组成。学院(部、所)学术小组在校学术委员会和院长(部主任、所长)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1.校学术委员会成员从本校在职教学科研成员中遴选,一般都应具备正高职称,治学严谨,在国内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和声望; 2.社会科学处、科学技术处一般均参加学术委员会; 3.校学术委员会成员名单由校长办公会议审定。 第五条校学术委员会成员与校学位委员会、校教学委员会成员一般不重复聘任。 第六条校学术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工作由科学技术处承

担,办公室主任由科学技术处处长兼任。 第七条校学术委员因特殊情况不能履行职责,或不能正常参加活动,经校长办公会议同意,可进行更换。 第八条校学术委员会开会,若委员不能到会,一般不能派人代替,因特殊情况,经学术委员会主任同意,可派人列席会议,但没有投票表决权。 学术委员会设立主任会议制度,根据需要,可临时召开专题会议对有关工作进行审议或咨询。 学术委员会举行工作会议,出席会议人数超过应到学术委员人数的1/2以上时,会议有效;投票表决时通过的得票一般不能少于实到人数的2/3。 第三章学术委员会职责 第九条审议学校的科研发展规划,为学校发展、决策提供科学 依据。 第十条审议学校学科建设、科学研究计划方案,审议推荐国家、省、部级和上级主管部门科学基金项目,审批校级科研课题。 第十一条评定科学研究成果。 1.评定学校科研成果奖励等级; 2.向上级科研成果管理部门推荐各类科研参评成果; 3.评定教师和科研人员的科研业绩、成果水平; 4.评定科研成果发表杂志的级别和著作的学术价值。 第十二条完成校长交办的其它学术事项。 第十三条学术委员应积极、准时参加学术委员会活动,在履行学术委员会职责时要公心、公正、公平,并按要求保守秘密。 第十四条学术委员会讨论的问题若与某学术委员有关,该学术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