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新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年、月、日》复习教案

2015新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年、月、日》复习教案
2015新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年、月、日》复习教案

《年、月、日》复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24小时计时法和年、月、日的知识,能够利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经历体验与参与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判断、分析和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教学,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积极动脑思考的学习品质和探索数学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

能用年月日和24计时法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

平年、闰年和求经过时间。

四、教学具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单元总结与分析

同学们,回忆一下,这单元我们都学习了什么知识?引导学生总结本单元知识,结构框架。

(二)巩固练习

1.填一填。

(1)一年有()个月,平年一年有()天,闰年一年有()天。

(2)一年中相邻的()月和()月都是31天。

(3)一月份的最后一天是()月()日,十月一号的前一天是()月()日。

(4)2008年2月有()天,1901年的2月有()天。

(5)王丽是1981年5月12日出生的,到今年5月12日,她()周岁。

(6)上午7时是()时,下午3时55分是()时()分。

(7)15时是()午()时,20时30分是( )。

(8)电影从15时开始,演了2小时10分,到()时()分结束。

2.判断对错。

(1)2月、4月、6月、8月每个月都是30天。()

(2)每年都有365天。()

(3)1704年是闰年。()

(4)下午6时是18时。()

(5)22时30分是晚上10时30分。()

(6)1900年是闰年,全年有366天。()

(7)今年的2月有28天。()

3.想一想,下面哪个答案是正确的。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49年()月1日成立。

A 5

B 6

C 10

(2)1997年7月1日我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到今年7月1日是()周年。

A 12

B 13 C14

(3)晚上11时是()时。

A 22

B 23

C 11

(4)一艘轮船下午5:00从A港出发,第二天下午6:00到达B港。途中用了()小时。

A 12小时

B 13小时

C 14小时

(5)张老师上午7时30分上班,中午休息1小时,下午4时30分下班。张老师一天的工作时间是( )小时。

A 9 小时

B 8小时

C 7小时

(6)红光商场上午8:30开始营业,19:15停止营业。一天营业时间是()。

A 11小时

B 10小时

C 12小时

4.星期天,迪迪想去文具店买铅笔,去新华书店买书,迪迪一看表,正好是上午8:00。

(1)迪迪应该先去新华书店还是应该先去文具店,为什么?

(2)文具店开门后,还要等多久,新华书店才开门?

5.解决问题。

(1)春风饭馆晚上的营业时间是从下午()到()。

(2)春风饭馆一天共营业多长时间?

(3)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6.你能解决下面的问题吗?

篮球比赛从上午9:30开始,上半场20分钟,中间休息10分钟,下半场又进行了20分钟,问:比赛结束时是几点几分?

(三)你知道这些小资料吗?

1.计时工具

我们现在的计时工具是什么?(钟表),你们都知道哪些钟表?(手表、挂钟、秒表等)那你们知道在没有发明钟表以前,古时候的人是如何计时的吗?

【课件演示】欣赏一些古代的计时工具,如:土圭、日晷、滴漏,还可以介绍一下古时的12个时辰。

2.你知道“一刻钟”的来历吗?

同学们,你们知道一刻钟是多长时间吗?(15分钟)那你们知道为什么把15分钟规定为一刻吗?

【课件出示】:众所周知,“刻”可以表示时间.例如,成语“一刻千金”和“刻不容缓”中的“刻”都是表示时间的,另外,在表示具体时间时,如3点15分也可叫做三点一刻.那么,为什么一刻等于15分呢?

我国古代没有钟表,人们靠“铜壶滴漏”来计算时间的长短,这种用来计时的铜壶叫漏壶.漏壶的底部有个孔,壶中竖着一支带有100个刻度的箭.壶中装满水后,水从孔中一滴一滴往下漏,一天刚好漏完100刻度的水.到了清朝,钟表从国外传入我国,计时方法为一天24小时.人们根据漏壶一天漏掉的100刻度的水,计算出一个刻度所代表的时间:

60×24÷100=14.4(分)

14.4分接近15分,所以,人们就把一个刻度代表的时间定为15分.就这样,“刻”成了计算时间的单位,即一刻等于15分。

3.与众不同计时方法

埃塞俄比亚民间的计时方法颇为独特.它以太阳的升起作为一天的开始,早晨6时,在埃塞俄比亚算是0时;中午12时,在那里是6时,而傍晚6时,在那里则是白天12时。

如果当地朋友邀请您“下午1时去吃饭”,那您千万要问清楚:“是欧洲时间,还是当地时间?”如果是当地时间,那就是请您去吃晚饭。如果您误认为是我们所说的下午1时,而在午饭时闯去,人家就会措手不及而彼此尴尬。

这种计时方法现在官方基本不用,但是在民间依然盛行。

(四)全课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授课时间:年月日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围绕着建筑物,从学生熟悉的房屋入手,按照分析、观察和实验的顺序,设计了3个活动,利用图文形式交代了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教学时,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活动,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设法收集不同历史时期关于房屋的资料。 2.能分析出一座砖结构房屋的结构、层次与构成。 3.能设定标准对建筑物进行分类。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大胆进行推测,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2.能与其他同学一起分析研究各种问题。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有根据地说明从古到今人类房屋发展变化的原因。 2.能具体说出某一个建筑物所用的建筑材料有哪些特点和功能。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1.能分析出建筑材料和技术的发展进步对房屋变化的作用。 2.能通过推理解释不同地区民居具有不同风格的原因。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的重点是活动2“不同风格的房屋”。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各种建筑物的图片。 课时建议: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谈话:房屋是人类居住、生存的地方。有了房屋,人类才结束了露宿旷野的历史;有了房屋,人类才有了稳定的生活。房屋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那大家知不知道古代的房屋是什么样子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房屋的变化。 (二)新课教学 ◆活动1:房屋的变化 1.教师出示不同时期的房屋组图。 提问:刚才你们看到的这组图片都是什么? 学生回答。(房屋) 教师:你们能给这几幅图片中的房屋按照出现年代的早晚给它们排序吗? 小组讨论,排序,说说排序的理由。 讲述:早在55万年前,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开始寻找能够遮风、避雨、御寒的“房屋”,后来他们终于找到了能够当房子的山洞。从山洞到现在的高楼大厦,人类的房屋发生了很大变化。 提问:引起房屋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人类为了生存,为了更好的适应自然环境,抗御自然灾害和野生动物的伤害,发明了房屋。) 2.房屋的发展过程。

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教案上课讲义

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计划 一、复习思路: 以科学新课程标准为准绳,以教材为依据,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充分利用现有的教材,根据学生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性的复习,同时要面向全体学生,切实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复习,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分学习小组时注重优差搭配,特别注重辅差,适时进行评价,最终使好、中、差不同的学生都得到提高,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复习方法: 1、认真上好复习课,提高复习效率,精读精炼,加强小组自主交流,合作学习,取长补短。 2、对平时缺课未听讲的学生要调查摸底,及时查漏补缺 3、加强复习间的过程评价,提高后进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全面和谐发展。 4、以单元为知识体系,把知识细化、网络化。科学教材有自己的知识体系,强调科学概念的结构化,因此,在复习时,我准备以单元为载体,把相关的科学概念、科学原理先细化,然后再形成知识网络,便于学生形成一个知识整合。 5、重视科学探究实验,让学生体会探究的思想方法。科学教材中实验非常多,其中主要以模拟实验和对比实验为主,所以我准备让学生先把所有实验找出来,然后再把实验进行分类,找出每类实验的

特点,最后再在这个基础之上让学生掌握每个实验的各个环节。通过实验的复习,学生在掌握实验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6、最后进行本单元的习题检测,加强学生对本节复习课的知识点的掌握与运用的能力。 三、复习目标 通过复习把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查漏补缺,使学生对所学的概念、定义和其他科学知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并把各部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并能融会贯通,综合应用,全面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的。 1、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本学期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的内容; 2、通过复习,使后进生能巩固本学期所学的科学内容; 3、通过复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本学习的科学实验和方法,并能够正确的进行操作。 4、通过复习,使学生明白科学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并且养成热爱科学学习的兴趣和永久学习探究科学的精神。 四、复习要求与重点 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掌握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的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科学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珍爱生命、欣赏自然、积极

(完整版)(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课时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动物趣闻”教材2—4页,克、千克的认识 课时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使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质量观念。 2. 了解台称、天平称物体重量的方法,能够进行重量的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掂一掂,称一称,使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联,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通过克,千克的认识学习,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注意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1克、1千克的重量观念。 教具与学具准备天平、台称、硬币、苹果、字典、花生米等 教法与学法设计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掂一掂、称一称,感知质量单位,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重量观念。 教与学的过程 一、创设情境 感知轻重 1. 师:我们的世界很奇妙,动物知识你又知多少?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激发兴趣,出示情境图) 2. 引导学生置疑 3. 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去探究吧!学生观察、质疑 二、探究新知 1. 介绍质量单位(表示物品有多重),表示较轻的物品用克(g)作单位 2. 指导学生如何体验。

(1)“1克有多重”?我们先来称一称。(用镊子夹起1克的砝码)这个砝码是1克重。把1克的砝码放在右盘里面,再把1个2分币放在左盘里面,让学生观察这时标尺的指针处在什么位上?(经过学生观察,使学生明确1个2分币大约重1克) (2)让学生拿出一个2分硬币放在手上掂一掂有多重。 你还能找到1克重的东西吗? 3. 让学生观察生活物品的质量单位,并学会估一估(薯片、苹果等物品) 4. 引导学生认识1千克 (1)让学生拿出两袋盐放在手中掂一掂,看一看两袋盐有多重?再把盐放到台称中,仔细看一看指针指在什么刻度上? (2)讲解:表示较重的物品用克(kg)作单位,同时引出1千克=1000克。 (2)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找和千克有关的物品。 1.体验、操作:1克有多重? 2.跟随着老师实际操作、体验。 3.观察标尺指针所处的位置。 4.体验:掂一掂一个2分硬币的重量。 5.思考,寻找日常生活中大约有1克重的物品。 6.观察生活物品的质量单位,估一估薯片、苹果等物品的重量。 7.体验两袋盐放在手中有多重?称一称两袋盐的重量。

最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 放大镜 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3 放大镜下的晶体 4 怎样放得更大 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6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7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8 微小世界和我们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 我们身边的物质 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5 铁生锈了 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7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8 物质变化与我们 第三单元宇宙 1 地球的卫星——月球 2 月相变化 3 我们来造“环形山” 4 日食和月食 5 太阳系 6 在星空中(一) 7 在星空中(二) 8 探索宇宙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1 一天的垃圾 2 垃圾的处理 3 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 4 分类和回收利用 5 一天的生活用水 6 污水和污水处理 7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8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放大镜的特点 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镜片具有“凸”、“透”的特点)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2、学生尝试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水槽、集气瓶、烧瓶等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发现圆柱形及球形的装满水的容器及水滴都具有放大的作用) 3、师: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四、小结 1、师:对于熟悉的放大镜,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吗?(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运用放大镜细心地观察物体,还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 2、课外你可以尝试着用一些简易的材料自己制作一面放大镜,或者用你的放大镜去仔细观察身边的物品,看看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过程与方法:使用放大镜观察身体结构的细部和活动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总复习课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复习课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字词复习 教学目标: 1、巩固字词的音形义。 2、正确认读多音字,通过练习掌握多音字的意思与读音的联系。 3、能按照词语的构词特点,照样子写词。 3、突出重点词与成语的填字,并能根据解释写词。 4、近义词、反义词的复习。 重点:巩固字词的音形义。 难点:部分中下生的字词掌握情况要及时反馈,组织重点词的听写。 教学过程: 一、整理本册书中读读写写的词语。 1、学生自己挑选字形较难的词语抄写几遍。 2、交流理解起来有困难的词语。 3、听写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4、互相批改,反馈。错误的词语集中在黑板上,说说听写错误的原因。 5、根据错误情况组织学生抄写。(对于错误较多的同学则要利用课余时间重新组织听写。) 二、多音字复习:(见练习) 1、进行多音字组词,鼓励每一个字多组几个词,从中找出规律。

2、批改,校对、订正。 3、在校对的过程中,集中学生最容易错的词,进行分析讲解。 三、成语复习:(见练习) 1、梳理本学期学到的成语,读读写写,理解词语。 2、完成练习卷上的相关练习。 3、交换批改、订正。 四、近义词、反义词复习(见练习) 1、自由练习,校对,订正 2、选择一些词语进行说话训练。 五、能按照词语的构词特点,照样子写词。(见练习) 1、说说做这类练习的方法。 2、自己练习。 3、校对、订正。 第二课时:句子复习 学情分析:因为新教材在语文技能学校是缺乏系统性与递进性,因此,这几年来,我们每次复习的内容基本覆盖了小学阶段句子练习的每个点上,这也体现了新课程大语文的观念。因此这次毕业复习,在句子复习这个点上,各种各样的类型我们的孩子都已经经历过,目前,我们的复习重点在于进一步梳理,在反复练习中懂得方法与规范,在练习中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复习目标: 1、复习反问句和陈述句互改的方法;会扩句和缩句,特别是不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设计

第一单信息窗1:走进果蔬会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2、经历探究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计算策略的多样性;学会用估算判断结果,体验估算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养成估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估算的方法。 2.理解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体验计算策略的多样性;养成估算的习惯。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这节课我们一起到果蔬博览会的现场进行参观好吗?多媒体出示情境图,我们到生产厂家了解一下他们的生产情况(师指导学生进行观察)谈话:根据你们调查了解的情况,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小组交流,选出你们组认为最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2、谈话:哪一个小组愿意把你们整理的情况说给大家听一听? 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可能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1、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有多少箱? 2、平均每天接待多少名客商? 3、去年平均每个葡萄园大约产葡萄多少吨? 4、一共运来几箱大枣?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谈话:同学们可真了不起,提出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咱们先看这个问题: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有多少箱?应该怎样解决呢? 学生可能回答:需要知道共有几个品种和共有多少箱苹果。

谈话:那么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先思考一下,然后将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看哪个小组研究的好。师巡视参与小组活动. 谈话:哪一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组讨论的结果和大家说一说? 生1:我们组认为应该用184÷8,因为8个品种一共有184箱苹果,把这184箱苹果平均分成8份,就知道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有多少箱了。 生2:我们组的意见和第1小组的意见不一样。 生3:我估计平均每个品种比20箱多一些,因为每个品种有20箱,8个品种就是20×8=160(箱),实际8个一共有184箱,所以商应该比20大一些。 2、谈话:运用估算我们知道了184÷8的商比20大一些,那么,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到底有多少箱呢?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小组交流 生1:我们组讨论的结果是: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有23箱。我们已经估算出了184÷8的商比20大一些,计算时可以先商20,20×8=160(箱),还有24箱,把这24箱再平均分成8份,每个品种分3箱,所以每个品种有:20+3=23(箱)。 生2:我们组用笔算 生3:用百位上的1除以8商不够1个百,怎么办? 谈话:刚才这个同学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用百位上的1除以8商不够1个百,怎么办? 谈话:哪个同学来交流? 生进行交流 谈话:最高位不够商1,可以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用18个十除以8,商是两个十,十位上商2。 让学生试着完成竖式(一人在黑板上做,其余的做在本子上)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谈话:我们再来解决第二个问题:平均每个葡萄园大约产葡萄多少吨? 谈话:这个问题怎样解决?该怎样算呢?你们有信心自己解决吗? 生独立做,再全班交流。

杭州市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全部教案(共32课时)

根据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材制定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 全册共32课时 学校: 姓名: 日期: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全部教案(共8课时) 1.放大镜 【教材简析】 “微小世界”单元,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指导学生认识微观世界,按照人类观察工具发展的线索,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又对人类探索微观世界部分成果进行梳理,扩大视野,提高认识。本课是该单元的起始课,将让学生通过讨论和体验,对放大镜的构造和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 教材共分3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明白使用放大镜的意义,通过两个活动进行:一是回忆科学学习中放大镜的作用,二是了解人们使用放大镜的工作范围及意义。第二部分:放大镜下的新发现。学生通过对比用放大镜和肉眼观察到底有什么不同,重点在于能看到许多肉眼看不到的细节。第三部分:放大镜的特点。这部分学生探究放大镜的特点,并能运用这两个特点去寻找生活中具有放大作用的物体或制作放大镜,同时发现放大倍数与凸度有关。学生通过分析和探究,真正地把学到的知识联系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锻炼了思维能力。体现了"探究—思考—交流—修正—实践"的教学理念。 【学情分析】 学生对放大镜并不陌生,从三年级起放大镜就伴随着孩子们的科学学习。但是他们对人类发明放大镜的意义,以及放大镜的结构和功能不一定很了解。学生知道放大镜能放大,但可能认为是放大物体,他们并不清楚放大镜的物体图像有许多肉眼看不见的细微之处,只是停留在放大的层面上;学生不一定知道不同放大镜放大倍数会不同,即使知道,也很可能认为放大倍数与镜面大小有关,而不是“凸度”。本课鼓励学生在带着新的问题用放大镜进行观察的过程中,有新的发现。同时学习和了解一些关于放大镜的简单光学知识。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总复习教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教案 一、复习总目标: 根据本册教材的内容和特点,结合本班实际,把本学期知识进行系统归类,突出重点。抓好薄弱环节,认真设计练习,面向全体学生,对差的学生做好查漏补缺的工作。使学生能掌握好本学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并进一步形成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复习要求: 1、巩固汉语拼音,准确熟练地运用三种查字典的方法。 2、巩固掌握所学过的生字词。辨别多音字、形声字、同音字、形近字、形近词,会进行词的归类。 3、能背诵和默写指定的课文,复习一些有关朗读的知识。 4、理解句子的含义和意思,注意理解句子中带点的词语意思。 5、理解句、段、篇之间的联系,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能归纳课文段落大意,会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6、会用指定的词语造句(包括关联词)。 7、能分析句子的主要成份与次要成份,学会缩短和扩写句子。 8、能比较正确地修改明显病句,把排列错误的几段话整理成通顺的短文。 9、复习常用的十种标点符号:句号、问号、逗号、书名号…… 10、会写记事、写人、状物的记叙文,能写回信这类应用文。要求要有中心,有条理,有具体内容,有详有略。能写作文提纲。 11、会修改自己的作文。 三、复习重点: 1、理解句、段、篇之间的关系,概括段意和主要内容。 2、理解句子意思和句子含义,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3、修改病句和自己的作文。 4、能围绕中心,具体地叙述一件事。 四、复习难点: 1、理解句子含义,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准确概括段落意思,主要内容,。 3、能有中心,有条理,具体地,语句通顺地叙述一件事。 五、复习形式: 总结规律、交给方法、集体练习、个别辅导、集体评讲、分类复习、分类检查。 六、复习教学过程: ◆复习拼音、生字(2课时) 一、复习目标: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一、本年级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四年级一共一个教学班有学生人,其中男生人,女生人。学生学习状况悬殊太大,学困生的学习成绩很难提高,多数学生能积极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对学好数学均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其中一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浓厚,成绩突出。也有一些问题存在。如计算准确性较差,尤其是缺乏灵活的计算能力,对于概念学习,缺少应有的理解、分析、综合等能力。因此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要有针对性。从解决问题来看,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欠缺的地方,如:不够灵活、不够深入、不够准确,缺少对问题解决后的反思,这些都是本学期需要侧重的地方。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数与代数 1.结合具体情境,能认、读、写小数,能比较小数的大小,并能进行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 2.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以及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3.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24时计时法。 空间与图形: 1.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3.结合实例,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统计与概率:结合具体实例,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探索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1.巩固收集数据的一般方法,并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分析研究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2.运用分段统计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思考: 1.在理解小数意义的过程中,发展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初步感受小数和分数的内在联系。 2.在探索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比较、归纳的能力,逐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在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3.在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分析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4.在探索轴对称图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和年、月、日知识的过程中,经历观察、比较、猜想、验证的过程,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在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面积的意义及建立识面积单位概念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5.在具体情境中,能根据平均数的实际意义进行初步的分析和判断。 解决问题: 1.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用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或两位数乘两位数解决的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或用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解决问题时方法的多样性和结果的同一性。 2.能灵活运用对称或年、月、日等知识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3.能根据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知识,进行实际的测量和计算,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过程中解决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能简单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不断积累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情感与态度 1.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美,关注它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其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集

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集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六年级下册复习课教案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6~97。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全面掌握小学阶段所学的各种图形的特点关系以及部分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引导学生通过分类、比较、辨析、认识图形的联系与区别、形成比较清晰的知识网络。 促进学生对空间图形与图形知识的理解,能借助形体的直观性在整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空间观念。 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能力养成良好学生习惯,提高学生能力的提高。 教学重点 使学生通过复习,形成比较清晰的知识网络。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谈话导入,自主复习 我们已经学过很多平面图形,下面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画出我们学过的各种平面图形,在画的过程中想一想各种图形都有什么特点 比如:画直线的时候,让一名学生在黑板上面。其他学生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画,教师巡视,看学生画图的情况。指名说一说是怎样画的。 小组交流,集体汇报,加深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先在小组之内依次解决例1提出的几个问题,然后集体交流。 (一)直线、射线和线段 教师:“根据我们画的图形,想一想,直线、射线和线段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相同点:直线、射线和线段都是直的;不同点:直线没有端点,射线有一个端点,线段有两个端点) (二)角 1、角的概念。 师:请同学们看着自己画的角,谁来说一下你画了一个什么样的角。一共画出几种角。请把不同的角画在黑板上。 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让学生汇报:“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角是什么样的图形?”“角的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角的大小与所画角的长短有没有关系?”“角用什么样的符号表示?”“计量角的大小单位是什么?用什么符号表示?” 2、角的分类。 师:“我们可以把小于180度的角分成哪几类?每一类的名称是什么?“教师出示准备好的小黑板。 提问:“小黑板上画的每一个图形是哪一种角,它的度数在什么范围内?”让学生同桌之间交流一下,集体订正。 3、画角和量角。 师:“我们还学过画角和量角,同学们还记得是怎样做的吗?”让学生自己任意画一个角。量一量自己画的角的度数是多少。 (三)三角形、四边形和圆的特点 仍然采用先画再小组交流后汇报的学习方法。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数学教案

第四单元绿色生态园单元备课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连乘、连除、乘除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用列表和摘录等整理信息、分析数量关系的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孩子从多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意识。 3、感受数学在生活日常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安排了2个信息窗。第一个信息窗呈现的是小朋友到生态园观赏花卉的情境,借助问题“3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多少盆?”引入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学习。教材通过摆学具,借助直观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借助问题“平均每个花架每层摆了多少盆花?”探究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二个信息窗呈现的是小朋友参观蔬菜种植区的情境,借助问题“9千克南瓜需要多少钱?和”把番茄苗移载到种植区里,能栽多少行?“探究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教材呈现了多种整理信息的方法,如;列表法、画线段图等,可操作性强,同时也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 三、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以及乘加(减)、除加(减)两步运算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今后学习较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在教学中,解决问题的价值不再局限于获得具体问题的结论和答案,更在于使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每个人都应当有自己对问题的理解,体会解决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策略。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分析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学会用乘法、除法或乘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这是《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之一。因此,让学生学会用列表或摘录等到整理信息的常用方法,在整理信息的过程中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就成了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是整理信息的方法。 五、教与学建议 1、借助几何直观,帮助学生分析理解数量间的关系 2、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集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教科版修订版六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 放大镜 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3 放大镜下的晶体 4 怎样放得更大 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6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7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8 微小世界和我们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 我们身边的物质 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5 铁生锈了 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7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8 物质变化与我们 第三单元宇宙 1 地球的卫星——月球 2 月相变化 3 我们来造“环形山” 4 日食和月食 5 太阳系 6 在星空中(一) 7 在星空中(二) 8 探索宇宙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1 一天的垃圾 2 垃圾的处理 3 减少丢弃及重KCG高温齿轮泵新使用 4 分类和回收利用 5 一天的生活用水 6 污水和污水处理 7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8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ZYB系列渣油泵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

六年级数学下册电子备课 回顾整理—— 二次备课课题 总复习 【教学内容】: 教材84-118页内容。 【教材简析】: 本单元是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系统地回顾整理,不 仅是本册教材的一个重点,也是小学生全套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本单元教学质量的高低关系到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目标能否圆满 地完成。为了更好地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便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 系统地整理和复习,本单元把整个小学阶段所学数学知识划分为“知 识与技能”、“策略与方法”两大部分,依次进行整理和复习。本 复习不仅回顾与整理小学阶段所学的知识,还对渗透的数学思想方 法加以梳理,使之与所学知识融为一体,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与 数学能力,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为后继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本单元在内容编排及结构安排上打破了传统的教材总复习的框 架结构,从整体上将总复习分为“知识与技能”、“策略与方法” 两大部分;“知识与技能”部分又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 形”、“统计与可能性”三大领域,每个领域又细化为几个板块, 如“空间与图形”领域分为“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图形的位臵 与变换”两个板块;在每个板块里又设臵了“回顾与整理”、“讨 论与交流”、“应用与反思”三个部分。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第一、二学期所学的数学知识,获得适应进一步学习 所必需的数学基础和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必 要的应用技能。 2.在对知识回顾与整理的过程中,掌握整理知识的方法,并使所 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 3.在回顾整理的过程中,加深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能综合运 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形成一些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小学六年级下册古诗复习课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下册古诗复习课教学设计 漫步诗林 高埗镇中心小学李淦成 设计理念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积极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增长才干。 2.以“三维目标”为指导,突出“方法与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在复习实践中发现规律,总结方法,提升能力,增加积累。 教学目标: 1.复习古诗,体会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2.灵活积累、运用古诗,感受古诗的美,养成自觉阅读与积累古诗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想象、记忆等能力,培养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 4.创作诗歌,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的古诗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读古诗文,并学会灵活地运用古诗词。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紧扣主题 导语:同学们,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能给人以艺术的熏陶,更能启迪思想,陶冶性情。今天,我们一起漫步诗林。(板书:漫步诗林)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地点明课题,直接进入学习,明确学习的内容。】 二、画中藏诗,诗中显画 1、画中藏诗 导语:下面进行闯关游戏,共有五关。本次比赛的规则是:根据最后成绩高低分别设立“状元组”、“榜眼组”、“探花组”。俗话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下面我们进入第一关“画中藏诗,诗中显画”。要求:每组派一个学生作答,教师解说画面描绘内容,说出是哪首诗的内容并背出来,答对加10分,答错本关不扣分。(分成A、B、C、D四组让学生随机抽签,抽完出示相应的画面。)导语:首先,我们进行“画中藏诗”。 A、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还没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牧童悠扬的愈来愈近的笛声,笛声时续时断,随风飘扬。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 《牧童》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明月。 B、作者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作者认不清楚庐山本来的面目,只因为自己在庐山中。 《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C、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畔的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入水中,明暗斑驳,清晰可见。时序还未到盛夏,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巩固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沟通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2.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总结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尝试提出新问题。3.回顾学习过程及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养成整理回顾和反思的习惯。 4.体会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的魅力。 5.与同伴交流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自己的不足,形成实事求是和敢于质疑的态度,发展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意志。 教材分析: 教材将小学数学所学内容按课程标准划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3个领域,同时,教材还设计了回顾解决问题策略的内容。每一部分内容的呈现又分为“回顾与交流”“巩固与应用”两个方面。每一部分的“回顾与交流”主要是对重点知识及学习方法的梳理;“巩固与应用”主要是通过练习和应用,一方面巩固所学的知识,澄清学习中的困难,另一方面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是梳理学生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用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如列表、画图、猜想与尝试、从特例开始寻找规律等。 在小学阶段,为什么要设立这样一个总复习呢?它不只是做练习题,在练习中形成一定的技能,总复习主要目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深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和方法的理解,在形成一定技能的同时,通过复习,突出核心概念及核心方法。基本技能要达到准确、熟练,除了必要的基础练习外,还要进行一些变式的、综合的练习。但应注意,基本技能应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效的练习,不提倡进行机械训练,更不能让核心概念及核心方法湮灭于题海中。 二是加强所学内容之间的联系。通过总复习,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把学习迁移到新的情境。数学知识、方法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在实际教学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自主梳理知识的时间和空间,不能越俎代庖。学生良好的认识结构是在个人思考中初步建立、在小组合作中形成、在班级交流和老师的指导下不断提升的。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负数 复习课》名师教案

单元复习课负数 一、复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2~7页。 二、复习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进一步掌握有关负数的知识,并能用直线上的点精确地表示出正、负数,根据直线上的点进一步理解正负数的相对性,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2. 运用所学的正负数的知识,灵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会在生活中应用数学。 三、复习重难点 综合运用正、负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四、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负数复习课》名师课件 五、复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1.预习任务 (1)请同学们自主复习课本P2—P7内容,试着对本单元知识进行梳理,并用思维导图表示出来。 (2)请找出生活中用正负数表示的例子,并试着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出它们。 (二)课堂设计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负数的有关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相关内容。(板书课题:负数复习课) 1.复习基础知识 (1)交流课前任务,回顾知识点 师:谁来介绍一下你搜集的生活中正负数的例子? 2-3个学生进行汇报,引导学生评价。 师:在搜集正负数时,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 学生结合收集的例子发言。 引导小结:表示两种意义相反的量。以前所学习的整数(0除外)、分数、小数都是正数,

正号可以省略。在正数前面加上负号,就成了负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板书)师:在读写正负数时,我们要注意什么? 小结:注意正号可以省略不写或不读,但负号要读出和写出。 师:在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负数时,你操作的步骤是什么? 引导小结:确定方向(用箭头表示正方向),确定起点(0刻度),确定单位长度。(板书) 师:请你在你所画的直线上表示出下面的数。 2,-2,,1.5,-1.5,1 2 ,- 1 2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 师:通过用直线上的点表示这些数,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自由发言。 引导学生再一次体会,任何数都可以在直线上找到一个和它对应的点,0的右边都是正数,左边是负数,正负数都有无数个,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 (2)基础练习 ①下图记录的是小丽上周每天做作业所用的时间。 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 30分钟25分钟40分钟35分钟30分钟 师: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完成下面问题。 A.小丽平均每天做作业用的时间是()分。 B.如果把小丽平均每天做作业用的时间记作标准时间,记为0分钟,超过平均时间的部分用正数表示,不足平均时间的部分用负数表示,把上表填完整。 ② 1.25 -4 -11 2 5 2 3 -2.5 A.在直线上表示上面各数。 B.把上面各数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