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代谢-无氧分解和有氧氧化

糖代谢-无氧分解和有氧氧化
糖代谢-无氧分解和有氧氧化

糖的生理功能

第七章糖代谢 第一节概述 一、糖的生理功能 (一)氧化分解,供应能量 生命活动需要能量,糖是最主要的能源物质 (二)储存能量,维持血糖 糖在体内可以糖原的形式进行储存,这是机体储存能源的重要方式。当机体需要时,糖原分解,释放入血,可有效地维持正常血糖浓度,保证重要生命器官地能量供应。 (三)提供原料,合成其他物质 糖分解代谢的中间产物可为体内其他含碳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如糖在体内可转变为脂肪酸和甘油,进而合成脂肪;可转变为某些氨基酸以供机体合成蛋白质所需;可转变为葡萄糖醛酸,参与机体的生物转化反应等;因而糖是人体重要的碳源。 (四)参与构造组织细胞 糖是体内重要的结构组织 (五)其他功能 糖能参与构成体内一些具有生理功能的物质。 二、糖代谢概况 糖的合成代谢包括糖原合成、糖异生和结构多糖的合成;糖的分解代谢包括糖酵解、有氧氧化、磷酸戊糖途径及糖原分解等。 第二节糖的无氧氧化 (一)概念:在缺氧条件下,葡萄糖或糖原分解为乳酸的过程称无氧氧化,又称糖酵解。(二)反应过程 1.葡萄糖生成2分子磷酸丙糖 (1)葡萄糖生成6-磷酸葡萄糖己糖激酶 (2)6-磷酸葡萄糖生成6-磷酸果糖变构酶 (3)6-磷酸果糖生成1,6-二磷酸果糖磷酸果糖激酶 (4)磷酸丙糖的生成醛缩酶 2.磷酸丙糖氧化为丙酮酸 (1)3-磷酸甘油醛氧化 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3-磷酸甘油酸的生成磷酸甘油酸激酶(3) 2-磷酸甘油酸的生成变位酶 (4)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的生成烯醇化酶 (5) 丙酮酸的生成丙酮酸激酶

3. 丙酮酸还原为乳酸 乳酸脱氢酶 (三) 反应特点 1.没有氧参与。 2.1分子葡萄糖净生成2分子ATP ,从糖原开始,净生成3分子ATP 。 3.有三步不可逆反应,分别由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丙酮酸激酶催化。 4.红细胞中存在2,3-二磷酸甘油酸支路 (四) 生理意义 1. 糖酵解是机体在缺氧情况下供应能量的重要方式。 2. 糖酵解是红细胞供能的主要方式。 3. 2,3-二磷酸甘油酸对调节红细胞的带氧功能有重要意义。 4. 某些组织在有氧条件下仍以糖酵解为主要供能方式。 (五) 糖酵解的调节 1. 激素的调节作用 胰岛素的诱导 2. 代谢物对限速酶的变构调节 1,6-二磷酸果糖、ATP 、AMP 等是磷酸果糖激酶的变构 激活剂。 第三节 糖的有氧氧化 (一) 概念:在有氧条件下,葡萄糖或糖原彻底氧化为CO 2和H 2O 的过程称糖的有氧氧化。 有氧氧化是糖氧化产能的主要方式。 (二) 反应过程: 1. 葡萄糖生成丙酮酸 葡萄糖经糖酵解途径生成丙酮酸 2. 丙酮酸氧化脱羧生成乙酰辅酶A 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在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催化下氧化脱羧,并与辅酶A 结合生成乙酰CoA 。此反应不可逆,总反应式为: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HSCoA + NAD +NADH+H +CO 2++C=O COOH CH 3C CH 3O ~SCoA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由丙酮酸脱氢酶、二氢硫辛酰胺转乙酰酶和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三种酶组成的多酶复合体,有5种辅酶,即TPP 、硫辛酸、FAD 、NAD + 和HSCoA ,分别含有B 1、硫辛酸、B 2、PP 、泛酸等维生素。当这些维生素缺乏将导致糖代谢障碍。 3. 乙酰辅酶A 彻底氧化分解(三羧酸循环) 三羧酸循环是指乙酰CoA 和草酰乙酸缩合生成柠檬酸,经过一系列脱氢、脱羧反应,再生成草酰乙酸的循环过程。

糖的有氧氧化途径

糖的有氧氧化途径:葡萄糖在有氧条件下彻底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称为有氧氧化,有氧氧化是糖氧化的主要方式。绝大多数细胞都通过有氧氧化获得能量。肌肉进行糖酵解生成的乳酸,最终仍需在有氧时彻底氧化为水及二氧化碳。有氧氧化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胞液反应阶段:糖酵解产物NADH不用于还原丙酮酸生成乳酸,二者进入线粒体氧化。第二阶段:线粒体中的反应阶段:①丙酮酸经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是关键性的不可逆反应。其特征是丙酮酸氧化释放的能量以高能硫酯键的形式储存于乙酰CoA 中,这是进入三羧酸循环的开端;②三羧酸循环及氧化磷酸化。三羧酸循环是在线粒体内进行的一系列酶促连续反应,从乙酰CoA和草酰乙酸缩合成柠檬酸到草酰乙酸的再生,构成一次循环过程,其间共进行四次脱氢氧化产生2分子CO2,脱下的4对氢,经氧化磷酸化生成H20和ATP.三羧酸循环的特点是:①从柠檬酸的合成到α-酮戊二酸的氧化阶段为不可逆反应,故整个循环是不可逆的;②在循环转运时,其中每一成分既无净分解,也无净合成。但如移去或增加某一成分,则将影响循环速度;③三羧酸循环氧化乙酰CoA的效率取决于草酰乙酸的浓度;④每次循环所产生的NADH和FADH2都可通过与之密切联系的呼吸链进行氧化磷酸化以产生ATP;⑤该循环的限速步骤是异柠檬酸脱氢酶催化的反应,该酶是变构酶,ADP是其激活剂,ATP和NADH是其抑制剂。线粒体内膜上分布有紧密相连的两种呼吸链,即NADH 呼吸链和琥珀酸呼吸链。呼吸链的功能是把代谢物脱下的氢氧化成水,同时产生大量能量以驱动ATP合成。1个分子的葡萄糖彻底氧化为CO2和H2O,可生成36或38个分子的ATP.

糖的无氧氧化

糖的无氧氧化 一、概念:在缺氧的情况下,由葡萄糖或糖原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为乳酸并产生能量的过程称为糖的无氧氧化或糖酵解。其中,从葡萄糖至丙酮酸的途径又称为糖酵解途径。 二、过程 (一)、第一阶段:葡萄糖的裂解(1分子葡萄糖转变为两分子3-磷酸甘油醛) ATP- *ADP磷酸二羟丙酮 葡萄糖_> 6-磷酸葡萄糖一> 6-磷酸果--------------------- > 1,6-二磷酸果糖----------- - 两分子磷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1 3-磷酸甘油甘油醛甘油 (二)、第二阶段:醛氧化为酸(3-磷酸甘油醛转变为丙酮酸) + + NAD NADPH+H ATPATP 3-磷酸甘油1,3二磷酸甘油酸”可〉3-磷酸甘油酸——> 2-磷酸甘油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刁》丙酮酸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高能化合物)丙酮酸激酶 (三)、第三阶段:丙酮酸还原为乳酸 丙酮酸+NADH+H"----------------------- >乳酸+NAD 乳酸脱氢酶 三、糖酵解反应特点总结 (一)、口诀: ■1个反应场所(胞液) “1、2、3 ”)2步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 ■3步关键酶催化的反应 (二)、能量计算 耗能:葡萄糖耗能2分子,糖原耗能1分子 产能:2*2=4分子 净生成:葡萄糖:4 —2=2分子 糖原:4—1=3分子 (三)、糖酵解的调节 磷酸果糖激酶-1是葡萄糖分解的主要限速酶,因此,改变磷酸果糖激酶-1的活性是调节糖酵解流量最重要的方式,其调节方式以变构调节为主。 四、糖酵解的生理意义 (一)、机体在缺氧情况下获取能量的快速方式 1、糖酵解对剧烈运动的骨骼肌在缺氧时快速提供能量。 2、从平原进入高原初期。 3、严重贫血、大量失血等疾病所致缺氧时提 供能量。 (二)、某些组织在生理情况下的功能途径 少数组织即使是在供氧充足时,仍主要靠糖酵解功能如:视网膜、睾丸、皮肤等;红细胞完全依赖糖酵解供能;神经、骨骼、白细胞

糖的无氧分解

Ⅰ复习提问: ⒈糖的概念,葡萄糖的分子式。 ⒉糖的消化吸收部位在哪里,吸收过程如何? Ⅱ新授 第二节糖的无氧分解 一、糖无氧氧化的反应过程 ⒈糖无氧氧化的定义:葡萄糖或糖原在缺氧情况下生成乳酸 (lactate)的过程,又称糖酵解(glycolysis)。 ⒉糖酵解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糖酵解途径 第二阶段:丙酮酸转变为乳酸 (一)反应过程(各反应式见课本P41图4-2及课件) ★第一阶段――1葡萄糖分解成2丙酮酸 ⒈葡萄糖磷酸化成6-磷酸葡萄糖(G-6-P)(反应式见幻灯21) ⑴催化此反应的酶是己糖激酶,在肝脏称葡萄糖激酶,是糖酵 解反应的第一个关键酶。 ⑵此反应消耗1分子ATP。 ⒉6-磷酸葡萄糖转变成6-磷酸果糖,由磷酸己糖异构酶催化。 (反应式见幻灯23) ⒊6-磷酸果糖转变成1,6-二磷酸果糖(反应式见幻灯24) ⑴反应由6-磷酸果糖激酶-1催化,是糖酵解的第二个关键酶。 ⑵反应消耗1分子ATP。

⒋1,6-二磷酸果糖裂解成2分子磷酸丙糖(磷酸二羟丙酮和 3-磷酸甘油醛),由醛缩酶催化。(反应式见幻灯25) ⒌磷酸丙糖的同分异构化,由异构酶催化。(反应式见幻灯26) 磷酸二羟丙酮→3-磷酸甘油醛 述: 以上五步为糖酵解途径中的耗能阶段。1分子葡萄糖转 变为2分子3-磷酸甘油醛,消耗2分子ATP。 以下五步为能量的释放和存储阶段,可以看作是2分子 3-磷酸甘油醛的反应,最终生成丙酮酸,4分子ATP. ⒍3-磷酸甘油醛氧化成1,3-二磷酸甘油酸。(反应式见幻灯28)※糖酵解中唯一的脱氢反应 ⑴反应由3-磷酸甘油酸脱氢酶催化 ⑵1,3-二磷酸甘油酸是高能化合物,含有一个高能磷酸键。 ⒎1,3-二磷酸甘油酸转变成3-磷酸甘油酸(反应见幻灯29)※第一次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 ※在反应中,底物分子的内部能量重新分布,生成高能磷酸键,使ADP磷酸化生成ATP的过程,称底物水平磷酸化。 ⑴反应生成1分子ATP ⑵此反应由磷酸甘油酸激酶催化。 ⒏3-磷酸甘油酸转变成2-磷酸甘油酸,变位酶催化 (反应式见幻灯30)

糖酵解(葡萄糖无氧分解)

糖酵解:葡萄糖在细胞液中,经无氧分解转变为乳酸并生成少量ATP的过程称之为糖酵解。糖酵解亦称EMP途径。 糖酵解的反应部位:胞浆 激酶:催化ATP分子的磷酸基(r-磷酰基)转移到底物上的酶称激酶,一般需要Mg2+或Mn2+作为辅因子。 哺乳类动物体内已发现有4种己糖激酶同工酶,分别称为Ⅰ至Ⅳ型。肝细胞中存在的是Ⅳ型,称为葡萄糖激酶。 它的特点是: ①对葡萄糖的亲和力很低 ②受激素调控 底物水平磷酸化:代谢物在氧化分解过程中通过脱氢、脱水等作用使底物分子内部能量重新分布,能量集中生成高能键,然后使ADP磷酸化生成ATP的过程。 变位酶:通常将催化分子内化学集团移位的酶。 糖酵解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由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称之为糖酵解途径 1、葡萄糖磷酸化为6-磷酸葡萄糖(己糖激酶) (消耗1molATP,反应不可逆) 2、6-磷酸葡萄糖转变为6-磷酸果糖(磷酸葡萄糖异构酶) 3、6-磷酸果糖转变为1,6-双磷酸果糖(磷酸果糖激酶) (消耗1molATP,反应不可逆) 4、磷酸己糖裂解成2分子磷酸丙糖(醛缩酶) 5、磷酸丙糖的同分异构化(磷酸丙糖异构酶)

6、3-磷酸甘油醛氧化为1,3-二磷酸甘油酸 (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7、1,3-二磷酸甘油酸转变成3-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激酶) 8、3-磷酸甘油酸转变为2-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变位 (生成2molATP,反应可逆) 9、2-磷酸甘油酸转变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烯醇化酶) 10、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转变成丙酮酸,并通过底物水平磷酸化生成ATP(丙酮酸激酶)(生成2molATP,反应不可逆) 第二阶段由丙酮酸转变成乳酸 糖酵解的生理意义: ①在无氧或相对缺氧的条件下,为机体提供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能量。 ②即使在有氧的条件下,机体有些组织也要由无氧酵解来供能,如成熟的红细胞、视网膜、肾脏髓质等。 糖酵解的特点: ⑴反应部位:胞浆,参与糖酵解各反应的酶都存在于细胞浆中。 ⑵糖酵解是一个不需氧的产能过程。 ⑶反应全过程不可逆,其中有三步不可逆的反应 方式:底物水平磷酸化 终产物乳酸的去路:释放入血,进入肝脏再进一步代谢。分解利用,乳酸循环(糖异生) 备注:除葡萄糖外,其它己糖也可转变成磷酸己糖而进入酵解途径。如:半乳糖、甘露糖、果糖。

葡萄糖的有氧氧化作用

葡萄糖的有氧氧化作用: 葡萄糖在有氧条件下,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称为糖的有氧氧化,并释放出能量。有氧氧化是糖分解代谢的 在糖的有氧氧化中的关键酶是:丙酮酸脱氢酶系、柠檬酸合酶、异柠檬酸脱氢酶,这三种酶在糖有氧氧化中起到关键作用。 糖的有氧氧化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糖酵解途径,葡萄糖转变成2分子丙酮酸,在胞液中进行; 第二阶段就是乙酰辅酶A的生成,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由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催化,经氧化脱羧基转化成乙酰CoA。 第三阶段是三羧酸循环(三羧酸循环,TCA循环,TCA,Krebs循环。是用于将乙酰CoA中的乙酰基氧化成二氧化碳和还原当量的酶促反应的循环系统,该循环的第一步是由乙酰CoA与草酰乙酸缩合形成柠檬酸。反应物乙酰辅酶 A(一分子辅酶A和一个乙酰相连)是糖类、脂类、氨基酸代谢的共同的中间产物,进入循环后会被分解最终生成产物二氧化碳并产生H,H将传递给辅酶I--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 (或者叫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和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使之成为NADH + H+和FADH2。NADH + H+和FADH2携带H进入呼吸链,呼吸链将电子传递给O2产生水,同时偶联氧化磷酸化产生ATP,提供能量。 真核生物的线粒体基质和原核生物的细胞质是三羧酸循环的场所。它是呼吸作用过程中的一步,之后高能电子在NAHD+H+和FADH2的辅助下通过电子传递链进行氧化磷酸化产生大量能量)及氧化磷酸化(在真核细胞的线粒体或细菌中,是物质在体内氧化时释放的能量通过呼吸链供给ADP与无机磷合成ATP的偶联反应)。 糖的有氧氧化会生成ATP,给细胞提供能量。

糖的有氧氧化

20 ~ 20 学年度第学期 教师课时授课教案 学科系:医学院授课教师: 专业:临床科目:生物化学 教研室主任签字:学科系系办主任签字:年月日年月日

第六章糖代谢 第二节糖的有氧氧化 葡萄糖或糖原在有氧条件下彻底氧化成CO2和H2O并释放大量能量的过程称为糖的有氧氧化(aerobic oxidation)。有氧氧化是糖分解代谢的主要方式。 一、有氧氧化的反应过程 糖的有氧氧化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葡萄糖或糖原在胞质中,经糖酵解途径转变成丙酮酸;第二阶段是丙酮酸进入线粒体,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第三阶段是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为CO2和H2O。 1.糖酵解途径此阶段与糖酵解生成丙酸的反应过程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在有氧条件下,3-磷酸甘油醛氧化产生的NADH+H+不再用于将丙酸还原成乳酸,而是进人线粒体,氧化生成H2O,并释放能量。 2.丙酮酸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 糖酵解途径生成的丙酮酸由胞质进入线粒体,在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的催化下,进行氧化脱羧反应,并与辅酶A结合生成乙酰CoA。此为不可逆反应。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由三种酶蛋白和五种辅助因子组成(表6-1)。该复合体的五种辅助因子均含有维生素,当这些维生素缺乏时可导致

糖代谢障碍。 3.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 acid cyele,TCA循环)亦称柠檬酸循环,是指由乙酰CoA与草酰乙酸缩合成含有3个羧基的柠橡酸开始,经过一系列的反应,重新生成草酰乙酸的循环过程。由于三羧酸循环的学说是由Krebs正式提出,故此环又称Krebs 循环。反应过程如下: (1)乙酰CoA与草酰乙酸缩合成柠檬酸:在柠檬酸合酶催化下,1分子乙酰CoA与1分子草酰乙酸缩合成柠檬酸,释放出1分子轴酶A。缩合反应所需能量来自乙酰CoA的高能硫酯键,此为不可逆反应。 (2)异柠檬酸的生成:在顺乌头酸的催化下,柠檬酸脱水生成顺乌头酸,后者再加水生成异柠檬酸。

糖的无氧氧化

. 糖的无氧氧化一、概念:在缺氧的情况下,由葡萄糖或糖原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为乳酸并产生能量的过程称为糖的无氧氧化或糖酵解。其中,从葡萄糖至丙酮酸的途径又称为糖酵解途径。二、过程1分子葡萄糖转变为两分子3-(一)、第一阶段:葡萄糖的裂解(磷 酸甘油醛)ADP ATP 磷酸二羟丙酮 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6-磷酸果糖1,6-二磷酸果糖两分子磷 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1 3-磷酸甘油甘油醛甘油 (二)、第二阶段:醛氧化为酸(3-磷酸甘油醛转变为丙酮酸) + +ATP NAD NADPH+H ATP 3-磷酸甘油1,3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2-磷酸甘油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丙酮酸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高能化合物) 丙酮酸激酶 (三)、第三阶段:丙酮酸还原为乳酸 + 乳酸+NADH+H+NAD 丙酮酸乳酸脱氢酶 三、糖酵解反应特点总结 (一)、口诀: 1个反应场所(胞液) (“1、2、3”)2步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 3步关键酶催化的反应 (二)、能量计算 耗能:葡萄糖耗能2分子,糖原耗能1分子 产能:2*2=4分子 净生成:葡萄糖:4—2=2分子 糖原:4—1=3分子 (三)、糖酵解的调节 磷酸果糖激酶-1是葡萄糖分解的主要限速酶,因此,改变磷酸果糖激酶-1的活性是调节糖酵解流量最重要的方式,其调节方式以变构调节为主。 四、糖酵解的生理意义 (一)、机体在缺氧情况下获取能量的快速方式 1、糖酵解对剧烈运动的骨骼肌在缺氧时快速提供能量。 2、从平原进入高原初期。 3、严重贫血、大量失血等疾病所致缺氧时提供能量。

(二)、某些组织在生理情况下的功能途径 少数组织即使是在供氧充足时,仍主要靠糖酵解功能如:视网膜、睾丸、皮肤等;红细胞完全依赖糖酵解供能;神经、骨骼、白细胞等代谢活跃的组织细胞,也常由糖酵解提供部分能量。1 / 1

糖的有氧氧化

糖的有氧氧化 一、概念: 葡萄糖或糖原在有氧条件下彻底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并释放大量能量的反应过程。它是糖分解的只要形式,也是机体大多数组织细胞获取能量的主要方式。 二、有氧氧化的反应过程 (一)、第一阶段:葡萄糖经过糖酵解途径转变为丙酮酸 此反应即为糖酵解途径,终产物是丙酮酸。经过第一阶段,每分子葡萄糖可产生2分子丙酮酸、净生成2分子ATP 、2分子NADPH+H +。无二氧化碳产生。 (二)、第二阶段:丙酮酸氧化脱羧转变为乙酰 2 + 经过第二阶段,一份子葡萄糖可生成 2分子 ,2分子CO 2和两分子(NADH+H +) (三)、第三阶段:三羧酸循环(TCA ) 概念:乙酰CoA 和缩合生成含三个羧酸的柠檬酸,反复的进行脱氢脱羧,又生成草酰乙酸,再重复循环的反应过程,又称柠檬酸循环、Krebs 循环。 过程: 1、乙酰CoA 与草酰乙酸缩合生成柠檬酸。 2、柠檬酸异构化为异柠檬酸 3、第一次氧化脱羧 异柠檬酸脱氢酶 4、第二次氧化脱羧 5、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唯一一次)

6、琥珀酸脱氢生成延胡索酸(第三次脱氢) 7、延胡索酸加水生成苹果酸 8、苹果酸脱氢生成草酰乙酸(第四次脱氢) NAD + NADH+H + 总反应式: CH 3CO+3NAD ++FAD+GDP+Pi+3H 2O 2CO 2+3NADH+3H ++FADH 2+HSCoA+GTP 口诀:“1,2,3,4”:1次底物水平磷酸化 2次脱羧 3个关键酶 4次脱氢 生理意义:三大营养物质的最终代谢通路和相互转变的枢纽,同时也为其他物质代谢提供小分子前提。 特点:1、循环反应在线粒体中进行,为不可逆反应。2、每一次循环,氧化分解掉1分子乙酰基,可生成10分子ATP 。3、循环的中间产物既不能通过次循环反应生成也不能被次循环反应所消耗。4、三羧酸循环产生的CO 2的碳来自于草先乙酸而不是乙酰CoA 。5、草酰乙酸的量直接影响循环的速度,因此不断补充草酰乙酸是使三羧酸循环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 (四)、第四阶段:氧化磷酸化 即前面三阶段产生的还原型NADH 、FADH 2通过呼吸链进行氧化生成H 2O ,同时释放的能量用于使ADP 磷酸化生成ATP 。1分子葡萄糖经彻底氧化后可生成的ATP 数为30或32分子(胞液中产生的NADH 进入线粒体的穿梭机制不一样)

糖的无氧酵解与有氧氧化综述

糖的无氧酵解与有氧氧化综述 班级:生物工程(2)班学号:0902012035 姓名:何良兵摘要:糖是一类化学本质为多羟醛或多羟酮及其衍生物的有机化合物。在人体内糖的主要形式是葡萄糖(glucose,Glc)及糖原(glycogen,Gn)。葡萄糖是糖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在机体糖代谢中占据主要地位;糖原是葡萄糖的多聚体,包括肝糖原、肌糖原和肾糖原等,是糖在体内的储存形式。葡萄糖与糖原都能在体内氧化提供能量。食物中的糖是机体中糖的主要来源,被人体摄入经消化成单糖吸收后,经血液运输到各组织细胞进行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机体内糖的代谢途径主要有葡萄糖的无氧酵解、有氧氧化、磷酸戊糖途径、糖原合成与糖原分解、糖异生以及其他己糖代谢等。本文主要介绍糖代谢的主要途径:糖酵解、有氧氧化的反应过程及生理意义。 关键词:糖酵解有氧氧化反应过程调节生理意义 正文: 糖酵解途径(glycolytic pathway)是指细胞在胞浆中分解葡萄糖生成丙酮酸(pyruvate)的过程,此过程中伴有少量ATP的生成。在缺氧条件下丙酮酸被还原为乳酸(lactate)称为糖酵解。有氧条件下丙酮酸可进一步氧化分解生成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生成CO2和H2O。 (一)葡萄糖的转运(transport of glucose) 葡萄糖通过转运载体转入细胞示意图GLUT代表葡萄糖转运载体 葡萄糖不能直接扩散进入细胞内,其通过两种方式转运入细胞:一种是在前一节提到的与Na+共转运方式,它是一个耗能逆浓度梯度转运,主要发生在小肠粘膜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等部位;另一种方式是通过细胞膜上特定转运载体将葡萄糖转运入细胞内(图4-1),它是一个不耗能顺浓度梯度的转运过程。目前已知转运载体有5种,其具有组织特异性如转运载体-1(GLUT-1)主要存在于红细胞,而转运载体-4(GLUT-4)主要存在于脂肪组织和肌肉组织。 (二)糖酵解过程 糖酵解分为两个阶段共10个反应,每个分子葡萄糖经第一阶段共5个反应,消耗2个分子ATP为耗能过程,第二阶段5个反应生成4个分子ATP为释能过程。

糖酵解与有氧氧化的区别

糖酵解与有氧氧化的区别 很少有人知道糖酵解和有氧氧化的区别,可能我们在初中时期已经学过了有氧氧化的知识,却很少有人知道糖酵解。其实,糖酵解就是类似于将糖转化为乙醇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没有消耗氧气。通俗点来讲,就是糖酵解是有氧氧化的第一个阶段。下面具体介绍一下。 糖异生。 由简单的非糖前体(乳酸、甘油、生糖氨基酸等)转变为糖(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糖异生不是糖酵解的简单逆转.虽然由丙酮酸开始的糖异生利用了糖酵解中的七步进似平衡反应的逆反应,但还必需利用另外四步酵解中不曾出现的酶促反应,绕过酵解过程中不可逆的三个反应.糖异生保证了机体的血糖水平处于正常水平.糖异生的主要器官是肝. 糖酵解是指在氧气不足条件下。 葡萄糖或糖原分解为乳酸的过程,此过程中伴有少量ATp的生成.这一过程是在细胞质中进行,不需要氧气,每一反应步骤基本都由特异的酶催化.在缺氧条件下丙酮酸则可在乳酸脱氢酶的催化下。 接受磷酸丙糖脱下的氢,被还原为乳酸.。 而有氧条件下的糖的氧化分解,称为糖的有氧氧化,丙酮酸可进一步氧化分解生成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生成CO2和H2O.糖的有氧氧化和糖酵解在开始阶段的许多步骤是完全一样的,只

是分解为丙酮酸以后,由于供氧条件不同才有所分歧.糖酵解总共包括10个连续步骤,均由对应的酶催化.总反应为:葡萄糖+2ATp+2ADp+2pi+2NAD+——>2丙酮酸+4ATp+2NADH+2H++2H2O 丙酮酸(CH3COCOOH)+2NADH—可逆—>乳酸(CH3CHOHCOOH)+2NAD+糖酵解可分为二个阶段,活化阶段和放能阶段 糖的无氧氧化生成乳酸。 不消耗氧,这个过程和酵母使糖转变成乙醇的发酵过程很相似所以称糖酵解。现在把葡萄糖或糖原在胞浆内生成丙酮酸或乳酸的过程都称糖酵解。而有氧氧化在第一个阶段胞浆内的反应的最终产物是丙酮酸,第二阶段由转运蛋白进入线粒体,进行TCA 循环彻底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有氧氧化的第一阶段可以叫做糖酵解。

糖的有氧氧化

第三节 糖的有氧氧化 概念 糖的有氧氧化(aerobic oxidation)指在机体氧供充足时,葡萄糖彻底氧化成H2O 和CO2,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是机体主要供能方式 部位:胞液及线粒体 一、糖有氧氧化的反应过程包括糖酵解途径、丙酮酸氧化脱羧、三羧酸循环及氧化磷酸化 第一阶段:酵解途径 第二阶段:丙酮酸的氧化脱羧 第三阶段:三羧酸循环 第四阶段:氧化磷酸化 (一)葡萄糖循糖酵解途径分解为丙酮酸 (二)丙酮酸进入线粒体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 总反应式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的组成: 酶 辅酶 E1:丙酮酸脱氢酶 TPP E2:二氢硫辛酰胺转乙酰酶 硫辛酸 E3: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 FAD,NAD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催化的反应过程: 1. 丙酮酸脱羧形成羟乙基-TPP ,由丙酮酸脱氢酶催化(E1)。 2. 由二氢硫辛酰胺转乙酰酶(E2)催化形成乙酰硫辛酰胺-E2。 3. 二氢硫辛酰胺转乙酰酶(E2)催化生成乙酰CoA, 同时使硫辛酰胺上的二硫键还原为2个巯基。 4. 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E3)使还原的二氢硫辛酰胺脱氢,同时将氢传递给FAD 。 5. 在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E3)催化下,将FADH2上的H 转移给NAD+,形成NADH+H+。 二、三羧酸循环是以形成柠檬酸为起始物的循环反应系统 概述 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 Acid Cycle, TAC)也称为柠檬酸循环,这是因为循环反应中的第一个中间产物是一个含三个羧基的柠檬酸。由于Krebs 正式提出了三羧酸循环的学说,故此循环又称为Krebs 循环,它由一连串反应组成。 丙酮酸 乙酰CoA NAD+ , HSCoA CO2 , NADH + H+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